CN101672966B - 透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2966B
CN101672966B CN2009101667168A CN200910166716A CN101672966B CN 101672966 B CN101672966 B CN 101672966B CN 2009101667168 A CN2009101667168 A CN 2009101667168A CN 200910166716 A CN200910166716 A CN 200910166716A CN 101672966 B CN101672966 B CN 101672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mentioned
lens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67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2966A (zh
Inventor
尾崎隆生
永田浩一
斋藤克巳
根本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2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2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2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29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装置,该透镜装置具有适于用多个导杆导向透镜保持框的结构。透镜装置(10)具备:透镜镜筒本体(11),具有孔(128、130);导杆(28、30),通过一端分别插入到孔(128、130)中而支承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透镜保持框(32、34),通过卡合在导杆(28、30)上而被支承为沿着导杆(28、30)移动自如;按压部件(132、134),通过插入到孔(128、130)中而向与导杆(28、30)垂直的方向按压导杆(28、30)的一端。按压部件(132、134)具有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的防脱落用卡合突起(132c)。

Description

透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装置,尤其涉及设置在便携用影像摄影装置的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透镜装置设有聚焦透镜或变焦透镜等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多个摄影透镜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移动型摄影透镜的保持框通常卡合在2条导杆上,一条导杆作为光轴方向的主导轨而起作用,另一条导杆作为透镜保持框的止动件起作用。即,在透镜保持框设置滑动自如地卡合在主导轨的导杆上的导向部和卡合在止动用导杆上而限制旋转方向的运动的止动部。导向部为了防止透镜保持框的松动而在轴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通过该导向部在导杆上滑动而使透镜保持框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设置多个移动型的摄影透镜时,在各摄影透镜的透镜保持框上共用导杆。例如,在具备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的透镜装置中,在成为主导轨的导杆上卡合变焦透镜侧的导向部和聚焦透镜侧的导向部,并且在止动用导杆上卡合变焦透镜侧的止动部和聚焦透镜侧的止动部。由此,在多个摄影透镜可以使用共通的导杆,可减少部件个数而降低成本。
但是,在多个摄影透镜共用导杆时,产生不能小型化透镜装置的问题。即,导向部需要在轴方向上有规定的长度,所以若在一条导杆上卡合多个导向部,则在轴方向需要大的空间,产生透镜装置在轴方向大型化的问题。
因此,可考虑将多个导向部分开配置在2条导杆上的方法。例如,在第一导杆上卡合变焦透镜侧的导向部而作为变焦透镜侧的主导轨,另一方面,在第二导杆上卡合聚焦透镜侧的导向部而作为聚焦透镜侧的主导轨。此时,在第一导杆上卡合聚焦透镜侧的止动部,在第二导杆上卡合变焦透镜侧的止动部。由此,2个导向部分开配置在2条导杆上,所以可以小型化透镜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11481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情况下,2条导杆分别成为主导轨,所以必须将2条导杆分别以高精度相对于光轴平行安装,存在组装作业费力的问题。
另外,虽然各导杆优选根据导向部的导向孔的加工精度或者按每个导杆或每个导向部的杆来作为选择部件,但是当将2条导杆双方作为主导轨时,为了相对于光轴维持高的平行度,必须在每次变更导杆时也变更设计,存在不可以将导杆作为选择部件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可考虑在透镜镜筒本体设置多个大于导杆的一端的安装孔,并且在该安装孔插入导杆的一端,在一端和安装孔的间隙中压入按压部件的方法。此时,通过按压部件朝相同方向按压所有的导杆的一端,可以将所有导杆以高的平行度安装在透镜装置上。而且,即使是直径不同的导杆,也可以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上,可以将导杆作为选择部件。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按压部件容易从透镜镜筒本体脱落的问题。若按压部件脱落,则导杆移动或脱落,所以不可以将导杆作为主导轨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用多个导杆引导透镜保持框的结构的透镜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透镜镜筒本体,具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导杆,一端分别插入上述多个安装孔中,由此支承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多个透镜保持框,通过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上而被支承为沿着该导杆移动自如;多个按压部件,通过插入到上述安装孔中而向与该导杆垂直的方向按压上述导杆的一端,上述按压部件具有:壁面,其限制上述导杆的轴向移动;卡合部,其卡合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而防止从该透镜镜筒本体上脱落,收容所述导杆的一端且供所述按压部件插入的安装孔是贯通孔,限制所述导杆向轴向移动的壁面与所述导杆的轴向大致垂直。
根据本发明,将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的安装孔的卡合部设在按压部件上,所以可以防止按压部件从透镜镜筒本体脱落。
而且,根据本发明,按压部件具有限制导杆的轴向移动的壁面,所以通过按压部件可以防止导杆从安装孔脱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将导杆的一端插入安装在比其大的安装孔的结构,所以即使是直径不同的导杆也可以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从而,可以将导杆作为选择部件。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上述按压部件将上述多个导杆全部朝相同的方向按压。根据本发明,通过按压部件朝相同的方向按压所有导杆,所以多个导杆以高的平行度装配在透镜装置上。由此,可以将多个导杆分别作为透镜保持框的主导轨而使用,且可以小型化透镜装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中,上述按压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在上述卡合部的附近具有中空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卡合部的附近形成中空部,所以可使按压部件弹性变形并可以将卡合部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上。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按压部件形成中空部,所以通过按压部件的中空部可以目视内部的导杆。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一项的发明中,上述安装孔是方孔,上述按压部件具备:嵌入上述安装孔的大致矩形状的本体;在上述本体上突出形成为大致三角筒形并被压入上述安装孔和上述导杆的间隙的压入部;及突出形成在上述本体的外表面的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卡合部可以防止矩形状的本体从安装孔脱落。而且,通过三角柱状的压入部可以将导杆按压固定在安装孔的角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一项的发明中,上述透镜保持框具备:导向部,其沿上述光轴方向滑动自如地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中的一个导杆上;止动部,其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的另一导杆上而限制旋转方向的运动;并且,上述多个透镜保持框的上述导向部被卡合在不同的导杆上。
根据本发明,多个透镜保持框将不同的导杆作为主导轨。本发明这样将多个导杆作为主导轨使用时尤其有效。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形成有压入上述导杆的另一端的压入用开口部,构成该压入用开口部的壁面的由上述按压部件按压的一侧的壁面厚度大于相反侧的壁面厚度。
根据本发明,压入用开口部的壁面在按压侧厚、在其相反侧薄,所以在压入导杆的另一端时,按压侧的壁面不变形而相反侧的壁面变形。从而,以按压侧的壁面作为基准可以准确地定位固定导杆,可以与光轴平行地固定导杆。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按压部件设置了从内侧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的安装孔的卡合部,所以可以防止按压部件脱落到透镜镜筒本体的外侧。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按压部件全部朝相同方向按压且固定导杆的端部,所以可以将多个导杆以高的平行度安装在透镜装置,可以将多个导杆分别作为主导轨而使用,由此可以小型化透镜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2是表示在透镜镜筒本体组装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透镜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透镜镜筒本体组装导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按压部件的主视图以及背面图。
图6是表示安装孔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导杆的固定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从前方看压入导杆的端部的孔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导杆的端部的压入固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中:10-透镜装置,11-透镜镜筒本体,12-第一透镜组,14-第二透镜组,16-第三透镜组,18-第四透镜组,28-导杆,30-导杆,32-保持框,34-保持框,110-导向部,112-止动部,114-导向部,116-止动部,132-按压部件,132a-本体,132b-压入部,132c-卡合突起,132d-中空部,132e-上边部,132f-侧边部,132g-斜边部,132h-中空部,132i-中空部,134-按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表示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装置10的侧剖面图。该透镜装置10从摄影光轴前方侧(被摄体侧)朝向摄影光轴后方(摄像侧)由第一透镜组12、第二透镜组14、第三透镜组16、以及第四透镜组18构成,通过这些第一至第四透镜组12~18的被摄体光通过构成色分解光学系统的色分解棱镜20而在色分解棱镜20的R、G、B的各出射端设置的摄像元件22、24、26上成像。另外,在装备该透镜装置10的摄像机本体(未图示)搭载有对从摄像元件22、24、26得到的摄像信号进行所需要的处理(白平衡、γ校正等)而生成规定形式的影像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未图示)等。
第一透镜组12是所谓前透镜,第二透镜组14是变更焦距的伸缩透镜。第三透镜组16是中继透镜,第四透镜组18是调整焦点的聚焦透镜。
这些第一至第四透镜组12~18被保持在透镜镜筒本体11内。在透镜镜筒本体11内插通配置有与光轴平行的一对导杆28、30(参照图2),第二透镜组14的保持框32及第四透镜组18的保持框34分别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承在该导杆28、30上。
在第二透镜组14的透镜保持框32设置构成螺旋进给装置的螺母(未图示),在该螺母螺合连接有同样构成螺旋进给装置的进给螺杆(未图示)。该进给螺杆与光轴平行配置,并且其端部连接在变焦用步进电机(未图示)的输出轴上。当变焦信号从摄像机本体侧输出到变焦用步进电机的变焦驱动电路(未图示)时,变焦用步进电机朝对应于该信号的方向旋转驱动进给螺杆。由此,第二透镜组14沿着导杆28、30在光轴方向上前后移动,调整为期望的焦距。
在第四透镜组18的透镜保持框34上也同样设置构成螺旋进给装置的螺母(未图示),在该螺母螺合连接有同样构成螺旋进给装置的进给螺杆(未图示)。该进给螺杆与光轴平行配设,并且其端部连接在聚焦用步进电机(未图示)的输出轴上。当聚焦信号从摄像机本体侧输出到聚焦用步进电机的聚焦驱动电路(未图示)时,聚焦用步进电机朝对应于该信号的方向旋转驱动进给螺杆。由此,第四透镜组18沿着导杆28、30在光轴方向上前后移动来对焦点。
另外,第三透镜组16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即,第三透镜组16保持在透镜保持框36上,该透镜保持框36嵌合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导杆28、30的安装机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将各构成部件组装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中的状态的透镜装置10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将导杆28、30组装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了表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而简化表示透镜镜筒本体11的形状。
如这些图所示,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内部,2条导杆28、30配设成与光轴L平行。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内部设有第二透镜组14的保持框32、第四透镜组18的保持框34,这些保持框32、34被卡合在2条导杆28、30上。
在保持框32中,一体形成有止动部112和导向部110。导向部110细长形成在光轴L方向上,在其两端部110A、110B具备插通导杆28的导向孔(未图示)。该导向孔以与导杆28大致相同的尺寸形成,且滑动自如地插通导杆28。由此,导向部110即保持框32沿着导杆28被支承为滑动自如。另外,导向部110为了防止与导杆28的松动,需要在光轴L方向上扩大两端部110A、110B(即导向孔)的间隔,在光轴L方向细长地形成。而且,在止动部112从其外侧(图2的下侧)形成有沟(未图示),通过导杆30与该沟卡合而防止保持框32以导杆28为中心旋转。
与上述的保持框32相同,在保持框34一体形成有导向部114和止动部116。导向部114在光轴L方向上细长地形成,在其两端部114A、114B具备插通导杆30的导向孔(未图示)。该导向孔以与导杆30大致相同的尺寸形成,且滑动自如地插通导杆30。由此,导向部114即保持框34沿着导杆30被支承为滑动自如。另外,导向部114为了防止与导杆30的松动,需要在光轴L方向上扩大两端部114A、114B(即导向孔)的间隔,且在光轴L方向上细长地形成。而且,在止动部116从其外侧(图2的上侧)形成有沟(未图示),通过导杆28与该沟卡合而防止保持框34以导杆30为中心旋转。
如上说明,在导杆28卡合有保持框32的导向部110,导杆28作为第二透镜组14的主导轨起作用。而且,在导杆30卡合有保持框34的导向部114,导杆30作为第四透镜组18的主导轨起作用。因此,需要导杆28、30相对于光轴L有高的平行度。
如图3所示,导杆28的一端部28B被压入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相当于压入用开口部)124中,另一端部28A留有余量地插入到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相当于安装孔)128以后,通过按压部件132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
同样地,导杆30的一端部30B被压入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相当于压入用开口部)126中,另一端部30A留有余量地插入到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相当于安装孔)130以后,通过按压部件134固定在透镜镜筒本体11上。
接着,对基于按压部件132的导杆28的端部28A的固定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按压部件132的立体图,图5的(a)是按压部件132的(从外侧的)主视图,图5的(b)是按压部件132的(从内侧的)背面图。图6是孔128的(从外侧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将按压部件132安装在孔128的状态的剖面图。另外,图7表示沿着图5的(a)的7-7线的剖面。
如图6所示,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128是形成在光轴L方向上的方孔,被开口为大于导杆28的端部28A。导杆28通过孔128从透镜镜筒本体11的后端侧插入,配置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内部。此处,在形成孔128的侧面中,将图6中的下表面设为128a,将右侧面设为128b,将上表面设为128c,将左侧面设为128d。导杆28以下表面128a和右侧面128b作为基准面而被插入为与下表面128a和右侧面128b抵接。从而,在导杆28的上侧及左侧形成间隙。
孔128的入口部分成为大于孔128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由此,在孔128的上部、右侧部、下部形成段差部128e。另外,在孔128的上部形成有卡合后述的卡合突起132c的卡合部128f。
而且,按压部件132由本体132a、压入部132b及卡合突起132c构成,这些由聚缩醛等弹性力大的材质一体形成。本体132a形成为与孔128的凹部相同的大致矩形状而嵌入到孔128的凹部。此时,通过本体132a抵接于段差部128e,按压部件132被定位在光轴L方向。在本体132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中空部132d,可以从中空部132d看到内部的导杆28。
压入部132b是插入到孔128和导杆28的间隙的部分,如图5的(b)所示,突出形成在本体132a的背面。而且,压入部132b由上边部132e、侧边部132f、斜边部132g形成为大致三角筒形,在上边部132e、侧边部132f、斜边部132g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的中空部132h,构成为斜边部132g可以在中空部132h侧弹性变形。从而,将压入部132b插入到孔128和导杆28的间隙时,可通过斜边部132g将导杆28朝图6的右下方向按压。
卡合突起132c突出形成在本体132a的上部,中空部132i形成在卡合突起132c的附近的本体132a。从而,可以将本体132a弹性变形,使得卡合突起132c进入下侧。由此,如图7所示,可以将卡合突起132c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卡合部128f。
如图6所示,如上述构成的按压部件132以将导杆28的端部28A配置在孔128的右下角部的状态插入到孔128。此时,按压部件132的压入部132b被压入到孔128的左上角部(孔128和导杆28的间隙)的同时,按压部件132的本体132a嵌入到孔128的凹部。而且,将按压部件132的本体132a压入到与孔128的段差部128e抵接时,按压部件132的卡合突起132c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卡合部128f。由此,导杆28的端部28A在按压部件132的压入部132b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被按压固定在孔128的右下角部(即孔128的面128a、128b)。而且,由于卡合突起132c卡合在卡合部128f,所以可以防止按压部件132脱落到外侧。另外,由于按压部件132的本体132a限制导杆28的朝轴方向的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导杆28通过孔128脱落。
以上是导杆28的端部28A的固定机构的说明,导杆30的端部30A的固定机构也与上述的导杆28的端部28A的固定机构同样地构成。即,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130是形成在光轴L方向的方孔,开口为大于导杆30的端部30A。导杆30通过孔130从透镜镜筒本体11的后端侧插入,配置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内部。而且,孔130的入口部分成为大于孔130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由此,在孔130的上部、右侧部、下部形成段差部(未图示)。另外,在孔130的上部形成有卡合按压部件134的卡合突起的卡合部(未图示)。
按压部件134与按压部件132的材质相同、形状相同,省略其说明。另外,也可以将按压部件132和按压部件134作为共通部件。按压部件134以将导杆30的端部30A配置在孔130的右下角部的状态插入到孔130中。此时,按压部件134的压入部被压入到孔130的左上角部(孔128和导杆28的间隙),按压部件134的本体嵌入到孔130的凹部而抵接在孔130的段差部,按压部件134的卡合突起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卡合部。由此,将导杆30的端部30A通过按压部件134的弹性力按压固定在孔130的右下角部(即,在孔130的右侧和下侧的面)。而且,由于按压部件134的卡合突起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卡合部,所以可以防止按压部件134脱落到外侧。另外,由于限制按压部件134的本体向导杆30的轴方向的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导杆30通过孔130脱落。
如以上说明,导杆28的端部28A被按压部件132按压固定在图3的右下角部,同样地,导杆30的端部30A被按压固定在按压部件134的右下角部。从而,朝相同的方向按压固定导杆28的端部28A和导杆30的端部30A。
这样,通过朝相同的方向按压固定2条导杆28、30,始终以相同的面(图3的下侧、右侧的面)作为基准面来定位2条导杆28、30,所以能够始终以高的平行度固定导杆28和导杆30。
接着,对导杆28的端部28B的固定机构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从前方侧看压入导杆28的端部28B的孔124的立体图,图9的(a)、图9的(b)是说明导杆28的端部28B的固定状态的纵剖面图。
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124是形成在光轴L方向的方孔,其一边以与导杆28的端部28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或者稍微小的尺寸形成。
在此,在形成孔124的4个侧面中,将下表面设为面124a,将在图8中位于左侧的侧面设为面124b,将上表面设为面124c,将在图8中位于右侧的侧面设为面124d。而且,孔124的面124a、面124b、面124c、面124d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孔128的下表面128a、右侧面128b、上表面128c、左侧面128d。
图8的孔124以面124a、124b作为基准而加工。具体地,孔124的面124a、124b以相对于光轴L的位置为与图6的孔128的面128a、128b相同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加工。
但是,构成孔124的侧壁形成为面124a、面124b侧厚,面124c、124d侧薄。即,上述按压部件132的按压方向的壁形成得厚,其相反侧的壁形成得薄。从而,构成为孔124的面124a、124b侧的侧壁难以变形,且面124c、124d侧的侧壁容易变形。于是,若在孔124中压入导杆28的端部28B,则孔124的面124c、124d侧的侧壁弹性变形,导杆28的端部28B通过其弹性力被按压固定在孔124的面124a、124b。此时,由于孔124的面124a、124b的侧壁形成得厚,所以孔124的面124a、124b不会变形。例如,如图9(a)、图9(b)所示,当将导杆28的端部28B压入到孔124时,面124c的侧壁变形而消除应力,另一方面,面124a的侧壁不变形,以该面124a作为基准而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固定导杆28。同样,面124d的侧壁变形而消除应力,另一方面,面124b的侧壁不变形,以该面124b作为基准,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固定导杆28。
这样,通过将构成孔124的面124a、124b的侧壁形成得比面124c、124d的侧壁厚,可以将面124a、124b作为基准面而固定导杆28的端部28B。由此,导杆28的两端部28A、28B以相同侧的面(即,面124a、面124b、面128a、128b)作为基准固定,所以可以将导杆28平行于光轴L而固定。
以上是导杆28的端部28B的固定机构的说明,导杆30的端部30B的固定机构也与上述的导杆28的端部28B的固定机构同样地构成。即,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126是形成在光轴L方向上的方孔,其一边以与导杆30的端部30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尺寸、或者稍微小的尺寸形成。孔126以在图3中的下侧、右侧的面(未图示)作为基准而被加工。具体地,孔126的下侧、右侧的面以相对于光轴L的位置为与孔130的下侧、右侧的面相同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加工。
构成孔126的侧壁形成为构成图3的下侧、右侧的面的侧壁形成得比构成上侧、左侧的侧壁厚。即,上述按压部件134的按压方向的壁形成得厚,其相反侧的壁形成得薄。因此,孔126构成为形成下侧、右侧的面的侧壁难以变形,且形成上侧、左侧的面的侧壁容易变形。于是,当在孔126中压入导杆30的端部30B时,构成孔126的上侧、左侧的面的侧壁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力导杆30的端部30B被按压固定在孔126的下侧、右侧的面。此时,构成孔126的下侧、右侧的面的侧壁形成得厚,所以构成孔126的下侧、右侧的面的侧壁不会变形。从而,可以将孔126的下侧、右侧的面作为基准面而固定导杆30的端部30B。由此,导杆30的两端部30A、30B以相同侧的面作为基准而固定,所以可以将导杆30平行于光轴L而固定。
如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导杆28的端部28A被按压部件132按压固定在孔128内的(在图3中)下侧、右侧的面上,同样地,导杆30的端部30A被按压部件134按压固定在孔130内的(在图3中)下侧、右侧的面上。另外,导杆28的端部28B被定位固定在孔126内的(在图3中的)下侧、右侧的面上,同样地,导杆30的端部30B被定位固定在孔128内的(在图3中)下侧、右侧的面上。从而,由于2条导杆28、30的两端部28A、28B、30A、30B朝相同的方向被按压固定,所以可相互平行并与光轴L平行地固定导杆28和导杆30。于是,即使将导杆28、30作为选择部件时,也能够始终与光轴L平行地固定导杆28、30。
例如,根据加工保持框32、34的导向部110、114的导向孔时的精度,有时将导杆28、30变更为外径稍微不同的销,但是,这时导杆28、30的两端也被按压固定在孔128、130的相同的面上,所以能够与光轴L平行地固定导杆28、30。从而,在将导杆28、30的双方作为主导轨时(例如,如本实施方式,将导杆28作为保持框32的主导轨,将导杆30作为保持框34的主导轨时),可得到高的光学性能。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分别使用2条导杆28、30来作为主导轨,所以可以将保持框32的导向部110和保持框34的导向部114分别配置在导杆28、30上。这样,通过在光轴L方向上将长的导向部110、114分成2条导杆28、30进行配置,从而不需要在光轴L方向上确保较大的导向部110、114的设置空间,可在光轴L方向上小型化透镜装置10。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透镜镜筒本体11的孔128、130被开口为大于导杆28、30的端部28A、30A,所以也可以应对变更导杆28、30的直径的情况,可以将导杆28、30作为选择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按压部件132(或者134)中形成有中空部132h,所以压入部132b容易仿照导杆28(或者30)的端部28A(或者30A)而弹性变形,可以通过压入部132b可靠地按压导杆28(或者30)的端部28A(或者30A)。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压部件132(或者134)形成有卡合突起132c,该卡合突起132c被卡合在透镜镜筒本体11的卡合部128f,所以可以防止按压部件132(或者134)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部件132(或者134)的本体132a可以防止导杆28(或者30)的轴向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导杆28(30)在轴方向上脱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压部件132(或者134)的本体132a设置了中空部132d,所以通过中空部132d可目视导杆28(或者30)的固定状态。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将导杆28、30的端部28A、30A分别按压在图3的右下角部,但按压的方向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朝任意方向按压。此处,优选导杆28、30朝相同的方向按压。而且,优选导杆28、30的端部28B、30B朝与端部28A、30A相同的方向按压。
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以设置2条导杆28、3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设置3条以上的导杆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通过朝相同的方向按压固定所有导杆,从而以高的平行度固定所有导杆。

Claims (6)

1.一种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透镜镜筒本体,具有多个安装孔;
多个导杆,一端分别插入上述多个安装孔中,由此支承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
多个透镜保持框,通过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上而被支承为沿着该导杆移动自如;
多个按压部件,通过插入到上述安装孔中而向与该导杆垂直的方向按压上述导杆的一端,
上述按压部件具有:
壁面,其限制上述导杆的轴向移动;
卡合部,其卡合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而防止从该透镜镜筒本体上脱落,
收容上述导杆的一端且供所述按压部件插入的安装孔是贯通孔,
限制上述导杆向轴向移动的壁面与所述导杆的轴向大致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将多个上述导杆全部朝相同的方向按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压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在上述卡合部的附近具有中空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孔是方孔,
上述按压部件具备:嵌入上述安装孔的大致矩形状的本体;在上述本体上突出形成为大致三角筒形并被压入上述安装孔和上述导杆的间隙的压入部;及突出形成在上述本体的外表面的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保持框具备:导向部,其沿上述透镜装置的光轴方向滑动自如地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中的一个导杆上;止动部,其卡合在上述多个导杆的另一导杆上而限制旋转方向的运动;并且,上述多个透镜保持框的上述导向部被卡合在不同的导杆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镜筒本体上形成有压入上述导杆的另一端的压入用开口部,构成该压入用开口部的壁面的由上述按压部件按压的一侧的壁面厚度大于相反侧的壁面厚度。
CN2009101667168A 2008-09-12 2009-08-14 透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2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5285 2008-09-12
JP2008235285A JP4896102B2 (ja) 2008-09-12 2008-09-12 レンズ装置
JP2008235285 2008-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2966A CN101672966A (zh) 2010-03-17
CN101672966B true CN101672966B (zh) 2011-12-14

Family

ID=4200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67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2966B (zh) 2008-09-12 2009-08-14 透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14090B2 (zh)
JP (1) JP4896102B2 (zh)
CN (1) CN101672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0111B2 (ja) 2010-03-23 2012-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中間モジュールの生成方法及び支援装置
EP2690476A4 (en) * 2011-03-24 2014-11-05 Fujifilm Corp OBJECTIVE DEVICE
JP6136089B2 (ja) * 2012-03-08 2017-05-3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7096041A (zh) 2012-10-17 2017-08-29 脉管生物生长有限公司 使用腺病毒的治疗方法
DE102013106417B4 (de) * 2013-06-19 2017-03-23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Objektiv
WO2018105267A1 (ja) 2016-12-05 2018-06-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案内装置、レンズ移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8008515A (zh) * 2017-12-28 2018-05-08 长春长光精密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的调焦装置
JP7397302B2 (ja) * 2019-12-26 2023-12-1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6472482A (zh) * 2020-07-27 2023-07-21 苹果公司 具有偏置导轨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5941A (en) * 1990-07-03 1993-07-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device
JP3731327B2 (ja) * 1997-12-04 2006-01-0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0266982A (ja) * 1999-03-15 2000-09-29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01042194A (ja) * 1999-07-30 2001-02-16 Canon Inc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4431824B2 (ja) * 2003-10-03 2010-03-1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防振レンズ装置
JP2007108510A (ja) * 2005-10-14 2007-04-26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み立て方法
US7848638B2 (en) * 2005-10-11 2010-12-07 Fujiflim Corporation Lens assembly, lens moving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JP5093561B2 (ja) * 2006-12-25 2012-12-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側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66713A (ja) 2010-03-25
US8014090B2 (en) 2011-09-06
JP4896102B2 (ja) 2012-03-14
CN101672966A (zh) 2010-03-17
US20100067129A1 (en) 201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2966B (zh) 透镜装置
CN202362570U (zh) 成像单元
US20060114581A1 (en) Lens barrel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KR20040100961A (ko) 렌즈 구동 기구 및 촬상 장치
JP200717890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216708A (ja) レンズ組立体および撮影装置
US8194176B2 (en)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optical component,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KR101626579B1 (ko)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JP4867707B2 (ja)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及び光軸調整方法
JP2000266982A (ja) レンズ鏡筒
CN101685187B (zh) 透镜移动框及透镜装置
JP2016166959A (ja) 光量調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US7944634B2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light quantity control unit of lens barrel
JP4949089B2 (ja) レンズ装置
CN214540198U (zh) 光学组件的自动聚焦设备和光学系统
US20090091830A1 (en) Lens device
JP2008225260A (ja) レンズ装置
JP5168024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08743A (ja) レンズ保持構造
JP490680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2008225261A (ja) レンズ装置
JP2006349950A (ja) レンズ鏡筒、該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ユニット
CN1432860A (zh) 照相机主体
JP2005181772A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5122066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N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2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Fujinon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