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902A -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902A
CN101670902A CN 200910172999 CN200910172999A CN101670902A CN 101670902 A CN101670902 A CN 101670902A CN 200910172999 CN200910172999 CN 200910172999 CN 200910172999 A CN200910172999 A CN 200910172999A CN 101670902 A CN101670902 A CN 101670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ntainer
weakness
release wire
pressure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729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902B (zh
Inventor
市村克仁
土屋刚一
松本伸也
中岛寿
熊田光雄
皆藤清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losu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312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990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44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081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914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101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614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274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3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e.g. to facilitate formation of pouring openings
    • B65D41/3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provided with tamper elements formed in, or attached to, the closure skirt
    • B65D41/348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provided with tamper elements formed in, or attached to, the closure skirt the tamper element being rolled or pressed to conform to the shape of the container, e.g. metallic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65D41/0435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separate sealing elements
    • B65D41/045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6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 B65D51/1633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whereby venting occurs by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closure, container or other element
    • B65D51/1638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means for venting air or gas whereby venting occurs by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closure, container or other element by means of an element bursting upon a predetermined pressure in the container being excee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7)和侧缘壁(9)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侧缘壁(9)上具有螺纹形成区域,且在该螺纹形成区域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17),在侧缘壁(9)的比环状槽(17)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A),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A)与环状槽(17)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30)。这种金属制容器盖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且在向容器口径部的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Description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本申请是2006年8月9日递交、发明名称为“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且申请号为200610141264.4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压释放特性,即在容器内压过度上升时将容器内压自动释放的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将碳酸饮料等充填到容器内后,在容器的口颈部上安装容器盖,将口颈部密封的状态下,容器的内容物被过度加热的情况下,有容器的内压过度地上升的现象。此外,在一旦使容器盖从容器的口颈部脱离后再一次在容器口颈部上安装容器盖而密封后,内容物腐败并发酵的情况下,也有容器的内压过度上升的现象。
在如上所述地容器内压增大时,容器盖会从容器口颈部飞出,根据情况,还会有容器自体破裂的情况。为了防止这样的由于容器内压增大引起的不良情况,提出了一种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的容器盖。作为这种金属制容器盖,已知有一种在从圆形顶面壁的周缘垂下的圆筒形侧缘壁的上端部分上,设置由多个周向缝隙及形成于该缝隙之间的可破断的窄幅的跨接部构成的内压释放线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容器盖中,在容器内压增大时,上述跨接部破断,多个周向缝隙连接而成为大的缝隙,容器内气体从该部分向外部放出,根据情况,同时地使顶面壁变形为拱顶状并放出容器内气体,能够避免由于内压增大产生的不良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2531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内压释放型的金属制容器盖中,由于在金属薄板制薄壳的侧缘壁的上方部分上设置指向周向的缝隙,且由该缝隙形成内压释放线,所以在将容器盖折边紧固(巻き締め)而安装在容器口颈部上时,会有从形成内压释放线的侧缘部分产生变形的问题。即,向容器口颈部的容器盖的折边紧固为,将金属薄板制薄壳覆盖在容器口颈部上,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用适当的夹具,将该薄壳的侧缘壁部按压在口颈部上,由此将容器口颈部的外面形状(例如螺纹形状)转印在侧缘壁上来进行。在这样的夹具的按压时,容易发生上述缝隙的下侧部分的侧缘壁的变形。
此外,在以往的内压释放型的金属制容器盖中,在容器内压急剧地明显增大时,有可能产生连接周向缝隙的跨接部在全周上彻底破断,包含顶面壁的容器盖的上方部分会从侧缘壁分离地飞出的不良情况。
再者,以往的内压释放型的金属制容器盖在由拉伸强度为195N/mm2左右的金属薄板形成薄壳的情况下,被设计为在容器内压上升时、缝隙间的跨接部破断,使内压释放。但是,在由高拉伸强度的金属薄板,例如拉伸强度为200至230N/mm2的铝基合金(Aluminum Base Alloys)制薄板形成薄壳的情况下,耐落下冲击性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落下冲击引起的缝隙间跨接部的破断,但相反,由于即使内压上升缝隙间跨接部也不破断,不进行内压释放,所以会产生容器内压过度地上升,还是会发生容器盖的顶面壁的飞出或容器破坏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侧缘壁的上方部分上形成有形成内压释放线的缝隙的金属制容器盖中,有效地防止在向容器口颈部折边紧固时由于该缝隙造成低强度的部分上的侧缘壁的变形的金属制容器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在容器内压急剧地增大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金属制容器盖的包含顶面壁的上方部分从侧缘壁断开并飞出的不良情况,并有效地进行容器内的气体排出,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容器内压的增大而引起的容器盖的飞出或容器破坏的金属制容器盖。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即使在容器盖是由高强度的金属制薄板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由于容器内压的上升引起的顶面壁的飞出或容器破坏的金属制容器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制容器盖,具备:有圆形顶面壁及从该顶面壁的周缘垂下的圆筒形侧缘壁的金属薄板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该薄壳的该侧缘壁上形成有螺纹形成区域、和位于该螺纹形成用区域的上端部分上的环状槽,其特征为,在前述侧缘壁的比前述环状槽靠上方的部分设置有包含沿周向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并且以通过该内压释放线与前述环状槽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
在本发明的上述金属制容器盖中,前述内压释放线最好为,
(1)由在周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前述缝隙、以及存在于该缝隙之间且可由于容器内压上升而破断的周向宽度较小的低强度跨接部构成,或者
(2)由在周向上延伸的1根较长的缝隙形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金属制容器盖中,能够适宜地采用以下的方式。
(3)在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延长线上形成内压释放辅助线,该内压释放辅助线由在周向上延伸的多个缝隙、以及位于该缝隙之间且比前述低强度跨接部周向宽度大的高强度跨接部构成。
(4)在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延长线上,在前述内压释放辅助线以外,形成有由比前述高强度跨接部周向宽度更大的超高强度跨接部构成的固定线。
(5)前述固定线位于前述内压释放线的直径方向的相反侧。
(6)在前述内压释放线与内压释放辅助线之间,形成有由比前述高强度跨接部周向宽度更长,且比前述超高强度跨接部周向宽度短的加强跨接部构成的加强线。
(7)形成前述内压释放线及内压释放辅助线的多个缝隙全部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周向宽度。
(8)前述内压释放线由具有前述侧缘壁的周长的5至35%的长度的较长缝隙构成。
(9)前述内压释放线除了前述较长的缝隙外,还具有周长较短的缝隙。
(10)在形成有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区域,形成至少一根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弱化线。
(11)前述弱化线与形成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前述缝隙连接,或从该缝隙的附近向轴方向延伸。
(12)前述弱化线位于前述缝隙的上方。
(13)前述弱化线为划痕线。
(14)在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端部及周向中间部的至少任一个部分上形成有前述弱化线。
(15)在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两端部分上,分别形成向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的1对弱化线,该一对弱化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各倾斜角θ为10至45度的范围,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
(16)前述一对弱化线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
(17)前述一对弱化线与前述缝隙相连接或从该缝隙的附近向轴线方向的上方倾斜地延伸。
(18)前述内压释放线在40至95度的角度范围内延续地形成。
(19)前述内压释放线中的低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为0.5至0.9mm,并且该内压释放线中的缝隙的周向长度为2.5至4.0mm。
(20)在前述内压释放线中,存在4至6个低强度跨接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金属制容器盖,具备:由拉伸强度为200至230N/mm2的金属薄板形成,且具有圆形顶面壁及从该顶面壁的周缘垂下的圆筒形侧缘壁的金属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该薄壳的该侧缘壁上形成有螺纹形成区域、和位于该螺纹形成用区域的上端部分上的环状槽,其特征为,在前述侧缘壁的比前述环状槽靠上方的部分设置有在周向以40至95度的角度延伸的内压释放线,该内压释放线由在周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缝隙、以及存在于该缝隙之间且能够由于容器内压上升而破断的周向宽度较小的低强度跨接部构成。
在由高拉伸强度的金属薄板形成的上述的金属制容器盖中,可适宜地采用以下方式。
(21)前述内压释放线中的低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为0.5至0.9mm,并且该内压释放线中的缝隙的周向长度为2.5至4.0mm。
(22)在前述内压释放线中,存在4至6个低强度跨接部。
(23)在位于上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延长线上的直径方向相反侧的部分上,延续25至180度的角度地形成有固定线,与内压释放线的周向两端部分相邻接并延续10至55度的角度地形成加强线,内压释放辅助线形成于该加强线与固定线之间,前述内压释放辅助线由在周向上延伸的多个缝隙,以及位于该缝隙之间且比前述低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更大的高强度跨接部构成,前述固定线由比前述高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更大的超高强度跨接部构成,前述加强线由比前述高强度跨接部周向宽度更长且比前述超高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更短的加强跨接部构成。
(24)在位于上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延长线上的直径方向相反侧的部分上,延续25至180度的角度地形成有固定线,在该内压释放线与固定线之间形成内压释放辅助线,前述内压释放辅助线由在周向上延伸的多个缝隙、以及位于该缝隙之间且比前述低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更大的高强度跨接部构成,前述固定线由比前述高强度跨接部的周向宽度更大的超高强度跨接部构成。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金属制容器盖,具备:具有圆形顶面壁及从该顶面壁的周缘垂下的圆筒形侧缘壁的金属薄板制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该薄壳的该侧缘壁上形成有螺纹形成区域、和位于该螺纹形成用区域的上端部分上的环状槽,其特征为,在前述侧缘壁的比前述环状槽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且在形成有该内压释放线的区域中,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或与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至少1根弱化线。
在该金属容器盖中,
(25)前述弱化线最好为,分别设置于前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两端部分上,该一对弱化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各倾斜角θ为10至45度的范围,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容器盖中,由于通过缝隙在侧缘壁上形成内压释放线,所以在容器的内压过度地上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可靠地将内压释放。此外,由于在侧缘壁上以通过前述内压释放线和前述环状槽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条形突起,所以在向容器口颈部折边紧固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的部分上的侧缘壁的变形。
此外,在本发明的容器盖中,在形成内压释放线的区域中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弱化线的情况下[前述方式(10)~(15)],在容器内压急剧地增大时,以该弱化线为支点,侧缘壁以向外方扩大的方式容易且迅速地变形,其结果,内压释放线较大地打开,形成较大的开口部,而进行气体排出。即,由于限定在形成有内压释放线的区域中形成气体排出用的较大的开口,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包含顶面壁的上方部分从侧缘壁断开并飞出的不良情况,可有效地防止容器内压上升引起的不良情况。此外,能够可靠地进行容器内的气体排出。
特别是在内压释放线的周向两端部分上,设置相对于轴线方向以一定的倾斜角度(10至45度)延伸的一对弱化线的情况下[前述方式(10)~(15)],与弱化线在垂直方向(轴线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具有防止包含顶面壁的容器盖的一部分从侧缘壁断开并飞出的不良情况的效果非常好的优点。
即,在容器内压异常上升时,在一对弱化线向垂直方向(即,与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时,该弱化线的破断从其上端沿顶面壁的周缘(侧缘壁与顶面壁的边界部分)扩大地进行。特别是,在侧缘壁的内压释放线以外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缝隙通过跨接部在周向上延伸的内压释放辅助线时,弱化线的破断会行进到内压释放辅助线的缝隙之间跨接部的破断为止,这样的弱化线的破断进行的结果,会产生包含顶面壁的容器盖的一部分从侧缘壁断开并飞出(以下称作顶面飞出)的不良情况。
但是,在一对弱化线以特定的倾斜角度θ与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时,能够避免弱化线的破断超过内压释放线地进行的不良情况,能够可靠地避免顶面飞出的问题。
这样,通过将弱化线与轴线方向倾斜地设置,增大顶面飞出的抑制效果的理由并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本发明者如下地推定。即,在一对弱化线从下方朝向上方地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地延伸的情况下,与在垂直方向(即与轴线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弱化线相比,该破断扩大到内压释放辅助线的可能较小,所以在防止顶面飞出上效果较好,此外,在一对弱化线从下方朝向上方地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该破断最容易发生,破断很快进行而内压很快被释放,作为其结果,盖难以飞起。
此外,上述的弱化线的倾斜角θ在10至45度的范围内是重要的,例如在比10度小时,与弱化线在垂直方向(即与轴线方向平行)上形成的情况没有大的差别,容易发生顶面飞出的问题。此外,在倾斜角θ比45度大时,该弱化线不易破断,难以由于容器内压的异常上升等排出气体。即,在容器内压异常上升的情况下,因弱化线不易破断,所以即使周向缝隙间的跨接部破断,也难以释放容器内压,容器内压明显上升,该破断在顶面壁的全周上延续地进行,有产生容器盖的顶面壁从容器口部飞出的不良情况(以下,称为顶面飞出)的可能。即,在本发明中,通过倾斜角θ为10至45度地在内压释放区域的两端上形成倾斜的弱化线,能够可靠地避免顶面飞出的问题,再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容器内压的异常上升引起的气体排出,有效地避免盖飞出的不良情况。
此外,上述一对弱化线也可以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地形成,相反,也可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但是,这样的一对弱化线从可靠地避免上述顶面飞出的问题的观点看,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较为适宜。即,在此情况下,即使假如弱化线的破断扩大到其延长线上而扩张,也不太可能超过内压释放线而扩大到其他区域(例如内压释放辅助线),在防止顶面飞出上效果良好。
此外,在本发明中,特别是在由拉伸强度为200至230N/mm2的金属薄板(例如Aluminum Base Alloy制薄板)形成容器盖的情况下,由在周向上具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缝隙、以及其间的低强度跨接部形成的内压释放线的周向宽度在40至95度的范围内较好。即,在以这种角度范围内形成内压释放线时,不仅显示出优良的耐落下冲击性,而且能够由于容器内压的上升在内压释放线上形成被限定的较大的开口,可靠地防止顶面飞出及容器破坏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容器盖的优选实施例的半剖面侧视图。
图2为示出将图1的容器盖覆盖在容器口颈部上状态的半剖面侧视图。
图3为在图2状态的容器盖中,将其要部与容器口颈部一同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4为用于说明将图1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的工序的视图。
图5为图4的要部放大图。
图6为示出将图1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状态的半剖面侧视图。
图7为在图6的状态下将容器盖的要部放大示出的剖面图。
图8为示出形成于图1的容器盖的侧缘部上的缝隙图案的侧缘壁的展开图。
图9为表示形成于本发明的容器盖的侧缘壁上的缝隙的另一图案的侧缘壁的展开图。
图10为示出将在形成于图1的容器盖上的内压释放线区域中设置轴线方向弱化线类型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为示出图10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状态的视图。
图12为将在由一根周向缝隙形成的内压释放线上形成有轴线方向弱化线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状态的侧视图。
图13为示出图12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14为示出将以与图10不同的图案形成轴线方向弱化线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状态的侧视图。
图15为示出图14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图16为示出将在形成于图1的容器盖上的内压释放线区域上设置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弱化线类型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为示出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的图16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图18为示出将以与图16不同的图案设置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弱化线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为示出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的图18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图20为将在由一根周向缝隙形成的内压释放线上设置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的弱化线的方式的容器盖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为示出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上的图21的容器盖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作为整体由1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容器盖由金属薄板薄壳3和合成树脂制衬垫5构成。
金属薄板制薄壳3以确保适度的强度为限,其材质没有限制,例如可由铝或铝合金等的金属薄板形成,但从确保特别良好的耐落下冲击性的观点看,由例如厚度为0.22至0.26mm左右厚度的铝基合金制薄板形成为好,其拉伸强度以200至230N/mm2的范围内为好。此外,这种薄壳3具有圆形顶面壁7、和从该顶面壁7的周缘垂下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侧缘壁9。
从图1可知,侧缘壁9的下端向半径方向外方膨出,在膨出的该下端部上,经由可破断的多个桥接11连接有损坏显示(TE)下部13。
上述的侧缘壁9的大致中央部为通过后述的折边紧固形成螺纹的螺纹形成区域15,在该螺纹形成区域15的上端上形成环状槽17。该环状槽17用于导入折边紧固用的夹具。
在环状槽17的上方形成在周向上交替地存在凹部19a和凸部19b的压花19,在凹部19a的上端(即与圆形顶面壁7相连的角落部附近)上,形成有在周向上具有间隔并在周向延伸的多个缝隙20。通过这些缝隙20,形成内压释放线A等的区域。通常,压花19的凸部19b位于多个缝隙20之间的部分上。
概括地说,这种容器盖1如图2及图3所示地,覆盖在容器口颈部70上,并通过图4、5所示的折边紧固工序被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70上,由此,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固定在容器口颈部70上,密封容器口颈部70。
回到图1,衬垫5由软质聚乙烯那样的适宜的合成树脂形成,能够通过向顶面壁7的内面上供给合成树脂熔融物,将该熔融物模压成形为所需要的形状而良好地形成。图示的实施例的衬垫5由比较薄壁的圆形中央部5a和比较厚壁的环状周缘部5b构成。如从图1所理解的那样,环状周缘部5b的中央部分构成少许凹入的凹部。
参照图2,容器口颈部70由金属、玻璃、硬质树脂等构成,在图2等中例示了金属制的容器口颈部。在该容器口颈部70的上端上形成卷曲部71,在侧面上形成螺纹73,在螺纹73的下方形成颚部75。
如图2及图3的要部放大部所示地,在为了折边紧固在容器口颈部70上而将容器盖1覆盖在容器口颈部70上的状态下,前述的衬垫5的环状周缘部5b的凹部与容器口颈部70的上端(卷曲部71)相对置,此外,容器盖1的TE下部13的下端位于容器口颈部70的颚部75的下侧。
在上述的状态下,如图4及图5的要部放大图所示地进行折边紧固。即,通过外侧按压件77将覆盖在容器口颈部70上的容器盖1向容器口颈部70的上端按压,在使其肩部变形,同时,将螺纹形成用滚子79导入容器盖1的环状槽17中,接着,通过在按压容器盖1的侧缘壁9的同时使滚子79沿容器口颈部70的螺纹73转动,在侧缘壁9的螺纹形成区域15上形成与容器口颈部70的螺纹73螺纹结合的螺纹23。另一方面,容器盖1的TE下部13的下端通过下部折边紧固滚子81被向容器口颈部70的颚部75的下侧按压,沿颚部75的下侧变形。
通过上述的折边紧固工序,如图6及图7的要部放大图所示地,容器盖1被折边紧固式固定在容器口颈部70上,通过使前述的衬垫5的环状周缘部5b紧密接触于容器口颈部70(卷曲部71)的上端及外周部上,容器口颈部70被密封。在此状态下,容器盖1的侧缘壁9螺纹结合在容器口颈部70的外表面上,并且容器盖1的TE下部13的下端被固定在容器口颈部70的颚部75的下侧上。
如这些图6及图7所示地,折边紧固固定在容器口颈部70上的容器盖1通过将其向开启方向转动,可使侧缘壁9上升并从容器口颈部70取下,但此时,TE下部13由于其下端已与容器口颈部70的颚部75的下侧结合,所以其上升被限制,其结果,桥接11破断,TE下部13从侧缘壁9断开。从而,从容器口颈部70除去的容器盖1中,TE下部13被断开,由此,能够确认开封的事实。此外,压花19具有在转动容器盖1时防滑的功能。
可是,在上述构造的容器盖1中,通过缝隙20和其间的长度较短的低强度跨接部50a形成内压释放线A(例如参照图1、图6)。即,在容器内压由于各种原因上升的情况下(例如容器内容物的发酵等),如果容器盖1的顶面壁7变形为膨出的状态,内压释放线A的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直接破断,进行气体排出,能够有效地防止例如容器盖1(顶面壁7)的过度变形或盖从容器口颈部70飞出等的不良情况。
然而,在形成上述的缝隙20及内压释放线A时,在图4的折边紧固工序时,缝隙20的下侧部分(压花19的凹部19a)被拉伸,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破断,产生密封不良。即,在折边紧固工序中,由于通过螺纹形成用滚轮79使侧缘壁9的螺纹形成区域15沿容器口颈部70的螺纹73变形,所以接近导入有该滚轮79的环状槽17的缝隙20的下侧部分(凹部19a)较大地变形。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上述的不良情况,如图1至图7(特别参照图5等放大图)所示地,与环状槽17的上部相邻地设置了环状条形突起30。即,由于形成了这样的环状条形突起30,如图4及图5所示地,螺纹形成用滚轮79导入环状槽17中并进行折边紧固时,由于该滚轮79的按压引起的变形向上方的传递被环状条形突起30阻断,能够有效地防止缝隙20的下侧部分(凹部19a)的变形,能够有效地抑制例如折边紧固时的这种变形所引起的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
在上述的发明中,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缝隙20能够以各种图案形成,可以其内的局部区域能够作为内压释放线A。
例如在图1所示例中,缝隙20之间构成长度较短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内压释放线A形成为弧状,如图8所示地,在该内压释放线A的周向延长线上,顺序地形成有加强线B、内压释放辅助线C及固定线D。
正如上述,内压释放线A为,多个缝隙20之间为长度比较短的低强度跨接部50a,是容易由于容器的内压上升而破断的区域。即,是通过由容器内压上升引起顶面壁7的变形而直接使低强度跨接部50a破断,且最容易进行气体排出的区域。在该内压释放线A中,低强度跨接部50a的长度(缝隙20的间隔)一般地为0.5至0.9mm,最好在0.6至0.85mm左右的范围内。此外,在该区域中,缝隙20的周向长度以2.0至5.0mm,特别是在2.5至4.0mm的范围内为好。此外,这样的内压释放线A根据薄壳3的材质及拉伸强度而不同,但特别在由高拉伸强度的金属制薄板(例如铝基合金制)形成薄壳3的情况下,延续40至95度的角度范围形成,对于顺畅地进行容器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效果良好。
此外,内压释放辅助线C为,多个缝隙20之间为比上述的低强度跨接部50a长的中强度跨接部50c。该内压释放辅助线C为,在即使容器内压上升而侧缘壁9与容器口颈部70螺纹结合时,维持不发生盖飞出的状态,但在开启操作的初期阶段中、容易进行气体排出而设置的区域。这种区域C的中强度跨接部50c的周向宽度根据薄壳3的材质及拉伸强度而不同,但特别在由高拉伸强度的金属制薄板形成薄壳3的情况下,以1.0至3.0mm,特别是在1.2至2.5mm的范围内为好。此外,该内压释放辅助线C中的缝隙20的周向长度以1.5至3.5mm左右的范围为好。
再者,在内压释放线A与内压释放辅助线C之间形成的加强线B是为了防止内压释放线A中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与内压释放辅助线C(中强度跨接部50c)连续地进行而设置的。在该加强线B中,不形成缝隙20,其周向长度与内压释放线A的端部的缝隙20和内压释放辅助线C的端部的缝隙20的跨接部(高强度跨接部)55相当,比前述的中强度跨接部50c长,根据容器盖1的直径(顶面壁7的直径)而不同,但通常为5至25mm左右。
固定线D也为不形成缝隙20的区域,其周向的长度比加强线B(高强度跨接部55)更长,与位于内压释放辅助线C的端部的缝隙20之间的间隔(超高强度跨接部)57相当。即,该固定线D为超高强度区域,通过适宜地形成这种区域,能够调整强度,能够可靠地防止例如在容器内压持续地上升时容器盖1从容器口颈部70飞出(盖飞出)的不良情况。这种固定线D(超高强度跨接部57)的位置及周向长度可设定为不损害容器内压上升时的内压释放线A的气体排出性的长度。一般地,该固定线D位于例如相对于内压释放线A的顶面壁7的直径方向相反侧,这在排气性和强度的平衡观点上较好。此外,其周向的长度根据薄壳3的材质及拉伸强度而不同,没有特别的限制,但特别在由高拉伸强度的金属制薄板形成薄壳3的情况下,以25至180度,特别是40度至90度的范围内为好。
在本发明中,形成上述的内压释放线A等的缝隙20的周向排列可为各种的图案。
例如在图1的容器盖中采用的图8的图案中,缝隙20以由下述的图案形成各区域的方式在周向上排列。
B-A-B-C-D-C
(A:内压释放线、B:加强线、C:内压释放辅助线、D:固定线)
当然,上述的图案为代表例,例如,也可如图9所示地,不形成加强线B,而为以下的图案。
A-C-D-C
此外,在本发明中,形成上述内压释放线A以及内压释放辅助线C的多个缝隙20的周向长度也可全部相同。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内压释放线A由多个短缝隙20和可破断的跨接部50a形成,但也可仅由周长较长的缝隙形成内压释放线A。即,在这种仅由周长较长的缝隙形成的内压释放线A中,可不发生缝隙之间的跨接部的破断地产生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在此情况下,这种较长的缝隙的周长以侧缘壁的周长的5至35%的长度为好。此外,也可为将这种周长较长的缝隙和由上述的较短的多个缝隙20形成的内压释放辅助线C、与前述的加强线B及固定线D组合。但是,在设置这种周长较长的缝隙所致的内压释放线A的情况下,有耐落下冲击性较低的缺点。
在上述的本发明中,由于通过环状条形突起30的形成,有效地防止了折边紧固时的缝隙20的下侧部分的变形,所以特别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形成内压释放线A(特别是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区域的折边紧固时的破断,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基于内压释放区域A的气体排出性。即,在未形成环状条形突起30的以往的容器盖中,在形成缝隙之间的周向宽度短的跨接部时,由于在折边紧固时该部分上容易产生破断,所以需要加长该跨接部的周向的宽度以提高强度,限制了内压上升时的气体排出性,但在本发明中没有这种限制。
此外,通过由缝隙20的周向排列,在前述一定范围内调整内压释放区域A等的区域的设置及大小,即使在由例如拉伸强度为200至230N/mm2的范围内的铝基合金制等的金属制薄板形成薄壳3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由内压释放线产生的优良的气体排出性,能够在提高耐落下冲击的同时有效地防止由于容器内压上升引起的顶面飞出及容器破坏。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在形成内压释放线A的区域中设置在轴线方向延伸的弱化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排出性。在图10~图15中,示出了设置有这种弱化线的容器盖的例子。
例如,图10所示的容器盖除了在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部及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在轴线方向(即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弱化线60以外,具有与图6所示的容器盖1相同的构造。弱化线60可为在侧缘壁9的外面侧或内面侧上形成的划痕线或缝隙,此外也可为形成为缝纫线状的缝隙。通过设置这种弱化线60,在容器内压急剧地增大时,应力集中在弱化线上,在周向上延伸的划痕线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破断的同时,侧缘壁9以该弱化线60为支点朝向外方向迅速地变形。其结果,如图11所示地,在形成有内压释放线A的区域上形成嘴形状的较大的开口61,通过该开口61迅速地进行气体排出。
即,在不形成上述那样的弱化线60时,在容器内压急剧地明显增大时,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在周向连续地进行,有时超过内压释放线A,该破断被扩大。因此,特别是在缝隙20在全周上延续地形成的情况下,全部的缝隙20相连,其结果仅如此,但比包含金属制容器盖1的顶面壁7的缝隙20还靠上方的部分有从侧缘壁9断开并飞出的可能。但是,如果形成了弱化线60,则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由于以弱化线60为支点的侧缘壁9的变形而停止在内压释放线A内。从而,可靠地防止容器内压急剧地明显增大时的容器盖1的上方部分的飞出,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气体排出。
在本发明中,上述的弱化部线60如图10所示地,连接在内压释放线A内的缝隙20上,这在以弱化线60为支点来产生侧缘壁9的变形上较好,但以能够产生这种变形为限,也可设置于缝隙20的附近。此外,在上述的例中,弱化线60设置于缝隙20的上侧,但也可将弱化线60设置在缝隙20的下侧,此外,也可形成于缝隙20的上侧和下侧的两方上。
再者,弱化线60可在内压释放线A内设置一根,也可设置多根。例如可在内压释放线A的周向两端部的任何一方或两方上设置弱化线60,也可在内压释放线A的周向两端部之间的部分上设置至少1根。附线地,在图10的例中,在内压释放区域线A的周向两端部上分别设置弱化线60,再在内压释放线A的周向两端部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1根弱化线60。
此外,在图10的例中,内压释放线A由多个缝隙20、和其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形成,但也可如图12所示地,内压释放线A由一根长的周向缝隙20a形成,且例如在该缝隙20a的两端上分别形成前述的弱化线60。在这种情况下,在容器内压过度地上升时,会迅速地产生侧缘壁9的变形,如图13所示地,在形成有内压释放线A(长缝隙20a)的区域中形成较大的开口61,迅速地进行气体排出。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缝隙20a越长,对于落下冲击等的强度越低,因此这种内压释放线A(缝隙20)的长度在10至55度,特别是15至40度的范围内为好。
此外,在图14的例中,与图10同样地,通过多个缝隙20和其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形成有释放区域线A,但在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弱化部60,在其之间的部分也形成多个(3个)弱化线60。在此情况下,在内压释放线A上形成如图15所示形状的非常大的开口61。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在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上分别设置与轴线方向倾斜的弱化线,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排出性。在图16至图21中,示出了这种设置有倾斜的弱化线的容器盖的例子。
例如在图16的容器盖中,在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上设置与轴线方向倾斜的弱化线(以下称为倾斜弱化线)63、63,来代替前述的轴线方向的弱化线60。该倾斜弱化线63可与前述的轴线方向的弱化线60同样,为划痕线、缝隙或缝纫线等,此外,其下端可与位于内压释放线A的端部上的缝隙20相连,也可位于该缝隙20的附近。
在这种设置了倾斜弱化线63的情况下,在容器内压急剧增大时,应力集中在倾斜弱化线63上,与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破断同时地,以倾斜弱化线63为支点,侧缘壁9朝向外方迅速变形,其结果,如图17所示地,在内压释放区域A上形成嘴形状的较大开口65,通过该开口迅速地进行气体排出,能够有效地防止盖飞出及顶面飞出等。
此外,在图16的例中,一对倾斜弱化线63以朝向上方并相互接近的状态倾斜地设置,但该倾斜角θ设定在10至45度的范围内是重要的。即,在一对倾斜弱化线63以上述的倾斜角度θ倾斜而延伸时,与前述的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弱化线60相比,即便进行了该破断,也是朝向从顶面壁7的周缘部分离而朝向中心部的方向,不会扩大到顶面壁7周缘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避免顶面飞出等
例如,在倾斜角θ比上述范围小的情况下,在容器内压异常上升,倾斜弱化线63的破断连续地进行时,该破断有可能从倾斜弱化线63的上端向顶面壁7的周缘部扩大。即,沿加强线B(高强度跨接部55)的上方部分进行破断,有可能达到与加强线B相邻接的内压释放辅助线C的中强度跨接部50c,从而,在可靠地防止包含容器盖1的顶面壁7的上方部分从侧缘壁9断开并飞出的不良情况这一点上不能满足。此外,倾斜角θ比上述范围大时,难以产生倾斜弱化线63的破断,其结果,在容器内压明显上升,发生破断时,该破断在顶面壁7的全周上延续地进行,容易发生顶面飞出。
这样,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以一定角度θ倾斜的倾斜弱化线63,与设置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弱化线60相比较,可更加提高气体排出性,可靠地防止顶面飞出。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倾斜角θ特别是在10至30度的范围内为好,即,该倾斜角θ越大,倾斜弱化线63越具有在容器内压上升时难以产生破断的倾向。从而,随着该倾斜角θ接近45度,为了在容器内压异常上升时形成前述的开口65,以可靠地进行气体排出,需要使内压释放线A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强度更小(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周向宽度更短),使该部分上的破断迅速地进行。但是,如果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宽度过短,则在朝着容器盖1的容器口颈部70折边紧固时,容易发生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因此,折边紧固工序等的允许范围变窄,在折边紧固管理上要求精度。另一方面,在上述倾斜角θ比45度小很多,在10至30度范围的情况下,与45度相比较,弱化线30易发生破断。从而,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宽度不需要象倾斜角为45度的情况下那样短来减低强度,因此,折边紧固工序等的允许范围变宽,在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及提高生产性上极为有利。
此外,在本发明中,最好在形成于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部上的一对倾斜弱化线63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促进变形用的弱化线67。通过这种弱化线67的形成,能够在容器内压急剧上升,两端的倾斜弱化线63破断时,与其同时地、由该促进变形用的弱化线67产生侧缘壁9的弯曲,侧缘壁9容易地迅速地变形为向外方扩大的状态,使气体排出可进一步顺畅并迅速地进行。
在图16及图17的例中,一对倾斜弱化线63以特定的倾斜角度θ朝向上方相互倾斜地延伸,但这样的倾斜弱化线63在倾斜角度θ为前述的范围内的前提下,也可如图18的侧视图及示出由于内压上升而变形的状态的图19所示地,向朝向上方并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地,由于因容器内压的异常上升,倾斜弱化线63或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在内压释放线A上形成嘴形状的较大开口65,通过该开口65,迅速地进行气体排出(参照图19)。但是,在防止顶面飞出方面,如前述的图16所示,一对弱化线30以特定的倾斜角度θ向从下方朝上方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更好。此时,由于在倾斜弱化线63的破断即便在其延长线上扩大地扩展时,也是在离开内压释放辅助线B的方向上,因此不会沿高强度区域B的上端部分进行破断,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顶面飞出。
在本发明中,也可与前述的轴线方向弱化线60同样地,在由在周向上延伸的1根长的缝隙20a形成的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上,设置一对倾斜弱化线63。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由于容器内压的异常上升使以特定的倾斜角度延伸的倾斜弱化线63(在该例中为向朝向上方而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破断,并且将缝隙20a较大地拉裂,如图21所示地,在内压释放线A上形成嘴形状的较大的开口65,通过该开口65迅速地进行气体排出。
实例
通过以下的实验例说明本发明的优良效果。
(实验例1)
由厚度为0.25mm的铝基合金薄板(拉伸强度为215N/mm2)形成具有图1所示的形态、公称直径为38mm的薄壳,接着,向该薄壳的顶面壁上供给软化熔融状态的软质聚乙烯,模压成形为图1所示形态的衬垫,如此形成具有如图1所示的环状条形突起形态的容器盖。这样的容器盖的规格如下。
衬垫外径:36.3mm
缝隙20的周长:3mm
缝隙20的个数:21个
由缝隙20及其间的跨接部形成的各线的图案:
B-A-B-C-D-C(图8的图案)
内压释放线A的全周长:65度
低强度跨接部50a:
周向宽度:0.70mm(拉伸强度为60N)
数量:2个
中强度跨接部50c:
周向宽度:1.4mm
加强线B(高强度跨接部55):
周向宽度:5mm
数量:2个
固定线D(超高强度跨接部57)的周向宽度:20mm
准备由三菱原料株式会社销售的,内容积为310ml,具有公称直径为38mm的口颈部(外卷卷曲部的外径为33.5mm)的铝薄板制容器,在该容器的口颈部上,将上述的容器盖如图4所示地折边紧固。对于50个容器盖,全部同样地分别进行折边紧固,全部未见缝隙20之间的跨接部的破断。
(实验例2)
制作除容器盖的内压释放线A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规格如下地变更外、与实验例1同样的容器盖,并且同样地进行折边紧固试验。
低强度跨接部50a:
周向宽度:0.73mm(拉伸强度为65N)
个数:2个
折边紧固试验的结果,对于50个容器盖的任何一个,均未见缝隙20之间的跨接部的破断。
(实验例3:比较例)
制作除不形成环状条形突起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的容器盖,并且同样地进行折边紧固试验。
此外,该例的缝隙20及其间的跨接部的排列图案与实验例1完全相同,例如,低强度跨接部50a为以下状态。
低强度跨接部50a:
周向宽度:0.7mm(拉伸强度为60N)
个数:2个
折边紧固试验的结果,50个容器盖内,对于4个发现了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
(实验例4)
制作除不形成环状条形突起,且将形成容器盖的内压释放线A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规格如下地状态变更以外,与实验例1同样的容器盖,并且同样地进行折边紧固试验。
低强度跨接部50a:
周向宽度:0.75mm(拉伸强度为70N)
个数:2个
折边紧固试验的结果,50个容器盖内,对于1个发现了缝隙20之间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破断。
从以上的结果可判定,通过环状条形突起的形成,即使对于缝隙20之间的跨接部的间隔较短的部分,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折边紧固时的破断。
即,在形成本发明那样的环状条形突起的情况下,由于缝隙20之间的跨接部的间隔能够形成短的低强度跨接部,所以在容器内压上升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进行气体排出。例如在实验例2的容器盖中,在内压为0.86MPa时,低强度跨接部50a破断,进行了气体排出。
另一方面,在未形成环状条形突起的实验例4的容器盖中,在内压上升到0.97MPa时才开始发生跨接部的破断,进行了气体排出。
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内压释放线A的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强度如下方式测定,并作为冯特桥接强度(VB强度)示出。
冯特桥接强度测定方法:
对于在各实验例中制作的铝制容器盖,从折边紧固前的状态的容器盖,用剪刀切出包含存在于内压释放线A上的4根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内侧2根程度的长方形的试验片。此后,在将该试验片下部用固定夹具固定的状态下,将试验片上部向上方拉伸,用测定器(推拉规)测定对于轴方向的冯特桥接破断强度。
(实验例5~8)
使用住友轻金属社制的板厚为0.25mm,拉伸强度为215N的铝板,制成可折边紧固在口径为38mm的线螺纹金属罐上的容器盖。
此外,制作的容器盖具有图8所示的展开图的构造,并且在内压释放线A的两端上形成有在如图16所示的与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弱化线63。
倾斜弱化线63由侧缘壁9的残存厚度为100μm的划痕线以朝向上方地相互接近的方式形成,该倾斜角θ如表1中所示地为10°、20°、30°、及0°,在各实验例中每种各自制作10个。
此外,形成的各线A~D的规格如下。
内压释放线A:
周向长度:21mm
低强度跨接部50a的数量:4根
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冯特桥接强度:2根合计约60N(每1根的宽度:约0.6mm)
内压释放辅助线C的宽度:各自15mm
制成的铝制容器盖按以下顺序处理,制成试验样品。
(1)在三菱原料社产铝制线螺纹金属罐(容积为339ml)中填充87±2℃的热水,滴下液氮,去除头部空间内的空气,加盖。
(2)将加盖的容器横倒30秒后返回直立。
(3)向返回直立状态的容器按照76℃-3分、50℃5分、40℃-5分、35℃-5分的顺序施加喷淋冷却。
(4)用手将容器盖开启,此后将盖关闭到初期状态的折边紧固位置。
(5)在23℃的实验室内,在容器躯干部插入与氮气供给装置相连接的针,以0.034MPa/S向容器内供给氮气,容器内压上升。
(6)测定内压释放线变形、释放内压的容器内压。
此时,确认不仅内压释放区域A的变形,而且容器盖被破坏,顶面壁飞出的个数。
其结果如表1所示。
(实验例9)
除倾斜角θ为45度、低强度跨接部50a的2根合计冯特桥接强度约为55N地变更以外,与实验例5相同地制作实验用样品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G2009101729997D00201
Figure G2009101729997D00211
此外,冯特压为释放内压时的压力,用MPa示出。
(实验例10)
使用与实验例1相同的铝基合金薄板,与实验例1同样地,以图8所示的图案形成具有各线A~D的下述规格的容器盖。
衬垫外径:37.0mm
内压释放线A:
全周长:66.7度
缝隙20的周长:3.1mm
低强度跨接部50a的周长:0.73mm
低强度跨接部50a的数量:4个
加强线B:
周长:分别20度
内压释放辅助线C:
缝隙20的周长:3.1mm
低强度跨接部50c的周长:1.4mm
低强度跨接部50c的数量:14个
固定线D:
全周长:其余部分
准备由三菱原料株式会社销售的、内容积为310ml,具有公称直径为38mm的口颈部(外卷卷曲部的外径为33.5mm)的铝薄板制容器,在该容器中填充85℃的热水300ml,接着滴下液氮,使容器内压成为0.13±0.05MPa,在该容器的口颈部上将上述的容器盖如图4示地折边紧固,制成试样A。
对于10个试样A,按以下的顺序进行耐压试验。最初,通过手动将容器盖从口颈部分开一次后再次螺纹固定到口颈部上。接着,在薄壳的顶面壁上插入顶部具有气体填充孔的针并没入水槽中,以0.034MPa/秒的压力上升速度填充氮气,测定容器内压被释放的内压。最大值为0.93MPa,最小值为0.82MPa,平均值为0.88MPa。然后,观察安装在内压释放后的容器上的容器盖,构成薄壳的内压释放线的低强度跨接部破断,薄壳的顶面壁及设置在其内面上的衬垫变形。
再者,对于10个样品A,按以下的顺序进行了30cm落下冲击试验。最初,使用由大和制罐株式会社销售的“非破坏式罐内压计”通过容器躯干部地测定容器内压。接着,通过垂直地落下路径使倒立状态的容器30cm自由落下,使构成内压释放线的低强度区域的部位与上面为倾斜角度10度的倾斜面的铁制的圆柱部件冲撞。然后,放置24小时(1天)后,使用上述“非破坏式罐内压计”测定容器内压,没有内压减少的样品(即发生泄露的样品)。

Claims (2)

1.一种金属制容器盖,具备:具有圆形顶面壁及从该顶面壁的周缘垂下的圆筒形侧缘壁的金属薄板薄壳;以及设置于该薄壳内的合成树脂制衬垫,在该薄壳的该侧缘壁上,形成有螺纹形成区域和位于该螺纹形成用区域的上端部分上的环状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缘壁的比所述环状槽靠上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包含在周向上延伸的缝隙的内压释放线,且在形成有该内压释放线的区域中,形成有在轴线方向上或对于轴线方向倾斜地延伸的至少1根弱化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制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压释放线的周向两端部分上,该一对弱化线以相对于轴线方向各倾斜角θ为10至45度的范围,向从下方朝向上方相互接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CN 200910172999 2005-08-09 2006-08-09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1262 2005-08-09
JP2005231262A JP4799076B2 (ja) 2005-08-09 2005-08-09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金属製容器蓋
JP2005-231262 2005-08-09
JP2005244160A JP4708122B2 (ja) 2005-08-25 2005-08-25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容器蓋
JP2005-244160 2005-08-25
JP2005244160 2005-08-25
JP2005291418 2005-10-04
JP2005291418A JP4810176B2 (ja) 2005-10-04 2005-10-04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金属製容器蓋
JP2005-291418 2005-10-04
JP2006-061404 2006-03-07
JP2006061404A JP4727456B2 (ja) 2006-03-07 2006-03-07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金属製容器蓋
JP2006061404 2006-03-0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12644A Division CN1911747B (zh) 2005-08-09 2006-08-09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902A true CN101670902A (zh) 2010-03-17
CN101670902B CN101670902B (zh) 2011-03-30

Family

ID=3766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299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902B (zh) 2005-08-09 2006-08-09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CN 20091017299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901B (zh) 2005-08-09 2006-08-09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299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0901B (zh) 2005-08-09 2006-08-09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167161B2 (zh)
EP (3) EP1760003B1 (zh)
CN (2) CN101670902B (zh)
DE (3) DE602006013496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1369B2 (ja) * 2008-02-29 2013-11-13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ライナー付き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
US20100065528A1 (en) * 2008-02-29 2010-03-18 Universal Can Corporation Liner-provided cap and cap-provided threaded container
JP2011132483A (ja) 2009-04-07 2011-07-07 Seiko Epson Corp 耐水化アルミニウム顔料分散液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水性インク組成物、ならびに耐水化アルミニウム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11140609A (ja) * 2009-04-07 2011-07-21 Seiko Epson Corp 耐水化アルミニウム顔料および耐水化アルミニウム顔料分散液、それらを含有する水性インク組成物、ならびに耐水化アルミニウム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5414616B2 (ja) * 2010-05-14 2014-02-12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金属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
US8887936B2 (en) 2011-05-11 2014-11-18 Phoenix Closures, Inc. Closure for use in hot-fill containers
US8887937B2 (en) 2011-05-11 2014-11-18 Phoenix Closures, Inc. Hot-fill cross cap with vents
US8881929B2 (en) * 2011-05-11 2014-11-11 Phoenix Closures, Inc. Two-piece closure for use in hot-fill containers
AU2012335258A1 (en) * 2011-11-07 2014-07-03 Sodastream Industries Ltd. Machine independent metal safety bottle
JP5898948B2 (ja) 2011-12-27 2016-04-06 株式会社Csiジャパン 合成樹脂製キャップ、閉止装置、および飲料入り閉止装置
KR101865992B1 (ko) * 2012-03-30 2018-06-08 니혼 클로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캡의 제조방법
US10472134B1 (en) * 2013-01-07 2019-11-12 Celebrate Everywhere, LLC Container cap securing and venting
JP6164606B2 (ja) * 2013-03-14 2017-07-19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付容器
JP5843807B2 (ja) * 2013-05-31 2016-01-13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ライナー付き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付きボトルの製造方法
FR3019148B1 (fr) * 2014-03-26 2016-03-25 Ardagh Mp West France Contenant metallique comportant un goulot adapte a recevoir un element d'obturation du type capsule a vis
US9731870B2 (en) 2015-01-22 2017-08-15 Gateway Plastics, Inc. Retort closure for a container
USD839726S1 (en) 2015-01-22 2019-02-05 Gateway Plastics, Inc. Retort closure
WO2017191287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Anheuser-Busch Inbev S.A. Tamper evident closure, container with the closure, and method for screwing the closure onto a container
US20180044155A1 (en) 2016-08-12 2018-02-15 Bal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apping Metallic Bottles
US10875684B2 (en) * 2017-02-16 2020-12-29 Bal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nd applying roll-on pilfer proof closures on the threaded neck of metal containers
JP7001355B2 (ja) * 2017-03-31 2022-01-19 日本クロージャー株式会社 容器蓋
CN206704860U (zh) * 2017-04-25 2017-12-05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盖及包括该装饰盖的瓶盖、瓶体结构
AU2018334223B2 (en) 2017-09-15 2021-11-11 Bal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metallic closure for a threaded container
WO2019058513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金型及びキャ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20015548A (ja) * 2018-07-27 2020-01-30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
JP7082929B2 (ja) * 2018-08-31 2022-06-09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付ボトル缶及びその密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725A (en) * 1913-01-18 1915-04-27 Martin King Metallic cap for receptacles.
US1680763A (en) * 1921-10-29 1928-08-14 Closure Service Company Receptacle closure
US1881529A (en) * 1929-09-14 1932-10-11 Anchor Cap & Closure Corp Sealed package
US3083854A (en) * 1960-09-12 1963-04-02 Owens Illinois Glass Co Vented plastisol coated container
GB1207487A (en) * 1966-11-30 1970-10-07 Metal Closures Ltd Improved bottle closure
US3713545A (en) * 1971-09-14 1973-01-30 Aluminum Co Of America Venting closure
US3966071A (en) * 1975-05-01 1976-06-29 Northup John D Venting bottle closure
US4007851A (en) * 1975-05-09 1977-02-15 Zapata Industries, Inc. Anti-missiling bottle closure
US4392579A (en) * 1981-10-21 1983-07-12 Owens-Illinois, Inc. Closure with domed portion
US4466548A (en) * 1982-09-30 1984-08-21 Metal Closures Limited Container and closure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 closure to a container
US6202871B1 (en) * 1999-08-27 2001-03-20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Vented beverage closure
JP3561901B2 (ja) 2002-06-14 2004-09-08 武内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製キャップ
JP2004175388A (ja) * 2002-11-26 2004-06-24 Alcoa Closure Systems Japan Ltd キャップ、閉止装置、および容器詰め飲料
JP2004262458A (ja) 2003-01-14 2004-09-24 Alcoa Closure Systems Japan Ltd キャップ、閉止装置、および容器詰め飲料
EP1604910B1 (en) * 2003-02-28 2011-03-02 Daiwa Can Company Metal pilfer-proof cap
JP2004269016A (ja) * 2003-03-11 2004-09-30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容器蓋。
JP4383769B2 (ja) 2003-05-09 2009-12-16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容器蓋
JP4372459B2 (ja) 2003-06-04 2009-11-25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
JP2005014917A (ja)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付ボトル
US7147123B2 (en) * 2003-09-10 2006-12-12 Takeuchi Press Industries Co., Ltd. Metal cap
CN2668541Y (zh) * 2003-12-29 2005-01-05 张秀云 防爆瓶盖
JP3723200B1 (ja) 2004-09-30 2005-12-07 株式会社アルコア・クロージャー・システムズ キャップおよび飲料入り閉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4093A1 (en) 2012-03-29
EP1935802A1 (en) 2008-06-25
EP1935802B1 (en) 2010-04-07
DE602006013496D1 (de) 2010-05-20
EP1942063A1 (en) 2008-07-09
EP1760003A1 (en) 2007-03-07
DE602006002937D1 (de) 2008-11-13
CN101670902B (zh) 2011-03-30
CN101670901A (zh) 2010-03-17
US8833590B2 (en) 2014-09-16
CN101670901B (zh) 2011-09-07
EP1942063B1 (en) 2010-04-28
DE602006014015D1 (de) 2010-06-10
US8167161B2 (en) 2012-05-01
US20070034593A1 (en) 2007-02-15
EP1760003B1 (en) 200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902B (zh)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CN1911747B (zh)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EP1679267B1 (en) Plastic cap featuring excellent sealing and venting
US7621166B2 (en) Die components for making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RU2635197C2 (ru) Торцевая крышка емкости со средствами контроля деформации
US4379512A (en) Closure having an improved liner
JPS55149499A (en) Gas-containing cartridge assembly
RU2009126541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заполнения сосуд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бутылки, предусматриваемое на горлышке сосуда, и составной укупорочный колпачок, содержащий упомянут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8967411B2 (en) Pressure relief device for pressurized container
JP2004035036A (ja) 金属製ボトル缶
US20030189023A1 (en) Closure cap including film portion
TW469248B (en) A device for stopping bottles
JP4727456B2 (ja)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金属製容器蓋
US10183787B2 (en) Crown-type metal cap for sealing a metal bottle
JP2007269363A (ja) キャップ、キャップ付ボトル缶及びキャップ製造方法
US20230002101A1 (en) Can container
EP2281758A1 (en) Structure of clinch portion of mounting cup
US2331939A (en) Closure cap
JP4625305B2 (ja)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容器蓋
CN108545308A (zh) 一种防伪防渗漏的瓶盖结构
JP4708122B2 (ja) 内圧開放特性を有する容器蓋
JP2006056606A (ja) 金属製ボトル缶
EP0915029A1 (en) High pressure resistant aerosol container
JPS59501544A (ja) びん
LT6736B (lt) Užsukamas plastikinis kamšt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