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0777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0777A
CN101660777A CN200910167074A CN200910167074A CN101660777A CN 101660777 A CN101660777 A CN 101660777A CN 200910167074 A CN200910167074 A CN 200910167074A CN 200910167074 A CN200910167074 A CN 200910167074A CN 101660777 A CN101660777 A CN 101660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ter
baking oven
curve form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0777B (zh
Inventor
古田和浩
神谷浩美
一柳俊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156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3915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237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4503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60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0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从热风循环单元吹出的热风能够均匀地在烘箱箱体内循环并谋求加热分布的均匀化。该加热烹调器为了对被收纳在烘箱箱体(2)内的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具有包括热风加热器(7)及热风风扇(6)的热风循环单元,其中,在从上述热风循环单元吹出热风的烘箱箱体(2)的周壁面的至少一个周壁面上设有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S)。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热风烘箱(oven)加热对食品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拓宽食品的加热烹调的种类,提供具有多个加热机构的加热烹调器。例如,广泛地普及一种作为其加热机构具有对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的热风循环单元、对食品进行微波(高频率)加热的磁电管(magnetron)及烘制烹调用的平面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
其中,上述热风循环单元作为加热机构,例如被设置在烘箱箱体的最里部的周壁侧上,构成为包括热风加热器及热风风扇,并重复进行如下循环:从热风循环单元向烘箱箱体内吹出的热风,在对放置于矩形盘上的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后,被回收到热风循环单元,再度被热风化并向烘箱箱体内吹出。因此,在由热风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中,为了效率良好地进行加热,需要在箱体内进行没有不均的热风循环,并需要使加热分布均匀。
另外,在以往的加热烹调器中,内部成为加热室的大致矩形的烘箱箱体的各侧面由平坦壁面构成,但是还提出一种方案,即,作为改善加热效率的机构,在箱体内的顶面壁面形成有向内侧凸出的圆锥台,向箱体内供给的热风与该圆锥台相遇而以朝向矩形盘上的食品的方式吹送,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加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将蒸气向烘箱箱体内供给而对食品进行加热(通过高温蒸气进行蒸制或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有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在该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经烘箱箱体背面板滑落的水滴由水槽状的承接部件承接,并使其贮留在贮留部件中。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产生蒸气后一定时间地驱动风扇,强制地使烘箱箱体内的水蒸气从排气口排气,防止门的透视窗的结雾或结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14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6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18752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在烘箱箱体内的加热不均的改善方面不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停留在针对一个矩形盘上的食品的限定的加热效率的改善。例如,在将矩形盘配置成上下两层的情况下很难适用。另外,与上述圆台相遇了的热风,根据其冲击角度会反射地发生变化,热风自身成为直线流动,很难消除箱体内的加热不均,从而很难使加热分布变得均匀。
即,热风基本上是沿热风风扇的旋转方向斜倾地在离心方向上吹出的。该吹出的热风沿箱体内周壁面流动,也就是说直线流动成为主体。因此,产生稳定且呈直线的热风流有强有弱的流域,难以得到合适的热风的混合状态,不能够得到箱体内的没有不均的热风循环、均匀的加热分布。
而且,在具有蒸气供给机构的加热烹调器中,蒸气附着在烘箱箱体壁面上成为水滴的情况居多,尤其,若在烘箱箱体的顶面表面产生水滴,则水滴从顶面落下,并附着在食品上,可能会对烹调结果产生影响。该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加热烹调器中,虽针对烘箱箱体背面板的水滴的回收问题考虑了对策,但是并不能防止水滴从顶面落到食品上。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中,虽对防止门的透视窗的结雾或结露有效,但这也不能防止水滴从顶面落到食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能够使吹出的热风均匀地在箱体内循环,并使加热分布均匀,能够谋求加热效率的改善。
而且,提供一种为了谋求加热效率的提高而采用的加热烹调器,其中使烘箱箱体的一侧壁形成为内面凹陷的曲面形状,使配置在该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上的平面加热器与曲面形状部相配合从而能够将其紧密贴合性良好地推压到曲面形状部上。
而且,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能够防止在通过蒸气对食品进行加热(食品烹调)时水滴滴落并附着在食品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在壳体内开放前面并形成为箱状的烘箱箱体;和为了对被收纳在上述烘箱箱体内的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包括加热器及热风风扇的热风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热风循环单元吹出热风的烘箱箱体的周壁面的至少一个周壁面上形成有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配置有平面加热器,还设有加热器压板,该加热器压板包括能够弯曲的板状部件,具有多个向上述烘箱箱体方向凸出的凸部,通过该凸部将上述平面加热器推压到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上。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上述烘箱箱体供给蒸气的蒸气供给机构,在上述烘箱箱体的顶面形成有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向箱体内吹出的热风沿周壁面的曲面形状流动,由此,产生扭转方向的流动,能够抑制直线状的流动而在箱体内产生涡流,能够均匀地在箱体内进行热风循环而促进加热分布的均匀化。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对食品高效地进行热风烘箱加热、且食品加工品质良好的加热烹调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不预先将加热器压板形成为沿曲面形状部的曲面形状,也能够使其与烘箱箱体的侧壁的曲面形状部相配合,从而能够将平面加热器紧密贴合性良好地推压到曲面形状部上,能够谋求制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加热效率的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在通过蒸气对食品进行加热时,能够防止在烘箱箱体顶面结露而成水滴滴落并附着在食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取下门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除门之外的截面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同一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5是表示不同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加热器及加热器压板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加热烹调器整体的概要纵剖主视图。
图8是同一结构的概要纵剖侧视图。
图9是表示配置有平面加热器的状态的烘箱箱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加热器压板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12是烘箱箱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4是与图6相当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与图6相当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作用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18相当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从加热烹调器整体的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1是加热烹调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22是省略了门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3是蒸气发生器及罩部件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1为壳体,2为烘箱箱体,2a、2f、2i为顶面壁,2b为底壁,2c、2g为左侧壁,2d、2h为右侧壁,4为门,5为热风循环单元,6为热风风扇,7为热风加热器,8a为吸入口,8b为吹出口,10为矩形盘,11、12为架部,13为间隙(通风部),14为平面加热器,14a为中央部加热器,14b、14c为周围部加热器,15为磁电管,17为底板,18为反射体,25为加热器压板,27为凸部,31为凹部,32为空间部,33为加热器压板,34为凸部,39为隔热件,42为凹状部,44为罩部件,44a为开口,46为蒸气供给装置,47为水箱,48为水供给泵,49为蒸气发生器,49a为容器主体,49b为蒸汽加热器,49为蒸气吐出口,50为蒸气供给口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1到图3进行说明。
图1是取下前面的门后的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除门以外的大致中央部的截面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图3同样也是表示除门以外的大致中央部的截面结构的横剖俯视图,基于这些附图对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果进行说明。
在形成外轮廓的呈矩形箱状的壳体1的内部,设有开放正面即前表面呈箱状的烘箱箱体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有使对其前表面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门4。此外,作为形成烘箱箱体2的周壁,包括顶壁2a、底壁2b、左侧壁2c、右侧壁2d及内壁2e,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除顶面壁2a以外的各周壁面形成为一般的平坦面形状,相对于此在顶壁2a上形成成为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的曲面形状部S,后面对其详细情况进行描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烘箱箱体2的里部具有热风循环单元5。该热风循环单元5,尤其如图2所明示的那样,是具有配置在内壁2e的背面侧的热风风扇6及配置在该热风风扇6的外周围的框状的热风加热器7的结构。而且,通过热风风扇6的旋转驱动,将从中央吸引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吹出,将被热风加热器7加热了的热风向烘箱箱体2内吹出。
因此,在内壁2e上,在与热风风扇6的中央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包括多个通孔的吸入口8a,以与热风加热器7的形状相对应的位置为主体在多处形成有包括多个通孔的吹出口8b(参照图1),从而能够进行基于热风的吹出和吸入的热风循环。
另外,以从外侧围绕的方式由具有隔热效果的罩部件9对包括吹出口8b在内的热风加热器7和热风风扇6等进行覆盖,这样一来使得热风循环能够适当地执行。
这里,对具有上述曲面形状部S的顶壁2a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从上述热风循环单元5吹出的热风主要基于离心方向的气流被从吹出口8b向外周方向放出(图中,粗线箭头A所示的方向)。
具有这样的倾向的吹出初期的热风,直接与形成箱体内周壁面的顶壁2a、左右的侧壁2c、2d及底壁2b接触并被导向箱体内前方。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将顶壁2a作为形成为曲面形状的曲面形状部S,例如图1所示的从正面所见的顶壁2a的形状、至少其截面形状是呈半月形隆起的所谓“长拱形”(Quonset)的曲面形状部S。
因此,详细的作用说明后述,但例如图2所示那样,在顶壁2a侧的箱体内上部,从热风循环单元5沿粗线箭头A所示的方向吹出的热风在与相对于顶壁2a相差预定角度的法线方向相遇后,边沿其曲面方向边向前方流动。
另一方面,基于上述那样的热风进行的加热即热风烘箱加热的食品(未图示)被载置收纳在矩形盘10上。该矩形盘10为金属制珐琅加工的矩形盘状,能够分上下两层配置在烘箱箱体2内。即,在烘箱箱体2的左右的侧壁2c、2d上,沿壁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有分上下两层地向内侧突出的架部11。
在该架部11的上表面载置矩形盘10的两侧部的周缘部,因此,能够使矩形盘10相对于烘箱箱体2从开口部3滑入滑出,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装拆。
此外,在上述吹出口8b的结构中,由上下两层的矩形盘10划分的顶面侧的上部通路及底壁侧的下部通路的吹出口8b,相比上下矩形盘10之间的中央部的吹出口8b都包括更多数的通孔组,因此能够吹出大量的热风。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矩形盘10经由架部11配置为上下两层,矩形盘10上载置收纳有未图示的食品。基于运行操作,热风循环单元5被通电驱动,由热风加热器7及热风风扇6产生热风,该产生的热风被从吹出口8b向烘箱箱体2内吹出。
被对该烘箱箱体2内吹出的热风的基本的流动,在图1或图2中的箱体内的上下部,由于粗线箭头A所示那样的离心作用,被朝向箱体内的周壁面放出,之后,虽在后面会详述,但是热风如实线箭头B1、B2所示那样在图2中所示的上下部的通路内(箱体内)流动,整体地朝向前方移动。
接着,热风在到达门4的背面后反转并如实线箭头C所示那样向中央部的通路侧集中,从内壁2e的吸入口8a被吸入到罩部件9内。其间,对各矩形盘10上的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并且将温度降低并含有湿气的热风回收,由热风循环单元5将其再次加热使其热风化,并向烘箱箱体2内供给,即继续进行热风循环,促进加热烹调。
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向中央部的左右的侧壁2c、2d的壁面吹出的热风(由粗线箭头A表示)的流向,吹出的热风在与平坦面形状的侧壁面接触后,沿该壁面直线状地流动,如实线箭头B3所示那样向前方移动,另一方面在中央的中心部,示出了如上述的实线箭头C所示的热风被热风风扇6吸引而向相反方向移动的基本的热风流向。
关于该情况下的上述热风的流向,更详细地说明,即在从各吹出口8b沿粗线箭头A方向被吹出的热风中,与通常的平坦面形状的左右的侧壁2c、2d及底壁2b接触后的热风,都沿平坦的壁面且主要以直线的流向在箱体内向前方移动。
热风,在图2所示的底部的通路侧中在实线箭头B2方向流动,在图3所示的中央部在实线箭头B3方向上流动,接着,在如上所述的实线箭头C方向上流动循环。
相对对此,尤其如图1所示那样,成为设为曲面形状的“长拱形”的曲面形状部S的周壁面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沿所谓热风风扇6的旋转方向R的圆周方向具有曲率。
因此,被朝向该顶壁2a吹出的热风(粗线箭头A方向)与顶壁2a在预定角度的法线方向上相遇,且主要被向斜上方吹出(参照图2),因此在与该顶壁2a的“长拱形”的曲面接触后,成为以沿该曲面形状部S的方式向前方移动的流向,如实线箭头B1所示那样,在该热风的流向上产生扭转作用。
但是,箱体内上部的通路侧的热风,边减弱其直行性边促进扭转作用,结果生成涡流。其结果为,提高了热风的搅拌效果且以充满箱体内的方式进行循环,该热风遍及整个箱体内从而有效地作用于箱体内的加热分布的均匀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
在从热风循环单元5吹出热风的烘箱箱体2的周壁面中的顶壁2a上,形成有设为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例如“长拱形”的曲面形状部S,由此,向箱体内吹出的热风在与顶壁2a内表面相遇后,沿该曲面形状部S流动,由此产生扭转方向的流动,抑制了直线状地流动从而能够在箱体内生成涡流。
其结果为,能够在箱体内进行均匀的热风循环,能够促进加热分布的均匀化,能够进行对于食品的热风烘箱加热高效、且食品加工良好的加热烹调。
另外,顶壁2a是从热风循环单元5吹出的热风直接接触的周壁面之一,并且呈曲面形状S的该壁面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沿热风风扇6的旋转方向R的圆周方向具有曲率,因此,能够将沿该曲面形状部S流动的热风顺畅且确实地向扭转方向导向。
<变形例>
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对实质上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将顶壁2a的曲面形状部S形成为“长拱形”的形状,而该实施例中的曲面形状部是例如将顶壁2f形成为“穹顶形”的曲面形状W,其他的结构相同。
与上述“长拱形”相比,由于周围形成为以圆形为基本的曲率形状,因此与吹出的热风的接触位置等相应地,该热风得到了各种扭转作用,所以能够期待改善热风的搅拌效果,并进一步实现加热分布的均匀化。
此外,作为其他的曲面形状,可以扩展为后述的如抛物线的抛物线形的曲面形状(参照图10)、悬链曲线(面)(catenoid,悬垂曲面)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曲面形状不限于顶壁,也可以设在周壁的任一个或所有的面上。
但是,在将上述顶壁2a及底壁2b形成为曲面形状的情况下,曲面形状部成为与载置食品的矩形盘10相对的配置,能够使热风向该矩形盘10的平面方向扩散,能够尤其有效地进行抑制加热不均的加热烹调。
<不同的变形例>
图5是表示不同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该变形例对支承固定矩形盘10的机构进行了改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热风的搅拌效果。
即,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那样,构成为由于矩形盘10的周缘部以大致紧贴的状态载置并固定在架部11上,因此,在该架部11和矩形盘10之间的热风的流通实质上不能够进行。
相对于此,图5所示的变形例构成为,将架部12在长度方向上分成两部分,并且,使两分割架部12a、12b形成在相互离开的位置上以确保了间隙13。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烘箱箱体2的左右的侧壁2g、2h形成为向外侧鼓出的弯曲状,其内侧的凹陷最大的部位与上述间隙13相对应。因此,将分割架部12a和12b之间的间隙13形成为包含各侧壁2g、2h的凹陷的大间隙,能够设定为所希望的大小。
但是,在形成于左右的侧壁2g、2h上的两侧的分割架部12a、12b上载置有矩形盘10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间隙13不会被隐蔽,该情况下,相对于图示的下部的矩形盘10,能够维持上下连通的状态。
而且,由于下部(底壁侧)的吹出口8b是由比中央部多的通孔形成的(参照图1),因此,热风的一部分经由间隙13从下方向上方(中央部侧)流入(实线箭头B4所示),能够与直线的热风的流向(实线箭头B3所示)等进行混合搅拌。
此外,虽无图示,但是顶面侧的上部通路中也同样地,热风从有大量热风流动的上方经由间隙13向下方(中央部侧)流入,促进了热风的混合搅拌。
其结果为,在伴随着向热风循环单元5的通电驱动而进行的加热烹调中,由于循环的热风的一部分在没有到达门4的中途部位,也就是从间隙13沿上下方向流通而边混合搅拌热风边进行循环,因此,该间隙13能够作为热风的通风部发挥作用,并且,尤其在将矩形盘10分两层配置且箱体内的热风循环条件恶劣的条件下,能够确实地进行由均匀加热抑制加热不均的加热烹调。
由此,边以基本的热风流(图2的各箭头A、B、C所示)为主体,热风的一部分边从箱体内的侧方经过间隙13进行循环,由此,能够期待更良好的搅拌效果。而且,上部通路中的热风,如图1等记载的那样,受到由曲面形状部S所引起的扭转作用而以充满通路内(箱体内)的方式流动,所以,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来自该间隙13的热风的流通。
而且,刚从热风循环单元5吹出的热量充足的热风的一部分在间隙13中流通,并能够边进行混合搅拌边循环,因此,对高效地进行箱体内整体的均匀加热更加有效,能够使通过热风烘箱加热进行的烹调没有不均,食品加工良好。
此外,为了增大通过间隙13的通风量,将左右的侧壁2g、2h形成为其内侧凹陷的弯曲形状,但是,这也可以根据通风量、架部12的形状等进行设计,另外还可以考虑其他适合的形状。例如,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整体弯曲的形状中,具有沿侧壁流动的热风的流动变得顺畅方面的优点,也可以采用使侧壁形成为“长拱形”的曲面形状的方式等,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进行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图6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6表示平面加热器及加热器压板部分的纵剖主视结构,图7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省略了门的加热烹调器的图,图8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纵剖侧面结构。图9是表示具有对烘架烹调有效的平面加热器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10是平面加热器压板的立体图。
在烘箱箱体2的左右侧壁2c、2d上端部形成有锷部(凸缘部)21a、21b,另外,在顶壁2a的左右端部也形成有凸缘部22a、22b。将这些凸缘部21a、21b、22a、22b通过螺钉23及螺母24接合,由此构成烘箱箱体2。
上述烘箱箱体2的例如顶壁2a形成为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对该曲面形状部标注符号S。该情况下,将该曲面形状部S形成为从上述顶壁2a的中央遍及到左右侧壁2c、2d的范围内弯曲的形状。
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的中央部、两端部和这些中央部及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在进深方向的两个部位形成有未图示的螺钉贯通孔。
在上述烘箱箱体2的内壁2e上分别形成有包括多个小孔的热风吹出口8b及热风吸入口8a。在上述内壁2e的背部设有热风循环单元5。
该热风循环单元5构成为包括热风风扇6及热风加热器7。该热风循环单元5,通过热风风扇6的离心送风作用将烘箱箱体2内的空气从热风吸入口8a吸引并从热风吹出口8b向烘箱箱体2内吹出,此时通过上述热风加热器7进行热风化。该热风循环单元5适用于烘箱烹调。
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以被加热器压板25推压的状态铺设有平面加热器14。平面加热器14,如图9所示为一片,具有覆盖上述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的大致整体的大小。在该平面加热器14的中央部、两端部、该中央部和两端部的中间部、且在进深方向的两个部位形成有螺钉贯通孔26。
上述加热器压板25,也如图6及图10所示,包括能够使其弯曲的金属的板状部件,在中央部、两端部、这些中央部及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四个部位形成有向烘箱箱体2方向凸出的凸部27。该凸部27形成为在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形态。而且,在上述凸部27的近前侧和内侧形成有螺钉贯通孔28。
对上述平面加热器14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那样将上述平面加热器14配置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而且,将加热器压板25以其凸部27指向进深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平面加热器14的外表面上,使加热器压板25弯曲,从而其凸部27使平面加热器14与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抵接。该情况下,由于凸部27是在与作为该弯曲方向不同的方向的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因此,不会妨碍弯曲变形。
然后,通过螺母30对从烘箱箱体2内通过曲面形状部S的螺钉贯通孔、平面加热器14的螺钉贯通孔26、加热器压板25的螺钉贯通孔28的螺钉29进行螺钉紧固,由此,通过加热器压板25的凸部27将平面加热器14推压安装在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其结果为,平面加热器14与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解紧密贴合。
在上述结构中,在平面加热器14被通电的烘制烹调过程中,由于由加热器压板25将平面加热器14以紧贴的状态推压在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因此,平面加热器14的热能够向烘箱箱体2内良好地供给。该情况下,由于与上述加热器压板25的凸部27相比相对凹陷的凹部31的空间部32起到隔热作用,因此,能够使平面加热器14的热向烘箱箱体2方向作用。而且,由于在烘箱箱体2中存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因此,内部空气能够良好地进行对流,从而得到所谓石锅风(石釜風)的加热形态。
另外,在通过上述热风循环单元5的热风循环作用加热烘箱箱体2内的食品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矩形内箱的情况不同的热风循环形态,加热效率良好。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由于在该烘箱箱体2的周壁例如顶壁2a上形成有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S,因此,能够使基于平面加热器14进行的加热在烘箱箱体2内成为对流加热形态、即所谓石锅风的加热形态。
而且,使用于将平面加热器14推压到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的加热器压板25包括能够弯曲的板状部件,具有多个向烘箱箱体2方向凸出的凸部27,通过该凸部27将上述平面加热器14推压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由此,能够使加热器压板25的上述凸部27与曲面形状部S的曲面相一致并使其推压在上述平面加热器14上,而且,通过凸部27,能够使平面加热器14紧贴在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上。
其结果为,即使不预先使加热器压板25形成为沿曲面形状部S的曲面形状,也能够使其与烘箱箱体2的曲面形状部S相一致,能够使其紧密性良好地推压平面加热器14,能够实现制作成本的降低及加热效率的提高。而且,与凸部27相比相对凹陷的凹部31的空间部32作为隔热件发挥作用,能够防止热向烘箱箱体2以外传递,由此也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加热器压板25的凸部27形成为在作为与上述曲面形状部S的曲面方向不同的方向的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形态,因此,能够在不妨碍加热器压板25的弯曲的同时将凸部27形成为较长地延伸的形态,而且,能够在长的范围内对平面加热器14进行推压。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平面加热器14具有螺钉贯通孔26,上述加热器压板25通过穿过螺钉贯通孔26的螺钉29被螺钉卡定在上述曲面状部S上,因此,能够通过螺钉卡定加热器压板25的螺钉29防止平面加热器14的移动。
(第三实施方式)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图11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1、12表示具有对烘制烹调有效的平面加热器14的加热烹调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图11是表示加热烹调器的概要结构的纵剖主视图;图12是从上方观察烘箱箱体2的外观立体图。
上述平面加热器14一般以紧密贴合的状态设在顶壁2a的外壁面侧。因此,为了将其形成为平坦的形状,例如,在平板状的云母板上缠绕加热器用线圈,构成为通过云母板从其两面进行夹持。
但是,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也是使顶壁2a形成为其内侧凹陷的所谓“长拱形”的曲面形状部S的加热烹调器,将平面加热器14分割成多个部分而构成。
即,在将平面加热器14构成为一块板的情况下,有这样的可能性,即越靠近两端部其曲率变得越大,或者不得不以沿顶面壁2a的曲面形状部S的方式并根据适当不同的曲率进行安装,因此,在一块平面加热器14的多个部位上产生不同的弯曲部,并且在那些部位发生应力集中。
因此,不仅需要谨慎地进行对顶面壁2a紧密贴合的安装操作,而且,还要担心加热器用线圈或云母板的损伤等对寿命的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平面加热器14沿曲面形状部S的曲面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分割成三个,构成为分别安装有位于曲面形状部S的顶部的中央部加热器14a、作为其周围部的两侧的周围部加热器14b及14c。该情况下,在“长拱形”的曲面形状部S为左右对称的情况下,通常,周围部加热器14b与14c实质上为同一形态。
但是,中央部加热器14a只要与以曲面形状部S的顶部为中心的平缓的曲面(曲率小)对应即可,周围部加热器14b、14c只要构成为与中央部相比曲率大的左右两侧的曲面对应即可。该情况下,使成为平缓的曲面的中央部加热器14a的长度F比周围部加热器14b、14c的各长度G1、G2长(F>G1=G2),考虑向曲率各不相同的顶面壁2a的安装。
另一方面,将中央部加热器14a的输出设定得比周围部加热器14b、14c小。该输出设定通过改变输出密度能够容易地进行设定,例如,通过对上述加热器用线圈的缠绕密度进行变更,无论上述加热器长度的长短都能够容易地设定。
这样,通过将平面加热器14设为多个分割构成,能够规避如一块板结构那样的大曲率、因不同的曲率所产生的问题,而且,被分割成三部分的加热器14a、14b、14c仅分别在一个部位弯曲或与单纯的弯曲形状对应即刻,且能够以各曲率也能变小的状态将其安装在顶面壁2a上。
因此,能够减轻作用在弯曲部上的应力,能够期待其改善裂纹等的效果。另外,在紧密贴合性方面优良、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在安装简单等方面也有效,也能够容易地对应具有曲面形状部S的烘箱箱体2的结构。
另一方面,与周围部加热器14b、14c相比将中央部加热器14a的输出设定得较小,因此,能够避免通常在向内侧凹陷的中央部侧产生加热集中,不会出现对食品的加热不均,在箱体内整体的均匀加热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图13所示的加热器压板33与各加热器14a、14b、14c的上述曲面方向相对应地具有凸部34,在该凸部34上与设置在各加热器14a、14b、14c上的未图示螺钉贯通孔相对应地形成有螺钉贯通孔35。并且,在加热器压板33的两端部形成有突缘部36,在该突缘部36上形成有供烘箱箱体接合用的上述螺钉23通过的螺钉贯通孔37。
而且,在加热器压板33的凹部38中配置有隔热件39,该情况下,与各凹部38的高度尺寸H(参照图13)相比,各隔热件39在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尺寸变大。
在将上述平面加热器14铺设在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的情况下,将平面加热器14如图12所示那样在曲面方向上并列配置在曲面形状部S外表面上。
而且,将隔热件39如图14所示那样配置在平面加热器14的各加热器14a、14b、14c上(或成为在加热器压板33的各凹部38中收纳隔热件39的状态),分别通过螺母42、43对从曲面形状部S的未图示的螺钉贯通孔、平面加热器14的未图示的螺钉贯通孔、加热器压板33的各螺钉贯通孔35、37通过的螺钉40、41进行螺钉紧固。
由此,由加热器压板33经由隔热件39将平面加热器的各加热器14a、14b、14c以推压的状态铺设在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
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在与加热器压板33的凸部34相比相对凹陷的凹部38中收纳配置有隔热件39,由上述凸部34及隔热件39对平面加热器14进行推压,这样能够防止热向加热室以外传递,由此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而且,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平面加热器14在曲面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部分,这些平面加热器的各加热器14a、14b、14c的曲面方向的端部被隔热件39推压,因此,能够利用隔热件39防止平面加热器14的端部的浮起。
该情况下,根据该第三实施例,由于与加热器压板33的凹部38的高度尺寸H相比,隔热件39在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尺寸较大,因此,隔热件39在加热器压板33与平面加热器14之间被压缩,其结果为,能够使各加热器14a、14b、14c更为牢固地紧密贴合在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上,还能够进一步防止平面加热器14的中央部的浮起。
而且,根据该第三实施例,加热器压板33在平面加热器的各加热器14a、14b、14c的曲面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凸部34,加热器压板33在凸部34处通过穿过螺钉贯通孔35的螺钉40螺钉卡定在曲面形状部S上,所以,能够通过凸部34防止平面加热器14的偏斜和中央部的浮起这两种情况。
此外,作为曲面形状部,除上述“长拱形”以外,还能够采用球形状或抛物线形状等二次曲面。该情况下,由于在二次曲面的中央部(顶部)曲率变大,因此,向平面加热器的曲面形状部S紧密贴合了的安装结构变得更困难。
在该情况下,除了与上述同样地将平面加热器沿曲面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以外,还将中央部的加热器的长度缩短,并将周围部的加热器的长度增长,从而形成与各曲率相对应的长度的分割结构,由此,能够没有困难地对平面加热器进行安装。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以下方面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不同。即,在烘箱箱体2的曲面形状部S上形成有凹状部42,该凹状部42位于上述周围部加热器14b的右端部、平面加热器14的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端部、周围部加热器14c的左端部并且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凹陷(向烘箱箱体2内侧凸出),由隔热件39将上述周围部加热器14b的右端部、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端部、周围部加热器14c的左端部推压在凹状部42的外表面上。
根据该第四实施例,能够使上述平面加热器14进一步紧密贴合于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而不会浮起,能够进一步防止上述周围部加热器14b的右端部、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端部、周围部加热器14c的左端部的浮起。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以下方面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即,在上述加热器压板33的凹部38中的与上述周围部加热器14b的右端部、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端部、周围部加热器14c的左端部相对应的对应部上形成有向烘箱箱体2方向凸出的凸状部43,因此,能够增强隔热件39对上述周围部加热器14b的右端部、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端部、周围部加热器14c的左端部的推压力,能够进一步防止各端部的浮起。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使配置在平面加热器14的中央部的中央部加热器14a与配置在该中央部加热器14a的两侧的周围部加热器14b、14c的长度不同,但是也可以在上述曲面形状部S的外表面上大致均匀地配置形成为大致相同长度的各加热器。
(第六实施方式).
图17及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中,图17与图11相当,图18用于说明作用、实质上与图1相当。
该实施例的结构为,来自磁电管15的微波能够从图17所示的烘箱箱体2的下方向箱体内照射,使来自该磁电管15的微波的照射方向朝向顶壁2a的曲面形状部S方向,其他的烘箱循环单元等与第一实施例为相同的结构。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作为加热机构的磁电管15设置在箱体外,经由导波管16与烘箱箱体2的底壁2b开口连通。在该底壁2b的上表面侧为形成预定的空间而载置固定有包括其他部件的底板17。
该底板17,由能够透过微波的材料、例如耐热性玻璃形成为平坦的形状,在该底板17和底壁2b的空间内能够旋转地设有用于对微波进行反射搅拌的反射体18,反射体18由电动机19旋转驱动。
在通过微波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下,通常将透过微波的玻璃制等专用的矩形盘经由合适的架部(都未图示)进行配置,在矩形盘上载置食品而开始运行。磁电管15被驱动,产生的微波经过导波管16向烘箱箱体2内照射供给。
该情况下,通过反射体18的旋转将微波反射搅拌,并经过底板17对箱体内广泛且均匀地供给,能够使微波有效地照射在食品上并进行加热烹调。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顶壁2a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长拱形”的曲面形状部S。因此,如图18所示,尤其在左右方向上,能够容易地使到达顶壁2a壁面的微波反射,并使其指向内侧(参照后述的传播轨迹D)。
因此,在图18中,以使反射到底板17的大致中央部的微波集中的方式求出曲面形状部S的曲率,在图中示出了在向箱体内供给的微波中的、尤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微波的多条传播轨迹D。
这样,由于能够使全部微波都集中到由底板17上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中央区域Y,因此,能够增强中央部的加热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通常配置在中央的食品的加热作用。
而且,顶壁2a的曲面形状部S,能够利用如在第一实施例中详述的那样的、对实现基于热风循环单元5进行的热风烘箱加热的均匀化有用的结构,作为搭载有基于磁电管15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的加热烹调器,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方便性。
<变形例>
图19是与表示上述第六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18相当的图,在顶壁2i上设有曲面形状的曲面形状部Z,该曲面形状部Z由形成为例如描绘出抛物线的“抛物线形”的二次曲面构成,其他结构有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相同。
但是,从图中所示的微波传播轨迹E能够理解出,在前后左右的大致全周范围内,能够使微波更多地集中在底板17的中央区域Y上,在这方面效果很好,能够进一步增强相对于中央部的集中加热。
此外,曲面形状部Z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也可以转用图4所公开的“穹顶形”。另外,曲面形状部Z不像上述实施例那样限于顶壁2i,例如还能够设置在左侧的侧壁2c上,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相对的右侧的侧壁2d侧设置微波的照射口,另外,也能够将微波的集中区域设定在箱体内的适当的位置。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0到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图20中,表示省略了门的加热烹调器1的整体结构,且从正面表示食品配置状态的立体状态,在图21中,同样地主视表示省略了门的加热烹调器1的整体结构,在图22中表示了加热烹调器1的纵剖侧面结构,图23表示蒸气发生器部分。
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烘箱箱体2的底壁2b上位于左右侧壁2c、2d的下端形成有槽部2m、2m。
如图22所示,在烘箱箱体2的外侧设有作为蒸气供给机构的蒸气供给装置46。该蒸气供给装置46构成为具有水箱47、水供给泵48、和蒸气发生器49。水箱47及水供给泵48被配置在烘箱箱体2的外部,例如底壁2b的下方部,蒸气发生器49被设在烘箱箱体2的外部,例如左侧壁2c外部。
如图23所示,蒸气发生器49构成为在由例如铸铝构成的容器主体49a中埋设蒸汽加热器49b,在容器主体49a上形成有蒸气吐出口49c。该蒸气吐出口49c在进深方向上形成有三个(仅示出一个),与各蒸气吐出口49c相对应地,在上述烘箱箱体2的左侧壁2c的三个部位形成有蒸气供给口50(仅示出一个)。
上述蒸气吐出口49c由小孔形成,蒸气趋势良好地喷出。
与该各蒸气吐出口49c相对的上述蒸气供给口50,其直径比该蒸气吐出口49c的大,由设置于上述左侧壁2c内表面的罩部件44覆盖。在该罩部件44上形成有与各蒸气供给口50连续的筒状的开口44a。罩部件44在上述各蒸气供给口50部分从烘箱箱体2的左侧壁2c突出。该罩部件44,其上表面下降倾斜,能够防止水滴滞留在上表面部分上。
此外,在上述烘箱箱体2的左右侧壁2c、2d上设有架部11,该架部11,其上表面形成为下降倾斜形态以使得从左右侧壁2c、2d上流下来的水滴能够向下方流下。架部11还可以通过侧壁2c、2d的锻造形成。
上述蒸气供给装置46进行如下的动作而产生蒸气并将高温蒸汽向烘箱箱体2内供给。即,由蒸汽加热器49b对上述蒸气发生器46的容器主体49a进行加热,驱动水供给泵48将水箱47的水以预定量供给至上述容器主体49a。
这样,水在高温度的容器主体49a内气化并从蒸气吐出口49c喷出,蒸气通过蒸气供给口50及开口44a被供给到烘箱箱体2内。此外,从该蒸气吐出口49c喷出的蒸气,在蒸气供给口50周围其喷出速度高,但是在开口44a的出口部分喷出速度缓和,不会势头很旺地向烘箱箱体2内喷出。
该蒸气供给装置46用于蒸制烹调等。在进行该蒸制烹调时,如图20所示,例如在架部11上配置矩形盘10,并在该矩形盘10上配置网架45,在该网架45上载置蒸制烹调对象的食品F。该状态下,使上述蒸气供给装置46工作,将蒸气向烘箱箱体2内供给。在进行该蒸制烹调时,存在蒸汽在烘箱箱体2内表面结露而产生水滴的情况。
尤其是蒸气上升并在顶板2a上结露的情况很多。这里,由于顶板2a的内表面(顶面)成为内侧凹陷、且从中央遍及两侧壁弯曲的形状的曲面形状部S,因此,在顶面产生的水滴沿着曲面形状部S向两侧壁2c、2d移动。
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水滴向食品F滴落并附着。
而且,顺该左右侧壁2c、2d流下的水滴可能会附着在蒸气供给口50上,但是由罩部件44阻止水滴向上述蒸气供给口50部分流下。而且,顺左右的侧壁2c、2d流下的水滴会滞留在设在底壁2b上的槽部2m、2m中。
通过这样的第七实施例,由于在烘箱箱体2的顶面形成了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S,因此,在曲面形状部S内表面上产生的水滴顺着曲面形状部S内表面向周边侧流动,不会滴下并附着在烘箱箱体2内的食品上,不会损害烹调品质。
尤其,通过本实施例,由于将曲面形状部S形成为从顶面的中央遍及两侧壁2c、2d弯曲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在顶面产生的水滴从曲面形状部S向左右侧壁2c、2d,能够更确实地防止水滴附着在食品F上。
另外,由于将蒸气供给装置46设置于上述烘箱箱体2的外侧,因此,水滴在壁面上的移动不会受该蒸气供给装置46损害,水滴不会落下到蒸气供给装置46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蒸气供给装置46设在烘箱箱体2的侧壁2c外部,将覆盖向烘箱箱体2内供给蒸气的蒸气供给口50的罩44设在烘箱箱体2的侧壁2c内表面。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蒸气供给装置46不位于烘箱箱体2内,能够宽敞地灵活运用烘箱箱体2内。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从蒸气供给口50向烘箱箱体2内供给蒸气,但是,若顺该蒸气供给口50部分以及烘箱箱体2的侧壁2c内表面流下的水滴附着在蒸气吐出口49c上,则由于蒸气喷出的势头很强,水滴有可能与蒸气一起回到烘箱箱体2内。
但是,通过本实施例,由于设有覆盖蒸气供给口50的罩44,水滴不会流下到上述蒸气供给口50部分上,另外,即使水滴流到开口44a出口部分上,由于蒸气的喷出速度缓和,水滴也不会向烘箱箱体2内飞溅,能够防止上述不良情况。
另外,通过本实施例,由于在烘箱箱体2的底壁2b上位于左右的侧壁2c、2d下端形成有槽部2m,因此,顺烘箱箱体2侧壁流下的水滴能够滞留在槽部2m中,从而除去也变得容易。
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且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例如,可以适当组合实施各实施例。另外,作为具体的曲面形状部也能够形成为如下形状:例如整体上形成为“长拱形”的曲面形状,同时使曲面由多个多边形(面)构成而减少残留应力并抑制加热时的歪斜发生,或沿与曲面形状接触的热风的扭转方向形成有槽,强化扭转方向的流动的形状。此外,曲面形状可以采用二次曲面或悬链曲面的一部分等,在实施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进行实施。

Claims (20)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具有:在壳体内开放前面并形成为箱状的烘箱箱体;和为了对被收纳在上述烘箱箱体内的食品进行热风烘箱加热,包括加热器及热风风扇的热风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热风循环单元吹出热风的烘箱箱体的至少一个周壁面上形成有内侧凹陷的曲面形状部。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周壁面为从上述热风循环单元吹出的热风直接接触的周壁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周壁面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相对于沿热风风扇的旋转方向的圆周方向具有曲率。
4.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烹调器具有食品载置用的矩形盘,所述矩形盘被载置在突出设置于上述烘箱箱体的周壁面的架部上,在上述架部与矩形盘的周缘部之间形成有热风能够在上下方向循环的通风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配置有平面加热器;
在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设有加热器压板,该加热器压板包括能够弯曲的板状部件,具有多个朝向上述烘箱箱体方向凸出的凸部,通过上述凸部将上述平面加热器推压到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外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压板的凸部形成为向与上述曲面形状部的曲面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形态。
7.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上述加热器压板的凸部凹陷的凹部中收纳配置有隔热件,通过上述凸部及该隔热件推压上述平面加热器。
8.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平面加热器具有螺钉贯通孔,上述加热器压板通过穿过上述螺钉贯通孔的螺钉被螺钉卡定于上述曲面形状部。
9.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平面加热器在曲面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具有螺钉贯通孔,上述加热器压板通过穿过上述螺钉贯通孔的螺钉被螺钉卡定于上述曲面形状部。
10.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压板在上述平面加热器的曲面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具有上述凸部,上述加热器压板在上述凸部部分通过穿过上述螺钉贯通孔的螺钉被螺钉卡定于上述曲面形状部。
11.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加热器压板的上述凹部的高度尺寸,上述隔热件在自由状态下的厚度尺寸大。
12.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有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周壁面的外表面具有沿曲面方向分割成多个而构成的平面加热器。
13.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分割构成的平面加热器的加热器输出设为:与配置在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周围部的加热器相比,使配置在中央部的加热器的输出变小。
14.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曲面形状部设为二次曲面时,将上述分割的平面加热器的长度设为:与配置在周围部的加热器相比,使配置在中央部侧的加热器的长度变短。
1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烹调器具有对被收纳在上述烘箱箱体内的食品进行微波加热的磁电管,以与具有上述曲面形状部的周壁面相对的方式配置该微波的箱体内照射口。
16.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烹调器具有对上述烘箱箱体内供给蒸气的蒸气供给机构,
上述曲面形状部形成于上述烘箱箱体的顶面。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曲面形状部为从上述顶面的中央遍及上述烘箱箱体的两侧壁弯曲的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气供给机构设置于上述烘箱箱体的外侧。
19.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蒸气供给机构设置于上述烘箱箱体的侧壁外部,将覆盖向上述烘箱箱体内供给蒸气的蒸气供给口的罩设在上述烘箱箱体的侧壁内表面。
20.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烘箱箱体的底壁的位于上述侧壁下端的位置形成有槽部。
CN2009101670743A 2008-08-28 2009-08-19 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1660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9611A JP5197236B2 (ja) 2008-08-28 2008-08-28 加熱調理器
JP219611/2008 2008-08-28
JP315635/2008 2008-12-11
JP2008315635A JP2010139154A (ja) 2008-12-11 2008-12-11 加熱調理器
JP2008323777A JP2010145031A (ja) 2008-12-19 2008-12-19 加熱調理器
JP323777/2008 2008-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0777A true CN101660777A (zh) 2010-03-03
CN101660777B CN101660777B (zh) 2011-11-16

Family

ID=4178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0743A Active CN101660777B (zh) 2008-08-28 2009-08-19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97236B2 (zh)
CN (1) CN10166077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5422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05411406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林素娥 一种用于加热石锅的烘箱
CN107289472A (zh) * 2017-06-15 2017-10-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TWI627906B (zh) * 2016-03-09 2018-07-0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Heating conditioner
CN108361766A (zh) * 2018-02-08 2018-08-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CN110946468A (zh) * 2019-12-16 2020-04-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3581675A (zh) * 2021-08-19 2021-11-02 中联安全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油库阻隔防爆储油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1895B2 (ja) * 2010-11-17 2014-12-17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6070409B2 (ja) * 2013-05-22 2017-02-01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17194176A (ja) * 2016-04-18 2017-10-26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7145481B2 (ja) * 2018-05-29 2022-10-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2023032378A (ja) 2021-08-27 2023-03-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2868Y2 (zh) * 1971-04-06 1976-08-16
DE3306972A1 (de) * 1983-02-28 1984-10-04 Buderus Ag, 6330 Wetzlar Geraet zur waermebehandlung von lebensmitteln und speisen
JPS63127029A (ja) * 1986-11-17 1988-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3526525B2 (ja) * 1997-12-03 2004-05-17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JP3789053B2 (ja) * 1999-03-10 2006-06-21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US7297904B2 (en) * 2003-09-18 2007-11-20 Premark Feg Llc Convection oven and related air flow system
KR20050120474A (ko) * 2004-06-19 2005-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JP3924582B2 (ja) * 2005-08-05 2007-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4693722B2 (ja) * 2006-07-26 2011-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5422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05411406A (zh) * 2015-12-25 2016-03-23 林素娥 一种用于加热石锅的烘箱
TWI627906B (zh) * 2016-03-09 2018-07-0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Heating conditioner
CN108700305A (zh) * 2016-03-09 2018-10-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EP3428539A4 (en) * 2016-03-09 2019-03-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HERMAL COOKING DEVICE
CN108700305B (zh) * 2016-03-09 2020-01-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7289472A (zh) * 2017-06-15 2017-10-2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8361766A (zh) * 2018-02-08 2018-08-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烹调器
CN110946468A (zh) * 2019-12-16 2020-04-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3581675A (zh) * 2021-08-19 2021-11-02 中联安全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油库阻隔防爆储油罐
CN113581675B (zh) * 2021-08-19 2022-06-10 中联安全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油库阻隔防爆储油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0777B (zh) 2011-11-16
JP5197236B2 (ja) 2013-05-15
JP2010054124A (ja) 2010-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0777B (zh) 加热烹调器
US6528773B2 (en) Microwave oven with a convection heater and airflow mechanism to optimize convection cooking
CN107019438B (zh) 电烤箱
CN104633727B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US8946604B2 (en) Cooking oven with at least one convection heating device
WO2010013650A1 (ja) 加熱調理器
CN102368934B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包括该蒸汽发生装置的烹调设备
CN108095567A (zh) 烹饪器具
US8635995B2 (en) Oven having a uniform hot air flow in the preparation space
US6689991B2 (en) Electronic range
CN102369399A (zh) 烹调设备
CN207461967U (zh) 电烤箱
CN210383613U (zh) 一种新型蒸箱
KR101055077B1 (ko) 가열 조리기
EP1913308B1 (en) A cooking device
CN112471920B (zh) 烹饪器具
CN209403395U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111649358A (zh) 一种静音电热炉
JP528422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720472U (zh) 一种高热效率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CN216776761U (zh) 一种烤制内胆结构及烤箱
CN217429810U (zh) 一种烤制烹饪设备
CN108245038A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炸锅
CN108167883A (zh) 加热烹饪器具
CN215336722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orp.

Patentee after: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Holdings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