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1920B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1920B
CN112471920B CN202011369860.4A CN202011369860A CN112471920B CN 112471920 B CN112471920 B CN 112471920B CN 202011369860 A CN202011369860 A CN 202011369860A CN 112471920 B CN112471920 B CN 112471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ll
air duct
side wal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98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71920A (zh
Inventor
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98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1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71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底壁:出风口,位于底壁的一侧;第一侧壁,设置于底壁上,并朝向出风口延伸;导流件,设置于底壁上,导流件的顶部低于第一侧壁的顶部,并朝向出风口延伸。本发明对风道结构进行改进,使得风道结构的第一侧壁和导流件对气流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引导,可有效降减小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降低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并且可同时对待散热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有效提升了风道结构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烤箱等烹饪器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体积小、性能高的烤箱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烤箱等烹饪器具对散热的需求越来越大,散热效果制约着产品的发展。
相关技术采用的散热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中的箭头表示气体流向。其中,利用两个驱动部件134’配合具有两个风道的风道结构100’,对电子板等待散热件112’进行散热。如图2所示,风道结构100’未能充分考虑风道阻力损失,风道路径设计不合理(许多位置不需要设置风道),散热效果不好,并且未能充分利用设计的风道,利用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底壁:出风口,位于底壁的一侧;第一侧壁,设置于底壁上,并朝向出风口延伸;导流件,设置于底壁上,导流件的顶部低于第一侧壁的顶部,并朝向出风口延伸。
本发明提出的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其中,风道结构包括底壁、出风口、第一侧壁和导流件;风道结构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排出,第一侧壁朝向出风口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上还设置有导流件,并且导流件通过朝向出风口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特别地,导流件的顶部低于第一侧壁的顶部,这就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待散热件装配在风道结构内部,并且将待散热件装配在导流件上。如此设计,可使得风道结构内的气流一部分在待散热件的上方流向出风口,一部分从待散热件的下方流向出风口。如此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待散热件上方的气流可实现待散热件上表面的散热,待散热件下方的气流可实现待散热件上表面的散热。并且,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导流件可在待散热件的下方引导气流,实现对气流的整合和引导,第一侧壁可同时在待散热件的上方和下方引导气流,实现对气流的整合和引导。第一侧壁和导流件配合,减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和损耗,有效提升对于待散热件的散热效率。
因此,本发明对风道结构进行改进,使得风道结构的第一侧壁和导流件对气流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引导,可有效降减小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降低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明显提升风道结构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底壁上,支撑件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导流件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支撑件。其中,支撑件设置在底壁上,并且凸出于底壁设置。特别地,支撑件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导流件的顶部,并且要低于第一侧壁的顶部设置。
当支撑件的顶部高于导流件的顶部时,可直接利用支撑件支撑待散热件,并且利用导流件对气流进行导流。如此设计,可有效减小导流件的结构尺寸,进而只在局部设置导流件并起到导流的作用即可。
当支撑件的顶部平齐于导流件的顶部时,可同时利用支撑件和导流件支撑待散热件,进一步提升了对于待散热件的支撑效果,保证了待散热件的位置稳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待散热件,被配置为放置于支撑件上,第一侧壁位于待散热件的侧方,导流件位于待散热件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待散热件。其中,待散热件设置在风道结构内部,并放置在支撑件和/或导流件上。当待散热件装配完毕后,第一侧壁位于待散热件的侧方,导流件位于待散热件的下方,并且待散热件与风道结构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风道结构内的气流可同时从待散热件的上方和下方流过,同时对待散热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顶部支撑待散热件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顶部支撑待散热件设置。也即,通过导流件和支撑件同时支撑待散热件,保证了待散热件的位置温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顶部与待散热件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顶部与待散热件之间存在间隙。也即,仅通过支撑件支撑待散热件,而导流件仅用于引导气流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相连通;第一侧壁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弯曲延伸;导流件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弯曲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进风口。其中,进风口与出风口相连通,保证气体可从进风口进入风道结构,并通过出风口排出。特别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风道结构不同的位置,故而设计第一侧壁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弯曲延伸,设计导流件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弯曲延伸。
如此设计,保证了气流可在第一侧壁和导流件的引导作用下从进风口流向出风口,避免了气流在弯曲部位的阻力,同时避免了风道结构内气流出现涡流,进一步降低风道结构的噪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也即,可将第一侧壁用于导流的部分设计为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上述线性均具有良好的整合和导流效果,可实现高效导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也即,可将导流件设计为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上述线性均具有良好的整合和导流效果,可实现高效导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为导流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为导流筋,并且凸出于风道结构的底部设置,位于出风口的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撑件为支架。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件为支架,支架在风道结构的底壁间隔设置,进而从不同的位置支撑待散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上;分流结构,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分流结构与第一侧壁之间为第一风道,分流结构与第二侧壁之间为第二风道,导流件位于第一风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侧壁和分流结构。其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设置在底壁上,而风流结构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同时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间隔设置。特别地,分流结构与第一侧壁之间为第一风道,分流结构与第二侧壁之间为第二风道,导流件位于第一风道内。
也即,基于分流结构的设置,使得风道结构内具有两个风道,而两个风道可用于不同位置的部件的散热,有效提升了风道结构的散热性能。具体地,支撑件和导流件均位于第一风道内,并将待散热件装配到第一风道内保证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制热风机,制热风机被配置为安装于第二风道的出口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制热风机。其中,制热风机装配在第二风道的出口端,进而使得气流从第二风道流出后吹向制热风机,并为制热风机散热。特别地,制热风机是烹饪器具用于驱动热空气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多做过多介绍。
也即,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从进风口吹进风道结构内部的气流被分流结构分为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在第一风道内流动,可以对第一风道内待散热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散热;另一股气流在第二风道内流动,并在第二风道的导流下流向制热风机,以对制热风机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壁,第一分流壁与第一侧壁之间为第一风道;第二分流壁,第二分流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为第二风道;分流曲面,连接于第一分流壁和第二分流壁,并朝向进风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结构分流曲面和连接于风流曲面两端的第一分流壁和第二分流壁。其中,第一分流壁与第一侧壁之间为第一风道,第二分流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为第二风道,而分流曲面朝向进风口的方向设置。
如此设计,当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后,会被分流曲面分为流向的第一风道的一股气流,和流向第二风道的另一股气流。特别地,由于分流曲面的设计,可有效降低风量在分流曲面处的分离损失,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分流曲面为圆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曲面为圆弧面。圆弧面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并可讲气流在分流曲面处的风量损失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底壁包括:第一壁面,位于第一分流壁和第一侧壁之间;第二壁面,位于第二分流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第二壁面高于第一壁面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壁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其中,第一壁面位于第一分流壁和第一侧壁之间,第二壁面位于第二分流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特别地,由于第一风道内需要放置待散热件,并且要保证待散热件与第一壁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因此,设计第二壁面高于第一壁面,使得进风口处待散热件的高度与第二壁面的高度相匹配,保证了待散热件与第二壁面之间不存在高度差,或者是将高度差控制在小范围内,使得风道结构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并且使得风道结构对于风量的分配更加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底壁还包括:阶梯结构,阶梯结构连接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壁还包括阶梯结构。其中,阶梯结构衔接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设置,底壁的完整性,同时保证了第二壁面高于第一壁面设置,保证了风道结构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保证了风道结构对于风量的分配更加合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进风口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朝向第一风道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进而保证了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足够的控制放置分流结构和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此外,进风口设置于第二侧壁上,并且朝向第一风道设计。如此设计,保证了都要风道正对着进风口设计,使得分流至第一风道的风量要大于分流至第二风道的风量。
特别地,第一风道用于对待散热件散热,而待散热件一般为电子板等电控元件,第一风道用于对制热风机散热,而电子板等电控元件对散热风量的要求要大于制热风机对散热风量的要求。因此,基于上述设计,合理分配风量,保证了烹饪器具整体消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部件,设置于进风口处,并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部件。其中,驱动部件设置在进风口处,并且同时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接,保证驱动部件的稳定安装。驱动部件与散热结构配合使用,在驱动部件运动过程中,驱动部件将驱动气体在散热结构内流动,进而实现对散热风道内部件的散热。具体地,驱动部件为散热风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腔,风道结构设置于烹饪腔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腔,风道结构设置于烹饪腔的上方。通过合理设计风道结构的设置位置,保证了烹饪器具整体协调,并且可实现烹饪器具的紧凑设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为塑料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道结构为塑料风道,具体可采用PBT材料(PolybutleneTerephalate又名聚四亚甲基对笨甲二酸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制成,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为烤箱、蒸箱、微波炉、微蒸烤一体机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散热风道内气体流向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结构,112’待散热件,134’驱动部件。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散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和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道结构,102底壁,104出风口,106第一侧壁,108导流件,110支撑件,112待散热件,114进风口,116第二侧壁,118分流结构,120制热风机,122第一分流壁,124第二分流壁,126分流曲面,128第一壁面,130第二壁面,132阶梯结构,134驱动部件,136第一风道,138第二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和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其中,图3中的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第一侧壁106和导流件108。
其中,如图3所示,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第一侧壁106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102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08,并且导流件108通过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106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特别地,如图4所示,导流件108的顶部低于第一侧壁106的顶部,这就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待散热件112装配在风道结构100内部,并且将待散热件112装配在导流件108上。如此设计,可使得风道结构100内的气流一部分在待散热件112的上方流向出风口104,一部分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流向出风口104。
如此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待散热件112上方的气流可实现待散热件112上表面的散热,待散热件112下方的气流可实现待散热件112上表面的散热。并且,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导流件108可在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引导气流,实现对气流的整合和引导,第一侧壁106可同时在待散热件112的上方和下方引导气流,实现对气流的整合和引导。第一侧壁106和导流件108配合,减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和损耗,有效提升对于待散热件112的散热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对风道结构100进行改进,使得风道结构100的第一侧壁106和导流件108对气流进行高效的整合和引导,可有效降减小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降低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明显提升风道结构100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和待散热件112;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第一侧壁106、导流件108和支撑件110。
其中,如图3所示,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第一侧壁106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102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08,并且导流件108通过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106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此外,如图4所示,支撑件110设置在底壁102上,并且凸出于底壁102设置。特别地,支撑件110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导流件108的顶部,并且要低于第一侧壁106的顶部设置。烹饪器具还包括待散热件112。其中,待散热件112设置在风道结构100内部,并放置在支撑件110和/或导流件108上
当待散热件112装配完毕后,第一侧壁106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侧方,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并且待散热件112与风道结构100的顶壁和底壁10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风道结构100内的气流可同时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和下方流过,同时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当支撑件110的顶部高于导流件108的顶部时,可直接利用支撑件110支撑待散热件112,并且利用导流件108对气流进行导流。如此设计,可有效减小导流件108的结构尺寸,进而只在局部设置导流件108并起到导流的作用即可。
在该实施例中,当支撑件110的顶部平齐于导流件108的顶部时,可同时利用支撑件110和导流件108支撑待散热件112,进一步提升了对于待散热件112的支撑效果,保证了待散热件112的位置稳定。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如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三: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和待散热件112;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进风口114、第一侧壁106、导流件108和支撑件110。
其中,如图3所示,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第一侧壁106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102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08,并且导流件108通过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106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并且,当待散热件112装配在风道结构100的支撑件110后,第一侧壁106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侧方,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并且待散热件112与风道结构100的顶壁和底壁10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风道结构100内的气流可同时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和下方流过,同时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
此外,如图4所示,进风口114与出风口104相连通,保证气体可从进风口114进入风道结构100,并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特别地,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04位于风道结构100不同的位置,故而设计第一侧壁106从进风口114朝向出风口104弯曲延伸,设计导流件108从进风口114朝向出风口104弯曲延伸。
如此设计,保证了气流可在第一侧壁106和导流件108的引导作用下从进风口114流向出风口104,避免了气流在弯曲部位的阻力,同时避免了风道结构100内气流出现涡流,进一步降低风道结构100的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也即,可将第一侧壁106用于导流的部分设计为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上述线性均具有良好的整合和导流效果,可实现高效导风。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流件108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也即,可将导流件108设计为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上述线性均具有良好的整合和导流效果,可实现高效导风。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108为导流筋,并且凸出于风道结构100的底部设置,位于出风口104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件110为支架,支架在风道结构100的底壁102间隔设置,进而从不同的位置支撑待散热件112。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如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四: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和待散热件112;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进风口114、第一侧壁106、导流件108、支撑件110、第二侧壁116和分流结构118。
其中,如图3所示,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第一侧壁106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102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08,并且导流件108通过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106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并且,当待散热件112装配在风道结构100的支撑件110后,第一侧壁106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侧方,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并且待散热件112与风道结构100的顶壁和底壁10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风道结构100内的气流可同时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和下方流过,同时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均设置在底壁102上,而风流结构位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之间,并且同时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间隔设置。特别地,分流结构118与第一侧壁106之间为第一风道136,分流结构118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为第二风道138,导流件108位于第一风道136内。
也即,基于分流结构118的设置,使得风道结构100内具有两个风道,而两个风道可用于不同位置的部件的散热,有效提升了风道结构100的散热性能。具体地,支撑件110和导流件108均位于第一风道136内,并将待散热件112装配到第一风道136内保证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制热风机120。其中,制热风机120装配在第二风道138的出口端,进而使得气流从第二风道138流出后吹向制热风机120,并为制热风机120散热。特别地,制热风机120是烹饪器具用于驱动热空气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多做过多介绍。
也即,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从进风口114吹进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被分流结构118分为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气流在第一风道136内流动,可以对第一风道136内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散热;另一股气流在第二风道138内流动,并在第二风道138的导流下流向制热风机120,以对制热风机120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分流结构118分流曲面126和连接于风流曲面两端的第一分流壁122和第二分流壁124。其中,第一分流壁122与第一侧壁106之间为第一风道136,第二分流壁124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为第二风道138,而分流曲面126朝向进风口114的方向设置。
如此设计,当气流从进风口114进入后,会被分流曲面126分为流向的第一风道136的一股气流,和流向第二风道138的另一股气流。特别地,由于分流曲面126的设计,可有效降低风量在分流曲面126处的分离损失,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分流曲面126为圆弧面。圆弧面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并可讲气流在分流曲面126处的风量损失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如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实施例五: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和待散热件112;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进风口114、第一侧壁106、导流件108、支撑件110、第二侧壁116和分流结构118。
其中,如图3所示,风道结构100内部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04排出,第一侧壁106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可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此外,由于底壁102上还设置有导流件108,并且导流件108通过朝向出风口104的方向延伸,进而配合第一侧壁106共同起到导流的效果。
并且,当待散热件112装配在风道结构100的支撑件110后,第一侧壁106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侧方,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并且待散热件112与风道结构100的顶壁和底壁10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风道结构100内的气流可同时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和下方流过,同时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散热。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均设置在底壁102上,而风流结构位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之间,并且同时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间隔设置。特别地,分流结构118的第一分流壁122与第一侧壁106之间为第一风道136,分流结构118的第二分流壁124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为第二风道138,导流件108位于第一风道136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底壁102包括第一壁面128和第二壁面130。其中,第一壁面128位于第一分流壁122和第一侧壁106之间,第二壁面130位于第二分流壁124和第二侧壁116之间。特别地,由于第一风道136内需要放置待散热件112,并且要保证待散热件112与第一壁面128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因此,设计第二壁面130高于第一壁面128,使得进风口114处待散热件112的高度与第二壁面130的高度相匹配,保证了待散热件112与第二壁面130之间不存在高度差,或者是将高度差控制在小范围内,使得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并且使得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更加合理。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底壁102还包括阶梯结构132。其中,阶梯结构132衔接于第一壁面128和第二壁面130设置,底壁102的完整性,同时保证了第二壁面130高于第一壁面128设置,保证了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保证了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更加合理。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的延伸方向不同,进而保证了第一侧壁106与第二侧壁116之间具有足够的控制放置分流结构118和第一风道136和第二风道138。此外,进风口114设置于第二侧壁116上,并且朝向第一风道136设计。如此设计,保证了都要风道正对着进风口114设计,使得分流至第一风道136的风量要大于分流至第二风道138的风量。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的延伸方向不同,进而保证了第一侧壁106与第二侧壁116之间具有足够的控制放置分流结构118和第一风道136和第二风道138。此外,进风口114设置于第二侧壁116上,并且朝向第一风道136设计。如此设计,保证了都要风道正对着进风口114设计,使得分流至第一风道136的风量要大于分流至第二风道138的风量。
特别地,第一风道136用于对待散热件112散热,而待散热件112一般为电子板等电控元件,第一风道136用于对制热风机120散热,而电子板等电控元件对散热风量的要求要大于制热风机120对散热风量的要求。因此,基于上述设计,合理分配风量,保证了烹饪器具整体消热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具有如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部件134。其中,驱动部件134设置在进风口114处,并且同时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相连接,保证驱动部件134的稳定安装。驱动部件134与散热结构配合使用,在驱动部件134运动过程中,驱动部件134将驱动气体在散热结构内流动,进而实现对散热风道内部件的散热。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腔,风道结构100设置于烹饪腔的上方。通过合理设计风道结构100的设置位置,保证了烹饪器具整体协调,并且可实现烹饪器具的紧凑设计。
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风道结构100为塑料风道,具体可采用PBT材料(Polybutlene Terephalate又名聚四亚甲基对笨甲二酸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制成,实现轻量化设计。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烤箱、蒸箱、微波炉、微蒸烤一体机等。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风道结构100,风道结构100包括:底壁102:出风口104,位于底壁102的一侧;第一侧壁106,设置于底壁102上,并朝向出风口104延伸;导流件108,设置于底壁102上,导流件108的顶部低于第一侧壁106的顶部,并朝向出风口104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风道结构100还包括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于底壁102上,支撑件110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导流件108的顶部。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待散热件112,被配置为放置于支撑件110上,第一侧壁106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侧方,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流件108的顶部支撑待散热件112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流件108的顶部与待散热件112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风道结构100还包括进风口114,进风口114与出风口104相连通;第一侧壁106从进风口114朝向出风口104弯曲延伸;导流件108从进风口114朝向出风口104弯曲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流件108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流件108为导流筋。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件110为支架。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风道结构100还包括:第二侧壁116,设置于底壁102上;分流结构118,设置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之间,分流结构118与第一侧壁106之间为第一风道136,分流结构118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为第二风道138,导流件108位于第一风道136内。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制热风机120,制热风机120被配置为安装于第二风道138的出口端。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分流结构118包括:第一分流壁122,第一分流壁122与第一侧壁106之间为第一风道136;第二分流壁124,第二分流壁124与第二侧壁116之间为第二风道138;分流曲面126,连接于第一分流壁122和第二分流壁124,并朝向进风口114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分流曲面126为圆弧面。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底壁102包括:第一壁面128,位于第一分流壁122和第一侧壁106之间;第二壁面130,位于第二分流壁124和第二侧壁116之间,第二壁面130高于第一壁面128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底壁102还包括:阶梯结构132,阶梯结构132连接于第一壁面128和第二壁面13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的延伸方向不同,进风口114设置于第二侧壁116上,并朝向第一风道136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部件134,设置于进风口114处,并与第一侧壁106和第二侧壁116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腔,风道结构100设置于烹饪腔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道结构100为塑料风道。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烤箱、蒸箱、微波炉、微蒸烤一体机等。
本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结合流体传热技术,充分考虑风道结构100的阻力损失,合理利用烹饪器具的结构空间,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最大化利用驱动部件134的能量,增强散热效果;风道结构100采用紧凑性设计,以最小体积的风道满足温升要求;利用减阻设计以最小的阻力实现散热;并利用轻量化设计,以最小的体积实现散热;该风道结构100采用PBT材料制成,多处体现本设计的减阻设计和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4所示,气流通过进风口114进入到风道结构100后,在会被分流曲面126分为流向的第一风道136的一股气流,和流向第二风道138的另一股气流。而由于分流结构118上分流曲面126的设计,可有效降低风量在分流曲面126处的分离损失,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此外,如图4所示,在由于底壁102上支撑件110的设计,使得待散热件112被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使得流向第一风道136的气流,一部分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流过,一部分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流过,可以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散热。
此外,如图4所示,底壁102上设置有导流件108,导流件108位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对待散热件112下方的气流进行引导,阻力小,设计简单;第一侧壁106可以实现对待散热件112上方的气流进行整合和引导,从而降低整体风道结构100的阻力。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壁面128与第二壁面130的结合处设置有阶梯结构132,使得第二壁面130高于第一避免设计,使得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且更加合理。
本实施例风道结构100通过减阻设计实现了阻力的减小,提升了风道结构100整体的流动效率和散热效率,从而可以实现以更小的体积满足散热需求,实现了风道结构100的极简设计。
具体实施例二:
随着烤箱等烹饪器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体积小、性能高的烤箱更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这个过程中,对散热的需求越来越大,散热效果制约着产品的发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100,能有效提高风道结构100的散热效率,对待散热件112(特别是电子板)进行更有效的散热,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采用的散热方式为:利用两个驱动部件134’配合具有两个风道的风道结构100’,对电子板等待散热件112’进行散热。在该方案中,由于风道结构100’设计过于复杂,且风道结构100’的利用率较低(许多位置不需要设置风道),使得风道结构100’的散热性能较低,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和成本浪费,造成较大损失。
具体地,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结构100’未能充分考虑流道阻力损失,路径设计不合理,散热效果不好,并且未能充分利用设计的风道,利用效率低,成本高。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结合流体传热技术,充分考虑风道结构100的阻力损失,合理利用烹饪器具的结构空间,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最大化利用驱动部件134的能量,增强散热效果;风道结构100采用紧凑性设计,以最小体积的风道满足温升要求。本实施例将风道结构100设置在烹饪腔的上方,利用减阻设计以最小的阻力实现散热;并利用轻量化设计,以最小的体积实现散热;该风道结构100采用PBT材料制成,多处体现本设计的减阻设计和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底壁102上设置有抛物线形状的小型的导流件108,对待散热件112下侧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并对待散热件112下侧的气流进行引导,阻力小,设计简单。
具体地,如图4所示,将第一侧壁106的局部设置为锥圆弧,并充当导风板使用,可以实现对待散热件112上方的气流进行整合和引导,从而降低整体风道结构100的阻力。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分流结构118上设置有圆角型的分流曲面126,可有效降低风量在分流曲面126处的分离损失,从而降低整体阻力。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底壁102上设置支撑件110,使得待散热件112被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使得流向第一风道136的气流,一部分从待散热件112的上方流过,一部分从待散热件112的下方流过,可以对待散热件1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散热,有效提高了对待散热件112下表面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壁面128与第二壁面130的结合处设置有阶梯结构132,使得第二壁面130高于第一避免设计,使得风道结构100对于风量的分配阻力更小且更加合理。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侧壁106、导流件108和分流曲面126的型线设计可以做成其他的形状,如翼型,反比例曲线型等;风道结构100的支架形状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如圆锥形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底壁;
出风口,位于所述底壁的一侧;
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上,并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
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导流件的顶部低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并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支撑件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导流件的顶部;
待散热件,被配置为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待散热件的侧方,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待散热件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的顶部支撑所述待散热件设置;或
所述导流件的顶部与所述待散热件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侧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曲延伸;
所述导流件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曲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和/或
所述导流件沿以下线性之一延伸:圆弧型、翼型、反比例曲线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为导流筋;和/或
所述支撑件为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
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上;
分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为第一风道,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为第二风道,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热风机,所述制热风机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
第一分流壁,所述第一分流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为所述第一风道;
第二分流壁,所述第二分流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为所述第二风道;
分流曲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分流壁和所述第二分流壁,并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曲面为圆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
第一壁面,位于所述第一分流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第二壁面,位于所述第二分流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壁面高于所述第一壁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还包括:
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并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口处,并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腔,所述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烹饪腔的上方;和/或
风道结构为塑料风道。
CN202011369860.4A 2020-11-30 2020-11-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112471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9860.4A CN112471920B (zh) 2020-11-30 2020-11-3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9860.4A CN112471920B (zh) 2020-11-30 2020-11-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920A CN112471920A (zh) 2021-03-12
CN112471920B true CN112471920B (zh) 2022-09-30

Family

ID=7493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9860.4A Active CN112471920B (zh) 2020-11-30 2020-11-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1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028B (zh) * 2021-11-11 2023-02-0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0656A (ja) * 2001-09-06 2003-03-11 Paloma Ind Ltd ビルトインこんろ
CN106885425A (zh) * 2017-02-15 2017-06-2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冰箱
CN208658739U (zh) * 2018-04-18 2019-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9419317B (zh) * 2018-07-27 2021-04-2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863312U (zh) * 2019-01-04 2019-12-3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920A (zh) 2021-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5995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induction cooktop
CN110179324B (zh) 烹饪装置
CN112471920B (zh) 烹饪器具
CN109419317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377957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10241668U (zh) 一种otr微波炉散热系统
CN112754313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41500B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260896U (zh) 双变频加热炉
CN112361397B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CN210463126U (zh) 一种改良商用微波炉
CN20986331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112393281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20302419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20965445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4581297U (zh) 散热机构及烹饪电器
CN213721503U (zh) 烹饪器具
CN220359625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微波设备
CN219813869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3028608U (zh) 一种多头电磁炉散热结构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9920875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9674310U (zh) 一种电烹饪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