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2979B - 便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2979B CN101652979B CN2008800110146A CN200880011014A CN101652979B CN 101652979 B CN101652979 B CN 101652979B CN 2008800110146 A CN2008800110146 A CN 2008800110146A CN 200880011014 A CN200880011014 A CN 200880011014A CN 101652979 B CN101652979 B CN 1016529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groove
- framework
- plane
-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设备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轨道面;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第二框体具有:第一销;和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第一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突出。第二框体第一平面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滑动,通过第一销沿着第一轨道面滑动,使第二框体相对于第一框体滑动。可提供能够进行没有偏离的圆滑滑动的便携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电话机、数码相机、电子记事本等便携设备,特别涉及具有滑动机构的便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便携设备中,要求通话、收发电子邮件、互联网连接、游戏等很多功能。因此,在便携设备中,要求搭载大屏幕的显示装置、具有可提高文字输入操作性程度的大小的键操作部。另一方面,在便携设备中,为了便于携带而要求小型化。为了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具有各种机构的便携设备。例如提出了具有折叠机构的折叠型便携设备、具有滑动机构的滑动型便携设备。
日本特开2003-23480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358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6956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8699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005564号公报均提出了具有滑动机构的便携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没有偏离的圆滑的滑动的便携设备。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设备,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轨道面;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第二框体具有:第一销;和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第一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突出。第二框体第一平面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滑动。第一销沿着第一轨道面滑动。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进行没有偏离的圆滑的滑动的便携设备。
附图说明
上述发明的目的、效果、特征可通过附图和实施方式的描述进一步了解。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收容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伸长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分解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下部框体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拆下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上部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剖视图。
图8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滑动动作的侧视图。
图8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滑动动作的侧视图。
图8C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滑动动作的侧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下部框体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收容状态的透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伸长状态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框图。
图16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6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一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二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三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四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五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六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七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八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侧视图。
图2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九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三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四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3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第五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1的收容状态。便携设备1具有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便携设备1,通过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彼此滑动,形成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重叠的收容状态(缩短状态)、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偏移的伸长状态。上部框体100包听筒101、显示部102、基本操作键部103、上部盖104和上部框架105。听筒101、显示部102及基本操作键部103安装在上部盖104上。听筒101、显示部102及基本操作键部103配置在上部盖104的显示面104a上。
图2表示便携设备1的伸长状态。下部框体200包括下部框架201和下部盖202。在下部框架201的键操作面201a上,设有键操作部203和话筒204。
图3分解表示便携设备1。上部框架105具有一个面开口的箱形状。上部盖104封闭上部框架105的开口的面。在上部框架105上固定有引导部106。在上部框架105上设有上部电缆孔105b。下部框架201具有一个面开口的箱形状。下部盖202封闭下部框架201的开口的面。在下部框架201设有下部电缆孔201b。下部框体200所具有的支撑部件205固定在下部框架201的设有下部电缆孔201b的部分上。引导部106及支撑部件205包含在便携设备1的滑动机构中。
图4表示便携设备1的框图。上部框体100内置副基板110。下部框体200内置了主机板220、外部连接器221、扬声器222、振动器223、二次电池224以及摄像头225等主要部件。便携设备1具有挠性电缆111。听筒101、显示部102及基本操作键部103与副基板110相连接。键操作部203、话筒204、外部连接器221、扬声器222、振动器223、二次电池224及摄像头225与主机板220相连接。挠性电缆111经由上部电缆孔105b和下部电缆孔201b连接副基板110和主机板220。
图5表示从与键操作面201a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下部框体200的主视图。支撑部件205配置在键操作面201a上。支撑部件205具有左右一对的基部206和销211~214。右侧基部206具有朝向右侧的平面206a。销211及销212从朝向右侧的平面206a向右侧突出。左侧基部206具有朝向左侧的平面206a。销213及销214从朝向左侧的平面206a向左侧突出。销211至销214为以左右方向作为轴向的圆柱体。销211至销213的直径为D1。销214的直径为D2。销211至销214都由基部206来支撑。
图6表示拆下便携设备1的上部盖104的状态。在上部框架105上,固定有左右一对引导部106。各引导部106具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106a。在各引导部106上,沿着平面106a设有狭缝107。在右侧引导部106的狭缝107上,配置有销211及销212。在左侧引导部106的狭缝107上,配置有销213及销214。
图7表示便携设备1的剖视图。右侧引导部106的平面106a与右侧基部206的平面206a相对。左侧引导部106的平面106a与左侧基部206的平面206a相对。引导部106具有面向狭缝107的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与左右方向平行,且彼此相对。销211至销214的各销配置在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之间。销211至销214的各销嵌入设在基部206上的安装孔206b内。销211至销214的各销的圆柱面与左右方向平行。销211至销213的各销的圆柱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与轨道面106b和106c接触。平面106a和平面206a与左右方向垂直。当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彼此滑动时,销211至销214的各销沿着狭缝107在狭缝107内移动。当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彼此滑动时,销211至销213的各销沿着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滑动,平面106a及平面206a在接触的状态下滑动。轨道面106b及106c和销211至销213,约束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在与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的滑动方向(沿着轨道面106b及106c的方向)垂直且滑动面(轨道面106b及106c)的法线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由于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和销211至销213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因而便携设备1以线方式受到纵摆(Pitching)方向的力矩。纵摆方向的力矩为在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周围使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中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旋转的力矩。平面106a及平面206a约束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在与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的滑动方向垂直、且与滑动面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由于平面106a及平面206a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因而便携设备1以面方式受到横摆(Yawing)方向的力矩。横摆方向的力矩为在与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的滑动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垂直的轴周围使上部框体100及下部框体200中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旋转的力矩。平面106a具有在狭缝107的一侧沿着狭缝107跨越狭缝107的全长延伸的一侧部分、和在狭缝107的相反侧沿着狭缝107跨越狭缝107的全长延伸的相反侧部分。平面206a包括与平面106a的一侧部分接触的部分、和与平面106a的相反侧部分接触的另一部分。平面106a和平面206a确保有充分的接触面积。
为了使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平稳地滑动,优选的是用润滑脂润滑狭缝107内。代替润滑脂,使用硅类、石墨类、二硫化钼类为代表的固体润滑也是有效的。
基部206可以固定支撑销211至销214的各销,优选以能够绕销211至销214的轴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由此可防止销211至销214的不均匀磨损。通过对销安装孔206b进行润滑使得销211至销214的旋转圆滑,可进一步防止不均匀磨损。
图8A至图8C表示用于说明便携设备1的滑动动作的侧视图。图8A表示收容状态的便携设备1。图8B表示滑动动作中的便携设备1。图8C表示伸长状态的便携设备1。在图8A至图8C中,上部框体100以透明的方式表现。
如图8A所示,狭缝107包括端部107a、位于与端部107a相反侧的端部107c和配置在端部107a及端部107c之间的弯曲部107b。在便携设备1的收容状态下,销211及销212配置在端部107a上。在便携设备1的收容状态下,销213及销214也配置在端部107a上。销212配置在相比销211更接近端部107c的位置上。销214配置在相比销213更接近端部107c的位置上。
如图8B所示,上部框体100在与显示面104a的相反侧上具有与显示面104a平行的背面105a。背面105a朝向与显示面104a相反的方向。在便携设备1的收容状态下,背面105a与键操作面201a相对而重叠。背面105a及键操作面201a与左右方向平行。狭缝107中,端部107a和弯曲部107b之间的部分相对于背面105a以倾斜角θ1倾斜。轨道面106b是下述平面:端部107a和弯曲部107b之间的部分,以随着从端部107a接近弯曲部107b,轨道面106b和背面105a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相对于背面105a以倾斜角θ1倾斜。轨道面106c是下述平面:端部107a和弯曲部107b之间的部分,以随着从端部107a接近弯曲部107b,轨道面106c和背面105a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相对于背面105a以倾斜角θ1倾斜。狭缝107在弯曲部107b处弯曲。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在弯曲部107b部分均是曲面。狭缝107中,弯曲部107b和端部107c之间的部分相对于背面105a倾斜。轨道面106b中,弯曲部107b和端部107c之间的部分相对于背面105a倾斜,以随着从弯曲部107b接近端部107c,轨道面106b和背面105a之间的间隔变大。轨道面106c中,弯曲部107b和端部107c之间的部分相对于背面105a倾斜,以随着从弯曲部107b接近端部107c,轨道面106b和背面105a之间的间隔变大。
如图9所示,包含销211及销212(销213及销214)的轴的平面P,以销211(销213)的轴与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比销212(销214)的轴与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大的方式,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以倾斜角θ1倾斜。
因此,如图8B所示,如使上部框体100相对于下部框体200滑动,以从销211及销212(销213及销214)配置于端部107a上的状态成为配置于弯曲部107b上的状态,则键操作面201a和背面105a之间的间隙G变宽。此时,背面105a和键操作面201a保持平行。使上部框体100相对于下部框体200滑动,以从销211及销212(销213及销214)配置于端部107a上的状态成为配置于弯曲部107b上的状态时,可防止上部框体100与键操作面201a摩擦。
如使上部框体100相对于下部框体200滑动,以从销211及销212(销213及销214)配置于弯曲部107b上的状态成为配置于端部107c上的状态,则显示面104a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翘起。此时,由于在背面105a和键操作面201a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G,因而可防止上部框体100与下部框体200产生干扰。
图8C表示销211及销212(销213及销214)配置于端部107c上,显示面104a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翘起状态的便携设备1。此时,显示面104a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倾斜,以使听筒101和话筒204取得适合通话的位置。
优选的是,销214的直径D2小于直径D1,以防阻碍便携设备1的滑动动作。根据直径D1和狭缝107宽度(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的间隔)的尺寸公差,确定直径D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销211至销213来确定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的位置关系。在通过销211至销213的3点来确定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不必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可根据便携设备1的设计,自由设计轨道面106b和轨道面106c的形状。销214是辅助销,在销211至销213中任一个破损的情况或在便携设备1上施加过度负荷的情况下发挥功能。如不存在尺寸公差上的干扰,直径D2和直径D1也可以相等。也可以使销211至销214中任一个作为辅助销。
图10表示便携设备1的第一变形例。基部206通过配置于销安装孔206b的轴承207来支撑销211至销214的各销。销211至销214绕其轴的旋转变得圆滑,可有效防止销211至销214的不均匀磨损。轴承207优选为润滑轴套。轴承207也可以是轴承。
图11表示便携设备1的第二变形例。引导部106被换成引导部106’,基部206被换成基部206’。销211被换成销211a’及销211b’。同样,销212至销214被换成销212a’至销214a’及销212b’至销214b’。引导部106’具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106d’。沿着平面106d’设有板状的凸条部107’。凸条部107’包括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106a’和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所述面跨越凸条部107’的全长。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具有与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相同的形状。轨道面106b’及轨道面106c’有板状的表面和背面的关系。基部206’具有与平面206a对应的平面206a’。平面206a’与左右方向垂直,与平面106a’相对。销211a’及销211b’(销212a’至销214a’及销212b’至销214b’)从平面206a’在左右方向上突出。销211a’(销212a’至销214a’)在其间夹着凸条部107’,与销211b’(销212b’至销214b’)相对。销211a’(销212a’至销214a’)与轨道面106b’接触。销211b’(销212b’至销214b’)与轨道面106c’接触。平面206a’与平面106a’相对地接触。通过销211a’(销212a’至销214a’)沿着轨道面106b’滑动,销211b’(销212b’至销214b’)沿着轨道面106c’滑动,平面206a’沿着平面106a’滑动,上部框体100和下部框体200彼此滑动。
如图12所示,销211a’(销212a’至销214a’)具有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曲面。该曲面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截面上表示出弧形。该曲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与轨道面106b’接触。销211b’(销212b’至销214b’)具有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曲面。该曲面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截面上表示出弧形。该曲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与轨道面106b’接触。包含销211a’及销212a’(销213a’及销214a’)与轨道面106b’接触的接触线的平面P1,以销211a’(销213a’)与轨道面106b’的接触线和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大于销212a’(销214a’)与轨道面106b’的接触线和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的方式,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以倾斜角θ1倾斜。包含销211b’及销212b’(销213b’及销214’)与轨道面106c’接触的接触线的平面P2,以销211b’(销213b’)与轨道面106c’的接触线和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大于销212b’(销214b’)与轨道面106c’的接触线和键操作面201a的间隔的方式,相对于键操作面201a以倾斜角θ1倾斜。因此,便携设备1的第二变形例,可如图8A至图8C所示地滑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2的收容状态。便携设备2具有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便携设备2通过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彼此滑动,形成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重叠的收容状态(缩短状态)、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偏移的伸长状态。便携设备2的滑动为曲面性。上部框体300包括听筒301、显示部302、基本操作键部303、上部壳体304。听筒301、显示部302及基本操作键部303安装在上部壳体304上。听筒301、显示部302及基本操作键部303配置在上部壳体304的显示面304a上。
图14表示便携设备2的伸长状态。下部框体400包括下部壳体401、键操作部403和话筒404。在下部壳体401的键操作面401a上,设有键操作部403和话筒404。
图15表示便携设备2的框图。上部框体300内置副基板310。下部框体400内置了主机板420、外部连接器421、扬声器422、振动器423、二次电池424以及摄像头425等主要部件。便携设备2具有挠性电缆311。听筒301、显示部302及基本操作键部303与副基板310相连接。键操作部403、话筒404、外部连接器421、扬声器422、振动器423、二次电池424及摄像头425与主机板420相连接。挠性电缆311经由设在上部壳体304上的上部电缆孔和设在下部壳体401上的下部电缆孔连接副基板310和主机板420。
图16A及图16B分别表示便携设备2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便携设备2的滑动机构具有支撑部件405和引导部306。支撑部件405与下部壳体401通过螺钉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引导部306通过螺钉固定方式固定在上部壳体304上。图17表示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的剖视图。
引导部106具有左右一对的平面306a。各平面306a与左右方向垂直。右侧平面306a朝向右侧。左侧平面306a朝向左侧。沿着右侧平面306a设有右侧槽307,沿着左侧平面306a设有左侧槽307。支撑部件405具有左右一对的基部406和销411~414。销411~414的各销为以左右方向作为轴向的圆柱体,其嵌入设在基部406上的安装孔406b。右侧基部406具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406a。右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与右侧平面306a相对。销411及销412固定在右侧基部406上。销411及销412分别从右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向左侧突出。销411及销412各自的前端配置在右侧槽307上。左侧基部406具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406a。左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与左侧平面306a相对。左侧基部406可使销413及销414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销413及销414的各销。销413及销414分别从左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向右侧突出。销413及销414各自的前端配置在左侧槽307上。引导部306与各槽307对应地,具有作为槽307的壁面的轨道面306b和轨道面306c。轨道面306b和轨道面306c与左右方向平行,且彼此相对。引导部306包括作为右侧槽307的底面的底面306h和作为左侧槽307的底面的底面306d。底面306h与销411及销412的前端相对。底面306d与销413及销414的前端相对。底面306d及306h为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销411至销414的各销的圆柱面与左右方向平行。销411至销413的各销的圆柱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而与轨道面306b和306c接触。当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彼此滑动时,销411至销414的各销沿着槽307在槽307内移动。当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彼此滑动时,销411至销413的各销沿着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滑动,平面406a及平面306a在接触的状态下滑动。由于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和销411至销413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因而便携设备2以线方式受到纵摆方向的力矩。由于平面306a及平面406a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因而便携设备2以面方式受到横摆方向的力矩。平面306a具有在槽307的一侧沿着槽307跨越槽307的全长延伸的一侧部分、和在槽307的相反侧沿着槽307跨越槽307的全长延伸的相反侧部分。平面406a包括与平面306a的一侧部分接触的部分、和与平面306a的相反侧部分接触的另一部分。平面306a和平面406a确保有充分的接触面积。
由于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为曲面,因此便携设备2在图13所示的收容状态和图14所示的伸长状态之间进行沿着曲线轨道的滑动动作。因此,在图14所示的伸长状态下,听筒301和话筒404可取得适合通话的位置。
左侧基部406具有如板簧的施力部件407。施力部件407对销413施力,以将销413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d上,并对销414施力,以将销414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d上。销413及销414的前端沿着底面306d滑动。通过在底面306d上设置与销413及销414扣合的凸部306e,可在便携设备2的收容状态和伸长状态下,固定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
如加强施力部件407对销413及销414施力的力,就可通过销411至销414的前端和底面306a及306h进行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左右方向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能自由设计支撑部件405形状的优点。
在通过平面306a和平面406a进行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左右方向约束时,在强度方面优良。
优选的是,使销414的直径小于销414至销413的相同的直径,以防止阻碍便携设备2的滑动动作。根据销411至销413的直径和槽307宽度(轨道面306b和轨道面306c的间隔)的尺寸公差,确定销414的直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销411至销413d 3点确定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位置关系。在通过销411至销413的3点来确定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轨道面306b和轨道面306c不必形成左右对称的形状。可根据便携设备2的设计,自由设计轨道面306b和轨道面306c的形状。销414是辅助销,在销411至销413中任一个破损的情况或在便携设备2上施加过度负荷的情况下发挥功能。如不存在尺寸公差上的干扰,则销414的直径和销411至销413的直径也可以相等。也可以使销411至销414中任一个作为辅助销。
图18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一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右侧槽307和左侧槽307的形状左右不对称。各槽307具有端部307a和与端部307a相反一侧的端部307b。底面306h是与平面306a平行的平面。另一方面,底面306d是曲面。底面306d包括位于端部307a的部分321、位于端部307b的部分322、部分321和部分322之间的中间部分。部分321以左侧槽307的深度随着从端部307a侧接近端部307b侧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平面306a倾斜。部分322以左侧槽307的深度随着从端部307b侧接近端部307a侧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平面306a倾斜。销413配置于比销414更靠近端部307a的一侧上。销413及销414的前端与部分321及销322抵接。由于部分321及322相对于销413及销414的进退方向倾斜,因而施力部件407对销413及销414的施力变换成使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滑动的力。因此,辅助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滑动。
图19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二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底面306d的形状与图18所示的形状相同。底面306h的形状为与底面306d的形状左右对称的曲面。底面306h在端部307a上具有部分321,在端部307b上具有部分322。右侧基部406,以可使销411及销412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销411及销412的各销。右侧基部406具有施力部件407。施力部件407对销411进行施力,以将销411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h上,并且对销412进行施力,以将销412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h上。销411配置于比销412接近端部307a的一侧上。
图20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三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底面306d和底面306h为左右不对称的曲面。底面306d包括位于端部307a的部分323、以位于部分323的端部307b一侧的方式与部分323相邻的部分324、位于端部307b的部分322、部分324和部分322之间的中间部分。部分323及部分324分别以左侧槽307的深度随着从端部307a侧接近端部307b侧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平面306a倾斜。部分324与部分323相比缓和地倾斜。部分322的形状与图18所示的形状相同。底面306h包括位于端部307a的部分321、位于端部307b的部分325、以位于部分325的端部307a一侧的方式与部分325相邻的部分326、部分321和部分326之间的中间部分。底面306h的部分321与图19所示的形状相同地,以右侧槽307的深度随着从端部307a侧接近端部307b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平面306a倾斜。部分325及部分326分别以右侧槽307的深度随着从端部307b侧接近端部307a侧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平面306a倾斜。部分326与部分325相比缓和地倾斜。销411配置于相比销412更靠近端部307a的一侧上。销411及销412以可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在右侧基部406上。右侧基部406所具有的施力部件407对销411进行施力,以将销411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h上,并对销412进行施力,以将销412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h上。销413配置于相比销414更靠近端部307a的一侧上。销413及销414以可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在左侧基部406上。左侧基部406所具有的施力部件407对销413进行施力,以将销413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d上,并对销414进行施力,以将销414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d上。当便携设备2处于收容状态或伸长状态中一种状态时,销411的前端与部分326抵接,销412的前端与部分325抵接,销413的前端与部分322的端部307a侧抵接,销414与部分322的端部307b侧抵接。当便携设备2处于收容状态或伸长状态中另一种状态时,销411的前端与部分321的端部307a侧抵接,销412的前端与部分321的端部307a侧抵接,销413的前端与部分323抵接,销414与部分324抵接。
因此,在收容状态和伸长状态下,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被固定。辅助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滑动变得平稳。可实现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的滑动的连续动作。
图21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四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销411及销412固定在右侧基部406上。底面306h为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底面306d具有与图18所示形状相同的形状。销413的轴向以销413的前端413a位于端部307a侧、销413的基部413b位于端部307b侧的方式,相对于平面406a(平面306a)倾斜。销414的轴向以销414的前端414a位于端部307b侧、销414的基部414b位于端部307a侧的方式,相对于平面406a(平面306a)倾斜。左侧基部406以销413及销414可分别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销413及销414。当便携设备2处于收容状态或伸长状态中一种状态时,前端413a与部分322的端部307a侧抵接,前端414a与部分322的端部307b侧抵接。当便携设备2处于收容状态或伸长状态中另一种状态时,前端413a与部分321的端部307a侧抵接,前端414a与部分321的端部307b侧抵接。
因此,在便携设备2的收容状态和伸长状态下,可利用施力部件407对销413及销414施力的力,以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
图22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五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基部406的剖视图。销411至销414的各销的轴与平面406a垂直。销411至销414的各销以可在轴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在基部406上。销411至销414的各销包括配置于槽307上的圆柱形状部410a、设在前端上的半球形状部410b。施力部件407将销411至销414的各销的半球形状部410b按压在底面306d或底面306h上。底面306d及底面306h分别在槽307的横截面(图22所示的剖面)上具有V字形状。V字形的底面306d及底面306h,在将销411至销414的前端按压在底面306d及底面306h的情况下优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件407,代替板簧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在使用螺旋弹簧的情况下,能增大销411至销414的进退行程。
图23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六变形例的引导部306和支撑部件405。在本变形例中,销411及销412固定在右侧基部406上,销413及销414固定在左侧基部406上。
图24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七变形例的引导部306的剖视图。在引导部306上,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有向轨道面306b开口的板簧配置孔306f和向轨道面306c开口的板簧配置孔306g。在板簧配置孔306f上配置有板簧308。在板簧配置孔306g上配置有板簧309。板簧308包括固定在引导部306上的部分、和配置在板簧配置孔306f的开口部上的扣合部308a。扣合部308a通过板簧308的弹力受到施力,以从板簧配置孔306f的开口部向槽307突出。板簧309包括固定在引导部306上的部分、和配置在板簧配置孔306g的开口部上的扣合部309a。扣合部309a通过板簧309的弹力受到施力,以从板簧配置孔306g的开口部向槽307突出。
通过销411至销414的圆柱面与扣合部308a及扣合部309a扣合,可彼此固定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如将板簧308及板簧309配置在端部307a及端部307b上,则在便携设备2的收容状态及伸长状态下,可彼此固定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如能得到充分固定,则也可以只使用板簧308及板簧309中的一个。
图25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八变形例的滑动机构的剖视图。引导部306被换成引导部306’,基部406被换成基部406’。销412(411)被换成销412a’及销412b’(销411a’及销411b’)。销414(413)被换成销414a’及销414b’(销413a’及销413b’)。引导部306’具有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306d’。沿着平面306d’设有板状的凸条部307’。凸条部307’包括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306a’、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轨道面306b’轨道面306c’。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具有与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相同的形状。轨道面306b’及轨道面306c’有板状的表面和背面的关系。基部406’具有与平面406a对应的平面406a’。平面406a’与左右方向垂直,与平面306d’相对。销412a’及销412b’(销411a’及销411b’)从右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向左侧突出。销414a’及销414b’(销413a’及销413b’)从左侧基部406’的平面406a’向右侧突出。销412a’(销411a’)在其间夹着凸条部307’,与销412b’(销411b’)相对。销414a’(销413a’)在其间夹着凸条部307’,与销414b’(销413b’)相对。销411a’至销414a’的各销具有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曲面。该曲面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剖面上具有弧形。该曲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而与轨道面306b’接触。销411b’至销414b’的各销具有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曲面。该曲面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剖面上具有弧形。该曲面沿着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接触线而与轨道面306c’接触。平面406a’与平面306a’相对地接触。通过销411a’至销414a’沿着轨道面306b’滑动,销411b’至销414b’沿着轨道面306c’滑动,平面406a’沿着平面306a’滑动,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彼此滑动。
图26表示便携设备2的侧视图。表示出从左右方向观察的便携设备2。上部框体300在与显示面304a相反的一侧上具有背面304b。在便携设备2的收容状态下,背面304b与键操作面401a相对地重叠。由于背面304b及键操作面401a的曲率半径R1与槽307或凸条部307’的曲率半径(例如轨道面306b或轨道面306b’的曲率半径)R2不同,因而可防止上部框体300和下部框体400彼此滑动时上部框体300与键操作面401a摩擦。背面304b、键操作面401a、槽307、凸条部307’的曲率中心C配置在上部框体300一侧上。
图27表示便携设备2的第九变形例的侧视图。表示出从左右方向观察的便携设备2。背面304b、键操作面401a、槽307、凸条部307’的曲率中心C配置在下部框体400一侧上。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1的销211至销214的剖面形状为圆,使销211至销214能够旋转,能使其与狭缝(长孔)107之间的接触位置连续地变化。
但是,销211至销214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圆。
如图28所示,可使销211至销214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如图29所示,能够以连接部216连接剖面形状为圆的销211及销212,同样连接销213及销214。如图30所示,可使销211至销214的剖面形状为椭圆,用连接部216连接销211及销212,同样连接销213及销214。连接部216配置在狭缝(长孔)107内。
图28至图30所示的结构虽然不适用于使销211至销214旋转的情况,但由于能提高销211至销214的耐剪切载荷,因而对滑动机构的小型化有利。即使在销211至销214不能旋转而是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用油、润滑脂润滑销211至销214的表面,或利用硅类、钼类表面处理剂处理表面,可使销211至销214低摩擦化、耐磨损化,以防止在实用上成为问题。
上述滑动机构结构简单。上述滑动机构小型化。上述滑动机构为高强度。上述滑动机构能增大行程长度。上述滑动机构可得到组合了直线轨道、曲率不同的曲线轨道的滑动轨道。上述滑动机构可在使显示面和键操作面具有可容易通话的角度的状态下,彼此固定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
在上述滑动机构中,左右一对的轨道面设置成槽或凸条部,两个销沿着一个轨道面移动,至少一个销沿着另一个轨道面移动。通过在左右两侧有三个以上的销沿着连续的轨道面移动,可自由设计滑动轨道。因此,当具有显示面的上部框体相对于具有键操作面的下部框体滑动时,能以上部框体不会摩擦键操作面的方式设计滑动轨道。在伸长状态下,能以显示面和键操作面具有所希望角度的方式设计滑动轨道。
在上述滑动机构中,由于通过三个销确定另一个框体相对于一个框体的位置或姿态,因而可防止销之间产生彼此干扰。因此,滑动机构的精度管理变得容易,能增大滑动行程。
在上述滑动机构中,当圆柱形状的销沿着槽移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销的直径与槽的宽度一致。通过使槽的宽度沿着槽为恒定值,可确保平稳的滑动,能抑制偏离。通过利用三个销,可进行没有偏离的平稳的滑动。
上述滑动机构利用相对地接触的两个平面,约束与滑动方向垂直且与轨道面平行的方向的一个框体和另一个框体的相对移动。因此,在上述滑动机构中,可抑制由磨损引起偏离。假如在通过呈圆柱形状的销的前端约束上述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销与销接触的相对侧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而销及相对侧部件容易磨损。可考虑在销的前端埋入可进行润滑的球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销的直径稍大。
在设有用于通话的话筒的键操作面和显示面具有角度的状态下,上述滑动机构可固定设有键操作面的下部框体和设有显示面的上部框体。这样具有角度地固定框体彼此的功能与折叠型的便携电话机的功能相同。通过形成轨道面连续的曲面,从显示面和键操作面平行的状态起,使显示面相对于键操作面慢慢上升,最终可如折叠型便携电话机一样,在显示面相对于键操作面倾斜的状态下,固定下部框体和上部框体。
上述滑动机构,可使设有键操作面的下部框体和设有显示面的上部框体,以上部框体不与键操作面接触的方式彼此滑动。特别是,在从上部框体的与显示面相反侧的面即背面与键操作面重叠的收容状态起使上部框体相对于下部框体滑动的情况下,上述滑动机构可实现背面与键操作面之间的间隙变宽的滑动轨道。这种滑动轨道在收容状态下能减少背面与键操作面之间的间隙。因此,根据上述滑动机构,可实现便携设备的小型化。
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具有即使在收容状态下也能够露出显示部的优点。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还具有下述优点:可使键操作面较大,在伸长状态下话筒和听筒的配置适合口和耳朵的配置。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所具有的滑动机构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组合变形例。组合的变形例的数量任意。
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的结构例如可总结如下。
一种便携设备,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轨道面;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第二框体具有:第一销;和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第一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突出。第二框体第一平面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滑动。第一销沿着第一轨道面滑动。
便携设备通过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和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受到横摆方向的力矩。由于在两个平面上确保充分的接触面积,因而便携设备可进行没有偏离的圆滑的滑动。
优选的是,第一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接触线而与第一轨道面接触。
便携设备通过第一接触线受到纵摆方向的力矩。因此,便携设备可进行更圆滑的滑动。
优选的是,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第一轨道面为第一槽的第一壁面。优选的是,第一销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圆柱体。
优选的是,第一槽具有与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包括具有第二框体第一面的第一基部。第一基部以能够使第一销在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一销。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第一销施力,以将第一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在第一底面上设有凸部。
优选的是,第一底面具有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的部分,以使第一槽的深度沿着第一槽发生变化。
优选的是,第一槽具有与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包括具有第二框体第一面的第一基部。第第一基部以能够使第一销在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一销。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第一销施力,以将第一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第一底面具有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的部分,以使第一槽的深度沿着第一槽发生变化。
优选的是,第一框体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轨道面;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二平面。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至第四销;与第一框体第二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具有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的第一基部;以及具有第二框体第二平面的第二基部。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和第一框体第二平面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第二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第三销及第四销从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第二销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接触线而与第一轨道面接触。第三销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三接触线而与第二轨道面接触。优选的是,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第一轨道面为第一槽的第一壁面。第一槽具有第一底面。第一底面与第一销的第一前端及第二销的第二前端相对。沿着第一框体第二平面设置有第二槽。第二轨道面为第二槽的第二壁面。第二槽具有第二底面。第二底面与第三销的第三前端及第四销的第四前端相对。第一基部以能够使第一销和第二销在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一销和第二销。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第一销施力,以将第一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并对第二销施力,以将第二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第二基部以能够使第三销和第四销在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三销和第四销。第二基部具有第二施力部,该第二施力部对第三销施力,以将第三前端按压在第二底面上,并对第四销施力,以将第四前端按压在第二底面上。第一槽具有:第一槽第一端部;和与第一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一槽第二端部。第二槽具有:第二槽第一端部;和与第二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槽第二端部。第一底面具有:位于第一槽第一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一部分;位于第一槽第二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二部分;以及第一底面相邻部分,位于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的第一槽第一端部一侧,与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相邻。第二底面具有:位于第二槽第一端部的第二底面第一部分;位于第二槽第二端部的第二底面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底面相邻部分,位于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的第一槽第二端部一侧,与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相邻。第一底面第一部分,以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一槽第一端部接近第一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第一底面第二部分及第一底面相邻部分,分别以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一槽第二端部接近第一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第一底面相邻部分与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相比缓和地倾斜。第二底面第一部分及第二底面相邻部分,分别以第二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二槽第一端部接近第二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倾斜。第二底面相邻部分与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相比缓和地倾斜。第二底面第二端部,以第二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二槽第二端部接近第二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倾斜。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处于缩短状态时,第一前端和第二前端双方与第一底面第一部分抵接,第三前端与第二底面第一部分抵接,第四前端与第二底面相邻部分抵接。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一前端与第一底面相邻部分抵接,第二前端与第一底面第二部分抵接,第三前端和第四前端双方与第二底面第二部分抵接。
优选的是,第一框体具有第一板状部分。第一板状部分具有第一轨道面、与第一轨道面相反侧的第二轨道面、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第二轨道面与第一方向平行。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具有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二销。第一销和第二销夹着第一板状部分而相对。第二销沿着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接触线而与第二轨道面接触。
优选的是,第一槽具有与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优选的是,第一销具有设置在第一前端上的半球形状部分。第一底面在第一槽的横截面上呈V字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框体具有:第二轨道面;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二平面。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和第一框体第二平面彼此朝向相反方向。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至第四销;和与第一框体第二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二平面。第二销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第三销及第四销分别从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向第一方向突出。优选的是,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第一轨道面为第一槽的第一壁面。沿着第一框体第二平面设置有第二槽。第二轨道面为第二槽的第二壁面。优选的是,第一销具有配置在第一槽内的第一销部分。第二销具有配置在第一槽内的第二销部分。第三销具有配置在第二槽内的第三销部分。第四销具有配置在第二槽内的第四销部分。第一销部分至第四销部分分别为以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圆柱体。第一销部分至第三销部分的直径相等。第四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销部分至第三销部分。
优选的是,第一轨道面和第二轨道面为自由曲面。
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包括具有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的第一基部。优选的是,沿着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第一轨道面为第一槽的第一壁面。第一槽具有第一底面。第一基部以能够使第一销在第一销的第一轴的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一销。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第一销施力,以将第一销的第一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第一槽具有:第一槽第一端部;和与第一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一槽第二端部。第一底面具有位于第一槽第一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一部分。第一底面第一部分,以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一槽第一端部接近第一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优选的是,第一销在与第一前端相反的一侧上具有第一销基部。第一轴,以第一前端配置成比第一销基部更接近第一槽第二端部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优选的是,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第一基部以能够使第二销在第二销的第二轴的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第二销。第一施力部对第二销施力,以将第二销的第二前端按压在第一底面上。优选的是,第一底面具有位于第一槽第二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第一底面第二部分,以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第一槽第二端部接近第一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第二销配置成比第一销更接近第一槽第一端部。第二销在与第二前端相反的一侧上具有第二销基部。第二轴,以第二前端配置成比第二销基部更接近第一槽第一端部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以上,参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结构及具体情况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变更。
本申请主张以2007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7-091598号公报为基础的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公开的全部内容。
Claims (11)
1.一种便携设备,
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
所述第一框体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轨道面;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第一销;和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一平面,
所述第一销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突出,
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滑动,所述第一销沿着所述第一轨道面滑动,
所述第一销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所述第一销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一接触线而与所述第一轨道面接触,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
所述第一轨道面为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壁面,
所述第一销具有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圆柱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槽具有与所述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框体第一面的第一基部,
所述第一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一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销,
所述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所述第一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一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
在所述第一底面上设置有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底面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的部分,以使所述第一槽的深度沿着所述第一槽发生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槽具有与所述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框体第一面的第一基部,
所述第一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一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销,
所述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所述第一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一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
所述第一底面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的部分,以使所述第一槽的深度沿着所述第一槽发生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框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轨道面;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至第四销;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具有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的第一基部;以及具有所述第二框体第二平面的第二基部,
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彼此朝向相反方向,
所述第二销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所述第三销及第四销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所述第二销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接触线而与所述第一轨道面接触,
所述第三销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三接触线而与所述第二轨道面接触,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
所述第一轨道面为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壁面,
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底面,
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销的第一前端及所述第二销的第二前端相对,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设置有第二槽,
所述第二轨道面为所述第二槽的第二壁面,
所述第二槽具有第二底面,
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三销的第三前端及所述第四销的第四前端相对,
所述第一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
所述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所述第一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一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并对所述第二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二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
所述第二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三销和所述第四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三销和所述第四销,
所述第二基部具有第二施力部,该第二施力部对所述第三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三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二底面上,并对所述第四销施力,以将所述第四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二底面上,
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槽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一槽第二端部,
所述第二槽具有:第二槽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二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槽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底面具有:
位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一部分;
位于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二部分;以及
第一底面相邻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一侧,与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相邻,
所述第二底面具有:
位于所述第二槽第一端部的第二底面第一部分;
位于所述第二槽第二端部的第二底面第二部分;以及
第二底面相邻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一侧,与所述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相邻,
所述第一底面第一部分,以所述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一底面相邻部分,分别以所述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所述第一底面相邻部分与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相比缓和地倾斜,
所述第二底面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底面相邻部分,分别以所述第二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二槽第一端部接近所述第二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倾斜,
所述第二底面相邻部分与所述第二底面第一部分相比缓和地倾斜,
所述第二底面第二端部,以所述第二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二槽第二端部接近所述第二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倾斜,
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处于缩短状态时,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二前端双方与所述第一底面第一部分抵接,所述第三前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第一部分抵接,所述第四前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邻部分抵接,
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一前端与所述第一底面相邻部分抵接,所述第二前端与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抵接,所述第三前端和所述第四前端双方与所述第二底面第二部分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框体具有第一板状部分,
所述第一板状部分具有所述第一轨道面、与所述第一轨道面相反侧的第二轨道面、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轨道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二销,
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夹着所述第一板状部分而相对,
所述第二销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二接触线而与所述第二轨道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槽具有与所述第一销的第一前端相对的第一底面,
所述第一销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端上的半球形状部分,
所述第一底面在所述第一槽的横截面上呈V字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框体具有:第二轨道面;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一框体第二平面,
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彼此朝向相反方向,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至第四销;和
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相对的第二框体第二平面,
所述第二销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所述第三销及所述第四销分别从所述第二框体第二平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
所述第一轨道面为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壁面,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二平面设置有第二槽,
所述第二轨道面为所述第二槽的第二壁面,
所述第一销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槽内的第一销部分,
所述第二销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槽内的第二销部分,
所述第三销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槽内的第三销部分,
所述第四销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槽内的第四销部分,
所述第一销部分至第四销部分分别为以所述第一方向为轴向的圆柱体,
所述第一销部分至第三销部分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四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销部分至第三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轨道面和所述第二轨道面为自由曲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具有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的第一基部,
沿着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设置有第一槽,
所述第一轨道面为所述第一槽的第一壁面,
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底面,
所述第一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一销在所述第一销的第一轴的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销,
所述第一基部具有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对所述第一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一销的第一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
所述第一槽具有:第一槽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一槽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底面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一部分,
所述第一底面第一部分,以所述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所述第一销在与所述第一前端相反的一侧上具有第一销基部,
所述第一轴,以所述第一前端配置成比所述第一销基部更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框体具有第二销,
所述第一基部以能够使所述第二销在所述第二销的第二轴的方向上进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销,
所述第一施力部对所述第二销施力,以将所述第二销的第二前端按压在所述第一底面上,
所述第一底面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的第一底面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底面第二部分,以所述第一槽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槽第二端部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而变浅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所述第二销配置成比所述第一销更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
所述第二销在与所述第二前端相反的一侧上具有第二销基部,
所述第二轴,以所述第二前端配置成比所述第二销基部更接近所述第一槽第一端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框体第一平面倾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91598 | 2007-03-30 | ||
JP091598/2007 | 2007-03-30 | ||
PCT/JP2008/056031 WO2008120701A1 (ja) | 2007-03-30 | 2008-03-28 | 携帯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2979A CN101652979A (zh) | 2010-02-17 |
CN101652979B true CN101652979B (zh) | 2013-03-06 |
Family
ID=3980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10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2979B (zh) | 2007-03-30 | 2008-03-28 | 便携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78369B2 (zh) |
EP (1) | EP2134064A4 (zh) |
JP (1) | JP5252381B2 (zh) |
CN (1) | CN101652979B (zh) |
WO (1) | WO20081207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666567S1 (en) | 2008-05-02 | 2012-09-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Housing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US8787995B2 (en) | 2010-05-20 | 2014-07-22 | Nec Corporation | Portable device |
CN102907074B (zh) * | 2010-05-20 | 2015-04-1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
CN102859977B (zh) * | 2010-05-20 | 2015-03-2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便携式装置 |
WO2011145260A1 (ja) * | 2010-05-20 | 2011-11-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機器 |
JP5551024B2 (ja) * | 2010-08-31 | 2014-07-16 |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用スライド装置 |
US8606340B2 (en) | 2010-11-22 | 2013-12-10 | Blackberry Limited | Multi-display mobile device |
US8503174B2 (en) | 2011-02-04 | 2013-08-0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agnetic slider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CN202197469U (zh) * | 2011-07-29 | 2012-04-18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便携电子设备终端的滑板铰链 |
US9560179B2 (en) | 2013-07-05 | 2017-01-31 | John Ashmore LUMBARD | Foldable curv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hip pocket |
US10079923B2 (en) | 2013-07-05 | 2018-09-18 | John Ashmore LUMBARD | Foldable electronic gaming 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hip pocket |
US20150011262A1 (en) * | 2013-07-05 | 2015-01-08 | John Ashmore LUMBARD | Mobile, Handh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martphone, With Improved Functionality |
KR102102644B1 (ko) * | 2013-12-24 | 2020-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US9743554B2 (en) * | 2015-11-18 | 2017-08-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eat dissipation in electronics with a heat spreader |
WO2018079872A1 (ko) * | 2016-10-26 | 2018-05-03 | (주)씨앤피 | 휴대용 전자 영상 확대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5205A (ja) * | 2003-08-12 | 2005-03-10 | Masabumi Kanda | 携帯電話機 |
CN1791136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机构与移动电话机 |
CN1838686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机构及便携式电话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88317B2 (ja) | 1994-12-27 | 2005-08-24 | 株式会社東芝 | 携帯形無線装置 |
JP2001175608A (ja) | 1999-12-16 | 2001-06-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4039796B2 (ja) | 2000-09-19 | 2008-01-3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情報端末機 |
JP2002152347A (ja) | 2000-11-14 | 2002-05-24 | Nec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JP2003229934A (ja) | 2002-02-04 | 2003-08-15 | Nec Corp | 携帯電話機 |
JP2003234809A (ja) | 2002-02-07 | 2003-08-22 | Toshiba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 |
JP2003319042A (ja) * | 2002-04-25 | 2003-11-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端末機器 |
JP2004235897A (ja) * | 2003-01-29 | 2004-08-19 |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 携帯電話機並びにスライド機構 |
JP4073331B2 (ja) | 2003-02-18 | 2008-04-09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構造及びスライド式携帯電話 |
KR100576000B1 (ko) | 2003-10-29 | 2006-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스프링 모듈 |
JP4223418B2 (ja) * | 2004-02-26 | 2009-02-12 | 株式会社アドバネクス | 携帯製品用スライドユニット |
JP4261399B2 (ja) | 2004-03-22 | 2009-04-3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携帯情報端末 |
KR100655114B1 (ko) | 2004-03-26 | 2006-12-08 | 이근주 | 슬라이드형 휴대폰용 모듈 |
JP2005303663A (ja) | 2004-04-12 | 2005-10-27 | Advanex Inc | 携帯製品用スライドユニット及び携帯製品 |
JP2005323242A (ja) | 2004-05-11 | 2005-1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通信機器 |
JP4345005B2 (ja) | 2004-05-31 | 2009-10-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JP2006005564A (ja) | 2004-06-16 | 2006-0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電話装置 |
JP2006093999A (ja) | 2004-09-22 | 2006-04-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ライド型携帯電話機 |
JP4329669B2 (ja) | 2004-10-21 | 2009-09-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TWI255682B (en) * | 2004-11-19 | 2006-05-21 | Benq Corp | Sli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emi-automatic opening mechanism |
JP2006165854A (ja) | 2004-12-06 | 2006-06-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話機 |
JP4530218B2 (ja) | 2005-03-07 | 2010-08-25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347260B2 (ja) * | 2005-05-10 | 2009-10-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装置 |
JP2006333079A (ja) | 2005-05-26 | 2006-12-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ライド型携帯通信機 |
JP2006339698A (ja) * | 2005-05-31 | 2006-12-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ライド型携帯通信機 |
JP4982989B2 (ja) | 2005-09-27 | 2012-07-25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多価カルボン酸とビスオキサゾリンの反応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678071B1 (ko) | 2006-01-11 | 2007-0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
-
2008
- 2008-03-28 CN CN2008800110146A patent/CN1016529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28 WO PCT/JP2008/056031 patent/WO200812070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3-28 US US12/593,428 patent/US847836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28 JP JP2009507504A patent/JP52523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28 EP EP08739155.3A patent/EP213406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65205A (ja) * | 2003-08-12 | 2005-03-10 | Masabumi Kanda | 携帯電話機 |
CN1791136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机构与移动电话机 |
CN1838686A (zh) * | 2005-03-25 | 2006-09-27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机构及便携式电话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34064A1 (en) | 2009-12-16 |
US8478369B2 (en) | 2013-07-02 |
EP2134064A4 (en) | 2017-03-15 |
JPWO2008120701A1 (ja) | 2010-07-15 |
WO2008120701A1 (ja) | 2008-10-09 |
US20100120479A1 (en) | 2010-05-13 |
CN101652979A (zh) | 2010-02-17 |
JP5252381B2 (ja) | 2013-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2979B (zh) | 便携设备 | |
EP3702881B1 (en) | Foldable terminal | |
CN209358590U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101051847B (zh) | 便携式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 |
DE602004004193T2 (de) | Tragbar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mit verbesserter Dateneingabemöglichkeit | |
EP1983201A1 (en) | Hing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hinge | |
CN202904430U (zh) | 设备打开和关闭机构以及信息设备 | |
US20060025184A1 (en) | Sliding sw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apparatus | |
US20050041381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liding unit | |
US20060067036A1 (en) | Display | |
JP4344385B2 (ja)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CN101739082A (zh) | 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 |
CN111629087A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KR101378456B1 (ko) | 슬라이드 틸트기구 | |
KR102158620B1 (ko) |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 |
JP2009253232A (ja) | 筐体相互の連結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 |
US20230067187A1 (en) | Hinge for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 |
CN217814531U (zh) | 弹性件、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80261957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220109016A (ko) | 암부와 회전부의 개선된 결합 구조를 가지는 힌지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JP3144504U (ja) | 二方向ヒンジ構造 | |
CN115773308A (zh) |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 |
KR20220038036A (ko) | 암 구조와 힌지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206725820U (zh) | 一种xfp光模块的解锁机构 | |
CN101072246A (zh) | 具有滑动支架、滑动导向模块的滑动型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