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7074B -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7074B
CN102907074B CN201180025010.5A CN201180025010A CN102907074B CN 102907074 B CN102907074 B CN 102907074B CN 201180025010 A CN201180025010 A CN 201180025010A CN 102907074 B CN102907074 B CN 102907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connecting rod
framework
angl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5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7074A (zh
Inventor
北川丈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07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7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7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70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888Reciprocating to or from oscillating
    • Y10T74/18896Snap action
    • Y10T74/18904Plate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框架(30),所述第一框架设有具有变化的滑动方向的导轨(70);第二框架(40),所述第二框架沿着导轨(70)滑动;连杆(50),所述连杆安装在导轨(70)和第二框架(40)并旋转,以改变第一框架(30)相对于第二框架(40)的倾斜角度;第一止动部(47),所述第一止动部控制连杆的旋转;以及第二止动部(82),所述第二止动部在不同于第一止动部(47)控制的方向的方向上控制连杆的旋转。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高可操作性的滑动机构和便携式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倾斜结构的滑动机构和一种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便携式装置中的一种的滑动式移动电话在使用电话呼叫功能、邮件功能、菜单功能、网络功能、游戏功能、照相机功能、音乐功能、电视功能等的情况下可以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下被使用。
图22A显示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滑动式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图22B显示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滑动式移动电话的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下,包括显示单元的壳体110相对于包括键的壳体120滑动。进一步地,壳体110相对于壳体120倾斜预定的倾斜角度。例如,该倾斜角度大约为3度至10度。
专利文献2-5公开了用于提供倾斜角度的其它结构。图23显示了处于打开状态以便打电话的滑动式移动电话。倾斜角度使移动电话适合面部,从而有助于使用移动电话。图24A显示了移动电话打开以发送电子邮件的状态。倾斜角度允许使用者容易地查看屏幕。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6-186577号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7-74411号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7-132508号
专利文献4: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9-71511号
专利文献5: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9-88667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拥挤的火车中使用移动电话的情况下,例如,使用者的胳膊会弯曲较大程度,如图24B所示。手腕的轻按运动受到限制。当壳体110相对于壳体120倾斜时,屏幕太靠近使用者的面部。这使得使用者难以查看显示屏。
如图24C所示,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倾斜角度被设定为0度的结构。然而,在专利文献3-5中公开的结构中,用于将倾斜角度设定到0度的结构是复杂的,因此操作是麻烦的。在专利文献5中,例如,一旦在将移动电话返回到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才执行用于改变倾斜角度的操作,从而使得壳体平行于彼此。之后,执行用于允许壳体滑动的操作。
已经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结构改变倾斜角度的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有具有变化的滑动方向的滑轨;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沿着滑轨滑动;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根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的滑动位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产生推动力;连杆,所述连杆相对于滑轨可滑动地安装并旋转,以改变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第一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调节连杆的旋转;以及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二止动部从不同于第一止动部的方向的方向调节连杆的旋转。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结构改变倾斜角度的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当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显示当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处于打开状态时该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式移动电话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显示铰接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显示连杆的周边中的机构的第一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显示连杆的周边中的机构的第二放大示意图;
图5是显示第一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滑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连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第二框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辅助弹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二弹簧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和倾斜动作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和倾斜动作的立体图;
图14A是显示滑动机构的连杆角度的示意图;
图14B是显示滑动机构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图15A是显示处于高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机构的大致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B是显示处于低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机构的大致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滑动机构的倾斜动作的第一侧向剖视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滑动机构的倾斜动作的第二侧向剖视图;
图16C是用于说明滑动机构的倾斜动作的第三侧向剖视图;
图16D是用于说明滑动机构的倾斜动作的第四侧向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和倾斜动作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动作和倾斜动作的立体图;
图20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机构的大致一部分的结构的第一放大示意图;
图20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机构的大致一部分的结构的第二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显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弹簧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A是显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移动电话的倾斜机构的第一视图;
图22B是显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移动电话的倾斜机构的第二视图;
图23是显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移动电话的视图;
图24A是显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倾斜动作的第一视图;
图24B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倾斜动作的第二视图;以及
图24C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倾斜动作的第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要注意的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显示了附图中所示的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和比例,而所述尺寸和比例不是必须与实际尺寸和比例相同。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A和1B是每一个都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作为便携式装置的示例的移动电话的结构的立体图。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是滑动式移动电话1。图1A显示了移动电话闭合的状态(以下简称闭合状态),而图1B显示了移动电话打开的状态(以下简称打开状态)。移动电话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设有显示单元11。显示单元11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的显示装置。第二壳体20设有输入单元21,所述输入单元21包括输入键和类似部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装有主要部件,例如麦克风、扬声器、存储器、天线、电池、通信和软件操作所需的半导体部件、使这些部件安装在上面的基板、外接连接器以及振动电动机,以便执行移动电话的各种功能(电话呼叫功能、邮件功能、菜单功能、网络功能、游戏功能、照相机功能、音乐功能、电视功能和类似功能)。
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和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互重叠,并且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不会相对于彼此突出。换句话说,在闭合状态下,移动电话1的外部形状为大致长方体。显示单元11设置在前表面侧(在第一壳体10的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表面上),并且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下都可看到。输入单元21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在第一壳体侧的表面上。因此,在闭合状态下,输入单元21与第一壳体10的背面相对并因此被隐藏。
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上受到可滑动的支撑。具体地,第二壳体20沿着被设置到第一壳体10的滑轨(图1A和1B中未示出)可滑动地设置。因此,当在使用者抓握第二壳体20的状态下将力施加到第一壳体10时,第一壳体10滑动。因此,移动电话1从打开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或者反之亦然。在以下说明中,从闭合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的滑动方向被称为伸出方向,而从打开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的滑动方向被称为缩回方向。移动电话1在滑动位置的一端处于打开状态,而在滑动位置的另一端处于闭合状态。换句话说,当移动电话移动到第一滑动端时,移动电话处于打开状态,而当移动电话移动到第一滑动端的相对侧的滑动端时,移动电话处于闭合状态。依此方式,移动电话1基于滑动机构的滑动范围从打开状态变化到闭合状态。
要注意的是输入单元21在打开状态下显现,从而允许使用者操纵输入键和类似部件。平行于显示单元11的滑动方向被限定为移动电话1的纵向方向。垂直于显示单元11的显示表面的方向被限定为移动电话1的厚度方向。进一步地,垂直于纵向方向和厚度方向中的每一个的方向被限定为移动电话1的宽度方向。
移动电话1具有倾斜机构。因此,当在闭合状态下平行于第二壳体20的第一壳体10移动到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沿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倾斜。随着使第一壳体10进一步滑动,第一壳体10在滑动期间相对于第二壳体20逐渐倾斜。因此,移动电话1具有倾斜滑动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2,将要说明移动电话1的滑动机构。图2是显示移动电话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第一框架30安装在第一壳体10的背面上。第一框架30设有螺纹孔31。第一框架30和第一壳体10使用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背面上的螺纹孔31和螺丝孔(screw boss)(未示出)螺纹连接。
螺纹孔22形成在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中。螺丝孔41形成在第二框架40上。第二框架40第二壳体20使用螺纹孔22和螺丝孔41螺纹连接。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中的每一个都是构成铰接单元100的铰接框架。铰接单元100是具有倾斜装置的滑动机构(倾斜滑动机构)。即,第一框架30相对于第二框架40倾斜。第二框架40可滑动地支撑第一框架30。第一框架30相对于第二框架40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允许移动电话1执行滑动动作。换句话说,当使第一框架30相对于第二框架40滑动时,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的第一壳体10相对于安装在第二框架40上的第二壳体20滑动。由于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相对于彼此滑动,因此当一个框架被抓握时,另一个框架滑动。
接下来,参照图3-10说明铰接单元100的详细结构。图3是显示铰接单元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铰接单元100包括第一框架30、第二框架40、连杆50、辅助弹簧60、导轨70、以及第一弹簧座80。图4A和4B是每一个都显示铰接单元的连杆50附近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4A显示连杆50和止动部相互接触的状态。图4B显示连杆50被省略以便于说明的状态。图5是显示第一框架3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导轨7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显示连杆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显示第二框架4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显示与弹簧支架安装在一起的辅助弹簧6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显示第一弹簧座80的结构的立体图。以下根据需要参照显示部件的附图进行说明。
第一框架30是板状构件,所述板状构件具有向上升高的两端。因此,L形侧壁形成在平板的两端。第一框架30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框架30是具有U形横截面且两侧折叠成L形状的金属板部件。第一框架30设有螺纹孔31、切口32和长孔33。中央长孔33是形成在柔性基板中的通孔。具体地,将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中的电子电路或类似部件连接的FTC(柔性印刷电路)或类似部件插入长孔33中。例如,柔性基板用于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传送电信号。
导轨70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30的两端。导轨70是每一个都具有纵向方向的杆状构件。两个导轨70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的构件。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沟槽71形成在每一个导轨70的一个表面上。每一个导轨70例如是金属板压锻产品、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导轨70是具有U形横截面的金属板锻造部件。两个导轨70沿着滑动方向平行布置。第二框架40沿着导轨70滑动和移动。如图6所示,每一个导轨70设有定位部73。定位部73与相应的切口32对准,从而允许以高定位精度将每一个导轨70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第一框架30和导轨70通过焊接、螺纹连接、一体成型或类似方式连接在一起。
一对导轨70并排布置,使得沟槽71彼此相面对。第一销51、第二销42以及第三销43设置在形成在导轨70中的沟槽71中。第一销51、第二销42以及第三销43沿着导轨70滑动。这允许第二框架40相对于第一框架30滑动。进一步地,弯曲部72被设置到导轨70的每一个沟槽71以执行倾斜动作。具体地,每一个沟槽71的方向在弯曲部72处变化,因此每一个沟槽71被形成为弯折形状(doglegged shape)。在滑动并移动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销51中的每一个的位置例如在移动电话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第二壳体20。在移动电话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壳体10的前端远离第二壳体20滑动。依此方式执行倾斜滑动动作。
这里假设沟槽7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位于弯曲部72的右侧的直线部71a和位于弯曲部72的左侧的倾斜部71b。在闭合状态下,直线部71a基本上与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平行。倾斜部71b相对于直线部71a倾斜。在闭合状态下,第一销51、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位于直线部71a处。这允许第一销51、第二销以及第三销43布置在与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相同的高度处。在打开状态下,第一销51位于直线部71a处;第二销42位于弯曲部72的附近;以及第三销43位于倾斜部71b处。因此,每一个第一销51相对于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的高度不同于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的高度。因此,在打开状态下,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倾斜。当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穿过直线部71a并朝向弯曲部72移动时,第一销51的高度增加。换句话说,在厚度方向上从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到每一个第一销51的距离增加。因此,在滑动动作中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逐渐倾斜。
连杆50连接到两个导轨70。具体地,连杆50可滑动地安装到导轨70。连杆50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在这种情况下,连杆50是板状金属部件。连杆50是具有纵向方向的构件,并且垂直于导轨70设置。因此,连杆50的一端安装在导轨70中的一个上,而连杆50的另一端安装在另一个导轨70上。如图7所示,连杆50具有基部50a和肋部50b。基部50a是沿着垂直于导轨70的方向,即,沿着移动电话1的宽度方向形成的部分。肋部50b分别设置在基部50a的两端。第一销51和轴52从两个肋部50b突出。第一销51和轴5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从每一个肋部50b向外突出的圆柱形形状。
因此,第一销51和轴52设置在连杆50的两端。第一销51插入相应的沟槽71中。每一个沟槽71的宽度和每一个第一销51的直径被设计成为每一个沟槽71提供细微间隙。这允许第一销51相对于相应的沟槽71滑动。每一个第一销51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连杆50和第一销51通过一体制造、焊接、放置或类似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销51和轴52并排布置在每一个肋部50b上。每一个轴52设置在与相应的第一销51相比更靠近第二框架40的位置处。每一个轴52的高度低于每一个第一销51的高度。轴52被插入第二框架40的相应的轴孔44中。连杆50相对于每一个轴52偏心。
第二框架40是框架状构件,所述框架状构件具有升高并与导轨70紧密接触的两端。第二框架40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第二框架40设置在第一框架30的下方。第二框架设有螺丝孔41、第二销42、第三销43、轴孔44、第二弹簧座45以及第一止动部47。第二销42分别设置在第二框架40的两端。此外,第三销43分别设置在第二框架40的两端。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向外突出的圆柱形形状。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突出到沟槽71的内部并相对于沟槽71滑动。即,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如上所述插入沟槽71中。在每一个沟槽71中,每一个第二销42设置在相应的第三销43与相应的第一销51之间。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第二框架40、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通过一体制造、焊接、放置或类似方式连接在一起。
第一销51、第二销42以及第三销43可滑动地连接到导轨70的沟槽71。即,第二框架40相对于形成在第一框架30上的导轨70滑动。
两个轴孔44形成在第二框架40中。两个轴孔44同轴地布置在第二框架40的拐角附近。如上所述,连杆50的轴52插入相应的轴孔44中。连杆50以该列的每一个轴52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二框架40旋转。换句话说,第二框架40可旋转地支撑连杆50。当允许连杆50上升时,倾斜角度增加,而当允许连杆50下降时,倾斜角度减小。第二框架40还设有用于控制倾斜角度的第一止动部47。第一止动部47设置在每一个轴孔44的附近。第一止动部47接触连杆50,从而调节连杆50的旋转。这能够限制倾斜角度。
此外,第二弹簧座45设置在第二框架40的拐角附近。第二弹簧座45由第二框架40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弹簧座45通过接收辅助弹簧60的第二弹簧支架46安装。第二弹簧支架46是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类似产品。第二弹簧座45和第二弹簧支架46通过配合连接在一起。第二弹簧支架46与辅助弹簧60连接。
在第二弹簧座45中,辅助弹簧60通过第二弹簧支架46安装在第二框架40上。辅助弹簧60是金属产品。辅助弹簧60和第二弹簧支架46通过配合连接在一起。辅助弹簧60是基于滑动位置产生推动力的弹性构件。具体地,辅助弹簧60在辅助使用者的滑动操作的方向上产生推动力。可以通过使用不同于弹簧的弹性构件在第一框架30与第二框架40之间产生推动力。
通过以螺旋形状缠绕金属线而获得的螺旋状部分61形成在辅助弹簧60的中心处。金属线从螺旋状部分61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到辅助弹簧60的一端62。进一步地,金属线从螺旋状部分61基本上线性地延伸到辅助弹簧60的另一端63。从螺旋状部分61延伸到一端62的金属线和从螺旋状部分61延伸到另一端63的金属线倾斜。这里,从螺旋状部分61延伸到一端62的金属线和从螺旋状部分61延伸到另一端63的金属线彼此基本上正交以形成L形状。螺旋状部分61设置在L形状的拐角处。辅助弹簧60的另一端63与第二弹簧支架46连接。
辅助弹簧60的一端62与第一弹簧支架81连接。辅助弹簧60的前端插入形成在第一弹簧支架81中的孔中。这允许第一弹簧支架81保持辅助弹簧60。形成在第一弹簧支架81中的凹部允许将第一弹簧支架81安装在第一弹簧座80上。第一弹簧座80设置在第一框架30下方。第一弹簧座80例如是金属板压制件、金属成型品、树脂成型品或金属和树脂的一体成型品。第一弹簧座80被焊接或一体成型在第一框架30上。第一弹簧支架81例如是金属成型品或树脂成型品。第一弹簧座80和第一弹簧支架81通过配合连接在一起。
依此方式,辅助弹簧60的一端62通过第一弹簧支架81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辅助弹簧60的另一端63通过第二弹簧支架46安装在第二框架40上。辅助弹簧60的前端插入形成在第二弹簧支架46中的孔中。这允许第二弹簧支架46保持辅助弹簧60。形成在第二弹簧支架46中的凹部允许将第二弹簧支架46安装在第二弹簧座45上。
依此方式,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通过辅助弹簧60连接。这会在第一框架30与第二框架40之间产生推动力。该辅助弹簧60辅助使用者进行的滑动操作。例如,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滑动位置用作基准位置。滑动从基准位置改变,从而在滑动方向中的一个上产生推动力。在从中间位置滑动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在滑动延伸的方向上产生推动力。另一方面,在从中间位置滑动到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在滑动缩回的方向上产生推动力。依此方式,辅助弹簧60辅助使用者进行的滑动操作。
第一弹簧座80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第一弹簧座80设有用于保持第一弹簧支架81的切口。第一弹簧座80设有第二止动部82。第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从而调节连杆50的旋转。这能够限制倾斜角度。第二止动部82在打开状态附近接触连杆50。即,由于第一弹簧座80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因此第二止动部82在远离打开状态的状态下不会接触连杆50。
在打开状态下,例如,如图4A所示,第一止动部47和肋部50b相互接触。这将调节连杆50相对于第二框架40的旋转。进一步地,第二止动部82和基部50a相互接触。这将调节连杆50相对于第二框架40的旋转。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调节连杆50上升的方向(即,倾斜角度增加的方向)上的旋转。因此,在打开状态下,止动部47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从而防止倾斜角度增加。此时,滑动位于滑动动作的行程终点,即,位于滑动结束位置。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从而在伸出方向上调节滑动终端。当然,每一个第三销43都可以在伸出方向上限定滑动终端。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调节连杆50从不同方向在不同位置的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11,将说明移动电话1的滑动操作。图11(a)显示了移动电话1的闭合状态。当在由图11(a)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将力施加到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移动电话1以允许移动电话滑动时,移动电话变化到图11(b)所示的打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移动电话1处于倾斜角度大的状态(在下文中,所述状态称为高倾斜角度状态)下。进一步地,当在由图11(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施加力以允许移动电话滑动时,移动电话变化到如图11(c)所示的闭合状态。
参照图12,将说明滑动操作和倾斜操作。当允许移动电话如图11(a)所示滑动时,移动电话1从图12(a)所示的闭合状态变化到图12(b)所示的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电话处于高倾斜角度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例如,显示单元11被挤压而在由图12(b)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施加力。具体地,在移动电话1的厚度方向上施加力以在第二壳体20的方向上推动第一壳体10。因此,倾斜角度如图12(c)所示减小。这种状态被称为低倾斜角度状态。当允许在由图12(c)所示的箭头表示的缩回方向上滑动移动电话时,移动电话变化到如图12(d)所示的闭合状态。
参照图13,将说明滑动操作和倾斜操作。如图11(a)所示,移动电话1从图13(a)所示的闭合状态变化到图13(b)所示的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电话处于高倾斜角度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2(b)所示,当显示单元11被推动时,倾斜角度如图13(c)所示减小。在这种状态下,移动电话1处于低倾斜角度状态。第一壳体10在由图13(c)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被略微拉动并接着被释放。例如,第一壳体10在滑动方向上仅被拉动小距离并接着被释放。因此,如图13(d)所示,移动电话返回到高倾斜角度状态。进一步地,当允许在由图13(d)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滑动移动电话时,移动电话变化到如图13(e)所示的闭合状态。
以下说明连杆50的角度和上述动作中的倾斜角度。首先,如图14A和14B所示限定连杆角度θ和倾斜角度α。连杆角度θ是连杆5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的角度,而倾斜角度α是形成在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与第一壳体10的背面之间的角度。参照图14A,连杆角度θ是从连杆50逆时针方向形成到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的角度。
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移动电话1处于如图15A所示的状态下。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在伸出方向上施加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连杆角度被限定为连杆角度θ1,而倾斜角度被限定为倾斜角度α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止动部47接触连杆50的前表面,并且第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的背面。要注意的是在图14A、14B、15A和15B中,连杆50的右侧对应于滑动方向上的前侧,而连杆50的左侧对应于滑动方向上的后侧。因此,在图14A、14B、15A和15B中,右侧被称为前侧,而左侧被称为后侧。
在低倾斜角度状态下,移动电话1处于如图15B所示的状态。在低倾斜角度状态下,连杆角度被限定为连杆角度θ2,而倾斜角度被限定为倾斜角度α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止动部82在连杆50的前侧接触连杆50。连杆角度θ2小于连杆角度θ1。即,在低倾斜角度状态下,与高倾斜角度状态相比,允许连杆50下降到较大程度。高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和低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基本上相同或相对于彼此略微变化。因此,高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和低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相同或彼此靠近。即,高倾斜角度状态和低倾斜角度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下的滑动位置基本上与滑动终端相匹配。
接下来,参照图16A-16D说明由滑动操作和倾斜操作获得的动作。当使用者使移动电话1从闭合状态滑动时,移动电话1变化到图16A所示的打开状态。图16A显示了高倾斜角度状态。当进一步使移动电话朝向打开状态滑动时,第一止动部47接触连杆50。此外,第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这使得滑动停止。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调节连杆50的上升。在这种状态下,在伸出方向上产生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使连杆50压靠在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中的每一个上。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使连杆50压靠在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中的每一个上,从而保持连杆角度θ1。因此,移动电话移动到高倾斜角度状态。
进一步地,使用者在第二壳体20的方向(由图16A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推压第一壳体10以便改变倾斜角度。接着,由使用者施加的力超过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这允许接触第二止动部82的前侧的连杆50旋转。因此,连杆50在连杆角度θ1减小的方向上移动。即,第二止动部82与连杆50之间的接触被略微释放,以便使连杆50达到可移动状态(参见图16B)。此时,导轨70朝向第一销51、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中的每一个略微滑动和移动。接着,连杆50旋转以跟随滑动(如由图16B所示的圆形箭头所示)。即,连杆50在与第二止动部82紧密接触的同时沿下降方向旋转。连杆50沿着导轨70的沟槽71在下降方向上旋转。依此方式,由使用者进行的推压操作允许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暂时与连杆50分隔开,从而改变连杆角度。
如图16C所示,使移动电话滑动直到由第二止动部82进行的调节被释放为止。因此,连杆50旋转到使得连杆50与第二止动部82的前侧分隔开的程度。当使用者停止推压第一壳体10的操作时,移动电话通过由图16D所示的箭头表示的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被允许在伸出方向上滑动。接着,连杆50旋转以上升。此时,连杆50接触第二止动部82的后侧。进一步地,连杆50接触第一弹簧支架81或第一弹簧支架81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弹簧支架81用作第二止动部82的一部分。此外,第一止动部47接触连杆50。
这使连杆50在连杆50上升的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换句话说,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一止动部47可防止倾斜角度增加。由于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而进行的滑动也被停止。依此方式,来自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使连杆50压靠在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中的每一个上。在这种状态下,在由图16D所示的箭头表示的方向上产生辅助弹簧60相对于第一框架30的推动力。因此,在滑动延伸的方向上施加推动力。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使连杆50压靠在第二止动部82上,从而保持连杆角度θ2并使移动电话进入低倾斜角度状态。
依此方式,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调节连杆的旋转。因此,可以通过简单操作来改变倾斜角度。因此,可以提高可操作性。高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和低倾斜角度状态下的滑动位置是基本上相同的。这能够在任何倾斜状态下使用输入单元21的输入键进行输入操作。
要注意的是第一止动部47被设置到第二框架40。当然,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框架40可以分开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止动部47被设置到第二框架40。同时,第二止动部82被设置到第一框架30。即,第二止动部82通过第一弹簧座80安装在第一框架30上。即,第二止动部82固定到第一框架30。当然,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一框架30可以形成为一体产品。这由于简单结构提高了可操作性。要注意的是止动部优选地设置在连杆50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两个止动部,即,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
进一步地,连杆50在高倾斜角度状态和低倾斜角度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下以不同的角度接触第二止动部82。此时,第二止动部82的连杆50接触的位置变化。具体地,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连杆接触在图7所示的基部50a的前表面上,而在低倾斜角度状态下,连杆接触在所述基部50a的背面上。进一步地,第二止动部82调节在连杆50上升的方向上的旋转。这使得可以保持高倾斜角度状态和低倾斜角度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简单地改变倾斜角度。具体地,可以仅通过略微推压第一壳体10的上面设置有显示单元11的表面来转换倾斜角度。此外,可以仅通过包括显示单元的壳体在闭合方向上被略微拉动并然后被释放的操作来转换倾斜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移动电话1的厚度可以减小。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布置在辅助弹簧60的可移动区域中,其中所述辅助弹簧60被设置成不会干扰壳体。进一步地,第一止动部47和第二止动部82可以由现有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具体地,第一止动部47形成为第二框架40的一部分,并且第二止动部82形成为第一弹簧座80的一部分。因此,移动电话1的厚度可以减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17-21说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机构。图17是显示移动电话的滑动操作的视图。图18是显示滑动操作和倾斜操作的视图。图19是显示滑动操作和倾斜操作的视图。要注意的是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机构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滑动机构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根据需要省略对所述基本结构的说明。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改变倾斜角度的使用者操作不同。因此,如图20A、20B和21所示,不仅第二止动部82,而且第三止动部83也形成在第一弹簧座80上。要注意的是第三止动部83和第二止动部82可以与第一弹簧座80一体形成。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改变倾斜角度的操作和与该操作相关的动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和动作不同。如图17所示,由滑动操作获得的动作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动作。即,图11所示的动作允许移动电话从打开状态变化到闭合状态,或者从闭合状态变化到打开状态。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从图18(b)所示的打开状态改变倾斜角度的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不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被收回并接着被推压到第二壳体中,从而能够使移动电话从高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低倾斜角度状态。因此,即使当第一壳体10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被推压到第二壳体20中,倾斜角度也不会改变。随后将说明这种操作。
在从高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低倾斜角度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略微收回第一壳体10然后将第一壳体10略微推压到第二壳体中。这允许移动电话1从图18(b)所示的高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图18(c)所示的低倾斜角度状态。具体地,使用者首先使第一壳体10在缩回方向上略微滑动。这能够从第三止动部83释放连杆50,如随后所述。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壳体10被推压到第二壳体20中。这允许连杆50旋转并移动到低倾斜角度状态。在缩回方向上从低倾斜角度的滑动使移动电话进入闭合状态(图18(d))。
接下来,参照图19说明从低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高倾斜角度状态的情况下的操作。首先,与图18(a)-18(c)一样,使移动电话经由高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低倾斜角度状态(图19(a)-图19(c))。接着,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使用者略微收回第一壳体10然后释放第一壳体10。因此,如图19(d)所示,状态返回到高倾斜角度状态。接着,当使移动电话在缩回方向上滑动时,移动电话变化到图19(e)所示的闭合状态。
参照图20A、20B和21说明改变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连杆50的动作。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第一弹簧座80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簧座的形状不同。即,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三止动部83设置在第一弹簧座80上。第三止动部83设置在第二止动部82的前侧。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三止动部83形成具有U形横截面的沟槽。连杆50的基部50a被插入该沟槽中(参见图20A)。即,连杆50的前端被插入第二止动部82与第三止动部83之间。因此,连杆50接触第三止动部83。此时,第二止动部82和连杆50可以相互接触。
具体地,如图20A所示,连杆角度θ3在打开状态下为钝角。连杆50的基部50a被插入由第三止动部83和第二止动部82形成的U形部中。因此,即使当第一壳体10在打开状态下被沿第二壳体20的方向推压,连杆50也不会旋转。因此,即使当第一壳体10被推压时也能够保持高倾斜角度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使用者的无意操作而使倾斜角度改变。例如,即使第一壳体10被意外推压,倾斜角度也不会改变。这使得可操作性提高。
当在高倾斜角度状态下使第一壳体在缩回方向上滑动时,连杆50被从第三止动部83和第一止动部47释放。这使得连杆50进入可旋转且可移动状态。在缩回方向上的滑动改变第一销51、第二销42和第三销43相对于导轨70的位置。因此,倾斜角度改变并且连杆50逆时针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杆50垂直上升并且连杆角度θ4变成90度之后,连杆角度θ4变成锐角。当使用者停止施加力时,连杆50通过辅助弹簧60的推动力将伸出方向上的力添加到第二止动部82。因此,能够获得图20B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与图15B一样,第二止动部82接触连杆50以调节旋转方向。在从低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高倾斜角度状态的情况下,使用者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操作。这允许暂时从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一止动部47释放连杆50。接着,移动电话返回到图15A所示的状态。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沿厚度方向在第二壳体20的方向上推压第一壳体10时,通过第三止动部83调节连杆50的旋转。即,当第一框架30接收在厚度方向上将第一框架30推压到第二框架40中的力时,第三止动部83调节连杆50的旋转。因此,即使意外推压第一壳体10,倾斜角度也不会改变。这使得可操作性提高。进一步地,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三止动部83的形成与相同的部件一样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简单地转换倾斜角度。即,第一壳体10的上面设有显示单元11的显示表面在缩回方向上被略微拉动并接着被推压的操作能够转换倾斜角度。进一步地,包括显示单元11的第一壳体10在缩回方向上被略微拉动并接着被释放的操作能够从低倾斜角度状态变化到高倾斜角度状态。在缩回方向上的拉动操作仅为从打开状态变化到闭合状态所需要的。这使得可操作性提高。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移动电话1的厚度可以被减小。第一止动部47、第二止动部82和第二止动部83布置在辅助弹簧60的可移动区域中,其中所述辅助弹簧60被设置成不会干扰壳体。进一步地,第一止动部47、第二止动部82和第二止动部83可以为现有部件的一部分。具体地,第一止动部47形成为第二框架40的一部分,并且第二止动部82和第三止动部83形成为第一弹簧座80的一部分。这有助于移动电话1的厚度的减小。
如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所示,可以通过连杆50的动作容易地改变倾斜角度。即,通过一次操作改变倾斜角度,这会提高可操作性。要注意的是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当然,上述滑动结构不局限于移动电话1,而是可以用于其它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可以在诸如便携式游戏装置、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台式计算机以及用于电视/影像/空调或类似装置的各种遥控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实现所述滑动结构。在包括显示单元11的第一壳体10与包括输入键的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滑动式移动电话中,可以容易地转换倾斜角度。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可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
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10年5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16124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整体并入本文供参考。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可以例如被应用于便携式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移动电话
10第一壳体
11显示单元
20第二壳体
21输入单元
22螺纹孔
30第一框架
31螺纹孔
32切口
33长孔
40第二框架
41螺丝孔
42第二销
43第三销
44轴孔
45第二弹簧座
46第二弹簧支架
47第一止动部
50连杆
50a基部单元
50b肋部
51第一销
52轴
60辅助弹簧
61螺旋状部分
62一端
63另一端
70导轨
71滑动沟槽
71a直线部
71b倾斜部
72弯曲部
73固定部
80第一弹簧座
81第一弹簧支架
82第二止动部
83第三止动部
100铰接单元
110第一壳体
120第二壳体

Claims (10)

1.一种滑动机构,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设有具有变化的滑动方向的滑轨;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根据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的滑动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产生推动力;
连杆,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滑轨能够滑动地安装并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倾斜角度;
第一止动部,所述第一止动部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和
第二止动部,所述第二止动部从不同于所述第一止动部的方向的方向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
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所述连杆,所述第二止动部接触所述连杆的第一表面,并且所述弹性构件产生推动力,该推动力使所述连杆被压靠在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止动部上;并且
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止动部接触所述连杆,所述第二止动部接触所述连杆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是不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并且所述弹性构件产生推动力,该推动力使所述连杆被压靠在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止动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止动部相对于所述连杆的接触位置在第一滑动位置处改变,以允许所述连杆以不同的角度倾斜,从而转换所述倾斜角度,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能够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止动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止动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一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在辅助使用者进行的滑动操作的方向上产生推动力;以及
在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弹性构件的推动力压靠在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止动部中的每一个上,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能够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
在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大的状态下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以及
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小的状态下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能够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
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止动部中的每一个都接触所述连杆;以及
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止动部和所述第二止动部中的每一个都接触所述连杆,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能够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还包括:
第三止动部,所述第三止动部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其中:
在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大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止动部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以及
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处的倾斜角度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止动部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在所述第一滑动位置,所述连杆能够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当所述第三止动部接收到在所述滑动机构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第一框架推压到所述第二框架中的力时,所述第三止动部调节所述连杆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中:
与所述弹性构件连接的弹簧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以及
所述第二止动部形成在所述弹簧座的一部分上。
10.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以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
CN201180025010.5A 2010-05-20 2011-04-07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7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6124 2010-05-20
JP2010116124 2010-05-20
PCT/JP2011/002075 WO2011145262A1 (ja) 2010-05-20 2011-04-07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7074A CN102907074A (zh) 2013-01-30
CN102907074B true CN10290707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4991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50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7074B (zh) 2010-05-20 2011-04-07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3161A1 (zh)
JP (1) JP5733311B2 (zh)
CN (1) CN102907074B (zh)
WO (1) WO20111452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35635T3 (es) * 2013-04-24 2019-12-19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Mecanismo de montaje universal para montar un chasis de telecomunicaciones en un accesorio de telecomunicaciones
CN107093282B (zh) * 2017-05-24 2023-05-12 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充电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66A (zh) * 2003-01-29 2004-09-08 ���ٵ����ʽ���� 滑动机构以及使用这种滑动机构的移动电话机
CN1964374A (zh) * 2005-11-07 2007-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方便视听的滑动支架的移动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CN2924945Y (zh) * 2006-07-21 2007-07-18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滑盖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8333B2 (ja) * 2005-09-07 2009-12-02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080161075A1 (en) * 2006-04-04 2008-07-03 M2Sys Co., Ltd. Slide-Up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Terminal
EP2134064A4 (en) * 2007-03-30 2017-03-15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device
JP5018330B2 (ja) * 2007-08-16 2012-09-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型携帯電話機
US7752710B2 (en) * 2007-12-17 2010-07-1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liding hin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66A (zh) * 2003-01-29 2004-09-08 ���ٵ����ʽ���� 滑动机构以及使用这种滑动机构的移动电话机
CN1964374A (zh) * 2005-11-07 2007-05-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方便视听的滑动支架的移动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CN2924945Y (zh) * 2006-07-21 2007-07-18 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滑盖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145262A1 (ja) 2013-07-22
CN102907074A (zh) 2013-01-30
WO2011145262A1 (ja) 2011-11-24
US20130033161A1 (en) 2013-02-07
JP5733311B2 (ja)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94693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232571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5138778B2 (ja) ヒンジ機構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US7747298B2 (en) Slid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EP2728433A1 (en)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US7565185B2 (en) Three-axial rotation 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728432A1 (en)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EP2728434A1 (en) Support for a flexible display
EP1883206A1 (en) Folding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9157116A1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端末
US7520436B2 (en) Slide module for 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and cover apparatus for external type card mounted thereto
CN102907074B (zh) 滑动机构和便携式装置
US7657026B2 (en) Sliding mechanism for slide-typ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761124B2 (en) Sliding mechanism for slide-typ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346322B2 (en) Terminal and sliding apparatus of terminal
EP2482528A2 (en) Cradl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529573B2 (en) Slide apparatus of slide-type portable terminal
EP2285074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rising mechanism
KR100998879B1 (ko) 힌지 모듈
US8547700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6085379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101036274B1 (ko) 슬라이드 탄성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모듈
KR101007846B1 (ko)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EP2733380B1 (en) Spring unit and slide mechanism
JP3360623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用携帯電話接続装置または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