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610A -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610A
CN101648610A CN200910164667A CN200910164667A CN101648610A CN 101648610 A CN101648610 A CN 101648610A CN 200910164667 A CN200910164667 A CN 200910164667A CN 200910164667 A CN200910164667 A CN 200910164667A CN 101648610 A CN101648610 A CN 101648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nger
container
shaft extending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8610B (zh
Inventor
美齐津敏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48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8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在填充满内置物时也易于获得平衡的把持位置,进而从容器侧方的两个方向的任一方向都易于稳定地进行把持。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10)的主体部(20)包括:相互对置配置的两个第一侧面部(30);向内侧凹陷的周肋(70),将两个第一侧面部(30)划分为两个上侧面部(32)和两个下侧面部(34);以及两个搭指部(100),它们分别在两个下侧面部(34)中配置在位于两个下侧面部的各纵中心线(P1)上的分隔壁(110)的两侧,以分别比两个下侧面部(34)中作为最外表面的平坦面(34A)向内侧凹陷的方式成形,能够插入手指的末节的指肚。

Description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于大容量的、易把持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背景技术
容量比较大的容器有时设置与容器分体的把手,以便易于把持该容器。但是,带把手的容器需要与容器分体的把手,并且,需要使把手与容器一体化的嵌入成形等技术,比没有把手的容器价格高。
另一方面,提供了使手指尖进入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的容器的主体部自身而易于把持的容器(专利文献1~3)。在这些容器中,能够在双轴延伸的主体部自身上成形把持部,因此,具有能够比带把手的容器廉价地制造的优点。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合成树脂性瓶体,如其图1~图5所示那样,利用在主体部(2)的大致中央高度位置设置加强用的中央周槽(4)、并共有该中央周槽(4)的一部分的构成,设置有具有能够供一个手指尖进入的程度的高度尺寸和横向尺寸的凹部(3)。
在专利文献2的图1~图5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将共有主体部(2)的周槽(3)的一部分的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搭指用凹部(6)形成为比周槽(3)大的深度。
在专利文献3中,在其图1中公开了与专利文献1、2同样的共有主体部(2)的周槽(3)的一部分的把持部(7),在其图6中公开了设置在没有周槽(3)的容器的主体部的把持部(7)。该把持部(7)的截面形状与专利文献2同样,在存在周槽(3)的情况下,具有比该周槽(3)的深度大的凹部(76),而且,定义了与专利文献1、2不同的把持部(7)的截面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39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59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50063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3公开了作为共有周槽的一部分的把持部而发挥功能的凹部,存在凹部的位置被限定而缺乏设计的多样性的问题。
并且,通常周槽的高度位置为大致将容器高度二等分的位置,因此,把持容器的比重心高度位置靠上方处。由此,在容器中充满内置物时,存在难以灌注的问题。
另外,当容器的容量大至1.5升、2升时,在宽度宽的侧面部的纵轴中心仅设有一个把持部的情况下,存在手比较小的女性和孩子等难以把持的问题。若横长地设置一个把持部,则虽然能够插入,但成为比插入的手指尖大的凹部,因此,存在把持不稳定、特别是由于在手指尖前端侧没有止动件而容易打滑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在填充满内置物时也易于获得平衡的把持位置,而且从容器侧方的两个方向的任一方向都易于稳定地进行把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耐热性容器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能够将把持用的搭指部兼用作减压时易于变形的减压吸收面板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的特征在于,
该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具有:口部;主体部;连结上述口部和上述主体部的肩部;以及封闭上述主体部的底部,
上述主体部包括:
相互对置配置的两个第一侧面部;
向内侧凹陷的周肋,将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划分为两个上侧面部和两个下侧面部;以及
两个搭指部,分别在上述两个下侧面部中配置在位于纵中心线上的分隔壁的两侧,以分别比上述两个下侧面部中为最外表面的平坦面向内侧凹陷的方式成形,能够插入手指的末节的指肚。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宽度宽的第一下侧面部设置有两个搭指部,所以能够在从容器的左右任一方向都易于把持的位置配置各搭指部。而且,由于在第一下侧面部设置有两个搭指部,所以能够将一个搭指部设定为适于一个手指尖的大小,特别地能够设定其横向宽度。由此,一个搭指部成为适合于插入的手指尖的凹部,因此把持稳定。而且,在插入于一个搭指部中的手指尖的前端侧存在分隔壁。该分隔壁作为手指尖插入时的止动件而发挥功能,从而把持位置稳定。
特别是当容器的容量大至1.5升、2升等时,在宽度宽的侧面部的纵轴中心仅设有一个把持部的情况下,手比较小的女性和孩子等难以把持。若横长地设置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一个把持部,则虽然能够插入,但由于成为比插入的手指尖大的凹部,所以把持位置不稳定,特别是在手指尖的插入前端侧不存在插入时的止动件。在使容器倾斜而灌注内置物时,把持部的插入后端侧的壁成为止动件,但若手指尖插入时的把持位置不稳定,则在使容器倾斜时,在接触到插入后端侧的壁之前,手指在把持部内打滑,从而不稳定。
并且,在通常的容器中,为了加强主体部而在大致将从口部下端到底部的长度二等分的位置设置周肋,但若还考虑在周肋的上侧区域配置容量小的肩部,则大多情况是周肋的下侧区域的容量比周肋的上侧区域的容量大。
因此,若在周肋的下方的两个下侧面部设置搭指部,则能够在填充满时也易于获得平衡的把持位置把持容器。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容器也适于以例如加热至80-95℃左右的状态进行热填充而用于杀菌的耐热容器。这是因为,两个搭指部与其中心的分隔壁成为一体,在伴随内置物冷却到常温而使容器内减压时移位,作为减压吸收面板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两个搭指部和它们之间的分隔壁是在横截面形成凹肋、凸肋、凹肋的加强结构,因此,该区域的面板强度变高。由此,能够使两个搭指部和它们之间的分隔壁以其周围的平坦面为合页(hinge)而在减压时一体地移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与上述周肋的纵轴高度位置相比,上述两个搭指部所配置的纵轴高度位置为接近填充满内置物时的上述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的纵轴重心位置的位置。若在周肋的下方的两个下侧面部设置搭指部,则能够确保这种位置关系,因此,明确地进行了定义。若把持位置接近填充满时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的纵轴重心位置,则能够在填充满时也易于获得平衡的把持位置把持容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两个搭指部分别在各自的轮廓线上具有:接近上述纵中心线的第一纵侧边;和与上述第一纵侧边相比距离上述纵中心线远的第二纵侧边,
上述两个搭指部分别还包括:
向内侧凹陷的底壁部;
连结上述第一纵侧边和上述底壁部的急倾斜部;
连结上述第二纵侧边和上述底壁部的缓倾斜部。
若将搭指部形成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则由于存在缓倾斜部而易于插入手指尖,急倾斜部的存在提高了手指尖的止动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使上述两个搭指部之间的上述分隔壁比上述平坦面向内侧凹陷。这样,即使通过急倾斜部连结底壁部和分隔壁,双轴延伸吹塑成形时的定形也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上述两个搭指部和上述周肋之间的区域中配置有与上述平坦面处于同一面的分隔区域,并且,使与上述分隔壁处于同一面内并向上方延长的延长区域将上述分隔区域分为两部分并到达上述周肋。这样,两个搭指部以其中心的分隔壁为起点而在减压时容易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周肋在上述纵中心线上具有中央肋,该中央肋比上述周肋的凹面向外侧突出,并且比上述平坦面向内侧凹陷。
这样,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分隔壁、延长区域以及中央肋成为一体地移位,由此,两个搭指部容易追随而在减压时移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上述分隔壁中设置有凹肋,该凹肋比上述分隔壁向内侧凹陷且比上述两个搭指部的底壁部凹陷得浅,能够使上述凹肋的两端与上述两个搭指部连通。这样,设置于分隔壁的中途的凹肋能够对减压变形的分隔壁进行加强。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主体部还具有: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二侧面部,具有比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的各宽度窄的宽度;以及倒角部,分别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与上述两个第二侧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部交叉的四个角部,在上述两个下侧面部,在比上述两个搭指部靠下方的位置配置减压吸收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下侧面部设置有两个搭指部和分隔壁,使得减压吸收面板的面板面积相应地减少。但是,在上述减压时,将强度比较低的平坦面和分隔区域作为合页区域,位于其内侧的两个搭指部、分隔壁以及减压吸收面板在维持其形状的状态下向内侧移位,能够进行减压吸收。即,两个搭指部和分隔壁也作为减压吸收面板的另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与减压吸收面板一起充分地吸收减压时的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端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端面图。
图4(A)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A-IVA切断容器整体的端面图,图4(B)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B-IVB切断容器整体的端面图,图4(C)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C-IVC切断容器整体的端面图。
图5是表示拇指和食指的末节的指肚分别插入位于两个第一下侧面部的各一个下侧面部的搭指部中来把持容器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容器
12口部
14肩部
16底部
20主体部
30第一侧面部
32上侧面部(第一上侧面部)
34下侧面部(第一下侧面部)
34A平坦面
34B分隔区域
40第二侧面部
60倒角部
62上侧倒角部
64下侧倒角部
66加强肋
70周肋
74中央肋
100搭指部
102第一纵侧边
104第二纵侧边
105底壁部
106急倾斜部
107缓倾斜部
110分隔壁
111凹肋
112延长区域
120减压吸收面板
P1纵轴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不用于不当地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必须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构成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
(容器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10的主视图。在图1中,该容器10通过下述方法得到:射出成形具有开口的口部12的有底筒状预成形坯(未图示),然后,将延伸杆和吹塑空气导入预成形坯内,对除了口部12以外的有底主体部进行双轴延伸吹塑成形。该容器10除了具有射出成形的口部12之外,还具有: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主体部20;连结口部12和主体部20的肩部14;以及封闭主体部20的底部16。
图2是图1的II-II端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端面图。图4(A)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A-IVA切断容器10整体的端面图,图4(B)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B-IVB切断容器10整体的端面图,图4(C)是沿着图2的横断线IVC-IVC切断容器10整体的端面图。另外,在图4(A)~图4(C)中,容器10中除了射出成形的壁厚比较厚的口部12、和从该厚壁的口部12到肩部14的双轴延伸区域的转移部的壁厚以外,肩部14、底部16和主体部20为双轴延伸的极薄壁,因此,该薄壁部的厚度仅用实线表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10的主体部20具有宽度宽的两个第一侧面部30和宽度窄的两个第二侧面部40,该主体部20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并且,在两个第一侧面部30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与两个第二侧面部40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部交叉的四个角部可以形成四个倒角部60。另外,包括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形成为倒角部60的情况和取而代之使角部弯曲的情况,称为横截面为大致矩形的主体部20。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主体部20至少具有相对置的两个第一侧面部30,其它的主体部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各种形状。
如图1~图4所示,主体部20可以具有向内侧凹陷的周肋70,该周肋70设置于将两个第一侧面部30和两个第二侧面部40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两部分的位置。该周肋70以提高主体部20的刚性为目的而设置。另外,周肋70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如图3那样,在四个第一、第二侧面部30、40的除了四个倒角部60以外的位置上设置有:内侧凹陷量朝向各宽度方向的中心增大的凹肋72;以及在宽度方向中心部朝向外侧突出的凸状的中央肋74。中央肋74比周肋70的凹面向外侧突出,并且比最外表面即平坦面34A向内侧凹陷。
如图1~图4所示,通过周肋70将宽度宽的两个第一侧面部30划分为两个第一上侧面部32和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同样,如图1~图4所示,通过周肋70将宽度窄的两个第二侧面部40划分为两个第二上侧面部42和两个第二下侧面部44。另外,四个倒角部60也被划分为四个上侧倒角部62和四个下侧倒角部64。在四个上侧倒角部62和四个下侧倒角部64上设置向内侧凹陷的加强肋66,能够对倒角部60进行加强以防止其变形。该加强肋66沿着各倒角部62、64的纵向形成为一个长的连续肋,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纵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肋。并且,加强肋66可以仅形成在四个下侧倒角部64,由于宽度窄的倒角部60自身的强度比较高,所以也可以完全不设置加强肋66。
(搭指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宽度宽的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上分别设置两个搭指部100,即在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上设置共计四个搭指部100。设置在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每个上的两个搭指部100、100在位于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各纵中心线P1上的分隔壁110的两侧,以分别比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中为最外表面的平坦面34A向内侧凹陷的方式成形。优选两个搭指部100、100配置在相对于纵中心线P1成为轴对称的各位置。
图5表示在位于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各一个下侧面部上的搭指部100、100中分别插入拇指200和食指210的末节的指肚来把持容器10的状态。如图5所示,使用的两个搭指部100、100分别比中心线P2向一侧偏移,该中心线P2将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34的各宽度方向二等分。因此,即使是手比较小的女性和孩子也能够容易地把持容器10。
并且,在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各一个下侧面部上,在隔着图1所示的分隔壁110的两侧,优选以纵轴中心线P1为界线在轴对称的位置上形成两个搭指部100、100,因此,不限于如图5所示那样从左侧进行把持的情况,从图5的右侧同样也能够容易地把持。
比较本实施方式和上述专利文献1~3,有下面的不同点。根据专利文献1~3,一体形成于主体部的把持部利用与周槽(周肋)共有一部分的构成,将一个具有能够供一个手指尖进入的程度的高度尺寸和横向尺寸的凹部配置在纵轴中心线P1上。
由此,当容器的容量大至1.5升、2升等时,在宽度宽的侧面部的纵轴中心仅设有一个把持部的情况下,手比较小的女性和孩子等难以把持。若横长地设置一个把持部,则虽然能够插入,但由于成为比插入的手指尖大的凹部,所以把持不稳定,特别是在手指尖的前端侧没有止动件(图5的分隔壁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下侧面部34上设置有两个搭指部100、100,所以如上所述,能够在从图5的左右任一侧都易于把持的位置上配置各搭指部100、100。而且,由于在第一下侧面部34上设置有两个搭指部100、100,因此能够将一个搭指部100设定为能适于一个手指尖的大小,特别地能够设定其横向宽度。由此,一个搭指部100成为适合于插入的手指尖的凹部,因此把持稳定。而且,在插入于一个搭指部100中的手指尖的前端侧存在分隔壁110。该分隔壁110作为手指尖插入时的止动件而发挥功能,从而把持位置稳定。在使容器倾斜而灌注内置物时,把持部的插入后端侧的壁成为止动件,在手指尖插入时,把持位置稳定,因此,在使容器倾斜时,在接触到插入后端侧的壁之前,手指在搭指部100内不会打滑,在灌注内置物时也能够稳定地把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搭指部100在容器10的纵轴高度方向也能够配置在最佳位置。如图1所示,周肋70的纵轴高度位置处于距口部12的下部例如支承环12A为距离L1、距底部16为距离L2的位置,看起来大致L1=L2。事实上,对于周肋70,从提高主体部20的刚性的技术理由和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大多情况是设定在大致将从口部12的下端到底部16的长度二等分的位置,或者使L1侧稍长而设定为L1>L2(在容器10的容量为2升的本实施方式中,
Figure G2009101646674D00091
)。在任一情况下,若还考虑在长度L1的上侧区域中配置容量小的肩部14,则显然周肋70的下侧区域的容量比周肋70的上侧区域的容量大。
由此可知,对于作为具有周肋70的普通容器的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填充满内置物时容器10在纵轴高度方向的重心位置一定位于比周肋70靠下方的位置。如上述专利文献1~3那样,当利用共有周肋70的一部分的构成形成搭指用的凹部时,其把持位置位于比填充满内置物时的容器的重心位置靠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肋70的下方,在第一下侧面部34设置有搭指部100。由此,两个搭指部100、100所配置的纵轴高度位置比周肋70的纵轴高度位置接近填充满内置物时的容器10的重心位置或与其大致相等。因此,即使臂力弱,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容器10,还能够稳定地进行使容器10倾斜来灌注内置物的动作。
(搭指部的详细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两个搭指部100分别在各自的轮廓线上具有:接近纵中心线P1的第一纵侧边102;和与该第一纵侧边102相比距离纵中心线P1远的第二纵侧边104。
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下侧面部34的两个搭指部100分别还具有:向内侧凹陷的底壁部105;连结第一纵侧边102和底壁部105的急倾斜部106;以及连结该第二纵侧边104和底壁部105的缓倾斜部107。即,具有这些底壁部105、急倾斜部106和缓倾斜部107的搭指部100如图5所示,成为适于手指的末节的指肚的横截面形状。特别是假想图5所示的把持状态时,由于存在缓倾斜部107而容易插入手指尖,急倾斜部106的存在提高了手指尖的止动效果。
此处,如图2和图4(A)所示,与位于两个搭指部100的各第二纵侧边104的外侧的平坦面34A相比,两个搭指部100之间的分隔壁110向内侧凹陷。这样,底壁部105和分隔壁110之间的阶梯差变小,即使利用一般难以成形的急倾斜部106连结底壁部105和分隔壁110,双轴延伸吹塑成形时的定形也容易。另外,虽然底壁部105和平坦面34A之间的阶梯差比较大,但它们之间由缓倾斜部107连结,所以双轴延伸吹塑成形时的定形变得容易。
如图1所示,在两个搭指部100和周肋70之间的区域中配置有与平坦面34A处于同一面的分隔区域34B,并且,与分隔壁110处于同一面内并向上方延长的延长区域112将分隔区域34B分为两部分并到达周肋70(也参照图4(A))。
另外,如图1和图4(A)所示,在分隔壁110的例如下端部侧设置有凹肋111,该凹肋111比分隔壁110向内侧凹陷且比两个搭指部100的底壁部105凹陷得浅。该凹肋111的两端与两个搭指部100连通。
(用于减压吸收的结构)
填充于容器10中的内置物有时以例如加热至80-95℃左右的状态热填充以用于杀菌。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0作为这种耐热容器极为有用。
在热填充内置物后,在口部12装配盖,密封在容器10内的内置物冷却到常温。伴随该冷却,容器10内减压,在该减压时,容器10的一部分被大气压按压而凹进,从而其外观变形。为了即使产生这种变形也维持容器10的商品价值,而在容器10上设置减压吸收面板,使该减压吸收面板优先移位,吸收伴随容器10内的减压而产生的形状变形。当卸下盖时,容器10内向大气敞开,此时,变形的减压吸收面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维持容器10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两个下侧面部34中,在比两个搭指部100靠下方的位置配置有减压吸收面板120。该减压吸收面板120例如形成为,在由两个下侧面部34的最外表面即平坦面34A所包围的四边区域内,交替形成凹肋122和凸肋124,对该四边区域内进行加强。
在减压吸收面板120的上侧存在两个搭指部100和分隔壁110,在减压吸收面板120的左右隔着平坦面34A存在下侧倒角部64,在减压吸收面板120的下侧例如存在加强肋130,该加强肋130比平坦面34A向内侧凹陷且水平地延伸(参照图1和图4(A))。但是,也可以省略加强肋130。
此处,当对两个下侧面部34的面板强度进行考察时,如上所述,减压吸收面板120得到加强而使面板强度高。两个搭指部100和它们之间的分隔壁110也在横截面中形成有凹肋、凸肋、凹肋,所以该区域的面板强度也高。
另一方面,在对两个下侧面部34的周围进行考察时,位于下侧面部34的上侧的周肋70的强度高,位于下侧面部34的左右的下侧倒角部66的强度也高,另外,位于下侧面部34的下侧的底部16的强度也高。
由此,两个下侧面部34中面板强度比较低的部位是两个搭指部100、分隔壁110以及减压吸收面板120的加强区域与周肋70、下侧倒角部66以及底部16的加强区域之间的区域,即是作为两个下侧面部34的最外表面的平坦面34A和分隔区域34B。
在上述减压时,将强度比较低的平坦面34A和分隔区域34B作为合页区域,位于其内侧的两个搭指部100、分隔壁110以及减压吸收面板120在维持其形状的状态下向内侧移位。
即,两个搭指部100和分隔壁110能够发挥与减压吸收面板120同样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周肋上设置搭指部的现有技术不同,由于在周肋70的下方的两个下侧面部34设置有搭指部100,所以相应地不得不缩小在下侧面部34能够形成的减压吸收面板120的面积。但是,由于两个搭指部100和分隔壁110也能够作为减压吸收面板发挥功能,因此,能够维持在两个下侧面部34的减压吸收效果。
此处,与分隔壁110位于同一面且向上方延长的延长区域112将分隔区域34B分为两部分并使其到达周肋70的理由为:两个搭指部100以其中心的分隔壁110为起点在减压时容易变形,特别是在延长区域112的进一步的延长线上,存在面向周肋70配置的中央肋74,因此,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分隔壁110、延长区域112以及中央肋74成为一体地移位,由此,两个搭指部100容易追随而变形。另外,设置于分隔壁110的中途的凹肋111对减压变形的分隔壁110进行加强,但未必一定要设置凹肋111。
另外,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容易理解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事项和效果的诸多变形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变形例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至少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用语一起记载的用语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意部位也能够替换为不同的用语。

Claims (8)

1.一种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具有:口部;主体部;连结上述口部和上述主体部的肩部;以及封闭上述主体部的底部,
上述主体部包括:
相互对置配置的两个第一侧面部;
向内侧凹陷的周肋,将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划分为两个上侧面部和两个下侧面部;和
两个搭指部,分别在上述两个下侧面部中配置在位于纵中心线上的分隔壁的两侧,以分别比上述两个下侧面部中为最外表面的平坦面向内侧凹陷的方式成形,能够插入手指的末节的指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周肋的纵轴高度位置相比,上述两个搭指部所配置的纵轴高度位置接近填充满时的上述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的纵轴重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搭指部分别在各自的轮廓线上具有:接近上述纵中心线的第一纵侧边;和与上述第一纵侧边相比距离上述纵中心线远的第二纵侧边,
上述两个搭指部分别还包括:
向内侧凹陷的底壁部;
连结上述第一纵侧边和上述底壁部的急倾斜部;
连结上述第二纵侧边和上述底壁部的缓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搭指部之间的上述分隔壁比上述平坦面向内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搭指部和上述周肋之间的区域中配置有与上述平坦面处于同一面的分隔区域,并且,与上述分隔壁处于同一面内并向上方延长的延长区域将上述分隔区域分为两部分并到达上述周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肋在上述纵中心线上具有中央肋,该中央肋比上述周肋的凹面向外侧突出,并且比上述平坦面向内侧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分隔壁中设置有凹肋,该凹肋比上述分隔壁向内侧凹陷并且比上述两个搭指部的底壁部凹陷得浅,上述凹肋的两端与上述两个搭指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还具有:
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二侧面部,具有比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的各宽度窄的宽度;以及
倒角部,分别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侧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与上述两个第二侧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各两端部交叉的四个角部,
在上述两个下侧面部,在比上述两个搭指部靠下方的位置配置有减压吸收面板。
CN2009101646674A 2008-07-25 2009-07-27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Active CN101648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1804A JP5250327B2 (ja) 2008-07-25 2008-07-25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容器
JP2008191804 2008-07-25
JP2008-191804 2008-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610A true CN101648610A (zh) 2010-02-17
CN101648610B CN101648610B (zh) 2012-06-27

Family

ID=4167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46674A Active CN101648610B (zh) 2008-07-25 2009-07-27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0327B2 (zh)
CN (1) CN1016486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6183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6683B2 (ja) * 2014-09-22 2019-03-06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7498A (en) * 1968-10-14 1970-11-03 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 Thermoplastic bottle for sterile medical liquids
JP2002326619A (ja) * 2001-04-27 2002-11-1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ブローボトル
US20060157439A1 (en) * 2005-01-14 2006-07-20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Three panel grippable container
JP4930759B2 (ja) * 2006-03-30 2012-05-1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角型壜体
EP2468649B1 (en) * 2005-08-31 2016-09-2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Synthetic rectangular bottle
JP4866096B2 (ja) * 2006-02-14 2012-02-01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ラベル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320612A (ja) * 2006-05-31 2007-12-13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4025915B1 (ja) * 2006-12-26 2007-12-26 株式会社アスク ペットボトル
JP2009096511A (ja) * 2007-10-17 2009-05-07 Coca Cola Co:The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6183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610B (zh) 2012-06-27
JP5250327B2 (ja) 2013-07-31
JP2010030603A (ja) 2010-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06855B1 (ko) 합성 수지제 보틀형 용기
US6390316B1 (en) Hot-fillable wide-mouth grip jar
US7874442B2 (en) Hot-fill plastic container with ribs and grip
CA2540427C (en) Bottle with reinforced top portion
US5833115A (en) Container
EP1431190B1 (en) Pinch grip type bottle container
CA2640373C (en) Hot-fillable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10099834B2 (en) Pressure container with differential vacuum panels
US4877142A (en) Rectangular bottle for motor oil and like fluids
KR100691697B1 (ko) 핀치 그립식의 보틀형 용기
JP2002160717A (ja) ボトル型容器
BRPI0923817B1 (pt) Recipiente de enchimento a quente
US20150014274A1 (en) Plastics container
US10252834B2 (en) Rigid structured polymer container
CN101648610B (zh) 双轴延伸吹塑成形容器
JPH0423765Y2 (zh)
MX2012004865A (es) Envase plastico.
JP4291604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BR112018012253B1 (pt) Garrafa plástica com uma porção de pega anular e embalagem de alimento
JP4936239B2 (ja) 合成樹脂製壜体
JP4188132B2 (ja)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型容器
JP2009234637A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容器
TW201116462A (en) Bottle-shaped container
CN208086336U (zh) 一种红酒的泡沫包装盒
KR20080062067A (ko) 내열 pet 보틀형 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