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7474A -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7474A
CN101647474A CN200910152589A CN200910152589A CN101647474A CN 101647474 A CN101647474 A CN 101647474A CN 200910152589 A CN200910152589 A CN 200910152589A CN 200910152589 A CN200910152589 A CN 200910152589A CN 101647474 A CN101647474 A CN 101647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eaf
bacteriostatic
extractive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2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7474B (zh
Inventor
朱丽云
张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152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7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7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7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7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7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天然防腐剂中的应用。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各原料均以干重计)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桔皮1.0~25.0份,枇杷叶0.5~55.0份,樟树叶0.1~12.0份,杨梅叶1.0~15.0份,柿树叶1.0~25.0份。本发明采用两两复配与混合复配的设计方法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获得抑菌配方在较低浓度下与人工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比,效果较明显,尤其适用于偏中性食品中;本发明所用抑菌材料均为天然植物材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安全无毒。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作为天然防腐剂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根据防腐剂来源的不同,可将防腐剂分为天然防腐剂和人工合成防腐剂两大类。长期以来由于天然防腐剂的成本较高,在食品加工中未能得到普遍应用,而以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为代表的人工合成防腐剂因其价格低廉、防腐效果好而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部分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有诱癌性、致畸性和易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如苯甲酸盐,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可能会生成致癌的亚硝胺。此外,目前的化学防腐剂抗菌能力有限,由于抗菌失效而导致食品变质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作用范围广等合成防腐剂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天然防腐剂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天然抑菌物质的研究报告很多,其中抑菌效果好的植物可以作为抑菌物质的潜在替代源,从而具有了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抑菌植物的功用很多,如种植樟树等可以净化空气环境;柿树叶不仅具有抑菌作用,还可以舒缓胃痉挛,营养健康,可以开发为新型的茶饮料;另有桔皮和马蹄皮等加工后的废料中有抑菌作用的桔皮精油,可用于抑菌、抗癌作用的马蹄皮中的黄色层,在国内外均有较多的研究。天然防腐剂不但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被揭示的天然抗菌物质越来越多。根据天然防腐剂的来源,将其分为三类,天然植物中提取,来源于动物的天然防腐剂,来源于微生物类的天然防腐剂。发明主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菌物质。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报告非常多,简单几个举例子。如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的矮杨梅叶的抑菌作用,在我国《中药大辞典》、《贵州中药资源》等文献中记载的民间中草药矮杨梅(Myrica nana Ceval),是自然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的杨梅科常绿灌木植物。贵州西部矮杨梅资源丰富,一些地区还集中生长着长期分化形成的多个变异体复合居群。在贵州毕节、水城一带的彝族、布依族、苗族乡寨,除以矮杨梅的根、茎、果入药有治疗肠炎、止血、关节痛等药用功效外,还有用叶治烫伤,痈肿、腹痛等疾病的习俗。北京农学院研究了桑叶水煎剂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以及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桑叶提取液对供试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微球菌的抑制最强,其次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较弱。抑菌效果随着桑叶水煎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自古以来,桑叶就被认为有止咳、防高血压、清肝明目、治疗盗汗等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口渴、肺咳、咽喉肿痛有良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桑叶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员不但发现了桑叶有降血糖、减肥、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此外,枇杷叶、樟树叶、构树叶、柿树叶、番石榴叶等都是研究的热门,在这些研究中,可以发现,各种植物叶子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可以降血压、降血糖、减肥等。基于植物的这些作用,以及人们对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以植物叶片作为天然防腐添加剂用于食品中来达到抑菌的目的,不但在食品加工业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天然防腐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各原料均以干重计)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1.0~25.0份
枇杷叶   0.5~55.0份
樟树叶   0.1~12.0份
杨梅叶   1.0~15.0份
柿树叶   1.0~25.0份
所述提取方法如下:将桔皮、枇杷叶、樟树叶、杨梅叶、柿树叶的干燥植物碎片混合,加入质量为植物碎片质量总和10~20倍的蒸馏水,40~90℃保温提取1~3h,离心、过滤,收集滤液,记为滤液1,滤渣加入质量为滤渣质量10~20倍的70~95%乙醇,40~60℃保温提取2~4h,离心、过滤,收集滤液,记为滤液2,合并滤液1和滤液2,浓缩,得到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
本发明通过对十种植物材料(樟树叶、杨梅叶、枇杷叶、夹竹桃叶、柿树叶、桔皮、石榴叶、葡萄叶、红叶李和桑树叶)运用水+醇提法提取方法提取抑菌液,并做单剂和复配剂的抑菌测试,探索何种复配方案抑菌效果最好。
实验中所用菌种是大肠杆菌(G-)(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G+)(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兼性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球形,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生长pH值7.4。
实验的最关键部分是混合复配,在混合复配中,复配效果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混剂评价在农药中很普遍,在每年登记的农药产品中,混剂占一半以上。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如Finney法、Sun法、Wadley法、Bliss法等。在参考了《关于农药混用评价标准的讨论》一文后,得知在最常用的Finney法、Sun法和Wadley法中,Finney法增效标准最高,相当于Sun法共毒系数要>260以上才为增效,而拮抗标准相当于共毒系数<50;Sun法按照通常标准共毒系数50~120为加成,这要求太低,由于生物试验误差较大,难以反映真实增效或拮抗作用;而Wadley法规定的标准0.5~1.5要求较为合适,相当于共毒系数80~150。因此,在本发明中选用了Wadley法。
通过Wadley法分别获得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配方,考察了两种配方在不同酸碱度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以山梨酸钾为阳性对照,两配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等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研究,以及将复配物添加于牛奶、果汁和鲜肉食品,在常温下放置考察防腐效果,结果发现在碱性环境中复配物的防腐效果优于0.05%山梨酸钾。
优选的,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1.26份
枇杷叶   50.3份
樟树叶   0.19份
杨梅叶   1.18份
柿树叶   2.96份。
按照上述配方提取得到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大肠杆菌抑菌剂。
优选的,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22.07份
枇杷叶   1.03份
樟树叶   3.96份
杨梅叶   4.71份
柿树叶   20.32份。
按照上述配方提取得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剂。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作为食品防腐剂中的应用,尤其是适用于用作偏中性环境食品的防腐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两两复配与混合复配的设计方法筛选抑菌活性物质,此方法在农药复配中有应用,在天然活性药物筛选复配中鲜见报道。
2、在弱酸条件下,筛选获得的抑菌D配方与J配方在较低浓度下(D配方为0.06%,J配方为0.005%)抑菌效果与人工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浓度为0.05%)相当;在中性条件下,筛选获得的抑菌D配方与J配方在较低浓度下(D配方为0.06%,J配方为0.005%)抑菌效果优于人工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浓度为0.05%)。本配方尤其适合用于偏中性食品。
3、筛选获得的抑菌D配方和J配方在酸味食品(果汁)、弱酸味食品(肉糜)和偏中性食品(牛奶)中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试验表明,在偏中性食品中的抑菌效果好于人工合成防腐剂山梨酸钾。
4、本发明所用抑菌材料均为天然植物材料,原料易得成本低,安全无毒。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抑菌活性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国计量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培养基
营养肉汤: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水1000毫升,pH 7.0~7.2。
营养琼脂: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1.1.3仪器
VS-840K-U洁净工作台、ZHWY-2102C冷冻恒温培养摇床、ES-315高压蒸汽灭菌锅、GZX-9240MBE数显鼓风干燥箱、PHX型智能生化培养箱、ZHWY-11030往复式水浴恒温培养摇床、电炉、电子天平等。
1.2.方法
1.2.1植物叶片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
1.2.1.1抑菌物质的提取
采集新鲜的植物叶片或果皮(无虫斑点,大小适中),去柄用自来水洗去表面异物,置烘箱中完全烘干后,取出碾成碎末备用。
准确称取样品20g放入10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300ml。放入温度为40℃的恒温水浴锅中,振荡提取2小时,离心2000r/min,15min,过滤至另一烧杯中;滤渣加入75%的乙醇200ml,放入温度为50℃的恒温水浴锅中,振荡提取3小时,离心2000r/min,15min,过滤至另一烧杯中;再将两次所得的提取液合并浓缩装瓶。
1.2.1.2固形物含量和提取物得率的测定
提取液取5mL烘干,称恒重,固体占的百分含量即固形物含量。
得率是指每克样品中所得提取液烘干后的固形物的含量。得率的计算:取充分干燥的培养皿底或盖,称其质量M1,加入5ml提取液,充分烘干后,称其质量M2,得率=(M2-M1)×V/(5×20)×100%。其中,V为浓缩后提取液总体积。
1.2.2提取物抑菌测定方法
1.2.2.1供试菌种的培养和菌悬液的配制
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
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许培养好的菌体于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荡均匀,制成菌悬液。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其菌液浓度,并用稀释法,使菌液含菌数为104个/ml,即为供试菌悬液。
1.2.2.2提取物抑菌率的测定
抑菌率的大小可以反映提取液抑菌功能的高低,影响抑菌率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提取方法,二是提取液浓度。经过预试验的探索比较,发现浓度分为原液、10倍稀释、20倍稀释、40倍稀释、60倍稀释、80倍稀释这六个梯度比较合理,相应的将这六个梯度设置为C1、C2、C3、C4、C5、C6,其中C为英文浓度Concentration的缩写。将稀释后的提取液各加3ml到平皿中与约10ml的营养琼脂混合,制成抑菌平板。在灭过菌的含有20ml营养肉汤的试管中,各接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菌种,在摇床中37℃培养4~5小时后,用移液器取50ul菌液涂布到抑菌平板上,恒温箱中37℃培养10小时,菌落计数。
抑菌率(%)=(对照培养菌落数-样品培养菌落数)/对照培养菌落数×100%
1.2.3两两复配抑菌
经过比较后,在水+醇提中选出抑菌效果最好的六种提取液,各取7ml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原液C1,然后进行浓度梯度稀释成C2、C3、C4、C5、C6,再测试抑菌率,使用wadley法进行评价比较。
Wadley法公式:
(1)复配剂的混合理论药效EC50为:
Figure A20091015258900111
复配剂中各种杀菌单剂分别为A,B,C,相应所占比例为a,b,c。
(2)混剂的EC50实际值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3)增效比SR。
Figure A20091015258900112
当0.5<SR<1.5时,为相加作用;
当SR>1.5时,为增效作用:
当SR<0.5时,为拮抗作用。
注:EC50是指抑制50%的病菌生长所需的有效浓度,称为“有效中浓度”。
1.2.4混合复配抑菌
根据两两复配的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有复配增效或相加效果的材料再进行正交试验复配。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提取液的提取复配方案分别设计L16(45)的正交设计,抑菌浓度换算为以原料干重计,如表1、表2。
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L16(45)的五因素四水平表
Figure A20091015258900121
表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L16(45)的五因素四水平表
Figure A20091015258900122
1.2.5复配物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结果
1.2.5.1复配物中高低剂量的选择
配制液体培养基,设置7个不同复配物的浓度(最高浓度为100%抑菌),将复配物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接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设空白对照(加复配物但不接种),培养10小时,在490nm下测OD值。取三个浓度分别作为中高低剂量。
1.2.5.2复配物高中低剂量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根据吸光度的测定,D7取浓度0.0468g/ml、0.0006g/ml、0.00004g/ml作为高中低剂量,J2取浓度0.0066g/ml、0.00005g/ml、0.000013g/ml作为高中低剂量。
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分别取3ml不同浓度的复配物加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倒平板;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接种到5ml已灭菌的营养肉汤中,37℃摇晃培养4h;取培养好的细菌20ul加入150ml无菌水中,摇匀;取稀释好的菌液40ul加入含有不同浓度复配物(高中低剂量)、山梨酸钾(0.05%,w/w)和空白对照(加3ml无菌水)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涂布;将细菌放到37℃下培养10h,测定菌落数。
1.2.6复配物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抑菌效果(取100%抑菌的浓度)
根据吸光度的测定,D7取浓度(以植物叶片或果皮干重计)0.0468g/ml、0.0006g/ml、0.00004g/ml作为高中低剂量,J2取浓度0.0066g/ml、0.00005g/ml、0.000013g/ml作为高中低剂量。
配制不同pH值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平板;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接种到5ml已灭菌的营养肉汤中,37℃摇晃培养4h;取培养好的细菌20ul加入150ml无菌水中,摇匀;取稀释好的菌液40ul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复配物(高中低剂量)和0.05%山梨酸钾和空白对照(加3ml无菌水)的不同pH值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涂布,于37℃下培养10h,测定菌落数。
1.2.7复配物对不同食品的防腐效果
将苹果榨汁,肉绞成肉泥。将苹果汁、牛奶和肉泥每种分别放入5个灭过菌的三角瓶里,每个三角瓶中50ml(g),封口。每组三角瓶中分别加入复配物D7和J2的及山梨酸钾,浓度分别为山梨酸钾0.05%、D7配方为0.06%和J2配方为0.005%,并做空白对照(什么都不加),所有样品经密封后再巴氏灭菌,在常温下放置一个月,取样测定菌落数,分别换算成复配物和山梨酸钾的抑菌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原料水加醇提法的得率比较(见表3)
表3:不同原料水加醇提法的得率比较
  材料   夹竹桃   红叶李   桑树   石榴   葡萄   柿子   桔皮   樟树   杨梅   枇杷
  得率(%)   21.4   22.43   12.25   22.85   20.36   10.8   29   20.7   17   17.5
2.2不同原料的复配实验
根据不同原料、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筛选出石榴、葡萄、柿子、桔皮、樟树、杨梅和枇杷七种抑菌效果好的材料进行下一步的两两复配实验。不同浓度、不同材料两两复配实验混合理论药效EC50根据复配物所占比例及抑菌效果由公式算出,EC50的实际值由检测得出。由EC50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由公式计算出增效比,增效比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见表4、5。
表4:复配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混合效果评价
  复配   EC50理论值   EC50实际值   增效比SR值   结果
  石榴+葡萄   0.00156   0.00614   0.254   拮抗
  石榴+柿子   0.00108   0.000509   2.12   增效
  石榴+桔皮   0.00154   0.0124   0.124   拮抗
  石榴+樟树   0.00134   0.0166   0.08   拮抗
  石榴+杨梅   0.00101   0.0119   0.085   拮抗
  石榴+枇杷   0.00147   0.00044   3.34   增效
  葡萄+柿子   0.00132   0.0015   0.88   相加
  葡萄+桔皮   0.00139   0.0064   0.32   拮抗
  葡萄+樟树   0.00205   0.00783   0.178   拮抗
  葡萄+杨梅   0.0012   0.00037   3.24   增效
  葡萄+枇杷   0.00194   0.00026   7.46   增效
  柿子+桔皮   0.00183   0.0000492   3.72   增效
  柿子+樟树   0.00129   0.0000561   3.39   增效
  柿子+杨梅   0.00112   0.00056   2   增效
  柿子+枇杷   0.00174   0.00046   3.78   增效
  桔皮+樟树   0.00198   0.000302   6.55   增效
  桔皮+杨梅   0.00162   0.000503   3.22   增效
  桔皮+枇杷   0.0033   0.000476   6.93   增效
  樟树+杨梅   0.00179   0.000229   7.82   增效
  樟树+枇杷   0.00187   0.000608   3.08   增效
  杨梅+枇杷   0.00155   0.00104   1.49   相加
表5:复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混合效果评价:
  复配   EC50理论值   EC50实际值   增效比SR值   结果
  石榴+葡萄   0.000142   0.012   0.12   拮抗
  石榴+柿子   0.0012   0.000144   8.33   增效
  石榴+桔皮   0.00154   0.012   0.142   拮抗
  石榴+樟树   0.00133   0.0119   0.112   拮抗
  石榴+杨梅   0.000912   0.0000403   2.26   增效
  石榴+枇杷   0.000947   0.012   0.079   拮抗
  葡萄+柿子   0.00237   0.0077   0.308   拮抗
  葡萄+桔皮   0.00578   0.0068   0.851   相加
  葡萄+樟树   0.00286   0.00395   0.724   相加
  葡萄+杨梅   0.00144   0.00117   1.23   相加
  葡萄+枇杷   0.00154   0.0097   0.159   拮抗
  柿子+桔皮   0.00339   0.000398   6.71   增效
  柿子+樟树   0.00212   0.000434   4.88   增效
  柿子+杨梅   0.00123   0.000416   2.96   增效
  柿子+枇杷   0.00129   0.00046   2.8   增效
  桔皮+樟树   0.00448   0.0019   2.36   增效
  桔皮+杨梅   0.00177   0.0013   1.36   相加
  桔皮+枇杷   0.00191   0.0116   0.165   拮抗
  樟树+杨梅   0.00135   0.00482   0.28   拮抗
  樟树+枇杷   0.00143   0.000388   3.69   增效
  杨梅+枇杷   0.000958   0.00049   1.96   增效
2.3混合复配结果与分析
两两复配的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复配增效或相加作用的为:
1)柿树、橘皮、樟树、枇杷、杨梅;
对大肠杆菌有复配增效或相加效果的为:
2)柿树、橘皮、樟树、枇杷、杨梅。
实施例2:
根据植物叶提取得率和提取液固形物含量的换算,得出以下浓度对应的提取方案为:
表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L16(45)的五因素四水平表
Figure A20091015258900161
表7: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L16(45)的五因素四水平表
根据表6各因素水平,按照表8中各原料用量配比(表8中组合1的各因素均为水平1,表示A为20.32g、B为30.34g、C为10.63g、D为12.57g、E为12.94g,与表6中水平1相同),取各原料的干燥粉末混合,然后取混合粉末20g按照实施例1方法进行提取和抑菌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混合复配得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正交试验L16(45)结果
Figure A20091015258900163
Figure A20091015258900171
从表8中得出的R值可以看出复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中桔皮的影响最大,其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枇杷、樟树、杨梅、柿树。从表8中的抑菌率中得出J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好,J15的抑菌率次之,J4、J8、J3、J12、J6、J10、J5、J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达到50%以上。
根据表7各因素水平,按照表9中各原料用量配比(表9中组合1的各因素均为水平1,表示A为20.32g、B为30.34g、C为10.63g、D为50.28g、E为12.94g,与表7中水平1相同),取各原料的干燥粉末混合,然后取混合粉末20g按照实施例1方法进行提取和抑菌试验,结果见表9:
表9:混合复配得率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正交试验L16(45)结果
Figure A20091015258900172
Figure A20091015258900181
从表9中得出的R值可以看出复配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中柿树的影响最大,其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桔皮、樟树、杨梅、枇杷。从表9中的抑菌率中得出D7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D3的抑菌率次之,D6、D5、D1、D4、D1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也达到50%以上。
3.2.2复配物高中低剂量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从所得结果看,D7的高中低剂量0.0468g/ml、0.0006g/ml、0.00004g/ml和J2的高中低剂量0.0066g/ml、0.00005g/ml、0.000013g/ml(剂量以复配混合粉末的干重计)对大多数试验菌有抑制作用,而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并且两种复配物的高剂量对细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对比山梨酸钾效果明显。
Figure A20091015258900182
3.2.3复配物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抑菌效果(D7复配物浓度为0.0006g/ml,J2复配物为0.00005g/ml,以复配物混合粉末干重计)
在pH 5条件下0.05%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除变形杆菌外均优于0.06%的D配方,而0.005%J配方除枯草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外均优于0.05%的山梨酸钾,0.005%J配方较适合酸味食品中添加;
在pH 6条件下0.06%D配方除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外均优于0.05%山梨酸钾,0.005%J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抑制作用强于0.05%山梨酸钾;
在pH 7条件下0.06%D配方除变形杆菌和志贺氏菌抑菌效果微低于0.05%山梨酸钾外,对其他试验微生物均高于0.05%山梨酸钾,0.005%J配方除沙门氏菌外抑菌效果均高于0.05%山梨酸钾,由此可见,无论D配方还是J配方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均好于山梨酸钾。
表复配物在不同酸碱条件下的抑菌效果
Figure A20091015258900191
3.2.4对不同食品的防腐效果
经巴氏灭菌的密封样品常温放置一个月后,各取10g或10mL进行梯度稀释,取10-1、10-2和10-3的浓度进行涂布平板,在37℃下培养24h,计菌落数。根据公式计算抑菌率:
Figure A20091015258900201
从所得结果看,D7和J2在酸味食品(果汁)在抑菌效果略低于山梨酸钾,在弱酸味食品(肉糜)中抑菌效果与山梨酸钾基本相当,在中性食品(牛奶)中的抑菌效果好于山梨酸钾。
表10:添加抑菌物的食品在常温下放置一个月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Figure A20091015258900202

Claims (6)

1.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1.0~25.0份
枇杷叶    0.5~55.0份
樟树叶    0.1~12.0份
杨梅叶    1.0~15.0份
柿树叶    1.0~25.0份;
所述提取方法如下:将桔皮、枇杷叶、樟树叶、杨梅叶、柿树叶的干燥植物碎片混合,加入质量为植物碎片质量总和10~20倍的蒸馏水,40~90℃保温提取1~3h,离心、过滤,收集滤液,记为滤液1,滤渣加入质量为滤渣质量10~20倍的70~95%乙醇,40~60℃保温提取2~4h,离心、过滤,收集滤液,记为滤液2,合并滤液1和滤液2,浓缩,得到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1.26份
枇杷叶    50.3份
樟树叶    0.19份
杨梅叶    1.18份
柿树叶    2.9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抑菌提取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提取得到:
桔皮      22.07份
枇杷叶    1.03份
樟树叶    3.96份
杨梅叶    4.71份
柿树叶    20.32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抑菌提取物作为食品防腐剂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在制备大肠杆菌抑菌剂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在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剂中的应用。
CN200910152589A 2009-09-17 2009-09-17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7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589A CN101647474B (zh) 2009-09-17 2009-09-17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589A CN101647474B (zh) 2009-09-17 2009-09-17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7474A true CN101647474A (zh) 2010-02-17
CN101647474B CN101647474B (zh) 2012-09-19

Family

ID=4166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2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7474B (zh) 2009-09-17 2009-09-17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7474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816A (zh) * 2012-05-22 2012-08-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樟树枝叶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29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地肤子天然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4278A (zh) * 2013-06-17 2013-09-11 浙江大学 鲜榨杨梅汁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CN103340466A (zh) * 2013-06-17 2013-10-09 浙江大学 鲜榨杨梅汁在杀灭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CN103584253A (zh) * 2013-11-13 2014-02-19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以芥菜叶和樟树叶为原料的天然防腐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381343A (zh) * 2013-09-17 2015-03-04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水溶性复配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423A (zh) * 2015-06-26 2015-11-04 安徽禾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草莓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CN105456132A (zh) * 2015-12-28 2016-04-06 肇庆迪彩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95306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73831A (zh) * 2017-08-28 2017-11-24 南通冠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型真丝围巾
CN107439897A (zh) * 2017-07-27 2017-12-08 磐安县派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抑菌剂
CN108419828A (zh) * 2018-03-21 2018-08-21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包含枇杷叶提取物的柑橘采后植物保鲜剂
CN111418648A (zh) * 2020-02-25 2020-07-17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精油防腐驱虫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丽云等: "植物源天然抑菌物质的初步筛选", 《食品科技》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929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地肤子天然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0816A (zh) * 2012-05-22 2012-08-1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樟树枝叶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4278A (zh) * 2013-06-17 2013-09-11 浙江大学 鲜榨杨梅汁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CN103340466A (zh) * 2013-06-17 2013-10-09 浙江大学 鲜榨杨梅汁在杀灭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CN104381343B (zh) * 2013-09-17 2017-05-10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水溶性复配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1343A (zh) * 2013-09-17 2015-03-04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水溶性复配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4253A (zh) * 2013-11-13 2014-02-19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以芥菜叶和樟树叶为原料的天然防腐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795306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0423A (zh) * 2015-06-26 2015-11-04 安徽禾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草莓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CN105456132A (zh) * 2015-12-28 2016-04-06 肇庆迪彩日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439897A (zh) * 2017-07-27 2017-12-08 磐安县派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抑菌剂
CN107373831A (zh) * 2017-08-28 2017-11-24 南通冠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型真丝围巾
CN108419828A (zh) * 2018-03-21 2018-08-21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包含枇杷叶提取物的柑橘采后植物保鲜剂
CN111418648A (zh) * 2020-02-25 2020-07-17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精油防腐驱虫剂
CN111418648B (zh) * 2020-02-25 2023-03-31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精油防腐驱虫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7474B (zh) 2012-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7474B (zh) 一种植物源抑菌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1423812B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3715B (zh) 一种淡竹叶提取物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1185A (zh) 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04531574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及其组合物
CN107668374A (zh) 一种单细胞蛋白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491A (zh) 一种含壳寡糖与咪鲜胺的组合物
CN105861333A (zh) 冠突散囊菌ls1菌株
CN106479941A (zh) 一种冷鲜肉专用天然复合防腐保鲜剂
CN101878810A (zh) 马齿苋的抑菌用途
CN113416608A (zh) 一种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益智精油的提取方法及益智精油
CN109169725B (zh) 一种复合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236052A (zh) 一种百香果发酵果汁及制备方法
CN101766191A (zh) 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西瓜的生产方法
CN112772681A (zh) 一种生物复合型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296A (zh) 一种基于植物发酵液的抗菌方法
CN103749542A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2388925B (zh) 一种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植物源杀菌剂
CN105018395A (zh)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中的应用
CN109350570A (zh) 一种基于天然植物成分的化妆品防腐剂及其应用
CN103931665A (zh) 一种防治褐飞虱的混合配方制剂
CN110959670B (zh) 一种细菌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Osemwegie et al. In-vitro effects of aqueous and ethanolic extracts of Parkia biglobossa (Jacq.) Benth on selected microorganisms
CN103843880A (zh) 基于γ-氨基丁酸结合生防酵母的生物保鲜液及其用途
Adeoyo et al.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some Nigerian edible mushroo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