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8186B -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186B
CN101638186B CN2009101616679A CN200910161667A CN101638186B CN 101638186 B CN101638186 B CN 101638186B CN 2009101616679 A CN2009101616679 A CN 2009101616679A CN 200910161667 A CN200910161667 A CN 200910161667A CN 101638186 B CN101638186 B CN 101638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paper
recording medium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16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186A (zh
Inventor
小林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1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for separating inclined-stacked articles with separator rollers above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07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 B65H3/5215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2D-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2Transversely-extending bars or tubes
    • B65H2404/623Transversely-extending bars or tubes gat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防止记录介质的重叠输送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打印机中所具备的自动供纸装置(13)具有:纸张引导件(17);具有圆周面(23a)的供纸辊(23);具有硬度比圆周面(23a)的硬度高的圆周面(25a)的引导辊(25);具有倾斜面(29a)的门部件(29);以及能够朝使门部件(29)接近圆周面(25a)的方向施力的受扭螺旋弹簧。供纸辊(23)通过其圆周面(23a)抵接在载置于纸张引导件(17)上的纸张(P)中的最上面的纸张(P)上而将纸张(P)朝送纸方向输出。由供纸辊(23)输出且前端与倾斜面碰撞的最上面的纸张使门部件移动,由此在圆周面和门部件之间形成仅最上面的纸张能够通过的间隙,从而进行分离。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纸装置等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印机等记录装置中,为了能够连续地在多张纸张(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存在具有供纸装置(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所述供纸装置一边将以层叠状态载置(即堆积)的多张纸张一张一张地分离一边自动输送至记录部(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供纸装置具有:能够堆积多张纸张的纸盒(载置部);供纸辊,其通过抵接在堆积的各纸张中的最上面的纸张上并旋转而将最上面的纸张朝输送方向输出;以及门部件,其用于防止下层的纸张与最上面的纸张一起被朝输送方向重叠输送。
具体而言,该门部件构成为,其一端侧成为支点并被支承为能够摆动,并且,其另一端侧通过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以规定压力抵接在供纸辊的外周面上。并且,在门部件的另一端侧,在由供纸辊输出的纸张的前端可能碰撞的位置设有倾斜面。进而,如果由供纸辊朝输送方向输出的纸张的前端与倾斜面碰撞,则倾斜面被纸张按压的门部件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朝从供纸辊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摆动,从而在供纸辊和门部件之间形成仅一张纸张能够通过的间隙。由此,仅最上面的纸张能够经由该间隙被输送至输送方向,并且,在下层的纸张由于最上面的纸张和其下层的纸张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欲被重叠输送的情况下,利用门部件的倾斜面阻止该下层的纸张的重叠输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1612号公报
然而,在这种供纸装置中,供纸辊为了确保用于输出纸张的摩擦力,其外周面多由橡胶等柔软的材料形成。因此,如果如专利文献1那样门部件的另一端侧以被施力的状态抵接在供纸辊上,特别是在温度或湿度高的环境下,存在供纸辊的外周面变形的问题。此处,为了使门部件被纸张按压倾斜面而摆动从而与供纸辊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仅一张纸张能够通过的间隙,输出的纸张和门部件的另一端侧的倾斜面抵接的角度很重要。然而,例如如果供纸辊的外周面因门部件的推压而凹陷,会导致纸张和倾斜面的抵接角度变化,则存在无法高精度地形成间隙的危险性。
另外,并不仅限于上述打印机的供纸装置,在一边将堆积的多个记录介质分离一边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中,这种实际情况大致是共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地防止记录介质的重叠输送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这种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具有:能够对多个记录介质以层叠状态进行载置的载置部;输出机构,其具有第一外周面和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被设定:在以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进行输送动作的情况下,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所述第二外周面的硬度比所述第一外周面的硬度高,至少所述第一外周面抵接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各记录介质中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上并进行输送动作,由此将记录介质朝输送方向输出;门部件,其构成为能够朝接近和离开该输出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外周面的方向移动,且具有倾斜面,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的记录介质的前端能够与该倾斜面碰撞;以及门施力部件,其能够对该门部件朝接近所述输出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外周面的方向施力,所述输送装置构成为: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且前端与所述门部件的倾斜面碰撞的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克服所述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门部件朝从所述输出机构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在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门部件之间形成仅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能够通过的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输出机构输出且前端与门部件的倾斜面碰撞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克服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在输出机构和门部件之间形成仅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能够通过的间隙并被输送,由此将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和其下层的记录介质的分离,能够防止重叠输送。并且,由于输出机构具有第一外周面和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被设定为:在以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进行输送动作的情况下,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所述第二外周面的硬度比第一外周面的硬度高,因此第一外周面由能够得到高摩擦力的橡胶等构成,并且,第二外周面由硬度比橡胶高且难以变形的塑料等构成。因此,利用第一外周面进行记录介质的输送,并且,外周面的变形被抑制的第二外周面与被门施力部件施力的门部件协作进行记录介质的分离,由此能够高精度地防止记录介质的重叠输送。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所述输出机构具有:输送辊,其具有所述第一外周面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以及引导辊,其具有所述第二外周面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输送辊以及引导辊的旋转实现输出机构的输送动作,因此能够以平滑且连续的动作进行记录介质的输出。并且,由于能够利用被支承为以同一个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输送辊和引导辊分别构成第一外周面和第二外周面,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支承引导辊的旋转轴,能够控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所述引导辊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配置在所述输送辊的两侧,并且,所述输送辊的所述第一外周面和所述引导辊的所述第二外周面以大致共面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在旋转轴的轴方向上位于正中的输送辊进行记录介质的输出,并利用配置在输送辊的两侧的引导辊和门部件进行记录介质的分离,因此能够不使记录介质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地可靠地将记录介质分离。并且,由于第一外周面和配置在其两侧的第二外周面以大致共面的方式配置,因此不会使其与门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或门部件抵接时的压力产生偏差,能够可靠地进行分离。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引导辊在外周面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以及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所述圆周面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短的非圆周面,所述输送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一外周面,并且,所述引导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设定成:在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下,当所述引导辊旋转时,在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引导辊构成为伴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同步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输送辊和引导辊在外周面上具有圆周面和非圆周面,因此可设定为利用圆周面进行记录介质的输出和分离,而非圆周面不与记录介质和门部件抵接。因此,与门部件常时抵接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外周面的变形。并且,在将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输出之后,利用非圆周面使输送辊和引导辊从记录介质离开,能够抑制对已经输送至下游侧的记录介质施加不必要的反张力。进一步,输送辊和引导辊构成为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同步旋转,因此通过使圆周面和非圆周面的位置一致,能够一边使第一外周面抵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输出一边利用第二外周面和门部件进行分离。并且,第二外周面被设定为在与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下引导辊旋转时在其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即使是在引导辊与输送辊同步旋转、其间以不夹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与门部件抵接的情况下,也不会给门部件施加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抑制施加在门部件上的不必要的载荷。
在本发明的输送装置中,所述输送辊在外周面上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和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所述圆周面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短的非圆周面,并且,所述输送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引导辊在外周面的整周上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所述引导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周面,并且所述输送辊伴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所述引导辊不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输送辊在外周面具有圆周面和非圆周面,因此可设定为利用圆周面进行记录介质的输出,利用非圆周面使输送辊不与记录介质抵接。因此,在利用圆周面将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输出之后,通过在非圆周面使输送辊从记录介质离开,能够抑制对已经输送至下游侧的记录介质施加不必要的反张力。并且,由于引导辊在外周面的整周上具有形成第二外周面的圆周面,因此在门部件从圆周面离开的期间内能够防止处于堆积状态的记录介质倾泻而下并被重叠输送。进一步,由于引导辊不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驱动旋转,因此在引导辊以不夹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与门部件抵接的情况下,引导辊由于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不会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因与引导辊滑动而给门部件施加不必要的载荷。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还具有:辅助辊,其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比所述门部件的所述倾斜面还靠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能够朝接近和离开所述第一外周面的方向移动;以及辅助辊施力部件,其能够对该辅助辊朝接近所述第一外周面的方向施力,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并通过形成于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门部件之间的间隙后的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外周面和所述辅助辊的外周面之间,并伴随着所述输出机构的输送动作被输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比门部件的倾斜面还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辅助辊,因此能够可靠地输送由门部件分离后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具有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以及将记录介质输送至该记录部的上述输送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输送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b)示出复位时。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b)示出输出时。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b)示出分离时。
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供纸装置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b)示出输送时。
图8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引导辊和门部件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示出复位时,(b)示出输出时。
图9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引导辊和门部件的动作的示意侧视图,(a)示出分离时,(b)示出输送时。
标号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3...作为输送装置的自动供纸装置;17...作为载置部的纸张引导件;19...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23...作为输送辊的供纸辊;23a...作为第一外周面的圆周面;25a...作为第二外周面的圆周面;23b、25b...作为非圆周面的平坦面;24...旋转轴;25、25A...引导辊;29...门部件;29a...倾斜面;30...作为门施力部件的受扭螺旋弹簧;31...作为辅助辊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34...辅助辊;34a...外周面;P...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7对将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情况下,指的是在各图中以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在主体12的背面侧装备有作为输送装置的自动供纸装置13,该自动供纸装置13用于供应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在自动供纸装置13上安装有作为载置部的纸张引导件17,该纸张引导件17具有供纸托盘14、料斗15以及边缘引导件16。另外,自动供纸装置13具有将以层叠状态载置在纸张引导件17上的纸张P一张一张地供应至主体12内的供纸驱动机构(省略图示)。
在主体12内设有在主扫描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往复动作的托架18,并且,在托架18的下部具有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19。对纸张P的打印是通过交替地重复以下动作进行的:即、在使托架18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从记录头19朝纸张P喷射墨水的记录动作;以及将纸张P朝副扫描方向(前方向)搬送规定的搬送量的送纸动作。打印后的纸张P从在主体12的前侧下部开口的排纸口20被排出。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自动供纸装置13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以倾斜状配置在主体12的背面部的供纸托盘14的下端侧支承在基座部21的后侧,并且,在供纸托盘14的上面侧、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设有料斗15。并且,在料斗15的下端侧与供纸托盘14之间夹装有压缩弹簧22。料斗15构成为能够以设在上端侧的轴15a为中心在图2所示的供纸位置和退避位置(参照图4)之间移动,该退避位置是与图2所示的状态相比压缩弹簧22被压缩从而料斗15的下端侧朝逆时针方向移动的位置。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附图,省略了纸张P的图示。
如图2所示,在位于供纸位置的料斗15的下端附近的前方,侧面观察大致呈D字形状的作为输送辊的供纸辊23配置成能够以旋转轴24为中心旋转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24的轴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供纸辊23的两侧,同样侧面观察大致呈D字形状的引导辊25以能够以旋转轴24为中心旋转的状态配置。进而,供纸辊23和各引导辊25伴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而同步旋转,由此能够进行纸张P的输送动作。
如图2所示,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在外周面上分别具有以距离旋转轴24的轴心C的距离r1为半径的作为第一外周面的圆周面23a和作为第二外周面的圆周面25a。并且,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在外周面上分别具有作为非圆周面的平坦面23b、25b,该平坦面23b、25b距离旋转轴24的轴心C的距离r2(r2<r1)比圆周面23a、25a距离旋转轴24的轴心C的距离短。两个引导辊25为相同形状,并且,供纸辊2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引导辊25宽。并且,圆周面23a和圆周面25a、平坦面23b和平坦面25b分别共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构成输出机构。
并且,以下述方式设定距离旋转轴24的轴心C的距离r1、r2:在料斗15被配置在供纸位置的状态下,当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旋转时,平坦面23b、25b不与纸张P抵接,但是圆周面23a、25a与纸张P抵接,进一步纸张P受到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而被推压在圆周面23a、25a上。进而,供纸辊23的圆周面23a由具有弹性的橡胶形成,并且,引导辊25的圆周面25a由硬度比圆周面23a的硬度高的塑料形成。进而,在圆周面23a和纸张P抵接的状态下,当供纸辊23旋转时与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设定成比在层叠的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另一方面,在圆周面25a和纸张P抵接的状态下,当引导辊25旋转时与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设定成比在层叠的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
因此,如果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在抵接在纸张P上的状态下旋转,则压缩弹簧22的作用力成为垂直阻力、而在圆周面23a和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成为搬送力,从而将纸张P输出。另外,由于在圆周面25a和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设定成比在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不会产生用于输出纸张P的搬送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基座部21的前侧、且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引导辊25的外侧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朝前侧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引导部21a。进而,在引导部21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在侧视图中呈平缓的凸状的坝部21b(参照图2)。
并且,在基座部21的两个引导部21a的内侧、且在与引导辊25对应的位置上以倾斜状态配置有臂部件28,该臂部件28的下端侧经由轴部27可摆动地支承在基座部21上,并且,在该臂部件28的上端部上以分别与引导辊25对应的方式安装有门部件29。如图2所示,在门部件29上形成有倾斜面29a,该倾斜面29a比基座部21的引导部21a还朝上侧突出,从供纸托盘14输出的纸张P以规定角度与该倾斜面29a碰撞。
如图3所示,在臂部件28的上端附近且在分别朝向外侧设置的凸部28a上挂装有作为门施力部件的受扭螺旋弹簧30。进而,受扭螺旋弹簧30的一端卡定在设于基座部21上的卡定部(省略图示)上,并且,受扭螺旋弹簧30的另一端卡定在设于门部件29上的卡定部(省略图示)上。
此处,门部件29在与引导辊25的平坦面25b的中央附近对置的情况下不与引导辊25抵接,但在与圆周面25a对置的情况下以轴部27为中心朝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与引导辊25的圆周面25a抵接。进而,在门部件29与圆周面25a抵接的情况下,受扭螺旋弹簧30朝门部件29接近圆周面25a的方向施力。
当输送纸张P时,在引导辊25与门部件29如图2所示那样抵接之后,料斗15从退避位置移动至供纸位置。进而,如果纸张P通过旋转的供纸辊23被朝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输出,则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
此时,虽然门部件29从图2的状态移动至与圆周面25a抵接的位置,但是利用最上面的纸张P与倾斜面29a碰撞时的推压力,使门部件29克服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进一步朝从圆周面25a离开的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与最上面的纸张P的厚度相当的距离。即,以如下的方式设定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和倾斜面29a与纸张P的抵接角度:在由供纸辊23输出的最上面的纸张P与倾斜面29a碰撞的情况下,在引导辊25和门部件29之间形成仅一张纸张P能够通过的间隙。
另一方面,当下层的纸张P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时,并不具有克服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使门部件29移动的程度的搬送力。因此,即使是在下层的纸张P因摩擦力被由供纸辊23输出的最上面的纸张P拖拽的情况下,由于下层的纸张P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从而其输送被阻止,从而与最上面的纸张P分离。
在门部件29的内侧、且在与供纸辊2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滑动件32,该滑动件32构成为能够经由作为辅助辊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31朝接近和离开供纸辊23的方向移动,该螺旋弹簧31的下端侧支承在基座部21上的。进而,在滑动件32的上端设有辅助辊34,该辅助辊34被支承为以旋转轴33为中心旋转自如。
此处,辅助辊34在与供纸辊23的平坦面23b的中央附近对置的情况下不与供纸辊23抵接,但在与圆周面23a对置时与滑动件32一起移动从而与供纸辊23的圆周面23a抵接。进而,在辅助辊34与圆周面23a抵接的情况下,螺旋弹簧31朝使辅助辊34接近圆周面23a的方向施力。
并且,在图2中以箭头所示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辅助辊34位于比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还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如果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伴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而同步旋转,则首先引导辊25推压门部件29使其移动,接着供纸辊23推压辅助辊34使其移动。
另外,辅助辊34的外周面34a由具有弹性的橡胶形成。进而,如果供纸辊23在辅助辊34与供纸辊23抵接的状态下旋转,则辅助辊34从动旋转。并且,如果在辅助辊34从动于供纸辊23而旋转的状态下通过门部件29之后的纸张P被从上游侧输送而来,则纸张P被夹持在圆周面23a和辅助辊34的外周面34a之间,由此辅助辊34从圆周面23a离开与一张纸张P的厚度相当的距离。进而,纸张P伴随着供纸辊23的旋转被向记录头19侧输送。
下面,根据图4~图7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自动供纸装置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4(a)、(b)所示的复位位置中,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的平坦面23b、25b的中央附近分别与辅助辊34和门部件29对置,并且,料斗15被配置在从供纸辊23离开的退避位置。
进而,如果旋转轴24开始旋转驱动从而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朝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5(b)所示,引导辊25抵接在门部件29上。另外,此时,如图5(a)所示供纸辊23尚未与辅助辊34抵接。进而,在引导辊25抵接在门部件29上之后,料斗15从退避位置移动至供纸位置,最上面的纸张P抵接在圆周面23a上。进而,在引导辊25推压门部件29使其移动之后,供纸辊23抵接在辅助辊34上,辅助辊34开始伴随着供纸辊23的旋转从动地旋转。
如果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进一步旋转,则由供纸辊23输出的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于是,如图6(b)所示,门部件29克服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朝从圆周面25a离开的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在圆周面25a和门部件29之间形成仅最上面的纸张P能够通过的间隙,最上面的纸张P通过该间隙。此时,虽然下层的纸张P因在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与最上面的纸张P一起被输出,但是下层的纸张P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从而其输送被阻止,从而与最上面的纸张P分离。
即,如图6(a)所示,通过圆周面25a和门部件29之间后的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被夹持在圆周面23a和辅助辊34的外周面34a之间,并伴随着供纸辊23的旋转被朝下游侧输送。进而,如图7(a)、(b)所示在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到达基座部21的坝部21b之后,料斗15从供纸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此后,赋予最上面的纸张P的基于压缩弹簧22的垂直阻力的搬送力消失,但是由于最上面的纸张P被供纸辊23和辅助辊34夹持,因此其利用基于供纸辊23的旋转动作的搬送力被输送至记录头19侧。
根据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对于由供纸辊23输出且前端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的最上面的纸张P,由于克服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在圆周面25a与门部件29之间形成仅一张纸张P能够通过的间隙并进行输送,由此能够进行最上面的纸张P和其下层的纸张P的分离,能够防止重叠输送。
(2)供纸辊23具有圆周面23a,该圆周面23a设定成在以与纸张P抵接的状态进行输送动作的情况下与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多张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并且,引导辊25具有硬度比圆周面23a的硬度高的圆周面25a。因此,圆周面23a由能够得到高摩擦力的橡胶构成,并且,圆周面25a能够由硬度比橡胶高且难以变形的塑料构成。因此,在利用圆周面23a进行纸张P的输送的同时,外周面的变形被抑制的圆周面25a与通过受扭螺旋弹簧30被施力的门部件29协动进行纸张P的分离,由此能够高精度地防止纸张P的重叠输送。
(3)由于利用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的旋转实现输送动作,因此能够以平滑且连续的动作进行纸张P的输出。
(4)由于利用被支承为能够以同一个旋转轴24为中心旋转的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分别构成圆周面23a和圆周面25a,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支承引导辊25的旋转轴,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5)由于利用位于纸张P的宽度方向正中的供纸辊23进行纸张P的输出,并利用配置在供纸辊23的两侧的引导辊25和门部件29进行纸张P的分离,因此能够不会使纸张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地可靠地将纸张P分离。
(6)由于圆周面23a和圆周面25a以共面的方式配置,因此与门部件29之间形成的间隙以及门部件29抵接时的压力不会产生偏差,能够可靠地进行分离。
(7)由于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比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还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辅助辊34,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由门部件29分离后的最上面的纸张P朝记录头19侧输送。
(8)由于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在外周面上分别具有圆周面23a、25a和平坦面23b、25b,因此能够利用圆周面23a、25a进行纸张P的输出和分离,并将平坦面23b、25b设定为不与纸张P和门部件29抵接。因此,与门部件29常时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外周面的变形。
(9)在将最上面的纸张P输出后,通过平坦面23b、25b使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从纸张P离开,由此能够抑制对已经输送至下游侧的纸张P施加不必要的反张力。
(10)由于供纸辊23和引导辊25构成为伴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同步旋转,因此,通过使圆周面23a、25a和平坦面23b、25b的位置分别一致,能够一边使圆周面23a与纸张P抵接进行输出一边利用圆周面25a和门部件29进行分离。
(11)圆周面25a设定成:当引导辊25在与纸张P抵接的状态下旋转时与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多张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即使是在引导辊25与供纸辊23同步旋转,在以不夹持纸张P的状态与门部件29抵接的情况下,也不会对门部件29施加较大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施加给门部件29上的不必要的载荷。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8和图9对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串行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在以下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1所具备的作为输送装置的自动供纸装置13中,供纸辊23和辅助辊34协作来输送纸张P,并且,引导辊25和门部件29协作来进行纸张P的分离,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引导辊25A为侧面观察呈圆形的圆辊,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引导辊25A在包围旋转轴24的整周上都具有作为第二外周面的圆周面25a。因此,门部件29常时与引导辊25A的圆周面25a抵接,并且,受扭螺旋弹簧30对门部件29朝接近圆周面25a的方向施力。
并且,引导辊25A相对于旋转轴24转动自如。因此,即使是供纸辊23伴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而进行作为供纸动作(输送动作)的旋转动作的情况下,引导辊25A也不旋转。
下面,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自动供纸装置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8(a)所示的复位位置,引导辊25A成为与被受扭螺旋弹簧30施力的门部件29抵接的状态。因此,即使是在以倾斜的状态堆积的纸张P倾泻而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对其进行阻挡。
进而,如果旋转轴24开始旋转驱动从而供纸辊23朝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8(b)所示料斗15从退避位置移动至供纸位置,纸张P抵接在圆周面23a上。此时,由于引导辊25A与门部件29抵接从而受到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因此不会旋转。
如果供纸辊23进一步旋转,则由供纸辊23输出的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于是,如图9(a)所示,门部件29克服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朝从圆周面25a离开的方向(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在圆周面25a和门部件29之间形成仅最上面的纸张P能够通过的间隙,则最上面的纸张P通过该间隙。此时,下层的纸张P利用在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与最上面的纸张P一起被输出,但是下层的纸张P与门部件29的倾斜面29a碰撞从而输送被阻止,从而与最上面的纸张P分离。
进而,如图9(b)所示在最上面的纸张P的前端到达基座部21的坝部21b之后,料斗15从供纸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此后,赋予最上面的纸张P的基于压缩弹簧22的垂直阻力的搬送力消失,但是由于最上面的纸张P被供纸辊23和辅助辊34夹持,因此其利用基于供纸辊23的旋转动作的搬送力被输送至记录头19侧。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7)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2)由于供纸辊23在外周面上具有圆周面23a和平坦面23b,因此能够以利用圆周面23a进行纸张P的输出、且在平坦面23b处设定为不与纸张P抵接。因此,在利用圆周面23a将最上面的纸张P输出之后,通过使平坦面23b从纸张P离开,能够抑制对已经被输送至下游侧的纸张P施加不必要的反张力。
(13)由于引导辊25A在整周上具有圆周面25a,因此能够防止在门部件29从圆周面25a离开的期间内以层叠状态载置的纸张P倾泻而下并被重叠输送。
(14)由于引导辊25A并不伴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因此在引导辊25A以中间没有夹持着纸张P的状态与门部件29抵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受扭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使引导辊25A不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因与引导辊25A滑动而在门部件29上施加不必要的载荷。
(15)圆周面25a设定成在与纸张P抵接的状态下,在引导辊25旋转的情况下在其与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多张纸张P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因此,即使是在引导辊25和门部件29夹持着由供纸辊23输出的纸张P的情况下,由于在引导辊25和纸张P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较小,因此能够减小抑制搬送的力。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所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供纸动作并不限于通过供纸辊23的旋转实现,例如也可以通过搬送带的移动实现。
·输出机构也可以是不具备引导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以在轴方向相邻的方式具备第一外周面和第二外周面的一个供纸辊。
·也可以将引导辊25配置在轴方向的正中、将供纸辊23分别配置在其两侧。
·也可以将供纸辊23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圆形状的圆辊。
·门部件29的移动并不限于转动,例如也可以基于夹装有螺旋弹簧的滑动件进行往复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喷墨式打印机,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转用于具有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指的是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含粒状、泪滴状、线状地拖着尾巴的液滴等。并且,此处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可以是粘性高或者低的液体状态,不仅包含溶胶、水凝胶(ゲル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体状态,或者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含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成的物质。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能够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墨水或液晶等。此处,作为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中性墨水、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是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样态包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印花装置或微量移液器等。进一步,也可以采用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在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以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体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为了对基板等进行刻蚀而喷射酸或碱等刻蚀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中。

Claims (8)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
能够对多个记录介质以层叠状态进行载置的载置部;
输出机构,其具有第一外周面和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被设定为在以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进行输送动作的情况下,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所述第二外周面的硬度比所述第一外周面的硬度高,至少所述第一外周面抵接在载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各记录介质中的最上面的记录介质上并进行输送动作,由此将记录介质朝输送方向输出;
门部件,其构成为能够朝接近和离开该输出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外周面的方向移动,并且具有向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记录介质的方向倾斜并能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碰撞的倾斜面;以及,
门施力部件,其能够对该门部件朝向接近所述输出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外周面的方向施力,
所述输送装置构成为: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且前端与所述门部件的倾斜面碰撞的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克服所述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门部件朝从所述输出机构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在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门部件之间形成仅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能够通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机构,具有旋转轴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外周面和所述第二外周面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的不同位置,
所述门部件构成为通过所述旋转而与所述第二外周面抵接,
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第二外周面与所述门部件抵接之后被所述输出机构输出到所述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机构具有:输送辊,其具有所述第一外周面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以及引导辊,其具有所述第二外周面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辊在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配置在所述输送辊的两侧,并且,所述输送辊的所述第一外周面和所述引导辊的所述第二外周面以大致共面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引导辊在外周面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以及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所述圆周面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短的非圆周面,所述输送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一外周面,并且,所述引导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周面,
所述第二外周面被设定:在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状态下,当所述引导辊旋转时,在与该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在所述多个记录介质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
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引导辊构成为伴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同步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构成为:
所述输送辊在外周面上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和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比所述圆周面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短的非圆周面,并且,所述输送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一外周面,
所述引导辊在外周面的整周上具有以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面,并且,所述引导辊的所述圆周面形成所述第二外周面,并且,
所述输送辊伴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所述引导辊不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驱动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还具有:
辅助辊,其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比所述门部件的所述倾斜面还靠近下游侧的位置,且构成为能够朝接近和离开所述第一外周面的方向移动;以及,
辅助辊施力部件,其能够对该辅助辊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外周面的方向施力,
由所述输出机构输出并通过形成于所述输出机构和所述门部件之间的间隙后的所述最上面的记录介质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外周面和所述辅助辊的外周面之间,并伴随着所述输出机构的输送动作被输送。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以及,
将记录介质输送至该记录部的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CN2009101616679A 2008-07-30 2009-07-28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6776 2008-07-30
JP2008-196776 2008-07-30
JP2008196776A JP2010030768A (ja) 2008-07-30 2008-07-30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186A CN101638186A (zh) 2010-02-03
CN101638186B true CN101638186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60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166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86B (zh) 2008-07-30 2009-07-28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80551B2 (zh)
JP (1) JP2010030768A (zh)
CN (1) CN101638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47341A (ja) * 2008-08-20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495681B2 (ja) * 2009-09-07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70417A (zh) * 2010-06-22 2010-10-27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整叠硬质卡片的单张分离机构
JP5721493B2 (ja) * 2011-03-24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7017B2 (ja) * 2013-06-12 2017-08-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欠陥検査システム
US9758324B2 (en) * 2014-12-04 2017-09-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S2668940T3 (es) * 2015-05-12 2018-05-23 Tranzonic Companies Dispositivo dispensador sin contacto de papel para asiento de inodor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7866A (ja) * 1983-11-29 1985-06-25 Toshiba Corp 画情報読取装置
JP2607956B2 (ja) * 1989-06-08 1997-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
JP3018026B2 (ja) * 1993-09-28 2000-03-13 株式会社鈴吉製作所 紙葉計数機
JP3813192B2 (ja) 1994-09-30 2006-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US5549289A (en) * 1994-10-14 1996-08-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aper separator spring assembly for facsimile or copy machine
JP3731260B2 (ja) * 1996-09-06 2006-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記録機
US6059281A (en) * 1996-10-03 2000-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5820121A (en) * 1996-10-30 1998-10-13 Lan; Chia-Tsui Coaxial sheets separating and delivering device
JP3743138B2 (ja) * 1997-10-15 2006-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6331002B1 (en) * 1999-07-29 2001-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6322066B1 (en) * 2000-05-15 2001-11-27 Chern-Bao Rong Lottery ticket dispensing assembly
JP2002019977A (ja) * 2000-07-03 2002-01-23 Toshiba Tec Corp 給紙装置
US6655679B2 (en) * 2002-01-31 2003-1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put converger for hardcopy devices
US7040614B2 (en) * 2002-02-18 2006-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6663098B2 (en) * 2002-04-25 2003-1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ound kicker in media handling system
JP2004123341A (ja) * 2002-10-04 2004-04-22 Ricoh Co Ltd 給送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614622B2 (en) * 2004-07-27 2009-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280225B (en) * 2005-09-13 2007-05-01 Benq Corp A separation roller set of a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DF)
DE202006002248U1 (de) * 2006-02-10 2006-08-03 Bdt Ag Zuführrolle, Zuführrollenbaugruppe und Substrathandhabungssystem
TWM307005U (en) * 2006-05-10 2007-03-0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Device for paper separating and guiding
JP4826812B2 (ja) * 2007-06-20 2011-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JP5100353B2 (ja) * 2007-12-14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US7841592B2 (en) * 2008-04-15 2010-11-30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Paper feed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25922A1 (en) 2010-02-04
JP2010030768A (ja) 2010-02-12
US7980551B2 (en) 2011-07-19
CN101638186A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8186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1638011B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1734023A (zh) 干燥装置、记录装置以及标的的干燥方法
CN102343727B (zh) 目标物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61597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746625B (zh) 偏斜修正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205747A (zh) 卷筒介质支撑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2189827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01332715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746626B (zh) 偏斜修正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555533A (zh) 记录装置
CN101746624A (zh) 偏斜修正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1759047A (zh) 偏斜修正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3662941A (zh) 片材收纳装置和使用其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2205742A (zh) 片状部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片状部件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01638183A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2310635B (zh) 记录装置
US6238114B1 (en) Print media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3182860B (zh) 记录装置
CN101654195B (zh)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02310664A (zh) 记录装置
JP5703655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123598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340700A (zh) 记录装置
CN101659359A (zh) 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