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413A - 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413A
CN101635413A CN200910151447A CN200910151447A CN101635413A CN 101635413 A CN101635413 A CN 101635413A CN 200910151447 A CN200910151447 A CN 200910151447A CN 200910151447 A CN200910151447 A CN 200910151447A CN 101635413 A CN101635413 A CN 101635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ocket
connector
pair
socke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桝谷嘉友
山本康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5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插座连接器,在插座壳体与基座壳体完全组合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卡合锁臂和闩部。插座连接器(10)与具备具有闩部(36)的基座壳体(31)的基座连接器(30)组合使用。插座连接器(10)具有插座壳体(12)和锁臂(15)。插座壳体(12)在与锁臂(15)相反的第5方向(D5)侧具有一对嵌合引导肋(51),该一对嵌合引导肋(51)分别向沿着锁臂(15)的转动轴的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基座壳体(31)具有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41),该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41)将一对嵌合引导肋(51)引导到基座壳体(31)的第5方向(D5)侧、且在组合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朝向基座连接器(30)的第1方向(D1)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由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对(以下也称为“插座-基座连接器对”)是公知的。并且,在插座-基座连接器对中,作为维持插座连接器与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的结构,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壳体上设置锁臂,并在基座连接器的基座壳体上设置闩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00653号公报)。
图12是以通过锁臂和闩部的方式切断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座-基座连接器对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在日本特开2000-200653号公报所记载的插座连接器110中,锁臂115具有:钩部115a、力点部115b、以及铰链状的支点部115c,该支点部115c位于钩部115a与力点部115b之间且与插座壳体112的外表面连接。锁臂115构成为使钩部115a和力点部115b能够以支点部115c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在现有的基座连接器130中,闩部136具有与基座壳体131的外表面连接的爪部。
根据锁臂115和闩部136,在组合了插座连接器110和基座连接器130的状态(也称为“组合状态”)下,通过使锁臂115的钩部115a与闩部136卡合,可维持插座连接器110和基座连接器130的结合状态。
这里,在所述组合状态下,将从插座连接器110朝向基座连接器130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D1”。将与第1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D2”。将沿着锁臂115的转动轴的方向(在图12中为贯穿纸面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D3”。
将与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垂直、且从插座壳体112的中央部朝向锁臂115的方向、或从基座壳体131的中央部朝向闩部136的方向称为“第4方向D4”。将与第4方向D4相反的方向称为“第5方向D5”。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插座-基座连接器对中,容易产生在插座连接器110和基座连接器130的组合不完全的状态下、锁臂115的钩部115a和闩部136卡合的状态(以下称为“不完全组合状态”)。详细地说,在使插座壳体112接近基座壳体131而使两者(插座壳体112和基座壳体131)嵌合时,插座壳体112的第5方向D5侧没有顺畅地嵌合,在其另一方,插座壳体112的第4方向D4侧顺畅地嵌合。其结果是,在插座壳体112的第5方向D5侧没有与基座壳体131嵌合的状态下,锁臂115与闩部136卡合,产生上述不完全组合状态。
当产生不完全组合状态时,难以将插座壳体112的第5方向D5侧压入基座壳体131。因此,如果不把插座壳体112暂时从基座壳体131拆下并重新嵌合,则难以消除不完全组合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插座连接器:在与具备具有闩部的基座壳体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具有插座壳体和锁臂的插座连接器”中,能够在插座壳体与基座壳体完全组合的状态下容易地卡合锁臂和闩部。
(1)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与具备具有闩部的基座壳体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插座壳体;以及锁臂,其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进行了组合的组合状态下与所述闩部卡合,由此来维持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在所述组合状态下,在将从所述插座连接器朝向所述基座连接器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将沿着所述锁臂的转动轴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3方向垂直、且从所述插座壳体的中央部朝向所述锁臂的方向或从所述基座壳体的中央部朝向所述闩部的方向称为第4方向、将与该第4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5方向的情况下,所述插座壳体在其所述第5方向侧具有分别向所述第3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一对嵌合引导肋,所述基座壳体具有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该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将一对所述嵌合引导肋引导到所述基座壳体的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2)优选地,所述嵌合引导肋用槽在其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上具有嵌合引导肋卡定部,该嵌合引导肋卡定部向所述第5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所述嵌合引导肋。
(3)优选地,所述插座壳体在其所述第4方向侧具有分别向所述第3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一对侧面肋,所述基座壳体具有一对侧面肋用槽,该一对侧面肋用槽将一对所述侧面肋引导到所述基座壳体的所述第4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4)优选地,所述侧面肋在其所述第4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具有向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倾斜的侧面肋倾斜部。
根据本发明,在与具备具有闩部的基座壳体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的“具有插座壳体和锁臂的插座连接器”中,能够在插座壳体与基座壳体完全组合的状态下容易地卡合锁臂和闩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使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分离后的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在使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后的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将组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沿着图5(A)所示的A-A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与插座连接器10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器30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图4(A)和图4(B)所示的基座连接器30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5(C)是图5(A)所示的B-B线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壳体12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的平面图。图7(B)是插座连接器10的侧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7(A)所示的D-D线切断了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壳体12的剖视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7(A)所示的E-E线切断了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壳体12的剖视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是依次示出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组合步骤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依次示出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组合步骤的示意图。
图12是以通过锁臂和闩部的方式切断了日本特开2000-200653号公报所记载的插座-基座连接器对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在使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分离后的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在使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后的状态下从插座连接器10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将组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沿着图5(A)所示的A-A线切断后的剖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与插座连接器10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器30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图4(A)和图4(B)所示的基座连接器30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5(C)是图5(A)所示的B-B线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壳体12的立体图。图7(A)是示出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的平面图。图7(B)是插座连接器10的侧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C-C线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7(A)所示的D-D线切断了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壳体12的剖视立体图。图9是沿着图7(A)所示的E-E线切断了图6(A)和图6(B)所示的插座壳体12的剖视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具有插座壳体12、以及与插座壳体12的外表面连接的锁臂15。插座连接器10与基座连接器30组合使用。基座连接器30具备具有闩部36的基座壳体31,且固定在电路基板S上。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后的状态称为“组合状态”。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下,将从插座连接器10朝向基座连接器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D1”。将与第1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D2”。将沿着锁臂15的转动轴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D3”。将与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垂直、且从插座壳体12的中央部朝向锁臂15的方向、或从基座壳体31的中央部朝向闩部36的方向称为“第4方向D4”。将与第4方向D4相反的方向称为“第5方向D5”。
首先,参照图6(A)~图9来简单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的结构。
如图6(A)~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在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具有分别向第3方向D3侧突出的一对嵌合引导肋51、51。插座壳体12在第4方向D4侧具有分别向第3方向D3侧突出的一对侧面肋(rib)53、53。插座壳体12在第5方向D5侧具有向第5方向D5侧突出的松动防止肋54。
接着,参照图1~图5(C)说明与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组合使用的基座连接器30。
如图1~图5(C)所示,基座连接器30是固定在电路基板S的表面上的连接器。基座连接器30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基座壳体31、以及多个端子35。基座壳体31具有平面视为(在第1方向D1上观察的情况)大致矩形的底板部38、以及从大致矩形的底板部38的4个边直立设置的平面视为大致矩形框状的周壁部32。周壁部32并不一定是连续的,但总体上是大致矩形框状。
大致矩形框状的周壁部32具有前壁部32a、后壁部32c、侧壁部32b、32b。前壁部32a位于第4方向D4侧,并且在第3方向D3上延伸。后壁部32c位于第5方向D5侧,并且在第3方向D3上延伸。一对侧壁部32b在第4方向D4(第5方向D5)上延伸,以连接前壁部32a的两端部和后壁部32c的两端部。在前壁部32a的第4方向D4侧的外表面上设有闩部36。为了避免后壁部32c和插座连接器10的电缆11(详情后述)发生干涉,后壁部32c的高度比前壁部32a和侧壁部32b的高度低。
基座连接器30的底板部38的第4方向D4(前壁部32a)侧的区域朝第2方向D2侧隆起,形成底座部34。底座部34与前壁部32a邻接。底座部34具有沿着第3方向D3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底座部34的第3方向D3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2条第1退避部33。第1退避部33朝第1方向D1凹进且沿着第4方向D4延伸。第1退避部33是为了避免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插座连接器10的挡块23(详情后述)与基座连接器30的底座部34发生干涉而设置的。
并且,在沿着第3方向D3比前壁部32a的闩部36靠外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第2退避部32d。第2退避部32d朝第1方向D1凹进。第2退避部32d是为了避免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插座连接器10的支点部15c和连接部18与基座连接器30的前壁部32a发生干涉而设置的。
端子35由金属片构成。端子35具有从底座部34朝第2方向D2侧突出的插座侧连接部35a、以及经由底板部38从前壁部32a朝第4方向D4侧突出的基板侧连接部35b。插座侧连接部35a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与插座连接器10中的电缆11的端子11a(参照图3)电连接。基板侧连接部35b与电路基板S中的布线等电连接,并通过焊接等机械地固定在电路基板S上。
在一对侧壁部32b、32b的第4方向D4的中央部形成有向第3方向D3的内侧突出的侧壁部第1凸部32e。在前壁部32a和侧壁部第1凸部32e之间形成有侧面肋用槽43。
并且,在一对侧壁部32b、32b的第5方向D5侧形成有向第3方向D3的内侧突出的侧壁部第2凸部32f。在侧壁部第1凸部32e和侧壁部第2凸部32f之间形成有嵌合引导肋用槽41。
并且,在后壁部32c的第4方向D4侧形成有松动防止肋用槽44。
侧面肋用槽43设置在基座壳体31上。侧面肋用槽43是将插座壳体12的一对侧面肋53、53(详情后述)引导到基座壳体31的第4方向D4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的一对槽。侧面肋用槽43从侧壁部32b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部跨越底板部38的上表面朝第1方向D1延伸。并且,侧面肋用槽43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侧面肋53。
嵌合引导肋用槽41、41设置在基座壳体31上。嵌合引导肋用槽41、41是将插座壳体12的一对嵌合引导肋51、51(详情后述)引导到基座壳体31的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的槽。嵌合引导肋用槽41从侧壁部32b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部跨越底板部38的上表面朝第1方向D1延伸。并且,嵌合引导肋用槽41在其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上具有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向第5方向D5延伸,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嵌合引导肋51。即,嵌合引导肋用槽41总体上从侧壁部32b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部朝第1方向D1延伸,并且在底板部38的上表面朝第5方向D5弯曲,从侧面观察具有大致L字形状。
松动防止肋用槽44设置在基座壳体31上。松动防止肋用槽44是朝第5方向D5延伸,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插座壳体12的松动防止肋54(详情后述)的槽。松动防止肋用槽44位于基座壳体31的后壁部32c的第1方向D1侧,在第4方向D4侧开口。
在基座连接器30中形成有收容空间39。收容空间39是由底板部38(包含底座部34)和大致矩形框状的周壁部32包围的空间。收容空间39的第2方向D2侧开放。在所述组合状态下,在收容空间39内收容插座壳体12的第1方向D1侧的大部分。
在基座壳体31的前壁部32a的外表面(第4方向D4侧的表面)上设有闩部36。闩部36与插座连接器10的锁臂15的钩部15a(详情后述)卡合。在闩部36的外表面侧设有闩斜面部37b和卡合突起37a。闩斜面部37b是从闩部36的第2方向D2侧向第1方向D1倾斜、且向第4方向D4倾斜的斜面部。卡合突起37a是位于闩斜面部37b的第1方向D1侧的突起。
接着,参照图1~图3和图6(A)~图9,说明与所述基座连接器30组合使用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
如图1~图3和图6(A)~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具有插座壳体12、锁臂15以及电缆11。
插座壳体12总体上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锁臂15与插座壳体12的第4方向D4侧的外表面连接。如图3所示,电缆11的端子11a配置在插座壳体12的内部。电缆11的另一端部侧从插座壳体12朝第5方向D5延伸。电缆11的端子11a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与基座连接器30的端子35电连接。
插座壳体12具有凸缘部12a。通过第2方向D2侧的沿着第4方向D4的缘部在第3方向D3的外侧延伸,从而形成凸缘部12a。凸缘部12a在拆装插座连接器10时可提高插座壳体12的易拆性。
在插座壳体12的沿着第4方向D4的一对侧面上形成有向第3方向D3的内侧凹进的外表面凹部24、24。外表面凹部24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被设置到与基座连接器30的侧壁部第1凸部32e相对的位置上。外表面凹部24具有比侧壁部第1凸部32e稍大的形状。因此,在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侧壁部第1凸部32e在第1方向D1上被插入外表面凹部24内,并作为插入导向器发挥作用。
在插座壳体12的侧面中比外表面凹部24更靠近第4方向D4侧和第5方向D5的部分相对于外表面凹部24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形成有从该插座壳体12侧面的比外表面凹部24更靠近第5方向D5侧的部分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一对嵌合引导肋51、51和一对延长肋52、52”。
具体地说,嵌合引导肋51以分别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嵌合引导肋51位于插座壳体12的侧面的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
延长肋52与嵌合引导肋51一体形成,从嵌合引导肋51延伸到凸缘部12a。详细地讲,延长肋52从嵌合引导肋51的第4方向D4侧向第2方向D2延伸,并且,向第4方向D4弯曲,与凸缘部12a连接。
在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嵌合引导肋51和延长肋52沿着第1方向D1插入嵌合引导肋用槽41内,作为插入导向器发挥作用。
形成有从该插座壳体12侧面的比外表面凹部24更靠近第4方向D4侧的部分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一对侧面肋53、53。
具体地说,一对侧面肋53、53以分别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插座壳体12的第4方向D4侧。在侧面肋53上形成有侧面肋倾斜部53a。侧面肋倾斜部53a在侧面肋53的第4方向D4侧且及第1方向D1侧,向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倾斜。
在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侧面肋53沿着第1方向D1插入侧面肋用槽43内,作为插入导向器发挥作用。
在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设有向第5方向D5侧突出的松动防止肋54。详细地讲,在插座壳体12的后部12c上设有插入电缆11的矩形的电缆插入孔12d。而且,松动防止肋54沿着电缆插入孔12d的第1方向D1侧的边向第3方向D3延伸。因此,松动防止肋54位于插座壳体12的第1方向D1侧。
锁臂15具有:朝第1方向D1延伸的钩部15a、朝第2方向D2延伸的力点部15b、以及位于钩部15a与力点部15b之间的支点部15c。支点部15c与插座壳体12的外表面连接。锁臂15构成为使钩部15a和力点部15b能够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进行转动。
钩部15a总体上为板状。钩部15a的前端部(第1方向D1侧的端部)为朝第5方向D5侧突出的卡合突起。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支点,以沿第3方向D3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钩部15a可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朝第5方向D5侧或朝第4方向D4侧自由转动。在力点部15b朝第5方向D5转动的状态下,在钩部15a产生作用力,以朝第5方向D5转动。
力点部15b总体上为板状。力点部15b的前端部(第2方向D2侧的端部)为朝第4方向D4侧膨胀的膨胀部。该膨胀部是为了提高用手指等按压力点部15b时的易按压性而设置的。力点部15b隔着支点部15c而位于钩部15a的相反侧。力点部15b将支点部15c作为支点、以沿着第3方向D3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力点部15b可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向第4方向D4侧或第5方向D5侧自由转动。
插座壳体12具有抵接面21。抵接面21位于插座壳体12的与支点部15c连接的连接部18上。抵接面21是在所述组合状态下与基座连接器30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面抵接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21与基座连接器30的周壁部32的前壁部32a的第2方向D2侧的端面抵接。
在第3方向D3上分隔地设置有2个(1对)支点部15c。即,支点部15c在第3方向D3上为非连续。支点部15c比抵接面21更靠近第1方向D1侧。
在插座壳体12上形成有开放空间20。开放空间20是形成在连接部18的第1方向D1侧的“在第1方向D1侧开放的空间”。
开放空间20是在所述组合状态下收容连接了基座连接器30的闩部36的周壁部32(即,前壁部32a)的空间。
插座壳体12具有挡块23。在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进行转动时,为了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过度进入而设置挡块23。“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过度进入”意味着以下两种情况:(1)使钩部15a不全部进入开放空间20、以及(2)在即使钩部15a进入开放空间20也不丧失支点部15c的功能的范围内阻止钩部15a向开放空间20进入。作为丧失支点部15c的功能的例子,可举出支点部15c断裂、破坏、塑性变形等。
在第3方向D3上分隔地设置有2个挡块23。在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组合时,挡块23被引导至第1退避部33的内部。挡块23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被设置于与第1退避部33相对的位置上。挡块23具有比第1退避部33稍小的形状。
如图1~图3所示,具有所述结构的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如下地进行组合,其结果是形成插座-基座连接器对。首先,使侧壁部第1凸部32e和外表面凹部24对置、嵌合引导肋51和嵌合引导肋用槽41对置、侧面肋53和侧面肋用槽43对置、开放空间20和周壁部32的前壁部32a对置、挡块23和第1退避部33对置、并且支点部15c和第2退避部32d对置。在该状态下,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在第1方向D1或第2方向D2上相对接近。
其结果是,侧壁部第1凸部32e被插入到外表面凹部24内,嵌合引导肋51被插入到嵌合引导肋用槽41内,侧面肋53被插入到侧面肋用槽43内,周壁部32的前壁部32a被插入到开放空间20内,挡块23被插入到第1退避部33内,并且支点部15c被插入到第2退避部32d内。
尤其,优选以图10(A)~图11(B)所示的步骤来组合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是依次示出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组合步骤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0(A)~图11(B)中,以双点划线示出插座连接器10。
首先,使插座连接器10的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向第1方向D1侧倾斜,在该状态下,向嵌合引导肋用槽41内插入嵌合引导肋51。即,在将侧面肋53插入侧面肋用槽43内之前,将嵌合引导肋51插入嵌合引导肋用槽41内。
在大致维持插座连接器10的倾斜状态下,使插座连接器10在第1方向D1上向基座连接器30移动。在某个时刻,侧面肋53的侧面肋倾斜部53a与侧面肋用槽43的第4方向D4的壁接触。在该时刻,嵌合引导肋51位于嵌合引导肋用槽41的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附近。并且,松动防止肋54位于松动防止肋用槽44附近。
此外,当进一步使插座连接器10在第1方向D1上移动时,侧面肋53还承受来自侧面肋用槽43的朝向第5方向D5的反作用力。因此,嵌合引导肋51以滑入的方式导入并收容在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中。同样,松动防止肋54以滑入的方式导入并收容在松动防止肋用槽44中。
这样,在嵌合引导肋51收容在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中、且松动防止肋54收容在松动防止肋用槽44中的情况下,即使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要向离开基座壳体31的方向(即第4方向D4)移动,该嵌合引导肋51也被卡定在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上。并且,松动防止肋54卡定在松动防止肋用槽44中,所以,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难以与基座壳体31分开。
另外,延长肋52作为嵌合引导肋51的加强部件发挥作用。即,在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组合过程中,对嵌合引导肋51施加弯曲方向的载荷。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具有与嵌合引导肋51一体形成的延长肋52。因此例如,即使嵌合引导肋51压靠在嵌合引导肋用槽41等上、对嵌合引导肋51产生了弯曲方向的载荷,嵌合引导肋51也不易弯曲。
并且,在嵌合引导肋51收容到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中、并且松动防止肋54收容到松动防止肋用槽44中后,或者几乎与此同时,锁臂15的钩部15a在闩部36的闩斜面部37b上滑动、且以支点部15c为中心向第4方向D4转动。并且,与该转动一起,钩部15a越过卡合突起37a与闩部36卡合。这样,通过使钩部15a和闩部36卡合,来维持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结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解除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结合状态时,通过按压力点部15b,来使钩部15a以支点部15c为中心向第4方向D4转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在第1方向D1或第2方向D2上相对分离,可解除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结合状态。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可取得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0中,插座壳体12在其第5方向D5侧具有分别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一对嵌合引导肋51。并且,基座壳体31具有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41,该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41将一对嵌合引导肋51引导到基座壳体31的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因此,例如所述插座连接器10和基座连接器30的组合步骤所示那样,能够使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稳定地向基座壳体31移动。因此,能够在插座壳体12与基座壳体31完全组合的状态下容易地卡合锁臂15和闩部36。
并且,嵌合引导肋用槽41在其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具有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向第5方向D5延伸,并且在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嵌合引导肋51。因此,即使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要向离开基座壳体31的方向(即第2方向D2)移动,该嵌合引导肋51也被卡定在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上。因此,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难以与基座壳体31分开。所以,锁臂15的支点部15c不易破损。
并且,插座壳体12在其第4方向D4侧具有分别向第3方向D3的外侧突出的一对侧面肋53。并且,基座壳体31具有将一对侧面肋53引导到基座壳体31的第4方向D4侧且第1方向D1侧的位置上的一对侧面肋用槽43。因此,能够使插座壳体12的第4方向D4侧稳定地向基座壳体31移动。
并且,侧面肋53在其第4方向D4侧且第1方向D1侧,具有向第5方向D5侧且第1方向D1侧倾斜的侧面肋倾斜部53a。因此,在将侧面肋53插入侧面肋用槽43内的过程中,在侧面肋倾斜部53a与侧面肋用槽43接触的情况下,侧面肋53易于顺畅地插入侧面肋用槽43内,并且,侧面肋倾斜部53a承受来自侧面肋用槽43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嵌合引导肋51易于向嵌合引导肋用槽41的最深部(特别是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移动。
并且,插座壳体12在其第5方向D5侧具有向第5方向D5侧突出的松动防止肋54。并且,基座壳体31具有朝第5方向D5延伸、并且在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松动防止肋54的松动防止肋用槽44。因此,即使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要向离开基座壳体31的方向(即第2方向D2)移动,该松动防止肋54也被卡定在松动防止肋用槽44中。因此,插座壳体12的第5方向D5侧难以与基座壳体31分开。从而,锁臂15的支点部15c不易破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插座壳体12中,对嵌合引导肋51、延长肋52、侧面肋53、侧面肋倾斜部53a、松动防止肋54等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制。侧面肋倾斜部53a也可以设置在侧面肋53的第4方向D4侧部分的整个区域中。还可以代替侧面肋倾斜部53a,而使侧面肋53的第4方向D4侧的部分带圆角。
并且,在基座壳体31中,对嵌合引导肋用槽41、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侧面肋用槽43、松动防止肋用槽44等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制。
通过使各肋51、53、54带倒角或圆角,或者使各槽41、43、44带倒角或圆角,从而能够提高各肋51、53、54向各槽41、43、44的插入性。
通过延长嵌合引导肋51的长度(沿着向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插入的插入方向的长度),或者加深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的深度(沿着嵌合引导肋51的插入方向的长度),能够增加嵌合引导肋51与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嵌合引导肋51与嵌合引导肋卡定部42的卡定性。
同样,通过延长松动防止肋54的长度(沿着向松动防止肋用槽44插入的插入方向的长度),或者加深松动防止肋用槽44的深度(沿着松动防止肋54的插入方向的长度),能够增加松动防止肋54与松动防止肋用槽44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松动防止肋54与松动防止肋用槽44的卡定性。
在插座连接器10中,电缆11也可以向第5方向D5以外的方向(例如第2方向D2)延伸。
锁臂15的支点部15c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Claims (4)

1.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与具备具有闩部的基座壳体且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组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具有:
插座壳体;以及
锁臂,其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进行了组合的组合状态下与所述闩部卡合,由此来维持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基座连接器的结合状态,
在所述组合状态下,在将从所述插座连接器朝向所述基座连接器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将沿着所述锁臂的转动轴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3方向垂直、且从所述插座壳体的中央部朝向所述锁臂的方向或从所述基座壳体的中央部朝向所述闩部的方向称为第4方向、将与该第4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5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插座壳体在其所述第5方向侧具有分别向所述第3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一对嵌合引导肋,
所述基座壳体具有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该一对嵌合引导肋用槽将一对所述嵌合引导肋引导到所述基座壳体的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引导肋用槽在其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上具有嵌合引导肋卡定部,该嵌合引导肋卡定部向所述第5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组合状态下能够收纳所述嵌合引导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壳体在其所述第4方向侧具有分别向所述第3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一对侧面肋,
所述基座壳体具有一对侧面肋用槽,该一对侧面肋用槽将一对所述侧面肋引导到所述基座壳体的所述第4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肋在其所述第4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具有向所述第5方向侧且所述第1方向侧倾斜的侧面肋倾斜部。
CN200910151447A 2008-07-24 2009-07-21 插座连接器 Pending CN1016354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0556A JP4565027B2 (ja) 2008-07-24 2008-07-24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2008190556 2008-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413A true CN101635413A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447A Pending CN101635413A (zh) 2008-07-24 2009-07-21 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65027B2 (zh)
KR (1) KR101575907B1 (zh)
CN (1) CN10163541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46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
CN110797708A (zh) * 2018-08-02 2020-0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遮阳板连接器
CN110854623A (zh) * 2018-08-20 2020-02-28 Odu有限两合公司 具有闩锁机构的扁平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1164788A (zh) * 2017-12-28 2020-05-15 远景Aesc能源元器件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以及保持体
US11735862B2 (en) 2020-08-05 2023-08-22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4886B2 (ja) * 2009-02-26 2013-03-21 ケル株式会社 ジョイント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5385022B2 (ja) * 2009-06-16 2014-01-0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312528B2 (ja) * 2011-06-15 2013-10-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769552B2 (ja) * 2011-08-30 2015-08-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54505B2 (ja) * 2012-01-25 2015-01-14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058355B2 (ja) 2012-07-19 2017-0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12100B2 (ja) * 2012-09-14 2016-10-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6584887B2 (ja) * 2015-02-26 2019-10-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6813724B2 (ja) * 2016-10-31 2021-01-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7334895B2 (ja) * 2018-03-26 2023-08-2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EP3979434A4 (en) * 2019-05-30 2022-07-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T OF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744Y2 (zh) * 1988-06-17 1992-05-06
JP2921620B2 (ja) * 1992-10-14 1999-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結合式コネクタ
JP2833455B2 (ja) * 1993-11-17 1998-1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3009653B1 (ja) * 1998-10-16 2000-02-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ロック構造
KR100551228B1 (ko) 2003-02-20 2006-02-15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칩의 교체가 가능한 커넥터
JP2005050620A (ja) * 2003-07-31 2005-02-24 Jst Mfg Co Ltd 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ラグ
JP2007078539A (ja) 2005-09-14 2007-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および接触端子
JP4356843B2 (ja) * 2005-11-25 2009-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723395B2 (ja) * 2006-02-14 2011-07-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それを含む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ロック解除阻止部材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461A (zh) * 2015-02-26 2016-09-0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
CN105932461B (zh) * 2015-02-26 2019-09-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
CN111164788A (zh) * 2017-12-28 2020-05-15 远景Aesc能源元器件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以及保持体
CN110797708A (zh) * 2018-08-02 2020-02-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遮阳板连接器
US10946728B2 (en) 2018-08-02 2021-03-16 Yazaki Corporation Sun visor connector
CN110797708B (zh) * 2018-08-02 2021-07-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遮阳板连接器
CN110854623A (zh) * 2018-08-20 2020-02-28 Odu有限两合公司 具有闩锁机构的扁平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及其组件
US11271345B2 (en) 2018-08-20 2022-03-08 Odu Gmbh & Co. Kg Flat angular connector with latch mechanism
US11735862B2 (en) 2020-08-05 2023-08-22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75907B1 (ko) 2015-12-08
JP2010027532A (ja) 2010-02-04
KR20100011914A (ko) 2010-02-03
JP4565027B2 (ja)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5413A (zh) 插座连接器
US77489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gulating portion for regulating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erminal
JP4752705B2 (ja) コネクタ
CN101635412A (zh) 插座连接器
US20130130526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7637787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US8506312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jector mechanism
CN101291029B (zh) 连接器
CN101325298B (zh) 连接插头
CN101160554A (zh) 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对接站
US75916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holding a button-type battery
JP3539673B2 (ja) コネクタのガタ防止構造
KR20000077115A (ko) 가요성 기판용 커넥터
US20160013589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ejector
US6368126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safety ejector
WO201704857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90028498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2007172907A (ja) 複合型コネクタ
CN101552388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1552389B (zh) 插座连接器
JP2006190612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8192215B2 (en) Flat cable connector
US770410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i-stubbing feature
JP2000123908A (ja) キャップコネクタ
JP2001217049A (ja) 横型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