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2970A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12970A CN101612970A CN200910063380A CN200910063380A CN101612970A CN 101612970 A CN101612970 A CN 101612970A CN 200910063380 A CN200910063380 A CN 200910063380A CN 200910063380 A CN200910063380 A CN 200910063380A CN 101612970 A CN101612970 A CN 1016129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vehicle frame
- flutter
- seat
- lying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包括有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背靠式座椅、安装在车架前端的人力驱动机构,车架后部连接有一个驱动轮,驱动轮与链轮链传动;在两侧车架上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头端与转向轮连接;在悬挂装置与转向轮之间的轮轴上均连接有转把,转把间铰接有转向联动杆;驱动轮和转向轮均设置有制动装置。本发明的背靠式座椅与人体接触面积大,骑行时躺靠式蹬踏,改善了驾车舒适性,而且蹬踏时臀部有着力点,使蹬踏更加有力;采用三轮结构,重心低,骑行稳定;采用了后轮为一个驱动轮、前轮为两个转向轮的结构,使转向更加灵活;前轮转向轮与车架的连接采用了关节轴承,可调节车轮与地面的倾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躺式三轮人力车。
背景技术
人力自行车仍然为我国大多数居民所使用,主要用于代步、载重、锻炼的工具,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恶化和国际油价的飙升,环保节能的人力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目前使用的最多人力自行车大多是为两轮式结构,该类人力自行车不足在于:并非人人上手就能使用,而且由于座椅偏小,夹在两跨之间骑行,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主要危害有会造成阴部充血、前列腺充血,引发炎症,导致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等。另外,这种自行车的腿部蹬踏时,臀部没有着力点,蹬踏费力,而且重心很高,不利于骑行稳定等。常见的人力三轮车与传统两轮自行车的结构大致相同,仅是将后轮改进为两轮,这种人力三轮车结构庞大,重心高,而且转向不灵活,并且座椅仍然采用的是小座椅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坐姿舒服、蹬踏省力、转向灵活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包括有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背靠式座椅、安装在车架前端的人力驱动机构,人力驱动机构包括有链轮、脚蹬、曲柄连杆机构,脚蹬、曲柄连杆机构为两套,对称分布在链轮两侧,其不同之处在于:车架后部连接有一个驱动轮,驱动轮与链轮链传动;在驱动轮和链轮之间的车架两侧对称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头端与转向轮连接,悬挂装置包括有斜轴、关节轴承、连接横梁,转向轮的固定轮轴与斜轴连接,斜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连接横梁头端,在关节轴承与转向轮之间的固定轮轴上均连接有转把,转把间铰接有转向联动杆;驱动轮和转向轮均设置有刹车装置。
较佳地,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斜轴中间部位与转向轮的固定轮轴连接,斜轴上下两头的各配合一个关节轴承,关节轴承使用螺母联接在连接横梁的头端。
所述斜轴轴线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与转向轮与地面的交点重合。
所述车架为方钢焊接而成,从侧面看呈人字型结构,主要由车架主梁、斜向上伸出的斜臂、连接人力驱动机构的支座梁连接而成,背靠式座椅连接在车架底部主梁和向上伸出的斜臂上。
所述车架主梁与支座梁为插入式伸缩连接,支座梁上设置有一排通孔,车架底部主梁上设置一个通孔,支座梁插入车架主梁内,用螺栓固定联接。
所述车架主梁前后两端均向上翘起,连接横梁靠近转向轮的头端向上翘起。
所述背靠式座椅为由玻璃钢一次成型的曲线形状。
所述驱动轮直径大于转向轮。
本发明采用背靠式座椅与人体接触面积大,骑行时躺靠式蹬踏,解决了传统自行车造成因座椅较小,夹在两跨之间骑行引起阴部充血的问题,改善了驾车舒适性,而且蹬踏时臀部有着力点,使蹬踏更加有力;采用三轮结构,重心低,骑行稳定;摒弃了传统前面一个转向轮、后面两个驱动轮的方式,采用了后轮为一个驱动轮、前轮为两个转向轮的结构,使转向更加灵活;前轮转向轮与车架的连接采用了关节轴承,可方便调节转向轮与地面的倾角,以减小摩擦力,而且省却了传统的花鼓轴承连接,降低了成本;座椅与链轮的距离可调,以适合不同身高的人驾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悬挂装置部分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悬挂装置部分的组装图。
图中标记说明:
1-转向轮, 2-人力驱动机构,3-支座梁, 4-车架,
5-悬挂装置, 6-转把, 7-背靠式座椅,8-驱动轮,
9-变速器, 101-固定轮轴, 201-链轮, 202-脚蹬,
203-链条, 401-车架主梁, 402-斜臂, 501-连接横梁,
502-螺母, 503-关节轴承, 504-斜轴, 601-转向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参见附图1至5:
按本发明实施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主要包括人力驱动机构2、悬挂装置5、转把6、三轮机构、背靠式座椅7、刹车装置、变速器以及车架4等,车架4前端通过与人力驱动机构2连接,驱动轮8连接在车架4末端,人力驱动机构2和驱动轮8之间的车架4上连接悬挂装置5,悬挂装置5与转向轮1连接,操作者躺在背靠式座椅7上通过人力驱动机构2,实现整车运动。具体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所述车架4为方钢构成,以减轻整车的重量又保证强度,车架4从侧面看呈人字型结构,主要由底部主梁和斜向上伸出的斜臂402以及连接人力驱动机构2的支座梁3连接而成,背靠式座椅7连接在车架主梁401和向上伸出的斜臂402上,背靠式座椅7为按人机工程设计的曲线形状并玻璃钢一次成型,背靠式座椅上骑行者臀部接触部位的高度与转向轮1轮心的高度基本持平,所以骑行时整车加上骑行者后的重心比传统自行车的重心低的多。
背靠式座椅7内部设置螺栓,车架4上设置条型槽,螺栓穿出条型槽后用螺帽拧紧固定。为了降低整车的重心,车架主梁401前后两端即安装人力驱动机构2部分与安装驱动轮8部分均向上翘起,翘起与水平面的夹角15°左右为佳,车架4后端即与驱动轮8连接部分分叉,驱动轮8安装在车架4分叉之间。车架主梁401与支座梁3为插入式伸缩连接,支座梁3设置有一排通孔,主梁上设置一个通孔,支座梁3插入车架主梁401内,用螺栓固定联接,选择支座梁3上不同的孔就可调整座椅7与人力驱动机构2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高度的人驾驶。
三轮人力车的人力驱动机构2与传统自行车驱动机构类似,采用人力驱动机构2即脚踏驱动方式,人力驱动机构2包括有链轮201、脚蹬202、曲柄连杆机构,脚蹬202、曲柄连杆机构为两套,对称分布在链轮201两侧,脚蹬202与曲柄配合,曲柄与连杆的一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转轴穿出车架4的支座后与链轮201相连,另一侧的曲柄连杆机构与转轴相连,链轮201通过链条203传动带动安装在车架4后部的驱动轮8转动。
在驱动轮8和链轮201之间的车架主梁40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悬挂装置5,悬挂装置5头端与转向轮1连接,从而形成前面两转向轮、后面一个驱动轮8的三轮结构,驱动轮8直径大于转向轮1,使重心前倾,便于发力,驾驶过程中三轮着地,人人上手就能使用。悬挂装置5包括有斜轴504、关节轴承503、连接横梁501,斜轴504的中间部位与转向轮1的固定轮轴101连接,斜轴504上下两头上各配合一个关节轴承503,关节轴承503使用螺母502联接在连接横梁501的头端,连接横梁50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车架主梁401上,由于车架主梁401离地面的高度低于转动轮中心的高度,所以连接横梁501的两头端向上翘起。斜轴504轴线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和转向轮1与地面的交点重合,以减小转向轮1与地面出现内倾或外倾偏差,当因制造装配产生转向轮1与地面内外倾角偏差时,可以通过旋转上下关节轴承503与连接横梁501的螺母502以调节关节轴承503离连接横梁501的距离来减小倾角偏差,例如当转向轮1出现内倾时,旋松上关节轴承的螺母,同时拧紧下关节轴承的螺母,则可减小倾角偏差;当转向轮1出现外倾时,拧紧上关节轴承的螺母,同时旋松下关节轴承的螺母。由于轮胎出现内倾或外倾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大大增加,且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所以能够调节内外倾角对车子的使用意义较大。
三轮车的转向通过在斜轴504与转向轮1之间的固定轮轴101上连接转把6来实现,转把6呈L型与固定轮轴101连接后具备一定长度的力臂,由于斜轴504与关节轴承503的内圈配合,所以握住转把6转动可以带动转向轮1转动。转向过程中两个转向轮1转动方向和角度必须一致才能保证运行平稳,所以在两侧的转把6间铰接有转向联动杆601实现转向联动。使用关节轴承503代替传统转花鼓轴承,既可实现车子转向灵活,又能方便调节车轮与地面的倾角,还降低了成本。
驱动轮8和转向轮1均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的构造与现有自行车刹车装置构造相同,在图中未画出,刹车制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于代步和平常的身体锻炼,采用常规接线法即两个转向轮1由同一个制动闸控制刹车,驱动轮8由另一个制动闸制动。另一种方式主要用于漂移特技,将驱动轮8和一侧转向轮设置为联合制动,另一侧转向轮单独由另一制动闸制动。这两种制动方式的实现只需改变制动钢丝线的连接就可。
在驱动轮的转动毂上设置有变速器9,调速装置设置在转把6上,与现有自行车变速器的结构一样,旋转调速装置可对链轮201与驱动轮8的传动比进行更换选择。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包括有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背靠式座椅、安装在车架前端的人力驱动机构,人力驱动机构包括有链轮、脚蹬、曲柄连杆机构,脚蹬、曲柄连杆机构为两套,对称分布在链轮两侧,其特征在于:车架后部连接有一个驱动轮,驱动轮与链轮链传动;在驱动轮和链轮之间的车架两侧对称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头端与转向轮连接,悬挂装置包括有斜轴、关节轴承、连接横梁,转向轮的固定轮轴与斜轴连接,斜轴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在连接横梁头端,在关节轴承与转向轮之间的固定轮轴上均连接有转把,转把间铰接有转向联动杆;驱动轮和转向轮均设置有刹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轴的中间部位与转向轮的固定轮轴连接,斜轴上下两头各配合一个关节轴承,关节轴承使用螺母联接在连接横梁的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轴轴线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与转向轮与地面的交点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方钢焊接而成,从侧面看呈人字型结构,主要由车架主梁、斜向上伸出的斜臂、连接人力驱动机构的支座梁连接而成,背靠式座椅连接在车架底部主梁和向上伸出的斜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与支座梁为插入式伸缩连接,支座梁上设置有一排通孔,车架底部主梁上设置一个通孔,支座梁插入车架主梁内,用螺栓固定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前后两端均向上翘起,连接横梁靠近转向轮的头端向上翘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式座椅为由玻璃钢一次成型的曲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直径大于转向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63380A CN101612970A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63380A CN101612970A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12970A true CN101612970A (zh) | 2009-12-30 |
Family
ID=4149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63380A Pending CN101612970A (zh) | 2009-07-30 | 2009-07-30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1297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9043A (zh) * | 2014-05-22 | 2014-08-13 | 济南大学 | 卧骑式脚踏三轮车 |
CN106080898A (zh) * | 2016-06-27 | 2016-11-09 | 胡家朋 | 一种无扶手自行车 |
CN109130749A (zh) * | 2018-08-23 | 2019-01-04 | 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gv小车 |
-
2009
- 2009-07-30 CN CN200910063380A patent/CN10161297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9043A (zh) * | 2014-05-22 | 2014-08-13 | 济南大学 | 卧骑式脚踏三轮车 |
CN103979043B (zh) * | 2014-05-22 | 2016-04-13 | 济南大学 | 卧骑式脚踏三轮车 |
CN106080898A (zh) * | 2016-06-27 | 2016-11-09 | 胡家朋 | 一种无扶手自行车 |
CN109130749A (zh) * | 2018-08-23 | 2019-01-04 | 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gv小车 |
CN109130749B (zh) * | 2018-08-23 | 2023-09-12 | 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gv小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8450U (zh) |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 |
CN108657337B (zh) | 一种三轮以上之车辆用车架机构 | |
JP2002302086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 |
CN101612970A (zh)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
CN100453393C (zh) | 一种微型三轮车及其车架 | |
CN113147972A (zh) | 一种双驱动电动三轮车 | |
CN201214445Y (zh) | 一种三轮车的前轮机构 | |
CN202896778U (zh) | 一种小车 | |
CN201457601U (zh) | 新型躺式三轮人力车 | |
CN202080410U (zh) | 双力自行车 | |
CN201457597U (zh) | 躺式前驱两轮人力车 | |
CN201385731Y (zh) |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 |
CN101612969A (zh) | 躺式前驱两轮人力车 | |
CN2484246Y (zh) | 一种四轮电动代步车整体结构 | |
CN109305269B (zh) | 电动三轮车防侧翻机构 | |
CN203727581U (zh) | 自行车前叉之转向限制装置 | |
CN2160605Y (zh) | 组合式四轮卧式自行车 | |
CN201800757U (zh) | 雪橇摩托车转向机构 | |
CN104354788A (zh) | 前后自平衡低重心独轮车 | |
CN201030916Y (zh) | 新型自行车 | |
CN201317432Y (zh) | 结构优化的便携式轻快自行车 | |
CN2765847Y (zh) | 双人观光休闲脚踏车 | |
CN2639145Y (zh) | 踏动式无链高效自行车 | |
CN202529083U (zh) | 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 | |
CN2612591Y (zh) | 前驱动后转向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