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9294A -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9294A
CN101609294A CNA2009101491508A CN200910149150A CN101609294A CN 101609294 A CN101609294 A CN 101609294A CN A2009101491508 A CNA2009101491508 A CN A2009101491508A CN 200910149150 A CN200910149150 A CN 200910149150A CN 101609294 A CN101609294 A CN 10160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xing device
heat
aforementioned tube
separ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91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9294B (zh
Inventor
山田哲也
浦野锐明
森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231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6059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395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723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3183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609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0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9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9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9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首先,准备由金属材料形成、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细长圆筒形的管。接着,在管的外周面上以紧贴的方式形成耐热隔离层。接着,通过管的另一端从外部将工作液注入管内,并进行焊接以将另一端封闭。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制作在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或打印机)中用在定影装置中的均热部件的方法。
并且,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背景技术
在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作为对输送的片材进行加热以及/或者加压的定影部件多使用低热容量的辊或带。在使用这种低热容量的辊或带的情况下,虽然温度的上升变快,但是在辊的长度方向(带的宽度方向)上变得难以产生热量移动。因此,将如下的热管作为均热部件沿着上述辊或带配置并压接,上述热管是将工作液(水等)封入热传导性好的金属(铜或铝等)的管中而成的热管。由此,通过利用封入该热管中的工作液的潜热来降低上述辊的长度方向(带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差,从而实现均热化。
然而,如果直接将热管压接在上述的辊或带那样的定影部件上,则在图像定影时微量偏移的调色剂或纸粉会附着在热管的表面上成为污垢。如果在热管的表面上蓄积有调色剂或纸粉,则无法使上述热管均匀地与上述定影部件接触,均热效果下降。并且,还会产生蓄积的污垢脱落而成为片材上的图像的污垢的问题。
因此,考虑在热管的表面上形成有氟树脂形成的耐热隔离层来防止污染的方法。在设置这种由氟树脂形成的耐热隔离层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假定将氟树脂包覆在市售的热管上之后进行烧成。但是,在进行该烧成时,有时热管的内压上升从而破裂、破损,伴随着危险。并且,成品率下降。
并且,考虑将在由刚性较强的金属(不锈钢、铁等)形成的加强筒上包覆有由氟树脂形成的耐热隔离层的部件外嵌在热管上作为均热部件使用(日本特开平7-28351号公报)。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均热部件整体的热传导性下降,均热性能下降。并且,由于在热管上追加了加强筒的多余的热容量,因此热容量增大,加热时间增大。进一步,由于除了热管之外还使用加强筒,因此导致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安全、成品率高、并且廉价地制作表面上难以附着污垢、均热性能良好、并且热容量少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表面上难以附着污垢、均热性能良好、热容量少、并且廉价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由金属材料形成、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细长圆筒形的管;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以紧贴的方式形成耐热隔离层;以及通过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从外部将工作液注入上述管内,并进行焊接以将上述另一端封闭。
在本发明中,所谓“耐热隔离层”,意味着相对于适于定影装置进行定影的温度的热具有耐久性、并且与作为基体的管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调色剂和纸粉容易剥离的性质的层。
并且,所谓“工作液”,是指已经封入在上述管中(或者要封入上述管中)的液体,是利用蒸发、凝聚时的潜热来降低上述管的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差的液体(水等)。
并且,“焊接”是包含钎焊的概念。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之后,将工作液注入上述管内并封闭上述管。因此,即使在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时进行烧成,也不存在上述管的内压上升从而破裂、破损的情况。因此,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安全且成品率高地制作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并且,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与使用加强筒的现有例(日本特开平7-28351号公报)相比部件数量少,因此能够廉价地制作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由于制作的均热部件在最外周具有上述耐热隔离层,因此污垢难以附着在表面上。并且,对于制作的均热部件,由于上述管和上述耐热隔离层紧贴,因此均热性能良好、并且热容量少。并且,由于上述均热部件的上述耐热隔离层相对于适于定影装置进行定影的温度的热具有耐久性,因此,上述均热部件能够长期稳定地相对于用于对输送的片材进行加热以及/或者加压的定影部件保持接触。因此,均热效果稳定长久。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两端封闭的细长圆筒形的管;封入在上述管内的工作液;以及紧贴地形成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耐热隔离层。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中,由于在最外周具有上述耐热隔离层,因此污垢难以附着在表面上。并且,在该均热部件中,由于上述管和上述耐热隔离层紧贴,因此均热性能良好、并且热容量少。并且,对于该均热部件,由于与使用加强筒的现有例(日本特开平7-28351号公报)相比部件数量少,因此能够廉价地制作。并且,由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相对于适于定影装置进行定影的目标温度的热具有耐久性,因此,上述均热部件能够长期稳定地相对于用于对输送的片材进行加热以及/或者加压的定影部件保持接触。因此,均热效果稳定长久。
附图说明
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图中,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均热部件的定影装置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2A~图2D是示出上述均热部件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3是示出使用散热用具进行空冷的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均热部件的定影装置的截面构造。该定影装置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打印机等)中用于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
如图1所示,该定影装置大致具有:定影辊2;卷绕该定影辊2的加热带1;加压辊5;均热部件8;励磁线圈3;磁性体芯4;温度传感器50;控制电路60;以及高频逆变器70。90是作为片材的纸。
定影辊2、加压辊5以及均热部件8是分别相对于图1的纸面垂直地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相互平行地配置,且各自的两端由未图示的轴支承部件旋转自如地支承。
在该例中,定影辊2由以下部件构成:由不锈钢形成的芯轴2a;以及包覆该芯轴2a的外周面的厚度10mm的硅橡胶海绵层2b。定影辊2整体的直径设定成40mm。
对于加热带1,并未详细图示,其由以下部分构成:厚度40μm的由Ni带构成的发热层,其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涡电流从而发热;厚度200μm的由硅橡胶层构成的耐热弹性层,其形成在该发热层的表面上;以及厚度30μm的由PFA(四氟乙烯·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形成的耐热隔离层,其附着在该耐热弹性层的表面上、防止调色剂等的附着。
加压辊5由以下部分构成:由STKM(机械制造用碳素钢钢管)形成的直径35mm的芯轴5a;由硅橡胶层和硅海绵层这两层构成的耐热弹性层5b;以及包覆在该耐热弹性层的表面的由PFA形成的耐热隔离层5c。该加压辊5通过使用弹簧等的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被朝向定影辊2施加大约500N的加压力。由此,加压辊5在与围绕定影辊2的加热带1之间在纸90的输送方向上形成尺寸约12mm的定影用的夹持部。
如图2D所示,均热部件8大致由以下部分构成:封入有作为工作液的水13的圆筒形的铜管10;以及紧贴该铜管10的外周面形成的由PFA管构成的耐热隔离层12。该均热部件8通过使用弹簧等的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被朝向加压辊5施力。
加压辊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被驱动着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朝图1中的箭头b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加热带1与定影辊2一起通过在夹持部与加压辊5之间的摩擦力从动于加压辊5的旋转,朝图1中的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均热部件8也通过与加压辊5之间的摩擦力从动于加压辊5的旋转,朝图1中的箭头c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励磁线圈3是为了从高频逆变器70接收电力供给产生磁通而设置的。励磁线圈3通过将导线束沿着定影辊2的长度方向多次(在本例中为10次左右)卷绕成长圆状形成。图1中,3a表示该导线束的去往路部分,3b表示该导线束的返回路部分。另外,一根导线束是为了提高通电效率而捆扎114根导线(直径0.18mm~0.20mm左右的铜线并由漆绝缘包覆)形成的直径数mm左右的公知的绞合金属线(绞合线)。
磁性体芯4由以下部分构成:沿着加热带1的外周配置的大致山形的主磁芯4a;在主磁芯4a的周方向上从中央部朝加热带1突起设置的中央磁芯4b;以及在主磁芯4a的周方向上从两端部分别朝加热带1突起设置的末端磁芯(裾コア)4c和4d。中央磁芯4b进入励磁线圈3的去往路部分3a和返回路部分3b之间的间隙。末端磁芯4c、4d覆盖励磁线圈3的去往路部分3a和返回路部分3b的外侧边缘。磁性体芯4的各部分由MnZn铁素体形成。由此,励磁线圈3所产生的磁通形成如下磁路,即、从中央磁芯4b通过主磁芯4a的图1中的左侧部分、通过末端磁芯4c、加热带1的发热层、并返回中央磁芯4b的磁路。并且,与此对称,形成如下磁路,即、从中央磁芯4b通过主磁芯4a的图1中的右侧部分、末端磁芯4d、加热带1的发热层、并返回中央磁芯4b的磁路。这样,磁通通过加热带1的发热层,通过磁通交变而在上述发热层中产生涡电流从而发热。
温度传感器50例如是非接触的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并以对置接近加热带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另外,温度传感器50也可以使用接触型热敏电阻。该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电路60。控制电路60基于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信号控制高频逆变器70,使从高频逆变器70供给至励磁线圈30的电力增减,以使加热带1的表面温度成为适合定影的目标温度。作为温度传感器50,除了红外线温度传感器之外,为了确保安全还可使用恒温器或其他部件。
在进行定影动作时,如上所述,加压辊5被驱动着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从动于加压辊5的定影辊2和加热带1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进行自动控制以使加热带1的发热层因基于励磁线圈3产生的磁通的电磁感应而发热从而使加热带1的表面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在本例中为大约180℃)。在该状态下,作为在单面上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像91的片材的纸90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构在图1中从右侧被送入由加热带1和加热辊5所形成的夹持部。被送入上述夹持部的纸90在通过夹持部时被加热带1加热。由此,未定影调色剂像91被定影在纸90上。通过夹持部之后的纸90在图1中朝左侧排出。另外,代替纸90也可以使用OHP片等。
那么,在连续地通过小尺寸的纸的情况下,由于在加热带1中在宽度方向上纸未接触的区域(非过纸区域)的热未被夺取,因此热滞留在加热带1和加压辊5的非过纸区域从而使温度局部地上升。此处,均热部件8夺取加热带1和加压辊5的非过纸区域的热并利用封入的工作液的潜热在均热部件8的长度方向上均热化。由此,加热带1的宽度方向(加压辊5的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差降低,实现均热化。
另外,如果假设不设置均热部件8,当在通过小尺寸的纸后继续通过大尺寸的纸时,调色剂在上述非过纸区域过度熔融从而产生高温偏移、或者产生光泽度不均。如果温度进一步上升,定影装置周边的部件也会熔融。
如在现有例中所叙述的那样,如果直接将热管压接在加压辊上,则在图像定影时微量偏移的调色剂或纸粉会附着在热管的表面上成为污垢。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均热部件8的最外周具有由PFA形成的耐热隔离层12,因此污垢难以附着在表面上。
并且,在该均热部件8中,由于铜管10和耐热隔离层12紧贴,因此均热性能良好、并且热容量少。并且,对于该均热部件8,由于与使用加强筒的现有例(日本特开平7-28351号公报)相比部件数量少,因此能够廉价地制作。并且,由于耐热隔离层12相对于适于定影的目标温度(在本例中为大约180℃)的热具有耐久性,因此相对于加压辊5,均热部件8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接触。因此,均热效果稳定地持续。
图2A~图2D举例示出均热部件8的制造工序。
首先,如图2A所示,准备作为一端的左端10e封闭且作为另一端的右端10f敞开的细长铜管10。在本例中,铜管10是直径21mm、厚度0.8mm的一体部件。
将用于提高接下来叙述的耐热隔离层的粘接力的底涂料11涂布在该铜管10的外周面10a上。在本例中,底涂料11的材料是分散有具有与金属之间的紧贴性的粘结剂成分(丙烯、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砜等)和具有与氟树脂之间的紧贴性的氟树脂成分(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共混物等)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用于金属物和氟树脂的粘接。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在铜管10的外周面10a(更准确地说是底涂料11的外周面)上以紧贴的方式形成由PFA形成的耐热隔离层12。在本例中,作为耐热隔离层12的形成方法,将PFA管罩在铜管10的外周上并在大约400℃进行烧成。
此处,形成耐热隔离层12的区域是铜管10中的在长度方向上除去两端侧的外端区域B、C后的仅内部区域A。该内部区域A实质上与该定影装置中的预定的最大尺寸的纸所通过的区域对应。
另外,涂布有上述底涂料11的区域在铜管10的长度方向上比内部区域A稍宽地留有余量地设定。
接下来,如图2C所示,进行作为第一塑性加工的压溃,以缩小管10的右端10f的直径(在该阶段,尚不封闭右端10f)。接着,通过缩径后的右端10f从外部朝管10内注入作为工作液的水13。此处,由于缩小了管10的右端10f的直径,因此在水13的注入中以及注入后,已经注入的水13难以从管10溢出。
接下来,如图2D所示,将未图示的真空泵连接在管10的右端10f上以将管10内形成真空状态,在该真空状态下进行作为第二塑性加工的压溃,封闭管10的右端10f(预封闭)。
接着,在将真空泵卸下之后,进行作为焊接的钎焊,封闭管10的右端10f(主封闭)。
此处,当通过焊接来封闭管10的右端10f时,如果不实施任何措施,则会因焊接的热使管10的温度上升从而导致耐热隔离层12劣化或破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进行焊接时,使用散热用具20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散热用具20含有以下部件:一对固定件15A、15B,它们用于从两侧夹持固定管10的右端10f侧的外端区域C(更准确地说是外端区域C中的保留原来的外径的部分10c);一对冷却用热管16A、16B,它们的一端分别贯穿插入在固定件15A、15B中;以及一对散热器17A、17B,它们安装在冷却用热管16A、16B的另一端侧。
固定件15A、15B、散热器17A、17B由铝或铜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部件构成。在固定件15A、15B的管10侧的面上,形成有具有与管10的原来的外径相同的曲率的弯曲面,以增大与管10之间的接触面积。散热器17A、17B具有多个散热片以增大表面积。冷却用热管16A、16B由封入了作为工作液的水的圆筒形的铜管构成。
在进行焊接时,利用固定件15A、15B从两侧夹持固定管10的右端10f侧的外端区域C中的保留原来的外径的部分10c。散热器17A、17B通过冷却风扇18冷却。在该状态下,如图2D中所示,管10的右端10f通过焊接(钎焊)被封闭。焊接热从管10的右端10f传递至保留原来的外径的部分10c、固定件15A、15B、冷却用热管16A、16B、散热器17A、17B。进而,通过冷却风扇18的帮助,从散热器17A、17B高效地朝空气中散热。在这样的情况下,管10的内部区域A被控制在耐热隔离层12所能够耐受的大约260℃以下的温度。因此,能够防止均热部件8的耐热隔离层12因焊接的热而劣化,或者因管10的内压上升而导致破裂、破损。
另外,在本例中使用散热用具20进行空冷,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使焊接的热散热的方法,例如也可以贯通固定件15A、15B的方式设置制冷剂循环用的管,进行基于水或油的水冷、油冷。
并且,在上述的例中,作为耐热隔离层12的形成方法,将PFA管罩在铜管10的外周上并进行烧成。当然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在利用粉体静电涂装将氟树脂涂装在管10的内部区域A的外周面上之后对该氟树脂进行烧成,从而形成耐热隔离层12。
并且,也可以使氟树脂的粉末分散在水中而制成的分散性涂料,在将该分散性涂料涂装在管10的内部区域A的外周面上之后对该分散性涂料进行烧成,从而形成耐热隔离层12。
并且,也可以将管10的内部区域A的外周面浸在熔融的氟树脂中,使氟树脂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在用膜厚限制刮刀(blade)使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的氟树脂的膜厚刮为一定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从而形成耐热隔离层12。
并且,也可以在使用辊涂机将熔融的氟树脂涂布在管10的内部区域A的外周面上之后对该氟树脂进行烧成,从而形成耐热隔离层12。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管10的材料是铜,但也可以是铝等。作为管10的材料,期望是热传导性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金属材料。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耐热隔离层12的材料是PFA,但并不限于此。作为耐热隔离层12的材料,除了PFA以外,也可以是PTFE(聚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FEP(全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由于它们是氟树脂,因此耐热性以及隔离性优异、并且价格低廉。因此是优选使用的。
如已经叙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准备由金属材料形成、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细长圆筒形的管;
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以紧贴的方式形成耐热隔离层;
通过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从外部将工作液注入上述管内,并进行焊接以将上述另一端封闭。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耐热隔离层形成之后、上述工作液注入之前,进行第一塑性加工,缩小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的直径。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工作液的注入中以及注入后,已经注入的工作液难以从上述管溢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封闭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时,进行第二塑性加工,在密闭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之后进行上述焊接。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由于通过上述第一塑性加工已经使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的直径缩小,因此在进行上述第二塑性加工时,能够容易地关闭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的外周面中的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区域仅仅是上述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除去两端的外端区域之外的内部区域,
在进行上述焊接时,使散热用具与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侧的上述外端区域接触,从上述外端区域通过上述散热用具进行散热。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述管的“外端区域”,在使用上述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定影装置中,相当于预定的最大尺寸的片材(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内部区域以外的区域、即对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没有帮助的区域。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进行上述焊接时,使散热用具与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侧的上述外端区域接触,通过上述散热用具从上述外端区域进行散热。因此,能够防止上述耐热隔离层因上述焊接的热而劣化,或者因上述管的内压上升而导致破裂、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利用粉体静电涂装将氟树脂涂装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使氟树脂的粉末分散在水中而制成的分散性涂料,在将该分散性涂料涂装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分散性涂料进行烧成。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将由氟树脂形成的管罩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管进行烧成。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将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浸在熔融的氟树脂中,使上述氟树脂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在用膜厚限制刮刀使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的上述氟树脂的膜厚刮为一定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使用辊涂机将熔融的氟树脂涂布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具有: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两端封闭的细长圆筒形的管;封入在上述管内的工作液;以及紧贴地形成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耐热隔离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仅形成在上述管中的在长度方向上除去两端侧的外端区域之外的内部区域上。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中,由于上述耐热隔离层仅形成在上述管中的在长度方向上除去两端侧的外端区域之外的内部区域上,因此,在封闭上述管时,能够使散热用具与上述外端区域接触,通过上述散热用具从上述外端区域进行散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上述耐热隔离层因上述焊接的热而劣化,或因上述管的内压上升而导致破裂、破损。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材料为氟树脂。
在该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中,由于上述耐热隔离层的材料为氟树脂,因此耐热性以及隔离性优异、并且价格低廉。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可以清楚,本发明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种变更也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变更,都包含在后续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由金属材料形成、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细长圆筒形的管;
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以紧贴的方式形成耐热隔离层;以及,
将工作液从外部通过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注入上述管内,并进行焊接以将上述另一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耐热隔离层形成之后、上述工作液注入之前,进行第一塑性加工,缩小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封闭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时,进行第二塑性加工,在封闭上述管的上述另一端之后进行上述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的外周面中的形成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区域仅仅是上述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除两端的外端区域之外的内部区域,
在进行上述焊接时,使散热用具与上述管中的上述另一端侧的上述外端区域接触,通过上述散热用具从上述外端区域进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利用粉体静电涂装将氟树脂涂装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使氟树脂的粉末分散在水中而制成分散性涂料,将该分散性涂料涂装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分散性涂料进行烧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将由氟树脂形成的氟树脂管罩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氟树脂管进行烧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将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浸在熔融的氟树脂中,使上述氟树脂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在用膜厚限制刮刀将附着在上述外周面的周围的上述氟树脂的膜厚刮为一定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在使用辊涂机将熔融的氟树脂涂布在上述管的上述内部区域的外周面上之后,对上述氟树脂进行烧成。
10、一种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具有:
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两端封闭的细长圆筒形的管;
封入在上述管内的工作液;以及,
紧贴地形成在上述管的外周面上的耐热隔离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仅形成在上述管中的在长度方向上除两端侧的外端区域之外的内部区域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耐热隔离层的材料为氟树脂。
CN2009101491508A 2008-06-18 2009-06-17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Active CN101609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9286 2008-06-18
JP2008-159286 2008-06-18
JP2008159286A JP4766077B2 (ja) 2008-06-18 2008-06-18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3149A JP2010060595A (ja) 2008-09-01 2008-09-01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3149 2008-09-01
JP2008223149 2008-09-01
JP2008-239538 2008-09-18
JP2008239538 2008-09-18
JP2008239538A JP2010072328A (ja) 2008-09-18 2008-09-18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8328 2008-12-15
JP2008318328A JP4760901B2 (ja) 2008-12-15 2008-12-15 定着装置用均熱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用均熱部材
JP2008-318328 2008-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9294A true CN101609294A (zh) 2009-12-23
CN101609294B CN101609294B (zh) 2013-04-24

Family

ID=4107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1461A Active CN101609289B (zh) 2008-06-18 2009-03-1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09101491508A Active CN101609294B (zh) 2008-06-18 2009-06-17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1461A Active CN101609289B (zh) 2008-06-18 2009-03-1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25198B2 (zh)
EP (1) EP2136264B1 (zh)
JP (1) JP4766077B2 (zh)
CN (2) CN10160928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3445A (zh) * 2010-03-09 2011-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CN109407491A (zh) * 2017-08-18 2019-03-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0050B2 (en) * 2008-06-18 2012-08-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equalizing member for fixing device and heat equalizing member for fixing device
JP2010060595A (ja) * 2008-09-01 2010-03-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6077B2 (ja) 2008-06-18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12771B2 (ja) 2011-09-01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US9310728B2 (en) 2013-06-13 2016-04-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Latch mechanism for a fuser assembly having a heat transfer roll
US9274463B2 (en) * 2013-06-13 2016-03-0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eat transfer system for a fuser assembly
US9298144B2 (en) 2013-12-26 2016-03-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Backup belt assembly for a fusing system
JP6871766B2 (ja) * 2017-03-10 2021-05-12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3453B2 (ja) 1993-02-04 2002-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定着装置
JPH0736303A (ja) * 1993-07-16 1995-02-07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0764420A (ja) 1993-08-26 1995-03-1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熱定着装置
JP3539767B2 (ja) 1994-08-12 2004-07-07 株式会社金陽社 定着器用加圧ローラ
JP3218941B2 (ja) * 1995-08-31 2001-10-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593199B2 (ja) 1995-12-22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703012B2 (ja) 1998-07-21 2005-10-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825950B2 (ja) 2000-02-15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55552A (ja) 2000-08-11 2002-02-20 Toshiba Tec Corp 定着装置
JP2002082569A (ja) 2000-09-08 2002-03-22 Konica Corp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45902B1 (en) * 2001-03-28 2002-09-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implified fusing system
JP2003131504A (ja) * 2001-10-24 2003-05-09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JP2004077683A (ja) 2002-08-14 2004-03-1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09475B1 (ko) * 2002-08-29 2005-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 장치
US6898409B2 (en) * 2003-03-05 2005-05-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JP2005037859A (ja) 2003-06-25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69169B2 (ja) * 2003-07-16 2010-05-26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
US7257361B2 (en) * 2003-07-10 2007-08-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JP4342229B2 (ja) * 2003-07-30 2009-10-14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定着ローラ
JP4433172B2 (ja) 2004-05-14 2010-03-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定着ローラ
US7349660B2 (en) * 2005-06-28 2008-03-25 Xerox Corporation Low mass fuser apparatus with substantially uniform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JP4655846B2 (ja) 2005-09-15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方法
JP2007108213A (ja) 2005-10-11 2007-04-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
JP4281779B2 (ja) 2006-10-20 2009-06-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6077B2 (ja) 2008-06-18 2011-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595A (ja) 2008-09-01 2010-03-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3445A (zh) * 2010-03-09 2011-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US8953996B2 (en) 2010-03-09 2015-02-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toner onto a sheet
USRE48153E1 (en) 2010-03-09 2020-08-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toner onto a sheet
CN109407491A (zh) * 2017-08-18 2019-03-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17152A1 (en) 2009-12-24
EP2136264A2 (en) 2009-12-23
US7925198B2 (en) 2011-04-12
EP2136264A3 (en) 2012-08-29
CN101609289A (zh) 2009-12-23
EP2136264B1 (en) 2019-04-24
JP2010002488A (ja) 2010-01-07
CN101609289B (zh) 2011-08-17
CN101609294B (zh) 2013-04-24
JP4766077B2 (ja)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9294B (zh) 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影装置用均热部件
CN102289178B (zh) 定影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US6577839B2 (en) Fixing device that uniformly heats unfixed toner images along a fixing nip portion
CN105388738A (zh) 定影装置
CN100511024C (zh) 带式定影装置及具有带式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171A (ja) 像加熱装置
CN106054566A (zh) 定影装置
US8050612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temperature-uniforming roller
CN103917923B (zh) 定影装置
JPH1074009A (ja) 定着装置
US985774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300965A (zh) 定影装置
US824005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equalizing member for fixing device and heat equalizing member for fixing device
JP2006091877A (ja) 磁性層を用いた加熱可能なフューザ部材の誘導加熱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20057911A1 (en) Heating roller comprising induction heating coil made of nickel alloy,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3961169B2 (ja) 加熱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US7957661B2 (en) Control of overheating in an image fixing assembly
JP4760901B2 (ja) 定着装置用均熱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定着装置用均熱部材
KR100538246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장치
JP6991749B2 (ja) 定着装置
JP2002214962A (ja) 定着装置
JP3392678B2 (ja) 定着装置
US930446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0712790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28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