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8651A -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8651A
CN101608651A CNA2009101461911A CN200910146191A CN101608651A CN 101608651 A CN101608651 A CN 101608651A CN A2009101461911 A CNA2009101461911 A CN A2009101461911A CN 200910146191 A CN200910146191 A CN 200910146191A CN 101608651 A CN101608651 A CN 101608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ckle member
casing
phosphor screen
clip part
inser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61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8651B (zh
Inventor
茂吕修司
铃木雄一
高塚央
井出英二
柴田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08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8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8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86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 F16B5/062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 F16B5/065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plates being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distanced from each other, e.g. by using protrusions to keep contact and dis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017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specific mounting means for attaching to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接件,其包括:插入部分,其插入形成在平板状机壳中的插入孔并卡合于机壳;和卡箍部分,其形成为绕插入部分的周边的平板状。当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孔时,卡箍部分和机壳夹持至少一个定位接触于机壳的发光板,并且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为等于或小于发光部分从发光板凸出而形成的凸起的量。

Description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平板型显像设备,并且显示设备正被制作的愈来愈薄。在这些设备中,比如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例如在形成图像的液晶面板之外配置有背光组件。背光组件例如具有于其上定位了比如LED或FL管等的发光部分的发光板,并且在液晶显示设备的情况中,发光板发出预定的光朝向液晶面板。图像然后由光穿过液晶面板而得以形成。
背光组件的厚度占显示设备的厚度的大部分,并且因此制造更低的轮廓的背光组件对于使显示设备更薄极其重要(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JP-A-2003-278723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JP-A-2006-183772号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JP-A-2008-71586号)。
发明内容
背光组件具有比如发光板等的许多结构元件,并且固定每个部件的固定构件是必须的。固定构件的类型通常是实现具有更低的轮廓的背光组件的障碍。这里,为实现更薄的背光组件,可以理解例如粘结构件被用以替代固定构件用以固定每个部件在适当的位置。但是,当使用粘结构件等时,移除各个部件是困难的,并且有时操作效率降低,操作更为困难并且另外可加工性恶化。因此不仅使得背光组件而且使得显像设备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结构变得更薄、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工作效率的固定构件是优选的。卡接件已经被开发出,比如在上面提到的JP-A-2003-278723、JP-A-2006-183772和JP-A-2008-71586中公开的固定构件,但它们并不足以满足上述要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新的并且改进的卡接件和背光组件,其改进了可加工性并使得整体结构变得更薄。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卡接件,该卡接件包括:插入部分,其插入形成在平板状机壳中的插入孔并卡合于机壳;和卡箍部分,其形成为绕插入部分的周边的平板。当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卡箍部分和机壳夹持至少一个定位以接触于机壳的发光板。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以等于或小于凸出于发光板而形成的发光部分的凸出的量。
采用这种结构,当卡接件的插入部分插入机壳的插入孔时,插入部分卡合于机壳。然后,该至少一个发光板被夹入在卡接件的卡箍部分和机壳之间,并且发光板由卡箍部分和机壳夹持在适当位置。结果使得,发光板能够由卡接件以适当的压力而保持在适当位置处。在该情况中,卡接件能够简单地通过将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孔而固定发光板在适当位置中。另外,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以等于或小于凸出于发光板而形成的发光部分的凸出的量,并且因此,在装配时,发光部分或者高度与卡接件的卡箍部分的高度相同,或者比卡箍部分更远地凸出。结果使得,从发光部分发出的光不会被卡箍部分阻挡。
另外,插入部分可以具有绕插入部分的前端的周边沿插入插入孔的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延伸部分。
另外,延伸部分可以形成为大于插入孔的直径,并且当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孔时,延伸部分可以穿过形成在插入孔的外边缘中的对应于延伸部分的槽。
另外,夹持发光板的至少一个防旋转凸起可以另外凸出地形成在卡箍部分的表面上这样使得卡接件绕沿插入的方向的轴的旋转被禁止。防旋转凸起接触于发光板和机壳中的一个。
另外,至少一个锁定孔可以钻制在卡箍部分中并可以卡合于凸出于机壳而形成的锁定凸起这样使得卡接件绕沿插入的方向的轴的旋转被禁止。
另外,卡箍部分的平板的区域可以大于插入部分在平行于卡箍部分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区域。
此外,当具有于其中插入了发光部分的发光孔并且反射光的反射板得以定位时,卡箍部分的厚度可以是导致插入发光孔的发光部分凸出于反射板的厚度。
另外,凸起部分沿插入部分的相反方向凸出于卡箍部分而形成,并且凸起部分可以具有当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孔及卡箍部分和机壳夹持发光板时不阻挡发光部分发出的光的形状。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背光组件,其包括:形成为平板状的机壳;至少一个发光板,其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凸起而形成的发光部分,并被定位以在另外的表面上接触于机壳;并提供了卡接件,其包括:插入部分,其插入形成在机壳中的插入孔并卡合于机壳;和卡箍部分,其形成为绕插入部分的周边的平板。当插入部分插入插入孔时,卡接件的卡箍部分和机壳夹持至少一个发光板,并且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发光部分凸起于发光板的凸起的量。
依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改进并且整体结构能够制作的更薄。
附图说明
图1A是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的说明性示图;
图1B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的说明性示图;
图2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说明性示图;
图3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结构的说明性示图;
图4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卡箍部分的说明性示图;
图5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卡箍部分的修改实例的说明性示图;
图6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凸起部分的实例的说明性示图;
图7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的凸起部分的另一个实例的说明性示图;
图8是说明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的附接构件的实例的说明性示图;及
图9是说明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的附接构件的另一个实例的说明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该说明书及附图中,具有大体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造元件标注为相同的参考序号,并省略关于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
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涉及卡接件和使用该卡接件的背光组件。该卡接件具有特殊结构,其不仅改进了工作效率而且当用在背光组件中时,显著地有助于使得背光组件更薄。卡接件能够获得这里如上描述的类型的效果的多种另外的效果,并且这些效果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为使得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易于理解,在说明卡接件之前,依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将首先得以说明,并且然后卡接件将主要联系背光组件进行说明。换句话说,说明将以如下示出的顺序进行。注意为使得每个实施例的效果的实例易于理解,在如下的说明中,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和依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卡接件的修改实例将在可应用的地方进行说明。
1、背光组件
2、卡接件(2.1卡箍部分;2.2凸起部分)
3、效果实例
1、背光组件
图1A和1B是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的结构的说明性示图。注意图1A和1B示出了背光组件1的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图1A是背光组件的端部的说明性实例,并且图1B是背光组件1的另外的部分的说明性实例。
在图1A和图1B中,x轴的正向朝向前表面(沿向前方向,前向)并且液晶面板例如定位在前表面上。通过沿前向发出光,背光组件1提供光至液晶面板。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背光组件1以平板状形成在垂直于x轴的平面中,并且沿x轴的方向的厚度对应于背光组件1的厚度。在图1A和图1B中,仅示出了背光组件1的主要结构构件,并且比如电线等的详细的构件被省略。另外,在图1A和图1B中,所示主要结构构件(例如,卡接件100、卡接件200和发光部分21)定位在同一横截面中,但这仅是为了易于说明并且每个结构构件的布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同一横截面。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主要包括:机壳10、发光板20、反射板30、漫射板40、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
机壳10是支撑每个结构构件的支撑构件的实例。机壳10形成为盒状,在其中前表面是开口,并且优选地由具有高的刚度并且热量通过其中易于传输的例如比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为增加机壳10的刚度,机壳10的后表面(沿x轴负向的表面)可以具有附接的支撑梁11(例如支柱),这是强化构件的实例。支撑梁11例如在机壳10的后表面上沿单个方向(例如沿z轴的方向)形成为延伸部分,并利用例如螺钉、铆钉等紧固至机壳10的后表面。
另外,机壳10由电线13等连接至发光板20,并且另外支撑控制发光板20的电路板12。此外,允许连接至外控制设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定位在机壳10的后表面上,并且电源和驱动信号经由连接器输送至电路板12。注意电线13由线夹14绑在一起而固定至机壳10。通过以这种方法使用线夹14,电线13能够以有序的方式定位,并且由此在布置另外的结构构件时能够防止电线13产生的干涉,并且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改进。
当机壳10由金属材料形成时,机壳10例如能够通过切割出金属材料的板并弯曲该板而形成。在这个情况中,优选的是光屏蔽带或转角盖(转角构件,图中未示出)定位在机壳10的四个角的转角部分上这样使得不会产生空隙。通过使用光屏蔽带或转角盖,可以减少对于光泄漏或光进入转角部分的关注,并且图像质量能够由此得以改进。注意,在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机壳10的实例具有通常反转的C形的横截面,如此形成使得在后表面(沿x轴负向的表面)和侧面(例如沿y轴的负向的面)之间的连接是通常为90度的角。但是,机壳10的形状可以例如具有圆形转角或倾斜以使得背光组件1看起来更薄。
发光板20是电路板,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形成以凸出于发光板20的前表面的发光部分21。发光板20使发光部分21依据从电路板12提供的驱动信号发出光,如上所述。发光板20的后表面定位以接触于机壳10。发光板20靠于其上定位的机壳10的表面形成有定位孔,其适配形成在发光板20的后表面中的定位凸起,并形成有定位凸起(也参考为tabs),其适配形成在发光板20中的定位凸起(图中未示出)。发光板20由此被适当地定位。注意发光板20并不必要是单个板,而是依据设计的需要,多个发光板20可以定位这样使得它们直线排列接触于机壳10。
此时,发光板20由随后将要描述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固定至机壳10。发光板20比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发光板更细薄。总的来讲,在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中,构件例如螺纹连接至适当的位置,并且固定构件的结构使得难以使发光板20更薄。但是,采用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通过使用将要随后描述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发光板20能够制作的极其细薄,并且其能够形成至例如近似0.3mm的厚度。
此外,采用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通常定位在发光板20和机壳10之间的导热片能够得以移除,由此允许更低的轮廓。发光板20的电子部件发出热量,比如发光部分21。结果使得,在背光组件1中尽可能多地将热量排出至外侧是重要的。由于这个原因,通常在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中,导热片被定位在发光板20和机壳10之间这样使得由发光板20发出的热量传导至机壳10并排出到外侧。但是,在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中,通过使用将要随后描述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可以提高至机壳10的热量传输,而不用使用这种类型的导热片。
同时,发光部分21例如具有发光二极管(LED)或者荧光灯(FL)管等,并使用LED或者FL管沿前向方向发光(沿x轴的正向)。光漫射透镜可以沿前向方向定位在发光部分21的端部上,并且光漫射的量可以得以调整使得光到达设计要求的优选的位置。
反射板30沿前向方向反射由发光板20发出的光。优选的是反射板30具有高的光反射的颜色,例如比如白色。此外,反射板3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比如金属材料。优选的是反射板30具有的形状允许从发光板20发出的光易于沿前向方向反射。反射板30沿发光板20的前向方向定位。此时,发光孔31形成在反射板30中,于其中凸出于发光板20的发光部分21得以插入。光沿前向方向从插入发光孔31的发光部分21发出。
反射板30另外由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固定至机壳10。此时,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允许空隙A形成在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之间。这种类型的空隙A防止从发光板20发出的热量沿前向方向传导。假设热量沿前向方向传导,这将不利地影响沿前向方向定位的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由此增加了对于图像质量恶化的关注。但是,由于空隙A防止热量沿前向方向传导,这种类型的损害能够得以减小。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的形成空隙A的结构等将在随后描述。注意反射板30可以直接在端部处固定至机壳10,如图1A中所示。
漫射板40漫射从发光板20发出的光。换句话说,从发光板20的发光部分21发出的光由透镜等漫射,并在漫射时穿过反射板30和漫射板40之间的空隙B。然后,光进一步由漫射板40漫射。以这种方式,在光反射来自发光部分21的图像中的不规则得以减小。漫射板40在端部处固定至机壳10。
同时,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不必要必须仅是图1A中示出的卡接件100,而可以是多种类型。卡接件的另外的实例示出在图1B中(卡接件200)。卡接件200比较于卡接件100,其具有沿前向方向延伸以到达漫射板40的凸起支撑部分210(这是凸起部分的一个实例,对应于卡接件100的凸起部分130)。卡接件200的支撑部分210防止漫射板40沿后向方向(沿x轴的负向方向)的挠曲或扭曲。卡接件200另外参考为柱螺栓。注意,由于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具有这种类型的卡接件100和/或卡接件200,其具有的结构使得可以避免在不正确的位置的附接,并且这种结构将在随后更为详细地描述。注意后面的说明将集中在卡接件100的说明,并且卡接件200将就其与卡接件100的差异而进行必要的说明。
2、卡接件
如图1A中所示,卡接件100通过插入机壳10中的插入孔15而卡合于机壳10,并且同时夹持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结果使得,卡接件100传递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的负荷至机壳10。因此,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得以支撑,而没有翘曲、扭曲或分离于机壳10。注意在图1A和图1B中的实例示出了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的单个位置,但优选的是多个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依据需要定位在预定位置中。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的位置可以依据设计、每个结构构件的强度、背光组件1的说明书等进行确定。
卡接件100的结构将在下面更为详细地说明。图2和图3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的结构的说明性示图。在图2中,卡接件100示出为在x-y平面中的在z轴方向的中心的横截面,如从前向方向(x轴的方向)斜对角地看到的。
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卡接件100主要包括:主体部分和盖140。主体部分和盖140形成使得它们能够卡合于彼此。主体部分另外具有:插入部分110、卡箍部分120和凸起部分130。插入部分110、卡箍部分120、和凸起部分130可以耦接在一起或者可以整合在一起成为单个实体。当它们整合在一起时,主体部分能够易于制造出。
插入部分110具有类似于按扣紧固件的形状,并具有支撑柱111、及锁爪112A和112B。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支撑柱111形成为沿x轴的负向延长的杆状,即沿卡接件100插入机壳10的方向。优选的是支撑柱111形成为圆柱状这样使得圆柱轴的方向为插入的方向。
锁爪112A和112B沿插入方向耦接至支撑柱111的前端,并且具有的形状使得它们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逐渐更远地分离于支撑柱111。换句话说,锁爪112A和112B使得插入部分110具有箭头的形状。优选的是锁爪112A和112B具有弹性力并形成为成对部分,例如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注意锁爪112A和112B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二,而可以是例如单个实体或三个或多个。通过具有这种类型的锁爪112A和112B,插入部分110具有的形状使得其宽度(沿y轴的方向的宽度)沿插入方向逐渐减小。另外,沿从锁爪112A和112B的插入的方向的向后的方向,插入部分110具有的宽度大于形成在机壳10中的插入孔15的直径。
如上所述,机壳10提供有插入孔15,插入部分110穿过插入孔15得以插入。通过将卡接件100的插入部分110插入机壳10的插入孔15,插入部分110的锁爪112A和112B卡合于形成插入孔15的外边缘的机壳10的后表面。卡接件100由插入部分110固定至机壳10。元件卡合于彼此的方法将更为详细地描述。首先,卡接件100沿插入方向从插入部分110的前端插入插入孔15,前端具有的宽度小于插入孔15的直径。以这种方法,锁爪112A和112B被压缩朝向支撑柱111并穿过插入孔15。一旦锁爪112A和112B完全穿过插入孔15,锁爪112A和112B由于锁爪112A和112B的弹性力而恢复至它们的原状并且,如图3中所示,锁爪112A和112B的后向部分卡合于机壳10的后表面。此时,由于使锁爪112A和11B恢复至它们的原状的弹性力,锁爪112A和112B沿向外的方向的膨胀,并且卡接件100由这个膨胀力而牢固地固定至机壳10。
同时,延伸部分113A和113B沿插入方向形成在插入部分110的前端上。由于具有延伸部分113A和113B,卡接件100能够得以精确地定位。延伸部分113A和113B将在随后进行更为精确的说明。
卡箍部分120形成为绕插入部分110的周边的平板。更具体地,卡箍部分120沿垂直于插入方向的平面的方向形成为至插入部分110的插入方向的后部的平板。当上述插入部分110插入插入孔15并且由此卡合于机壳10时,卡箍部分120夹持发光板20在卡箍部分120和机壳10之间。此时,卡箍部分120和锁爪112A及112B之间的空隙的距离设定使得卡箍部分120沿机壳10的方向施加力至发光板20。因此,发光板20夹持在卡箍部分120和机壳10之间。卡箍部分120将另外随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凸起部分130形成使得其沿插入部分110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于卡箍部分120的另一侧。优选的是凸起部分130在上方并沿着插入部分的中心线形成。换句话说,凸起部分130和支撑柱111形成为单个圆柱状,并且卡箍部分120绕凸起部分130和支撑柱111之间的周边而形成。凸起部分130具有爪部(图中未示出),该爪部卡合于盖140并执行固定盖140至主体部分的作用,同时在卡接件100附接或移除时用作被抓紧的夹持部。结果使得,这种类型的凸起部分130允许卡接件100易于处理。此外,在图1B中示出的卡接件200(柱螺栓)的情况中,形成了支撑部分210以替代凸起部分130这样使得凸起部分130延伸直到漫射板40的后表面。因此,在卡接件200的情况中,替代凸起部分130的支撑部分210执行上述的凸起部分130的作用,并且另外执行支撑漫射板40的作用。
如图2中所示,盖140具有孔141,其在凸起部分130插入时卡合于凸起部分130。为实现这一点,盖保持部分131形成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分130上,如随后将要说明的图2和图4和图5中所示。盖140的孔141的边缘卡合于盖保持部分131,并且盖140由此固定至凸起部分130。盖140另外具有沿卡箍部分120的方向凸起的凸起142。同时,反射板30具有穿过其中凸起部分130通过的通孔32,并定位在卡箍部分120之上。以这种方法,当盖140卡合于凸起部分130时,反射板30夹入在盖140的凸起142和卡箍部分120之间。结果使得,卡接件100能够夹持反射板30在盖140和主体部分之间并由此支撑反射板30。注意盖140和凸起部分130之间的卡合通过沿向后方向抓紧和挤压凸起部分130的边缘(沿x轴的正向方向的边缘)在一起而得以释放,并且盖140能够由此从主体部分移除。
如上所说明的,卡接件100固定至机壳10同时用卡箍部分120支撑发光板20并且另外在卡箍部分120和盖140之间支撑反射板30。因此,卡接件100能够传递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的负荷至机壳10。此时,卡接件100的卡箍部分120牢固地并容易地压迫发光板靠在机壳10上,并且卡接件100由此维持适当的在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之间的空隙A。卡接件100能够由此改进工作效率并且另外显著地有助于使背光组件整体变得细薄。此外,在卡接件100的插入部分110的前端上的延伸部分113A和113B防止不正确的操作,并且工作效率能够由此得以进一步提高。下文中,卡箍部分120和延伸部分113A和113B将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2.1卡箍部分120
如上所述,卡箍部分120形成为绕插入部分110的周边的平板,并夹持发光板20在卡箍部分120和机壳10之间。如图4中所示,优选的是卡箍部分120形成为通常的圆环状。具有通常的圆环状的卡箍部分120能够以均匀压力保持多个发光板20靠在机壳10上。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卡箍部分120的平板状的区域S1(平行于机壳10的区域)大于插入部分110在平行于卡箍部分120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区域S2。此外,优选的是包括插入部分110的卡箍部分120的平板的直径(区域S1的直径)设置为三倍于或者更多倍于插入部分110的上述横截面区域S2的直径。通过使得卡箍部分120的区域S1以这种方法较大,发光板20能够得以以更大的均匀压力压靠在机壳10上,并且多个发光板20能够得以稳定地支撑。注意这里提到的插入部分110的横截面区域S2如上所述是插入部分110在平行于卡箍部分120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并且横截面区域S2可以是例如当插入部分110在平行于卡箍部分120的平面中在产生最大的横截面区域的位置处被切割时的横截面的区域。换句话说,横截面区域S2是当插入部分110沿插入部分110的插入的方向(沿x轴的方向)突出至卡箍部分120上时插入部分110的区域。即,卡箍部分120的区域S1设置使得其大于插入部分110的最大横截面区域S2(或所突出的区域)。
同时,如图3中所示,卡箍部分120的厚度与凸出于发光板20而形成的发光部分21的发光表面(沿x轴的正向方向的端部表面)具有相同的高度。换句话说,卡箍部分120的厚度设置为相同于或小于发光部分21的凸起的量,或者更为优选地,卡箍部分120的厚度设置为具有比发光部分21的凸起的量更低的轮廓。而用另外的方法陈述,反射板30安装在卡箍部分120的前表面上(沿x轴的正向方向的表面)并且发光部分21插入反射板30的发光孔31。结果使得,卡箍部分120的厚度设置使得发光部分21具有与反射板30的前表面相同的高度或者发光部分21沿前向方向延伸距离反射板30更远。通过形成具有这种类型的厚度的卡箍部分120,发光部分21的发光点能够具有与反射板30的前表面相同的高度或者能够沿前向方向(沿x轴的正向方向)凸出距离卡箍部分120和反射板30更远。结果使得,防止例如所谓的“重叠”的发生是可以的,在其中由发光部分21发出的光由于被卡箍部分120或者反射板30所反射而不到达所要求的方向能够得以防止。这样的“重叠”导致由背光组件1发出的光的量的不一致,但是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能够防止这种不一致,并且其由此可以改进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
此外,关于凸起部分130,采用图1A中示出的卡接件100,当插入部分110插入插入孔15并且卡箍部分120和机壳10夹入发光板20时,凸起部分130具有的形状并不阻挡由发光部分21发出的光。换句话说,如图3中所示,凸起部分130以这样的形状形成使得其并未进入角度θ的在其范围内光被发光部分21所漫射的范围。以与如上所述的卡箍部分120的厚度相同的方法,这种类型的凸起部分130的也能够防止所谓的“重叠”。
此外,如上所述,卡箍部分120与盖140另外支撑反射板30,并且此时,空隙A能够形成在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之间,空隙A具有对应于卡箍部分120的厚度的间隙。总的来讲,因为发光板20激发发光部分21和另外的部件,焦耳热等得以产生。如果这种热量沿前向方向传导,其会影响到定位在前表面上的液晶面板(图中未示出),结果需要关注图像质量的恶化。但是,通过如采用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形成空隙A,从发光板20发出的热量能够得以从图1A中示出的类型的端面排至机壳10等。此外,因为卡箍部分120能够压紧发光板20靠压在机壳10上并建立紧密接触,热量能够有效地从发光板20的后表面传递至机壳10。在另一方面,采用比如螺钉或其它类型的例如不具有这种类型的卡箍部分120的卡接件,热量难以以依据本实施的卡接件100所允许的方法有效地排出。这里,总的来讲,为减小热量沿前向方向传递的量,有必要布置强制传递热量至机壳10的导热片在发光板20和机壳10之间。但是,在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的情况中,如上所述,沿前向方向的热量传递能够得以减少,并且同时,热量能够有效地传递至机壳10等并消散于外部。此外,上述导热片不仅增加制造成本,而且更是增加背光组件1的厚度的因素。对比于此,采用依据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这种类型的导热片能够得以取消,由此显著地有助于使背光组件1细薄。
另外,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形成在夹持发光板20的卡箍部分120的表面上,如图2和图3中所示。当卡接件100锁定于机壳10时,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接触于发光板20或机壳10。然后,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楔入发光板20或机壳10,或可选地被牢固地压紧使得它们能够防止卡接件100绕沿插入部分110的插入的方向的轴旋转。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实例中,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的数目为二,但该数目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并且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此外,凹痕可以形成在发光板20或机壳10中,于其中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能够得以插入,由此提高防旋转能力。
以这种方法,采用本实施例,图2和图3中示出的实例说明了通过使用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防止了卡接件100的旋转,但是,修改的实例是可以的,例如如图5中所示。在图5中示出的修改的实例中,锁定凸起16A和16B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前表面中(相对于卡箍部分120的表面)并且锁定孔122A和122B可以钻制在对应于锁定凸起16A和16B的卡箍部分120中。采用该修改的实例,当卡接件100与机壳10锁定在一起时,锁定孔122A和122B卡合于锁定凸起16A和16B。由此,以相同于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的方法,锁定孔122A和122B能够防止卡接件100绕沿插入部分110的插入的方向的轴旋转。
注意锁定凸起16A和16B及锁定孔122A和122B的组合当它们使用在定位在多个发光板20之间的空隙中的卡接件100上时尤其地有效,如图5中所示。在该情况中,锁定凸起16A和16B能够防止发光板20布置在不正确的位置中。注意该组合当然也能够当其插入形成在一个发光板20中的孔中时使用在卡接件100上。其当然另外可以使用上述的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作用在定位在多个发光板20之间的空隙中的卡接件100上。
此外,通过形成锁定凸起16A和16B及锁定孔122A和122B的组合,和作用于不同类型的卡接件的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正确的类型的卡接件能够容易地布置在正确的位置中。换句话说,例如,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作用在图1A中示出的卡接件100上。在另一方面,锁定凸起16A和16B及锁定孔122A和122B的组合被用在图1B中示出的卡接件200上(柱螺栓)。如果这得以完成,不正确的操作能够得以避免,比如将卡接件100插入意图用于卡接件200(柱螺栓)的插入孔15,或将卡接件200(柱螺栓)插入意图用于卡接件100的插入孔15。这能够另外减少操作人员的负担并带来改善的工作效率。
2.2延伸部分113A和113B
卡箍部分120说明如上。
下面,插入部分110的延伸部分113A和113B将参考图6和图7得以说明。图6和图7是说明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上的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一个实例和另一个实例的说明性示图。注意图6和图7说明了在其中于其上形成了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第一实例和另外的实例的卡接件100被插入机壳10的插入孔15的状态,如从机壳10的后表面看到的。
延伸部分113A和113B如上所述并如图3中所示,并且绕插入部分110的周边在插入部分110沿插入方向的前端上突出地形成。另外,延伸部分113A和113B形成以在垂直于插入部分110的插入的方向的平面中延伸。
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第一实例示出在图6中(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并且另外的实例示出在图7中(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第一实例和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另外的实例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中示出的第一实例,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例如形成具有相同于圆形插入孔15的直径的宽度(沿y轴的方向的长度)或更小的宽度。在图7中示出的实例中,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例如形成具有大于圆形插入孔15的直径的宽度。两个实例都将进行说明。
首先,将说明图6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
如图6中所示,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得以形成为例如具有与支撑柱111相同的宽度(沿z轴的方向的宽度)的相对的成对部分。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可以另外形成为例如使得插入部分110的前端的垂直于如上宽度的宽度(沿y轴的方向的宽度)大于插入孔15的直径。对应于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槽15A1和15B1绕机壳10的插入孔15的外边缘形成。槽15A1和15B1具有沿插入的方向(x轴的方向)突出的与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或者具有内部结合于所突出的形状的形状。
首先,将说明图6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
如图6中所示,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得以形成为例如具有与支撑柱111相同的宽度(沿z轴的方向的宽度)的相对的成对部分,并且同时,插入部分110的前端的垂直于如上的宽度的宽度(沿y轴方向的宽度)是相同于插入孔15的直径的宽度或更小的宽度。同时,对应于卡接件100的锁爪112A和112B的槽15A1和15B 1形成在机壳10的插入孔15的外边缘中。当卡合于机壳10的卡接件100从机壳10移除时,槽15A1和15B1允许锁爪112A和112B容易地穿过插入孔15。由于这个原因,槽15A1和15B1具有沿插入的方向(x轴的方向)突出的与锁爪112A和112B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或者具有与所突出的形状内部结合的形状。
结果使得,具有图6中所示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卡接件100例如以如下的方法插入机壳10。换句话说,首先,卡接件100如图6中所示定位使得锁爪112A和112B并不对齐于槽15A1和15B1并且具有例如近似90度的移位。然后,通过沿插入方向(x轴的负向)施压卡接件100进入机壳10的插入孔15,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穿过插入孔15。之后,卡接件100被进一步压迫进入机壳10,锁爪112A和112B由插入孔15压缩在一起,并且一旦锁爪112A和112B穿过插入孔15,它们由于弹性力而膨胀。结果使得,锁爪112A和112B牢固地卡合于机壳10并且卡接件100由此紧固地固定至机壳10(参考图6)。注意,在这里给出的说明中,卡接件100在插入之前移位近似90度,这样使得锁爪112A和112B并不对齐于槽15A1和15B1。但是,当锁爪112A和112B对齐于槽15A1和15B1时,卡接件100能够在插入之后移位近似90度,这样使得锁爪112A和112B不再对齐于槽15A1和15B1并且由此卡接件能够如上所述紧固地固定至机壳10。
注意当如图6中所示从机壳10移除卡接件100时,首先,卡接件100绕插入的方向的轴旋转,这样使得锁爪112A和112B对齐于槽15A1和15B1。当这得以完成时,锁爪112A和112B与机壳10的卡合由槽15A1和15B1而得以释放。然后,当卡接件100被拉出时,锁爪112A和112B及随后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以该顺序穿过槽15A1和15B1并且卡接件100容易地从机壳10移除。
由于卡接件100具有这种类型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如果,例如,卡接件100被不正确地插入非插入孔15并具有小于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宽度的直径的通孔,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不会穿过去。因此,卡接件100并不完全插入不正确的通孔。结果使得,卡接件100通过具有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而能够防止插入不正确的位置。
下面将说明图7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
如图7中所示,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得以形成为例如具有比支撑柱111的宽度更窄的宽度(沿z轴的方向的宽度)的相对的成对部分。并且同时,插入部分110的前端的垂直于如上的宽度的宽度(沿y轴方向的宽度)形成以大于插入孔15的直径。在这个情况中,优选的是沿y轴的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沿后向方向的锁爪112A和112B的宽度更宽。换句话说,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形成为具有不同于图6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形状。同时,对应于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槽15A2和15B2形成在机壳10的插入孔15的外边缘中。槽15A2和15B2具有的形状相同于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沿插入的方向(x轴的方向)突出的形状或者具有内部结合于所突出的形状的形状。此外,为允许易于插入和移除卡接件100,槽15A3和15B3(对应于上述槽15A1和15B1)可以另外形成在机壳10的插入孔15的外边缘上。优选的是槽15A3和15B3具有的形状相同于锁爪112A和112B沿插入的方向(x轴的方向)突出的形状或者具有内部结合于所突出的形状的形状。
具有图7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卡接件100例如以如下的方法插入机壳10。换句话说,首先,卡接件100定位使得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对齐于槽15A2和15B2。然后,通过沿插入的方向(x轴的负向)施压卡接件100进入机壳10的插入孔15,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穿过槽15A2和15B2。之后,卡接件100被进一步推压进入机壳10,锁爪112A和112B由插入孔15而压缩在一起,并且一旦锁爪112A和112B穿过插入孔15,它们由于弹性力而膨胀。结果使得,锁爪112A和112B牢固地卡合于机壳10并且卡接件100由此紧固地固定于机壳10(参考图7)。
注意当从机壳10移除图7中示出的卡接件100时,卡接件100首先绕沿插入的方向的轴旋转近似90度。当这得以完成时,锁爪112A和112B与机壳10的卡合由于槽15A3和15B3而得以释放。然后,当卡接件100拉出时,锁爪112A和112B穿过槽15A3和15B3。之后,卡接件100再一次旋转近似90度这样使得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对齐于槽15A2和15B2。然后,通过进一步拉出卡接件100,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穿过槽15A2和15B2并且卡接件100容易地从机壳10移除。
因为卡接件100具有这种类型的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如果例如卡接件100不正确地插入非插入孔15并且具有小于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宽度的直径的通孔,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并不穿过。因此,卡接件100不会完全插入不正确的通孔。结果使得,通过具有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图7中示出的卡接件100能够以相同于图6中示出的卡接件100的方法防止插入不正确的位置中。此外,当附接卡接件100时,卡接件100得以由于上述的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或上述的锁定孔122A和122B等而防止旋转。因此,如图6和图7中所示,例如,如果锁爪112A和112B在不同于槽15A1和15B 1或槽15A3和15B3的位置,减少两者对齐的可能性是可以的。结果使得,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或者锁定孔122A和122B能够防止卡接件100脱离卡合。
注意这里两个实例给出了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形状,但关于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形状,多种另外的修改的实例是可以想象的。当从x轴的方向入视时,图6中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是平面肋,并且图7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是条状肋。但是,不同形状的延伸部分113A和113B能够例如通过改变平面肋或条状肋的尺寸而得以形成。此外,当从x轴的方向入视时,延伸部分113A和113B能够伸长地形成为例如非相对的肋,比如一根或三根或更多根肋。肋也能够是多种形状,比如椭圆形,或多边形形状,比如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等。而且,在这种情况中,当从x轴的方向入视时,延伸部分113A和113B能够通过在平面肋或条状肋上形成附加的凸起、及通过改变附加的凸起的形状、位置和数目而形成为多种形状。具有对应于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形状的形状的槽形成在插入孔15中。这里,关于延伸部分113A和113B,当从x轴的方向入视时,优选的是从支撑柱111的中心至插入部分110的前端的边缘的距离,包括延伸部分113A和113B,是不均匀的。换句话说,延伸部分113A和113B使得插入部分110的前端的形状从x轴的方向入视时改变为不同于通常的环形形状的形状。即,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实例中,插入部分110的前端沿y轴的方向的宽度设置为长于插入部分110的前端沿z轴的方向的宽度。通过以这种方法使前端的形状不相同,卡接件100不正确地插入不具有对应的槽15A1、15B1、15A2和15B2的通孔能够得以防止。此外,如图7中所示,优选的是沿插入的方向突出的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形状延伸越过锁爪112A和112B沿相同方向突出的形状(即,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形状应至少局部地更大)。在这种情况中,延伸部分113A和113B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入相对应的插入孔15之外的孔,并且更能够减少对于插入在不正确的位置中的关注。
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两个实例如上所述。这里,例如,当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多种类型的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使用在背光组件1中时,如果上述延伸部分113A和113B的两个实例组合使用,不正确的插入能够更为有效地得以防止。
换句话说,例如,图6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提供在图1A中示出的卡接件100上,并且图7中示出的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提供在图1B中示出的卡接件200(柱螺栓)上。通过完成这些,多种类型的将要定位在同一背光组件1中的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能够精确地插入在正确的位置中。因此可以更为有效地防止不正确的操作,比如混淆卡接件100和200的位置。另外,这种类型的不正确操作防止效果能够通过进一步组合上述的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锁定凸起16A和16B及锁定孔122A和122B而得以进一步改进。在这种情形中,通过使图7中示出的具有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卡接件200的插入部分110的直径和于其中卡接件200得以插入的插入孔15的直径小于卡接件100的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防止上述不正确操作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即,如果试图将图7中示出的具有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的卡接件200插入不正确的插入孔15,延伸部分113A2和113B2不能穿过插入孔15并且不正确的插入由此得以防止。在另一方面,如果试图将图6中示出的具有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的卡接件100插入不正确的插入孔15,延伸部分113A1和113B1大于不正确的插入孔15并且因此不能穿过插入孔15,由此防止不正确的插入。
3、效果实例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及具有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的背光组件1如上进行了说明。如上的说明另外包括在可应用的地方的本实施等的效果的实例,并且为使得本实施例的效果更易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实例将比较于已知的背光组件和背光组件附接构件进行说明。
图8和图9是说明依据相关技术的背光组件的附接构件的各个实例的说明性示图。注意,在图8和图9中示出的相关技术中,除未使用卡接件100和卡接件200之外,每个构件的结构也不相同,但为易于说明,相同的参考序号分配给对应于上述的本实施例的构件。
在图8中,作为相关技术的实例,在背光组件中,发光板20使用螺钉901作为固定构件而固定至机壳10。当在相关技术中螺钉901被用作固定构件时,因为必须旋转螺钉901以固定发光板20至机壳10,其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用于操作以一次一个地固定每个螺钉。此外,细微压力调节对于调节用于螺钉901的紧固扭矩至预定扭矩并以预定压力固定发光板20至机壳10是非常重要的。结果使得,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用于操作,并且工作效率也恶化。为减少这种类型的操作劳动及劳作,使用动力驱动器等例如用以紧固螺钉901是可以理解的,但提供这种类型的驱动器导致成本的增加。
另外,采用相关技术,因为发光板20由螺钉901的头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需要发光板20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其必然使得发光板20更厚。但是,如果发光板20变得更厚,背光组件的厚度也增加,由此阻碍了背光组件的细薄化。此外,当发光板20更厚时,其导热率恶化,并且其因此必须定位传导热量至机壳10的导热片在发光板20和机壳10之间。导热片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背光组件的厚度。
然后,采用该相关技术,需要关注到螺钉901的头部可以凸出高于发光部分21,并且光可以由头部的厚度和定位在头部之上的反射板等反射,导致由背光组件发出的光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中,例如,即使具有平板状头部的埋头螺钉得以使用,下面有必要在发光板20上形成对应于埋头螺钉的头部的斜面的斜面,并且此外,由于压力沿机壳10的方向被施加到斜面上,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发光板20的厚度。
同时,作为相关技术的另外的实例,图9说明了于其中在背光组件中使用夹具903作为固定构件而固定发光板20至机壳10的实例。当夹具903如在该相关技术中被用作固定构件时,凸起902凸起于机壳10而形成并且夹具903定位在凸起902上。另外,多个卡爪904形成在夹具903上,并且发光板20由卡爪904固定至夹具903。采用这种类型的结构,如果卡爪904弯曲,它们不再能够支撑发光板20。结果使得,移除发光板20在一旦定位之后是困难的。此外,有必要以不会损伤卡爪904的方法进行操作。另外,较大的适配力必须小心翼翼地得以施加以将发光板20插入卡爪904。因此对于操作人员存在显著的负担,并且工作效率也不好。另外,以相同于上述相关技术的方法,从发光板20至机壳10的导热率也不够好,并且导热片由此是必须的。此外,背光组件的厚度仅在凸起902和卡爪904的截面中增加,并且这阻碍了背光组件的细薄化。
另外,作为图中未示出的相关技术的另外的实例,存在在其中使用比如强力双面粘结带等的粘性构件将发光板20固定至机壳10的背光组件。但是,当使用这种类型的粘结构件时,粘结构件由于发光板20的热量而恶化是可能的。另外,一旦固定机壳10和发光板20之后,分离两者是非常困难的,这带来了不好的工作效率。
另外,当使用依据本实施例的卡接件100之外的卡接件时,卡接件具有一定的高度的量,并且其使用因此局限于在其中卡接件不会导致光反射和光重叠的位置中。此外,当多种类型的卡接件得以使用时,需要关注于误操作,比如将卡接件插入不正确的位置中。插入进不正确的位置中的卡接件不能适当地固定结构构件,导致需要关注于比如结构构件的分离等的失效。为避免这样的误操作,操作人员有必要视觉上注意到并警惕,并且操作人员的负担因此较显著。此外,插入在不正确的位置中的卡接件不破坏掉它就不能移除,导致降低的可生产性。
比较于在这种类型的相关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各点,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接件100解决了需要改进的这些点并且另外能够显著地有助于细薄化整个结构。换句话说,因为卡接件100使用卡箍部分120施压发光板20靠在机壳10上,其能够极其容易地附接和移除。卡箍部分120能够使用适当的压力容易地支撑发光板20,并另外能够在发光板20和反射板30之间产生空隙A。结果使得,发光板20能够制作得更薄,并且不必要布置导热片。而且,延伸部分113A和113B防止了误操作的发生。另外,防旋转凸起121A和121B或锁定凸起16A和16B及锁定孔122A和122B能够减少对于卡接件100旋转和脱离于机壳10的关注,并且于其中卡接件100插入不正确的位置中的误操作也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此外,卡接件100具有极其简单的结构,并能够容易地并以低的成本制造。由此,除消除了导热片的成本之外,制造成本也能够得以减少。
本申请包括的主旨涉及2008年6月18日在日本专利办公室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59640中所公开的内容,这里依据授权并入其整个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依据设计要求和另外的因素可以作出不同修改、组合、亚组合和替代。

Claims (9)

1、一种卡接件,其包括:
插入部分,其插入形成在平板状机壳中的插入孔中并与该机壳卡合;及
卡箍部分,其形成为绕所述插入部分的周边的平板;其中
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卡箍部分和所述机壳夹持至少一个发光板,所述发光板定位成接触于所述机壳,并且
所述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成等于或小于所述发光板的凸起的量,所述凸起从发光部分凸起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所述插入部分具有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绕所述插入部分的前端的周边沿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方向突出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所述延伸部分形成为大于所述插入孔的直径,并且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延伸部分穿过形成在对应于所述延伸部分的、所述插入孔的外边缘中的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至少一个夹持所述发光板的防旋转凸起另外地凸出形成在所述卡箍部分的表面上,这样使得所述卡接件绕沿插入方向的轴的旋转得以禁止,所述至少一个防旋转凸起与所述发光板和所述机壳中的一个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至少一个锁定孔钻制在所述卡箍部分中并与从所述机壳凸起而形成的锁定凸起卡合,这样使得所述卡接件绕沿插入方向的轴的旋转得以禁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所述卡箍部分的所述平板的面积大于所述插入部分在平行于所述卡箍部分的平面中的横截面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件,其中
当反射板定位成其具有所述发光部分得以插入于其中的发光孔并反射光时,所述卡箍部分的厚度是使得被插入所述发光孔的所述发光部分凸起于所述反射板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件,其中,还包括:
凸起部分,其从所述卡箍部分沿反向于所述插入部分的方向凸起而形成;其中
所述凸起部分具有以下形状:在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卡箍部分和所述机壳夹持所述发光板时不阻挡由所述发光部分发出的光。
9、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
机壳,其形成为平板状;
至少一个发光板,其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凸起形成的发光部分,并被定位成在另一个表面上接触所述机壳;和
卡接件,其包括
插入部分,其插入形成在所述机壳中的插入孔并与所述机壳卡合,和
卡箍部分,其形成为绕所述插入部分的周边的平板,
其中
当所述插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卡接件的所述卡箍部分和所述机壳夹持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板,并且
所述卡箍部分的厚度设置为等于或小于所述发光部分从所述发光板凸起的量。
CN2009101461911A 2008-06-18 2009-06-18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8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640/08 2008-06-18
JP2008159640A JP4631938B2 (ja) 2008-06-18 2008-06-18 クリップ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アッセンブ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8651A true CN101608651A (zh) 2009-12-23
CN101608651B CN101608651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48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1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8651B (zh) 2008-06-18 2009-06-18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15819B2 (zh)
JP (1) JP4631938B2 (zh)
CN (1) CN10160865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5485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线缆固定机构
WO2012129829A1 (zh) * 2011-03-29 2012-10-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2149722A1 (zh) * 2011-09-02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
WO2013007034A1 (zh) * 2011-07-14 2013-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678603B2 (en) 2011-03-29 2014-03-2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elastic hold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same
US9012775B2 (en) 2011-12-05 2015-04-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ire fix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2911B2 (en) * 2008-07-15 2014-06-17 Thomson Licens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disassembly release tool
JP4519943B1 (ja) 2009-05-22 2010-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351723B2 (ja) 2009-05-22 2013-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621799B1 (ja) 2009-05-22 2011-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反射シート、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RU2491473C1 (ru) * 2009-06-15 2013-08-27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WO2010146916A1 (ja) * 2009-06-15 2010-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1027609A1 (ja) * 2009-09-07 2011-03-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628228B1 (ko) * 2009-09-10 2016-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5390704B2 (ja) * 2010-06-02 2014-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8485685B2 (en) * 2010-06-17 2013-07-1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amp fastener thereof
TWI407205B (zh) * 2010-07-30 2013-09-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光源組件
KR101138514B1 (ko) 2010-08-20 2012-04-25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등
DE102010041471B4 (de) 2010-09-27 2021-02-11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euchtmodulanordnung mit einer LED auf einer Platine
EP2453165B1 (en) 2010-11-12 2017-09-06 LG Innotek Co., Ltd. Lighting device
US20130128186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Yicheng Kuo Locking Piece,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US20130128444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Yicheng Kuo Backplane,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KR101544608B1 (ko) * 2012-05-25 2015-08-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EP2890429A2 (en) * 2012-08-31 2015-07-08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Medical device with fastening elements for internal components which allow for abrogation of the connection upon impact force above a threshold
DE202013101823U1 (de) 2013-04-26 2014-07-29 Zumtobel Lighting Gmbh Plattenförmiges Reflektorelement für LED-Platine
JP2015055302A (ja) * 2013-09-12 2015-03-23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ップ
JP6601146B2 (ja) * 2015-10-26 2019-11-0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7146333A (ja) * 2016-02-15 2017-08-2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EP3582207B1 (en) * 2017-02-09 2021-12-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support pin
US10914985B2 (en) 2017-02-09 2021-02-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support pin
US11719416B2 (en) * 2020-09-16 2023-08-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KR200496421Y1 (ko) * 2021-08-18 2023-01-27 (주)제이앤시스 체결이 용이한 조명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6500Y2 (ja) * 1991-03-15 1997-12-03 株式会社東芝 Ledの取付構造
JPH0515455A (ja) 1991-07-09 1993-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給湯装置
JP4010487B2 (ja) 2002-03-22 2007-11-21 竹内工業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構造
KR100959685B1 (ko) * 2003-10-07 2010-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고정 어셈블리
JP4408687B2 (ja) * 2003-11-26 2010-02-03 株式会社ライオン事務器 ファイル用綴じ具の取付構造
JP4543813B2 (ja) * 2004-08-04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421471B2 (ja) 2004-12-27 2010-02-24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スナップ
US7431475B2 (en) * 2005-07-22 2008-10-07 Sony Corporation Radiator for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backlight device
JP2007180006A (ja) * 2005-09-06 2007-07-12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821442B2 (ja) * 2006-05-31 2011-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71586A (ja) 2006-09-13 2008-03-27 Sharp Corp 光源装置
CN100514137C (zh) * 2007-03-21 2009-07-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9829A1 (zh) * 2011-03-29 2012-10-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678603B2 (en) 2011-03-29 2014-03-2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elastic hold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same
WO2013007034A1 (zh) * 2011-07-14 2013-0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8687141B2 (en) 2011-07-14 2014-04-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149722A1 (zh) * 2011-09-02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
US8760353B2 (en) 2011-09-02 2014-06-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tive antenna
CN102495485A (zh) * 2011-12-05 2012-06-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线缆固定机构
WO2013082843A1 (zh) * 2011-12-05 2013-06-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线缆固定机构
US9012775B2 (en) 2011-12-05 2015-04-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Wire fix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31938B2 (ja) 2011-02-16
JP2010001928A (ja) 2010-01-07
CN101608651B (zh) 2012-05-30
US8215819B2 (en) 2012-07-10
US20100008066A1 (en) 201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8651A (zh) 卡接件和背光组件
US6749315B2 (en) Direct type back light device
US7236217B2 (en) Package of optical films with zero-gap bond outside viewing area
JP445559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098063B (zh) 灯座、包括灯座的背光组件和包括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US810723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ase for the same
JP4503563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に使用される実装ボタン
US20020080299A1 (en) Computer ha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70247870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GB2319110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ssembled with side fastenings
CN112305810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KR20040000351A (ko) 액정 모니터
US7131763B2 (en) Display
KR10043432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용 램프 와이어 설치구조체
KR20190054842A (ko) 표시장치
US7202921B2 (en) Backlight unit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211639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 light and LED
EP131082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555885B1 (ko) 직하 방식의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048395A (ko) 조명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EP3550200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47291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060002145A1 (en) Backlight un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442062B2 (en) Fluorescent tube connector devi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S20090009993A1 (en)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