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255B - 气体用减压阀 - Google Patents

气体用减压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255B
CN101589255B CN2008800031341A CN200880003134A CN101589255B CN 101589255 B CN101589255 B CN 101589255B CN 2008800031341 A CN2008800031341 A CN 2008800031341A CN 200880003134 A CN200880003134 A CN 200880003134A CN 101589255 B CN101589255 B CN 101589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valve
body part
pressure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31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255A (zh
Inventor
山本博晓
中岛要治
斋藤芳夫
千叶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ihin Do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1/00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 F02M21/02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for gaseous fuels
    • F02M21/0218Details on the gaseous fuel supply system, e.g. tanks, valves, pipes, pumps, rails, injectors or mixers
    • F02M21/023Valves; Pressure or flow regulators in the fuel supply or return system
    • F02M21/0239Pressure or flow regulato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1/00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 F02M21/02Apparatus for supplying engines with non-liquid fuels, e.g. gaseous fuels stored in liquid form for gaseous fuels
    • F02M21/0218Details on the gaseous fuel supply system, e.g. tanks, valves, pipes, pumps, rails, injectors or mixers
    • F02M21/023Valves; Pressure or flow regulators in the fuel supply or return system
    • F02M21/0233Details of actuat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0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16/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 G05D16/06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 G05D16/064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the membra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obturator
    • G05D16/066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the membra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obturator using a spring-loaded membrane with a spring-loaded slideable obtu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6416With 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ystem
    • Y10T137/6579Circulating fluid in heat exchange relationsh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6416With 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ystem
    • Y10T137/6606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54Line flow effect assisted
    • Y10T137/7756Reactor surface separated from flow by apertured partition
    • Y10T137/7757Through separate aper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793With opening bias [e.g., pressure regulator]
    • Y10T137/7809Reactor surface separated by apertured part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793With opening bias [e.g., pressure regulator]
    • Y10T137/7822Reactor surface closes chamber
    • Y10T137/7823Valve head in inlet cha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793With opening bias [e.g., pressure regulator]
    • Y10T137/7822Reactor surface closes chamber
    • Y10T137/7823Valve head in inlet chamber
    • Y10T137/7825Rectilinear valve stem rigid with reactor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用减压阀,该气体用减压阀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和低压室连通的阀孔,并且所述阀机构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上的阀芯,该阀座面对与高压通道连通的阀室,所述阀机构的所述阀芯与压动部件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被收纳在主体内,所述压动部件在所述低压通道以及所述低压室的压力下动作,主体(16)由多个强度不同的主体部件(18、19)接合而构成,高压通道(30、64)全部形成于多个主体部件(18、19)中的高强度的主体部件(18)内,低压通道(85、86、94、119)和低压室(83、84、116)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多个主体部件(18、19)中的低强度的主体部件(19)内。由此,能够降低气体用减压阀的成本。

Description

气体用减压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用减压阀,该气体用减压阀的阀机构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和低压室连通的阀孔,并且该阀机构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上的阀芯,所述阀座面向与高压通道连通的阀室,所述阀机构的所述阀芯与压动部件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被收纳在主体内,所述压动部件在所述低压通道以及所述低压室的压力下动作。
背景技术
所述气体用减压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被公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090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体用减压阀中,主体是由单一部件构成的,需要用具有供减压前的高压气体流通的部位所需的强度的材料来形成整个主体,因此在减压后压力较低的气体所流通的部位,主体具有不必要的强度,仍存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气体用减压阀。
此外,为了使主体的温度不随着减压作用而过度下降,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体用减压阀中,利用在主体侧面设置的凹部和以堵塞该凹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上的盖板形成热水通道,并将发动机冷却水引导至热水通道,然而,为了确保通道容积会导致主体大型化,而且由于需要盖板因此部件个数也增多了。
此外,本发明也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主体大型化和部件个数增多并且能够防止主体的温度降低的气体用减压阀。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中的气体用减压阀的阀机构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和低压室连通的阀孔,并且所述阀机构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上的阀芯,所述阀座面对与高压通道连通的阀室,所述阀机构的所述阀芯与压动部件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被收纳在主体内,所述压动部件在所述低压通道以及所述低压室的压力下动作,该气体用减压阀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这两个强度不同的部件接合而构成,所述高压通道全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中的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内。
此外,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中形成有同轴地收纳所述阀机构的插入孔,所述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和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以在彼此之间形成有作为所述低压室的减压室并且沿所述阀芯的轴线方向重叠的方式接合起来而构成所述主体,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与所述插入孔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上,并且该嵌合凸部与第二主体部件气密地嵌合。
此外,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主体并相互接合起来的所述多个主体部件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设有槽,该槽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件之间形成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加热单元的收纳室。
为了达成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中的气体用减压阀的阀机构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和低压室连通的阀孔,并且所述阀机构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上的阀芯,所述阀座面对与高压通道连通的阀室,所述阀机构的所述阀芯与膜片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被收纳在主体内,所述膜片在所述低压通道以及所述低压室的压力下动作,该气体用减压阀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这两个部件接合而构成,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分别形成有所述高压通道、所述低压通道和所述低压室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体部件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设有槽,该槽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件之间形成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加热单元的收纳室。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形成有同轴地收纳所述阀机构的插入孔,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与该插入孔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上,该嵌合凸部与第二主体部件的嵌合孔气密地嵌合,以所述膜片与第二主体部件的所述嵌合孔同轴地配置的方式将膜片的周缘部夹在第二主体部件与膜片盖之间,并且阀芯与膜片的中央部连接。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沿所述阀芯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所述收纳室形成为围绕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座的圆弧状。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所述收纳室在沿着所述阀芯的轴线的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阀座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形成有所述槽的主体部件通过模具成形,所述槽在模具成形所述主体部件时同时形成。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九特征在于,被引导到所述加热介质通道中的加热介质为发动机冷却水。
此外,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电加热器。
另外,实施例中的膜片115对应于本发明的压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三特征,利用强度不同的多个主体部件构成主体,使得低压通道和低压室的至少一部分由低强度的主体部件形成,因此能够避免主体整体由超过必需强度的高强度材料形成,能够降低成本。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是将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与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接合起来而构成主体,因此将高强度材料构成的部分恰好配置在高压气体所作用的部分上,使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在主体整体中所占比例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而且,与同轴地收纳阀机构的插入孔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上的嵌合凸部与第二主体部件气密地嵌合,因此能够容易地得到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的同心性。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相互接合起来的主体部件的接合面之间形成有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加热单元的收纳室,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形成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而导致主体整体大型化,并且无需使用其他部件来形成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不仅避免了部件个数增加,还能够防止主体温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在主体部件的接合面之间形成有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加热单元的收纳室,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形成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而导致主体整体大型化,并且无需使用其他部件来形成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不仅避免了部件个数增加,还能够防止主体温度降低。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与阀芯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上的嵌合凸部与第二主体部件气密地嵌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的同心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将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围绕阀芯和阀座进行配置,因此在伴随阀机构的动作进行减压作用时能够有效地对温度容易降低的阀座和阀芯周围进行加热,而且由于加热介质通道或者收纳室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大致均匀地对阀座和阀芯周围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伴随阀机构的动作进行减压作用时能够更为有效地对温度容易降低的阀座和阀芯周围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无需用于形成槽的机械加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能够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冷却水加热主体。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能够通过电加热器任意地对主体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气体用减压阀的整体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气体用减压阀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在将第一主体部件、电磁切断阀的一部分、阀机构、按压部件、背面螺旋弹簧以及调节部件分解开的状态下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图1的箭头4方向的仰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放大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将电磁切断阀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在将第二主体部件、溢流阀(relief valve)和出口侧连接管分解开的状态下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表示第一主体部件和第二主体部件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1是表示将膜片和膜片盖组装到主体上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气体用减压阀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13是图12的箭头13方向的视图。(第二实施例)
标号说明
16、16′:主体;18、18′、19、19′:主体部件;18a:嵌合凸部;20:阀机构;25:插入孔;27、28、30、64:高压通道;58:阀座;59:阀芯;66:阀室;68:阀孔;83:作为低压室的减压室;84:作为低压室的背压室;85:作为低压通道的小径连通道;86:作为低压通道的出口通道;94:作为低压通道的阀孔;109:加热介质通道;110、133、134:槽;115:作为压动部件的膜片;116:作为低压室的压力作用室;119:作为低压通道的连通道;131:作为加热单元的电加热器;132:收纳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首先,在图1中,该气体用减压阀用于将作为燃料气体的压缩天然气减压并供给到发动机(未图示),该气体用减压阀的外壳15由以下部件构成:由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互接合而构成的主体16;以及与该主体16接合的膜片盖17,在所述主体16中,收纳有阀机构20(参照图2),并且配设有电磁切断阀21和溢流阀22。
在图2中,主体16由强度互不相同的的多个主体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和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上下重叠并利用多根(例如四根)螺栓23、23…相互接合起来而构成,第一主体部件18例如由铝合金制的拉制材料切削成形,或者是在铝合金锻造成形后进行清角切削而形成,第二主体部件19例如由铝合金铸造成形后进行清角切削而形成。
在图3中,在第一主体部件18的中央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入孔25,该插入孔25的上端形成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伸出的内向凸缘24,该插入孔25从所述内向凸缘24侧开始依次由小径孔25a、直径比该小径孔25a大的中径孔25b、直径比该中径孔25b稍大的螺纹孔25c、以及直径比该螺纹孔25c还大的大径孔25d同轴地连续构成,大径孔25d的下端在第一主体部件18的下端面朝下方敞开。
一并参照图4和图5,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下部设有用于导入减压前的压缩天然气的入口侧连接孔26,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中设有:第一高压通道27,其与所述入口侧连接孔26同轴地相连;第二高压通道28,其沿与入口侧连接孔26和第一高压通道27的轴线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其一端与第一高压通道27内端相连;阀安装孔29,其具有与第二高压通道28的轴线斜向交叉的轴线,并开口于第一主体部件18侧面,并且第二高压通道28的另一端开口于该阀安装孔29的内端部;和第三高压通道30,其同轴地连接在所述阀安装孔29的内端。
所述电磁切断阀21包括:线圈组装体34,其通过用合成树脂制的包覆部33包覆合成树脂制的绕线管31以及卷绕在该绕线管31上的线圈32而构成;非磁性材料制的引导筒35,其一端侧插入到线圈组装体34内,其另一端侧固定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上;固定铁心36,其以堵塞所述引导筒35的一端的方式固定在引导筒35上;柱塞37,其与固定铁心36对置,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到引导筒35内;复位弹簧38,其设于固定铁心36和柱塞37之间;磁性金属制的电磁壳体39,其以覆盖线圈组装体34的方式紧固于固定铁心36上;磁性支撑框40,其以将线圈组装体34夹持在其与电磁壳体39之间的方式螺合到主体16上;阀部件41,其在固定铁心36相反侧被保持在柱塞37上。
一并参照图6,所述阀安装孔29由如下部件构成:小径部29a,第二高压通道28的另一端开口于其侧面,并且其内端中央部与第三高压通道30同轴相连;大径部29b,其直径比小径部29a大,并与小径部29a的外端同轴相连;和环状的阶梯部29c,其以面向外侧的方式形成于小径部29a和大径部29b之间。引导筒35的一端侧插入于绕线管31中,在引导筒35的另一端侧以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凸缘部35a,该凸缘部35a的外周面与大径部29b的内表面接近并相互对置,以在所述凸缘部35a和阶梯部29c之间夹设环状的密封部件42的方式将引导筒35的另一端部插入到大径部29b中。
磁性支撑框40通过被拧入大径部29b中从而组装到第一主体部件18上。并且,通过将密封部件42和凸缘部35a夹在阶梯部29c和磁性支撑框40之间,从而引导筒35也被固定到第一主体部件18上。
螺纹轴部36a一体地连续设置在固定铁心36上,该螺纹轴部36a贯穿了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的电磁壳体39的闭塞端中央部。在该螺纹轴部36a的从电磁壳体39中突出来的突出部上螺合有盖形螺母43,并且在该盖形螺母43和电磁壳体39之间夹设有垫片44,通过拧紧该盖形螺母43从而将电磁壳体39的闭塞端中央部紧固在固定铁心36上。
引导筒35的另一端侧以插入到大径部29b中的插入状态被固定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上,通过将柱塞37滑动自如地嵌合到引导筒35中,从而在设于第一主体部件18上的阀安装孔29中的小径部29a的内端部与引导筒35以及柱塞37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主阀室45,第二高压通道28与该主阀室45连通。此外,阀座46设于第一主体部件18上,该阀座46围绕第三高压通道30的位于小径部29a内端部中央的开口端。
阀部件41由一端侧的先导阀部41a和另一端侧的主阀部41b经由在两阀部41a、41b之间成阶梯差的连接筒部41c一体地连接设置而成,所述先导阀部41a形成为圆盘状,并且在其一端面上具有越朝向柱塞37侧直径越小的锥面47,所述主阀部41b形成为圆盘状并且与阀座46对置,先导阀部41a的直径设定为比主阀部41b的直径小。在该阀部件41的中心部同轴地设有第一通道48和第二通道49,所述第一通道48始终与第三高压通道30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9与第一通道48连通并开口于先导阀部41a的一端面中央部,并且第二通道49形成为比第一通道48的直径小。
在柱塞37的面对主阀室45的端部上设有供先导阀部41a插入的凹部50,先导阀部41a宽松地插入到凹部50中,并由固定在柱塞37另一端的C字形挡圈51阻止其从凹部50中脱离,并且在先导阀部41a和柱塞37之间形成有与主阀室45连通的先导阀室52。此外,在所述凹部50的封闭端中央部埋设有橡胶密封件53,在使先导阀部41的一端面中央部落座时,该橡胶密封件53堵塞所述第二通道49的朝向先导阀室52的开口。并且,所述挡圈51固定在柱塞37的如下位置处:在该位置处,能够使先导阀部41a在凹部50的封闭端和止动圈51之间进行其与柱塞37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
此外,在主阀部41b的与小径部29a的封闭端对置的表面上,埋设有落座于阀座46上的环状的橡胶密封件54,该橡胶密封件54用于将主阀室45和第三高压通道30之间切断。
在这样的电磁切断阀21中,通过切断向线圈32供给电力,从而柱塞37在复位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向离开固定铁心36的方向移动,主阀部41b的橡胶密封件54落座于阀座46上,使得主阀室45和第三高压通道30之间被切断,并且先导阀部41a落座于橡胶密封件53上,使得先导阀室52与第三高压通道30之间也被切断,从而停止向第三高压通道30侧供给高压的压缩天然气。
另一方面,向线圈32供给电力时,首先柱塞37向固定铁心36侧移动,使得先导阀芯41a离开橡胶密封件53,从而经由第一通道48与第三高压通道30连通的第二通道49与先导阀室52连通起来。由此,压缩天然气从主阀室45经由先导阀室52、第二通道49和第一通道48缓缓流到第三高压通道30中,由主阀室45和第三高压通道30对主阀部41b作用的压力差由此减小。进而,在线圈32所产生的电磁力超过了作用在主阀部41b上的压力差时,柱塞37进一步向固定铁心36侧移动,主阀部41b的橡胶密封件54离开阀座46,从而压缩天然气从主阀室45流向第三高压通道30。
阀机构20由膜片115驱动,该阀机构20包括:阀壳57,其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插入孔25中;和阀芯59,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阀壳57中,且能够落座于在所述阀壳57中设置的阀座58上,并且该阀芯59与所述膜片115连接。
在图3中,阀壳57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其轴向两端具有:一端侧的小径部57a,其位于第一主体部件18的内向凸缘24侧;和另一端侧的大径部57b,其比所述小径部57a的直径大,在小径部57a和大径部57b之间的中间部沿阀壳57外周形成有环状凹部60,并且在阀壳57外周以包围该环状凹部60的方式装配有过滤网61。
并且,阀壳57插入到插入孔25的小径孔25a中,使得装配于小径部57a一端的环状密封部件62与所述内向凸缘24弹性接触,在大径部57b外周上装配有与小径孔25a的内周弹性接触的环状密封部件63。而且,在阀壳57插入到所述小径孔25a的插入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小径孔25a的内周和阀壳57之间形成环状的第四高压通道64,第三高压通道30以与第四高压通道64连通的方式开口于小径孔25a的内周面上。
另外,阀芯59同轴且能够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贯穿阀壳57的另一端部,在该阀芯59外周装配有环状的密封部件65,该密封部件65与阀壳57的另一端部内周弹性地滑动接触。而且,在阀壳57内以包围阀芯59的方式形成有阀室66,在阀壳57上设有多个连通孔67…,所述多个连通孔67…使第四高压通道64经由所述过滤网61与所述阀室66连通。
在所述阀壳57的一端部设有与阀芯59同轴的阀孔68,该阀孔68开设于锥状的阀座58的中央部,该阀座58以面对所述阀室66的方式形成于阀壳57的前端侧内表面上,在阀芯59的一端部形成有能够落座于所述阀座58上的环状的密封部59a。
在所述阀芯59的一端同轴且一体地连续设置有轴69的基端,该轴69宽松地贯穿阀孔68和内向凸缘24的中央部,并且形成为直径比阀孔68的内径小,在该轴69的前端形成有扩径卡合部69a。
在所述插入孔25的螺纹孔25c中螺合有环状的按压部件70,所述按压部件70与所述阀壳57的另一端抵接,并且在所述按压部件70和所述内向凸缘24之间夹持该阀壳57,在该按压部件70上与该阀芯59同轴地设置有比该阀芯59的直径大的螺纹孔71,以插入所述阀芯59的另一端部。而且,在按压部件70的与所述阀壳57相反侧的端面上设有有底的卡合孔76,所述卡合孔76与为了跟所述螺纹孔25c螺合而对所述按压部件70进行旋转操作用的工具(未图示)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进行卡合。
所述插入孔25的开口端由调节部件72气密地封闭。该调节部件72一体地具有:大径部72a,其嵌合于所述插入孔25中的大径孔25d中,并且在大径部72a外周装配有环状的密封部件75,该密封部件75与所述大径孔25d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小径部72b,其同轴且一体地连续设置于所述大径部72a的一端,且形成得比所述大径部72a的直径小,并且在该小径部72b外周刻有与所述按压部件70的螺纹孔71螺合的阳螺纹73;工具卡合部72c,其同轴地突出设置于所述大径部72a的另一端,并且形成为六边形,能够与未图示的工具卡合。而且,在将阳螺纹73螺合到按压部件70的螺纹孔71中的状态下将工具卡合到工具卡合部72c上并进行旋转操作,由此,所述调节部件72能够沿与阀机构20的阀芯59同轴的轴线方向进退。
此外,在所述调节部件72的小径部72b和所述阀机构20中的阀芯59的另一端之间压缩设置有背面螺旋弹簧74,通过对该调节部件72的旋转操作来调节所述调节部件72沿轴向的进退位置,从而能够调节所述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簧负荷。
一并参照图7~图9,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中设有分隔壁78,该分隔壁78位于沿着配设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件18中的阀机构20的轴线的中间部,在比该分隔壁78更靠第一主体部件18侧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上,从分隔壁78侧开始依次设有减压室形成孔79以及比该减压室形成孔79的直径更大的嵌合孔80,所述减压室形成孔79和所述嵌合孔80与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中形成的插入孔25同轴且相互连通,在相对于分隔壁78处于与第一主体部件18相反侧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件19上,与所述减压室形成孔79和所述嵌合孔80同轴地设置有压力作用室形成孔81。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与所述插入孔25同轴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18a,该嵌合凸部18a与所述嵌合孔80嵌合。而且,在嵌合凸部18a外周装配有与嵌合孔80的内周弹性接触的环状密封部件82,从而嵌合凸部18a与嵌合孔80气密地嵌合。
在所述嵌合凸部18a嵌合于嵌合孔80中的状态下,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以在彼此之间夹设环状密封部件90的方式利用所述螺栓23…接合起来,该密封部件90以围绕嵌合凸部18a的方式装配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上,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互接合起来的状态下,在嵌合凸部18a的前端和分隔壁78之间形成有外周被所述减压室形成孔79所限定的作为第一低压室的减压室83,该减压室83与所述阀机构20的阀孔68连通。
然而,在开口端由调节部件72气密地封闭住的所述插入孔25内,形成有作为第二低压室的背压室84,该背压室84面对所述阀机构20中的阀芯20的另一端,通过使装配于阀壳57外周的密封部件63与插入孔25中的小径孔25a的内表面弹性接触,并且使装配于阀芯59外周的密封部件65与阀壳57的内周弹性接触,从而使该背压室84与环状的第四高压通道64被气密地隔绝开,该第四高压通道64在所述小径孔25a内形成于阀壳57和第一主体部件18之间。并且,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中设有连通所述减压室83和所述背压室84的作为第一低压通道的小径连通道85(参照图2),从而背压室84与减压室83连通起来。
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中,在减压室形成孔79的半径方向上沿轴线设有作为第二低压通道的出口通道86,该出口通道86的内端开口于减压室形成孔79的内表面。即,出口通道86与减压室83连通,出口侧连接孔88与出口通道86同轴相连并设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在该出口侧连接孔88上通过压入等方式气密地连接有出口侧连接管89,该出口侧连接管89用于将减压后的压缩天然气导出。
所述溢流阀22随着减压室83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以上而打开,所述溢流阀22由如下部件构成:主体16的第二主体部件19;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引导体91;被引导体91引导的阀芯92;以及压缩设置在引导体91和阀芯92之间的弹簧93。
特别在图7中,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中同轴地连续设置有:作为第三低压通道的阀孔94,其轴线配置成与所述出口通道86同轴,并且该阀孔94与所述减压室83连通;和收纳孔96,其内端形成有中央部面对所述阀孔94的环状阀座95,并且该收纳孔96的直径比所述阀孔94的直径形成得更大,收纳孔96的外端向外部敞开。所述引导体91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并且在其与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阀室97,所述引导体91能够沿所述收纳孔96的轴线方向移动,被所述引导体91所引导的所述阀芯92以能够落座于阀座95上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阀室97中,所述弹簧93被压缩设置在所述阀芯92和所述引导体91之间,并发挥使阀芯92落座在所述阀座95上的预定弹力。并且,所述阀芯92和所述阀座95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阀芯92)上设置的密封部98为橡胶制成的。
并且,在将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时,是在使该引导体91对位于引导体91自身与落座在阀座95上的所述阀芯92之间的所述弹簧93进行压缩的同时将该引导体91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然而在所述引导体91上一体地设有引导筒部91a,该引导筒部91a直到该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为止向所述收纳孔96内嵌入预定引导距离L的量。即,在所述引导筒部91a上距离其前端所述引导距离L的位置处,设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91b,引导筒部91a向收纳孔96内嵌入直到该凸缘部91b抵接于第二主体部件19的外侧面为止。因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体91通过将其引导筒部91a向收纳孔96中压入所述预定引导距离L的量而被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
此外,引导体91、阀芯92和弹簧93构成为能够使阀芯92相对于引导体91移动的引导体组装体99,与阀芯92同轴相连的阀杆92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引导孔100中,该引导孔100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引导体91中,在从该引导孔100中突出来的所述阀杆92a上卡合有压板101,该压板101能够从所述阀座95的相反侧与所述引导体91抵接,从而通过所述弹簧93的弹性作用力来限制阀芯92移动。
另外,引导体91的引导筒部91a嵌入(压入)到收纳孔96中的所述引导距离L为没有所述弹簧93的弹力经由所述阀芯92作用于所述阀座95上的无负荷引导区间和有所述弹簧93的弹力经由所述阀芯92作用于所述阀座95上的负荷引导区间之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距离L被设定为比所述弹簧93从自由长度到发挥所述预定弹力为止的压缩距离更大的长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组装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之前的引导体组装体99的弹簧93处于未被从自由状态压缩的状态,在将所述引导体组装体99组装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时,处于自由状态的所述弹簧93通过在所述阀芯92与阀座95抵接后使引导体91继续向收纳孔96内嵌入(压入)而被压缩并发挥到预定弹力为止,所述引导距离L比所述弹簧93发挥到预定弹力为止的压缩距离设定得更长。另外,也可以按如下方式设定所述引导距离L:在组装好引导体组装体99的状态下,设定所述压板101卡合在所述阀杆92a上的卡合位置,以使所述弹簧93从自由状态被压缩至发挥比所述预定弹力小的弹力为止的状态,并且在所述阀芯92与所述阀座95抵接后使所述引导体91进一步嵌入(压入)到所述收纳孔96中,从而使所述弹簧93发挥预定弹力。
在第二主体部件19的所述分隔壁78的中央部设有与所述阀机构20的阀芯59同轴的贯通孔104,供阀杆10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的合成树脂制的引导部件106嵌入到所述贯通孔104中,所述阀杆105的一端与膜片115的中央部同轴连接,并且所述阀杆105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59连接。
在该引导部件106的一端一体地设有与所述分隔壁78的两表面中的一方抵接的凸缘部106a,在引导部件106的另一端一体地设置有卡合部106b,该卡合部106b能够以贯穿于贯通孔104内的方式弯曲,该卡合部106b在从所述贯通孔104中突出来的状态下与所述分隔壁78的另一表面弹性卡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件106b在减压室83侧弹性卡合在所述分隔壁78上。
在所述阀杆105的靠近所述阀机构20侧的端部上设有卡合槽107,该卡合槽107沿着与该阀杆105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并且开口于阀杆105的侧面,并且在所述阀杆105的靠近所述阀机构20侧的端面和所述卡合槽107之间的范围内形成有切槽108,该切槽108被设置成在与所述卡合槽107相同的方向上开口于阀杆105的侧面。
并且,与所述阀机构20的阀芯59同轴且一体地相连的轴69以使其扩径卡合部69a卡合在所述卡合槽107中的方式贯穿插入于切槽108中,由此将阀机构20的阀芯59的一端侧连接到阀杆105上。
如图10所示,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上装配有电磁切断阀21的一部分、阀机构20、按压部件70、调节部件72和背面螺旋弹簧74等,并且所述阀杆105与阀机构20的阀芯59连接,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装配有溢流阀22、出口侧连接管89和引导部件106等,在上述状态下,通过使所述阀杆105与所述引导部件106嵌合从而使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互接合起来,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接合的接合状态下,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有供作为加热介质的发动机冷却水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109。
从沿阀机构20中的阀芯59的轴线方向观察,该加热介质通道109形成为围绕阀芯59和阀座58的圆弧形状,并且该加热介质通道109在沿着所述阀芯59的轴线的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阀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该加热介质通道109配置成在比夹设于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的环状的密封部件90更靠内侧的位置处围绕第一主体部件18的嵌合凸部18a。
而且,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接合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主体部件19的与第一主体部件18接合的接合面)上,设有用于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的槽110。并且,第二主体部件19是通过模具成形而成的,所述槽110在模具成形第二主体部件19时同时形成。
在图8中,所述槽110的周向两端配置于与出口侧连接孔88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槽110形成为同轴地围绕嵌合孔80的圆弧形状,在该槽110的周向两端部的与出口通道86和所述出口侧连接孔88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比槽110的深度要浅的浅槽部110a、110b,以便不与出口通道86和出口侧连接孔88相干涉,在所述槽110的周向中间部的与溢流阀22的阀孔94和收纳孔9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比槽110的深度要浅的浅槽部110c,以便不与阀孔94和收纳孔96相干涉。
另一方面,在第一主体部件18中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与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的周向一端连通的介质入口通道111和与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的周向另一端连通的介质出口通道113,导入管112(与介质入口通道111连通)和导出管114(与介质出口通道113连通)与第一主体部件18的下端连接并向下方延伸。
一并参照图11,所述膜片115的周缘部被夹在所述主体16中的第二主体部件19和被安装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膜片盖17之间,在第二主体部件19和膜片115之间以面对膜片115的一个面的方式形成有作为第三低压室的压力作用室116,该压力作用室116的外周由第二主体部件19的压力作用室形成孔81所限定,在膜片115和膜片盖17之间形成有面对膜片115的另一个面的弹簧室117,收纳于该弹簧室117中的螺旋弹簧118被压缩设置在膜片盖17和膜片115之间。而且,在第二主体部件19的分隔壁78中设有将压力作用室116与减压室83连通的连通道119,在气体通过时压力作用室116的压力低于减压室83的压力。
另外,在所述主体16中形成有:供高压气体流通的第一~第四高压通道27、28、30、64、作为第一~第四低压通道的小径连通道85、出口通道86、阀孔94和连通道119、以及作为第一~第三低压室的减压室83、背压室84和压力作用室116,然而第一~第四高压通道27、28、30、64均形成于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内,小径连通道85、出口通道86、阀孔94、连通道119、减压室83、背压室84和压力作用室116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出口通道86、阀孔94和连通道119)形成于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中,小径连通道85形成于第一主体部件18中,减压室83形成于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压力作用室116形成于第二主体部件19和膜片115之间。
所述膜片盖17通过薄壁金属冲压成形而形成,所述膜片盖17一体具有:有底圆筒部17a,该有底圆筒部17a的与膜片115相反侧的端部作为闭塞端;凸缘部17b,其从该有底圆筒部17a的开口端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和圆筒部17c,其从该凸缘部17b的外周缘向主体16侧延伸。
膜片115的周缘部被夹在所述膜片盖17的凸缘部17b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通过将膜片盖17中的圆筒部17c的一部分向内侧铆接并与第二主体部件19卡合,从而将膜片115的周缘部夹在膜片盖17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并且将膜片盖17与第二主体部件19接合起来。
环状的第一护圈120抵接在所述膜片115的面对压力作用室116的那个面的中央部,环状的第二护圈121抵接在所述膜片115的面对弹簧室117的那个面的中央部。
另一方面,在与阀机构20的阀芯59连接的阀杆105上同轴地设置有:环状卡合部105a,其与所述第一护圈120的内周卡合;以及轴部105b,其贯穿第一护圈120、膜片115和第二护圈121的中央部,在轴部105b的外周上刻有阳螺纹123。而且,轴部105b贯穿第一护圈120、膜片115和第二护圈121的中央部且在轴部105b与第一护圈120之间夹设有O型密封圈122,在所述轴部105b的所述阳螺纹123上螺合有螺母125,并且在该螺母125与第二护圈121之间夹设有垫片124。通过紧固螺母125,从而将膜片115与阀机构20的阀芯59的一端同轴地联动并连接起来。
所述螺旋弹簧118压缩设置于膜片盖17的有底圆筒部17a的封闭端和第二护圈121之间。该螺旋弹簧118的弹簧载荷对所述阀机构20中的阀芯59向开阀方向作用,而压缩设置在该阀芯59和调节部件72之间的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簧载荷对所述阀芯59向闭阀方向作用,通过调节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簧载荷,实际上也调节了所述螺旋弹簧118的弹簧载荷。
此外,在膜片盖17的有底圆筒部17a的封闭端,通过例如压入、硬钎焊的方式连接有与弹簧室117连通的负压导入管126,该负压导入管126与发动机连接,将发动机的进气负压导入到所述弹簧室117中。
这样的膜片115在压力作用室116的压力作用下克服螺旋弹簧118的弹力向弹簧室117侧弯曲时,阀机构20关闭,此外,当由于所述压力作用室116的压力降低而使膜片115向压力作用室116侧弯曲时,阀机构20打开,通过像这样地重复进行阀机构20的开闭,从而将高压的压缩天然气减压并从出口侧连接管89中输出。
接着,对该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膜片盖17通过对薄壁金属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并且一体地具有有底圆筒部17a,该有底圆筒部17a的封闭端与压缩设置于膜片盖17和膜片115之间的螺旋弹簧118的与所述膜片115相反侧的端部抵接,阀芯59的一端与膜片115联动地连接,在主体16的相对于阀芯59位于与膜片115相反侧的第一主体部件18上螺合有调节部件72,该调节部件72能够沿与阀芯59同轴的轴线方向进退,在该调节部件72和阀芯59的另一端部之间夹设有背面螺旋弹簧74,该背面线圈弹簧74的弹簧载荷能够根据调节部件72沿轴向的进退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使膜片盖17通过薄壁金属的冲压成形而形成,从而能够实现成本和重量的降低,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能够使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簧载荷根据调节部件72的轴向进退位置变化而变化,在阀芯59上作用有:压力作用室116和弹簧室117之间的压力差以及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力所形成的朝向闭阀侧的力、以及由压缩设置于膜片盖17和膜片115之间的螺旋弹簧118的弹力产生的朝向开阀方向的力,通过调节背面螺旋弹簧74的弹簧载荷,能够得到与调节膜片盖17和膜片115之间的螺旋弹簧118的弹簧载荷同等的作用。
并且,在主体16的第一主体部件18中,朝向与膜片盖17相反侧开口的插入孔25以能够供包括所述阀芯59在内的阀机构20插入的方式与阀芯59同轴地设置,该插入孔25的开口端由调节部件72气密地封闭,因此能够从与膜片115相反侧将包括阀芯59在内的阀机构20插入到所述插入孔25中,并且能够螺合调节部件72进行组装,从而提高了组装性,并且能够利用调节部件72气密地封闭插入孔25。
此外,在开口端由调节部件72气密地封闭住的插入孔25内,以面对阀芯59的另一端的方式形成有背压室84,该背压室84与在主体16的第一主体部件18内形成的第一~第四高压通道27、28、30、64气密地隔绝开并与减压室83连通,因此能够以将减压室83的压力作用在阀芯59的两端的方式使阀芯59的动作更为平滑,而不会产生沿轴向驱动阀芯59的压力差,并且即使与背面螺旋弹簧74接触的部件因摩擦而产生切屑,也能够尽量防止所述切屑咬入到阀芯59和阀座58之间。
此外,所述主体16由多个强度不同的主体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接合而构成,并且供高压气体流通的第一~第四高压通道27、28、30、64全部形成于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内,而作为第一~第四低压通道的小径连通道85、出口通道86、阀孔94和连通道119、以及作为第一~第三低压室的减压室83、背压室84以及压力作用室116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出口通道86、阀孔94和连通道119)形成于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中,从而避免了使主体16整体都由超过必需强度的高强度材料形成,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将由高强度材料构成的部分恰好配置在高压气体所作用的部分,使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在主体16整体中所占比例增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阀机构20在中央部开设有阀孔68,该阀孔68与作为第一~第四低压通道的小径连通道85、出口通道86、阀孔94和连通道119、以及作为第一~第三低压室的减压室83、背压室84和压力作用室116连通,并且该阀机构20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58上的阀芯59,所述阀座58面对与第一~第四高压通道27、28、30、64连通的阀室66,膜片115根据与出口通道86连通的减压室83的压力而动作,阀机构20的阀芯59与该膜片115相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20被收纳在所述主体16内,然而同轴地收纳阀机构20的插入孔25设于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中,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减压室83并且沿阀芯59的轴线方向重叠的方式接合起来,与插入孔25同轴并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18上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18a与第二主体部件19气密地嵌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的同心性。
此外,在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主体部件19的与第一主体部件18接合的接合面)上设有槽110,该槽110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的状态下的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109,因此能够避免因形成加热介质通道109而使主体16整体大型化,并且无需采用其他部件形成加热介质通道,不仅避免了部件个数增加,而且能够防止主体16的温度降低。
并且,形成有槽110的第二主体部件19是通过模具成形的,所述槽110在模具成形第二主体部件19时同时形成,因此无需用于形成槽110的机械加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此外,从沿阀芯59的轴线方向观察,加热介质通道109形成为围绕阀芯59和阀座58的圆弧形状,因此在随着阀机构20的动作进行减压作用时能够有效地对温度容易降低的阀座58和阀芯59周围进行加热,而且由于加热介质通道109为圆弧状,因此能够大致均匀地对阀座58和阀芯59周围进行加热。
此外,加热介质通道109在沿着阀芯59的轴线的方向上配置于与阀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在随着阀机构20的动作进行减压作用时能够有效地对温度容易降低的阀座58和阀芯59周围进行加热。
进而,由于发动机冷却水被引导至加热介质通道109中,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冷却水加热主体16。
此外,用于使所述阀机构20中的阀芯59和膜片115的中央部之间联动地连接的阀杆10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穿分隔壁78,所述分隔壁78配置于面对膜片115的一个面的压力作用室116和与该压力作用室116连通的减压室83之间,在所述分隔壁78中设有与所述阀芯59同轴的贯通孔104,在由合成树脂形成并嵌入到所述贯通孔104中的圆筒状的引导部件106的一端一体地设有与分隔壁78的两个面中的一方抵接的凸缘部106a,在引导部件106的另一端一体地设置有能够以贯穿于贯通孔104内的方式弯曲的卡合部106b,该卡合部106b以从贯通孔104中突出来的状态与分隔壁78的另一面弹性卡合,并且阀杆105贯穿引导部件106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该引导部件106中。
因此,阀杆105被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引导部件106所引导,能够抑制伴随阀杆105的滑动而产生磨损粉末。并且,设于分隔壁78中的贯通孔104是在铸造第二主体部件19时成形的,因此虽然贯通孔104的表面粗糙度较高,但是通过将引导部件106嵌入到贯通孔104中能够提高阀杆105的可滑动性,无需为了提高贯通孔104的平滑性而对分隔壁实施二次加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此外,将引导部件106向贯通孔104中嵌入直到其一端的凸缘部106a与分隔壁78的一个面抵接为止,此时,由于引导部件106的另一端的卡合部106b与分隔壁78的另一表面弹性卡合,因此无需使用特殊工具就能够将引导部件106容易地组装到分隔壁78上。
进而,在主体16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上装配有溢流阀22,该溢流阀22由如下部件构成:第二主体部件19,其设有收纳孔96,在该收纳孔96的内端形成有环状的阀座95,该阀座95的中央部面对与减压室83连通的阀孔94;固定在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引导体91,在该引导体91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阀室97;阀芯92,其以能够沿收纳孔96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体91引导,并且以能够落座于阀座95上的方式被收纳在阀室97中;以及弹簧93,其被压缩设置于所述阀芯92和所述引导体91之间并发挥使所述阀芯92落座于阀座95上的预定弹力,在将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时,在使该引导体91对夹设于其与阀芯92之间的所述弹簧93进行压缩的同时将该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在引导体91上一体地设有引导筒部91a,该引导筒部91a直到该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为止向所述收纳孔96内嵌入预定引导距离L的量。并且,所述引导距离L为没有所述弹簧93的弹力经由所述阀芯92作用于所述阀座95上的无负荷引导区间和有所述弹簧93的弹力经由所述阀芯92作用于所述阀座95上的负荷引导区间之和。
因此,在向收纳孔96中嵌入引导体91时,在阀芯92和阀座95之间没有负荷作用的状态下利用引导体91对阀芯92进行调心,并且将引导体91向收纳孔96内嵌入无负荷引导区间的量,然后,在将引导体91向收纳孔96内进一步嵌入负荷引导区间的量的过程中,弹簧93的弹力作用于阀座95上,从而在阀芯92和阀座95之间作用有负荷,在这种状态下,在阀座95和落座于该阀座95上的阀芯92之间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不会有在阀芯92和阀座95之间产生别紧的情况、或者在阀芯95和引导体91之间产生刮蹭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引导筒部91a向收纳孔96中压入的所述引导距离L被设定为比所述弹簧93从自由长度到发挥所述预定弹力为止的压缩距离更大的长度,因此在引导体91的引导距离L中的弹簧93从自由状态到被压缩之前的压入距离为无负荷引导区间,能够可靠地防止阀座95和阀芯92之间别紧或者发生位置偏移。
并且,虽然阀芯92和阀座95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阀芯92)上的密封部98为橡胶制成的,但是由于阀芯92和阀座95之间不会产生别紧的情况,因此密封部98不会因别紧而出现破损。
此外,通过将引导筒部91a向收纳孔96中压入所述引导距离L的量,从而完成将所述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固定作业,因此能够使引导体91固定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的固定结构简单化,能够使组装变得容易。
进而,通过由引导体91、阀芯92和弹簧93构成为能够使阀芯92相对于引导体91移动的引导体组装体99,在通过将引导体91嵌入(压入)到收纳孔96中而将引导体91组装到第二主体部件19上时,能够容易地使引导体91从开始进行引导到阀芯92落座于阀座95上为止的距离形成为无负荷引导区间,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阀座95与阀芯92之间发生别紧或位置偏移,能够使溢流阀22的组装更为容易。此外,与阀芯92同轴相连的阀杆92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与引导筒部91a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引导体91中的引导孔100中,在从该引导孔100中突出来的所述阀杆92a上卡合有能够与引导体91抵接的压板101,该压板101通过所述弹簧93的弹力来限制阀芯92移动,因此,仅通过将能够与引导体91抵接的压板101与阀杆卡合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构成引导体组装体99。
而且,主体16的构成溢流阀22一部分的第二主体部件19构成了减压阀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溢流阀22紧凑地配设在减压阀上。
(第二实施例)
图12和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首先,在图12中,该气体用减压阀的外壳15′由主体16′和膜片盖17构成,所述主体16′通过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相互接合而构成,所述膜片盖17与该主体16′接合,在所述主体16′中收纳有阀机构20,并且配设有电磁切断阀21和溢流阀22。
主体16′由强度互不相同的的多个主体部件(本实施例中为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和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上下重叠并利用四根螺钉23、23…相互接合起来而构成,第一主体部件18′例如通过铝合金制的拉制材料切削成形,或者是在铝合金锻造成形后进行清角切削而形成,第二主体部件19′例如由铝合金铸造成形后进行清角切削而形成。
在构成所述主体16′并相互接合起来的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为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的接合面的两侧)上设有槽133、134,所述槽133、134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的状态下的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之间形成用于收纳作为加热单元的电加热器(铠装加热器(SheathedHeater))131的收纳室132。而且,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是通过模具成形的,所述槽133、134在模具成形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时同时形成。
一并参照图13,沿阀机构20的阀芯59的轴线方向观察,由所述槽133、134构成的收纳室132形成为围绕阀芯59和阀座58的圆弧形状,并且该收纳室132在沿着所述阀芯59的轴线的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阀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与收纳在所述收纳室132中的电加热器131的两端相连的连接端子135、136从所述主体16′向侧方延伸出来。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通过电加热器131能够随意地对主体16′进行加热,而且在随着阀机构20的动作进行减压作用时能够有效地对温度容易降低的阀座58和阀芯59周围进行加热,而且由于收纳室132形成为圆弧状,因此能够大致均匀地对阀座58和阀芯59的周围进行加热。
进而,由于构成收纳室132的槽133、134是在模具成形第一主体部件18′和第二主体部件19′时同时形成的,因此无需用于形成槽133、134的机械加工,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8)

1.一种气体用减压阀,该气体用减压阀的阀机构(20)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85、86、94、119)和低压室(83、84、116)连通的阀孔(68),并且所述阀机构(20)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58)上的阀芯(59),所述阀座(58)面对与高压通道(27、28、30、64)连通的阀室(66),所述阀机构(20)的所述阀芯(59)与压动部件(115)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20)被收纳在主体(16、16′)内,所述压动部件(115)在所述低压通道(85、86、94、119)以及所述低压室(83、84、116)的压力下动作,
该气体用减压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6、16′)由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18、19;18′、19′)这两个强度不同的部件接合而构成,所述高压通道(27、28、30、64)全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18、19;18′、19′)中的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18′)内,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18′)形成有同轴地收纳所述阀机构(20)的插入孔(25),所述高强度的第一主体部件(18、18′)和低强度的第二主体部件(19、19′)以在彼此之间形成有作为所述低压室的减压室(83)并且沿所述阀芯(59)的轴线方向重叠的方式接合起来而构成所述主体(16、16′),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18a)与所述插入孔(25)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18、18′)上,并且该嵌合凸部(18a)与第二主体部件(19、19′)气密地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主体(16、16′)并相互接合起来的所述多个主体部件(18、19;18′、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设有槽(110、133、134),该槽(110、133、134)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件(18、19;18′、19′)之间形成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109)或者收纳加热单元(131)的收纳室(132)。
3.一种气体用减压阀,该气体用减压阀的阀机构(20)在中央部开设有与低压通道(85、86、94、119)和低压室(83、84、116)连通的阀孔(68),并且所述阀机构(20)具有能够落座于阀座(58)上的阀芯(59),该阀座(58)面对与高压通道(27、28、30、64)连通的阀室(66),所述阀机构(20)的所述阀芯(59)与膜片(115)连接并且所述阀机构(20)被收纳在主体(16、16′)内,所述膜片(115)在所述低压通道(85、86、94、119)以及所述低压室(83、84、116)的压力下动作,
该气体用减压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16、16′)由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18、19;18′、19′)这两个部件接合而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主体部件(18、19;18′、19′)分别形成有所述高压通道(27、28、30、64)、所述低压通道(85、86、94、119)以及所述低压室(83、84、116)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体部件(18、19;18′、19′)的接合面的至少一侧设有槽(110、133、134),该槽(110、133、134)用于在处于相互接合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件(18、19;18′、19′)之间形成供加热介质流通的加热介质通道(109)或者收纳加热单元(131)的收纳室(132),所述第一主体部件(18、18′)形成有同轴地收纳所述阀机构(20)的插入孔,横截面为圆形的嵌合凸部(18a)与该插入孔(25)同轴且一体地突出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件(18、18′)上,该嵌合凸部(18a)与第二主体部件(19、19′)的嵌合孔(80)气密地嵌合,以所述膜片(115)与第二主体部件(19、19′)的所述嵌合孔(80)同轴地配置的方式将膜片(115)的周缘部夹在第二主体部件(19、19′)与膜片盖(17)之间,并且阀芯(59)与膜片(115)的中央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阀芯(59)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或者所述收纳室(132)形成为围绕所述阀芯(59)和所述阀座(58)的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或者所述收纳室(132)在沿着所述阀芯(59)的轴线的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阀座(58)大致相同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槽(110、133、134)的主体部件(19;18′、19′)通过模具成形,所述槽(110、133、134)在模具成形所述主体部件(19;18′、19′)时同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被引导到所述加热介质通道(109)中的加热介质为发动机冷却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用减压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131)为电加热器。
CN2008800031341A 2007-01-25 2008-01-22 气体用减压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5033A JP4928959B2 (ja) 2007-01-25 2007-01-25 ガス用減圧弁
JP015033/2007 2007-01-25
PCT/JP2008/050755 WO2008090861A1 (ja) 2007-01-25 2008-01-22 ガス用減圧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255A CN101589255A (zh) 2009-11-25
CN101589255B true CN101589255B (zh) 2011-11-23

Family

ID=39644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31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255B (zh) 2007-01-25 2008-01-22 气体用减压阀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81668B2 (zh)
EP (2) EP2405123B1 (zh)
JP (1) JP4928959B2 (zh)
CN (1) CN101589255B (zh)
CA (2) CA2776466C (zh)
WO (1) WO2008090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4122B2 (ja) 2009-02-02 2014-01-2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減圧弁
JP5135247B2 (ja) * 2009-02-02 2013-02-0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減圧弁の組立方法および減圧弁
JP5189543B2 (ja) * 2009-03-30 2013-04-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減圧弁
JP5363161B2 (ja) * 2009-03-30 2013-12-1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ガス用減圧弁
JP2011070419A (ja) * 2009-09-25 2011-04-07 Keihin Corp 減圧弁
US20110162730A1 (en) * 2010-01-04 2011-07-07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Valve for a pressure regulator
JP5624382B2 (ja) * 2010-06-22 2014-11-12 株式会社ニッキ ガス燃料用レギュレータ
KR101262638B1 (ko) * 2010-12-06 2013-05-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엘피아이 연료시스템용 솔레노이드 밸브
JP5722164B2 (ja) * 2011-09-06 2015-05-2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減圧装置
JP5875062B2 (ja) * 2011-11-01 2016-03-0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Lpg燃料用減圧弁
JP5982703B2 (ja) * 2012-07-02 2016-08-3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減圧弁
CN103672056A (zh) * 2013-05-27 2014-03-26 成都众山科技有限公司 简便的电控cng气体减压阀
AT14070U1 (de) * 2014-03-12 2015-04-15 Heat Wärmetechnische Anlagen Ges M B H Gasdruckregler
US9366343B2 (en) * 2014-03-27 2016-06-14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Regulator Technologies, Inc. Sliding gate regulator
JP6050781B2 (ja) * 2014-05-13 2016-12-21 株式会社ニッキ ガス燃料用レギュレータ
JP2016169854A (ja) * 2015-03-16 2016-09-23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減圧弁
JP6264312B2 (ja) * 2015-03-19 2018-01-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DE202017104079U1 (de) * 2017-07-07 2017-08-21 Samson Ag Stellantrieb für Prozessventile
CN107461537B (zh) * 2017-07-27 2024-05-31 南京槐燕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可靠的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
CN110043706B (zh) * 2018-01-17 2021-06-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以及具有该电动阀的换热器组件
JP7094625B2 (ja) * 2018-07-11 2022-07-04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減圧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89543Y (zh) * 2004-12-08 2006-06-21 龙桂文 高压气体减压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0257A (en) * 1964-09-04 1969-01-07 Parker Hannifin Corp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US3319829A (en) * 1966-02-24 1967-05-16 Barth Corp Encapsulated pressure regulator for liquid dispenser
JPS63195174A (ja) * 1987-02-09 1988-08-12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チッ化アルミニウム焼結体の製法
JPH0328229Y2 (zh) * 1987-06-04 1991-06-18
JP2777277B2 (ja) * 1990-10-04 1998-07-16 株式会社東芝 蒸気弁
US5443083A (en) * 1993-02-11 1995-08-22 Itt Corporation Pressure-reducing regulator for compressed natural gas
US5285810A (en) * 1993-02-11 1994-02-15 Itt Corporation Pressure-reducing regulator for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A2131108C (en) * 1994-08-30 2005-06-07 Stephen A. Carter Two-stage pressure regulator
JPH1089532A (ja) * 1995-12-13 1998-04-10 Rintetsuku:Kk 気化装置の弁構造
US6044825A (en) * 1996-02-21 2000-04-04 Gfi Control Systems, Inc. Low pressure gas vaporiz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3802753B2 (ja) * 2000-12-11 2006-07-2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燃料ガス供給装置
US7021329B2 (en) * 2003-06-11 2006-04-04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Vaporizing pressure regulator
FR2873778B1 (fr) * 2004-07-30 2006-11-17 R G S A S Di Rosaria Galli & C Element de clapet pour reducteur de pression equilibre
GB0428219D0 (en) * 2004-12-24 2005-01-26 Luxfer Inc Pressurised fluid cylinders
US7363938B1 (en) * 2005-03-22 2008-04-29 Glob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Llc Constant flow valve assembly
JP3871065B1 (ja) * 2005-11-24 2007-01-24 Nok株式会社 減圧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89543Y (zh) * 2004-12-08 2006-06-21 龙桂文 高压气体减压阀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143403A 1992.05.18
JP特开2002-180907A 2002.06.26
JP特开平10-89532A 1998.04.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23955B1 (en) 2013-03-27
EP2123955A1 (en) 2009-11-25
CA2776466C (en) 2014-12-09
WO2008090861A1 (ja) 2008-07-31
CA2776466A1 (en) 2008-07-31
CN101589255A (zh) 2009-11-25
US20090320935A1 (en) 2009-12-31
EP2405123B1 (en) 2013-04-17
EP2123955A4 (en) 2011-03-30
EP2405123A2 (en) 2012-01-11
EP2405123A3 (en) 2012-03-07
CA2674933A1 (en) 2008-07-31
JP2008180312A (ja) 2008-08-07
CA2674933C (en) 2013-01-15
US8181668B2 (en) 2012-05-22
JP4928959B2 (ja)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255B (zh) 气体用减压阀
KR101250022B1 (ko) 감압 밸브
EP2385437B1 (en)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US8714178B2 (en) Valve stem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and method therefor
KR20210157920A (ko) 전기 밸브
CN208574226U (zh) 弹簧座和液压阀
CN212455694U (zh) 阀装置
CN106255822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
CN212480238U (zh) 一种集成式燃气比例阀及灶具
CN211203015U (zh) 一种动态平衡调节阀
CN219975564U (zh) 一种快拆式比例电磁阀
JP5013888B2 (ja) 減圧弁
CN112880200B (zh) 水流量传感器及热水器
CN220891180U (zh) 一种模块化单向阀
CN218625438U (zh) 电磁阀和电磁阀组件
CN218883075U (zh) 一种集成化电磁双阀
CN220204825U (zh) 一种动态电磁阀
CN112413173A (zh) 流路切换阀
CN110578817A (zh) 一种动态平衡调节阀
JP2006011853A (ja) 減圧弁カセット及び減圧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