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8975B -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8975B
CN101588975B CN2007800498015A CN200780049801A CN101588975B CN 101588975 B CN101588975 B CN 101588975B CN 2007800498015 A CN2007800498015 A CN 2007800498015A CN 200780049801 A CN200780049801 A CN 200780049801A CN 101588975 B CN101588975 B CN 101588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holding element
cylinder
compression spring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98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8975A (zh
Inventor
志贺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mecha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8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8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1Roller driving means with frictional enga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3Roller driving means comprising free-wheel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4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all rollers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10Arrangements of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连续地排列在输送装置框架(10、10’)上,包括:具有能绕规定的轴线(A)自由转动地得到支撑的圆筒部(111)并被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110);能自由转动地被圆筒部的外周支撑、用外周面(121)来支承被搬运物的滚筒(120);与圆筒部一体旋转、并配置成能分别夹持、按压滚筒的两侧面的一对推力板(140、150);以及为调整一对推力板夹持、按压滚筒的按压力而配置在圆筒部的内侧的按压调整机构(160、170、180、190)。由此,能实现构造的简化、小型化、运行成本或维护成本的降低等,作业简单,具有通用性,而且能在滚筒相互间的搬运力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调整滚筒的搬运力(旋转力)。

Description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为在被搬运物所产生的负载比滚筒的搬运力大时停止滚筒的旋转、在被搬运物所产生的负载比搬运力小时滚筒旋转而搬运被搬运物的利用摩擦力的滚筒单元和包括该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尤其涉及能任意调整该搬运力(摩擦力)的滚筒单元和包括该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输送装置,已知有这样的输送装置:为了根据被搬运物的重量等以最佳的搬运力进行搬运,包括:在两端具有框架安装部的轴、固定地安装在轴的一端侧的框架安装部的内侧位置的推力轴承、固定地安装在轴的另一端侧的框架安装部的内侧位置的限位件、在推力轴承与限位件之间以能沿轴的轴向自由滑动并能在周向上自由旋转的形态被轴支撑的滚筒体、在推力轴承与滚筒体之间以能在轴的周向上自由旋转的形态得到支撑的链轮、在滚筒体与链轮之间将链轮的旋转驱动力摩擦传递给滚筒体的摩擦传递装置、配置在限位件与滚筒体之间并将滚筒体朝着链轮按压的按压装置。
此处,按压装置是由与滚筒体接触的第一按压体、以与第一按压体相对的形态配置在限位件的内侧的第二按压体、配置在第一按压体与第二按压体之间并进行施力以使两者分开的弹性体、使第二按压体相对于限位件沿轴向移动的调整螺母形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其它输送装置,已知有这样的输送装置,其包括:在两端具有框架安装部的主轴;在框架安装部的内侧位置上为了将主轴固定在框架上而被螺合的两个固定螺母;朝外侧的移动被配置在一个固定螺母内侧的卡环限制并一体地具有能自由转动地被主轴支撑的圆筒状链轴的链轮;通过带有檐部的衬套嵌入链轴的外周的滚筒;与衬套的檐部配合、以将滚筒的侧面夹持的形态抵接配置的板垫圈;与板垫圈抵接的推力轴承;对推力轴承进行施力以将板垫圈压紧在滚筒的侧面上的弹簧;为调整弹簧的压缩量而在另一个固定螺母的内侧与主轴螺合的调整螺母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输送装置中,在轴的轴向上的滚筒体的外侧排列第一按压体、弹性体、第二按压体、与第二按压体的阳螺纹螺合的调整螺母、限位件等,通过将扳手等工具从与轴垂直的方向靠近后连结并使调整螺母旋转,将第二按压体压紧在第一按压体上,来调整滚筒体的旋转力(即搬运力),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输送装置中,在主轴的轴向上的滚筒和链轮(链轴)的外侧排列推力轴承、弹簧、调整螺母等,通过将扳手等工具从与主轴垂直的方向靠近后连结并使调整螺母适当旋转,来调整板垫圈和衬套的檐部夹持滚筒的夹持力(摩擦力)、即滚筒的旋转力(搬运力)。
因此,轴(或主轴)的轴向的尺寸变长,在宽度方向上会导致装置大型化,并且,由于以使用调整螺母的螺纹方式来进行旋转力(搬运力)的调整,因此,若在分别调整多个滚筒体(或滚筒)时调整螺母的紧固量出现偏差,则多个滚筒体(或滚筒)相互间可能会在旋转力(搬运力)上产生偏差。为抑制偏差,也可使用转矩扳手等工具,但这样的工具价格高,会导致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的增加等。此外,在使用扳手等工具进行的调整作业中,需要反复进行在使调整螺母旋转一定角度后将扳手暂时移开、然后再次嵌入调整螺母进行旋转的动作,调整作业麻烦,存在调整作业费时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310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993,541号说明书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单元和包括该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该滚筒单元在实现构造的简化、小型化、运行成本或维护成本的降低等的同时,具有通用性,在滚筒相互间的搬运力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作业来调整滚筒的搬运力(旋转力),能适当调整搬运力以辅助基于被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与滚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搬运力,此外,在滚筒相互间能根据需要使搬运力变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滚筒单元是一种连续地排列在输送装置框架上以形成滚筒式的输送装置的滚筒单元,包括:具有以能绕规定的轴线自由转动的形态得到支撑的圆筒部并被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能自由转动地被圆筒部的外周支撑、并用外周面来支承被搬运物的滚筒;与圆筒部一体旋转、并配置成能分别夹持、按压滚筒的两侧面的一对推力板;以及为调整一对推力板夹持、按压滚筒的按压力而配置在圆筒部的内侧的按压调整机构,上述按压调整机构包括:以能沿轴线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的压缩弹簧;具有与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而将其支承的座部和从轴线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的抵接片的弹簧保持件;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侧、固定在圆筒部的内侧的限制保持件;以及配置成介于压缩弹簧与限制保持件之间、通过来自轴线方向的外侧的旋转操作来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的调节器。
根据该结构,套设在旋转体的圆筒部上的滚筒被与圆筒部一体旋转的一对推力板按压,其按压力由配置在圆筒部内侧的按压调整机构来调整。另外,通过利用按压调整机构来适当调整上述按压力(摩擦力),能根据被搬运物所产生的负载级别适当且容易地设定从滚筒与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状态切换到滚筒停止而停止搬运、仅有旋转体空转的状态的搬运力的级别。
此处,按压力调整机构配置在与旋转体一体形成、利用其外周支撑(套设)滚筒的圆筒部的内侧,因此,能减小旋转体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实现滚筒单元的窄幅化、小型化。因此,能提高对各种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通用性。
根据该结构,按压调整机构仅由压缩弹簧、具有支承压缩弹簧的一端的座部和抵接片的弹簧保持件、限制保持件和调节器构成,因此,通过构造的简化、零件的集中化,能实现小型化。
另外,通过使抵接片与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将压缩弹簧以使一端落座在座部上的形态插入弹簧保持件,以按压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的形态安装调节器,并从其外侧安装限制保持件而将其固定在圆筒部上,能容易地组装按压调整机构。另外,通过从轴线方向的外侧使调节器适当旋转来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能通过抵接片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调整推力板按压滚筒的侧面的按压力(即滚筒的搬运力)。因此,能降低调整作业所产生的维护成本或运行成本。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器形成为能根据相对于限制保持件所成的相对的旋转角度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根据该结构,只需使调节器相对于限制保持件相对旋转规定角度,就能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因此,与以往那样的单纯的螺纹紧固时相比,能容易而又高精度地、而且能在多个滚筒间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高精度地调整成期望的压缩量(搬运力)。
例如,调节器通过形成为对应其旋转角度由轴线方向的高度不同的多个台阶部来规定其轴线方向的位置,能实现构造的简化,另外,即使是不熟练的操作者,也能容易地设定与台阶相应的压缩量。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抵接片以相对于轴线沿径向突出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上设置有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收纳多个抵接片的多个承接槽。
根据该结构,抵接片均等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在周向上均衡地按压推力板,另外,通过将抵接片嵌入承接槽,能使弹簧保持件与推力板一体旋转,并能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零件的集中化,能进一步减小轴线方向的尺寸,实现滚筒单元的窄幅化、小型化。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旋转体上,在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阴螺纹,在限制保持件上设置有供与阴螺纹螺合的螺栓的头部和轴部穿通的贯穿孔,在调节器上设置有仅供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在弹簧保持件的座部上设置有供螺栓的至少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根据该结构,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插入螺栓,使其头部与调节器抵接并将轴部的阳螺纹拧入旋转体的阴螺纹内,由此,超过调节器的旋转所涉及的调整范围而使压缩弹簧进一步压缩,以使滚筒与旋转体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的形态将滚筒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器具有:供调整用的工具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插入而连结的连结孔、在相对连结孔朝轴线方向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仅供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根据该结构,将使转子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的螺栓预先组装成未强制性固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将调整用的工具(的前端)从轴线方向的外侧靠近,插入调节器的连结孔并连结,使该工具适当旋转或在压入规定长度后旋转,之后将其拔出,就能容易地调整调节器。
因此,与以往那样使用扳手来进行调整作业时相比要省力,能简单地进行调整作业。另外,将滚筒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时,只需使用拧入用的通用工具将预先组装好的螺栓拧入,就能完成滚筒的固定作业。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旋转体的圆筒部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套,该衬套与滚筒一体旋转,并通过摩擦力来传递旋转体的旋转力。
根据该结构,滚筒被在旋转体的外周面与衬套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并取决于被搬运物的负载的摩擦力驱动而旋转,产生搬运力。另外,通过利用按压调整机构来适当调整滚筒的侧面的摩擦力,能辅助衬套的搬运力,得到更大的搬运力。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包括:沿搬运被搬运物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装置框架、分别沿着一对输送装置框架排列的多个滚筒单元、对多个滚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源、以及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多个滚筒单元的动力传递部件,滚筒单元包括:具有以能绕规定的轴线自由转动的形态得到支撑的圆筒部并被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能自由转动地被圆筒部的外周支撑并用其外周面来支承被搬运物的滚筒;与圆筒部一体旋转、并配置成能分别夹持、按压滚筒的两侧面的一对推力板;为调整一对推力板夹持、按压滚筒的按压力而配置在圆筒部的内侧的按压调整机构,上述按压调整机构包括:以能沿轴线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的压缩弹簧;具有与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而将其支承的座部和从轴线方向的外侧与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的抵接片的弹簧保持件;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侧、固定在圆筒部的内侧的限制保持件;以及配置成介于压缩弹簧与限制保持件之间、通过来自轴线方向的外侧的旋转操作来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的调节器。
根据该结构,在一对输送装置框架上排列多个滚筒单元、利用驱动源驱动至少一个滚筒单元旋转时,旋转驱动力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给其它多个滚筒单元,支承在滚筒上的被搬运物沿着一对输送装置框架进行搬运。
此处,支撑(套设)在旋转体的圆筒部上的滚筒被与圆筒部一体旋转的一对推力板按压,其按压力由配置在圆筒部内侧的按压调整机构来调整。另外,通过利用按压调整机构来适当调整上述按压力(摩擦力),能根据被搬运物所施加的负载级别适当且容易地设定从滚筒与旋转体一体旋转的状态切换到滚筒停止而停止搬运、仅有旋转体空转的状态的搬运力的级别。
按压力调整机构配置在与旋转体一体形成、利用其外周支撑(套设)滚筒的圆筒部的内侧,因此,能减小旋转体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实现输送装置的窄幅化、小型化。
根据该结构,按压调整机构仅由压缩弹簧、具有支承压缩弹簧的一端的座部和抵接片的弹簧保持件、限制保持件和调节器构成,因此,能实现构造的简化、零件的集中化、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使抵接片与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将压缩弹簧以使一端落座在座部上的形态插入弹簧保持件,以按压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的形态安装调节器,并从其外侧安装限制保持件而将其固定在圆筒部上,能容易地组装按压调整机构。另外,通过从轴线方向的外侧使调节器适当旋转来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能通过抵接片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调整推力板按压滚筒的侧面的按压力(即滚筒的搬运力)。因此,能降低调整作业所产生的维护成本或运行成本。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将多个滚筒单元以规定个数为一组地装入的单元框架,该单元框架沿着一对输送装置框架排列,以能自由装拆的形态安装。
根据该结构,多个滚筒单元以规定个数为一组地被装入单元框架而预先被模块化,因此,通过将该被模块化的单元框架排列安装在输送装置框架上,就能组装成输送装置,能实现装置整体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简化、组装的高精度化。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器形成为能根据相对于限制保持件所成的相对的旋转角度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根据该结构,只需使调节器相对于限制保持件相对旋转规定角度,就能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的压缩量,因此,与以往那样的单纯的螺纹紧固时相比,能容易而又高精度地、而且能在多个滚筒间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高精度地调整成期望的压缩量(搬运力)。
例如,调节器通过形成为对应其旋转角度由轴线方向的高度不同的多个台阶部来规定其轴线方向的位置,能实现构造的简化,另外,即使是不熟练的操作者,也能容易地设定与台阶相应的压缩量。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抵接片以相对于轴线沿径向突出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上设置有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收纳多个抵接片的多个承接槽。
根据该结构,抵接片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在周向上均衡地按压推力板,另外,通过将抵接片嵌入承接槽,能使弹簧保持件与推力板一体旋转,并能在轴线方向上实现零件的集中化,能进一步减小轴线方向的尺寸,实现滚筒单元的窄幅化、小型化。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旋转体上,在轴线方向上设置有阴螺纹,在限制保持件上设置有供与阴螺纹螺合的螺栓的头部和轴部穿通的贯穿孔,在调节器上设置有仅供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在弹簧保持件的座部上设置有供螺栓的至少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根据该结构,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插入螺栓,使其头部与调节器抵接并将轴部的阳螺纹拧入旋转体的阴螺纹,由此,超过调节器的旋转所涉及的调整范围而使压缩弹簧进一步压缩,以使滚筒与旋转体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的形态将滚筒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器具有:供调整用的工具从轴线方向的外侧插入而连结的连结孔、在相对连结孔朝轴线方向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仅供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根据该结构,将使转子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的螺栓预先组装成未强制性固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将调整用的工具(的前端)从轴线方向的外侧靠近,插入调节器的连结孔并连结,使该工具适当旋转或在压入规定长度后旋转,之后将其拔出,就能容易地调整调节器。
因此,与以往那样使用扳手来进行调整作业时相比要省力,能简单地进行调整作业。另外,将滚筒强制性固定在旋转体上时,只需使用拧入用的通用工具将预先组装好的螺栓拧入,就能完成滚筒的固定作业。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中,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旋转体的圆筒部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套,该衬套与滚筒一体旋转,并通过摩擦力来传递旋转体的旋转力。
根据该结构,滚筒被在旋转体的外周面与衬套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并取决于被搬运物的负载的摩擦力驱动而旋转,产生搬运力。另外,通过利用按压调整机构来适当调整滚筒的侧面的摩擦力,能辅助衬套的搬运力,得到更大的搬运力。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能得到一种滚筒单元和包括该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该滚筒单元在实现构造的简化、小型化、运行成本或维护成本的降低等的同时,具有通用性,在滚筒相互间的搬运力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能通过简单的作业来调整滚筒的搬运力(旋转力),能适当调整搬运力以辅助基于被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体与滚筒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搬运力,此外,在滚筒相互间能根据需要使搬运力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滚筒单元模块化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滚筒单元模块化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是包括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输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旋转体的俯视图。
图6B是沿图6A中的E1-E1线的旋转体的剖视图。
图6C是图6所示的旋转体所包括的圆筒部的端面图。
图7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滚筒的侧视图。
图7B是沿图7A中的E2-E2线的滚筒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摩擦板的侧视图。
图8B是沿图8A中的E3-E3线的摩擦板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第一推力板的侧视图。
图9B是沿图9A中的E4-E4线的第一推力板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第二推力板的侧视图。
图10B是沿图10A中的E5-E5线的第二推力板的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弹簧保持件的端面图。
图11B是沿图11A中的E6-E6线的弹簧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限制保持件的内侧端面图。
图12B是沿图12A中的E7-E7线的限制保持件的剖视图。
图12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限制保持件的外侧端面图。
图13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限制保持件的构造的展开图。
图14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14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一部分的调节器的外侧端面图。
图15是说明调整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调节器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16是说明用螺栓来连结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调节器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搬运动作的动作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P 托盘(被搬运物)
L 搬运方向
T1 调整用的工具
T2 拧入用(固定用)的工具
B 螺栓
B1 轴部
B2 头部
10、10’ 一对输送装置框架
11 底座部
12 支承部
13 侧壁部
14 盖部
15 下侧按压部件
16 上侧按压部件
17 导向部件
20 连结框架
30 脚部
40 限位机构
41 升降致动器
42 升降杆
43 限位部件
50 驱动源
60 连结杆
70 环状链(动力传递部件)
100 单元框架
101 轴承
102 圆形开口部
103 矩形开口部
104 调整孔
105 盖
U 滚筒单元
110 链轮(旋转体)
110a 齿列
111 圆筒部
A 轴线
111a 环状槽
111b 键孔
112 衬套
113 限制环
114 键部件
115 狭缝
116 内周面
117 扩径内周面
117a 环状槽
118 限制环
119 阴螺纹
120 滚筒
121 内周面
122 外周面
123 侧面
124 嵌合孔
130 摩擦板
131 突起
140 第一推力板(一对推力板中的另一方)
141 贯穿孔
142 缺口部
143 抵接面
144 按压面
150 第二推力板(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
151 贯穿孔
152 承接槽
153 抵接面
154 按压面
160 压缩弹簧(按压调整机构)
170 弹簧保持件(按压调整机构)
171 有底筒状部
172 底(座部)
172a 贯穿孔
173 抵接片
180 限制保持件(按压调整机构)
181 贯穿孔
182 圆筒部
183 凹部
183a 第一凹部
183b 第二凹部
183c 第三凹部
183d 第四凹部
184 檐部
185 突起
190、190’ 调节器(按压调整机构)
191 贯穿孔
192 连结孔
192a’ 筒部
192b’ 连结孔
193 座部
194 卡合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与搬运作为被搬运物的托盘P的搬运方向L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输送装置框架10、10’;将一对输送装置框架10、10’连结的连结框架20;设置在连结框架20上的脚部30;设置在连结框架20上、使托盘P停留在规定位置上的限位机构40;沿着一对输送装置框架10、10’排列的多个滚筒单元U;对一个滚筒单元U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源50;将设置在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滚筒单元U与设置在另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滚筒单元U连结的连结杆60;使排列在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多个滚筒单元U相互间和排列在另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多个滚筒单元U相互间分别连动的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两个环状链70等。
如图5所示,输送装置框架10、10’包括:内部形成有空洞、沿水平方向(搬运方向L)延伸的底座部11;将装入有三个滚筒单元U的后述单元框架100排列后予以支承的支承部12;侧壁部13;以覆盖后述滚筒单元U的链轮110的形态与侧壁部13的上端连结的盖部14;设置在底座部11上、从下侧限制环状链70的振摆的下侧按压部件15;设置在盖部14上、从上侧限制环状链70的振摆的上侧按压部件16;设置在盖部14的上表面、沿搬运方向L引导托盘P的导向部件17等。
如图5所示,支承部12以使单元框架100嵌合而将其定位的形态沿搬运方向L延伸,并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凹状截面。
盖部14从上侧按压以与支承部12嵌合的形态排列的多个单元框架100,将其固定在输送装置框架10、10’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结框架20呈大致矩形的平板状并在与搬运方向L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将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与另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牢固地连结。另外,位于搬运方向L的下游侧的连结框架20保持着限位机构40。
脚部30形成为从连结框架20的下方铅垂朝下延伸。另外,也可在脚部30的下端设置车轮,以能容易地移动输送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机构40包括:设置在连结框架20的上表面上的升降致动器41、受到驱动而升降的升降杆42、设置在升降杆42的上端并能与托盘P的缺口部P1抵接的限位部件43等。
作为升降致动器41,可应用液压或气压缸、电动机和滚珠丝杠、其它的机构。
限位部件43形成为通过进入托盘P的缺口部P1而与其抵接。
另外,在限位机构40使被搬运的托盘P停留时,升降致动器41使升降杆42上升而使限位部件43从搬运面S(如图4所示,由后述的滚筒120的上端划定的平面)突出,另一方面,在限位机构40解除托盘P的停留而将其朝下游侧搬运时,升降致动器41使升降杆42下降而使限位部件43从搬运面S后退。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源50设置在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的外侧面上,与一个滚筒单元U直接连接。此处,作为驱动源50,可应用具有转轴的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其它电动机。
如图1所示,连结杆60将配置在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滚筒单元U(的后述的链轮110)与配置在另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滚筒单元U(的链轮110)连结成能一体旋转。
环状链70在输送装置中设置有两条,一条环状链70卷绕成使排列在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多个滚筒单元U连动,另一条环状链70卷绕成使排列在另一个输送装置框架10’上的多个滚筒单元U连动。
如图3、图4、图5所示,单元框架100一分为二地形成,在装入三个滚筒单元U后彼此连结,包括:嵌合在其内侧的六个轴承101;供后述的链轮110的圆筒部111穿过的三个圆形开口部102;使后述的滚筒120露出的六个(上侧三个、下侧三个)的矩形开口部103;供调整用的工具穿过的三个调整孔104;可自由装拆地设置成将调整孔104封闭的三个橡胶制的盖105等。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单元框架100上,三个滚筒单元U作为一组而被装入,实现模块化。
这样,滚筒单元U三个一组地装入单元框架100而预先被模块化,因此,通过将该被模块化的单元框架100排列安装在输送装置框架10、10’上,就能组装成输送装置。因此,能实现整体上装置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简化、组装的高精度化。
如图5所示,滚筒单元U包括:一体地具有以规定的轴线A为中心的圆筒部111的作为旋转体的链轮110;能绕轴线A自由转动地通过衬套112套设在圆筒部111的外周上的滚筒120;紧贴地组装在滚筒120的两侧面上的摩擦板130;相邻地配置在各摩擦板130的外侧的作为一对推力板的第一推力板140和第二推力板150;配置在圆筒部111的内侧的压缩弹簧160;收容并保持压缩弹簧160的弹簧保持件170;相对于压缩弹簧160配置在轴线方向A的外侧、并固定在圆筒部111上的限制保持件180;配置成介于压缩弹簧160与限制保持件180之间的调节器190等。
上述压缩弹簧160、弹簧保持件170、限制保持件180、调节器190构成了调整一对推力板(第一推力板140和第二推力板150)夹持并按压滚筒120的按压力的按压调整机构。
此处,在链轮110(圆筒部111)的轴线方向A上,将设置有齿列110a的一侧定义为内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外侧。
如图5、图6A、图6B、图6C所示,链轮110包括:用于卷绕环状链70的齿列110a;被轴承101支撑成能绕轴线A自由转动、在其外周的大致中央区域内通过衬套112嵌合滚筒120的圆筒部111;形成在圆筒部111的外周上、供C状的限制环113分别嵌入的两个环状槽111a;嵌合键部件114的键孔111b;以朝着轴线方向A的外侧开口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形成的三个狭缝115;划定圆筒部111的内部空洞的内周面116;直径比内周面116大的扩径内周面117;形成在扩径内周面117上、供C状的限制环118嵌入的环状槽117a;沿轴线方向A延伸形成的阴螺纹119等。
如图5、图7A、图7B所示,滚筒120包括:在链轮110的圆筒部111的外周上通过衬套112能自由转动地嵌合的内周面121、支承托盘P的外周面122、在轴线方向A上位于内侧和外侧的两侧面123、形成在两侧面123上的两个嵌合孔124等。
衬套112使用使其内周面与圆筒部111的外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并被压入滚筒120的内周面121,与滚筒120一体旋转。
另外,滚筒120在支承着托盘P的状态下,通过在圆筒部111与衬套112之间产生并取决于托盘P的负载的摩擦力,与圆筒部111(链轮110)一体旋转,产生搬运力。
如图5、图8A、图8B所示,摩擦板130为薄板,呈环状,并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突起131。另外,如图5所示,摩擦板130在突起131与嵌合孔124嵌合的状态下,紧靠在滚筒120的轴线方向A的内侧的侧面123和轴线方向A的外侧的侧面123上进行组装。
如图5、图9A、图9B所示,第一推力板140包括:供圆筒部111的外周穿通的贯穿孔141、以收纳键部件114的形态从贯穿孔141朝径向外侧形成的缺口部142、与嵌入圆筒部111的轴线方向A内侧的环状槽111a内的限制环113抵接的环状的抵接面143、紧靠在与滚筒120的轴线方向A内侧的侧面123接合的摩擦板130上的环状的按压面144等。
另外,第一推力板140相对圆筒部111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嵌入,其抵接面143被压入至与限制环113抵接而被限制的位置。
如图5、图10A、图10B所示,第二推力板150包括:供圆筒部111的外周穿通的贯穿孔151;以从贯穿孔151沿径向延伸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形成、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收纳后述弹簧保持件170的抵接片173的三个承接槽152;与嵌入圆筒部111的轴线方向A外侧的环状槽111a内的限制环113抵接、朝外侧的移动被限制的环状的抵接面153;紧靠在与滚筒120的轴线方向A外侧的侧面123接合的摩擦板130上的环状的按压面154等。
另外,第二推力板150相对圆筒部111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嵌入,其按压面154配置成紧靠在摩擦板130上,抵接面153与随后组装的限制环113抵接,朝轴线方向A外侧的移动被限制。
如图5、图11A、图11B所示,压缩弹簧160是以能沿轴线方向A压缩的状态装入的螺旋弹簧,在其一端与后述弹簧保持件170的有底筒状部171的底172抵接、另一端与后述调节器190的座部193抵接的状态下,被嵌入圆筒部111内侧的弹簧保持件170收容。
如图5、图11A、图11B所示,弹簧保持件170包括:与圆筒部111的内周面116嵌合、收容压缩弹簧160的有底筒状部171;支承压缩弹簧160的一端的作为座部的底172;形成在底172上的圆形的贯穿孔172a;相对轴线A沿径向突出并在周向上等间隔形成的三个抵接片173等。
如图16所示,贯穿孔172a形成为可供与阴螺纹119螺合的螺栓B的、至少形成有阳螺纹的轴部B1穿通的大小。
另外,弹簧保持件170通过使抵接片173进入圆筒部111的狭缝115和预先组装好的第二推力板150的承接槽152,并使有底筒状部171与圆筒部111的内周面116嵌合,组装成与圆筒部111一体旋转。
此处,由于三个抵接片17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在周向上均衡地按压第二推力板150,另外,由于三个抵接片173嵌入第二推力板150的承接槽152,因此能使第二推力板150与圆筒部111一体旋转,并能在轴线方向A上实现零件的集中化。由此,能进一步减小轴线方向A的尺寸,实现滚筒单元U的窄幅化、小型化。
如图5、图12A、图12B、图12C所示,限制保持件180包括:沿轴线方向A延伸的圆形的贯穿孔181;形成在贯穿孔181的四周的圆筒部182;以使圆筒部182的外周面凹陷并在轴线方向A上阶梯状地构成台阶的形态形成的多种凹部183(第一凹部183a、第二凹部183b、第三凹部183c、第四凹部183d);从圆筒部182沿径向延伸并与圆筒部111的扩径内周面117嵌合的圆形的檐部184;从檐部184朝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圆筒部111的狭缝115嵌合的三个突起185等。
如图16所示,贯穿孔181形成为可供与链轮110的阴螺纹119螺合的螺栓B的头部B2和轴部B1穿通、并供调整用的工具T1和拧入用的工具T2穿通的大小。
多种凹部183如图12B所示,形成为将配置在轴线方向A内侧的调节器190的后述卡合突起194收纳,并如图12A和图13所示,形成为在周向上以30度的等间隔包括三组凹部183,将第一凹部183a、第二凹部183b、第三凹部183c、第四凹部183d作为一组凹部183。
此处,如图13所示,第一凹部183a~第四凹部183d的深度形成为第一凹部183a>第二凹部183b>第三凹部183c>第四凹部183d。
另外,在圆筒部111的内侧安装调节器190后,限制保持件180以使檐部184与圆筒部111的扩径内周面117嵌合并使三个突起185与对应的狭缝115嵌合的形态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嵌入圆筒部111的内侧,从其外侧将限制环118安装在环状槽117a内,从而限制限制保持件180绕轴线A旋转,使其与圆筒部111一体旋转,并限制其朝轴线方向A外侧的移动。
如图5、图14A、图14B所示,调节器190包括:沿轴线方向A贯穿的圆形的贯穿孔191;与贯穿孔191同轴地形成、连结工具T1(参照图15)的前端的内六边形的连结孔192;支承压缩弹簧160的另一端的环状的座部193;在周向上等间隔(120度的间隔)地形成为朝向与限制保持件180相对的方向(朝向轴线方向A的外侧)突出的三个卡合突起194等。
贯穿孔191形成为螺栓B的头部B2不能穿通而仅有轴部B1能穿通的大小。
卡合突起194形成为能在轴线方向A上相对于限制保持件180的凹部183抵接和脱离。
另外,调节器190这样设定:在圆筒部111的内侧装入弹簧保持件170、继而装入压缩弹簧160后,通过座部193将压缩弹簧160的另一端压入而使其压缩,同时,与圆筒部111的内周面116嵌合,三个卡合突起194与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装入的限制保持件180的具有相同深度的三个凹部183(三个第一凹部183a、三个第二凹部183b、三个第三凹部183c、三个第四凹部183d中的任一组)卡合。
在此状态下,若使用工具T1将调节器190压入与卡合突起194从凹部183离开的距离相应的量,则能使调节器190绕轴线A适当旋转。
另外,此处表示的是分别组装调节器190和限制保持件180的情况,但也可将调节器190和限制保持件180边对齐边预组装而模块化后,将该模块化的部件嵌入圆筒部111的内侧。这种情况下,能一边确认一边容易地进行调节器190的卡合突起194与限制保持件180的凹部183(第一凹部183a)的对齐。
如图5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滚筒单元U被装入单元框架100和输送装置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源50产生旋转驱动力,可直接或通过环状链70驱动链轮110旋转。
另外,根据滚筒120从托盘P受到的负载,在链轮110的圆筒部111的外周面与衬套112的内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将链轮110的旋转力传递给滚筒120,滚筒120旋转,搬运托盘P。
此处,第一推力板140和第二推力板150与链轮110的圆筒部111一体旋转,配置在圆筒部111内侧的弹簧保持件170、压缩弹簧160、限制保持件180和调节器190也与链轮110的圆筒部111一体旋转。
另外,在滚筒120上,压缩弹簧160的作用力→弹簧保持件170的抵接片173将第二推力板150朝轴线方向A的内侧按压的按压力和通过反作用将第一推力板140朝着轴线方向A的外侧按压的按压力→通过应与滚筒120一体旋转而与两侧面123接合的两个摩擦板130从轴线方向A的两侧夹入的按压力起作用。
另外,调节器190的卡合突起194与限制保持件180的多种凹部183(第一凹部183a、第二凹部183b、第三凹部183c、第四凹部183d)中的任一种卡合,根据其卡合位置,将滚筒120的搬运力(旋转力)设定成规定级别。
因此,在托盘P所施加的负载级别为规定级别以下时,滚筒120与链轮110(圆筒部111)一体旋转,在托盘P所施加的负载级别超过规定级别时,滚筒120停止,停止托盘P的搬运,切换成仅有链轮110(圆筒部111)空转的状态。
另外,在需要比基于衬套112与圆筒部11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搬运力稍大的搬运力时,通过调整调节器190,能容易地确保该所需的搬运力,其结果是,能稳定地搬运托盘P。
接着,参照图15来说明调整滚筒120的搬运力(旋转力)的调整作业。
首先,将盖住单元框架100的调整孔104的盖105拆下,将前端呈六边形状的调整用的工具T1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靠近并穿通单元框架100的调整孔104和限制保持件180的贯穿孔181,与调节器190的连结孔192连结。
然后,将工具T1朝轴线方向A的内侧压入规定行程,使卡合突起184从凹部183脱离。接着,使工具T1绕轴线A适当旋转,也就是使调节器190适当旋转,使卡合突起184与要卡合的期望的凹部183对应,之后将工具T1拔出。
这样的话,调节器190会因压缩弹簧160的作用力而被朝着轴线方向A的外侧按压,卡合突起184进入所选择的凹部183(第一凹部183a、第二凹部183b、第三凹部183c、第四凹部183d中的任一个)而被定位在轴线方向A的规定位置上。
此处,如图15所示,在工具T1的外周上形成有两个环状槽,划定沿轴线方向A空开规定间隔排列的记号Ma、Mb、Mc、Md。
即,在工具T1的记号Ma与单元框架100的外壁面处在同一个面内时,调节器190被定位于卡合突起184与第一凹部183a卡合的状态,压缩弹簧160的压缩余量成为最小。因此,按压滚筒120的按压力成为最小,滚筒120的搬运力(旋转力)被设定在最小的级别。
在工具T1的记号Mb与单元框架100的外壁面处于同一个面内时,调节器190被定位于卡合突起184与第二凹部183b卡合的状态,压缩弹簧160的压缩余量与上述情况相比增大规定量。因此,按压滚筒120的按压力增大规定量,滚筒120的搬运力(旋转力)也被设定在大规定量的级别。
在工具T1的记号Mc与单元框架100的外壁面处于同一个面内时,调节器190被定位于卡合突起184与第三凹部183c卡合的状态,压缩弹簧160的压缩余量进一步增大规定量。因此,按压滚筒120的按压力进一步增大规定量,搬运力(旋转力)也被设定在进一步大规定量的级别。
在工具T1的记号Md与单元框架100的外壁面处于同一个面内时,调节器190被定位于卡合突起184与第四凹部183d卡合的状态,压缩弹簧160的压缩余量成为最大。因此,按压滚筒120的按压力成为最大,搬运力(旋转力)被设定在最大的级别。
如上所述,按压调整机构仅由压缩弹簧160、弹簧保持件170、限制保持件180和调节器190构成,因此,能实现构造的简化、零件的集中化、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按压力调整机构配置在支撑滚筒120的圆筒部111的内侧,因此,能减小链轮110(圆筒部111)的轴线方向A的尺寸,实现滚筒单元U的窄幅化、小型化。因此,能提高对各种形态的输送装置的通用性。
此外,在组装按压调整机构时,通过使抵接片173与第二推力板150抵接并将压缩弹簧160以使一端落座在底172上的形态插入弹簧保持件170,以按压压缩弹簧160的另一端的形态安装调节器190,从其外侧安装限制保持件180而固定在圆筒部111上,能容易地组装。
此外,通过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使调节器190适当旋转来调整压缩弹簧160的压缩量,能通过抵接片173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调整第二推力板150和第一推力板140按压滚筒120的两侧面123的按压力(即滚筒120的搬运力),因此,能降低调整作业产生的维护成本或运行成本。
另外,调节器190基于与限制保持件180的关系,能根据相对限制保持件180所成的相对旋转角度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160的压缩量,因此,只需使调节器190相对限制保持件180相对地旋转规定角度,就能分多级地调整压缩弹簧160的压缩量,与以往那样的单纯的螺纹紧固时相比,能容易而又高精度地、而且能在多个滚筒120间不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高精度地调整成期望的压缩量(搬运力)。
接着,参照图16来说明为使滚筒120与链轮110(圆筒部111)一体旋转而进行强制性固定的作业。
首先,将盖住单元框架110的调整孔104的盖105拆下。接着,将固定用的螺栓B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靠近,使其轴部B1和头部B2插通调整孔104和限制保持件180的贯穿孔181,使螺栓B的头部B2与调节器190抵接并仅使螺栓B的轴部B1插通调节器190的贯穿孔191,将拧入用的工具T2与头部B2连结而使螺栓B旋转,将形成在轴部B1的前端区域内的阳螺纹拧入链轮110的阴螺纹119内。
然后,将螺栓B拧入至调节器190的卡合突起194从限制保持件180的凹部183脱离的位置。这样一来,超过调节器190的旋转所涉及的调整范围而使压缩弹簧160进一步压缩,以使滚筒120与链轮110(圆筒部111)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的形态将滚筒120强制性固定在链轮110上。
接着,参照图17来说明上述输送装置的搬运动作和搬运力的调整。此处,利用按压调整机构,将滚筒单元U预先设定成规定的搬运力。
首先,将托盘P安放在滚筒120上,使驱动源50启动,使多个滚筒120旋转(S1)。然后,确认托盘P的搬运状态。此处,在滚筒120的搬运力较小时(或者滚筒120相互间在搬运力上存在偏差时,这种情况在本发明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如上所述,使用工具T1来使调节器190适当旋转,调整成期望的搬运力。
在该调整作业时,由于能一边确认工具T1的记号Ma、Mb、Mc、Md一边使调节器190旋转到期望的角度位置,因此能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调整,另外,能高精度地调整成使多个滚筒120间在搬运力上不产生偏差。
然后,在托盘P被朝搬运方向L的下游侧搬运而与限位机构40的限位部件43抵接时,对支承着托盘P的滚筒120是否因托盘P所产生的负载而停止进行确认(S2)。此处,在滚筒120的旋转不停止时,搬运力过大,因此,如上所述,使用工具T1来使调节器190适当旋转,调整成期望的搬运力。
这样,在托盘P停留时,使支承托盘P的滚筒120停止,从而能防止托盘P与滚筒120的磨擦,因此,能防止磨损粉末等的产生。
接着,一旦驱动限位机构40而使限位部件43下降,停留的托盘P便开始朝着下游侧搬运(S3)。
此处,也可将排列在限位机构40的下游侧的规定区域为止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滚筒120的搬运力设定成比其它滚筒120高出很多,以可靠地搬运托盘P。像这样仅在必要的部位上设定成不同的搬运力时,也只需如上所述使用工具T1来使调节器190适当旋转即可,能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调整作业。
另外,在连结排列多个输送装置时,根据连结状态,有时连结附近的滚筒120的搬运力会有稍许差异,若托盘P在这样的滚筒120上移动,则搬运可能无法顺利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与上述情况一样,通过将排列在该区域内的滚筒120的搬运力设定成高出很多,就能稳定、顺利地搬运托盘P。
图18和图19表示本发明的滚筒单元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变更构成按压调整机构的一部分的调节器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滚筒单元U中,如图18、图19所示,调节器190’包括:沿轴线方向A贯穿的圆形的贯穿孔191;收纳螺栓B的头部B2的筒部192a’;在筒部192a’的轴线方向A的外侧与贯穿孔191同轴地形成、连结工具T1的前端的内六边形的连结孔192b’;支承压缩弹簧160的另一端的环状的座部193;在周向上等间隔(120度间隔)地形成为朝与限制保持件180相对的方向(朝轴线方向A的外侧)突出的三个卡合突起194等。
贯穿孔191形成为螺栓B的头部B2不能穿通而仅有轴部B1能穿通的大小。
筒部192a’形成为将螺栓B的头部B2以能沿轴线方向A相对移动的形态收纳并具有划定贯穿孔191的底壁,将贯穿孔191定位在从连结孔192b’朝轴线方向A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即,贯穿孔191相对于连结孔192b’形成在朝轴线方向A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此处,所谓规定距离,是指在以头部B2不与筒部192a’的底壁抵接的形态将螺栓B(的轴部B1)预先与阴螺纹119螺合组装的状态下,为进行调整,调节器190’能沿轴线方向A移动的间隔。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将使滚筒120强制性固定在链轮110上的螺栓B预先组装成未强制性固定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将调整用的工具T1(的前端)从轴线方向A的外侧靠近,插入调节器190’的连结孔192b’并连结,使该工具T1适当旋转或在压入规定长度后旋转,之后将其拔出,就能容易地调整调节器190’。
另一方面,在将滚筒120强制性固定在链轮110上时,如图19所示,使用拧入用的工具T2将预先组装好的螺栓B进一步拧入,就能完成滚筒120的固定作业。
因此,在固定作业中,不需要进行组装螺栓B的作业,能容易且简单地进行固定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圆筒部111的旋转体,表示了链轮110,作为朝多个滚筒单元U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表示了环状链7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具有圆筒部的带轮作为旋转体并采用卷绕在带轮上的皮带等作为动力传递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单元框架100上装入三个滚筒单元U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装入两个滚筒单元U或四个以上的滚筒单元U。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单元框架100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滚筒单元U直接组装在输送装置框架10、1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按压调整机构而采用压缩弹簧160、弹簧保持件170、限制保持件180和调节器190、190’的情况,但只要在旋转体(链轮110)上一体形成圆筒部111并在该圆筒部111的内侧配置按压调整机构,则也可采用其它的机构,另外,表示了从弹簧保持件170延伸出抵接片173来与第二推力板150的承接槽173卡合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确保机械刚性,也可采用在第二推力板上设置经由圆筒部111的狭缝115而进入内部的多个伸出片、并用弹簧保持件的一部分来按压该多个伸出片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能在实现构造的简化、小型化、运行成本或维护成本的降低等的同时容易且可靠地调整滚筒的搬运力(旋转力),因此,当然能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或机械零件等的制造领域,且不局限于这些领域,也适用于处理其它零件、产品等的其它领域。

Claims (13)

1.一种滚筒单元,连续地排列在输送装置框架上以形成滚筒式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以能绕规定的轴线自由转动的形态得到支撑的圆筒部,并被驱动而旋转;
滚筒,该滚筒能自由转动地被所述圆筒部的外周支撑,并用外周面来支承被搬运物;
一对推力板,该一对推力板与所述圆筒部一体旋转,并配置成能分别夹持、按压所述滚筒的两侧面;以及
按压调整机构,该按压调整机构为调整所述一对推力板夹持、按压所述滚筒的按压力而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
所述按压调整机构包括:
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以能沿所述轴线的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
弹簧保持件,该弹簧保持件具有与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而将其支承的座部和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与所述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的抵接片;
限制保持件,该限制保持件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侧,固定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以及
调节器,该调节器配置成介于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限制保持件之间,通过来自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的旋转操作来调整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形成为能根据相对于所述限制保持件所成的相对的旋转角度,分多级地调整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片以相对于所述轴线沿径向突出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所述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上设置有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收纳所述多个抵接片的多个承接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上,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设置有阴螺纹,
在所述限制保持件上设置有供与所述阴螺纹螺合的螺栓的头部和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在所述调节器上设置有仅供所述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在所述弹簧保持件的座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的至少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具有:供调整用的工具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插入而连结的连结孔、以及在相对所述连结孔朝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仅供所述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的圆筒部与所述滚筒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套,该衬套与所述滚筒一体旋转,并通过摩擦力来传递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力。
7.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搬运被搬运物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装置框架、
分别沿着所述一对输送装置框架排列的多个滚筒单元、
对所述多个滚筒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施加驱动力的驱动源、以及
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多个滚筒单元的动力传递部件,
所述滚筒单元包括:
旋转体,该旋转体具有以能绕规定的轴线自由转动的形态得到支撑的圆筒部,并被驱动而旋转;
滚筒,该滚筒能自由转动地被所述圆筒部的外周支撑,并用外周面来支承被搬运物;
一对推力板,该一对推力板与所述圆筒部一体旋转,并配置成能分别夹持、按压所述滚筒的两侧面;
按压调整机构,该按压调整机构为调整所述一对推力板夹持、按压所述滚筒的按压力而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
所述按压调整机构包括:
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以能沿所述轴线的方向压缩的状态配置;
弹簧保持件,该弹簧保持件具有与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而将其支承的座部和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与所述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抵接的抵接片;
限制保持件,该限制保持件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侧,固定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以及
调节器,该调节器配置成介于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限制保持件之间,通过来自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的旋转操作来调整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多个滚筒单元以规定个数为一组地装入的单元框架,
所述单元框架沿着所述一对输送装置框架排列,并以能自由装拆的形态安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形成为能根据相对于所述限制保持件所成的相对的旋转角度,分多级地调整所述压缩弹簧的压缩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片以相对于所述轴线沿径向突出的形态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所述一对推力板中的一方上设置有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收纳所述多个抵接片的多个承接槽。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上,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设置有阴螺纹,
在所述限制保持件上设置有供与所述阴螺纹螺合的螺栓的头部和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在所述调节器上设置有仅供所述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在所述弹簧保持件的座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的至少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具有:供调整用的工具从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外侧插入而连结的连结孔、以及在相对所述连结孔朝所述轴线的方向的内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仅供所述螺栓的轴部穿通的贯穿孔。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筒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的圆筒部与所述滚筒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衬套,该衬套与所述滚筒一体旋转,并通过摩擦力来传递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力。
CN2007800498015A 2007-06-14 2007-06-14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Active CN101588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61977 WO2008152718A1 (ja) 2007-06-14 2007-06-14 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ベ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975A CN101588975A (zh) 2009-11-25
CN101588975B true CN101588975B (zh) 2011-12-07

Family

ID=4012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98015A Active CN101588975B (zh) 2007-06-14 2007-06-14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92705B2 (zh)
JP (1) JP5091236B2 (zh)
KR (1) KR101041481B1 (zh)
CN (1) CN101588975B (zh)
WO (1) WO20081527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6150B1 (ko) 2009-01-09 2014-01-24 히라따기꼬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롤러 조립체, 롤러 유닛 및 컨베이어 장치
US8774961B2 (en) * 2010-04-23 2014-07-08 Andersen & Associates, Inc. Automatic delivery system for continuous batch order processing
KR101383769B1 (ko) * 2012-02-21 2014-04-10 이준석 체인 컨베이어
DE202013102994U1 (de) * 2012-11-19 2014-03-12 Kiener Maschinenbau Gmbh Friktionsantrieb zur Kraftübertrag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Transportfördereinrichtung
US9120627B2 (en) * 2013-01-05 2015-09-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Guide device for hard workpiece transfer
KR101753954B1 (ko) * 2015-03-19 2017-07-05 (주)옥산아이엠티 처짐 방지기능을 갖는 프릭션 롤러 컨베이어
CN114312464B (zh) * 2017-12-29 2024-03-15 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滚筒翻转装置及包含其的载车平台
JPWO2020203112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CN110482163A (zh) * 2019-08-16 2019-11-22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辊道推进装置
CN110482181A (zh) * 2019-09-06 2019-11-22 长春市吉通伟业汽车底盘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衬套自动送料装置
CN111252451A (zh) * 2019-09-20 2020-06-09 库卡柔性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积放辊道用机械阻尼器及其积放辊道
WO2021075510A1 (ja) * 2019-10-15 2021-04-22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駆動ユニット及びローラコンベア装置
CN111086854B (zh) * 2019-12-28 2023-08-01 浙江开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槟榔上料姿态调整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791006A (zh) * 2020-07-15 2020-10-20 厦门擎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底架翻转式焊接设备
CN114460074B (zh) * 2020-12-28 2024-04-26 湖南博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矿石图像采集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3043Y (zh) * 2001-09-21 2002-07-31 曹伟 定轴式摩擦托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536A (en) 1980-03-21 1982-02-02 American Bottlers Equipment Co., Inc. Conveyor and control therefor
US4421224A (en) * 1981-11-30 1983-12-20 Dingman Robert D Driven roller for accumulator conveyor
JPS63169517A (ja) 1987-01-08 1988-07-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地磁気方位センサの着磁補正方法
JPH0340804Y2 (zh) * 1987-04-23 1991-08-28
DE3829447C1 (zh) * 1988-08-26 1990-01-18 Mannesmann Ag, 4000 Duesseldorf, De
US4993541A (en) * 1989-05-16 1991-02-19 Roh Jae Y Triple conveyor
JP3226054B2 (ja) 1992-05-18 2001-1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リーフローコンベア
JPH0614125U (ja) * 1992-07-24 1994-02-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
KR200142879Y1 (ko) * 1994-04-14 1999-06-01 이해규 컨베이어
KR200151794Y1 (ko) * 1994-04-14 1999-07-15 이해규 컨베이어용 롤러장치
GB2318776B (en) * 1996-10-30 2000-03-08 Wang Shing Wong Roller conveyor
KR19980072416A (ko) * 1997-03-05 1998-11-05 이대원 롤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컨베이어
JPH10310219A (ja) 1997-05-07 1998-11-24 Okura Yusoki Co Ltd ローラ装置およびコンベヤ
US5971137A (en) * 1998-03-25 1999-10-26 Comau North America, Inc. Power roller conveyor
US6772874B2 (en) * 2002-01-30 2004-08-10 Okamura Corporation Roller convey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3043Y (zh) * 2001-09-21 2002-07-31 曹伟 定轴式摩擦托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299111A 1989.12.01
JP昭63-169517U 1988.11.04
JP特开平5-319527A 1993.12.0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152718A1 (ja) 2010-08-26
US7992705B2 (en) 2011-08-09
KR101041481B1 (ko) 2011-06-16
US20100006399A1 (en) 2010-01-14
CN101588975A (zh) 2009-11-25
KR20090086943A (ko) 2009-08-14
JP5091236B2 (ja) 2012-12-05
WO2008152718A1 (ja) 200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975B (zh) 滚筒单元和输送装置
US6029342A (en) Apparatus kit and method for roller chain assembly
CN104379351B (zh) 具有可更换工具套筒的工具滚筒及具有这种工具滚筒的压印机或印刷机
JP2007531647A (ja) 胴を支承するための装置、印刷ユニットおよび胴入れを調節する方法
RU2563395C2 (ru) Гранулятор улучшен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414905A (zh) 连接/断联印刷机滚筒的方法和装置
CN215462269U (zh) 压滤机及其改装套件
US5462112A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CN106794694B (zh) 一种印刷设备的芯棒、印刷滚筒及印刷设备
CA2650277A1 (en) Driven pulley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485203A (zh) 在支撑带上印刷图形的旋转式印刷机
CA2408955C (en) Split drive component with maintained alignment
CN111629608B (zh) 粘合剂施加辊
KR102556199B1 (ko) 핀기어 롤러스크류의 조립방법
CN212289107U (zh) 柔印小车模组及印刷设备
CN211334864U (zh) 纸面压纹机的花纹压辊组件
CN107110197B (zh) 轴承、平的基板的加工单元、以及安装和移除旋转工具的方法
US5924970A (en) Device for preloading a torque loaded mechanism on a folding cylinder
CN1972765A (zh) 折弯机
CN111605292B (zh) 柔印小车模组及印刷设备
CN219116696U (zh) 一种用于片材运输装置的转向辊及一种片材运输装置
CN218440446U (zh) 棒料输送齿轮箱
CN216708352U (zh) 一种全自动的打包带加工装置
CN218449808U (zh) 定子芯的定位装置
CN101678552A (zh) 工件把持装置及组件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RATA AUTOMATED MACHINERY EQUIPMENT (SHANGHAI) CO

Effective date: 201404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ata Spinning Ltd.

Patentee after: Hirata mecha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ata Spinning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