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5323A - 座椅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5323A
CN101585323A CN200910141288.3A CN200910141288A CN101585323A CN 101585323 A CN101585323 A CN 101585323A CN 200910141288 A CN200910141288 A CN 200910141288A CN 101585323 A CN101585323 A CN 101585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test section
detect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12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5323B (zh
Inventor
川上敏浩
永田达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Mobil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5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5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53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6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the occupant to get in or out of the vehicle, e.g. stowing a seat forw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控制装置,该座椅控制装置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使座椅靠背的角度或座椅的位置复位。当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由角度检测部(15a)检测座椅(21a)的靠背(21m)的角度,当靠背(21m)超过预定角度倾动时,由乘坐检测部(18c)检测位于座椅(21a)后面的座椅(21c)上是否有人乘坐。然后,当检测到无人乘坐时,使驱动控制部(17a)进行驱动,使超过预定角度倾动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

Description

座椅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于车辆内部的座椅的靠背的角度和/或该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的座椅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设置于汽车等车辆上的座椅大多每个座椅都具有用于使座椅的靠背前后倾动、或者使该座椅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座椅控制装置。
因此,例如,在相互处于前后关系的前部座椅和后部座椅中,当人相对后部座椅上下车或进行行李的存取时,通过上述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向前方倾动,或者使该座椅向前方水平移动,从而后部座椅上的人能够容易地上下车或进行行李的存取。
此外,当人相对前部座椅上下车或进行行李的存取时,与上述情况一样,通过座椅控制装置,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向后方倾动,或者使该座椅向后方水平移动,从而前部座椅上的人能够容易地上下车或进行行李的存取。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的双门车的副驾驶席的移动装置:检测副驾驶席上是否有人乘坐,在副驾驶席上有人乘坐的状态下,当进行用于使该副驾驶席向前方移动的操作时,使副驾驶席停止在比前端位置更靠后方的预定位置;在副驾驶席上无人乘坐的状态下,当进行用于使该副驾驶席向前方移动的操作时,使副驾驶席停止在前端位置。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构成的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当检测到后座有乘客、检测到副驾驶席侧的门打开、并检测到副驾驶席上没有乘客时,使副驾驶席的靠背部向前方倾斜,同时使副驾驶席移动到前方的预定位置。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构成的副驾驶席装置:当检测到后部座椅上有乘客、并检测到副驾驶席上没有乘客时,副驾驶席自动向前方移动和/或头枕自动向前方倾动。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具备开关装置的控制装置,该开关装置使驾驶席的动作在乘坐在该驾驶席后部座椅上的人能够操作的位置处停止。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第2542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6-289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4-72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1-115735号公报
例如,在没有后门的双门式汽车中,当后部座椅的乘客从处于前部座椅旁边的门下车时,通过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向前方倾动而使下车变得容易,但是,如果下车后前部座椅的靠背还保持前倾状态,则使用很不方便。此外,当从前部座椅取下大行李等时,通过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向后方倾动而使取下行李等变得容易,但是,如果此时前部座椅的靠背还保持后倾状态,则使用很不方便。因此,为了将倾动后的靠背返回原处,需要操作座椅控制装置,而这对于乘客来说较麻烦。在使前部座椅向前方或后方移动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使座椅靠背的角度或座椅的位置复位的座椅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具有:输入部,其进行用于使第一座椅倾动和/或移动的操作;以及驱动控制部,其基于输入部的输出,使第一座椅倾动和/或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开闭检测部,其检测用于相对第一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的开闭状态;角度检测部,其检测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以及乘坐检测部,其检测位于第一座椅后面的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
并且,当由开闭检测部检测到门为打开状态时,由角度检测部检测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当检测到的角度超过预定角度时,由乘坐检测部检测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基于检测到无人乘坐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超过预定角度、并且第二座椅上无人乘坐时,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由驱动控制部自动使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是,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开闭检测部检测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确认了后部座椅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已关闭的时刻,自动使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检测门有无上锁的上锁检测部,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上锁检测部检测门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门被上锁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确认了后部座椅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已上锁的时刻,自动使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对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计时部开始计时,基于由计时部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经过后部座椅的乘客从座位站起来到下车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之后的时刻,自动使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由开闭检测部检测到门为被打开状态时的、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进行存储,当使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时,以使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成为存储在存储部中的角度的方式使该靠背复位。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使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时,使靠背的角度成为与门被打开时的角度相同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位置检测部以取代角度检测部,该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当由开闭检测部检测到门为打开状态时,由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当检测到的位置超过预定位置时,由乘坐检测部检测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基于检测到无人乘坐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当第一座椅处于超过预定位置的位置、并且第二座椅无人乘坐时,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由驱动控制部自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是,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开闭检测部检测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确认了后部座椅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已关闭的时刻,自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检测门有无上锁的上锁检测部,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上锁检测部检测门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门被上锁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确认了后部座椅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已上锁的时刻,自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对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当由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计时部开始计时,基于由计时部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经过后部座椅的乘客从座位站起来到下车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之后的时刻,自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中也可以设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由开闭检测部检测到门为打开状态时的、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存储,当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时,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存储在存储部中的位置。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使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时,使第一座椅的位置成为与门被打开时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使倾动后的靠背自动复位成原始姿势,或者使移动后的座椅自动复位到原始位置,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的图。
图2是示出设置于车辆室内的前排座和后排座的位置关系以及前排座的靠背的倾动范围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设置于车辆室内的前排座和后排座的位置关系以及前排座的移动范围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输入部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  控制部
12a,12b  输入部
13a,13b  开闭检测部
14a,14b  上锁检测部
15a,15b  角度检测部
16a,16b  位置检测部
17a,17b  驱动控制部
18c,18d  乘坐检测部
19  存储部
20  计时部
21a,21b  第一座椅
21m,21n  第一座椅的靠背
21c,21d  第二座椅
23a,23b  门
θ1  前方允许角度
θ2  后方允许角度
F3  前方允许位置
B4  后方允许位置
100  座椅控制装置
200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并且,在后述的图1至图9中,对于相同部分或对应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的车辆200的图。
在图中,21a、21b是设置于第一排的座椅,21c是设置于座椅21a后面的第二排座椅,21d是设置于座椅21b后面的第二排座椅。
22a是坐在座椅21a上的乘客,22b是坐在座椅21b上的乘客,22c是坐在座椅21c上的乘客,22d是坐在座椅21d上的乘客。
23a是用来相对座椅21a和/或座椅21c上下车的门,23b是用来相对座椅21b和/或座椅21d上下车的门。
具体而言,乘客22a以及乘客22c主要从门23a上下车,乘客22b以及乘客22d主要从门23b上下车。另外,也可以相对座椅21d从门23a上下车,同样,也可以相对座椅21c从门23b上下车。
例如,如图2所示,座椅21a、21b以靠背可以倾动的状态设置在车辆200的室内,如同一图中所示,座椅21c、21d以靠背被固定的状态进行设置。此外,本发明中的“倾动”是指,靠背以下部支点为中心,以向前方或后方倾斜的方式动作。
在图2中,21m是座椅21a的靠背,21n是座椅21b的靠背,V1是靠背21m、21n向前方的倾动方向,W1是靠背21m、21n向后方的倾动方向。
c1是车辆200(图1)室内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和座椅21b的靠背21n的舒适位置,靠背21m、21n通常处于该位置。即,c1是靠背21m、21n的基准位置。
θ1是靠背21m、21n在V1方向的倾动允许角度(下面,记作“前方允许角度”),θ2是靠背21m、21n在W1方向的倾动允许角度(下面,记作“后方允许角度”)。具体而言,θ1表示从位置c1到位置f1的角度,θ2表示从位置c1到位置b2的角度。此外,这里所说的允许角度是指乘客22a、22b能够不难受地乘坐座椅21a、21b的最大角度。
θ11是靠背21m、21n在V1方向的倾动临界角度(下面,记作“前方临界角度”),θ12是靠背21m、21n在W1方向的倾动临界角度(下面,记作“后方临界角度”)。具体而言,θ11表示从位置c1到位置f11的角度,θ12表示从位置c1到位置b12的角度。此外,这里所说的临界角度是指靠背21m、21n在结构上无法再倾动的角度。
M1表示从位置f11到位置b12的范围(下面,记作“倾动范围”),靠背21m、21n能够在该倾动范围M1内(即,θ11+θ12的范围内)倾动。当靠背21m、21n从位置c1向前方(V1方向)倾动时,倾动角度处于0~θ11的范围,当靠背21m、21n从位置c1向后方(W1方向)倾动时,倾动角度处于0~θ12的范围。
此外,例如如图3所示,座椅21a、21b以可以水平移动的状态设置在车辆200的室内,如同一图中所示,座椅21c、21d以被固定的状态设置在车辆200的室内。
在图3中,V2是在上述水平移动内、座椅21a、21b的前进方向,W2是在上述水平移动内、座椅21a、21b的后退方向。
F3是座椅21a、21b在V2方向的前进允许位置(下面,记作“前方允许位置”),B4是座椅21a、21b在W2方向的后退允许位置(下面,记作“后方允许位置”)。此外,这里所说的允许位置是指乘客22a、22b能够不难受地乘坐座椅21a、21b的最大位置。
F13是座椅21a、21b在V2方向的前进临界位置(下面,记作“前端位置”),B14是座椅21a、21b在W2方向的后退临界位置(下面,记作“后端位置”)。此外,这里所说的临界位置是指座椅21a、21b在结构上无法再移动的位置。
M2表示从前端位置F13到后端位置B14的范围(下面,记作“移动范围”),座椅21a、21b能够在该移动范围M2内移动。并且,C3是移动范围M2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C3是车辆200室内的座椅21a、21b的舒适位置。座椅21a、21b通常处于该C3位置。即,C3是座椅21a、21b的基准位置。
这里,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当设前部座椅为座椅21a时,后部座椅为座椅21c,当设前部座椅为座椅21b时,后部座椅为座椅21d。因此,座椅21a、21b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一座椅的一个实施方式,座椅21c、21d构成本发明中的第二座椅的一个实施方式。
门23a、23b构成本发明的相对第一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的一个实施方式,靠背21m、21n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座椅的靠背的一个实施方式。
角度θ1相当于本发明的向前方倾动靠背时的“预定角度”,角度θ2相当于本发明的向后方倾动靠背时的“预定角度”。
位置F3相当于本发明的向前方移动第一座椅时的“预定位置”,位置B4相当于本发明的向后方移动第一座椅时的“预定位置”。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框图。
在图中,100是分别控制座椅21a、21b的座椅控制装置,该座椅控制装置100具有控制部11;输入部12a、12b;开闭检测部13a、13b;上锁检测部14a、14b;角度检测部15a、15b;位置检测部16a、16b;驱动控制部17a、17b;乘坐检测部18c、18d;存储部19;以及计时部20。
控制部11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构成,集中控制座椅控制装置100的各个部分。
输入部12a、12b(下面,用标号12统一表示它们)例如由图5所示的形状的开关等构成,分别设置在门23、23b的内侧。
在图5中,O~T是按照控制类别设定的输入部12的操作方向,当使座椅的靠背向V1方向(图2)倾动时,向S方向扭转,当使座椅的靠背向W1方向(图2)倾动时,向T方向扭转。
此外,当使座椅向V2方向(图3)前进时,向O方向按压,当使座椅向W2方向(图3)后退时,向P方向按压。并且,当使座椅向上方垂直移动时,向Q方向按压,当使座椅向下方垂直移动时,向R方向按压。另外,由于上述的按压方向Q、R与本发明无关,所以下面省略说明。
在输入部12a中,进行用于控制(例如,靠背的倾动或座椅的水平移动)座椅21a的操作,在输入部12b中,进行用于控制座椅21b的操作。因此,输入部12a、12b构成本发明的输入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开闭检测部13a、13b由开闭传感器(省略图示)等构成,开闭检测部13a检测门23a是否为关闭状态,开闭检测部13b检测门23b是否为关闭状态。因此,开闭检测部13a、13b构成本发明的开闭检测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上锁检测部14a、14b由开关等构成。上锁检测部14a检测门23a是否为上锁状态,上锁检测部14b检测门23b是否为上锁状态。因此,上锁检测部14a,14b构成本发明的上锁检测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角度检测部15a、15b由角度传感器(省略图示)等构成。当靠背21m向V1或W1方向倾动时,角度检测部15a依次检测该靠背在倾动范围M1(图2)内的角度(与c1的角度),当靠背21n向V1或W1方向倾动时,角度检测部15b依次检测该靠背在倾动范围M1内的角度(与c1的角度)。因此,角度检测部15a、15b构成本发明的角度检测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位置检测部16a、16b由位置传感器(省略图示)等构成。当座椅21a向V2或W2方向移动时,位置检测部16a依次检测该座椅在移动范围M2(图3)内的位置(与C3的距离),当座椅21b向V2或W2方向移动时,位置检测部16b依次检测该座椅在移动范围M2内的位置(与C3的距离)。因此,位置检测部16a、16b构成本发明的位置检测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驱动控制部17a、17b由电动马达(省略图示)等构成。根据输入部12a的输出,驱动控制部17a使靠背21m向V1或W1方向倾动,或者使座椅21a向V2或W2方向前进或后退。同样,根据输入部12b的输出,驱动控制部17b使靠背21n向V1或W1方向倾动,或者使座椅21b向V2或W2方向前进或后退。因此,驱动控制部17a、17b构成本发明的驱动控制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乘坐检测部18c、18d由压力传感器(省略图示)等构成。也可以用光传感器或摄像装置(照相机)等来代替压力传感器。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座椅21c是否有人乘坐,乘坐检测部18d检测座椅21d是否有人乘坐。因此,乘坐检测部18c、18d构成本发明的乘坐检测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存储部19由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构成,当通过开闭检测部13a、13b检测到门23a、23b为打开状态时,将该检测时的靠背21m、21n的角度(与c1的角度)存储到存储部19。因此,存储部19构成本发明的存储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计时部20由定时器(省略图示)等构成。计时部20从乘坐检测部18c、18d检测到座椅21c、21d上无人乘坐的时刻起开始计时。因此,计时部20构成本发明的计时部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中,例如,当使座椅21a的靠背21m向V1或W1方向倾动时,由乘客22a(图1)操作输入部12a。当使座椅21a向V2或W2方向水平移动时,也同样由乘客22a操作输入部12a。另外,使座椅21b的靠背21n向V1或W1方向倾动的情况、以及使座椅21b向V2或W2方向水平移动的情况,除了输入部为12b这一点之外,与靠背21m或座椅21a的情况相同,所以下面省略说明。
当乘客22a向图5的S方向(下面称作“前倾方向”)扭转输入部12a时,背部21m在倾动范围M1内向V1方向倾动,当向图5的T方向(下面称作“后倾方向”)扭转输入部12a时,背部21m在倾动范围M1内向W1方向倾动。
此外,当乘客22a向图5的O方向(下面称作“前方”)按压输入部12a时,座椅21a在移动范围M2内向V2方向前进,当向图5的P方向(下面称作“后方”)按压输入部12a时,座椅21a在移动范围M2内向W2方向后退。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输入部的操作量是向预定方向扭转输入部的角度或按压输入部的时间。因此,靠背21m基于扭转角度向V1或W1方向倾动预定的角度,座椅21a基于按压时间向V2或W2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
因此,当使靠背倾动时的操作量较大时,即,当向前倾方向扭转输入部12a的角度较大时,靠背21m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倾动,当向后倾方向扭转输入部12a的角度较大时,靠背21m超过后方允许角度θ2倾动。
同样,当使座椅水平移动时的操作量较大时,即,当向前方按压输入部12a的时间较长时,座椅21a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前进,当向后方按压输入部12a的时间较长时,座椅21a超过后方允许位置B4后退。
在使靠背21m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或后方允许角度θ2倾动的情况下,当乘客22a从车辆200下车后,以往,乘客必须自己操作输入部12a,使靠背21m复位到不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或后方允许角度θ2的角度。
同样,在使座椅21a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或后方允许位置B4移动的情况下,当乘客22a从车辆200下车后,以往,乘客必须自己操作输入部12a,使座椅21a复位到不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或后方允许位置B4的位置。
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中,在相互处于前后关系的2个座椅(例如,座椅21a和座椅21c)中,为了不需要乘客(例如,乘客22a)进行操作而使前方的座椅的靠背(例如,靠背21m)的角度或前方的座椅(例如,座椅21a)的位置复位,进行后述的座椅控制。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图4)的动作。
另外,下面仅对相互处于前后关系的2个座椅(例如,图1的座椅21a和座椅21c)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对于处于并列关系的2个座椅(例如,图1的座椅21a和座椅21b)、以及未处于前后关系或并列关系的2个座椅(例如,图1的座椅21a和座椅21d),由于与本发明没有关系,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在车辆200(图1)的室内,相互处于前后关系的座椅是座椅21a和座椅21c以及座椅21b和座椅21d,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后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的动作都相同,所以对于座椅21b和座椅21d的控制动作,下面将省略说明。
(1)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倾动的情况
首先,利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当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倾动时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
在图6中,第一实施例是步骤S1~S3、S5,第二实施例是步骤S1~S3、S4a、S5。此外,第三实施例是步骤S1~S3、S4b、S5。第四实施例是步骤S1~S3、S4c、S5。因此,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全体中,步骤S1~S3、S5是通用的。
在图6的步骤S1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打开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图4)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图4)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图4)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1:YES)进入步骤S2,当没有检测到打开状态,即,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1: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2中,验证前部座椅的靠背是否超过上述的允许角度倾动。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角度检测部15a(图4)检测座椅21a的靠背21m(图4)的角度,基于该检测结果,由控制部11验证靠背21m是否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图2)或后方允许角度θ2(图2)而向V1(图2)方向或W1(图2)方向倾动。然后,当该验证结果是靠背21m超过该允许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角度倾动时(步骤S2:YES),进入步骤S3,当没有超过该允许角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时(步骤S2: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3中,验证设置于前部座椅后面的后部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乘坐检测部18c(图4)检测设置于座椅21a后面的座椅21c上是否有人乘坐。然后,当该检测结果是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步骤S3:YES),分别进入上述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对应的步骤,当没有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即,检测到有人乘坐时(步骤S3: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具体而言,当步骤S3的判断结果是YES时,在第一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5。在第二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4a。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4b。在第四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4c。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直接移入步骤S5,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此时的原始姿势是靠背处于c1(图2)位置时的姿势。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使驱动控制部17a(图4)进行驱动,使处于从前方允许角度θ1到前方临界角度θ11(图2)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从后方允许角度θ2到后方临界角度θ12(图2)的角度范围内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倾动到c1位置。由此,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然后,靠背21m的复位结束后,马上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4a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图4)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4a:YES),进入步骤S5,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关闭状态时,即,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4a: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4b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上锁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上锁检测部14a(图4)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有无上锁,当检测到上锁状态时(步骤S4b:YES),进入步骤S5,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上锁状态时,即,检测到解锁状态时(步骤S4b: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四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4c中开始计时,验证该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定时间。具体而言,计时部20(图4)基于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开始计时,基于检测到有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结束计时。然后,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4c:YES),进入步骤S5,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没有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4c: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接着,利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倾动时的第五至第八实施例。
在图7中,第五实施例是步骤S11~S14、S16,第六实施例是步骤S11~S14、S15a、S16。此外,第七实施例是步骤S11~S14、S15b、S16。第八实施例是步骤S11~S14、S15c、S16。因此,在第五至第八实施例的全体中,步骤S11~S14、S16是通用的。
在图7的步骤S11中,与图6的步骤S1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11:YES),进入步骤S12,当没有检测到打开状态,即,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11: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12中,对在步骤S11中检测到门为打开状态时的前部座椅的靠背的角度进行存储。具体而言,当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角度检测部15a检测靠背21m的角度,并存储到存储部19(图4)。
在步骤S13中,与图6的步骤S2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角度检测部15a检测座椅21a的靠背21m的角度,基于该检测结果,由控制部11验证靠背21m是否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或后方允许角度θ2而向V1方向或W1方向倾动。然后,当该验证结果是靠背21m超过该允许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角度而倾动时(步骤S13:YES),进入步骤S14,当没有超过该允许角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倾动时(步骤S13: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14中,与图6的步骤S3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座椅21c上是否有人乘坐。然后,当该检测结果是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步骤S14:YES),分别进入上述与第五至第八实施例对应的步骤,当没有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即,检测到有人乘坐时(步骤S14: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具体而言,当步骤S14的判断结果是YES时,在第五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16。在第六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15a。同样,在第七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15b。在第八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15c。
在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下,直接移入步骤S16,使前部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此时的原始姿势是与在步骤S12中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角度对应的姿势。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使驱动控制部17a进行驱动,使处于从前方允许角度θ1到前方临界角度θ11(图2)的角度范围内、或者从后方允许角度θ2到后方临界角度θ12(图2)的角度范围内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倾动到其角度等于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角度。由此,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然后,靠背21m的复位结束之后,马上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六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15a中,与图6的步骤S4a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15a:YES),进入步骤S16,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关闭状态时,即,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15a: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七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15b中,与图6的步骤S4b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上锁检测部14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有无上锁,当检测到上锁状态时(步骤S15b:YES),进入步骤S16,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上锁状态时,即,检测到解锁状态时(步骤S15b: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八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15c中,与图6的步骤S4c相同,基于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开始计时,基于检测到有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结束计时。然后,当计时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15c:YES),进入步骤S16,进行上述的靠背21m的复位动作。当计时时间没有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15c: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像上面那样,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的打开状态时,在座椅21a的靠背21m的角度超过预定角度(θ1或θ2)的情况下,根据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的情况,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因此,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自动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
例如,当使前面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向前方倾动以使后面的座椅21c的乘客22c能够容易地从门23a下车的情况下,在后面的座椅21c上没有乘客22c的状态下,自动使靠背21m向后方倾动而复位成原始姿势。因此,不会由于使靠背21m向后方倾动而使靠背21m撞到乘客22c。此外,例如,当使前面的座椅21a的靠背21m向后方倾动以便容易地从门23a取下大行李等时,也自动使靠背21m向前方倾动而复位成原始姿势。此时,如果在后面的座椅21c的幼儿或老人抓住靠背21m的状态下使靠背21m向前方倾动时,有可能吓到抓住靠背21m的人,而在由乘坐检测部18c确认了后面的座椅21c上没有乘客之后使其倾动,因此不会吓到抓住靠背21m的人。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门23a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门23a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因此,能够在确认座椅21c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23a已被关闭的时刻,自动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上锁检测部14a检测门23a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门23a被上锁的情况,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因此,能够在确认了座椅21c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23a已被上锁的时刻,自动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计时部20开始计时,基于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因此,能够在经过了座椅21c的乘客从座位站起来到下车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之后的时刻,自动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
此外,在第五至第八实施例中,将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的座椅21a的靠背21m的角度预先存储到存储部19,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使靠背21m复位以使靠背21m的角度成为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角度。因此,当使靠背21m复位成原始姿势时,能够使靠背21m的角度成为与门23a被打开时的角度相同的角度。
(2)使前部座椅水平移动的情况
接着,利用图8的流程图说明使前部座椅水平移动时的第九至第十二实施例。
在图8中,第九实施例是步骤S21~S23、S25,第十实施例是步骤S21~S23、S24a、S25。此外,第十一实施例是步骤S21~S23、S24b、S25。第十二实施例是步骤S21~S23、S24c、S25。因此,在第九至第十二实施例的全体中,步骤S21~S23、S25是通用的。
在图8的步骤S21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打开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21:YES),进入步骤S22,当没有检测到打开状态时,即,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21: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22中,验证前部座椅是否超过上述的允许位置移动。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位置检测部16a(图4)检测座椅21a的位置,基于该检测结果,由控制部11验证座椅21a是否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图3)或后方允许位置B4(图3)而向V2(图3)方向或W2(图3)方向移动。然后,当该验证的结果是座椅21a超过该允许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而移动时(步骤S22:YES),进入步骤S23,当没有超过该允许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时(步骤S22: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23中,验证设于前部座椅后面的后部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座椅21c上是否有人乘坐。然后,当该检测的结果是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步骤S23:YES),分别进入上述与第九至第十二实施例对应的步骤,当没有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即,检测到有人乘坐时(步骤S23: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具体而言,当步骤S23的判断结果是YES时,在第九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25。在第十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24a。同样,在第十一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24b。在第十二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24c。
在第九实施例的情况下,直接移入步骤S25,使前部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此时的原始位置是图3中的中心位置C3。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使驱动控制部17a进行驱动,使处于从前方允许位置F3到前端位置F13(图3)的范围内、或者从后方允许位置B4到后端位置B14(图3)的范围内的座椅21a移动到中心位置C3。由此,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然后,座椅21a的复位结束后,马上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24a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24a:YES),进入步骤S25,进行上述的座椅21a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关闭状态时,即,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24a: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24b中,验证用于相对前部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是否为上锁状态。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上锁检测部14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有无上锁,当检测到上锁状态时(步骤S24b:YES),进入步骤S25,进行上述的座椅21a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上锁状态时,即,检测到解锁状态时(步骤S24b: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24c中开始计时,验证该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定时间。具体而言,计时部20基于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开始计时,基于检测到有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结束计时。然后,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24c:YES),进入步骤S25,进行上述的座椅21c的复位动作。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没有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24c: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接着,利用图9的流程图说明使前部座椅水平移动时的第十三至第十六实施例。
在图9中,第十三实施例是步骤S31~S34、S36,第十四实施例是步骤S31~S34、S35a、S36。此外,第十五实施例是步骤S31~S34、S35b、S36。第十六实施例是步骤S31~S34、S35c、S36。因此,在第十三至第十六实施例的全体中,步骤S31~S34、S36是通用的。
在图9的步骤S31中,与图8的步骤S21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31:YES),进入步骤S32,当没有检测到打开状态时,即,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31: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32中,对在步骤S31中检测到门为打开状态时的前部座椅的位置进行存储,具体而言,当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位置检测部16a检测座椅21a的位置并存储到存储部19。
在步骤S33中,与图8的步骤S22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位置检测部16a检测座椅21a的位置,基于该检测结果,由控制部11验证座椅21a是否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或后方允许位置B4而向V2方向或W2方向移动。然后,当该验证的结果是座椅21a超过该允许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移动时(步骤S33:YES),进入步骤S34,当没有超过该允许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时(步骤S33: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步骤S34中,与图8的步骤S23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座椅21c上是否有人乘坐。然后,当该检测的结果是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步骤S34:YES),分别进入上述与第十三至第十六实施例对应的步骤,当没有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时,即,检测到有人乘坐时(步骤S34: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具体而言,当步骤S34的判断结果是YES时,在第十三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36。在第十四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35a。同样,在第十五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35b。在第十六实施例中,进入步骤S35c。
在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下,直接移入步骤S36,使前部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此时的原始位置是在步骤S32中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使驱动控制部17a进行驱动,使处于从前方允许位置F3到前端位置F13的范围内、或者从后方允许位置B4到后端位置B14的范围内的座椅21a移动到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位置。由此,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然后,在座椅21a的复位结束后,马上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四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35a中,与图8的步骤S24a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关闭状态时(步骤S35a:YES),进入步骤S36,进行上述的座椅21a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关闭状态时,即,检测到打开状态时(步骤S35a: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五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35b中,与图8的步骤S24b相同,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由上锁检测部14a检测用于相对座椅21a进行上下车的门23a有无上锁,当检测到上锁状态时(步骤S35b:YES),进入步骤S36,进行上述的座椅21a的复位动作。当没有检测到上锁状态时,即,检测到解锁状态时(步骤S35b: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在第十六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S35c中,与图8的步骤S24c相同,基于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上无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开始计时,基于检测到有人乘坐的状态的情况而结束计时。然后,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35c:YES),进入步骤S36,进行上述的座椅21c的复位动作。当该计时部20的计时时间没有超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35c:NO),准备下次的座椅控制,结束此次的座椅控制。
像上面那样,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在座椅21a的位置超过预定位置(F3或B4)的情况下,根据乘坐检测部18c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的情况,使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不需要乘客进行操作,就能够自动使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
例如,当使前面的座椅21a向前方移动以使后面的座椅21c的乘客22c能够容易地从门23a下车的情况下,在后面的座椅21c上没有乘客22c的状态下,自动使座椅21a向后方移动而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不会由于向后方移动座椅21a而使靠背21m撞到乘客22c。此外,例如,当使前面的座椅21a向后方移动以便容易地从门23a取下大行李等时,也自动使座椅21a向前方移动而复位到原始位置。此时,如果在后面的座椅21c的幼儿或老人抓住前面的座椅21a的靠背21m的状态下使座椅21a向前方倾动时,有可能吓到抓住靠背21m的人,而在由乘坐检测部18c确认了后面的座椅21c上没有乘客之后使其移动,因此不会吓到抓住靠背21m的人。
此外,在第十实施例和第十四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门23a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门23a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能够在确认了座椅21c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23a已被关闭的时刻,自动使座椅21c复位到原始位置。
此外,在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五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上锁检测部14a检测门23a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门23a已被上锁的情况,使座椅21c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能够在确认了座椅21c的乘客已下车并且门23a已被上锁的时刻,自动使座椅21c复位到原始位置。
此外,在第十二实施例和第十六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进一步由计时部20开始计时,基于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因此,能够在经过了座椅21c的乘客从座位站起来到下车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之后的时刻,自动使座椅21a复位到原始位置。
此外,在第十三至第十六实施例中,将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的座椅21a的位置预先存储到存储部19,当检测到座椅21c无人乘坐时,使座椅21a复位到存储在存储部19中的位置。因此,当使座椅21a复位时,能够使座椅21a的位置成为与门23a被打开时相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除上述之外的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座椅控制装置100应用于汽车等的车辆200,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铁道车辆及船舶、其他的交通工具。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假设车辆200为两排座的车辆,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具有两排以上座位的车辆,在上述的处于前后关系的各个座椅中,进行上述的座椅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验证座椅21a的靠背21m是否超过前方允许角度θ1或后方允许角度θ2而倾动,在第九至第十六实施例中,验证座椅21a是否超过前方允许位置F3或后方允许位置B4而移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同时验证靠背21m的角度和座椅21a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六至第八实施例中,当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将该检测时的靠背21m的角度存储到存储部19,在第十四至第十六实施例中,当由开闭检测部13a检测到门23a为打开状态时,将该检测时的座椅21a的位置存储到存储部19,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存储按钮(省略图示)等,在存储部19中对多个乘客存储相同座椅的靠背的角度和座椅的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控制装置,具有:
输入部,其进行用于使第一座椅倾动和/或移动的操作;以及
驱动控制部,其基于所述输入部的输出,使所述第一座椅倾动和/或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
开闭检测部,其检测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座椅进行上下车的门的开闭状态;
角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以及
乘坐检测部,其检测位于所述第一座椅后面的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
当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门为打开状态时,由所述角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当检测到的角度超过预定角度时,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基于检测到无人乘坐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所述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所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检测所述门有无上锁的上锁检测部,
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上锁检测部检测所述门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所述门被上锁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对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
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计时部开始计时,基于由所述计时部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门为打开状态时的、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进行存储,
当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复位成原始姿势时,以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角度成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角度的方式使该靠背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位置检测部以取代所述角度检测部,该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当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门为打开状态时,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当检测到的位置超过预定位置时,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二座椅上是否有人乘坐,基于检测到无人乘坐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所述门是否为关闭状态,基于检测到所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检测所述门有无上锁的上锁检测部,
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上锁检测部检测所述门是否被上锁,基于检测到所述门被上锁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对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
当由所述乘坐检测部检测到无人乘坐时,由所述计时部开始计时,基于由所述计时部计时出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使所述驱动控制部进行驱动,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设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由所述开闭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门为打开状态时的、所述第一座椅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行存储,
当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原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座椅复位到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位置。
CN200910141288.3A 2008-05-20 2009-05-18 座椅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1944 2008-05-20
JP2008131944 2008-05-20
JP2008131944A JP5311876B2 (ja) 2008-05-20 2008-05-20 座席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5323A true CN101585323A (zh) 2009-11-25
CN101585323B CN101585323B (zh) 2012-05-30

Family

ID=4134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128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5323B (zh) 2008-05-20 2009-05-18 座椅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78366B2 (zh)
JP (1) JP5311876B2 (zh)
CN (1) CN10158532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482A (zh) * 2014-12-09 2015-04-0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椅子靠背角度自动调节控制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10723102A (zh) * 2019-10-08 2020-01-24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乘客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038341A (zh) * 2018-10-15 2020-04-21 佛吉亚(无锡)座椅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1762067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自动回位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8460B2 (ja) * 2008-05-29 2013-1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状態記憶制御装置
JP5510271B2 (ja) * 2010-10-29 2014-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9314664B2 (en) 2012-11-30 2016-04-19 Edward Villaume Bicycle seat and handlebar mechanisms
DE202013011803U1 (de) * 2013-12-04 2015-03-1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mit einer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in sich verdrehbare Rückenlehne
KR101524091B1 (ko) * 2013-12-29 2015-05-29 현대다이모스(주) 차량 시트백의 자동 복귀장치
DE112015000921T5 (de) * 2014-03-26 2016-12-0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Fahrzeugsitz
JP2016175551A (ja) *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助手席駆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US20160332538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passenger ingress/egress and methods
DE102016112747B4 (de) 2016-07-12 2020-12-03 Hs Products Engineering Gmbh 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sowie Verfahren zum Dämpfen einer Bewegung eines Aufnahmeabschnitts einer Aufnahmevorrichtung
US10377269B2 (en) * 2017-04-13 2019-08-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O2022055989A1 (en) * 2020-09-09 2022-03-17 Sears Manufacturing Co. Vehicle seat position adjustment system
JP7307141B2 (ja) * 2021-02-26 2023-07-1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占有状況検知装置及び不正着座検出システム
US11691632B1 (en) * 2022-12-06 2023-07-04 Mercedes-Benz Group AG Vehicle simulating method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1226A (en) * 1980-09-30 1989-03-07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timum angle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equipments
DE3137151A1 (de) * 1981-09-18 1983-04-07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Einrichtung zur positionierung wenigstens einer verstellvorrichtung fuer kraftfahrzeugsitze
JPS6024637U (ja) * 1983-07-27 1985-02-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シ−ト位置調整装置
JPS60158809A (ja) * 1984-01-31 1985-08-20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ヘツドレストの位置自動選定装置
JPS61115735A (ja) 1984-11-12 1986-06-03 Aisin Warner Ltd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0628998B2 (ja) * 1985-07-26 1994-04-20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ト調整装置
JP2542578B2 (ja) 1986-03-25 1996-10-09 株式会社東芝 シエ−デイング補正信号発生回路
JPS63115837U (zh) * 1987-01-23 1988-07-26
JPH02256531A (ja) * 1989-03-29 1990-10-17 Toyo Sheet:Kk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605888B2 (ja) * 1989-10-16 1997-04-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上備品姿勢制御装置
US5003240A (en) * 1990-04-10 1991-03-26 Tachi-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headrest
JPH042530A (ja) * 1990-04-17 1992-01-07 Tachi S Co Ltd パワーシートのウォークイン制御方法およびウォークイン制御装置
JPH0472032A (ja) 1990-07-11 1992-03-06 Furukawa Alum Co Ltd 自動車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材
US5136221A (en) * 1991-04-16 1992-08-04 Tachi-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powered automotive seat of rotatable type
JPH0628998A (ja) 1992-07-09 1994-02-04 Hitachi Ltd 質量分析装置
US7779956B2 (en) * 1995-06-07 2010-08-24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Vehicular seats with weight sensing capability
KR20010034684A (ko) * 1999-01-27 2001-04-25 후루까와 준노스께 승객검출장치
US6341252B1 (en) * 1999-12-21 2002-01-22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actuatab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2003285673A (ja) * 2002-03-29 2003-10-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リヤシート姿勢変更装置
US7023108B2 (en) * 2002-08-26 2006-04-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US7162348B2 (en) * 2002-12-11 2007-01-09 Hemisphere Gps Llc Articulated equipment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EP1890906B1 (en) * 2005-06-13 2011-04-06 Intier Automotive Inc. Disc recliner with memory
JP2008001136A (ja) * 2006-06-20 2008-01-10 Takata Corp 車両乗員シート検出システム、作動装置制御システム、車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3482A (zh) * 2014-12-09 2015-04-0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椅子靠背角度自动调节控制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11038341A (zh) * 2018-10-15 2020-04-21 佛吉亚(无锡)座椅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座椅联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723102A (zh) * 2019-10-08 2020-01-24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乘客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1762067A (zh) * 2020-07-01 2020-10-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自动回位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11876B2 (ja) 2013-10-09
CN101585323B (zh) 2012-05-30
JP2009279997A (ja) 2009-12-03
US8078366B2 (en) 2011-12-13
US20090292425A1 (en)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5323B (zh) 座椅控制装置
CN106080145B (zh) 双开式的全景式天窗及其操作方法
US10543794B2 (en) Vehicle with abrasion-resistant door panel
US20070290554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US10137857B1 (en) Vehicle unlocking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6457771B2 (en) Motor vehicle roof
US10850672B1 (en) Automobile headrest safe
CN107020931A (zh) 控制驻停车辆的天窗的方法
US8414056B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econd row reconfigurable seat
CN109572510A (zh) 车辆隐私屏风
CN104554122B (zh) 非对称膝部安全气囊
JP7419123B2 (ja)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ATE386652T1 (de) Heckklappen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heckklappenanordnung
KR101823431B1 (ko) 자동차용 멀티 루프 장치
CN20585393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快进快出多位置解锁装置及汽车座椅
US20080067827A1 (en) Vehicle overhead console assembly having a combination mirror and storage bin assembly
KR102186136B1 (ko) 듀얼 오픈 파노라마 선루프 구조
JP200311844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202236A (ja) 車両用ドアヒンジ装置
JP2008279824A (ja) 自動車
KR102088274B1 (ko) 자동차용 슬라이딩 암레스트
JP2021165469A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ドア開閉プログラム
JP6076596B2 (ja) 車両の電動ドア制御装置
JPS6141634A (ja) 車両における乗員用シ−トの運動制御装置
US20230078614A1 (en) Active air flap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MRON CORP.

Effective date: 201012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KYOTO-SHI, KYOTO PREFECTURE, JAPAN TO: AICHI PREFECTURE,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7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OMRO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City,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mron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