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3648B - 潜伏性固化剂 - Google Patents

潜伏性固化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3648B
CN101583648B CN2008800026714A CN200880002671A CN101583648B CN 101583648 B CN101583648 B CN 101583648B CN 2008800026714 A CN2008800026714 A CN 2008800026714A CN 200880002671 A CN200880002671 A CN 200880002671A CN 101583648 B CN101583648 B CN 101583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
chelating agent
respect
compound
epoxy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26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3648A (zh
Inventor
小室胜彦
伊东雅彦
川岛糺
增子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hemical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3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6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08G59/70Che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K5/543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oxygen in a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24Di-epoxy compounds carbocycl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21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 H05K3/323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by apply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over an array of pa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在较低温度、短时间的条件下使热固性环氧树脂固化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该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通过下述方式而潜伏化: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后,进一步使其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而潜伏化、或者使其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潜伏化。

Description

潜伏性固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引发热固性组合物固化的螯合铝(aluminum chelate)类潜伏性固化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并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的热固性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被广泛用作各种粘合材料、成型材料等,潜伏性咪唑类固化剂作为该类固化剂之一而得到使用。由于该潜伏性咪唑类固化剂在通常的保存状态下不显示固化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将热固性环氧树脂组合物制成具有良好的处理性和良好的保存稳定性的单液型固化组合物。作为这种潜伏性咪唑固化剂的代表例,已知用环氧树脂固化物被覆咪唑化合物粒子表面所形成的微胶囊型潜伏性咪唑固化剂,所述咪唑化合物粒子具有使环氧树脂固化的能力。
但是,这种微胶囊型的潜伏性咪唑固化剂,其被覆对机械、对热都比较稳定,所以为了引发固化反应必须加热加压至180℃以上。因此,存在无法适应近年来的低温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的问题。
作为即使不使用锑等有毒的助催化剂也能显示低温快速固化性能的潜伏性固化剂,提出了下列微胶囊型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利用杂交法,在能够与作为共催化剂的硅烷醇(硅烷偶联剂等)相互作用生成质子酸、并使环醚类(环氧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发生阳离子开环聚合的铝螯合剂粒子(母粒)的表面,熔融附着具有与铝螯合剂反应的羟基的聚乙烯醇微粒(子粒),并在母粒表面形成聚乙烯醇被覆层,从而制成的微胶囊型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专利文献1);在使不具有能与铝螯合剂反应的官能团的氟树脂类微粒(子粒)静电附着后,利用杂交法将该氟树脂类微粒熔融一体化,而在母粒表面形成被覆层,从而制成的微胶囊型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专利文献2)。
另外,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固化工序的详细内容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0007~0010段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8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63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2的记载,利用杂交法而微胶囊化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情况下,由于使子粒在母粒上冲撞熔融、或使静电附着的子粒相互摩擦熔融而形成微胶囊壁,因此存在表面容易产生凹凸或不均匀、无法获得稳定的固化特性这样的问题,并且难以控制固化条件。另外,相对于配合了这种固化剂的热固性环氧树脂组合物的DSC(差示热分析)放热峰的聚合引发温度过低,故潜伏性不充分。此外,对于这种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由于用其制造热固性组合物时会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乙酸乙酯、MEK、PGMAC等),因此需要表现出良好的耐溶剂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可以在较低温度、短时间的条件下通过阳离子聚合而使热固性化合物固化,且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另外,还提供能够较容易地控制固化条件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提供含有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人发现,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非水溶剂中加热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后,再进一步使其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作为沉淀物而得到的物质,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后,再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而潜伏化、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潜伏化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非水溶剂中通过加热使铝螯合剂与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反应后,再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作为沉淀物而得到该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热固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硅烷偶联剂和热固性化合物;以及提供使各向异性导电性粒子分散于该热固性组合物中而形成的各向异性导电组合物。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是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来进行潜伏化而得到的。通常认为,潜伏化可通过如下所述的理由来实现。即,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氧杂环丁烷环与环氧乙烷(oxirane)环相比,醚氧的亲核性高,具有优异的阳离子聚合性,因此通过铝螯合剂的作用而开环聚合。另外,有时由于聚合体系的微量水分造成聚合物的一部分烷氧基甲硅烷基被水解而产生硅烷醇基,或者有时在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中一开始就存在硅烷醇基,这些硅烷醇基与铝螯合剂相互作用,使铝螯合剂与聚合物质(重合物,polymerized matter)复合一体化。此时,随着氧杂环丁烷环的开环聚合,同时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基也开环聚合,并使铝螯合剂与聚合物质一起一体化。然后,通过使其与追加的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使这些聚合物在聚合物质的周围形成微胶囊壁。因而,非水型螯合铝类固化剂被潜伏化。因此,不但可以在常温下将液态的铝螯合剂用作潜伏性固化剂,还显示出良好的耐溶剂性。
这种非水型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只要溶解微胶囊壁,就可以在较低温度、短时间的条件下使环氧树脂或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等热固性化合物固化。另外,由于该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可以在非水溶剂中制备,因此可以避免失活,并且可以抑制固化性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是,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再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而潜伏化、或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潜伏化的潜伏性固化剂。由于该潜伏性固化剂使用了能实现低温快速固化性能的铝螯合剂,因此可以对配合了该潜伏性固化剂的热固性组合物赋予良好的低温快速固化性能。另外,由于考虑到铝螯合剂被聚合物被覆,因此即使将该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配合至热固性组合物,作为单液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热固性组合物的贮藏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是具有下列结构的微胶囊:用液态环氧树脂与咪唑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壳、或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壳,被覆在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聚合物、铝螯合剂和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复合化而得到的芯的周围。如果这种微胶囊凝集,则有时会形成若干个芯散布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聚合物基质中的结构。其中,根据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加入量、反应温度条件等,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聚合物可以得到二聚物、低聚物、及其以上的聚合物等各种聚合度的聚合物,从粒径控制方面考虑,优选聚合度为10~100的低聚物。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形状优选为球状,从固化性和分散性方面考虑,其粒径优选为1~10μm,更优选为2~3μm。
另外,在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使用量相对于铝螯合剂如果过少,则胶囊化反应变慢,如果过多则固化剂固化,因此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使用量相对于铝螯合剂100重量份,优选为0.1~500重量份,更优选为1~50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0~500重量份。另外,相对于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计量,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使用量如果过少,则无法形成粉末,如果过多则固化性降低,因此,相对于这些物质的合计量100重量份,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使用量优选为0.1~1000重量份,更优选为0.5~50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500重量份。
作为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的铝螯合剂,可以列举由式(4)表示的、3个β-酮烯醇化物(ketoenolate)阴离子与铝配位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化1]
Figure G2008800026714D00051
式中,R1、R2和R3分别独立地为烷基或烷氧基。作为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等。作为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油烯基氧基(oleyloxy)等。
作为由式(4)表示的铝螯合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aluminum ethylacetoacetate diisopropylate)(ALCH,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三乙基乙酰乙酸铝(ALCH-TR,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烷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螯合铝M,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双乙基乙酰乙酸-单乙酰丙酮铝(螯合铝D,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或三乙酰丙酮铝(螯合铝A(W),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
作为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的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可以列举:优选含有95%以上的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OX-SQ-H,东亚合成公司)的物质,其中硅倍半氧烷骨架被至少一个具有氧杂环丁烷环的氧杂环丁基(oxetanyl)取代。式(1)的化合物通常是数均分子量为1000~2000的淡黄色粘稠液体,能溶解于常用的有机溶剂中,也容易混合到环氧树脂或氧杂环丁烷类中。另外,除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之外,在不损害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并用其它的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例如,联苯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OXBP,宇部兴产公司)。
[化2]
Figure G2008800026714D00061
式(1)的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可以如下制得:通过在碱或酸/水存在下,使式(2)的氧杂环丁基硅烷化合物(OXT-610,东亚合成公司:沸点125~128℃/1mmHg、粘度7~8mPa·s(25℃))的烷氧基甲硅烷基缩合而容易地制备。如后所述,该式(2)的化合物还可以作为硅烷偶联剂使用。
[化3]
作为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使用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优选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作为这种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1,2,8,7-二环氧苧烯等。其中,从反应性的观点和得到产品的容易程度的观点出发,优选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
为了提高微胶囊壁的物性和固化剂的耐溶剂性,作为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使用的液态环氧树脂,优选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且至少在0~50℃下为液态的热固性的环氧树脂。作为这种液态环氧树脂,可以列举:双酚A型环氧树脂(例如YL980,JapanEpoxy Resins Co.,Ltd.)、双酚F型环氧树脂、线型酚醛清漆型(phenolnovolac-type)环氧树脂、萘型环氧树脂等。
作为液态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咪唑化合物,可以列举:2-乙基-4(5)-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2-十七烷基咪唑等。
液态环氧树脂的使用量如果过少则固化剂的潜伏性和耐溶剂性同时降低,如果过多则固化剂的反应性降低,因此液态环氧树脂的使用量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优选为0.1~200重量份,更优选为0.1~100重量份。另外,咪唑化合物的使用量如果过少则固化反应被抑制,如果过多则环氧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因此咪唑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液态环氧树脂1重量份,优选为0.01~1重量份。
为了提高微胶囊壁物性和固化剂的耐溶剂性,作为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中使用的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优选并用单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多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作为单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可以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等。作为多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可以列举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等。
作为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用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列举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等脂肪族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酰等芳香族酰基过氧化物等。
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的使用量如果过少则会使微胶囊壁的物性和固化剂的耐溶剂性不充分,如果过多则会使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未固化而残留于反应体系内,因此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优选为0.1~200重量份,更优选为0.1~100重量份。其中,单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多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如果考虑合适的壳强度,则多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相对于单官能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优选为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01~0.5重量份。另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如果过少则会使芳香族乙烯化合物未固化,如果过多则在制备时的安全性方面会产生问题,因此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优选为0.01~2重量份,更优选为0.01~1重量份。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可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非水溶剂中通过加热使铝螯合剂与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反应后,再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与二乙烯基苯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作为沉淀物而得到。
作为非水溶剂,可优选使用乙酸乙酯等低级烷基乙酸酯、甲苯等芳香族溶剂等。加热温度根据溶剂的种类等而不同,通常为50~200℃,优选为80~200℃。加热时间通常为1~3小时,优选为1~2小时。非水溶剂的使用量可根据其它成分的溶解度等来适当确定。此外,反应气氛中如果存在氧,则担心铝螯合剂被氧化而失活,因此优选在惰性气体环境下,例如氮气环境下进行反应。
将反应液冷却后,滤出生成的沉淀物,用例如己烷等不良溶剂洗涤并减压干燥,由此可得到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此时,反应结束后的沉淀物中,优选将通过规定孔径的过滤器的沉淀物,例如通过孔径为8μm的特氟隆(Teflon)(注册商标)制的过滤器的沉淀物,作为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而得到。
另外,如上所得的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可以通过使用均化器(例如IKA公司)来搅拌反应体系,从而在反应体系内作为一次粒径为0.5~10μm的微粒而得到,但如果取出至反应体系外则容易变成0.5~100μm大小的二次粒子。如果将使用了这种凝集后的、较大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涂布液涂布到基板上,则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会挂在涂布装置的涂布口上,因而有时会产生涂布液没有充分涂布的线条状图案(涂布纹)。这种涂布纹的产生成为实现可靠的各向异性导电连接的障碍。因此,对于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凝集而成的较大的二次粒子,必须进行粉碎成一次粒子的操作。另外,优选在粉碎结束后,使其通过如上所述的规定孔径的过滤器。
粉碎时可以使用锤磨机、涡轮粉碎机(タ一ボミル)、辊磨机、射流粉碎机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和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种类和使用量、铝螯合剂的种类和使用量、反应条件等,可以控制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固化特性。例如,如果降低反应温度则可以使固化温度降低,反之,如果升高反应温度则会使固化温度升高。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可以用于与以往的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相同的用途,优选地,通过并用硅烷偶联剂和热固性化合物,可以提供具有低温快速固化性能的热固性组合物。
热固性组合物中,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含量如果过少,则不能充分固化,如果过多则该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树脂特性(例如挠性)降低,因此相对于热固性化合物100重量份,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含量为1~30重量份,优选为1~20重量份。
如日本特开2002-368047号公报的段落0010~0014等所记载的,硅烷偶联剂具有与铝螯合剂相互作用而引发热固性树脂(例如热固性环氧树脂)的阳离子聚合的功能。另外,研究认为硅烷偶联剂具有阻隔(キヤツプ)不稳定且能产生催化剂毒物的羟基,使反应体系稳定化的功能。如上所述,作为硅烷偶联剂,其分子中含有1~3个低级烷氧基,并且分子中还可以含有对热固性树脂的官能团具有反应性的基团,例如乙烯基、苯乙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氨基、巯基等。其中优选脂环式环氧类硅烷偶联剂。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是阳离子型固化剂,因此具有氨基或巯基的偶联剂可以在氨基或巯基实质上不捕获阳离子发生种(発生カチオン種)的情况下使用。此外还优选将脂环式环氧类硅烷偶联剂与含有乙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并用。此时可以获得放热开始温度与前沿峰(leadingedge peak)的平衡。
作为上述硅烷偶联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基硅烷等。作为脂环式环氧类硅烷偶联剂的优选例,可以列举由式(3)表示的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化4]
Figure G2008800026714D00091
热固性组合物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如果过少则成为低固化性,如果过多则该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树脂特性(例如保存稳定性)降低,因此,相对于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10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1~1000重量份,更优选为50~500重量份。
作为热固性化合物,可以使用热固性环氧树脂或化合物、热固性尿素树脂、热固性三聚氰胺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等。其中,如果从固化后粘合强度良好方面考虑,则优选使用热固性环氧树脂或化合物。
作为上述热固性环氧树脂或化合物,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环氧当量通常为100~4000左右,优选在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树脂或化合物。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线型酚醛清漆型(phenol novolac-type)环氧树脂、甲酚线型酚醛清漆型(cresolnovolac-type)环氧树脂、酯型环氧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中包含单体或低聚物。其中,从反应性高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制)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
作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优选在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优选使用OXT-121、OXT-221、OX-SQ-H(日本东亚合成公司制)。并且,这些化合物中包含单体和低聚物。其中,从反应性和离子性杂质浓度低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OXT-221、OX-SQ-H等。
本发明的热固性组合物可以按照常规方法,通过将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硅烷偶联剂、热固性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添加剂均匀混合搅拌来制备。
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热固性组合物,由于螯合铝类固化剂潜伏化,因此尽管是单剂型,仍具有优异的保存稳定性。另外,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与硅烷偶联剂相互作用,能以低温快速固化使热固性化合物进行阳离子聚合。
另外,通过在本发明的热固性组合物中进一步配合各向异性导电连接用的公知的镍粒子等导电性粒子、或苯氧基树脂等公知的成膜树脂等,可作为各向异性导电组合物使用。若成形为膜状,则还可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使用。导电性粒子的种类、粒径、配合量、成膜成分的种类、配合量和膜厚等,可以制成与公知的各向异性导电糊或各向异性导电膜相同的结构。代表性的各向异性导电糊或导电膜的配合例子为: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8~12重量份、苯氧基树脂50~80重量份、脂环式环氧化合物20~50重量份、环氧改性聚烯烃5~3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1~20重量份、导电性粒子1~20重量份。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配合溶剂、稀释用单体等。这种各向异性导电糊或各向异性导电膜可在150℃下进行约5秒的低温短时间连接,并且传导电阻(conduction resistance)低、粘合强度良好。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向装有冷凝管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制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煤油177.3g、铝螯合剂(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ALCH,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的66%甲苯溶液9.1g、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OX-SQ-H,日本东亚合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9.4g、以及脂环式环氧化合物(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的66%甲苯溶液4.2g,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然后将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YL980,JapanEpoxy Resins Co.,Ltd.)的66%甲苯溶液6.2g和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日本四国化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0.6g混合并直接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进一步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搅拌结束后,用冰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再用布氏漏斗过滤,将得到的粉末用100g庚烷洗涤3次,并进行减压干燥,以收率67%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
实施例2
将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YL980,Japan Epoxy Resins Co.,Ltd.)的66%甲苯溶液由6.2g改为3.1g,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日本四国化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由0.6g改为0.3g,除此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收率58%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
实施例3
除了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日本四国化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由0.6g改为0.12g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收率62%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
实施例4
除了将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日本四国化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由0.6g改为0.25g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收率52%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
实施例5
向装有冷凝管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制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煤油177.3g、铝螯合剂(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ALCH,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的66%甲苯溶液9.1g、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OX-SQ-H,日本东亚合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9.4克、以及脂环式环氧化合物(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的66%甲苯溶液4.2g,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66%苯乙烯(日本关东化学公司)的甲苯溶液7.2g、66%二乙烯基苯(Merck Ltd.)的甲苯溶液0.8g、以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Peroyl L,日本油脂公司)0.32g(相对于单体为6wt%)的混合液,进一步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搅拌结束后,用冰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再用布氏漏斗过滤,将得到的粉末用100g庚烷洗涤3次,并进行减压干燥,以收率41%(8.4g)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白色粉末。
实施例6
除了将自由基聚合引发剂(Peroyl L,日本油脂公司)的使用量由0.35改为0.53g(10wt%)之外,重复与实施例5相同的操作,以收率38%(8.0g)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白色粉末。
比较例1
向装有冷凝管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制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煤油177.3g、铝螯合剂(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ALCH,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的66%甲苯溶液9.1g、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OX-SQ-H,日本东亚合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9.4克、以及脂环式环氧化合物(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的66%甲苯溶液4.2g,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1小时。搅拌结束后,用冰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再用布氏漏斗过滤,将得到的粉末用100g庚烷洗涤3次,并进行减压干燥,以收率55%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
比较例2
除不使用2-乙基-4-甲基咪唑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以收率57%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白色粉末。
比较例3
除不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之外,重复与实施例5相同的操作后,无法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粉末。
比较例4
向装有冷凝管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制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煤油177.3g、铝螯合剂(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ALCH,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的66%甲苯溶液9.1g、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OX-SQ-H,日本东亚合成公司)的66%甲苯溶液9.4克、以及脂环式环氧化合物(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的66%甲苯溶液4.2g,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4.0g异氰酸酯化合物(Coronate L45ET,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公司),进一步在140℃下用均化器(13500rpm)搅拌30分钟。搅拌结束后,用冰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再用布氏漏斗过滤,将得到的粉末用100g庚烷洗涤3次,并进行减压干燥,得到10.5g(62%的合成收率)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为淡黄色粉末。将得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9.4g分散到庚烷中,用孔径为8μm的滤器过滤,并将滤液干燥,得到4.4g(收率为47%)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微粉末。
评价试验例1
使用搅拌器将实施例1~6和比较例1~4所得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0.2g、基质{氧杂环丁烷衍生物(DOX、日本东亚合成公司)或双酚A型液态环氧化合物(YL980、Japan Epoxy Resins Co.,Ltd.)或脂环式环氧化合物(CEL2021P、Daicel化学工业公司)}3.3g和硅烷偶联剂(KBE403∶KBM303=1∶1)0.8g混合均匀,来配制热固性组合物,然后使用差示热分析(DSC)装置(DSC-60,岛津制作所公司制)进行热分析,测定放热开始温度(℃)、放热峰温度(℃)和总放热量(J/g)。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放热开始温度优选50~110℃、放热峰温度优选90~160℃、总放热量优选250J/g以上的范围。
[表1]
Figure G2008800026714D00151
评价试验例2
使用搅拌器将实施例1~6和比较例1~4所得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0.8g、氧杂环丁烷衍生物(DOX、日本东亚合成公司)13.2g、和硅烷偶联剂(KBE403∶KBM303=1∶1)3.2g混合均匀,来配制热固性组合物,采用与评价试验例1相同的方式配制热固性组合物,将4g该热固性组合物装入样品瓶中,再添加1g表2的溶剂,确认混合均匀后,放入40℃的烘箱(oven)内,每隔1小时确认流动性是否固化。在流动性消失的时刻判断为固化。固化所需时间如表2所示。
[表2]
  潜伏性固化剂   甲苯(hr)   乙酸乙酯(hr)   甲基乙基酮(hr)   PGMAC(hr)
  实施例1   50   16   50   50
  实施例2   16   16   16   16
  实施例3   22   22   22   22
  实施例4   22   11   22   22
  实施例5   >13   >13   >13   13>
  实施例6   >23   >23   >23   >23
  比较例1   <13   <13   <13   <13
  比较例2   <11   <11   <11   <11
  比较例3   -   -   -   -
  比较例4   60   60   60   60
从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后添加且使液态环氧树脂与咪唑化合物反应、或使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的实施例1~6的情形中,显示出良好耐溶剂性和良好的DSC测定结果。与之相对,后添加且未形成聚合物壳的比较例1的情形中、以及虽使用液态环氧树脂但未使之与咪唑化合物反应的比较例2的情形中,耐溶剂性全都不充分。在使用了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但未使之与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的比较例3中的情形中,由于无法得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本身,故无法进行评价。此外,通过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形成聚合物壳、通过异氰酸酯形成外壳的比较例4的情形中,在DSC测定时拖尾(tailing)增大。虽然耐溶剂性提高,但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本身的反应性降低。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可在较低温度、短时间的条件下使热固性组合物固化,因此可用作能够低温快速固化的电子材料用粘合材料等。

Claims (11)

1.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通过下述方式而潜伏化: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后,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而潜伏化、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潜伏化,
所述铝螯合剂为3个β-酮烯醇化物阴离子与铝配位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所述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含有式(1)表示的氧杂环丁基硅倍半氧烷:
Figure FSB00000580429000011
所述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为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
所述液态环氧树脂是在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且至少在0~50℃下为液态的热固性环氧树脂,
所述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5)-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或2-十七烷基咪唑,
所述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
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二苯酰,
相对于铝螯合剂100重量份,含有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0.1~500重量份;相对于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0.1~1000重量份,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液态环氧树脂;相对于液态环氧树脂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咪唑化合物,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所述铝螯合剂为:三乙基乙酰乙酸铝、双乙基乙酰乙酸-单乙酰丙酮铝或三乙酰丙酮铝。
3.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通过下述方式而潜伏化: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与铝螯合剂反应后,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而潜伏化、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而潜伏化,
所述铝螯合剂为烷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
所述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含有式(1)表示的氧杂环丁基硅倍半氧烷:
Figure FSB00000580429000021
所述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为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
所述液态环氧树脂是在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且至少在0~50℃下为液态的热固性环氧树脂,
所述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5)-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或2-十七烷基咪唑,
所述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
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二苯酰,
相对于铝螯合剂100重量份,含有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0.1~500重量份;相对于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0.1~1000重量份,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液态环氧树脂;相对于液态环氧树脂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咪唑化合物,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其中,所述铝螯合剂为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
5.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非水溶剂中通过加热使铝螯合剂与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反应后,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作为沉淀物得到所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
所述铝螯合剂为3个β-酮烯醇化物阴离子与铝配位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所述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含有式(1)表示的氧杂环丁基硅倍半氧烷:
所述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为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
所述液态环氧树脂是在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且至少在0~50℃下为液态的热固性环氧树脂,
所述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5)-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或2-十七烷基咪唑,
所述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
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二苯酰,
相对于铝螯合剂100重量份,含有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0.1~500重量份;相对于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0.1~1000重量份,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液态环氧树脂;相对于液态环氧树脂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咪唑化合物,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6.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存在下,在非水溶剂中通过加热使铝螯合剂与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反应后,进一步与液态环氧树脂和咪唑化合物反应、或者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反应,作为沉淀物得到所述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
所述铝螯合剂为烷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
所述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含有式(1)表示的氧杂环丁基硅倍半氧烷:
Figure FSB00000580429000041
所述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为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
所述液态环氧树脂是在一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且至少在0~50℃下为液态的热固性环氧树脂,
所述咪唑化合物为:2-乙基-4(5)-甲基咪唑、1-苄基-2-甲基咪唑、1-异丁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或2-十七烷基咪唑,
所述芳香族乙烯化合物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
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二月桂酰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二苯酰,
相对于铝螯合剂100重量份,含有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0.1~500重量份;相对于铝螯合剂和硅倍半氧烷型氧杂环丁烷衍生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0.1~1000重量份,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液态环氧树脂;相对于液态环氧树脂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咪唑化合物,
相对于铝螯合剂1重量份,以0.1~20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芳香族乙烯化合物;相对于芳香族乙烯化合物1重量份,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加热温度为80~200℃。
8.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反应。
9.热固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硅烷偶联剂和热固性化合物,
所述热固性化合物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
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的含量,相对于热固性化合物100重量份为1~30重量份,
硅烷偶联剂至少包含脂环式环氧类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含量相对于螯合铝类潜伏性固化剂100重量份为1~1000重量份。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固性组合物,其中,所述脂环式环氧类硅烷偶联剂为式(3)表示的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11.各向异性导电组合物,该组合物是导电粒子分散于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固性组合物中而形成的。
CN2008800026714A 2007-01-24 2008-01-17 潜伏性固化剂 Active CN101583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4252A JP5298431B2 (ja) 2007-01-24 2007-01-24 潜在性硬化剤
JP014252/2007 2007-01-24
PCT/JP2008/050484 WO2008090792A1 (ja) 2007-01-24 2008-01-17 潜在性硬化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3648A CN101583648A (zh) 2009-11-18
CN101583648B true CN101583648B (zh) 2012-01-11

Family

ID=3964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6714A Active CN101583648B (zh) 2007-01-24 2008-01-17 潜伏性固化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30360A1 (zh)
JP (1) JP5298431B2 (zh)
KR (1) KR101082630B1 (zh)
CN (1) CN101583648B (zh)
TW (1) TW200835711A (zh)
WO (1) WO20080907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1082B2 (ja) * 2009-01-21 2013-10-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キレート系潜在性硬化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81995B2 (ja) * 2009-07-24 2014-04-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キレート系潜在性硬化剤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365811B2 (ja) * 2010-06-28 2013-12-1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キレート系潜在性硬化剤
CN102268126B (zh) * 2011-06-01 2012-08-08 上海大学 有机硅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JP2016060761A (ja) * 2014-09-16 2016-04-2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接着剤、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4219844A1 (de) * 2014-09-30 2016-03-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Isolationssystem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DE102014221715A1 (de) 2014-10-24 2016-04-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ränkharz, Leiteranordnung, elektrische Spul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670688B2 (ja) * 2016-06-15 2020-03-2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潜在性硬化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硬化型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6948114B2 (ja) 2016-06-15 2021-10-1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熱硬化型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248714B (zh) * 2021-06-25 2022-06-10 山东大学 一种含POSS的α-胺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537B2 (ja) * 1979-06-25 1983-04-07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ポキシ樹脂系組成物
JPS5817536B2 (ja) * 1979-06-21 1983-04-07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ポキシ樹脂系組成物
US5733954A (en) * 1995-12-14 1998-03-3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poxy resin curing agent made via aqueous dispersion of an epoxide and an imidazole
JP3565797B2 (ja) * 2001-06-06 2004-09-15 ソニー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潜在性硬化剤、潜在性硬化剤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着剤
JP3875859B2 (ja) * 2001-06-27 2007-01-31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硬化剤粒子、硬化剤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着剤
JP2006131849A (ja) * 2004-11-09 2006-05-25 Toagosei Co Ltd 二液型硬化性組成物
JP2006131848A (ja) * 2004-11-09 2006-05-25 Toagosei Co Ltd 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を含有する硬化性組成物
US7557230B2 (en) * 2005-06-06 2009-07-07 Sony Corporation Latent curing agent
JP5057011B2 (ja) * 2005-06-06 2012-10-24 ソニーケミカル&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潜在性硬化剤
JP5267757B2 (ja) * 2006-02-07 2013-08-2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潜在性硬化剤
US8147720B2 (en) * 2007-01-24 2012-04-03 Sony Corporation Latent curing agen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6-4625A 1981.01.19
JP特开2006-131848A 2006.05.25
JP特开2006-131849A1 2006.05.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82630B1 (ko) 2011-11-10
JP2008179701A (ja) 2008-08-07
US20090230360A1 (en) 2009-09-17
KR20090082351A (ko) 2009-07-30
TW200835711A (en) 2008-09-01
CN101583648A (zh) 2009-11-18
WO2008090792A1 (ja) 2008-07-31
JP5298431B2 (ja)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3648B (zh) 潜伏性固化剂
CN101115782B (zh) 潜在性固化剂
CN101189274B (zh) 潜固化剂
KR101039546B1 (ko) 잠재성 경화제
CN102471495B (zh) 螯合铝系潜伏性固化剂
CN102471462B (zh) 铝螯合物系潜固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2373B (zh) 铝螯合物类潜固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25628B (zh) 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
CN109071781A (zh) 铝螯合物系潜伏性固化剂的制造方法和热固型环氧树脂组合物
CN109929093A (zh) 一种微胶囊型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促进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KR102316658B1 (ko) 잠재성 경화제,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열경화형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JP2012140574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型硬化剤および熱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5354192B2 (ja) 熱硬化型導電ペースト組成物
JP2009197090A (ja) 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化シランカップリング剤
JP5130501B2 (ja) 潜在性硬化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