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1892A -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1892A
CN101581892A CNA2009100069788A CN200910006978A CN101581892A CN 101581892 A CN101581892 A CN 101581892A CN A2009100069788 A CNA2009100069788 A CN A2009100069788A CN 200910006978 A CN200910006978 A CN 200910006978A CN 101581892 A CN101581892 A CN 101581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ath
endless member
path
forms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69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1892B (zh
Inventor
川又邦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8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18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包括:环状部件,其通过接收驱动力而旋转;冷却路径,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和反面中至少之一沿宽度方向延伸;以及气体传送单元,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宽度方向传送所述冷却路径中的气体,其中,所述冷却路径包括在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的下游侧冷却路径,所述下游侧冷却路径相对于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朝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

Description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5-241934([0046]~[0064],图1、图4~7)中所披露的技术公知为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其配备有具有环状部件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
JP-A-2005-241934还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在具有用于保持和传送纸张(S)的静电传送带(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冷却风扇(41、46)送风从而对静电传送带(11)以及在双面打印期间沿着纸张二次传送路径(27)传送的纸张(S)进行冷却。
JP-A-2005-241934还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利用冷却风扇(41)从沿着静电传送带(11)宽度方向形成的吸气孔吸入空气。
另外,JP-A-2005-241934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通过导气管(47)传送并排出由设置在静电传送带(1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一个风扇(46)所吸入的空气,以便沿着静电传送带(11)的宽度方向对该静电传送带进行冷却,其中该导气管的形状为朝向端部加宽并且覆盖静电传送带(11)的整个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环状部件,与传统构造相比该环状部件驱动装置能够加强冷却环状部件的效果,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配备有所述环状部件驱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1)一种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包括:环状部件,其通过接收驱动力而旋转;冷却路径,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和反面中至少之一沿宽度方向延伸;以及气体传送单元,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宽度方向传送所述冷却路径中的气体,其中,所述冷却路径包括在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的下游侧冷却路径,所述下游侧冷却路径相对于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朝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
(2)如上述第(1)项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气体传送单元包括风机叶片,所述风机叶片设置在所述冷却路径中的气体所流入的流入口处,并且所述冷却路径的流入口形成为沿着由所述气体传送单元的风机叶片的旋转产生的螺旋气流而倾斜。
(3)如上述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冷却路径还包括在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的上游侧冷却路径,所述上游侧冷却路径朝向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
(4)如上述第(1)项至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下游侧冷却路径包括上侧壁,所述上侧壁形成为沿着与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述第(1)项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包括的所述环状部件包括环状介质传送部件,所述介质传送部件在与表面记录有图像的介质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以及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
(6)如上述第(5)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冷却路径形成单元,在其中形成所述冷却路径,并且所述冷却路径形成单元支撑所述环状部件;以及外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冷却路径形成单元的外侧并且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支撑,所述外部部件包括外部排气口,所述外部排气口设置在与所述冷却路径的冷却排气口的位置不对准的位置处。
(7)如上述第(6)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光遮蔽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外部排气口处以遮蔽外部光线。
(8)如上述第(5)项至第(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介质传送路径,其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在所述介质传送部件的相反侧:即,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表面形成的所述冷却路径位于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与所述介质传送部件之间;以及气体流出路径,其容许气体从所述冷却路径流动到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加强冷却所述环状部件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从所述气体传送单元流入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流入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前后方向有效而均匀地冷却所述环状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空气不易停滞不前,进而可以避免冷却效率下降。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加强冷却所述环状部件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外部光线的量。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本发明,与没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外部光线的量。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本发明,可以冷却双面打印时的所述介质传送路径或沿着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传送的一面打印已经完成的介质。
附图说明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部分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为示例性可拆卸体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图5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透视说明图;
图6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分解说明图;
图7A~7C为示出从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上取下带组件的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透视说明图,图7B为吸气路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以及图7C为沿图7B中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
图8为从图7A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9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侧视图;
图10A为从上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流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以及图10B为示出形成在开闭部分盖体中的排气口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从倾斜方向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流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以及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变型例的冷却路径的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下文中称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应当注意到: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说明,假设在图中,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分别由箭头X、-X、Y、-Y、Z以及-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以及下方,或者分别为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以及下侧。
另外,还假设在圆圈“○”内标有点“·”的标记表示从图面的背面侧指向正面侧的箭头,在圆圈“○”内标有“×”的标记表示从图面的正面侧指向背面侧的箭头。
应当注意到:在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中,将适当地省略示出除了要求说明的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透视图。
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U具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 1。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右表面上支撑有开闭部分U2,该开闭部分绕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右下端的旋转轴U2a打开及关闭。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纸张排出单元TRh,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左侧面的下部以可插入拔出的方式安装有供纸托盘TR1,作为在其上记录有图像的示例性介质的记录介质S收容在该供纸托盘TR1中。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部分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2和图3中,开闭部分U2构造为可在图3中所示的打开位置与图2中所示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一方面在该打开位置将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的内部露出以便补给显影剂、更换故障部件以及取出卡住的记录介质S,另一方面在该关闭位置是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通常时间所保持的状态。
在图2和图3中,在打印机U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部分UI。打印机U由用于实现打印机U的各种控制的控制部分C、其操作由控制部分C控制的图像处理部分GS、图像写入装置驱动电路DL以及电源单元E等构成。电源单元E向诸如作为示例性充电器的充电辊CRy~CRk、作为示例性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辊G1y~G1k以及作为示例性转印单元的转印辊T1y~T1k(稍后将对这些部件进行说明)施加电压。
图像处理部分GS将从外部图像信息发送装置等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与K(黑色)、Y(黄色)、M(品红色)以及C(蓝绿色(青色))四种颜色的图像相对应的潜像形成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定时(时刻)将这些图像信息输出到图像写入装置驱动电路DL。图像写入装置驱动电路DL根据所接收到的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将驱动信号输出到潜像写入装置ROS。潜像写入装置ROS根据这些驱动信号发出作为各颜色的示例性图像写入光束的激光束Ly、Lm、Lc以及Lk。
在图3中,在潜像写入装置ROS的右侧(+Y方向)设置有用于形成作为Y、M、C以及K各颜色示例性可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UC以及UK。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作为示例性可拆卸体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在图4中,K(黑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具有作为示例性旋转图像保持体的感光体Pk。在感光体Pk周围设置有:作为示例性充电器的充电辊CRk、将感光体Pk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的显影装置Gk、从感光体Pk的表面去除电荷的放电部件(除电部件)Jk、作为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Pk表面上的显影剂的示例性图像保持体清洁器的感光体清洁器CLk等。
在充电辊CRk在与其相对的充电区域Q1k进行充电而将感光体Pk的表面均匀充电之后,利用激光束Lk在潜像形成区域Q2k将潜像写入到感光体Pk上。在与显影装置Gk相对的显影区域Qgk将如此写入的潜像形成为可见图像。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黑色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为可拆卸体,即所谓的处理盒,其中感光体Pk、充电器CRk、显影装置Gk、放电部件Jk、感光体清洁器CLk、显影剂补给容器(11+16+18)等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构造成在开闭部分U2移动至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拆卸。
其他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以及UC以与黑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也由可拆卸体构成,即由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可拆卸的所谓处理盒UY、UM以及UC构成。
在图2和图3中,在感光体Py~Pk的右侧设置有由开闭部分U2支撑的作为示例性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带组件BM。带组件BM具有:作为示例性环状带和示例性记录介质保持传送部件的介质传送带B;作为示例性保持传送部件支撑系统的带支撑辊(Rd+Rj),其包括有作为示例性驱动部件的带驱动辊Rd以及作为示例性从动部件的从动辊Rj,该带驱动辊Rd和从动辊Rj用于支撑介质传送带B;作为示例性转印单元的转印辊T1y、T1m、T1c以及T1k,其与各感光体Py~Pk相对;作为示例性图像浓度检测部件的图像浓度传感器SN1;作为示例性冷却路径形成单元和示例性保持传送部件清洁器的带清洁器CLb;以及作为示例性记录介质吸附部件的介质吸附辊Rk,其与从动辊Rj相对设置并且将记录介质S吸附到介质传送带B上。
介质传送带B由带支撑辊(Rd+Rj)可旋转地支撑。图像浓度传感器SN1在预定定时检测由控制部分C的图像浓度调节单元(未示出)形成的浓度检测图像,即所谓的补片图像的浓度。图像浓度调节单元基于由图像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图像浓度通过调节施加到充电器CRy~CRk、显影装置Gy~Gk以及转印辊T1y~T1k上的电压并且通过调节潜像写入光束Ly~Lk的强度来进行图像浓度调节或校正,即所谓的过程控制。
供纸部件Rp从位于介质传送带B下方的供纸托盘TR1取出记录纸张S,并且将该记录纸张S传送到记录介质传送路径SH。
在记录介质传送路径SH中,作为示例性记录介质传送部件的介质传送辊Ra传送记录介质S,进而将该记录介质传送到作为示例性供纸定时调节部件的定位辊Rr处。定位辊Rr在预定定时将记录介质S传送到从动辊Rj与介质吸附辊Rk彼此相对的记录介质吸附位置(区域)Q6。被传送到记录介质吸附位置Q6的记录介质S被静电地吸附在介质传送带B上。
在从手动供纸单元TRO供给记录介质S的情况下,介质传送辊Ra将通过手动供纸部件Rp1供给的记录介质S传送到定位辊Rr,然后将该记录介质S传送到介质传送带B上。
在图2~4中,吸附在介质传送带B上的记录介质S依次穿过介质传送带B分别与感光体Py~Pk相接触的转印区域Q3y、Q3m、Q3c以及Q3k。
在各转印区域Q3y、Q3m、Q3c以及Q3k,在预定定时从由控制部分C控制的电源单元E向转印辊T1y、T1m、T1c或T1k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
在形成多色图像的情况下,转印辊T1y、T1m、T1c以及T1k将各感光体Py~Pk上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在介质传送带B上的记录介质S上。在形成单色图像,即所谓的黑白图像的情况下,在感光体Pk上仅形成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仅由转印单元T1k将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S上。
在图4中,在放电部件Jy~Jk在放电区域Qjy~Qjk从感光体Py~Pk表面去除电荷之后,感光体清洁器CLy~CLk在清洁区域Q4y~Q4k将残留在感光体Py~Pk表面上的调色剂回收从而清洁感光体Py~Pk的各表面。然后,充电辊CRy~CRk对感光体Py~Pk的表面再次充电。
在作为定影装置F的示例性加热定影部件的加热辊Fh与作为定影装置F的示例性加压定影部件的加压辊Fp彼此压力接触的定影区域Q5对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进行定影。通过作为示例性引导部件的导辊Rgk引导其上图像已被定影的记录介质S,并且从作为示例性介质排出部件的纸张排出辊Rh将记录介质S排出到介质排出单元TRh。
在记录介质S分离之后,带清洁器CLb对介质传送带B进行清洁。
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驱动排出辊Rh使其反向旋转,进而借助于切换部件GT1将记录介质S传送到作为示例性介质传送路径的介质翻转路径SH2。在记录介质S的正反面翻转的状态下将记录介质S再次传送到定位辊Rr处。
在第一实施例中,定影装置F、纸张排出辊Rh的下侧驱动辊、切换部件GT1以及介质翻转路径SH2的下侧引导表面构成一体的可更换的定影装置,即所谓的定影单元U3。另外,由开闭部分U2支撑纸张排出辊Rh的上侧从动部件。
(可见图像形成装置)
在下文中,将对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K进行详细说明。由于各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K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因此仅对黑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进行说明,而省略说明其他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UM以及UC。
在图4中,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即,将显影单元Uk1和清洁充电单元Uk2组装在一起,其中显影单元Uk1具有感光体Pk和显影装置Gk,清洁充电单元Uk2具有充电辊CRk、感光体清洁器CLk以及放电辊Jk。在显影单元Uk1与清洁充电单元Uk2之间形成激光束Lk通过的写入光通道Uk3。
显影单元Uk1具有其中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1。显影剂容器1具有下侧显影剂容器主体1a、从上方封闭显影剂容器主体1a的盖部件1b以及中央分隔部件1c,其中该中央分隔部件1c在沿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分隔显影剂容器主体1a从而形成显影剂传送室(稍后将说明)。
显影剂容器1具有: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室2,其支撑作为与感光体Pk相对的示例性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辊G1k;第一搅拌传送室3,其从左侧邻近于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室2并且在其中收容显影剂;以及第二搅拌传送室4,其从左侧邻近于第一搅拌传送室3。在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室2中与显影辊G1k相对地设置有用于限制层厚(即由显影辊G1k的表面保持的显影剂的厚度)的层厚限制部件Sk。
分隔壁6将作为示例性显影剂收容室的第一搅拌传送室3与第二搅拌传送室4彼此分隔开。第一搅拌传送室3和第二搅拌传送室4构造成使得显影剂可以在前后方向的两端在第一搅拌传送室3与第二搅拌传送室4之间移动。
将包括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收容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1中。另外,由第一搅拌传送室3和第二搅拌传送室4形成循环传送室(3+4),并且显影剂保持体收容室2和循环传送室(3+4)构成显影剂收容室(2~4)。
在第一搅拌传送室3和第二搅拌传送室4中分别设置有作为示例性显影剂传送部件的搅拌传送部件7和8,其中该搅拌传送部件7和8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沿相反方向传送显影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搅拌传送部件7和8由所谓的螺旋推运器,即搅拌传送部件构成,其中该搅拌传送部件分别具有旋转轴7a和8a以及分别由旋转轴7a和8a固定支撑的螺旋传送叶片7b和8b。该对搅拌传送部件7和8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循环传送部件(7+8)。
在图4中,盖部件1b形成有位于第二搅拌传送室4上方的初始显影剂收容室9。
在第二搅拌传送室4的左侧形成有作为示例性显影剂传送室的圆筒状调色剂传送室11。调色剂传送室11与第二搅拌传送室4连接,并且在调色剂传送室11中设置有作为示例性显影剂补给部件的显影剂补给部件12,其中该显影剂补给部件12用于将调色剂传送室11中的显影剂传送到第二搅拌传送室4。
在调色剂传送室11的左侧形成有作为示例性第一显影剂补给室的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并且在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的上方设置有作为示例性第二显影剂补给室的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其中该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经由在前后方向的两端形成的调色剂下落路径17而与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连接。在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中设置有均作为示例性显影剂补给部件的第一调色剂传送部件21和第二调色剂传送部件22,其中该第一调色剂传送部件21和第二调色剂传送部件22用于将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中的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传送室11。
第二调色剂传送部件22朝向第一调色剂传送部件21传送调色剂。设置在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中的均作为示例性显影剂补给部件的第三调色剂传送部件24和第四调色剂传送部件26朝向调色剂下落路径17传送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中的调色剂。
根据第一实施例,调色剂传送室11、第一调色剂补给室16以及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构成作为示例性显影剂补给容器的调色剂补给容器(11+16+18),并且由附图标记12、21、22、24以及26表示的部件构成作为示例性显影剂补给部件的调色剂补给部件。
感光体清洁器CLk设置在第二调色剂补给室18的右侧。另外,感光体清洁器CLk具有:板状图像保持体清洁部件,即所谓的清洁刮板31,其与感光体PK的表面相接触;以及作为示例性回收显影剂传送部件的回收调色剂传送部件33,其用于将由清洁刮板31刮除的调色剂、纸粉、放电产物等传送到作为示例性回收显影剂收容室的回收调色剂收容室32中。
在图1中,开闭部分U2具有作为示例性的外表面的外装部件的开闭部分盖体40。开闭部分盖体40在右侧表面具有盖体右侧板40a。另外,开闭部分盖体40具有在盖体右侧板40a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形成的一对盖体前侧板40c和盖体后侧板40d,并且在沿竖直方向的上端具有上侧板40e。盖体右侧板40a在其下部形成有手动供纸单元TRO的纸张供给口40i。
(介质传送带冷却结构)
图5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透视说明图。
图6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分解说明图。
在图5和图6中,在开闭部分盖体40的内侧支撑有作为示例性环状部件驱动装置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41。在图5中,记录介质传送装置41具有作为示例性开闭框架体的开闭框架42。开闭框架42具有右侧壁42a以及在右侧壁42a沿前后方向的两端形成的一对前侧壁42c和后侧壁42d。在前侧壁42c和后侧壁42d的下端部形成有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1可旋转支撑的旋转轴U2a。在前侧壁42c和后侧壁42d的中央下部分别形成有向左侧开口的U状清洁器单元下侧支撑部分42e。在前侧壁42c和后侧壁42d上位于清洁器单元下侧支撑部分42e的上方分别形成有清洁器单元上侧支撑部分42f。
图7A~7C为示出从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上取下带组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A为透视说明图,图7B为吸气路径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以及图7C为沿图7B中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
图8为从图7A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9为支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闭部分内部的单元的侧视图。
在图6~9中,在开闭框架42的内侧支撑有驱动侧翻转单元51。驱动侧翻转单元5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驱动侧单元主体52。在驱动侧单元主体52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介质翻转路径SH2的外侧引导面52a。在驱动侧单元主体52的前侧表面52b的下部支撑有冷却风扇53,其中该冷却风扇53用作示例性气体传送单元和示例性冷却部件,并且由作为示例性风机叶片的多个冷却叶片53a构成。
在驱动侧单元主体52的后侧表面的上端部支撑有作为示例性翻转路径驱动源的翻转电动机单元54。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翻转驱动轴56以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预定间隔设置在外侧引导面52a上。作为示例性翻转驱动部件的两个翻转驱动辊57以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预定间隔支撑在翻转驱动轴56上。从翻转电动机单元54向翻转驱动轴56传递驱动以旋转驱动翻转驱动辊57。
在图6和图9中,在驱动侧翻转单元51的左侧设置有作为示例性转印传送部件清洁单元的清洁器单元61。该清洁器单元61具有:竖直延伸并与外侧引导面52a相对设置的板状内侧引导部件62;以及支撑在内侧引导部件62前后两端的前侧板63和后侧板64。在内侧引导部件62的右侧形成有内侧引导面62a,并且由内侧引导面62a与外侧引导面52a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述介质翻转路径SH2。
未示出的从动轴和由从动轴支撑的作为示例性翻转从动部件的翻转从动辊66分别与翻转驱动轴56和翻转驱动辊57相对应地设置在内侧引导面62a上。
向外突出的清洁器单元下侧被支撑部分63a和清洁器单元上侧被支撑部分64a与开闭框架42的清洁器单元下侧支撑部分42e和清洁器单元上侧支撑部分42f相对应地形成在前侧板63和后侧板64上。从而,由于清洁器单元下侧被支撑部分63a和清洁器单元上侧被支撑部分64a分别由清洁器单元下侧支撑部分42e和清洁器单元上侧支撑部分42f支撑,因此清洁器单元61由开闭框架42可拆卸地支撑。带清洁器CLb支撑在内侧引导部件62、前侧板63以及后侧板64的内壁的上部。
带清洁器CLb具有清洁刮板CLb1和用于回收并且收容由清洁刮板CLb1去除的残留物的回收容器CLb2。在图7A和8中,回收容器CLb2包括沿前后方向的底板71、从底板71的前端向斜前上方倾斜的前侧倾斜壁72以及从底板71的后端向斜后上方倾斜的后侧倾斜壁73。在后侧倾斜壁73的上端形成有竖直延伸的竖直壁73c和向后上方延伸的上侧倾斜壁73b。从而,构造成由前侧倾斜壁72和后侧倾斜壁73的内表面引导由清洁刮板CLb1去除的残留物,进而使残留物下落并积聚在底板71上。
(管道)
图10A为从上侧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流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以及图10B为示出形成在开闭部分盖体中的排气口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8中,在盖体前侧板40c上与冷却风扇53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盖体吸气口40g。在图7B、图7C以及图10A中,在内侧引导部件62的前端部和前侧板63之间形成从前侧板63的前侧端朝向左侧向后下方倾斜的吸气路径81。吸气路径81具有形成为在前侧板63的前端面开口的作为示例性流入口的吸气口81a和形成为在内侧引导部件62的左侧面开口的流出口81b。从而,从吸气口81a吸入作为从冷却风扇53吸入的示例性气体的空气,该空气穿过吸气路径81,进而从流出口81b流出。
在图8中,清洁器单元61在其中形成有沿着前侧倾斜壁72朝向后下方倾斜的上游侧倾斜路径82,并且上述流出口81b形成在上游侧倾斜路径82的气流方向的上游端处。在上游侧倾斜路径82的下端形成有沿着底板71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通气路径83。在主通气路径83的后端形成有沿着后侧倾斜壁73向斜上方倾斜的作为示例性下游侧倾斜路径的排气路径84。排气路径84中的空气从在后侧板64沿竖直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的作为示例性冷却排气口的排气口86排出。在图1、图8以及图10A中,在后侧板40d沿竖直方向的下部形成有作为示例性外部排气口的盖体排气口40f,来自排气路径84的气体通过该盖体排气口40f排出到外部。该盖体排气口40f设置在沿着竖直方向和左右方向都不与排气口86对准的位置处。在盖体排气口40f上安装有作为示例性光遮蔽部件的百叶窗40m,该百叶窗40m由多个倾斜板构成并且从后侧板40d的内表面侧朝向外表面侧向下倾斜。从而,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器单元61中,沿着回收容器CLb2的下表面形成的大致U状的作为示例性冷却路径的管道87由上游侧倾斜路径82、主通气路径83以及排气路径84构成。
在图9中,内侧引导部件62在与管道87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管道侧表面62b,并且在管道侧表面62b与主通气路径83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作为示例性气体流出路径的多个贯通孔89,这些贯通孔使管道侧表面62b与引导面62a彼此连通。管道87的带组件BM侧敞开,并且设置成这样的状态:即,介质传送带B的外表面向管道87露出。
(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在具有上述构成要素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作为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U中,通过冷却风扇53的旋转操作从盖体吸气口40g吸入开闭部分盖体40外部的空气。从盖体吸气口40g吸入的空气穿过冷却风扇53,然后流入吸气口81a。从吸气口81a流入的空气流出到管道87。此时,管道87右部的吸气路径81沿着由冷却风扇53的旋转产生的呈螺旋状行进的气流倾斜。从而,与吸气路径设置成沿冷却风扇53的轴向延伸的情况或设置有倾斜成阻碍螺旋气流的排气路径的情况相比,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降低流入上游侧倾斜路径82的空气量的减少。
管道87中的空气沿着介质传送带B的外表面流经管道87,并且通过沿图8和图10A中所示的箭头Ya的方向流动的空气冷却介质传送带B。从而,可以抑制由于图像形成操作等造成的介质传送单元B的温度上升,结果可以降低打印机U内部的温度上升,进而减少显影剂的劣化、凝结、固化以及流动性下降。
图11为从倾斜方向看去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流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在图8~11中,如箭头Ya所示,流经管道87的空气通过上游侧倾斜路径82向斜下方流动,通过主通气路径83沿水平方向流动,并且通过排气路径84向斜上方流动。同时,对于介质传送带B,朝管道87露出的表面向下移动。从而,流经上游侧倾斜路径82的空气与沿图9与图11中所示的箭头Yb的方向旋转的介质传送带B之间的相对速度小,而流经排气路径84的空气与介质传送带B之间的相对速度大。结果,以大的相对速度流经排气路径84的空气的冷却效果比以小的相对速度流经上游侧倾斜路径82的空气的冷却效果大。因而,利用从外部流入的相对冷的空气对介质传送带B的朝上游侧倾斜路径82露出的前侧进行冷却,同时利用在上游侧倾斜路径82和主通气路径83通过从介质传送带B吸收热量而变成相对温暖的空气对介质传送带B的朝具有高冷却效果的排气路径84露出的后侧进行冷却。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可加强冷却效果。另外,沿着介质传送带B的前后方向有效地均匀地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抑制介质传送带B上温度分布的波动。应当注意到:在通过使从外部流入的相对冷的空气朝向介质传送带B的旋转方向流动而使相对速度小从而获得冷却介质传送带B的效果的同时,可以抑制由于对介质传送带B过度冷却而造成的空气温度过高。然而,为了抑制温度分布的波动,可以以与主通气路径83相同的方式水平地设置上游侧倾斜路径82。此外,上游侧倾斜路径82、主通气路径83以及排气路径84的长度和角度都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
管道87和介质翻转路径SH2构造为:空气可以通过贯通孔89从管道87流入介质翻转路径SH2。从而,利用流入介质翻转路径SH2的空气对介质翻转路径SH2和沿介质翻转路径SH2传送的记录介质S进行冷却。因而,在进行双面打印时,在记录介质S穿过定影装置F之后,沿介质翻转路径SH2传送的温暖的记录介质S和通过该记录介质S而变温暖的介质翻转路径SH2受到冷却。因此,与通过介质传送带B再次传送温暖的记录介质S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介质传送带B的温度升高。
根据第一实施例,将百叶窗40m安装到盖体排气口40f上。因而,外部光线即从打印机U外部射入的光线被百叶窗40m遮蔽,从而使通过盖体排气口40f进入内部的外部光线的量减少。另外,盖体排气口40f的设置位置与排气口86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和左右方向上都不对准。由此,可以减少在通过盖体排气口40f进入之后通过管道87到达打印机U内部的外部光线的量。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外部光线造成的设置在打印机U内部的各部件的光学劣化以及由于外部光线作用于感光体表面而造成的记录介质S上的图像质量下降。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感光体Py~Pk设置成与介质传送带B接触,在外部光线通过设置在靠近介质传送带B的位置处的盖体排气口40f而进入的情况下,感光体很可能发生不利地曝光。因而,由于将盖体排气口40f设置在沿竖直方向和左右方向与排气口86均不对准的位置处,并且安装有百叶窗40m,因此可降低感光体Py~Pk曝光的可能性。
对于排气路径84,上侧的后侧倾斜壁73和上侧倾斜壁73b形成为向上倾斜,从而与以楼梯形式形成的台阶相比,空气不易停滞不前。从而,可避免冷却效率下降。另外,使得由回收容器CLb2的回收刮板CLb1在后端侧回收的残留物沿着上侧倾斜壁73b和后侧倾斜壁73的内表面下落进而进行传送,从而可降低残留物在后端部溢出的可能性。
(变型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变型。下面通过实例示出本发明的变型例(H01)~(H07)。
(H0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也可以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或具有所有这些功能或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而是可以由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构成该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谓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而是也可以应用于旋转型或其他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对于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种形式的装置:即,纸张放置于介质传送带上,并且直接将多种颜色的可见图像依次叠加在纸张上,或者也可以应用于这种形式的装置:即,在直接将多种颜色的可见图像依次叠加在带上之后,将这些可见图像共同转印到纸张上。
(H02)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变型例的冷却路径的形状的示意图。
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沿着回收容器的下表面形成的大致U形的冷却路径即所谓的管道,其中,该回收容器用于回收和收容由清洁刮板去除的残留物,但冷却路径并不限于这种形状,而是可以采用任意形状。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采用冷却路径87′,该冷却路径87′从前侧下端向斜上方呈直线延伸,进而空气沿箭头Ya′的方向,即相对于沿箭头Yb的方向旋转的介质传送带B的相对速度在沿介质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变大的方向流动。作为另一种选择,对于管道的下游侧,代替采用斜向倾斜的形状,可以采用诸如向上、然后水平然后向上的台阶形状或曲轴形状、蛇行形状等任意形状。
(H0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作为外部排气口的盖体排气口,但外部排气口并不限于此,而是也可以利用从打印机主体的内部通向外部的其他排气口。例如,也可以从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表面的纸张排出托盘排出温暖的空气。作为另一种选择,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即,在其中设置诸如用于从盖体排气口排气的路径以及用于从纸张排出托盘排气的路径等多条路径。
(H0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可以进行双面打印并且具有介质翻转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也可以应用于略去介质翻转路径而仅进行单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H05)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在吸气口处具有冷却风扇的图像形成装置,但设置风扇的位置并不限于此,而是也可以将风扇设置在管道中任意位置处。例如,可以将风扇设置在排气口处或设置在管道的中间处。
(H0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这样的构造:即,利用流经管道的空气冷却介质传送带B的外表面,但也可以将该管道设置成冷却内侧的反面。
(H07)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实例说明了作为环状部件的与感光体相接触的介质传送带B,但该环状部件并不限于这种构造,而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诸如不与中间转印带和感光体相接触的介质传送带。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包括:
环状部件,其通过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冷却路径,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和反面中至少之一沿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气体传送单元,其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宽度方向传送所述冷却路径中的气体,
其中,所述冷却路径包括在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形成的下游侧冷却路径,所述下游侧冷却路径相对于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朝向与所述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气体传送单元包括风机叶片,所述风机叶片设置在所述冷却路径中的气体所流入的流入口处,并且
所述冷却路径的流入口形成为沿着由所述气体传送单元的风机叶片的旋转产生的螺旋气流而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路径还包括在所述冷却路径的气体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的上游侧冷却路径,所述上游侧冷却路径朝向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下游侧冷却路径包括上侧壁,所述上侧壁形成为沿着与所述环状部件的正面或反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其包括的所述环状部件包括环状介质传送部件,所述介质传送部件在与表面记录有图像的介质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以及
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其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可见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冷却路径形成单元,在其中形成所述冷却路径,并且所述冷却路径形成单元支撑所述环状部件;以及
外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冷却路径形成单元的外侧并且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支撑,所述外部部件包括外部排气口,所述外部排气口设置在与所述冷却路径的冷却排气口的位置不对准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光遮蔽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外部排气口处以遮蔽外部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介质传送路径,其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在所述介质传送部件的相反侧:即,沿着所述环状部件的表面形成的所述冷却路径位于所述介质传送路径与所述介质传送部件之间;以及
气体流出路径,其容许气体从所述冷却路径流动到所述介质传送路径。
CN200910006978.8A 2008-05-13 2009-02-18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6465 2008-05-13
JP2008126465 2008-05-13
JP2008126465A JP5239498B2 (ja) 2008-05-13 2008-05-13 無端状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1892A true CN101581892A (zh) 2009-11-18
CN101581892B CN101581892B (zh) 2014-05-07

Family

ID=4131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9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1892B (zh) 2008-05-13 2009-02-18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56193B2 (zh)
JP (1) JP5239498B2 (zh)
KR (1) KR101251016B1 (zh)
CN (1) CN1015818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9650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收集装置及包括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6569B1 (ja) * 2009-03-02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59805B2 (ja) * 2009-11-17 2013-1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17375B2 (ja) * 2011-09-16 2015-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64034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Xerox Corporation Passive belt steering apparatus and systems
US9310764B2 (en) * 2013-11-29 2016-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11309B1 (en) * 2015-06-03 2016-08-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15836A (ja) * 2017-07-06 2019-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容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056063B2 (ja) * 2017-10-05 2022-04-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5619B2 (ja) * 2018-03-30 2022-05-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8945A (ja) * 1992-06-17 1994-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2837B2 (ja) * 2000-08-28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463230B1 (en) * 2001-08-20 2002-10-08 Xerox Corporation Office machine including a blower having a blower noise reducing device
JP2004004574A (ja) * 2002-03-29 2004-01-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014321B2 (en) * 2002-10-18 2006-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device, projector
JP2004361626A (ja) * 2003-06-04 2004-12-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2004A (ja) * 2003-10-20 2005-05-12 Canon Inc シート冷却装置
JP4481683B2 (ja) * 2004-02-26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60055978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벽걸이형 영상장치의 냉각구조
JP2007147862A (ja) * 2005-11-25 2007-06-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8194B2 (ja) * 2006-03-30 2012-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3052A (ja) * 2006-07-28 2008-02-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9650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粉末收集装置及包括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CN107589650B (zh) * 2016-07-07 2022-06-03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粉末收集装置及包括粉末收集装置的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18822A (ko) 2009-11-18
JP5239498B2 (ja) 2013-07-17
US7856193B2 (en) 2010-12-21
JP2009276478A (ja) 2009-11-26
CN101581892B (zh) 2014-05-07
US20090285596A1 (en) 2009-11-19
KR101251016B1 (ko)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892B (zh) 环状部件驱动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06442B (zh) 显影剂传送装置、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03555B (zh)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6308024B1 (en) Dust protector for image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74691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ir-cooling system
CN101067734B (zh) 供料容器和图像形成单元
JP6248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捕集容器
CN101377650B (zh) 成像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7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61377C (zh) 成像设备
JP2016188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冷却装置
US8571436B2 (en) Gas transfer unit
CN10288003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02393B2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50951B (zh) 电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193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143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611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754949B2 (en) Imaging system with a developing chamber having a developer roller and multiple air passages
JP46831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73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22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36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08303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240094673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