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4611B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4611B CN101574611B CN2009100072206A CN200910007220A CN101574611B CN 101574611 B CN101574611 B CN 101574611B CN 2009100072206 A CN2009100072206 A CN 2009100072206A CN 200910007220 A CN200910007220 A CN 200910007220A CN 101574611 B CN101574611 B CN 1015746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eneration air
- mentioned
- heat exchanger
- regeneration
- dehumid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with a moving bed of solid desiccants, e.g. a rotary wheel supporting solid desicc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6—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having one or more openings therein forming tubular heat-exchange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7—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 F28F9/027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in the form of distribution pipes with multiple branch pip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32—Desiccant whe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68—Rotary wheel comprising on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除湿机,包括:本体,其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并进行除湿的除湿流路和再生空气流动的再生流路;除湿轮,其包括对上述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和利用上述再生空气而被再生的再生部;冷凝热交换器,其并排配置有多个热交换板,该多个热交换板上形成有通过上述再生部的上述再生空气由上部被吸入并向下部被排出的多个冷凝流路。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动均匀,热交换面积变大,所以具有提高除湿机的除湿性能且减少除湿机驱动时的噪声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湿机,具体地说,其涉及改善冷却再生空气的冷凝热交换器流路以提高换热效率,并改善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通常,除湿机可根据工作方式划分为利用制冷循环的除湿机和利用干燥轮的除湿机。
利用制冷循环的除湿机时,需要具备压缩机,且存在压缩机噪声及确保布置压缩机的空间等的问题,因此近年大多使用利用干燥轮的除湿机。
其原理是,干燥轮具有吸附空气中湿气的性质,而使室内空气通过干燥轮并被除湿,并且利用高温空气再生吸附有湿气的干燥元件。
在此,对干燥轮进行再生的空气变得高温多湿,并且上述高温多湿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但是,问题在于,在向外部排出上述高温多湿空气的情况下,无论除湿机置于建筑物的外部还是置于室内,都需要具备单独的排气管。
因此,在除湿机内部将再生干燥元件的高温多湿的空气进行循环的情况下,不需要具备单独的排气管。并且还具有可将除湿机置于用户所希望的位置的优点。
为了使上述高温多湿的空气循环,有必要除去高温多湿空气中的湿气,因此一般在室内空气流入部和干燥元件轮之间的空间,具备可除去高温多湿空气中的湿气的冷凝热交换器。即,将高温多湿的空气与常温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凝高温多湿空气内部的水分,以此原理来降低湿度。
因此,为了提高上述冷凝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重要的是冷凝热交换器内部流路的形状。因此,为了增加换热面积,利用多个热交换板来增加换热面积。
但是,现有的冷凝热交换器,其问题在于,即使使用多个热交换板来增加换热面积,也不能使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流动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以并排地连接多个热交换板,以增加冷凝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积,从而可均衡空气的流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使多个热交换板的再生空气流入部面积可变,以均衡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根据再生空气排出部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地形成冷凝热交换器的再生空气流路,以均衡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除湿机,包括:本体,其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并进行除湿的除湿流路和再生空气流动的再生流路;除湿轮,其包括对上述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和利用上述再生空气而被再生的再生部;冷凝热交换器,其并排配置有多个热交换板,该多个热交换板上形成有通过上述再生部的上述再生空气由上部被吸入并向下部被排出的多个冷凝流路;在上述多个热交换板的上部,分别形成有通过上述除湿轮的再生空气流入的再生空气流入部,上述多个再生空气流入部互相连通。
其它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情况包括在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中。
具有上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连通并列连接的热交换板的各再生空气流入部,以使再生空气在各热交换板内部的空气流动均匀,并使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空气流动均匀。因此,具有提高除湿性能,减少因再生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噪声的优点。
第二:冷凝热交换器的再生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形成在冷凝热交换器的周边部,从而具有可实现热交换面积最大化和除湿机大小薄型化的优点。
第三:根据再生空气排出部的位置的不同,使下部空间的面积不同,或者使再生空气流入部的位置形成得不同,因此能够维持冷凝热交换器内部的流动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冷凝热交换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图3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后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能够具体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与此相关的附加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图1的除湿机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除湿机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除湿机中,吸入室内空气而吸附水分 后,将除湿后的室内空气进行排出,在本体2上形成有空气吸入部4和空气排出部6。
如图2所示,本体2包括:底座10;后机壳20,其与底座10的后方部相结合;前机壳30,其配置在后机壳20的前方;前面板40,其与前机壳30相结合。
底座10用于形成本体的底面,而且,为了有助于除湿机的移动,设置有转轮组件11,该转轮组件11由转轮和转轮支承体组成,其中,转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转轮支承体上。
后机壳20用于形成除湿机的后方外观。而且,在后机壳20上形成有空气排出部6,该空气排出部6用于将在本体2内部经过除湿的室内空气排出到本体2外部。
前机壳30用于形成除湿机的前面。而且,在前机壳30上形成有空气吸入孔35,该空气吸入孔35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本体2内部。另外,在前机壳30的上板部设置有:控制部,其对除湿机的运转进行操作;控制单元36,其具有显示除湿机信息的显示部。
前面板40用于形成除湿机的前面外观,并形成有空气吸入部4,该空气吸入部4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本体2内部,特别是吸入到前机壳30的空气吸入孔35。
即,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前面板40的空气吸入部4和前机壳30的空气吸入孔35而吸入到本体2内部,并在本体2内部被除湿后,通过后机壳20的空气排出部6被排出到外部。
为了提高除湿机前面的美观,前面板40形成为前面封闭的形状,且空气吸入口6形成在前面以外的部分。
在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鼓风机50、除湿轮60、再生风扇90、再生加热器100以及冷凝热交换器200。
鼓风机50由空气吸入部4吸入室内空气并通过本体2后,由空气排出部6进行排出。鼓风机50包括风扇护罩53、风扇马达54以及风扇55。
风扇护罩53为背面开放的形状,以使能够与后机壳20一起形成送风流路。而且,前面形成有空气吸入孔,上部开口形成有排出部。风扇马达54设置在风扇护罩53和后机壳20中的一个上。风扇55(以下称作“除湿风扇”)与风扇马达54的旋转轴连接,并在风扇护罩53和后机壳20之间进行旋转。
除湿轮60能够吸附由鼓风机50吸附的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并能够在低温下进行再生,该除湿轮60被设置成位于鼓风机50和冷凝热交换器90之间。
除湿轮60包括:干燥元件61,其用于通过室内空气并对室内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且能够在低温下进行再生;干燥元件转轮62,其包围干燥元件61的周围,并固定干燥元件61。
干燥元件61被卷绕成整体上呈圆盘形状,且在中央形成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63。
干燥元件61是将陶瓷纤维质的平面纸和波形纸交替地卷绕成圆筒状而成,并包括碳纳米球(NCB:Nano caboon Ball),该碳纳米球是介孔二氧化硅(Meso-Silica(SiO2)),其气孔以及表面积十分发达,因此吸附特性优异,能够在大约60℃以下的低温下也可再生,即能够除去水分。
碳纳米球(NCB)由球形的中空芯部和介孔的多孔碳单元部组成,且是直径为200nm~500nm的球形碳结构体,其细孔为2nm~50nm,与通常的活性炭相比表面积BET以及间隙孔区域(Mesopore area)大,因此不会引起气孔堵塞的现象。
另一方面,干燥元件61在进行旋转时,使室内空气通过并吸附水分的部分(以下称作“除湿部”)和使再生空气通过并蒸发水分的部分(以下称作“再生部”)交替地切换,从而进行水分的吸附/蒸发。再生部通常形成为扇形。再生部中,再生空气通过与再生加热器200相对置的部分。而且,除了再生部以外的部分成为室内空气通过的除湿部。
干燥元件转轮62包括:边缘部,其形成为环状,且用于包围干燥元件61周边;固定部,其用于固定干燥元件61;连接部,其以放射状地形成于边缘部和固定部之间,且用于连接边缘部和固定部。
在本体2的内部配置有:转轮支承件68,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除湿轮60;转轮框架69,其用于安装转轮支承件68。
转轮框架69是将本体2的内部划分成用于配置鼓风机50的后方侧空间和用于配置冷凝热交换器200的前方侧空间的一种隔板,在转轮框架69中,在鼓风机50的空气吸入孔前方开口形成有用于贯通转轮支承件68的贯通部75。
转轮框架69上形成有开口部,其用于连通后述的管道120和再生风扇90,以使导入到管道120的空气能够流入到再生风扇90中。而且,转轮框架69上设置有控制除湿机的控制部78。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除湿机还包括除湿轮马达87,其用于旋转除湿轮60。
再生风扇90是将用于除湿轮60再生的空气(以下称作“再生空气”)送到除湿轮60的风扇,且包括:风扇护罩91;风扇9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风扇护罩91上;孔板93,其设置在风扇护罩91上,且用于引导通过风扇92吸入的空气;风扇马达94,其设置在风扇护罩91上,且用于旋转风扇92。
再生加热器100是,对通过再生风扇90送到除湿轮60的空气进行加热,而向除湿轮60提供高温空气的加热器,且包括:电加热器101;加热器罩102,其覆盖电加热器101,并与再生风扇90连通;遮断膜103,其位于加热器罩102和除湿轮60之间,并与加热器罩102相结合。
遮断膜103是一种空气导向件,其用于进行遮挡,以使通过加热器101加热的空气不会在加热器101和除湿轮60之间向周边泄露,而使其朝向除湿轮60移动。此外,在遮断膜103的朝向除湿轮60的面上形成有开口部。
冷凝热交换器200是使除湿轮60再生的再生空气与通过鼓风机50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凝的装置,且在室内空气的吸入方向上前后设置有多个热交换板220、240、260。
冷凝热交换器200中设置有:冷凝流路226、246、256,其用于使除湿轮60再生的再生空气通过;吸热流路232、252、272,其用于使由 鼓风机50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而且,为了冷凝流路226、246、256的易成型性,冷凝热交换器20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关于各冷凝热交换器200的详细构成,则在下面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冷凝热交换器200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后视图,图5为图3的横向剖视图,图6为图3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以及图6,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200的结构。
本发明的除湿机包括冷凝热交换器200,其用于去除上述再生空气的湿气。另外,本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200包括多个热交换板220、240、260以及管道280。
下面,对各热交换板220、240、260以及管道280的结构进行说明,并对整个冷凝热交换器200的结合以及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热交换板220、240、260由第一热交换板220、第二热交换板240以及第三热交换板260组成。但是,热交换板的数量可根据再生空气的状态以多种形式具备。
第一热交换板220包括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多个第一吸热流路234、第一下部空间230a、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以及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
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开口形成在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再生空气流入的面上,从而通过除湿轮61的再生部的再生空气,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流入到冷凝热交换器200中。
具体地说,以与除湿轮61的再生部的位置相对置,且宽度与冷凝热交换器的中心222a的距离成比例地变宽的形状形成。在此,冷凝热交换器的中心222a是指与干燥元件61的中心相对应的冷凝热交换器200上的位置。
通常,除湿轮60形成为圆形,且具有边旋转边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并通过再生空气被再生的结构。因此,由再生空气再生干燥元件61的再生部形成为扇形。结果,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对应于上述再生部的形状而形成为扇形,从而再生空气的流入变得顺 畅。因此,在冷凝热交换器200内部的再生空气的流动也变得均匀,能够提高再生空气的冷凝效率。
另一方面,干燥构件61的再生部可形成于圆形干燥构件61上的多种位置上。但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再生部位于干燥元件61的上部中央。另外,与之对应地,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位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上部中央。从而,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导入的再生空气能够均匀地分配在后述的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而进行流动。
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开口形成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形成有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的面的相反侧面上。另外,与后述的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连通。而且,起到将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流入的再生空气的一部分向后述的第二热交换板240的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4排出的作用。
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以与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相对置的相同的形状形成。由此,能够引导再生空气在直线上流动,具有使再生空气的流动均匀的效果。此时,后述的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第二再生空气连通部254以及第三再生空气流入部262的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以与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相对置的相同形状形成。另外,第一、二、三再生空气流入部222、242、262和第一、二再生空气连通部234、254的面积可沿着再生空气的行进方向逐渐减小的形式形成。因此,能够使再生空气的流动顺畅,同时能够增加再生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换热面积。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以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上部边缘部的形状相对应地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流线形状形成。即,使其形状以及位置与后述的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的形状以及位置相对置,因此能够使再生空气从第一热交换板220顺畅地向第二热交换板240流动。
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以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管状形成。而且,形成有用于流入再生空气的入口部226a和用于排出的出口部226b。
在该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中流动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流入的再生空气中流动到第二热交换板240的空气之外的空气。
第一冷凝流路的入口部226a的位置可根据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的位置而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形成为扇形。因此,入口部226a位于上述扇形的半径222b的延长线上。从而,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流入的空气能够沿着各第一冷凝流路226顺畅地向下流动。
另外,第一冷凝流路226中,当形成于两端的第一冷凝流路226的入口部226a的位置位于扇形的半径222b线上时,有可能使再生空气的流入不顺畅,因此,位于从半径222b线上向下弯曲的线上。结果,多个入口部226a所在的线整体上形成为近似“M”形状。
另一方面,在第一冷凝流路226之间可形成有导流(baffle)流路228。第一冷凝流路226的上下方向的多个列并列地设置在一个平面上。
当后述的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位于冷凝器的周边部的左右侧下端时,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和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之间产生距离差。因此,由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流入的再生空气通过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排出到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之前的流动距离上产生差异。从而,产生流动在第一热交换板220中的再生空气整体上流动不均匀。
因此,若形成导流流路228,则可以减慢在与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相近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一冷凝流路上流动的再生空气的速度,该导流流路228用于使形成于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相近位置的第一冷凝流路之间连通。从而,能够使流动在第一热交换板中的再生空气的整体流动均匀。
另一方面,上述导流流路228能够以多种形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则形成经过第一热交换板的中心222a的同时连接第一冷凝流路226整体的导流流路,以及在上述导流流路的上下部形成的仅连接第一冷凝流路中的一部分的一对导流流路。
另外,当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位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周边部的左右侧下端时,产生上述的流动不均匀。因此,在入口部226a中,位于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相近位置上的扇形半径222b线上的入口部上,可以设置网板,该网板上开口形成有用于流动再生空气的多个孔。,能 够减慢流入到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相近位置的入口部226a的再生空气的速度,能够使多个第一冷凝流路上的再生空气的流动速度均匀。
另外,在第一冷凝流路226的下端分别形成有出口部226b。而且,通过第一冷凝流路226的空气通过多个出口部226b被排出。多个出口部226b可配置成多种形状。即,可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设置在以后述的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为基准向上倾斜的线上。
多个第一吸热流路232形成在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之间。即,第一冷凝流路226在第一冷凝流路226之间沿着前后方向开口形成,以便室内空气能够流动于第一吸热流路232之间。从而,室内空气在通过第一冷凝流路226的过程中能够与通过第一吸热流路232的高温多湿的再生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且,通过高温多湿的再生空气和常温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能够使再生空气内部的水分冷凝。
第一下部空间230a形成于多个出口部226b和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之间。而且,起到收容通过多个出口部226b的空气而由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排出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第一下部空间230a形成有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该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用于将在第一冷凝流路226上冷凝的水分滴落到第一下部空间230a后向外部排出。
第一下部空间230a的下部面以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为基准向上倾斜。因此,有利于上述冷凝水由第一冷凝水排出部230排出。
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起到使通过第一下部空间230a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出口的作用。而且,形成于第一热交换板220周边部的一侧。因此,能够减少冷凝热交换器200的整体厚度,能够使除湿机外形紧凑化。
具体地点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形成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下端左右侧的周边部。
第二热交换板240在再生空气的流入方向上位于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后面,以便能够使通过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再生空气通过。另外,其整体的构成以及性能与第一热交换板220相似。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一 热交换板220的不同点。
第二热交换板240中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和第二冷凝流路246的结构与第一热交换板不同,其他的结构以及构成相同。
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开口形成在向第二热交换板240流入再生空气的面上。而且,与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连通。因此,起到使流入到第一热交换板220的再生空气的一部分流入的入口的作用。
如上所述,多个冷凝流路由再生空气流入部所占面积的下部构成,由此引导再生空气上下流动。因此,当再生空气流入部的面积大时,冷凝流路的面积只能减小,从而降低冷凝热交换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不同于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其以沿着第二热交换板的上部周边部的形状向左右方向较长的流线形状形成。即,其形成为与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相同的形状并相互连通。结果,能够增加后述的第二冷凝流路246所占的面积,从而具有增加室内空气和再生空气的热交换面积的效果。
另外,当后述的第二再生空气排出部244位于第二热交换板240的周边部的左右下端时,有可能产生如上所述的流动在第二热交换板240中的再生空气的流动不均匀,因此,能够使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形成的面积形成为离第二再生空气排出部244的距离越远越宽的形状。从而,能够均匀地引导流动在第二热交换板240中的再生空气的流动。
多个第二冷凝流路246以在长度方向上较长的管状形成。而且,形成有用于流入再生空气的入口部246a和排出再生空气的出口部246b。
多个第二冷凝流路246起到对通过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流入的再生空气中流动到第三热交换板260以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作用。
各第二冷凝流路的入口部246a的位置可根据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的位置而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如上所述地,以左右方向较长的流线形状形成。入口部246a位于上述流线形状下端部线上。
因此,第二冷凝流路246所形成的面积比第一冷凝流路226所形成的面积大。由此,第二热交换板240的换热面积比第一热交换板22偶 的换热面积大。
另一方面,与第一冷凝流入226相同地,在第二冷凝流路246上也可以形成有导流流路228,出口部246b的结构以及位置也可以相同。
第三热交换板260在再生空气的流入方向上位于第二热交换板240的后面,以便能够使通过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的再生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另外,其整体的构成以及性能与第二热交换板240相似。
具体地说,除了没有形成第二再生空气连通部254以外,第三热交换板260的整体构成与第二热交换板240相同。详细地说,在第二热交换板240中不进行热交换,而通过第二再生空气连通部254流入到第三热交换板260的再生空气全部在第三热交换板260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在第三热交换板260上的与第三再生空气流入部262相对应的位置上不形成第三再生空气连通部。而且,通过第三再生空气流入部262流入的再生空气全部流入到多个第三冷凝流路266。
另外,下面的其他构成形成为与第二热交换板240的构成相同。
管道280起到使通过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排出的空气流动至再生风扇90的作用。因此,可形成为连接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和再生风扇90的管状。另外,可根据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和再生风扇90的位置而形成为多种形状以及构成。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具有能够同时收容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的大小的入口部,上述入口部以插入结合的形式与各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相结合。而且,与冷凝热交换器的左侧或右侧周边部平行地沿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形成。
另外,也可以与冷凝热交换器200的左侧或右侧周边部接触而形成。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以隔开一定间距的形式形成。因此,在多个冷凝流路222、242、262中形成冷凝热交换器200的周边部的最外侧冷凝流路之间形成吸热流路232、252、272。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除湿机的第一实施例中,再生空气的冷凝过程以及室内空气的除湿过程如下。
首先,再生空气通过再生风扇90的旋转而循环在再生流路中。即, 通过再生风扇90的再生空气在再生加热器100中被加热而温度上升。上述高温的再生空气对除湿轮60的再生部进行再生后,流入到冷凝热交换器200的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
流入到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到第一冷凝流路226,其余的则通过第一再生空气连通部234流入到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流入到第二再生空气流入部242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到第二冷凝流路246,其余的则通过第二再生空气连通部254并通过第三再生空气流入部262流入到第三冷凝流路266。
而且,流入到第一冷凝流路226、第二冷凝流路246以及第三冷凝流路266的再生空气分别沿着各冷凝流路226、246、266向下流动,并与各冷凝流路226、246、266交叉的吸热流路232、252、272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上述热交换过程中,再生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冷凝水分分别通过各冷凝流路226、246、266,并通过形成于下部空间的冷凝水排出部230、250、250而流入到接水盘140。
另外,通过各冷凝流路226、246、266的再生空气,通过各下部空间230a、250a、270a,并通过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而流入到管道280。而且,流入到与管道280连接的再生风扇90,并通过再生加热器100后重新对除湿轮60的再生部加以再生并进行循环。
另外,室内空气通过鼓风机50的旋转被吸入到本体2的空气吸入部4。而且,在通过上述冷凝热交换器200的吸热流路232、252、272的过程中与再生空气进行热交换。
然后,在通过干燥元件61的除湿部的过程中,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水分被吸附。经过除湿的室内空气通过鼓风机50,并通过空气排出部6排出至室内。
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整体构成。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整体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下面,以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重 点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热交换板220的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322中,从冷凝热交换器的中心322a向上部隔开规定距离的部分被封闭。除湿轮60在中央具有旋转部,从而再生空气不能通过旋转部所处位置的部分流入到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222。因此,对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322中上述除湿轮的旋转部所处位置的部分进行封闭。而且,增加被封闭部分的多个第一冷凝流路226的高度,由此能够提高再生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积。具体地说,第一冷凝流路的入口部326a位于被封闭部分的封闭线322c上。
另一方面,各冷凝流路332、352、372的下部位于一条直线上。而且,在冷凝流路332、352、372和各热交换板320、340、360的下端形成有下部空间330a、350a、370a。在本实施例中,使设置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侧的下部空间330a、350a、370a形成为较大,从而使再生空气的流动顺畅。具体地说,下部空间330a、350a、370a宽的一侧压力小,因此,相对地减少冷凝流路上的再生空气的速度。另外,下部空间330a、350a、370a狭窄的一侧压力大,因此,冷凝流路上的再生空气的速度变快。结果,能够根据再生空气排出部324、344、364的距离均匀地引导流动速度,从而使再生空气的流动顺畅。
第三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整体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整体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下面,以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重点进行说明。
当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位于冷凝热交换器的左、右一侧时,在流动于冷凝流路中的空气的流动中有可能产生不均匀。具体地说,通过了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较近的位置上的冷凝流路426、446、466的再生空气,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至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而且,通过了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较远的位置上的冷凝流路426、446、466的再生空气,则相对缓慢地排出至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因此,在冷凝流路426、446、466之间的流动中 产生不均匀。
于是,本实施例中的各冷凝流路426、446、466的截面积可形成为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的距离成比例的大小。因此,在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较远的位置上的冷凝流路426、446、466中流动大量的空气,而在与再生空气排出部224、244、264较近的位置上的冷凝流路426、446、466中流动少量的空气,从而具有平衡整体流动的均匀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整体构成。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整体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下面,以第四实施例的不同点作为重点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再生空气流入部522,以向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的相反方向旋转规定角度而形成。因此,能够消除如上所述地当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位于第一热交换板520的左、右一侧时产生的流动的不均匀。
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缩短冷凝流路526的多个入口部526a和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之间的距离差。因此,其结果通过再生空气流入部522流入到各冷凝流路中的再生空气在通过再生空气排出部224之前移动几乎相同的距离。因此,能够使第一热交换板520的再生空气的流动顺畅。
第五实施例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除湿机的第五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后视图,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冷凝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0~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除湿机中,第一、二、三热交换板620、640、660的第一、二、三再生空气流入部622、642、662形成于第一、二、三热交换板620、640、660的上部,第一、二、三热交换板620、640、660的再生空气排出部624、644、664则开口形成于第一、二、三热交换板620、640、660的下部,特别是沿着空气流动方向 开口形成。
即,第一、二、三热交换板620、640、660在各自的背面下部开口形成有第一、二、三再生空气排出部624、644、664。
另外,在第一热交换板620和第二热交换板640的前面,以与第二、三再生空气排出部644、664相对置的形式开口形成有第一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34和第二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54。
另外,第一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34与第二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44连通,第二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54与第三再生空气排出部664连通。
即,通过了第三冷凝流路266的再生空气,通过第三再生空气排出部664、第二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54、第二再生空气排出部644、第一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34以及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624流入到管道680。
另外,通过了第二冷凝流路246的再生空气,通过第二再生空气排出部644、第一再生空气排出连通部634以及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624,流入到管道680。
而且,通过了第一冷凝流路226的再生空气,通过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624流入到管道680。
另一方面,管道680被设置成与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连通。具体地说,以前后插入的形式与第一再生空气排出部624结合。而且,沿着第一热交换板620的下部及左、右侧周边部弯曲而形成。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如上所述的技术范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以本发明为基础可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4)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并进行除湿的除湿流路和再生空气流动的再生流路;
除湿轮,其包括对上述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和利用上述再生空气而被再生的再生部;
冷凝热交换器,其并排配置有多个热交换板,该多个热交换板上形成有通过上述再生部的上述再生空气由上部被吸入并向下部被排出的多个冷凝流路;
在上述多个热交换板的上部,分别形成有通过上述除湿轮的再生空气流入的再生空气流入部,
上述多个再生空气流入部互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再生空气流入部形成为位于与上述再生部相对置的位置上,
上述再生空气流入部形成为其宽度与其距离对应于上述除湿轮中心的冷凝热交换器中心的距离成比例地变宽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空气流入部形成为扇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部位于上述除湿轮的上部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热交换板的背面上,分别形成有通过上述除湿轮的再生空气被排出的再生空气连通部,
上述多个再生空气连通部分别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空气流入部的形状为其距离上述冷凝热交换器中心隔开一定距离的部位的下端被遮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除湿轮在中央包括旋转除湿轮的旋转部,
上述被遮蔽的形状与上述旋转部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热交换板的再生空气流入部的面积,沿着再生空气流入方向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交换板之中,在再生空气流入的方向上而言第二个以上的热交换板的再生空气流入部,在上述冷凝热交换器的上部面上沿左右方向较长的流线形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交换板的下部左侧或者右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对通过上述除湿轮的再生空气进行排出的再生空气排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部形成在朝向与上述再生空气排出部的距离更远一侧旋转一定角度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热交换板之中,在再生空气流入的方向上而言第二个以上的热交换板的再生空气流入部,在上述冷凝热交换器的上部面上沿左右方向较长的流线形状形成,
对上述流线形状的再生空气流入部而言,离上述再生空气排出部的距离越远其面积越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多个冷凝流路的截面积离上述再生空气排出部的距离越远越大。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热交换板的下部前面及后面之中多于一个上,分别形成有排出通过上述除湿轮的再生空气的再生空气排出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042163 | 2008-05-07 | ||
KR1020080042163A KR100958391B1 (ko) | 2008-05-07 | 2008-05-07 | 제습기 |
KR1020080042163 | 2008-05-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4611A CN101574611A (zh) | 2009-11-11 |
CN101574611B true CN101574611B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089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72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4611B (zh) | 2008-05-07 | 2009-02-13 | 除湿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116781B1 (zh) |
KR (1) | KR100958391B1 (zh) |
CN (1) | CN1015746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2934B (zh) * | 2010-02-01 | 2012-05-23 | 北京亚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风路结构以及具有该风路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 |
CN112169550B (zh) * | 2020-09-24 | 2022-09-30 | 邹平双飞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型工业气体处理用电热干燥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67902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Zojirushi Corp | 除湿機 |
CN1666068A (zh) * | 2002-05-10 | 2005-09-07 | 株式会社康友 | 除湿机 |
TW200634262A (en) * | 2005-03-31 | 2006-10-01 |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 Heater device for desiccant rotor dehumidifier |
CN1880864A (zh) * | 2005-06-13 | 2006-12-2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除湿机 |
KR20070105668A (ko) * | 2006-04-27 | 2007-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습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57809B2 (ja) * | 1998-04-27 | 2006-12-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除湿機 |
JPH11333239A (ja) | 1998-05-25 | 1999-12-07 | Sharp Corp | 樹脂製熱交換器 |
JP2001263977A (ja) | 2000-03-22 | 2001-09-26 | Sharp Corp | 樹脂製熱交換器 |
JP2004271031A (ja) | 2003-03-07 | 2004-09-30 | Zojirushi Corp |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熱交換器を用いた除湿機 |
JP2005265256A (ja) | 2004-03-17 | 2005-09-29 |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 可搬型除湿機 |
KR100682269B1 (ko) * | 2005-10-05 | 2007-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교환기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장치 |
KR20070107281A (ko) * | 2006-05-02 | 2007-11-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습기 |
-
2008
- 2008-05-07 KR KR1020080042163A patent/KR10095839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
- 2009-02-13 CN CN2009100072206A patent/CN1015746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2-27 EP EP09250555.1A patent/EP211678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6068A (zh) * | 2002-05-10 | 2005-09-07 | 株式会社康友 | 除湿机 |
JP2004267902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Zojirushi Corp | 除湿機 |
TW200634262A (en) * | 2005-03-31 | 2006-10-01 |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 Heater device for desiccant rotor dehumidifier |
CN1880864A (zh) * | 2005-06-13 | 2006-12-2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除湿机 |
KR20070105668A (ko) * | 2006-04-27 | 2007-10-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습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4611A (zh) | 2009-11-11 |
KR100958391B1 (ko) | 2010-05-18 |
EP2116781B1 (en) | 2015-09-02 |
EP2116781A2 (en) | 2009-11-11 |
KR20090116302A (ko) | 2009-11-11 |
EP2116781A3 (en) | 2012-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7668C (zh) | 空调装置 | |
KR20050012735A (ko) | 제습기 | |
CN101574609A (zh) | 除湿轮以及具有该除湿轮的除湿机 | |
CN101658754B (zh) | 除湿机 | |
CN101574611B (zh) | 除湿机 | |
JP3581137B2 (ja) | 除湿装置 | |
CN101574610B (zh) | 除湿机 | |
JP6559055B2 (ja) | デシカント調湿装置 | |
KR101450556B1 (ko) | 제습 로터를 갖는 제습기 | |
KR20100025344A (ko) | 제습기 | |
CN101658755B (zh) | 除湿机 | |
CN101658756A (zh) | 除湿机 | |
WO2014194714A1 (zh) | 吸附式除湿机 | |
KR20150068840A (ko) | 제습기 | |
CN220524244U (zh) | 除湿转盘及除湿机 | |
JP7429842B2 (ja) | 除湿装置 | |
JP7429841B2 (ja) | 除湿装置 | |
KR20090028859A (ko) | 제습 장치 | |
CN101178205A (zh) | 除湿机 | |
JP2023050357A (ja) | 除湿装置 | |
KR20150001063A (ko) | 제습기 | |
JP2023050356A (ja) | 除湿装置 | |
KR20090116304A (ko) | 제습기 | |
KR20150011059A (ko) | 제습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 |
JP2013210129A (ja) | 除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