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3198B -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3198B
CN101563198B CN2007800443949A CN200780044394A CN101563198B CN 101563198 B CN101563198 B CN 101563198B CN 2007800443949 A CN2007800443949 A CN 2007800443949A CN 200780044394 A CN200780044394 A CN 200780044394A CN 101563198 B CN101563198 B CN 101563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mentioned
resin
layer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43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3198A (zh
Inventor
米岛贞行
酒井政幸
青田久男
渡边浩史
鲛岛光昭
大宫由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AZAWA HAKKOSHA KK
Original Assignee
TANAZAWA HAKKOSH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ZAWA HAKKOSHA KK filed Critical TANAZAWA HAKKOSHA KK
Publication of CN101563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3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3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1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14Porous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40Plastics, e.g. foam or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moulding surface, e.g. ribs o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1/00Shaping by thermoforming, i.e. shaping sheets or sheet like preforms after heating, e.g. shaping sheets in matched moulds or by deep-draw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1/2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51/30Moulds
    • B29C51/36Moul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acuum forming, Manufacture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Surface property or characteristic of web, sheet or blo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无需太大的劳力能够获得具有通气性的树脂成型用模具。本发明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特征在于,包括:成型模具(12)、形成于上述成型模具(12)内侧的图案层(16)、以及用于将图案层(16)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12)内侧面的通气性中介层(22);上述成型模具(12)上形成有通气用贯通孔(14);上述图案层(16)由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树脂形成的同时,以与上述通气用贯通孔(14)连通的方式穿设有通气用贯通孔(18);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以与上述图案层(16)的内侧面、图案层(16)的通气用贯通孔(18)及成型模具(12)的通气用贯通孔(14)连通的方式连续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12)的内侧面。

Description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制作表面具有纹理图案(皮革纹、皮肤纹、木材纹、段光纹、叶脉纹、鳞状纹、大理石纹、镜面纹、涂装纹、几何纹等)凹凸的树脂成型品时采用的真空成型中,用于树脂成型的树脂成型用模具、该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树脂成型用模具进行真空成型而成的树脂成型品。
背景技术
在用于树脂成型的树脂成型用模具中,已提出了形成有树脂层的金属模具。
例如,可以举出在模具上设置的特殊的热固性树脂层上形成有纹理图案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在该模具中,由于将所需要的纹理图案由标准模转印而制作,因此,相比于蚀刻法能够得到精度高的纹理图案。另外,通过树脂层的绝热效果,有望提高成型时纹理图案的转印率和减少熔合纹(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公平2-141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要想将专利文献1所述的模具作为必须具有排气孔的真空模具使用时,由于在模具上设置带纹理图案的树脂层而排气孔被遮蔽,因此,不能直接作为真空成型模具使用。
于是,为了确保模具上开有的排气孔,在模具表面设置树脂层后,通过从模具的背面穿过排气孔的线材,在树脂层上开孔,从而在与排气孔相同的位置实施穿孔加工。但是,真空成型模具上的排气孔数量多,例如,即使在通常的汽车部件模具上也设置有100个以上的排气孔。因此,如果对所有的排气孔都要实施上述作业,则需要大量的劳力。
而且,在真空成型时,有时会产生排气孔堵塞的问题,此时,必须对孔进行清洁,这时也需要大量的劳力。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无需太大的劳力能够获得具有通气性的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树脂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树脂成型品。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树脂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成型模具、形成于上述成型模具内侧的图案层、以及用于将图案层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内侧面的通气性中介层;
上述成型模具上形成有通气用贯通孔;
上述图案层由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树脂形成的同时,以与上述通气用贯通孔连通的方式穿设有通气用贯通孔;
上述通气性中介层以与上述图案层的内侧面、图案层的通气用贯通孔及成型模具的通气用贯通孔连通的方式连续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的内侧面,
上述通气性中介层在其整体上存在具有0.01mm以上而低于0.2mm的孔的气孔部。
2.如1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上述图案层由具有250℃以下固化温度的热固性树脂形成。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通气性中介层是通过形成图案层的粘接性材料与成型模具的成型面及图案层粘接。
4.如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通气性中介层具有通气性材料,该通气性材料包含发泡体、多孔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如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通气性中介层是通过粘接性材料将通气性材料与成型模具及图案层粘接,所述通气性材料包含发泡体、多孔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如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通气性中介层中用于将通气性材料与成型模具及图案层粘接的粘接材料是浸渍到通气性材料而进行粘接。
7.如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图案层的凹凸形状为形成于其内侧面的纹理图案。
8.如上述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其中,上述通气性中介层形成于成型模具成型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凹部上。
9.一种树脂成型品,其是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中注入熔融树脂,或者设置通过热软化后的片材,并通过通气用贯通孔进行排气,从而将熔融树脂吸附到图案层表面而成型的树脂成型品。
10.一种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是包括成型模具、形成于上述成型模具内侧的图案层、以及用于将图案层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内侧面的通气性中介层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述成型模具上形成通气用贯通孔的步骤,
通过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树脂形成上述图案层的步骤,
通过上述通气性中介层,以连通上述图案层的内侧面与图案层的通气用贯通孔及成型模具的通气用贯通孔的方式,在上述成型模具的内侧面连续设置图案层的步骤;以及
在上述图案层上形成通气用贯通孔的步骤,
上述通气性中介层在其整体上存在具有0.01mm以上而低于0.2mm的孔的气孔部。
11.如上述10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通气性中介层的步骤是,将通气性材料设置在成型模具的内面侧而形成气孔部的步骤,所述通气性材料包含发泡体、多孔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如上述10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通气性中介层的步骤是,将毛毡、纸浆或石棉等纤维状物质涂覆或粘贴在成型模具的内面侧而形成气孔部的步骤。
13.如上述10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通气性中介层的步骤是,使混合了树脂和固体粒子的物质固化,在保持上述固体粒子的树脂之间,形成与上述通气用贯通孔连通的气孔部的步骤。
发明效果
通过设置通气性中介层,无需在与事先设置于模具上的通气用贯通孔、即与排气孔相同的位置上开孔,比较容易地进行通气用贯通孔,即排气用孔的加工。
设置图案层后实施的通气用贯通孔的穿孔加工,只要是能够到达通气性中介层的深度即可,可以设置在任意的部位,因此,当成型中通气用贯通孔堵塞的情况下,即使不对孔进行清理,也可以容易地在别的部位实施孔加工。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点及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变得更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树脂片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片的又一制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作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变形例的树脂成型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脂成型用模具的放大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树脂成型用模具
12成型模具
12a凹部
14通气用贯通孔
16图案层
18通气用贯通孔
20模具面
22通气性中介层
24通气性材料
26第一通气性粘接层
28第一通气性浸渍层
30第二通气性粘接层
32第二通气性浸渍层
50母模
52反模
54标准模
54a凹凸图案面
56树脂片材
58树脂片
60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树脂成型用模具10包括成型模具12,该成型模具12是在制作表面具有纹理图案(皮革纹、皮肤纹、木材纹、段光纹、叶脉纹、鳞状纹、大理石纹、镜面纹、涂装纹、几何纹等)凹凸的树脂成型品时采用的真空成型中使用的模具。成型模具12例如由钢铁材料、铝、ZAS等熔点比较低的金属材料、合成树脂材料及木材等形成,且具有凹状的成型面。
上述成型模具12上形成有通气用贯通孔14,该通气用贯通孔14在真空成型中将熔融树脂注入成型面侧而进行成型时用于排气。
在成型模具12的成型面的表面穿设有由热固性树脂片形成、且与通气用贯通孔14连通的通气用贯通孔18,在其表面形成有具有微细凹凸状模具面20的图案层16。图案层16由热固性树脂和固体粒子的混合物形成,模具面20的表面具有纹理图案(皮革纹、皮肤纹、木材纹、段光纹、叶脉纹、鳞状纹、大理石纹、镜面纹、涂装纹、几何纹等)的凹凸。
在上述成型模具12的成型面表面和图案层16之间,介入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该通气性中介层22是使纸等纤维质的通气性材料24等固化而成,具有空隙等的气孔部,且连接上述成型模具12和图案层16而被设置。
在构成上述图案层16的上述热固性树脂处于柔软状态时扎入线材,从而以与上述成型模具12的通气用贯通孔14连通的方式,穿设图案层16的通气用贯通孔18。
上述成型模具12的通气用贯通孔14被形成为其直径大于图案层16的通气用贯通孔18的直径。
图案层16由具有250℃以下固化温度的热固性树脂形成。作为这样的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约在150℃温度下固化的环氧树脂等具有绝热性的热固性树脂。另外,热固性树脂的固化温度是根据成型模具12的耐热温度而设定。例如,在由铝、ZAS等熔点低的材料形成的成型模具12上形成图案层16时,根据模具材料的耐热温度,采用在110~150℃的温度范围内固化的热固性树脂。另外,作为该热固性树脂,使用导热系数为0.18~0.21W/m·K、热膨胀系数为3.2~4.6×10-5/K的树脂。图案层16的厚度形成为0.1~0.2mm。
该图案层16形成于凸侧模具及凹侧模具的两者上,但也可以只在凹侧模具或凸侧模具中的任何一者上形成图案层16。
为了形成上述图案层16,在成型模具的内侧面进行脱脂、清洗。
例如,通过贴合环氧树脂等的热固性树脂片、涂敷热固性树脂等,将热固性树脂层形成在整个面上,由此形成上述图案层16。
图案层16由混合有陶瓷晶须的环氧树脂形成,该陶瓷晶须的直径为5.0×10-5~1.7×10-2mm、优选为5.0×10-4mm,长度为0.01~0.3mm、优选为0.05mm。相对于环氧树脂20份,上述晶须的混合量为1~100份,但晶须的混合量可根据填料对树脂的混合量而进行适当的选择。上述环氧树脂是使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和羧基酰亚胺酐络合物加以组合的组合物。
图案层16由混合了长度为0.01~0.3mm的晶须的树脂形成,由于不是混合玻璃纤维,而是通过混合了直径为5.0×10-5~1.7×10-2mm、长度为0.01~0.3mm的微细晶须的树脂来形成图案层16,因此,即使图案层16很薄,也能够将晶须全方位充分地定向于该图案层16内,且不会因晶须阻碍微细凹凸状模具的成型。
图案层16的厚度为0.12~0.6mm,在其表面形成有模具面20,该模具面20是形成有要转印到成型品的0.001~0.5mm皮革纹的凹凸状模具面,即,通过所谓的转印加工而成的纹理加工面的微细凹凸形状的模具面20。
另外,作为构成图案层16的树脂,除了上述的树脂以外,还可以举出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蜜胺树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苯二甲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等,这些树脂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环氧树脂通常被分类为热固性树脂,但也有二液固化型、即反应固化型的环氧树脂,而且,即使是反应固化型的环氧树脂,到高温也会引起塑变。利用该性质,可将在热固性树脂中作为增塑剂添加了反应固化型树脂的树脂用作构成图案层16的树脂。同样地,当使用热塑性树脂时,优选在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下成型树脂成型品。另外,同样也可以将热塑性树脂作为增塑剂添加到热固性树脂而成的树脂用作构成图案层16的树脂。
上述图案层16的微细凹凸状的模具面20上,也可以形成有以四氟乙烯树脂(通常被称之为“
Figure GSB00000669768700071
(注册商标)”的树脂)为主成分的脱模层。
这种树脂成型用模具10在进行真空成型时,能够保持模具温度,且微细凹凸状模具面20的纹理(表面凹凸形状)的转印良好。
接着,主要根据附图11,说明图案层16的制造方法,特别是,说明微细凹凸状模具面20的制造方法。
如图11(A)及(B)所示,制作方法是,从表面具有皮革纹的皮革等母模50通过硅树脂得到反模52,通过硅树脂反模52,由转印用树脂得到标准模54,
<1>如图11(C)所示,在具有要形成于树脂成型品上的凹凸图案的标准模54的凹凸图案面54a上,涂布由混合有晶须的环氧树脂而成的树脂片材56,并使之半固化,从而制作出一面形成为凹凸图案面(a)的图案层形成用树脂片58,所述凹凸图案面(a)将成为上述微细凹凸状模具面20;
<2>然后,将树脂片58临时粘贴在成型模具12的通气性中介层22上,并在该状态下进行整体加热而使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作为上述树脂片58的制作方法,可以举出滑动板法、刮刀法、在该刮刀法中由轧辊代替刮刀而成型的轧辊法、压延法、浸渍纸层压法、连续加压法、注塑成型法、将树脂块切成薄片的切割法、刮浆板法、拉伸半固化状态树脂的拉伸法、切削树脂块的切削法、压力成型法、用离心力拉伸树脂的离心法、将树脂以片状从挤出机挤出的挤压成型法、将树脂按照规定厚度吹附模具面上的吹附法等。
在上述工序<1>中,利用半固化状态的树脂片材56的可挠性,如图12(A)所示地,将树脂片材56从其一端慢慢按压在标准模54的凹凸图案面54a上,或者,如图12(B)所示地,从树脂片材56的中央部慢慢按压在标准模54的凹凸图案面54a上,以使空气不会进入树脂片材56与凹凸图案面54a之间,由此将树脂片材56与标准模54重叠。
而且,在上述工序<2>中,也可以在树脂片58的凹凸状模具面20上形成由蜡等材料构成的保护层,该蜡等材料在能够使树脂片58固化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时,发生熔融、或燃烧、或蒸发。
通过从标准模54转印图案层16,因此,能够得到精巧的纹理图案,且通过其绝热効果,由该树脂成型用模具10进行的成型品的图案转印率提高。
通气性中介层22是将分散有纸浆等纤维质通气性材料24的物质和与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共材)涂敷干燥并使之固化而形成,兼备厚度为0.005~0.1mm的粘接层,是整体上具有气孔部的通气层。
通过纸浆或石棉等的纤维质通气性材料进行的通气性中介层22的形成,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
在成型模具12上薄薄地涂敷共材(与形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并进行干燥,由此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后,在该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上涂敷分散在水中的纸浆或石棉等的纤维质通气性材料24并进行干燥。或者,当通气性材料24为使毛毡等纤维固化而成的材料时,则粘贴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上。然后,进一步在通气性材料24的表面涂敷共材(与形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并使之干燥,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在该第二通气性粘接层上粘接图案层16。
通气性中介层22在其整体上形成有0.01mm以上而低于0.2mm的孔,具有气孔部是其必要条件。
但是,也可以在整体的20%左右的部分存在具有0.2mm以上气孔的气孔部,若0.2mm以上的气孔存在于表面的20%以上部分,则存在着图案层16的表面凹陷的问题。
另外,其气孔率为50%以上且低于100%。
在通气性中介层22中,若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中的树脂量过多,则通气性材料24被树脂埋没而降低气孔率,不能发挥通气性能,因此,为了在整体上具有气孔部而确保通气性,通过将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厚度设置成充分小于通气性材料24的厚度,由此将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中的树脂量调节为不会失去通气性能的水平。
构成通气性中介层22的通气性材料24、可以举出各种发泡体(PVA、蜜胺、聚氨酯等)、氯化钠或碳酸钙、碳酸氢钠等通过加热固化后消失的微细粉末与树脂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多孔质材料;以在各粒子之间残留空隙的方式配合树脂和碳、沙子的复合材料;使纸浆、石棉等纤维质物质固化的材料;毛毡;以及组合上述物质而成的材料。
主要根据图4~图6说明通气性中介层22和成型模具12的粘接。
首先,喷淋作为图案层16的共材(与构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例如,喷淋在环氧树脂中混合20~70重量%的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而稀释的树脂,从而在成型模具12的表面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
接着,干燥构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共材使之处于半固化状态,由此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
接着,通过喷雾上浆剂例如将0.5mm厚的连续气孔海绵等具有气孔的通气性材料24临时固定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上,并在约200℃下加热固化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此时,处于干燥状态的构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树脂,通过加热在固化前其粘度暂时降低,由此通过毛细管现象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中,从而形成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然后,通过热固化,使成型模具12、通气性材料24、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成为一体化。
因此,构成通气性材料24的材料,必须是不会浸入到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树脂和不会浸入到含在该树脂中的溶剂成分中的通气材料,这是必要条件。
例如,由环氧树脂构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时,作为稀释溶剂使用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但是,当作为用于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中的树脂选择热固性树脂时,不能使用在其固化温度下熔融的材质。
根据图7~图9说明通气性中介层22与图案层16的粘接。
向通气性材料24喷淋作为与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即喷淋在环氧树脂中混合20~70重量%的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而稀释的树脂,由该树脂在通气性材料24上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此时,一部分树脂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24而形成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然后,干燥并固化该树脂,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
接着,对每个标准模54,将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片58粘贴在通气性中介层22上。此时,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片58通过喷雾上浆剂临时固定在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上。
为了确保通气用贯通孔18,扎入针60等,从而以贯通标准模54、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片58、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以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的状态下进行预加热。
然后,从图案层16去除标准模54与针60,并在比预加热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最终加热。
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是通过将共材(与构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涂布在通气性材料24上,使其浸渍到构成通气性材料24的材料表面,并与通气性材料24及图案层16进行加热固化、固定而形成。因此,构成通气性中介层22的材料必须是不会浸入到形成图案层16的树脂和不会浸入到含在该树脂中的溶剂成分中的通气材料。
例如,当通过环氧树脂构成图案层16时,作为稀释溶剂使用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但是,作为图案层16使用的树脂选择热固性树脂时,不能使用在其固化温度下熔融的材质。
通气性中介层22包括:通气性材料24,其由纸浆等的纤维质物质构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其形成于通气性材料24的成型模具12侧,并涂布作为图案层16的共材的、与形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并使之固化而成;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其是构成该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作为图案层16共材的树脂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其形成于通气性材料24的图案层16侧,并涂布作为图案层16的共材的、与形成图案层的树脂相同的树脂并使之固化而成;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其是构成该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作为图案层16共材的树脂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而形成。
作为将发泡体作为通气性材料24的通气性中介层22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利用发泡剂形成片状的发泡体,将由该发泡片构成的通气性材料24通过与图案层16相同的树脂粘接在成型模具12上,并将由发泡片构成的通气性材料24与图案层16通过与图案层16相同的树脂粘接。
作为发泡体,优选使用具有连续气孔的发泡体,但也可以使用具有单独气泡的发泡体,此时,可通过连接单独气泡之间而进行通气。也可以向具有单独气泡的发泡体施加外力,使气泡壁产生裂纹,由此实现通气。
作为将多孔质材料作为通气性材料24的通气性中介层22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沙子的表面涂覆苯酚等的热固性树脂而得到粒状体,对该粒状物进行热熔接,从而形成多孔质材料,将由该多孔质材料构成的通气性材料24利用与图案层16相同的树脂粘接在模具12上,且将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通气性材料24和图案层16利用与图案层16相同的树脂进行粘接。
使用表面涂覆有酚醛树脂的沙子等固状物时,涂覆在固状物表面的树脂起到粘着剂的作用,粘接沙子等固状物之间而形成通气性材料。
作为将多孔质材料作为通气性材料24的通气性中介层22的形成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向粉粒体周围涂覆树脂并使之固化而成的物质。该物质由于具有无规形状的粉粒体的混合量相对于树脂是过剩的,因此在固化后的树脂中也能够确保空隙。通气性材料24的气孔率为50%以上低于100%。
当使用与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相同的树脂材料(共材)时,通过加热能够与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等成为一体化,因此能发挥粘着力。另外,一部分树脂通过毛细管现象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24的气孔中,因而能够得到更强大的粘着力。
作为通气性材料24,除了上述的物质以外,还可以将纸、布、毛毡等作为纤维质通气性材料24使用。
如此地,利用通气性中介层22的表面凹凸,通过锚接效果能够提高通气性中介层22与成型模具12及图案层16的粘着力,而且,能够强化通气性中介层22与成型模具12之间的粘接以及通气性中介层22与图案层16之间的粘接。
在进行图案层16的层形成加工后,通过钢琴线等线材的尖物进行穿孔的方法,或者使用激光对图案层16加热熔融而进行穿孔的方法,或利用穿孔机进行穿孔的方法,形成通气用贯通孔18。
另外,也可以在图案层16固化之前向图案层16扎入针等,加热固化后从图案层16拔出针等,从而形成通气用贯通孔18的方式,事先防止要形成通气用贯通孔18的部分填充树脂,等树脂固化后,或者在固化途中加以去除或消灭。
通气用贯通孔18只要具有到达通气性中介层22的深度即可,没有必要开孔在与事先设置于成型模具12上的通气用贯通孔14相同的部位。
为了得到这样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通过作为图案层16中采用的热固性树脂使用固化温度为150℃左右的树脂,能够将形成图案层16时的烧成温度维持在200℃以下的低温度。由此,能够减小因成型模具12和热固性树脂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引起的烧成时的尺寸差,在图案层16中难以产生裂纹。因此,没有必要反复进行数次将热固性树脂材料薄薄地涂布后烧成的工序,通过各1次的热固性树脂材料的粘贴、固化,能够形成图案层16,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图案层16的形成。
另外,通过采用固化温度低的热固性树脂形成图案层16,能够以一次粘贴简单地得到厚的图案层16。因此,假设图案层16上有损伤,也可以简单地进行修复。进而,由于形成图案层16时的烧成温度低,因而,成型模具12上难以产生变形,能够得到具有准确形状的树脂成型品。而且,对例如由铝等具有300℃左右的变形温度的材料形成的成型模具12,也可以形成图案层16。另外,通过使用固化温度低的热固性树脂,不仅是金属制的成型模具12,而且树脂制成型模具12中也可以形成图案层16。
关于通气性粘接层的粘接可按照如下进行。
粘着力的表达机制在(a)将成型模具12与通气性中介层22粘接时、(b)将图案层16与通气性中介层22粘接时的任一种情况中都相同,因此,粘接的顺序既可以是先进行(a)后进行(b)而固化,也可以同时进行(a)(b)。
关于粘着力的赋予,例如可通过热固性树脂的加热、固化而进行接着。
通气性中介层22也可以不形成在成型模具12的整个成型面上,而是如图13~图15所示,在成型模具12成型面的一部分上雕刻出相当于通气性中介层22厚度的量而形成凹部12a,在该凹部12a上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由此在成型模具12成型面的一部分上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
在凹部12a上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时,也可以不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而是将由比凹部12a大的通气性材料构成的通气性材料24嵌入而固定,由此作为通气性中介层22。
设置图案层16后进行的通气用贯通孔18的穿孔加工,只要是具有能够到达通气性中介层22的深度即可,可以设置在任意的部位。因此,在成型中通气用贯通孔18被堵塞的情况下等,即使不进行孔的清洁,也可以在别的部位容易地进行孔加工。
另外,成型模具12的通气用贯通孔14,也可以是贯通设置开孔管,通过该开孔管向图案层16扎入线材,从而穿设通气用贯通孔18。
为了防止上述成型模具的通气用贯通孔14的堵塞,可以埋设海绵等通气性材料。
实施例1
(1)模具的脱脂清洗
通过四氯乙烯、甲醇、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对金属模具12的成型面实施脱脂及清洗。
(2)对不加工部分进行遮蔽
用规定的掩模材料,胶带等对不实施加工的部分进行遮蔽处理。
(3)通气性中介层(兼备粘接层的通气层)的形成
将环氧树脂中混合20~70重量%的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而稀释的树脂喷淋到成型模具12的成型面上,从而在成型模具12的成型面表面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
接着,使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干燥,从而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
接着,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环氧树脂,混合50~98重量份的陶瓷粉粒体,该陶瓷粉粒体是直径为0.01~0.5mm的无规形状的陶瓷粉粒体。如果树脂粘度变高从而混合困难时,可相对于环氧树脂混合20~70重量份的稀释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而调整粘度。
接着,将上述得到的物质,即,在混合有20~70重量份稀释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的环氧树脂100重量份中,相对于环氧树脂混合50~98重量份直径为0.01~0.5mm的无规形状陶瓷粉粒体而成的物质,以0.002~5mm的厚度涂布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上,由此得到通气性材料24,并在约200℃下加热固化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此时,构成处于干燥状态的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树脂通过加热,在固化之前粘度暂时降低,因此,通过毛细管现象也浸渍到通气性材料24的气孔中,由此形成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然后,进行热固化使成型模具12、通气性材料24、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及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成为一体化。
在通气性材料24上喷淋环氧树脂与20~70重量%的溶剂(乙基溶纤剂乙酸酯)混合并稀释而成的树脂,从而在通气性材料24上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此时,一部分树脂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24中,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
(4)图案层的形成
首先,从作为母模50的皮革,得到硅反模52。
接着,向硅反模52流入作为树脂片材56的聚氨酯树脂,从而得到标准模54。
接着,在聚氨酯树脂的标准模54的模具面上,涂覆(流入)环氧树脂,从而制作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
由此,由皮革等的母模50反复进行转印,成型形成有纹理图案并以环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用于形成图案层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后,在每个标准模54中粘贴在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上。此时,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通过喷雾上浆剂进行临时固定。将带标准模54状态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粘贴在通气性中介层上时容易保持模具面。
为了确保通气用贯通孔18,以贯通标准模54、图案层16、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以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的方式扎入针等,并在该状态下通过约100℃温度进行预加热。
(5)加热固化
然后,去除标准模54和针60,对半固化状态的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通过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稀释溶剂)稀释环氧树脂而成的物质,在约200℃下进行最终加热,使之干燥,通过反应使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6)开孔
作为图案层16的开孔方法,除了上述扎入针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在规定的部位通过激光或穿孔机等的机械加工,由此在图案层16上形成深度达到通气性中介层22的通气用贯通孔18。
各层的厚度如下。通气性中介层具有与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用贯通孔18连通的气孔部。
通气性中介层厚度:0.012~5.2mm
图案层厚度:0.12~0.6mm
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厚度:0.005~0.1mm
上述三层的总厚度:0.132~5.8mm
实施例2
(1)模具的脱脂清洗
通过四氯乙烯、甲醇、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对金属模具12的成型面实施脱脂及清洗。
(2)对不加工部分进行遮蔽
用规定的掩模材料,胶带等对不实施加工的部分进行遮蔽処理。
(3)通气性中介层(兼备粘接层的通气层)的形成
以0.002~5mm的厚度将由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稀释溶剂)稀释环氧树脂而成的物质涂覆在成型模具12的成型面上,使之半固化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接着,将纸浆分散在水中得到的通气性材料24以0.002~5mm厚度涂覆,进行干燥,从而形成通气性材料层。进而,形成通气性材料层后,在形成图案层16的面上,将由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稀释溶剂)稀释环氧树脂而成的物质以0.005~0.1mm的厚度涂覆,由此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
(4)图案层的形成
首先,从作为母模50的皮革,得到硅反模52。
接着,向硅反模52上流入作为树脂片材56的聚氨酯树脂,从而得到标准模54。
接着,在聚氨酯树脂的标准模54的模具面上,涂覆(流入)环氧树脂,从而制作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
由此,由皮革等的母模50反复进行转印,成型形成有纹理图案并以环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用于形成图案层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后,在每个标准模54中粘贴在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上。此时,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通过喷雾上浆剂进行临时固定。将带标准模54状态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粘贴在通气性中介层22上时容易保持模具面。
为了确保通气用贯通孔18,以贯通标准模54、图案层16、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以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的方式扎入针等,并在该状态下通过约100℃温度进行预加热。
(5)加热固化
然后,去除标准模54和针60,对半固化状态的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通过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稀释溶剂)稀释环氧树脂而成的物质,在约200℃下进行最终加热,使之干燥,通过反应使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6)开孔
作为图案层16的开孔方法,除了上述扎入针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在规定的部位通过激光或穿孔机等的机械加工,由此在图案层16上形成深度达到通气性中介层22的通气用贯通孔18。
各层的厚度如下。通气性中介层具有与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用贯通孔18连通的气孔部。
通气性中介层厚度:0.012~5.2mm
图案层厚度:0.12~0.6mm
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厚度:0.005~0.1mm
上述三层的总厚度:0.132~5.8mm
实施例3
(1)模具的脱脂清洗
通过四氯乙烯、甲醇、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对金属模具12的成型面实施脱脂及清洗。
(2)对不加工部分进行遮蔽
用规定的掩模材料,胶带等对不实施加工的部分进行遮蔽処理。
(3)通气性中介层(兼备粘接层的通气层)的形成
(一)向成型模具涂覆硅用底层涂料后,涂覆或喷淋硅用粘接剂等(硅改性聚合物),从而形成粘接层。在该粘接层上作为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涂覆或喷淋热固型硅树脂。
(二)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干燥之前形成通气性材料层。设置0.5mm厚的具有连续气孔的海绵片。0.002~5mm厚的海绵片有利于形成气孔部。
(三)约在150℃下加热固化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通过毛细管现象浸渍到通气性材料层气孔中的干燥前(具有流动性)的树脂被热固化,通气性材料层和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成为一体化。
(四)在通气性材料层上形成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并使之干燥(一部分树脂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层,形成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
(4)图案层的形成
在浸渍有一部分树脂的通气性材料层上,涂覆或喷淋热固型硅树脂,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在干燥之前粘贴以热固型硅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此时,粘接用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具有流动性,通过表面张力进行粘接。
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是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成型。
(5)加热固化
然后,去除标准模54和针60,对半固化状态的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热固型硅树脂,在约150℃下进行最终加热,使之干燥,通过反应使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6)开孔
作为图案层16的开孔方法,除了上述扎入针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在规定的部位通过激光或穿孔机等的机械加工,由此在图案层16上形成深度达到通气性中介层的通气用贯通孔。
各层的厚度如下。通气性中介层具有与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用贯通孔18连通的气孔部。
通气性中介层厚度:0.012~5.2mm
图案层厚度:0.12~0.6mm
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厚度:0.005~0.1mm
上述三层的总厚度:0.132~5.8mm
实施例4
(1)模具的脱脂清洗
通过四氯乙烯、甲醇、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对金属模具12的成型面实施脱脂及清洗。
(2)对不加工部分进行遮蔽
用规定的掩模材料,胶带等对不实施加工的部分进行遮蔽処理。
(3)通气性中介层(兼备粘接层的通气层)的形成
(一)向成型模具涂覆硅用底层涂料后,涂覆或喷淋硅用粘接剂等(硅改性聚合物),从而形成粘接层。在该粘接层上作为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涂覆或喷淋常温固化型的硅树脂(主剂∶固化剂为100∶0.3~0.5)。
(二)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固化之前形成通气性材料层。例如,设置0.5mm厚的毛毡布。毛毡布的厚度为0.002~5mm时有利于气孔部的形成。
(三)在通气性材料层上涂覆或喷淋常温固化型硅树脂(主剂∶固化剂为100∶0.3~0.5),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此时,一部分树脂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24中,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
(4)图案层的形成
对每个标准模54,将半固化状常温固化型硅树脂(主剂∶固化剂为100∶0.3~0.5)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粘贴在半固化状常温固化型硅树脂(主剂∶固化剂为100∶0.3~0.5)的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上。
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是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成型。
(5)固化
然后,去除标准模54和针60,使半固化状的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常温固化型硅树脂(主剂∶固化剂为100∶0.3~0.5)固化,通过反应使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6)开孔
作为图案层16的开孔方法,除了上述扎入针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在规定的部位通过激光或穿孔机等的机械加工,由此在图案层16上形成深度达到通气性中介层的通气用贯通孔。
各层的厚度如下。通气性中介层具有与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用贯通孔18连通的气孔部。
通气性中介层厚度:0.012~5.2mm
图案层厚度:0.12~0.6mm
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厚度:0.005~0.1mm
上述三层总厚度:0.132~5.8mm
实施例5
(1)模具的脱脂清洗
通过四氯乙烯、甲醇、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对金属模具12的成型面实施脱脂及清洗。
(2)对不加工部分进行遮蔽
用规定的掩模材料,胶带等对不实施加工的部分进行遮蔽处理。
(3)通气性中介层(兼备粘接层的通气层)的形成
(一)在成型模具12上涂覆聚氨酯用底层涂料后,涂覆或喷淋聚氨酯粘接用粘接剂等,从而形成粘接层。在该粘接层上,作为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涂覆或喷淋软质聚氨酯树脂(主剂∶固化剂为3∶1)。
(二)在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固化之前形成通气性材料层。例如,设置0.5mm厚的具有连续气孔的海绵片。0.002~5mm厚的海绵片有利于形成气孔部。
(三)在通气性材料层上涂覆或喷淋软质聚氨酯树脂(主剂∶固化剂为3∶1),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此时,一部分树脂被吸收到通气性材料层,从而形成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
(4)图案层的形成
将半固化状软质聚氨酯树脂(主剂∶固化剂为3∶1)的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粘贴在半固化状软质聚氨酯树脂(主剂∶固化剂为3∶1)的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上。
带有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是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成型。
(5)固化
然后,去除标准模54和针60,使半固化状的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软质聚氨酯树脂(主剂∶固化剂为3∶1)固化,通过反应使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带纹理图案的树脂片58固化,从而形成图案层16。
(6)开孔
作为图案层16的开孔方法,除了上述扎入针等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在规定的部位通过激光或穿孔机等的机械加工,由此在图案层16上形成深度达到通气性中介层的通气用贯通孔。
各层的厚度如下。通气性中介层具有与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用贯通孔18连通的气孔部。
通气性中介层厚度:0.012~5.2mm
图案层厚度:0.12~0.6mm
第一通气性粘接层及第二通气性粘接层厚度:0.005~0.1mm
上述三层总厚度:0.132~5.8mm
使用上述树脂成型用模具进行真空成型时,例如向树脂成型用模具注入聚丙烯等的熔融树脂,或设置通过热软化后的聚氨酯等片材,并通过通气用贯通孔14进行排气,使熔融树脂吸附在图案层表面而进行成型,由此成型树脂成型品。

Claims (10)

1.一种树脂成型用模具(10),其特征在于,
包括:成型模具(12)、形成于上述成型模具(12)内侧的图案层(16)、以及用于将图案层(16)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12)内侧面的通气性中介层(22),
上述成型模具(12)上形成有通气用贯通孔(14),
上述图案层(16)是通过贴合热固性树脂片或涂敷热固性树脂,将热固性树脂层形成在通气性中介层(22)上而形成,并且于该热固性树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且穿设有与上述通气用贯通孔(14)连通的通气用贯通孔(18),
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具有用以粘著于成型模具(12)的内侧面的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分散于水的纤维质的通气性材料(24)、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用以粘著于图案层(16)的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
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是通过在该成型模具(12)上涂覆与形成该图案层(16)的热固性树脂相同的树脂并干燥而形成,
上述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是通过将通气性材料(24)涂布于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使形成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部分树脂浸渍于通气性材料(24),并且与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一起进行加热固化而形成,且该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厚度比该通气性材料(24)薄,
上述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是通过于上述通气性材料(24)的表面涂覆与形成该图案层(16)的热固性树脂相同的树脂而形成,且该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厚度比该通气性材料(24)薄,
上述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是使部分用来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树脂浸渍于该通气性材料(24)后加热固化而形成,
上述图案层(16)连通图案层的通气用贯通孔(18)、成型模具的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性中介层的通气孔,并以整体具有通气性的方式,经由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而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12)的内侧面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其中,上述图案层(16)由具有250℃以下固化温度的热固性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其中,上述通气性材料(24)包含发泡体、多孔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其中,上述图案层(16)的凹凸形状为形成于其内侧面的纹理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其中,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形成于成型模具(12)成型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凹部上。
6.一种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中注入熔融树脂,或者设置通过热软化后的片材,并通过通气用贯通孔进行排气,从而将熔融树脂吸附到图案层面而成型。
7.一种树脂成型用模具(10)的制造方法,其是包括成型模具(12)、形成于上述成型模具(12)的内侧的图案层(16)、以及用于将图案层(16)设置在上述成型模具(12)内侧面的通气性中介层(22)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述成型模具(12)上形成通气用贯通孔(14)的步骤;
在上述成型模具(12)上形成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的步骤,其中,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具有用以粘著于成型模具(12)的内侧面的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分散于水的纤维质的通气性材料(24)、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用以粘著于图案层(16)的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及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上述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的步骤包括:
为了粘著于上述成型模具(12)的内侧面,在上述成型模具(12)上涂覆与形成该图案层(16)的热固性树脂相同的树脂并干燥而形成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
将通气性材料(24)涂布于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使形成上述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部分树脂浸渍于通气性材料(24),并且与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一起进行加热固化而形成上述第一通气性浸渍层(28),且该第一通气性粘接层(26)的厚度比该通气性材料(24)薄,
为了粘著于上述图案层(16),于上述通气性材料(24)的表面涂覆与形成该图案层(16)的热固性树脂相同的树脂而形成上述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且该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厚度比该通气性材料薄,及
使部分用来形成第二通气性粘接层(30)的树脂浸渍于该通气性材料(24)后加热固化而形成上述第二通气性浸渍层(32);以及
形成图案层(16)的步骤,上述图案层(16)是通过贴合热固性树脂片或涂敷热固性树脂,将热固性树脂层形成在通气性中介层(22)上而形成,并且于该热固性树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且穿设有通气用贯通孔(18),上述图案层(16)的通气用贯通孔(18)、成型模具的通气用贯通孔(14)及通气性中介层(22)的通气孔为连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的步骤是,将通气性材料(24)设置在成型模具的内面侧而形成上述气孔部的步骤,所述通气性材料(24)包含发泡体、多孔质材料、纤维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通气性中介层(22)的步骤是,将毛毡、纸浆或石棉等纤维状物质涂覆或粘贴在成型模具的内面侧而形成气孔部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成型用模具(10)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通气性中介层(22)的步骤是,使混合了树脂和固体粒子的物质固化,在保持上述固体粒子的树脂之间,形成与上述通气用贯通孔(14、18)连通的气孔部的步骤。
CN2007800443949A 2006-12-01 2007-11-21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Active CN101563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6258 2006-12-01
JP326258/2006 2006-12-01
PCT/JP2007/072554 WO2008065946A1 (fr) 2006-12-01 2007-11-21 Moule pour moulage de résin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moule pour moulage de résine, et produit moulé à base de rés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3198A CN101563198A (zh) 2009-10-21
CN101563198B true CN101563198B (zh) 2012-08-22

Family

ID=3946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43949A Active CN101563198B (zh) 2006-12-01 2007-11-21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94951B2 (zh)
EP (1) EP2098349B1 (zh)
JP (1) JP4909359B2 (zh)
KR (1) KR101398572B1 (zh)
CN (1) CN101563198B (zh)
ES (1) ES2698436T3 (zh)
PT (1) PT2098349T (zh)
WO (1) WO2008065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1100708B4 (de) 2010-04-16 2024-04-25 Tanazawa Hakkosha Co., Lt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Formteil zur Harzformgebung
KR101268789B1 (ko) * 2010-12-29 2013-05-29 (주)엘지하우시스 진공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 성형방법
US9434094B2 (en) * 2011-02-28 2016-09-06 Tanazawa Hakkosha Co., Ltd. Molding di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ITVR20110094A1 (it) * 2011-05-06 2012-11-07 M L Snc Di Lodetti & Balduzzi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stampi per la termoformatura
CN103911013A (zh) * 2013-01-07 2014-07-09 徐祥慧 绝缘导热的黄沙与聚合物复合材料
JP2014188551A (ja) * 2013-03-27 2014-10-06 Toyota Motor Corp 砂型造型方法及び砂型造型装置
DE102013017300A1 (de) * 2013-10-18 2015-04-23 Konrad Hornschuch Ag Prägewalze
JP5900461B2 (ja) * 2013-10-28 2016-04-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成形装置及び樹脂部材の製造方法
EP3034263A1 (en) 2014-12-19 2016-06-22 Sadair Spear AB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ibre-reinforced structure, mandrel, molding system and fibre-reinforced structure
DE102015101881A1 (de) * 2015-02-10 2016-08-11 Cuylits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Isolationsverbundbauteils und Vakuumformwerkzeug zur Anwendung des Verfahrens
US10773426B2 (en) * 2015-07-30 2020-09-15 Tanazawa Hakkosha Co., Ltd. Resin molding mold
JP6721834B2 (ja) * 2016-09-29 2020-07-15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金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AT519577B1 (de) * 2017-03-31 2018-08-15 Predl Gmbh Schachtbodenauskleid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chachtbodenauskleidung
US11772092B2 (en) 2017-11-30 2023-10-03 Corning Incorporated Biaxially oriented thermoplastic pipett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ame
CN110484063B (zh) * 2019-07-08 2021-10-22 苏州市东挺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用速冻蜂窝涂层及其涂抹方法
CN114845848A (zh) * 2019-12-20 2022-08-02 株式会社棚泽八光社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制造系统
US20230096859A1 (en) 2021-09-25 2023-03-30 Digimarc Corporation Signaling arrangements employing molded thermoplastics
WO2023107155A1 (en) 2021-12-08 2023-06-15 Digimarc Corporation Marking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458B1 (zh) * 1971-05-15 1978-03-17
JPS6149811A (ja) 1984-08-15 1986-03-11 Bridgestone Corp ゴム又はプラスチツク成型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用いるモ−ルド
JPS62146606A (ja) 1985-12-20 1987-06-30 Tanazawa Hatsukoushiya:Kk 樹脂成形用型
US4872827A (en) * 1987-07-02 1989-10-10 Ktx Co., Ltd. Porous die
GB2241194B (en) * 1990-02-06 1994-07-27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for molding fiber-reinforced resin
US5354195A (en) * 1992-12-23 1994-10-1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mposite molding apparatus for high pressure co-cure molding of lightweight honeycomb core composite articles having ramped surfaces utilizing low density, stabilized ramped honeycomb cores
US5840149A (en) * 1993-05-21 1998-11-24 Kasai Kogyo Co., Ltd. Molding method for laminated body using cooling air
JP3449657B2 (ja) * 1994-11-28 2003-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性金型の製造方法
US6676791B1 (en) * 1995-03-24 2004-01-13 Jvc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ultilayered optical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a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H0957770A (ja) 1995-08-24 1997-03-04 Tokai Chem Ind Ltd 金型構造
JP3508891B2 (ja) 1995-09-29 2004-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通気性成形型及び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3701499B2 (ja) 1999-04-06 2005-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型
US6499715B1 (en) * 1998-12-14 2002-12-3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sin mold
US6309587B1 (en) * 1999-08-13 2001-10-30 Jeffrey L. Gniatczyk Composite molding tools and parts and processes of forming molding tools
US6749794B2 (en) * 2001-08-13 2004-06-15 R + S Technik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components with molded-in surface texture
CA2434447A1 (fr) * 2003-06-27 2004-12-27 Eduardo Ruiz Fabrication des composites par un procede d'injection flexible au moyen d'un moule a double chambre ou a chambres multiples
US7708544B2 (en) * 2003-07-21 2010-05-04 10X Technolog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needles
HK1062785A2 (en) * 2004-05-07 2004-11-05 Dragon Models Ltd Plastics moul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89033A 2000.10.17
JP特开平8-150624A 1996.06.11
JP特开平9-94833A 1997.04.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65946A1 (fr) 2008-06-05
US20100075149A1 (en) 2010-03-25
KR20090093971A (ko) 2009-09-02
EP2098349A1 (en) 2009-09-09
EP2098349B1 (en) 2018-10-03
US8794951B2 (en) 2014-08-05
JP4909359B2 (ja) 2012-04-04
PT2098349T (pt) 2018-11-29
ES2698436T3 (es) 2019-02-04
JPWO2008065946A1 (ja) 2010-03-04
CN101563198A (zh) 2009-10-21
KR101398572B1 (ko) 2014-05-22
EP2098349A4 (en)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198B (zh) 树脂成型用模具、树脂成型用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树脂成型品
CA1312186C (en) Plastics shaping mold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mold
KR102021406B1 (ko) 성형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4069245B2 (ja) 造形法
US20210031404A1 (en) Method for making hybrid ceramic/metal, ceramic/ceramic body by using 3d printing process
CN102256806B (zh) 地板板材以及制造涂层板材的方法
US20160023375A1 (en) Slip mixture for 3d printed molds and 3d printing ceramic material
US5176864A (en) Lost wax process utilizing a high temperature wax-based material
US20140339745A1 (en) Molds for ceramic casting
CN102015260B (zh)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带材铺敷方法
US4216043A (en) Embossed patterning of asbestos-cement and like sheets
US4515739A (en) Matrix coa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GB2312184A (en) Making a durable sand mould
JP2007223154A (ja) 加飾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加飾用シートを備えた成形体
JPS636327B2 (zh)
KR20090083320A (ko) 발포수지의 다층구조 인쇄에 의한 전사지 제조와 전사된 표면에 입체형상의 표현방법
JP2002219775A (ja) Frp成形体
JP2005022374A (ja) 凹凸模様を形成する発泡インモールドラベル付成形体
JPH0418331A (ja) フェノールフォーム複合体の製造法
JPH0370743A (ja) 化粧シート
JPH04328134A (ja) 成形性のあるプリプレグ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JPS5951437B2 (ja) 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JPS5857917A (ja) 凹部を有する化粧板の製造法
JPS5847332B2 (ja) 化粧板の製造法
JP2014210700A (ja) 金属−セラミックス複合材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