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2377B -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2377B
CN101562377B CN2009101284391A CN200910128439A CN101562377B CN 101562377 B CN101562377 B CN 101562377B CN 2009101284391 A CN2009101284391 A CN 2009101284391A CN 200910128439 A CN200910128439 A CN 200910128439A CN 101562377 B CN101562377 B CN 101562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 rod
coil
wire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4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2377A (zh
Inventor
野地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2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2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23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空心线圈的卷绕开始导线部以沿着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方式进行修整的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及绕线装置。其构成为进行如下步骤,即:将从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穿过导线引导槽(12)而缠绕在卷芯(42)上的缠绕步骤;旋转卷芯(42)并在卷芯(42)上卷绕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而形成线圈部(3)的卷绕步骤;利用刀具(83)切断从线材端保持部件向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的切断步骤;通过移动夹板(84)而拉出导线引导槽(12)中收纳的线材,并以沿着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3b)的方式进行修整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修整步骤;从线圈部拔出卷芯(42)的拔出步骤。

Description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空心线圈具有:将线材卷绕成涡旋状的线圈部;由从该线圈部的内周延伸的线材构成的卷绕开始导线部;由从该线圈部的外周延伸的线材构成的卷绕结束导线部(参照专利文献1)。
形成这种空心线圈的以往的绕线装置,在旋转的卷芯上卷绕从喷丝头放出的线材之后,用刀具切断多余线材,在卷绕开始导线部和卷绕结束导线部在卷绕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结束卷绕作业。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303015号公报
然而,以往的绕线装置在卷绕开始导线部和卷绕结束导线部在卷绕方向上延伸的状态下结束卷绕作业,因此作为将空心线圈在衬底上连接之前的步骤,有必要通过手工作业修整为卷绕开始导线部和卷绕结束导线部在卷绕方向上延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空心线圈的卷绕开始导线部修整为沿着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线圈绕线方法或绕线装置,其形成空心线圈,该空心线圈具有将线材卷绕成涡旋状的线圈部、从该线圈部的内周延伸的卷绕开始导线部、以及从该线圈部的外周延伸的卷绕结束导线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使用放出线材的喷丝头、保持从该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部件、收纳从线材端保持部件延伸的线材的导线引导槽、与线材端保持部件以及导线引导槽一起旋转并卷绕从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卷芯、切断线材的刀具、保持线材并进行移动的夹板,或者具备它们,并进行如下步骤,即:在线材端保持部件上保持从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步骤;将从线材端保持部件向喷丝头延伸的线材穿过导线引导槽而缠绕在卷芯上的缠绕步骤;旋转卷芯并在卷芯上卷绕从喷丝头放出的线材而形成线圈部的卷绕步骤;利用刀具切断从线材端保持部件向线圈部延伸的线材的切断步骤;通过移动夹板而拉出导线引导槽中收纳的线材,并以沿着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方式进行修整的卷绕开始导线部的修整步骤;从线圈部拔出卷芯的拔出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够自动地形成卷绕开始导线部以沿着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方式被修整的空心线圈,无需用手工作业将卷绕开始导线部修整,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心线圈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2是绕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第二卷绕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第二卷绕夹具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第二卷绕夹具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6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绕线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5是成形板等的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形板的侧视图和主视图。
符号的说明如下:
1-空心线圈;2-线材;3-线圈部;3a-内周卷绕部;3b-侧面卷绕部;3c-外周卷绕部;4-卷绕开始导线部;5-卷绕结束导线部;10-绕线装置;12-导线引导槽;14-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导线部引导部位);35-第二卷绕夹具;36-夹具端面;37-凹部;38-绕杆(线材端保持构件);40-第一卷绕夹具;42-卷芯;58-喷丝头;59-覆盖层剥离机;81-成形板;83-刀具;84-夹板;85-排出器;90-热风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a)是空心线圈1的侧视图,(b)是沿着(a)的A-A线的剖视图。该空心线圈1例如用作驱动硬盘装置的臂的零部件。
空心线圈1具有:将线材2卷绕成梯形涡旋状的线圈部3;由从该线圈部3的内周延伸的线材2构成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由从该线圈部3的外周延伸的线材2构成的卷绕结束导线部5。
在线材2的表面涂敷有熔敷层,该熔敷层在线圈部3的卷绕时被加热而熔化后凝固,由此维持线圈部3的形状。
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被修整为分别从线圈部3的卷绕中心轴O在半径方向上并排地延伸。
卷绕开始导线部4从线圈部3的内周卷绕部3a开始曲折,并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延伸。
卷绕结束导线部5从线圈部3的外周卷绕部3c开始曲折,并相对卷绕开始导线部4具有规定间隔地大致平行地延伸。
在线材2的表面涂敷有绝缘层,但是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前端部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前端部中绝缘层被剥离,例如在组装到硬盘装置中的步骤中,通过锡焊等与硬盘装置所具有的衬底连接。
图2是表示形成空心线圈1的绕线装置10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这里,设定彼此正交的X、Y、Z等3轴,其中X轴在大致水平横向延伸,Y轴在大致水平前后方向延伸,Z轴在大致垂直方向延伸,并对绕线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架台11上设置绕同一X轴旋转的第一、第二主轴20、30,在第一、第二主轴20、30上安装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如后所述,通过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部3。
第一主轴20可旋转地被支承在第一头部21上,且由第一主轴电机22通过皮带23和滑轮被旋转驱动。
第一头部21通过直线导轨24在X轴方向上可移动地被支承在架台11上,且由移动机25在X轴方向上可移动地被驱动。
移动机25由通过伺服电机27驱动旋转的丝杠28和与该丝杠28螺纹配合而平行移动的从动件29等构成。
第二主轴30可旋转地被支承在第二头部31上,且由第二主轴电机32通过皮带33和滑轮被旋转驱动。第二头部31固定在架台11上。
如图3所示,第一卷绕夹具40从其夹具端面41突出有卷芯42,而第二卷绕夹具35形成有在其夹具端面36上开口的凹部37。通过移动机25,第一主轴20在X轴方向移上动,并接近第二主轴30,从而卷芯42的前端部42a与凹部37嵌合。
卷芯42和凹部37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且沿着线圈部3的内周截面形状而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按照线圈部3的内周截面形状而形成为其它形状。
卷芯42被支承为可相对于第一卷绕夹具40在X轴方向上移动,且构成为可从夹具端面41进出地突出。在卷芯42上连接有棒43,第一卷绕夹具40和第一主轴20是卷芯42和棒43贯通的中空结构,棒43的从第一主轴20突出的端部通过轴承46与移动机45的从动件49连接。移动机45由通过伺服电机47被旋转驱动的丝杠48和与该丝杠48螺纹配合而平行移动的从动件49等构成,利用从动件49使棒43在X轴方向上移动。卷芯42通过移动机45的动作被切换为从夹具端面41突出的绕线位置和从夹具端面41不突出地引入的收纳位置。
在架台11上设置有通过移动机51、52、53在X、Y、Z等3轴方向上移动的喷丝头台50。移动机51使X轴方向移动台56相对于架台11在X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52使Y轴方向移动台57相对于X轴方向移动台56在Y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53使喷丝头台50相对于Y轴方向移动台57在Z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51、52、53由通过伺服电机被旋转驱动的丝杠和与该丝杠螺纹配合并平行移动的从动件等构成。
在喷丝头台50上固定有喷丝头58,从未图示的线材供应源对该喷丝头58供应线材2。
喷丝头台50上设置有覆盖层剥离机59,该覆盖层剥离机59利用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而在线材2的周围进行旋转的刀具,从线材2在规定的范围内剥离熔敷层、绝缘层的覆盖层,关于相关内容,由本申请人提出有JP特愿2000-216443号的申请。
在喷丝头台50上设置有线材按压机55,该线材按压机55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利用由气缸而移动的按压构件来夹持线材2,使线材2不从喷丝头58脱落。
在喷丝头台50上设置刀具61,且该刀具可通过气缸62在Z轴方向上移动。刀具61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来切断线材2。
在喷丝头台50上设置有线材引导部63,且该线材引导部63可通过气缸64在Z轴方向上移动。如图9的(10)所示,线材引导部63将线材2在沿Z轴方向延伸的2条导棒65之间穿过来进行引导。2条导棒65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线材2的外径大规定的间隙,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在各导棒65之间顺利地穿过。由此,2条导棒65的间隔被设定为比喷丝头58的开口径更小,因此通过将线材2穿过2条导棒65之间来进行引导,能够精度良好地引导线材2,并提高卷绕线材2的速度。
线材引导部63通过气缸64的动作,被切换为将线材2穿过各导棒65之间来进行引导的绕线位置和各导棒65从线材2向下方远离的收纳位置。
在架台11上设置有通过移动机71、72、73在X、Y、Z等3轴方向上移动的成形台80。移动机71使X轴方向移动台76相对于架台11在X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72使Y轴方向移动台77相对于X轴方向移动台76在Y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73使成形台80相对于Y轴方向移动台77在Z轴方向上移动。移动机71、72、73由通过伺服电机被旋转驱动的丝杠和与该丝杠螺纹配合并平行移动的从动件等构成。
在成形台80上分别设置有成形板81、夹板84、刀具83、排出器85,如后所述,进行卷绕开始导线部4、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切断、修整等作业。
在架台11上设置有热风器90,该热风器90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指令而吹出热风,在线圈部3的卷绕时,对涂敷在线材2上的熔敷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化。
如图3所示,第二卷绕夹具35在其夹具端面36上开口形成有凹部37,第一主轴20在X轴方向上移动,由此如图4所示,卷芯42的前端部42a与凹部37嵌合。
作为保持线材2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构件,在第二卷绕夹具35上设置有绕杆38。在绕杆38的前端部形成狭缝39,如图5(a)、(b)所示,线材2穿过狭缝39而被卷绕,由此相对于第二卷绕夹具35保持线材2的前端部。
在第二卷绕夹具35上形成有收纳成为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线材2的导线引导槽12。该导线引导槽12从绕杆38的附近向凹部37延伸,线圈部3的卷绕时收纳从绕杆38向卷芯42延伸的线材2。
导线引导槽12具有相对于包含卷绕中心轴O(第二卷绕夹具35的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面状的槽侧面13,其开口宽度被设定为比线材2的外径大规定的间隙。
导线引导槽12具有一对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该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在与卷芯42之间构成线材2插入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的导线部引导部位,如图5(a)、(b)所示,将成为线材2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基端部的部位向卷芯42按压的方式进行引导。
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形成为相对于槽侧面13倾斜。换言之,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相对于包含卷绕中心轴O的平面倾斜,且在卷芯42之间形成截面为楔状的间隙。
在导线引导槽12的开口端形成有一对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因此即使改变卷芯42的旋转方向,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的一方也将线材2向卷芯42按压。
另外,在不改变卷芯42的旋转方向时,也可以只在导线引导槽12的开口端的卷绕有线材2的一侧形成一个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
此外,作为导线部引导部位,也可以将导线引导槽12的槽侧面13形成为相对于包含卷绕中心轴O的平面倾斜。这时,导线引导槽12的槽侧面13在卷芯42之间形成线材2插入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将成为线材2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基端部的部位向卷芯42按压的方式进行引导。
在线材缠绕步骤中,从绕杆38穿过导线引导槽12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相对于卷绕中心轴O(X轴)的倾斜角度变大时,难以使线材2卡合在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上。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绕杆38被设置成相对于夹具端面36(卷芯42)在卷绕中心轴O(X轴)方向上离开规定距离,在线材缠绕步骤中,将从绕杆38穿过导线引导槽12向卷芯42延伸的线材2相对于卷绕中心轴O(X轴)的倾斜角度设定得充分小,移动喷丝头58而从绕杆38穿过导线引导槽12向卷芯42卷绕的线材2被引入到在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和卷芯42之间形成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中。
第二卷绕夹具35的夹具端面36和第一卷绕夹具40的夹具端面41形成为与卷绕中心轴O(X轴)正交的平面状。
在第二卷绕夹具35上形成相对于卷绕中心轴O(X轴)倾斜的倾斜面15,在该倾斜面15上开口形成有导线引导槽12。通过该倾斜面15,将第二卷绕夹具35的开口有导线引导槽12的部位削成为锥状,在线材卷绕步骤中,从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变得容易引入到导线引导槽12中。
控制器程序控制各移动机25、45、51、52、53、71、72、73的各伺服电机、第一、第二主轴电机22、32、覆盖层剥离机59、气缸62、64、刀具61、夹板84、刀具83等的动作,且对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卷绕线材2而自动形成空心线圈1。
绕线装置10按顺序进行以下的各步骤,而形成空心线圈1。以下,根据图6~图14,说明绕线装置10的动作。
如图6(1)中由箭头所示,利用移动机25使第一卷绕夹具40以接近第二卷绕夹具35的方式移动,且使卷芯42的前端部42a与凹部37嵌合。
这时,根据空心线圈1的卷绕宽度,来设定第一卷绕夹具40的夹具端面41和第二卷绕夹具35的夹具端面36之间的间隔。在比喷丝头58的外径更大的范围中,任意地设定该各夹具端面41、36彼此之间的间隔,且使喷丝头58能够进入到各夹具端面41、36之间。
如(2)中由箭头所示,利用第一、第二主轴20、30将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旋转90°,使绕杆38朝向喷丝头58一侧。
如(3)、图7的(4)中由箭头所示,利用各移动机51、52、53移动喷丝头58,并将线材2缠在绕杆38上,使线材2从狭缝39向喷丝头58延伸。由此,线材2的前端部相对于第二卷绕夹具35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作为在线材端保持构件(绕杆38)上保持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如(5)中由箭头所示,将喷丝头58沿着导线引导槽12在X轴方向上移动。
如(6)中由箭头所示,将喷丝头58在Y轴方向上移动,将喷丝头58的前端部引入到各夹具端面41、36之间,将从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穿过导线引导槽12中。
绕杆38的狭缝39配置在导线引导槽12的延长线上,从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引入到导线引导槽12中。另外,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绕杆38的狭缝39相对于导线引导槽12的延长线偏移,与狭缝39卡合,并从绕杆38的外周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引入到导线引导槽12中。
如图8的(7)中由箭头所示,将喷丝头58在夹具端面41、36之间在Z轴方向上移动,使穿过导线引导槽12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引入到在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和卷芯42之间形成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中(参照图5(a)、(b))。
这时,线材2引入到在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和卷芯42之间形成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中,从而将线材2向卷芯42按压,线材2不会从卷芯42浮起。
作为将从线材端保持构件(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穿过导线引导槽12缠绕在卷芯42上的缠绕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如(8)中由箭头所示,利用第一、第二主轴20、30旋转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一边将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卷绕在卷芯42上,一边将喷丝头58在Y轴方向上移动,并将喷丝头58的前端部从各夹具端面41、36之间引出。
接着,利用移动机25移动第一卷绕夹具40,使之接近第二卷绕夹具35,缩短各夹具端面41、36彼此之间的间隔,使卷绕在卷芯42上的线材2沿着夹具端面41靠近。这时,在各夹具端面41、36之间形成比线材2的外径大规定尺寸的间隙,能够精度良好地卷绕第一圈的线材2。
如(9)中由箭头所示,与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的旋转同步地将喷丝头58在X轴方向上移动,并且将第一卷绕夹具40在X轴方向上移动。在卷芯42上卷绕第一圈的线圈时,由第一卷绕夹具40的夹具端面41进行引导而卷绕线材2,由已卷绕的第一卷绕夹具40的夹具端面41进行引导而精度良好地卷绕线材2。
这样地卷绕第一层的线圈时,由已卷绕的线圈和夹具端面41进行引导,而使线材2在卷芯42上定向地被卷绕。
如图9的(10)中由箭头所示,旋转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将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穿过各导棒65之间,并将线材2在第一层的线圈上卷绕,并卷绕第二层、第三层,且以规定卷绕数卷绕线材2来形成线圈部3。
如(10)所示,在卷绕第二层的线圈时,将线材引导部63移动到上方的绕线位置上,将线材2穿过各导棒65之间。各导棒65与喷丝头58一起,与第一、第二主轴20、30的旋转同步地在Y轴方向上移动,精度良好地引导在各导棒65中插通的线材2,即使提高卷绕速度,也能使线材2定向地被卷绕。当然,在卷绕第一层的线圈时,也可以将线材2穿过导棒65之间来进行引导。
作为旋转卷芯42并将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卷绕在卷芯42上而形成线圈部3的卷绕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如(11)所示,如果以规定的卷绕数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部3,则在绕杆38朝向下方的旋转位置上停止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的旋转。
另外,如(9)、(10)、(11)中由箭头所示,在卷绕线材2的作业时,从热风器90吹出热风,加热涂敷在线材2上的熔敷层而使其熔化,形成线圈部3的线材2彼此通过熔敷层熔化,当以规定的卷绕数卷绕线材2而形成线圈部3时,停止从热风器90的热风的吹出,将熔敷层凝固。
如(11)中由箭头所示,使喷丝头58在Y轴方向上后退,将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拉出规定长度。
如(12)中由箭头所示,将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旋转90°,在绕杆38和导线引导槽12朝向喷丝头58的位置上停止。由此,从喷丝头58向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松弛。
如图10的(13)中由箭头所示,移动成形板81,而使成形板81的前端部82与线圈部3抵接后,使喷丝头58在Y轴方向上后退,将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如图1(a)、(b)所示,相对于在线圈部3上卷绕的线材2大致正交地弯曲,进行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修整。
作为通过在成形板81与线圈部3接触的状态下移动喷丝头58,而将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修整的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修整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另外,如图15(a)、(b)所示,成形板81的前端部82曲折形成,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迂回,而按压在线圈部3上卷绕的线材2。
此外,在线圈部3的卷绕方向相反时,如图16(a)、(b)所示,使用其前端部89形成为平板状的成形板81,来按压在线圈部3上卷绕的线材2。
如(14)中由箭头所示,移动成形板81,使之离开线圈部3。
如(15)中由箭头所示,将刀具61以接近线材2的方式进行移动。
如图11的(16)所示,用刀具61切断线材2。
如(17)中由箭头所示,将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旋转90°,在绕杆38和导线引导槽12向着上方的位置停止。
如(18)、(19)中由箭头所示,将刀具83和夹板84以接近线材2的方式进行移动。
如图12的(19)所示,利用夹板84夹持从绕杆38向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利用刀具83切断线材2。
作为利用刀具83切断从线材端保持构件(绕杆38)向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的切断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如(20)中由箭头所示,将刀具83远离线材2。
如(21)中由箭头所示,使夹板84在夹持线材2的状态下以圆弧状的轨迹移动,从导线引导槽12拉出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如图1(a)、(b)所示,使线材2从线圈部3的内周卷绕部3a曲折,且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延伸,从而进行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修整。
作为通过移动夹板84,而拉出在导线引导槽12中收纳的线材2,并以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的方式进行修整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修整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如图13的(22)中由箭头所示,将夹板84远离线材2,并且使刀具61下降。
如图13的(23)中由箭头所示,将第一、第二卷绕夹具40、35旋转90°,在成为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线材2朝向喷丝头58一侧的位置上停止。接着,利用刀具61切断线材2,形成规定长度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
由此,空心线圈1完成,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如图1(a)、(b)所示,分别从线圈部3的卷绕中心轴O在半径方向上定向,且以大致相同长度延伸地被形成。
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前端部分利用覆盖层剥离机59剥离熔敷层、绝缘层等覆盖层。
如(24)中由箭头所示,利用移动机25将第一卷绕夹具40,移动使之远离第二卷绕夹具35,并将排出器85接近第一卷绕夹具40。
如图14的(25)中由箭头所示,利用移动机45将卷芯42从夹具端面41引入,而将卷芯42从线圈部3拔出,并且将排出器85跟随着卷芯42移动,将排出器85的棒状的前端部插入到线圈部3的内侧。由此,将从第一卷绕夹具40取下的空心线圈1交接给排出器85。
作为从线圈部3拔出卷芯42的拔出步骤,进行上述的动作。
另外,排出器85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利用负压吸附空心线圈1的吸引嘴的构成。
如(26)中由箭头所示,移动取得空心线圈1的排出器85,而将空心线圈1挂在未图示的储备棒上来进行储备。
通过按顺序进行以上的各步骤,自动地形成空心线圈1,没必要利用手工作业将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修整,可提高生产率。
如图1(a)、(b)所示,空心线圈1被修整为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以规定的间隔大致平行地延伸,因此能够以效率良好地进行将卷绕开始导线部4和卷绕结束导线部5焊接到衬底上的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线圈绕线方法或绕线装置10,形成空心线圈1,该空心线圈1具有将线材2卷绕成涡旋状的线圈部3、由从该线圈部3的内周延伸的线材2构成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由从该线圈部3的外周延伸的线材2构成的卷绕结束导线部5,该线圈绕线方法或绕线装置10构成为,使用拉出线材2的喷丝头58、保持从该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收纳从该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延伸的线材2的导线引导槽12、与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及导线引导槽12一起旋转并卷绕从喷丝头58拉出的线材2的卷芯42、切断线材2的刀具83、保持线材2并进行移动的夹板84,或者具备这些部件,并进行如下步骤,即:在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上保持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步骤;将从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向喷丝头58延伸的线材2穿过导线引导槽12缠绕在卷芯42上的缠绕步骤;旋转卷芯42并在卷芯42上卷绕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而形成线圈部3的卷绕步骤;利用刀具83切断从线材端保持部件(绕杆38)向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的切断步骤;通过移动夹板84而拉出导线引导槽12中收纳的线材2,并以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的方式进行修整的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修整步骤;从线圈部3拔出卷芯的拔出步骤。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自动地形成卷绕开始导线部4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被修整的空心线圈1,无需用手工作业将卷绕开始导线部4修整,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引导槽12具有在卷芯42之间形成线材2进入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的导线部引导部位(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在缠绕步骤中,穿过导线引导槽12而缠绕在卷芯42上的线材2与导线部引导部位(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卡合,由此将卷绕开始导线部4的基端部按压在卷芯42上。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线材2与导线部引导部位(导线引导槽开口边缘部14)卡合,而移动喷丝头58,并从绕杆38穿过导线引导槽12向卷芯42缠绕的线材2不会从卷芯42浮起地被卷绕,且将线圈部3的内周卷绕部3a中的线材2定向地进行卷绕,并且将卷绕开始导线部4从线圈部3的内周卷绕部3a曲折,并沿着线圈部3的侧面卷绕部3b延伸,能够提高空心线圈1中的线材2的占面积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对于卷芯42移动的成形板81,在该成形板81与线圈部3抵接的状态下移动喷丝头58,由此进行将从线圈部3延伸的线材2修整的卷绕结束导线部5的修整步骤。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自动地形成卷绕结束导线部5从线圈部3的外周卷绕部3c曲折而延伸地被修整的空心线圈1,且无需用手工作业将卷绕结束导线部5修整,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步骤中,在喷丝头58和卷芯42之间配置从喷丝头58放出的线材2穿过并引导的线材引导部63,使线材引导部63与喷丝头58一起移动。
根据上述构成,在卷芯42上卷绕的线材2由线材引导部63精度良好地被引导,即使提高卷绕速度也能够将线材2定向地进行卷绕。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是很明确的。

Claims (6)

1.一种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用于形成空心线圈,该空心线圈具有将线材卷绕成涡旋状的线圈部、从该线圈部的内周延伸的卷绕开始导线部、以及从该线圈部的外周延伸的卷绕结束导线部,该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如下部件,即:
放出上述线材的喷丝头;
保持从该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部件;
收纳从该线材端保持部件延伸的上述线材的导线引导槽;
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导线引导槽一起旋转,并卷绕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卷芯;
切断上述线材的刀具;
保持上述线材并进行移动的夹板,
来进行如下步骤,即:
在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上保持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步骤;
将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向上述喷丝头延伸的上述线材穿过上述导线引导槽而缠绕在上述卷芯上的缠绕步骤;
旋转上述卷芯并在上述卷芯上卷绕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部的卷绕步骤;
利用上述刀具切断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向上述线圈部延伸的上述线材的切断步骤;
通过移动上述夹板而拉出上述导线引导槽中收纳的上述线材,并以沿着上述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方式进行修整的上述卷绕开始导线部的修整步骤;
从上述线圈部拔出上述卷芯的拔出步骤。
2.一种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用于形成下述空心线圈的空心线圈绕线方法,该空心线圈具有将线材卷绕成涡旋状的线圈部、从该线圈部的内周延伸的卷绕开始导线部、以及从该线圈部的外周延伸的卷绕结束导线部,该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放出上述线材的喷丝头;
保持从该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部件;
收纳从该线材端保持部件延伸的上述线材的导线引导槽;
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导线引导槽一起旋转,并卷绕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卷芯;
切断上述线材的刀具;
保持上述线材并进行移动的夹板,
并进行如下步骤,即:
在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上保持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线材的前端部的线材端保持步骤;
将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向上述喷丝头延伸的上述线材穿过上述导线引导槽而缠绕在上述卷芯上的缠绕步骤;
旋转上述卷芯并在上述卷芯上卷绕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而形成上述线圈部的卷绕步骤;
利用上述刀具切断从上述线材端保持部件向上述线圈部延伸的上述线材的切断步骤;
通过移动上述夹板而拉出上述导线引导槽中收纳的上述线材,并以沿着上述线圈部的侧面卷绕部的方式进行修整的修整步骤;
从上述线圈部拔出上述卷芯的拔出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上述导线引导槽在与上述卷芯之间具有导线部引导部位,该导线部引导部位形成用于上述线材插入的截面为楔状的间隙,
在上述缠绕步骤中,穿过上述导线引导槽而缠绕在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线材与上述导线部引导部位卡合,由此将上述卷绕开始导线部的基端部向上述卷芯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具有相对于上述卷芯移动的成形板,
通过在该成形板与上述线圈部抵接的状态下移动上述喷丝头,来进行将从上述线圈部延伸的上述线材修整的卷绕结束导线部的修整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上述卷绕步骤中,在上述喷丝头和上述卷芯之间配置使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穿过并引导该线材的线材引导部,该线材引导部与上述喷丝头一起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心线圈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上述卷绕步骤中,在上述喷丝头和上述卷芯之间配置使从上述喷丝头放出的上述线材穿过并引导该线材的线材引导部,该线材引导部与上述喷丝头一起移动。
CN2009101284391A 2008-04-15 2009-03-17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2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5737A JP5281817B2 (ja) 2008-04-15 2008-04-15 空心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08-105737 2008-04-15
JP2008105737 2008-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2377A CN101562377A (zh) 2009-10-21
CN101562377B true CN101562377B (zh) 2012-09-26

Family

ID=4122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4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2377B (zh) 2008-04-15 2009-03-17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81817B2 (zh)
CN (1) CN101562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0243B2 (ja) * 2010-04-26 2014-06-25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線材の巻線装置
JP5921912B2 (ja) * 2012-02-22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3474229B (zh) * 2013-08-30 2016-04-13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功率、大电流电感线圈的绕制工装
EP2913911B1 (en) * 2014-02-18 2020-07-01 Marsilli S.p.A. Machine for producing wire windings on rotor or stator cores, with high versatility of use
JP6399687B2 (ja) * 2014-03-24 2018-10-03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巻線装置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CN106276431B (zh) * 2016-09-30 2017-10-03 江苏双盈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绕线设备
US11404945B2 (en) * 2017-08-09 2022-08-02 Aisin Corporation Stator assembly method and stator assembly apparatus
JP7097662B2 (ja) * 2018-02-15 2022-07-08 Nittoku株式会社 線材巻き取り治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CN112703568B (zh) * 2018-09-28 2022-08-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绕线方法、绕线机、绝缘件及旋转电机
CN109677995B (zh) * 2018-11-30 2020-12-0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用于将接电线变成螺旋状的设备
CN111555570B (zh) * 2020-05-12 2021-03-30 浙江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极线圈绕线用机床缠绕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1555563B (zh) * 2020-05-19 2022-05-17 常州永瀚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电机铜丝辅助拔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2A (zh) * 1995-02-17 1996-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圈成型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262805A (zh) * 1997-04-18 2000-08-0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机绕组的制备方法
CN1424803A (zh) * 2001-11-27 2003-06-18 通用电气公司 绕线装置和方法
CN1452300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感应电机和感应电机的转子、定子的制造方法
EP1158649A3 (en) * 2000-05-25 2004-01-07 Hayashi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stator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845A (en) * 1979-07-06 1981-02-07 Sony Corp Wire winder
JP2005051916A (ja) * 2003-07-28 2005-02-24 Nittoku Eng Co Ltd コイル及び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32A (zh) * 1995-02-17 1996-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线圈成型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262805A (zh) * 1997-04-18 2000-08-09 通力股份公司 电机绕组的制备方法
EP1158649A3 (en) * 2000-05-25 2004-01-07 Hayashi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stator winding method and winding device
CN1424803A (zh) * 2001-11-27 2003-06-18 通用电气公司 绕线装置和方法
CN1452300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感应电机和感应电机的转子、定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81817B2 (ja) 2013-09-04
JP2009261089A (ja) 2009-11-05
CN101562377A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2377B (zh) 空心线圈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CN101620934B (zh) 线圈绕线方法及线圈绕线装置
US8182930B2 (en) Twisted wi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wisted wire
CN101621232B (zh) 接合线圈绕线方法及接合线圈绕线装置
JP6501379B2 (ja) 巻線装置
CN110316617B (zh) 无托盘可变径多连杆绕线系统
CN101667767B (zh) 包带机和包带方法
US34149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plural strands
JPS58159651A (ja) 電気的な機械のステ−タのコイルを巻線する装置
JP2009016642A (ja) 巻線機
JP2682587B2 (ja) 巻線形成方法および巻線形成装置
CN116190099B (zh) 一种绕线机
JP2004328844A (ja) 回転電機の整列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JP2760190B2 (ja) 巻線機
JP4509421B2 (ja) フライヤトラバース巻線機および巻線方法
JP4402757B2 (ja) 平形導線の巻線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346150B2 (ja) 線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980311B2 (ja) 空芯コイル及びそ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3612685B2 (ja) 巻線機
US2481314A (en) Coil-winding machine
JP3290739B2 (ja) 内視鏡用チャンネルチューブ表面溝付け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KR101134005B1 (ko) 공심 코일의 권선방법 및 권선장치
CN217534999U (zh) 一种可连续生产的钢丝缠绕机
JP3465929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チューブ表面溝付け加工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60011768A1 (en) Sheet windup sta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