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1521B -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1521B
CN101561521B CN2009101308451A CN200910130845A CN101561521B CN 101561521 B CN101561521 B CN 101561521B CN 2009101308451 A CN2009101308451 A CN 2009101308451A CN 200910130845 A CN200910130845 A CN 200910130845A CN 101561521 B CN101561521 B CN 101561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ight
array sheet
lens array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08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1521A (zh
Inventor
小笠原丰和
前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6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1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镜阵列片、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透镜阵列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形成阵列;光反射层,设置在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开口以外的其他地方反射光;以及光漫射层,设置在透镜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所述开口并指向透镜层的光。

Description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液晶面板已逐渐增大。尽管液晶面板可以增大,但面板的图像质量不允许降低,而且要求即使是大尺寸屏幕也要使面板达到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例如,为了使大尺寸屏幕达到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强烈要求能够保持或改善屏幕的亮度或能够加宽视角。根据这些要求,已提出了一些在液晶面板内设置微阵列透镜以及改善液晶面板的亮度和视角的技术。对所述微阵列透镜进行排列使得有可能增强正面的亮度和/或加宽视角。 
然而,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由于液晶面板包括规则像素(例如图像元素)阵列的事实,可能会出现莫尔条纹且可视性可能会变低。所述莫尔条纹是一种条纹图案,它是由多个规则重复的图案的交迭产生的,且可以通过所述多个规则重复图案之间的周期偏差被可视地观察到。在液晶面板中的每个像素构成规则的重复图案,而其他部件等具有类似的规则重复图案时,在液晶面板中产生所述莫尔条纹。 
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2000-206529号公开了上文提到的莫尔条纹以及减少这种莫尔条纹的方法。 
具有规则间距的结构化图案的光学片可用作发射部件,用以来自背光的光引导至液晶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液晶面板的规则间距的像素与光学片的结构化图案的交迭使得亮、暗网格交迭,从而引起莫尔条纹的产生。在JP-A2000-206529号中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被设置成通过配置像素的阵列间距和光学片的结构化图案的间距来使莫尔条纹的间距最小化,以减少莫尔条纹。换言之,该液晶显示装置被设置成通过使莫尔条纹的间距达到最小,从而使该间距减小到不超过人眼分辨率的水平,以降低莫尔条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虽然在JP-A2000-206529号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可降低莫尔条纹对清晰度等的影响,但实际上莫尔条纹仍可能出现。此外,调节像素的阵列间距是困难的,因为这需要修改液晶面板本身的设计以及液晶面板的生产线。由此,已开发出一种抑制莫尔条纹本身产生的技术。 
JP-A2000-284268号和JP-A2007-256575号公开了一些抑制莫尔条纹本身产生的技术。JP-A2000-284268号和JP-A2007-256575号分别提出了透明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个透明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使用亮度控制部件的背光单元,所述亮度控制部件具有包含重复透镜单元的透镜阵列结构。每个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板和用于从液晶面板的背面(紧挨在液晶显示板的下面)发射光的光源单元。该光源单元还包括光源、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引导至液晶面板的透镜阵列层以及光屏蔽部分,该光屏蔽部分具有靠近透镜阵列层的焦平面设置的开口(即与其上形成有透镜阵列的表面相对的背面)。利用这样的设置,如在JP-A2000-284268和JP-A2007-256575中所述,通过将来自光源的光转换成平行光以减少光学片的结构化图案来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 
然而,使用如上所述的透镜阵列层来充分地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是困难的。换言之,由于透镜阵列层本身也有规则的结构化图案,且这种规则的结构化图案对平行光有影响,所以难于将来自光源的光转换成完全平行的光。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透镜阵列片、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以及减小莫尔条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透镜阵列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光反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所述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开口以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光漫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开口且指向透镜层的光。 
利用这一设置,从光反射层的一侧发射到透镜阵列片的光在光反射层被部分地反射。此外,发射到多个透镜中的光聚焦区的部分光穿过所述开口。已穿过开口的光在到达透镜层之前被光漫射层漫射。然后,被漫射的 光到达透镜层并借助于多个透镜转换成大体平行的光。应当指出,将要转换成所述大体平行的光是被进行漫射。结果,在借助于透镜转换成大体平行的光之后,所述光结果成了所述大体平行的光,同时,由于透镜层中多个透镜的阵列图案造成的暗和亮强度之间的光的亮度变化被减小。 
光漫射层还可包括设置在透镜的光聚焦区内的多个光漫射部分,用于使穿过开口且指向透镜层的光漫射,还包括被设置在光漫射部分之间用于使光透过的透明部分。 
每个光漫射部分还可具有如下的形状,该形状的宽度向着透镜层逐渐加宽。 
透镜阵列片还可包括设置在光漫射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使光透过的透明层。 
透镜阵列片还可包括设置在透镜层和光漫射层之间用于使光透过的透明层。 
光漫射层的雾度可等于或小于20%。 
光反射层可以是散射光的散射和反射层,以反射所述光。 
至少在透镜阵列片的边缘处不形成光反射层。 
还可在透镜层的透镜面上形成双凸透镜,其中该双凸透镜包括多个彼此平行且按预定距离设置的凸柱面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阵列片,在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以及光漫射板,被设置在透镜阵列片的透镜面的相反侧,用于漫射指向透镜阵列片的光,其中透镜阵列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光反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开口以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光漫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开口并指向透镜层的光。 
该光学片还可包括设置在透镜阵列片的透镜面侧的偏振分光膜,用于偏振分裂光。 
该光学片还可包括设置在下列两个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光漫射片:偏振分光膜和透镜阵列片之间的位置以及透镜阵列片和光漫射板之间的位置,用于漫射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光 源,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阵列片,在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以及设置在透镜阵列片的透镜面的相反侧的背光,用于将光发射到透镜阵列片上,其中透镜阵列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光反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有使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开口以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光漫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开口且指向透镜层的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透镜阵列片,所述透镜阵列片被设置在液晶面板和向液晶面板上发光的背光之间并在液晶面板的一侧具有透镜面,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其中透镜阵列片包括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光反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从背光发射的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开口以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光漫射层,被设置在透镜层和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开口且指向透镜层的光。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防止图像质量的降低的同时,降低莫尔条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2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3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4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5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6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7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8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9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10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11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12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13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图14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以及 
图15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请注意,在本说明及其附图中,将以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单元,且将略去对这些结构单元的重复说明。 
现在将首先描述根据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然后将描述使用这些透镜阵列片的光学片、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包括例如用于漫射光的层或部位,以减小摩尔条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同时防止图像质量的降低。此外,可根据光漫射层或部位以及其他结构等的形状或设置位置将本发明的实施例分为两组。相应地,将首先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一组的实施例(即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然后再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第七至第十实施例)。请注意,由于那些实施例有很多共同的元件,因此为简便起见将略去对其后实施例中同样内容的重复说明,而只描述这些实施例之间的差别。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 
现在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图1和图2显示根据这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在图1和图2 中分别显示根据这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示意性截面形状和构成。请注意,在图1中显示了透镜阵列片101的右侧端部的截面形状而略去了透镜阵列片101的位于A-A线左侧的部分。 
<透镜阵列片101的构成> 
如图1中所示,根据这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包括整块形成的3层结构。就是说,透镜阵列片101包括透镜层10、光漫射层20A以及光反射层30。 
透镜层10具有透镜面11,在其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单独的透镜(下文中也称作“透镜”)U。与透镜阵列片101的透镜面11相反的表面具有大体平坦的形状。下文中也称这一表面为“平表面”。 
就透镜层10而言,例如,一个透镜阵列片被配置成使得透镜U在透镜面11内形成一维阵列,而另一个透镜阵列片被配置成使得透镜组U在透镜面11内形成二维阵列。一方面,一维阵列形式的透镜阵列片包括例如双凸透镜阵列片,在其上在透镜面11内沿一个方向以阵列形式设置凸柱状透镜,等等。另一方面,二维阵列形式的透镜阵列片包括例如在其上在透镜面11内以二维阵列形式设置透镜组U的透镜阵列片,等等,其中透镜U中的每个透镜具有圆形、矩形、六边形、或多边形等形状并形成圆顶形的弯曲表面。 
在透镜层10的透镜面11上形成的多个透镜U在一维阵列的情况下沿一个方向以预定的距离(间距)规则地排列,或者在二维阵列的情况下则沿两个方向以预定的距离(间距)规则地排列。 
透镜U的每个透镜在平表面一侧具有焦点F。通过把光源设置在该焦点F并向透镜U发射光,则所述光借助于透镜U转换成沿透镜面11的法线方向指向的平行光。在图1中,光学路径P代表要转换成平行光的光。关于焦点F和光路P,可以说在所述平行光从该图的上部发射的情况下,透镜U中的每个透镜将平行光聚焦到焦点F。这里,将被聚焦在焦点F上的光通过的区域称作“光聚焦区G”。这里还将除了光聚焦区以外的区域称作“非光聚焦区N”。此外,在所述光聚焦区和所述非光聚焦区中与透镜阵列片101平行的表面分别被称作“光聚焦表面区”和“非光聚焦表面区”。 
透镜层10可由诸如玻璃或塑料材料等的材料制成,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例。塑料材料的实例包括:例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 物或共聚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以及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的树脂材料,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和聚丁烯对苯二甲酸酯。 
光漫射层20A层叠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并与透镜层10一体地形成。简言之,光漫射层20A被设置在透镜层10和光反射层30之间。这样,光漫射层20A漫射穿过光漫射层20A的光。这里将光漫射层20A的一部分称作“光漫射部分21”。为实现这样的光漫射层20A漫射光,可使用例如如下所述的层,该层在光透明树脂中散布漫射剂,并利用由于漫射剂和光透明树脂之间的折射系数的差异而造成的光散射效应。 
一方面,例如有可能使用许多小珠或填充物,或中空小珠作为漫射剂,所述小珠或填充物,或中空小珠主要含有丙烯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尿素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碳酸钙、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漫射剂平均颗粒大小期望在大约1至50μm的范围内,从而使漫射剂易于使用。此外,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类型和颗粒大小的两种或更多种漫射剂的组合。 
另一方面,例如有可能使用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树脂、硅酮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砜树脂、聚芳基化合物树脂等作为光透明树脂。 
此外,优选地,在上述材料中,其折射系数低于透镜层10的材料可用作光透明树脂。使用这样的材料能在光从光漫射层20A入射到透镜层10的时候由于折射系数的差使光束被引导到更靠近透镜阵列片的法线的方向。所以,在透镜层10中的透镜U能按设计的那样工作以实现透镜效果(包括改变光路等效果)。 
此外,优选地,光漫射层20A具有不大于20%的雾度。在雾度超过20%的情况下,由于雾度对光漫射层20A的光漫射效应变得更强,因而以及由此通过透镜阵列片101的光量降低,于是正面亮度可能会下降。此外,在雾度高于20%的情况下,可能难于实现通过透镜层10产生的光聚焦作用。此外,光漫射层20A的雾度值可通过分别选择漫射剂和光透明树脂的材料以及改变漫射剂的平均颗粒大小来进行调节。 
光反射层30层叠在与光漫射层20A的与透镜层10接触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并与光漫射层20A一体地形成。简言之,光反射层30被设置在 与透镜层10的透镜面11相反的表面侧。于是,光反射层30在光反射部分31处反射光。在这种情况下,光反射部分31可以形成为例如散射反射层,所述散射反射层通过对光的散射来反射光。反射所述光的这种光反射部分31可由例如铝、银、锌等金属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使用其他不同的材料作为光反射部分31的材料。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例。 
光反射层30具有光从中穿过的开口32。简言之,从本图的下部发射的光通过开口32达到光漫射层20A。然后,光漫射层20A漫射通过开口32且指向透镜层10的光。 
开口32在透镜U的光聚焦区内与透镜U的顶部部位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期望的是开口不在非光聚焦区中形成。就是说,例如,在将光源设置在焦点F来发射光的情况下,开口32被配置成使其透射至少一部分通过透镜U的每个透镜的光聚焦区G的光,而不透射包括通过非光聚焦区N的光的其他光。如图1中所示,开口32透射经过光聚焦区的全部光,但根据本实施例的开口的大小不限于这里的实例。例如,开口32的大小可以是使其不透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的光,或使其透射一部分穿过光聚焦区G的光。如果开口32的尺寸足够大,以至于能达到非光聚焦区,则很少被充分限制的光分量得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未被透镜U转换成平行光的光分量(即不是沿透镜阵列片的法线方向发射的光)增加。与此相反,如果开口32的尺寸被做得小(即使在光聚焦区G的内部),则以更均一的方式被限制到焦点F的光分量入射到透镜U上,以及从透镜层10发射的光愈来愈近似于平行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发射光量的变化可能增大。所以,期望根据对透镜阵列片101所要求的性能(即转换效率、要透过的光量(正面亮度)等)、透镜阵列片101的大小或透镜阵列片101与光源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来确定透镜U和开口32各自的形状和大小。这样,透镜U和开口32各自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多边形等。此外,透镜U和开口32各自的截面形状可以被形成为例如沿一个方向连续延伸的带状(这样的透镜称作双凸透镜)。换言之,开口32的形状可以被形成为与透镜U的光聚焦表面对应的形状。 
由于光反射层30具有这样的开口32,因此光反射层30可以主要透射要被透镜U转换成大体平行光的光,即近似穿过焦点F的光,并反射不会被转换成大体平行的光的许多其他的光。由此,由于透镜阵列片101具有光反射层30,因此,透镜阵列片101能增强透镜层10的效果并将所 述光转换成大体平行的光。 
此外,期望反射光的光反射层30(光反射部分31)不在透镜阵列片101的端部(即边缘E)处形成。换言之,可以说光反射层30在透镜阵列片101的边缘处E处具有另外的开口。穿过透镜阵列片101的边缘E的光量预期少于穿过透镜阵列片101的中心的光量。所以,光反射层30不反射通过边缘E的光,使得其能够抑制在边缘E处的光量的减少。此外,通过防止在边缘E处形成光反射层30,由透镜层10将光转换成大体平行的光的光聚焦效应被削弱。结果,莫尔条纹的产生也将被限制在边缘E处。除了光反射层30外,透镜层10的透镜U也可从透镜片阵列101的边缘E处略去。 
<透镜阵列片101的尺寸举例> 
上文中已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的构成。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这一透镜阵列片101的每种构成的示例尺寸。 
在图2中显示对应于一个透镜U的透镜层10、光漫射层20A以及光反射层30。以L表示单一透镜的宽度,以S表示从透镜层10的平表面到焦点F的距离,光漫射层20A的厚度为d,以Wr表示对应于单个透镜U的光反射部分31的宽度。于是,可设定光反射部分31的宽度Wr,使其满足下列条件(式1)。 
Figure G2009101308451D00091
(式1) 
(形成透镜阵列片101的方法举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形成透镜阵列片101的方法实例。如这里描述的形成透镜阵列片的方法只是一个例子,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当然,可以使用各种其他方法形成透镜阵列片101。此外,还将描述将双凸透镜阵列用作透镜层10的一个实例,还可形成具有其他形状的不同透镜U。 
首先,形成透镜层10。 
形成透镜层10的方法可以是任何方法,包括例如使用其形状对应于透镜U的铸模的方法;通过热压过程转印其形状对应于透镜U的镍压模的形状的方法;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或电子固化树脂涂敷在透明基片等上面,并用其形状对应于透镜U的压花辊压印该树脂,然后再使用紫外线或电子射线固化该树脂的方法;以及通过光刻法以透镜U的间距形成光刻胶图案且加热和融化该光刻胶从而形成透镜的方法等。 
然后,光漫射层20A层叠在透镜层10的与透镜面11相反的平表面上。简言之,通过将光漫射层20A的材料涂敷到透镜面11上并且固化该材料或者层叠固化层,使得光漫射层20A与透镜层10一体地形成。 
然后,具有光反射部分31和开口32的光反射层30也被层叠在光漫射层20A上。形成光反射层30的方法包括例如将紫外线固化树脂膜层叠在光漫射层20A上以形成粘接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然后,向透镜面11发射平行的紫外光。结果,在平行光照射的光聚焦区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被固化。然后,对已经在其上涂敷了用以形成光反射层的金属材料的转印片进行加压,使得该金属材料与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相对。此后,通过揭掉该转印片,利用在非固化部分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的粘着性,将该金属材料(光反射部分31)附着在非光聚焦区N。然后,使该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的非固化部分暴露于紫外光,从而使该非固化部分被固化。在此期间,紫外光可以是例如从透镜面11的相反侧被射出。结果,在光聚焦区G中具有开口32的光反射层30一体地形成于光漫射层20A的背面(与透镜层10相反的表面)。 
如上所述,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形成透镜阵列片101的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这里描述的是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光反射层30,当然光反射层30也可由诸如光刻法、金属蒸镀法、金属印花法、转印法、溅射法、离子镀制法、层叠预定形状金属的方法等各种方式形成。 
(透镜阵列片101的优点举例) 
上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的构成。利用该透镜阵列片101,例如,当光源被设置在光反射层30一侧并从光源发光时,入射到透镜层10的光被限制到焦点F。这样,透镜阵列片101使得能从透镜层10的透镜面11的方向发射大体平行的光。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的大体平行的光包括被光漫射层20A漫射的光。所以,透镜阵列片101能减少其图案与透镜U的规则图案或光反射层30的图案类似的且包 括在所述大体平行的光中的光(即,透镜阵列片101能减少亮度均一的图案、有方向性的图案等)。结果,即使例如液晶面板被设置在透镜阵列片101的前面,透镜阵列片101也能减少规则的光图案(这种规则的光图案产生具有液晶面板的规则结构图案的莫尔条纹),并能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 
下面将参考如下实例来详细描述透镜阵列片的如抑制莫尔条纹等的优点,在该实例中,透镜阵列片101被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和向液晶显示板发光的光源。此外,期望所述光被限制在朝向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的方向,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如前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可向透镜层10上照射光,所述光被光反射层30限制到焦点F,使得能够从透镜层10发出大体平行的光。这样,透镜阵列片101能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 
在这种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规则排列的像素。这样,当像素的排列间距和透镜阵列片的结构化图案交迭时便能产生莫尔条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透镜阵列片的透镜的光聚焦效应是均一地实现的,则会相当有利于莫尔条纹的产生。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在光反射层30和透镜层10之间具有光漫射层20A。这一光漫射层20A对入射到透镜层10上的光进行漫射。这样,由于被漫射的光入射到透镜层10上,透镜的光聚焦效应降低,从而抑制了莫尔条纹的产生。 
然而,如果透镜的光聚焦效应(亮度改善效应、光分布效应等)被过分地抑制,那么从透镜阵列片发出的大体平行的光的分量可能减少,则可发射到液晶显示装置正面的光量可能会降低,由此液晶的可视性可能降低。与此相反,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中,在指向透镜层10的光已被光反射层30限制到焦点F之后且紧接在该光入射到透镜层10之前,光漫射层20A对所述光进行漫射。所以,入射到透镜层10的光将不会被显著地漫射。结果,透镜阵列片101能够将透镜的光聚焦效应保持到既不降低可视性又能抑制莫尔条纹产生的程度。 
此外,还可想象到,如果仅仅想要消除平行光以及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则可将光漫射板设置在透镜阵列片101的外部以便对光进行漫射。在这种情况下,就光漫射板设置在透镜阵列片外部的设置位置而言,可以想象,光漫射板可被设置在透镜层10的透镜面11一侧,或光反射层30一侧。然而,如果为了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而在透镜阵列片101的外侧设置足够多的用于漫射光的漫射板,则会增加许多层间界面。结果,由于在层 间界面上的反射,沿循非预期光路径的光量会显著增加,从而会抑制透镜等的光聚焦作用、亮度改善作用、光分布作用等作用,由此,光使用效率将被降低。此外,如果这些作用被降低,则难于确定设计因素与这些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使透镜阵列片本身的设计复杂化。由此,将难于提供最佳结构。与此相反,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的情况中,通过在透镜层10和光反射层30之间提供光漫射层20A,光路径将不会特别复杂。所以,能够适当地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又不会遇到上述的问题。 
与本实施例不同,在将漫射光的光漫射板设置在透镜阵列片101一侧外部的情况下,它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因为许多部件都要增加一个。此外,例如在将光漫射板设置在透镜层10的透镜面11的外侧的情况下,大体平行的光分量将减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性可能降低。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在透镜层10和光反射层30之间有光漫射层20A,由此避免了上述问题。 
此外,在光漫射板设置在光反射层30的外侧的情况下,被光漫射板广泛散射的光穿过开口32(所述开口与所期望的开口32不同)或入射到透镜U上(所述透镜与光穿过的开口32所对应的透镜U不同)。结果,由光反射层30将光限制到焦点F的作用将被弱化,诸如透镜层10的光聚焦作用等的一些作用也将被弱化。从这一角度看,光被漫射的位置优选是位于透镜层10附近(具体地,紧邻于透镜层10之前),如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漫射层20A,能够在漫射光的同时防止光入射到透镜U上,所述透镜U不同于与光穿过的开口32所对应的透镜U。 
如这里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的优点举例对于下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也适用。所以,为了对下文中描述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除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的优点外,还将说明其进一步的优点。 
上文中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此外,在在该透镜阵列片101的上下文中描述了光漫射层20A的雾度值可通过选择光漫射层20A等的材料来调节。然而,光漫射层20A的可用材料可能是有限的,这取决于例如材料的价格、材料的不可获得性、设计的方便性等。当光漫射层20A的厚度变得很薄时,光漫射层20A的漫射特性变得太强,以致不能控制光。就是说,光,但并非是指向所期望方向的光将入射到透镜U上。在这些情况下,将参考图3描述其他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特别是能够有用地和适当地控制雾度值和漫射特性并能够实现其 他优点。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 
图3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102的构成) 
如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除了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中包括的构成之外还包括透明层40。 
透明层40被设置在光漫射层20A和光反射层30之间,与光漫射层20A和光反射层30一体地形成。此外,透明层40在光漫射层20A和光反射层30之间透射光。这里,透明层40的一部分还被称作“透明部分41”。虽然参考本实施例的透明部分41被示出为设置在光漫射层20A和光反射层30之间,但透明部分41也可以设置在例如透镜层10和光漫射层20A之间。 
透明层40可由诸如玻璃和塑性材料等的材料制成,如透镜层10的情况那样,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例。 
(透镜阵列片102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可以通过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形成透镜阵列片101中的光反射层30之前将透明层40层叠在光漫射层20A上来形成这样的透明层40。当然,这一形成透镜阵列片的方法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透镜阵列片102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实现的优点外,透镜阵列片102的优点还在于它能使光漫射层20A的雾度值被调节而无需通过调节光漫射层20A的厚度来改变透镜阵列片102的总厚度。透镜阵列片102还使得能够利用反射作用和漫射作用等作用,这些作用利用在光漫射层20A和透明层40之间进一步增加的界面。 
现在参考图4描述使用此种界面的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 
图4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103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包括光漫射层20B,其替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中包括的光漫射层20A。光漫射层20B具有光漫射部分21,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漫射层20A的一部分,以及透明部分41,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透明层40的一部分。 
一方面,光漫射部分21设置在透镜U的光聚焦区G中,漫射穿过光反射层30的开口32并指向透镜层10的光。另一方面,透明部分41设置在光漫射部分21之间并透射光。 
(透镜阵列片103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可以通过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形成透镜阵列片101中的光反射层30之前形成光漫射层21并在光漫射部分21之间形成透明部分41来形成此种光漫射层20B。此外,还可通过使用光刻法或溅射方法去除光漫射层20A的一部分来形成光漫射部分21,或使用其他印刷方法、转印方法等来形成光漫射部分21。或者,可以先形成光漫射层20B,然后形成透镜层10和光反射层30。当然,所述透镜阵列片的形成方法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透镜阵列片103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实现的优点外,该透镜阵列片103的优点还在于它能使光漫射层20B的雾度值被调节而无需透过调节光漫射部分21的宽度来改变透镜阵列片103的总厚度。此外,因为透镜阵列片103在一个透镜U和另一透镜U之间有透明部分41,所以透镜阵列片103在一个透镜U和另一透镜U的光聚焦区之间形成两个界面。这些界面使得从光漫射部分21中之一反射并指向与所述光漫射部分21中之一相应的透镜U不同的透镜U的光的一部分能被反射到与所述光漫射部分21中之一相应的透镜U。所以,透镜阵列片103使得光使用效率能得到改善,还使得透镜层10的光聚焦作用能得到改善。 
此外,可以将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的构成结合起来。为此目的,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它们分别组合如上所述的那些透镜阵列片。 
<根据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4和105> 
图5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 构成。图6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104和105的构成) 
一方面,如图5中所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4在透镜层10和光漫射层20B之间具有透明层40。另一方面,如图6中所示,透镜阵列片105在光漫射层20B和光反射层30之间具有透明层40。 
(透镜阵列片104和105的形成方法举例) 
能通过组合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的形成方法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的形成方法来形成此种透镜阵列片104和105。当然,所述透镜阵列片104和105的形成方法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透镜阵列片104和105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分别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4和105等的构成。这些透镜阵列片104和105可具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2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所实现的优点结合而得到的优点。特别地,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5的情况中,光漫射部分21就在紧接着光入射到透镜层10之前对光进行漫射。因此,穿过开口32的光透入与开口32对应的透镜U以外的其他透镜U的可能性较小,光漫射部分21还使得能够改善光使用效率。 
在上述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表明,光漫射部分21不是单一层,而是具有插入在光漫射部分21的层之间的透明部分41,而光漫射部分21的形状(即透明部分41的形状)不受特别的限制。然而,通过改变光漫射部分21的形状,可实现进一步的优点。接下来,将参考图7和图8描述第六实施例,其中第六实施例基于第三实施例并被修改为使得光漫射部分21的形状被改变。当然,除第三实施例外,对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也可做类似的修改。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 
图7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106的构成) 
如图7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具有光漫射层20C,其替代包括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中的光漫射层20B。此外, 光漫射层20C具有光漫射部分22和透明部分42。 
除了其形状以外,可如上述在光漫射部分21的情况中那样形成光漫射部分22;相应地,除了其形状以外,可如上述在透明部分41的情况中那样形成透明部分42。 
光漫射部分22被设置在透镜U的光聚焦区G中,且其形状(沿透镜阵列片106中的平面方向的宽度)向着透镜层10逐渐变宽。换言之,光漫射部分22的形状依从单个透镜U的光聚焦区中的光聚焦区G。简言之,例如,当透镜U的截面为圆形时,光漫射部分22可以形成为截断的圆锥体形状,而当透镜U的截面为多边形时,光漫射部分22可以形成为多边平截头体(polygonal frustum shape)的形状。此外,光漫射部分22漫射穿过光反射层30的开口32并指向透镜层10的光。此外,透明部分42设置在光漫射部分21之间并透射光。 
(透镜阵列片106的尺寸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该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的构成。 
现在参考图8说明在透镜阵列片等中的单个结构的尺寸实例。 
图8显示对应于单个透镜U的透镜层10、光漫射层20C和光反射层30。单个透镜的宽度表示为L,从透镜层10的平表面到焦点F的距离表示为S,与单个透镜U对应的光反射部分31的宽度表示为Wr。此外,在光漫射层20C中自透镜层10起的深度表示为di,在深度di处的光漫射部分22的宽度表示为Wi。于是,可设定光漫射部分22的宽度Wi以满足下列条件(式2) 
(式2) 
(透镜阵列片106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可按下述方法形成此种光漫射层20C。首先,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涂敷具有光漫射特性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然后从透镜层10的透镜面发射紫外光,其中紫外光具有从透镜U的中心计算的直径,其等于或小于透镜U的直径。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紫外线固化树脂被固 化。此后,通过去除未被固化的部分,形成光漫射部分22。接下来,通过在光漫射部分22之间形成透明部分42,形成光漫射层20C。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光刻法或溅射方法去除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的光漫射层20A的一部分来形成该光漫射层20C。当然,本发明不受透镜阵列片形成方法的限制。 
(透镜阵列片106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实现的优点外,透镜阵列片106的优点还在于光漫射部分22和透明部分42之间的界面形状依从光聚焦区G的形状。所以,被光漫射部分22漫射的一部分光会由于在界面处的折射系数的差异而被反射,从而使指向相应透镜U的光量能够增加。换言之,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使得光能有效地被光漫射部分22和透明部分42之间的界面导向至透镜U。于是,透镜阵列片106也使得光使用效率得到改善。 
前面已描述了归类于本发明一个组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示出了光漫射层20A、20B、20C以及光反射层30构成单独的层。然而,可通过分别将光反射层30的光反射部分31嵌入光漫射层20A、20B、20C中来形成透镜阵列片。在归类于本发明另一组的其他实施例(第七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中,光反射部分被嵌入光漫射层。由于光漫射层以这种方式被嵌入有光反射部分,光漫射层使得光使用效率能够得到改善。以下将详细描述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9描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 
图9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201的构成) 
如图9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具有光漫射层50A,其替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中包括的光漫射层20A和光反射层30。此外,光漫射层50A具有光漫射部分21和光反射部分51。一方面,如图9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漫射部分21具有层状形状,该形状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形成光漫射层20A的光漫射部分21的形状,但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另一方面,虽然由于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反射部分51是通过将其嵌入光漫射层50A形成的,因此光反射部分51以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然而,原则上,光反射部分51可以以与根据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光反射部分31和32相同的方式来形成。 
光漫射部分21层叠在透镜10的平表面上并与透镜层10一体地形成。于是,光漫射层50A对通过它的光进行漫射。 
光反射部分51被嵌入到光漫射部分21中,至少在透镜U的非聚光区N的一部分内。简言之,光反射部分51被嵌入到与透镜阵列片201平行的平面中,从而使光反射部分51覆盖光聚焦区。此外,光反射部分51反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并指向透镜层10的光。 
(透镜阵列片201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可按下述方法形成这样的光漫射层50A。例如,首先,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形成光漫射部分21作为平的层状结构,并通过光刻法或溅射方法在光漫射部分21的背侧形成凹槽。然后通过把光反射部分51置于所述凹槽上来形成光漫射层50A。或者,可例如通过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均匀地形成光漫射部分21的一部分,再将具有预定图案的凹槽的光漫射部分21层叠在光漫射部分21的所述部分上,然后将光反射部分51置于凹槽上,从而形成光漫射层50A。当然,本发明不受所述透镜阵列片形成方法的限制。 
(透镜阵列片201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实现的优点外,该透镜阵列片201的优点还在于它使得光反射部分51的反射率得到改善,并通过调节光反射部分51的厚度使光使用效率也得到改善。所述光反射部分51可用于将入射到透镜层10的光限制为穿过焦点F的光,如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反射层30等的情况中那样。然而,虽然使用例如金属材料用于光反射层30,但光反射层30使得能够吸收或透射要产生的光,其反射系数不等于100%。当反射率低时,实际被透镜层10反射的光将因光在光反射部分51的吸收和透射而减少。与此相反,通过加厚光反射部分51的厚度,光反射部分51能够使反射率得到改善。以此方式,当在第一实施例等中的光反射部分31的厚度加厚时,透镜阵列片201本身的厚度也将加厚。然而,当将光反射部分51嵌入到光漫射层50A中时,光反射部分51的 厚度能够被容易地加厚,而无须靠其本身来增加光反射部分的厚度。此外,期望该光反射部分51被嵌入到光漫射层50A的深度(即光反射部分51的厚度)被配置成使得反射效率达到等于或大于70%。此外,期望这一厚度被配置成使得反射率等于或大于80%,最好是等于或大于90%。此外,期望根据光反射部分的材料等来配置这一厚度,因为该厚度依赖于它的材料等而改变。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6通过在光漫射部分22之间安排透明部分42,使得能够利用光漫射部分22和透明部分42之间的界面将光引导至透镜U。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通过将光反射部分51嵌入到光漫射部分21中,使得能够利用比界面具有更高效率的光反射部分51将光引导至透镜U。因此,下面将描述修改光反射部分51的形状以便改善此种光引导作用的实施例。首先,为了描述此类实施例,将参考图10、11和12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和第九实施例。 
<根据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2和203> 
图10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的构成) 
如图10和11中所示,透镜阵列片202和203中的每一个具有光漫射层50B和50C,替代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2中包括的光漫射层50A。此外,这些光漫射层50B和50C分别具有替代光反射部分51的光反射部分52和53。 
如在光反射部分51的情况中那样,光反射部分52和53被嵌入到光漫射部分21中,至少在透镜U的非光聚焦区N的一部分内。简言之,光反射部分52和53也被嵌入到与透镜阵列片202和203平行的平面中,使得光反射部分覆盖光聚焦区。此外,光反射部分52和53还反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并指向透镜层10的光。 
此外,光反射部分52和53中的每一个具有向着透镜层10逐渐变窄的形状(沿每个透镜阵列片202和203中的平面方向的宽度)。换言之,每个光反射部分52和53的形状依从单个透镜U的非光聚焦区N的形状。此外,光反射部分52和53不仅用于反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且指向透镜层10的光,而且反射在光漫射部分21被漫射且偏离光聚焦区G的光,使其返回到光聚焦区G。 
(透镜阵列片203的尺寸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的构成。 
现在将参考图12描述透镜阵列片203中单个部件等的尺寸的例子,作为在其中嵌入逐渐变窄的光反射部分52和53的透镜阵列片的例子。 
图12显示对应于单个透镜U的透镜层10和光漫射层50C。单个透镜的宽度表示为L,从透镜层10的平表面到焦点F的距离表示为S。此外,在光漫射层50C中从透镜层10起的深度表示为di,在该深度di处的光漫射层50C的宽度表示为Wj,光反射部分53在光漫射层50C中嵌入的深度表示为f。于是,可设定光反射部分53的宽度Wj以满足下列条件(式3) 
Figure G2009101308451D00201
(式3) 
如上所述,光反射部分53的反射率依赖于光反射部分53嵌入到光漫射层50C中的深度。所以,期望深度f被配置成使得光反射部分53中的反射率等于或大于70%。此外,期望深度f被配置成使得反射率等于或大于80%,更优选地为90%。 
(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此种光漫射层50B和50C可以如下如在光漫射层50A的情况中那样被形成。简言之,例如光漫射部分21以平的层状形状初始形成于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然后使用光刻法或溅射方法在光漫射部分21的背侧上形成凹槽。此外,通过将光反射部分52或53放置于该凹槽上形成光漫射层50B和50C。或者,可通过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形成部分光漫射层21,再将具有预定图案的凹槽的光漫射层21层叠在该部分光漫射部分21上,然后将光反射部分52或53放置于凹槽上,从而形成光漫射层50B和50C。 
此外,例如可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光漫射层50C。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初始地形成层状的光漫射部分21,再将可通过热和紫外光固化的 材料涂敷于光漫射部分21上。然后,将透镜阵列片设置在光漫射部分21的另一侧上,其间距类似于透镜层10的间距,在那里,将焦距小于透镜U的焦距的透镜设置在该透镜阵列片上。然后以光照射该透镜阵列片使其固化。此后,去除该透镜阵列片,透镜层10被粘接,去除未被紫外线固化的树脂,使得光反射部分53被放置到从中去除该透镜阵列片的部分。结果,能够形成光漫射层50C。当然,本发明不受所述透镜阵列片形成方法的限制。 
(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实现的优点外,这些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的优点还在于光反射部分52和53每个的形状依从非光聚焦区N的形状。所以,被光漫射部分21漫射的部分光能被光反射部分52和53反射,由此指向相应透镜U的光量能得到增加。换言之,分别根据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2和203使得能通过光反射部分52和53有效地将光引导至透镜U。结果,透镜阵列片202和203也能使光使用效率得到改善。 
分别根据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2和203示出,每个光反射部分52和53的宽度向着透镜层10逐渐变窄。换言之,其示出每个光反射部分52和53的形状依从非光聚焦区N的形状,而光漫射部分21的形状依从光聚焦区G的形状。然而,每个光反射部分52和53的形状不限于本例,而是可以被进一步修改。所以,参考图13,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其中的光反射部分具有不同的形状。 
<根据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4> 
图13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的构成。 
(透镜阵列片204的构成) 
如图13中所示,透镜阵列片204具有光漫射层50D,替代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中包括的光漫射层50A。此外,该光漫射层50D具有光反射部分54,替代光反射部分51。 
如在光反射部分51的情况中那样,至少在透镜U的部分非光聚焦区N内,光反射部分54被嵌入到光漫射部分21中。简言之,光反射部分54也被嵌入到与透镜阵列片204平行的平面中,使得光反射部分覆盖光 聚焦区。此外,光反射部分54还反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并指向透镜层10的光。 
此外,光反射部分54的形状(沿透镜阵列片204中的平面方向的宽度)向着透镜层10逐渐变宽。此外,光反射部分54不仅用于反射穿过非光聚焦区N且指向透镜层10的光,而且反射在光漫射部分21处被漫射的偏离光聚焦区G的光,使其返回到光聚焦区G。 
(透镜阵列片204的形成方法举例) 
例如,这样的光漫射层50D可使用光刻法或溅射方法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预先形成要将光反射部分54嵌入其中的部分。简言之,提供层状的光漫射部分21,并使用光刻法或溅射方法从设置透镜层10的方向形成凹槽。然后在该凹槽中形成光反射部分54,且随后将该层状的漫射部分21层叠在该反射部分上。此外,将透镜层10粘结到层叠的层状光漫射部分21,从而完成透镜阵列片204。 
此外,可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光漫射层50D,如同在第八和第九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在该情况下,首先形成透镜层10,且在透镜层10的平表面上形成层状的光漫射部分21。然后,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敷设在该层状的光漫射部分21上,随后将类似于透镜层10的透镜层设置在透镜层10的相反侧。此外,使用紫外光从该新设置的透镜层侧对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一部分进行照射,使其固化。然后,去除该透镜层和剩余的未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树脂。鉴于在已经去除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位置形成有凹槽,由此将光反射部分53置于该凹槽上。结果,完成该透镜阵列片。当然,本发明不受所述透镜阵列片形成方法的限制。 
(透镜阵列片204的优点举例)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4等的构成。除了由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3实现的优点外,透镜阵列片204的优点还在于光反射部分54的宽度向着透镜层10逐渐变宽。例如,在一个光反射部分54和相邻的光反射部分54之间穿过的一部分光(即穿过“开口”的部分光)被光反射部分54漫射并指向透镜U,该透镜U不同于所述开口所对应的透镜U。在这种情况下,光反射部分54的形状使得指向其他透镜方向的光的入射角增大。所以,有可能将指向其他透镜方向的光反射到主对应透镜U的光聚焦区G,并有效地抑制入射到所述其他透镜上的串扰。结果,透镜阵列片使得光使用效率和通过透镜层10转换成大 体平行光的转换效率能够得到提高。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 
现在将描述被结合在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透镜阵列片。为此,根据第一至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将统称为“透镜阵列片300”。如上所述,根据第一至第十实施例的任何透镜阵列片都可操作用来减少莫尔条纹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 
图14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具有液晶显示板403和光源401。 
液晶显示板403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并能够针对每个像素通过控制从光源401发出的光的传送和阻断来显示预定的图像或视频。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液晶显示板403中的每个像素中设置液晶分子。此外,在液晶分子之前和之后设置特定的偏振滤波器。通过控制加到液晶分子上的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结果,通过偏振滤波器和液晶分子的取向来控制光的传送和阻断。 
光源401设置在液晶显示板的背侧,它向液晶显示板403发射光。为此目的,光源401具有背光405和光学片402。 
背光405向光学片发光(例如白光)。例如,背光405包括但不限于放电灯(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电致发光(EL)灯(如发光二极管)等。 
光学片402具有透镜阵列片300和光漫射板404。 
光漫射板404设置在背光405的前面,通过漫射发自背光405的光来减小光强度的不均一性。简言之,光漫射板404消除构成背光405的灯等的图像,并使光强度均衡。这一漫射板404例如可由类似于上述第一至第十实施例中的光漫射部分21和22所用的材料制成。 
透镜阵列片300设置在光漫射板404的前面,与根据第一至第十实施例中任何一个的透镜阵列片的相同点在于透镜阵列片300增加了从光漫射板404照射的光中的大体平行光的分量。所以,透镜阵列片300首先利用光反射部分等将从光漫射板404入射的漫射光限制到透镜的焦点,并利用透镜层增大平行光分量。简言之,透镜阵列片300增大指向液晶显示装 置400的前向(法线方向)的光分量。此外,透镜阵列片300向液晶面板403供给光。因此,透镜阵列片300使得液晶显示装置400的亮度、光学视角、对比度等能够得到改善,且由此改善图像质量。 
在此情况下,透镜阵列片300漫射被光漫射部分等限制并指向透镜层的光。所以,透镜阵列片300发出的光是使得大体平行的光分量得到增加的光,所述光已被适当地漫射,且由于透镜层的透镜间距造成的亮暗图案和方向性图案以及光反射部分的结构性图案等都被减少。结果,透镜阵列片300减少了与液晶面板403中像素的结构性图案相干扰并产生莫尔条纹的光图案。因此,如上所述,透镜阵列片300可操作用以改善图像质量并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 
图15是说明性示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如图15中所示,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0除了具有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中引入的构成单元外,还有偏振分光膜503和光漫射膜504。在图15中,由于光源501和光学片502具有偏振分光膜503和光漫射膜504,所以光源501和光学片502使用的附图标记不同于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中的光源401和光学片402的附图标记。 
偏振分光膜503设置在液晶显示板403的背侧,它是亮度改善膜,用于改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亮度。例如,具有反射偏振的膜可用于偏振分光膜503。反射偏振膜只传送其振动方向与平面内的一个轴平行的光而反射其他光。这样的反射偏振膜可包括例如亮度增强膜,如3M公司制造的DBEF(商标名)系列和DRPF-H(商标名)系列。或者,可以用圆形偏振光膜来替代这种线性偏光膜。所述圆形偏振光膜可包括例如具有胆甾型圆形偏振器(如Nitto Denko公司制造的Nipocs(商标名))的膜。 
光漫射膜504设置在偏振分光膜503和透镜阵列片300之间,用于漫射从透镜阵列片300发出的光。此外,光漫射膜504还漫射从偏振分光膜503反射的光。制成此种光漫射膜504的材料例如可类似于在第一至第十实施例中的光漫射部分21和22使用的材料。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500具有这些偏振分光膜503和光漫射膜504,液晶显示装置500也可操作用以改善其亮度。下面将描述这一亮度改善机制。首先,被透镜阵列片300增强的具有其平行光分量的光被光漫射膜504漫射,并入射到偏振分光膜503上。然后,偏振分光膜503透射其振动方向平行于一个轴的光而反射其他光。被偏振分光膜503反射的光再次入射到光漫射膜504上。再次入射到光漫射膜504上的光再次被漫射,其中一部分被漫射的光再次入射到偏振分光膜503上。偏振分光膜503再次透射其振动方向平行于所述一个轴的光而反射其他光。在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正面亮度相对于由背光发出的光的使用效率达到40%左右。然而,通过偏振分光膜503反复透射和反射光,可将偏振光照射到液晶显示板403。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0能够使光使用效率得到改善,例如达到等于或大于50%的程度。 
当然,光漫射膜504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在偏振分光膜503和透镜阵列片300之间的位置,还可以是在透镜阵列片300和光漫射板404之间的位置。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300具有光漫射部分21和22等,透镜阵列片300可操作用以用作光漫射膜504。在这种情况下,光漫射膜504可以省去。 
前面已描述了根据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现在将描述透镜阵列片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实例。 
<实例> 
首先,分别制作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至105以及根据第七至第十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至204。在此情况下,在每个透镜阵列片中包含的透镜层和透明部分是用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光漫射部分是用其中散布二氧化硅的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此外,光反射层是用混合有白色颜料的聚氨酯树脂制成的。每个构成部件的形状被配置为使每个光漫射层的雾度值等于20%。 
然后,如图14中所示,对每个透镜阵列片制成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在这种情况下,背光405和光漫射板404是由Sony公司制造的液晶电视中包含的、在市场上可买到的KDL-40X5000(商标名)背光和光漫射板实现的。 
这样,所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接受目视观测,以检验是否存在任何莫尔条纹,同时每个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亮度还由Konica Minolta Sensing 公司制造的“CS-1000(商标名)”进行测量。 
此外,提供除了透镜阵列片之外均类似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比较例。作为比较例1,提供不具有透镜阵列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比较例2,提供具有包括透明层的透镜阵列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透镜阵列片的透明层替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漫射层20A(见图1)。作为比较例3,提供具有包括透明部分的透镜阵列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透镜阵列片的透明部分替代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201中的光漫射部分21(见图9)。这些比较例也接受与所述实例同样的目视观测和测量。 
表1显示观测和测量的结果。 
如表1中可见,在比较例2和3中产生莫尔条纹,在比较例2和3中,液晶显示装置不具有光漫射部分21等,而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莫尔条纹的产生受到抑制。假设在比较例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没有莫尔条纹产生,这是由于该液晶显示装置不具有透镜阵列片,因而没有产生与液晶显示板的结构性图案干涉的亮暗图案。然而,在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它没有透镜阵列片,因此正面亮度降低了。 
此外,可以看到,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具有透镜阵列片的比较例1相比,在所述每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正面亮度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由于透明部分41和42等实现的透明性以及由每个透明部分的界面引导光指向透镜U的作用,使得正面亮度进一步改善。此外,在第七至第十实施例中,因为光反射部分51至54被嵌入到光漫射部分50A至50B中以及借助光反射部分51使得光被进一步有效地导向至透镜U,从而使正面亮度进一步改善。 
(表1) 
  透镜片实施例   莫尔条纹的产生   正面亮度(cd/m2)
  第一实施例   否   518
  第二实施例   否   527
  第三实施例   否   520
  第四实施例   否   529
  第五实施例   否   531
  第七实施例   否   533
[0203] 
  第八实施例   否   551
  第九实施例   否   541
  第十实施例   否   536
  比较例1   否   505
  比较例2   是   535
  比较例3   是   571
接下来,测量根据每个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中包括的光漫射层的雾度值。简言之,制成5个不同的透镜阵列片,它们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101相同的构造,但它们的光漫射层20A分别具有不同的雾度值。然后使用各透镜阵列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成液晶显示装置。此外,使用由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制造的HR-100(商标名)雾度计测量每个透镜阵列片的雾度值。包括具有不同雾度值的相应透镜阵列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接受目视观测以检验是否有任何莫尔条纹,且还测量每个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亮度。 
表2显示观测与测量结果。 
如在表2中可见,没有产生莫尔条纹,但在雾度值大于2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正面亮度减小了。所以,在根据每个实施例的透镜阵列片中包括的光漫射层最好形成为使得雾度值减小到等于或小于20%,因为在这一雾度值的情况下,正面亮度的减小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表2) 
  光漫射层的雾度值   波纹的产生   正面亮度   (cd/m2)
  9%   否   527
  20%   否   518
  31%   否   470
  42%   否   450
  49%   否   421
  比较例2   是   535
[0209] 此外,形成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500(如图15所示),对该液晶显示装置也进行观测以检验是否存在任何莫尔条纹。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由3M公司制造的亮度改善膜DBEF(商标名)系列作为偏振分光膜503。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500中未观测到莫尔条纹的产生。因此,液晶显示装置500也能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不管具有或不具有偏振分光膜503。 
本申请包含与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05980中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该优先权专利申请于2008年4月15日提交日本专利局,这里通过引用结合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透镜阵列片,包括:
具有透镜面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
光反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透镜中的光聚焦区内具有透射光的开口,用于在除了所述开口之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
光漫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所述开口且指向所述透镜层的光,
其中,至少在所述透镜阵列片的边缘处不形成所述光反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所述光漫射层包括
多个光漫射部分,被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光聚焦区内,用于漫射穿过所述开口且指向所述透镜层的光;以及
透明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多个光漫射部分之间,用于透射所述光。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每个所述光漫射部分所具有的形状的宽度向着所述透镜层逐渐变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所述透镜阵列片进一步包括透明层,所述透明层被设置在所述光漫射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用于透射所述光。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所述透镜阵列片进一步包括透明层,所述透明层设置在所述透镜层和所述光漫射层之间,用于透射所述光。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所述光漫射层的雾度等于或小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所述光反射层是用于散射光的散射和反射层,以反射所述光。
8.根据权利要求1的透镜阵列片,其中
在所述透镜层的透镜面上形成双凸透镜,所述双凸透镜包括多个彼此平行且按预定距离设置的凸形。
9.一种光源,包括:
具有透镜面的透镜阵列片,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以及
设置在所述透镜阵列片的透镜面的相反侧的背光,用于将光发射到所述透镜阵列片上,
其中所述透镜阵列片包括:
具有所述透镜面的透镜层;
光反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所述透镜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从所述背光发出的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所述开口之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
光漫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所述开口且指向所述透镜层的光,
其中,至少在所述透镜阵列片的边缘处不形成所述光反射层。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透镜阵列片,被设置在液晶面板和向所述液晶面板上发光的背光之间,且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具有透镜面,在所述透镜面上形成有成阵列的多个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阵列片包括:
具有所述透镜面的透镜层;
光反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的透镜面的相反侧且在所述透镜的光聚焦区内具有使来自所述背光的光透射的开口,用于在除了所述开口之外的地方反射光;以及
光漫射层,被设置在所述透镜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用于漫射穿过所述开口且指向所述透镜层的光,
其中,至少在所述透镜阵列片的边缘处不形成所述光反射层。
CN2009101308451A 2008-04-15 2009-04-15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5980A JP4518178B2 (ja) 2008-04-15 2008-04-15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05980 2008-04-15
JP2008105980 2008-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521A CN101561521A (zh) 2009-10-21
CN101561521B true CN101561521B (zh) 2011-05-25

Family

ID=4116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084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1521B (zh) 2008-04-15 2009-04-15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11353B2 (zh)
JP (1) JP4518178B2 (zh)
CN (1) CN101561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8179B2 (ja) * 2008-04-15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18178B2 (ja) 2008-04-15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292589A (zh) * 2009-01-23 2011-12-21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088647B1 (ko) 2010-02-09 2011-12-01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광학필름 제조방법, 광학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광학필름의 제조장치
JP5589674B2 (ja) * 2010-08-23 2014-09-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CN102287715B (zh) * 2011-08-23 2014-02-19 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一种大面积均匀面光源装置
KR20140089769A (ko) * 2013-01-07 2014-07-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714756B2 (en) 2013-03-15 2017-07-25 Morgan Solar Inc. Illumination device
US9464782B2 (en) 2013-03-15 2016-10-11 Morgan Solar Inc. Light panel, optical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terface and light panel with improved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US9595627B2 (en) 2013-03-15 2017-03-14 John Paul Morgan Photovoltaic panel
US9960303B2 (en) 2013-03-15 2018-05-01 Morgan Solar Inc. Sunlight concentrating and harvesting device
KR102537592B1 (ko) * 2018-09-13 2023-05-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모듈 및 카메라모듈
CN111458922A (zh) * 2020-04-08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7744B2 (ja) * 1998-09-11 2000-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0770902T3 (da) * 1995-10-25 2004-01-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nseformet ark, bagprojektionsskærm eller fjernsyn, der benytter samme
JPH10339915A (ja) * 1996-07-11 1998-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背面投射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H10123623A (ja) 1996-10-16 1998-05-15 Casio Comput Co Ltd 透過型投影スクリーン
JP3442675B2 (ja) 1999-01-19 2003-09-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613065B2 (ja) 1999-03-30 2005-01-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01611A (ja) * 2000-01-21 2001-07-27 Hitachi Ltd 光学的機能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状光源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250916A (ja) * 2001-02-26 2002-09-06 Sanyo Shinku Kogyo Kk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21609A (ja) * 2001-10-11 2003-04-23 Hitachi Ltd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7230757B2 (en) * 2004-01-30 2007-06-12 Lg Chem, Ltd. Lenticular sheet and transmission type screen using the same
KR100623014B1 (ko) * 2004-08-28 2006-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랙매트릭스가 구비된 마이크로렌즈 배열 시트 및 그제조방법
JP2006126312A (ja) * 2004-10-27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706245B2 (ja) * 2004-12-07 2011-06-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拡散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6337459A (ja) * 2005-05-31 2006-1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及び背面投影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KR101174773B1 (ko) * 2005-06-29 2012-08-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프리즘시트의 제조방법
WO2007002797A2 (en) * 2005-06-29 2007-01-04 Reflexi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erture sculpting in a microlens array film
US7628502B2 (en) * 2005-09-22 2009-12-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controlling sheet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JP2007148297A (ja) * 2005-11-30 2007-06-14 Hitachi Maxell Ltd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256575A (ja) * 2006-03-23 2007-10-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
WO2008093426A1 (ja) * 2007-02-01 2008-08-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518178B2 (ja) 2008-04-15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92930B (zh) * 2009-09-21 2013-04-11 Coretronic Corp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7744B2 (ja) * 1998-09-11 2000-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56575A 2007.10.04
JP特开平10-339915A 1998.12.22
JP特许第3027744号B2 2000.01.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56999A1 (en) 2009-10-15
CN101561521A (zh) 2009-10-21
JP4518178B2 (ja) 2010-08-04
JP2009258297A (ja) 2009-11-05
US8111353B2 (en) 2012-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521B (zh) 透镜阵列片、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61522B (zh) 透镜阵列板、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87948B (zh) 光学片和使用它的背光源单元以及显示器
CN101310198B (zh) 多功能增强薄膜
JP4158824B2 (ja) 光透過フィルム、光透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RE46601E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1049659B1 (ko) 렌즈 시트, 광학 시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030994A1 (en) Optical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KR20170065640A (ko) 직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직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를 위한 광 유닛
US7880824B2 (en)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optical sheet combination
CN101095077A (zh) 具有带凹入的棱锥形结构的结构化表面的光学薄膜
CN101095068A (zh) 具有含偏移棱镜结构的结构化表面的光学薄膜
KR20110009070A (ko) 조명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JP2010044270A (ja) 光拡散板、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286239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34403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JP5267098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080184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304700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照明装置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8122991A (ja) 光透過フィルム、光透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