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2884A -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884A
CN101552884A CNA2009101325368A CN200910132536A CN101552884A CN 101552884 A CN101552884 A CN 101552884A CN A2009101325368 A CNA2009101325368 A CN A2009101325368A CN 200910132536 A CN200910132536 A CN 200910132536A CN 101552884 A CN101552884 A CN 101552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dvance
nonvolatile memory
adjusting data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25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884B (zh
Inventor
吉田成宏
青木裕
冈田隆宏
新桥龙男
加藤伸雄
冈信大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该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该接口部具有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并且第二集成电路包括信号处理器,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该信号处理器。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例如,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装置的IC(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背景技术
例如,电视广播接收机的调谐器的前端部需要各种调节,例如对调谐电路的跟踪滤波器的调谐频率或增益的调节以及对用于图像中频的带通滤波器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
例如,如果IC中包含可变电容二极管,则通常可以使这些二极管之间的特性一致。然而,由于IC中不能包含线圈,因此它们之间的电感发散。结果,由于调谐线圈的电感发散,导致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的跟踪误差。
尽管在相关技术中对跟踪误差的调节是通过手工调节空心线圈来进行的,但是因为空心线圈具有很大的尺寸,所以阻碍了微型化。另外,该调节具有需要手工操作的缺点。
对刚刚描述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的例子例如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Hei 11-168399(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接收机,其中对于每个接收频率的跟踪误差的调节数据(即,要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的调节数据)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被用来自动调节跟踪误差。
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接收机中,要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的调谐数据被调节,以使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对于每个接收频率可以具有最大水平以确定最优值。然后,这样的最优值作为预先取得的跟踪误差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对于用户选择的接收频率中的任何一个,相应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出以自动调节跟踪误差。
发明内容
另外,由于上述跟踪误差对于接收机中包含的每个前端电路是不同的,所以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对于每个前端电路也是不同的。因此,看起来可能的一种想法是:在前端电路被并入IC中的情况下,在前端电路IC中构建非易失性存储器,从而对于用户所选择的每个接收频率,相应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从内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出以执行跟踪误差调节。
另外,前端电路具有复杂的配置,并且在其被并入IC中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在IC中并入一个控制信号处理器。因此,不可能采用以下配置:即从内建在IC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在被IC中内建的信号处理器处理之后,被提供给诸如可变电容二极管之类的调节目标电路部分。
由于刚刚描述的限制,有必要使内建在IC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用于不同使用频道的所有调节数据。因而,存在需要大存储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问题。
另外,即使在从内建在IC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时发生数据错误的情况下,也没有用于校正数据错误的手段。因此,存在执行错误调节的可能性。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即使在用于存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内建在IC中的情况下,也能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该接口部具有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其中第二集成电路包括信号处理器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该信号处理器。该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接口部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
在该电子装置中,存储有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内建在第一集成电路中,第一集成电路包括需要发散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通过接口部读出。
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执行用于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必要处理,并且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
如果所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处于纠错编码后的状态,则作为必要处理,第二集成电路执行纠错解码处理。然后,如果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具有某种错误,则第二集成电路校正错误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所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是离散数据并且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是这种离散数据之间的中间数据,则第二集成电路执行插值处理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接收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内部组成部件以执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该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该接口部具有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将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由包括在第二集成电路中、用作内部组成部件的信号处理器接收通过所述接口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其中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该信号处理器;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及接口部,该接口部具有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包括: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的信号处理器,另一个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该信号处理器,该另一个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该接口部具有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该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通过接口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接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和数据存储部,该数据存储部用于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有通过对第一集成电路的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及包括信号处理器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的第二集成电路,第一集成电路的数据存储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连接到信号处理器。该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第一集成电路的内部组成部件。
对于该电子装置,有必要使包括需要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的第一集成电路在其中内建用于存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但是第一集成电路不必在其中内建信号处理器。第二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器可以对存储在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节数据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不需要在其中存储所有必要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而是可以仅在其中存储数据中的离散数据。因此,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具有相当小的存储容量。另外,例如,可以执行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纠错编码并将经纠错编码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变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或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一种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配置例的概况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前端电路部的具体配置的例子的框图;
图3是图示用在图2的前端电路部中的调节数据的例子的视图;
图4是图示向图2的前端电路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的框图;
图5是图示在向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时的处理的框图;
图6是被写入到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节数据的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7A至7C是图示在向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时的纠错编码处理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图示在向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时的纠错编码处理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9A和9B是图示在向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时的纠错编码处理的又一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的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图2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内容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至12C是图示在电源被开启之后、直到电源被关断之前,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处理操作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在电源被开启之后、直到电源被关断之前,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用在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例子的图形;
图15是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由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图16是代表图15中所示的处理的表达式;
图17是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由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时使用的插值处理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执行校准所必需的组成部件的框图;
图19是图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校准时的处理操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图1的电视广播接收机执行校准所必需的组成部件的另一例子的框图;以及
图2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电子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电视广播接收机作为例子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一部分的配置例。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视广播接收机具有使用IC的简化配置,并且包括前端电路IC 1、解调电路IC 2、图像输出放大器3和由微计算机形成的系统控制器4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解调电路IC 2包括由微计算机形成的信号处理器61。
遥控信号接收部8连接到系统控制器4。遥控信号接收部8接收来自遥控信号发送器9的遥控信号,并将该遥控信号传送到系统控制器4。系统控制器4分析所接收的遥控信号,判决诸如电源开/关操作或频道切换操作之类的用户操作,并且响应于判决结果执行合适的控制。
由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端管脚T11被送到前端电路IC 1。电视广播接收机还包括用于生成测试信号的测试信号生成部7,其中测试信号用于校准下文中描述的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7的测试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端管脚T11被送到前端电路IC 1。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被调节后(例如在接收频道切换后),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自动进入校准模式,其中信号处理器61执行诸如下文中描述的校准。
在开始校准模式后,信号处理器61自动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7,并且使得测试信号生成部7开始生成测试信号。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7的测试信号是一个特定的单频信号。另一方面,在结束校准模式后,信号处理器61将开关电路6切换回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一侧以恢复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前端电路IC 1包括前端电路部10、用于存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及接口(I/F)部52,其中前端电路部10是可用调节数据调节的内部组件的例子。
前端电路部10包括诸如下文中描述的多个调节部分。每个调节部分对于一个或多个调节项进行调节。在电视广播接收机从制造厂出厂之前关于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项所预先确定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作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要注意,本电视广播接收机被配置为使得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在其出厂之后也可被另外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非易失性存储器51连接到接口部52。接口部52通过前端电路IC 1的端管脚T14连接到解调电路IC 2的下文中描述的微计算机形式的信号处理器61。
在这种情形下,为了获取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测试器被用于首先调节关于调节部分的调节项的调节数据,以便可以在一个参数的预先确定的值下获得最优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参数改变要选择的频道的频率。然后,在获得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以与相应的参数值(即,相应的频率值)对应的方式通过信号处理器61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作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要注意,可替换地,测试器可以不通过信号处理器61而是通过接口部52写入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与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对应存储的参数值,不需要为与要选择的所有频道相对应的频率获取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而是可以为离散的参数值获取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如下文中所描述的,与离散参数值之间的一个参数值相对应的调节数据可以由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通过插值处理获取,这将在下面描述。
例如,在带通滤波器从中间频带的图像干扰消除被用作调节项的情况下,例如在两个最大和最小VCO频率下或者在高频带或低频带或UHF频带中的其它VCO频率下执行对图像干扰消除的调节。然后,获得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作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与频率参数相关联地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然后,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信号处理器61进行纠错编码处理(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并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要注意,在测试器通过接口部52写入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情况下,对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纠错编码处理由测试器执行。
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某些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并不相对于诸如频率之类的参数改变,这样的调节数据如果经受纠错编码处理,可以按原样作为实际调节数据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某些调节部分。
然而,如果对于所有参数值试图存储主要调节数据(关于该主要调节数据,频道频率被用作参数),则如上所述必须存储大量的数据。因此,如上所述,存储仅关于离散的参数值的更少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形下,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并不是按原样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实际调节数据,而是被解调电路IC 2的微计算机形式的信号处理器用作基础数据(这将在下面描述),用来通过插值处理产生实际调节数据。
根据来自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的读出请求,读出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该请求是通过接口部52接收的。接口部52具有将根据读出请求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信号处理器61的功能。
如下文中所描述的,信号处理器61由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接口部52具有从信号处理器61接收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存储到内建的寄存器中、然后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功能。
前端电路部10将所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然后,前端电路部10将中频信号通过端管脚T12发送到解调电路IC 2。
在本实施例中,解调电路IC 2包括用于从中频信号产生图像输出信号的解调电路部60和上述的用微计算机实现的信号处理器61。解调电路IC 2还包括用于检测校准模式中的校准结果的检测电路62、AGC电压生成电路63和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
来自前端电路IC 1的中频信号通过端管脚T21被送到解调电路部60。解调电路部60对输入的中频信号进行解调以产生图像输出信号,并且通过端管脚T22将图像输出信号输送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
信号处理器61通过端管脚T23连接到前端电路IC 1的接口部52,并且还通过端管脚T24连接到系统控制器4。要注意,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通过端管脚T24被发送到信号处理器61,并且信号处理器61执行通过接口部52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处理。
检测电路62执行判决信号的检测,以在校准模式中或者当要确定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时判决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各个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是否为最优。检测电路62将表示检测结果的判决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器61。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器61将根据判决信号产生的最优调节数据值发送到接口部52以便存储到接口部52中。然后,当校准模式结束时,信号处理器61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一侧,并且停止从测试信号生成部7生成测试信号。
信号处理器61具有对非易失性存储器51执行读写访问的功能和对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进行纠错和解码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包括通过插值从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和执行如上所述的校准以产生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功能。
解调电路IC 2的AGC电压生成电路63响应于解调电路部60的输入信号而产生用于控制前端电路部10的增益调节电路的AGC电压。在校准模式中,前端电路部10的增益调节电路产生固定AGC电压以便可以获得固定增益。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器61由PWM(脉宽调制)信号生成电路形成。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器61执行转换,从而不向AGC电压生成电路63输出由解调电路部60产生的AGC控制信号,而是输出用于固定增益的控制信号。AGC电压生成电路63将已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脉宽的AGC电压通过端管脚T25和端管脚T13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因此,如下所述执行中频信号中的AGC控制。
另外,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生成要提供给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放大器增益调节电压。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由PWM信号生成电路形成。
从图像输出放大器3输出的图像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并且必须以准确的电平输出。然而,由于解调电路IC 2的发散(例如,解调电路IC 2中的D/A转换器或电源电压的发散)、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发散以及电路的每个电阻元件的发散的存在,图像输出信号不一定是以准确电平输出的。
在相关技术中,可变电阻器连接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以使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可以落在规定范围内。因此,该措施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使用可变电阻器而产生的元件成本,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调节需要大量时间而带来的调节成本。
考虑到这一措施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输出放大器3由可变增益放大器形成,并且在解调电路IC 2中设置了如上所述的由PWM信号生成电路形成的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要输出的用于调节PWM信号的脉宽的调节数据被从信号处理器61输送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将已根据调节数据调节脉宽的放大器增益调节电压通过端管脚T26输送到图像输出放大器3。因此,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被控制为落在规定范围内。
从信号处理器61输送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在前端电路IC 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的调节数据,并将该调节数据输送到放大器调节电压生成电路64。
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数据是通过在电视广播接收机出厂前利用测试器调节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图像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以便落在规定范围内来确定的。然后,在电视广播接收机出厂前,所确定的增益调节数据与上述用于前端电路IC 1的调节数据一同被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不仅用于前端电路IC 1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而且用于其它电路的调节数据也被存储到前端电路IC 1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另外,由于解调电路IC 2包括信号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因此信号处理器读出并且获取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所有调节数据。然后,如果必要的话,信号处理器61对所获取的调节数据进行预定处理,然后将调节数据提供给各个目标部分。
因此,当需要对除前端电路IC 1以外的任何其他电路部件进行调节时,除了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调节数据以外,必要的调节数据也可被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在这种情形下,每种调节数据以这样一种状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即它可以被信号处理器61识别该调节与诸如前端电路部10或图像输出放大器3之类的哪一部分相关。
[前端电路IC 1的具体例子]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前端电路IC 1(尤其是前端电路部10)的具体例子。
在不同国家中各种频率或频道被用于电视广播,并且NTSC制、PAL制、SECAM制等可用作彩色电视制式。另外,还可使用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因此,看起来将用于电视广播的接收信号系统划分为前端电路(用于接收电视广播并输出中频信号)和基带处理电路(用于处理前端电路的输出并输出彩色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一种有希望的措施。该措施解决了电视广播的广播制式的差异。
图2示出了无论广播形式的差异如何,在各个国家中被配置为接收电视广播的前端电路的例子。图2的前端电路将不同国家的电视广播中使用的频率分频为三个频带,包括:
(A)46至147MHz(VHF-L频带),
(B)147至401MHz(VHF-H频带),以及
(C)401至887MHz(UHF频带),
使得要使用的频率可以根据每个接收频带中的目标频道而改变。
参考图2,被点划线包围的模块1表示如上所述的形成为单片IC的前端电路。
电视广播的广播电波信号被天线接收,并且所接收的广播电波信号的接收信号经过端管脚T11后,通过开关电路11被选择性地输送到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在这种情形下,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分别是为上文中给定的接收频带(A)至(C)准备的。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中的每一个改变调谐电容器的电容以改变调谐频率,从而被调谐到目标频率或频道的接收信号。
来自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的接收信号分别通过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然后通过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被输送到开关电路15。开关电路15以与开关电路11互锁的关系切换,因此,从开关电路15提取出目标接收频带的接收信号SRX。然后,所提取的接收信号SRX被送到混频器电路21I和21Q。
要注意,尽管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也是与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类似形成的,但是级间调谐电路14A被形成为解调调谐电路。另外,如下文中所描述的,调谐电路12A至12C和14A至14C中的调谐电容器是内建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但是调谐线圈被设在前端电路IC 1的外部。
VCO(压控振荡器)31形成预定频率的振荡信号。VCO 31被用于形成本振信号并形成PLL电路3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VCO 31的振荡信号被送到可变分频电路32,通过该电路振荡信号被分频为1/N(N是正整数)频率的信号。分频后的信号被送到相位比较电路33。另外,大约1至2MHz频率的时钟从外部通过端管脚T16被送到信号形成电路34,通过该电路其被分频为预定频率的信号f34。分频后的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被提供给相位比较电路33。
然后,相位比较电路33的比较输出被送到环路滤波器35,并且环路滤波器35给出一dc电压,该dc电压的电平响应于可变分频电路32的输出信号和信号形成电路34的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而变。该dc电压被送到VCO 31,作为振荡频率f31的控制电压。要注意,平滑电容器C11通过端管脚T17从外部连接到环路滤波器35。
由此,VCO 31的振荡频率f31由下式给定:
f31=N·f34...(表达式2)
因此,通过利用信号处理器61控制分频比N,可以由系统控制器4改变VCO 31的振荡频率f31。例如,响应于接收频带和接收频率或接收频道,振荡频率f31为1.8至3.6GHz。
然后,VCO 31的振荡信号被送到可变分频电路36,通过该电路该振荡信号被分频为1/M(例如,M=2,4,8,16或32)的频率。另外,可变分频电路36的分频比M由系统控制器4通过信号处理器61来控制。
然后,来自可变分频电路36的分频后的信号被送到分频电路37,通过该电路被分频为具有一半频率且具有彼此正交相位的分频信号SL0I和SL0Q。分频信号SL0I和SL0Q作为本振信号分别被送到混频器电路21I和21Q。
这里,如果fL0是分频信号SL0I和SL0Q的频率,
则fL0=f31/(2M)
=N·f34/(2M)
=f34·N/(2M)
可见,通过改变分频比M和N,本振频率fL0可以在宽广的范围上利用预定的频率步进来改变。
另外,
SRX:要接收的接收信号
SUD:图像干扰信号
并且,为了简化,
SRX=ERX·sinωRXt
ERX:接收信号SRX的幅度
ωRX=2πfRX
fRX:接收信号SRX的中心频率
SUX=EUD·sinωUDt
EUD:图像干扰信号SUD的幅度
ωUD=2πfUD
fUD:图像干扰信号SUD的中心频率。
另外,分频信号SL0I和SL0Q被设定为
SL0I=EL0·sinωL0t
SL0Q=EL0·cosωL0t
EL0:分频信号SL0I和SL0Q的幅度
ωL0=2πfL0
然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
ωIF=2πfIF
fIF:中频,例如,4至5.5MHz(根据广播制式而变),则在超外差制式的情况下,
fRX=fL0-fIF
fUD=fL0+fIF
因此,混频器电路21I和21Q分别输出以下信号SIFI和SIFQ。具体而言,输出这样的信号SIFI和SIFQ:
SIFI=(SRX+SUD)×SL0I
=ERX·sinωRXt×EL0·sinωL0t
+EUD·sinωUDt×EL0·sinωL0t
=α{cos(ωRX-ωL0)t-cos(ωRX+ωL0)t}
+β{cos(ωUD-ωL0)t-cos(ωUD+ωL0)t}
SIFQ=(SRX+SUD)×SL0Q
=ERX·sinωRXt×EL0·cosωL0t
+EUD·sinωUDt×EL0·cosωL0t
=α{sin(ωRX+ωL0)t+sin(ωRX-ωL0)t}
+β{sin(ωUD+ωL0)t+sin(ωUD-ωL0)t}
α=ERX·EL0/2
β=EUD·EL0/2
然后,信号SIFI和SIFQ被送到低通滤波器22,低通滤波器22具有比图像中频信号和声音中频信号的占用带宽(例如,6至8MHz)更大的带宽。结果,低通滤波器22消除了和角频率(ωRx+ωL0)和(ωUD+ωL0)的信号分量(以及分频信号SL0I和SL0Q)。因此,从低通滤波器22提取出以下信号:
SIFI=α·cos(ωRX-ωL0)t+β·cos(ωUD-ωL0)t
=α·cosωIFt+β·cosωIFt    ...(表达式4)
SIFQ=α·sin(ωRX-ωL0)t+β·sin(ωUD-ωL0)t
=-α·sinωIFt+β·sinωIFt   ...(表达式5)
然后,信号SIFI和SIFQ通过下文中描述的幅度相位校正电路23被送到复带通滤波器24,它是一个多相带通滤波器。复带通滤波器24具有以下特性(a)至(d):
(a)其具有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其具有相移特性并且将信号SIFI的相位偏移了可为任意值的一个值
Figure A20091013253600201
(c)其具有相移特性并且类似地将信号SIFQ的相位偏移了值
Figure A20091013253600202
(d)其具有中心频率分别为f0和-f0的两个带通特性,这两个中心频率在频率轴上相对于零频率对称,并且这两个带通特性之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来选择。
因此,复带通滤波器24根据以上的项(b)和(c),使信号SIFQ相对于信号SIFI延迟90°,如下式所示:
SIFI=α·cosωIFt+β·cosωIFt    (表达式6)
SIFQ=-α·sin(ωIFt-90°)+β·sin(ωIFt-90°)
=α·cosωIFt-β·cosωIFt        (表达式7)
简而言之,在信号SIFI和信号SIFQ中,信号分量α·cosωIFt具有彼此相同的相位,而信号分量β·cosωIFt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
然后,信号SIFI和SIFQ被送到电平校正放大器25,通过该电平校正放大器25它们彼此相加。结果,从电平校正放大器25中提取出如下所示的信号SIF。
具体而言,提取出以下信号:
SIF=SIFI+SIFQ
=2α·cosωIFt
=ERX·EL0·cosωIFt    ...(表达式8)
当根据超外差制式接收接收信号SRX时,所提取的信号SIF仅是中频信号。中频信号SIF不包括图像干扰信号SUD。注意,幅度相位校正电路23对信号SIFI和SIFQ的幅度和相位进行校正,以便可以充分满足(表达式8),也就是说,可以使图像干扰信号SUD最小化。
另外,此时,电平校正放大器25对信号SIF的电平进行校正,从而即使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根据广播制式而有所不同,下文中描述的AGC特性(尤其是AGC的起始水平)等也不会改变。
然后,中频信号SIF通过用于AGC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6以及用于dc分量切割和混叠的带通滤波器27被输出到端管脚T12。
因此,如果分频比M和N变化,则目标频率或频道可以根据(表达式3)来选择,并且如果根据广播制式对输出到端管脚T12的中频信号SIF进行解调,则可以观赏到目标广播。
以这种方式,利用当前的前端电路部10,可以用单片IC来应对从46至887MHz的宽广频率范围。另外,前端电路部10可以用更少的元件来实现,而不会恶化很宽频率范围上的抗干扰特性。另外,前端电路部10可以应对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之间的广播制式差异,或者应对世界上不同地区间的广播制式差异。
另外,减少了由时钟信号的谐波引起的接收干扰,结果,提高了接收灵敏度。此外,由于PLL电路30的所有电路组件(除了电容器C11以外)都可以形成在一个芯片上,因此PLL电路30抗干扰能力强,并且更不容易受到干扰。另外,由于只有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分别连接到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所以负载很轻并且由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引起的信号失真很低。
[AGC的例子]
AGC电压VAGC由位于前端电路IC 1的下一级的解调电路IC 2的AGC电压生成电路63形成,并且作为增益控制信号通过端管脚T13被输送到用于AGC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6。因此,利用增益控制信号可完成普通的AGC,也就是说中频信号的AGC。
另外,例如,如果目标接收信号SRX的电平过高或者在接收信号SRX中包括高电平的干扰波信号,则普通AGC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从低通滤波器22输出的信号SIFI和SIFQ被送到电平检测电路41,通过该电路41来检测在AGC放大器26执行AGC之前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是否超过预定值。然后,电平检测电路41的检测信号和端管脚T15的AGC电压VAGC被送到加法电路42,并且加法电路42的加法输出被送到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通过该电路43形成延迟AGC电压VDAGC。延迟AGC电压VDAGC作为增益控制信号被送到高频放大电路13A至13C以执行延迟AGC。
因此,由于根据要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和不想接收的许多信号的强度的D/U可以实现最优的AGC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地接收数字广播、模拟广播或者数字模拟广播当中的期望广播。
[测试和调节电压的例子]
从低通滤波器22输出的信号SIFI和SIFQ被送到线性检测电路44,通过该电路44它们被检测和平滑以形成表示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的dc电压V44。dc电压V44被输出到端管脚T15。
输出到端管脚T15的dc电压V44被用在测试或调节前端电路IC1时。例如,dc电压V44可以用来检查很宽频率范围上的输入信号(即,接收信号)的电平。具体而言,与来自中频滤波器或窄带的输出不同,沿着从天线端管脚T11到混频器电路21I和21Q的信号线的宽带上的衰减特性可以被直接检查。
另外,当要调节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时,如果测试信号被施加到天线端管脚T11并且要送到端管脚T13的AGC电压VAGC被固定到预定值,则可以根据dc电压V44的变化执行跟踪调节。另外,利用数字数据可以对前端电路IC 1执行各种功能的调节和特性的测量,并且可以执行自动调节和自动测量。
[恒压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前端电路IC 1包括恒压电路53,电源电压+VCC通过端管脚T18被送到恒压电路53。恒压电路53利用PN结的带隙由电源电压+VCC形成预定值的恒定电压,并且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恒定电压被送到前端电路IC 1的组成电路。注意,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压可以被细调,并且其调节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信号处理器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用于细调的调节数据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通过接口部52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输送到恒压电路53。
由此,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源电压是为每个前端电路IC 1细调后的恒定电压。因此,即使在组成电路由MOSFET形成的情况下,提供给这些电路的电源电压也可被设定为相当高的值。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取MOSFET的性能。
利用图2中所示的前端电路IC 1的配置,可以接收由上面给出的项(A)至(C)中指示的46至887MHz频带中的电视广播。此时,由于复带通滤波器24的中心频率和通带宽度是可变的,因此不仅可以应对日本的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和地面波模拟电视广播,还可以应对日本外的那些广播。
[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调节数据的例子]
图3图示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调节数据的例子。如上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配置为不仅存储用于调节前端电路IC 1中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还存储用于除前端电路IC 1中的部件以外的其它电路部件的调节数据。
首先,描述用于调节前端电路IC 1中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
跟踪滤波器调节数据是用于调节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滤波器通带的数据。跟踪滤波器调节数据吸收内建在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中的电容器以及它们的外部连接线圈的发散。在本例中,调节数据是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滤波器的频带的最大频率的设置信息。
IQ幅度调节数据和IQ相位调节数据是用于调节中频滤波器的特性(尤其是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数据。作为调节数据,存储了在上述三个接收频带每一个中的多个接收频道频率上的调节数据。换句话说,在与作为可变参数的接收频道频率有关的多个不连续的接收频道频率上的调节数据被存储为调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调节数据所在的多个接收频道频率并不表示每个接收频带中的所有接收频道频率,而是表示具有多个接收频道频率间隔的不连续的接收频道频率。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没有为之存储调节数据的那些接收频道频率上的调节数据是通过插值处理、利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为之存储了调节数据的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来确定的。这也类似地适用于下面描述的其他调节数据。
VCO电流调节数据是用于吸收因形成VCO的电路的内部电阻的发散引起的电流发散、以实现正常稳定的性能的调节数据。
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用于设置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调节数据,并且被用于吸收带通滤波器24中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发散。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同时还用于转换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
图3所示的例子中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是用于设置6MHz/7MHz/8MHz的三个不同截止频率的调节数据,这三个截止频率是对应于上述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BW。
调谐频率设置调节数据被用于设置和调节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和级间调谐电路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调谐频率,并且与多个接收频道频率相关地存储。
电平校正放大器调节数据是用于对电平校正放大器25进行增益调节的调节数据,并且吸收内建在电平校正放大器25中的电阻器的发散。
稳压器电压设置调节数据是用于对恒压电路53的输出电压进行细调的调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除前端电路IC 1自身的部件以外的那些电路部件的调节数据,如上所述存储了用于图像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调节数据。视需要可以存储关于多个接收频道频率的调节数据,作为增益调节数据。
[调节数据的写入(包括纠错编码处理)]
图4图示了调节数据的获取和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写入调节数据的处理。
参考图4,调节目标部100是上述前端电路部10的调谐电路、带通滤波器或放大器的调节部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电视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出厂前的调节步骤中,测试器200被用于执行调节目标部100的每个调节部分的调节。然后,测试器200为每个调节项获取在调节获得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关于这些调节项获得的调节数据是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在这种情形下,关于要在多个接收频道频率上获得调节数据的任何调节项,利用每个接收频道频率来执行调节,并且为每个调节项获取当获得最优状态时的调节数据。
然后,由测试器200获取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通过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被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此时,利用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CPU)61a的软件对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然后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具体而言,参考图5,存储在测试器200的调节数据缓冲装置200BF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送到ECC(纠错码)编码器61Ec,编码器61Ec由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61a实现为软件处理功能。
ECC编码器61Ec为来自调节数据缓冲装置200BF的调节数据产生GF(28)上的Reed-Solomon(RS)码,并将RS码添加到调节数据。然后,被ECC编码器61Ec添加了RS码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根据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指令、通过接口部52被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图6图示了用在本实施例中的RS码的格式。参考图6,调节数据是384字节的3页的数据,每页由128字节形成。RS码是针对一页的每127个字节施加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2字节可纠RS码,并且产生4字节的奇偶校验位并添加到123字节的调节数据(信息数据)。
注意,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不是以它们针对每个调节项被划分成多页的形式被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而是关于所有调节项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记录在3页中,并且形成并向其添加了纠错码。
因而,上述三页的调节数据在下文中被称为宏数据,并且信号处理器61以宏数据为单位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调节数据。然后,调节数据的宏数据由纠错解码器进行纠错解码处理,纠错解码器在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61a中被实现为软件处理功能。
在通过纠错解码处理纠正了可纠正的错误后,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信号处理器61的缓存61b中。如果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调节数据包括不能被纠正的错误,则信号处理器61例如重试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
注意,在电源被开启时,信号处理器61使用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对调节部分执行调节处理,如下文中所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纠错码被添加到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因此,即使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所存储的数据时发生错误,如果它们是可纠正的错误,则它们被纠正。因此,提高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纠错解码处理不需要在设有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前端电路IC 1中执行,而是可以由可选地包括信号处理器的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执行。因此,存在这样一种效果:即不需要在从配置角度而言难以设置信号处理器的前端电路IC 1中设置信号处理器。
在前述描述中,必要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获取、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纠错编码以及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写入经编码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是利用测试器200通过单个处理循环执行的。然而,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获取可能不能通过单个处理循环执行,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对调节数据进行额外的记录。在下文中,描述在需要这种调节数据的额外记录的情况下纠错码数据的产生和添加处理。
<调节数据额外写入和ECC添加处理的第一例子>
图7A至7C图示了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额外写入调节数据以及在这种额外写入时产生和添加纠错码数据的第一例子。尽管纠错码数据具有以页为单位的格式结构,如以上参考图6所述,但是在图7A至7C中,图示了宏数据单位,在宏数据单位的形式中,为了说明方便,其被划分为信息数据部分(信息数据存储区)和奇偶校验部分(奇偶校验存储区)。这也类似地适用于下文中描述的第二和第三例子。
从图7A中可见,由于刚制造出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没有写入任何内容,因此其处于完全空闲状态。为了在该状态下执行利用测试器200获取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并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处理,如果不考虑调节数据的额外写入,则(1)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被写入到信息数据部分的空闲区中,然后(2)参考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纠错码数据ECC/Seq-1,并将之写入到奇偶校验部分中,如图7B中所示。
然而,在已知存在要接着最初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额外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2的情况下,图7B的方法不能适用。这是因为,一旦纠错码数据被中途写入,则与包括后来额外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有关的新的纠错码数据就不能被写入。
因此,在当前的第一例子中,在已知存在要接着最初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额外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2的情况下,执行如图7C所示的处理。具体而言,参考图7C,(1)最初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被写入信息数据部分的空闲区中,并且不执行纠错码数据的产生,(2)下一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2被写入信息数据部分的另一空闲区中。之后,基于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和Seq-2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纠错码数据ECC/Seq-1和ECC/Seq-2,并将之写入奇偶校验部分中,如图7C所示。
<调节数据额外写入和ECC添加处理的第二例子>
图8A和8B图示了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额外写入调节数据以及在这种额外写入时产生和添加纠错码数据的第二例子。在第二例子中,即使纠错码数据被中途写入,与包括后来额外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有关的新的纠错码数据也能被写入。
参考图8A和8B,在当前图示的第二例子中,准备多个额外的存储区用于奇偶校验部分,这些额外的存储区的数目等于在纠错码数据被写入后要额外写入调节数据的次数。在图8A和8B的例子中,在纠错码数据被写入后,调节数据被额外写入一次。因此,奇偶校验部分被划分为包括第一奇偶校验部分和第二奇偶校验部分的两个部分,从而两个不同的纠错码数据可以被写入。
图8A图示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第一次写入处理序列,其在顺序上与图7C中所示的相同。然而,第一次纠错码数据ECC 1ST(=ECC/Seq1,2)被写入到第一奇偶校验部分中,第一奇偶校验部分是用于奇偶校验部分的第一次写入的区域。
在最初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第一次写入处理序列之后、下一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第二次写入处理序列例如图8B中所示。具体而言,(1)供第二次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3被写入信息数据部分的空闲区中。
然后,(2-1)基于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Seq-2和Seq-3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第二次纠错码数据ECC 2ND(=ECC/Seq-1,2,3),并将之写入第二奇偶校验部分中,第二奇偶校验部分是用于奇偶校验部分的第二次写入的区域。
可以执行下面的过程(2-2)来替代上述过程(2-1)。具体而言,(2-2)基于包括信息数据部分(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Seq-2和Seq-3)和第一次纠错码数据ECC 1ST在内的部分产生第二次纠错码数据ECC 2ND,并将之写入第二奇偶校验部分中,第二奇偶校验部分是用于奇偶校验部分的第二次写入的区域。
根据第二例子的方法,奇偶校验部分具有足以在其中写入数目等于调节次数的多个纠错码数据的容量。因此,即使在每个调节周期中产生并添加纠错码数据,调节数据也可以被额外写入。
<调节数据额外写入和ECC添加处理的第三例子>
图9A和9B图示了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额外写入调节数据以及在这种额外写入时产生和添加纠错码数据的第三例子。同样,在第三例子中,即使纠错码数据被中途写入,与包括后来额外写入数据的新数据部分有关的新的纠错码数据也能被写入。
在当前的第三例子中,非易失性存储器51具有包括存储块B1、B2、...、Bn在内的存储区,每个存储块具有一个宏块的存储容量。然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写周期中的每一个中,在获取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并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后,产生并写入纠错码数据。
然而,在当前的第三例子中,在每个写周期中,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和纠错码数据被写入不同的存储块中。另外,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且被信号处理器61使用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写入在最近的写周期中所写的存储块中。
具体而言,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第一次写入时,供第一次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被写入存储块B1的信息数据部分中,并且与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有关的纠错码数据ECC 1ST被写入存储块B1的奇偶校验部分中。
然后,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第二次写入时,供第一次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被转录到存储块B2中,如图9B所示。然后,供第二次写入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2被写入同一存储块B2的空闲区中。然后,基于包括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Seq-1和Seq-2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第二次纠错码数据ECC 2ND,并将之写入存储块B2的奇偶校验部分中。
注意,同样在当前的第三例子中,第二次纠错码数据ECC 2ND可以不仅基于信息数据部分,还基于另外包括在前一操作周期中的纠错码数据的部分而产生,这与上述第二例子的(2-2)的情况一样。
根据当前的第三例子,即使在每个调节周期中产生并添加纠错码数据,也可以与第二例子中类似地允许调节数据的额外写入。
[出厂前的调节数据和后来的调节数据]
前述内容涉及在电视广播接收机出厂前被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然而,例如,同样在出厂后,操作者可能获得关于某一调节项的调节数据,并在用户的使用环境中将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额外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也关注这种出厂后的调节数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51包括如图10所示的多个存储体,具体而言在图10的例子中包括四个存储体Bank0、Bank1、Bank2和Bank3。
存储体Bank0和存储体Bank2被用作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同时,存储体Bank1和存储体Bank3被用作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存储区。这样,存储体Bank0和存储体Bank1被成对使用,存储体Bank2和存储体Bank3被成对使用,如图10所示。
因而,在出厂前,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写入存储体Bank0和Bank2之中的存储体Bank0内,存储体Bank0和Bank2是用于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存储区。
同时,允许向存储体Bank1和Bank3之一写入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存储体Bank1和Bank3形成用于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存储区。如果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写入存储体Bank1中,则由于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写入存储体Bank0中,所以如果从彼此成对的存储体Bank0和Bank1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则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然而,如果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体Bank3中,则在这种状态下,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未被存储在存储体Bank2中。因此,如果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体Bank3中,则存储体Bank0中的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拷贝并存储到存储体Bank2中。然后,当出厂前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体Bank2中时,表示这一结果的写标志FB_2被设置为“0”,这表明存储体Bank2处于已写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下,如果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存储到存储体Bank3中,则信号处理器61参考存储体Bank2的写标志FB_2以从彼此成对的存储体Bank2和Bank3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图11中示出了这种情形下由信号处理器61进行的使用存储体确定处理例程。
参考图11,在步骤S101,信号处理器61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之前读出存储体Bank2的写标志FB_2。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102判断写标志FB_2是否为“0”。
如果在步骤S102判断写标志FB_2不为“0”,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103决定从彼此成对的存储体Bank0和Bank1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2断写标志FB_2为“0”,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104决定从彼此成对的存储体Bank2和Bank3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通过以这种方式改变出厂前和出厂后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存储区,出厂前和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没有任何麻烦地被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注意,同样出厂后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也可以按上述的带纠错码的格式被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在电源被开启之后、直到电源被关断之前的使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调节操作]
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调节操作是每次用户在电视广播接收机上改变所选频道时执行的。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考虑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电流消耗和寿命,则每次所选频道改变时都从信号处理器61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51并不是优选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视广播接收机被配置为使得仅在电源可用时(也就是说,在电源被开启时)执行一次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访问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图12A至12C示出了刚刚描述的配置。具体而言,如图12A中半阴影斜线所示,当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可用时,信号处理器61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发送对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发送请求,以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然后,信号处理器61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存储到内建的缓存61b中。
在电视广播接收机工作期间电源保持开启,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61a利用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如图12B中的半阴影斜线所示。然后,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61a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目标部分100。因此,信号处理器61的控制部61a还执行通过插值处理、由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处理。
如果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关断,则存储在信号处理器61的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消失,如图12C所示。然后,如果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再次可用,则图12A的状态被重新建立。因而,如上所述的这种操作序列被重复。
图13图示了在信号处理器61的电源被开启之后、直到其被关断之前的处理操作的流程。
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1监督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命令以判断电视广播接收机的电源是否被开启。然后,如果判断电源被开启,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2通过前端电路IC 1的接口部52向非易失性存储器51发送对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读出请求。
然后,信号处理器61通过接口部52获取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并且在步骤S203对所获取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执行纠错解码处理。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4将已通过纠错校正错误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存储到内建的缓存61b中。
然后,信号处理器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例如最近频道的信息,并向前端电路IC 1发送用于选择最近频道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要提供给PLL电路30的分频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以及上述用于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具体而言,信号处理器61由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关于最近频道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在产生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5执行诸如线性插值之类的插值处理,其中视情况需要使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6对必要的调节项执行校准处理。在执行校准处理的同时,信号处理器61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7进入工作状态以生成如上所述的测试信号,并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7一侧。在校准处理结束后,信号处理器61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7处于不工作状态以停止测试信号的生成,并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接收天线5一侧。因此,电视广播接收机进入最近频道的接收状态。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7监督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表示电源被关断的信息,以判断用户是否执行了电源关断操作。然后,如果在步骤S207判断用户没有执行电源关断操作,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8监督来自系统控制器4的表示所选频道被转换的信息,以判断所选频道是否被用户转换。
如果在步骤S208判断所选频道没有被用户转换,则信号处理器61返回到步骤S207的处理以重复从步骤S207起的步骤中的处理。
然后,如果在步骤S208判断所选频道被用户转换,则信号处理器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在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的信息,并且向前端电路IC 1发送用于在所选频道转换之后选择频道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要提供给PLL电路30的分频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以及用于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具体而言,信号处理器61由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与所选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有关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在这样产生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09执行诸如线性插值之类的插值处理,在插值处理中视情况需要使用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210对必要的调节项执行校准处理。在执行校准处理的同时,信号处理器61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7进入工作状态以生成测试信号,并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7一侧,如上所述。
在校准处理结束后,信号处理器61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7处于不工作状态以停止测试信号的生成,并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接收天线5一侧。由此,电视广播接收机建立了在所选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接收状态。
然后,信号处理器61返回到步骤S207的处理,以重复从步骤S207起的步骤中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207判断用户执行了电源关断操作,则信号处理器61结束图13的处理例程。此时,在步骤S211缓存61b的调节数据消失。注意,步骤S211的处理不是由信号处理器61执行的处理,但是指示了这样的确认:当电源被关断时,缓存61b的存储内容丢失。
[信号处理器61的插值处理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中频的带通滤波器24的中频带宽可以供使用图3中所示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的所有广播制式使用,该数据位于存储在缓存61b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内。另外,通过响应于期望的中频带宽执行使用图3中所示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的插值处理,可以执行对截止频率的细调设置。
图14图示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参考图14,用于中频的带通滤波器24的中频带宽的最小频率是固定的,并且不包括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中。
“IF BPF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包括与分别对应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的截止频率有关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
IF_BPF_COFF_6M、
IF_BPF_COFF_7M和
IF_BPF_COFF_8M。
信号处理器61使用上面给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通过插值处理确定与用于带通滤波器24的所选接收频道对应的最优截止频率。图15中示出了在这种情形下信号处理器61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信号处理器61首先在步骤S301从缓存61b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IF_BPF_COFF_6M、IF_BPF_COFF_7M和IF_BPF_COFF_8M。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2将与所选接收频道对应的最优期望IF带宽IFBW和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相互比较,以选择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两个数据。
具体而言,两个数据中最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第一个数据用IFBW1表示,并且带宽IFBW1是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中选择出来的。然后,截止频率调节数据(该数据就是与所选带宽有关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表示为调节数据IF_BPF_COFF1。
两个数据中次接近期望IF带宽IFBW的第二个数据被表示为IFBW2,并且带宽IFBW2是从三个接收频带的带宽6MHz/7MHz/8MHz中选择出来的。然后,截止频率调节数据(该数据就是与所选带宽有关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被表示为调节数据IF_BPF_COFF2。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3利用以上述方式选择出的数据来执行由图16的(表达式A)表示的插值处理数学运算,以计算最优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304将计算出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存储到寄存器中。在电源保持开启时,利用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截止频率调节数据IF_BPF_COFF来细调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
注意,上述用于调节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插值处理是在图13的步骤S205执行的插值处理的例子。
现在,描述在图13的步骤S208执行的插值处理的例子。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的一部分取决于与所选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的变化,如图17所示。因此,每次所选频道改变时,就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然而,直接对应于与所选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可能并没有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在图17中,图示了用于不连续频率f1、f2、f3...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D1、D2、D3...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情形。
在直接对应于与所选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这种方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器61执行插值处理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例如,如果与所选频道相对应的RF频率是图17中频率f1和f2之间的一个频率f12,则信号处理器61执行如下所述的插值处理。具体而言,信号处理器61利用频率f12两侧的频率f1和f2的数据D1和D2来执行插值处理,以计算频率f12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D12。下面给出的这种数学运算表达式被用于插值处理。
具体而言,在频率f12和频率f1之差由k1表示并且频率f12和频率f2之差由k2表示的情况下,实际的调节数据D12根据下面的数学运算表达式(B)来确定:
D12={k2/(k1+k2)}D1+{k1/(k1+k2)}D2...(表达式B)
[校准的例子]
现在,描述在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206或S209执行的校准的例子。下面描述的例子涉及对中频滤波器(即,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对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校准在下文中被称为IMRR校准。
为了本例子的IMRR校准,解调电路IC 2包括检测电路62。
<用于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配置的第一例子>
图18中示出了检测电路62的具体配置的第一例子。参考图18,在所示的例子中,解调电路部60包括用于将来自前端电路IC 1的中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601以及解调处理部602。来自A/D转换器601的数字中频信号被输送到检测电路62。
检测电路62包括乘法器621、振荡器622、低通滤波器623和电平检测器624。
振荡器622生成中频的振荡信号。数字中频信号被送到乘法器621,并且振荡器622的振荡信号也被送到乘法器621。从乘法器621获得一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对应于数字中频信号和振荡信号之间的频率差。乘法器621的输出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623被送到电平检测器624。电平检测器624检测乘法器621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并将检测结果送到信号处理器61。
尽管用于IMRR校准的来自测试信号生成部7的测试信号具有固定频率,但是该频率被信号处理器61设为对所选接收频道的图像干扰频率。
因此,当在IMRR校准模式中从天线端管脚T11输入测试信号时,如果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处于最优状态,则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理想地等于零。
信号处理器61参考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以调节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数据。然后,信号处理器61校准调节数据以便可以获得最优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
<信号处理器61在IMRR校准时的操作例子>
图19图示了在信号处理器61执行图像干扰消除特性校准时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9,一旦信号处理器61开始最近频道的频道选择或者开始所选频道转换之后的频道选择,则在步骤S400开始用于IMRR校准的处理例程。
在IMRR校准之前,信号处理器61首先在步骤S401从缓存61b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如上所述。在由信号处理器61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内的、与图像干扰消除特性有关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被确定为IMRR校准目标的调节数据的默认值a。
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2控制测试信号生成部7生成用于所选频道的测试信号,并将开关电路6切换到测试信号生成部7一侧以使IMRR校准模式有效。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3执行用于IMRR校准的调节设定值的初始化。具体而言,信号处理器61将用于IMRR校准的设定值x的初始值设置为在执行IMRR校准的范围内的最小值x=a-MRANGE。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4将变量minmag设置等于相当高的一个值MAXVAL作为初始值,该变量minmag将与电平检测器624的输出电平进行比较。换句话说,信号处理器61将变量minmag设定为MAXVAL。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5将设定值x发送到前端电路IC 1,从而使设定值x被设置为前端电路部10的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调节数据。
之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6读出检测电路62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7将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与变量minmag相互比较以判断是否满足amp<minmag。
如果在步骤S407判断满足amp<minmag,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8将这时的设定值x存储为最优值x_opt,并且将变量minmag确定为与设定值x相对应的电平检测器624的检测电平amp。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7判断不满足amp<minmag,则信号处理器61不执行最优值x_opt和变量minmag的更新。
之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09判断设定值x是否高于在执行IMRR校准的范围内的最大值(a+PRANGE)。如果判断设定值x不高于最大值(a+PRANGE),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0将设定值x设置为下一调节值。下一调节值是响应于信号处理器61的IMRR校准的调节步进宽度而确定的。在设定了下一调节值之后,信号处理器6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405,以重复从步骤S405起的步骤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409判断设定值x高于最大值(a+PRANGE),则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1将当前保存为最优值x_opt的调节值设置为与图像干扰消除特性有关的最优调节值。
然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2将IMRR校准模式设成无效并且告知系统控制器4。之后,信号处理器61在步骤S413在正被接收的频道上进入正常操作的状态。
注意,尽管在上述图19的流程图的处理的例子中,最优调节值是通过完全或穷尽的搜索方法确定的,但是也可以使用某些其他搜索方法,例如二进制搜索方法。
<用于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配置的第二例子>
图20示出了解调电路IC 2的检测电路62的配置的第二例子。
第二配置例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解调电路部60具有OFDM(正交频分复用)解调电路的配置并且包括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部件。
具体而言,在解调电路部60中,A/D转换器601的输出信号被由乘法器603和频率振荡器604形成的混频器电路正交解调。然后,经混频器电路正交解调的信号被FFT部605转换成频域信号。
在当前的第二配置例中,解调电路部60的FFT部605的输出信号被送到检测电路62。检测电路62由最大幅度检测器625形成。最大幅度检测器625根据FFT部605的数学运算结果确定呈现最大幅度的频率,并且输出该频率的幅度。最大幅度检测器625的幅度输出被提供给信号处理器61。
在IMRR校准中,由于图像干扰频率的测试信号是通过天线端管脚T11提供的,所以最大幅度检测器625向信号处理器61提供图像干扰频率上的幅度输出。
因此,信号处理器61可以通过利用IMRR校准设置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值,来设置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最优调节值,从而使得最大幅度检测器625的幅度输出可以为零。
通过以上述方式利用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来执行校准,产生适合于长期变化和使用环境的准确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此时,由于实际使用调节数据的校准是利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作为起始点而进行的,因此在获得最优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前校准所需的时间很短。
注意,用于校准的测试信号生成部7也可设在前端电路IC 1中。
[其他实施例和其他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存储关于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设在前端电路IC 1中。然而,非易失性存储器51也可以设在前端电路IC 1的外部。图21示出了刚刚描述的配置的电视广播接收机的配置例。
参考图21,前端电路IC 1不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只包括缓冲寄存器54。缓冲寄存器54从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器61接收并存储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的调节数据,并将调节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部10的调节部分。
另外,在本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70设在前端电路IC 1的外部,并且通过端管脚T27连接到信号处理器61。信号处理器61在必要时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70以从非易失性存储器70读出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然后,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信号处理器61由从非易失性存储器70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缓冲寄存器54。
图21的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工作并且实现了类似的工作效果,不同之处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70被设在前端电路IC 1的外部。
注意,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仅对关于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节数据进行校准,但是校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跟踪滤波器的增益调节数据或调谐频率调节数据进行校准。另外,校准还可以应用于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调节。此外,还可以对VCO的电流发散调节数据或关于来自恒压电路53的恒压电源的发散调节数据进行校准。
另外,尽管在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接收频道频率被用作关于调节数据的变化的参数的例子,但是该参数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反映长期变化的调节数据并且包含用于测量电子装置中的时间的计时器,以便通过插值处理、从响应于过去的时间得到的调节数据产生当前时刻的最优调节数据。
另外,还可以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根据温度改变的调节数据并且包含用于测量电子装置中的环境温度的装置,以便通过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当前时刻的温度,并且通过插值处理、由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节数据产生适于该温度的调节数据。
另外,尽管RS码被用作要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节数据的纠错码,但是很自然不仅可以使用RS码,还可以使用各种其他纠错码或检错纠错码。
注意,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是电视广播接收机,但是很自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除电视广播接收机以外的各种电子装置。
尽管已利用特定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些描述仅是用于说明目的,并且要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改变和变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2008年3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8-093573有关的主题,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所述接口部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以及
包括信号处理器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的第二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接口部连接到所述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接口部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所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
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是相对于预定参数的变化离散的数据,并且
所述信号处理器通过插值处理、由离散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与从外部获取的参数相对应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构成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构成用于对来自所述前端部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纠错编码后的形式被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由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信号处理器进行纠错解码。
5.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第一集成电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调节数据,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所述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所述接口部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将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
由包括在第二集成电路中、用作内部组成部件的信号处理器接收通过所述接口部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所述信号处理器;
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所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以及
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
6.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
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及
接口部,该接口部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纠错编码后的形式被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构成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
9.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的信号处理器,另一个集成电路的接口部连接到该信号处理器,该另一个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所述接口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所述接口部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传送到外部的数据传送功能和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的数据存储功能;
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接口部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所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接口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是相对于预定参数的变化离散的数据,并且
所述信号处理器通过插值处理、由离散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与从外部获取的参数相对应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另一个集成电路构成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并且所述集成电路构成用于对来自所述前端部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
12.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包括能够利用调节数据进行调节的内部组成部件和数据存储部,所述数据存储部用于存储从外部发送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组成部件;
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有通过对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内部组成部件预先进行调节而得到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以及
包括信号处理器作为内部组成部件的第二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数据存储部和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连接到所述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用于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由所接收的预先取得的调节数据产生所述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并将所产生的实际使用调节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内部组成部件。
CN2009101325368A 2008-03-31 2009-03-31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3573A JP4968145B2 (ja) 2008-03-31 2008-03-31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2008-093573 2008-03-31
JP2008093573 200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884A true CN101552884A (zh) 2009-10-07
CN101552884B CN101552884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802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253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4B (zh) 2008-03-31 2009-03-31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76146B2 (zh)
EP (1) EP2107686B1 (zh)
JP (1) JP4968145B2 (zh)
CN (1) CN101552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3558A (ja) * 2008-04-03 2009-10-29 Sony Corp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調整方法およびic
JP5354750B2 (ja) * 2010-07-21 2013-11-27 Kddi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信号を除去するアンダーサンプリングを用いた受信機、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3711C2 (de) * 1983-02-04 1985-01-2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7730 Villingen-Schwenningen Abstimmeinheit für Geräte der Nachrichtentechnik
KR950015100B1 (ko) * 1993-03-13 1995-12-21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텔레비젼 수상기의 튜닝데이타 미세 조절장치 및 조절방법
JPH08256020A (ja) * 1995-03-16 1996-10-01 Hitachi Denshi Ltd 線形補償回路
US5809427A (en) * 1996-03-28 1998-09-15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acquisi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05994A (en) * 1996-04-03 1998-09-0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9282237A (ja) * 1996-04-19 1997-10-31 Fujitsu General Ltd Eepromを用いた記憶装置
KR20010022059A (ko) * 1997-07-31 2001-03-15 이케다 다케시 라디오 수신기
JPH11168399A (ja) 1997-12-03 1999-06-22 Sony Corp 受信回路
JP4230619B2 (ja) * 1999-07-13 2009-02-25 株式会社東芝 温度補正回路及び温度補正機能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20020035144A (ko) 1999-09-22 2002-05-09 추후제출 전자적 조정을 위한 메모리를 갖는 pll
JP3709470B2 (ja) * 2000-02-29 2005-10-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記録装置
CN2489526Y (zh) * 2001-07-13 2002-05-01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广播卫星电视的数字一体化调谐器
US7187913B1 (en) * 2002-01-25 2007-03-06 Sige Semiconductor Inc. Integrated circuit tuner with broad tuning range
JP2003234666A (ja) * 2002-02-07 2003-08-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無線機用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無線通信機
JP3842144B2 (ja) * 2002-02-20 2006-1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電子制御装置
JP3831908B2 (ja) * 2002-09-13 2006-10-11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通信用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1758027B1 (en) * 2003-12-30 2010-07-14 SanDisk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and method with control data management
EP2207103A1 (en) * 2004-04-01 2010-07-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video/audio processing
JP2006238298A (ja) * 2005-02-28 2006-09-07 Megachips Lsi Solutions Inc 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に組み込まれるメインモジュール
JP4775223B2 (ja) 2006-10-12 2011-09-21 株式会社大林組 遮水工法
JP4760701B2 (ja) * 2006-12-26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集積回路
JP4968146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5029467B2 (ja) * 2008-03-31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ic内部構成部のばらつき調整方法およびic
JP2009253558A (ja) * 2008-04-03 2009-10-29 Sony Corp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調整方法および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7686A2 (en) 2009-10-07
EP2107686A3 (en) 2014-10-15
US20090244400A1 (en) 2009-10-01
JP2009246852A (ja) 2009-10-22
EP2107686B1 (en) 2016-08-17
JP4968145B2 (ja) 2012-07-04
US8676146B2 (en) 2014-03-18
CN101552884B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2883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1552882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CN102195911B (zh) 直接转换接收机中的dc偏移消除
JP6204455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1552885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ic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及ic
JP2009253515A (ja) 電圧制御型可変周波数発振回路および信号処理回路
CN101552884B (zh) 电子装置及其ic内部组成部件的发散调节方法和ic
CN102171939B (zh) 减小方法和设备
US8358985B2 (en) Radio wave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9756236B (zh) 一种平衡不同区域间车载收音机搜台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US8233864B2 (en)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program and signal receiving system
CN101322369A (zh) 用于确定接收器中频率偏移的方法和设备
JP2009177580A (ja) 受信機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半導体集積回路
CN203574617U (zh) 用于信道跳变的接收机
KR101375036B1 (ko) 텔레비전 튜너 및 채널튜닝 방법
JPH03250927A (ja) 衛星放送受信機
KR20040110702A (ko) 채널 주파수 자동 검색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