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2882B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2882B
CN101552882B CN200910129259.5A CN200910129259A CN101552882B CN 101552882 B CN101552882 B CN 101552882B CN 200910129259 A CN200910129259 A CN 200910129259A CN 101552882 B CN101552882 B CN 101552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djustment data
advance
adjustment
f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92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2882A (zh
Inventor
百代俊久
井井田充
村山宜弘
中村和也
宫下昌朋
山本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2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2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内部配置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件的第一集成电路;和具有信号处理部件、校正数据提供部件的第二集成电路。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电视(TV)广播接收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用于对所述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配置部件进行调整的方法以及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IC(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调谐器的前端部件中,通常需要各种调整。所述调整包括对前端部件的调谐电路中所采用的跟踪滤波器的调谐频率和增益的调整和对在前端部件中针对视频中频所设置的带通滤波器的图像干扰去除特性的调整。
例如,一般在IC中实现可变电容二极管使得对于所有可变电容二极管可以获得一致的特性。然而,不能在IC中实现线圈。因此,电阻因线圈不同而不同。结果,在调谐电路中被用作用于调谐的线圈的那个线圈的电容因电路不同而不同,所以该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可能不可避免地包含跟踪错误。
过去,为了去掉跟踪错误,对空芯线圈进行手动调整。然而,因为空芯线圈尺寸大,所以采用空芯线圈的调谐电路无法做得紧凑。此外,需要对空芯线圈进行手动调整本身也成为一个问题。
例如,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案,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No.平11-168399提出了这样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能够通过利用追踪错误消除数据而自动去掉追踪错误,追踪错误消除数据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以用作被用来去掉每个接收频率的调谐频率中所包含的跟踪错误的数据。更具体而言,追踪错误消除数据被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以用作被用来去掉每个接收频率的调谐频率中所包含的跟踪错误的数据。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接收机中,针对每个接收频率,对要被提供给可变电容二极管的调节数据进行调整以找到使接收灵敏度最大化的最优值。然后,最优值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作为用于去掉跟踪错误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然后,针对用户所选择的接收频率所设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被读出以用作用于在自动跟踪错误调整过程中去掉跟踪错误的数据。
发明内容
同时,一个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的跟踪错误与另一个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的跟踪错误不同。因此,要被存储在与一个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相关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也与要被存储在与另一个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相关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不同。因此,如果前端电路被实现为IC,则可以设想这样的配置,其中,与前端电路相关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嵌入与该前端电路一样的IC中,然后,针对用户所选择的接收频率所设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从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被读出以用作用于在自动跟踪错误调整过程中去掉跟踪错误的数据。
在某些情况下,不仅需要对前端电路进行调整,还需要对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其它配置电路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其它配置电路的每个电路包括电阻因电路不同而不同的电阻器和电容因电路不同而不同的电容器。在这样的情况中,如果另一个配置电路被实现为IC,则可以设想这样的配置,其中,与其它配置电路相关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嵌入与其它配置电路一样的IC中。
然而,对于TV广播接收机,提供与包括前端电路的任何配置电路相关联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嵌入与其它配置电路一样的IC中这样的配置是不经济的。这样的配置产生TV广播接收机制造成本高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明出能够通过利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对多个电路进行有效调整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IC(集成电路)和第二IC的电子设备。第一IC包括: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内部配置部件;用于存储对上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的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以及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件,接口部件具有用于将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校正数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被读出的数据传送到外部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具有用于将从外部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第二IC包括用作被连接到第一IC中所包括的接口部件的内部配置部件的信号处理部件,和被配置为将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提供部件。信号处理部件通过接口部件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接口部件,并且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基于所接收到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包括第一IC和第二IC的电子设备进行调整的方法。第一IC具有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内部配置部件,用于存储对上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的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以及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件,接口部件具有用于将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校正数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被读出的数据传送到外部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具有用于将从外部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第二IC具有用作被连接到第一IC中所包括的接口部件的内部配置部件的信号处理部件,和被配置为将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提供部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校正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通过接口部件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通过信号处理部件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接口部件,并且通过接口部件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基于所接收到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C,该IC包括: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内部配置部件;用于存储对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的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接口部件,接口部件具有用于将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校正数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被读出的数据传送到外部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接口部件具有用于将从外部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第一IC、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第二IC的电子设备。第一IC包括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内部配置部件,和被配置为将从外部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被用于存储对第一IC的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的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以及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第二IC包括:用作内部配置部件、被连接到第一IC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保持部件的信号处理部件;和被配置为将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提供部件。信号处理部件: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数据保持部件,并且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基于所接收到的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提供给另一电路。
如上,由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IC中所包括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不仅被用来存储用于第一IC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还被用来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然后,作为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出的数据,IC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不仅接收用于第一IC的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还接收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随后,第二IC中的信号处理部件根据用于第一IC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第一IC。
此外,第二IC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还对从接口部件接收到的校正数据进行调整,之后将要被提供给另一电路的经过调整的校正数据提供给第二IC的校正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IC中所包括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被用于不仅存储用于对第一IC中所采用的内部配置部件进行调整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还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因此,不必提供用于针对要求调整或校正过程被执行的每个配置部件和每个电路存储调整或校正数据的存储器。因此,可以通过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调整或校正数据来高效地对多个配置部件和其它电路进行调整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被当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电子设备的TV广播接收机的典型配置的框图;
图2是在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的典型具体示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框图;
图3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TV广播接收机的前端电路IC中的典型的调整数据的图;
图4是在对将数据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操作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
图5是在对当调整数据被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时被操作的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
图6是示出要被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整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7A至图7C是在对当调整数据被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时被操作的第一典型纠错码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
图8A和8B是在对当调整数据被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时被操作的第二典型纠错码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图;
图9A和9B是在对当调整数据被存储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时被操作的第三典型纠错码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图;
图10是在对用于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已存储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图;
图11示出表示用于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已存储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2A至图12C是在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从电源被接通开始直到电源被关闭之间的过程的说明中要被提及的概念图;
图13示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从电源被接通开始直到电源被关闭之间的过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在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图;
图15示出表示用于根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来产生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示出由图15中示出的流程图表示的过程。
图17是在对用于根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来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处理的描述中将被提及的图;
图18是关注用于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执行校准过程的配置的框图;
图19示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典型校准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关注用于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执行校准处理的配置的另一个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典型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图,以下描述对分别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更具体而言,TV广播接收机被当作所述电子设备的示例。
图1是示出被当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电子设备的TV广播接收机的典型配置的框图。通过使用IC使得根据本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的配置简单。组成TV广播接收机的主要组件包括前端电路IC 1、解调电路IC 2、视频输出放大器3和具有微计算机的系统控制器4。解调电路IC 2采用信号处理部件61。
系统控制器4被连接到远程控制信号接收部件8。远程控制信号接收部件8接收来自远程控制信号发射机9的远程控制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转发给系统控制器4。系统控制器4分析接收到的远程控制信号以产生关于该信号表示由用户执行哪一操作的判定结果。然后,系统控制器4根据判定结果执行控制。由用户执行的操作包括接通或关闭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电源的操作和改变被指派给用户所选择的TV广播台的信道的操作。
由TV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接收到TV广播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端子引脚T11被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根据本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还包括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被配置为产生要在稍后将描述的前端电路部件10的校准中被使用的测试信号。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产生的测试信号通过开关电路6和天线端子引脚T11被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针对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任何调整部件的调整改变的情况下,解调电路IC 2中所包括的信号处理部件61自动设置校准模式,在校准模式中中,稍后将要描述的校准过程被执行。
在校准模式开始时,信号处理部件61将开关电路6设置到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并且驱动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来开始产生测试信号。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所产生的测试信号是具有单个特殊频率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校准模式结束时,信号处理部件61将开关电路6设置到TV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以将TV广播接收机恢复为接收TV广播信号的状态。
在这个实施例中,前端电路IC 1包括:用作通过利用调整数据能够被调整的典型的内部配置部件的前端电路部件10、用于存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及接口(I/F)部件52。
前端电路部件10具有多个稍后将描述的调整部件。所述调整部件中的每一个调整部件具有一个或多个调整项。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用于在TV广播接收机被从工厂装运之前针对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每个调整部件的每个调整项存储预先被找到的调整数据。所述调整数据被存储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注意,本实施例被配置为允许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TV广播接收机被从工厂装运之后的任何时间被添加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
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连接到I/F部件52。I/F部件52经由前端电路IC1的端子引脚T14被连接到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部件(微计算机)61。稍后将描述信号处理部件61。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过程中,首先,测试仪被用来对调整数据进行调整以找到对于针对每个调整部件的每个调整项的可变参数所预先确定的值最优的数据。这个实施例中的可变参数的示例是被指定到用户所选择的TV广播部件的接收信道频率。然后,最优的调整数据由测试仪通过信号处理部件61提供给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作为与被指定到用户所选择的TV广播部件的接收信道频率这个参数相关联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注意,最优的调整数据还可以由测试仪通过替代信号处理部件61的I/F部件52来提供给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如稍后将要描述的,在这个实施例中,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以用作针对参数值所预先确定的最优调整数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不必表示被指派到所有可选TV广播台的信道频率。而是,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以用作针对表示被指派到仅某些TV广播台的信道频率的离散参数的值所预先确定的最优调整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稍后将要描述的,要被用作针对离散参数之中的任何参数的值所预先确定的最优调整数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是通过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诸如线性插值的插值过程找到的。
例如,假定针对中频带所设置的带通滤波器的图像干扰消除被当作调整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是针对两个点,即最大点和最小点,或者VHF高频带和/或低频带或UHF频带中的两个VCO频率以上的频率来对图像干扰消除进行调整。作为图像干扰消除的调整结果而获得的最优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作为与每个频率的参数相关联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然后,如稍后将要描述的,在这个实施例中,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经过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所执行的纠错编码过程之后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注意,在通过I/F部件52将由测试仪产生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过程中,作为由测试仪执行的纠错编码过程的结果获得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中的一些不必被更改成是对于诸如频率之类的参数可用的。这样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可以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的调整部件,这是因为这样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要用作作为纠错编码过程的结果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
然而,如上所述,如果用于被用作参数的信道频率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针对每个参数值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则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条数不期望地变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针对正如以上所述的离散的参数的值来存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中,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不是被用来产生因为是要被实际使用的数据所以要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的任何调整部件的调整数据。而是,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仅仅是由稍后描述的解调电路IC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微计算机)执行的插值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的调整数据。
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是根据由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61所做出的读请求、通过I/F部件5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读出的。I/F部件52设有用于根据读请求将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传送到信号处理部件61的功能。
如稍后将要描述的,信号处理部件61根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传送到前端电路IC 1。I/F部件52设有这样的功能:从信号处理部件61接收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存储在I/F部件52中的嵌入寄存器中以用于稍后被最终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各种调整部件。
前端电路部件10将接收到的TV广播信号转换成具有中频的信号。然后,前端电路部件10将具有中频的信号通过端子引脚T12提供给解调电路IC 2。
在根据这个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中,解调电路IC 2采用解调电路部件60、信号处理部件61、检测电路62、AGC电压产生电路63和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解调电路部件60是用于从具有中频的信号产生视频输出信号的组件。如稍后将要描述的,信号处理部件61是用于执行各种过程的微计算机。检测电路62是用于对校准模式中被执行的校准过程的结果进行检测的组件。
前端电路部件10通过端子引脚T21将来自前端电路IC 1的具有中频的信号提供给解调电路部件60。解调电路部件60解调所接收到中频信号以产生视频输出信号。然后,解调电路部件60通过端子引脚T22将视频输出信号提供给视频输出放大器3。
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端子引脚T23被连接到前端电路IC 1的I/F部件52。信号处理部件61还通过端子引脚T24被连接到系统控制器4。注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中,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通过端子引脚T14被发送到信号处理部件61,并且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I/F部件52执行将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操作。
在校准模式和查找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过程中,检测电路62检测用于判定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每个调整部件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是否最优的判定信号。然后,检测电路62将所检测到的判定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部件61。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部件61将根据判定信号产生的最优调整数据的值提供给I/F部件52以被保存。然后,在校准模式已经结束后,信号处理部件61将开关电路6设置到天线5。此外,信号处理部件61还驱动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来停止产生测试信号的过程。
信号处理部件61设有做出对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读访问和写访问的请求的功能,和对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接收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纠错解码过程以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功能。上述功能包括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从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功能和执行校准过程以产生如上所述的最优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功能。
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AGC电压产生电路63根据被提供给解调电路部件60的输入信号产生将被用于控制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增益控制电路的AGC电压。在校准模式中,AGC电压产生电路63产生使得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增益控制电路产生固定增益的AGC电压。在这个实施例中,AGC电压产生电路63是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产生电路。
在校准模式中,信号处理部件61将操作从向AGC电压产生电路63提供由解调电路部件60产生的AGC控制信号的过程改为向AGC电压产生电路63提供用于固定增益的控制信号。然后,AGC电压产生电路63产生具有经过了从信号处理部件61接收到的AGC控制信号的调整的脉宽的AGC电压并且通过端子引脚T25和端子引脚T13将该AGC电压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因此,如稍后将要描述的,TV广播接收机被配置为用具有中频的信号来执行控制。
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产生要被提供给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放大器增益控制电压。在这个实施例中,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也是PWM信号产生电路。
由视频输出放大器3产生的视频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作为视频输出信号所要求的特性,视频输出信号的电平必须是精确的。然而,因为存在各种变化,所以在某些情况中由视频输出放大器3产生的视频输出信号的电平可能不是精确的。所述包含包括解调电路IC 2的变化、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变化和各种电路中所采用的电阻器的变化。解调电路IC 2的变化包括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D/A转换器的变化和解调电路IC 2中所使用的电源电压的变化。
过去,在TV广播接收机的情况中,可变电阻电阻器被安装在视频输出放大器3中以用作用于将由视频输出放大器3产生的视频输出信号的电平调整为规定值范围以内的值的电阻器。结果,现有TV广播接收机提高了可变电阻电阻器的组件成本和用于调整可变电阻电阻器的电阻所需要的遗传时间(entailing time)和劳力(labor)的调整成本。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由现有TV广播接收机所提出的问题,可变增益放大器被用作视频输出放大器3并且解调电路IC 2设有用作如之前所述的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的PWM信号生成电路。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接收来自信号处理部件61的调整数据,所述调整数据被用于对将由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产生并用作放大器增益控制电压的PWM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控制。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产生脉冲宽度受到从信号处理部件61接收到的调整数据的控制的PWM信号,并且将该PWM信号通过端子引脚T26提供给视频输出放大器3以用作放大器增益控制电压。通过这种方式,由视频输出放大器3产生的视频输出信号的电平被控制为规定值范围中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信号处理部件61提供给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的调整数据已经被存储在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即,信号处理部件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用于控制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的调整数据并且将所获得调整数据提供给放大器调整电压产生电路64。
用于控制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的调整数据是在TV广播接收机被从工厂装运之前通过利用测试仪将视频输出放大器3所产生的视频输出信号调整到规定值范围中的值而找到的。然后,用于控制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的调整数据以及为如前所述的前端电路IC 1提供的调整数据也在TV广播接收机被从生产该TV广播接收机的工厂装运之前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即,在这个实施例中,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不仅被用于存储用于调整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内部配置部件的调整部件而且被用于存储被用作用于另一个电路的校正数据的调整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解调电路IC 2设有和能够获取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所有调整数据的信号处理部件61一样起作用的微计算机。另外,如果需要对每一条所获取的调整数据进行预定处理,则信号处理部件61对每一条所获取的调整数据执行预定处理,并且将预定处理的结果提供给需要该预定处理的结果的对象成员。
需要作为预定处理的结果所获得的调整数据的其它电路不仅包括视频输出放大器3,还包括未被包括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其它电路。作为用于未被包括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其它电路的调整数据并且作为预定处理的结果所获得的调整数据还可以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信号处理部件61将这样的信息添加到预定处理的结果,以用作被用来指示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是用于前端电路部件10、视频输出放大器3或未被包括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另一电路的调整数据的信息。
前端电路IC 1的典型具体示例
图2是在具体参考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前端电路部件10的细节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端电路IC 1的典型具体示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框图。
TV广播中用来表示被分别指派到TV广播台的信道的频率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并且,存在各种色彩系统,例如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系统、PAL(逐行倒相)系统、SECAM(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系统等。另外,TV广播可以是模拟广播或数字广播。
在这样的情况中,用于接收TV广播信号的系统可以设想到地被划分为前端电路和基带处理电路。前端电路是用于接收TV广播并且输出表示TV广播的中频信号的电路。另一方面,基带处理电路是用于处理由前端电路输出的中频信号以产生色彩视频信号和与该色彩视频信号相关联的音频信号。以这种方式,能够处理TV广播系统中的差异。
图2是主要示出在不考虑在对各个TV广播进行的发送中所采用的是什么广播系统的情况下能够接收不同国家的TV广播的典型的前端电路部件10的图。在这个典型的前端电路部件10中,用于发送TV广播的频率被划分成如下三个接收带:
(A):46至147MHz(被称为VHF-L带)
(B):147至401MHz(被称为VHF-H带)
(C):401至887MHz(被称为UHF带)
在各个接收带中,要被使用的频率可以根据各个接收带中的目标信道被改变。
图2的图中所示的被虚线包围的块1包括前端电路IC 1,如目前所描述的,前端电路IC 1是单个芯片。
TV广播信号接收天线5接收TV广播信号并且将该TV广播信号通过天线端子引脚T11提供给开关电路11。开关电路11选择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之一,将TV广播信号传递给所选择的天线调谐电路12。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是分别针对以上所列出的接收带(A)、(B)和(C)设置的。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中各个特定的天线调谐电路被配置为可用于:通过根据数字数据改变特定天线调谐电路12中所包括的调谐电容器的电容从被指派给所期望的信道接收带选择被指派到所期望的信道的调谐频率,使得结果,天线调谐电路12被调谐到具有被指定到所期望的信道的调谐频率的接收信号。
然后,由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之一输出的接收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13A、13B、13C之一和级间(inter-stage)调谐电路14A、14B、14C之一被提供给开关电路15。切换开关电路15,使其与开关电路11互锁(interlock)。因此,开关电路15输出所期望的所接收到的信号SRX,所接收到的信号SRX具有被指派到级间(inter-stage)调谐电路14A、14B、14C之一的接收带中的频率。开关电路15将所接收到的信号SRX提供给混频器电路21I和21Q。
注意,尽管还是与形成天线调谐电路12A至12C相类似地形成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但是级间调谐电路14A被形成为失谐电路(detuningcircuit)。并且,如以下将要描述的,调谐电路12A至12C和14A至14C的调谐电容器都建立在IC 1中,但是调谐线圈设在IC 1的外部。
VCO(压控振荡器)31产生具有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振荡信号。为了产生这样的振荡信号,VCO 31是PLL 30的一部分。由VCO 31产生的振荡信号被提供给可变频率电路32,可变频率电路32将振荡信号的频率除以N,其中,N是表示分频比的正整数。即,可变频率电路32产生频率为振荡信号的频率的1/N的信号。可变频率电路32将具有划分后的频率的信号输出给相位比较电路33。并且,外部源将具有1MHz到2MHz范围内的频率的时钟信号通过端子引脚T16提供给信号形成电路34。信号形成电路34还将时钟信号的频率进行划分以产生具有预先确定的频率f34的输出信号并且将该输出信号提供给相位比较电路33以用作参考信号。
然后,由相位比较电路33产生的比较输出被提供给滤波器35。比较输出表示由可变频率电路32和信号形成电路34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滤波器35将具有随该相位差变化的电平的直流(DC)电压输出给VCO 31以用作用于对由VCO 31产生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31进行控制的电压。注意,从外部附接到前端电路IC 1的电容器C11经由端子引脚T17被连接到滤波器35以用作平滑电容器。
因此,由以下等式表示由VCO 31产生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31:
F31=N·f34            (等式2)
因为系统控制器4能够通过信号处理部件61控制分频比,所以由VCO 31产生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31可以被改变。根据被指派到接收信道的接收带和接收频率确定,由VCO 31产生的振荡信号的频率f31具有1.8至3.6GHz的范围内的典型值。
然后,VCO 31将振荡信号提供给可变频率电路36,可变频率电路36将振荡频率f31除以分频比M,分频比M具有典型值2、4、8、16或32。系统控制器4还能够通过信号处理部件61控制可变频率电路36的分频比M。
可变频率电路36将具有划分后的频率的信号提供给频率划分电路37,频率划分电路37进一步将划分后的频率除以2或者乘以1/2以产生具有彼此正交的相位的经过频率划分的信号SL0I和SL0Q。频率划分电路37将经过频率划分的信号SL0I和SL0Q提供给混频器电路21I和21Q以分别被用作本地振荡信号。
标号fL0标注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的频率。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的频率fL0以以下等式表示:
fL0=f31/(2M)
=N·f34/(2M)
=f34·N/(2M)            (等式3)
因此,通过改变分频比M和N,可以使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的频率fL0在宽的范围内变化以通过预先确定的频率步骤使彼此具有分离的值。
标号SRX标注期望信道的接收信号而标号SUD(不期望的信号)标注图像干扰信号。为了简明起见,期望信道的接收信号SRX由以下等式表示:
SRX=ERX·sinωRXt
在上式中,标号ERX标注期望信道的接收信号SRX的幅度而表达式ωRX由以下等式表示:
ωRX=2πfRX
在上式中,标号fRX标注期望信道的接收信号SRX的中心频率。
另一方面,图像干扰信号SUD由以下等式表达:
SUD=EUD·sinωUDt
在上式中,标号EUD标注图像干扰信号的幅度而表达式ωUD由以下等式表达:
ωUD=2πfUD
在上式中,标号fUD标注图像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
另一方面,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由以下等式表达:
SL0I=EL0·sinωL0t
SL0Q=EL0·cosωL0t
在以上等式中,标号EL0标注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的幅度而表达ωL0由以下等式表示:
ωL0=2πfL0
同样,ωIF由以下等式表达:
ωIF=2πfIF
在以上等式中,标号fIF标注典型值在4.0至5.5MHz范围内的中频。中频fIF可以根据广播系统而被改变。在超外差系统的情况中,满足以下等式:
FRX=fL0-fIF
FRX=fL0+fIF
因此,混频器电路21I和21Q分别输出信号SIFI和SIFQ,信号SIFI和SIFQ由以下等式表示:
SIFI=(SRX+SUD)×SL0I
=ERX·sinωRXt×EL0·sinωL0t
+EUD·sinωUDt×EL0·sinωL0t
=α{cos(ωRX-ωL0)t-cos(ωRX+ωL0)t}
+β{cos(ωUD-ωL0)t-cos(ωUD+ωL0)t}
SIFQ=(SRX+SUD)×SL0Q
=ERX·sinωRXt×EL0·cosωL0t
+EUD·sinωUDt×EL0·cosωL0t
=α{sin(ωRX+ωL0)t+sin(ωRX-ωL0)t}
+β{sin(ωUD+ωL0)t+sin(ωUD-ωL0)t}
α=ERX·EL0/2
β=EUD·EL0/2
信号SIFI和SIFQ被提供给低通滤波器22,低通滤波器22的带宽比由视频中频信号和音频中频信号所占据的频带的宽度更宽。由视频中频信号和音频中频信号所占据的频带的典型宽度在6MHz至8MHz的范围内。结果,低通滤波器22消除角频率与角频率之和(ωRX+ωL0)和角频率之和(ωUD+ωL0)相等的信号成分。此外,低通滤波器22还消除本地振荡信号SL0I和SL0Q。即,低通滤波器22输出由以下等式表示的信号SIFI和SIFQ:
SIFI=α·cos(ωRX-ωL0)t+β·cos(ωUD-ωL0)t
=α·cosωIFt+β·cosωIFt     (等式4)
SIFQ=α·sin(ωRX-ωL0)t+β·sin(ωUD-ωL0)t
=-α·sinωIFt+β·sinωIFt    (等式5)
然后,信号SIFI和SIFQ通过稍后将要描述的幅度/相位校正电路23被提供给复数带通滤波器24,复数带通滤波器24也被称为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多相带通滤波器。复数带通滤波器24具有以下特性(a)至(d):
(a)它具有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b)它具有相位偏移特性,并且将信号SIFI偏移任意偏移量的值
Figure G2009101292595D00181
(c)类似地它将信号SIFQ的相位偏移偏移量(
Figure G2009101292595D00182
)。
(d)它具有两个带通特性,一个具有频率f0,另一个具有另一频率-f0,这两个频率作为它的中心频率在频率轴上关于零频对称,并且两个带通特性中的一个可以通过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被选出。
因此,根据上述特性(b)和(c),信号SIFQ的相位比信号SIFI的相位90度落后90°的差,如以下等式所示:
SIFI=α·cosωIFt+β·cosωIFt    (等式6)
SIFQ=-α·sin(ωIFt-90°)+β·sin(ωIFt-90°)
=α·cosωIFt-β·cosωIFt    (等式7)
简而言之,在信号SIFI和信号SIFQ中,信号成分α·cosωIFt具有彼此相同的相位而信号成分β·cosωIFt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
然后,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将信号SIFI和信号SIFQ提供给电平校正放大器25,电平校正放大器25找到信号SIFI和信号SIFQ之和以产生由以下等式表达的信号SIF:
SIF=SIFI+SIFQ
=2α·cosωIFt
=ERX·EL0·cosωIFt    (等式8)
信号SIF正是当信号SRX通过采用超外差方法被接收到时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此外,该中频信号SIF不包括图像干扰信号SUD。注意,幅度/相位校正电路23对信号SIFI的幅度和相位以及信号SIFQ的幅度和相位进行校正使得等式8被满足,即,图像干扰信号SUD幅度被最小化。
此外,在此时,电平校正放大器25校正中频信号SIF的电平使得即使信号SIFI和信号SIFQ的电平因为广播系统之间的差异而不同,AGC特性等也不会改变。特别地,AGC特性包括AGC启动电平。
最后,电平校正放大器25通过AGC可变增益放大器26和用于移除DC成分和混叠的带通滤波器27将中频信号SIF输出给端子引脚T12。
因此,如等式3所述,可以通过改变分频比M和N选出期望信道的频率。然后,通过根据广播系统对通过端子引脚T12被输出到解调电路IC2的中频信号SIF进行解调,能够观看经由期望信道接收到的广播信号。
如上所述,由于前端电路部件10,被创建为单个IC的前端电路IC 1能够处理频率在46MHz到887MHz的宽范围内的信号。此外,前端电路部件10可以利用更少的组件来实现而不会劣化消除宽频率范围上的图像干扰的特性。另外,前端电路部件10能够处理数字广播系统和模拟广播系统之间以及世界多个国家所采用的广播系统之间的差异。
此外,可以降低时钟信号等的高频成分所引起的干扰数。结果,可以提高接收灵敏度。另外,PLL 30可以通过除电容器C11之外在前端电路IC 1中内部创建的电路组件来实现。因此,PLL 30是能够对抗扰动的并且几乎不产生干扰。此外,因为高频放大器电路13A、13B和13C只被分别连接到调谐电路14A、14B和14C,所以由高频放大器电路13A、13B和13C生成的负荷(load)可以被降低使得高频放大器电路13A、13B和13C几乎不产生失真。
AGC示例
AGC电压VAGC是由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AGC电压产生电路63产生的,解调电路IC 2稍后将被描述为前端电路IC 1之后的级处所设置的IC。AGC电压VAGC通过端子引脚T13被提供给AGC可变增益放大器26以用作用于对AGC可变增益放大器26的增益进行控制的信号。因此,普通的AGC作为用于具有中频的信号的AGC被执行
此外,如果所期望的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平太高和/或具有高电平的干扰信号与接收到的信号SRX混合,则上述普通AGC不能被执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低通滤波器22产生的信号SIFI和信号SIFQ被提供给电平检测电路41,电平检测电路41在AGC的执行之前检测信号SIFI和信号SIFQ的电平以判定所述电平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值,并且分别产生表示该检测的结果的检测信号。由电平检测电路41产生的检测信号和从端子引脚T15接收到的AGC电压VAGC被提供给加法器42。加法器42产生表示检测信号与AGC电压VAGC相加的结果的加法输出信号,并且将该加法输出信号提供给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之后产生延迟AGC电压VDAGC。延迟AGC电压形成电路43将延迟AGC电压VDAGC提供给高频放大器电路13A、13B和13C中的每一个以用作用于执行被延迟的AGC的控制信号。
因此,因为在D/U(期望的/不期望的)的基础上执行最优的AGC操作,所以期望的广播信号可以被很好地接收到而不用考虑该广播是模拟广播还是数字广播甚至是混合的模拟和数字广播。D/U(期望的/不期望的)被定义为期望的接收信号强度与不期望的接收信号强度之比。
用于测试和调整的典型电压
由低通滤波器22产生的信号SIFI和SIFQ被提供给线性检测电路44,然后线性检测电路44检测并且平滑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以产生表示信号SIFI和SIFQ的电平的DC电压V44。然后,线性检测电路44将DC电压V44输出给端子引脚T15。
被输出给端子引脚T15的DC电压V44被用在对前端电路IC 1进行测试和调整的过程中。例如,被输出给端子引脚T15的DC电压V44被用在对在宽的频率范围上由前端电路IC 1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因此,和由具有窄带的中频滤波器输出的信号不同,能够直接对用于将从天线端子引脚T11开始到混频器电路21I和21Q为止的范围内所设有的组件进行连接的信号线的宽带的衰减频率进行检测。
此外,在对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测试信号被提供给天线端子引脚T11而被提供给端子引脚T13的AGC电压VAGC被设置预先确定的电平以允许跟踪调整操作根据DC电压V44中的变化而被执行。另外,通过利用数字数据,能够对前端电路IC 1的各种功能进行调整并且测量前端电路IC 1的特性。
恒压电路
根据本实施例的前端电路IC 1设有恒压电路53,恒压电路53从端子引脚T18接收电源电压+Vcc。恒压电路53是用于通过利用PN结的带隙(band gap)从电源电压+Vcc产生具有预先确定的幅度的恒定电压的组件。恒压电路53将这样产生的恒定电压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各种电路。注意,由恒压电路53所产生的恒定电压可以根据预先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调整数据被精细地调整。信号处理部件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用于对由恒压电路53产生的恒定电压进行精细调整的调整数据并且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然后,信号处理部件61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通过I/F部件52提供给恒压电路53,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被用于将由恒压电路53产生的恒定电压设置在合适的电平。
因此,由恒压电路53输出的恒定电压是针对每个前端电路IC 1被精细调整过的恒定电压。因此,即使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各个电路是通过利用MOS-FET构建的,提供给各个电路的电源电压也可以被设置为比所需要的电平略高的电平,使得各个电路的性能被尽可能大地显示出。
根据图2的框图中所示的前端电路IC 1的配置,能够接收在如之前所述的接收带(A)至(C)所规定的46MHz至887MHz频带中的TV广播。此外,前端电路IC 1的配置还允许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通带宽度和中心频率可以被改变,使得TV广播接收机不仅能够接收国内产生的地面数字和模拟TV广播,还可以接收从其他国家产生的地面数字和模拟TV广播。
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典型调整数据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典型的调整数据的图。还如上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不仅被用于存储用于对前端电路IC 1自己所采用的各种调整部件进行调整的调整数据,并且还被用于存储未被包括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电路的调整数据。
首先,说明用于对前端电路IC 1中所采用的各种调整部件进行调整的调整数据。
跟踪滤波器调整数据是用来对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滤波器通带进行调整的数据。跟踪滤波器调整数据被用来针对嵌入的电容器和安装在外部的线圈的变化来对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进行补偿。在图3的图中所示的典型调整数据中,所述调整数据是要被设置为用于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中每一个电路的滤波器的带的最大频率的信息。
IQ幅度调整数据和IQ相位调整数据被用来对中频滤波器的特性进行调整,特别是被用来对图像干扰移除特性进行调制。IQ幅度调整数据和IQ相位调整数据中的每一个调整数据是用于之前所述的三个接收带中的每一个带的多个接收信道频率的每一个频率的调整数据。即,IQ幅度调整数据和IQ相位调整数据中的每一个调整数据是针对作为可变参数的接收信道频率设置的调整数据。更具体而言,每个调整数据是针对以下将要描述的多个离散的接收信道频率而设值的。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调整数据针对其而被存储的那些离散的接收信道频率并不隐含三个接收带的每个带中的所有接收信道频率。而是,所述离散的接收信道频率通过多个被跳过的接收信道频率而被彼此分开。结果,针对被跳过的接收信道频率的每一个频率的各个调整数据没有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然而,信号处理部件61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每一个用于被跳过的接收信道频率的调整数据:根据作为分别针对某些离散的接收信道频率设置的IQ幅度调整数据和IQ相位调整数据而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数据执行插值过程。该配置被应用到以下所述的其它调整数据。
VCO电流调整数据是用于吸收由VCO 31中所采用的电阻器的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以在所有时间实现稳定性能的调整数据。
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是用于设置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调整数据。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吸收复数带通滤波器24中的内部电阻器的电阻变化和内部电容器的电容变化。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还能被用来改变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是被用来设置与之前所述的三个接收带的6MHz、7MHz和8MHz带宽相对应的上述截止频率。
调谐频率设置调整数据是用来对天线调谐电路12A、12B和12C和级间调谐电路14A至14C的调谐频率进行调整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调谐频率设置调整数据还被存储用于多个接收信道频率。
电平校正放大器调整数据是用于对电平校正放大器25的增益进行调整的调整数据。电平校正放大器调整数据吸收电平校正放大器25中所采用的电阻器的电阻变化。
稳压器电压设置调整数据是用于对恒压电路53的电压输出进行精细调整的调整数据。
接着,说明针对未被包括在前端电路IC 1中的电路部件设置的调整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数据的示例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以用作用于对视频输出放大器3的增益进行调整的调整数据。如果必要,调整数据可以针对多个接收信道频率的每一个频率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存储调整数据的操作(包括纠错编码过程)
图4是在对获取调整数据并且将所述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操作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
在图4的说明性概念图中,调整对象部件100是前述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调谐电路、带通滤波器和放大器之类的调整部件的任何一个。如之前所述,在将根据本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从制造该TV广播接收机的工厂装运前,测试仪200被用来对由调整对象部件100表示的各种调整部件的各种调整项进行调整以产生用于针对调整部件的每个调整部件所设置的调整项的每个调整项的调整数据。详细而言,对于每个调整项,测试仪200获取作为该调整过程的结果被获得的最优调整数据的调整数据。最优调整数据是在调整过程中所检测到的最优状态中获得的调整数据。在最优状态中由测试仪200获得的最优调整数据被称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例如,可以对调整项进行调整过程以产生用于上述多个接收信道频率之一的调整数据。在这种情况中,对于每个接收信道频率,对调整项进行调整过程以产生调整数据并且对于每个调整项,获取在调整过程中检测到最优状态中所获得的最优调整数据来用作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由测试仪200获得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通过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61被提供给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信号处理部件61对从测试仪200接收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纠错编码过程并且将纠错编码过程的结果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详细而言,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CPU 61a用作执行软件的控制器以执行纠错编码过程。
即,如图5的图中所示,测试仪200中所采用的调整数据缓冲器200BF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提供给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ECC(纠错编码)编码器61Ec。
在本实施例中,ECC编码器61Ec针对从调整数据缓冲器200BF中接收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GF(28)上的RS(里德-所罗门)码并且将所述码添加到调整数据。然后,根据来自信号处理部件61的命令,由ECC编码器61Ec添加了RS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通过I/F部件52被提供给非易失性存储器51。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RS码的格式的图。如图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数据是大小为3页并且每页长度为128个字节的数据。因此,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大小为384字节。在本实施例中,RS码被应用于每一页的127字节。在本实施例中,RS码是能够校正达2字节的错误的码。被应用RS码的127字节的结构由长度为123字节的用作信息数据的调整数据和4个奇偶校验字节组成。
然而,注意,不是通过针对每个调整项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划分成3页而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而是,用于所有调整项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调整数据被存储进非易失性存储器51之前被划分进3页,每一页被添加纠错码。
这3页调整数据被称为宏数据。信号处理部件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以宏数据单元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然后,信号处理部件61中采用的控制器61a将宏数据单元的调整数据提供给纠错编码器,纠错编码器是包括在信号处理部件61中的用作用于执行对宏数据单元执行纠错解码过程的软件处理功能的部件。
纠错编码过程被执行以校正可校正的错误。在可校正的错误已经被校正之后,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缓存存储器61b中。如果所获得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包含不能被校正的错误,则信号处理部件61通常做另一次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尝试作为重试。
注意,如以下将描述的,当电源处于正在被接通的状态时,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利用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来针对各个调整部件执行调整过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包括附加纠错码。因此,即使在获取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操作中产生了错误,如果该错误是可校正的错误则该错误被校正。因此,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可靠性被提高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不必执行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前端电路IC 1中的纠错解码过程。这是因为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61能够从头开始执行纠错解码过程。因此,从视图的配置观点来看,本实施例提供了这样的优点:不必在前端电路IC 1中提供信号处理部件61,在前端电路IC 1中几乎不允许其中包含这样的信号处理部件61。
如以上通过参考图4的图所述,在通过利用测试仪200被执行一次的处理中,不必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产生并且经历了纠错编码过程,并且结果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然而,该操作被执行以产生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调整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次数绝非被限制为1。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在以上通过参考图4的图所述的处理已被执行一次后添加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以下描述进一步说明在需要新的附加调整数据的情况下,产生新的调整数据并且将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添加到已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过程。
添加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一典型处理
图7A至图7C是在对获得要被新近存储进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一典型过程以及产生纠错码并且将所述码与调整数据相关联以创建包括存储调整数据之前的码和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一典型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如之前所述,图6是将包括纠错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结构的格式示出为包括多个被称为宏数据单元的页单元的格式的图。然而,为方便起见,认为宏数据单元包括:要被存储在如图7A至7C的图的左手侧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信息数据存储区的信息数据部分,和要被存储在如图7A至7C的图的右手侧所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奇偶校验存储区的奇偶校验部分。这个方案也被应用于稍后将要描述的第二典型处理和第三典型处理。
如图7A的部分图中所示,正好在制造TV广播接收机的过程之后,没有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整个非易失性存储器51置于空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处理被执行以通过利用测试仪200获得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并且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在这种情况中,如果不考虑添加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处理,则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的自由空间以产生图7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1)。图7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1)被称为调整/写Seq-1。然后,产生信息数据部分的纠错码,所述信息数据部分包括已经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所产生的纠错码被称为纠错码数据ECC/Seq-1。纠错码数据ECC/Seq-1被存储在奇偶校验存储区以产生图7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图7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被称为ECC计算/写/结束。
然而,如果要被添加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是预先已知存在于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之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则不可能采用图7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方法来用作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和纠错码数据ECC/Seq-1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方法。这是因为,在纠错码数据ECC/Seq-1已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奇偶校验存储区之后,不能对针对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所产生的纠错码进行存储,所述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作为被添加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之后的调整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添加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一典型处理中,如果要被添加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是预先已知存在于在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之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则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处理被执行。在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处理中,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的自由空间以产生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1)。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1)被称为调整/写Seq-1。然而,在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处理中,之后不会产生包括纠错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而是,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的自由空间以产生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被称为调整/写Seq-2。然后,产生用于信息数据部分的纠错码,所述信息数据部分包括已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和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的。所产生的纠错码被称为纠错码数据ECC/Seq-1,2。纠错码数据ECC/Seq-1,2被存储在奇偶校验存储区以产生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3)。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3)被称为ECC计算/写/结束。
添加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二典型处理
图8A和8B是在获得要被新近存储进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二典型过程以及产生纠错码并且将所述码与调整数据相关联以创建包括存储调整数据之前的码和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二典型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图。第二处理是这样的典型处理,其中,即使纠错码数据已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也可以对针对新的信息数据部分所产生的新的纠错码进行存储,新的信息数据部分包括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现有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被添加到现有调整数据作为现有调整数据之后的新的调整数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或者,可以通过将针对新的信息数据部分和针对奇偶校验存储区中现有的纠错码数据所产生的新的纠错码数据添加到现有的纠错码数据之后来存储所述新的纠错码数据。
在第二典型处理中,如图8A和8B的图所示,除了用于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的奇偶校验存储区之外,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还设置了用于对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进行存储的操作之后被添加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奇偶校验存储区。在对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进行存储的操作之后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添加一次的情况中,图8的图中所示的第二典型处理被执行。因此,设置了两个奇偶校验存储区以允许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和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被分别存储在这两个奇偶校验存储区中。
图8A的部分图示出被执行以存储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的操作序列。该操作序列与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操作序列非常相似。即,图8A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和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纠错码数据ECC/Seq-1,2相同。然而,在如图8A中所示的被执行以存储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的操作序列的情况下,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被存储在第一奇偶校验存储区。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与图7C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纠错码数据ECC/Seq-1,2相对应。
另一方面,图8B的部分图示出被执行以存储第二纠错码数据ECC2ND的操作序列,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在被执行以存储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的操作序列之后产生的。首先,在如图8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被执行以存储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的操作序列中,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3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的自由空间以产生图8B的部分图中示出的状态(1)。图8B的部分图中示出的状态(1)被称为调整/写Seq-3。
然后,为包括了已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和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3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纠错码。所产生的纠错码被称为纠错码数据ECC 2ND。纠错码数据ECC 2ND还可被称为纠错码数据ECC/Seq-1、2、3。纠错码数据ECC 2ND被存储在第二奇偶校验存储区中以产生图8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1)。图8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1)被称为ECC计算/写。
此外,替代产生状态(2-1)的过程,产生用于信息数据部分和奇偶校验部分的纠错码信息,所述信息数据部分包括已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和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3,所述奇偶校验部分包括已被存储在第一校验存储区中的第一纠错码数据ECC 1ST。所产生的纠错码被称为纠错码数据ECC2ND。纠错码数据ECC 2ND被存储在第二奇偶校验存储区中以产生图8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2)。图8B的部分图中所示的状态(2-2)被称为ECC计算/写。
在第二典型处理中,奇偶校验部分被配置为对于添加调整数据的次数和要被存储的纠错码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因此,即使每次调整过程被执行时针对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附加纠错码,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附加纠错码数据也可以被新近地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添加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三典型处理
图9A和图9B是在对获得要被新近存储进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三典型过程以及产生纠错码并且将所述码与调整数据相关联以创建包括存储调整数据之前的码和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码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第三典型过程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概念图。第三处理是这样的典型处理,其中,即使纠错码数据已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也可以对针对新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的新的纠错码进行存储,所述新的信息数据部分包括被存储在信息数据存储区中的现有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被添加到现有调整数据作为现有调整数据之后的新的调整数据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根据添加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也被称为纠错码数据的ECC的第三典型处理,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存储区被划分成n个存储块B1、B2、……和Bn,每个存储块设有用于存储宏块的存储容量。此外,在添加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三典型处理中,每次处理被执行以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时,针对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纠错码数据并且所述纠错码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然而,在添加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三典型处理中,用于存储一个过程中所获得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同一过程中针对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的纠错码数据的存储块与被用于存储另一过程中所获得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该另一过程中针对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的纠错码数据的存储块不同。并且,在添加调整数据和ECC的第三典型处理中,信号处理部件6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利用已经被存储在最后一个过程所使用的宏块中的调整数据,所述最后一个过程是这样的过程: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并且产生用于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纠错码数据并且将纠错码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即,如图9A的图中所示,在第一调整过程中,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被存储在存储器块B1的信息数据存储区中,而针对包括被存储在数据部分区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所产生的纠错码数据ECC 1ST被存储在同一存储器块B1的奇偶校验存储区中。
在将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操作中,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被从存储器块B1复制到存储器块B2,如图9B的图中所示。然后,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被添加到存储器块B2中的自由信息数据存储区。结果,针对包括了已被存储在存储器块B2中的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和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产生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并且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被存储在存储器块B2的奇偶校验存储区中。
注意,还在第三种典型处理的情况中,以与通过参考以上参考图8B的图所述的第二典型处理中的状态(2-2)所说明的过程相同的方式,可以产生不仅针对包括了第二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2和第一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Seq-1的信息数据部分并且还针对包括了纠错码数据ECC 1ST的奇偶校验部分的第二纠错码数据ECC 2ND。
根据第三典型处理,即使每次调整过程被执行时针对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了附加纠错码,新的调整数据和附加纠错码数据也可以被新近地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装运前和装运后的调整数据
以上描述说明装运前的调整数据,装运前的调整数据是在TV广播接收机从制造所述TV广播接收机的工厂被装运之前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然而,即使在TV广播接收机已经从工厂被装运之后,在用户利用TV广播接收机的环境中,某些情况下,操作员等可能想要获取用于某一类型的调整项的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该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添加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现有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以下描述中,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称为装运后的调整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装运后的调整数据也被考虑进来。即,在本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配置为包括多个存储体(bank)。在本实施例的这种情况中,非易失性存储器51有四个存储体,分别被称为Bank0、Bank1、Bank2和Bank3,如图10的图中所示。
Bank0和Bank2中的每一个存储体被用作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存储区。另一方面,Bank1和Bank3中的每一个存储体被用作存储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存储区。此外,如图10的图中所示,Bank0和Bank1用作一对存储体。类似地,Bank2和Bank3用作一对存储体。
通常,Bank0被用作在Bank2被使用之前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
类似地,Bank1通常被用作在Bank3被使用之前存储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现在,关注Bank0和Bank1这一对存储体。Bank1已经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存储区,而Bank0也已经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因此,当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是从形成一对的存储体Bank0和Bank1读取的,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现在关注Bank2和Bank3这一对存储体。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Bank2还未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但是Bank3已经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因此,当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是从形成一对的存储体Bank2和Bank3读出时,问题产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配置以使得:在尽管Bank2还未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但是Bank3已经被用作用于存储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储存区时,存储在Bank0中的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复制到存储体Bank2。此外,存储体Bank2设有写标志FB_2。当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存储体Bank2中时,写标志FB_2被重置为0,指示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已经被存储在存储体Bank2中的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1和信号处理部件61被配置为使得:当信号处理部件61从存储体Bank2和具有被存储在存储体Bank3中的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存储体Bank3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时,信号处理部件61参考写标志FB_2以证实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已经被存储到存储体Bank2中。
详细而言,通过执行如图11的流程图所表述的用于判定一对存储体的处理例程,信号处理部件6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该流程如下:
如图所示,流程图从步骤S101开始,在步骤S101处,信号处理部件61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之前获得与存储体Bank2相关联的写标志FB_2。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02处,信号处理部件61产生关于写标志FB_2是否已经被设置为0的判定结果。
如果步骤S102处所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写标志FB_2还未被设置为0,则处理例程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信号处理部件61从一对存储体Bank0和Bank1获得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02处所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写标志FB_2已经被设置为0,则处理例程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信号处理部件61从一对存储体Bank2和Bank3获得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如上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不同存储区被用于存储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使得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两者都可以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而不会产生问题。注意,装运前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装运后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中的每一个调整数据以如上所述包括前述纠错码的格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从电源接通到电源关闭使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调整操作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TV广播接收机中,在每次用户改变所选出的被指派到用户所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时,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调整操作被执行。
然而,在这种情况中,在每次用户改变所选择的被指派到用户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时,信号处理部件61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51。如果考虑在高频处,所消耗的电流的幅值大并且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寿命短,则不期望信号处理部件61在高频处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5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被配置为只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一次以只在电源被接通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图12A至图12C是在对配置的说明中要被提及的多个概念图。图12A至图12C中的每个阴影块表示被包括在配置中的涉及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传送的元件。图12A是对这样的配置的说明中要被提及的图,在该配置中,在电源是接通的时,信号处理部件61作出对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获取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请求,并且非易失性存储器51响应于该请求将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传送给信号处理部件61。在信号处理部件61中,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接收到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包含的缓存存储器61b中。
图12B是在对这样的配置的说明中被提及的图,在该配置中,在TV广播接收机的电源置于接通状态的运行状态中,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缓存存储器61b根据预先被存储在缓存存储器61b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然后,将所产生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每个调整对象部件100。在根据被存储在缓存存储器61b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过程中,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控制部件61a可以通过根据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来创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
图12C是在对这样的配置的说明中被提及的图,在该配置中,当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电源被关闭时,信号处理部件61中所采用的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丢失。另一方面,当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电源再次被接通时,该配置的状态被恢复成图12A的图中所示的状态。
图13示出表示这样的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处理包括从TV广播接收机中采用的电源被接通开始直到TV广播接收机中采用的电源被关闭之间由信号处理部件61连续执行的操作。
如图13中所示,流程图从步骤S201开始,在步骤S201,当TV广播接收机中采用的电源被接通时,信号处理部件61处于对由系统控制器4发布的命令进行连续监控的状态中。如果步骤S201处被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在TV广播接收机中采用的电源被用户接通时所监控的命令是由系统控制器4发布的命令,则处理流程进行到步骤S202,在步骤S202,信号处理部件61请求前端电路IC 1中的I/F部件5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读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在步骤S202,信号处理部件61接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被读出并且通过I/F部件52被提供给信号处理部件61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203中,信号处理部件61对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纠错编码过程。结果,在下一个步骤S204,将具有在纠错解码过程中被校正的错误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存储到信号处理部件61中嵌入的缓存存储器61b中。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205中,例如通常,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最终所选择的信道(即,被指派到最终所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上的信息。随后,信号处理部件61将被用来选择与最终所选择的信道相对应的TV广播台的信息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要被用来选择TV广播台的信息包括被应用于PLL 30中所采用的可变频率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和用于前述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每个调整部件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控制部件61a根据被存储在缓存存储器61b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找到用于最终所选择的信道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在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过程中,控制部件61a可以通过根据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诸如线性插值的插值过程来创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如果必要的话。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206,信号处理部件61针对需要校准过程被执行的每个调整项执行校准过程。在校准过程的执行中,信号处理部件61将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置于产生前述测试信号的运行状态中并且信号处理部件61驱动开关电路6进入选择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产生的测试信号的状态。在校准过程的执行结束时,信号处理部件61将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置于结束产生测试信号的不可运行状态并且信号处理部件61驱动开关电路6进入选择由TV广播接收天线5提供的接收信号的状态。因此,TV广播接收机被置于对被指派到最终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的状态。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207,信号处理部件61进入检测从系统控制器4接收到的命令的状态以产生关于所检测到的命令是否是由系统控制器4在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电源被用户关闭时所发布的命令的判定结果。如果在步骤S207处被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系统控制器4还没有发布通知TV广播接收机中所采用的电源被关闭的命令,则流程进行到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信号处理部件61产生关于用户是否已经改变所选择的被指派到TV广播台的信道的判定结果。如果在步骤S207处被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用户还没有改变所选择的被指派到TV广播台的信道,则处理流程返回步骤S207以重复在步骤S207处被执行的过程和随后的步骤。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8处所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用户已经改变所选择的被指派到TV广播台的信道,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9。在步骤S209,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系统控制器4接收新选择的信道(即,被指派到新的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上的信息。随后,信号处理部件61将要被用来选择与新选择的信道相对应的TV广播台的信息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要被用来选择TV广播台的信息包括要被应用到PLL 30中所采用的可变频率电路32和36的分频比和和用于前述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每个调整部件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控制部件61a根据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找到用于新选择的信道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在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过程中,控制部件61a可以通过根据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诸如线性插值的插值过程来创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如果必要的话。
然后,在步骤S210,信号处理部件61针对需要校准过程被执行的每个调整项执行校准过程。在校准过程的执行中,信号处理部件61将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置于产生前述测试信号的运行状态中并且信号处理部件61驱动开关电路6进入选择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产生的测试信号的状态。
在校准过程的执行结束时,信号处理部件61将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置于结束产生测试信号的不可运行状态并且驱动开关电路6进入选择由TV广播接收天线5提供的接收信号的状态。因此,TV广播接收机被置于对被指派到最终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的状态。
然后,处理流程返回步骤S207以重复在步骤S207处被执行的过程和随后的步骤。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7处被执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已经由系统控制器4发布了通知TV广播接收机中采用的电源被关闭了的命令,则处理流程进行到步骤S211,在步骤S207,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擦除。然后,信号处理部件61结束图13中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的处理。注意,步骤S211的过程不是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的过程。而是,在此对步骤S211的过程进行描述以证实当TV广播接收机的电源被关闭时,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所有数据都丢失了。
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的典型的插值
通过利用作为缓存存储器61b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图3的图中所示的数据结构中所包括的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可以使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中频带宽能够应对所有的广播系统。然后,通过根据与期望的中频带宽一致的、图3的图中所示的数据结构中所包括的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截止频率可以被精细地调整。
图14是在对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的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的描述中要被提及的说明性图。如图14所示,针对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所有中频带宽使用同一最小截止频率。因此,不必将所述同一最小频率作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以下列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是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是被用来针对为三个接收带设置的带宽6MHz、7MHz和8MHz而设置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如下:
IF_BPF_COFF_6M,
IF_BPF_COFF_7M和
IF_BPF_COFF_8M。
信号处理部件61根据以上列出的IF-BP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以找到用于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所述截止频率对于所选择的被指派给用户所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是最优的。图15示出表示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的插值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中所示,流程图从步骤S301开始,在步骤S301,信号处理部件61中采用的控制部件61a从缓存存储器61b读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IF_BPF_COFF_6M、IF_BPF_COFF_7M和IF_BPF_COFF_8M。
接着,在下一个步骤S302,信号处理部件61将与所选择的被指派到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相适合的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与三个接收带(即,6MHz、7MHz和8MHz的接收带)进行比较以判定与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最接近的两个接收带宽。
详细而言,首先,从三个接收带(即,6MHz、7MHz和8MHz的接收带)中选择与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最接近的第一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1。用参考标号IF_BPF_COFF1标注被存储为与被选为第一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1的6MHz、7MHz或8MHz的接收带相对应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截止频率调整数据。
接着,从三个接收带(即,6MHz、7MHz和8MHz的接收带)中选择除了最接近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之外的第二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2。用参考标号IF_BPF_COFF2标注被存储为与被选为第二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2的6MHz、7MHz或8MHz的接收带相对应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的截止频率调整数据。
接着,在下一个步骤S303,信号处理部件61根据图16中所示的等式(Eq.A)来执行插值过程,以计算截止频率调整数据IF_BPF_COFF,截止频率调整数据IF_BPF_COFF是适于期望的中频带宽IFBW的截止频率。
接着,在下一个步骤S304,信号处理部件61将在步骤S303中所执行的过程中所计算出的合适的截止频率调整数据IF_BPF_COFF存储到寄存器中。寄存器中所存储的截止频率调整数据IF_BPF_COFF被用作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经过精细调整的截止频率,只要TV广播接收机的电源处于接通的状态。
注意,如以上参考图15中的流程图所述的用来计算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经过精细调整的截止频率的插值处理只是图13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05至S209处所执行的插值过程的典型示例之一。
接着,以下描述说明图13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05至S209处被执行的插值过程的另一典型示例。如图17的图中所示的曲线所指示的,某些存储体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各个依赖于所选择的用户所期望的接收信道的频率。每次所选择的被指派到用户希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被改变时,产生针对接收信道的频率被存储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所选择的被指派到新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频率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可能还没有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具体而言,如图17的图所示的曲线所指示,分别针对接收RF频率f1、f2和f3等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D1、D2和D3等已经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
如上所述,如果针对新选择的被指派到新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RF频率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还没有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则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插值过程以计算针对新选择的接收信道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
例如,所选择的被指派到新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频率f12是在由如图17的图中所示的曲线所指示的RF频率f1和f2之间的频率,还未针对频率f12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存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这种情况中,本实施例的信号处理部件61通过使用位于频率f12的两侧的频率f1和f2的数据D1和D2执行插值过程以根据以下等式(B)计算用于新选择的接收信道的频率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D12:
D12={k2/(k1+k2)}D1+{k1/(k1+k2)}D2            (B)
在以上给出的等式(B)中,参考标号k1标注RF频率f12和f1之间的差而参考标号k2标注RF频率f12和f2之间的差。
典型的校准处理
以下描述说明在图13中示出的流程图的步骤S206和S210处所执行的校准处理的典型示例。以下所述的典型的校准过程是被执行以对用作中频滤波器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中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进行调整的过程。被执行以对图像干扰消除特性进行校准的过程被称为IMRR校准过程。
为了执行作为典型的校准过程的IMRR校准过程,解调电路IC 2设有检测电路62。
用于执行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第一典型配置
图18是通过关注解调电路部件60的配置和用于执行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第一典型具体配置示出解调电路IC 2的框图。如图18的框图中所示,解调电路部件60包括解调处理单元602和A/D转换部件601,A/D转换部件601是用于将从前端电路IC 1接收到的模拟中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中频信号的部件。A/D转换部件601将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检测电路62。
如图18的框图中所示,检测电路62的第一典型具体配置包括乘法器621、振荡器622、低通滤波器623和电平检测部件624。
在检测电路62的第一典型具体配置中,振荡器622用作用于产生具有中频的振荡信号的部件。振荡器622将具有中频的振荡信号提供给乘法器621,并且同时,A/D转换部件601将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乘法器621。乘法器621产生频率与中频振荡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的差相等的输出信号。乘法器621将所产生的输出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623提供给电平检测部件624。电平检测部件624检测由乘法器621产生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给信号处理部件61。
要被用于IMRR校准过程中的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产生的测试信号是具有固定频率的信号。该测试信号的频率由信号处理部件61设置在使得该测试信号变成在所选择的被指派到用户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中的图像干扰频率这样的值。
因此,如果IMRR校准模式中通过天线端子引脚T11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的测试信号最终由已被调整到提供最优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这样的状态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进行处理,则由检测电路62中所采用的电平检测部件624检测到的电平非常理想地为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参考由由检测电路62中所采用的电平检测部件624所检测到的电平,信号处理部件61对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中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调整数据进行校准。详细而言,信号处理部件61对调整数据进行校准以给出最优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
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的典型的IMRR校准
图19通过典型的IMRR校准处理例程的执行示出表示由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当所选择的被指派到用户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被最终确定时或者当用户期望的TV广播台被切换到另一个台时,在表示典型的IMRR校准处理例程的图19中所示的流程图从步骤S400开始。
首先,在典型的IMRR校准处理之前,信号处理部件61中采用的控制部件61a从缓存存储器61b中读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且根据前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然后,信号处理部件61将所产生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由信号处理部件61产生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包括用于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在步骤S400之后的步骤S401,信号处理部件61从用于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产生初始值a,或者信号处理部件61利用作为用于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初始值a的默认值。该初始值或默认值是要在这个IMRR校准处理例程中被校准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值。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402,信号处理部件61驱动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来产生用于被指派到当前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的测试信号,并且信号处理部件61驱动开关电路6选择由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产生的测试信号。随后,信号处理部件61使IMRR校准模式有效。
接着,在下一个步骤S403,信号处理部件61对要被进行IMRR校准过程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设置值x进行初始化。换而言之,信号处理部件61将要被进行IMRR校准过程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设置值x的初始值设置在经过IMRR校准过程后的范围的最小值(a-MRANGE)处(即,图1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03中所示的x=a-MRANGE)。
随后,在下一个步骤S404,信号处理部件61将变量minmag设置在将被用作变量minmag的初始值的相对大的值MAXVAL。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04中所示的minmag=MAXVAL。变量minmag是要与由电平检测部件624输出的电平进行比较的变量。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405,信号处理部件61将设置值x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以被设置为用作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
随后,在下一个步骤S406,信号处理部件61读出由检测电路62中所采用的电平检测部件624输出的检测电平amp。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407,信号处理部件61将输出电平amp与变量minmag进行比较以产生关于输出检测电平amp是否小于变量minmag(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07中所示的是否是amp<minmag)的判定结果。
如果步骤S407处被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输出检测电平amp小于变量minmag(即,如果amp<minmag),则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408,在步骤S408,信号处理部件61将当前的设置值x保存为最优值x_opt(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07中所示的x_opt=x)并且将变量minmag设置到由电平检测部件624针对设置值x产生的输出检测电平amp(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07中所示的minmag=amp)。然后,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409。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07处被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输出检测电平amp不小于变量minmag(即,如果amp≥minmag),则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跳过在步骤S408处被执行的过程而直接进行到步骤S409。即,信号处理部件61既不更新最优值x_opt也不更新变量minmag。
在步骤S409,信号处理部件61将设置值x与经过IMRR校准过程的范围的最大值(a+PRANGE)进行比较以产生关于设置值是否小于最大值(a+PRANGE)(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09中所示的x<(a+PRANGE)=的判定结果。如果步骤S409中所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设置值x小于最大值(a+PRANGE),则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410,在步骤S410,设置值x被更新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下一个值。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下一个值是根据IMRR校准过程的步骤的宽度确定的值。通常,设置值x增加1(即,如图19的流程图的步骤S410中所示的x=x+1)。然后,在设置值x已被更新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下一个值之后,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返回步骤S405,信号处理部件61重复步骤S405的过程和随后的步骤。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409中所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判定结果指示设置值x大于等于最大值(a+PRANGE),则IMRR校准处理的流程进行到步骤S411,在步骤S411,信号处理部件61将已在步骤S408处所执行的过程中被保存为最优值x_opt的调整数据值x作为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412中,信号处理部件61终止IMRR校准模式并且将IMRR校准处理已结束告知系统控制器4。随后,在下一个步骤S413,信号处理部件61进入这样的状态:执行对经由所选择的被指派到用户期望的TV广播台的接收信道而接收到的接收RF信号进行处理的普通操作。
在以上参考图19中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的IMRR校准处理中,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的最优值是通过采用全部值搜索方法找到的。然而,注意,用于IMRR校准处理的搜索技术绝非限于全部值搜索方法。即,还可以采用除全部值搜索方法之外的搜索技术。
用于执行IMRR校准的检测电路62的第二典型配置
图20是通过关注解调电路部件60的配置示出解调电路IC 2的框图,解调电路IC 2包括用于执行IMRR校准过程的检测电路62的第二典型具体配置。
在包括检测电路62的第二典型具体配置的解调电路IC 2中,解调电路部件60具有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解调电路一样的配置并且解调电路部件60采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605,如图20的框图中所示。
即,在解调电路部件60中,由A/D转换部件601输出的信号经过由混频器电路执行的正交解调过程,混频器电路由乘法器603和频率振荡器604组成。作为由混频器电路执行的正交解调过程的结果获得的信号被FFT单元605转换成频域信号。
在检测电路62的第二典型具体配置中,由解调电路部件60中所采用的FFT单元605输出的信号被提供给检测电路62。检测电路62具有最大幅度检测器625。最大幅度检测器625是这样的部件,其用于找到由FFT单元605产生的作为FFT处理的结果的信号的最大幅度被检测到的那个频率,并且输出最大幅度。最大幅度检测器625将幅度输出给信号处理部件61。
在IMRR校准时,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通过天线端子引脚T11将具有图像干扰频率的测试信号提供给前端电路IC 1。因此,最大幅度检测器625将在图像干扰频率处被输出的幅度通过给信号处理部件61。
因此,信号处理部件61执行IMRR校准过程以将用于图像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设置为使得由最大幅度检测器625提供给信号处理部件61的幅度输出变为0的值。因此,信号处理部件61能够将用于图像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设置到提供最优的图像消除特性的值。
如上所述,通过在本实施例中预先执行这样的校准过程:通过对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而产生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进行校准,能够产生考虑了TV广播接收机的老化过程并且与使用TV广播接收机的应用环境相匹配的精确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在这种情况中,因为信号处理部件61预先执行了这样的校准过程:通过对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51中所存储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所产生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进行校准,所以能够减少执行校准过程直到最优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被获得所用的时间长度。
注意,也被用来执行对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进行校准的测试信号产生部件7也可以被包含在前端电路IC 1中。
其它实施例和其它修改版本
根据上述实施例,前端电路IC 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51,非易失性存储器51被用来存储用于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各种调整部件的调整数据。然而,非易失性存储器51还可以被设置在前端电路IC 1外部。图21是示出实现采用设在前端电路IC 1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70的TV广播接收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典型配置。
如图21的框图中所示,前端电路IC 1不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51而是采用仅替换I/F部件52的缓冲器寄存器54。缓冲器寄存器54是被用来从解调电路IC 2中所采用的信号处理部件61接收用于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各种调整部件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被用来保持所述调整数据的存储组件。缓冲器寄存器54中所存储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稍后被提供给前端电路部件10中所采用的调整部件。
此外,在该另一实施例的情况中,设在前端电路IC 1外部的外部非易失性存储器70通过端子引脚T27被连接到解调电路IC 2的信号处理部件61。必要的时候,信号处理部件61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70以从非易失性存储器70读出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然后,以与之前所述的实施例同样的方式,信号处理部件61根据从非易失性存储器70读出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且将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缓冲器寄存器54。
图21的框图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执行与之前所述的实施例一样的操作并且给出同样的效果。图21的框图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与之前所述的实施例唯一的不同在于,在图21的框图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情况中,设在前端电路IC 1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70被附接到解调电路IC 2以用作用于替换非易失性存储器51的存储器。
在目前所述的实施例中,只对用于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执行IMRR校准过程。然而,注意,校准过程的对象当然绝非仅限于用于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带通滤波器24的图像干扰消除特性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例如,可以对用于每个跟踪滤波器的调谐频率和该滤波器的增益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执行校准过程。此外,还可以对表示用于针对中频所设置的复数带通滤波器24的截止频率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执行校准过程。另外,还可以对用于VCO 31的电流变化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和用于由用作恒定电压产生器的恒压电路53所产生的电压的变化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执行校准过程。
此外,在目前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接收信道的频率被当作用于调整数据的改变的参数。然而,注意,这个用于调整数据的改变的参数当然绝非限于接收信道的频率。例如,还可以提供这样的配置,其中,因老化过程而改变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用作采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TV广播接收机的电子设备设有用来测量时间的逝去的定时器。然后,通过根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时不时地产生对于当前时间点最优的调整数据。
另外,还可以提供这样的配置,其中,对于各种温度最优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用作采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TV广播接收机的电子设备设有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温度测量部件。该温度测量部件被用于测量当前的环境温度,并且用于测量出的当前的环境温度的调整数据通过对预先针对各种温度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执行插值过程而被产生。
此外,在目前所说明的实施例中,RS码被用作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调整数据的纠错码。然而,注意,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调整数据的纠错码绝非限于RS码。即,当然还可以使用各种其它纠错码或各种检错和纠错码。
另外,在目前所说明的实施例中,TV广播接收机被当作本发明所应用于的电子设备。然而,注意,本发明所应用于的电子设备绝非限于TV广播接收机。
本发明包含与2008年4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递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第2008-097574号所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以内,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包括:
内部配置部件,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是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
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对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和
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所述校正数据传送到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外部的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具有将从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外部的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和
第二集成电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包括:
信号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处理部件用作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中所包括的所述接口部件相连接的内部配置部件,和
校正数据提供部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部件
通过所述接口部件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将所述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接口部件,并且
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所述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接收的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作广播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用作被配置为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件;
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用作被配置为对从所述前端部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件;并且
所述另一电路是用于对从所述解调部件提供的解调后的输出进行放大的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在经过纠错编码过程之后被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经过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信号处理部件中的纠错解码过程。
4.一种用于调整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具有
内部配置部件,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是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
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对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和
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所述校正数据传送到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外部的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具有将从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外部的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和
第二集成电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包括:
信号处理部件,所述信号处理部件用作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中所包括的所述接口部件相连接的内部配置部件,和
校正数据提供部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所述校正数据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由所述信号处理部件,通过所述接口部件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所述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将所述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接口部件,以及
通过所述接口部件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所述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接收的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
5.一种集成电路,包括:
内部配置部件,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是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
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对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和
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具有将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和所述校正数据传送到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的数据受体的数据传送功能,并且具有将从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的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配置部件的数据保持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构成被配置为接收广播信号的前端部件。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集成电路,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包括
内部配置部件,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是通过利用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能够调整的,和
数据保持部件,被配置为将从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外部的源接收到的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内部配置部件作为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
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对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内部配置部件执行的预先调整过程的结果以用作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并用于存储用于另一电路的校正数据;和
第二集成电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包括用作内部配置部件的
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数据保持部件相连接的信号处理部件,和
校正数据提供部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部件:
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根据所述预先找到的调整数据产生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并将所述要被实际使用的调整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保持部件;并且
接收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校正数据,并通过所述校正数据提供部件将接收的所述校正数据提供给所述另一电路。
CN200910129259.5A 2008-04-03 2009-04-03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7574A JP2009253558A (ja) 2008-04-03 2008-04-03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調整方法およびic
JP2008097574 2008-04-03
JP2008-097574 2008-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2882A CN101552882A (zh) 2009-10-07
CN101552882B true CN101552882B (zh) 2012-05-30

Family

ID=4080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92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52882B (zh) 2008-04-03 2009-04-03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50969B2 (zh)
EP (1) EP2107688B1 (zh)
JP (1) JP2009253558A (zh)
CN (1) CN101552882B (zh)
TW (1) TWI378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8145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5622034B2 (ja) 2010-07-26 2014-1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システム
US20130226496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ise calibr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6373147B2 (ja) * 2014-09-26 2018-08-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KR102446617B1 (ko) * 2014-09-25 2022-09-2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수확기
US9237047B1 (en) * 2015-04-17 2016-01-12 Xilinx, Inc. Circuits for and methods of receiving data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12055960B (zh) * 2018-05-02 2022-02-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摄像头防护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611A (en) * 1983-02-04 1986-05-20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Tuner for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N1102029A (zh) * 1993-03-13 1995-04-26 株式会社金星社 电视机调谐数据微调装置及其方法
CN1265242A (zh) * 1997-07-31 2000-08-30 T·I·F·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收机
CN2489526Y (zh) * 2001-07-13 2002-05-01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广播卫星电视的数字一体化调谐器
CN1647399A (zh) * 2002-02-07 2005-07-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无线电设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3001A (en) * 1994-05-09 1997-02-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isk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flash memories
US6177964B1 (en) * 1997-08-01 2001-01-23 Microtune, Inc. Broadband integrated television tuner
US5737035A (en) * 1995-04-21 1998-04-07 Microtune, Inc. Highly integrated television tuner on a single microcircuit
JPH11168399A (ja) 1997-12-03 1999-06-22 Sony Corp 受信回路
JP3657424B2 (ja) * 1998-03-20 2005-06-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番組情報を放送するセンター装置と端末装置
US20040039927A1 (en) * 2000-10-30 2004-02-26 Katsuki Hazama Semiconductor intergrated circuit, receiver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receiver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pairing method, and video providing method
DE10135582C1 (de) * 2001-07-20 2003-01-1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Justierschal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stimmen eines Taktsignals
US7756500B1 (en) * 2002-01-25 2010-07-13 Sige Semiconductor Inc. Active inductor circuits for filtering in a cable tuner circuit
JP3842144B2 (ja) * 2002-02-20 2006-1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電子制御装置
US7460546B2 (en) * 2002-11-07 2008-12-02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residential gatewa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JP2004215034A (ja) * 2003-01-06 2004-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トラッキングフィルタの自動調整可能なチューナ
JP2004274111A (ja) * 2003-03-05 2004-09-30 Sharp Corp 集積回路
JP3806100B2 (ja) * 2003-04-28 2006-08-09 株式会社東芝 入出力回路
WO2005066970A2 (en) * 2003-12-30 2005-07-21 Sandisk Corporation Robust data duplication and improved update method in a multibit non-volatile memory
JP4061504B2 (ja) * 2004-04-12 2008-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機および受信用ic
US7308550B2 (en) * 2004-06-08 2007-12-11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System for portable PLC configurations
US8751616B2 (en) * 2004-06-08 2014-06-10 Siemens Industry, Inc. System for accessing and browsing a PLC provided within a network
JP2006238298A (ja) * 2005-02-28 2006-09-07 Megachips Lsi Solutions Inc 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メラ付き電子機器に組み込まれるメインモジュール
US20070094507A1 (en) * 2005-10-21 2007-04-26 Rush Frederick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4886435B2 (ja) * 2006-09-05 2012-02-29 株式会社東芝 差動信号振幅の自動調整回路
JP4969324B2 (ja) 2006-09-14 2012-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JP4730840B2 (ja) * 2006-11-15 2011-07-2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用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JP4760701B2 (ja) * 2006-12-26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集積回路
JP5029467B2 (ja) * 2008-03-31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ic内部構成部のばらつき調整方法およびic
JP4968145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0611A (en) * 1983-02-04 1986-05-20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Tuner for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N1102029A (zh) * 1993-03-13 1995-04-26 株式会社金星社 电视机调谐数据微调装置及其方法
CN1265242A (zh) * 1997-07-31 2000-08-30 T·I·F·株式会社 无线电接收机
CN2489526Y (zh) * 2001-07-13 2002-05-01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广播卫星电视的数字一体化调谐器
CN1647399A (zh) * 2002-02-07 2005-07-2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无线电设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4161A (en) 2010-01-16
JP2009253558A (ja) 2009-10-29
CN101552882A (zh) 2009-10-07
EP2107688B1 (en) 2016-08-10
EP2107688A2 (en) 2009-10-07
US8350969B2 (en) 2013-01-08
EP2107688A3 (en) 2014-10-22
TWI378657B (en) 2012-12-01
US20090251617A1 (en) 200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2882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调整方法和集成电路
US8107914B2 (en) RF filter with low-IF mixing, tuning and calibration
JP5181791B2 (ja) 電圧制御型可変周波数発振回路および信号処理回路
US20070001823A1 (en) Controlling fine frequency changes in an oscillator
WO2014147921A1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1552883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内部组成部件的分散调节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099399B (zh) 快速滤波器校准方法
JP4968146B2 (ja)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JP2008160672A (ja) ミキサ回路の入力回路
US81755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ning an antenna
CN102263568B (zh) 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方法和信号接收系统
JP4968145B2 (ja) 放送信号受信機およびその受信制御方法、並びにic
US200700043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small frequency changes
US20070252653A1 (en) Oscillat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and Channel Selecting Apparatus
CN201657152U (zh) 具有高q值调谐滤波器的电视调谐器
CN101790059A (zh) 具有高q值调谐滤波器的电视调谐器
US20140267920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JP2009081597A (ja) Fm受信機、及びfmチューナ
KR980006983A (ko) 라디오데이타시스템의 데이타를 이용한 베스트스테이션메모리 수행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