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2218B - 腰带环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腰带环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2218B
CN101532218B CN 200910126399 CN200910126399A CN101532218B CN 101532218 B CN101532218 B CN 101532218B CN 200910126399 CN200910126399 CN 200910126399 CN 200910126399 A CN200910126399 A CN 200910126399A CN 101532218 B CN101532218 B CN 101532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material
motor
aforementioned
devi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263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2218A (zh
Inventor
井上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2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2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2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腰带环供给装置,其可更适于供给腰带环。腰带环供给装置(1)具有:抽出机构(10);拉出机构(20);作为抽出机构(10)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2);作为拉出机构(20)的驱动源的第2电动机;编码器(12a),其检测电动机(12)的旋转角度;编码器(23a),其检测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以及控制装置(40)的CPU(41),该控制装置计算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各个指令角度与由编码器(12a、23a)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偏差,根据该偏差判定带状材料T抽出量是否适当,在不适当的情况下,驱动控制电动机(12)、电动机(23)中至少一个电动机将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调节为适当。

Description

腰带环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腰带环形成用的带状材料向缝纫机供给的腰带环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将腰带插入裤子或裙子等的腰部中,设置使扁平的带状布料成为环状的腰带环。
目前,在将形成该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缝制到被缝制物上的缝纫机中,附加设置将该腰带环供给至缝纫机的缝合位置的供给装置。供给装置从连续的带状材料裁取规定的长度,将该裁取得到的带状材料两端弯折,形成腰带环。
根据图8说明现有的腰带环供给装置100的结构。
腰带环供给装置100具有:抽出机构110,其利用经由同步带114而与电动机112连结的辊111的旋转,从带状材料送出台113将带状材料(未图示)沿着其长度方向抽出;拉出机构120,其使与电动机123连结的臂121夹持抽出的带状材料的前端部,并向箭头B方向移动,从而将带状材料拉出;切断机构130,其通过使可动切刀131相对于固定切132下降,以规定的长度将抽出并拉出的带状材料切断;以及腰带环供给机构(图示略),其将切断的带状材料向缝纫机输送。
在上述腰带环供给装置中,抽出机构110的辊111的旋转及拉出机构120的带状材料拉出动作,分别由各电动机112、电动机123驱动。此时,如果在抽出机构110的由电动机112引起的辊111的旋转中产生延迟,则拉出机构120对带状材料的拉出量,将大幅度地高于抽出机构110的抽出量。因此,抽出机构110和拉出机构120之间的带状材料会被拉出机构120强烈地拉拽,因为该带状材料通常具有伸缩性,所以其成为大幅度拉伸的状态。如果带状材料在这种状态下直接被切断,则因为切断后的带状材料会缩短与在切断前被拉伸的量对应的量,所以其成为远远短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长度,出现不具有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足够的长度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带状材料为伸缩性较大的材料的情况下尤为显著,从而在腰带环的缝制中造成很大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知一种腰带环供给装置,其通过在抽出机构的电动机112与辊111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图示略),并且无论电动机112的驱动速度如何,辊111都沿着抽出带状材料的方向(图8中的右转方向)空转,从而防止带状材料伸长(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28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腰带环供给装置中,没有在抽出机构110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多于拉出机构120对带状材料的拉出量的情况下,防止在拉出机构120与抽出机构110之间产生的带状材料松弛的方法。因此,在以出现这种松弛的状态将带状材料切断的情况下,存在带状材料长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问题点。
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使用单向离合器的情况下,在带状材料为伸缩性良好的材质的情况下,通过带状材料伸长而吸收对带状材料的张力,有时无法使单向离合器空转。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带状材料大幅度伸长,所以其有下述问题点,即,在这种状态下将其切断的情况下,其成为远远短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长度,从而没有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足够的长度。此外,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规定长度越长,这一问题点越显著。
此外,在单向离合器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钩挂,之后该钩挂被消除时带状材料被拉出机构强烈拉伸的情况下,由于因钩挂被消除的反作用而使带状材料被迅速拉出,则单向离合器会过度空转,使得带状材料被过长地拉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带状材料长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问题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带环供给装置,其对于具有伸缩性的带状材料,也可以抽出规定长度的带状材料,可靠地进行规定长度的腰带环供给。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腰带环供给装置,其依次抽出腰带环的带状材料,同时将其切断为规定长度,向缝纫机供给,该腰带环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抽出单元(10),其沿前述带状材料的长度方向抽出前述带状材料;拉出单元(20),其夹持由前述带状材料抽出单元抽出的前述带状材料的前端部,沿前述带状材料的长度方向拉出;第1电动机(12),其作为前述抽出单元抽出前述带状材料的动作的驱动源;第2电动机(23),其作为前述拉出单元拉出前述带状材料的动作的驱动源;第1检测单元(12a),其检测前述第1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第2检测单元(23a),其检测前述第2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第1计算单元(S5、S13),其计算针对前述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由前述第1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第2计算单元(S5、S13),其计算针对前述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由前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判定单元(41、S7、S8、S14、S15),其根据前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和前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以及调节单元(41、S9、S10、S16、S17),其在由前述判定单元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不适当的情况下,控制前述第1电动机、前述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调节前述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之后、且前述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前述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进行。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前述判定单元进行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前述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以及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而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之后、且前述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储单元,其存储根据前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和前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而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时的基准值;第1确定单元,其输入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以及第2确定单元,其输入前述带状材料的厚度,前述基准值对于每个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而分别设置,前述判定单元,根据前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前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以及与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基准值,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
此外,第1确定单元及第2确定单元,可以通过由操作者输入例如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带状材料的厚度而进行确定,也可以设置检测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的机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判定单元根据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和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判定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此时,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是对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第1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1电动机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另外,该偏差根据对应于位于拉出单元和抽出单元之间的带状材料的张力而变化。
例如,在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作用很大的张力情况下,因为经由抽出单元较大地作用于第1电动机的力,与基于对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的电动机的驱动力不同,所以对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第1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1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的偏差增大。另外,此时,带状材料可能会因为张力而伸长,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切断,则带状材料可能会短于规定长度。
另一方面,在拉出单元的张力较弱的情况下,因为除了基于对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的电动机的驱动力之外,几乎没有作用在第1电动机上的力,所以对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第1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第1电动机的旋转角度的偏差减小。另外,此时带状材料可能并不处于被拉出单元拉拽的状态,或抽出量过多而使带状材料松弛。
此外,对于第2电动机,也与第1电动机大致相同地,但产生偏差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由除了电动机驱动力之外的力产生的各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偏差,因为主要是由对抽出单元与拉出单元之间的带状材料的张力决定,所以抽出单元的第1电动机的偏差产生于拉出单元侧,而拉出单元的第2电动机的偏差产生于抽出单元侧。
而且,所谓带状材料被抽出适当长度的状态,是带状材料被拉出单元拉拽至带状材料无伸长的程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表示带状材料以不会过量抽出松弛、或不会过量拉拽而伸长的最佳张力状态,被保持在拉出单元和抽出单元之间。
也就是说,判定单元通过判定是否成为下述情况,即,根据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和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判定的带状材料的状态,成为由拉出单元使带状材料被拉拽至带状材料无伸长的程度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偏差,从而判定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判定带状材料是否因在被切断之前使带状材料被强烈拉拽而伸长,或因过量抽出而松弛。
由此,可以解决在产生松弛的状态下将带状材料切断的情况下,带状材料长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问题点,或由于带状材料在大幅度伸长的状态下被切断,从而成为远远短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长度,没有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足够的长度的问题点。因此,大幅度提高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
而且,在利用判定单元判定带状材料的抽出量不适当的情况下,通过使调节单元控制第1电动机、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调节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及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从而调节使得带状材料的抽出量适当。由此,因为抽出的带状材料的长度适当,所以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总是适当的长度,可以进行质量较高的腰带环缝制。由此,腰带环的缝制质量大幅度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之后、且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也就是说,在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且带状材料的切断之前,判定单元判定通过该抽出动作抽出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如果在各电动机停止之后仍在带状材料上产生很大的张力,则在各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的偏差很大的状态下,各电动机停止。另一方面,如果是以腰带产生松弛的程度而张力不作用的状态,则在该偏差接近于零的状态下,各电动机停止。此时,在不适当的情况下,通过使调节单元控制第1电动机、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的驱动,从而调节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及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偏差,从而调节使得带状材料的抽出量适当。由此,在带状材料被切断的时刻,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总是适当,被切断的带状材料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的长度。由此,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并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统一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的缝制质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的过程中,由判定单元判定该时刻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即带状材料是否没有大幅度的伸缩或松弛,在判断有大幅度伸缩或松弛的情况下,利用调节单元控制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的驱动中的至少一个,消除该伸缩或松弛。由此,腰带环供给装置被控制为,使得在规定长度的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完成的时刻,带状材料为适当的抽出量。由此,带状材料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被统一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的缝制质量进一步提高。
另外,因为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及调节,是在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过程中进行,所以可在带状材料抽出动作完成之后,立即将带状材料切断。由此,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供给循环时间大幅度缩短,使用了腰带环供给装置的腰带环的缝制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和第1电动机及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之后即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之后、且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的过程中,由判定单元判定该时刻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即带状材料是否没有大幅度的伸缩或松弛,在判定为有大幅度伸缩或松弛的情况下,由调节单元控制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的驱动中的一个,消除该伸缩或松弛。由此,带状材料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长度,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被统一为规定长度,腰带环的缝制品质进一步提高。另外,因为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及调节,是在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过程中进行,所以可在带状材料抽出动作完成之后立即将带状材料切断。由此,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供给循环时间大幅度缩短,使用了腰带环供给装置的腰带环的缝制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此外,在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判定单元判定在带状材料的切断之前,由该抽出动作抽出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在不适当的情况下,调节单元进行调节,以使得带状材料的抽出量适当。由此,即使万一在由抽出单元及拉出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带状材料不是适当的抽出量的情况下,也在带状材料被切断的时刻,总是使得带状材料的抽出量适当,使被切断的带状材料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的长度。由此,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被统一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的缝制质量进一步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存储单元中存储分别与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基准值,判定单元根据与由第1确定单元输入的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由第2确定单元输入的带状材料的厚度相对应的基准值,以及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及第2电动机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判定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也就是说,对于与带状材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而变化的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及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与旋转角度的偏差,判定单元根据来自存储单元的与该带状材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基准值,判别各个偏差所表示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即使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变化,判定单元也总是可以适当地判定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可以与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无关地,供给适当长度的带状材料,使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而且,使用了由该腰带环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状材料的腰带环的质量更加稳定地提高,腰带环的缝制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腰带环供给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抽出机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拉出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抽出机构的辊、拉出机构的臂、切断机构的可动切刀3及带状材料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在带状材料上产生的张力的大小与各电动机的偏差的产生方向的关系的说明图。此外,图6(a)表示在带状材料上产生适当张力的情况,图6(b)表示在带状材料上产生大于适当张力的张力的情况,图6(c)表示在带状材料上未产生张力的情况。
图7是表示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腰带环供给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腰带环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腰带环供给装置1,是将腰带环形成用的带状材料T向缝纫机供给的腰带环供给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腰带环供给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腰带环供给装置1具有:抽出机构10,其沿着带状材料T的长度方向将带状材料T从带状材料送出台13抽出;拉出机构20,其夹持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进行动作,以将带状材料T拉出;切断机构30,其将抽出的带状材料T以规定长度切断;腰带环供给机构(图示略),其将切断的带状材料T向缝纫机输送;以及控制装置40(参照图5),其控制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抽出机构10具有:辊11,其圆筒状的外周部与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上表面抵接,通过旋转运动而抽出带状材料T;电动机12,其经由同步带14对辊11进行旋转驱动;带状材料送出台13,其相对于辊11设置在与带状材料T的抽出方向相反一侧,成为载置带状材料T的底座;以及自由辊15,其可旋转地设置在辊11的下方,且设置在隔着带状材料T而与辊11正对的位置处,由其外周部与辊11的外周部将带状材料T夹入。
带状材料T从与拉出机构20相反的方向向辊11供给。也就是说,带状材料T配置为,置于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部,并被夹入辊11与自由辊15之间。此时,通过利用电动机12的驱动使辊11旋转,被辊11和自由辊15夹入的带状材料T随着辊11的旋转而向设有拉出机构20的方向(图1的箭头B方向)抽出。由此,将带状材料T抽出的抽出机构10的辊11作为“抽出单元”起作用,对辊11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2作为“第1电动机”起作用。
图2是表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抽出机构10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另外,抽出机构10具有检测带状材料T厚度的厚度检测机构16。厚度检测机构16具有:厚度检测杆16a,其为杆状的部件,设置为可以以其一端为中心旋转,另一端相对于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以及电位计16b,其与厚度检测杆16a的一端连接,检测厚度检测杆16a的一端的旋转量。在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放置带状材料T的情况下,带状材料T成为被带状材料送出台13和厚度检测杆16a的另一端部夹持的状态。也就是说,厚度检测杆16a的另一端部位于从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离开与带状材料T的厚度相对应的位置。可以根据由此时的厚度检测杆16a的转动角度得到的电位计16b的检测值,和带状材料T未位于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的情况下、即厚度检测杆16a的另一端部与带状材料送出台13的上表面抵接时,由厚度检测杆16a的转动角度得到的电位计16b的检测值,检测带状材料T的厚度。由此,带状材料厚度检测机构16作为“第2确定单元”起作用。
此外,电动机12的驱动由控制装置40控制。另外,虽未图示,但在电动机12上设置检测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12a,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由编码器12a检测,输出至控制装置40。此时,控制装置40根据由编码器12a检测到的电动机12的旋转角度计算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也就是说,根据由编码器12a检测到的电动机12的旋转角度,求出伴随电动机12的驱动而旋转的辊11的旋转量,并计算伴随辊11的旋转而送出的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由此,编码器12a作为“第1检测单元”起作用。
图3是从上方观察拉出机构20的俯视图。
拉出机构20具有:臂21,其夹持由抽出机构10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杆部22,其在大致沿被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可沿其延伸设置方向移动地支撑臂21;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23,其使杆部22沿着其延伸设置方向移动;以及底座部24,其可移动地支撑杆部22。
臂21具有:固定臂部21b,其固定设置在杆部22的抽出机构10侧的端部上;以及可动臂部21a,其一端部设置为可相对于固定臂部21b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转动。可动臂部21a的另一端部与气缸25的柱塞部连接,通过气缸25的驱动而在上下方向上转动。也就是说,通过使可动臂部21a相对于固定臂部21b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臂部21夹持或松开由抽出机构10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
杆部22被插入设置在底座24上的孔部24a、24b中,设置为可以在杆部22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移动。另外,如图3所示,杆部22设置为与杆部用驱动辊26、27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抵接。杆部驱动用辊26、27是设置为可以以沿着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辊。另外,杆部驱动用辊26设置为传递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而进行旋转驱动。此外,杆部驱动用辊26和杆部驱动用辊27由同步带28连接,杆部22和同步带28利用固定部件22b连结,由此,如果电动机23旋转,则杆部22沿着杆部22的延伸设置方向移动。由此,设置在杆部22的抽出机构10侧的端部的臂部21移动。
此外,电动机23及气缸25的驱动由控制装置40控制。另外,虽未图示,但在电动机23上设置检测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23a,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由编码器23a检测,并输出至控制装置40。此时,控制装置40根据由编码器23a检测到的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计算杆部22的位置、即臂部21的位置。也就是说,根据由编码器23a检测到的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求出伴随电动机23的驱动而旋转的杆部驱动用辊26、27的旋转量,计算伴随杆部驱动用辊26、27的旋转而移动的设置在杆部22的抽出机构10侧的端部的臂部21的位置。由此,编码器23a作为“第2检测单元”起作用。
图4是表示抽出机构的辊11、拉出机构20的臂部21、切断机构30的可动切刀31a及带状材料T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在抽出机构10进行带状材料T的抽出之前,臂部21在最后退位置(动作基准位置)处待机。此时,可动臂部21a向上方转动。如果由抽出机构10送出带状材料T,则通过臂部21伴随该动作而向抽出机构10侧前进,从而在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到达臂部21的最前进位置(夹持位置)时,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位于可动臂部21a和固定臂部21b之间。此时,通过气缸25的驱动而可动臂部21a向下方转动,使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由可动臂部21a与固定臂部21b夹持。然后,臂部21以与抽出机构1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速度大致相等的速度,向带状材料T的抽出方向后退移动。然后,当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为预先设定的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时,使抽出机构1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及拉出机构20的臂部21的移动停止。也就是说,臂部21夹持由抽出机构10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进行移动以将带状材料T拉出至事先设定的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由此,使夹持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的臂部21移动以将带状材料T拉出的拉出机构20,作为“拉出单元”起作用。另外,作为使臂部21移动,即,使杆部22移动的驱动源的电动机23,作为“第2电动机”起作用。
此外,上述抽出机构10的抽出动作、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拉出动作的控制,均由控制装置40进行。
切断机构30具有:切刀31,其将抽出的带状材料T切断;作为驱动源的气缸32,其使切刀31的可动切刀31a上下移动;以及切刀托架33,其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可动切刀31a,同时在可动切刀31a上升时收容可动切刀31a。
切刀31具有:可动切刀31a,其设置为可以相对于由抽出机构10抽出的带状材料T上下移动;以及固定切31b,其设置在由抽出机构10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下方,且位于在可动切刀31a下降时与可动切31a啮合的位置。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使可动切刀31a下降至带状材料T并与固定切刀31b啮合,将带状材料T切断。另外,可动切刀31a与气缸32的柱塞部连接,可以通过气缸32的驱动进行可动切刀31a的上下移动。气缸32的驱动由控制装置40进行。
此外,带状材料T被切刀31切断的位置,如图4所示设置为,与由抽出机构10的辊11和自由辊15夹持带状材料T的位置(设置位置)相距规定距离。
腰带环供给机构具有两个输送臂部(图示略),其分别保持被切断机构30切断的带状材料T的两端附近,将其向缝纫机输送。被切断机构30切断的带状材料T利用输送臂部保持其两端附近。然后,处于夹持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的状态的拉出机构20的臂部21,通过气缸25进行驱动而使可动臂部21a向上方转动,从而将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松开。然后,臂部21向最后退位置移动,输送臂部进行动作,以将被切断的带状材料T向缝纫机输送。
(控制装置)
下面,对控制装置40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4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控制装置40具有:CPU 41,其在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过程中进行各种处理;ROM 42,其不可擦写地存储用于由CPU 41进行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RAM 43,其在CPU 41进行处理时存储各种程序及数据;EEPROM 44,其可擦写地存储用于由CPU 41进行处理的各种程序及数据;以及I/O接口45,其连接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与控制装置40。
控制装置40的CPU 41,从ROM 42或EEPROM 44中调出与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种动作相对应的软件及数据并执行处理,进行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控制。另外,控制装置40经由I/O接口45与电动机12、编码器12a、电动机23、编码器23a、气缸25、气缸32及操作面板50等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部分连接,前述操作面板50可以显示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种信息,同时进行与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相关的各种输入操作。控制装置40的CPU 41与编码器12a、编码器23a、电位计16b及操作面板50等的输入内容相对应,进行各种处理,并控制电动机12、电动机23、气缸25及气缸32等。
另外,在EEPROM 44中存储基准值d1、d2,该基准值用于由控制装置40的CPU 41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基准值d1、d2是判定由电动机23的偏差减去电动机12的偏差的值是否适当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此外,所谓电动机23的偏差,是指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指令角度和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该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指令角度是基于CPU 41向电动机23发出的驱动指令而得到的,该电动机23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是由编码器23a检测得到的。另外,所谓电动机12的偏差,是指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指令角度和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该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指令角度是基于CPU 41对电动机12发出的驱动指令而得到的,该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是由编码器12a检测得到的。另外,d1、d2是带状材料T被切断的长度为规定长度L的情况下的基准值。基准值d1、d2的详细内容如后所述。
(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50是所谓的触摸屏,其可以显示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各种信息,同时可以进行与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相关的各种输入操作。操作者可以经由操作面板50确认与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有关的各种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设定或输入。例如,在显示对腰带环的带状材料所使用的布料材质进行设定的画面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50上显示布料材质的一览表。此时,布料材质分别以独立的按钮显示,操作者可以通过按下与带状材料T所使用的材质相对应的材质的按钮而进行设定。由此,操作面板50作为“第1确定单元”起作用。
另外,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即带状材料T被切断时的长度的设定等,也可以经由操作面板50进行。该情况下,显示对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进行数值输入的画面,操作者可以设定任意的值。
(基于偏差的电动机的驱动控制)
下面,对于控制装置40进行的处理中、基于下述偏差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驱动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前述偏差分别在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驱动中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指令角度,与编码器12a检测到的电动机12的旋转角度及编码器23a检测到的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之间产生。图6是表示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的张力S的大小、与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产生的方向的关系的概念图。此外,图6(a)表示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适当张力S的情况,图6(b)表示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大于适当张力S的张力S的情况,图6(c)表示在带状材料T上不产生张力S的情况。
在通过控制装置40的CPU 41的控制而抽出带状材料T时,CPU41首先向抽出机构10的电动机12发出驱动指令。此时,对电动机12的驱动指令,作为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指令角度O而输出。也就是说,由CPU 41进行控制,以驱动电动机12的旋转轴达到指令角度O。另外,当电动机12进行驱动时,每隔规定时间由编码器12a检测电动机12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可以检测带状材料T的过度拉伸和松弛这两种情况,将抽出机构10的抽出量设定为稍小于拉出机构20的拉拽量。由此,在带状材料被适当抽出的状态下,在抽出机构10与拉出机构20间的带状材料T上会产生适当的张力S。通过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定,可以检测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松弛的状态(张力大致为零的状态)。因此,如图6(a)所示,在适当地进行带状材料T的抽出及拉出的情况下,抽出机构10的电动机12成为在拉出机构20的方向上承受微小张力S的状态,由此,相对于对电动机12的指令角度,产生提前状态的偏差。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电动机12的旋转中会产生相对于指令角度O的延迟。电动机12的延迟程度随着电动机12承受的负载的大小而变化,负载越大则延迟越大。也就是说,在电动机12产生延迟的情况下,在电动机12中产生的负载大,说明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中出现某种障碍(例如带状材料发生钩挂而无法适当被抽出等)。另外,有时因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张力S,使带状材料T相对于抽出机构10的辊发生滑动,会将带状材料T拉出超过抽出机构10的抽出量。在这种情况下,带状材料T或在抽出机构10与拉出机构20之间发生松弛,或成为即使未产生松弛也几乎未由拉出机构20产生张力S的状态。由此,由张力S引起的电动机12的提前状态几乎没有,电动机12的偏差接近于零。
与上述对电动机12的指令角度O和由编码器12a检测到的旋转角度P之间的偏差大致相同地,在对电动机23的指令角度Q和由编码器23a检测到的旋转角度R之间也会产生偏差。但是,电动机23的偏差是因带状材料T的张力,以旋转角度R相对于指令角度Q延迟的方式产生。电动机23的偏差的大小,随着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张力S的大小而变化。例如,在对带状材料T作用适当的张力S的情况下,成为在拉出机构侧产生一定量的电动机23的偏差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由于在抽出机构10中发生某种障碍等原因,而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延迟,则仅先进行由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拉拽,从而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较大的张力S。由此,在电动机23上产生较大的负载,电动机23的偏差增大。另外,如果抽出机构10的辊11和带状材料T发生滑动,带状材料T被拉出超过抽出机构10的抽出量,则其成为在带状材料T上基本不作用张力S的状态,电动机23的负载减少,从而电动机23的偏差接近于零。
也就是说,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及拉出量均适当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电动机12的偏差为,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相对于指令角度稍微提前,电动机23的偏差为,检测到的旋转角度相对于指令角度稍微延迟。另一方面,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较大的张力S时,即抽出机构1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成为旋转角度相对于指令角度大幅度延迟的状态。另外,在带状材料T松弛或几乎未产生张力S的情况下,即,带状材料T与抽出机构10的辊11发生滑动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接近于零。
控制装置40的CPU 41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进行驱动控制,以使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成为下述程度的偏差,即,位于抽出机构10和拉出机构20之间的带状材料T由于拉出机构20而产生微小张力S的程度。
此外,图6(a)、(b)、(c)中的电动机12的指令角度O、电动机23的指令角度Q,是与各个电动机的旋转轴大致铅直的方向,但实际上,对于各个指令角度,输出不同的角度作为驱动指令。
此外,在带状材料上产生张力S的情况下产生的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的大小,随着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材质或厚度、带状材料T被切断时的带状材料的抽出量而变化。与之相伴,表示带状材料T略微被拉拽程度的状态的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也变化。由此,控制装置40的CPU 41驱动控制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以得到与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带状材料T被切断时的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相对应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偏差。
具体地说,首先,控制装置的CPU 41计算用于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进行驱动控制,以得到与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相对应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偏差的基准值D1、D2。基准值D1、D2根据以下式(1)、(2)计算。
D1=d1×(L/L1)×Km×Kt......(1)
D2=d2×(L/L1)×Km×Kt......(2)
式(1)、(2)中的L1,是此时的带状材料T1被切断时的抽出量。如上所述,因为d1、d2是带状材料T被切断的长度为规定长度L的情况下的基准值,所以可以与此时的带状材料T被切断时的抽出量相对应,计算校正后的D1、D2。
另外,Km是对于此时的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而确定的固有值。Km作为对于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而事先设定的固有值,存储在EEPROM 44中,使用与经由操作面板50而由操作者设定的布料的材质相对应的Km。
另外,Kt是对于此时的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厚度而确定的固有值。Kt作为对于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厚度而事先设定的固有值,存储在EEPROM 44中,使用与由16检测出的布料的厚度对应的Kt。
由此,存储对于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各种材质而事先设定的固有值、及对于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各种厚度而事先设定的固有值的EEPROM 44,作为“存储单元”起作用。
然后,控制装置40的CPU 41在使抽出机构10及拉出机构20动作而进行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时,根据对电动机12的指令角度和由编码器12a检测到的电动机12的旋转角度,计算电动机12的偏差Do。同样地,根据对电动机23的指令角度和由编码器23a检测到的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计算电动机23的偏差Dp。由此,控制装置40的CPU 41作为“第1计算单元”及“第2计算单元”起作用。
然后,CPU 41根据电动机12的偏差Do、电动机23的偏差Dp,利用下式(3)计算总输出偏差Dop。
Dop=Dp×Kp-Do×Ko......(3)
式(3)中的Kp、Ko为固有值,其用于校正因拉出机构20及抽出机构10各自所具有的动力传递机构(皮带等)的摩擦或其它原因而产生的各个电动机的驱动量与实际机构动作间的差异。此外,Kp、Ko使用通过预先对腰带环供给装置1进行测试等而测得的最佳值,Kp、Ko存储在ROM 42或EEPROM 44中。
也就是说,总输出偏差Dop是根据电动机23的偏差Dp求得的拉出机构20的动作延迟量和根据电动机12的偏差Do求得的抽出机构210的动作延迟量之间的偏差。
另外,此时,电动机12的偏差Do,是将提前状态的偏差作为正偏差,将延迟状态的偏差作为负偏差进行处理。电动机23的偏差Dp,是将延迟状态的偏差作为正偏差,将提前状态的偏差作为负偏差进行处理。
然后,CPU 41进行总输出偏差Dop与基准值D1、D2的比较。此时,在D1≤Dop≤D2成立的情况下,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处于适当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由拉出机构20对抽出机构10和拉出机构20间的带状材料T施加的张力适当,带状材料T为既无伸长也无松弛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适当,所以不对电动机12、电动机23进行特别的驱动控制。另一方面,在D1>Dop的情况下,表示带状材料T松弛或未产生适当的张力T的状态,即带状材料T与抽出机构10的辊11发生滑动,带状材料T被拉出超过抽出量的情况。由此,CPU 41通过提高电动机23的旋转速度而增大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拉出量,同时,通过降低电动机23的旋转速度而减少抽出机构1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从而消除带状材料T的松弛。另外,在D2<Dop的情况下,由于在带状材料T上产生的张力过大,即,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中产生某种障碍等原因,抽出机构10的动作量相对于拉出机构20的动作量延迟。此时,抽出机构10与拉出机构20间的带状材料T,大多会因被拉出机构20强烈拉拽而大幅度伸长。由此,CPU 41通过降低电动机23的旋转速度而减小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拉出量,同时,通过提高电动机12的旋转速度而增大抽出机构1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从而消除带状材料T的伸长。
此外,上述处理中的电动机12、电动机23的驱动控制,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过程中,即电动机12、电动机23的驱动过程中进行,但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完成后,即电动机12、电动机23停止后也进行。但是,如果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完成后,通过驱动电动机23,而使拉出机构20动作,臂部21的位置移动,则抽出机构10与拉出机构20间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可能会超出事先设定的带状材料T被切断时的抽出量。由此,优选通过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只进行电动机12的驱动控制,将对带状材料T的张力S调节为适当值。例如,在由于抽出机构10将带状材料T过量抽出而带状材料T松弛的情况下,CPU 41进行下述动作控制:使电动机12动作,以使其向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缠绕被抽出的带状材料T,以对带状材料T施加张力S。另外,在带状材料T被拉出机构20强烈拉拽而带状材料T大幅度伸长的情况下,CPU 41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将电动机12再次向抽出方向驱动而将带状材料T抽出,以消除带状材料T的伸长。此时,电动机12的驱动量优选利用电动机12的最小分辨率进行。由此,可以使得对带状材料T的张力S的微调容易。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40的CPU 41根据基于电动机12的偏差Do及电动机23的偏差Dp而计算出的总输出偏差Dop,和基于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L1、与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相对应的固有值Km、与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厚度相对应的固有值Kt而计算出的基准值D1、D2,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控制装置40的CPU 41作为“判定单元”起作用。另外,控制装置40的CPU 41,在基于总输出偏差Dop、基准值D1、D2的判定结果为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不适当的情况下,驱动控制电动机12、电动机23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调节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由此,控制装置40的CPU 41作为“调节单元”起作用。
此外,D1、D2、Dop的计算及D1≤Dop≤D2的判定,以极短时间周期进行,在Dop不处于D1≤Dop≤D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立即驱动控制电动机12、23,以使Dop处于D1≤Dop≤D2的范围内。
(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于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腰带环供给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50进行各种设定(步骤S1)。所谓各种设定,是指腰带环的长度即切断后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等。然后,将带状材料T设置在抽出机构10上,以使带状材料T的前端部卷入辊11与自由辊15之间。此时,利用厚度检测机构16检测带状材料T的厚度(步骤S2)。控制装置40的CPU 41,根据在步骤S1中输入的腰带环的长度、带状材料T的布料的材质和在步骤S2中检测到的带状材料T的厚度,计算基准值D1、D2(步骤S3)。然后,由CPU 41驱动电动机12、电动机23,开始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和拉出机构20的动作(步骤S4)。
另外,在该动作开始之后,进行偏差Do、Dp的计算(步骤S5,第1计算单元及第2计算单元)。
控制装置40的CPU 41,根据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指令角度和由编码器12a、23a检测到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根据式(3)计算总输出偏差Dop(步骤S6)。此时,CPU 41判定总输出偏差Dop是否满足D1≤Dop≤D2(步骤S7,判定单元)。在判定总输出偏差Dop不满足D1≤Dop≤D2的情况下(步骤S7:否),CPU 41判定总输出偏差Dop是否满足D1>Dop(步骤S8,判定单元)。在总输出偏差Dop满足D1>Dop的情况下(步骤S8:是),因为其为带状材料松弛或几乎未产生张力S的状态(图6(c)的状态),所以CPU 41将电动机12的旋转速度降低,将电动机23的驱动速度提高(步骤S9)。在总输出偏差Dop不满足D1>Dop的情况下(步骤S8:否),则表示D2<Dop的情况,此时,因为是带状材料T的张力S过大的状态(图6(b)的状态),所以,CPU 41将电动机12的旋转速度提高,并将电动机23的驱动速度降低(步骤S10)。然后,CPU 41判定带状材料T是否刚好送出腰带环的长度(步骤S11)。此外,在总输出偏差Dop满足D1≤Dop≤D2的情况下(步骤S7:是),因为带状材料T的张力S为适当的状态(图6(a)的状态),所以立即进入步骤S11。步骤S5~S11的处理反复进行,直至带状材料T被送出至与腰带环长度对应的长度(步骤S11:否)。
如果带状材料T被送出至与腰带环长度对应的长度(步骤S11:是),则控制装置40的CPU 41停止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驱动,使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停止(步骤S12)。然后,CPU 41根据抽出动作停止时对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指令角度、和由编码器12a、23a检测到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旋转角度,计算总输出偏差Dop(步骤S13,第1计算单元及第2计算单元)。此时,CPU 41判定总输出偏差Dop是否满足D1≤Dop≤D2(步骤S14,判定单元)。在判定总输出偏差Dop不满足D1≤Dop≤D2的情况下(步骤S14:否),CPU 41判定总输出偏差Dop是否满足D1>Dop(步骤S15,判定单元)。在总输出偏差Dop满足D1>Dop的情况下(步骤S15:是),因为其为带状材料T松弛或几乎未产生张力S的状态(图6(c)的状态),所以CPU 41使电动机12相对于带状材料T抽出时的旋转方向而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步骤S16)。在总输出偏差Dop不满足D1>Dop的情况下(步骤S15:否),则表示D2<Dop的情况,此时,因为是带状材料T的张力S过大的状态(图6(b)的状态),所以,CPU 41使电动机12再次向带状材料T的抽出方向旋转(正转)(步骤S17)。然后,返回步骤S13。此外,在判断为总输出偏差Dop满足D1≤Dop≤D2的情况下(步骤S14:是),CPU 41结束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步骤S13~S17的处理反复进行,直至在步骤S14中判定总输出偏差Dop满足D1≤Dop≤D2,即,带状材料T的张力S适当。
然后,切断机构30动作而将带状材料T切断,并利用腰带环供给机构将被切断的带状材料输送至缝纫机。
上述步骤S7、S8、S14、S15构成判定单元,步骤S9、S10、S16、S17构成调节单元。
(本发明涉及的腰带环供给装置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控制装置40的CPU 41根据电动机12的偏差和电动机23的偏差,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也就是说,控制装置40的CPU 41通过判定是否为下述情况的偏差,即,根据电动机12的偏差和电动机23的偏差而判定的带状材料T的状态,是带状材料T被拉出机构20拉拽至带状材料T无伸长的程度的状态的情况,从而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可以解决下述问题点,即,在产生松弛的状态下将带状材料切断的情况下,带状材料长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问题点,或由于在大幅度伸长的状态下将带状材料切断,而成为远远短于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规定长度的长度,从而没有用于形成腰带环的足够的长度的问题点。因此,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而且,在由控制装置40的CPU 41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不适当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的CPU 41通过控制电动机12、电动机23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调节总输出偏差Dop,从而使得调节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适当。由此,因为被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适当,所以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总是为适当的长度,可以进行质量较高的腰带环缝制。由此,腰带环的缝制质量大幅度提高。
此外,由控制装置40的CPU 41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的判定,在下述时间进行:在直至带状材料T被抽出切断前的长度(在事先设定的长度上加上与带状材料T的切断位置和抽出机构10的设置位置间的固定距离相对应的长度而得到长度)为止的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驱动过程中,以及在带状材料T被抽出切断前的长度之后即电动机12及电动机23的驱动停止之后、且带状材料T被切断之前。也就是说,在抽出机构10及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的过程中,由CPU 41判定在此刻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即,带状材料T是否没有大幅度伸缩或松弛,在判定总输出偏差未处于在D1≤Dop≤D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电动机12、电动机23的驱动中的至少一个,消除该伸缩或松弛。由此,带状材料T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长度,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被统一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的缝制质量进一步提高。另外,因为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的判定及调节是在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过程中进行的,所以不需要或少量进行带状材料抽出动作完成后的调整即可,因此,在带状材料抽出动作之后,可以迅速将带状材料T切断。由此,可以大幅度缩短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供给循环时间,使用了腰带环供给装置的腰带环的缝制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此外,在抽出机构10及拉出机构20对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在带状材料T的切断前,控制装置40的CPU 41判定通过该抽出动作抽出的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在不适当的情况下,CPU 41进行电动机12的驱动控制而调节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以使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适当。由此,即使是在由抽出机构10及拉出机构20进行的带状材料T的抽出动作完成之后,带状材料T仍不是适当的抽出量的情况下,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在带状材料T被切断的时刻也总为适当值,被切断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总是保持为规定的长度。由此,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的长度被统一为规定的长度,腰带环的缝制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控制装置40的EEPROM 44中存储与每个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固有值Km、Kt,控制装置40的CPU41根据形成腰带环的带状材料T的长度L1,与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固有值Km、Kt,以及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也就是说,CPU41对于与由操作者输入经由操作面板50的带状材料T的材质、由厚度检测机构16检测到的带状材料T的厚度相对应而变化的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根据来自EEPROM 44的与该带状材料T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固有值Km、Kt,判别表示出各偏差的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即使形成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或厚度变化,CPU 41也总是可以适当地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是否适当。由此,可以与形成带状材料T的布料材质或厚度无关地,供给适当长度的带状材料T,使腰带环供给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而且,使用由该腰带环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状材料的腰带环的质量更加稳定地提高,腰带环的缝制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其它)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D1、D2、Dop的计算方法、或通过根据电动机12的偏差、电动机23的偏差而判定带状材料T的张力S是否适当,从而判定带状材料T的抽出量的方法,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其它计算式或判定方法进行。例如,也可以取得电动机12的偏差及电动机23的偏差的绝对值,根据其相加结果进行判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厚度检测机构16检测带状材料T的布料厚度,但也可以通过从操作面板50输入带状材料T的布料厚度而进行设定。
另外,也可以将抽出机构10的辊11及自由辊15设置为可以相对带状材料T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抽出机构10可以根据带状材料T的材质及厚度变化而灵活地将带状材料T抽出。

Claims (4)

1.一种腰带环供给装置,其依次抽出腰带环的带状材料,同时将其切断为规定的长度,向缝纫机供给,其特征在于,具有:
抽出单元,其沿前述带状材料的长度方向将前述带状材料抽出;
拉出单元,其夹持由前述抽出单元抽出的前述带状材料的前端部,沿前述带状材料的长度方向拉出;
第1电动机,其作为前述抽出单元抽出前述带状材料的动作的驱动源;
第2电动机,其作为前述拉出单元拉出前述带状材料的动作的驱动源;
第1检测单元,其检测前述第1电动机的旋转角度;
第2检测单元,其检测前述第2电动机的旋转角度;
第1计算单元,其计算针对前述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和由前述第1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
第2计算单元,其计算针对前述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和由前述第2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
调节单元,其在由判定单元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不适当的情况下,控制前述第1电动机、前述第2电动机中的至少一个电动机的驱动,调节前述第1电动机的指令角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及/或前述第2电动机的指令角度和旋转角度之间的偏差;
存储单元,其存储根据前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和前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而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时的基准值;
第1确定单元,其输入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
第2确定单元,其输入前述带状材料的厚度;以及
前述判定单元,其根据前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前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偏差、以及与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相对应的基准值,判定前述带状材料的抽出量是否适当,
前述基准值对于每个形成前述带状材料的布料的材质及厚度而分别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之后、且前述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前述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环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判定单元对带状材料的抽出量的判定,在直至前述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为止的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过程中,以及前述第1电动机及前述第2电动机的驱动停止而带状材料被抽出规定长度之后、且前述带状材料被切断之前进行。
CN 200910126399 2008-03-12 2009-03-12 腰带环供给装置 Active CN101532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2721 2008-03-12
JP2008-062721 2008-03-12
JP2008062721A JP5142771B2 (ja) 2008-03-12 2008-03-12 ベルトループの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2218A CN101532218A (zh) 2009-09-16
CN101532218B true CN101532218B (zh) 2013-03-27

Family

ID=41103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26399 Active CN101532218B (zh) 2008-03-12 2009-03-12 腰带环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42771B2 (zh)
CN (1) CN101532218B (zh)
IT (1) IT1393437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5507B2 (en) 2015-06-25 2017-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nFET devices
JP2017029226A (ja) * 2015-07-29 2017-02-09 Juki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
KR101555686B1 (ko) 2015-08-03 2015-09-25 주식회사 제이씨티 링형 벨트 자동 공급장치
CN106591500B (zh) * 2016-11-22 2019-09-10 温州推前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皮革表带定长切割设备
IT202000005536A1 (it) * 2020-03-16 2021-09-16 Golden Lady Co Spa Apparato e metodo per unire tra loro una fascia anulare e un manufatto tessile comprendente un corpin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994A (zh) * 2001-06-26 2003-02-05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用缝纫机的兜布供给装置
CN1510192A (zh) * 2002-12-24 2004-07-07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的送入尺寸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1070667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缝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2A (ja) * 1989-05-26 1991-01-07 Juki Corp ミシン
JPH09302570A (ja) * 1996-05-15 1997-11-25 Nippon Denpa Kk 自動刺繍機の枠移動制御装置
JP3804034B2 (ja) * 1997-10-28 2006-08-02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材送給装置
JP2000237481A (ja) * 1999-02-22 2000-09-05 Juki Corp テープ材送給装置
JP4271307B2 (ja) * 1999-08-03 2009-06-03 Juki株式会社 テープ材送給動作制御方法およびテープ材送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994A (zh) * 2001-06-26 2003-02-05 重机公司 缝制嵌条用缝纫机的兜布供给装置
CN1510192A (zh) * 2002-12-24 2004-07-07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的送入尺寸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1070667A (zh) * 2006-05-09 2007-11-1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缝接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59829A 2007.06.28
JP特开平11-128577A 1999.05.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42771B2 (ja) 2013-02-13
CN101532218A (zh) 2009-09-16
ITTO20090181A1 (it) 2009-09-13
IT1393437B1 (it) 2012-04-20
JP2009213774A (ja)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218B (zh) 腰带环供给装置
US5269239A (en) Automatic attachment of pre-closed elastic waistbands
US20060144309A1 (en) Fly sewing machine
CN203451791U (zh) 平头锁眼机的自动送料装置
JP2013179980A (ja) ミシン
EP2275594B1 (en) Top and bottom feed sewing machine
CN106185450A (zh) 拉布行程可调的双卷拉布系统
US4947771A (en) Sewing machine
CN10202176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CN101338490B (zh) 缝纫机
US9869043B2 (en) Quilting device
KR880003050A (ko) 쌍바늘 재봉틀로 이중 솔기 코너를 재봉하는 방법
JP3533165B2 (ja) 糸シート巻取機
JP2018051147A (ja)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JP5289142B2 (ja) ベルトループ緩め装置
JP5408947B2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7587275A (zh) 一种缝纫装置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H09299642A (ja) エッジコントロール縫製装置
KR20030035947A (ko) 재봉틀의 눌러올리는 장치
CN109943982B (zh) 一种可以连续完成两道锁眼工序的装置
JP4239192B2 (ja) 帯状物の送込寸法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029591A (ja) ミシン
JP3991931B2 (ja) ワイヤー張力検出装置
CZ20031068A3 (cs) Číslicově řízený dírkovací šicí stroj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