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6718A -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6718A
CN101526718A CN200910127003A CN200910127003A CN101526718A CN 101526718 A CN101526718 A CN 101526718A CN 200910127003 A CN200910127003 A CN 200910127003A CN 200910127003 A CN200910127003 A CN 200910127003A CN 101526718 A CN101526718 A CN 101526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optical axis
lens
imager
dir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6718B (zh
Inventor
前田一平
中山立幸
荻山宏人
武藤吉则
松原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6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67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由此校正图像模糊。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包括静止部件和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成像器,并且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还包括用于在移动中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引导所述保持部件的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以及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部分。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包围的区域之外。

Description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2008年3月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8-055326的主题,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每一个均可以校正由拍摄时的振动引起的图像模糊。
背景技术
紧凑型相机正被要求在大小上进一步减小,并且具有更高的光焦度(放大率)和更高的像素分辨率。因此,这将导致捕获由拍摄被摄物时相机的振动造成模糊的图像的频率增加。关于使光学元件移位以补偿相机振动的机构,伸缩式光学系统和光轴弯曲光学系统的每一个包括在两个方向上轴向地滑动的机构。例如,在现有技术的机构中,光学元件的重心布置在由在两个方向上轴向地滑动的4个引导轴包围的区域内。
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3-188430(美国专利No.5,266,988)中公开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中,保持校正透镜的透镜保持框架被具有一对俯仰轴(pitch shaft)的第一保持框架保持,使得透镜保持框架可以在俯仰方向上移动。第一保持框架被具有一对偏转轴(yaw shaft)的第二保持框架支撑,使得第一保持框架可以在偏转方向上移动。被透镜保持框架保持的校正透镜位于一对俯仰轴和一对偏转轴包围的区域内。在俯仰方向上运动的致动器和在偏转方向上运动的致动器的每一个配置为使得磁体和磁轭形成磁路,并且线圈布置在磁路中。利用流过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些致动器分别产生俯仰方向和偏转方向上的推力。
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3-188430公开的单元中,用于在俯仰方向上驱动校正透镜的致动器和在偏转方向上驱动校正透镜的其它致动器的每一个必须包括磁体和磁轭。另外,这些致动器被设置为包围校正透镜。因此,在与校正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大小增加,因而增加透镜筒和整个相机的大小,并且增加组件的数量。这将引起成本增加。
在光轴弯曲90度角的光轴弯曲透镜系统中,如果校正透镜以类似于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3-188430的方式布置在4个轴包围的区域内,则很难减少透镜筒的厚度,即很难进一步减少其沿着光轴方向的厚度。
假设校正透镜布置在4个轴包围的区域内,为了减少相机的大小或厚度,保持框架的开口必须充分大于光学有效孔径。然而,在减少相机的大小或厚度时,很难确保开口充分大于光学有效孔径。不利地,杂散光成分能够进入光路,因而引起鬼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以上描述的问题后做出的。希望提供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每一个均包括用于图像模糊校正的小型化的校正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包括静止部件和保持所述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筒装置,包括静止部件,保持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成像器并且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的保持部件,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其中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机设备,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相机设备包括静止部件和保持所述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所述相机设备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由于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透镜系统的元件中的一个或者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因此能够减小透镜筒的厚度和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正视立体图,图1示出镜头盖闭合的状态;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正视立体图,图2示出镜头盖打开的状态;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数码相机的后视图;
图4是在透镜筒中设置的透镜系统的立剖面图;
图5是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分解图;
图7是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分解图;
图8是从与图6和图7相反的一侧观察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分解图;
图9是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引导机构、以及第二引导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2是相机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13是用于控制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驱动控制单元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修改例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分解图;
图15是组成用在图14的机构中的支撑结构的球体和球体保持件的分解图;以及
图16是支撑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码相机1。下文中数码相机1将被简称为“相机1”。
(1)数码相机的外观配置
参照图1到图3,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相机1使用半导体记录介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并且通过成像器(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成像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成像器)将通过拍摄被摄物捕获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使得光学图像能够记录在半导体记录介质中或者显示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单元上。
相机1具有横向较长且扁平(low-profile)的相机本体2。相机本体2具有位于其正面的镜头3,使得镜头3布置在一个上角处。相机本体2还具有位于其正面的可以垂直滑动的镜头盖4,使得在拍摄时镜头盖4向下滑动以暴露出镜头3。闪光灯5布置在镜头3的附近,使得闪光灯5和镜头3用镜头盖4覆盖。
相机本体2具有位于其背面的显示器6,例如LCD或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显示器。显示器6显示要被成像器捕获的被摄物或者捕获的图像数据。
相机本体2还具有位于其背面的各种操作开关。操作开关包括用于选择功能模式(针对静止图像、电影、或者回放等)的模式选择开关7a、用于推近/拉远的变焦按钮7b、用于画面显示的画面显示开关按钮7c、用于选择各种菜单项目的菜单按钮7d、用于移动光标以选择菜单项目的控制键7e、以及用于改变画面大小或删除图像的画面按钮7f。
相机本体2还具有用于电源开/关的电源按钮7g、用于记录,即用于开始或者停止拍摄的记录按钮7h、以及用于在出现相机振动时启动防模糊功能以进行图像模糊校正的防模糊设定按钮7i。
相机本体2内还包括各种组件,例如透镜筒、电池、麦克风、以及扬声器。
(2)透镜筒的配置
参照图4,相机1的透镜筒10保持包括多个透镜的透镜系统。透镜筒10保持的透镜系统属于光轴弯曲透镜系统,并且包括设置于同一个光轴L上的5个透镜单元11至15。对于5个透镜单元11至15,第一透镜单元11布置在正面侧。第一透镜单元11包括朝向被摄物用作物镜的第一透镜11a、相对于第一透镜11a布置在与被摄物相反的一侧的棱镜11b、以及与棱镜11b相对的第二透镜11c。棱镜11b包括具有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横截面的三棱镜。棱镜11b的成直角的两个面中之一与第一透镜11a相对,另一个面与第二透镜11c相对。
棱镜11B将光轴弯曲透镜系统的光轴L弯曲大致90度角。因此,第一光轴段L1设定到靠近用作物镜的第一透镜11a,而第二光轴段L2设定到靠近布置在(图像形成侧)与第一光轴段L1正交的方向上的成像器18。
在第一透镜单元11中,透过用作物镜的第一透镜11a的光进入棱镜11b。光被棱镜11b的相对于第一光轴段L1倾斜45度角的反射面反射,使得光的行进方向弯曲90度角。从透镜11b出射的光透过第二透镜11c,然后沿着第二光轴段L2向第二透镜单元12行进。第二透镜单元12包括第三透镜12a与第四透镜12b的组合。第二透镜单元12在第二光轴段L2上在广角位置和长焦(telephoto)位置之间移动。出自第二透镜单元12的光进入第三透镜单元13。
第三透镜单元13包括固定到透镜筒10的第五透镜。包括第六透镜的第四透镜单元14被布置得接续第三透镜单元13。能够控制透过透镜系统的光的量的孔径光阑16布置在第三透镜单元13和第四透镜单元14之间。第四透镜单元14可以沿着第二光轴段L2移动。包括第七透镜15a和校正透镜17的第五透镜单元15被布置得接续第四透镜单元14。第七透镜15a固定到透镜筒,而校正透镜17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七透镜15a之后。另外,成像器18布置在校正透镜17之后。
第二透镜单元12和第四透镜单元14被各自独立地沿着第二光轴段L2移动,使得每个光学元件可以在长焦位置和广角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为了进行长焦/广角拍摄第二透镜单元12和第四透镜单元14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二透镜单元12和第四透镜单元14向各自的长焦位置或者广角位置移动以进行变焦控制和调焦控制。具体地,在变焦时,第二透镜单元12和第四透镜单元14从各自的广角位置向各自的长焦位置移动,从而进行变焦控制。在调焦时,第四透镜单元14从广角位置向长焦位置移动,从而进行调焦控制。
成像器18固定到成像器适配器。成像器18通过成像器适配器附着到透镜筒。光学滤光片19布置在成像器18之前。具有校正透镜17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布置在光学滤光片19和第七透镜15a之间。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校正由于透镜系统的振动而模糊的捕获图像。在正常情况下,校正透镜17被附着,使得透镜17的光轴与第二光轴段L2重合。当在成像器18的成像表面形成的图像由于相机本体2的振动而模糊时,图像模糊校正机构在与第二光轴段L2正交的两个方向(即第一方向X(偏转方向)和第二方向Y(俯仰方向))上移动校正透镜17,以校正成像表面上的图像模糊。在20表示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中,仅校正透镜17布置在光轴上,而引导机构和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校正透镜17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校正透镜17的外侧或周围。
(3)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配置
参照图5到图8,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包括静止部件21、保持以上描述的校正透镜17的透镜保持部件22、以及可移动部件23。透镜保持部件22可以相对于静止部件21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彼此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可移动部件23布置在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之间。
参照图6和图7,静止部件21附着到框架24。框架24通过弯曲金属板形成,以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静止部件21用螺丝固定到框架24的底部。透镜保持部件22可移动地布置在静止部件21上方,可移动部件23可移动地放置在静止部件21上。
布置在静止部件21上方的透镜保持部件22在其一端具有保持校正透镜17的透镜保持部分25。透镜保持部分25形成为沿着透镜保持部件22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校正透镜17附着到透镜保持部分25。
透镜保持部件22在其另一端具有组件放置部分26,使得磁路布置在该部分26中。磁路构成用30表示的用于在彼此正交的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透镜保持部件22的驱动机构。
布置在组件放置部分26的磁路具有磁体27和28以及磁体27和28所附着的磁轭29。磁轭29以大致U形形成。磁体27和28附着到磁轭29的相对立的部分的内表面,使得一个磁体的北极和南极分别与另一磁体的相对。用于产生第一方向上的推力的第一线圈31和用于产生第二方向上的推力的第二线圈32设置在附着到磁轭29的磁体27和28之间,因此彼此间隔开。
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布置在附着到框架24的印刷电路板34上。第一线圈31与磁体27和28产生的磁力一起作用以产生第一方向上的推力。缠绕成柱体的第一线圈31利用粘合物固定到印刷电路板34的一个表面34。第二线圈32、32与磁体27和28产生的磁力一起作用以产生第二方向上的推力。包括平面线圈的每一个第二线圈32利用粘合物固定到印刷电路板34的另一表面。第二线圈32设置为使得线圈32的直线部分彼此平行,并且驱动电流以相同方向流过相邻的直线部分。第二线圈32的驱动电流与磁体27和28产生的磁力一起作用以产生第二方向上的驱动力。之上具有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印刷电路板34包含在框架24内,使得印刷电路板34布置在磁体27和28之间。第二线圈32可以具有相同大小或不同大小。
印刷电路板34具有用作检测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的位置传感器的第一霍尔元件35a和第二霍尔元件35b。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35a和35b布置为朝向磁体27。第一霍尔元件35a检测磁体27的磁力,并且还检测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量。第二霍尔元件35b检测磁体27的磁力,并且还检测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
如上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磁体27和28、磁轭29、第一线圈31、以及第二线圈32。在驱动机构30中,其中设置有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的框架24用作静止部分,而其中布置有磁体27和28以及磁轭29的透镜保持部件22用作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动部分。驱动机构30用附着到框架24的盖子33封闭。
驱动机构的配置不限于以上描述的一种。例如,磁体可以设置在框架24上,并且线圈可以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2上。另外,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步进电机、压电换能器(piezoelectric transducer,PZT)、或者线性驱动元件。
布置在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之间的可移动部件23具有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用于在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过程中引导透镜保持部件22的第一引导机构36布置在可移动部件23和透镜保持部件22之间。用于在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过程中引导透镜保持部件22的第二引导机构41布置在可移动部件23和静止部件21之间。
第一引导机构36包括第一引导轴37和38、第一引导孔39、以及第一接合部件40。第一引导轴37和38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引导孔39设置在可移动部件23内,以容纳第一引导轴37。第一接合部件40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2上,以与另一个第一引导轴38接合。
第一引导轴37用作主轴。轴37的两端被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2上的支撑部件37a、37a支撑。如图6到图9所示,用作主轴的第一引导轴37布置在可移动部件23的第一引导孔39内。另一个第一引导轴38相对于用作主轴的第一引导轴37用作辅助轴,并且比第一引导轴37短。第一引导轴38的两端被设置在可移动部件23内的支撑部件38a、38a支撑。第一引导轴38与透镜保持部件22上的具有U形形状的第一接合部件40接合。
第二引导机构41包括第二引导轴42和43、第二引导孔44、以及第二接合部件45。第二引导轴42和43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第二引导孔44设置在可移动部件23内,以容纳第二引导轴42。第二接合部件45布置在可移动部件23上,以与另一个第二引导轴43接合。
第二引导轴42用作主轴。轴42的两端分别被设置在框架24的两个侧表面的支撑孔42a、42a支撑。如图6到图9所示,第二引导轴42设置在可移动部件23的第二引导孔44内。另一个第二引导轴43相对于用作主轴的第二引导轴42用作辅助轴,并且比第二引导轴42短。第二引导轴43的两端被设置在静止部件21内的支撑部件43a、43a支撑。第二引导轴43与可移动部件23上的具有U形形状的第二接合部件45接合。
参照图5到图11,当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被包含进透镜筒时,仅仅由透镜保持部件22的透镜保持部分25保持的校正透镜17布置在光轴上,使得校正透镜17位于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包围的区域之外。换句话说,当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被从光轴上观察时,驱动机构30、第一引导机构36、以及第二引导机构41位于沿着纵向(第一方向)与透镜保持部分25相反的一侧。当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被从光轴上观察时,驱动机构30位于第一引导机构36与第二引导机构41形成的区域之内。因此,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能够减少在设置多个透镜的第二光轴段L2上的厚度。另外,组成驱动机构30的第一线圈31与两个第二线圈32之间的中点O,即用于产生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推力的驱动机构的中心布置为使得与第一引导机构36的第一引导轴37和38以及第二引导机构41的第二引导轴42和43包围的区域的中心大致重合。因此,在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用于产生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驱动力的部分接近第一引导轴37和38以及第二引导轴42和43的位置,由此减少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的推力(驱动力)。有利地,能够实现电能节省。
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与静止部件21结合安装到框架24内,透镜保持部件22安装到框架24内,其中可移动部件23和磁路设置在组件放置部分26,驱动机构30被盖子33覆盖,之后,将螺丝47插入盖子33内的插孔47a和框架24内的插孔47b中,使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用此螺丝紧固到透镜筒的框架上。螺丝48被插入框架24内的插孔48a,使框架24用此螺丝紧固到透镜筒的框架上。
参照图8,透镜保持部件22在其朝向静止部件21的表面上具有限制突起51,使得限制突起51位于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包围的区域内。限制突起51限制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量。限制突起51插入可移动部件23的通孔52内,接着被容纳进静止部件21的限制孔53内。尽管透镜保持部件22被驱动机构30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但是透镜保持部件22上的限制突起51接触限制孔53的内表面以限制在每个方向上的移动。限制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量的方法不限于以上描述的限制突起51和限制孔53的设置。
下面将描述具有以上描述的配置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操作。当驱动机构30未被启动时,透镜保持部件22中的校正透镜17位于与光轴重合的中点位置。
为了使透镜保持部件22从该中点位置移动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提供到驱动机构30中的第一线圈31。由此,利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和磁体27和28产生的磁力的作用,驱动机构30产生推力,允许透镜保持部件22向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移动部件23不被第二引导机构4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静止部件21移动。因此,在被第一引导机构36引导的同时,透镜保持部件22相对于与静止部件21集成的可移动部件23在所述一个方向上移动。为了使透镜保持部件22移动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可以向第一线圈31提供在相反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
为了使透镜保持部件22从中点位置移动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提供到驱动机构30中的每一个第二线圈32。由此,利用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和磁体27和28产生的磁力的作用,驱动机构30产生推力,允许透镜保持部件22向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透镜保持部件22不被第一引导机构36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部件23移动。因此,在被第二引导机构41引导的同时,与可移动部件23集成的透镜保持部件22向第二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移动。为了使透镜保持部件22移动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可以向每一个第二线圈32提供在相反方向上流动的驱动电流。
在具有以上描述的配置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使用中,由于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不设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2的保持校正透镜17的透镜保持部分25周围,而仅校正透镜17位于光路中,透镜筒可以减少厚度和大小。另外,由于在配置中可以合理地实现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扁平化,能够防止杂散光成分进入光路以致引起鬼影。
(4)相机和图像模糊校正机构的电路配置
图12是包括以上描述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相机1的框图。相机1包括控制单元71、存储单元72、操作单元73、显示单元74、以及外部存储器75。控制单元71控制具有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整个透镜筒的操作。存储单元72包括用于驱动控制单元71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RAM、以及ROM。操作单元73接收用于电源的开/关、拍摄模式选择、以及拍摄的各种指令信号。显示单元74显示捕获的图像。外部存储器75增加存储容量。
控制单元71包括运算电路,其中包括例如微计算机(CPU)。控制单元71连接到存储单元72、操作单元73、模拟信号处理单元76、数字信号处理单元77、模数(A/D)转换器78、数模(D/A)转换器81、以及时序发生器(timing generator,TG)82。连接到成像器18的模拟信号处理单元76根据与成像器18输出的捕获图像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单元76连接到用于将模拟信号处理单元76的信号输出转换为数字形式的A/D转换器78。
D/A转换器81连接到用于进行针对图像模糊校正的伺服运算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84。驱动控制单元84根据校正透镜17的位置驱动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以校正图像模糊。驱动控制单元84连接到用作位置传感器的第一霍尔元件35a和第二霍尔元件35b,位置传感器检测附着到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的驱动机构30的透镜保持部件22的磁体27和28的磁力,以检测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TG82连接到成像器18。
当通过透镜系统在成像器18的成像表面上形成被摄物的图像时,成像器18输出模拟形式的图像信号,模拟信号处理单元76对模拟信号进行预定处理,之后,A/D转换器78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单元77对从A/D转换器78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预定处理。之后,结果信号显示在显示单元74上作为与被摄物对应的图像。替代地,信号作为信息存储在外部存储器75内。
在这种拍摄模式下,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处于活动状态。当相机本体2被振动或者扰动时,陀螺传感器83检测振动或者扰动,并且向驱动控制单元84输出检测信号。驱动控制单元84向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的驱动机构30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提供作为驱动电流的预定驱动信号,由此使透镜保持部件22相对于静止部件21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结果,校正透镜17被移动以消除图像模糊,使得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
下面将描述用于控制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的驱动控制单元84的电路配置。
参照图13,驱动控制单元84包括图像模糊校正运算部分91、模拟伺服部分92、驱动电路部分93、以及4个放大器94a、94b、95a、以及95b。图像模糊校正运算部分91通过第一放大器(AMP)94a连接到第一陀螺传感元件83a,并且还通过第二放大器(AMP)94b连接到第二陀螺传感元件83b。
第一陀螺传感元件83a检测相机本体2由于施加到相机本体2的手震引起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的量,第二陀螺传感元件83b检测相机本体2由于施加到相机本体2的手震引起的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的量。本实施例用设置两个陀螺传感元件分别单独地检测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的量为例进行了描述。一个陀螺传感器可以检测两个方向即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的量。
图像模糊校正运算部分91连接到模拟伺服部分92。模拟伺服部分92将图像模糊校正运算部分91计算的数字值转换为模拟形式,并且输出对应于模拟值的控制信号。模拟伺服部分92连接到驱动电路部分93。驱动电路部分93通过第三放大器(AMP)95a连接到用作第一位置传感器的第一霍尔元件35a,并且还通过第四放大器(AMP)95b连接到用作第二位置传感器的第二霍尔元件35b。驱动电路部分93还连接到驱动机构30中的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
指示第一霍尔元件35a检测到的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的量的信号通过第三放大器95a输入到驱动电路部分93。指示第二霍尔元件35b检测到的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的量的信号通过第四放大器95b输入到驱动电路部分93。为了根据这些输入信号和模拟伺服部分92提供的控制信号移动校正透镜17以校正图像模糊,驱动电路部分93向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之一或者每一个提供预定驱动电流。
(5)修改例
上面针对通过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的可移动部件23和包括轴的第一和第二引导机构36和41,透镜保持部件22相对于静止部件21移动的情况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可以在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之间布置球体,使得能够省略可移动部件23以及第一和第二引导机构36和41。
图14示出图像模糊校正机构100,包括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而不包括可移动部件23。另外,图像模糊校正机构100不包括第一引导机构36中的第一引导轴37和38、透镜保持部件22上的第一接合部件40、第二引导机构41中的第二引导轴42和43、以及可移动部件23上的第二接合部件45,引导轴37、38、42和43以及部件40和45设置在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中。换句话说,能够简化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的配置。
在具有以上描述的配置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100中,构成用于支撑透镜保持部件22的结构的至少3个球体101设置在静止部件21和透镜保持部件22之间。参照图15和图16,每个球体101容纳在在静止部件21的朝向透镜保持部件22的一个表面上布置的球体保持件102内。透镜保持部件22的朝向静止部件21的对应表面是平坦的。因此,当驱动结构30产生第一方向上的推力和第二方向上的推力时,响应于产生的推力,每个球体101在对应的球体保持件102内旋转,使透镜保持部件22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
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通过向静止部件21或者附着到静止部件21的框架24提供的防掉落机构,透镜保持部件22不会从静止部件21脱落。例如,可以为静止部件21或者透镜保持部件22设置与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中的类似的第一引导轴和第二引导轴,并且这些引导轴可以与各个接合部件接合,使得透镜保持部件22能够被配置为不从静止部件21脱落。另外,这种机构能够比第一引导机构36和第二引导机构41更简单。为了限制透镜保持部件22的移动量,可以使用以上描述的限制突起51和限制孔53。
(6)其它修改例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和修改中,提供了用于移动布置在成像器18上方的校正透镜17的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或100,以校正图像模糊。根据另一修改例,可以向成像器18提供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或100。在此情况下,图像模糊校正机构20或100中的透镜保持部件22保持成像器18而不是保持校正透镜17。在透镜筒中省略了校正透镜17。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修改例的数码相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数码摄像机,并且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卤化银胶片的相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参数可能出现各种修改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它们均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或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中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产生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还包括:
限制部件,限制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限制部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中
所述透镜系统属于光轴弯曲型,其中光轴弯曲90度角,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布置为使得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成像器附近的光轴段偏离。
5.一种透镜筒装置,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成像器并且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筒装置,其中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产生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筒装置,还包括:
限制部件,限制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限制部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筒装置,其中
所述透镜系统属于光轴弯曲型,其中光轴弯曲90度角,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布置为使得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成像器附近的光轴段偏离。
9.一种相机设备,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相机设备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装置;
用于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装置;以及
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装置,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设备,其中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产生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设备,还包括:
限制部件,限制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时,所述限制部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装置包围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筒装置,其中
所述透镜系统属于光轴弯曲型,其中光轴弯曲90度角,以及
所述驱动装置布置为使得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成像器附近的光轴段偏离。
13.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所述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部分;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部分;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部分,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包围的区域之外。
14.一种透镜筒装置,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成像器并且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部分;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部分;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部分,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包围的区域之外。
15.一种相机设备,允许透镜系统的光轴与成像器的中心重合以校正图像模糊,所述相机设备包括:
静止部件;
保持部件,保持透镜系统的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所述保持部件相对于所述静止部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方向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内彼此正交;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一引导部分;
引导所述保持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的第二引导部分;以及
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保持部件的驱动部分,其中
当从光轴观察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时,所述透镜系统的所述一个元件或者所述成像器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包围的区域之外。
CN2009101270030A 2008-03-05 2009-03-03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5326 2008-03-05
JP2008055326A JP4513879B2 (ja) 2008-03-05 2008-03-05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JP2008055326 2008-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6718A true CN101526718A (zh) 2009-09-09
CN101526718B CN101526718B (zh) 2011-04-06

Family

ID=4052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0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6718B (zh) 2008-03-05 2009-03-03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253811B2 (zh)
EP (1) EP2098901B1 (zh)
JP (1) JP4513879B2 (zh)
CN (1) CN101526718B (zh)
TW (1) TW20095247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216A (zh) * 2009-11-16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346716B1 (ko) 2005-05-17 2014-01-02 창춘 후아푸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 씨오., 엘티디. 올리고뉴클레오티드 또는 이들의 기능상동체, 이들을 함유한 조성물 및 b세포 종양의 치료방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6429B2 (ja) 2010-06-24 2014-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577882B2 (ja) 2010-06-24 2014-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9395551B2 (en) * 2013-04-24 2016-07-19 Kamakura Koki Co., Ltd.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JP5411380B1 (ja) * 2013-05-20 2014-02-12 正一 中村 医療用撮像記録装置
JP6278721B2 (ja) * 2014-01-31 2018-02-14 鎌倉光機株式会社 像安定化装置
JP1527051S (zh) * 2014-05-15 2018-06-11
JP6584209B2 (ja) * 2015-08-10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10941074B (zh) * 2018-09-21 2023-04-07 佳能株式会社 配备有旋转环的摄像设备、光学装置和配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0955B2 (ja) 1989-12-18 1998-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ぶれ防止装置
US5266988A (en) * 1989-12-18 1993-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hake suppressing device for camera
US5842053A (en) * 1996-07-24 1998-11-24 Minolta Co., Ltd.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for optical system and apparatus having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optical system
JP3188430B2 (ja) 1999-06-03 2001-07-16 恵和株式会社 レンズ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5352125A (ja) * 2004-06-10 2005-12-22 Nikon Corp ブレ補正装置
JP4303653B2 (ja) * 2004-07-16 2009-07-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中間アダプタ
JP4802871B2 (ja) 2005-06-07 2011-10-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TWI330298B (en) * 2005-06-07 2010-09-11 Sony Corp Image stabilizer, lens barrel and imager apparatus
JP2007033879A (ja) * 2005-07-27 2007-02-08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071915A (ja) * 2005-09-02 2007-03-22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48023A (ja) * 2005-11-28 2007-06-14 Fujinon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7156351A (ja) * 2005-12-08 2007-06-21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92847A (ja) * 2006-01-17 2007-08-02 Nikon Corp 光学機器の駆動装置、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003008B2 (ja) * 2006-04-17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7298915A (ja) * 2006-05-08 2007-11-1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4899122B2 (ja) 2006-08-31 2012-03-21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有機化合物分離膜及び有機化合物分離方法
JP4193151B2 (ja) * 2006-09-05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46716B1 (ko) 2005-05-17 2014-01-02 창춘 후아푸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 씨오., 엘티디. 올리고뉴클레오티드 또는 이들의 기능상동체, 이들을 함유한 조성물 및 b세포 종양의 치료방법
CN102065216A (zh) * 2009-11-16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65216B (zh) * 2009-11-16 2013-07-17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10921A (ja) 2009-09-17
US8488018B2 (en) 2013-07-16
EP2098901B1 (en) 2013-01-09
US20090225177A1 (en) 2009-09-10
JP4513879B2 (ja) 2010-07-28
TW200952471A (en) 2009-12-16
US8253811B2 (en) 2012-08-28
EP2098901A1 (en) 2009-09-09
US20120262588A1 (en) 2012-10-18
CN101526718B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718B (zh)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透镜筒装置、以及相机设备
US7619838B2 (en)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661915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EP1795944A1 (en)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with image stabilizer
EP2267512B1 (en) Image blur reduction device and camera
JP2007156351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WO2016132571A1 (ja) 撮像装置
JP200819126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086175A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3926780B (zh) 抖动校正装置和具有该抖动校正装置的拍摄装置
JP2008122531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2385133B (zh) 透镜镜筒和包括该透镜镜筒的光学设备
JP5909877B2 (ja) 撮像装置
JP2003057707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KR20150071408A (ko) 자동초점 장치와 손떨림 보정장치가 분리된 카메라 모듈
JP2006350128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50127A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487643B2 (ja) カメラ
JP4941569B2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JP2007033668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210922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223038A (ja) カメラ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装置
JP200817086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227423A (ja) 手振れ補正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27576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