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2801A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2801A
CN101522801A CNA2007800361417A CN200780036141A CN101522801A CN 101522801 A CN101522801 A CN 101522801A CN A2007800361417 A CNA2007800361417 A CN A2007800361417A CN 200780036141 A CN200780036141 A CN 200780036141A CN 101522801 A CN101522801 A CN 10152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particle
resin combination
weight par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61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2801B (zh
Inventor
新见亮
小田隆司
新田晃弘
帆高寿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有效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并且透明性、色相及耐湿热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其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以及氮化物粒子(C成分),其中,该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r及Ca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并且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C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提供有效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并且透明性、色相及耐湿热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已知六硼化物粒子可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使用(专利文献1)。六硼化物粒子,具有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水而表面水解从而特性缓缓降低的缺点。因此,已提出通过在六硼化物粒子的表面被覆硅等的金属氧化物来提高其耐水性的方案(专利文献2~4)。
近年来,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已供应于楼房、住宅、汽车、电车、飞机等的窗材的用途。在这些用途中,为了抑制室内或车内的温度上升,正寻求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
针对于上述要求,已提出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六硼化物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案(专利文献6~12)。但是,该树脂组合物,具有由于聚碳酸酯树脂中存在氯而促进六硼化物粒子水解的缺点。即,通过二价酚与光气在二氯甲烷的存在下反应的所谓的界面聚合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虽然少但是含有二氯甲烷或未反应的氯甲酸酯基残基,该氯会促进水解。
为了降低该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的氯的影响,已提出了使用含氯少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案(专利文献5)。该方案,需要除去聚碳酸酯树脂中含有的氯的工序,因而,从经济方面考虑,是不利的。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169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8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6—193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6—193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5:JP特开2006—249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6:JP特开2003—327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7:JP特开2005—47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8:JP特开2005—179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9:JP特开2007—519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10:JP特开2005—344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11:JP特开2006—307172号公报
专利文献12:JP特开2006—307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有效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并且透明性、色相及耐湿热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已提出了在聚碳酸酯树脂用作窗材等的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材料时使用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的六硼化物粒子的方案。但是,六硼化物粒子,易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水而表面发生水解。另外,该水解被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氯促进。
因此,本发明人,对抑制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氯的影响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另外,也对具有黄色色变倾向的含有六硼化物粒子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是发现,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使用难以受水分或氯影响的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并且作为色相调整剂使用氮化物粒子(C成分),能够得到提供耐湿热性及色相优异的成型品的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以及氮化物粒子(C成分),其中,该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r及Ca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并且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C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
本发明中,优选六硼化物为La的六硼化物。被覆层优选由金属氧化物构成。该被覆层优选含有从Si、Ti、Al及Zr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的氧化物。被覆层优选含有Si的氧化物。该被覆层,优选为由预备被覆膜和在该预备被覆膜上形成的含有硅的被覆膜构成,该预备被覆膜由在六硼化物粒子表面形成的表面修饰剂形成。
C成分,优选是从Ti、Zr、Hf、V、Nb及Ta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的氮化物粒子。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每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高级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D成分)0.01~2重量份。D成分,优选是多元醇与碳原子数为10~30的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的酯。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每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0.005~5重量份。E成分,优选是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残余的总氯量换算成氯原子为100ppm以下。
本发明,包括由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成型品优选为厚度是2mm~50mm的片材。成型品优选是车窗用窗部件。
另外,本发明,包括一种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氮化物粒子(C成分)以及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的粒子与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熔融混炼,其中,该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r及Ca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并且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C成分为1~50重量份,F成分为10~200重量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制作的成型品的正面概要图(1-A)及其侧面图(1-B)(虚线表示试验片的切出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成型品本体
2 试验片的切出部分
3 成型品的浇口部分
4 树脂填充部的突起
5 对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A成分:聚碳酸酯树脂)
在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是将二价苯酚和碳酸酯前驱体加以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反应方法的例子,可以举出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的固相酯交换法以及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
作为在此使用的二价苯酚的代表性例子,可以举出氢醌、间苯二酚、4,4’—双酚、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常称之为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4,4’—(对亚苯基二异亚丙基)二酚、4,4’—(间亚苯基二异亚丙基)二酚、1,1—双(4—羟基苯基)—4—异丙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酮、双(4—羟基苯基)酯、双(4—羟基—3—甲基苯基)硫化物、9,9—双(4—羟基苯基)芴以及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优选的二价苯酚为双(4—羟基苯基)链烷烃,其中,从耐冲击性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双酚A(下面,有时简称为“BPA”),其已被广泛应用。
在本发明中,除了作为通用的聚碳酸酯的双酚A类聚碳酸酯以外,作为A成分还可以使用通过其他的二价苯酚类而制造的特殊的聚碳酸酯。
例如,作为二价苯酚成分的一部分或全部,使用4,4’—(间亚苯基二异亚丙基)二酚(以下有时简称为“BPM”)、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以下有时简称为“Bis—TMC”)、9,9—双(4—羟基苯基)芴以及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简称为“BCF”)的聚碳酸酯(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可适合用于对吸水引起的尺寸变化或形状稳定性的要求特别严格的用途上。这些除了BPA以外的二价苯酚,优选使用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价苯酚成分总量的5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10摩尔%以上。
尤其是,当要求具有高刚性且更良好的耐水解性的情况下,特别优选构成树脂组合物的A成分为下述(1)~(3)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1)在100摩尔%的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价苯酚成分中,BPM为20~80摩尔%(更优选为40~7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5~65摩尔%)、且BCF为20~80摩尔%(更优选为25~6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5~55摩尔%)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2)在100摩尔%的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价苯酚成分中,BPA为10~95摩尔%(更优选为50~9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60~85摩尔%)、且BCF为5~90摩尔%(更优选为10~5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5~40摩尔%)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3)在100摩尔%的构成该聚碳酸酯的二价苯酚成分中,BPM为20~80摩尔%(更优选为40~7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45~65摩尔%)、且Bis—TMC为20~80摩尔%(更优选为25~6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5~55摩尔%)的聚碳酸酯共聚物。
这些特殊的聚碳酸酯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适当地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将这些与通用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混合使用。
关于这些特殊的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以及特性,例如在JP特开平6-172508号公报、JP特开平8-27370号公报、JP特开2001-55435号公报以及JP特开2002-117580号公报等中有详细的记载。
另外,在上述的各种聚碳酸酯中,通过调整共聚物组成等将吸水率以及Tg(玻璃化转变温度)调整在下述范围内的聚碳酸酯,其聚合物自身的耐水解性良好,且成型后的低弯曲性也特别优异,因此,特别适合用于要求具有形状稳定性的领域中。
(i)吸水率为0.05~0.15%、优选为0.06~0.13%,且Tg为120~180℃的聚碳酸酯;或者
(ii)Tg为160~250℃、优选为170~230℃,且吸水率为0.10~0.30%、优选为0.13~0.30%、更优选为0.14~0.27%的聚碳酸酯。
在此,聚碳酸酯的吸水率,是利用直径为45mm、厚度为3.0mm的圆板状试验片,根据ISO62-1980,测定在23℃的水中浸渍24小时后的水分含量而得到的数值。另外,Tg(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根据JIS K7121,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而求得的数值。
作为碳酸酯前躯体,使用酰卤(Carbonyl halide)、碳酸二酯或者卤代甲酸酯(ハロホルメ—ト)等,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光气(Phosgene)、二苯基碳酸酯或二价苯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
当通过界面聚合法,由上述二价苯酚和碳酸酯前躯体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催化剂、末端停止剂、抗氧化剂等,其中抗氧化剂用于防止二价苯酚的氧化。另外,聚碳酸酯树脂包括:将三官能度以上的多官能化合物加以共聚合的支链聚碳酸酯树脂;将芳香族或者脂肪族(包含脂环式)的二官能度羧酸加以共聚合的聚酯碳酸酯树脂;将二官能度醇(包含脂环式)加以共聚合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以及将该二官能度羧酸和二官度醇加以共聚合的聚酯碳酸酯树脂。另外,也可以是将所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两种以上加以混合的混合物。
支链聚碳酸酯树脂,能够进一步相乘性地改进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具有的防滴落功能,因而,优选使用支链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用于该支链聚碳酸酯树脂中的三官能度以上的多官能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举出间苯三酚、根皮葡酚或者4,6-二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庚烯-2、2,4,6-三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庚烷、1,3,5-三(4-羟基苯基)苯、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2,6-双(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酚、4-{4-[1,1-双(4-羟基苯基)乙基]苯}-α,α-二甲基苄基苯酚等的三酚;四(4-羟基苯基)甲烷、双(2,4-二羟基苯基)酮、1,4-双(4,4-二羟基三苯基甲基)苯或者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二苯酮四甲酸(Benzophenone tetracarboxylic)以及它们的酸氯化物等。其中,优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特别优选为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
在聚碳酸酯树脂总量中,支链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多官能度化合物比例为0.001~1摩尔%,优选为0.005~0.9摩尔%、更优选为0.01~0.8摩尔%、特别优选为0.05~0.4摩尔%。另外,特别是采用熔融酯交换法时,有时作为副反应产生支链结构单元,关于该支链结构单元的含量,也在聚碳酸酯树脂总量中占占上述的范围。另外,上述支链结构的含量可通过1H-NMR测定来算出。
优选脂肪族的二官能度羧酸为α,ω-二羧酸。作为脂肪族的二官能度羧酸,优选可以举出皮脂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Dodecandioic acid)、十四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直连饱和脂肪族二羧酸;以及环己烷二羧酸等的脂环族二羧酸。作为二官能度醇,优选为脂环族二醇,例如可以举出环己烷二甲醇、环己烷二醇以及三环癸烷二甲醇等。另外,还可以使用对聚有机硅氧烷单元加以共聚合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
作为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方法的界面聚合法、熔融酯交换法、碳酸酯预聚物固相酯交换法、以及环状聚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等反应方式,是通过各种文献以及专利公报等已公知的方法。对于上述以外的反应形式的详细情形,也已通过书籍及专利公报等公知。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度平均分子量(M),优选为1×104~5×104、更优选为1.4×104~3×104、进一步优选为1.4×104~2.4×104。在粘度平均分子量低于1.0×104的聚碳酸酯树脂中,有时无法得到实用上期待的耐冲击性,而且由于不能获得充分的防滴落性能导致阻燃性也容易劣化。另一方面,由粘度平均分子量超过5×104的聚碳酸酯树脂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其在注射成型时的流动性差,因此通用性差。
本发明所说的粘度平均分子量,可根据下述方法算出。首先,从在20℃下将0.7g聚碳酸酯溶解在100ml二氯甲烷而得到的溶液中,用奥斯特瓦尔特粘度计,通过下式求出比粘度(ηsp):
比粘度(ηsp)=(t—t0)/t0
[t0为二氯甲烷的滴落秒数、t为试样溶液的滴落秒数];
根据所得到的比粘度(ηsp),通过下式算出粘度平均分子量M:
ηsp/c=[η]+0.45×[η]2c([η]是极限粘度)
[η]=1.23×10-4M0.83
c=0.7
粘度平均分子量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或成型品的粘度平均分子量的测定。即,本发明中这些的粘度平均分子量,是从将0.7g成型品溶解在100ml二氯甲烷而得到的溶液在20℃下求出比粘度(ηsp),并将该比粘度(ηsp)代入上式而求出。
聚碳酸酯树脂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提高六硼化物粒子或氮化物粒子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的分散性方面考虑,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粉末。进一步地,聚碳酸酯树脂粉末的粒径分布,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是粒径710μm以上的粉末相对于粉末全体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下。并且粒径不足180μm的粉末相对于粉末全体的含量为0~40重量%,优选为10~30重量%。
粒径710μm以上的粉末相对于粉末全体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过程中,在聚碳酸酯树脂粉末与六硼化物粒子或氮化物粒子之间容易产生分级等,由此,树脂组合物中的六硼化物粒子或氮化物粒子易于二次凝集。其结果是,在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体中,有时不能获得高的透明性或相应于六硼化物粒子或氮化物粒子的配合量的热线吸收性能。
另外,粒径不足180μm的粉末相对于粉末全体的含量超过40重量%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在制造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容易引起熔融混炼机的螺杆的咬合不良等,有时会成为导致生产性降低的原因。
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的粒径分布是,首先,将聚碳酸酯树脂粉末200g盛入不锈钢制JIS标准筛(22目筛,网孔710μm)盖上上盖,使其往复100次(往复1次的距离为40cm,往复1次的时间为1秒),然后,测定该标准筛上残余粉末的质量,算出该残余粉末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例,作为粒径710μm以上的粉末的含量,接下来,将从22目标准筛上落下的粉末盛入不锈钢制JIS标准筛(83目筛,网孔180μm),盖上上盖,使其往复100次,然后,测定该标准筛上残余粉末的质量,算出该残余粉末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例,作为粒径180~不足710μm粉末的含量,最后,测定从83目的标准筛上落下的粉末的质量,算出该落下的粉末的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率,将其作为粒径不足180μm的粉末的含量。
(B成分:被覆六硼化物粒子)
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钇)、La(镧)、Ce(铈)、Pr(镨)、Nd(钕)、Sm(钐)、Eu(铕)、Gd(钆)、Tb(铽)、Dy(镝)、Ho(钬)、Er(铒)、Tm(铥)、Yb(镱)、Lu(镥)、Sr(锶)及Ca(钙)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
构成六硼化物粒子的元素中,优选为La、Ce、Nd、Gd,更优选为La、Ce。六硼化物,特别优选为La的六硼化物。六硼化物粒子的粒径优选为2nm~100nm,特别优选为5nm~90nm。作为六硼化物粒子的原料的金属硼化物,例如有住友金属矿山(株)制造的KHDS-06等市售品,可容易获得。
被覆层优选由金属氧化物构成。该被覆层优选含有从Si(硅)、Ti(钛)、Al(铝)及Zr(锆)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的金属的氧化物。被覆层相对于六硼化物的比率,以被覆层中含有的金属换算,相对于六硼化物微粒1重量份,优选为0.01~100重量份,更优选为0.1~10重量份。
被覆层更优选含有Si(硅)的氧化物。硅的氧化物相对于六硼化物的比率,以硅氧化物中含有的硅换算,相对于六硼化物微粒1重量份,通常为0.01~100重量份,更优选为0.1~10重量份。该硅氧化物的比率,不足0.01重量份则难以形成二次被覆膜,相反,超过100重量份则引起粒子间的凝集。
被覆层的厚度优选为1~100nm,更优选为5~90nm,进一步优选为10~80nm。
被覆层,可通过使六硼化物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在该溶剂中添加含有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处理剂并进行混合,通过化学反应被覆或物理被覆而形成。
作为表面处理剂,可举出硅氮烷类处理剂、氯硅烷类处理剂、分子结构中具有烷氧基的无机类处理剂、可期待改善疏水性的在分子链末端或侧链上具有含有氨基的烷氧基硅烷的有机类处理剂及分子链末端或侧链上具有烷氧基的有机类处理剂等。作为使用的溶剂,可举出水、乙醇等的有机溶剂或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等。
作为优选的被覆六硼化物,可举出用硅的氧化物形成的被膜层被覆六硼化镧、六硼化铈等的粒子表面而成的被覆六硼化物。
被覆层,优选由在六硼化物粒子的表面上形成的表面修饰剂构成的预备被覆膜和在该预备被覆膜上形成的以硅的氧化物为主成分的被覆膜构成。即,优选,在六硼化物粒子的表面上,预先由硅烷耦合剂等的表面修饰剂形成预备被覆膜,接下来,形成以硅的氧化物为主成分的被覆膜。
本发明中,被覆六硼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100nm,更优选为5~90nm,进一步优选为10~80nm。平均粒径比100nm更大,则可见光区域附近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特性变差。即,不能得到透过率在波长400~700nm具有极大值、在波长700~1800nm具有极小值并且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为15个百分点以上的分布(profile),仅成为透过率减少的灰色膜。该平均粒径,通过对由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算出各个的1次粒子面积,求出具有该面积的圆的直径,通过重量平均算出该直径。该算出值,是通过对500个以上的粒子求出换算直径而得出。
各个被覆六硼化物粒子的换算直径,优选为380nm以下,更优选为150nm以下。进一步,各个被覆六硼化物粒子的换算直径,优选位于以平均直径作为中心的前后平粒径的50%的范围内,更优选位于前后平粒径的30%的范围内。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被覆六硼化物粒子的含量为0.0001~0.05重量份,优选为0.001~0.03重量份,更优选为0.001~0.01重量份。
(C成分:氮化物粒子)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了进行色调的调整,含有氮化物粒子(C成分)。
作为氮化物粒子(C成分),优选是从Ti、Zr、Hf、V、Nb及Ta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氮化物粒子。
作为氮化物粒子(C成分),可举出,JP特开2001-49190或JP特开2001-179121中所记载的氮化钛(TiN)、氮化锆(ZrN)、氮化铪(HfN)、氮化钒(VN)、氮化铌(NbN)、氮化铊(TaN)等的粒子。
氮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100nm,更优选为5~90nm,进一步优选为10~80nm。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下,则由于降低粒子引起的40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的散射,能够保持作为窗材的用途的必要的透明性。另外,平均粒径为2nm以上,可容易进行工业制造。
相对于聚碳酸酯(A成分)100重量份,氮化物粒子(C成分)的含量为0.0001~0.05重量份,优选为0.0002~0.02重量份,更优选为0.0002~0.005重量份。不足0.0001重量份,则色相调整效果小,超过0.05重量份则可见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的降低显著,因此,窗材必须的透明性受损。
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作为色相调整剂使用氮化物粒子(C成分)。通过含有C成分,能够维持易于发生黄色色变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色相。另外,C成分是无机系的色相调整剂,与易于受温度影响的有机系色相调整剂相比,耐湿热性优异。
(D成分:高级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了抑制六硼化物粒子的分解,优选含有高级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酯(D成分)。作为D成分,可举出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与多元醇的酯。作为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可举出,优选碳原子数为10~3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0~22的羧酸。作为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可举出,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等。作为多元醇,可举出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等。
D成分,优选为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与多元醇的酯。部分酯,是指在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多元醇的一部分羟基被酯化的酯。优选为硬脂酸与丙三醇的部分酯,这些酯,例如有理研ビタミン(株)以リケマ—ルS-100A的商品名进行市售,容易从市场获得。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酯(D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01~2重量份,更优选为0.02~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0.5重量份。不足0.01重量份,则六硼化物粒子的分解抑制效果小,超过2重量份则使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降低,不能发挥树脂组合物本来的机械特性。
(E成分:紫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相对于聚碳酸酯(A成分)100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E成分)的含量,为0.005~5重量份,更优选为0.01~3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5重量份。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已公知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环状亚胺基酯类化合物以及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等。
更具体地,作为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可例示2-(2H-苯并三唑-2-基)-对甲酚、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6-双(1-甲基-1-苯乙基)苯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以及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等。
作为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例如,具体地可以举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苯酚。
作为环状亚胺基酯类类化合物,具体地,例如可以举出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进一步,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具体地,例如可以举出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甲基}丙烷。
进一步,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以是,通过采用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化合物结构,将该紫外线吸收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的单体进行共聚合而得到的聚合型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可优选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取代基中含有苯并三唑骨架、二苯甲酮骨架、三嗪骨架、环状亚胺酯骨架以及氰基丙烯酸酯骨架的化合物。
上述中,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方面考虑,作为更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环状亚胺酯类化合物。另外,化合物中具有高分子量的化合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耐热性,可例示,例如2,2’-亚甲基双[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苯酚、以及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甲基}丙烷。
另外,特别优选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
(F成分:高分子分散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为了使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在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中均匀地分散,优选含有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相对于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100重量份,F成分的含量为10~200重量份,优选为15~1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0~100重量份。
作为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可使用具有被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吸附并作为锚起作用的官能团并且具有与有机溶剂或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亲和性优异的高分子主链的高分子材料。作为上述官能团,可举出,例如氨基、羧基、磺基、以及其盐等,只要是具有与被覆六硼化物粒子的亲和性的官能团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该高分子分散剂,可例示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聚氨酯类分散剂、聚醚类分散剂、聚酯类分散剂、聚酯氨酯类分散剂等。
(其它添加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在不损伤透明性或日照遮蔽性的范围内,可含有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各种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例如,可例示,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着色剂、脱模剂、滑动剂、红外线吸收剂、光扩散剂、荧光增白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阻燃助剂、可塑剂、强化填充材料、冲击改性剂、光催化剂类防污剂、以及光致变色剂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着色剂以及脱模剂等,可配合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公知的合适的量。
本发明的成型品,如上所述,可作为楼房、住宅、汽车、电车、飞机等的窗材而供室外使用,因此,在上述添加剂中,特别优选含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热稳定剂)
作为热稳定剂,优选可例示磷类稳定剂。作为磷类稳定剂,可以举出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及这些酸的酯、和叔膦等。作为磷类稳定剂中的亚磷酸酯(phosphite)的具体实例,可例示,三异癸基亚磷酸酯等的三烷基亚磷酸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等的芳基二烷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单异癸基亚磷酸酯等的二芳基单烷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的三芳基亚磷酸酯;二硬脂酰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以及双{2,4—双(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等的季戊四醇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等的与二价苯酚类反应具有环状结构的亚磷酸酯等。作为磷类稳定剂中的磷酸酯(phosphate)的具体实例,可以举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等。作为亚膦酸酯化合物(phosphonite)的具体实例,可以举出四(2,4—二叔丁基苯基)—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作为叔膦,可以举出三苯基膦。
(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剂,优选为受阻酚类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四[亚甲基-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及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
作为该其他的热稳定剂,可以优选举出,例如,以3-羟基-5,7-二叔丁基-呋喃-2-酮和邻二甲苯的反应生成物为代表的内酯类稳定剂。关于该稳定剂的详细内容,在JP特开平7-233160号公报中已有记载。该化合物已有作为Irganox HP-136(商标,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造)而市售,从而可利用该化合物。另外,市售的还有将该化合物与各种亚磷酸酯化合物以及受阻酚类化合物加以混合的稳定剂。例如,可以举出上述公司的IrganoxHP-2921。
另外,作为其他热稳定剂,可以举出,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以及丙三醇-3-硬脂酰硫代丙酸酯等的含硫稳定剂。
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100重量份的,上述热稳定剂及抗氧剂的含量,为0.0001~1重量份,优选为0.01~0.3重量份。但内酯类稳定剂,其上限优选设为0.03重量份。
(光稳定剂)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还可以含有以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等为代表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紫外线吸收剂的并用可提高耐候性效果。该并用中,两者的重量比(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95/5~5/95的范围,更优选为80/20~20/80的范围。光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光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0.0005~3重量份,更优选为0.01~2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5重量份。
(氯含量)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残余总氯量,换算成氯原子计算,优选为100ppm以下,更优选为10~60ppm,进一步优选为20~40ppm。
为了得到总氯量不足10ppm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在对作为A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丙酮处理,或将聚碳酸酯树脂粉末颗粒化时,需要在排气式挤出机的中途强制注入水进行脱氯的复杂的工序,工序收率及工序稳定性降低,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利的。
另外,总氯量超过100ppm的树脂组合物中,容易进行六硼化物粒子的分解。氯原子的含量,可使用三菱化学(株)制造的氯离子分析装置TSX10型通过燃烧法(检出灵敏度为约0.1ppm)进行测定。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将A成分、B成分、C成分以及任意其他的成分分别通过V型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化学动力装置以及挤出混合器等预混合装置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在排气式双轴挤出机为代表的熔融混炼机中进行熔融混炼而制造。预混合后,也可通过挤出造粒器或制团机(briquetting machine)等的机器进行造粒。在熔融混炼后,优选通过造粒机等的机器进行颗粒化。另外,B成分与C成分也可预先进行混合。
作为将各成分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可以举出以下方法:(i)将A成分、B成分、C成分及其他成分分别独立地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ii)将A成分、B成分、C成分及其他成分的一部分预先混合,然后与剩余的部分独立地供给熔融混炼机的方法等。配合成分中有液体的情形,可使用所谓的注液装置或添液装置向熔融混炼机供给。
作为挤出机,优选使用具有可以对原料中的水分或由熔融混炼树脂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进行脱除的排气口的挤出机。优选设置有用以从排气口将所产生的水分或挥发气体有效地排至挤出机外部的真空泵。另外,在挤出机模具部前的区域设置有用以去除混入在挤出原料中的杂质等的过滤网,由此也可以将杂质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作为该过滤网,可以举出金属网、滤网更换器、烧结金属板(盘式过滤器等)等。作为熔融混炼机,在双轴挤出机之外,还可举出班伯里混合器、混炼辊、单轴挤出机、三轴以上的多轴挤出机等。
如上述挤出的树脂,可以直接切断而进行颗粒化,或形成股线后,将该股线用造粒机加以切断而进行颗粒化。另外,在颗粒化时,当有必要减少外部的如尘埃等的影响时,优选对挤出机周围的环境气体进行洁净化。另外,得到的颗粒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角柱形、球形等的通常的形状,更优选为圆柱形。该圆柱的直径优选为1~5mm,更优选为1.5~4mm,进一步优选为2~3.3mm。另一方面,圆柱的长度优选为1~30mm,更优选为2~5mm,进一步优选为2.5~3.5mm。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含有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氮化物粒子(C成分)以及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的粒子与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熔融混炼而制成,其中,相对于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100重量份,氮化物粒子(C成分)为0.2~1000重量份、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为10~200重量份。
被覆六硼化物粒子(B成分)、氮化物粒子(C成分)以及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与上所述。
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氮化物粒子(C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500重量份,更优选为5~300重量份,最优选为5~100重量份。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高分子分散剂(F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5~150重量份,更优选为20~100重量份。
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聚碳酸酯树脂(A成分)为2×105~1×108重量份,优选为3.3×105~1×107重量份,更优选为1×106~1×107重量份。
(成型品)
本发明,包括由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成型品通常可注塑成型该颗粒而得到。该注塑成型中,不仅可以采用通常的成型方法,还可以采用注射压缩成型、注射压力成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发泡成型(包括通过超临界流体注入的成型)、插入成型、模内涂层(In-Mold Coating)成型、隔热模具成型、急速加热冷却模具成型、双色成型、夹层成型、以及超高速注射成型等。另外,成型可以选择冷流道方式以及热流道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通过挤出成型树脂组合物而成为各种异形挤出成型品、片状、以及薄膜状等形式。另外,在片状、薄膜状成型中,还可以使用吹塑法、压延法、铸塑法等。而且,通过实施特定的拉伸操作,也可以成型为热收缩管。另外,也可以通过旋转成型或吹塑成型等,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制造成成型品。关于这些成型工艺,例如在JP特开2005-179504号公报中已有详细地记载。
作为由本发明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可举出厚度优选为2mm~50mm更优选为10mm~50mm进一步优选为15mm~50mm特别优选为18mm~50mm的片材。
本发明的成型品,可适于车辆用窗部件。
(成型品的积层)
本发明的成型品,可在其表面上设置包括硬涂层的各种功能层。作为该功能层,可例示图案层、导电层(发热层、电磁波吸收层、抗静电层)、疏水层、疏油层、亲水层、紫外线吸收层、红外线吸收层、防止破裂层以及金属层(金属涂层)等。这些功能层,可设置在硬涂层的表面、硬涂层的相反侧的成型品表面、成型品层为多个时的成型品层与成型品层之间、底漆与成型品表面之间的一部分、以及底漆与硬涂层的顶层之间的一部分之间等。
图案层通常通过印刷形成。作为印刷方法,可根据制品形状或印刷用途使用凹版印刷、平板印刷、苯胺印刷、干式胶版印刷、移印印刷(パツト印刷)、丝网印刷等的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印刷方法。
作为硬涂层的制造方法及特性,例如,在JP特开2005-179504号公报及JP特开2006-255928号公报等中有详细地记载。
作为印刷中使用的印刷油墨的构成,作为主成分可使用树脂类及油类等。作为树脂类,可使用松脂、天然沥青、紫胶、珂巴(Copal)等的天然树脂或酚类及其衍生物;氨基类树脂、丁基化尿素、三聚氰胺树脂、聚酯类醇酸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酚树脂、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非晶性聚芳酯树脂、非晶性聚烯烃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丁缩醛树脂、甲基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氨酯树脂等合成树脂。在需要耐热性高的油墨成分时,优选举出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及非晶性聚芳酯树脂等作为粘结剂的印刷油墨。另外,印刷油墨可通过颜料或染料等调整至需要的颜色。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树脂组合物中残余的总氯量以及得到的成型品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评价。另外,实施例中的份为重量份。
(1)总氯量
使用三菱化学(株)制造的氯离子分析装置TSX10型通过燃烧法(检出灵敏度为约0.1ppm)进行测定。
(2)全光线透过率
通过日本电色(株)制造的NDH-300A测定厚度18mm、长度55mm、宽度55mm的试验片在下述湿热处理前后的全光线透过率(%)。
(3)日照吸收率/日照热取得率
使用分光光度计(U-4100,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ズ社制造),按照JISR3106(1998)“板状玻璃类的透过率、反射率、放射率、日照热取得率的试验方法”,测定波长300~2100nm下的厚度18mm、长度55mm、宽度55mm的试验片在下述湿热处理前后的日照吸收率(%)及日照热取得率。
(4)湿热处理
使用压力锅测试仪,在温度120℃、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下,将厚度18mm、长度55mm、宽度55mm的试验片曝露40小时。
(5)外观变化
肉眼确认湿热处理后的试验片的外观的变化。
(6)聚碳酸酯树脂粉末的粒径分布
将聚碳酸酯树脂粉末200g盛入不锈钢制JIS标准筛(22目筛,网孔710μm),盖上上盖,使其往复100次(往复1次的距离为40cm,往复1次的时间为1秒),然后,测定该标准筛上残余粉末的质量,算出该残余粉末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例,作为粒径710μm以上的粉末的含量。接下来,将从22目标准筛上落下的粉末盛入不锈钢制JIS标准筛(83目筛,网孔180μm),盖上上盖,使其往复100次,然后,测定该标准筛上残余粉末的质量,算出该残余粉末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例,作为粒径180~不足710μm粉末的含量。最后,测定从83目的标准筛上落下的粉末的质量,算出该落下的粉末的质量相对于粉末全体的比率,将其作为粒径不足180μm的粉末的含量。
(7)CIELab
使用分光光度计(Color-Eye 7000A,Gretag Macbeth制造),按照JISZ8729标准,在D65光源(相关色温度6504K)下,测定厚度18mm、长度55mm、宽度55mm的试验片的的湿热处理前后的色相的L*值(明度)、a*值(红色到绿色的色度)、b*值(黄色到蓝色的色度)
参照例1(被覆六硼化镧粒子的制备)
将平均粒径为80nm的六硼化镧粒子(KHDS-06,住友金属矿山(株)制造)8重量份与硅烷耦合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5重量份与水392重量份搅拌混合,在六硼化镧粒子表面上吸附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表面修饰。接下来,通过离心分离机除去水分,然后,在表面修饰的六硼化镧粒子与乙醇280重量份与水70重量份的混合溶剂中添加四乙氧基硅烷45重量份,通过水解聚合在六硼化镧粒子表面上形成二氧化硅的被覆膜。然后,用离心分离机除去乙醇和水,然后,进行干燥,进一步在450℃下加热处理30分钟,得到被覆六硼化镧粒子。该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a)六硼化镧与(b)被覆层的重量比(a)/(b)=40/60。
参照例2(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混合物的制备)
将通过参照例1得到的被覆六硼化镧粒子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以及丙烯酸树脂类分散剂(EFKA-4530,EFKA Additives社制造)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被覆六硼化镧粒子分散液((i)液)。
另一方面,将为了调整色调的平均粒径80nm的氮化钛粒子(住友金属矿山(株)制造)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丙烯酸树脂类分散剂(EFKA-4530,EFKA Additives社制造)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氮化钛粒子的分散液((ii)液)。
接下来,将(i)液与(ii)液混合,使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重量比为9:1、8:2、7:3以及5:5(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重量比为23:1、20:2、18:3以及13:5)。然后,用离心分离机除去甲苯,然后,干燥得到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重量比不同的四种混合物。
参照例3(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混合物的制备)
将平均分散粒径为80nm的六硼化镧粒子(KHDS-06,住友金属矿山(株)制造)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以及丙烯酸树脂类分散剂(EFKA-4530,EFKA Additives社制造)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六硼化镧粒子分散液((iii)液)。
与参照例2同样,将为了调整色调的平均粒径80nm的氮化钛粒子(住友金属矿山(株)制造)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高分子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得到氮化钛粒子的分散液((ii)液)。
接下来,将(iii)液与(ii)液混合,使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重量比为8:2。然后,用离心分离机除去甲苯,然后,干燥得到六硼化镧粒子与氮化钛粒子的混合物。
参照例4(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与高分子分散剂的混合物的制备)
用离心分离机将参照例2的(i)液中的甲苯除去,进行干燥,得到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与丙烯酸树脂类分散剂的混合物)。
实施例1
按照以下的工序(I)~(II),制作树脂成型品的试验片。
(I)树脂原料的制造
将9.57重量份的PC、0.0030重量份的参照例2制备的混合物[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1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9:1(重量比)、被覆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23:1(重量比)]、0.02重量份的S100A、0.03重量份的IRGF、0.10重量份的EW、以及0.30重量份的UV79在超级混合器(SUPER MIXER)中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得到用于供给到挤出机的预备混合物。
将得到的预备混合物供给至挤出机。使用的挤出机为螺杆直径为77mmφ的排气式双轴挤出机(TEX77CHT(完全齿合,同方向旋转,双线螺纹螺杆),日本制钢所株式会社制造)。该挤出机,从螺杆根部开始的L/D为约8~11的部分具有由顺进给的捏合盘与反进给的捏合盘组合而成的混炼区,然后在L/D为约16~17的部分具有由进给捏合盘构成的混炼区。接下来,该挤出机在后半段的混炼区之后接着有L/D为0.5的长度的反进给的全螺纹(fullflight)区。在L/D为约18.5~20的部分上设置1个排气口。挤出条件为吐出量是320kg/h、螺杆转速为160rpm以及排气口的真空度为3kPa。另外,挤出温度是具有从第一供给口230℃至模具(die)部分280℃为止阶段地上升的温度构成。
从模具挤出的股线,在温水浴中冷却,通过造粒机切断进行颗粒化。将刚切断的颗粒,在10秒左右通过振动式筛部,除去切断的不够长的切片或切割碎屑中的能够除去的物质。
(II)树脂板成型品的试验片的制备
将上述(I)的方法制造的树脂原料颗粒,采用具有压板四轴并行控制机构的可进行注射压力成型的大型成型机(MDIP2100、最大合模力33540kN,(株)名机制作所制造)来进行注射压力成型,得到图1所示的厚度18mm、长度700mm、宽度800mm的成型品。该成型机带有可使树脂原料充分干燥的加料干燥机设备,该干燥后的颗粒通过压缩空气输送供给至成型机供给口进行成型。
成型条件是:缸体温度275℃、热流道设定温度275℃、固定侧模具温度115℃、可动侧模具温度120℃、压缩冲程:0.5mm、从中间合模位置到最终合模位置的模具的移动速度为0.02mm/秒、加压保持时间:600秒。压缩时的压力为25MPa,该压力在加压的保持时间中保持。注射速度为到填充浇口部为止的区域是5mm/s、以后的区域是16mm/s。另外,可动侧模具的分型面在最终的前进位置中不与固定侧模具的分型面接触。流道采用HOTSYS社制造的阀门浇口型的热流道(直径为8mmΦ)。在即将完成填充之际,开始模具压缩,重叠时间为0.5秒。完成填充之后,以熔融树脂不会从浇口向料筒逆流为条件即刻关闭阀门浇口。在该成型中,通过该四轴平行控制机构,表示倾斜量及扭曲量的tanθ保持在约0.000025以下。
取出得到的成型品,然后,放置60分钟,进行充分地冷却。成型板为透明性高的绿色。接下来,切出图1中的斜线表示的成型板的中央部,使其为长度55mm×宽度55mm,得到试验片。
上述(I)的方法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上述(I)的方法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上述(I)中,混合9.55重量份的PC、0.0028重量份的参照例2制备的混合物[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1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8:2(重量比)、被覆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20:2(重量比)]、0.02重量份的S100A、0.03重量份的PEPQ、0.10重量份的VPG、以及0.30重量份的UV1577。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混合物10重量份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上述(I)中,将9.57重量份的PC、0.0026重量份的参照例2制备的混合物[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1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7:3(重量比)、被覆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18:3(重量比)]、0.03重量份的IRGF、0.10重量份的EW、以及0.30重量份的UV79用超级混合器(SUPER MIXER)进行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在通过界面缩聚法由双酚A与光气制造粘度平均分子量为23700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时,通过缩短其干燥时间,制备残存总氯量为190ppm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PC(i)。
上述(I)中,将9.07重量份的PC(i)、0.0044重量份的参照例2制备的混合物[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2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5:5(重量比)、被覆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13:5(重量比)]、0.5重量份的S100A、0.03重量份的PEPQ、0.10重量份的VPG、以及0.30重量份的UV1577用超级混合器进行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i)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上述(I)中,将9.57重量份的PC、0.0030重量份的参照例2制备的混合物[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11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8:2(重量比)、被覆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20:2(重量比)]、0.03重量份的PEPQ、0.10重量份的VPG、以及0.30重量份的UV1577用超级混合器进行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将9.55重量份的PC、0.0031重量份的参照例4制备的被覆六硼化镧粒子(被覆六硼化镧粒子中的六硼化镧为0.001重量份)、0.02重量份的S100A、0.03重量份的PEPQ、0.10重量份的VPG、以及0.30重量份的UV1577用超级混合器进行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上述(I)中,将9.07重量份的PC、0.0013重量份的参照例3制备的混合物[六硼化镧与氮化钛粒子的合计为0.001重量份,六硼化镧粒子:氮化钛粒子=8:2(重量比)]、0.5重量份的S100A、0.03重量份的PEPQ、0.10重量份的VPG、以及0.30重量份的UV1577用超级混合器进行均匀混合。用V型捏合机将得到的10重量份的混合物与90重量份的PC均匀地混合。除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树脂原料。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成型,制备树脂板试验片。制造的颗粒的残存总氯量以及评价得到的试验片的结果示于表1。
表中的符号表示的各成分的内容如下所示。
PC:通过界面缩聚法,由双酚A、光气制造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为23700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パンライトL-1250WP(商品名),残留总氯量80ppm,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造)
PC(i):通过界面缩聚法,由双酚A、光气制造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为23700的聚碳酸酯树脂粉末(残留总氯量190ppm)
S100A:硬脂酸与丙三醇的部分酯(リケマ—ルS-100A,理研ビタミン(株)制造)
VPG:季戊四醇与脂肪族羧酸(硬脂酸及软脂酸作为主成分)的全脂(ロキシオ—ルVPG861,コグニスジヤパン(株)制造)
EW:季戊四醇与脂肪族羧酸(硬脂酸及软脂酸作为主成分)的全脂(リケスタ—EW-400,理研ビタミン(株)制造)
PEPQ:亚膦酸酯类热稳定剂(サンドスタブP-EPQ,Sandoz社制造)
IRGF:亚磷酸酯类热稳定剂(Irgafos168,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社制造)
UV1577: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代)]苯酚(Tinuvin1577,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社制造)
UV79: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ケミソ—ブ79,ケミプロ化成制造)
丙烯酸树脂类分散剂: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EFKA-4530,EFKAAdditives社制造)
Figure A200780036141D00281
Figure A200780036141D00291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日照吸收率优异,湿热处理后的日照吸收率也优异。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全光线透过率优异,湿热处理后的全光线透过率也优异。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色相优异,湿热处理后的色相也优异。即,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有效地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透明性、色相及耐湿热性优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即使使用通过由二价苯酚与光气在二氯甲烷的存在下反应的界面聚合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A成分,也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
本发明的成型品,如上所述,能有效地遮蔽来自太阳光的热线,透明性、色相及耐湿热性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成型品可用于居住空间或车辆的窗户。

Claims (16)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B成分的被覆六硼化物粒子以及作为C成分的氮化物粒子,该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r及Ca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并且,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B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C成分为0.0001~0.05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六硼化物为La的六硼化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被覆层由金属氧化物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该被覆层含有从Si、Ti、Al及Zr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氧化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被覆层含有Si的氧化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被覆层为由预备被覆膜和在该预备被覆膜上形成的含有硅的被覆膜构成,该预备被覆膜由在六硼化物粒子的表面形成的表面修饰剂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C成分是从Ti、Zr、Hf、V、Nb及Ta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金属的氮化物粒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每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1~2重量份作为D成分的高级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D成分是多元醇与碳原子数为10~30的脂肪族饱和一价羧酸的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每100重量份A成分,含有0.005~5重量份作为E成分的紫外线吸收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E成分是羟基苯基三嗪类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残余的氯总量换算成氯原子为100ppm以下。
13.一种成型品,其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型品,其中,该成型品是厚度为2mm~50mm的片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型品,其中,该成型品为车辆用窗部件。
16.一种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作为B成分的被覆六硼化物粒子、作为C成分的氮化物粒子以及作为F成分的高分子分散剂的粒子与作为A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混炼,其中,该被覆六硼化物粒子是通过选自由Y、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r及Ca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六硼化物粒子和被覆层构成,并且相对于B成分100重量份,C成分为0.2~1000重量份,F成分为10~200重量份。
CN2007800361417A 2006-12-21 2007-12-14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Active CN10152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4252 2006-12-21
JP344252/2006 2006-12-21
JP119005/2007 2007-04-27
JP2007119005 2007-04-27
PCT/JP2007/074586 WO2008075752A1 (ja) 2006-12-21 2007-12-14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2801A true CN101522801A (zh) 2009-09-02
CN101522801B CN101522801B (zh) 2011-11-02

Family

ID=3953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61417A Active CN101522801B (zh) 2006-12-21 2007-12-14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008371B2 (zh)
EP (1) EP2096143B1 (zh)
JP (1) JP5055296B2 (zh)
KR (1) KR101357375B1 (zh)
CN (1) CN101522801B (zh)
RU (1) RU2458087C2 (zh)
TW (1) TWI435910B (zh)
WO (1) WO200807575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565A (zh) * 2010-09-27 2011-02-09 徐州雷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提高内窥镜成像质量的方法
CN102775709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惠州市富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提高透光率及雾度的光扩散板及其配套工艺
CN103278459A (zh) * 2013-05-28 2013-09-04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凹版珠光油墨色相检测方法
CN109963710A (zh) * 2016-11-17 2019-07-02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管理的透明多层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5410B2 (en) 2008-03-31 2013-04-09 Teijin Chemicals, Lt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thereof
ITRM20100225A1 (it) * 2010-05-10 2011-11-1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mposizione di polimeri con caratteristiche di assorbimento del calore e migliorate caratteristiche di colore.
US8691915B2 (en) 2012-04-23 2014-04-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Copolymers and polymer blends having improved refractive indices
RU2537603C2 (ru) * 2012-08-08 2015-01-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высокомолекуляр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Полимер-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ие нано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на основе полиметилметакрилата с настраиваемым спектром фотолюминесценции
US20140051940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Rare Light, Inc. Obtaining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using ear-located sensors
ES2597162T3 (es) * 2013-12-02 2017-01-16 Allnex Belgium, S.A. Estabilizante para composiciones de tiol-eno
JP2015108080A (ja) * 2013-12-05 2015-06-11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6503203B2 (ja) * 2015-03-13 2019-04-17 帝人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による生体組織の損傷を防止する方法
US20170151957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Bragi GmbH Vehicle with interactions with wearable device to provide health or physical monit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7316B2 (ja) 1992-12-03 2001-04-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CH686306A5 (de) 1993-09-17 1996-02-29 Ciba Geigy Ag 3-Aryl-benzofuranone als Stabilisatoren.
JP3830983B2 (ja) 1994-07-12 2006-10-11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DE19530200A1 (de) * 1995-08-17 1997-02-20 Bayer Ag Feinstteilige anorganische Pulver als Flammschutzmittel in thermoplastischen Formmassen
RU2139793C1 (ru) * 1997-12-25 1999-10-20 Мареичев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листовой материал и его вариант
JP4096278B2 (ja) 1998-12-10 2008-06-0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膜用塗布液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日射遮蔽膜
JP4058850B2 (ja) 1999-08-11 2008-03-1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日射フィルター膜形成用塗布液
JP2001055435A (ja) 1999-08-19 2001-02-27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JP2001179121A (ja) 1999-12-27 2001-07-03 Nippon Riiingu Kk 粉砕機
JP2002117580A (ja) 2000-10-03 2002-04-19 Teijin Chem Ltd 光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JP4187999B2 (ja) 2002-05-13 2008-11-2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樹脂シー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9779B2 (ja) * 2002-07-31 2009-10-21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と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JP3982466B2 (ja) * 2002-09-25 2007-09-2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成分分散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分散体を用いて得られる熱線遮蔽膜形成用塗布液と熱線遮蔽膜並びに熱線遮蔽樹脂成形体
JP2005047179A (ja) 2003-07-30 2005-02-24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熱線遮蔽樹脂シート
JP4700276B2 (ja) 2003-12-19 2011-06-1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US7244376B2 (en) * 2004-01-26 2007-07-17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Hexaboride particles, hexaborid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article making use of hexaboride particles or hexaboride particle dispersion
US20050165148A1 (en) 2004-01-28 2005-07-28 Bogerd Jos V.D.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ption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BRPI0508433B1 (pt) * 2004-03-04 2012-12-25 materiais plÁsticos tingidos por corantes de modo transparente, translécido ou opaco, uso de partÍculas em nanoescala e processos para produÇço e solda do mesmo.
DE602004014768D1 (de) * 2004-03-16 2008-08-14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Sonnenschutz-laminatkonstruktion
GB0407114D0 (en) * 2004-03-30 2004-05-05 Colormatrix Europe Ltd Polymer addi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05344006A (ja) 2004-06-03 2005-12-15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539824B2 (ja) 2004-06-23 2010-09-0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被覆六ホウ化物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93376A (ja) 2005-01-14 2006-07-27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表面被覆六ホウ化物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93670A (ja) 2005-01-17 2006-07-27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シリカ膜被覆6ホウ化物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用塗布液及び光学部材
JP4839005B2 (ja) 2005-03-14 2011-12-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4902126B2 (ja) 2005-03-15 2012-03-21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着色層を有する透明樹脂積層体と金属枠との接着体
JP2006307172A (ja) 2005-03-28 2006-11-09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熱線遮蔽能を備えた成形体
JP5076336B2 (ja) 2005-03-28 2012-11-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能を備えた成形体
JP5102969B2 (ja) * 2006-04-14 2012-12-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565A (zh) * 2010-09-27 2011-02-09 徐州雷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提高内窥镜成像质量的方法
CN102775709A (zh) * 2011-05-13 2012-11-14 惠州市富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提高透光率及雾度的光扩散板及其配套工艺
CN103278459A (zh) * 2013-05-28 2013-09-04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凹版珠光油墨色相检测方法
CN103278459B (zh) * 2013-05-28 2015-09-16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凹版珠光油墨色相检测方法
CN109963710A (zh) * 2016-11-17 2019-07-02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管理的透明多层体
CN109963710B (zh) * 2016-11-17 2021-12-17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热管理的透明多层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8371B2 (en) 2011-08-30
US20100021709A1 (en) 2010-01-28
KR101357375B1 (ko) 2014-02-03
RU2458087C2 (ru) 2012-08-10
TWI435910B (zh) 2014-05-01
JPWO2008075752A1 (ja) 2010-04-15
TW200838935A (en) 2008-10-01
JP5055296B2 (ja) 2012-10-24
EP2096143B1 (en) 2014-01-29
EP2096143A1 (en) 2009-09-02
EP2096143A4 (en) 2012-10-24
KR20090089842A (ko) 2009-08-24
WO2008075752A1 (ja) 2008-06-26
RU2009128021A (ru) 2011-01-27
CN101522801B (zh) 201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801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3694659B (zh) 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初期色相和红外线遮蔽性能的方法
CN102449066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1959958B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TWI708800B (zh) 聚碳酸酯樹脂薄膜
CN101270224B (zh) 阻燃性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2017036453A (ja) 熱吸収性と高い耐候安定性とを有するポリマー組成物
TWI509053B (zh) 穩定劑組合物
CN102803381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由其构成的成型品
CN103946283B (zh) 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带有深色光泽效果的多层制品
KR20150096734A (ko) Ir-반사 안료를 함유하는 짙게 착색된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성형 컴파운드
CN101549541B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的成型方法及其成型品
JP404615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13574114B (zh) 红外线屏蔽透明构件用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US20230063699A1 (en) Non-halogenated flame retardant copolyester compositions
TW200412353A (en) 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for extrusion using sizing die and molded article
JP6480283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749528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097588B2 (ja) サイジングダイを用いる押出成形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