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4722A - 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14722A CN101514722A CNA2008101886156A CN200810188615A CN101514722A CN 101514722 A CN101514722 A CN 101514722A CN A2008101886156 A CNA2008101886156 A CN A2008101886156A CN 200810188615 A CN200810188615 A CN 200810188615A CN 101514722 A CN101514722 A CN 1015147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
- elastic member
- pod
- cap
- bear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其不会降低操作感觉而能够提高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和操作响应性。在与引导管(14)的末端部结合的封装盖(15)的外周上形成有卡止凸缘(20),在承窝(17)的内部形成用来收容卡止凸缘(20)的环状收容室(21)。将盖橡胶件(18)以紧贴状态覆盖在卡止凸缘(20)上,同时将盖橡胶件(18)的凸缘覆盖部形成为朝向卡止凸缘(20)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与盖橡胶件(18)的凸缘覆盖部的锥状端面相对的收容室(21)的内表面(21a)形成为其与凸缘覆盖部的锥状端面的间距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用于把操作力传递给被操作部的控制拉索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用来将车辆的变速杆的操作传递给变速器的控制拉索构成为,连结变速杆侧的杆和变速器侧的杆的内部缆线被引导管围绕,引导管的各末端部被末端支承装置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由于对引导管的末端支承部输入伴随着来自发动机侧的输入振动或操作的冲击等,所以在末端支承装置中内置有用来吸收输入振动、操作冲击等的弹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述的末端支承装置构成为,在与引导管的末端部结合的圆筒状的封装盖的外圆周上形成凸缘,在安装于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承窝的内部形成有用来收容封装盖的收容室,在收容室的壁和封装盖的凸缘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向径向弯曲而形成盘簧状,并分别设置在凸缘的前后两侧。
在该末端支承装置中,发动机振动等振动由弯曲的弹性部件的低弹簧刚性吸收,当输入操作冲击等大载荷时,弹性部件通过被压得偏平,弹性部件被切换为高弹簧刚性。因此,由此就能够兼顾微小的输入振动的吸收、冲击吸收性以及操作响应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4684号公报
但是,该现有的末端支承装置由于是通过盘簧状的弹性部件而得到低刚性的第一级弹簧特性和高刚性的第二级弹簧特性的结构,因此特性的切换变得急剧,存在操作控制拉索时的操作感觉差的担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提供一种不会导致操作感觉差,能够提高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和操作响应性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是一种将围绕内部缆线(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部缆线12)的引导管(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引导管14)的末端部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控制拉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拉索4)的末端支承装置,其特征是具有:结合在所述引导管的末端部上的大致圆筒状的封装盖(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封装盖15);在保持该封装盖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所述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承窝(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承窝17);以及夹装在该承窝和所述封装盖之间的弹性部件(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盖橡胶件18),在所述封装盖的外周形成凸缘(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卡止凸缘20),在所述承窝的内部形成收容所述凸缘的环状收容室(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收容室21),所述弹性部件以紧贴状态覆盖在所述凸缘上,并且将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做成朝向所述凸缘的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将与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相对的所述收容室的内表面(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内表面21a)形成为:与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
在输入载荷小时,只有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径向内侧区域与承窝的收容室的内表面抵接,弹性部件作为低弹簧刚性的吸振部件而用来吸收振动。如果从这种状态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中,与承窝内表面抵接的区域对应于输入载荷向径向外侧扩大。由此,弹性部件的弹簧刚性逐渐增大,平缓地切换为用于吸收冲击和限制移位的特性。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窝的收容室形成为具有间隙(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间隙d)地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件的外周面。
如果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中压坏变形的区域向径向外侧扩大,同时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的膨出量也增大,向该径向外侧的膨出在膨出初期阶段由于与收容室之间的间隙而被允许。另外,如果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膨出超过一定程度,则间隙逐渐消失而使膨出部与收容室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更加增大了弹性部件的弹簧刚性。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盖的凸缘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
由此,不用使弹性部件的轴向厚度较大变化,就能够将弹性部件的安装在凸缘上的部位做成朝向凸缘的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弹性部件在凸缘前端侧的轴向壁厚。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外周部形成有沿轴向弯曲的曲面。
如果输入载荷增大,则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的膨出量增大,此时由于在弹性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沿轴向弯曲的曲面,所以弹性部件和收容室之间的间隙难以快速被填满。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输入载荷小时,只有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径向内侧区域与承窝的收容室的内表面抵接,伴随着输入载荷的增大,由于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中的与承窝内表面抵接的区域向径向外侧逐渐扩大,所以能够使其特性从以吸收振动为主的低弹簧特性区域向以吸收冲击或限制移位为主的高弹簧特性区域缓慢地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和操作响应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操作感觉。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因为随着输入载荷的增大,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的初期膨出能够被弹性部件的外周面和收容室之间的间隙允许,所以能够进一步减缓弹性部件的弹簧特性的激增。另外,当输入过大的载荷时,由于膨出的弹性部件使间隙消失,所以能够可靠地限制封装盖发生过大移位。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因为将封装盖的凸缘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所以能够充分保证弹性部件的在凸缘前端侧的轴向上的壁厚,从而更加缓解弹性部件的弹簧特性的变化。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因为在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外周部形成了沿轴向弯曲的曲面,所以当弹性部件向径向外侧膨出时难以快速填满其与收容室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进一步减缓弹性部件的弹簧特性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操作系的立体图;
图2是将该实施方式的末端支承装置的下半部分剖开所得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在输入载荷时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各个例子时的载荷-位移特性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各个例子时的载荷-位移特性图;
符号说明:
4-控制拉索;10-末端支承装置;12-内部缆线;14-引导管;15-封装盖;17-承窝;18-盖橡胶件(弹性部件);20-卡止凸缘(凸缘);21-收容室;21a-内表面;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末端支承装置10的变速装置1的变速杆2侧的操作系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在保持变速杆2的车体侧的杆支承部3(车体侧的固定部)上通过末端支承装置10支承有两根控制拉索4的末端。各个控制拉索4的一端侧连结于变速杆2侧,另一端侧连结于变速装置1的主体部(变速器)侧。
图2是将末端支承装置10的下半部分剖开所得的侧视图。
控制拉索4由如下部分构成:两端部直接连结于变速杆2侧的杆11和主体部侧的杆(未图示)的内部缆线12;以及隔着衬垫13而配置在内部缆线12周围的引导管14。
末端支承装置10具有:内部缆线12贯通内部,在一端侧上铆接固定引导管14的末端部的大致圆筒状的封装盖15;引导与内部缆线12结合的变速杆2侧的杆11的前端部并使其滑动自如的引导配管16;配置在封装盖15和引导配管16的周围来保持两者,并且被固定在杆支承部3上的大致圆筒状的承窝17;夹装在封装盖15和引导配管16的周围和承窝17之间的橡胶制的盖橡胶件18(弹性部件)。
承窝17在轴向上组装三个承窝部件17a、17b、17c,在它们的内部设有用来保持封装盖15、引导配管16和盖橡胶件18的空间。
封装盖15在轴向的一端侧设有铆接引导管14的末端部的管固定部19,在中央部的外周上延伸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板状的卡止凸缘20(凸缘)。该卡止凸缘20被收容在呈圆环状凹陷设置于承窝17内周的收容室21中,管固定部19从承窝17的轴向的端部向外侧突出。
引导配管16在其前端部设有大致球面状的膨出部22,该膨出部22通过盖橡胶件18以可以摇动的方式被保持在承窝17内。
另外,盖橡胶件18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以紧贴状态覆盖于除管固定部19以外的封装盖15的外周面,并且在从封装盖15突出且沿轴向延伸出的圆筒部23上嵌合引导配管16的膨出部22。并且,以下,将盖橡胶件18中的、封装盖15的卡止凸缘20上覆盖的部分称为凸缘覆盖部18a,将覆盖在卡止凸缘20的前后的轴部上的部分称为轴覆盖部18b。
图3是表示将封装盖15和盖橡胶件18的截面的一部分与承窝17的截面形状一起放大的附图。
如该图所示,封装盖15的卡止凸缘20形成为从根部侧向外周侧轴向宽度逐渐缩窄的锥状,盖橡胶件18的凸缘覆盖部18a中,与卡止凸缘20的轴向前后的锥面接触的圆板状的隆起壁24的壁厚形成为比轴覆盖部18b的壁厚还厚,并且与卡止凸缘20的外周面接触的顶部壁25的壁厚形成为比隆起壁24的壁厚要薄。隆起壁24从最外周部的壁厚稍微变厚的结构的根部侧到外周侧形成为基本一定的壁厚,覆盖在卡止凸缘20上时的隆起壁24的外侧面24a(端面)仿照卡止凸缘20的截面形状呈大致锥状地倾斜。另外,顶部壁25的轴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最大地膨出,其外周面25a形成向轴向前后弯曲的曲面。
另一方面,承窝17的收容室21中,与盖橡胶件18的隆起壁24的外侧面24a相对的内表面21a以沿着承窝17的轴正交方向的方式形成,而且其与盖橡胶件18侧的外侧面24a之间的间距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
另外,收容室21中,与盖橡胶件18的外周面25a相对的内周面21b在轴向上形成为比盖橡胶件18侧的外周面25a的最大外径还稍大的一定内径。因此,在收容室21的内周面21b和盖橡胶件18的外周面25a之间设有间隙d,该间隙d的轴向的大致中央部最狭窄,朝向两端则逐渐扩大。
在以上的结构中,通过控制拉索4的引导管14传递的发动机振动等振动被盖橡胶件18吸收,由此能够切断向承窝17侧(车体侧)的输入。
此时,盖橡胶件18如图3所示,只有轴覆盖部18b和凸缘覆盖部18a的根部分与承窝17抵接。因此,凸缘覆盖部18a的弹簧刚性变低,从而能够维持对输入振动的高吸收性能。
另外,如果伴随变速杆2的操作而通过引导管14来向封装盖15输入轴向的载荷,则封装盖15相对于承窝17沿轴向移动,承窝17的内表面21a相对于盖橡胶件18的凸缘覆盖部18a的抵接区域(压坏区域)逐渐向径向外侧扩大。在这之间,伴随着抵接区域的扩大,凸缘覆盖部18a的弹簧刚性逐渐增加,当承窝17的内表面21a与凸缘覆盖部18a的外侧面24a的大致整个区域抵接之后,切换为冲击吸收或操作响应优越的高弹簧刚性的特性。
图4是表示切换为高弹簧特性之后的凸缘覆盖部18a的变形状态的图。
当承窝17的内表面21a与凸缘覆盖部18a的外侧面24a的大致整个区域抵接时,凸缘覆盖部18a向外周侧逐渐膨出,最后,如该图所示,凸缘覆盖部18a使间隙d的一部分消失而紧贴在收容室21的内周面21b上。
在该末端支承装置10中,盖橡胶件18以紧贴状态覆盖在卡止凸缘20上,并且与轴向呈直角的收容室21的内表面21a与盖橡胶件18的锥状外侧面24a抵接,由此,能够从第一级的低弹簧刚性缓慢地切换到第二级的高弹簧刚性,这样,通过两种特性就能够确保振动吸收性、冲击吸收性和操作响应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操作感觉。
另外,在该末端支承装置10中,在盖橡胶件18的凸缘覆盖部18a的外周面25a和收容室21的内周面21b之间设有间隙d,因为通过该间隙d能够允许向凸缘覆盖部18a的径向外侧膨出,所以能够使从低弹簧刚性向高弹簧刚性的切换更加平缓。
尤其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凸缘覆盖部18a的外周面25a上设有沿着轴向弯曲的曲面,所以当凸缘覆盖部18a向径向外侧膨出时,间隙d的消失变慢,进一步使特性的切换平缓。
另外,在该末端支承装置10中,由于卡止凸缘20本身形成为锥状,所以没有必要使凸缘覆盖部18a的隆起壁24的壁厚朝向径向外侧变薄,这也有利于使特性的切换平缓。
图5、图6是表示改变了凸缘覆盖部18a的轴向宽度W1、W2(厚度)时的盖橡胶件18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将改变了宽度W1、W2的各种情况下的第一级弹簧特性与现有结构的情况进行比较的图表。
如图7所示,通过改变凸缘覆盖部18a的轴向宽度W1、W2,能够任意改变第一级弹簧特性。另外,第一级弹簧特性也可以通过改变其他凸缘覆盖部18a的隆起壁24的倾斜角来进行调整。
图8、图9是表示改变了凸缘覆盖部18a的顶部壁25的轴向曲率半径R1、R2时的盖橡胶件18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将改变了曲率半径R1、R2的各种情况下的第二级弹簧特性与现有结构的情况进行比较的图表。
如图10所示,通过改变凸缘覆盖部18a的顶部壁25的曲率半径R1、R2,能够任意地改变第二级弹簧特性。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4)
1.一种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其将围绕内部缆线的引导管的末端部支承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具有:结合在所述引导管的末端部上的大致圆筒状的封装盖,在保持该封装盖的状态下被安装在所述车体侧的固定部上的承窝,以及夹装在该承窝和所述封装盖之间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封装盖的外周形成凸缘,
在所述承窝的内部形成收容所述凸缘的环状的收容室,
所述弹性部件以紧贴状态覆盖在所述凸缘上,并且将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做成朝向所述凸缘的外周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
将与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相对的所述收容室的内表面形成为:其与覆盖在所述凸缘上的部位的锥状的端面之间的间距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窝的收容室形成为具有间隙地覆盖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外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盖的凸缘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轴向宽度缩窄的锥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覆盖在凸缘上的部位的外周部形成沿轴向弯曲的曲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38942A JP5172380B2 (ja) | 2008-02-20 | 2008-02-20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端末支持装置 |
JP2008-038942 | 2008-02-20 | ||
JP2008038942 | 2008-02-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4722A true CN101514722A (zh) | 2009-08-26 |
CN101514722B CN101514722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103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861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4722B (zh) | 2008-02-20 | 2008-12-25 | 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72380B2 (zh) |
CN (1) | CN10151472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9134A (zh) * | 2012-09-20 | 2012-12-19 | 无锡市华锋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刹车拉索接头装置 |
CN107636325A (zh) * | 2015-07-16 | 2018-01-26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振动抑制机构、及具有振动抑制机构的末端支承机构 |
CN108291572A (zh) * | 2015-12-25 | 2018-07-17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38238B2 (en) | 2011-10-21 | 2017-05-02 | Chuo Hatsujo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 cable |
JP2015145684A (ja) * | 2014-01-31 | 2015-08-13 |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端末支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36703U (zh) * | 1978-08-31 | 1980-03-08 | ||
JPH02114252U (zh) * | 1989-02-28 | 1990-09-12 | ||
JPH0320721U (zh) * | 1989-07-10 | 1991-02-28 | ||
JPH0330655U (zh) * | 1989-08-04 | 1991-03-26 | ||
JP4109515B2 (ja) * | 2002-08-22 | 2008-07-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端末支持装置 |
JP2004278668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Nippon Cable Syst Inc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防振端末支持装置 |
JP4864367B2 (ja) * | 2005-07-19 | 2012-02-01 | 中央発條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端末支持装置 |
JP5054939B2 (ja) * | 2006-07-12 | 2012-10-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支持装置付き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
-
2008
- 2008-02-20 JP JP2008038942A patent/JP51723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25 CN CN2008101886156A patent/CN1015147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29134A (zh) * | 2012-09-20 | 2012-12-19 | 无锡市华锋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刹车拉索接头装置 |
CN107636325A (zh) * | 2015-07-16 | 2018-01-26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振动抑制机构、及具有振动抑制机构的末端支承机构 |
CN108291572A (zh) * | 2015-12-25 | 2018-07-17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72380B2 (ja) | 2013-03-27 |
CN101514722B (zh) | 2010-12-08 |
JP2009197865A (ja) | 2009-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4722B (zh) | 控制拉索的末端支承装置 | |
CN101310123B (zh) | 多离合器组件以及关联的控制方法 | |
JP2010506101A (ja) | 特に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の空気ばね | |
JP2008089002A (ja) |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 |
TW200740228A (en) | Delay-less channel switching | |
CN103867623A (zh) | 弧形螺旋弹簧结构 | |
CN104685259A (zh) | 离心力摆 | |
CN107923469B (zh) | 缓冲器的阀构造 | |
JP5810186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106838115B (zh) | 带托架防振装置 | |
KR101970462B1 (ko) | 차량 내의 파워 트레인용 지지 장치 | |
JP5134278B2 (ja) | 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 | |
EP3385565B1 (fr) | Embout d'accouplement d'un cable de commande d'une boite de vitesse a une rotule | |
US20050172748A1 (en) | Shift lever mechanism | |
KR101281619B1 (ko) | 자동차 동력전달용 케이블 연결장치 | |
ES2893431T3 (es) | Ensamble de accesorio de extremo de cable. | |
JP6778614B2 (ja) |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 | |
KR100746675B1 (ko) |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충격흡수장치 | |
JP2016022744A (ja) | ブレーキ倍力装置 | |
KR100746685B1 (ko) |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충격흡수장치 | |
JPH08128493A (ja) | 防振装置における振動ストッパ構造 | |
KR101459282B1 (ko) | 차량의 클러치페달 진동 방지장치 | |
CN103671610A (zh) | 一种离合器盘 | |
CN202176708U (zh) | 一种变速器操纵杆 | |
KR100783907B1 (ko) | 클러치 토셔널댐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