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1636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1636B
CN101511636B CN200780033149.8A CN200780033149A CN101511636B CN 101511636 B CN101511636 B CN 101511636B CN 200780033149 A CN200780033149 A CN 200780033149A CN 101511636 B CN101511636 B CN 1015116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nnecting rod
foreleg
floor
us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31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1636A (zh
Inventor
伊藤诚
大石义浩
村松智宏
藤本宰
罗伯特·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62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309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677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29952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511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1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1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16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示教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优选包括:座垫(10);座椅靠背(20),其经由倾角调节机构(30)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前腿(40)和后腿(46),其将座垫可解除地连接到车辆地板(66);缩回连杆(50);操作构件,其能够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以及连结连杆(54)。可以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使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从而将座椅靠背叠置在座垫上。当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时,可以使座椅取决于缩回连杆的运动而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连结连杆基于缩回连杆的位移使前腿转动,从而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47104号公报中示出了传统的车辆用座椅。在该座椅中,座垫经由前腿和后腿连接到地板,使得可以将座椅保持在使用状态。前腿和后腿中的每一方的上端部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框架。相反地,前腿和后腿中的每一方的下端部被可解除地连接到地板。此外,后腿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从该后腿延伸的缩回连杆(retracting link)。缩回连杆的远端经由枢转构件可转动地连接到形成于地板中的凹部。 
为了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首先,拉设置在座椅靠背的背面上的杆(或带),使得解除倾角调节机构(reclining mechanism)的锁定。其后,使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以使其叠置在座垫上,从而将座椅变成折叠状态。接着,进一步拉杆,使得分别解除前腿与地板侧之间以及后腿与地板侧之间的连接装置的锁定。其后,通过使缩回连杆绕枢转构件枢转而使折叠座椅向后枢转,从而将该座椅收容在地板的凹部中。从而,可以将座椅从使用状态变成缩回状态。 
然而,为了缩回如此构造的座椅,必需进行至少三个操作,即,(1)使座椅靠背转动且将该座椅靠背叠置在座垫上,从而将座椅变成折叠状态,(2)通过使缩回连杆枢转而使折叠的座椅向后枢转,以及(3)将折叠的座椅收容在地板的凹部中。另外,为了拉杆从而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需要较大的力。 
在日本特开2003-54297号公报中示出了另一种车辆用座 椅。该座椅包括可以使座椅在使用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运动的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可包括支撑轴以及安装到该支撑轴的第一和第二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当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产生偏置力(biasing force)。相反地,第二螺旋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当座椅从缩回状态向使用状态运动时产生偏置力。根据如此构造的座椅,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可以由第二螺旋弹簧的偏置力帮助转动运动。相反地,当使座椅从缩回状态向使用状态运动时,可以由第一螺旋弹簧的偏置力帮助转动运动。 
然而,座椅的转动机构包括两个螺旋弹簧。这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和重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从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改进的车辆用座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可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其经由倾角调节机构可解除地连接到座垫;前腿和后腿,其将座垫可解除地连接到车辆地板;缩回连杆;操作构件,其能够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以及连结连杆。能够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使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从而将座椅靠背叠置在座垫上。当从地板解除前腿和后腿的连接时,能够使座椅取决于缩回连杆的运动而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连结连杆基于缩回连杆的位移使前腿转动,从而解除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使座椅靠背向前转动的同时(即在座椅被折叠的同时),可以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利用用于使座椅靠背转动的操作力和重力直接使座椅缩回到地板中。也就是说,能够以一个操作使座椅从使用 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另外,倾角调节机构可以自动地被释放或解除锁定,而无需操作操作构件。因此,可以减小操作操作构件所需的操作力。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前腿和后腿的上端部分别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的座垫框架。缩回连杆由后腿和从后腿的下端延伸的延长构件构成。该延长构件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地板。连结连杆可动地连接前腿和后腿,并且连结连杆在其中央部经由辅助连杆可动地连接到地板。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由缩回连杆和辅助连杆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将座垫支撑在地板上。因此,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可以使座椅沿着高稳定轨迹可靠地运动。结果,可以有效地使用操作力,使得可以平稳地缩回座椅。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能够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的车辆用座椅包括:第一和第二构件,当使座椅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时,该第一和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以及扭转弹簧。扭转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产生沿第一和第二构件的转动方向的偏置力,使得当座椅处于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时,该偏置力能够帮助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扭转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期间改变扭转弹簧的偏置力的方向。 
根据该实施方式,当使座椅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运动时,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期间改变扭转弹簧的偏置力的方向。因此,扭转弹簧能够取决于第一和第二构件的转动角度而产生指向不同方向的不同的偏置力。也就是说,当使座椅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运动时,扭转弹簧可产生助力和阻力。 
在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之后,本发 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使用状态; 
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车辆用座椅的解除锁定机构; 
图3是倾角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座垫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座椅的第一状态; 
图6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座椅的第二状态; 
图7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座椅的第三状态; 
图8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座椅的缩回状态; 
图9是类似于图2的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车辆用座椅的使用状态;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的后视图; 
图13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座椅的初始状态; 
图14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当使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座椅的中间状态; 
图15是可缩回座椅的侧视图,其示出了座椅的缩回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第一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车辆用座椅(可缩回座椅)可包括座垫10、座椅靠背20和头枕22。座垫10经由一对前腿40(为了图解的目的示出了其中一个前腿)和一对后腿46(为了图解的目的示出了其中一个后腿)安装到地板66。此外,前腿40和其相关构件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将说明其中一个前腿40的结构。类似地,后腿46和其相关构件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将说明其中一个后腿46的结构。 
座椅靠背20经由一对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0(示出了其中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10。因此,可以通过操作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0绕其转动轴32转动使座椅靠背20前后倾斜,从而可以控制座椅靠背20的倾角。另外,可以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从而将该座椅靠背20叠置在座垫10上。此外,头枕22经由连接轴24可转动地连接到座椅靠背20,以使头枕22相对于座椅靠背20倾斜。 
特别地,倾角调节机构30被连接到座垫10的座垫框架12和座椅靠背20的靠背框架(未示出)。此外,前腿40和后腿46的上端部分别经由支撑轴42和48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框架12。相反地,前腿40和后腿46的下端部分别经由连接或锁定装置(未示出)可解除地连接或锁定到布置于地板66上的锚定件(anchor)68和69。 
后腿46具有被固定地连接到其下端的延长构件50a。后腿46和延长构件50a可构成缩回连杆50。延长构件50a的远端、即缩回连杆50的下端经由枢轴销构件52可转动地连接到形成于 地板66中的凹部66A。可以意识到的是,凹部66A位于座椅的后方。此外,前腿40和后腿46经由连结连杆54彼此可动地连接。连结连杆54的前端部经由位于支撑轴42下方的铰链销56可转动地连接到前腿40。相反地,连结连杆54的后端部经由位于支撑轴48上方的铰链销57可转动地连接到后腿46。当使缩回连杆50运动时,如此配置的连结连杆54可以使前腿40绕支撑轴42转动,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连结连杆54经由辅助连杆60可动地连接到地板66。辅助连杆60的上端部经由铰链销62被可转动地连接到连结连杆54的中央部。相反地,辅助连杆60的下端部经由铰链销63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地板66的凹部66A。结果,由特定的连杆机构、即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将座垫10(座垫框架12)支撑在地板66上。因此,与通过由缩回连杆50构成的单一连杆将座垫10支撑在地板66上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座椅沿着高稳定轨迹在使用状态和缩回状态(非使用状态)之间运动。 
如图2所示,杆70(操作构件)被布置在座椅靠背20的背面。杆70经由支点轴(fulcrum shaft)72被可转动地安装到靠背框架(未示出)。杆70被配置和构造成从座椅靠背20的后方手动操作。此外,臂构件74被连结到轴72。臂构件74被配置和构造成当杆70转动时与杆70一起绕轴72转动。相反地,臂构件26被连结到头枕22的连接轴24。臂构件26被配置和构造成与头枕22一起绕连接轴24转动。 
臂构件74和臂构件26经由第一缆线(cable)80彼此连接。此外,第二缆线81的一端经由连接器构件C1连接到第一缆线80。第二缆线81的另一端被连结到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释放构件(未示出),该锁定装置将前腿40和后腿46连接到锚定件68和69。也就是说,臂构件74和锁定装置的释放构件经由第二 缆线81彼此连接。因此,当手动操作或转动杆70时,向下拉第一缆线80,使得头枕22向前倾斜。同时,向上拉第二缆线81,从而解除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锁定,使得分别从锚定件68和69释放前腿40和后腿46或解除前腿40和后腿46的锁定。 
接着,将说明用于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的解除锁定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臂构件34被安装到倾角调节机构30的中心轴32。臂构件34被配置和构造成与中心轴32一起转动。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臂构件44被安装到前腿40的上端部。臂构件44被配置和构造成与前腿40一起绕支撑轴42转动。 
臂构件34和臂构件44经由第三缆线82彼此连接。如图3和图4中最佳示出的那样,第三缆线82被收容在外筒85中从而在外筒85中运动。如图3所示,外筒85的一端部(邻近倾角调节机构30的部分)经由支架82a固定到靠背框架。相反地,如图4所示,外筒85的另一端部(邻近前腿40的部分)经由支架82b固定到座垫框架12。 
接着,将特别参照图5至图8说明用于将座椅从使用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的操作。 
首先,如图5所示,向后拉或转动杆70,以使杆70绕轴72的轴心转动。结果,拉第一缆线80,使得头枕22向前倾斜。当进一步向后拉或转动杆70时,拉第二缆线81。结果,如图6所示,解除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锁定,使得分别从锚定件68和69释放前腿40和后腿46。从而,当通过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支撑座椅时,可以使座椅向后运动或倾斜。 
然后,当座椅取决于平行连杆机构(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的运动而向图7所示的状态运动时,基于缩回连杆50(后 腿46)的位移向后拉连结连杆54,使得前腿40绕支撑轴42向后转动。结果,使臂构件44绕支撑轴42转动,使得向前拉第三缆线82。结果,使臂构件34转动,从而使锁定机构30的中心轴32转动。当中心轴32转动时,释放倾角调节机构30或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使得座椅靠背20可以向前转动。其后,当向座椅靠背20施加期望的操作力以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时,将座椅靠背20叠置在座垫10上,从而将座椅变为折叠状态。此时,在使前腿40向后转动的同时,平行连杆机构(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借助于重力朝向地板66的凹部66A逐渐向下折叠。结果,如图8所示,在地板66的凹部66A中收容折叠的座椅。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的同时(即在座椅被折叠的同时),将座椅从使用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因此,可以利用用于使座椅靠背20转动的操作力和重力直接使座椅缩回到地板66的凹部66A中。另外,当使座椅向后运动时,可以自动释放倾角调节机构30或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因此,不必为了释放倾角调节机构30而操作杆70。也就是说,可以简单地操作杆70,以使头枕22倾斜并且解除将前腿40和后腿46连接到锚定件68和69的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锁定。因此,可以减小操作杆70所需的力。此外,如前所述,通过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将座垫10支撑在地板66上。因此,座椅可以沿着高稳定轨迹从使用状态(图5)向缩回状态(图8)可靠地运动。 
第二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9说明第二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因此,仅详细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和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元件,并且可省略这些元件 的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缆线80。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臂构件74和锁定装置的释放构件经由第二缆线81彼此直接连接。此外,第四缆线83的一端经由连接器构件C2连接到第三缆线82。第四缆线83的另一端被连接到头枕22的臂构件26。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座椅从使用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当向后拉或转动杆70时,拉第二缆线81。结果,解除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锁定,使得分别从锚定件68和69释放前腿40和后腿46。其后,当使座椅向后运动时,前腿40绕支撑轴42向后转动。结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拉第三缆线82,从而使锁定机构30的中心轴32转动。同时,拉第四缆线83,使得头枕22向前倾斜。其后,当向座椅靠背20施加操作力以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时,可以在将座椅变为折叠状态的同时使座椅缩回到地板66的凹部66A中。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以简单地操作杆70,以解除锁定装置(未示出)的锁定。也就是说,当使座椅向后运动时,可以使头枕22自动地向前倾斜。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操作杆70所需的力。 
第三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第三具体典型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可缩回座椅)可包括座垫10和座椅靠背20。座垫10经由一对前腿40(为了图解的目的示出了其中一个前腿)和一对后腿46(为了图解的目的示出了其中一个后腿)安装到地板66。此外,前腿40和其相关构件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将说明其中一个前腿40的结构。类似地,后腿46和其相关构件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将 说明其中一个后腿46的结构。 
座椅靠背20经由一对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0(示出了其中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10。因此,可以通过操作座椅倾角调节机构30绕其转动轴32转动使座椅靠背20前后倾斜,从而可以控制座椅靠背20的倾角。另外,可以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从而将该座椅靠背20叠置在座垫10上。 
倾角调节机构30被连接到座垫10的座垫框架12和座椅靠背20的靠背框架(未示出)。此外,前腿40和后腿46的上端部分别经由支撑轴42和48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框架12。相反地,前腿40和后腿46的下端部分别经由连接或锁定装置(未示出)可解除地连接或锁定到锚定件68和69。 
后腿46具有被固定地连接到其下端的延长构件50a。后腿46和延长构件50a可构成缩回连杆50。延长构件50a的远端、即缩回连杆50的下端经由枢轴销构件52被可转动地连接到形成于地板66中的凹部66A。可以意识到的是,凹部66A位于座椅的后方。 
座垫框架12经由辅助连杆60可动地连接到地板66。辅助连杆60的上端部经由铰链销62可转动地连接到座垫框架12的中央部。相反地,辅助连杆60的下端部经由铰链销63可转动地连接到地板66的凹部66A。结果,由特定的连杆机构、即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将座垫10(座垫框架12)支撑在地板66上。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该连杆机构中,扭转弹簧100(卷簧)被安装到辅助连杆60的铰链销62。扭转弹簧100的一端部102与形成在座垫框架12中的孔接合。相反地,扭转弹簧100的另一端部104与形成在辅助连杆60中的孔接合。 
扭转弹簧100被配置和构造成取决于辅助连杆60相对于座垫框架12的转动角度而具有不同的转动偏置力。也就是说,当扭转弹簧100的端部104位于图11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该位置与例如图13所示的初始状态对应)时,扭转弹簧100可具有指向图11中的箭头P所示的转动方向(正转方向)的偏置力。当使辅助连杆60相对于座垫框架12转动直到扭转弹簧100的端部104到达图11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a(该位置与图14所示的状态基本上对应)时,扭转弹簧100可具有基本上为零的偏置力。此外,当使辅助连杆60相对于座垫框架12进一步转动直到扭转弹簧100的端部104到达图11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b(该位置与图14所示的状态和图15所示的状态之间的最终状态(未示出)对应)时,扭转弹簧100可具有指向图11中的箭头P′所示的转动方向(反转方向)的偏置力(反向偏置力)。 
接着,将特别参照图13至图15说明用于将座椅从使用状态切换至缩回状态的操作。 
首先,如图13所示,向后拉或转动杆(未示出),使得分别从锚定件68和69释放前腿40和后腿46。从而,座椅可以取决于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的转动运动而向后运动或倾斜。 
其后,释放倾角调节机构30或解除倾角调节机构30的锁定。随后,向座椅靠背20施加期望的操作力,以使座椅靠背20向前转动。结果,将座椅变为折叠状态(图14)。同时,平行连杆机构(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通过重力和所施加的操作力朝向地板66的凹部66A逐渐向下折叠。可以理解的是,此时,辅助连杆60可相对于座垫框架12转动。结果,如图15所示,在地板66的凹部66A中收容折叠座椅。 
此外,如前所述,通过由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构成的 平行连杆机构来支撑座垫10(座垫框架12)。因此,可以使座椅沿着高稳定轨迹从使用状态(图10)向缩回状态(图15)可靠地运动。 
如上所述,被安装到铰链销62的扭转弹簧100被配置和构造成取决于辅助连杆60相对于座垫框架12的转动角度而产生不同的转动偏置力。也就是说,当座椅处于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或图13所示的初始状态)时,扭转弹簧100可具有指向图11中的箭头P所示的转动方向的偏置力(正向偏置力)。相反地,当座椅运动到图14所示的状态和图15所示的状态之间的最终状态(未示出)时,扭转弹簧100可具有指向图11中的箭头P′所示的转动方向的偏置力(反向偏置力)。因此,当座椅处于图13所示的初始状态时,偏置力(正向偏置力)可起到能够帮助平行连杆机构(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向下运动(折叠运动)的助力的功能。相反地,当座椅到达图14所示的状态和图15所示的状态之间的最终状态时,偏置力(反向偏置力)可起到抵抗平行连杆机构(缩回连杆50和辅助连杆60)向下运动(折叠运动)的阻力的功能。换句话说,该偏置力可起到作用于座椅的阻尼力的功能。因此,座椅可以缓慢地缩回到地板66的凹部66A中。 
此外,为了将座椅从图15所示的缩回状态切换至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对座椅进行反向操作。可以意识到的是,在座椅的反向操作中,反向偏置力可起到能够帮助平行连杆机构向上运动(展开运动)的助力的功能。相反地,正向偏置力可起到抵抗平行连杆机构向上运动(展开运动)的阻力的功能。换句话说,该偏置力可起到作用于座椅的阻尼力的功能。因此,座椅可以缓慢或平稳地恢复到使用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扭转弹簧100可以取决于 辅助连杆60相对于座垫框架12的转动角度而产生不同的转动偏置力(助力和阻力)。也就是说,扭转弹簧100可具有两个不同的偏置功能。因此,不必设置额外的弹簧。这可使制造成本减少。 
自然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扭转弹簧100被安装到铰链销62,但是,扭转弹簧100也可以被安装到后腿46的支撑轴48。另外,扭转弹簧100可以被安装到倾角调节机构30的转动轴32,使得取决于靠背框架相对于座垫框架12的转动角度而产生不同的转动偏置力(助力和阻力)。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座椅靠背20容易地向前转动。另外,可以将座椅靠背20缓慢地叠置在座垫10上。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使用与扭转弹簧100对应的扭转弹簧。然而,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该扭转弹簧安装到辅助连杆60的铰链销62。在该情况下,扭转弹簧可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扭转弹簧100相同的功能。 
已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仅是用来示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践本发明的优选方面的更多细节,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权利要求书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上述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不是实践本发明所必需的,而仅是示教性的,以特别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此外,为了获得本发明的其它有用的实施方式,可以以没有具体列举出的方式来组合该说明书中所示教的各种特征。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包括:
座垫;
座椅靠背,其经由倾角调节机构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座垫;
前腿和后腿,其将所述座垫可解除地连接到车辆地板;
缩回连杆;
操作构件,其能够从所述地板解除所述前腿和后腿的连接;以及
连结连杆,
其中,能够通过解除所述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使所述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从而将所述座椅靠背叠置在所述座垫上;当从所述地板解除所述前腿和后腿的连接时,能够使所述座椅取决于所述缩回连杆的运动而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当使所述座椅从使用状态向缩回状态运动时,所述连结连杆基于所述缩回连杆的位移使所述前腿转动,从而利用所述连结连杆的运动解除所述倾角调节机构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和后腿的上端部分别被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所述缩回连杆由所述后腿和从所述后腿的下端延伸的延长构件构成,所述延长构件被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地板;所述连结连杆可动地连接所述前腿和后腿,并且所述连结连杆在其中央部经由辅助连杆可动地连接到所述地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能够在使用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包括:
第一和第二构件,当使所述座椅在使用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该第一和第二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以及
扭转弹簧,
其中,所述扭转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产生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的转动方向的偏置力,使得当所述座椅处于使用状态和缩回状态时,所述偏置力能够帮助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并且所述扭转弹簧被配置和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期间改变所述扭转弹簧的偏置力的方向,
所述第一构件为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所述第二构件为所述辅助连杆或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经由铰链销彼此连接;所述扭转弹簧被安装到所述铰链销且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接合的端部。
CN200780033149.8A 2006-09-06 2007-09-05 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1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1429/2006 2006-09-06
JP2006241429A JP4823824B2 (ja) 2006-09-06 2006-09-06 格納式シート
JP2006262470A JP5230921B2 (ja) 2006-09-27 2006-09-27 車両用シート
JP262470/2006 2006-09-27
PCT/JP2007/067769 WO2008029952A2 (en) 2006-09-06 2007-09-05 Vehicle se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1636A CN101511636A (zh) 2009-08-19
CN101511636B true CN101511636B (zh) 2013-02-13

Family

ID=3928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31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1636B (zh) 2006-09-06 2007-09-05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23824B2 (zh)
CN (1) CN1015116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8199A (zh) * 2019-11-11 2020-02-07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连杆收起机构的座椅骨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3439B2 (ja) * 2008-06-25 2013-07-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作動操作構造
JP5233438B2 (ja) * 2008-06-25 2013-07-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作動操作構造
JP5307501B2 (ja) * 2008-10-16 2013-10-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格納式車両用シート
US8408628B2 (en) 2008-12-26 2013-04-02 Shiroki Corporation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WO2010125677A1 (ja) * 2009-04-30 2010-11-04 トヨタ車体 株式会社 格納式シート
JP5289233B2 (ja) * 2009-08-21 2013-09-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499604B2 (ja) * 2009-10-01 2014-05-2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格納式シート
DE102012012983B4 (de) * 2012-06-29 2014-04-24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Rückenlehnenneigungseinstellung sowie Schulteranpassung
JP6211788B2 (ja) * 2013-04-16 2017-10-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9821687B2 (en) 2013-11-29 2017-11-2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system for a vehicle
JP6007224B2 (ja) * 2014-10-17 2016-10-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7204886A1 (de) * 2017-03-23 2018-09-27 Airbus Operations Gmbh Passagiersitz mit einem manuell erweiterbaren Sitzelement und Passagierkabinenbereich
KR101990906B1 (ko) * 2018-03-19 2019-06-19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싱킹시트의 연동 메커니즘
KR101965645B1 (ko) * 2018-03-20 2019-04-03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싱킹시트의 연동 메커니즘
KR101990910B1 (ko) * 2018-05-08 2019-06-19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싱킹시트의 로킹장치
CN110395155B (zh) * 2019-07-31 2020-08-11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汽车座椅及其折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4605B3 (de) * 2004-03-23 2005-10-20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Bodenstel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6334B2 (ja) * 2000-06-08 2007-08-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収納式シート
JP3937699B2 (ja) * 2000-07-19 2007-06-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収納構造
KR100521198B1 (ko) * 2003-10-21 2005-10-1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싱킹시트
JP4571418B2 (ja) * 2004-02-19 2010-10-2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格納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4605B3 (de) * 2004-03-23 2005-10-20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mit Bodenstellu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01997A 2002.04.09
JP特开2005-247104A 2005.09.15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8199A (zh) * 2019-11-11 2020-02-07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连杆收起机构的座椅骨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1636A (zh) 2009-08-19
JP4823824B2 (ja) 2011-11-24
JP2008062740A (ja) 200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1636B (zh) 车辆用座椅
US8123272B2 (en) Vehicle seat
US4736985A (en) Convertible rear seat
JP41055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0430262C (zh) 可降低收合入底板的机动车辆座椅总成
US7374222B2 (en) Fold in floor seat assembly having retracting front leg linkage assembly
EP0004484B1 (fr) Siège transformabl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AU740594B2 (en) Fold and tumble seat support assembly
FR2898554A1 (fr) Siege rabattab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iege.
CN109177832B (zh) 一种折叠座椅
CN101744464A (zh) 座椅构造
EP1398258B1 (en) Foldable frame for a tricycle powered by physical force and/or a motor
CA2498848A1 (en) Stow in floor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CN101223049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组件
US20090189429A1 (en) Easy lift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JP3099860B2 (ja) 車両用折りたたみシート
FR2895943A1 (fr) Ensemble pour vehicule comprenant un siege rabattable et une structure porteuse
JP52727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操作構造
EP0373081B1 (fr) Siège escamotable notamment pour équipement de véhicules automobiles
JP4693478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397624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23092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223104B2 (ja) 天井格納式シート
JP3664405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成
KR101902332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싱킹 메커니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