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4581B - 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4581B
CN101504581B CN2009101269512A CN200910126951A CN101504581B CN 101504581 B CN101504581 B CN 101504581B CN 2009101269512 A CN2009101269512 A CN 2009101269512A CN 200910126951 A CN200910126951 A CN 200910126951A CN 101504581 B CN101504581 B CN 101504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mentioned
input
baske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9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4581A (zh
Inventor
渡边武
千田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04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4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Abstract

一种输入装置,防止异物侵入到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的间隙以防止输入面板发生误动作,并且实现薄型化。第一检测基体(3)由薄膜材料构成,并且与第二检测基体(4)相比平面形状形成得大,筐体(8)具有与输入面板(2)的侧面相对配置的侧部(9)、和与底面相对配置的支持部(10),使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与筐体(8)的侧部(9)的输入侧的顶面(9a)相对,且将触摸面板(2)收纳在筐体(8)中,将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粘合在侧部(9)的顶面(9a)上,以便通过第一检测基体(3)从筐体(8)的输入侧覆盖筐体(8)的侧部(9)与触摸面板(2)的侧面的间隙。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7月6日、申请号为200710128315.4、发明名称为“输入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装置,具有:可通过笔形状的书写工具或指尖等输入单元的操作来输入数据的输入面板;和收纳该输入面板的筐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通过使笔形状的书写工具或指尖等输入单元接近或者接触来输入数据的触摸面板或感应板等输入面板,大多被作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游戏机等电器中的数据输入单元而被使用。
作为对用于向输入面板输入数据的坐标信息进行检测的方法,以往已知有电阻膜式、电磁感应式、静电式、超声波式和光学式等检测方法。图7是表示以往的具备电阻膜式输入面板的输入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如图7所示,在以往的输入面板24中,一对检测基体28、29隔开规定间隙而相对配置,在2个检测基体28、29相互对置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由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多个电阻膜30a、30b。并且,该输入面板24,当使用未图示的书写工具等、对位于2个检测基体28、29中输入侧的第一检测基体28的任意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第一检测基体28弯曲第一检测基体28的电阻膜30a与位于反输入侧的第二检测基体29的电阻膜30b接触,通过该接触点的2个电阻膜30a、30b之间的电阻比,来检测该接触点的坐标信息,并根据该坐标信息进行数据输入。
具备该输入面板24的输入装置23,具有收纳输入面板24的筐体21,该筐体21具备:与输入面板24的侧面相对配置的侧部25;与输入侧的顶面的外周缘相对配置、按压输入面板24的顶面的顶壁22;以及与反输入侧的底面的外周缘相对配置、支持输入面板24的支持部31,并在内部收纳保持输入面板24(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7150号公报
近年来,伴随具备上述那样的输入装置23的游戏机等电器的小型化·薄型化,而期待上述输入装置23自身的薄型化。因此可考虑到,例如,如图8所示,通过在筐体21中不形成顶壁22来实现输入装置23的薄型化。
但是,在没有形成如上所述的顶壁22的筐体21中收纳输入面板24时,在输入面板24的侧面和筐体21的侧部25之间的间隙26中,可能侵入垃圾和水分等异物27。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例如,水分经由侵入到输入面板24和筐体21之间的间隙的异物浸透到输入面板24的内部,由此,在输入面板24的各电阻膜30a、30b之间产生短路,结果,可能引起输入面板24的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防止异物侵入到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的间隙,以防止输入面板发生误动作,并可实现薄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输入装置具有:输入面板,相对地配置有一对检测基体,可通过输入单元的操作来输入数据;和收纳上述输入面板的筐体,上述两个检测基体中位于输入侧的第一检测基体由薄膜材料构成,并与位于反输入侧的第二检测基体相比,平面形状形成得大;上述筐体具有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相对配置的侧部、和与底面相对配置的支持部;使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反输入侧的面即内面与上述筐体的上述侧部的输入侧的顶面相对,并将上述第二检测基体收纳在上述筐体中,以便通过上述第一检测基体从上述筐体的输入侧覆盖上述筐体的上述侧部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之间的间隙,该第二检测基体的上表面相比上述筐体的侧部的顶面形成在反输入侧,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粘着在上述筐体的侧部的顶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由于通过第一检测基体从筐体的输入侧覆盖筐体的侧部与输入面板的侧面的间隙,因此,筐体可不具备覆盖输入面板的顶面的顶壁,并能够可靠地防止垃圾和水分等异物侵入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的间隙。并且,由于第一检测基体由薄膜材料形成,因此可实现输入装置的薄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粘合在上述侧部的上述顶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第一检测基体粘合在上述侧部的上述顶面上,因此可将输入面板固定在筐体上,并能够可靠地防止输入面板从筐体落下,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侧形成有第一检测单元,在作为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输入侧的内面侧形成有第二检测单元,上述侧部使上述第一检测单元和上述第二检测单元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在上述侧部的顶面上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将与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抵接的部分作为基端,并向上述筐体中配置有上述输入面板的内部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侧部的顶面具有,该倾斜面将与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的抵接部分作为基端,并向筐体中配置输入面板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因此,即使在输入面板的输入区域的最外缘附近按压第一检测基体,由于第一检测基体沿着倾斜面弯曲,因此也可防止第一检测基体过度被弯曲。结果,可防止形成在第一检测基体的弯曲部分的第一检测单元上产生龟裂等。
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将与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抵接的部分作为基端,并倾斜到上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侧的顶面的高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由于侧部的顶面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将与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的抵接部分作为基端,并倾斜到第二检测基体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侧的顶面的高度位置。因此,即使在输入面板的输入区域的最外缘附近按压第一检测基体,由于第一检测基体沿着倾斜面弯曲,因此也可防止第一检测基体过度被弯曲。结果,可防止形成在第一检测基体的弯曲部分的第一检测单元上产生龟裂等。
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侧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突出地被形成在上述输入面板的配置侧,以便将上述侧部配置在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与形成有上述第二检测单元的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内面之间的间隙中,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除去与上述突出部相对部分的部分,作为与第二检测基体的其他部分相比较高地形成高度尺寸的高位部,上述倾斜面的终端部的高度位置,作为在上述高位部之上形成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侧的顶面的高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通过在第二检测基体的规定部分形成高位部,可对形成有高位部的部分的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的间隙尺寸进行调节。因此,通过调节高位部的高度尺寸,可容易地将突出部的顶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规定的角度。
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反输入侧的面粘合在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内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通过将突出部粘合在第二检测基体的内面上,可将输入面板固定在筐体上,并且,可更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输入侧或者反输入侧的外周,设置有装饰层。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可从输入装置的输入侧、容易地区别第二基体不相对的第一检测基体的外周。由此,在输入装置中,可防止由书写工具和手指等输入单元对第一基体的外周进行了操作的误动作,并可实现输入装置的输入面板的操作性的提高。并且,通过在第一检测基体的外周设置了装饰层,可覆盖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和筐体的侧部之间的间隙。可防止从输入装置的输入侧看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和筐体的侧部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装饰层被设置在上述输入面板的除去可输入数据的输入区域的非输入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可从输入装置的输入侧、容易地区别输入面板的输入区域和非输入区域。由此,在输入装置中,可防止由书写工具和手指等输入单元对第一基体的外周进行了操作的误动作,并可实现输入装置的输入面板的操作性的提高。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输入侧的面上设置有上述装饰层,在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输入侧设置有覆盖上述装饰层的装饰用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输入装置,可从输入装置的输入侧、容易地区别输入面板的输入区域和非输入区域。由此,在输入装置中,可防止由书写工具和手指等输入单元对第一基体的外周进行了操作的误动作,并可实现输入装置的输入面板的操作性的提高。并且,可通过装饰用薄膜进行保护使装饰层不被露出。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第一检测基体由薄膜构成,厚度尺寸比现有的筐体的顶壁薄,因此可实现输入装置的薄型化,并且可防止垃圾或水分等异物侵入到输入面板和筐体之间的间隙,由此,可防止输入面板的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
图2是图1的输入装置的2-2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
图4是图3的输入装置的4-4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7是表示以往输入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
图8是表示以往输入装置的其他例的概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到图6对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输入装置的输入面板,随使用电阻膜式的触摸面板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输入面板不限于此。
图1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概略平面图,图2是图1的输入装置的2-2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具有触摸面板2,触摸面板2具有由透光性材料构成的一对检测基体3、4。两个检测基体3、4中配置在输入侧的第一检测基体3具有由薄膜构成的第一基体7a,该薄膜由作为薄膜材料一例的聚酯等材料构成、膜厚度薄且具有挠性,另一方面,设置在反输入侧的第二检测基体4具有由基板构成的第二基体7b,第一基体7a与第二基体7b比较,平面形状形成得大,该基板由玻璃或丙烯等材料构成。
在两个基体7a、7b相互对置的内面,分别形成有由氧化铟锡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作为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的电阻膜6a、6b,在各个电阻膜6a、6b上分别施加坐标检测用的电压。并且,在形成于第二检测基体4上的电阻膜6b的输入侧的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空间,该空间是用来将第一检测基体3和第二检测基体4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尺寸。
分别形成有电阻膜6a、6b的2个检测基体3、4,在平面形状中第一检测基体3的外周缘部分从第二检测基体4的外周缘突出的位置上,具有规定间隙地相对配置,并通过配置在第二检测基体4的内面4a的外周缘的结合层5形成为一体。
并且,该触摸面板2,当通过未图示的书写工具或手指等输入单元按压操作第一检测基体3的任意位置时,第一检测基体3弯曲,以使第一检测基体3的电阻膜6a与第二检测基体4的电阻膜6b接触,根据该接触点的2个电阻膜6a、6b之间的电阻比,检测该接触点的坐标信息,并根据该坐标信息输入数据。
并且,输入装置1具有收纳触摸面板2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筐体8,筐体8具有:与触摸面板2的侧面、即结合层5和第二检测基体4的侧面整体相对配置的侧部9;和与触摸面板2的底面、即第二检测基体4的反输入侧的面的外周缘部分相对配置,支持触摸面板2的支持部10,且侧部9与支持部10形成为一体。
并且,通过使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外周缘、与侧部9的输入侧的顶面9a中收纳有触摸面板2的内部侧的内侧端缘相对,来将触摸面板2收纳在筐体8的内部,以便由第一检测基体3从筐体8的输入侧覆盖筐体8的侧部9与触摸面板2的侧面的间隙14。并且,使用粘合材料12将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外周缘粘合在侧部9的顶面9a的内侧端缘。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检测基体3的第一基体7a与第二检测基体4的第二基体7b相比,平面形状形成得大。并且,触摸面板2如下地收纳在筐体8的内部:使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外周缘、与侧部9的输入侧的顶面9a中收纳有触摸面板2的内部侧的内侧端缘相对,以便由第一检测基体3从筐体8的输入侧,覆盖筐体8的侧部9与触摸面板2的侧面的间隙14。这样,由第一检测基体3从筐体8的输入侧覆盖筐体8的侧部9与触摸面板2的侧面之间的间隙14,因此,筐体8可不具备覆盖触摸面板2的顶面9a的外周缘部分的顶壁,能够可靠地防止垃圾和水分等异物侵入到触摸面板2与筐体8之间的间隙14中。
因此,第一检测基体3由薄膜构成,并且厚度尺寸也比以往的筐体21的顶壁22小,因此可实现输入装置1的薄型化,并且可防止异物侵入到触摸面板2和筐体8之间的间隙14中,防止触摸面板2发生误动作。
并且,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粘合在侧部9的顶面9a上,因此可将触摸面板2固定在筐体8上,能够可靠地防止触摸面板2从筐体8上落下,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到触摸面板2和筐体8之间的间隙中。
下面,参照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输入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处,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概略平面图,图4是图3的输入装置1的4-4剖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触摸面板2的第一检测基体3的反输入侧的面的外周,设置有印刷并形成文字或图形等装饰的装饰层1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触摸面板2的第一检测基体3的反输入侧的面中、触摸面板2中除去可输入数据的输入区域的非输入区域,即在2个检测基体3、4的内面形成有电阻膜6a、6b的位置、或在2个检测基体3、4形成为一体的结合层5的配置位置及其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触摸面板2的外周缘部分的位置上,形成有装饰层16。
并且,触摸面板2收纳在筐体8的内部,以便第一检测基体3的外缘部分的内面3a通过装饰层16与筐体8的侧部9的顶面9a相对,并且,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经由装饰层16使用粘合材料12粘合在筐体8的侧部9的顶面9a上。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触摸面板2的非输入区域设置有装饰层16,由此,从输入装置1的输入侧可容易地通过视觉确认来区分触摸面板2的输入区域和非输入区域。
因此,可防止通过书写工具等按压操作非输入区域而导致的误动作,并可实现提高输入装置1的触摸面板2的操作性。
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现有的筐体21上不形成顶壁22,通过厚度尺寸比顶壁22小的触摸面板2的第一检测基体3,一边覆盖触摸面板2和筐体8之间的间隙14,一边将触摸面板2收纳在筐体8中,因此,可实现输入装置1的薄型化,可防止异物侵入到触摸面板2和筐体8之间的间隙14中,并可防止触摸面板2发生误动作。
并且,可由装饰层16覆盖第二检测基体4的侧面和筐体8的侧部9之间的间隙,由此,可防止从输入装置1的输入侧看到第二检测基体4的侧面和筐体8的侧部9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装饰层16设置在第一检测基体3的反输入侧的面上,但是并不限于此。
图5是表示具有具备了装饰层16的触摸面板2的输入装置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平面图。如图5所示,在该输入装置1的触摸面板2中,在第一检测基体3的输入侧的面上设置有装饰层16。该触摸面板2在相当于触摸面板2的非输入区域的位置具有装饰用薄膜17,该薄膜17具有印刷有文字或图案等装饰的装饰层16,该装饰用薄膜17配置在第一检测基体3的输入侧,以使得装饰层16与第一检测基体3相对。在该触摸面板2中也能够更容易地通过视觉来判断触摸面板2的输入区域和非输入区域,由此,可防止书写工具等的误动作,并可实现提高输入装置1的触摸面板2的操作性。并且,通过装饰用薄膜17可不露出装饰层地进行保护。
下面,使用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的重要部分的概略平面图。此处,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筐体8的顶面9a中与形成有电阻膜6a的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外周缘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18。在该凹部18中配置有两面胶带等粘合材料12,通过该粘合材料12,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被粘合在筐体8的顶面9a上。
筐体8的侧部9与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抵接,并且使第一检测基体3的第一电阻膜6a与第二检测基体4的第二电阻膜6b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部9上形成有向触摸面板2的配置侧突出的突出部19,以便使突出部19设置在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和第二检测基体4的内面4a之间的间隙中,通过该突出部19,使两内面3a、4a的间隙、即第一电阻膜6a和第二电阻膜6b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另外,侧部9作为将第一电阻膜6a和第二电阻膜6b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的构成,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在侧部9上形成对第二检测基体4的反输入侧的面进行支持的支持部,并通过侧部9的顶面9a支持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并且,通过支持部支持第二检测基体4的反输入侧的面,由此,侧部9将第一电阻膜6a和第二电阻膜6b之间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尺寸。
在侧部9的突出部19的顶面9a上形成有倾斜面20,该倾斜面20将与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抵接的部分作为基端,向筐体8中触摸面板2所配置的内部的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20形成为,倾斜到第二电阻膜6b的输入侧的顶面的高度位置。
并且,突出部19从筐体8的侧部9向触摸面板2的配置侧突出地形成,并且,使用粘合材料15将突出部19的反输入侧的面粘合在第二检测基体4的内面4a上,以便突出部19的反输入侧的面与第二检测基体4的内面4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电阻膜6b的内面)相对。
第二检测基体4的除去与突出部19相对部分的部分,成为与第二检测基体4的其他部分相比较高地形成高度尺寸的高位部(上段部)13,突出部19的倾斜面20的终端部的高度位置,形成为在高位部13的输入侧上所形成的第二电阻膜6a的顶面的高度位置。
并且,该倾斜面20的倾斜角度(θ)被如下地设定:在输入区域的最外缘的附近、即突出部19的附近从输入侧按压第一检测基体3的情况下,沿倾斜面20弯曲的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第一电阻膜6a的表面电阻值,与没有被弯曲时比较几乎不发生变化。该倾斜角度(θ)优选,在将邻边(与倾斜面的基端部和终端部相当的部分的间隙尺寸)设为L、对边(第一电阻膜6a与第二电阻膜6b之间的间隙尺寸)设为h时,θ=tan-1h/L≤2.9°。
在这种输入装置1的触摸面板2中,与第一和第二的各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1的触摸面板2不同,在第一检测基体3和第二检测基体4的间隙中没有配置结合层5。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19具有倾斜面20,该倾斜面20将与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抵接的部分作为基端,并倾斜到第二电阻膜6b的输入侧的顶面的高度位置。因此,即使在突出部19的附近按压第一检测基体3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检测基体3沿倾斜面20被弯曲,因此也可防止第一检测基体3被过度地弯曲。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输入区域的最外缘的附近从输入侧按压第一检测基体3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检测基体3沿突出部19的倾斜面20弯曲来防止第一检测基体3被过度地弯曲,可防止在第一检测基体3的形成于被弯曲部分的第一电阻膜6a上产生龟裂等。
并且,通过将该倾斜面20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与第一检测基体3沿倾斜面20被弯曲时对应的第一电阻膜6a的表面电阻值几乎不变化的程度,并设定为θ=tan-1h/L≤2.9°,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检测基体3被过度地弯曲、在第一电阻膜6a产生龟裂等。
并且,通过在第二电阻膜6b上形成高位部13,可调整形成有高位部的部分的第二电阻膜6b、与第一电阻膜6a之间的间隙尺寸。由此,通过调整高位部13的高度尺寸,可将倾斜面20的倾斜角度(tan-1θ)设定成为规定的角度。
并且,通过粘合材料15将突出部19粘合在第二检测基体4的内面4a上,由此,可将触摸面板2固定在筐体8上,并且可更加可靠地防止异物侵入到触摸面板2和筐体8之间。
并且,在筐体8的侧部9的顶面9a上形成有凹部18,在该凹部18中配置用于粘合筐体8和第一检测基体3的内面3a的粘合材料12,由此,可使筐体8的顶面和触摸面板2的输入侧的面进一步成为齐平面。
并且,在图6中未图示,但是也可与图4和图5相同,设置覆盖除去第一检测基体3的可输入数据的输入区域的非输入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比第二检测基体4的高位部13的外缘靠外侧部分)的装饰层。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筐体8的侧部9与由触摸面板2构成的输入面板的整个侧面相对地形成,并且筐体8的支持部10与输入面板的底面的外周缘相对地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至少与输入面板的侧面和底面的一部分相对的侧部9和支持部10,并对输入面板进行收纳保持即可。

Claims (1)

1.一种输入装置,具有:输入面板,相对地配置有一对检测基体,能够通过输入单元的操作来输入数据;和收纳上述输入面板的筐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检测基体中位于输入侧的第一检测基体具有由薄膜材料构成的第一基体,上述第一基体与设置在位于反输入侧的第二检测基体上的第二基体相比,平面形状形成得大,
上述筐体具有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相对配置的侧部、和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底面相对配置的支持部,
使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反输入侧的面即内面与上述筐体的上述侧部的输入侧的顶面相对,并将上述第二检测基体收纳在上述筐体中,以便通过上述第一检测基体从上述筐体的输入侧覆盖上述筐体的上述侧部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之间的间隙,该第二检测基体的上表面相比上述筐体的侧部的顶面形成在反输入侧,
在上述第一基体的反输入侧的外周和上述输入面板的除去能够输入数据的输入区域的非输入区域形成有装饰层,
在上述第一基体的内面侧和上述装饰层的反输入侧形成有第一检测机构,
在上述第二基体的作为输入侧的内面侧形成有第二检测机构,
上述装饰层与上述筐体的顶面对置地配置,且形成为覆盖上述筐体的上述侧部与上述第二检测基体的侧面之间的间隔,上述第一检测基体的内面经由上述装饰层粘着在上述筐体的侧部的顶面上。
CN2009101269512A 2006-07-07 2007-07-06 输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4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989/2006 2006-07-07
JP2006187989A JP4740055B2 (ja) 2006-07-07 2006-07-07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パネ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83154A Division CN100547533C (zh) 2006-07-07 2007-07-06 输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581A CN101504581A (zh) 2009-08-12
CN101504581B true CN101504581B (zh) 2011-12-21

Family

ID=3903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9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4581B (zh) 2006-07-07 2007-07-06 输入装置
CNB2007101283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7533C (zh) 2006-07-07 2007-07-06 输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83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7533C (zh) 2006-07-07 2007-07-06 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4938B2 (zh)
JP (1) JP4740055B2 (zh)
CN (2) CN1015045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2417A (ja) * 2007-07-24 2009-02-1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の保護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374379B (en) 2007-12-24 2012-10-11 Wintek Corp Transparen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064184B1 (ko) * 2009-07-01 2011-09-14 권성철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533364B2 (ja) * 2010-07-06 2014-06-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8564559B2 (en) * 2010-12-22 2013-10-22 Universal Cement Corporation Cover glass button for display of mobile device
JP5800551B2 (ja) * 2011-04-04 2015-10-2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抵抗膜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2164676A1 (ja) 2011-05-30 2012-12-0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753501B2 (ja) * 2012-02-10 2015-07-2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部品モジュール
US9501186B2 (en) * 2013-07-12 2016-11-22 Xiaomi Inc. Touch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150A (ja) * 2001-11-20 2003-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5242501A (ja) * 2004-02-25 2005-09-08 Nec Corp パネル構造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08064451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oxviridae treatment comprising tap-1 and/or tap-2 as a molecular adjuv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3537A (ja) 1992-09-01 1994-03-25 Ricoh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式情報処理装置
JPH08241646A (ja) * 1995-03-03 1996-09-17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US6357887B1 (en) * 1999-05-14 2002-03-19 Apple Computers, Inc. Housing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2002023928A (ja) * 2000-07-03 2002-01-2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数字及び文字入力装置
KR100617028B1 (ko) * 2000-12-28 2006-08-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Egip가 장착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4213187A (ja) * 2002-12-27 2004-07-2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アイコン付きタッチパネル
KR100628265B1 (ko) * 2003-11-24 2006-09-2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 패널
US7554624B2 (en) 2003-12-26 2009-06-3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tection panel, protectio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protection panels
JP4341424B2 (ja) * 2004-02-06 2009-10-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7342573B2 (en) * 2004-07-07 2008-03-11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strictive polymer as a combined haptic-seal actuator
JP2006106912A (ja) * 2004-10-01 2006-04-20 Citizen Watch Co Ltd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150A (ja) * 2001-11-20 2003-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5242501A (ja) * 2004-02-25 2005-09-08 Nec Corp パネル構造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08064451A1 (en) * 2006-11-30 2008-06-05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oxviridae treatment comprising tap-1 and/or tap-2 as a molecular adjuv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40055B2 (ja) 2011-08-03
US20080122793A1 (en) 2008-05-29
US8044938B2 (en) 2011-10-25
CN100547533C (zh) 2009-10-07
CN101504581A (zh) 2009-08-12
JP2008015885A (ja) 2008-01-24
CN101101528A (zh)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581B (zh) 输入装置
JP5196973B2 (ja) パネル型入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101037731B1 (ko) 패널형 입력장치, 패널형 입력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패널형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EP2652583B1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touch panel
US6512512B1 (en) Touch panel with improved optical performance
CN101379459A (zh) 带有保护面板的电子机器
US9667248B2 (en) Touch panel
US20110005662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ultilayer Panels
JPS6122520A (ja) スイツチ・マトリツクス装置
KR101931179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156563A (zh) 触摸屏面板
JP2007507792A (ja) タッチ入力検出装置
TWM354119U (en) Improved capacitance touch sensor structure
JPWO2009025085A1 (ja)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0362460C (zh) 触摸屏
KR20150009318A (ko) 터치 윈도우
US20090135160A1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KR102053241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114031B1 (ko)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5843353A (zh) 光学透明压力传感器
JP2012248010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CN101730401A (zh) 触控式手持电子装置
KR101217589B1 (ko) 윈도우 패널 일체형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KR20160069916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60012398A (ko) 터치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