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5395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5395B
CN101495395B CN2007800282063A CN200780028206A CN101495395B CN 101495395 B CN101495395 B CN 101495395B CN 2007800282063 A CN2007800282063 A CN 2007800282063A CN 200780028206 A CN200780028206 A CN 200780028206A CN 101495395 B CN101495395 B CN 101495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sheave
elevator
paired
sheav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82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5395A (zh
Inventor
朱卡·梅基
朱哈·泰利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9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53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ase of excessive loads
    • B66B5/145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case of excessive load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66B1/3484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using load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1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suspended loa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和一种测量电梯负载的方法,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所述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该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机构固定到电梯轿箱。在所述方法中,从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利用获得的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电梯负载的方法和一种电梯,其中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所述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该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机构固定到电梯轿箱。
背景技术
通常为电梯轿箱设置重量极限,特别是在牵引槽轮电梯中,轿箱和负载的总重量不能超过该极限。如果超过重量极限,则电梯因安全原因无法运行。过大的重量例如可能导致机器或提升缆绳损坏,或者可能对乘客安全带来危险。因此,电梯必须包含测量轿箱和负载重量的设备,如果超过重量极限,则利用发信号设备给出通知并通过锁止电梯制动器以及阻止启动电梯马达来防止轿箱启动。在过载移除之前,不能允许电梯移动。还可以使用电梯轿箱负载测量设备用于电梯其他控制以及用于接收过载信息,诸如起始点定位。同样,还可以在电梯轿箱行进途中使用负载测量设备。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设置在电梯轿箱以下的设备以及紧固到电梯缆绳上的设备测量电梯轿箱的负载。设置在电梯轿箱以下的负载测量设备的缺陷在于,它们昂贵且难于安装,并且并不像不带配重的电梯的负载测重设备(load-weighing)或者悬挂比为2∶1以上的电梯的负载测重设备那样适用。
现有技术还包括利用紧固到电梯提升缆绳上的应变计的负载测量设备,应变计通常位于提升缆绳固定件的钢制结构上。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由于管理规定为承载结构设定了安全系数,固定应变计的结构必须制作地非常结实而不能伸长太多。为此,难于精确测量应变,并因此测量误差的可能性非常大。
还存在这样的现有技术设备,其中提升缆绳绕过某种横梁,并借助该横梁测量电梯轿箱的负载。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提升缆绳在较短的距离上出现了许多弯折,这会使得提升缆绳承受应力并发生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消除前述缺陷,并实现一种简单、低成本的电梯负载测重设备,其精确测量电梯轿箱及其负载的重量。目标是实现一种负载测重布置,其尤其适用于悬挂比为2∶1以上的电梯的负载测量,作为特别优选的不带配重的电梯方案中的负载测重设备。本发明负载测量设备的目标是实现几乎适合全部电梯方案的负载测重布置。
本发明的方法特征在于从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利用获得的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本发明电梯的特征在于张力测量传感器连接到该支撑结构,该电梯还包括利用张力测量传感器的信号形成负载测重信息的装置。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方式公开的特征。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公开了一些创造性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创造性的内容还可以通过不同于以下所述方式的方式来限定。这些创造性的内容还可以由若干单独的发明构成,尤其是从所实现的优势或优势类别方面或者明示或暗示的子任务方面来考虑本发明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包含在以下权利要求书中的一些属性可能从单独发明的角度来看是多余的。
在本发明测量电梯负载的方法中,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所述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机构固定到电梯轿箱。在所述方法中,从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利用获得的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所述方法中,张力信息从固定结构上存在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与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的往复拉伸应力的点测量,和/或从支撑结构上将支撑结构的支撑力传递到电梯轿箱的点测量张力。优选从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从该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
在本发明的电梯中,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该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结构固定到电梯轿箱上,张力测量传感器连接到该支撑结构。该电梯还包括利用张力测量传感器的信号形成负载测重信息的装置。张力测量传感器优选位于支撑结构上的某一点,该点位于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与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之间,和/或张力测量传感器位于支撑结构上将支撑结构的支撑力向电梯轿箱传递的一点。该传感器位于至少所述支撑结构上,且电梯包括利用至少两个信号形成负载测重信息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配置成与电梯轿箱连接、优选与轿箱吊具连接的负载测重设备确定提升电梯轿箱的合力的幅值,所述力向上和向下作用。在悬挂比为8∶1的电梯中,存在5个指向上的合力,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这些合力其中的两个通过负载测重设备来测量。因此,在两个点测量所述力,并借助负载测重设备对负载测量值进行平均以提高精度。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根据需要,存在一个或多个合力测量点。合力计算为向上作用和向下作用在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上的力的合力。
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本发明众多优势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不带配重的电梯中,本发明的负载测重设备实施起来容易且便宜;
-本发明的负载测量布置可信、操作可靠且结构简单;
-本发明可以用在带配重和不带配重的电梯方案中;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测量点,则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在连接到电梯轿箱的成对转向滑轮上进行负载测量,是一种可靠且容易实施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优选成对转向滑轮允许将负载测量点和转向滑轮置于电梯轿箱的不同侧部;
-此外,成对转向滑轮能具有优势地位于轿箱吊具上,优选为轿箱吊具下部;
-此外,本发明能容易地实施负载测重功能,且转向滑轮能将电梯提升缆绳置于电梯轿箱的不同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不带配重的牵引槽轮电梯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电梯的电梯轿箱一部分的示意图,以及固定到电梯轿箱的转向滑轮和连接到转向滑轮的负载测重设备;
图3表示另一种电梯的简化视图,以及应用了本发明的提升缆绳和连接到提升缆绳的负载测重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牵引槽轮电梯的一般视图,该电梯包括本发明的载荷测量装置。优选该电梯是不带机器室且不带配重的电梯,驱动机器4设置在电梯竖井中。图中所示电梯是不带配重但机器位于顶部的牵引槽轮电梯,电梯轿箱1在竖井中沿着导轨2移动。在提升高度较大的电梯中,提升缆绳的伸长要求对这种伸长进行补偿,必须在允许的特定极限值范围内进行这种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在电梯操作与安全性方面,关键是要保持电梯轿箱以下的缆绳部分张紧度足够大。在图1所示本发明缆绳力补偿系统24中,实现了距离非常长的移动,用来补偿缆绳伸长。这样也使得能补偿程度非常大的伸长情况,利用简单的杠杆方案或弹簧方案通常无法实现这种效果。图1所示本发明的补偿系统24将作用在牵引槽轮上的缆绳张力T1和T2保持在恒定比率T1/T2。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T1/T2比率为2/1。对于电梯轿箱上下的偶数悬挂比而言,补偿系统24设置在电梯竖井中,或者其他适合该目的并不与电梯轿箱连接的地方,而对于电梯轿箱上下的奇数悬挂比而言,补偿系统24连接到电梯轿箱。
在图1中,提升缆绳的路径如下:提升缆绳3一端固定到转向滑轮26和/或用于提升缆绳的任何悬挂布置,所述转向滑轮26配置成支架在从转向滑轮25向下垂的缆绳部分上,该缆绳部分绕过转向滑轮26并进一步运行到提升缆绳3另一端在电梯竖井中的固定点29。补偿系统24在电梯竖井中配置就位。从转向滑轮26,电梯缆绳3向下运行,碰到位于电梯轿箱下方的转向滑轮27,该转向滑轮27优选位于电梯竖井下部,缆绳经由转向滑轮27上的缆绳凹槽绕过。这些缆绳凹槽例如可以涂覆增大摩擦的材料,诸如聚氨酯或其他适当材料,也可以不进行涂覆。电梯的全部转向滑轮或仅一些转向滑轮和/或牵引槽轮可以以所述材料涂覆。在绕过转向滑轮27之后,缆绳继续向上运行到设置于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6,在绕过该滑轮16之后,缆绳继续向下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15,绕过转向滑轮15之后,缆绳继续向上返回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4,绕过转向滑轮14之后,提升缆绳继续向下运动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13。绕过转向滑轮13之后,提升缆绳3进一步向上运行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中的转向滑轮12,绕过转向滑轮12之后,缆绳3继续向下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11,绕过转向滑轮11之后,它们继续向上运行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10。绕过转向滑轮10之后,提升缆绳继续向下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9,绕过转向滑轮9之后,提升缆绳继续向上运行,接触转向滑轮7,到达牵引槽轮5。转向滑轮7优选设置在提升机器4附近和/或与其相连接。在转向滑轮7和提升机器4的牵引槽轮5之间存在DW(双绕)缆绳布置,如图所示,在这种缆绳布置中,提升缆绳3向上运行,接触转向滑轮7,并到达牵引槽轮5,在绕过牵引槽轮5之后,返回到转向滑轮7,绕过转向滑轮7之后,提升缆绳返回牵引槽轮5。由于转向滑轮7与双绕缆绳布置中的转向滑轮5尺寸基本相同,所以转向滑轮7也可以作为阻尼滑轮。在这种情况下,从牵引槽轮向电梯轿箱1运行的缆绳经由转向滑轮7的凹槽行进,由转向滑轮导致的缆绳弯曲程度非常小。可以说来自往返于电梯轿箱和牵引槽轮5之间的缆绳仅“接触”转向滑轮7。这种“接触”作为衰减越界缆绳振动的一种方案,并且也适用于其他缆绳布置方案。缆绳布置的其他示例包括单绕(SW)缆绳布置,其中转向滑轮与驱动机器的牵引槽轮尺寸基本相同,并且使用转向滑轮作为上述的“接触滑轮”。在该示例中的SW缆绳布置中,缆绳仅绕过牵引槽轮一次,在这种情况下,缆绳与牵引槽轮之间的接触角大约为180°,转向滑轮仅用来以上述方式协助“接触”缆绳,以使转向滑轮用作缆绳导向件,并且作为阻尼滑轮来衰减振动,或者根本不存在转向滑轮7。转向滑轮16、15、14、13、12、11、10、9、7连同提升机器4的牵引槽轮5形成电梯轿箱上方的悬挂布置,其悬挂比与电梯轿箱下方的悬挂布置相同,所述悬挂比在图1中为8∶1。第一缆绳张力T1作用在电梯轿箱上方的提升缆绳的一部分上。在绕过牵引槽轮5之后,缆绳继续其行程,接触转向滑轮7,到达转向滑轮8,转向滑轮8优选设置在电梯竖井下部。在绕过转向滑轮8之后,缆绳3继续向上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18,在绕过转向滑轮18之后,它们继续向下运行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19,绕过转向滑轮19之后,到达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20。绕过转向滑轮20之后,缆绳3继续向下运行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21,绕过转向滑轮21之后,缆绳继续向上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22。绕过转向滑轮22之后,提升缆绳3继续向下运行到设置在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23,绕过转向滑轮23之后,缆绳继续向上运行到安装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25,绕过转向滑轮25之后,它们继续运行,返回到补偿系统的转向滑轮26,绕过转向滑轮26之后,提升缆绳继续运行到第二端的固定点29,该固定点位于电梯竖井中的适当位置。转向滑轮8、18、19、20、21、22、23、25、26形成电梯轿箱以下的提升缆绳悬挂布置以及缆绳布置的一部分。提升缆绳第二缆绳张力T2作用在电梯轿箱以下的这部分提升缆绳上。提升机器4和牵引槽轮5和/或设置在电梯竖井上部的转向滑轮7、10、12、14、16可以固定到导轨2形成的框架结构上就位,或者固定到位于电梯竖井顶端的梁结构,或者各自固定到电梯竖井中,或固定到适合该目的任何其他位置。电梯竖井下部的转向滑轮可以不动地固定到导轨2形成的框架机构,或者固定到位于电梯竖井底端的梁结构,或者各自单独固定到电梯竖井下部,或者固定到适合该目的的任何其他固定布置。设置在电梯轿箱上的转向滑轮优选配置为成对转向滑轮,以使转向滑轮15、25形成一对,电梯的提升缆绳从该对转向滑轮向上下两个方向运行。图1中的电梯包含4对这种转向滑轮,其他的成对转向滑轮由转向滑轮13和22;11和20;9和18形成。转向滑轮和/或电梯轿箱上的成对转向滑轮可以安装在电梯轿箱1的框架结构上,诸如安装在轿箱吊具上,或电梯轿箱的梁结构上,或者各自单独安装在电梯轿箱上,或者安装在适合该目的的任何其他固定布置上。转向滑轮还可以形成模块结构,以使它们成为单独的模块结构,诸如例如形成卡盒状,从而安装在电梯的竖井结构上、电梯轿箱的结构和/或轿箱吊具上,或者安装在电梯竖井中其他适当地点或者该地点附近,或者与电梯轿箱相连接。位于电梯竖井中的转向滑轮和提升机器的设备和/或连接到电梯轿箱的转向滑轮可以全都设置在电梯轿箱一侧,位于电梯轿箱和电梯竖井之间的空间内,或者相反它们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设置在电梯轿箱的不同侧。
图1所示的电梯缆绳力补偿滑轮系统24借助转向滑轮26的移动补偿了缆绳伸长情形。转向滑轮26移动有限的距离,从而平衡提升缆绳3的伸长量。此外,所述的布置保持牵引槽轮5上的张力恒定,从而第一和第二缆绳张力之间的比率,即T1/T2比率,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大约为2/1。转向滑轮26在图1中作为补偿滑轮,可以借助导轨进行控制,以停留在其希望的轨道上,特别是在补偿系统24受到强力冲击的情况下,诸如例如电梯楔板卡紧过程中。借助于转向滑轮26的导向作用,电梯轿箱和补偿系统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到希望值,并且可以将补偿系统的移动保持在控制之下。用于补偿系统的导轨几乎可以是适合该目的的任何类型的导轨,诸如例如,金属或其他适合该目的的材料制成的导轨,或者例如缆绳导向件。缓冲器28也可以配置在补偿系统24上,衰减补偿系统转向滑轮的冲击和/或作为补偿系统的防松弛设备。所用的缓冲器28例如设置成在提升缆绳的缆绳延长部有时间完全缩回(unlay)到提升缆绳中,特别是缩回到电梯轿箱上方的缆绳部分之前,补偿滑轮26保持由缓冲器28支撑。本发明电梯的一项设计原则是确保在超出补偿系统的正常补偿范围时,防止补偿系统向着电梯轿箱下方的缆绳部分的方向馈送缆绳,从而保持提升缆绳中维持一定的张力。在本发明的补偿系统24中,利用了补偿系统中转向滑轮的重量以及悬挂布置的重量还有由它们导致的任何额外的重量以及额外的力,该额外的力与第一缆绳张力T1方向相同,因此目的在于增大电梯轿箱以下的缆绳部分的缆绳张力,换句话说,第二缆绳张力T2增加的量为所获得该额外的力的大小。利用本发明的布置产生的该额外的力优选小于第一缆绳张力T1的15%,优选在第一缆绳张力T1的5-10%范围内,这样可以实现最佳优势。例如,在合成第一缆绳张力T1大约为3000N时,利用重量大约为20kg的转向滑轮及其悬挂和额外的重量,可以实现最大可能的优势,由此产生的所述额外的力沿着第一缆绳张力T1和重力结果的方向,并且这种布置优选适合用于牵引槽轮的DW缆绳布置中,以确保在使用补偿系统时,牵引槽轮和提升缆绳之间的摩擦夹紧力将T1/T2稳定在大约2/1。将转向滑轮及其悬挂的质量增大一点儿,诸如甚至小于3kg的非常轻微的额外重量,可以对电梯机器补偿系统的操作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利用转向滑轮及其悬挂以及额外的重量可以产生的所述额外的力相对于第一缆绳张力T1而言,对于以希望的方式操作的电梯以及所用补偿系统来说,不能增大太多,因为增大该力稳步改善牵引槽轮和提升缆绳之间的摩擦力,于此同时T1/T2比率接近零值,但是缆绳力也相应地持续增大。除了补偿系统的转向滑轮及其悬挂布置之外,所需的该额外的力也可以通过以弹簧或适合该目的的其他布置代替所述额外的重量来实现。还可以通过不同于前述示例所述的方式来实施补偿系统24,诸如补偿系统具有更复杂的悬挂布置,诸如例如在补偿系统的转向滑轮之间布置不同的悬挂比。
在图1所示的方案中,电梯轿箱具有5对转向滑轮,电梯轿箱连同轿箱吊具由5个不同的点支撑,且优选负载测重功能以及负载测量优选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测量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两个不同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能获得有关负载更为确定和精确的测量数据。在本发明的电梯中,根据需要,可以仅存在一个测量点或者多于一个测量点。所测量的信号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适合该目的的放大器进行放大,以便于验证测量结果。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从成对转向滑轮22进行负载测量。该附图示出了两对转向滑轮22、28,它们安装在电梯轿箱的轿箱吊具上。在成对转向滑轮22中,仅其中一个转向滑轮23可见,提升缆绳从其两侧向运行到电梯竖井上部,在该转向滑轮23上向上施加指向上方的力。为了清晰,从该图中略去提升缆绳。提升缆绳从成对转向滑轮22的第二转向滑轮向下运行,并且向下的力施加在该第二转向滑轮上,该第二转向滑轮位于壳体22内。成对转向滑轮22经由应变计24安装在轿箱吊具26上。借助螺钉25将转向滑轮在成对转向滑轮22的壳体内张紧就位。图3更好地示出了借助应变计24固定的成对转向滑轮。应变计24安装在电梯轿箱和/或其吊具上。参与负载测量的成对转向滑轮经由应变计24安装在电梯轿箱和/或轿箱吊具上。应变计24可以是任何适合该目的的刚性材料。借助于应变计24进行负载测量,在该量计中设置适合该目的的传感器,用来形成负载测重信号。此外,电梯包含根据电梯负载测重信号计算电梯负载幅值的设备。图2中的元件27是电梯操作所需的其他元件。
图3示出了成对转向滑轮22的截面图。转向滑轮32设置在图3所示的壳体内,提升缆绳从该转向滑轮向下运行。转向滑轮32经由应变计34安装在电梯轿箱上。利用张紧元件35将其抵抗应变计而张紧。成对转向滑轮的上转向滑轮在图中未示出,提升缆绳从该上转向滑轮向下运行。作用在电梯轿箱的悬挂上的力T1施加在提升缆绳上,并因此向上施加在应变计34上,而在电梯轿箱下方作用在悬挂上的力T2施加在提升缆绳上,并因此向下施加于该应变计上。这些力的合力因此施加在应变计34上,作为这些力作用的结果。利用该合力,可以借助传感器形成负载测重信号,由此可以实施负载测量。
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于利用示例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以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存在许多适应性变化和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因此,例如,悬挂方法的类型以及采用本发明的电梯所用的转向滑轮数目可以不同于上述相关内容。
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述负载测重设备的结构和位置可以不同于上述内容。而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几乎可以利用适合目的的任何悬挂比来悬挂电梯轿箱,诸如例如,2∶1、3∶1、4∶1、5∶1、6∶1、7∶1、8∶1、9∶1或10∶1,或者甚至更大的悬挂比。在特定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悬挂比为1∶1的电梯。而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根据本发明不带配重的电梯的补偿系统可以通过不同于上述方式的方式实施,诸如例如借助于杠杆或补偿滑轮系统,或者借助于适合目的的其他一些补偿设备。
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电梯可以利用几乎任何类型的挠性提升装置作为提升缆绳来实施,例如一股或多股挠性缆绳、平带、齿形带、梯形带或者适合目的的其他类型的带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与使用带填料的缆绳不同,本发明可以利用不带填料的缆绳来实施,该缆绳或者经过润滑或者未经润滑。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缆绳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扭绞。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本发明电梯可以利用牵引槽轮和转向滑轮和/或多个转向滑轮之间的不同缆绳布置来实施,以使接触角α大于上述示例中的缆绳布置。例如,可以通过不同于上述示例的方式设置转向滑轮/多个转向滑轮、牵引槽轮和提升缆绳。而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在本发明的电梯中,可以设置配重,例如该电梯中的配重优选小于轿箱,且利用不同的缆绳布置来悬挂,电梯轿箱可以部分借助提升缆绳支撑,部分借助配重及其缆绳布置来支撑。

Claims (8)

1.一种测量电梯负载的方法,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所述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该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机构固定到电梯轿箱,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以及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的共用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利用获得的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固定结构上存在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与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的往复拉伸应力的点测量张力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支撑结构上将支撑结构的支撑力传递到电梯轿箱的点测量张力。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测量张力信息,并从该张力信息形成负载测重信号。
5.一种电梯,其中的电梯轿箱利用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悬挂在提升缆绳上,电梯缆绳在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上运行,而在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两侧向下运行,在该电梯中,至少一个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和至少一个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利用共用支撑结构固定到电梯轿箱上,其特征在于,张力测量传感器连接到所述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以及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的共用支撑结构,该电梯还包括利用张力测量传感器的信号形成负载测重信息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张力测量传感器位于支撑结构上的一点,该点位于向上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与向下导向的转向滑轮或成对转向滑轮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张力测量传感器位于支撑结构上将支撑结构的支撑力向电梯轿箱传递的一点。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位于至少所述支撑结构上,且所述电梯包括利用至少两个信号形成负载测重信息的装置。
CN2007800282063A 2006-06-05 2007-06-04 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5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60548A FI120763B (fi) 2006-06-05 2006-06-05 Menetelmä kuorman mittaamiseksi hississä ja hissi
FI20060548 2006-06-05
PCT/FI2007/000153 WO2007141371A2 (en) 2006-06-05 2007-06-04 Elev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5395A CN101495395A (zh) 2009-07-29
CN101495395B true CN101495395B (zh) 2012-02-22

Family

ID=3665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82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5395B (zh) 2006-06-05 2007-06-04 电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31731B2 (zh)
EP (1) EP2027052A2 (zh)
CN (1) CN101495395B (zh)
FI (1) FI120763B (zh)
WO (1) WO200714137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2110B2 (en) * 2008-06-19 2012-04-24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Rope tension equalizer and load monitor
TWI463124B (zh) * 2010-03-30 2014-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測試設備及其測試方法
CH703134A2 (it) * 2010-05-14 2011-11-15 Kone Corp Sistema per la rilevazione del carico nella cabina di un ascensore.
JP5791645B2 (ja) * 2013-02-14 2015-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ロープ揺れ抑制方法
CN103342273A (zh) * 2013-07-11 2013-10-09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倍率滑轮组的秤重装置
EP3360836B1 (en) 2017-02-14 2022-03-30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hoisting device
US10618772B2 (en) * 2017-06-20 2020-04-1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termination assembly tha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elevator car load
CN108507885B (zh) * 2018-04-03 2020-08-04 海南大学 橡胶果破碎力测试装置
WO2021084012A1 (de) * 2019-10-31 2021-05-06 Inventio Ag Bremsvor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kabine mit integrierter lastmesseinricht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einer aufzuganlage und verfahren
US20230002194A1 (en) 2019-11-29 2023-01-05 Inventio A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wear state of components of a suspension means arrangement of an elevator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6857A2 (en) * 1995-12-04 1997-06-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rope type elevator
CN1427798A (zh) * 2000-05-01 2003-07-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安装在一起的载荷测量装置的缆索电梯的承载装置
CN1741952A (zh) * 2003-01-31 2006-03-01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EP1431227B1 (en) * 2001-06-28 2007-12-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Load detector of elev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4868A (ja) * 1998-04-28 1999-11-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昇降機のかご荷重検出装置
US6325179B1 (en) * 2000-07-19 2001-12-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termining elevator brake, traction and relate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US7237656B2 (en) * 2002-02-28 2007-07-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load weighing device
CN100515571C (zh) 2003-06-16 2009-07-22 孟山都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遗传可转化的植物组织的方法和装置
ES2249169B1 (es) * 2004-09-02 2007-03-16 Dinacell Electronica, S.L. Celula de carga para ascensores y similares.
CN101298307B (zh) * 2007-05-03 2010-06-2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电梯设备用转向辊,和设置负载传感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6857A2 (en) * 1995-12-04 1997-06-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rope type elevator
CN1427798A (zh) * 2000-05-01 2003-07-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安装在一起的载荷测量装置的缆索电梯的承载装置
EP1431227B1 (en) * 2001-06-28 2007-12-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Load detector of elevator
CN1741952A (zh) * 2003-01-31 2006-03-01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060548A0 (fi) 2006-06-06
WO2007141371A9 (en) 2008-03-20
EP2027052A2 (en) 2009-02-25
US20090139802A1 (en) 2009-06-04
US7631731B2 (en) 2009-12-15
WO2007141371A2 (en) 2007-12-13
WO2007141371B1 (en) 2008-05-08
WO2007141371A3 (en) 2008-02-14
FI20060548A (fi) 2007-12-06
CN101495395A (zh) 2009-07-29
FI120763B (fi) 201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5395B (zh) 电梯
US7798290B2 (en) Arrangement in an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RU2271327C2 (ru)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канатных лифтов со встроенным грузоизмерите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US8235179B2 (en) Elevator without a counterweight
FI107249B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hissin kuorman mittaamiseksi
NZ505401A (en) Braking device for elevators incorporating load sensors
KR101148817B1 (ko) 엘리베이터 로프 보정 장치
EP3878792A1 (en) Counterweight frame, elevator and method
EP1951606B1 (en) A method to increase the head rope life for single conveyance friction mine hoists for deep shafts
CN108689274B (zh) 电梯的称重装置
CN113120725B (zh) 整体式多绳提升尾绳张紧防摆装置
CN113200429B (zh) 分体式多绳提升尾绳张紧防摆装置
CN110668287B (zh) 补偿链用固定装置及补偿链
CN106956987B (zh) 一种电梯限速器的张紧装置
CN215439205U (zh) 分体式多绳提升尾绳张紧防摆装置
CN215439204U (zh) 整体式多绳提升尾绳张紧防摆装置
CN204917531U (zh)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AU2018204642A1 (en) Multiple leaders for load bearing member sway reduction
EP1687230B1 (en) Tension means for elevator cable
JP577642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1858782B2 (en) Trolley of rope crane
KR92000194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구동장치
WO2015144978A1 (en) Elevator provided with an apparatus monitoring the tautness of the traction means
WO2024094291A1 (en) A load measurement arrangement of an elevator and a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