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17531U -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17531U
CN204917531U CN201520717118.6U CN201520717118U CN204917531U CN 204917531 U CN204917531 U CN 204917531U CN 201520717118 U CN201520717118 U CN 201520717118U CN 204917531 U CN204917531 U CN 204917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ulley
assembly pulley
counterweight
compens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71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忠义
Original Assignee
赵忠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忠义 filed Critical 赵忠义
Priority to CN2015207171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17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17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175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一般都是采用单主机驱动的电梯,其运行速度很大时,或载重量很大时,驱动主机的体积将会变得非常庞大,主机成本也会成倍增加,而且还会造成安装困难,无法同时满足高速和大载重量的要求。相关专利CN104760870A公开了一种双主机驱动电梯,其采用了两个曳引机作为驱动,相应地配置有两个对重,其分别位于电梯轿厢两侧或同一侧。这种双主机同步驱动的电梯具有载重量大,速度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等优点。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悬挂钢丝绳的长度在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曳引轮两侧悬挂钢丝绳重量的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这种变化在电梯提升高度不大时,对电梯的运行性能影响不大,但提升超过一定高度时,会严重影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危及乘客的安全。因此,当电梯的提升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必须要设置具有一定重量的部件来平衡因提升高度变化带来的悬挂钢丝绳重量变化,这就是电梯的补偿装置。但是,专利CN104760870A公开的双主机驱动电梯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补偿装置。传统的单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吊挂方式都是在轿厢和对重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吊挂点,补偿绳或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直接悬挂在轿厢和对重的底部,以补偿曳引钢丝绳的重量差。对于双主机驱动电梯,其具有一个轿厢和两个对重,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主机电梯的补偿装置悬挂方式就会不适用。因为当双主机驱动电梯的两个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就会出现补偿绳或补偿链不同步的情况,这就容易损坏补偿链的导向装置或补偿绳的张紧装置。而且,当双主机驱动电梯只有其中一个主机驱动运行时,传统的补偿装置也无法起到补偿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
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
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滑轮。
优选的是,所述滑轮组采用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链,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导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滑轮组采用张紧轮组,所述张紧轮组包括采用重力张紧方式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中的各个张紧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是,所述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沿竖直方向的导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固定连接的导靴,所述导靴沿着导轨上下滑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绳,所述补偿绳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张紧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张紧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优选的是,悬垂于所述轿底滑轮上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一对重与第一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二对重与第二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
优选的是,所述轿底滑轮以电梯轿厢顶部的曳引悬挂点为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轿底滑轮的换向作用及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作用或张紧作用,实现双对重电梯的轿厢在井道内的升降过程中补偿链或补偿绳对电梯轿厢和对重上曳引钢丝绳的偏重情况的补偿;
其二、本结构的补偿装置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
其三、可根据轿厢和两个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周围的井道布局情况,调整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轿底滑轮的具体滑轮使用个数及各滑轮之间的具体相对位置,使对重和轿厢的受力平衡,调整灵活简单;
其四、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避免补偿装置和井道内的布局发生干涉,保证电梯轿厢的平衡,适用于各种不同布局的井道。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双主机驱动电梯及其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
轿厢1、第一对重21、第二对重22,曳引机3、轿底滑轮4、第一滑轮组5、第二滑轮组6、连接机构7、张紧轮8、连接件9、导靴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内的轿厢1、两个对重(分别为第一对重21和第二对重22)和连接在所述轿厢和两个对重之间使二者可沿电梯井道升降的两个曳引机3和悬挂钢丝绳31,所述两个对重设置于轿厢1同侧或分别设置于轿厢1两侧,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还包括用于平衡电梯运行时悬挂钢丝绳31产生的不平衡力矩的补偿装置。针对双主机驱动电梯的具体结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轿底滑轮4,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1底部;
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5和第二滑轮组6;
连接机构7,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21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滑轮组6,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22底部。
所述连接机构7通过第一滑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滑轮组6的导向作用或导向和张紧的双重作用,对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和对重沿相反方向升降引起的悬挂钢丝绳的偏载情况进行补偿。对于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在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上升至高楼层的过程中,对重不断下降,悬挂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而所述连接机构的大部分长度位于轿厢侧,进而连接机构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以此平衡对重侧悬挂钢丝绳的重量。相同原理,在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下降至底楼层的过程中,对重不断上升,悬挂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而所述连接机构的大部分长度位于对重侧,进而连接机构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以此平衡轿厢侧悬挂钢丝绳的重量。因此,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所述补偿装置还解决了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且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稳定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轮组5和第二滑轮组6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滑轮,所述滑轮的使用数目可以根据轿厢和两个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周围的井道布局情况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补偿装置包括两个设置于轿厢底部的轿底滑轮4,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5和第二滑轮组6中均包括一个滑轮,连接机构7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21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绕过包括第一滑轮组5的一个滑轮、两个轿底滑轮4和第二滑轮组6的一个滑轮,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22底部。
在另一种实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滑轮组采用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导向轮组5和第二导向轮组6,其对所述连接机构7具有导向作用。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7采用补偿链,在导向轮组和轿底滑轮的导向作用下,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21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导向轮组6,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22底部。
在另一种实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滑轮组采用张紧轮组,所述张紧轮组包括采用重力张紧方式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一张紧轮组5和第二张紧轮组6,所述第一张紧轮组5和第二张紧轮组6中的各个张紧轮8之间通过连接件9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以自身的重力张紧连接机构7,防止所述连接机构7摆动、晃动及各段之间相互缠绕。
上述方案中,所述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沿竖直方向的导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固定连接的导靴10,所述导靴沿着导轨上下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通过自身的重量使补偿绳保持张紧。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机构7采用补偿绳,所述补偿绳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21,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张紧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张紧轮组6,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22。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以自身重量张紧补偿绳,防止补偿绳摆动、晃动及各段之间相互缠绕。
上述方案中,悬垂于所述轿底滑轮4上的连接机构7呈竖直布置,位于电梯的第一对重21与第一滑轮组5之间的连接机构7呈竖直布置,位于电梯的第二对重22与第二滑轮组6之间的连接机构7呈竖直布置,有效地改善轿厢和对重的偏载情况。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轿底滑轮4以电梯轿厢1顶部的曳引悬挂点为中心对称分布,使轿厢受力平衡,进一步改善轿厢和对重的偏载情况,保证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轿底滑轮的换向作用及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作用或张紧作用,实现双对重电梯的轿厢在井道内的升降过程中补偿链或补偿绳对电梯轿厢和对重上曳引钢丝绳的偏重情况的补偿;二、本结构的补偿装置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三、可根据轿厢和两个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周围的井道布局情况,调整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轿底滑轮的具体滑轮使用个数及各滑轮之间的具体相对位置,使对重和轿厢的受力平衡,调整灵活简单;四、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避免补偿装置和井道内的布局发生干涉,保证电梯轿厢的平衡,适用于各种不同布局的井道。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
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
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滑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采用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链,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导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采用张紧轮组,所述张紧轮组包括采用重力张紧方式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中的各个张紧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沿竖直方向的导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固定连接的导靴,所述导靴沿着导轨上下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绳,所述补偿绳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张紧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张紧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悬垂于所述轿底滑轮上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一对重与第一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二对重与第二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滑轮以电梯轿厢顶部的曳引悬挂点为中心对称分布。
CN201520717118.6U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7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7118.6U CN204917531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7118.6U CN204917531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17531U true CN204917531U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6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711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17531U (zh) 2015-09-15 2015-09-15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175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156A (zh) * 2015-09-15 2015-11-25 赵忠义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156A (zh) * 2015-09-15 2015-11-25 赵忠义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298B (zh) 电梯的改造方法
CN205855679U (zh) 一种电梯对重补偿装置
CN104477732A (zh) 电梯补偿系统
CN103848322A (zh) 具有补偿绳索的电梯
CN102745578B (zh) 一种电梯装置
WO200706931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4917531U (zh)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CN104649100A (zh) 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CN201713181U (zh) 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JP500101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0961085B2 (en) Low-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wire rope hoist
CN105084156A (zh)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CN103264946A (zh) 一种无对重装置式电梯
CN204434033U (zh) 一种电梯
CN101955105A (zh) 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CN204751788U (zh) 一种电梯补偿绳的张紧装置
CN204434023U (zh) 齿轮式电梯轿箱防位移锁
CN201686368U (zh) 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CN107416648A (zh) 电梯装置
CN103171944B (zh) 电梯的移动线缆装置
CN101955109A (zh) 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CN204643451U (zh) 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JP20160081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ーの改造方法
CN201713185U (zh) 一种电梯上背包式轿架系统
CN204778178U (zh) 一种电梯补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