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3472B - 两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两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3472B
CN101493472B CN2009100035762A CN200910003576A CN101493472B CN 101493472 B CN101493472 B CN 101493472B CN 2009100035762 A CN2009100035762 A CN 2009100035762A CN 200910003576 A CN200910003576 A CN 200910003576A CN 101493472 B CN101493472 B CN 101493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heel
speed sensor
wheel speed
roc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5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3472A (zh
Inventor
石田慎一郎
仁村泰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3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3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3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deceleration
    • B60T8/329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peed sensor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8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brak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车轮速度传感器,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和车辆重量的前提下,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在该两轮机动车(10)中,在摇臂(11)的端部(11a)转动自如地设置车轮(12),圆盘(24)安装在该车轮(12)上,在车架侧设置有制动钳托架(36),在该制动钳托架(36)上安装有夹持圆盘(24)并对车轮施加制动的盘式制动钳(35),在制动钳托架(36)上安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41),车轮速度传感器(41)配置在摇臂(11)与车轮(12)之间,而且,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与摇臂(11)重叠而配置。

Description

两轮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检测车轮的旋转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两轮机动车。
背景技术
公知有以下的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的盘式制动钳、将该盘式制动钳固定在车架侧的制动钳托架、安装在该制动钳上检测车轮的旋转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8549公报(图3)
在专利文献1的图3中,后轮14经由车轴15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摇臂12(符号沿用上述公报中的符号,下同)的端部,制动钳28经由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制动钳支架27安装在摇臂12上。
在制动钳支架27上,安装有检测后轮14的旋转速度的旋转传感器40,在该旋转传感器40的周围一体地设置有挡住行驶中从路面卷起的小石子等异物G的阻挡壁53。
专利文献1中的阻挡壁53可以挡住来自下方、前方及后方的异物G,避免异物碰到旋转传感器40。
但是,由于在旋转传感器40上附设有阻挡壁53,因此,可能会导致车辆重量的增加。另外,旋转传感器40露出在车辆的侧方而配置,因此,从侧方飞来异物时,不能避免异物碰到旋转传感器40。这时,虽然可以通过另外设置覆盖旋转传感器40的部件等来避免异物碰到,但是,这样会导致零部件数量的增加及车辆重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车轮速度传感器,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和车辆重量的前提下,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在车架上摆动自如地设置摇臂,在该摇臂的端部转动自如地设置车轮,在该车轮上安装有圆盘,在车架侧设置有制动钳托架,在该制动钳托架上安装有夹持圆盘并对车轮施加制动的盘式制动钳,在制动钳托架上安装有检测车轮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车轮速度传感器配置在摇臂与车轮之间,而且,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摇臂重叠而配置。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盘式制动钳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下方。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使制动钳托架与摇臂卡合的卡合部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摇臂由内置有驱动轴的驱动轴箱和内置有末端传动齿轮(ファィナルギァ)的末端传动齿轮箱构成,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末端传动齿轮箱重叠而配置。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由于车轮速度传感器配置在摇臂与车轮之间,而且,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摇臂重叠而配置,因此,在行驶中等,来自侧方小石子等异物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时,可以通过摇臂的侧壁阻挡。因此,不需要另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侧方设置保护部件等,也能使异物难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及自该车轮速度传感器延伸的电缆等。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和车辆重量的前提下,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由于盘式制动钳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下方,因此,在行驶中等,来自下方小石子等异物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时,可以通过盘式制动钳阻挡。由于通过盘式制动钳阻挡异物,因此,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保护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专用的保护部件,也能使从侧方及下方飞来的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由于在制动钳托架上,卡合部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在行驶中,从上方飞来小石子等异物时,可以通过卡合部阻挡,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保护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专用的保护部件等,也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
另外,除了车轮速度传感器的左右的侧方、前后及下方以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配置卡合部,覆盖车轮速度传感器,因此,从外侧难以看见车轮速度传感器,可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摇臂由内置有驱动轴的驱动轴箱和内置有末端传动齿轮的末端传动齿轮箱构成,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末端传动齿轮箱重叠而配置。因此,在行驶中等,来自侧方小石子等异物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时,可以通过末端传动齿轮箱的侧壁阻挡。因此,不需要另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侧方设置保护部件等,也能使异物难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及自该车轮速度传感器延伸的电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两轮机动车的主要部件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2-2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3-3线的剖面图;
图4(a)是图1的4a-4a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图4(b)是图1的4b-4b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图1的其他实施例的图;
图6是图5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a)是图5的7a-7a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图7(b)是图5的7b-7b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两轮机动车
11、11B:摇臂
11a:摇臂的端部
12、12B:车轮
24、24B:圆盘
35、35B:盘式制动钳
36、36B:制动钳托架
41、41B:车轮速度传感器
55、55B: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对两轮机动车的后轮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中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是指从乘坐在两轮机动车上的驾驶者看到的方向。另外,图面是在符号所指的朝向上看到的图。
图1是具有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两轮机动车的主要部件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2-2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3-3线的剖面图。下面,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
在构成两轮机动车10的车架的后部设置摇臂11,在该摇臂11的端部11a设置可转动地支承作为车轮12的后轮13的后轮车轴14。即、在后轮车轴14上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轮13。
作为车轮12的后轮13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即,构成中心部并由后轮车轴14支承的轮毂部16、配置在该轮毂部16的外侧并安装轮胎T的轮辋部17、连接轮毂部16与轮辋部17之间的中间部18。
车轮速度盘22经由小螺栓23......(......表示多个,下同)安装在轮毂部16上,该车轮速度盘22与后述的车轮速度传感器成一对,形成为检测车轮速度的圆盘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外周近旁径向的多个狭缝孔21......,而且,在该车轮速度盘22的外侧经由盘保持螺栓25......安装有圆盘状的圆盘24。
轴承26a~26c介于后轮车轴14与轮毂部16之间,轮毂部16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后轮车轴14上。27a、27b为密封部件。另外,左右的后减震器28L、28R介于摇臂11的后部11b与车架之间,由此,可以摆动地支承后轮13。
链轮32经由链轮螺栓31......安装在轮毂部16上,链条33卷挂在该链轮32上,由驱动装置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13的轮毂部16,由此,后轮13被驱动。
在后轮车轴14上,从车身中心向右外侧依次设置有:轮毂部16;与轮毂部16一体地安装在该轮毂部16的外侧的圆盘24及车轮速度盘22;盘式制动钳35,其以从圆盘24的外侧夹持圆盘24的盘形部24a、24b的方式被安装,夹持圆盘部24并对车轮12施加制动;摇臂11,其安装在该盘式制动钳35的外侧;车轴螺母38,其安装在该摇臂11的外侧。
制动钳托架36是支承上述的对车轮12施加制动的盘式制动钳35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盘式制动钳35经由缔结部件37、37安装在制动钳托架36的下部。
而且,圆盘24安装在作为车轮12的后轮13上,盘式制动钳35设置在车架侧。盘式制动钳35经由制动钳托架36设置在车架侧。而且,在制动钳托架36上,以面对设置在作为旋转侧的车轮速度盘22上的狭缝孔21......的方式,安装有检测车轮12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41。
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例如用于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中。图中省略了连接盘式制动钳35的油压制动软管。
车轮速度传感器41由以下部件构成,即,检测部42,其面对车轮速度盘22并通过狭缝孔21......检测信号;凸缘部43,其作为安装部可保持在盘式制动钳35上而设置;盖部44,其使电缆延伸,该电缆输出由检测部42检测到的信号,车轮速度传感器41通过传感器安装螺栓45被安装在盘式制动钳35的传感器安装座部54上。
在盘式制动钳35上设置有:在其径向上从后轮车轴14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一肋板部51;同样地从后轮车轴14向车辆下方延伸的第二肋板部52;与该第二肋板部52大致平行且从第一肋板部51的端部51a向下方延伸的第三肋板部53,以使其具有在制动时、承受旋转制动钳托架36的力的充分的强度。
在由第一肋板部~第三肋板部51~53包围的区域安装有传感器安装座部,该传感器安装座部成为安装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座面,以与所述第一肋板部~第三肋板部51~53相比壁厚变薄的方式而形成。
在第一肋板部51的端部51a上设置有用于使制动钳托架36保持在摇臂11上的卡合部55。该卡合部55经由止转螺栓56从车辆的内侧朝向外侧安装在摇臂11上,以使制动钳托架36在制动时不围绕后轮车轴14旋转。
在制动钳托架36上,57是其安装在后轮车轴14上、后轮车轴14贯通的孔部,58是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检测部42以面对设置在车轮速度盘22上的狭缝孔21......的方式而能设置的开设的小孔。
下面,对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配置进行说明。
车轮速度传感器41配置在摇臂11与车轮12之间,而且,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与摇臂11重叠而配置。
另外,盘式制动钳35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下方。使制动钳托架36与摇臂11卡合的卡合部55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前方且在上方。
从后轮车轴14大致向下方延伸的第二肋板部52及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该第二肋板部52的前方的第三肋板部53相互在大致平行的方向形成,以实现具有规定的强度而保持盘式制动钳35的制动钳托架36的基本功能,但是,兼有作为防护壁的作用,以使自前方及后方的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上。
盘式制动钳35是由以下的部件作为主要构成元素,即,右车身部61R;左车身部61L,其经由连接螺栓62与右车身部61R相对而配置;左右的活塞部63L、63R,其安装在左车身部61L、右车身部61R上,并通过未图示的主缸产生的油压而被驱动;制动器片64L、64R,其分别安装在这些左右的活塞部63L、63R上、并在规定的时刻夹持圆盘状的圆盘24。65a、65b是活塞密封部件。
盘式制动钳35配置在制动钳托架36上安装的车轮速度传感器41及自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延伸的电缆部67的下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车轮速度传感器配置在后轮,相同的结构配置在前轮也没有任何障碍。
接着,对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两轮机动车的作用进行叙述。
图4(a)是图1的4a-4a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图4(b)是图1的4b-4b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
在图4(a)中,构成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检测部42的周围通过制动钳托架36覆盖,第一肋板部51配置在盖部44的上方,盘式制动钳35配置在盖部44的下方。
在行驶等中,异物以图中箭头(1)的方向飞来时,该异物通过第一肋板部51被阻挡,因此,能使泥土、小石子、沙子等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上。
另外,由于盘式制动钳35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下方,在行驶等中,小石子等异物以图中箭头(2)的方向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41等时,可以通过盘式制动钳35阻挡。由于通过盘式制动钳35阻挡,可以使异物难以直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及构成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盖部44。
在图4(b)中,车轮速度传感器41配置在摇臂11与车轮12之间,而且,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与摇臂11重叠而配置。在行驶中等,例如如图中箭头(3)方向及箭头(4)方向等所示,自左右的侧方的小石子等异物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41时,可以通过车轮12及摇臂11的侧壁11c进行阻挡。
因此,不需要另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附近设置保护部件等使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也能使异物难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及与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连接的电缆部67等。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另外设置保护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专用的保护部件等,也能使从侧方、上方及下方飞来的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由于没有必要另外设置专用的部件,因此,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和车辆重量的前提下,也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
另外,卡合部55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上方,因此,在行驶中等,从上方飞来小石子等异物时,可以通过卡合部55阻挡,因此,能使异物难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这时,使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近旁的设置在制动钳托架36上的肋板形状比通常需要的大,也就是说,不另外设置专用的保护部件,可以保护车轮速度传感器41避免异物的碰撞等。因此,实现车辆重量的轻量化。
另外,除了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左右的侧方,前后及下方以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的上方配置卡合部55,通过该卡合部55覆盖车轮速度传感器41,因此,从外侧更加难以看见车轮速度传感器41,可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
图5是图1的其他实施例,图6是图5的6-6线的剖面图。下面,参照图5~图6进行说明。
上述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车轮12B(后轮13B)的驱动从链条驱动变为驱动轴驱动,其他没有大的不同点,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后轮驱动部71设置有驱动轴箱73和末端传动齿轮箱75,该驱动轴箱73兼作摇臂11B且内置有驱动后轮13B的驱动轴72,该末端传动齿轮箱75安装在该驱动轴箱73的后端部73a上、内置有变换驱动力方向的一对末端传动齿轮组74。车轮12B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末端传动齿轮箱75上。
制动钳托架36B经由缔结螺栓76、76从内侧到外侧安装在末端传动齿轮箱75的内侧面,在该制动器托架36B上安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41B。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B配置在作为摇臂11B的驱动轴箱73与车轮12B之间,而且,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车轮速度传感器41B与摇臂11B重叠而配置。
另外,在制动钳托架36B上,在构成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盖部44B的上方附设有横肋板81,在盖部44B的前方附设有纵肋板82。
盘式制动钳35B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下方。
使制动钳托架36B与摇臂11B卡合的卡合部55B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大致下方。
在此,对后轮驱动机构进行说明。在驱动轴72的中途设有前后可滑动的自由接头83,在驱动轴72的后端部72a与后轮车轴14B之间设有变换驱动力方向的末端传动齿轮组74。
末端传动齿轮组74由作为第一末端传动齿轮的小齿轮84和作为第二末端传动齿轮的内齿轮85构成,在驱动轴72的后端部72a安装有具有小齿轮84的小齿轮轴92,内齿轮85与小齿轮84啮合,而且内齿轮85转动自如地与后轮车轴14B的中心同轴配置。89是将车轮12B安装在输出旋转体91的车轮螺栓。内齿轮85安装在输出旋转体91上。小齿轮84与小齿轮轴92一体地形成。在图中,93是形成在小齿轮轴92上的、作为与驱动轴72连接的连接部的花键部,94是C夹子。
由驱动轴72传递的驱动力经由小齿轮轴92传递到小齿轮84,并传递到与该小齿轮84啮合的内齿轮85,再传递到固定在该内齿轮85的输出旋转体91,再传递到后轮13B的轮毂部16B。
另外,介于驱动轴72之间的自由接头83是具有在驱动轴72的轴向可滑动的滑动结构的三脚形(トリポ一ド形)的等速接头。另外,也可以为具有滑动结构的万向接头,不管是非等速型、等速型能作为自由接头利用都没有障碍。
在末端传动齿轮箱75的内侧形成内置有末端传动齿轮组74的驱动室86。驱动室86内填充油。87a~87d是轴承,88是密封部件。利用上述结构,驱动轴72的驱动力被顺畅地传递到后轮13B。
图7(a)是图5的7a-7a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图7(b)是图5的7b-7b线的截面的作用说明图。
在图7(a)中,构成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检测部42B的周围通过制动钳托架36B覆盖,横肋板81配置在盖部44的上方,盘式制动钳35B配置在盖部44B的下方。
由此,在行驶等中,异物以图中箭头(1)的方向飞来时,该异物通过横肋板81阻挡,因此,能使泥土、小石子、沙子等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上。另外,当异物以图中箭头(2)的方向飞来时,可以通过盘式制动钳35B阻挡,因此,异物不会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B。即、由于通过盘式制动钳35B阻挡,可以使异物难以直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盖部44B等。
在图7(b)中,车轮速度传感器41B配置在摇臂11B与车轮12B之间,而且,车轮速度传感器41B与摇臂11B重叠而配置。在行驶中等,例如如图中箭头(3)方向及箭头(4)方向等所示,自左右的侧方的小石子等异物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41B时,可以通过车轮12B、圆盘24B及构成摇臂11B的一部分的末端传动齿轮箱75的侧壁75b进行阻挡。
当异物从图中箭头(5)方向飞来时,可以通过纵肋板82阻挡,当异物从图中箭头(6)方向飞来时,可以通过末端传动齿轮箱75阻挡。
这样,当异物从前方或后方飞向车轮速度传感器41B时,不需要另外在车轮速度传感器41B的近旁设置保护部件等使异物不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B,也能使异物难以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B及与该车轮速度传感器41B连接的电缆部67B等。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不增加零部件数量和车辆重量的情况下,也能使异物难于碰到车轮速度传感器41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两轮机动车,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鞍座式车辆,也能适用于一般的车辆。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盘式制动钳也可以不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下方。例如,也可以将盘式制动钳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也可以将其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后方。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卡合部也可以不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例如,也可以将卡合部配置在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下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非常适用于具有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两轮机动车。

Claims (4)

1.一种两轮机动车,在车架上摆动自如地设置摇臂,在该摇臂的端部转动自如地设置车轮,在该车轮上安装有圆盘,在所述车架一侧设置有制动钳托架,在该制动钳托架上安装有夹持所述圆盘并对所述车轮施加制动的盘式制动钳,在所述制动钳托架上安装有检测所述车轮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该两轮机动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摇臂与所述车轮之间,而且,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摇臂重叠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钳配置在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制动钳托架与所述摇臂卡合的卡合部配置在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由内置有驱动轴的驱动轴箱和内置有末端传动齿轮的末端传动齿轮箱构成,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车轮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末端传动齿轮箱重叠而配置。
CN2009100035762A 2008-01-23 2009-01-20 两轮机动车 Active CN101493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2989A JP5422127B2 (ja) 2008-01-23 2008-01-23 自動二輪車
JP012989/08 2008-0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3472A CN101493472A (zh) 2009-07-29
CN101493472B true CN101493472B (zh) 2011-01-26

Family

ID=4054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5762A Active CN101493472B (zh) 2008-01-23 2009-01-20 两轮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76047B2 (zh)
EP (1) EP2082934B1 (zh)
JP (1) JP5422127B2 (zh)
CN (1) CN101493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4646B2 (ja) * 2006-11-13 2011-07-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輪速センサ取付構造
JP5123806B2 (ja) * 2008-09-30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ャフトドライブ式自動二輪車
EP2660276B1 (en) 2010-12-27 2018-07-11 Oji Holdings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finely fibrous cellulose composite prepreg sheet,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finely fibrous cellulose composite sheet,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finely fibrous cellulose composite laminate sheet
JP5783994B2 (ja) * 2012-12-25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輪速センサーリング取り付け構造
EP2962009B8 (en) * 2013-02-26 2019-07-10 PIAGGIO & C. S.p.A. Disc brake disc and phonic wheel
KR101779278B1 (ko) * 2013-03-28 2017-09-18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에 있어서의 차륜 속도 센서의 보호 구조
US9889902B2 (en) * 2013-07-01 2018-02-1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N105339249B (zh) * 2013-07-01 2017-05-03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JP6309326B2 (ja) * 2014-03-31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輪支持機構
JP2015199477A (ja) * 2014-04-10 2015-11-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64664B2 (ja) * 2015-03-20 2018-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センサ取付構造
JP2017065533A (ja) 2015-09-30 2017-04-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DE202015007540U1 (de) * 2015-10-31 2015-12-14 Derby Cycle Werke Gmbh Anordnung zur Aufnahme einer Geschwindigkeitsmesseinrichtung an einem Fahrrad
US9828059B2 (en) * 2016-04-12 2017-11-28 Shimano, Inc. Bicycle disc brake caliper with brake pad spacer
IT201600111381A1 (it) * 2016-11-04 2018-05-04 Piaggio & C Spa Struttura di supporto per sensore di ruota fonica
JP6464130B2 (ja) * 2016-11-16 2019-0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ルサーリング取付構造
JP6720094B2 (ja) * 2017-01-13 2020-07-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磁気発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アダプタ
DE102017110946A1 (de) * 2017-05-19 2018-11-22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Radeinheit für ein Fahrzeug
CN108458106B (zh) * 2018-02-02 2023-12-19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动车后桥的驻车系统
US11155320B2 (en) * 2019-06-21 2021-10-26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Fastener arrangement on bicycle
CN114148299A (zh) * 2021-12-23 2022-03-08 徐建彬 一种电动摩托车防溜坡紧急制动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0283Y2 (ja) * 1989-03-20 1997-03-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速度検出装置
US20020094906A1 (en) * 2001-01-12 2002-07-18 Jordan Brian T. Automatic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US6734376B2 (en) * 2002-06-19 2004-05-11 Shimano Inc. Electrical switch device for bicycle
JP4728618B2 (ja) * 2004-09-30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ルサリングの取付構造
JP2006137206A (ja) * 2004-11-10 2006-06-01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電装部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JP4819455B2 (ja) * 2005-09-15 2011-11-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4532380B2 (ja) * 2005-09-29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EP1886839B1 (en) * 2006-07-31 2011-07-1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wheel speed sen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3472A (zh) 2009-07-29
JP5422127B2 (ja) 2014-02-19
JP2009173136A (ja) 2009-08-06
US7976047B2 (en) 2011-07-12
EP2082934A1 (en) 2009-07-29
EP2082934B1 (en) 2011-10-05
US20090183957A1 (en) 200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3472B (zh) 两轮机动车
EP3000710B1 (en) Vehicle
CN101028793B (zh) 车辆的减速装置
US7451857B2 (en)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US7874399B2 (en) Wet brake system, rear gear assembly including wet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105722753B (zh) 摩托车
EP2233390B1 (en) Motor-driven vehicle
CN102205776A (zh) 骑乘式车辆的车轮骨架构造
CN101332850B (zh) 具有多个作用在其后轮上的制动夹钳的摩托车
EP0699576A1 (en) Disc brake with the caliper reaction passing through a wheel fixed support axle, preferably for motorcycle front wheels with a peripheral annular disc
TW201722778A (zh) 輪單元
CN107878658A (zh) 车辆的后轮制动装置
CA2734319C (en) Vehicle final reduction gear unit
US7475950B1 (en) Motorcycle wheel assembly
JP5648373B2 (ja) 車輪のスプラッシュ・ガード構造
US10598680B2 (en) Pulser ring mounting structure
JP2013014302A (ja) 電気走行可能な自動車
JP4298811B2 (ja) スクータ用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装置
CN1420051A (zh) 小型摩托车的轮部结构
JP692621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RU2349474C1 (ru) Тормозной механизм ведущего колеса с независимой подвеской
CN112752668A (zh)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用制动结构
CN100575179C (zh) 车辆的减速装置及制动装置安装结构
WO2014034475A1 (ja) 自動二輪車
CN102167121B (zh) 鞍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