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3377B -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3377B
CN101483377B CN200910002955XA CN200910002955A CN101483377B CN 101483377 B CN101483377 B CN 101483377B CN 200910002955X A CN200910002955X A CN 200910002955XA CN 200910002955 A CN200910002955 A CN 200910002955A CN 101483377 B CN101483377 B CN 101483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ular component
stator
circumference
moto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29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3377A (zh
Inventor
下山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83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3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3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alient poles or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将板状构件熔解接合在定子上的结构的、容易确认接合状态的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在包括形成有转子配置孔(26)的定子(21)、配置在所述转子配置孔(26)内的转子(23)、配置在所述定子(21)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板状构件(1)的电动机(2)中,通过使所述板状构件(1)的接合部(周缘部)(11)熔解,使所述板状构件(1)与所述定子(21)的一端侧接合。

Description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在定子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包括板状构件的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步进电动机包括:由永磁体和转轴形成的转子、将转子的转轴可旋转支撑的轴承、绕组线圈、内轭、外轭等规定的构件。
这些构件使用激光焊接进行组装(参照专利文献1)。若采用激光焊接,与其它焊接方法相比,可以将构件彼此高精度地定位并接合。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例如在将安装凸缘接合在外轭上时,照射激光使其贯穿安装凸缘,将安装凸缘和外轭的接合面局部熔解。由此将安装凸缘焊接在外轭上。此外,外轭和内轭的接合也一样,照射激光使其贯穿外轭,将外轭和内轭焊接。
这样,组装电动机时的激光焊接是照射激光使其贯穿要接合的多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将这些多个构件的接合面熔解并接合。
然而,这样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若对安装凸缘等板状构件贯穿激光并焊接,虽然在表面会出现焊接痕迹,但安装凸缘等板状构件与外轭的焊接部不会露于外部。因此,不能直接观察确认焊接状态。即,由于构件之间的焊接部位不会出现在外部,因此不能直接确认焊接状态。
另外,在轭的内部设有绕组线圈。因此,在照射激光时,若激光太强,激光会贯穿轭并照到绕组线圈,其结果是,可能会导致绕组线圈产生断线或短路。另一方面,若激光太弱,则会导致板状构件和外轭的接合强度不足。这样,需要严格调整进行照射的激光的强度或时间,而该调整较难。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8-126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是在将板状构件熔解并接合在轭(定子)上的结构中,提供容易确认接合状态的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容易调整照射的激光的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基于包括形成有转子配置孔的定子、配置在上述转子配置孔内的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板状构件的电动机,其要点是通过使上述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熔解以使该板状构件与上述定子的一端侧接合。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熔解并与定子接合,因此接合部分出现在外部。因此,容易确认接合状态。另外,若采用本发明,不需要使激光贯穿板状构件。因此,与定子接合时,容易调整激光。
这里,在上述定子上安装包括轴承部的轴承板,该轴承部将上述转子的转轴可旋转支撑,上述轴承板也可以是其在轴线方向的移动被上述板状构件的轴承按压部限制,且该轴承按压部从上述周缘部向外周侧突出的结构。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或者抑制因冲击、振动而使轴承板或者转子掉落或脱落。
另外,在上述板状构件上形成沿轴线方向对上述转子施力的施力部,并且至少上述施力部附近的上述周缘部被接合时较为理想。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施力部的附近被焊接,因此施力部的位置不会偏移。因此,可以对转子施加合适的压力。
另外,通过照射激光使与接触上述定子的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熔解,使上述周缘部与上述定子的端面接合时较为理想。并且,在上述周缘部与上述定子的端面之间扩散有通过该激光照射而熔解的上述板状构件的金属,成为上述定子和上述板状构件的接合部时较为理想。用激光使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熔解,通过该激光的照射而熔解的板状构件的金属扩散,成为定子和板状构件的接合部,因此,可以观察接合状态,并且,不会因激光照射而在定子形成贯穿孔,可以确保稳定的接合状态。
本发明是基于包括形成有转子配置孔的定子、配置在上述转子配置孔内的转子、配置在上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金属板状构件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要点是对该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照射激光,使该周缘部熔解,并使用上述周缘部的熔解部分使上述板状构件与上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接合。
这里,通过照射上述激光使上述周缘部的与接触上述定子的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熔解时较为理想。并且,使上述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周缘部的、相对于上述定子的端面靠上述板状构件侧的位置并对上述板状构件照射激光,使在上述周缘部与上述定子的端面之间扩散有通过照射该激光而熔解的上述板状构件的金属,利用上述熔解的板状构件的金属将上述定子和上述板状构件接合时较为理想。若是这样的结构,由于照射激光产生的热量作用于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热量不容易影响定子。因此,不会因热量而导致定子变形,不需要如已有技术般使激光贯穿,可以通过适当的熔入进行焊接。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使板状构件的周缘部熔解并与定子接合,因此接合部分出现在外部。因此,容易确认接合状态。另外,若采用本发明,不必使激光贯穿板状构件。因此,与定子接合时,容易调整激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结构图,(a)是局部剖视图,(b)是从上述板状构件接合侧看到的俯视图。
图2是从基端部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俯视图,表示将板状构件拆下后的、轴承板和定子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接合的板状构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板状构件
11接合凹部
111舌片状的部分
12第一轴承按压部
13第二轴承按压部
14施力部
2电动机
21定子
211第一定子组
2111内定子铁心
2112外定子铁心
2113驱动线圈
2114绕线管
2115极齿
212第二定子组
2121内定子铁心
2122外定子铁心
2123驱动线圈
2124绕线管
2125极齿
22轴承板
23转子
231转轴
232永磁体
24安装板
25端子台
251端子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局部剖视图;图1(b)是从接合板状构件1侧的端面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俯视图。
如图1(a)、(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包括具有转轴231的转子23、配设在转子23的外周侧并在内周具有配置转子23的转子配置孔26的定子21、安装在定子21的输出侧的相反侧并支撑转轴231的轴承板22、配设在定子21的轴线方向L的一端侧(本方式中为输出侧的相反侧)的板状构件1。
转子23包括转轴231和永磁体232。如图1(a)所示,在转轴231的基端部侧(与输出旋转动力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固定永磁体232。该永磁体232在转轴231的圆周方向上被交替磁化为N极和S极。转轴231在从定子21突出的部分的外周侧形成有导杆。该转轴231的基端侧在径向上被轴承板22支撑,输出侧被未图示的轴承等支撑。
定子21在与永磁体232的外周侧相对的位置上具有第一定子组211和第二定子组212。而且,第一定子组211和第二定子组212配设为在转子23的转轴231的轴线方向L上层叠。即,定子21是由第一定子组211和第二定子组212构成的双层结构。另外,定子21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配置转子23的转子配置孔26,在配置了转子23的状态下,定子21的内周面和转子23(永磁体232)的外周面具有规定的空隙。
第一定子组211和第二定子组212分别具有:内定子铁心2111、2121;供驱动线圈2113、2123卷绕的绕线管2114、2124;以及外定子铁心2112、2122。这些绕线管2114、2124配设为夹在内定子铁心2111、2121和外定子铁心2112、2122之间。
在内定子铁心2111、2121和外定子铁心2112、2122的内周缘分别等间隔地沿轴线方向L形成有多个立起形成的极齿2115、2125。更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外定子铁心2112从转子配置孔26的内周缘向轴线方向L(图2中相对纸面的内侧,图1(a)中的左侧)立起形成有5个极齿2115,各极齿2115之间形成有向径向凹下的凹部215。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内定子铁心2111、2121和外定子铁心2122也一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分别从转子配置孔26的内周缘立起形成有5个极齿2115、2125,在各极齿2115、2125之间形成有向径向凹下的凹部215。
分别形成在内定子铁心2111和外定子铁心2112、内定子铁心2121和外定子铁心2122上的多个极齿2115、2125交替进入地形成在各绕线管2114、2124的内周侧。
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中,在第一定子组211的内定子铁心2111和外定子铁心2112上形成多个极齿2115,在各极齿2115的外周通过绕线管2114环状地配设驱动线圈2113。同样地,在第二定子组212的内定子铁心2121和外定子铁心2122上形成多个极齿2125,在各极齿2125的外周通过绕线管2124环状地设置驱动线圈2123。另外,在这些驱动线圈2113、2123的表面上形成有绝缘膜。而且,在各定子组211、212的内部(即整个定子21的内部)形成可以配设转子23(永磁体232)的转子配置孔26。
外定子铁心2112、2122的外周缘弯曲立起形成,以覆盖驱动线圈2113、2123的外周,分别作为电动机壳体起作用。以下,将该外定子铁心2112、2122的覆盖驱动线圈2113、2123的外周的部分称为第一电动机壳体2116、第二电动机壳体2126。这些第一电动机壳体2116和第二电动机壳体2126通过拉伸加工形成为圆筒形,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壁面上切出形成规定大小的开口部216。因此,如图1(b)所示,电动机2形成为椭圆形(日文:小判型形状)。
在定子21的轴线方向L的一端侧的外定子铁心2122的输出侧端面(转子23的转轴231向外部突出的一侧的端面)上焊接固定作为金属制板状构件的安装板24。由于该安装板24和外定子铁心2122的焊接可以使用后述的板状构件1和外定子铁心2112的焊接方法,因此这里省略该焊接方法的细节。该安装板24形成有供转轴231的输出侧(从定子21突出的部分)通过用的贯穿孔,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安装至其它设备用的构件。
在内定子铁心2111、2121的外周缘固定有端子台25。在端子台25上设有端子销251。该端子台25通过镶嵌成形或压入等固定在内定子铁心2111、2121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与绕线管2114、2124成形为一体。端子销251例如由金属材料等形成,通过压入等固定在端子台25上。而且,在固定于端子台25的端子销251上缠绕着各驱动线圈2113、2123的绕组的末端部。
在定子21的轴线方向L的一端侧(转子23的转轴231不向外部突出的一侧)的外定子铁心2112上配设有将转子23的转轴231可旋转支撑的轴承板22。该轴承板2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该轴承板22具有:可在径向上支撑转子23的转轴231的基端部(配设永磁体232侧的端部)的圆筒状的轴承部221、以及可嵌合(压入)到外定子铁心2112中的板状的凸缘部222。并且,轴承板22从外定子铁心2112的一端侧(转子23的转轴231不突出的一侧)压入定子21的内部并固定。
如图1(a)所示,轴承部221的一部分从凸缘部222的大致中央部分向定子21的转子配置孔26内延伸设置。另外,凸缘部222通过压入等嵌合配置在外定子铁心2112的一端侧(转子23的转轴231不突出的一侧)。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凸缘部222形成为圆盘状,由存在于在上述的外定子铁心2112的多个极齿2115之间向径向凹下的凹部215内的第一凸部213、以及载放在形成极齿2115的部分的端面上的第二凸部214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213在等间隔的5个部位形成,第二凸部214在隔开规定间隔的3个部位形成。另外,第一凸部213其径向的外周面与极齿2115的凹部215的内周面抵接,圆盘状的凸缘部222的外周面以与极齿2115的内周面抵接的形态压入,配设成使轴承部221的径向位置相对于外定子铁心2112准确定位。另外,通过将第二凸部214载放在形成外定子铁心2112的极齿2115的部分的端面上,来确定轴承板22的轴向位置。
另外,由于在圆盘状的凸缘部222上形成有未填充树脂的空洞部223,因此可以将后述的板状构件1的施力部14配置在定子21内。
(板状构件1的说明)
图3是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上的板状构件1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a)是该板状构件1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A-A线剖视图。
图3所示的该板状构件1是安装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定子21的轴线方向L的一端侧的、由SUS(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薄构件。而且,板状构件1具有按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轴承板22、并对转子23的转轴231施加压力的功能。
如图3所示,该板状构件1是将转轴231的基端侧的轴端朝轴线方向L施力的施力构件,包括:安装在定子21的端面、即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上的本体部110;以及对转子23的转轴231的输出侧的相反侧的轴端施力的施力部14。本体部110包括: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形成作为外定子铁心2112的固定部的接合部用的接合凹部11;半径形成得比接合凹部11大的(换言之,从接合凹部11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轴承按压部12;以及在大致圆环状的接合凹部11的内侧形成的第二轴承按压部13,限制上述轴承板22在轴线方向L上的移动。施力部14从2个部位的接合凹部11向径向内侧伸出。
形成作为固定部的接合部的接合凹部11是用于将该板状构件1接合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定子21上的部分。如上所述,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形成大致圆环状。即,在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部分中,半径较小的部分是接合凹部11,相对于接合凹部11半径较大的部分是第一轴承按压部12。换言之,在形成为圆环状的第一轴承按压部12上向径向内侧切出形成凹状的接合凹部11。第一轴承按压部12是从接合凹部11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
而且,在接合凹部11的内周侧形成有向圆环的内侧伸出的舌片状的舌片部111。即,在接合凹部11被视为通过将第一轴承部按压部12的外周向径向内侧切去而形成凹状形状的情况下,位于接合凹部11内周侧的舌片部111是向径向内侧伸出的。这样,对于接合凹部11,若设置直径较大的第一轴承部按压部12和直径较小的舌片部111,则可以将板状构件1形成为较宽的构件,可以确保金属板的宽度,因此,即使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板状构件1,也可以将其形成为较宽的构件,不容易产生变形等,可以高精度地形成板状构件1。
如图3(a)所示,接合凹部11至少在施力部14的基端部附近的两侧形成时较为理想。图3(a)中,在将施力部14的基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夹着的位置的两个部位、以及从施力部14的基端部附近隔开规定间隔的三个部位总共五个部位上形成接合凹部11,在这些五个部位的接合凹部11照射激光,使板状构件1的周缘部熔解,使用该周缘部的熔解部分来形成将板状构件1固定在外定子铁心2112上的接合部。具体地讲,在两个部位设置接合凹部11以夹着施力部14的基端部。这样,通过在施力部14基端部附近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形成接合凹部11,可以使对转子23的转轴231施加适当压力的施力部14的功能变得稳定。即,施力部14的基端部附近固定在定子21上,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施力部14从定子21的端面浮动等,稳定施力部14整体的弹簧常数。另外,由于在从施力部14的基端部附近隔开规定间隔的三个部位上也形成有接合凹部11,因此可以将板状构件1的外周以大致均衡的状态固定在定子21上,能在更理想的状态下将作为施力构件的板状构件1固定在外定子铁心2112上。
施力部14是具有沿轴线方向L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转子23的转轴231施加压力的功能的部分。如图3(a)所示,该施力部14是从形成为圆环状的接合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的内周面向其径向内侧伸出的舌片状的部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施力部14由构成本体部110的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第二轴承按压部13之外的构件构成,例如通过铆接加工与本体部110结合。这样,通过利用本体部110之外的别的构件来形成施力部14,可以容易调整弹簧常数。并且,如图1或图3(b)所示,由于施力部14以向转子23侧弯曲的形状与本体部110结合,因此可以对转轴231施加侧压。
例如,在像以往那样本体部110和施力部14由一片金属板形成的情况下,各板厚度为大致相同的厚度。该情况下,为确保本体部110的功能、即防止轴承板22或转子23掉落的功能而设定了金属板的板厚时,由于施力部14的弹簧常数变得过大,无法产生施加适当作用力的弹力,施力部14不能适当地对转轴231施力。另外,为确保施力部14的功能、即对转子23施加压力的功能而设定了金属板的板厚时,本体部110对轴承板22或转子23的按压强度不足,难以可靠地按压轴承板22或转子23。然而,在本方式中,相对于0.2mm的本体部110的板厚,施力部14的板厚可以达到0.08mm左右,因此,若施力部14的弹簧常数为100g/mm左右,则可以容易设定为期望的值。
具体地讲,构成本体部110的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第二轴承按压部13的厚度与施力部14的厚度相比形成得较厚。即,由于确保了本体部110的强度(用于按压轴承板22或转子23的强度),因此在转子23受到冲击等时可以防止转子23或轴承板22脱落。另外,由于施力部14的厚度比本体部110形成得薄,能以规定的弹簧常数对转子23施力,所以,可以构成能对转子23施加适当的压力、且不会有损轴承板22或转子23的按压功能的施力构件1。
第二轴承按压部13配设在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的内侧。该第二轴承按压部13为了避免与上述施力部14干涉而形成为大致U形。即,具有在形成为大致U形的第二轴承按压部13的内侧配设施力部14的结构。另外,如图1(a)、图3(b)所示,第二轴承按压部13具有在电动机2的轴线方向L上向外侧突出的袋状的形状。所以,第二轴承按压部13在避免与上述施力部14干涉的同时,被配置成与轴承板22的圆盘状的凸缘部222的中央部的端面隔开规定间隙将其覆盖。而且,第二轴承按压部13与轴承板22的凸缘部222的外侧端面之间的间隙宽度被设定为,防止直接按压轴承板22的外周部分的板状构件1的舌片部111因轴承板22而塑性变形。即,在转子23受到过度的冲击,存在欲使轴承板22向轴线方向L侧移动的力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制的轴承板22的外周被压入外定子铁心2112,因此受到的冲击较强的中央部分、即支撑转轴231的轴端的轴承部221的周边会变形为弯曲形状。第二轴承按压部13与轴承板22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在轴承板22变形为弯曲形状的情况下,在直接按压轴承板22的外周部分的板状构件1的舌片部111塑性变形之前抵接的间隙宽度。因此,即使转子23受到过度的冲击,也能防止板状构件1的舌片部111塑性变形,不会有损防止轴承板22脱落或转子23掉落的功能。
而且,第二轴承按压部13具有利用多个(本方式中是4个部位的)带板状的部分16与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连结的结构。换言之,在第二轴承按压部13与接合凹部11及第一轴承按压部12之间以围住第二轴承按压部13的形态形成多个贯穿孔15。
(板状构件及轴承板在定子上的固定方法)
接下来,就板状构件1和轴承板22在定子21上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本方式中的板状构件1,对板状构件1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即接合凹部11照射激光,使接合凹部11的周缘部熔解,并使用该周缘部的熔解部分进行板状构件1和定子21的接合固定。另外,本方式中的激光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或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ium Garnet,YAG)激光等已知的技术即可。
具体地讲,如图2所示,将轴承板22压入定子21的外定子铁心2112的转子配置孔26内。此时,如上所述,轴承板22的第一凸部213嵌入极齿2115间的凹部215,第二凸部214载放在极齿2115的端面上。另外,固定圆盘状的凸缘部222的外周使其与极齿2115的内周缘抵接。这样,便可将轴承板22相对于外定子铁心2112在径向及轴向上定位固定。
而且,如图1(a)、(b)所示,作为施力构件的板状构件1与定子21、即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转子23的转轴231不突出的一侧的端面)接合。具体地讲,对板状构件1的接合凹部11的周缘部照射激光,使板状构件1的周缘部局部熔解,使熔解后的板状构件1的周缘部的金属扩散到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上,构成外定子铁心2112和板状构件1的接合部。具体地讲,将激光的焦点对准板状构件1的与接触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周缘部的端部,照射点状激光,使板状构件1的上述周缘部的端部局部熔解。即,将板状构件1的周缘部的熔解金属作为与外定子铁心2112的接合构件,通过该熔解的金属使板状构件1与定子21的端面接合。通过照射激光而形成的接合部的位置如图1(b)的符号B所示,至少选择在施力部14的基端部附近,在圆周方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定时较为理想。
另外,由于在卡在定子21的圆角部(缘部)的位置、即板状构件1与电动机壳体2116、2126的边界部分与板状构件1接合时接合强度不够,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接合凹部11从上述圆角部(缘部)形成至内侧的平面部分,而第一轴承按压部12从接合凹部11突出,延伸至卡在定子21的圆角部(缘部)的位置或其附近。所以,通过形成第一轴承按压部12,可以确保构成板状构件1的金属板的宽度,因此,即使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板状构件1,也不容易使板状构件1变形等,可以高精度地形成板状构件1。
如图1(b)所示,由于接合凹部11形成在板状构件1周缘部的、避开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和电动机壳体2116的边界部分的位置上,因此可从电动机壳体2116的外部观察确认板状构件1的接合状态。即,由于通过激光熔解的板状构件1的金属作为接合构件,使接合板状构件1和定子21的接合部位露于外部,因此容易确认接合状态。
另外,若与以往的接合结构(使激光贯穿板状构件1的接合结构)相比,容易调整激光的照射时间及强度。即,以往的结构中,需要调整成使激光贯穿板状构件1、但不贯穿定子21的范围。与之相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激光的焦点对准板状构件1的与接触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周缘部的端部并照射,使周缘部的端部熔解,因此,即使照射位置朝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侧稍微偏移,也不会产生熔解到外定子铁心2112的问题。即,容易调整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时间及强度。在这一观点下,激光的焦点不必严格对准板状构件1的与接触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的周缘部的端部,激光的焦点位置即使从周缘部的端部靠近外定子铁心2112的端面侧,只要是不使外定子铁心2112熔解的位置就可以。
一旦板状构件1与定子21接合,便可利用该板状构件1、特别是第二轴承按压部13来限制轴承板22的移动(转子23在转轴231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即,可防止轴承板22或转子23从定子21掉出。另外,板状构件1的施力部14按压转子23的转轴231的基端部,可对转子23的转轴231施加压力。
接下来,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绕线管2114、2124上进行卷绕的驱动线圈2113、2123安装在各定子铁心2111、2121、2112、2122上。具体地讲,在各个内定子铁心2111、2121和外定子铁心2112、2122上形成的极齿2115、2125的外周,通过绕线管2114、2124环状地组装驱动线圈2113、2123(驱动线圈组装工序)。
接下来,将各驱动线圈2113、2123的绕组的末端部缠绕到设于端子台25的端子销251上(绕组缠绕工序)。接下来,在绕组的末端缠绕到端子销251上后,切断其剩余部分(绕组切断工序)。
接下来,在极齿2115、2125围住的范围、即转子配置孔26内配设转子23。接着,将轴承板22压入定子21的一端侧。然后,使板状构件1与定子21的一端侧接合。接合方法及接合构造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板状构件1的接合凹部11的周缘部熔解并与定子21接合,因此接合部分露于外部。因此,容易确认接合状态。另外,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需要使激光贯穿板状构件1。因此,与定子21接合时,容易调整激光的强度或照射时间。
另外,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或者抑制由于冲击而导致轴承板22或者转子23掉落或脱落。
另外,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施力部14的附近被焊接,因此施力部14的位置不会偏移。因此,可以施加适当的压力。
另外,由于用激光使板状构件1的接合凹部11的周缘部熔解,将该熔解的部分用作接合材料,因此,可观察确认接合状态,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接合状态。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激光照射产生的热量作用于接合凹部11的周缘部,热量不会影响定子21。因此,不必如已有技术那样使激光贯穿,可以适当的熔入。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任何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板状构件1作为施力构件的结构,但施力构件不限于板状构件1。例如,也可以是直接支撑转轴231的轴端的端板,还可以是安装板24。

Claims (8)

1.一种电动机,包括:形成有转子配置孔的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配置孔内的转子、以及配置在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板状构件,该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上,朝径向内侧切出形成凹状的接合凹部,
通过激光的照射,使所述板状构件的所述接合凹部的周缘部的与接触所述定子的端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熔解,使所述板状构件与所述定子的一端侧的端面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上安装有包括轴承部的轴承板,所述轴承部将所述转子的转轴可旋转地支撑,
所述轴承板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被所述板状构件的轴承按压部限制,且该轴承按压部从所述周缘部向外周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构件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对所述转子施力的施力部,且至少所述施力部附近的所述周缘部被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使通过所述激光的照射而熔解的所述周缘部的金属从所述周缘部扩散到所述定子的端面上,从而构成所述定子与所述板状构件的接合部,
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定子的端面露于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定子的端面之间扩散有通过所述激光的照射而熔解的所述板状构件的金属,成为所述定子与所述板状构件的接合部。
6.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形成有转子配置孔的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配置孔内的转子、以及配置在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金属板状构件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构件的外周缘上,朝径向内侧切出形成凹状的接合凹部,
通过激光的照射,使所述板状构件的所述接合凹部的周缘部的与接触所述定子的端面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熔解,并使用所述接合凹部的周缘部的熔解部分使所述板状构件与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通过所述激光的照射而熔解的所述周缘部的金属从所述周缘部扩散到所述定子的端面上,从而构成所述定子与所述板状构件的接合部,
使所述接合部从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定子的端面露于外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激光的焦点对准所述周缘部的、离开所述定子的端面而靠所述板状构件侧的位置并对所述板状构件照射激光,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定子的端面之间扩散有通过该激光的照射而熔解的所述板状构件的金属,由此,利用所述熔解的板状构件的金属来接合所述定子和所述板状构件。
CN200910002955XA 2008-01-10 2009-01-09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483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2769 2008-01-10
JP2008002769 2008-01-10
JP2008002769 2008-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377A CN101483377A (zh) 2009-07-15
CN101483377B true CN101483377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85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2955XA Active CN101483377B (zh) 2008-01-10 2009-01-09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0421B2 (zh)
JP (2) JP5294830B2 (zh)
CN (1) CN101483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7787B2 (ja) 2009-10-20 2014-04-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3211979A (ja) * 2012-03-30 2013-10-10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JP5981303B2 (ja) * 2012-10-31 2016-08-3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6206399A1 (de) * 2016-04-15 2017-10-19 Bühler Motor GmbH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r Gleichstrommo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7287B1 (en) * 1995-04-07 2001-11-13 Copal Company Limited Motor with output shaft having lead screw portion and pre-load generating mechanism
CN1848630A (zh) * 2005-03-14 2006-10-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步进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7313A (ja) * 1993-08-30 1995-03-10 Tec Corp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H08126290A (ja) * 1994-10-20 1996-05-17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ヨークの接合方法
JPH09216078A (ja) * 1996-02-06 1997-08-19 Sanyo Mach Works Ltd レーザ溶接方法及びレーザ溶接装置
JP2003333794A (ja) * 2002-03-08 2003-11-21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
JP2004148333A (ja) * 2002-10-29 2004-05-27 Nippon Steel Corp 重ね隅肉継手の疲労強度向上方法
JP4452154B2 (ja) * 2004-06-25 2010-04-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703192B2 (ja) * 2005-01-06 2011-06-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2006254663A (ja) * 2005-03-14 2006-09-21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JP4815300B2 (ja) * 2006-07-31 2011-11-1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US7825556B2 (en) * 2006-11-28 2010-11-02 Minebea Co., Ltd. Stepping mo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7287B1 (en) * 1995-04-07 2001-11-13 Copal Company Limited Motor with output shaft having lead screw portion and pre-load generating mechanism
CN1848630A (zh) * 2005-03-14 2006-10-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步进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67313A 1995.03.10
JP特开平8-126290A 1996.05.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3377A (zh) 2009-07-15
JP2009189236A (ja) 2009-08-20
JP2013192447A (ja) 2013-09-26
JP5294830B2 (ja) 2013-09-18
US8350421B2 (en) 2013-01-08
JP5555792B2 (ja) 2014-07-23
US20090179512A1 (en) 200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1985B2 (ja) 電動機、回転電機及びそのステータ、並びにこ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4767579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CN101483377B (zh)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JP2006254665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4815300B2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CN111033956A (zh)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WO2009093524A1 (ja) 回転子積層鉄心
JPH10127015A (ja) 積層コアおよび該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US2016021860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tor of a claw-pole motor
JP4756472B2 (ja) 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界磁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
KR20050035079A (ko) 구동회로가 내장된 스테이터와 상기 스테이터를 구비한축방향 공극형 브러시리스 모터
JP3977319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30236A (ja) 回転電機
JP2007306704A5 (zh)
JP2016046867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KR20010050877A (ko) 소형모터
KR200404741Y1 (ko) 발전기의 마그네트 조립장치
JP2019520030A (ja) 磁極ハウジングの製作方法
JP2006254663A (ja) モータ
CN108886304B (zh) 电动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电动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54663A5 (zh)
CN101501961B (zh) 电动机
JP3969379B2 (ja) 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JP2006280035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WO2017208387A1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