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9066B -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9066B
CN101479066B CN2007800238624A CN200780023862A CN101479066B CN 101479066 B CN101479066 B CN 101479066B CN 2007800238624 A CN2007800238624 A CN 2007800238624A CN 200780023862 A CN200780023862 A CN 200780023862A CN 101479066 B CN101479066 B CN 101479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vertical cavity
vertical
cavity
microscl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38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9066A (zh
Inventor
R·谢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NS Management SARL
Original Assignee
LN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NS SA filed Critical LNS SA
Publication of CN101479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9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0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02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for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 B23Q7/02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by means of drums or rotating tables or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02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for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 B23B13/025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for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with stock dr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10T82/2516Magazine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10T82/2516Magazine type
    • Y10T82/2518Bar fee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10T82/2521Bar feeder

Abstract

一种将称之为棒料(2)的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1),所述的装置特别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配备有:-第一装置(700),其中: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一长形机体(7)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称之为第一表面(7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多个第一纵向空腔(71),它们能够各自容纳棒料(2)以及各自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中形成的第一开口(72);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尤其以承载棒料(2)排列的第一轴(73)分级旋转,以致将所述第一空腔(71)顺次送往至少一第一工位(8);-第二装置(900),其中: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二长形机体(9)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称之为第二表面(9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至少一第二纵向空腔(91),它们能够容纳棒料2且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90)中形成的第二开口(92);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的第二轴(93)分级旋转,并且能够在至少两个转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即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二转角位置(902),在第一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与设置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空腔(71)相对,而在第二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在径向上以这样的方式封闭,即保持的棒料(2)以旋转引导以及沿其纵轴(200)平移引导。

Description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业已公知在自动车床上以棒材生产工件,并且从这些棒材的纵向部分顺序进行机加工操作。 
上述这类加载装置在本领域中称之为棒料进料装置,其用作供给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自动车削机床。 
部分可接受棒料的机加工中心一般为称之为转轴的管状旋转件。 
棒料顺序加载的装置包含尽可能确保不同操作的功能性装置,具体地说这些操作为:- 
-棒料支撑及引导相结合的操作,具体地说,在棒料旋转的过程中,以及在该棒料沿导轴平移中位移期间,尤其是与部分所述棒料必须通过的机加工中心大致上同轴时,以便将棒料送给该机床中的工具系统; 
-许多棒料的贮存操作; 
-棒料的选择及取拿操作; 
-已选择的棒料在平移中以一种方式位移操作,为的是选择性的达到以下目的: 
·该棒料以这样一种方式位移,以致使其处于称之准备加载的位置中; 
·顺序地推进棒料,具体地说,从所述准备加载的位置使棒料通过机加工中心直到完成预定的工件数量; 
·将在机加工中心尚未加工的一段棒料从机加工中心中取出; 
·将通常称为废料的未加工棒料段平移至最后的位置,诸如该段棒料的卸料工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最好但不限于构成棒料的顺序加载装置,其中所述的棒料非常柔软,并因此当这些棒料不能扎成一捆时就难以操控。 
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使待操作的棒料分开,而且操作可靠,同时也考虑到每一棒料的柔软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具有大量棒料储量的装置,以确保可以进料的机加工中心长久地独立地操作。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同一时间进行装置的加载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所附的示意图并通过非限定的实施例作出叙述,基于此本发明的其它效果将更为明显,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装置及与其连接的机加工中心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装置的纵向局部剖视图; 
图3所示为装置透视图,其中一部件(第一机体)已被卸下; 
图4所示为装置的部分侧视图;以及 
图5和图6所示为图4中两部分细节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中所示为棒材顺序加载装置1,其中所述棒材称为棒料2,也就是在机加工中心4中的这些棒料2。 
以下,将棒料2的顺序加载装置1简单地称为装置1。 
以非限定的方式,可以看到装置1允许棒料2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4的部件3中。 
例如,所述的部件3为转轴。 
棒料2的机加工中心4更为简单地称为机加工中心4,所述的机加工中心4仅仅作象征性地表示而不作详细的描述。 
可以看到,装置1包括机架5,如同机加工中心4那样,其建立在支座上,具体地说,大致水平的支座上,诸如地面上(图1中以线条表示)。
装置1的机架5最好借助于可调整高度的底架6搁置在地面上,其目的在于相对于机加工中心4,特别是相对于该机加工中心4的转轴3调整该装置的高度。 
该装置1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配备有: 
-第一装置7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一长形机体7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由称之为第一表面7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多个第一纵向空腔71,它们能够各自容纳棒料2以及各自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中形成的第一开口7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尤其以承载棒料2排列的第一轴73分级旋转,以致将所述第一空腔71顺次送往至少一第一工位8; 
-第二装置9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二长形机体9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大致上由称之为第二表面9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至少一第二纵向空腔91,它们能够容纳棒料2且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90中形成的第二开口9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的第二轴93分级旋转,并且能够在至少两个转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即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二转角位置902,在第一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与设置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空腔71相对,而在第二转角位置中第二空腔91在径向上以这样的方式封闭,即保持的棒料2以旋转引导以及沿其纵轴200平移引导。 
在这些附图中,第一表面70以虚线表示。 
在第二转角位置902的位置中,引导棒料2旋转及平移以便装入与装置1连接的机加工中心4的转轴中。 
这一过程是指装置1和机加工中心4已预先做了相关的适当安置。 
稍后可以看到还有第三转角位置903,但也可以有其它的位置。 
第一机体7的体积同样由称为第三表面74和第四表面75的两相对的表面确定。 
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第一机体7和第二机体9在第一工位8的平面上 大致上沿纵向母线正切。 
因此,第一机体7通过作为旋转式储料装置来确保贮存的操作。 
第二机体9确保双操作,即选择棒料2的操作和引导所选的棒料2旋转及平移的操作。 
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 
-每一第一空腔71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容纳预定的最大纵向和横向尺寸的棒料2;以及 
-每一第一空腔71的第一开口72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将棒料2同样地插入第一空腔71,并使棒料2自所述的第一空腔71中且相对于第一机体7径向的第一方向R1取出。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机体7包括第一串的第一空腔71,这些空腔均具有相同的预定横截面以容纳外径D设定在两预定值之间的棒料2。 
外径D是指由于棒料2绕其纵轴200旋转而产生的容积的直径。 
事实上,棒料2的横截面不只限于圆形。 
棒料2可以具有正方形、六角形或其它形状的横截面。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机体7包括多串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一空腔71,例如,两种不同横截面的两串第一空腔71。 
这样可使第一机体的结构适合于包含更多不同直径的棒料2。 
因此,在无论是哪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机体7包括至少一第一串的第一空腔71,这些空腔均具有相同的预设横截面以容纳外径D设定在两预定值之间的棒料2。 
当第一机体7的所述第三表面74和第四表面75包括由第一空腔71的端形成的开口时,所述的第三表面74和所述第四表面75各自设置成朝向阻挡壁,所述的阻挡壁是指阻止棒料2可能会轴向退出的第一阻挡壁76和第二阻挡壁77。 
因此,没有轴向退出也就不会干扰装置1的功能,尤其是干扰所述第一机体7的旋转。 
同样地,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 
-每一第二空腔91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容纳预定的最大纵向和横向尺 寸的棒料2;以及 
-每一第二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棒料2同样地插入第二空腔91,并使棒料2自所述的第二空腔91中且相对于第二机体9径向的第二方向R2取出。 
第二机体9的体积同样由称为第五表面94和第六表面95的两相对的表面确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机体9包括已预定横截面的第二空腔91,以便接纳外径D设定在两预定值之间的棒料2。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机体9包括多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二空腔91,例如,两种不同横截面的两个第二空腔91。 
例如,第二机体9至少包括: 
-第二空腔91,其横截面适于容纳外径D在第一预定间隔内的棒料2;以及 
-其它第二空腔91,其横截面适于容纳外径D在与第一预定间隔不同的第二预定间隔内的棒料2。 
这样可使第二机体的结构适合于容纳并均可引导更多不同直径的棒料2。 
然而,当第二机体9包括多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二空腔91时,例如,两种不同横截面的两个第二空腔91,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第一机体7同样也包括多串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一空腔71,例如,两不同横截面的两串第一空腔71。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当第二机体9包括多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二空腔91时,例如,两不同横截面的两个第二空腔91,第一机体可以只包含单串的第一空腔71。 
较佳地,第二机体9至少包括: 
-两个第二空腔91的第一组,该空腔的横截面适合于接纳外径D在第一预定间隔内的棒料2,并且该第一组的两个第二空腔在第二机体9上的位置完全相反; 
-两个其它第二空腔91的第二组,该空腔的横截面适合于容纳外径D在与第一预定间隔不同的第二预定间隔内的棒料2,并且所述第二组的两个第二空腔同样在第二机体9上的位置完全相反。 
装置1可以配备有与第二装置900一起操作的第三装置1000,并且能够确保在第二空腔91内容纳的棒料2的平移位移: 
-以与在机加工中心4中棒料2的插入方向相应的第一方向101;以及 
-以与第一方向101相反的第二方向102,以便将一段棒料20从机加工中心4中取出,这段棒料并不使用,并且将该段棒料返回到包含该段棒料20发出的棒料2的第二空腔(91)中。 
该第三装置1000最好是公知的类型,配备有可以大致平行于第二机体9延伸的挠性件1100,并且: 
-可以通过其中一尾端件1101,将该挠性件以第一方向101插入第二空腔91内,以这样的方式对已放置的棒料2起作用,以便能够把棒料轴向且渐进地推入所述第二空腔91的内部;以及 
-可以以第二方向102轴向地从所述第二空腔91取出该挠性件,具体地说,以这样的方式取出棒料2余下的段20,并且,例如将该段棒料大致平行于第二机体9地再次放回。 
插入第二空腔91内的挠性件1100的其中一尾端件1101设有夹紧棒料2一端的夹持件1102。 
夹持件1102借助于至少一称为车床夹具1103的公知组件安装在相应的挠性件1100的尾端件1101上。 
由于第三装置1000是公知的装置,因而在此不作详细的描述。 
所述第二装置900的所述第二机体9能够向第三转角位置903进行分级旋转,其中每一第二空腔91以在该段棒料20可以从第二空腔91去除的平面上被送往称之为第二工位10的去除工位。 
每一第一空腔71的第一开口72的第一宽度L10大于可以插入该第一空腔71的棒料2的外径D,并且所述的第一空腔71的横截面由大致呈C形形状的第一内表面确定,其中内切的第一直径维数D10大于所述第一开口72的第一宽度L10。 
每一第二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的第二宽度L20大于必须插入该第二空腔91的棒料2的外径D,并且所述的第二空腔91的横截面由大致呈U形形状的第二内表面确定,其中内切的第二直径维数D20大致与所述第二开口92的第二宽度L20相等。 
在第二转角位置902中,第二空腔91朝向靠近它的第三表面50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设置,即保持的棒料2以旋转引导以及沿其纵轴(200)平移引导装在第二空腔91内的棒料2。 
附图中所表示的第二转角位置相对于第一转角位置成九十度的偏置,但仅仅是一实例。 
第三表面50最好由装置的机架5中设有的孔面部分构成,以便容纳第二机体9。 
第一机体7配备有第一组件78,该组件可接受由第一控制马达装置79进行的旋转运动,特别是该马达装置与机架5构成一体。 
接受旋转运动的第一组件78最好由齿轮构成,该齿轮与第一马达装置79旋转驱动的小齿轮啮合。 
第二机体9配备有第二组件96,该组件可接受由第二控制马达装置97进行的旋转运动,特别是该马达装置与机架5构成一体。 
接受旋转运动的第二组件96最好由齿轮构成,该齿轮与第二马达装置97旋转驱动的小齿轮啮合。 
第一马达装置79和第二马达装置97最好由可编程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的齿轮电动机构成。 
对于这样的情况,第一机体7的旋转可以与第二机体9的旋转分开控制,以这样的方式将棒料2装入第一机体7内,例如,同时以旋转及平移将棒料2导入第二机体9的第二空腔91内。 
第一机体7由第一轴702上至少一第一部分701组合构成。 
第一机体7最好由第一轴702上多个大致相同的第一部分701组合构成。 
这一技术特性可以调整构成装置1的第一机体7的长度。 
这样可使装置有不同的长度,并且针对所述装置1的长度和/或待加工棒料2的长度,使该装置更可能简单地适应不同的要求。 
例如,每一第一部分701的长度大约为五百毫米。 
例如,每一第一部分701由四扇形筒状壁在两圆形法兰盘上组合而成。 
每一扇形筒状壁由横截面的形状可承受多个第一空腔71的片状件构成。 
法兰各自包括允许通过第一轴702且在该第一轴702上居中和定位的轴孔。
附图未示出结构的这些细节。 
装置1包括两第一支承面12的至少一第一组11,每一支承面12用于与在其纵向尺度的预定部分上第一机体7的第一表面70协作,其中: 
-所述的支承面由预定的距离分开以限定大致水平的筒状支承; 
-每一支承面在预定的第一表面70的至少第一转角部分延伸,为的是: 
·确保第一机体7的筒状支承; 
·允许径向进入至少一第一空腔71以装入棒料2; 
·在所述第一机体7旋转过程中防止棒料2落到各容纳棒料的第一空腔71之外,以便把每一第一空腔71顺次送到至少第一工位8面前; 
·允许棒料2从所述第一工位8中取出。 
装置1包括的第一支承面12的第一组11和其包括的第一部分701一样多。 
第二机体9同样也是由第二轴905上至少一第二部分904组合构成。 
第二机体9最好由第二轴905上多个大致相同的第二部分904组合构成。 
装置1包括两第二支承面14的至少一第二组13,每一支承面14用来与在其纵向尺寸的预定部分上第二机体9的第二表面90协作,其中: 
-所述的支承面由预定的距离分开以限定大致水平的筒状支承; 
-每一支承面在预定的第二表面90的至少第二转角部分延伸,为的是: 
·以这样的方式确保第二机体9的筒状支承至少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转角位置901、902、903之间,以致于, 
·在所述转角位置901中,允许径向进入至少一第二空腔91内以便当第二空腔91与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空腔71相对时,把棒料2装入第二空腔91内; 
··在所述第二机体9向第二转角位置902旋转的过程中,防止棒料2跌出; 
··当第二机体9置于在第二转角位置902时,引导棒料2旋转及平移; 
··在所述第二机体9向第三转角位置903旋转的过程中,防止一段20棒料2跌出,而在到达第三转角位置903时,允许该段棒料跌出。
装置1包括的第二支承面14的第二组13和其包括的第二部分904一样多。较佳地, 
-第一机体7具有大致水平的第一轴73,并且使第一工位8被置于与所述第一机体7较低的纵向母线垂直; 
-第二机体9具有大致水平的第二轴93,并且被置于第一机体7平面下以及在通过第一机体7的第一轴73的垂直面中; 
-第二机体9的第一转角位置901相应于这样的位置,其中第二空腔91面对送往第一工位8的第一空腔71; 
-第二机体9的第三转角位置903相应于这样的位置,其中包含一段20棒料的第二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朝向第二工位10,并且第三转角位置903相对于第一转角位置901被偏置大约一百八十度,以致使一段20棒料能够因重力而去除; 
-第二机体9的第二转角位置902位于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三转角位置903之间。 
通常,由于重力,设置在第一工位8上的每一棒料2可以退出包含该棒料的第一空腔71,以便落至第二空腔91内。 
然而,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第一工位8包括第四装置2000,以帮助置于第一机体7的第一空腔71中的棒料2移向第二机体9的第二空腔91。 
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 
-为了构成第一机体7而在第一轴702上组装的第一部分701通过第一预定值以限定第一间隙(703)的方式成对地轴向隔开; 
-为了构成第二机体9而在第二轴905上组装的第二部分904通过第二预定值以限定第二间隙906的方式成对地轴向隔开; 
-位于第一机体7的第一空腔71中朝向第二机体9的第二空腔91的棒料2的第四移动装置2000包括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间隙703和第二间隙906中起作用的组件。 
因此,这些部分中的结构完全可以物尽其用,以容纳第四装置2000的至少某些组元。

Claims (19)

1.一种将称之为棒料(2)的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4)的装置(1),该装置特别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配备有:
-第一装置(7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一长形机体(7)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由称之为第一表面(7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多个第一纵向空腔(71),它们能够各自容纳棒料(2)以及各自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70)中形成的第一开口(7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以承载棒料(2)排列的第一轴(73)分级旋转,以致将所述第一纵向空腔(71)顺次送往至少一第一工位(8);
-第二装置(900),其中:
●一方面,所述的装置由第二长形机体(9)构成,所述机体的体积由称之为第二表面(90)的圆周表面确定,并且该机体包括至少一第二纵向空腔(91),它们能够容纳棒料(2)且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90)中形成的第二开口(92);
●另一方面,所述的装置能够绕纵向排列的第二轴(93)分级旋转,并且能够在至少两个转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即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二转角位置(902),在第一转角位置中第二纵向空腔(91)与设置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纵向空腔(71)相对,而在第二转角位置中第二纵向空腔(91)在径向上以这样的方式封闭,即保持的棒料(2)以旋转引导以及沿其纵轴(200)平移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一纵向空腔(71)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容纳预定的最大纵向和横向尺寸的棒料(2);以及
-每一第一纵向空腔(71)的第一开口(72)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将棒料(2)同样地插入第一纵向空腔(71),并使棒料(2)自所述的第一纵向空腔(71)中且相对于第一长形机体(7)径向的第一方向(R1)取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第二纵向空腔(91)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容纳预定的最大纵向和横向尺寸的棒料(2);以及
-每一第二纵向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适合于棒料(2)同样地插入第二纵向空腔(91),并使棒料(2)自所述的第二纵向空腔(91)中且相对于第二长形机体(9)径向的第二方向(R2)取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配备有与第二装置(900)一起操作的第三装置(1000),并且能够确保在第二纵向空腔(91)内容纳的棒料(2)的平移位移:
-以与在机加工中心(4)中棒料(2)的插入方向相应的第一方向(101);以及
-以与第一方向(101)相反的第二方向(102),以便将一段棒料(20)从机床(4)中取出,这段棒料并不使用,并且将该段棒料返回到包含该段棒料(20)发出的棒料(2)的第二纵向空腔(91)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900)的所述第二长形机体(9)能够向第三转角位置(903)进行分级旋转,其中每一第二纵向空腔(91)以在该段棒料(20)可以从第二纵向空腔(91)去除的平面上被送往称之为第二工位(10)的去除工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第一纵向空腔(71)的第一开口(72)的第一宽度(L10)大于可以插入所述第一纵向空腔(71)的棒料(2)的外径(D),并且所述的第一纵向空腔(71)的横截面由呈C形形状的第一内表面确定,其中内切的第一直径维数(D10)大于所述第一开口(72)的第一宽度(L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第二纵向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的第二宽度(L20)大于必须插入所述第二纵向空腔(91)的棒料(2)的外径(D),并且所述的第二纵向空腔(91)的横截面由呈U形形状的第二内表面确定,其中内切的第二直径维数(D20)与所述第二开口(92)的第二宽度(L20)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两第一支承面(12)的至少一第一组(11),每一支承面用来与在其纵向尺寸的预定部分上第一长形机体(7)的第一表面(70)协作,其中
-所述的支承面由预定的距离分开以限定水平的筒状支承;
-每一支承面在预定的第一表面(70)的至少第一转角部分延伸,为的是:
●确保第一长形机体(7)的筒状支承;
●允许径向进入至少一第一纵向空腔(71)以装入棒料(2);
●在所述第一长形机体(7)旋转过程中防止棒料(2)落到各容纳棒料的第一纵向空腔(71)之外,以便把每一第一纵向空腔(71)顺次送到至少第一工位(8)面前;
●允许棒料(2)从所述第一工位(8)中取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长形机体(7)由第一轴(702)上至少一第一部分(701)组合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的第一支承面(12)的第一组(11)和所述装置包括的第一部分(701)一样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两第二支承面(14)的至少一第二组(13),每一支承面(14)用于与在其纵向尺寸的预定部分上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二表面(90)协作,其中:
-所述的支承面由预定的距离分开以限定水平的筒状支承;
-每一支承面在预定的第二表面(90)的至少第二转角部分延伸,为的是:
●以这样的方式确保第二长形机体(9)的筒状支承至少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转角位置(901、902、903)之间,以致于,
●在所述第一转角位置(901)中,允许径向进入至少一第二纵向空腔(91)内以便当第二纵向空腔(91)与在第一工位(8)上的第一纵向空腔(71)相对时,把棒料(2)装入第二纵向空腔(91)内;
¨●●在所述第二长形机体(9)向第二转角位置(902)旋转的过程中,防止棒料(2)跌出;
¨●●当第二机体(9)置于在第二转角位置(902)时,引导棒料(2)旋转及平移;
●●在所述第二长形机体(9)向第三转角位置(903)旋转的过程中,防止一段棒料(20)跌出,而在到达第三转角位置(903)时,允许该段棒料跌出。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长形机体(9)由第二轴(905)上至少一第二部分(904)组合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的第二支承面(14)的第二组(13)和所述装置包括的第二部分(904)一样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长形机体(7)具有水平的第一轴(73),并且使第一工位(8)被置于与所述长形第一机体(7)较低的纵向母线垂直;
-第二长形机体(9)具有水平的第二轴(93),并且被置于第一长形机体(7)平面下以及在通过第一长形机体(7)的第一轴(73)的垂直面中;
-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一转角位置(901)相应于这样的位置,其中第二纵向空腔(91)面对送往第一工位(8)的第一纵向空腔(71);
-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三转角位置(903)相应于这样的位置,其中包含一段棒料(20)的第二纵向空腔(91)的第二开口(92)朝向第二工位(10),并且第三转角位置(903)相对于第一转角位置(901)被偏置一百八十度,以致使一段棒料(20)能够因重力而去除;
-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二转角位置(902)位于第一转角位置(901)和第三转角位置(903)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位(8)包括第四装置(2000),以帮助置于第一长形机体(7)的第一纵向空腔(71)内的棒料(2)移向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二纵向空腔(91)。
16.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构成第一长形机体(7)而在第一轴(702)上组装的第一部分(701)通过第一预定值以限定第一间隙(703)的方式成对地轴向隔开;
-为了构成第二长形机体(9)而在第二轴(905)上组装的第二部分(904)通过第二预定值以限定第二间隙(906)的方式成对地轴向隔开;
-位于第一长形机体(7)的第一纵向空腔(71)中朝向第二长形机体(9)的第二纵向空腔(91)的棒料(2)的第四移动装置(2000)包括配置成在所述第一间隙(703)和第二间隙(906)中起作用的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长形机体(7)包括多串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一纵向空腔(71)。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长形机体(9)包括多个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第二纵向空腔(91)。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长形机体(7)和所述的第二长形机体(9)在第一工位(8)的平面上沿纵向母线正切。
CN2007800238624A 2006-04-27 2007-04-16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13214A EP1849541B1 (fr) 2006-04-27 2006-04-27 Installation de chargement séquentiel de barres de matériau dans une machine d'usinage
EP06113214.8 2006-04-27
PCT/EP2007/053686 WO2007125032A1 (fr) 2006-04-27 2007-04-16 Installation de chargement sequentiel de barres de materiau dans une machine d'usin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9066A CN101479066A (zh) 2009-07-08
CN101479066B true CN101479066B (zh) 2011-04-13

Family

ID=3703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38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9066B (zh) 2006-04-27 2007-04-16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146465B2 (zh)
EP (1) EP1849541B1 (zh)
JP (1) JP5109176B2 (zh)
KR (1) KR20090005363A (zh)
CN (1) CN101479066B (zh)
AT (1) ATE424952T1 (zh)
DE (1) DE602006005622D1 (zh)
ES (1) ES2322665T3 (zh)
HK (1) HK1130225A1 (zh)
MY (1) MY144270A (zh)
PL (1) PL1849541T3 (zh)
TW (1) TWI367796B (zh)
WO (1) WO20071250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514A (zh) * 2012-01-10 2012-10-03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螺旋地桩生产的螺母自动焊接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6861B2 (ja) * 2008-08-06 2013-12-25 株式会社アルプスツール 材料棚及び材料供給機
US20110123473A1 (en) * 2009-11-26 2011-05-26 Basf Se Use of highly-branched polycarbonates in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al formulations
CN102729092B (zh) * 2011-03-31 2014-09-03 中原工学院 锭杆送料结构
CN102198613B (zh) * 2011-05-12 2013-01-02 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无心磨床的长棒料送进送出机构
CN102699740A (zh) * 2012-01-10 2012-10-03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进料装置
CN102699184A (zh) * 2012-01-10 2012-10-03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螺旋地桩生产的自动冲孔设备
CN102699743B (zh) * 2012-05-15 2015-04-22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棒料用的自动分料装置
ITMI20121103A1 (it) * 2012-06-22 2013-12-23 Cucchi Giovanni & C Srl Apparato per alimentare barre ad una macchina utensile
CN103407783B (zh) * 2013-07-26 2015-09-16 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棒料自动上料机
ES2545302B1 (es) * 2014-03-05 2016-05-12 Ikertek, S.L. Procedimiento de alimentación autocentrante de piezas cilíndricas multidiámetro y cargador y alimentador autocentrante de piezas cilíndricas multidiámetro para llevar a cabo dicho procedimiento
CN103934477B (zh) * 2014-04-29 2016-06-22 新昌新天龙纽尚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车削上料机构
US10160038B1 (en) * 2014-08-29 2018-12-25 Logan Clutch Corporation Multi-spindle machine control system
CN104841953B (zh) * 2015-04-28 2017-03-08 上海理工大学 六角车床
CN105016033A (zh) * 2015-07-03 2015-11-04 安徽省振华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供应上料运输装置
CN112890904A (zh) 2015-09-04 2021-06-04 得克萨斯农业及机械体系综合大学 形状记忆聚合物血管闭塞装置
CN105127826B (zh) * 2015-09-28 2017-08-04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机械手式数控机床送料机
CN106498620B (zh) * 2016-12-20 2018-08-28 福建佶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编机主轴转向控制装置
CN107443037A (zh) * 2017-07-26 2017-12-08 江苏密斯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给料装置
CN107472930A (zh) * 2017-08-07 2017-12-15 安徽君华舜义恩佳非晶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磁芯定向排列轮式蓄料机构
CN107244545A (zh) * 2017-08-13 2017-10-13 安徽君华舜义恩佳非晶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磁芯定向排列全自动蓄料系统
CN109720834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浙江精友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平头机中心车自动送料装置
CN107934497B (zh) * 2017-12-07 2019-10-11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管材自动上料机
CN113290416A (zh) * 2020-02-24 2021-08-24 重庆欣天利智能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棒料自动下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9363A (en) * 1973-01-10 1974-03-26 Mayfran Inc Bar feeder
EP0344731A2 (en) * 1988-06-03 1989-12-06 I.E.M.C.A. S.p.a. Industria Elettromeccanica Complessi Automatici Multiple-channel guiding device for bar-loaders of automatic machine tools
US6182543B1 (en) * 1996-06-18 2001-02-06 Ikuraseiki Seisakusho Co., Ltd. Bar loader
CN1324708A (zh) * 2000-05-23 2001-12-05 Lns股份有限公司 顺序加料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38409U (zh) *
US611364A (en) * 1898-09-27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US138789A (en) * 1873-05-13 Improvement in machines for pointing the journals of bobbins
BE364908A (zh) * 1929-05-01
US3067644A (en) * 1958-04-22 1962-12-11 American Mach & Foundry Mouthpiece feed
US3083809A (en) * 1958-05-27 1963-04-02 American Licorice Company Rotary feed apparatus
JPS5249577B2 (zh) * 1972-06-20 1977-12-17
DE2615548A1 (de) * 1976-04-09 1977-10-20 Prontor Werk Gauthier Gmbh Selbsttaetig arbeitende materialzufuehrungseinrichtung fuer stangendrehmaschinen, insbesondere fuer drehautomaten
GB2033264B (en) * 1978-10-05 1982-11-17 Cucchi Pietro Sdf Feeder apparatus in association with a multi-mandrel lathe and an automatic magazine for the feeder
JPS5953102A (ja) * 1982-09-14 1984-03-27 Citizen Watch Co Ltd 自動棒材供給装置
JPS6067002A (ja) * 1983-09-26 1985-04-17 Ikura Seiki Seisakusho:Kk 棒材自動供給装置
CH657794A5 (fr) * 1984-03-27 1986-09-30 Lns Vente Fab Decolletage Bloc-palier, ravitailleur, notamment pour tour automatique, comprenant de tels blocs-paliers, utilisation de ce bloc-palier.
JPS629802A (ja) * 1985-07-04 1987-01-17 Alps Tool:Kk 棒材供給機の棒材振れ止め装置
JPH01115502A (ja) * 1987-10-26 1989-05-08 Alps Tool:Kk 棒材供給機における多段の材料棚装置
DE4000598C1 (zh) * 1990-01-11 1991-04-18 Index-Werke Kg Hahn & Tessky, 7300 Esslingen, De
JP3361536B2 (ja) * 1991-08-12 2003-01-07 株式会社アルプスツール 自動棒材供給機
JPH06182602A (ja) * 1992-12-21 1994-07-05 Tsugami Corp 工作機械への異径棒材供給装置
JPH06226505A (ja) * 1992-12-25 1994-08-16 Norioki Nakabashi 多軸自動盤におけるバーフイーダ装置
JP2676464B2 (ja) * 1993-03-05 1997-11-17 株式会社育良精機製作所 自動棒材供給機
US5911804A (en) * 1997-09-17 1999-06-15 Ski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shaped bar stock
JP3337641B2 (ja) * 1998-05-20 2002-10-21 株式会社育良精機製作所 棒材供給機
JP3295401B2 (ja) * 1999-10-26 2002-06-24 泉州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棒状ワーク供給機
JP3921037B2 (ja) * 2000-07-18 2007-05-30 株式会社育良精機製作所 棒材供給機用部品
DE10204518A1 (de) * 2002-02-05 2003-08-21 Eugen Ostertag Maschinen Herst Universale Vorrichtung zum Materialtransfer für Stangenlademagazine mit und ohne Vorschub für Mehrspindeldrehautomat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9363A (en) * 1973-01-10 1974-03-26 Mayfran Inc Bar feeder
EP0344731A2 (en) * 1988-06-03 1989-12-06 I.E.M.C.A. S.p.a. Industria Elettromeccanica Complessi Automatici Multiple-channel guiding device for bar-loaders of automatic machine tools
US6182543B1 (en) * 1996-06-18 2001-02-06 Ikuraseiki Seisakusho Co., Ltd. Bar loader
CN1324708A (zh) * 2000-05-23 2001-12-05 Lns股份有限公司 顺序加料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9514A (zh) * 2012-01-10 2012-10-03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螺旋地桩生产的螺母自动焊接设备
CN102699514B (zh) * 2012-01-10 2014-08-20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螺旋地桩生产的螺母自动焊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9066A (zh) 2009-07-08
JP5109176B2 (ja) 2012-12-26
TWI367796B (en) 2012-07-11
TW200812721A (en) 2008-03-16
DE602006005622D1 (de) 2009-04-23
MY144270A (en) 2011-08-29
KR20090005363A (ko) 2009-01-13
ATE424952T1 (de) 2009-03-15
US20090211413A1 (en) 2009-08-27
EP1849541B1 (fr) 2009-03-11
EP1849541A1 (fr) 2007-10-31
ES2322665T3 (es) 2009-06-24
HK1130225A1 (en) 2009-12-24
WO2007125032A1 (fr) 2007-11-08
JP2009534207A (ja) 2009-09-24
PL1849541T3 (pl) 2009-07-31
US8146465B2 (en) 2012-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9066B (zh) 棒材顺序装入机加工中心的装置
KR101642207B1 (ko) 회전 가공기 및 회전 가공 방법
US8262326B2 (en) Machining unit for a milling and drilling machine
WO2016059738A1 (ja) 横型工作機械
JP2008260120A (ja) 取扱マニピュレータ装置
US9475161B2 (en) Vertical machining centre in gantry construction
KR20140098154A (ko) 회전 가공기
EP2163334A1 (en) Machine comprising a drum having workpiece supporting spindles mov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drum
CN111185791A (zh) 上下料机构及机床
JP5202137B2 (ja) 作業台設備
CN114147600A (zh)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的数控机床及其使用方法
JP2008307650A (ja) ワーク供給搬出装置
EP0645208B1 (en) Cutting-off machine for automatic cutting - off and turning of tubes
CN108910500B (zh) 一种车间生产用物料分送机
JP5624311B2 (ja) 生産ラインおよび工作機械
CN109483328B (zh) 加工机构及具有其的机加工装置
CN103203644B (zh) 复合加工机
EP3017910A2 (de) Drehtisch
JP5580022B2 (ja) 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KR20160069288A (ko) 자동공구교환장치
CN114367854A (zh) 一种抽屉部件加工装置
JP5399668B2 (ja) 加工装置
KR101889493B1 (ko) 리니어 부싱 제조기계의 볼 투입장치
CN215207193U (zh) 一种供料装置和物料处理系统
CN216228342U (zh) 四轴、四头联动精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2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2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NS MANAGEMENT,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N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1

Address after: Swiss Olvan

Patentee after: LNS Management Sa

Address before: Swiss Olvan

Patentee before: LNS S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