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3170A -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3170A
CN101473170A CNA2007800232172A CN200780023217A CN101473170A CN 101473170 A CN101473170 A CN 101473170A CN A2007800232172 A CNA2007800232172 A CN A2007800232172A CN 200780023217 A CN200780023217 A CN 200780023217A CN 101473170 A CN101473170 A CN 101473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terminal
out terminal
circuit substrate
re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3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3170B (zh
Inventor
鹰田良树
岩本健一
工藤高明
池永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3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4Holders formed as 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a counter-part to a coupling par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2Single-pole devices, e.g. holder for supporting one end of a tubular incandescent or neon lam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H01R33/7607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the parallel terminal pins having a circular disposition
    • H01R33/7635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the parallel terminal pins having a circular disposition the terminals being collectively connected, e.g. to a PCB
    • H01R33/7642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the parallel terminal pins having a circular disposition the terminals being collectively connected, e.g. to a PCB socket snap fastened in an opening of a PCB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中继端子(30)贯通电路基板(17)的嵌合孔(17H)与输出端子(70)连接。在电路基板(17)中形成有贯通形态的嵌合孔(17H),因此,能够实现将与底座(13)的中继端子(30)连接的基板连接器(18)配置在电路基板(17)的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背面上的形态。关于电子部件(19),因为没有由与底座(13)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制约,所以能够与基板连接器(18)同样安装在电路基板(17)的背面。

Description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起作用的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它在作为反射板起作用的大致平板状的底座的贯通孔中安装有中继端子,在该中继端子上连接有配置在底座正面侧的放电管的电极部和配置在底座背面侧的电源基板,放电管通过中继端子接受来自电源基板的电力供给。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94592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源基板中,将电子部件安装在电路基板的与底座相反一侧的面上,将输出端子安装在与底座相对的面上,使该输出端子与连接金属件嵌合。当这样在电路基板的两面上安装部件时,作为将该部件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焊接方法,不能应用将电路基板浸渍在熔融焊料槽中的浸渍焊接,因此不得不利用回流焊接。
但是,回流焊接,因为回流槽会变成高温,所以不能应用于不耐高温的材质(例如,纸基材酚醛树脂铜箔层压板)的电路基板。因此,当使用不耐高温的材质的电路基板时,不能在电路基板的两面上安装部件,只将部件安装在电路基板的一面上。
在该情况下,当要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朝向底座一侧与连接金属件连接时,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会被限定为与底座相对的面。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在将单面安装型的电源基板与底座的中继端子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与底座相反一侧的面作为安装面起作用。
作为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电源基板,是安装在呈大致平板状的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述底座大致平行的电路基板和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基板连接器,通过将上述基板连接器的输出端子与设置在上述底座上的中继端子连接,向配置在上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电力,在上述电路基板中形成有从其正面贯通到背面的嵌合孔,上述基板连接器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的背面的与上述嵌合孔对应的位置。
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的一方或两方以贯通电路基板的嵌合孔的方式相互连接。因为在电路基板中形成有贯通形态的嵌合孔,所以能够实现将与底座的中继端子连接的基板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的与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上的形态。另一方面,关于电子部件,因为没有由与底座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制约,所以能够与基板连接器同样地安装在电路基板的背面。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与底座的中继端子连接的电源基板成为只将与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作为安装面的单面安装型的电源基板。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可以是以下方式:上述基板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上述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壳体内。
在该情况下,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壳体内,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对收容在壳体内的部分的干扰。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可以是以下方式:在上述壳体中形成有以与上述嵌合孔对应的方式开口的嵌合凹部,上述输出端子配置在上述嵌合凹部内。
在该情况下,中继端子进入到嵌合凹部内并与输出端子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对两端子的连接部分的干扰。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可以是以下方式:在上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能够通过使上述输出端子卡止来限制该输出端子的沿着上述内侧面的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定位部。
在该情况下,由定位部限制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因此,不需要为了防止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而提高弯曲刚性。如果使输出端子的弯曲刚性降低,则能够减少在输出端子与中继端子连接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连接的操作性。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可以是以下方式:上述输出端子由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弯曲的可挠部、和从上述可挠部延伸并能够弹性地夹住上述中继端子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构成,在构成上述连接片的2个片部中,上述中继端子只和与上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片部接触。
当中继端子相对于输出端子相对地向可挠部一侧位置偏移时,整个连接片与中继端子一体地向可挠部一侧移动,因此,中继端子与自由端一侧的片部被保持为连接状态。当中继端子相对于输出端子相对地向与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位置偏移时,在连接片中,自由端一侧的片部被按压在中继端子上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下,中继端子与自由端一侧的片部也被保持为连接状态。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具有以下特征:多个上述基板连接器以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上述输出端子具有在与上述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上述连接片与比上述连接片宽并且与上述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上述中继端子接触。
当多个基板连接器与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时,担心由于在作为基板连接器的安装母体的电路基板与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热膨胀率的不同等,基板连接器的输出端子与中继端子在排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因此,在本发明中,在输出端子上设置在与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并使连接片与比连接片宽并且与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中继端子接触。因为中继端子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大,所以即使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在排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也能够保持连接片与中继端子的连接状态。
在上述电源基板中,可以是以下方式:上述基板连接器以沿着上述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的方式配置,上述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上述壳体的与上述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
在该情况下,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壳体的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因此,基板连接器的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接近的部分成为低电压区域。
接着,作为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基板连接器,其构成安装在呈大致平板状的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基板,包括输出端子,安装在与上述底座大致平行的电路基板上,通过使上述输出端子与设置在上述底座上的中继端子连接,向配置在上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电力,其特征在于:安装在上述电路基板的背面,并且以与嵌合孔对应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上述嵌合孔以从上述电路基板的正面贯通到背面的方式形成。
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的一方或两方以贯通电路基板的嵌合孔的方式相互连接。因为在电路基板中形成有贯通形态的嵌合孔,所以能够实现将与底座的中继端子连接的基板连接器配置在电路基板的与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上的形态。另一方面,关于电子部件,因为没有由与底座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制约,所以能够与基板连接器同样地安装在电路基板的背面。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与底座的中继端子连接的电源基板成为只将与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作为安装面的单面安装型的电源基板。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可以是以下方式:包括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上述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壳体内。
在该情况下,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壳体内,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对收容在壳体内的部分的干扰。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可以是以下方式:在上述壳体中形成有以与上述嵌合孔对应的方式开口的嵌合凹部,上述输出端子配置在上述嵌合凹部内。
在该情况下,中继端子进入到嵌合凹部内并与输出端子连接,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对两端子的连接部分的干扰。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可以是以下方式:在上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能够通过使上述输出端子卡止来限制该输出端子的沿着上述内侧面的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定位部。
在该情况下,由定位部限制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因此,不需要为了防止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而提高弯曲刚性。如果使输出端子的弯曲刚性降低,则能够减少在输出端子与中继端子连接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连接的操作性。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可以是以下方式:上述输出端子由固定在上述壳体上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弯曲的可挠部、和从上述可挠部延伸并能够弹性地夹住上述中继端子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构成,在构成上述连接片的2个片部中,上述中继端子只和与上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片部接触。
当中继端子相对于输出端子相对地向可挠部一侧位置偏移时,整个连接片与中继端子一体地向可挠部一侧移动,因此,中继端子与自由端一侧的片部被保持为连接状态。当中继端子相对于输出端子相对地向与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位置偏移时,在连接片中,自由端一侧的片部被按压在中继端子上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下,中继端子与自由端一侧的片部也被保持为连接状态。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具有以下特征:以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壳体,上述输出端子具有在与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上述连接片与比上述连接片宽并且与上述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上述中继端子接触。
当多个基板连接器与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时,担心由于在作为基板连接器的安装母体的电路基板与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热膨胀率的不同等,基板连接器的输出端子与中继端子在排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因此,在本发明中,在输出端子上设置在与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并使连接片与比连接片宽并且与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中继端子接触。因为中继端子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大,所以即使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在排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也能够保持连接片与中继端子的连接状态。
在上述基板连接器中,可以是以下方式:上述壳体以沿着上述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的方式配置,上述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上述壳体的与上述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
在该情况下,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壳体的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因此,基板连接器的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接近的部分成为低电压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电源基板、底座和放电管。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和配置在上述照明装置的正面侧的显示面板。
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2是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照明装置的背面图。
图4是电源基板的立体图。
图5是电源基板的正面图。
图6是基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基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9是表示嵌合有中继连接器的状态的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10是基板连接器的水平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将基板连接器安装在灯单元中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12是灯单元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照明装置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4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放电管的立体图。
图16是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在实施方式2中从正面侧看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19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中继连接器与放电管的连接构造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21是中继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22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止动件卡止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中继连接器与电源基板的连接构造的截面图。
图24是放电管的立体图。
图25是管头的背面图。
图26是管头的平面图。
图27是管头的侧面图。
图28是从背面侧看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9是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30是表示在照明装置中将放电管卸下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31是照明装置的背面图。
图32是接地部件的立体图。
图33是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止动件卡止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35是表示接地端子与放电管的连接构造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36是表示管头的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6的侧面图。
图38是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使图38的接地端子时与管头连接方式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    照明装置
11    显示面板
13    底座
15    放电管
16    电源基板
17    电路基板
17H   嵌合孔
18    基板连接器
30    中继端子
60    壳体
63    嵌合凹部
64    定位部
70     输出端子
71     基端部
72     可挠部
73     连接片
73a    可挠部一侧的片部
73b    自由端一侧的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16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
[显示装置D的概要]
图16所示的显示装置D,作为整体形成为横长的方形,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1和照明装置10,被称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面板11配置在照明装置10的正面侧,照明装置10作为背光源从背面侧照射显示面板11。该显示装置D能够应用于电视接收装置。电视接收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显示装置D;以夹着显示装置D的方式进行收容的表里两个机壳Ca、Cb;后述的电源基板16以外的电源P;调谐器T;和支架S。此外,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显示装置D的图,因此,关于中继连接器14和基板连接器18等的形状,一部分与其它附图的形状不同。
显示面板11是在透明的TFT基板与透明的CF基板的间隙中封入有作为光学特性随着施加电压而变化的物质的液晶的众所周知的构造,在TFT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与该TFT连接的像素电极,在CF基板上设置有将红(R)、绿(G)、蓝(B)三原色的着色部配置成矩阵状的彩色滤光片。
[照明装置10的概要]
如图2和图3所示,照明装置10包括灯单元12和电源基板16。灯单元12包括:作为整体呈横长方形的板状并作为反射板起作用的金属制的底座13;按照以水平姿势在上下方向并列的方式配置在底座13的正面侧的多根放电管15;和沿着底座13的左右两侧边缘以与各放电管15对应的方式上下并列配置的多个中继连接器14。电源基板16配置在底座13的背面侧,通过中继连接器14向放电管15供给电力。
在底座13上,在与各放电管15相同的高度并且与放电管15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从正面向背面贯通的形态的多个安装孔13H,在各安装孔13H中,分别贯通安装有中继连接器14(参照图12和图13)。如图14所示,中继连接器14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20和收容在保持件20内的金属制的中继端子30构成。
在保持件20的外表面,形成有上下一对的弹性防脱片25和左右一对的卡止面26。保持件20从底座13的正面侧插入到安装孔13H中,使卡止面26与底座13正面的安装孔13H的开口边缘部接触,并且使弹性防脱片25的防脱突起与底座13背面的安装孔13H的开口边缘部卡止,由此保持件20被固定在底座13上。安装在底座13上的状态,成为保持件20的前端侧部分向底座13的正面侧突出、并且保持件20的后端侧部分向底座13的背面侧突出的状态。
另外,在保持件20的从底座13突出到正面侧的部分,形成有正面和一个侧面被切除的形态的收容室23,在保持件20的从底座13突出到背面侧的部分,形成有板状的壁部27,在保持件20的内部收容有中继端子30。中继端子30是将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包括由大致圆弧形的板片构成的上下一对的弹性夹持片32构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和呈平板状向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33。放电管用连接部31被收容在收容室23内,基板用连接部33以沿着壁部27的方式配置。
放电管15,如图15所示,由冷阴极射线管构成,由整体细长的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玻璃管40、从玻璃管40的两端呈与玻璃管40同轴状并且呈直线状突出的细长的外引线42、和安装在玻璃管40的两端部的管头50构成。管头50是通过对被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合金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或敲打加工而形成的,包括主体51和导电片57。主体51作为整体形成为圆筒形,安装在玻璃管40的外周上。导电片57从主体51的端边缘延伸出来并与外引线42的外周弹性接触,通过焊接被固定。该放电管15通过将其两端部嵌合在保持件20的收容室23内而安装在底座13上,并且管头50的主体51的外周与放电管用连接部31弹性接触。
[电源基板16的概要]
电源基板16,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在背面(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电路的电路基板17;安装在电路基板17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9;和安装在电路基板17的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8。
电路基板17,整体形成为纵长方形,使用纸基材酚醛树脂铜箔层压板(被称为酚醛纸)。在电路基板17上,以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呈纵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7H。多个嵌合孔17H,以与上述的中继端子30(中继连接器14)对应且沿着电路基板17的左右两侧的边缘部17E(即,侧边缘部)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电路基板17上形成有从其正面向背面贯通的多个定位孔17a。定位孔17a配置在嵌合孔17H与电路基板17的侧边缘之间,并且对每1个嵌合孔17H设置有上下一对的定位孔17a。
[基板连接器18的概要]
基板连接器18,如图9到图11所示,以与各嵌合孔17H对应的方式,沿着电路基板17的左右两侧边缘配置,通过嵌合孔17H与中继连接器14嵌合。如图6到图8所示,基板连接器18包括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壳体60和整体被收容在壳体60内的金属制的输出端子70。
[壳体60]
壳体60是单一部件,由端子收容部61和绝缘部62构成。端子收容部61呈块状,在其内部形成有在壳体60的外表面(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上开口为纵长方形的嵌合凹部63。嵌合凹部63具有在将基板连接器18安装在电路基板17上的状态下与嵌合孔17H大致对应的位置和大小,中继连接器14嵌入该嵌合凹部63内。在嵌合凹部63内,以呈肋状突出的形态形成有从与该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一侧的内侧面突出的上下一对的定位部64。该一对定位部64在上下方向位于嵌合凹部63的大致中央。
另外,在端子收容部6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收容)输出端子70的收容槽65。收容槽65以横切嵌合凹部63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壳体60的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中、在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上细长地开口。收容槽65由以下部分构成:使嵌合凹部63的离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远的一侧的内侧面深凹进去的第一槽部65a;使第一槽部65a的里端部(离边缘部17E最远的端部)向上下两侧凹进去的形态的一对第二槽部65b;和使嵌合凹部63的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一侧的内侧面中一对定位部64之间的部分凹进去的形态的第三槽部65c。
另外,端子收容部61,与后述的绝缘部62相比,以电路基板17的背面为基准的厚度大致呈台阶状变厚,在端子收容部61中,通过将其与电路基板17相反一侧的外表面的绝缘部62侧的角边缘倾斜45°地切去,形成有锥面61S。
绝缘部62与端子收容部61的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一侧的侧面相连,绝缘部62配置在比端子收容部61更靠近边缘部17E一侧的位置。绝缘部62的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相对于端子收容部61的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在同一面内连续。另外,绝缘部62的宽度尺寸(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平行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端子收容部61的宽度尺寸相同,绝缘部62的上下两外表面相对于端子收容部61的上下两外表面,在同一面内连续。绝缘部62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成直角的方向的尺寸)为端子收容部61的大致1/2的尺寸。绝缘部62由上下一对的呈块状的薄壁部62a和夹在该两薄壁部62a之间的呈块状的厚壁部62b构成,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一侧看绝缘部62的形状,呈使T字横向的形状。在两薄壁部62a中,分别埋设有与电路基板17的背面成直角的细长的金属制的增强销66,增强销66的一个端部从薄壁部62a的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向外部突出,嵌合在定位孔17a中。该增强销66与定位孔17a的嵌合构造,作为将壳体60固定在电路基板17上时的增强部件起作用。另外,在厚壁部62b中,形成有在其与电路基板17相反一侧的外表面开口为圆形的定位凹部62c。定位凹部62c在将未图示的盖子等从背面侧安装在电源基板16上时作为定位部件起作用,其轴线为与电路基板17的背面成直角的方向。
[输出端子70]
输出端子70,如图7到图11所示,是将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由基端部71、支撑部74、可挠部72和连接片73构成,从端子收容部61的与电路基板17相对的面一侧安装在收容槽65内。
基端部71,在与电路基板17的背面成直角的方向上呈细长的方形板状,其板面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大致平行。在基端部71的基端形成有宽度窄的连接销71a。通过压入将基端部71收容到第二槽部65b内,在基端部71的侧边缘部形成的小突片进入到第二槽部65b的内壁,由此,输出端子70中除了连接销71a以外大致整体被保持为收容在端子收容部61内的状态。连接销71a贯通电路基板17的连接孔17b与电路连接。另外,通过将连接销71a嵌合在连接孔17b中,将壳体60固定在电路基板17上。
支撑部74,宽度比基端部71窄,整体细长,从基端部71的与连接销71a相反一侧的端部向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一侧大致成直角地延伸,配置在第一槽部65a内的距离开口部远的内部。即,支撑部74在与电路基板17的背面大致平行、并且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是细长的。另外,支撑部74的长度比基端部71的长度短。
可挠部72为与支撑部74相同宽度、整体细长、从支撑部74的延伸端(与基端部71相反一侧的端部)大致成直角地(即,与基端部7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形态。可挠部72的长度比基端部71的长度稍短。该可挠部72收容在第一槽部65a内,能够以在相对于支撑部74成锐角或钝角的方向上倾斜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
连接片73呈与可挠部72相同宽度、整体细长、口狭窄的大致U字形。连接片73由以从可挠部72的延伸端折返的方式向与电路基板17分离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片部73a、和以从第一片部73a的延伸端折返的方式向电路基板17延伸的第二片部73b构成。在该连接片73中,两个片部73a、73b的间隔变窄的部分位于嵌合凹部63内。即,第一片部73a以沿着嵌合凹部63的离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远的一侧的内侧面的方式配置,一部分被收容在第一槽部65a内。第二片部73b以沿着嵌合凹部63的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一侧的内侧面的方式配置,一部分被收容在第三槽部65c内(配置在一对定位部64之间)。
上述的电源基板16,在电路基板17与底座13平行的方向从背面侧接近底座13安装。基板连接器18相对于该中继连接器14的安装方向,与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安装方向正好相反,换句话说,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安装方向与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方向是相互平行的方向。当组装时,中继连接器14的壁部27和沿该壁部27配置的基板用连接部33,贯通电路基板17的嵌合孔17H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凹部63中,如图9和图11所示,以插入的方式进入到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之间,壁部27与第一片部73a接触,并且基板用连接部33与第二片部73b接触,连接片73以使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分离的方式弹性地变形。由此,中继连接器14与基板连接器18嵌合,中继端子30与输出端子70能够导通地连接,电源基板16与放电管15通过中继连接器14连接,能够从电源基板16向放电管15供给电力。在基板连接器18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达到正常的嵌合状态时,通过螺丝固定将电源基板16固定在底座13上。此外,中继端子30能够移动地嵌入到嵌合凹部63内,即如图9所示,以与嵌合凹部63之间设置有间隙27c的状态嵌入。设计成即使当在嵌合凹部63内产生中继端子30的位置移动时,也可维持该中继端子30与上述输出端子70的连接的尺寸,即设计成基板用连接部33与连接片73之间的用于连接的部分(连接的剩余部分)比间隙27c的宽度大。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1)因为在电路基板17中形成有贯通形态的嵌合孔17H,所以能够实现将与底座13的中继端子30连接的基板连接器18配置在电路基板17的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背面的方式。另一方面,关于电子部件19,因为没有由与底座13的位置关系引起的制约,所以与基板连接器18同样安装在电路基板17的背面。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使与底座13的中继端子30连接的电源基板16成为只将作为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背面作为安装面的单面安装型。
(2)因为输出端子70整体(除了连接销71a以外)被收容在壳体60内,所以能够保护其不受来自外部的异物的干扰。
(3)因为中继端子30进入嵌合凹部63内并与输出端子70连接,所以能够防止异物对中继端子30与输出端子70的连接部分的干扰。
(4)因为通过使在嵌合凹部63的内侧面上形成的定位部64与输出端子70卡止,限制了输出端子70向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平行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所以不需要为了防止输出端子70的位置偏移而提高弯曲刚性。如果这样使输出端子70的弯曲刚性降低,则在输出端子70与中继端子30连接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减少,因此能够提高将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连接时的操作性。
(5)输出端子70由固定在壳体60上的基端部71、从基端部71(通过支撑部74)延伸的能够弹性弯曲的可挠部72、和从可挠部72延伸并能够弹性地夹住中继端子30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73构成,构成连接片73的2个片部73a、73b中,中继端子30的基板用连接部33只和与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第二片部73b接触。
由此,当中继端子30的基板用连接部33在嵌合凹部63内相对地向可挠部72一侧位置偏移时,连接片73整体(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两者)按压可挠部72使其弹性弯曲,并且与基板用连接部33一体地向可挠部72一侧(基端部71一侧)移动,因此基板用连接部33与第二片部73b保持连接状态。
与此相反,当基板用连接部33相对地向与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一侧位置偏移时,可挠部72不显著发生弹性弯曲,自由端一侧的第二片部73b被按压在中继端子30上移动,因此,即使在该情况下,基板用连接部33与第二片部73b也保持连接状态。此时,第一片部73a与壁部27分离。
(6)当多个基板连接器18与多个中继端子30并列配置时,担心由于作为基板连接器18的安装母体的非金属制的电路基板17与作为中继端子30的安装母体的金属制的底座13之间的热膨胀率的不同等,输出端子70与中继端子30在排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
因此,如图9所示,输出端子70的连接片73为在与基板连接器18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形态,中继端子30的基板用连接部33为与基板连接器18的排列方向(图9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平板状,并且基板用连接部33的宽度尺寸(与基板连接器18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尺寸)比连接片73的尺寸大,而且使连接片73与基板用连接部33接触。
根据该结构,基板用连接部33在基板连接器18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即使中继端子30与输出端子70在排列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可保持连接片73与基板用连接部33的连接状态。
(7)基板连接器18以沿着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的方式配置,鉴于向输出端子70施加高电压,当导电体接近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时,担心在该导电体与输出端子70之间发生漏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出端子70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0包围、并且收容在隔着绝缘部62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位于相反侧的端子收容部61内,由此,配置成只偏向壳体60的与边缘部17E相反一侧的区域。由此,基板连接器18的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部分(绝缘部62)成为低电压区域,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与输出端子70的距离变长,因此,即使导电体接近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也不担心在该导电体与输出端子70之间发生漏电。
(8)壳体60的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一侧的没有配置输出端子70的绝缘部62,形成为在壳体60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连续的形态的大致块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输出端子70一侧。
(9)壳体60的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接近的一侧的没有配置输出端子70的绝缘部62,作为用于将壳体60相对于电路基板17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有效地起作用。
(10)输出端子70为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大致成直角的细长形态,并在与电路基板17的边缘部17E平行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壳体60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异物从壳体60的上下两侧接近输出端子70,从而能够防止由接近引起的漏电。
(11)壳体60中配置有输出端子70的端子收容部61的以电路基板17作为基准的厚度,与没有配置输出端子70的绝缘部62相比,呈台阶状变厚,因此,设定输出端子70的形状和大小时的自由度高。
(12)因为端子收容部61的绝缘部62一侧的边缘部被切成锥状,所以,当用盖子覆盖基板连接器18时,盖子的开口边缘难以挂在壳体60上。
(13)作为输出端子70的与外部(中继端子30)的连接部件的连接片73,在其功能上,不能用壳体60隐蔽,但是该连接片73配置在嵌合凹部63的内部,因此,与连接片73配置在壳体6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相比,难以发生连接片73中的漏电。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7到图2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形成为在显示装置D中照明装置110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构造,作用和效果的说明。
[显示装置110的概要]
如图17和图18所示,照明装置110包括灯单元112和电源基板116。灯单元112包括:作为整体呈横长方形的板状并作为反射板起作用的金属制的底座113;按照以水平姿势在上下方向并列的方式配置在底座113的正面侧的多根放电管115;和沿着底座113的左右两侧边缘以与各放电管115对应的方式上下并列配置的多个中继连接器114。电源基板116配置在底座113的背面侧,通过中继连接器114向放电管115供给电力。
在底座113上,在与各放电管115相同的高度并且与放电管115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从正面向背面贯通的形态的呈大致方形的多个安装孔113H,在各安装孔113H中,分别贯通安装有中继连接器114(参照图22和图23)。
[中继连接器114]
中继连接器114,如图19到图21所示,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和收容在保持件120内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中继端子131构成。
保持件120由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121和从箱状部1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122构成。
在箱状部121中,形成有从其正面向侧面(与底座113的侧边缘部相反一侧的侧面)开口的收容室123。在收容室123的开口部中,正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使放电管115的端部(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的接纳口124,侧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在已将放电管115的端部收容在收容室123中的状态下避免与玻璃管134的干扰的避让口125。在该避让口125中,形成有使其开口边缘呈板状向内侧突出的形态的止动件126,利用该止动件126使避让口125的开口形状变窄为大致U字形。该呈大致U字形的避让口125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为比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内径小并且与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相同或比其稍大的尺寸。避让口125的开口边缘的里面端部成为半圆形的凹部127,该凹部127的曲率半径为与玻璃管134外周的曲率半径相同或比其稍大的尺寸。另外,避让口125的开口边缘的比凹部127更靠近正面侧的区域成为上下一对的导向部128。
另外,在箱状部121中,形成有在箱状部121中从避让口125开口的外侧面开始与底座113平行地突出的突出部129。该突出部129为将底座113的正面与避让口125之间隔开的形态。在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有上下一对的防脱突起130。
中继端子131被保持在保持件120的内部。中继端子131是将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包括由弯曲的板片构成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32和呈平板状向背面侧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133。一对弹性按压片132,在允许向上下方向、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弹性弯曲的状态下被收容在收容室123内,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在止动件126的比凹部127更靠近正面侧的位置成为最小。弹性按压片132没有弹性弯曲的自由状态的弹性按压片132之间的最小间隔,为比放电管115的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径小的尺寸。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133从箱状部121的背面露出到保持件120外,沿着壁部122向后方突出。
当将该中继连接器114安装在底座113上时,如图22和图23所示,从底座113的正面侧将保持件120的壁部122插入到安装孔113H中,使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与底座113的正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边缘部接触,并且使防脱突起130与底座113背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边缘部卡止。由此,底座113由卡止面130和防脱突起130从前后夹住,并且,保持件120被固定在相对于底座113向安装方向(安装孔1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中继连接器114被安装在底座113上。在中继连接器114已被安装在底座113上的状态下,构成保持件120的前端侧部分的箱状部121突出(露出)到底座113的正面侧,并且作为保持件120的后端侧的壁部122突出(露出)到底座113的背面侧。
[放电管115]
放电管115,如图24所示,由冷阴极射线管构成,由整体细长的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玻璃管134、从玻璃管134的两端呈与玻璃管134同轴状并且呈直线状突出的圆形截面的细长的金属制(例如,镍类或钴类的金属)的外引线135、和安装在玻璃管134的两端部的管头136构成。在玻璃管134的内部封入有水银,玻璃管134的两端部通过加热熔融而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外引线135贯通该半球部。
管头136,如图25至图27所示,是通过对被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和敲打加工而形成的单一部件。管头136包括1个主体137和1片导电片140。主体137整体呈与玻璃管134同心的圆筒形,主体137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稍大的尺寸。
在主体137上,通过将其一部分呈狭缝状切去,按照在圆周方向上以等角度间距配置的方式形成有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的一方的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作为整体为向后方(详细地说,在径方向稍微向内倾斜的方向上)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以其基端(前端)作为支点在径方向上弹性弯曲。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延伸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向径方向外侧倾斜弯曲的弯曲部139,该弯曲部139的弯曲的外侧的面(即,面对内侧的面)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接触的接点。将该3根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接点连接起来的假想圆,是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尺寸,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没有弹性弯曲的自由状态时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的另一方的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以相对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方式配置,作为整体成为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相反地向前方(详细地说,在径方向稍微向内倾斜的方向)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以其基端(后端)作为支点在径方向上弹性弯曲。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延伸端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接触的接点,将该3片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接点连接起来的假想圆,是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尺寸,在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没有弹性弯曲的自由状态时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在主体137上形成有从其前端边缘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的一对保护片。一对保护片在圆周方向上空出间隔配置,与主体137共面并且直线地延伸。从该一对保护片之间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导电片140。导电片140由与主体137的前端连接的细长部141和从细长部141的前端(延伸端)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142构成。
细长部141由与主体137共面并且从主体137起与主体137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基端部141a、从基端部141a的延伸端向主体137的轴线在径方向上向内延伸的中间部141b、和从中间部141b的延伸端与主体137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前端部141c构成,筒状部142与前端部141c的延伸端连接。细长部141的宽度尺寸相对于细长部141的长度尺寸充分小,因此,细长部141能够进行向主体137的径方向的弹性变形、向与径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细长部14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弹性变形、和以细长部141自身作为轴的弹性的扭转变形。
筒状部142是将从细长部141的延伸端向横方向伸出的部分弯曲加工成圆筒状而形成的,轴线配置成大致与主体137同轴状。该筒状部142能够使细长部141弹性弯曲,同时向管头136的轴旋转方向和径方向变位。
[管头136与玻璃管134的安装]
接着,说明将管头136安装在玻璃管134上的工序。
在安装时,在分别用把持装置(未图示)保持玻璃管134和管头136的状态下,使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相对地接近成同轴状,使主体137外嵌在玻璃管134上。当开始外嵌主体137时,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的延伸端部的接点与玻璃管134的外周弹性地接触,伴随着安装的进行,接点在玻璃管134的外周面上摩擦接触。贯通主体137的外引线135的前端开始进入筒状部142的空心内。此后,当双方的把持装置到达规定的安装位置时,管头136与玻璃管134在轴线方向上被定为在正常的安装位置,成为外引线135的前端部在整个周边被筒状部142包围的状态。此时,外引线135的前端部没有从筒状部142的前端突出很多,而是从筒状部142稍微突出、或者位于与筒状部142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或筒状部142的内部。
此后,以缩径变形的方式相对于筒状部142进行铆接,通过焊接将已被铆接的筒状部142和外引线135能够电导通地固定在一起,使管头136和玻璃管134一体化。通过以上步骤,安装结束,完成放电管115。
在已安装了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的状态下,通过由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产生的弹性保持作用,使主体137相对于玻璃管134保持大致同心状,在玻璃管134的外周与主体137的内周之间,能够在大致整个圆周上确保间隙(空气层)。
此外,如图36和图37所示,能够使筒状部142为U字状的连接部142a。在该情况下,在将玻璃管134嵌入到管头136中后,将U字状的连接部142a沿着外引线135进行弯曲加工,由此能够实现这些外引线135与连接部142a的电连接。根据这样对U字状的连接部142a进行弯曲加工的方式,与外引线135的电连接性变得更好。
[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的安装]
将如上述那样制造的放电管115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14上。在安装时,使放电管115以水平地朝向的状态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两端部和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中继连接器114的收容室123。此时,由管头136的主体137使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以上下扩开的方式弹性弯曲,主体137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弹性按压片132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将主体137拉到收容室123的里面侧,使主体137与收容室123的底部接触,由此,放电管115的安装完成。
已被安装的放电管115,在其两端部被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保持,通过中继端子131和作为该中继端子131的安装母体的保持件120安装在底座113上。在该状态下,放电管115的重量只是通过中继连接器114作用于底座113,放电管115的重量不会作为负荷作用于外引线135。
另外,一对弹性按压片132弹性地与主体137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外引线135通过管头136能够电导通地与中继端子131连接。另外,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弹性恢复力,将玻璃管134保持在被按压在止动件126的凹部127中的状态,当沿着放电管115的轴方向看时,主体137的一部分位于与止动件126重叠的位置。即,成为主体137的与导电片140相反一侧的端边缘的一部分相对于止动件126在轴线方向上接近并相对的状态。
另外,在保持件120的外表面中,在与底座113的板面成直角并且收容室123的避让口125开口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使底座113与避让口125之间的部分沿着底座113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突出部129,因此,从收容室123的内部到底座113的正面的沿面距离变长。因此,能够防止从收容室123内的放电管115向保持件120外的底座113的泄漏。
[电源基板116的概要]
电源基板116,如图28所示,包括:在背面(与底座113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电路的电路基板117;安装在电路基板117背面的电子部件119;和安装在电路基板117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18。
电路基板117,整体呈纵长方形,使用纸基材酚醛树脂铜箔层压板(被称为酚醛纸)。在电路基板117上,以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呈纵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17H。多个嵌合孔117H,以与上述的中继端子131(中继连接器114)对应且沿着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的侧边缘部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基板连接器118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和整体被收容在壳体内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制)的输出端子(未图示),以与各嵌合孔117H对应的方式,沿着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边缘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与嵌合孔117H对应的嵌合空间(未图示),输出端子的一部分进入嵌合空间内。
电源基板116,在电路基板117与底座113平行的方向上从背面侧接近底座113安装。在安装时,中继连接器114的壁部122和沿着该壁部122配置的基板用连接部133,贯通电路基板117的嵌合孔117H插入到基板连接器118的嵌合凹部127中。由此,中继连接器114与基板连接器118嵌合,中继端子131与输出端子能够导通地连接。
[实施方式2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将放电管115支持在中继连接器114上的状态下,管头136与止动件126卡止,因此,不用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即,当对放电管115赋予向右方向的移动力时,因为安装在放电管115的左侧端部的管头136从左侧卡住止动件126,所以放电管115向右方的移动被限制。当对放电管115赋予向左方向的移动力时,因为在放电管115的右侧端部,管头136从右侧与止动件126卡止,所以放电管115向左方的移动被限制。这样放电管115沿其轴线向左右偏移的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因此不用担心外引线135的前端碰到收容室123的与避让口125相反一侧的壁部122。
另外,因为止动件126与管头136的端边缘卡止,所以不需要在管头136的外周形成用于使止动件126卡止的孔,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并且能够避免管头136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止动件126与管头136的导电片140一侧的端边缘卡止的构造的情况下,担心根据管头136的圆周方向的朝向的不同,从管头136的端边缘延伸出的导电片140引起干扰,管头136的端边缘与止动件126不能卡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因为止动件126卡止在与导电片140相反一侧的端边缘上,所以不用担心因导电片140引起干扰而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26不能卡止,能够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26可靠地卡止。
另外,在导电片140上形成有以在整个圆周上包围的方式与外引线135连接的筒状部142,因此导电片140不会从外引线135脱落。因此,当铆接筒状部142时,筒状部142不会从外引线135脱落,能够使导电片140与外引线135可靠地连接。
另外,管头136与止动件126的用于卡止的部分相当于玻璃管134的外径与管头136的外径的尺寸差的1/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因为由弹性保持片138A、138B将管头136保持为与玻璃管134同心状,所以通过增大管头136能够确保其内径与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差大。由此,能够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26的用于卡止的部分增大,从而可靠地限制放电管115的移动。
另外,在止动件126中形成有在已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26卡止的状态下与玻璃管134的外周接触的凹部127,在中继连接器114上设置有能够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27一侧按压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32,该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从斜上方和斜下方上下对称地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27一侧按压,因此,不用担心玻璃管134从凹部127脱落,能够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26可靠地卡止。
另外,中继连接器114为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内安装有中继端子131的形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因为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中形成有止动件126,所以不需要在中继端子131上形成止动件,制造中继端子131所需的材料可减少相应的量。鉴于通常合成树脂的材料费比金属的材料费便宜,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降低中继连接器114的材料成本。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29到图35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中,用于支撑放电管115的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2不同,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构造、作用和效果的说明。
[接地部件150的概要]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用由保持件120和中继端子131构成的中继连接器114支撑放电管115的两端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放电管115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用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中继连接器114支撑,而放电管115的另一个端部由接地部件150支撑。
接地部件150,如图32所示,由沿着底座113的一个侧边缘部安装的细长的支撑板151和能够导通地安装在该支撑板151的正面上的多个接地端子152构成。在支撑板151中,与各接地端子152对应,贯通形成有各3个安装孔151H。此外,支撑板151由基板或金属板构成。
另一方面,接地端子152,如图33所示,是将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制)的板材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包括:基底部153;从基底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和从基底部153的一个侧边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止动件155。
一对弹性按压片154配置在与止动件155相反一侧的侧边缘部上,形成为以向对方侧的弹性按压片154一侧隆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弹性按压片154能够以扩开其间隔的方式进行弹性弯曲,在弹性按压片154没有弹性弯曲的状态下,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为比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小的尺寸。
止动件155从基底部153与放电管115的轴线成直角地立起,在止动件155中形成有呈大致圆弧状下凹的形态的凹部156。在实施方式2的中继连接器114中,在止动件126的凹部127的上下两侧立起有一对导向部128,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凹部156的上下两侧距离基底部153的立起尺寸被抑制得很小,没有设置与实施方式2的导向部128相当的部件。因此,与设置有导向部的情况比较,接地端子152所需要的金属材料减少。
另外,在基底部153上一体形成有3片脚部157。3片中的2片脚部157在弹性按压片154与止动件155之间、并且从基底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件155相反的一侧(里面侧)突出,余下的1片脚部157从基底部153的与止动件155相反一侧的侧边缘的两弹性按压片154的中间位置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件155相反的一侧(里面侧)突出。
该接地端子152,如图343所示,没有收容在合成树脂制的壳体等部件中,在露出的状态下,使脚部157贯通安装孔151H并通过焊接等使其能够导通地固定在支撑板151上。由此,安装在1块支撑板151上的多个接地端子152,通过支撑板151相互能够导通地连接。另外,电源基板不与接地部件150连接,支撑板151能够导通地与底座连接。
[放电管115相对于接地端子152的安装]
当将放电管115安装在接地端子152上时,如图35所示,使放电管115以水平地朝向的状态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端部和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到上下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之间。此时,由管头136的主体137使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以上下扩开的方式弹性弯曲,主体137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弹性按压片154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将主体137拉到基底部153一侧,使主体137与基底部153接触,由此,放电管115的安装完成。此外,放电管115的相反侧的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14上。
已被安装的放电管115,在其两端部由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部件150支撑。一对弹性按压片132、154与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周面弹性地接触,因此,外引线135通过管头136能够电导通地与中继端子131和接地端子152连接。另外,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弹性恢复力,将玻璃管134保持在被按压在止动件126、155的凹部127、156中的状态,当沿着放电管115的轴方向看时,主体137的一部分位于与止动件126、155重叠的位置。即,成为主体137的与导电片40相反一侧的端边缘的一部分相对于止动件126、155在轴线方向上接近并相对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如图38和图39所示,对接地端子152设置保护部551。该保护部551包括弹性按压片限制部552和支撑板接触部553,当接地端子152被安装在支撑板151上并被固定时,支撑板接触部553处于与支撑板151接触或接近的状态。当向弹性按压片154施加使其展开的某些外力时,在被展开的过程中,首先与弹性按压片限制部553接触。此后,当施加其以上的负荷时,支撑板接触部553也担负进行支撑使得保护部551不倒塌的作用。此外,保护部551从弹性按压片154的根部连接,为了使支撑板接触部553起作用,需要使支撑板接触部553在该连接的部分的外侧构成。另外,通过使支撑板接触部553在更外侧构成,能够更加发挥效果。
[实施方式3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将放电管115支撑在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部件150上的状态下,放电管115两端的管头136与保持件120的止动件126和接地端子152的止动件155卡止,因此,不用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在轴线方向移动。
即,当对放电管115赋予从中继连接器114一侧向接地部件150一侧的移动力时,安装在放电管115的中继连接器114一侧的端部上的管头136与保持件120的止动件126卡止,由此能够限制放电管115向接地部件150一侧移动。当对放电管115赋予从接地部件150一侧向中继连接器114一侧的移动力时,在放电管115的接地部件150一侧的端部,管头136与接地端子152的止动件155卡止,因此,放电管115向中继连接器114一侧的移动被限制。这样放电管115沿其轴线向左右偏移的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因此不用担心外引线135的前端碰到收容室123的与避让口125相反一侧的壁部和底座113的侧壁。
另外,在接地端子150的止动件155上,形成有在已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55卡止的状态下与玻璃管134的外周接触的凹部156,在接地端子152上设置有能够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56一侧按压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该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从斜上方和斜下方上下对称地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56一侧按压,因此,不用担心玻璃管134从凹部156脱落,能够可靠地使管头136与止动件155卡止。
另外,在接地部件150中,止动件155与作为与管头136的导通部件的接地端子152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在接地端子以外设置止动件的情况比较,在本实施方式3中,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输出端子并不限于阴型,也可以是阳型。当是阳型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可以贯通嵌合孔向电路基板的正面侧突出。
(2)贯通到嵌合孔中的端子,并不限于只是中继端子,也可以是只有输出端子贯通嵌合孔的方式、或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两者都贯通嵌合孔的方式。
(3)输出端子的连接片并不限于能够弹性弯曲的形态,也可以是不弹性弯曲的形态。在该情况下,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可以是不弹性弯曲的形态,也可以是弹性弯曲的形态。
(4)作为防止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的方法,并不限于与定位部卡止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输出端子的弯曲刚性。
(5)作为吸收中继端子与输出端子的位置偏移的部件,可以是使中继端子为与基板连接器的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细长的形态,使输出端子为与并列方向平行的板状。
(6)输出端子可以配置成偏向基板连接器的壳体中与电路基板的边缘部接近的一侧,也可以配置在壳体的接近电路基板的边缘部一侧的端部与离电路基板的边缘部远的一侧的端边缘上。
(7)基板连接器也可以是不设置壳体,而将输出端子裸露地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形态。
(8)电源基板的电路基板并不限于纸基材酚醛树脂铜箔层压板,也可以是玻璃环氧树脂制或陶瓷制的板材。
(9)输出端子也可以是只将金属材料冲压为规定形状而不实施弯曲加工的端子。
(10)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并不限于开关元件是TFT的显示面板,开关元件也可以是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等TFT以外的开关元件。
(11)作为显示装置,并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需要照明装置的各种显示装置。
(12)作为壳体的材料,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也能够使用合成树脂以外的绝缘材料。

Claims (19)

1.一种电源基板,其安装在呈大致平板状的底座的背面侧,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所述底座大致平行的电路基板和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基板连接器,
通过将所述基板连接器的输出端子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继端子连接,向配置在所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路基板中形成有从其正面贯通到背面的嵌合孔,
所述基板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的背面的与所述嵌合孔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
所述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以与所述嵌合孔对应的方式开口的嵌合凹部,
所述输出端子配置在所述嵌合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端子嵌入到所述嵌合凹部内的状态下,所述中继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中继端子以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状态嵌入到所述嵌合凹部内,在产生所述位置移动时,也维持所述中继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能够通过使所述输出端子卡止来限制该输出端子的沿着所述内侧面的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基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弯曲的可挠部、和从所述可挠部延伸并能够弹性地夹住所述中继端子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构成,
在构成所述连接片的2个片部中,所述中继端子只和与所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片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基板连接器以与多个所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
所述输出端子具有在与所述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与比所述连接片宽并且与所述基板连接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所述中继端子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连接器以沿着所述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
9.一种基板连接器,其构成安装在呈大致平板状的底座的背面侧的电源基板,
包括输出端子,
安装在与所述底座大致平行的电路基板上,
通过使所述输出端子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继端子连接,向配置在所述底座的正面侧的放电管供给电力,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的背面,并且以与嵌合孔对应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嵌合孔以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正面贯通到背面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的壳体,
所述输出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以与所述嵌合孔对应的方式开口的嵌合凹部,
所述输出端子配置在所述嵌合凹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端子嵌入到所述嵌合凹部内的状态下,所述中继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中继端子以能够进行位置移动的状态嵌入到所述嵌合凹部内,在产生所述位置移动时,也维持所述中继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凹部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能够通过使所述输出端子卡止来限制该输出端子的沿着所述内侧面的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定位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端子由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基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能够弹性弯曲的可挠部、和从所述可挠部延伸并能够弹性地夹住所述中继端子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构成,
在构成所述连接片的2个片部中,所述中继端子只和与所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片部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以与多个所述中继端子对应的方式并列配置有多个所述壳体,
所述输出端子具有在与排列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与比所述连接片宽并且与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呈板状的所述中继端子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以沿着所述电路基板的边缘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输出端子配置成只偏向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边缘部相反一侧的区域。
17.一种显示装置用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所述电源基板;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底座;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放电管。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所述照明装置;和配置在所述照明装置的正面侧的显示面板。
1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所述显示装置。
CN2007800232172A 2006-06-30 2007-05-24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1487 2006-06-30
JP181487/2006 2006-06-30
JP021203/2007 2007-01-31
JP2007021203 2007-01-31
PCT/JP2007/060632 WO2008001566A1 (fr) 2006-06-30 2007-05-24 Carte d'alimentation en puissance, connecteur de carte, appareil d'éclairage, appareil d'affichage et récepteur de télévi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3170A true CN101473170A (zh) 2009-07-01
CN101473170B CN101473170B (zh) 2011-01-05

Family

ID=3884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32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3170B (zh) 2006-06-30 2007-05-24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82680B2 (zh)
EP (1) EP2045519B1 (zh)
JP (1) JP4647691B2 (zh)
KR (1) KR100981211B1 (zh)
CN (1) CN101473170B (zh)
TW (1) TW200815707A (zh)
WO (1) WO200800156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1A (zh) * 2009-07-02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56705A (zh) * 2011-06-29 2013-01-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连接器的模块及模块所包含的连接器
CN111557064A (zh) * 2018-06-01 2020-08-18 加藤宣和 配线构造、照明装置及配线构造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0931B (en) 2007-09-12 2011-10-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structure
BRPI0821695A2 (pt) * 2007-12-27 2019-09-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 Ltd conector de relé, estrutura de instalação de conector de relé e chassi, estrutura de instalação de conector de relé e fonte de energia, estrutura de instalação de tubo de descarga e fonte de energia para o conector de relé,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para o dispositivo monitor de vídeo, dispositivo monitor de vídeo e receptor de televisão
TWI382230B (zh) 2008-02-05 2013-01-11 Au Optronics Corp 燈管連接結構
CN201927740U (zh) * 2010-06-14 2011-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灯管连接器
CA2852966A1 (en) * 2011-10-26 2013-05-02 Amerlux, Llc Led connector
US9065187B2 (en) 2012-10-26 2015-06-23 Amerlux Llc LED connector
CN103297733B (zh) * 2013-04-03 2016-05-04 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机及其生产组装工艺
CN105333405B (zh) * 2014-08-13 2020-03-24 朗德万斯公司 电连接装置和照明装置
JP6331887B2 (ja) * 2014-08-29 2018-05-30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626368B1 (ko) * 2014-12-31 2016-06-01 주식회사 연호전자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기기
KR101900789B1 (ko) 2018-03-28 2018-09-20 강신중 단자 연결구조를 구비하는 led 램프
USD950508S1 (en) * 2020-03-05 2022-05-03 Lg Electronics Inc. Television receiver
US11807160B2 (en) 2021-12-02 2023-11-07 Honda Motor Co., Ltd. Push-in nut lighting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7271B (zh) * 1968-08-22 1900-01-01
US3860313A (en) * 1971-04-23 1975-01-14 Jermyn Thomas Circuit board
US3975072A (en) * 1974-04-15 1976-08-17 Elfab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integrated circuit connector and method
JPH0644062U (ja) * 1992-11-18 1994-06-10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間の接続構造
JPH07235361A (ja) * 1993-12-29 1995-09-05 Amp Japan Ltd テープキャリア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83699B2 (ja) * 1994-07-18 2002-05-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間接続機構
CN1100372C (zh) 1996-06-19 2003-01-29 任天堂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合体
JP3118699B2 (ja) * 1997-04-16 2000-12-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ソケット
JP3688915B2 (ja) * 1998-11-27 2005-08-3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68572A (ja) * 2001-03-06 2002-09-2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表示用照明装置
JP2002268573A (ja) * 2001-03-09 2002-09-2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用電線の配置構造
JP3690299B2 (ja) * 2001-04-05 2005-08-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包装方法
US20040173894A1 (en) * 2001-09-27 2004-09-09 Amkor Technology, Inc.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including interconnection posts for multip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JP2004207565A (ja) 2002-12-26 2004-07-22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基板接続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JP2004220980A (ja) * 2003-01-16 2004-08-05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189997B2 (ja) 2003-03-26 2008-12-03 Td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046011B2 (ja) * 2003-05-29 2008-02-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平板型画像表示装置
JP4306521B2 (ja) * 2004-04-12 2009-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DE102005016830A1 (de) * 2004-04-14 2005-11-03 Denso Corp., Kariya Halbleit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5331911A (ja) * 2004-04-19 2005-12-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発光装置、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050494A1 (en) * 2004-09-03 2006-03-09 Cotek Electronic Ind. Co. Ltd. DC-AC power inverter
KR100778995B1 (ko) * 2005-07-26 2007-1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8749B1 (ko) * 2006-04-20 2007-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회로 기판 고정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1A (zh) * 2009-07-02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894237B2 (en) 2009-07-02 2014-11-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856705A (zh) * 2011-06-29 2013-01-0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连接器的模块及模块所包含的连接器
CN102856705B (zh) * 2011-06-29 2015-03-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连接器的模块及模块所包含的连接器
CN111557064A (zh) * 2018-06-01 2020-08-18 加藤宣和 配线构造、照明装置及配线构造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26290A (ko) 2009-03-12
JPWO2008001566A1 (ja) 2009-11-26
WO2008001566A1 (fr) 2008-01-03
CN101473170B (zh) 2011-01-05
EP2045519B1 (en) 2014-01-08
TWI333041B (zh) 2010-11-11
JP4647691B2 (ja) 2011-03-09
US8482680B2 (en) 2013-07-09
TW200815707A (en) 2008-04-01
EP2045519A1 (en) 2009-04-08
US20100039572A1 (en) 2010-02-18
KR100981211B1 (ko) 2010-09-10
EP2045519A4 (en) 201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3170B (zh)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7901101B2 (en) Relay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lay connector and chassis,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lay connector and discharge tube
CN101740311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039168B1 (ko) 전원 기판, 기판 커넥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CN101473165B (zh) 背光源组件、背光源组件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542199B (zh) 放电管的支撑结构、支撑部件、放电管、管座、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KR20090023389A (ko) 방전관, 페룰, 조명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텔레비전 수신 장치
US8702263B2 (en) Lighting device, relay connector,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1473493B (zh)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911399B (zh)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79826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85053B (zh)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安装结构
US2011025500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