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896B - 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1896B CN101471896B CN2008101850099A CN200810185009A CN101471896B CN 101471896 B CN101471896 B CN 101471896B CN 2008101850099 A CN2008101850099 A CN 2008101850099A CN 200810185009 A CN200810185009 A CN 200810185009A CN 101471896 B CN101471896 B CN 1014718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information
- client terminal
- mentioned
- relay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多个客户终端分别与中继服务器连接,能够共享资源。某客户终端监视向指定的传送源文件夹追加资源。当追加了资源时,该客户终端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共享资源信息的更新经由中继服务器被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当某客户终端检测到上述的更新时,通过中继服务器向客户终端发送上述资源的传送请求。当客户终端通过中继服务器接收该资源的实体数据时,就在预定的传送目标文件夹中保存该资源。从而能够实现不利用VPN等而超越外部网络的自动文件传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网络来实现自动资源传送的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被称作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的通信系统。该VPN例如用于如下用途:与各地区设置的多个分公司(据点、支店)的LAN相连接的终端彼此之间通过因特网来进行通信。如果利用上述VPN,则各客户终端能共享位于远程地的其他LAN上所连接的机器上的各种资源(文件夹和文件)。因此,能够通过使用该VPN来经由网络传送资源。
发明内容
可是,VPN那样的系统由于是虚拟地构成网络,所以容易变为僵硬的系统。因此,难以构筑具有扩展性、适应性的系统。
而不使用VPN则难以取得向属于其他网络的终端的存储区域自动传送文件这样的构成。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用VPN以外的方法来实现跨网络的自动文件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中继服务器。即该中继服务器具有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控制部。上述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存储包含与自身之间能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上述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在上述中继组内,当多个客户终端间共享资源时,存储共享资源信息。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共享该资源的客户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上述控制部包括资源追加反映部、传送请求中继部、删除请求中继部。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在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文件夹的结果,当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追加了资源而该客户终端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上述传送请求中继部在当由于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的结果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关于资源的信息而请求传送该资源时,将该资源的传送请求中继给是自身的属下且能操作对象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上述删除请求中继部在向请求了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传送上述资源并存储到预定的文件夹中而该客户终端请求了从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的删除请求中继给自身属下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上述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
由此,能够从某客户终端的预定的文件夹向属于其他网络的客户终端的预定的文件夹能自动进行资源的传送。
在上述中继服务器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上述客户终端能把多个文件夹作为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此外,当在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上述客户终端按照追加该资源的监视对象文件夹,在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并且,上述中继服务器的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由此,能够根据追加了资源的文件夹,将该资源自动分配传送到预定的客户终端的文件夹中。
在上述中继服务器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当在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时,上述客户终端根据该追加的资源,在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并且,上述中继服务器的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由此,能够根据追加的资源的种类等,将该资源自动分配传送到预定的客户终端的文件夹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中继通信系统。即中继通信系统具有多个中继服务器、多个客户终端。上述中继服务器具有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控制部。上述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存储包含与自身之间能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上述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在上述中继组内,当在多个客户终端间共享资源时,存储共享资源信息。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共享该资源的客户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上述控制部具有资源追加反映部、传送请求中继部、删除请求中继部。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在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文件夹的结果,当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而该客户终端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上述传送请求中继部在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的结果,当检测到在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有关资源的信息而请求传送该资源时,将该资源的传送请求中继给是自身的属下且能操作对象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上述删除请求中继部在向请求了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传送上述资源并存储到预定的文件夹而该客户终端请求了从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的删除请求中继给自身属下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上述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
由此,能够从某客户终端的预定的文件夹向属于其他网络的客户终端的预定文件夹自动进行资源的传送。
在上述中继通信系统中,上述客户终端在从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了关于自身能操作的资源的信息时,删除该资源的实体。
由此,能实现在不同的网络之间犹如使文件的实体自动移动那样的处理。
在上述中继通信系统中,已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和已被请求传送的客户终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发送传送结果的通知。
由此,用户能获知进行了文件传送的命令和处理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结束。
通过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的详细描述来明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要素、过程、步骤、特性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2是外部服务器的功能框图。
图3是客户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4是中继服务器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客户终端、中继服务器、外部服务器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中继组信息的内容的图。
图7是表示共享资源信息的内容的图。
图8是表示生成中继组的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9是表示将客户终端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而注册在中继组中的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0是表示在中继组中注册共享资源的通信处理的序列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的文件传送处理的前半部分的序列图。
图12是表示文件传送处理的后半部分的序列图。
图13是表示客户终端的文件传送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由连接在WAN上的多个LAN构成。该中继通信系统具有中继服务器1、外部服务器2、客户终端5、文件服务器6。
WAN(Wide Area Network)是相互连接不同的LAN的网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因特网作为WAN。
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在限定的场所构筑的规模比较小的网络。LAN存在多个,并且被构筑在物理上彼此分离的场所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东京分公司构筑LAN91,在大阪分公司、名古屋分公司、福冈分公司分别构筑LAN92、93、94的情形。这4个LAN91、92、93、94分别与全球的网络即因特网连接。
接着,参照图2等说明外部服务器2。图2是外部服务器2的功能框图。该外部服务器2是用于各LAN中配置的中继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的装置,被设置在因特网上。
图2所示的外部服务器2具有作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的功能。具体而言,外部服务器2具有作为对SIP方法和响应等进行中继的SIP代理服务器的功能、作为注册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account)的SIP注册服务器的功能。
外部服务器2如图2所示,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WAN接口201、控制部202、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
WAN接口201是使用全球IP地址来与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中继服务器1等各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是与全球IP地址关联来管理具有注册请求的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的数据库。
控制部202是控制通过WAN接口201进行的各种通信的处理部,控制按照TCP/IP、UDP或SIP等协议的通信处理。该控制部202例如进行如下处理:从各中继服务器1接收该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注册到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中。还进行如下等处理:将从中继服务器1发送的各种SIP方法或响应等通信数据中继至其他中继服务器1中。
下面,参照图3等说明客户终端5。图3是客户终端5的功能框图。
该客户终端5是用户能直接操作的终端,例如相当于由用户在每天的业务中使用的个人电脑(PC)等。因此,在LAN内通常存在多个客户终端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LAN91中连接有客户终端11、12,在LAN92中连接有客户终端21、22。此外,在LAN93中连接有客户终端31、32,在LAN94中连接有客户终端41、42。对各客户终端5给予在同一LAN中被唯一地进行管理的私有(private)IP地址。
如图3所示,客户终端5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LAN接口601、控制部602、资源存储部603、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传送设定存储部605。
LAN接口601是使用上述私有IP地址来与连接在同一LAN上的中继服务器1以及文件服务器6等各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资源存储部603存储其客户终端5能操作的文件或文件夹等资源的实体。
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对记述有各客户终端5具有的共享资源的信息的共享资源信息进行存储。
传送设定存储部605存储用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来传送文件等资源的各种设定。该设定包括客户终端5作为资源的传送源工作时、以及作为传送目标工作时的各种设定。客户终端5作为资源的传送源工作时的设定信息,包括表示为了检测应该传送的资源而进行监视的文件夹的位置的信息、以及检测到应该传送的资源时是否将其作为共享资源来追加到某个共享资源信息中的信息等。客户终端5作为传送目标工作时的设定信息,包括为了检测应该传送的资源而是否应该监视某个共享资源信息的信息、在从传送源的客户终端5通过中继服务器1接收传送对象资源时表示保存该实体数据的文件夹的位置的信息等。
控制部602是控制通过LAN接口601进行的各种通信的处理部。该控制部602控制按照TCP/IP、UDP或SIP等协议的通信处理。
控制部602例如进行如下处理:控制资源存储部603中存储的资源的移动、变更或删除。此外,控制部602从中继服务器1收到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通知时,进行更新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的处理。此外,客户终端5作为资源的传送源工作时,控制部602按照传送设定存储部605的设定,进行特定的文件夹的内容的监视、在该文件夹中追加的资源向上述共享资源信息的追加等处理。进一步,客户终端5作为资源的传送目标工作时,控制部602按照传送设定存储部605的设定,进行特定的共享资源信息的内容的监视、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资源时的该资源的传送请求的发行等处理。
下面,参照图4等说明中继服务器1。图4是各中继服务器1的功能框图。
中继服务器1如图1所示,在各LAN中配置1台。具体而言,在LAN91中配置中继服务器R1,在LAN92中配置中继服务器R2,在LAN93中配置中继服务器R3,在LAN94中配置中继服务器R4。
中继服务器1连接在LAN上,能与连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户终端5进行通信。此外,中继服务器1也与因特网连接,能与连接在其他LAN上的中继服务器1(通过上述外部服务器2)进行通信。为了进行该通信,对各中继服务器1被给予私有IP地址和全球IP地址的这两种地址。
中继服务器1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LAN接口501、WAN接口502、控制部503、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
LAN接口501是使用私有IP地址与连接在与本装置相同的LAN上的客户终端5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在LAN91中,中继服务器R1能使用LAN接口501与各客户终端11、12进行通信。
WAN接口502是使用全球IP地址,与连接在因特网上的外部服务器2等各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各中继服务器1具有作为SIP注册服务器的功能,各中继服务器1和各客户终端5之间的通信使用SIP进行。例如,在LAN92中,中继服务器R2作为SIP注册服务器工作,接收连接在LAN92上的各客户终端21、22的账户,注册在账户信息数据库504。
因此,中继服务器1如图5所示,在与客户终端5的关系上看,作为从该客户终端5接收账户来注册(REGISTER)的服务器进行工作。此外,在与外部服务器2的关系上看,中继服务器1作为对外部服务器2发送账户来注册(REGISTER)的客户机进行工作。
图4的账户信息数据库504是将有注册请求的客户终端5的账户与私有IP地址关联来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中继组信息数据库(中继组信息注册部)505是管理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注册的客户终端5所关联的中继组信息的数据库。
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506是管理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注册的客户终端5所关联的共享资源信息的数据库。
控制部503是控制通过LAN接口501和WAN接口502进行的各种通信的处理部,控制按照TCP/IP、UDP或SIP等协议的各种通信处理。
该控制部503例如执行向外部服务器2发送本装置的账户并且请求注册的处理、生成中继组信息并且存储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处理。此外,控制部503还执行生成共享资源信息并且存储到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的处理。
进一步,控制部503包括资源追加反映部511、传送请求中继部512、删除请求中继部513。
当从客户终端5进行旨在对共享资源信息追加资源信息的通知时,资源追加反映部511对其他客户终端5发送指示以进行该资源信息的追加。
在从客户终端5有资源的传送请求时,传送请求中继部512将该送请求中继到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5(或者在属下具有该客户终端5的中继服务器1)。
在从客户终端5具有旨在应该从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预定的资源信息的请求时,删除请求中继部513将该删除请求中继到其他的客户终端5(或者在属下具有该客户终端5的中继服务器1)。
下面,说明文件服务器6。如图1所示,该文件服务器6连接在LAN上,构成为能与连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户终端5进行通信。
文件服务器6构成为能存储文件或文件夹等资源的实体,作为代替各客户终端5所具有的上述资源存储部603(图3)的资源存储部件进行工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各客户终端5能操作的资源(包含传送对象的资源)存储在该客户终端5的本地盘内的情形、和存储在作为网络驱动器的文件服务器6内的情形。该文件服务器6在各LAN中不是必须的,在图1的例子中,在LAN92、94中也可省略设置。
下面,说明由该中继通信系统处理的信息即中继组信息和共享资源信息。
首先,参照图6说明中继组信息。图6是表示中继组信息的内容例的图。
图6示出中继服务器R1中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存储内容例。在该例子中,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存储2个中继组信息100a、100b。
各中继组信息100a、100b包括一个组识别信息101、通过允许相互连接而构成中继组的中继服务器1的信息(中继账户信息)102、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
组识别信息101是用于识别该中继组信息100的信息,每当生成中继组信息100时给予不同的识别ID,从而成为能唯一识别的结构。由此,操作员等能根据组识别信息101来确定中继组,能简单进行组结构的变更等。
中继账户信息102包括通过允许相互连接来构成中继组的各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信息。例如,在图6的上侧示出的中继组信息100a中,记述有构成中继组的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账户。此外,在图6的下侧示出的中继组信息100b中,记述有构成该中继组的2个中继服务器R1、R2的账户。
在中继账户信息102中,一并注册对各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给予的具体名称,使用户的识别变得容易。例如,如果是中继服务器R1(relay-serverl)的中继账户信息102a,就对中继服务器R1的账户(relay-serverlnet)给予名称(分公司A)。
如上所述,中继组信息100a、100b逐个中继组能唯一识别地进行生成。此外,中继组信息100a、100b包括通过允许相互连接构成一组(中继组)的各中继服务器的账户(中继账户信息102)。因此,参照中继组信息100a、100b时,就能获知哪个LAN和哪个LAN构成组。
下面,说明上述中继组信息100中能包含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
如图6所示,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与各中继组信息100对应而被注册。例如,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与中继组信息100a对应而被注册,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b与中继组信息100b对应而被注册。
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110b包含个别终端信息111,该个别终端信息111记述了在对应的中继组信息100a、100b涉及的中继组中,允许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5。该个别终端信息111是记述能共享资源的客户终端5各自的账户的信息。
例如,与图6上侧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对应的中继组信息100a定义由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构成的中继组。如图1所示,在连接有中继服务器R1的LAN91中存在2台客户终端11、12。在图6上侧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的例子中,这2台客户终端被选择作为在上述中继组中能共享资源的终端,其账户信息作为个别终端信息111而被注册。同样,在连接有中继服务器R2的LAN92中,客户终端21、22的这两者被选择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在连接有中继服务器R3的LAN93中存在客户终端31、32,但是在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的例子中,只有客户终端31被选择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其账户信息作为个别终端信息111而被注册。
在个别终端信息111中,除了各可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还注册对该账户给予的具体名称,用户的识别变得容易。例如,在客户终端11的情况下,记述有对其账户(例如clientllrelay-serverl.net)给予的名称(clientll)。在个别终端信息111中还记述有营业部和开发部等表示其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所属的所属识别数据112。
在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各个别终端信息111与连接在和可资源共享终端相同的LAN上的中继服务器1的中继账户信息102关联而被记述。例如,关于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以与中继服务器R1的中继账户信息102a关联的形式而被记述。
此外,如图6的例子所示,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能分别存储多个中继组信息100和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此外,客户终端11、21在2个中继组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110b这两方中,是可资源共享终端,记述有其个别终端信息111。这样,在多个中继组中将一个客户终端5选择作为资源共享终端,能将该主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存储到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各中继组信息100在构成中继组的各中继服务器1之间进行交换。例如,图6的上侧的中继组信息100a在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中进行交换,被存储在各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此外,图6的下侧的中继组信息100b在中继服务器R1、R2中进行交换,被存储在各中继服务器R1、R2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下面,参照图7说明共享资源信息的内容。图7例示出客户终端1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与其相同的信息也被存储在连接在与客户终端11相同的LAN上的中继服务器R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
共享资源信息120例如如图7所示,以XML形式进行记述。该共享资源信息120由表示是关于客户终端11的共享资源信息的账户识别信息121和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构成。
账户识别信息121逐个客户终端5地生成共享资源信息120,因此是用于对其进行识别的信息。
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由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家族账户信息124、家族资源信息125等构成。在图7的例子中,记述有2个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122b)。
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是用于识别其共享资源信息122的信息,每当生成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时,给予不同的ID,成为能唯一识别的结构。在此,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由与进行了共享资源信息120的生成请求的客户终端5关联的ID、和用于使该识别变得容易的名称构成。上述ID例如可以是20071001150032clientllrelay-serverl等,使该识别变得容易的名称例如可以是workspacel等。
由此,用户等能根据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来确定共享资源信息,所以能简单地对其内容进行编辑等。
家族资源信息125是表示客户终端5保存的文件或文件夹(目录)等资源的实体的资源信息126的集合体。
各资源信息126由共享的资源的名称信息、能操作其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5(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信息、表示其资源的实体的所在的地址信息、其资源的种类的信息、关于其资源的状态信息构成。
共享的资源的名称是在多个客户终端5共享资源时,对该资源给予的名称,例如,记述为name=“FromFolder”。对于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信息,识别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例如被记述为owner=“clientl1relay-serverl.net”。表示资源的实体的所在的地址表示共享资源在资源存储部603(或者文件服务器6)中实际存储的位置,例如使用全路径来记述为value=“c:/FromFolder”等。资源的种类信息是表示该资源是文件还是文件夹的信息,例如记述为type=“folder”等。状态信息是表示其资源的状态的信息,例如记述为status=“ok”等。
如图7所示,资源信息126有表示文件夹的情形和表示文件的情形,在图7的例子中,表示文件的资源信息126的XML标签能成为表示文件夹的资源信息126的XML标签的子要素。例如,表示文件“file001.pdf”的资源信息126b成为表示文件夹“FromFolder”的资源信息126a的子要素。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使用XML的母要素和子要素的关系,记述阶层构造信息,由此,表现由文件和文件夹构成的共享资源的阶层构造。通过使用该资源的阶层构造,能在按照用途和目的整理后的状态下共享文件和文件夹(共享资源)。
家族账户信息124是共享由家族资源信息125表示的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5的账户(例如clientllrelay-serverl.net)的信息的集合体。
在图7的资源信息126b的例子中,所有者客户终端是11。而且,通过该所有者客户终端11能间接操作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用户客户终端)是家族账户信息124a中记述的客户终端中的所有者客户终端11以外的客户终端。即在本例子中,客户终端21是用户客户终端。
能够在上述家族资源信息125中记述多个资源信息126,在各资源信息126中记述的所有者客户终端也可以彼此不同。因此,所有者客户终端和用户客户终端的关系不是固定的,家族账户信息124中记述的客户终端都能成为所有者客户终端。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将家族账户信息124中记述的客户终端称作共享成员终端。
图7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的例子中的作为共享成员终端的客户终端11、21的每一个,连接在与图6的中继组信息100a中记述的构成中继组的3台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任意一个相同的LAN上。此外,各共享成员终端在该中继组中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中,都是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记述有个别终端信息111的客户终端。这样,资源的共享在同一中继组中的任意客户终端之间进行。
上述共享成员终端分别将以上说明的内容的共享资源信息存储在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
下面参照图8的序列编号11~19,说明中继组的生成和注册阶段。一般由用户和操作员作为网络的初始设定来进行图9所示的序列编号11~19的处理。
首先,在中继服务器R1中,由操作员执行与中继服务器R2之间新形成中继组的方法(createGroup方法)。在该createGroup方法中,指定形成中继组的对象的中继服务器R2的账户(relay-server2net)。
接着,在中继服务器R1中,新生成中继组信息100a。此时,对该中继组信息给予识别ID(0001relay-serverl),并记述在组识别信息101中。
接着,在中继服务器R1中,执行信息发送命令(MESSAGE方法),对成为对象的中继服务器R2的group-info信息被发送到外部服务器2(序列编号11)。该信息中包含由上述createGroup方法生成的中继组信息的识别ID。
在该MESSAGE方法中,指定信息发送目标的中继服务器R2的账户(sip:relay-server2net)。外部服务器2参照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由此取得中继服务器R2的全球IP地址,将来自中继服务器R1的group-info信息中继到中继服务器R2中。接收到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通过外部服务器2向中继服务器R1发回OK响应。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各中继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经由外部服务器2进行,以下也是同样的。因此,在以后的说明中,省略经由外部服务器2的通信处理的具体说明。
然后,中继服务器R1对中继服务器R2发送服务器信息的发送请求信息(request-server-info信息)(序列编号12)。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将OK响应与关于自身的信息(server-info)一起返回到中继服务器R1。
本次相反,中继服务器R2发送对于中继服务器R1的request-server-info信息(序列编号13),中继服务器R1对中继服务器R2返回关于自身的信息(server-info)。
如上所述,通过交换彼此的关于服务器的信息,两中继服务器R1、R2的信息被记述在中继组信息100中包含的中继账户信息102中,并被存储在各中继服务器R1、R2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接着,在中继服务器R2中,由操作员执行在刚才生成的中继组(由中继服务器R1、R2构成的中继组)中新添加中继服务器R3的方法(addGroup方法)。在该addGroup方法中,指定加入的中继服务器R3的账户(relay-server3net)、加入的中继组的识别ID(0001relay-serverl)。
于是,中继服务器R2对成为加入的对象的中继服务器R3发送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14)。在该信息中包含由上述addGroup方法指定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3向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接着,与序列编号12、13中说明的完全相同,在中继服务器R2和中继服务器R3之间交换服务器信息(序列编号15、16)。
接着,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通知在中继组中添加了中继服务器R3的update-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17)。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然后在中继服务器R3和中继服务器R1之间交换服务器信息(序列编号18、19)。
通过以上,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形成中继组的中继组信息100(具体而言,图6的标号100a表示的内容信息)被存储到各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虽然在图8中未图示,但是在中继服务器R1中,作为形成中继组的其他中继服务器,还指定R2并执行createGroup方法。此后的处理与上述几乎相同。由此,生成由中继服务器R1、R2形成的中继组信息100b,给予识别ID(0002 relay-server2),并存储在R1、R2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接着,参照图9的序列编号21~29,说明对中继组的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注册阶段。
在中继服务器R1中,由操作员执行对由3台中继服务器R1、R2、R3构成的中继组注册客户终端1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方法(addTerminal方法)。在该addTerminal方法中,指定客户终端11的账户、以及表示注册目标的中继组的识别ID(0001 relay-serverl)。
当执行该addTerminal方法时,中继服务器R1就检索自身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然后,在与指定的识别ID的中继组信息对应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
然后,中继服务器R1立刻根据上述识别ID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存储内容中确定中继组信息100,调查该中继组由哪个中继服务器1构成。于是,根据图6的中继组信息100a,判明成为对象的中继组由自身(中继服务器R1)和2台中继服务器R2、R3构成。
因此,中继服务器R1首先对中继服务器R2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1)。该信息包含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11的账户、以及注册目标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后,发回OK响应。
接着,中继服务器R1对客户终端11发送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2)。该信息包含追加了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收到该信息的客户终端1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收到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
接着,中继服务器R1对中继服务器R3也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3)。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3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了上述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后,发回OK响应。
通过以上,在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所存储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注册客户终端1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
接着,在中继服务器R2中,由操作员执行指定上述中继组的识别ID、注册客户终端2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方法(addTerminal方法)。
于是,中继服务器R2检索自身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在由识别的ID指定的中继组信息所对应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
接着,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4)。该信息包含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21的账户、注册目标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
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1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所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中继服务器R1对连接在与自身相同的LAN上、并已经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存储的客户终端11发送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4.1)。收到该信息的客户终端1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上述客户终端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然后,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发回OK响应,收到该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1对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
进一步,中继服务器R2对客户终端21发送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5)。该信息包含追加了客户终端11和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收到该消息的客户终端2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收到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
接着,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3也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6)。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3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了上述客户终端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后,发回OK响应。
通过以上,成为如下状态:在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所存储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注册客户终端11和2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
接着,在中继服务器R3中,由操作员执行指定上述中继组的识别ID、注册客户终端3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方法(addTerminal万法)。
于是,中继服务器R3检索自身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在关于由识别ID指定的中继组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
进一步,中继服务器R3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7)。该信息包含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31的账户、注册目标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
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1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进一步,中继服务器R1对连接在与自身相同的LAN上的、已经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而被存储的客户终端11,发送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7.1)。收到该信息的客户终端1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上述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然后,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发回OK响应,收到该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1对中继服务器R3发回OK响应。
接着,中继服务器R3对客户终端31发送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8)。该信息包含追加了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收到该信息的客户终端3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收到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
接着,中继服务器R3对中继服务器R2也发送请求向中继组追加可资源共享终端的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9)。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进一步,中继服务器R2对连接在与自身相同的LAN上的、已经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而被存储的客户终端21发送add-group-info信息(序列编号29.1)。收到该信息的客户终端21在适宜的存储部件中存储上述客户终端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然后,客户终端21向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收到该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3发回OK响应。
通过以上,成为如下状态:在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注册客户终端11、21和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
此外,在图9中虽然未图示,但是此后,还进行对上述中继组信息(识别ID为0001 relay-serverl)追加客户终端12、22的操作。由此,在中继组信息100中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注册客户终端11、12、21、22、31的个别终端信息11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参照图6的标号110a)。进一步,继续进行在其他中继组信息(识别为ID 0002 relay-serverl)中追加客户终端11、21的操作(参照图6的标号110b)。
并且,在图9中,对注册客户终端来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中继服务器1还能进行删除客户终端5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注册的处理(deleteTerminal method:删除终端方法)。此时,从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中删除指定的客户终端5的个别终端信息111。
接着,参照图10说明实际共享客户终端5的资源时的动作。在此,以在客户终端11、21之间共享客户终端11保存的文件夹“FromFolder”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用户操作客户终端11,指定识别ID为0001 relay-serverl的中继组后,对客户终端11进行显示该中继组的可资源共享终端的指示。客户终端11通过与中继服务器R1的通信,取得可资源共享终端的信息,在画面上显示指定的中继组的可资源共享终端的列表。
在此,指定识别ID为0001 relay-serverl的中继组,所以根据图6所示的可资源共享终端信息110a,显示客户终端12、21、22、31作为可资源共享终端。用户指定显示的客户终端21作为实际上共享资源的终端(上述用户客户终端)。在本次的说明中,作为用户客户终端仅指定了1台,但是,也可以从显示的可资源共享终端的列表中指定多个或全部。
接着,客户终端11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共享资源的生成请求(createSharedResource命令)(图10的序列编号31)。该信息中包含中继组的识别ID、以及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21的信息。
收到该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1生成共享资源信息120,并存储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此外,根据中继组的识别ID,参照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内容,对构成该中继组的其他中继服务器R2发送policy-data信息,通知生成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序列编号31.1)。
收到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生成并存储共享资源信息120。此外,中继服务器R2对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21发送policy-data信息,通知共享资源信息(序列编号31.1.1)。
收到该policy-data信息的各用户客户终端21进行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变更。然后,对发送源的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收到OK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1发回OK响应,收到该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1对客户终端11发回OK响应。
通过以上,在中继服务器R1、R2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记述有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家族账户信息124。在客户终端11、2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也记述有相同的内容。
接着,用户操作客户终端11执行addResource方法,由此进行在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表示共享资源的实体的资源信息(图7的标号126a)的处理。在本次的说明中,从客户终端11的资源存储部603中存储的资源的实体中选择“FromFolder”,指定使其与其他的客户终端21共享的命令。
收到该指定的客户终端11将包含指定的资源信息的资源追加请求(AddResource命令)发送到中继服务器R1(序列编号32)。收到资源追加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1将变更后的共享资源信息存储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然后,中继服务器R1对用户客户终端21连接的中继服务器R2发送AddResource信息,通知追加的资源信息126a(序列编号32.1)。
收到信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存储追加了该资源信息126a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与此同时,对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21发送资源追加请求AddResource,通知指定的资源信息126a(序列编号32.1.1)。
收到该资源追加请求的用户客户终端21进行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追加该资源信息126a的变更。然后,对发送源的中继服务器R2发回OK响应。收到OK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1发回OK响应,收到该响应的中继服务器R1对客户终端11发回OK响应。
通过以上的处理,在各客户终端5和中继服务器1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关于文件夹“FromFolder”的资源信息126a(参照图7)。
接着,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客户终端11、31之间新生成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b,并存储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接着,进行在上述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b中追加关于文件夹“FromFolder2”的资源信息126c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在特定的文件夹追加了资源时的自动资源传送。图11和图12示出表示文件的自动传送处理的序列图。
上述客户终端11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执行CheckFolder命令,由此,定期检查在客户终端11的资源存储部603中生成的预定的文件夹的内容(序列编号41)。检查哪个文件夹的信息被预先设定在该客户终端11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中。本次以旨在检查名称为“FromFolder”的文件夹的设定的情形进行说明。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将上述文件夹(“FromFolder”)称作传送源文件夹。该检查的结果没有检测到向传送源文件夹11f的追加资源时,客户终端11不进行处理。
某一时刻,其他机器51的用户希望向对象目标的机器52传送文件而执行CopyFile命令,将该机器51的本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对象文件复制到客户终端11的上述传送源文件夹11f中(序列编号42)。在此,上述CopyFile命令的结果是将名字为file001.pdf的文件追加到传送源文件夹11f内。
用户操作的上述机器51通过网络对客户终端11进行连接,构成为能够对客户终端11的上述传送源文件夹(FromFolder)写入文件或文件夹。此外,对象侧的机器52通过网络对客户终端21进行连接。在客户终端21的资源存储部603预先生成适宜的文件夹,从客户终端11向客户终端21传送的文件等实体数据被保存在该文件夹(传送目标文件夹21f)中。在本次的说明中,生成名字为“ToFolder”的文件夹作为传送目标文件夹21f。对象侧的机器52构成为能通过网络读入该传送目标文件夹21f的内容。
其中,在上述中继组信息100(图6)中,未记述与上述机器51、52有关的个别终端信息,因此,这些机器51、52无法直接参加利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的资源共享。
然后,在客户终端11中,当执行上述CheckFolder命令(序列编号43)时,就检测到追加了文件。于是,客户终端11立刻参照自身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在“FromFolder”中保存了新的资源的情况下,调查作为应该追加该资源的对象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是哪个。
本次,在“FromFolder”中保存了资源的情况下,成为在图7的上侧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资源信息的设定。因此,客户终端11在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关于追加后的文件的资源信息126b。在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资源信息126b被追加成为共享的文件夹“FromFolder”的资源信息126a的子要素。
接着,客户终端11将向共享资源信息120的资源信息126的追加请求(AddResource命令)发送到中继服务器R1(序列编号44)。
上述AddResource命令的处理如序列编号44~44.1.1那样进行,但是该处理与图10的序列编号32~32.1.1说明的几乎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据此,在中继服务器R1、R2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和客户终端11、2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追加了file001.pdf的资源信息的共享资源信息120。
而客户终端21的结构为:当更新共享资源信息120时,自动调查在预先由传送设定存储部605指定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是否追加了某些共享资源。
在本次的例子中,客户终端21检测到在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了文件“file001.pdf”作为共享资源。于是,客户终端21指定该共享资源(file001.pdf),并将文件实体数据的传送请求(CopyFile命令)发送到中继服务器R2(序列编号45)。
当收到该传送请求,中继服务器R2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INVITE信息,在其与中继服务器R1之间确立对话(session)(序列编号45.1)。此时,中继服务器R2通过发送复制指示(CopyFile),将传送请求中继至中继服务器R1中。收到传送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1通过向客户终端11发送CopyFile命令,进一步对文件实体数据的传送请求进行中继(序列编号45.1.1)。
收到了文件实体数据的传送请求的客户终端11读出指定的共享资源(file001.pdf)的实体数据(序列编号45.2.1.1)。该文件被保存在传送源文件夹11f(“FromFolder”)中,所以从该传送源文件夹11f读出实体数据。客户终端11将读出的实体数据发送给中继服务器R1(fileTransfer)。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的实体数据通过中继服务器R2被传送给客户终端21(fileTransfer)。取得该文件的实体数据时,客户终端21将其实体数据以file001.pdf的文件名保存在传送设定存储部605中预先设定的传送目标文件夹21f(“ToFolder”)中(序列编号46)。
当实体数据的保存结束时,客户终端21对中继服务器R2发送共享资源信息删除请求(deleteFile命令)(图12的序列编号47)。
收到该资源信息删除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2通过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deleteFile信息,中继该删除请求(序列编号47.1)。收到该删除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1对客户终端11发送删除请求(deleteFile命令)(序列编号47.1.1)。
收到该删除请求的客户终端11从自身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存储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删除file001.pdf的资源信息126b。接着,在客户终端11中,执行文件删除命令(deleteFile),从传送源文件夹11f(“FromFolder”)中删除file001.pdf的实体数据(序列编号47.1.1.1)。
接着,客户终端11执行NotifyFileTransferComplete方法,对对象资源的复制源机器51发送文件传送完毕通知(序列编号47.1.1.2)。此外,客户终端21也执行NotifyFileTransferComplete方法,向预定的对象(例如上述机器52)发送文件传送完毕通知(序列编号48)。传送完毕通知用于通知从传送源文件夹(“FromFolder”)向传送目标文件夹(“ToFolder”)传送了新的资源。
使用机器52的用户根据上述文件传送完毕通知,获知文件已到达后访问客户终端21的上述传送目标文件夹21f。用户通过操作机器52,打开该传送目标文件夹21f中保存的文件“file001.pdf”的实体数据,能确认内容,或者进行复制到机器52自身的本地存储部件中等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处理,能够实现连接在不同的LAN上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资源传送,能够在2个机器51、52之间能交换文件。虽未图示,但是在客户终端21一例生成传送源文件夹,在客户终端11一例生成传送目标文件夹,合适地设定各客户终端11、21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由此也能实现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文件传送。
接着,参照图13说明用于实现上述的资源自动传送处理的客户终端5的处理的细节。图13的流程图表示由各客户终端11、21执行的公共的程序。
当程序开始时,各客户终端11、21检查有否对自身能操作实体的传送源文件夹追加文件(资源)(S101)。
在上述的例子中,客户终端11在上述传送设定存储部605中存储传送源文件夹的设定,所以检查在该传送源文件夹11f中是否有新追加文件。而在客户终端21中未进行传送源文件夹的设定,所以不能进行检查,始终没有发现新文件。
在S101的判断中,在客户终端11中发现了新文件时,进行在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该新文件的处理(S108)。在该S108的处理中,客户终端11最初在上述传送源文件夹11f中保存了资源时,参照自身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调查在哪个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中追加该资源。然后,在对象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与上述资源(新文件)有关的共享资源信息126b。
接着,客户终端11对中继服务器R1发送请求对其他的客户终端21的共享资源信息120追加并更新资源信息的命令(S109)。然后,客户终端11待机到收到文件实体数据传送请求命令(S110)。在该待机中,在一定时间内没收到文件实体数据传送请求命令时(S116),判断由于通信错误等任意理由而传送失败,发送文件传送错误通知(S117)。
而客户终端21监视由自身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指定的特定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的内容(S 102),当不更新该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时,返回S101的处理。通过该处理,客户终端21待机,直到对象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被更新为止。
当客户终端11在S 109的处理中发送的共享资源信息更新命令经由中继服务器R1、R2被客户终端21接收时,就在客户终端21中,更新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因此,客户终端21在S102的判断中,检测成为对象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的更新。
于是,客户终端21调查更新后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由此,判断追加的文件是file001.pdf,能操作其文件的实体的所有者客户终端是客户终端11。因此,客户终端21对中继服务器R2发送文件实体数据的传送请求命令(S103)。
当经由中继服务器R1、R2接收该文件实体数据的传送请求命令时,客户终端11就按照上述命令将新文件的实体数据发送给中继服务器R1(S111)。然后,客户终端11待机到接收共享资源信息的删除命令(S122)。
客户终端21经由中继服务器R1、R2接收客户终端11在S111的处理中发送的实体数据(S104)。然后,客户终端21在预定的文件夹中保存该实体数据作为文件(S105)。当文件的保存结束时,客户终端21为了从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与上述传送文件有关的资源信息,对中继服务器R2发送删除命令(S106)。然后,客户终端21对预定的机器发送旨在文件传送结束的通知(S107)。
当客户终端11经由中继服务器R1、R2接收客户终端21在S106中发送的共享资源信息删除命令时,客户终端11就更新共享资源信息120,删除上述资源信息(S113)。进一步,客户终端11从预定的文件夹(上述传送源文件夹11f)中删除上述资源的实体数据(S114)。然后,客户终端11对预定的机器发行旨在文件传送结束的通知(S115)。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中继服务器1具有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存储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控制部503。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存储包括与自身之间能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1的中继组的信息(中继组信息100)。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客户终端5之间共享资源时,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存储共享资源信息120。该共享资源信息120包括该资源的信息(家族资源信息125)、作为共享该资源的客户终端5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信息(家族账户信息124)。上述控制部503具有资源追加反映部511、传送请求中继部512、删除请求中继部513。而且,如图11的序列编号44~44.1.1所示,在客户终端11监视到传送源文件夹11f后,由于检测到向上述传送源文件夹11f追加资源而该客户终端11向共享资源信息120追加了关于该资源的资源信息126时,中继服务器R1的资源追加反映部511按照客户终端11的AddResource命令,使该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变更反映到其他的客户终端21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此外,如图11的序列编号45、45.1所示,中继服务器R2的传送请求中继部512在客户终端21监视到共享资源信息120(预定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后,由于检测到对该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追加了资源而发送CopyFile命令来请求了资源传送时,对在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11的中继服务器R1发送复制指示(copyFile),由此中继该资源传送请求。此外,如图12的序列编号47、47.1所示,在对发送了CopyFile命令的客户终端21传送上述资源,并存储在预定的文件夹中,由此该客户终端21发送deleteFile命令,请求旨在应该从上述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删除该资源时,中继服务器R2的删除请求中继部513对在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11的中继服务器R1发送deleteFile信息,由此中继该资源信息删除请求。
由此,客户终端5和中继服务器1联合工作,能自动进行如下处理:使对某客户终端5的预定文件夹追加的资源跨网络移动到其他的客户终端5的预定文件夹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客户终端11如图12的序列编号47.1.1~47.1.1.1所示,收到旨在从共享资源信息120删除关于自身能操作实体的资源的资源信息126的deleteFile命令时,从共享资源信息120删除该资源信息126,并且删除该资源的实体。
由此,能跨不同的LAN实现如同使文件自动移动那样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请求资源的实体数据的传送后的一侧的客户终端21和请求传送后的客户终端11这两方能发送其传送结果的通知(图13的S107、S115、S117)。
由此,利用该传送功能的用户(机器51、52的用户)能适当地获知进行了文件传送的命令和处理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客户终端11中,成为监视对象的传送源文件夹11f只是“FromFolder”一个,但是也能监视多个文件夹。例如如图7所示,在记述有2个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122b时,能够构成为在客户终端11的例如“FromFolder”的文件夹追加了文件的情况下,在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追加资源信息126,在“FromFolder2”的文件夹追加了文件的情况下,在共享资源信息122b中追加资源信息126。此时,中继服务器R1的控制部503(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511)按照各自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122b的家族账户信息124,向适当的中继服务器1发送addResouce信息,使该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的变更反映到其他的客户终端5的共享资源信息122中。
当这样监视多个传送源文件夹时,若在传送源客户机一侧逐个文件夹地整理并追加文件,则能超越网络,对适当的客户终端自动分配文件。例如,预先在总公司的客户终端11追加各发送目标的文件夹“FromFolder、FromFolder2”。然后,总公司的用户操作机器51,在FromFolder中追加大阪分公司用的文件,在FromFolder2中追加名古屋分公司用的文件。于是,例如能够对客户终端21的ToFolder自动分配并传送大阪分公司用的文件,对客户终端31的ToFolder自动分配并传送名古屋分公司用的文件,这样十分方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客户终端11对传送源文件夹11f追加资源时,无论其资源如何地对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追加该资源的资源信息126,但是也能按照资源满足的预定条件,在不同的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中进行追加。例如,当复制到传送源文件夹11f的文件的扩展名是pdf时,就将资源信息126追加到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a中,当是扩展名为txt的文件时,就将资源信息126追加到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b中。此时,中继服务器R1的资源追加反映部511也向适当的中继服务器1发送addResource信息,使该个别共享资源信息122的变更反映到其他的客户终端5的共享资源信息122中。
由此,整理追加在某客户终端的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例如自动分配、传送到PDF文件处理用的网络终端、文本文件处理用的网络终端,所以非常方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结构能按如下那样进行变更。
传送源文件夹(监视对象文件夹)、传送目标文件夹等的设定也能代替存储在客户终端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而存储在中继服务器的适宜的存储部件中。这样就能在中继服务器汇总这些信息,管理变得容易。
文件传送的完毕通知(S107、S155)和文件传送错误通知(S117)能采用对其他客户终端发送信息、输出日志等适宜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送源文件夹11f自身被追加在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作为共享资源。但是,即使在客户终端之间不共享传送源文件夹11f自身,通过共享在该文件夹内追加的文件等,也能没问题地进行文件传送。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文件对应的传送目标文件夹的分配并不局限于文件的扩展名。例如,能根据文件的生成时刻、文件作者、文件名中的特定的关键词、从文件的内容检索到的关键词等,进行传送目标文件夹的分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送目标文件夹和传送源文件夹1对1对应而设定有各客户终端11、21的传送设定存储部605,但是也能构成为多个客户终端分别具有传送源文件夹,该传送源文件夹的文件被自动传送给公共的客户终端的一个传送目标文件夹。该结构例如在希望将分散在各网络中的文件集中到一个网络(一个客户终端)并进行集中管理等情况下是十分方便的。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其中心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因此,权利要求书涵盖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8)
1.一种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存储包含与自身之间能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
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在上述中继组内,当多个客户终端之间共享资源时,存储包含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和共享该资源的客户终端的账户信息的共享资源信息;以及
控制部,
其中,上述控制部包括:
资源追加反映部,当由于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文件夹的结果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追加资源而由该客户终端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传送请求中继部,当由于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的结果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关于资源的信息而请求传送该资源时,将该资源的传送请求中继给是自身的属下且能操作对象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以及
删除请求中继部,当由于向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传送了上述资源并将其存储到预定的文件夹中,而该客户终端请求从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的删除请求中继给自身属下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上述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客户终端能将多个文件夹作为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当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时,上述客户终端按照追加了该资源的监视对象文件夹来向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3.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当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时,上述客户终端根据该追加的资源来向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4.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当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中追加资源时,上述客户终端根据该追加的资源来向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上述资源追加反映部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5.一种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中继服务器;和
多个客户终端,
其中,上述中继服务器包括:
中继组信息注册部,存储包含与自身之间能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
共享资源信息注册部,在上述中继组内,当多个上述客户终端之间共享资源时,存储包含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和共享该资源的客户终端的账户信息的共享资源信息;以及
控制部,
其中,上述控制部包括:
资源追加反映部,当由于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文件夹的结果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文件夹追加资源而由该客户终端向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使该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反映到其他客户终端的共享资源信息中;
传送请求中继部,当由于上述客户终端监视预定的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的结果检测到向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追加了关于资源的信息而请求传送该资源时,将该资源的传送请求中继给是自身的属下且能操作对象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该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以及
删除请求中继部,当由于向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传送了上述资源并将其存储到预定的文件夹中,而该客户终端请求从上述监视对象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关于该资源的信息时,将关于该资源的信息的删除请求中继给自身属下的客户终端、或者属下具有能操作上述资源的实体的客户终端的中继服务器。
6.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客户终端在从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删除关于自身能操作实体的资源的信息时,删除该资源的实体。
7.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已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和已被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发送传送结果的通知。
8.根据权利请求6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已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和已被请求传送上述资源的客户终端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能发送传送结果的通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39673A JP4416035B2 (ja) | 2007-12-28 | 2007-12-28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7339673 | 2007-12-28 | ||
JP2007-339673 | 2007-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896A CN101471896A (zh) | 2009-07-01 |
CN101471896B true CN101471896B (zh) | 2013-02-20 |
Family
ID=4066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500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896B (zh) | 2007-12-28 | 2008-12-26 | 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69246B2 (zh) |
EP (1) | EP2079217B1 (zh) |
JP (1) | JP4416035B2 (zh) |
KR (1) | KR101150052B1 (zh) |
CN (1) | CN101471896B (zh) |
TW (1) | TWI4610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10647B2 (en) * | 2006-12-11 | 2011-08-30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rranged to share resources between networks |
JP5272974B2 (ja) * | 2009-08-31 | 2013-08-2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
JP5272967B2 (ja) * | 2009-08-20 | 2013-08-2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
GB2504648B (en) * | 2009-08-20 | 2015-06-10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ccess management apparatus |
JP5272968B2 (ja) * | 2009-08-20 | 2013-08-2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
JP4941846B2 (ja) * | 2009-09-04 | 2012-05-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5387300B2 (ja) * | 2009-09-30 | 2014-01-1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5552787B2 (ja) | 2009-10-02 | 2014-07-1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5476977B2 (ja) * | 2009-12-21 | 2014-04-2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 |
US8645544B2 (en) * | 2010-10-15 | 2014-02-04 | Cox Communications, Inc. | Cross product/service management |
JP5760493B2 (ja) * | 2011-02-18 | 2015-08-1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5569697B2 (ja) * | 2011-03-09 | 2014-08-1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2144134A1 (ja) * | 2011-04-21 | 2012-10-2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281179A (zh) * | 2011-06-27 | 2011-12-14 | 上海安达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Vpn隧道中继加速技术 |
JP5682782B2 (ja) * | 2011-07-11 | 2015-03-1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5675548B2 (ja) * | 2011-10-19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
JP6145979B2 (ja) * | 2012-09-13 | 2017-06-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端末 |
CN104123299A (zh) * | 2013-04-26 | 2014-10-29 | 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终端设备间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394170B (zh) * | 2014-12-11 | 2018-05-25 |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安全账户使用方法、安全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
CN110365999B (zh) * | 2018-04-10 | 2022-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录制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7711A (zh) * | 2002-09-03 | 2004-04-07 | �Ҵ���˾ | 网络系统、反向代理、计算机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程序产品 |
CN1722657A (zh) * | 2004-07-12 | 2006-01-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网络系统、数据中继装置、会话及包监视中继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05143A (ja) | 1990-08-24 | 1992-04-07 | Nec Corp | ファイル共有方式 |
JPH09282216A (ja) | 1996-04-18 | 1997-10-31 | Kobe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
US6988199B2 (en) * | 2000-07-07 | 2006-01-17 | Message Secure | Secure and reliable document delivery |
JP2001092702A (ja) | 1999-09-20 | 2001-04-06 | Fujitsu Ltd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1292167A (ja) | 2000-04-10 | 2001-10-19 | Fujitsu Ltd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
JP2001306382A (ja) | 2000-04-24 | 2001-11-02 | Hitachi Ltd | 共用ファイ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その実施装置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7174378B2 (en) * | 2000-05-29 | 2007-02-06 | Nitgen Technologies, Inc. | Co-location service system equipped with global load balancing (GLB) function among dispersed IDCS |
JP2002007182A (ja) | 2000-06-20 | 2002-01-11 | Nec Corp | 外部記憶装置の共有ファイル管理方式 |
US20020143960A1 (en) * | 2000-08-02 | 2002-10-03 | Erez Goren | Virtual network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3489562B2 (ja) | 2000-12-26 | 2004-01-1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US7206088B2 (en) * | 2001-01-15 | 2007-04-17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Relay 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facsimile system |
JP4231984B2 (ja) | 2001-01-15 | 2009-03-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209479B2 (en) * | 2001-01-18 | 2007-04-24 | Science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rp. | Third party VPN certification |
WO2002057917A2 (en) * | 2001-01-22 | 2002-07-25 | Sun Microsystems, Inc. |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
JP2002288415A (ja) | 2001-03-28 | 2002-10-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エージェント支援装置 |
JP3743507B2 (ja) | 2001-07-16 | 2006-02-08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 |
JP3784269B2 (ja) * | 2001-04-10 | 2006-06-07 |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EP1563389A4 (en) * | 2001-08-01 | 2008-06-25 | Actona Technologies Ltd | VIRTUAL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
JP3957278B2 (ja) * | 2002-04-23 | 2007-08-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ファイル転送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7540028B2 (en) * | 2002-10-25 | 2009-05-26 | Intel Corporation | Dynamic network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r network processors |
JP3990272B2 (ja) | 2002-12-20 | 2007-10-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メーリングリス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 |
US8706760B2 (en) * | 2003-02-28 | 2014-04-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to delay locking of server files on edit |
US7743022B2 (en) * | 2003-02-28 | 2010-06-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hared among peer computing devices |
JP2004310371A (ja) | 2003-04-04 | 2004-11-04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バ、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ビスの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5027040A (ja) | 2003-07-02 | 2005-01-27 | Ricoh Co Ltd | 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及び集中監視プログラム |
US7467190B2 (en) | 2003-10-06 | 2008-12-16 | Hitachi,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ert distribution and archive sharing |
JP2005276094A (ja) | 2004-03-26 | 2005-10-06 | Hitachi Ltd | 分散ストレージ装置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及び分散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3940135B2 (ja) | 2004-05-13 | 2007-07-0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リソー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6033105A (ja) * | 2004-07-13 | 2006-02-02 | Aruze Corp | メディア通信装置及びメディア通信プログラム |
WO2006053019A2 (en) * | 2004-11-08 | 2006-05-18 | Sharpcast,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ile sharing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
WO2006075616A1 (ja) * | 2005-01-13 | 2006-07-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機器および通信機器 |
JP2006268138A (ja) | 2005-03-22 | 2006-10-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ピアツーピアシステム |
US7313134B2 (en) * | 2005-05-12 | 2007-12-25 | Yahoo! Inc. | Proxy server for relaying VOIP messages |
JP2006343943A (ja) | 2005-06-08 | 2006-12-21 | Murata Mach Ltd | ファイルサーバ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
JP4797638B2 (ja) | 2006-01-17 | 2011-10-19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通信中継装置、操作対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方法、操作対象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20070233844A1 (en) * | 2006-03-29 | 2007-10-04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7265135A (ja) | 2006-03-29 | 2007-10-11 | Murata Mach Ltd | データ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4492575B2 (ja) | 2006-03-29 | 2010-06-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5101852B2 (ja) | 2006-10-05 | 2012-12-1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
EP1926285B1 (en) * | 2006-10-11 | 2011-07-13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lay server |
JP2008098888A (ja) | 2006-10-11 | 2008-04-24 | Murata Mach Ltd | 中継サーバ |
EP1942634B1 (en) | 2006-11-24 | 2012-08-29 | Murata Machinery, Ltd. |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4661774B2 (ja) | 2006-12-12 | 2011-03-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 |
JP4453698B2 (ja) | 2006-12-19 | 2010-04-2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 |
JP4656536B2 (ja) | 2007-05-09 | 2011-03-2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4750761B2 (ja) | 2007-07-23 | 2011-08-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
JP4753165B2 (ja) | 2007-12-28 | 2011-08-2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4784598B2 (ja) | 2007-12-28 | 2011-10-0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9252159A (ja) | 2008-04-10 | 2009-10-29 | Murata Mach Ltd |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 |
JP2009265919A (ja) | 2008-04-24 | 2009-11-12 | Murata Mach Ltd |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
-
2007
- 2007-12-28 JP JP2007339673A patent/JP4416035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0-17 TW TW97139965A patent/TWI46102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8 KR KR1020080129170A patent/KR10115005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12-19 EP EP20080022203 patent/EP2079217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12-22 US US12/340,868 patent/US806924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2-26 CN CN2008101850099A patent/CN1014718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87711A (zh) * | 2002-09-03 | 2004-04-07 | �Ҵ���˾ | 网络系统、反向代理、计算机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程序产品 |
CN1722657A (zh) * | 2004-07-12 | 2006-01-18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网络系统、数据中继装置、会话及包监视中继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16035B2 (ja) | 2010-02-17 |
EP2079217B1 (en) | 2013-02-13 |
CN101471896A (zh) | 2009-07-01 |
KR20090072968A (ko) | 2009-07-02 |
TWI461026B (zh) | 2014-11-11 |
EP2079217A1 (en) | 2009-07-15 |
KR101150052B1 (ko) | 2012-06-01 |
TW200929949A (en) | 2009-07-01 |
US20090172075A1 (en) | 2009-07-02 |
US8069246B2 (en) | 2011-11-29 |
JP2009163316A (ja) | 2009-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1896B (zh) | 中继服务器和中继通信系统 | |
Lehman et al. | Hitting the distributed computing sweet spot with TSpaces | |
AU2006217563B2 (en) | Distributed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0484125C (zh) | 对地址询问的回答方法和回答装置 | |
CN101009576B (zh) | 用于分布式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207549B (zh) | 中继服务器 | |
CN102420785B (zh)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
JP4661774B2 (ja) | 中継サーバ | |
US20070083725A1 (en) | Software agent-based architecture for data relocation | |
CN102377817A (zh) | 连接管理系统以及用于链接连接管理服务器的方法 | |
EP1390864A2 (en) | Peer to peer collaboration for supply chain execution and management | |
CA2568970C (en) | Managing information in a multi-hub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
JP4591875B2 (ja) |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471883B (zh)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
CN113168405A (zh) | 数据库管理服务提供系统 | |
CN101299705B (zh)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
JP2006279725A (ja) | データ中継方法及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 |
JP3184711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 |
JP3695110B2 (ja) | メッセージ配信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 |
JP4732939B2 (ja) | リモートオペレーション代行システム及びオペレーショ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