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1026B -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1026B
TWI461026B TW97139965A TW97139965A TWI461026B TW I461026 B TWI461026 B TW I461026B TW 97139965 A TW97139965 A TW 97139965A TW 97139965 A TW97139965 A TW 97139965A TW I461026 B TWI461026 B TW I4610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information
client terminal
relay
shar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39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9949A (en
Inventor
Yoshifumi Tan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9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9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10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5Discovery involving distributed pre-established resource-based relationships among peers, e.g. based on distributed hash tables [D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中繼伺服器及中繼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透過網路實現自動化資源之傳送的中繼伺服器及中繼通訊系統。
先前以來,一種稱作虛擬私人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的通訊系統,已為人知。該VPN的用途係為,例如,使設在各地區的複數分社(據點)的LAN上所連接的終端彼此能夠透過網際網路來通訊。若利用前記VPN,則各客戶端終端係可共用位於遠端地的連接在其他LAN之機器上的各種資源(資料夾及檔案)。因此,藉由使用該VPN,就可透過網路來傳送資源。
然而,VPN這類系統,係因為是虛擬地架構出網路,因此很容易變成僵硬的系統。因此,要架構出有擴充性、富彈性的系統,並不容易。
另一方面,想要構成為將檔案自動地傳送至未使用VPN之隸屬其他網路之終端的記憶領域,是有困難的。
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情事而研發,其目的在於,使用VPN以外的手段,來實現跨越網路的自動檔案傳送。
若依照本發明的第1觀點,則可提供以下構成的中繼伺服器。亦即,該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登 錄部、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控制部。前記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將可與自身之間彼此連接之其他中繼伺服器加以含有的中繼群組之資訊,加以記憶。前記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係於前記中繼群組內在複數客戶端終端間共用資源的情況下,將共用資源資訊加以記憶。該共用資源資訊,係含有: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和共用該當資源的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具備:資源追加反映部、傳送要求中繼部、刪除要求中繼部。前記資源追加反映部,係當前記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資料夾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對前記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資源,而使該當客戶端終端係已將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時,則使該當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前記傳送要求中繼部,係當前記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在前記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已被追加有資源之相關資訊之事實,而要求了該當資源之傳送時,則向屬於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且為可操作對象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該當資源之實體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當資源的傳送要求。前記刪除要求中繼部,係當因前記資源是被傳送至曾要求前記資源之傳送之客戶端終端並被儲存在所定之資料夾,而導致該當客戶端終端要求從前記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的情況下,則向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前記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 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的刪除要求。
藉此,就可從某客戶端終端的所定之資料夾,往其他網路所屬之客戶端終端的所定之資料夾,自動地進行資源之傳送。
於前記中繼伺服器中,係設計成以下構成,較為理想。亦即,前記客戶端終端係可將複數個資料夾當成前記監視對象資料夾。又,前記客戶端終端係一旦有資源對前記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便隨應於該當資源所被追加之監視對象資料夾,而對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追加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然後,前記中繼伺服器的前記資源追加反映部,係使該當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
藉此,藉由已被追加資源的資料夾,就可將該當資源,自動地分配至所定之客戶端終端的資料夾而傳送。
於前記中繼伺服器中,係設計成以下構成,較為理想。亦即,前記客戶端終端係一旦有資源對前記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便基於該當已被追加之資源,而對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追加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然後,前記中繼伺服器的前記資源追加反映部,係使該當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
藉此,就可基於已被追加之資源的種類等,來將該當資源,自動地分配至所定之客戶端終端的資料夾而傳送。
若依照本發明的第2觀點,則可提供以下構成的中繼 通訊系統。亦即,該中繼通訊系統係具備:複數之中繼伺服器、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前記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控制部。前記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將可與自身之間彼此連接之其他中繼伺服器加以含有的中繼群組之資訊,加以記憶。前記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係於前記中繼群組內在複數客戶端終端間共用資源的情況下,將共用資源資訊加以記憶。該共用資源資訊,係含有: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和共用該當資源的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具備:資源追加反映部、傳送要求中繼部、刪除要求中繼部。前記資源追加反映部,係當前記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資料夾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對前記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資源,而使該當客戶端終端係已將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時,則使該當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前記傳送要求中繼部,係當前記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在前記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已被追加有資源之相關資訊之事實,而要求了該當資源之傳送時,則向屬於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且為可操作對象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該當資源之實體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當資源的傳送要求。前記刪除要求中繼部,係當因前記資源是被傳送至曾要求前記資源之傳送之客戶端終端並被儲存在所定之資料夾,而導致該當客戶端終端要求從前記監視 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的情況下,則向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前記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當資源之相關資訊的刪除要求。
藉此,就可從某客戶端終端的所定之資料夾,往其他網路所屬之客戶端終端的所定之資料夾,自動地進行資源之傳送。
於前記中繼通訊系統中,前記客戶端終端,係當從前記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了自身所能操作之實體的資源之相關資訊時,就將該當資源之實體予以刪除,較為理想。
藉此,即使在不同網路之間,也能實現自動地移動檔案之實體的此種處理。
於前記中繼通訊系統中,曾要求前記資源之傳送的客戶端終端、和曾被要求進行傳送之客戶端終端的至少任何一方,係可發行傳送結果之通知,較為理想。
藉此,使用者就可獲知檔案傳送已被進行之意旨及處理是否正常結束還是異常結束。
關於本發明的其他特性、要件、處理、步驟、特徵和優點,可藉由參照以下圖面及詳細說明而獲得更進一步的了解。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論之中繼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 之說明圖。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的中繼通訊系統,係由連接至WAN的複數LAN所構成。該中繼通訊系統,係具備:中繼伺服器1、外部伺服器2、客戶端終端5、檔案伺服器6等。
WAN(Wide Area Network)係將不同LAN彼此連接的網路。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使用網際網路來作為WAN。
LAN(Local Area Network)係在限定之場所所架構的規模較小之網路。LAN係複數存在,且是被架構在實體上彼此遠離的場所。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東京分社架設有LAN91,在大阪分社、名古屋分社、福岡分社分別架設有LAN92、93、94。這4個LAN91、92、93、94,係分別連接至全球性網路亦即網際網路。
接著,參照圖2等來說明外部伺服器2。圖2係外部伺服器2的機能區塊圖。此外部伺服器2,係在被配置於各LAN之中繼伺服器1間進行通訊時所使用的裝置,是被設置在網際網路上。
圖2所示的外部伺服器2,係具備作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伺服器的機能。具體而言,外部伺服器2係具備有:作為用來中繼SIP方法函式(Method)及回應(Response)的SIP代理伺服器之機能,和作為用來登錄中繼伺服器1之帳戶的SIP登錄伺服器之機能。
外部伺服器2,係如圖2所示,是具備WAN介面201 、控制部202、中繼伺服器帳戶資訊資料庫203為主要構成。
WAN介面201,係使用全球IP位址,來和被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中繼伺服器1等各裝置進行通訊的介面。
中繼伺服器帳戶資訊資料庫203,係將有發出登錄要求之中繼伺服器1的帳戶與全球IP位址建立關連對應而加以管理的資料庫。
控制部202,係為控制透過WAN介面201所進行之各種通訊的處理部,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或SIP等協定的通訊處理。該控制部202,例如係進行以下處理:從各個中繼伺服器1接收該當中繼伺服器1的帳戶,並將其登錄至中繼伺服器帳戶資訊資料庫203。又,會進行將從中繼伺服器1所發送過來的各種SIP方法函式或回應等之通訊資料,中繼給其他中繼伺服器1之處理等。
接著,參照圖3等來說明客戶端終端5。圖3係客戶端終端5的機能區塊圖。
該客戶端終端5係為使用者直接操作的終端,例如是該當於被使用者日常業務所使用的個人電腦(PC)。因此,LAN內通常會有多數的客戶端終端5存在。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如圖1所示,在LAN91上是連接有客戶端終端11、12,在LAN92上是連接有客戶端終端21、22。又,LAN93上是連接有客戶端終端31、32,在LAN94上是連接有客戶端終端41、42。各客戶端終端係被賦予了在同一LAN中被唯一管理的私人IP位址。
如圖3所示,客戶端終端5係具備:LAN介面601、控制部602、資源記憶部603、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傳送設定記憶部605為主要構成。
LAN介面601,係使用前記私人IP位址,來和同一LAN上所連接的中繼伺服器1及檔案伺服器6等各裝置進行通訊的介面。
資源記憶部603,係將該客戶端終端5可以操作的檔案或資料夾等之資源之實體,加以記憶。
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係記憶著,將各客戶端終端所保有之共用資源之資訊加以記述的共用資源資訊。
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係記憶著,使用本實施形態之中繼通訊系統來傳送檔案等資源所需的各種設定。該設定通中係包含,當客戶端終端5是身為資源的傳送來源而動作時、及身為傳送目標而動作時的各種設定。當客戶端終端5是身為資源的傳送來源而動作時的設定資訊,係有表示為了偵測應傳送之資源而需要監視之資料夾之位置的資訊,及當偵測到應傳送之資源時要將其當成共用資源而對哪個共用資源資訊進行追加的資訊等。當客戶端終端5是身為資源的傳送目標而動作時的設定資訊,係有表示為了偵測應傳送之資源而需要監視哪個共用資源資訊的資訊、表示當從傳送來源之客戶端終端5透過中繼伺服器1而接收到傳送對象資源時,要保存實體資料的資料夾的位置的資訊等。
控制部602,係為控制透過LAN介面601所進行之各 種通訊的處理部。該控制部602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或SIP等之協定的通訊處理。
控制部602例如係進行控制資源記憶部603中所記憶之資源的移動、變更或刪除等的處理。又,控制部602係進行,當從中繼伺服器1接收到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通知時,則將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加以更新之處理。又,當客戶端終端5是身為資源的傳送來源而動作時,控制部602係隨應於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之設定,進行特定資料夾內容的監視、將已被追加至該當資料夾之資源對前記共用資源資訊進行追加等之處理。再者,當客戶端終端5是身為資源的傳送目標而動作時,控制部602係隨應於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之設定,進行特定之共用資源資訊內容的監視、當對共用資源資訊已有資源被追加時的該當資源之傳送要求的發行等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4等來說明中繼伺服器1。圖4係各中繼伺服器1的機能區塊圖。
中繼伺服器1,係如圖1所示,在各LAN中分別配置1台。具體而言,在LAN91上係配置有中繼伺服器R1,在LAN92上係配置有中繼伺服器R2,在LAN93上係配置有中繼伺服器R3,在LAN94上係配置有中繼伺服器R4。
中繼伺服器1係被連接至LAN,可與連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戶端終端5進行通訊。又,中繼伺服器1係也連接著網際網路,可與被連接在其他LAN上的中繼伺服器1(透過前記外部伺服器2)進行通訊。為了該通訊,各中 繼伺服器1係被同時賦予了私人IP位址與全球IP位址兩者。
中繼伺服器1,係具備:LAN介面501、WAN介面502、控制部503、帳戶資訊資料庫504、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為主要構成要素。
LAN介面501,係使用私人IP位址,來與被連接在和自裝置同一LAN上的客戶端終端5進行通訊的介面。例如,於LAN91中,中繼伺服器R1係可使用LAN介面501,來和各客戶端終端11、12進行通訊。
WAN介面502,係使用全球IP位址,來和被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外部伺服器2等各裝置進行通訊的介面。
各中繼伺服器1係具備作為SIP登錄伺服器的機能,各中繼伺服器1和各客戶端終端5之間的通訊,係使用SIP而進行。例如,於LAN92中,中繼伺服器R2係身為SIP登錄伺服器而發揮機能,將LAN92上所連接的各客戶端終端21、22的帳戶予以接收,並登錄至帳戶資訊資料庫504。
因此,中繼伺服器1係如圖5所示,在與客戶端終端5的關係上,是身為從該當客戶端終端5接收帳戶而進行登錄(REGISTER)的伺服器而發揮機能。又,在與外部伺服器2的關係上,中繼伺服器1係為對外部伺服器2發送帳戶而進行登錄(REGISTER)的客戶端而發揮機能。
圖4的帳戶資訊資料庫504,係將有發出登錄要求之客戶端終端5的帳戶與私人IP位址建立關連對應而加以 管理的資料庫。
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505,係將帳戶資訊資料庫504中所登錄之客戶端終端5所關連的中繼群組資訊,加以管理的資料庫。
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506,係將帳戶資訊資料庫504中所登錄之客戶端終端5所關連的共用資源資訊,加以管理的資料庫。
控制部503,係為控制透過LAN介面501及WAN介面502所進行之各種通訊的處理部,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及SIP等協定的各種通訊處理。
該控制部503例如係執行,將自裝置的帳戶發送給外部伺服器2而要求登錄之處理,及作成中繼群組資訊而記憶至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之處理。又,控制部503係執行,作成共用資源資訊而記憶至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的處理等。
再者,該控制部503係還具備有:資源追加反映部511、傳送要求中繼部512、刪除要求中繼部513。
資源追加反映部511,係當被通知有從客戶端終端5對共用資源資訊追加了資源資訊之意旨時,就對其他客戶端終端5發送指示以使其進行該當資源資訊的追加。
傳送要求中繼部512,係當有來自客戶端終端5的傳送要求時,就將該當傳送要求,中繼給可操作該當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5(或,旗下擁有該客戶端終端5的中繼伺服器1)。
刪除要求中繼部513,係在有從客戶端終端5要求要將所定之資源資訊從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之意旨時,將該當刪除要求中繼給其他客戶端終端5(或,旗下擁有該客戶端終端5的中繼伺服器1)。
接著說明檔案伺服器6。如圖1所示,該檔案伺服器6係被連接在LAN上,係被構成為可與連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戶端終端5進行通訊。
檔案伺服器6係被構成為可記憶檔案或資料夾等之資源之實體,是作為取代各客戶端終端5所具備之前記資源記憶部603(圖3)的資源記憶手段而發揮機能。亦即,考慮本實施形態中各客戶端終端5所能操作之資源(包含傳送對象之資源),係有可能是被儲存在該客戶端終端5的本機磁碟機內,也有可能是被儲存在作為網路磁碟機的檔案伺服器6內。該檔案伺服器6在各LAN中並非必須,在圖1的例子中也是,在LAN92、94中係省略設置。
接著,說明在該中繼通訊系統中所運用之資訊,亦即中繼群組資訊及共用資源資訊。
首先,參照圖6來說明中繼群組資訊。圖6係中繼群組資訊之內容例子的圖示。
圖6中係圖示了,中繼伺服器R1中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的記憶內容例。在此例中,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係記憶著2筆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
各筆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係含有:1筆群組識別資訊101、藉由彼此許可連接而構成中繼群組的中繼伺 服器1之資訊(中繼帳戶資訊)102、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
群組識別資訊101係為用來識別該中繼群組資訊100用的資訊,係被構成為,在每次中繼群組資訊100被作成時,就會賦予不同的識別ID而可唯一識別。藉此,操作員等係可基於群組識別資訊101來特定出中繼群組,可簡單地進行群組構成之變更等。
中繼帳戶資訊102係含有,藉由彼此許可連接而構成中繼群組之每一中繼伺服器1的帳戶資訊。例如,圖6上側所示的中繼群組資訊100a中係記述有,構成中繼群組的3個中繼伺服器R1、R2、R3的帳戶。又,圖6下側所示的中繼群組資訊100b中係記述有,構成該當中繼群組的2個中繼伺服器R1、R2的帳戶。
於中繼帳戶資訊102中,各中繼伺服器1之帳戶所被賦予的具體名稱係一併被登錄,讓使用者更容易識別。例如,若為中繼伺服器R1(relay-serverl)的中繼帳戶資訊102a,則對於中繼伺服器R1的帳戶(relay-serverl@net)係給予了名稱(分社A)。
如以上,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係可對每一中繼群組唯一識別地加以作成。又,在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中,係含有藉由彼此許可連接而構成一群(中繼群組)之各中繼伺服器的帳戶(中繼帳戶資訊102)。因此,若參照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則可得知哪個LAN是與哪個LAN構成了群組。
接著,說明前記中繼群組資訊100中所能含有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
如圖6所示,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係對應於各中繼群組資訊100而登錄。例如,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係對應於中繼群組資訊100a而登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b係對應於中繼群組資訊100b而登錄。
各筆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110b係含有,於所對應之中繼群組資訊100a,100b所牽涉的中繼群組中已被許可共用資源的客戶端終端5加以記述的個別終端資訊111。該個別終端資訊111,係為將可共用資源之客戶端終端5之每一者的帳戶加以記述的資訊。
例如,圖6的上側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所對應的中繼群組資訊100a,係定義了由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所構成之中繼群組。如圖1所示,中繼伺服器R1所被連接的LAN91上,係存在有2台客戶端終端11、12。在圖6上側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的例子中,這2台都是在上記中繼群組中被當成可共用資源之終端而選擇,其帳戶資訊係被當成個別終端資訊111而登錄。同樣地,中繼伺服器R2所連接的LAN92上,係有客戶端終端21、22兩者都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選擇。在中繼伺服器R3所連接的LAN93上雖然存在有客戶端終端31、32,但在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的例子中,僅有客戶端終端31被選擇成為資源可共用終端,其帳戶資訊是被當成個別終端資訊111而登錄。
於個別終端資訊111中,除了各資源可共用終端的帳戶以外,還登錄了被賦予給該當帳戶的具體名稱,以讓使用者更容易識別。例如,在客戶端終端11的情況,記述著對於其帳戶(例如clientll@relay-serverl.net)所賦予的名稱(clientll)。再者,個別終端資訊111中係還可記述有例如營業部及開發部等,用來表示該資源可共用終端之所屬的所屬識別資料112。
此外,於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中,各筆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係與資源可共用終端連接在同一LAN上的中繼伺服器1的中繼帳戶資訊102,建立關連對應而記述。例如,關於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係以與中繼伺服器R1之中繼帳戶資訊102a建立關連的形式而被記述。
又,如圖6所示的例子,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係可分別將中繼群組資訊100及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予以複數記憶。又,客戶端終端11、21,係於2個中繼群組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110b雙方之中被視為資源可共用終端,而記述有其個別終端資訊111。如此,可將1個客戶端終端5於複數中繼群組中視為資源共用終端而選擇,可將該意旨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記憶在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
各筆中繼群組資訊100,係在構成中繼群組的各中繼伺服器1間進行交換。例如,圖6的上側的中繼群組資訊100a,係被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所交換,並被記 憶在各台中繼伺服器R1、R2、R3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又,圖6下側的中繼群組資訊100b,係被中繼伺服器R1、R2所交換,並被記憶在各台中繼伺服器R1、R2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
接著,關於共用資源資訊的內容,參照圖7來加以說明。圖7係客戶端終端11之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120的例子。此外,與此相同的資訊,係亦被記憶在與客戶端終端11連接在同一LAN上的中繼伺服器R1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
共用資源資訊120,例如係用如圖7所示的XML形式而記述。該共用資源資訊120,係由:表示這是關於客戶端終端11之共用資源資訊的帳戶識別資訊121、和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所構成。
帳戶識別資訊121,因為對每一客戶端終端5作成共用資源資訊120,因此是用來作為識別用的資訊。
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係由共用資源識別資訊123、家族帳戶資訊124、家族資源資訊125等所構成。在圖7的例子中,係記述有2筆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122b)。
共用資源識別資訊123,係為用來識別該共用資源資訊122用的資訊,係被構成為,在每次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被作成時,就會賦予不同的ID而可唯一識別。此處,共用資源識別資訊123係由,與曾發出共用資源資訊120作成要求之客戶端終端5建立關連的ID,和為了容易 識別其而用的名稱。前記ID係例如可為20071001150032clientll@relay-serverl等,容易識別的名稱係例如可為workspacel等。
藉此,使用者等係可基於共用資源識別資訊123來特定出共用資源資訊,可簡單地編輯其內容等。
家族資源資訊125,係為客戶端終端5所保有之檔案或資料夾(目錄)等之資源之實體加以表示的資源資訊126的集合體。
各筆資源資訊126,係由:共用的資源名稱之資訊、可操作該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5(擁有者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表示該資源實體之所在的位址資訊、該資源之種別的資訊、該資源的狀態資訊,所構成。
所謂共用的資源之名稱,係指將資源被複數之客戶端終端5所共用時,被賦予給該當資源的名稱,例如記述成name=“FromFolder”。在擁有者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中,用來識別擁有者客戶端終端的帳戶,係記錄成例如owner=“clientll@relay-serverl.net”。表示資源實體之所在的位址,係用來表示共用資源是被實際記憶在資源記憶部603(或檔案伺服器6)中的場所,例如使用完整路徑value=“c:/FromFolder”等而記述。資源種別之資訊,係表示該當資源是檔案還是資料夾的資訊,例如是記述成type=“folder”等。狀態資訊,係用來表示該資源之狀態的資訊,例如係記述成status=“ok”等。
如圖7所示,資源資訊126係有表示資料夾之情形與 表示檔案之情形,在圖7的例子中,表示檔案之資源資訊126的XML標籤,係可成為表示資料夾之資源資訊126的XML標籤的子要素。例如表示檔案“file001.pdf”的資源資訊126b,係為表示資料夾“FromFolder”的資源資訊126a的子要素。
如此,本實施形態的共用資源資訊120中係用XML的母要素及子要素之關係而記述著階層構造資訊,藉此就可表現由檔案及資料夾所成的共用資源之階層構造。藉由使用該資源的階層構造,就可將檔案及資料夾(共用資源),以依照用途及目的所整理成的狀態,進行共用。
家族帳戶資訊124,係為被家族資源資訊125所表示之資源之實體加以共用的客戶端終端5的帳戶(例如c1ient1l@relay-serverl.net)之資訊的集合體。
在圖7的資源資訊126b的例子中,擁有者客戶端終端係為11。然後,透過該擁有者客戶端終端11而可間接操作資源實體的客戶端終端(使用者客戶端終端),係為家族帳戶資訊124a中所記述之客戶端終端當中除了擁有者客戶端終端11以外的機器。亦即,在此例中,客戶端終端21係為使用者客戶端終端。
於前記家族資源資訊125中係亦可記述有複數筆資源資訊126,各筆資源資訊126中所記述的擁有者客戶端終端,係亦可彼此互異。因此,擁有者客戶端終端和使用者客戶端終端的關係並非固定,家族帳戶資訊124中所記述之所有客戶端終端係都可能成為擁有者帳戶終端。此外, 於以下的說明中,將該家族帳戶資訊124中所記述的客戶端終端,稱為共用成員終端。
圖7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的例子中的共用成員終端亦即客戶端終端11、21的每一者,係與圖6的中繼群組資訊100a中所記述之中繼群組加以構成的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之任一者,被連接在同一LAN上。又,各共用成員終端係為,於該當中繼群組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中,皆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記述著個別終端資訊111的客戶端終端。如此,資源之共用係可在同一中繼群組中的任意客戶端終端之間進行。
前記共用成員終端的每一者,係將以上說明之內容的共用資源資訊,記憶至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
接著,參照圖8的序號11~19,說明中繼群組的生成及登錄階段。圖9中所示的序號11~19的處理,一般係由使用者及操作員,作為網路的初期設定而進行。
首先,於中繼伺服器R1上,在與中繼伺服器R2之間,新形成中繼群組的方法函式(createGroup method),係被操作員所執行。該createGroup方法函式中,指定了要形成中繼群組之對方的中繼伺服器R2的帳戶(relay-server2@net)。
如此一來,於中繼伺服器R1上,就會新作成中繼群組資訊100a。此時,識別ID(0001@relay-serverl)係被賦予至該當中繼群組資訊,被記述在群組識別資訊101中。
接著,於中繼伺服器R1上執行訊息送訊命令(MESSAGE方法函式),要給對方之中繼伺服器R2的group-info訊息,就會被發送至外部伺服器2(序號11)。在該訊息中係含有,前記createGroup方法函式所作成的中繼群組資訊的識別ID等。
在該MESSAGE方法函式中係指定了,訊息送訊目標的中繼伺服器R2的帳戶(sip:relay-server2@net)。外部伺服器2,係藉由參照中繼伺服器帳戶資訊資料庫203以取得中繼伺服器R2的全球IP位址,將來自中繼伺服器R1的group-info訊息,中繼給中繼伺服器R2。收到訊息的中繼伺服器R2,係透過外部伺服器2回送要給中繼伺服器R1的OK回應。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的各中繼伺服器1間的通訊係可經由外部伺服器2而進行,以下當中亦同樣如此。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經由外部伺服器2的通訊處理之具體說明係省略。
接著,中繼伺服器R1係對中繼伺服器R2,發送伺服器資訊的送訊要求訊息(request-server-info訊息)(序號12)。收到該訊息的中繼伺服器R2,係連同OK回應,一併將自身相關資訊(server-info),回送至中繼伺服器R1。
這次則反之,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1發送request-server-info訊息(序號13),中繼伺服器R1係將自身相關資訊(server-info)回送給中繼伺服器R2。
藉由如以上般地交換彼此的伺服器相關資訊,兩中繼伺服器R1,R2的資訊是被記述在中繼群組資訊100中所含之中繼帳戶資訊102,並被記憶在各中繼伺服器R1、R2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
接著,於中繼伺服器R2上,對之前已作成之中繼群組(中繼伺服器R1、R2所構成的中繼群組)新增中繼伺服器R3的方法函式(addGroup方法函式),是被操作員所執行。在該addGroup方法函式中係指定有,要加入之中繼伺服器R3的帳戶(relay-server3@net)、要加入之中繼群組的識別ID(0001@relay-serverl)。
如此,中繼伺服器R2係對要加入的對方之中繼伺服器R3,發送group-info訊息(序號14)。在該訊息中係含有,前記addGroup方法函式所指定的中繼群組的識別ID等。收到其的中繼伺服器R3,係向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接著,和序號12、13所說明的完全相同,在中繼伺服器R2與中繼伺服器R3之間會交換伺服器資訊(序號15、16)。
接著,中繼伺服器R2係將用來通知已對中繼群組增加中繼伺服器R3之事實的update-group-info訊息,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序號17)。收到其的中繼伺服器R1,係向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其後,在中繼伺服器R3和中繼伺服器R1之間會交換伺服器資訊(序號18、19)。
藉由以上,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已形成中繼 群組之意旨的中繼群組資訊100(具體而言係圖6的符號100a所示內容之資訊),會被記憶在各中繼伺服器R1、R2、R3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
此外,圖8中雖然未圖示,但於中繼伺服器R1中還執行了,指定R2作為形成中繼群組之其他中繼伺服器的createGroup方法函式。其後的處理係和上記幾乎相同。藉此,就會作成由中繼伺服器R1、R2所形成的中繼群組資訊100b,賦予識別ID(0002@relay-server2),並被記憶在R1、R2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
接著,參照圖9的序號21~29,說明對中繼群組的資源可共用終端之登錄階段。
於中繼伺服器R1上,對由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所構成的中繼群組,登錄客戶端終端11以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的方法函式(addTerminal方法函式),是被操作員所執行。在該addTerminal方法函式中係指定有,客戶端終端11的帳戶,及表示登錄目標之中繼群組的識別ID(0001@relay-serverl)。
一旦該addTerminal方法函式被執行,則中繼伺服器R1係檢索自己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然後,對已被指定之識別ID的中繼群組資訊所對應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
其後,中繼伺服器R1係立刻從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的記憶內容中,將中繼群組資訊100藉由前記識別ID加以特定,調查該當中繼群組是由哪些中繼伺服器1所構 成。如此一來,根據圖6的中繼群組資訊100a就可得知,對象之中繼群組,係由自己(中繼伺服器R1),和2台中繼伺服器R2、R3所構成。
因此,中繼伺服器R1係首先對中繼伺服器R2,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1)。在該訊息中係含有,對象之客戶端終端11的帳戶,及登錄目標之中繼群組的識別ID等。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2,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了前記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之後,回送OK回應。
接著,中繼伺服器R1係對客戶端終端11發送group-info訊息(序號22)。該訊息中係含有,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是已被追加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收到此的客戶端終端11,係將所收到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之內容,記憶至適宜的記憶手段。
接著,中繼伺服器R1係對中繼伺服器R3,也是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3)。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3,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了前記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之後,回送OK回應。
藉由以上,就對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中繼群組資訊100之中的資 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登錄了客戶端終端1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
接著,於中繼伺服器R2上,指定前述的中繼群組的識別ID,登錄客戶端終端21以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的方法函式(addTerminal方法函式),是被操作員所執行。
如此一來,中繼伺服器R2係檢索自己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對已用識別ID所指定之中繼群組資訊所對應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
然後,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1,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4)。在該訊息中係含有,對象之客戶端終端21的帳戶,登錄目標之中繼群組的識別ID等。
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1,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然後,中繼伺服器R1,係對與自己連接在同一LAN上,已經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記憶的客戶端終端11,發送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4.1)。收到該訊息的客戶端終端11,係在適宜的記憶手段中,記憶前記客戶端終端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其後,客戶端終端11係向中繼伺服器R1回送OK回應,接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1係對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
然後,中繼伺服器R2係對客戶端終端21發送group- info訊息(序號25)。該訊息中係含有,客戶端終端11及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是已被追加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收到此的客戶端終端21,係將所收到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之內容,記憶至適宜的記憶手段。
接著,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3,也是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6)。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3,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了前記客戶端終端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之後,回送OK回應。
藉由以上就成為,對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中繼群組資訊100之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登錄了客戶端終端11及2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之狀態。
接著,於中繼伺服器R3上,指定前述的中繼群組的識別ID,登錄客戶端終端31以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的方法函式(addTerminal方法函式),是被操作員所執行。
如此一來,中繼伺服器R3係檢索自己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對已用識別ID所指定之中繼群組所相關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
再來,中繼伺服器R3係對中繼伺服器R1,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7)。在該訊息中係含有,對象之客戶端 終端31的帳戶,登錄目標之中繼群組的識別ID等。
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1,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然後,中繼伺服器R1,係對與自己連接在同一LAN上,已經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記憶的客戶端終端11,發送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7.1)。收到該訊息的客戶端終端11,係在適宜的記憶手段中,記憶前記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其後,客戶端終端11係向中繼伺服器R1回送OK回應,接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1係對中繼伺服器R3回送OK回應。
接著,中繼伺服器R3係對客戶端終端31發送group-info訊息(序號28)。該訊息中係含有,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是已被追加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收到此的客戶端終端31,係將所收到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之內容,記憶至適宜的記憶手段。
接著,中繼伺服器R3係對中繼伺服器R2,也是發送用來要求資源可共用終端對中繼群組進行追加用的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9)。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2,係在對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追加前記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然後,中繼伺服器R2,係對與自己連接在同一LAN上,已經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記憶的客戶端終端21,發送add-group-info訊息(序號29.1)。收到該訊息的客戶 端終端21,係在適宜的記憶手段中,記憶前記客戶端終端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其後,客戶端終端21係向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接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3回送OK回應。
藉由以上就成為,對3台中繼伺服器R1,R2,R3的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中所記憶之中繼群組資訊100之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登錄了客戶端終端11、21及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之狀態。
又,在圖9中雖未圖示,但其後還會進行,將客戶端終端12、22追加至前記中繼群組資訊(識別ID為0001@relay-serverl)的操作。藉此,在中繼群組資訊100之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中,就登錄了客戶端終端11、12、21、22及31的個別終端資訊111來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參照圖6的符號110a)。再者,還會接著執行,向其他的中繼群組資訊(識別ID為0002@relay-serverl)追加客戶端終端11、21的操作。
此外,在圖9中雖然說明了將客戶端終端予以登錄來作為資源可共用終端的處理,但中繼伺服器1係也可進行,將客戶端終端5的成為資源可共用終端之登錄加以解除的處理(deleteTerminal方法函式)。此時,係從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中,刪除所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5的個別終端資訊111。
接著,將客戶端終端5的資源予以實際共用時的動作,參照圖10來加以說明。此處係以,令客戶端終端11所 保有的資料夾“FromFolder”,在客戶端終端11、21之間被共用時為例來說明。
使用者係操作客戶端終端11,指定了識別ID為0001@relay-serverl的中繼群組,然後對客戶端終端11,指示令其顯示該當中繼群組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客戶端終端11係藉由與中繼伺服器R1通訊而取得資源可共用終端的資訊,將所被指定之中繼群組中的資源可共用終端之一覽,顯示在畫面上。
此處由於是指定了識別ID為0001@relay-serverl的中繼群組,因此根據圖6所示的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110a,客戶端終端12、21、22、31是被當成資源可共用終端而顯示。使用者係指定已被顯示的客戶端終端21,來作為實際要共用資源的終端(前記使用者客戶端終端)。此外,本次說明中雖然只指定1台來作為使用者客戶端終端,但亦可從所被顯示之資源可共用終端之一覽中,進行複數或全部指定。
接著,客戶端終端11,係將共用資源的作成要求(createSharedResource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圖10的序號31)。在該訊息中係含有中繼群組的識別ID,以及所被指定之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的資訊。
收到此的中繼伺服器R1,係作成共用資源資訊120,並記憶至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又,基於中繼群組的識別ID來參照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的內容,對於構成該當中繼群組的另一中繼伺服器R2,發送 policy-data訊息,將所作成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進行通知(序號31.1)。
收到訊息的中繼伺服器R2,係在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作成共用資源資訊120,並記憶之。又,中繼伺服器R2係對所被指定的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發送policy-data訊息,通知共用資源資訊(序號31.1.1)。
收到該policy-data訊息的各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係進行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120的變更。其後,向送訊來源之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收到OK回應的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1回送OK回應,接收到其的中繼伺服器R1係向客戶端終端11回送OK回應。
藉由以上,中繼伺服器R1、R2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所記憶的共用資源資訊120中,就會記述著共用資源識別資訊123、家族帳戶資訊124。客戶端終端11、21之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共用資源資訊120裡,也是記述相同之內容。
接著,藉由使用者操作客戶端終端11而執行addResource方法函式,就會進行將表示進行共用之資源實體的資源資訊(圖7的符號126a),追加至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的處理。在本次的說明中,假設是從客戶端終端11的資源記憶部603所記憶的資源實體之中,選擇出“FromFolder”,指定要將其與另一客戶端終端21共用之意旨。
接受該指定的客戶端終端11,係將含有所被指定之資源資訊的資源追加要求(AddResource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序號32)。收到資源追加要求的中繼伺服器R1,係將已被變更之共用資源資訊,記憶至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然後,中繼伺服器R1係向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R2,發送addResource訊息,將已被追加之資源資訊126a進行通知(序號32.1)。
收到訊息的中繼伺服器R2,係在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中,將已追加有該當資源資訊126a的共用資源資訊120,加以記憶。伴隨於其,向所被指定之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發送資源追加要求addResource,將已被指定之資源資訊126a進行通知(序號32.1.1)。
收到該資源追加要求的使用者客戶端終端21,係進行變更,對自己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120,追加該當資源資訊126a。其後,向送訊來源之中繼伺服器R2,回送OK回應。收到OK回應的中繼伺服器R2係對中繼伺服器R1回送OK回應,接收到其的中繼伺服器R1係向客戶端終端11回送OK回應。
藉由以上處理,資料夾“FromFolder”的相關之資源資訊126a(參照圖7),係被追加至各客戶端終端5及中繼伺服器1所記憶的共用資源資訊120(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
接下來,雖然未圖示,但在客戶端終端11、31之間 ,會新作成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b,並記憶至共用資源資訊120中。接著會進行,對前記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b,追加關於資料夾“FromFolder2”的相關資源資訊126c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11及圖12,說明對特定資料夾追加資源時的自動性資源傳送。圖11及圖12中係圖示了,檔案自動傳送處理的序列圖。
前記客戶端終端11係將CheckFolder命令以所定時間間隔來反覆執行之,藉此,客戶端終端11的資源記憶部603中所被作成的所定資料夾之內容,就會被定期地檢查(序號41)。哪個資料夾要被檢查的資訊,係預先被設定在該當客戶端終端11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這是以要檢查“FromFolder”之名稱的資料夾之意旨的設定之情形,來加以說明。此外,以下說明中,有時會將上記資料夾(“FromFolder”)稱作傳送來源資料夾。該檢查之結果,若未測出資源往傳送來源資料夾11f的追加時,則客戶端終端11係不進行處理。
若有,則其他機器51的使用者想要向對象機器52傳送檔案而執行CopyFile命令,將該當機器51的本機記憶手段中所記憶的對象檔案,複製到客戶端終端11的前記傳送來源資料夾11f(序號42)。此處假設,上記CopyFile命令的執行結果,名叫file001.pdf的檔案是被追加至傳送來源資料夾11f內。
此外,使用者所操作的前記機器51係被構成為,對 客戶端終端11透過網路而連接,對客戶端終端11的前記傳送來源資料夾(FromFolder)係可寫入檔案或資料夾。又,對方側的機器52,係對客戶端終端21透過網路而連接。客戶端終端21的資源記憶部603中係預先作成適宜的資料夾,從客戶端終端11往客戶端終端21傳送的檔案等之實體資料,係被保存在該資料夾(傳送目標資料夾21f)。在本次的說明中,假設作成取名為“ToFolder”的資料夾來作為傳送目標資料夾21f。對方側的機器52係被構成為,可將該當傳送目標資料夾21f的內容,透過網路而加以讀取。
只不過,於前記中繼群組資訊100(圖6)中,前記機器51、52所涉之個別終端資訊係未被記述,因此,這些機器51、52,係不能直接參加利用了本實施形態之中繼通訊系統的資源共用。
其後,於客戶端終端11上,一旦執行前記CheckFolder命令(序號43),就會測出檔案已被追加之事實。然後,立刻地,客戶端終端11係參照自己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若有新的資源被保存在“FromFolder”時,就調查作為應追加該當資源之對象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是何者。
本次是假設,當資源“FromFolder”被保存時,將該當資源之相關的資源資訊,追加至圖7上側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之設定時的情形。因此,客戶端終端11係對自己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 122a,追加上關於已被追加之檔案的資源資訊126b。此外,於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資源資訊126b係被追加成為所被共用之資料夾“FromFolder”的資源資訊126a的子要素。
接著,客戶端終端11,係將往共用資源資訊120的資源資訊126之追加要求(AddResource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序號44)。
前記AddResource命令的處理雖然是如序號44~44.1.1般地進行,但該處理因為和圖10的序號32~32.1.1所說明的幾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藉此,中繼伺服器R1、R2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及客戶端終端11、21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就會記憶著已追加file001.pdf之資源資訊的共用資源資訊120。
另一方面,客戶端終端21係被構成為,一旦共用資源資訊120被更新,則會自動調查預先被傳送設定記憶部605所指定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是否有被追加任何共用資源。
在本次的例子中,客戶端終端21偵測到,在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係有檔案“file001.pdf”被當成共用資源而追加。如此一來,客戶端終端21係指定該當共用資源(file001.pdf),將檔案實體資料的傳送要求(CopyFile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2(序號45)。
中繼伺服器R2,係一旦接收該當傳送要求,便將INVITE訊息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而與中繼伺服器R1 之間建立會談(session)(序號45.1)。此時,中繼伺服器R2係發送複製指示(copyFile),以將傳送要求,中繼給中繼伺服器R1。收到傳送要求的中繼伺服器R1,係藉由向客戶端終端11發送copyFile命令,以再把檔案實體資料的傳送要求加以中繼(序號45.1.1)。
收到檔案實體資料傳送要求的客戶端終端11,係將所被指定之共用資源(file001.pdf)的實體資料,予以讀出(序號45.2.1.1)。由於該檔案係被保存再傳送來源資料夾11f(“FromFolder”)內,因此從該傳送來源資料夾11f讀出實體資料。客戶端終端11係將已讀出的實體資料,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fileTransfer)。已被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的實體資料,係透過中繼伺服器R2而被傳送往客戶端終端21(fileTransfer)。客戶端終端21,係一旦收取該當檔案的實體資料,便將該實體資料,在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中所預先定好的傳送目標資料夾21f(“ToFolder”)中,以file001.pdf之檔案名,加以保存(序號46)。
一旦實體資料的保存結束,則客戶端終端21係將共用資源資訊刪除要求(deleteFile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2(圖12的序號47)。
收到該資源資訊刪除要求的中繼伺服器R2,係將deleteFile訊息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以中繼該當刪除要求(序號47.1)。收到該刪除要求的中繼伺服器R1,係向客戶端終端11發送刪除要求(deleteFile命令)(序號 47.1.1)。
收到該刪除要求的客戶端終端11,係從自己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604中所記憶之共用資源資訊120(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刪除file001.pdf的資源資訊126b。接著,於客戶端終端11上執行檔案刪除命令(deleteFile),從傳送來源資料夾11f(“FromFolder”)中刪除file001.pdf的實體資料(序號47.1.1.1)。
接著,客戶端終端11係執行NotifyFileTransferComplete方法函式,對於對象資源之複製來源的機器51,發送檔案傳送完成通知(序號47.1.1.2)。又,客戶端終端21係亦執行NotifyFileTransferComplete方法函式,向所定之對方(例如前記機器52)發送檔案傳送完成通知(序號48)。傳送完成通知,係用來通知,從傳送來源資料夾(“FromFolder”)往傳送目標資料夾(“ToFolder”)有新的資源被傳送之事實。
正在使用機器52的使用者,係藉由前記檔案傳送完成通知而獲知有檔案被送達,而向客戶端終端21的前記傳送目標資料夾21f進行存取。使用者係藉由操作機器52,打開該當傳送目標資料夾21f中所保存之檔案“file001.pdf”的實體資料以確認內容,或是,複製到機器52本身的本機記憶手段等,可進行這些處理。
藉由以上一連串處理,就可實現連接不同LAN之終端間的自動性資源傳送,可在2台機器51、52之間,進 行檔案的交換。此外,雖未圖示,但在客戶端終端21側係作成傳送來源資料夾,在客戶端終端11側係作成傳送目標資料夾,並適宜設定各客戶端終端11、21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也可實現和上記反向的檔案傳送。
接著,參照圖13,說明用來實現上述資源自動傳送處理所需的客戶端終端5之處理的細節。此外,圖13的流程圖,係分別表示客戶端終端11、21上所執行的共通之程式。
一旦程式開始執行,則各客戶端終端11、21係檢查,自己所能實體操作之傳送來源資料夾中,是否有檔案(資源)被追加(S101)。
在前述例子中,由於客戶端終端11係在前記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中記憶著傳送來源資料夾的設定,因此會檢查該當傳送來源資料夾11f中是否有新追加檔案。另一方面,因為於客戶端終端21中沒有進行傳送來源資料夾的設定,所以無法進行檢查,導致新檔案總是找不到。
S101的判斷中,於客戶端終端11上發現到新檔案時,就進行將該新檔案追加至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的處理(S108)。在該S108的處理中,客戶端終端11係首先,當前記傳送來源資料夾11f中已有保存資源時,參照自己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調查要將該當資源追加至哪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然後,向對象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追加前記資源(新檔案)所涉之共用資源資訊126b。
接下來,客戶端終端11係將用來要求向其他客戶端終端21的共用資源資訊120追加資源資訊並更新的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S109)。其後,客戶端終端11係進入等待直到接收了檔案實體資料傳送要求命令(S110)。此外,於該等待中,若在一定時間以內沒有接收到檔案實體傳送要求命令時(S116),則因通訊錯誤等某種理由而判斷傳送失敗,而發行檔案傳送錯誤通知(S117)。
另一方面,客戶端終端21係監視著被自己傳送設定記憶部605所指定的特定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的內容(S102),若該當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未被更新,則返回S101之處理。藉由此處理,客戶端終端21係會進入等待直到對象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被更新。
一旦客戶端終端11以S109之處理所發行之共用資源資訊更新命令,是經由中繼伺服器R1、R2而被客戶端終端21所接收,則於客戶端終端21上,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就會被更新。因此,客戶端終端21係用S102的判斷,偵測出對象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的更新。
如此一來,客戶端終端21就會調查更新後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藉此,可知已被追加的檔案係為file001.pdf,能操作該檔案之實體的擁有者客戶端終端係為客戶端終端11。於是,客戶端終端21係將檔案實體資料的傳送要求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2(S103)。
客戶端終端11,係一旦將該檔案實體資料的傳送要求命令,經由中繼伺服器R2、R1而加以接收,便相應於上 記命令,而將新檔案的實體資料,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1(S111)。其後,客戶端終端11係等待直到接收了共用資源資訊的刪除命令為止(S122)。
客戶端終端11以S111之處理而發送的實體資料,係經由中繼伺服器R1、R2,由客戶端終端21將其予以接收(S104)。然後客戶端終端21係在所定之資料夾中,將該實體資料以檔案方式加以保存(S105)。一旦檔案的保存完成,則客戶端終端21係為了從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前記傳送檔案所涉之資源資訊,而將刪除命令發送至中繼伺服器R2(S106)。其後,客戶端終端21係將檔案傳送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對所定機器進行發行(S107)。
一旦客戶端終端21以S106所發行之共用資源資訊刪除命令,是被客戶端終端11經由中繼伺服器R2、R1而接收,則客戶端終端11係將共用資源資訊120予以更新然後刪除前記資源資訊(S113)。然後,客戶端終端11係從所定之資料夾(前記傳送來源資料夾11f)中,刪除前記資源之實體資料(S114)。然後,客戶端終端11係將檔案傳送已完成之意旨的通知,對所定機器進行發行(S115)。
如以上所示,本實施形態的中繼伺服器1,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將共用資源資訊120加以記憶的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控制部503。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505,係將可與自身之間彼此連接之其他中繼伺服器1加以含有的中繼群組之資訊(中繼群組資訊100),加 以記憶。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506,係於前記中繼群組內在複數客戶端終端5間共用資源的情況下,將共用資源資訊120加以記憶。該共用資源資訊120係含有:該當資源之資訊(家族資源資訊125)、和共用該當資源的客戶端終端5亦即資源共用終端的帳戶資訊(家族帳戶資訊124)。前記控制部503係具備:資源追加反映部511、傳送要求中繼部512、刪除要求中繼部513。然後,如圖11的序號44~44.1.1所示,中繼伺服器R1的資源追加反映部511,係當客戶端終端11監視著傳送來源資料夾11f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對前記傳送來源資料夾11f追加資源而使該當客戶端終端11係已將關於該當資源之資源資訊126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120時,則隨應於客戶端終端11的AddResource命令,使該當共用資源資訊120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21的共用資源資訊120上。又,如圖11的序號45、45.1所示,中繼伺服器R2的傳送要求中繼部512,係當客戶端終端21監視著共用資源資訊120(所定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在已對該當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追加有資源之事實,而發送了CopyFile命令以要求資源傳送時,則藉由向旗下擁有可操作該當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11的中繼伺服器R1,發送一複製指示(copyFile),以中繼該當資源傳送要求。又,如圖12的序號47、47.1所示,中繼伺服器R2的刪除要求中繼部513,係當因前記資源是被傳送至曾發送CopyFile命令之客戶端終端21而被儲存在所定之資 料夾,而導致該當客戶端終端21發送deleteFile命令以要求欲從前記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中刪除該當資源之意旨時,則藉由向旗下擁有可操作該當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11的中繼伺服器R1,發送一deleteFile訊息,以中繼該當資源資訊刪除要求。
藉此,客戶端終端5與中繼伺服器1係可聯合動作,可進行將某個客戶端終端5的所定之資料夾中已被追加的資源,自動地跨越網路地移動至其他客戶端終端5的所定之資料夾之處理。
又,本實施形態中,前記客戶端終端11係被構成為,如圖12的序號47.1.1~47.1.1.1所示,在接收到要將自己能夠實體操作之資源的相關之資源資訊126從共用資源資訊120中予以刪除之意旨的deleteFile命令時,則除了將該當資源資訊126從共用資源資訊120中刪除以外,還將該當資源之實體予以刪除。
藉此,即使在跨越不同LAN,也能實現自動地移動檔案之實體的處理。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被構成為,資源之實體資料的傳送要求側的客戶端終端21,和被要求傳送之客戶端終端11之雙方,都可發行其傳送結果之通知(圖13的S107、S115、S117)。
藉此,利用該傳送機能的使用者(機器51、52的使用者),係可獲知檔案傳送已被進行之意旨及處理是否正常結束還是異常結束。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於客戶端終端11上作為監視對象的傳送來源資料夾11f雖然係只有“FromFolder”這1個,但亦可令其監視複數個資料夾。例如係可構成為,圖7記述有2筆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122b的情況下,若向客戶端終端的例如名叫“FromFolder”的資料夾追加了檔案時,則向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追加資源資訊126;若向名叫“FromFolder2”的資料夾追加了檔案時,則向共用資源資訊122b追加資源資訊126。此情況下,中繼伺服器R1的控制部503(前記資源追加反映部511),係依照各個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122b的家族帳戶資訊124而向適切的中繼伺服器1發送addResource訊息,使該當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5的共用資源資訊122上。
若如此監視複數傳送來源資料夾,而在傳送來源客戶端側對每一資料夾整理檔案而進行追加,則可跨越網路,對適切的客戶端終端自動分配檔案。例如,可在總社的客戶端終端11,事先追加每一發送目標的資料夾FromFolder、FromFolder2。然後,總社的使用者操作機器51,將大阪分社用的檔案追加至FromFolder,將名古屋分社用的檔案追加至FromFolder2。如此一來,例如,大阪分社用的檔案係會自動地分配至客戶端終端21的ToFolder,名古屋分社用的檔案係會自動地分配至客戶端終端31的ToFolder,而很方便。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若於客戶端終端11上對傳送 來源資料夾11f追加資源,則無論該資源如何,都會對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追加該當資源的資源資訊126,但亦可隨著資源滿足所定條件,而追加至不同的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例如可為,若被複製到傳送來源資料夾11f的檔案的副檔名為pdf時係對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a追加資源資訊126;若副檔名是txt的檔案時則對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b追加資源資訊126。此情況下也是,中繼伺服器R1的資源追加反映部511,係向適切的中繼伺服器1發送addResource訊息,使該當個別共用資源資訊122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5的共用資源資訊122上。
藉此,被追加至某個客戶端終端的1個資料夾的檔案會被整理,被自動地分配至例如PDF檔案處理用的網路的終端文字處理用的網路的終端,因此非常的便利。
以上雖然說明本發明的理想實施形態,但上記構成係可例如做以下的變更。
傳送來源資料夾(監視對象資料夾)、傳送目標資料夾等的設定,係除了記憶至客戶端終端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以外,亦可取而代之,改成記憶至中繼伺服器的適宜之記憶手段中。若如此設計,則於中繼伺服器上可總結這些資訊,使管理變得容易。
檔案傳送的完成通知(S107、S155)及檔案傳送錯誤通知(S117),係可採用向其他客戶端終端發送訊息、輸出日誌等適宜的方法。
在上記實施形態中,傳送來源資料夾11f本身係被當 成共用資源而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120。然而,即使不把傳送來源資料夾11f本身在客戶端終端間共用,藉由共用已被追加至該當資料夾內的檔案等,檔案傳送仍可毫無問題地進行。
上記實施形態的隨應於檔案的傳送目標資料夾之分派,係並非限定於根據檔案的副檔名。例如,可根據檔案的作成時刻、檔案作成者、檔案名中的特定關鍵字、從檔案內容中檢索出來的關鍵字等,來進行傳送目標資料夾的分派。
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是以傳送目標資料夾與傳送來源資料夾是1對1對應之方式來設定各客戶端終端11,21的傳送設定記憶部605,但亦可構成為,複數之客戶端終端是分別具有傳送來源資料夾,該當傳送來源資料夾的檔案是被自動地傳送至共通之客戶端終端的1個傳送目標資料夾。此構成係例如,欲將分散在各網路的檔案,集中在1個網路(1個客戶端終端)上來集中管理等情況下,非常的便利。
以上雖然以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對該當技術領域具備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案發明之宗旨的範圍內,自然可根據上述實施例而做各種變更、合併,而這些也自然被包含在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之界定。
1‧‧‧中繼伺服器
2‧‧‧外部伺服器
5‧‧‧客戶端終端
6‧‧‧檔案伺服器
11、12‧‧‧客戶端終端
21、22‧‧‧客戶端終端
31、32‧‧‧客戶端終端
41、42‧‧‧客戶端終端
11f‧‧‧傳送來源資料夾
12f‧‧‧傳送目標資料夾
51、52‧‧‧機器
91~94‧‧‧LAN
100‧‧‧中繼群組資訊
101‧‧‧群組識別資訊
102‧‧‧中繼帳戶資訊
110‧‧‧資源可共用終端資訊
111‧‧‧個別終端資訊
120‧‧‧共用資源資訊
121‧‧‧帳戶識別資訊
122‧‧‧個別共用資源資訊
123‧‧‧共用資源識別資訊
124‧‧‧家族帳戶資訊
125‧‧‧家族資源資訊
126‧‧‧資源資訊
201‧‧‧WAN介面
202‧‧‧控制部
203‧‧‧中繼伺服器帳戶資訊資料庫
501‧‧‧LAN介面
502‧‧‧WAN介面
503‧‧‧控制部
504‧‧‧帳戶資訊資料庫
505‧‧‧中繼群組資訊資料庫
506‧‧‧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
511‧‧‧資源追加反映部
512‧‧‧傳送要求中繼部
513‧‧‧刪除要求中繼部
601‧‧‧LAN介面
602‧‧‧控制部
603‧‧‧資源記憶部
604‧‧‧共用資源資訊資料庫
605‧‧‧傳送設定記憶部
R1~R4‧‧‧中繼伺服器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所論之中繼通訊系統的網 路構成圖。
圖2係外部伺服器的機能區塊圖。
圖3係客戶端終端的機能區塊圖。
圖4係中繼伺服器的機能區塊圖。
圖5係客戶端終端、中繼伺服器、及外部伺服器之關係的圖示。
圖6係中繼群組資訊之內容的圖示。
圖7係共用資源資訊之內容的圖示。
圖8係作成中繼群組之通訊處理的序列圖。
圖9係對中繼群組而將客戶端終端登錄成為資源可共用終端之通訊處理的序列圖。
圖10係對中繼群組登錄共用資源之通訊處理的序列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論之中繼通訊系統中的檔案傳送處理的前半部之序列圖。
圖12係檔案傳送處理的後半部之序列圖。
圖13係客戶端終端的檔案傳送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1‧‧‧中繼伺服器
2‧‧‧外部伺服器
5‧‧‧客戶端終端
6‧‧‧檔案伺服器
91~94‧‧‧LAN

Claims (8)

  1. 一種中繼伺服器,其特徵為,具備: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係將可與自身之間彼此連接之其他中繼伺服器加以含有的中繼群組之資訊,加以記憶;和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係當於前述中繼群組內在複數客戶端終端間令資源被共用的情況下,將共用資源資訊其中含有該資源之相關資訊、和共用該資源之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加以記憶;和控制部;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資源追加反映部,係當前述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資料夾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對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資源,而使該客戶端終端係已將該資源之相關資訊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時,則使該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和傳送要求中繼部,係當前述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在前述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已被追加有資源之相關資訊之事實,而要求了該資源之傳送時,則向屬於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且為可操作對象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該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資源的傳送要求;和刪除要求中繼部,係當因前述資源是被傳送至曾要求 前述資源之傳送之客戶端終端並被儲存在所定之資料夾,而導致該客戶端終端要求從前述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該資源之相關資訊的情況下,則向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前述資源之實體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之中繼伺服器,中繼該資源之相關資訊的刪除要求;前述共用資源係為資料夾或檔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述客戶端終端係可將複數個資料夾當成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前述客戶端終端係一旦有資源對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便隨應於該資源所被追加之監視對象資料夾,而對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追加該資源之相關資訊;前述資源追加反映部係使該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述客戶端終端係一旦有資源對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便基於該已被追加之資源,而對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追加該資源之相關資訊;前述資源追加反映部係使該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述客戶端終端係一旦有資源對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便基於該已被追加之資源,而對所定的共用資源資訊,追加該資源之相關資訊;前述資源追加反映部係使該 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
  5. 一種中繼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具備:複數之中繼伺服器;和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前述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登錄部,係將可與自身之間彼此連接之其他中繼伺服器加以含有的中繼群組之資訊,加以記憶;和共用資源資訊登錄部,係當於前述中繼群組內在複數前述客戶端終端間令資源被共用的情況下,將共用資源資訊其中含有該資源之相關資訊、和共用該資源之客戶端終端的帳戶資訊,加以記憶;和控制部;前述控制部係具備:資源追加反映部,係當前述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資料夾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對前述監視對象資料夾追加資源,而使該客戶端終端係已將該資源之相關資訊追加至共用資源資訊時,則使該共用資源資訊之變更,反映在其他客戶端終端的共用資源資訊上;和傳送要求中繼部,係當前述客戶端終端監視著所定之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的結果為,因偵測到在前述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已被追加有資源之相關資訊之事實,而要求了該資源之傳送時,則向屬於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 且為可操作對象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該資源之實體的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的中繼伺服器,中繼該資源的傳送要求;和刪除要求中繼部,係當因前述資源是被傳送至曾要求前述資源之傳送之客戶端終端並被儲存在所定之資料夾,而導致該客戶端終端要求從前述監視對象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該資源之相關資訊的情況下,則向自己旗下之客戶端終端、或是將可操作前述資源之實體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而持有之中繼伺服器,中繼該資源之相關資訊的刪除要求;前述共用資源係為資料夾或檔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述客戶端終端,係當從前述共用資源資訊中刪除了自身所能操作之實體的資源之相關資訊時,就將該資源之實體予以刪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曾要求前述資源之傳送的客戶端終端、和曾被要求進行傳送之客戶端終端的至少任何一方,係可發行傳送結果之通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曾要求前述資源之傳送的客戶端終端、和曾被要求進行傳送之客戶端終端的至少任何一方,係可發行傳送結果之通知。
TW97139965A 2007-12-28 2008-10-17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61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9673A JP4416035B2 (ja) 2007-12-28 2007-12-28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9949A TW200929949A (en) 2009-07-01
TWI461026B true TWI461026B (zh) 2014-11-11

Family

ID=4066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9965A TWI461026B (zh) 2007-12-28 2008-10-17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69246B2 (zh)
EP (1) EP2079217B1 (zh)
JP (1) JP4416035B2 (zh)
KR (1) KR101150052B1 (zh)
CN (1) CN101471896B (zh)
TW (1) TWI461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0647B2 (en) * 2006-12-11 2011-08-30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rranged to share resources between networks
SG178024A1 (en) * 2009-08-20 2012-03-2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ccess management apparatus
JP5272974B2 (ja) * 2009-08-31 2013-08-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JP5272967B2 (ja) * 2009-08-20 2013-08-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JP5272968B2 (ja) * 2009-08-20 2013-08-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クセス管理装置
JP4941846B2 (ja) * 2009-09-04 2012-05-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387300B2 (ja) * 2009-09-30 2014-01-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552787B2 (ja) 2009-10-02 2014-07-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476977B2 (ja) * 2009-12-21 2014-04-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
US8645544B2 (en) * 2010-10-15 2014-02-0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ross product/service management
JP5760493B2 (ja) * 2011-02-18 2015-08-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569697B2 (ja) 2011-03-09 2014-08-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US9191320B2 (en) * 2011-04-21 2015-11-17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81179A (zh) * 2011-06-27 2011-12-14 上海安达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Vpn隧道中继加速技术
JP5682782B2 (ja) * 2011-07-11 2015-03-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675548B2 (ja) * 2011-10-19 2015-02-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JP6145979B2 (ja) * 2012-09-13 2017-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端末
CN104123299A (zh) * 2013-04-26 2014-10-29 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终端设备间信息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94170B (zh) * 2014-12-11 2018-05-25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账户使用方法、安全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10365999B (zh) * 2018-04-10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录制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8398A1 (en) * 2001-01-15 2002-08-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facsimile system
US20020143855A1 (en) * 2001-01-22 2002-10-03 Traversat Bernard A. Relay peers for extending peer availability in a peer-to-peer networking environment
US20040172423A1 (en) * 2003-02-28 2004-09-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hared among peer computing devices
US20060101064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Sharpcas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ile sharing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US7188187B2 (en) * 2002-04-23 2007-03-06 Hitachi, Ltd. File transfer method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5143A (ja) 1990-08-24 1992-04-07 Nec Corp ファイル共有方式
JPH09282216A (ja) 1996-04-18 1997-10-31 Kobe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US6988199B2 (en) * 2000-07-07 2006-01-17 Message Secure Secure and reliable document delivery
JP2001092702A (ja) 1999-09-20 2001-04-06 Fujitsu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292167A (ja) 2000-04-10 2001-10-19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JP2001306382A (ja) 2000-04-24 2001-11-02 Hitachi Ltd 共用ファイ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その実施装置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174378B2 (en) * 2000-05-29 2007-02-06 Nitgen Technologies, Inc. Co-location service system equipped with global load balancing (GLB) function among dispersed IDCS
JP2002007182A (ja) 2000-06-20 2002-01-11 Nec Corp 外部記憶装置の共有ファイル管理方式
US20020143960A1 (en) * 2000-08-02 2002-10-03 Erez Goren Virtual network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3489562B2 (ja) 2000-12-26 2004-01-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231984B2 (ja) 2001-01-15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209479B2 (en) * 2001-01-18 2007-04-24 Science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rp. Third party VPN certification
JP2002288415A (ja) 2001-03-28 2002-10-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ージェント支援装置
JP3743507B2 (ja) 2001-07-16 2006-02-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3784269B2 (ja) 2001-04-10 2006-06-07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EP1563389A4 (en) * 2001-08-01 2008-06-25 Actona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JP4179535B2 (ja) * 2002-09-03 2008-11-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リバースプロキシ、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40028B2 (en) * 2002-10-25 2009-05-26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network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r network processors
JP3990272B2 (ja) * 2002-12-20 2007-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メーリングリス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
US8706760B2 (en) 2003-02-28 2014-04-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to delay locking of server files on edit
JP2004310371A (ja) 2003-04-04 2004-11-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バ、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ビスの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5027040A (ja) 2003-07-02 2005-01-27 Ricoh Co Ltd 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及び集中監視プログラム
US7467190B2 (en) 2003-10-06 2008-12-16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ert distribution and archive sharing
JP2005276094A (ja) 2004-03-26 2005-10-06 Hitachi Ltd 分散ストレージ装置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及び分散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940135B2 (ja) 2004-05-13 2007-07-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710267B2 (ja) * 2004-07-12 2011-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データ中継装置、セッションモニ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ケットモニタ中継装置
JP2006033105A (ja) * 2004-07-13 2006-02-02 Aruze Corp メディア通信装置及びメディア通信プログラム
JP4804364B2 (ja) * 2005-01-13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機器および通信機器
JP2006268138A (ja) 2005-03-22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ピアツーピアシステム
US7313134B2 (en) * 2005-05-12 2007-12-25 Yahoo! Inc. Proxy server for relaying VOIP messages
JP2006343943A (ja) * 2005-06-08 2006-12-21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サーバ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JP4797638B2 (ja) 2006-01-17 2011-10-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通信中継装置、操作対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中継方法、操作対象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492575B2 (ja) 2006-03-29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65135A (ja) 2006-03-29 2007-10-11 Murata Mach Ltd データ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070233844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01852B2 (ja) 2006-10-05 2012-12-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JP2008098888A (ja) 2006-10-11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中継サーバ
EP1926285B1 (en) * 2006-10-11 2011-07-13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EP1942634B1 (en) 2006-11-24 2012-08-2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661774B2 (ja) 2006-12-12 2011-03-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453698B2 (ja) 2006-12-19 2010-04-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656536B2 (ja) 2007-05-09 2011-03-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750761B2 (ja) 2007-07-23 2011-08-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JP4784598B2 (ja) 2007-12-28 2011-10-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753165B2 (ja) 2007-12-28 2011-08-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52159A (ja) 2008-04-10 2009-10-29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
JP2009265919A (ja) 2008-04-24 2009-11-12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8398A1 (en) * 2001-01-15 2002-08-2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facsimile system
US20020143855A1 (en) * 2001-01-22 2002-10-03 Traversat Bernard A. Relay peers for extending peer availability in a peer-to-peer networking environment
US7188187B2 (en) * 2002-04-23 2007-03-06 Hitachi, Ltd. File transfer method and system
US20040172423A1 (en) * 2003-02-28 2004-09-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hared among peer computing devices
US20060101064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Sharpcas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ile sharing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63316A (ja) 2009-07-23
JP4416035B2 (ja) 2010-02-17
US20090172075A1 (en) 2009-07-02
EP2079217A1 (en) 2009-07-15
EP2079217B1 (en) 2013-02-13
CN101471896B (zh) 2013-02-20
TW200929949A (en) 2009-07-01
KR101150052B1 (ko) 2012-06-01
KR20090072968A (ko) 2009-07-02
CN101471896A (zh) 2009-07-01
US8069246B2 (en) 2011-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1026B (zh)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10647B2 (en)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rranged to share resources between networks
US8005961B2 (en)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406850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661774B2 (ja) 中継サーバ
JP4333736B2 (ja)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クライアント端末
JP4453698B2 (ja) 中継サーバ
JP2008148046A (ja)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125087B2 (ja) 中継サーバ
JP4784598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US12052253B2 (en) Context tracking across a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JP4645915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591875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888103B2 (ja) 中継サーバ
JP4304540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2134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708582B2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情報自動設定方法
JP2010134650A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