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883B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1883B
CN101471883B CN2008101865291A CN200810186529A CN101471883B CN 101471883 B CN101471883 B CN 101471883B CN 2008101865291 A CN2008101865291 A CN 2008101865291A CN 200810186529 A CN200810186529 A CN 200810186529A CN 101471883 B CN101471883 B CN 101471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information
mentioned
shared
relay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65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1883A (zh
Inventor
谷本好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1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1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1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7Integrating service provisioning from a plurality of service provi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85Hierarchically arranged intermediate devices, e.g. for hierarchical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继服务器,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把分散在客户终端中的多个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在本终端中。中继服务器具有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该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当在多个客户终端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共享资源信息包含该资源的信息、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向该资源共享终端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Description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的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本申请主张于2007年12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338072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被称为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Network:VPN)的通信系统。该VPN例如用于在与设置在各个地区的多个分公司(据点)的LAN连接的终端之间通过因特网进行通信。利用上述VPN,各个客户终端能够共享与处于远程的其他LAN连接的机器上的各种资源(文件和文件夹)。
在上述VPN中,在多个共享资源的实体被分散存储于各个客户终端中的情况下,为了把该多个资源复制到本机的本地存储装置等中,必须进行多次复制操作。因此,从提高资源管理的简便性方面讲,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把分散在各个终端中的多个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到本终端中的中继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具有以下构成的中继服务器。即,该中继服务器具有: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和控制部。上述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存储包含能够与本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当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客户终端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该资源的信息、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上述控制部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向该资源共享终端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根据此构成,当在某个客户终端中希望把资源输出到输出目的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中继服务器将资源转送到该客户终端,按照分级结构把资源一并复制到输出目的地。因此,即使多个资源的实体被分散存储在多个客户终端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按照分级结构所整理的状态通过网络简单地进行复制。
在上述中继服务器中,优选采用以下的构成。即,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资源名称的信息、和该资源实体的信息,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可以选择把在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使用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资源的名称进行输出、或使用从资源实体的信息中抽出的名称进行输出。
根据此构成,由于可以选择被复制在客户终端中的资源的名称,所以可应对用户的各种要求。
在上述中继服务器中,优选,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在输出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可以选择是否包含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而进行输出。
根据此构成,即使在不需要对进行输出操作的客户终端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进行复制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应对。
在上述中继服务器中,优选,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根据此构成,可以只指定资源的分级结构中的必要的一部分而进行复制,从而可更简便地进行通过网络的资源复制。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具有以下构成的中继通信系统。即,该中继通信系统具有多个中继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终端。上述中继服务器具有: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和控制部。上述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存储包含能够与本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上述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当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上述客户终端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该资源的信息、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上述控制部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向该资源共享终端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共享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根据此构成,当在某个客户终端中希望把资源输出到输出目的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中继服务器将资源转送到该客户终端,按照分级结构把资源一并复制到输出目的地。因此,即使多个资源的实体被分散存储在多个客户终端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按照分级结构所整理的状态通过网络简单地进行复制。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图。
图2是外部服务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客户终端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中继服务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表示客户终端、中继服务器、以及外部服务器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中继组信息的内容的图。
图7是表示共享资源信息的内容的图。
图8是表示共享资源信息中的同类资源信息的详细内容的图。
图9是表示制成中继组的通信处理的顺序图。
图10是表示在中继组中把客户终端作为可共享资源终端进行登记的通信处理的顺序图。
图11是表示把共享资源登记到中继组中的通信处理的顺序图。
图12是表示使用共享时的名称,把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到客户终端中的处理的顺序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一并复制处理的输出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从实体名中抽出的名称,把远程的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到客户终端中的处理的顺序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一并复制处理的输出结果的图。
图16是表示在客户终端中进行的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处理的前半部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处理的后半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由与WAN连接的多个LAN构成。另外,该中继通信系统具有中继服务器1、外部服务器2、客户终端5、和文件服务器6等。
WAN(Wide Area Network)是把不同的LAN相互连接的网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WAN,使用因特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是在被限定的场所构建的规模比较小的网络。LAN存在多个,并分别被构建在相互物理分离的场所。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是在东京分公司构建LAN91,在大阪分公司、名古屋分公司、福冈分公司分别构建LAN92、93、94的情况。这些4个LAN91、92、93、94各自与作为全球网络的因特网连接。
下面,参照图2等,说明外部服务器2。图2是外部服务器2的功能方框图。该外部服务器2是在配置在各个LAN中的中继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装置,其被设置在因特网上。
图2所示的外部服务器2具备作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服务器的功能。具体是,外部服务器2具备:作为用以中继SIP方法(method)和应答(response)等的SIP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的功能;和作为用以登记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的SIP注册服务器(registerserver)的功能。
如图2所示,在外部服务器2中,作为主要构成部分而具有WAN接口201、控制部202、和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
WAN接口201是使用全球IP地址,与连接在因特网中的中继服务器1等各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是用以将已存在登记请求的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与全球IP地址对应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控制部202是处理部,用以对通过WAN接口201进行的各种通信进行控制,其控制依据TCP/IP和UDP、SIP等协议的通信处理。该控制部202例如进行从各个中继服务器1接收该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并登记到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中的处理。另外,进行把从中继服务器1发送的各种SIP方法和应答等通信数据向其他中继服务器1中继的处理等。
下面,参照图3,说明客户终端5。图3是客户终端5的功能方框图。
该客户终端5是用户可直接操作的终端,例如相当于用户在日常业务中使用的个人计算机(PC)等。因此,在LAN内通常存在多个客户终端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LAN91中连接有客户终端11、12;在LAN92中连接有客户终端21、22。另外,分别地,在LAN93中连接有客户终端31、32;在LAN94中连接有客户终端41、42。各个客户终端5被赋予在同一LAN中被唯一管理的专用IP地址。
如图3所示,在客户终端5中,作为主要构成部分而具有LAN接口601、控制部602、资源存储部603、和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
LAN接口601是使用上述专用IP地址,与连接于同一LAN中的中继服务器1和文件服务器6等各个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资源存储部603,存储该客户终端5能够操作的文件和文件夹等资源实体。
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用于存储记载了各个客户终端5所保有的共享资源的信息的共享资源信息。
控制部602是用以对通过LAN接口601进行的各种通信进行控制的处理部。该控制部602控制依据了TCP/IP和UDP、SIP等的协议的通信处理。
控制部602例如进行用以对存储在资源存储部603中的资源的移动、变更和删除等进行控制的处理。另外,控制部602在从中继服务器1接收到共享资源信息的变更通知时,进行更新存储在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的共享资源信息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4等说明中继服务器1。图4是各个中继服务器1的功能方框图。
如图1所示,中继服务器1在每个LAN中分别设置了1台。具体是,分别地,在LAN91中设置了中继服务器R1、在LAN92中设置了中继服务器R2、在LAN93中设置了中继服务器R3、在LAN94中设置了中继服务器R4。
中继服务器1与LAN连接,并能够与连接于同一LAN中的各个客户终端5进行通信。另外,中继服务器1还与因特网连接,并(通过上述外部服务器2)能够与连接于其他LAN中的中继服务器1进行通信。为了进行该通信,对各个中继服务器1赋予专用IP地址和全球IP地址的双方。
如图4所示,在中继服务器1中,作为主要构成部分而具有LAN接口501、WAN接口502、控制部503、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和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
LAN接口501是用于使用专用IP地址进行本装置与连接于同一LAN中的客户终端5之间的通信的接口。例如,在LAN91中,中继服务器R1能够使用LAN接口501与各个客户终端11、12进行通信。
WAN接口502是使用全球IP地址,与连接在因特网中的外部服务器2等各个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
各个中继服务器1具备作为SIP注册服务器的功能,并使用SIP进行各个中继服务器1与各个客户终端5之间的通信。例如,在LAN92中,中继服务器R2作为SIP注册服务器而发挥功能,接收与LAN92连接的各个客户终端21、22的账户,并登记到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
因此,如图5所示那样,中继服务器1,在与客户终端5的关系方面,作为从该客户终端5接收账户并进行登记(REGISTER)的服务器发挥功能。另外,在与外部服务器2的关系方面,中继服务器1作为向外部服务器2发送账户并进行登记(REGISTER)的客户端发挥功能。
图4的账户信息数据库504,是用以将已进行登记请求的客户终端5的账户与专用IP地址对应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中继组信息数据库(中继组信息登记部)505,是用以将已登记在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的客户终端5所关联的中继组信息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506是用以将已登记在账户信息数据库504中的客户终端5所关联的共享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数据库。
控制部503是控制通过LAN接口501和WAN接口502进行的各种通信的处理部,其控制依据了TCP/IP、UDP、SIP等协议的各种通信处理。
该控制部503,例如执行如下的处理:把本装置的账户发送给外部服务器2,并请求登记的处理;制成中继组信息,并存储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处理。另外,控制部503执行制成共享资源信息并存储在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的处理等。
下面,说明文件服务器6。如图1所示,该文件服务器6构成为,与LAN连接,并能够与连接于同一LAN中的各个客户终端5进行通信。
文件服务器6构成为可存储文件和文件夹等资源实体,其作为替代各个客户终端5所具有的上述资源存储部603(图3)的资源存储单元而发挥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客户终端5可操作的资源,可考虑有被保存在该客户终端5的本地硬盘内的情况、和被保存在作为网络驱动器的文件服务器6内的情况。该文件服务器6在各个LAN中不是必须的,在图1的例中,在LAN92、94中省略了设置。
下面,对该中继通信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即中继组信息和共享资源信息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说明中继组信息。图6是表示中继组信息的内容例的图。
在图6中,表示中继服务器R3中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存储内容例。该例是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存储有2个中继组信息100a、100b。
各个中继组信息100a、100b包含1个组识别信息101、和通过相互许可连接而构成中继组的中继服务器1的信息(中继账户信息)102(102a、102b、102c)、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
组识别信息101是用于识别该中继组信息100的信息,在每次制成中继组信息100时赋予了不同的识别ID而能唯一地识别。由此,操作者等可根据组识别信息101来确定中继组,可简单地进行组构成的变更等。
中继账户信息102包含通过相互许可连接而构成中继组的各个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的信息。例如,在图6的上侧所示的中继组信息100a中,记载有构成中继组的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账户。另外,在图6的下侧所示的中继组信息100b中,记载有构成该中继组的1个中继服务器R3的账户。
在中继账户信息102中,一同登记有赋予给各个中继服务器1的账户的具体的名称,从而可容易识别用户。例如,如果是中继服务器R1(relay-server1)的中继账户信息102a,则对中继服务器R1的账户(relay-server1net)赋予了名称(分公司A)。
如上所述,将中继组信息100a、100b制成为按照每个中继组可唯一地识别。而且在中继组信息100a、100b中包含通过相互许可连接而构成一组(中继组)的各个中继服务器的账户(中继账户信息102)。因此,只要参照中继组信息100a、100b,即可得知哪个LAN与哪个LAN构成一组。
下面,对能够包含在上述中继组信息100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与各个中继组信息100对应而被登记。例如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与中继组信息100a对应而被登记,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b与中继组信息100b对应而被登记。
各个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110b包含单独终端信息111,且该单独终端信息111记载了在对应的中继组信息100a、100b所涉及的中继组中已许可了资源的共享的客户终端5。该单独终端信息111是记载了可进行资源的共享的客户终端5各自的账户的信息。
例如,与图6上侧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对应的中继组信息100a定义为由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构成的中继组。如图1所示,在中继服务器R1所连接的LAN91中,存在2台客户终端11、12。图6上侧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的例中,这2台都作为在上述中继组中可将资源共享的终端而被选择,其账户信息作为单独终端信息111而被登记。同样,在中继服务器R2所连接的LAN92中,客户终端21、22双方都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被选择,在中继服务器R3所连接的LAN93中,虽然存在客户终端31、32,但在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的例中,只有客户终端31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被选择,账户信息作为单独终端信息111而被登记。
与图6下侧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b对应的中继组信息100b定义为,只由中继服务器R3构成的中继组。该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b的例中,在中继服务器R3所连接的LAN93中,2台客户终端31、32双方都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被选择,其账户信息作为单独终端信息111而被登记。
在单独终端信息111中,除了各个资源可共享终端的账户以外,还登记有被赋予给该账户的具体名称,从而可容易识别用户。例如,在客户终端11的情况下,记载了对该账户(例如,client11relay-server1.net)赋予的名称(client 11)。并且,在单独终端信息111中,记载了营业部和开发部等用于表示该资源可共享终端的所属的所属识别数据112。
此外,在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将各自的单独终端信息111,与和资源可共享终端连接在同一LAN中的中继服务器的中继账户信息102相关联而记载。例如,将与客户终端11相关的单独终端信息111,以和中继服务器R1的中继账户信息102a相关联的形式记载。
另外,如图6的例所示,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能够分别存储多个中继组信息100和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另外,在2个中继组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110b的双方中,将客户终端31设为资源可共享终端,并记载有其单独终端信息111。这样,能够在多个中继组中,把1个客户终端5作为资源共享终端而选择,并且把表示该信息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存储在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在构成中继组的各个中继服务器1之间交换各个中继组信息100。例如,将图6上侧的中继组信息100a在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之间进行交换,并存储在各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另外,将图6下侧的中继组信息100b只在中继服务器R3中保持,并存储在中继服务器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下面,参照图7和图8,对共享资源信息的内容进行说明。图7示例了被存储在客户终端1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的共享资源信息120。此外,与此相同的信息还被存储在与客户终端11连接在同一LAN中的中继服务器R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
共享资源信息120由以下信息构成:账户识别信息121,用以表示是与客户终端11相关的共享资源信息;和与该客户终端11相关联的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
账户识别信息121,是因为对每个客户终端5制成共享资源信息120,而用于将其识别的信息。
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由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同类账户信息124、同类资源信息125等构成。
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是用于识别该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的信息,在每次制成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时赋予了不同的ID而能够唯一地识别。这里,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由与已经进行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制成请求的客户终端5相关联的ID、和用于容易进行该识别的名称构成。上述ID例如可以是20071001150032client11relay-server1等,容易识别的名称例如可以是workspace1等。
由此,用户等能够根据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来确定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所以可简单地对其内容进行编辑等。
图8表示图7所示的同类资源信息125的具体内容。如图8所示,同类资源信息125是表示客户终端5所保有的文件或文件夹(目录)等资源实体的资源信息126的集合体。
各个资源信息126由进行共享的资源的名称的信息、可操作该资源实体的客户终端5(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的信息、表示该资源实体的所在的地址信息、关于该资源的状态信息构成。
所谓进行共享的资源的名称是在由多个客户终端5将资源共享时赋予该资源的名称,例如记载为name=“folderA”。在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中,将识别所有者客户终端的账户例如记载为owner=client11relay-server1.net。表示该资源实体的所在的地址是表示共享资源在资源存储部603(或文件服务器6)中的实际存储的位置的信息,例如使用全通路记载为value=“c:/folderA”)等。状态信息是表示该资源的状态的信息,例如记载为status=“ok”等。
如图8所示,资源信息126有时表示文件夹、有时表示文件,在图8的例中,表示文件的资源信息126的XML标记成为表示文件夹的资源信息126的XML标记的子要素。例如,在同类资源信息125a中,表示文件“file00ZX.xls”的资源信息126成为表示文件夹“folderA”的资源信息126的子要素。对于同类资源信息125b、125c也同样。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使用XML的主要素和子要素的关系记载分级结构信息127,由此,来表示由文件和文件夹构成的共享资源的分级结构。通过使用该资源的分级结构,能够在根据用途和目的进行了整理的状态下共享文件和文件夹(共享资源)。
图7的同类账户信息124是将由同类资源信息125表示的资源实体进行共享的客户终端5的账户(例如,client11relay-server1.net)的信息的集合体。
在图8的同类资源信息125a的例中,所有者客户终端是11。而且,能够通过该所有者客户终端11间接操作资源实体的客户终端(用户客户终端)是图7的同类账户信息124所记载的客户终端中的所有者客户终端11以外的终端。即,在此例中,客户终端12、21、22、31是用户客户终端。
如图8所示那样,可以记载多个同类资源信息125,并且被记载在各个同类资源信息125中的所有者客户终端也可以相互不同。因此,所有者客户终端与用户客户终端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被记载在同类账户信息124中的客户终端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成为所有者账户终端。因此,在共享了多个资源的情况下,会出现各个共享资源被分散存储在各个客户终端5中的情况。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把被记载在该同类账户信息124中的客户终端称为共享成员终端。
图7的例中的作为共享成员终端的客户终端11、12、21、22、31的每个,与构成图6的中继组信息100a所记载的中继组的3台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任意一台连接在同一LAN中。另外,各个共享成员终端,都是在该中继组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记载了单独终端信息111的客户终端。
上述共享成员终端的每个,把具有以上说明的内容的单独共享资源信息122的共享资源信息120存储在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
下面,参照图9的顺序编号11~19,对中继组的生成以及登记阶段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顺序编号11~19的处理一般是由用户和操作者作为网络的初始设定来进行。
首先,在中继服务器R1中,由操作者执行用于在与中继服务器R2之间新形成中继组的方法(createGroup方法)。该createGroup方法指定了形成中继组的对方中继服务器R2的账户(relay-server2net)。
于是,在中继服务器R1中新制成中继组信息100a。此时,对该中继组信息赋予识别ID(0001relay-server1),并记载在组识别信息101中。
然后,在中继服务器R1中执行消息发送指令(MESSAGE方法),向外部服务器2发送针对成为对方的中继服务器R2的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11)。在该消息中,包含有由上述createGroup方法制成的中继组信息的识别ID等。
该MESSAGE方法指定了消息发送目的地的中继服务器R2的账户(sip:relay-server2net)。外部服务器2通过参照中继服务器账户信息数据库203,取得中继服务器R2的全球IP地址,把来自中继服务器R1的group-info消息中继到中继服务器R2。接收到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2通过外部服务器2向中继服务器R1返OK应答。
如上述那样,经由外部服务器2来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各中继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并且以下也是同样。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对经由外部服务器2的通信处理的具体说明。
然后,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发送服务器信息的发送请求消息(request-server-info消息)(顺序编号12)。接收到该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2与OK应答一同向中继服务器R1返回关于本机的信息(server-info)。
接下来,相反地,由中继服务器R2发送针对中继服务器R1的request-server-info消息(顺序编号13)。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R2返回关于本机的信息(server-info)。
通过如上述那样交换相互的关于服务器的信息,把两个中继服务器R1、R2的信息记载在中继组信息100中所包含的中继账户信息102中,并存储在各中继服务器R1、R2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然后,在中继服务器R2中,由操作者执行在此前制成的中继组(由中继服务器R1、R2构成的中继组)中新添加中继服务器R3的方法(addGroup方法)。该addGroup方法指定了要加入的中继服务器R3的账户(relay-server3net)、和要加入的中继组的识别ID(0001relay-server1)。
于是,中继服务器R2向成为加入对方的中继服务器R3发送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14)。在该消息中,包含有由上述addGroup方法指定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接收到该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3向中继服务器R2返OK应答。然后,与在顺序编号12、13中说明的完全相同,在中继服务器R2与中继服务器R3之间交换服务器信息(顺序编号15、16)。
然后,中继服务器R2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update-group-info消息,该update-group-info消息用以通知在中继组中增加了中继服务器R3的情况(顺序编号17)。接收到此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返回OK应答。然后,在中继服务器R3与中继服务器R1之间交换服务器信息(顺序编号18、19)。
这样,将表示由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形成中继组的情况的中继组信息100(具体是,图6的符号100a所表示的内容的信息)存储在各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此外,虽然在图9中未图示,但在中继服务器R3中,进一步,不指定形成中继组的其他中继服务器而执行createGroup方法。由此,制成只由中继服务器R3形成的中继组信息100b,并赋予识别ID(0002relay-sever2),存储在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
下面,参照图10的顺序编号21~29,说明针对中继组的资源可共享终端的登记阶段。
在中继服务器R1中,由操作者执行在由3台中继服务器R1、R2、R3构成的中继组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客户终端11的方法(addTerminal方法)。该addTerminal方法指定客户终端11的账户、和表示登记目的地的中继组的识别ID(0001relay-server1)。
一旦执行了该addTerminal方法,则中继服务器R1检索本机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而且,在与所指定的识别ID的中继组信息对应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1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
然后,中继服务器R1立即根据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储存内容,利用上述识别ID确定中继组信息100,检查该中继组由怎样的中继服务器1构成。于是,根据图6的中继组信息100a得知,成为对象的中继组由本机(中继服务器R1)、和2台中继服务器R2、R3构成。
因此,中继服务器R1首先向中继服务器R2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1)。在该消息中,包含有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11的账户、和登记目的地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接收到该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1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后,返OK应答。
然后,中继服务器R1向客户终端11发送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2)。在该消息中,包含被追加了客户终端1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接收到此消息的客户终端11把接收到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
接下来,中继服务器R1还向中继服务器R3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3)。接收到此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3,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1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后,返OK应答。
由此,在存储于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登记了客户终端1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
然后,在中继服务器R2中,由操作者执行指定上述中继组的识别ID,并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客户终端21的方法(addTerminal方法)。
于是,中继服务器R2检索本机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在与由识别ID指定的中继组信息对应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
然后,中继服务器R2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4)。在该消息中,包含有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21的账户、和登记目的地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
接收到此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1,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并且,中继服务器R1向与本机连接在同一LAN中的,已经被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存储的客户终端11发送add-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4.1)。接收到该消息的客户终端11把上述客户终端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然后,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返回OK应答,接收到该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返回OK应答。
并且,中继服务器R2向客户终端21发送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5)。在该消息中,包含被追加了客户终端11和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接收到此消息的客户终端21把接收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
接下来,中继服务器R2还向中继服务器R3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6)。接收到此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3,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然后返回OK应答。
由此,成为了在存储于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了客户终端11和2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的状态。
然后,由操作者执行在中继服务器R3中,指定上述中继组的识别ID,并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客户终端31的方法(addTerminal方法)。
于是,中继服务器R3检索本机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在与由识别ID指定的中继组有关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
并且,中继服务器R3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7)。在该消息中,包含有成为对象的客户终端31的账户、和登记目的地的中继组的识别ID等。
接收到此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1,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并且,中继服务器R1向与本机连接在同一LAN中的,已经被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存储的客户终端11发送add-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7.1)。接收到该消息的客户终端11把上述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然后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返OK应答,接收到该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3返回OK应答。
然后,中继服务器R3向客户终端31发送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8)。在该消息中,包含被追加了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接收到此消息的客户终端31把接收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的内容,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
接下来,中继服务器R3还向中继服务器R2发送add-group-info消息,且该add-group-info消息用于请求向中继组追加资源可共享终端(顺序编号29)。接收到该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2,在存储于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追加上述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并且,中继服务器R2向与本机连接在同一LAN中的,已经被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存储的客户终端21发送add-group-info消息(顺序编号29.1)。接收到该消息的客户终端21把上述客户终端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存储在适当的存储单元中。然后客户终端21向中继服务器R2返OK应答,接收到该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2向中继服务器R3返回OK应答。
由此,成为了在存储于3个中继服务器R1、R2、R3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中继组信息100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了客户终端11、21和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的状态。
另外,虽然在图10中未图示,但是,之后进一步进行把客户终端12、22追加在上述中继组信息(识别ID为0001relay-server1)中的操作。由此,在中继组信息100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登记有客户终端11、12、21、22、和31的单独终端信息111(参照图6的符号110a)。并且,在中继服务器R3中,接下来执行把客户终端31、32追加在其他中继组信息(识别ID为0002relay-server2)中的操作。
此外,在图10中,对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而登记客户终端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中继服务器1也可以进行删除客户终端5的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的登记的处理(deleteTerminal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是从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中删除被指定的客户终端5的单独终端信息111。
下面,参照图11,对实际将客户终端5的资源共享时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以在识别ID为0001relay-server1的中继组中与客户终端12、21、22和31共享说明把客户终端11所保有的文件“folderA”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用户在操作客户终端11,指定了识别ID为0001relay-server1的中继组的基础上,指示客户终端11显示该中继组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客户终端11通过与中继服务器R1通信,取得资源可共享终端的信息,在画面上显示被指定的中继组中的资源可共享终端的一览表。
这里,由于是指定了识别ID为0001relay-server1的中继组,所以根据图6上侧所示的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110a,把4台客户终端12、21、22和31作为资源可共享终端进行显示。用户把所显示的客户终端12、21、22、31的4台都指定为实际将资源共享的终端(上述用户客户终端)。此外,在此处的说明中虽然都指定为将资源共享的终端,但也可以只指定其中一部分。
于是,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共享资源的制成请求(CreateSharedResource指令)(图11的顺序编号31)。该消息中包含中继组的识别ID、和被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12、21、22、31的信息。
接收到该消息的中继服务器R1制成共享资源信息120,并存储在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另外,根据中继组的识别ID,参照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的内容,向构成该中继组的其他中继服务器R2、R3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所制成的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1.1、31.2)。另外,通过被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向本机下属的客户终端12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1.3)。
接收到消息的各个中继服务器R2、R3把该共享资源信息120存储在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并且,向被指定的各个用户客户终端21、22、31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1.1.1、31.1.2、31.2.1)。
接收到该policy-data消息的各个用户客户终端12、21、22、31进行存储于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的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变更。然后,向发送源的中继服务器R1、R2、R3返回OK应答。接收到OK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2、R3向中继服务器R1返回OK应答,接收到该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客户终端11返回OK应答。
由此,则在存储于中继服务器R1、R2、R3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记载了共享资源识别信息123、和同类账户信息124。在存储于客户终端11、12、21、22、31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也记载了相同的内容。
然后,用户通过操作客户终端11,执行addResource方法,由此,进行把表示进行共享的资源实体的资源信息(图8的符号126)追加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的处理。在这里的说明中,设为,从存储于客户终端11的资源存储部603中的资源实体中选择出“folderA”,并指定为了将其与其他客户终端12、21、22、31共享。
接收到该指定的客户终端11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包含所指定的信息的共享资源变更请求(updateSharedResource指令)(顺序编号32)。接收到共享资源变更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1把被变更的共享资源信息存储在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而且,中继服务器R1向用户客户终端21、22、31所连接的各个中继服务器R2、R3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被变更的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2.1、32.2)。另外,通过被指定的用户客户终端向本机下属的客户终端12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2.3)。
接收到消息的各个中继服务器R2、R3把该共享资源信息120存储在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中。并且,向被指定的各个用户客户终端21、22、31发送policy-data消息,通知共享资源信息120(顺序编号32.1.1、32.1.2、32.2.1)。
接收到该policy-data消息的各个用户客户终端12、21、22、31进行存储在本机的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604中的共享资源信息120的变更。然后,向发送源的中继服务器R1、R2、R3返回OK应答。接收到OK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2、R3向中继服务器R1返回OK应答,接收到该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客户终端11返回OK应答。
通过以上的处理,关于“folderA”的资源信息126(参照图8)被追加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然后,虽然省略了处理的详细说明,但如图8所示,进行把文件“file00ZX.xls”(所有者客户终端11)追加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的处理。此外,在共享资源信息120中,上述文件file00ZX.xls“所涉及的资源信息126记载了XML标记的从属关系,以使其成为刚刚被追加的文件夹”folderA“的资源信息126的子要素,由此,构成共享资源的分级结构信息127。
并且,进行把各个客户终端的文件夹(“folderB”等)和文件(“file00A.xls”等)追加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的处理。由此,将附随如图8所示那样的分级结构信息127的同类资源信息125记载在共享资源信息120中。
下面,参照图12的顺序编号41~48,对根据已登记的共享资源信息120(包含分级结构信息127),把共享资源一并复制到客户终端5中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在客户终端11中,由用户执行用于把共享资源复制到本地硬盘中的输出指令(Export方法)。该输出指令指定了作为对象的共享资源信息(resource-info)和输出目的地文件夹(folder)。另外,上述输出指令还同时进行如下的指定:是否将本终端能够操作其实体的共享资源包含在输出中的指定,和把输出时的资源名(文件名)设为共享名还是设为实体的文件名的指定。
虽然用户可任意指定共享资源信息,但此处设为指定了ID为20071001150032client11relay-server1的共享资源信息(图7)。对于输出目的地文件夹,可指定在构成客户终端11的资源存储部603的驱动器(本地驱动器)中制成的任意的文件夹,另外,也可以指定文件服务器6上的文件夹。此处,设为,把本地驱动器的名称为output的文件夹指定为输出目的地文件夹。并且,设为,指定了将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共享资源包含在输出,并且指定了作为输出时的资源名而使用共享时的名称。此外,在图12以后的顺序图中,对于在客户终端11中指定的输出目的地文件夹用符号11f表示。
若执行了上述Export指令,则,客户终端11执行文件夹制成指令(makeRolder方法),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上述output文件夹)中制成文件夹(顺序编号41)。
根据共享资源信息120(图8的同类资源信息125)来决定所制成的文件夹。在本例中,由于指定了以共享时的名称进行输出,所以,在上述output文件夹中制成folderA、folderB、folderC这3个文件夹。
然后,客户终端11执行文件复制指令(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42)。在该CopyFile方法中,把图8的同类资源信息125中记载的共享资源中的客户终端11本机可操作实体的资源(本地资源)复制到上述输出目的地。在本例中,图8中记载的资源中的客户终端11为所有者的文件是file00ZX.xls。因此,该资源(file00ZX.xls、实体是存储在文件服务器6中的估算单.xls)被复制到在上述输出目的地中制成的folderA中。该复制时的文件名是共享名“file00ZX.xls”。
然后,客户终端11把本机不能操作其实体的资源作为对象,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基于转送的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43)。该复制请求包含可操作资源实体的所有者客户终端的信息、和对象资源的信息。这里,根据图8的同类资源信息125b,作为所有者客户终端指定了客户终端21,作为对象资源指定了file00A.xls。
接收到该转送指示的中继服务器R1检查被存储在本机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中继组信息100。于是,得知被指示的客户终端21是中继服务器R2的下属。因此,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发送连接请求(INVITE方法)(顺序编号43.1)。接收到连接请求的中继服务器R2向客户终端21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43.1.1)。接收到复制请求的客户终端21确认能够操作成为对象的资源(file00A.xls、实体是doc001.xls),并向中继服务器R2返回OK应答,中继服务器R2向中继服务器R1返回OK应答。
接收到OK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中继服务器R2发送MediaSession指令,由此,在中继服务器R1、R2之间建立通信路径(顺序编号43.2)。接收到MediaSession指令的中继服务器R2向客户终端21发送MediaSession指令,由此,在中继服务器R2与客户终端21之间建立了通信路径(顺序编号43.2.1)。然后,客户终端21从资源存储部603中复制对象资源(file00A.xls),并发送给中继服务器R2。对象资源被从中继服务器R2转送到中继服务器R1,进一步被转送到客户终端11。
然后,客户终端11执行CopyFile方法,把接收的对象资源(file00A.xls)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B内(顺序编号44)。此时,进行保存的文件名采用共享时的名称(即,file00A.xls)。
然后,客户终端11对中继服务器R1,作为所有者客户终端而指定了客户终端31,作为对象资源而指定了file001.pdf,然后再次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45)。基于该指令的处理流程(顺序编号45.1~45.2.1)与上述的顺序编号43.1~43.2.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客户终端31向中继服务器R3发送对象资源(file001.pdf、实体是A0001.pdf),若通过中继服务器R1将其转送到客户终端11,客户终端11则执行CopyFile方法,把该资源(file001.pdf)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C内(顺序编号46)。此时,进行保存的文件名采用共享时的名称(即,file001.pdf)。
然后,客户终端11对中继服务器R1,作为所有者客户终端指定了客户终端12,作为对象资源指定了file003.cpp,然后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47)。接收到该转送指示的中继服务器R1检查存储在本机的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中的中继组信息100。于是,得知被指示的客户终端12是本机的下属。因此,中继服务器R1向客户终端12发送连接请求(INVITE方法)(顺序编号47.1)。接收到连接请求的客户终端12确认能够操作成为对象的资源(file003.cpp、实体是source.cpp),并向中继服务器R1返OK应答。
接收到OK应答的中继服务器R1向客户终端12发送MediaSession指令,由此,在中继服务器R1与客户终端12之间建立通信路径(顺序编号47.2)。然后,客户终端12从资源存储部603中复制对象资源(file003.cpp),并发送给中继服务器R2。对象资源被从中继服务器R1转送到客户终端11。
然后,客户终端11执行CopyFile方法,把接收的对象资源(file003.cpp)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A内(顺序编号48)。此时,进行保存的文件名采用共享时的名称(即,file003.cpp)。至此,完成了共享资源的输出指令。
图13表示进行了以上的共享资源输出处理后的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即,上述output文件夹)的存储内容。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中制成folderA、folderB、folderC3个文件夹,向folderA中输出了file00ZX.xls、file003.cpp这2个文件(共享资源)。另外,分别地,向folderB中输出了file00A.xls,向folderC中输出了file001.pdf。这样,按照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记载的分级结构信息127(图8),向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输出了资源信息126所涉及的全部共享资源。
下面,参照图14的顺序编号51~57,对在指定了将本机能够操作其实体的共享资源包含在输出中,并且指定了作为输出时的资源名使用实体名的情况下的基于上述Export方法的复制处理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所指定的其他条件,与图12的情况相同。
若在客户终端11中,在进行了上述的指定的基础上执行了Export指令,则,客户终端11首先执行文件夹制成指令,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output文件夹)中制成folderA、folderB、folderC的文件夹(顺序编号51)。这些文件夹的文件夹名是从表示实体的所在位置的地址(全通径)中抽出的名。此外,不进行在图12的顺序编号42中执行的,由客户终端11可操作实体的本地资源(file00ZX.xls)的复制处理。
然后,客户终端11为了复制所有者客户终端21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file00A.xls),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52)。此外,由于顺序编号52.1~52.2.1的处理与图12的顺序编号43.1~43.2.1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接收到对象资源(file00A.xls)的客户终端11把该资源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B中(顺序编号53)。此时的保存文件名与图12的情况不同,成为从实体的所在位置(全通径)中抽出的文件名(doc001.xls)。
接下来,客户终端11为了复制所有者客户终端31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file001.pdf),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54)。此外,由于顺序编号54.1~54.2.1的处理与图12的顺序编号45.1~45.2.1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接收到对象资源(file001.pdf)的客户终端11把该资源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C中(顺序编号55)。此时的保存文件名,成为从文件实体的所在位置中抽出的文件名(A0001.pdf)。
并且,客户终端11为了复制所有者客户终端12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file003.cpp),向中继服务器R1发送复制请求(CopyFile方法)(顺序编号56)。此外,由于顺序编号56.1~56.2的处理与图12的顺序编号47.1~47.2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接收到对象资源(file003.cpp)的客户终端11把该资源保存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的folderA中(顺序编号57)。此时的保存文件名,成为从文件实体的所在位置中抽出的文件名(source.cpp)。
图15表示进行了以上的共享资源输出处理后的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即,客户终端11的output文件夹)的存储内容。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中制成了folderA、folderB、folderC的3个文件夹,向folderA输出了source.cpp。另外,分别向folderB输出了doc001.xls,向folderC输出了A0001.pdf。这样,在输出目的地文件夹11f中,按照在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记载的分级结构信息127(图8),输出了除了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以外的共享资源。另外,与图13不同,是采用从表示所有者客户终端中的实体所在位置的地址信息中抽出的文件名来输出各个共享资源。
下面,参照图16、图17,对客户终端5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图16和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客户终端5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客户终端5在发布共享资源的输出指示(Export指示)之前进行待机(S101),在发出了输出指示的情况下,向用户询问要输出的共享资源的范围(S102)。针对该询问,用户指定希望进行输出的共享资源信息。另外,此时,用户还能够同时指定是对图8所示的共享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全部进行输出,还是只输出分级结构的一部分(例如只是folderA内)。
然后,客户终端5询问用户输出目的地的文件夹,用户指定适当的文件夹(S103)。进而,客户终端5向用户询问输出条件(S104)。在该输出条件中包含是否将用户所操作的客户终端5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本地资源)包含在输出中。另外,用户在指定上述输出条件时,可以指定将输出共享资源时的名称,设为共享名、还是设为实体名(从表示实体所在位置的信息中抽出而得到的文件名或文件夹名)。通过以上的S102~S104的处理,完成用户的输出操作。
然后,客户终端5检查共享资源信息120,作为在S102的处理中被指定的共享资源范围中所包含的共享资源,检查是否有还未进行输出的共享资源(图17的S105)。在有未进行输出的共享资源的情况下,根据共享资源信息120,检查该共享资源的所有者是否是进行了输出操作的客户终端5本身(换言之,该共享资源是否是本地资源)(S106)。
在共享资源的所有者是客户终端5本身的情况下,检查是否利用上述S104的指示进行了把那样的本地资源包含在输出中的指示(S107)。在进行了在输出中不包含客户终端5本机可操作实体的共享资源的指示的情况下,返回S105,进入以下的共享资源的处理。
在利用S107的判断,在判断为进行了在输出中包含本地资源的指示的情况下,检查是否能够对该共享资源实体进行访问(S108)。例如在文件实体已被删除或损坏等,不能对共享资源实体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客户终端5把表示该情况的出错信息通知给用户(S109)。针对该出错通知,用户可操作客户终端5,指示是中途中止输出,还是不中止而进行剩余的共享资源的输出。客户终端5检查是否进行了中止指示(S110),在被指示了中止的情况下进行中止处理(S111)。在未进行中止指示的情况下(进行了输出剩余的共享资源的指示的情况下),返回S105,进入下一个共享资源的处理。
在利用S108的判断,在判断为能够对共享资源的实体进行访问的情况下,检查是否利用上述S104的指示进行了采用实体名作为共享资源的输出时的名称的指示(S112)。而且,在进行了采用实体名的指示的情况下,使用实体名把共享资源复制在输出目的地的文件夹中(S113)。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不使用实体名而使用共享名进行输出的指示的情况下,使用共享名把共享资源复制在输出目的地的文件夹中(S114)。无论使用哪个名称进行输出时,都是根据在S103的输出目的地文件夹的指定和图8的分级结构信息127,来决定复制共享资源的位置。完成了复制后,返回S105,进行下一个共享资源的处理。
在利用S106的判断,当判断为共享资源的所有者是客户终端5以外的终端的情况下(在是所谓的远程资源的情况下),通过中继服务器1从所有者客户终端转送共享资源(S115)。然后,客户终端5检查共享资源的数据转送是否成功(S116)。在转送成功的情况下,将被转送的共享资源,与上述本地资源的处理同样地,根据用户的指示,使用实体名或共享名复制到输出目的地的文件夹中(S112~S114)。在转送失败的情况下,客户终端5把表示该情况的出错信息通知给用户(S117),根据用户的指示,进行中止处理,或进入下一个共享资源的处理(S110、S111)。
客户终端5对在由用户指定的共享资源范围中包含的各个共享资源,反复进行以上的S105~S117的处理。若完成了关于全部的共享资源的输出,则在S105的判断中判断为没有未输出的共享资源,结束复制处理。由此,用户能够以简单的操作,把共享资源按照分级结构信息127一并输出到所指定的输出目的地文件夹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中继服务器1具有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和控制部503。中继组信息数据库505存储包含能够与本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中继组信息100)。共享资源信息数据库506,当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客户终端5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120。该共享资源信息120包含作为该资源的信息的同类资源信息125、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127、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亦即同类账户信息124。而且,如图12所示,中继服务器R1的上述控制部503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127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客户终端11(资源共享终端)中执行了输出操作,并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向该客户终端11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120中包含的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客户终端21、31)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据此,当在1台客户终端11中希望把资源输出到输出目的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中继服务器R1将资源转送到该客户终端11,按照分级结构把资源一并复制到输出目的地。因此,即使资源的实体被分散在多个客户终端12、21、31中并被共享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按照分级结构所整理的状态通过网络简单地复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120(资源信息126)中,包含被共享的资源名称的信息(例如“file003.cpp”)、和该资源实体的信息(例如“c:/project1/source.cpp”)。而且,构成为,上述客户终端11,在上述输出操作中可以选择把在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包含的资源,使用在共享资源信息120中记载的资源的名称(“file003.cpp”),如图13那样输出,或使用从资源实体的信息中抽出的名称(“source.cpp”),如图15那样输出。
由此,由于可以选择被复制在客户终端11中的资源的名称,所以可应对用户的各种要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在客户终端11中输出共享资源信息120中包含的资源时,可以选择如图13所示那样包含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file00ZX.xls”)进行输出,或不包含,如图15所示那样进行输出。
由此,即使在不需要对进行输出操作的客户终端11本身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进行复制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应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客户终端11,只指定基于上述分级结构信息127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例如,只是folderA以下的分级),并输出资源。
由此,可以只指定资源的分级结构中的必要的一部分并进行复制,从而可更简便地进行通过网络的资源的复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以上的构成例如可以进行以下的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作为SIP服务器的外部服务器2进行各个中继服务器1之间的通信,但也可以取代此变更为不通过外部服务器2而在中继服务器1之间直接通信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共享资源信息120中,如图8所示,在记载了各个共享资源的同时,利用XML标记的主要素和子要素的关系,表示了共享资源的分级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记载把各个资源信息126建立相关关联的主从关系的链接信息等其他公知的方法,来实现分级结构信息127。
虽然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以多种方式改进本发明,并且可以推知与上面提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多种实施方式,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意在涵盖本发明的所有落入本发明主旨和范围内的改进方案。

Claims (12)

1.一种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存储包含能够与本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
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当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客户终端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且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该资源的信息、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和
控制部,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向该资源共享终端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上述中继组信息包含组识别信息和通过相互许可连接而构成中继组的中继服务器的中继账户信息以及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
上述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与上述中继组信息对应而被登记,并包含单独终端信息,该单独终端信息记载了在对应的上述中继组信息所涉及的中继组中已许可了资源的共享的客户终端,
上述共享资源信息还包含能够操作该资源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
上述控制部,
基于上述中继组的信息,建立与其他资源共享终端的通信路径,该其他资源共享终端由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基于上述共享资源信息指定并且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不能操作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将操作该资源;以及
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从上述其他资源共享终端接收该资源,将该资源传输到上述资源共享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资源名称的信息、和该资源实体的信息,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可以选择把在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使用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资源的名称进行输出、或使用从资源实体的信息中抽出的名称进行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在输出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可以选择包含或者不包含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而进行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在输出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可以选择包含或者不包含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而进行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9.一种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中继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终端,
上述中继服务器具有:
中继组信息登记部,存储包含能够与本机之间相互连接的其他中继服务器的中继组的信息;
共享资源信息登记部,当在上述中继组内在多个客户终端之间将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存储共享资源信息,且该共享资源信息包含该资源的信息、关于该资源的分级结构的分级结构信息、和作为将该资源共享的客户终端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和
控制部,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向该资源共享终端转送作为在被指定的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的、其他资源共享终端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
上述中继组信息包含组识别信息和通过相互许可连接而构成中继组的中继服务器的中继账户信息以及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
上述资源可共享终端信息与上述中继组信息对应而被登记,并包含单独终端信息,该单独终端信息记载了在对应的上述中继组信息所涉及的中继组中已许可了资源的共享的客户终端,
上述共享资源信息还包含能够操作该资源的资源共享终端的账户的信息,
上述控制部,
基于上述中继组的信息,建立与其他资源共享终端的通信路径,该其他资源共享终端由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基于上述共享资源信息指定并且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不能操作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将操作该资源;以及
在为了把规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到输出目的地而在上述资源共享终端中指定了共享资源信息的情况下,从上述其他资源共享终端接收该资源,将该资源传输到上述资源共享终端,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按照上述分级结构信息输出所传输的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资源名称的信息、和该资源实体的信息,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可以选择把在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使用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资源的名称进行输出、或使用从资源实体的信息中抽出的名称进行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在输出已指定的共享资源信息中包含的资源时,可以选择包含或者不包含本机可操作其实体的资源而进行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资源共享终端能够只指定在上述共享资源信息中记载的分级结构的一部分,而输出资源。
CN2008101865291A 2007-12-27 2008-12-25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8072 2007-12-27
JP2007338072 2007-12-27
JP2007338072A JP4645915B2 (ja) 2007-12-27 2007-12-27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1883A CN101471883A (zh) 2009-07-01
CN101471883B true CN101471883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32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652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883B (zh) 2007-12-27 2008-12-25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21575B2 (zh)
EP (1) EP2075988B1 (zh)
JP (1) JP4645915B2 (zh)
CN (1) CN101471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6942B2 (ja) *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5845898B2 (ja) * 2011-12-28 2016-01-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5891793B2 (ja) * 2012-01-05 2016-03-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2014175736A (ja) * 2013-03-06 2014-09-22 Panasonic Corp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CN104239310A (zh) * 2013-06-08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JP6812673B2 (ja) * 2016-06-24 2021-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共有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201920B (zh) * 2016-06-30 2019-07-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共享存储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2578A2 (en) * 2001-08-01 2003-02-13 Actona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file-sharing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5143A (ja) 1990-08-24 1992-04-07 Nec Corp ファイル共有方式
JPH09168055A (ja) 1995-12-18 1997-06-24 Fujitsu Ltd セキュリティ制御装置
JPH09282216A (ja) 1996-04-18 1997-10-31 Kobe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US6650631B1 (en) * 1997-03-11 2003-11-18 Verizon Services Corp. Public IP transport network
JP2000059465A (ja) 1998-08-07 2000-02-25 Hitachi Ltd 障害監視管理方式
JP3415456B2 (ja) * 1998-10-19 2003-06-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コマンド使用権限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US6765931B1 (en) * 1999-04-13 2004-07-20 Broadcom Corporation Gateway with voice
US6988199B2 (en) * 2000-07-07 2006-01-17 Message Secure Secure and reliable document delivery
JP2001092702A (ja) 1999-09-20 2001-04-06 Fujitsu Ltd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292167A (ja) 2000-04-10 2001-10-19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JP2001306382A (ja) 2000-04-24 2001-11-02 Hitachi Ltd 共用ファイ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その実施装置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174378B2 (en) * 2000-05-29 2007-02-06 Nitgen Technologies, Inc. Co-location service system equipped with global load balancing (GLB) function among dispersed IDCS
JP2002007182A (ja) 2000-06-20 2002-01-11 Nec Corp 外部記憶装置の共有ファイル管理方式
US20020143960A1 (en) * 2000-08-02 2002-10-03 Erez Goren Virtual network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4092388B2 (ja) * 2000-11-10 2008-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3489562B2 (ja) 2000-12-26 2004-01-1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231985B2 (ja) * 2001-01-16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206088B2 (en) * 2001-01-15 2007-04-17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facsimile system
JP4231984B2 (ja) 2001-01-15 2009-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209479B2 (en) * 2001-01-18 2007-04-24 Science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rp. Third party VPN certification
AU2002234258A1 (en) * 2001-01-22 2002-07-30 Sun Microsystems, Inc.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JP2002247036A (ja) 2001-02-21 2002-08-30 Ne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並びに同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憶媒体
JP2002288415A (ja) 2001-03-28 2002-10-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ージェント支援装置
US20020143956A1 (en) * 2001-04-03 2002-10-03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server
JP3743507B2 (ja) 2001-07-16 2006-02-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3784269B2 (ja) * 2001-04-10 2006-06-07 アライドテレシ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3006032A (ja) * 2001-06-19 2003-01-10 Fujitsu Ltd 分散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
JP2003223521A (ja) * 2002-01-29 2003-08-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設備管理方法
JP2004139291A (ja) * 2002-10-17 2004-05-13 Hitachi Ltd データ通信中継装置
US7540028B2 (en) * 2002-10-25 2009-05-26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network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s or network processors
JP3990272B2 (ja) 2002-12-20 2007-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メーリングリス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
US7774495B2 (en) * 2003-02-13 2010-08-10 Oracle America, Inc, Infrastructure for accessing a peer-to-peer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04075479A1 (ja) * 2003-02-19 2004-09-0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中継サーバ、及び被制御装置
US8706760B2 (en) * 2003-02-28 2014-04-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to delay locking of server files on edit
JP2004310371A (ja) 2003-04-04 2004-11-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バ、ファイル共有サービスの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共有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5027040A (ja) 2003-07-02 2005-01-27 Ricoh Co Ltd 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及び集中監視プログラム
US7412489B2 (en) * 2003-08-21 2008-08-12 Ameriprise Financi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onic archival and retrieval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JP3941763B2 (ja) 2003-09-09 2007-07-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型サービスにおける輻輳制御システム
US7467190B2 (en) 2003-10-06 2008-12-16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ert distribution and archive sharing
US8065418B1 (en) * 2004-02-02 2011-11-22 Apple Inc. NAT traversal for media conferencing
JP3940135B2 (ja) 2004-05-13 2007-07-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リソー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033105A (ja) 2004-07-13 2006-02-02 Aruze Corp メディア通信装置及びメディア通信プログラム
US20080098088A1 (en) * 2005-01-13 2008-04-24 Hirokazu Tamano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128805B (zh) * 2005-02-24 2010-05-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连接支持装置及网关装置
JP2006268138A (ja) 2005-03-22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ピアツーピアシステム
JP4379379B2 (ja) 2005-04-27 2009-1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313134B2 (en) * 2005-05-12 2007-12-25 Yahoo! Inc. Proxy server for relaying VOIP messages
JP2006330819A (ja) * 2005-05-23 2006-12-07 Canon Inc 文書管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43943A (ja) 2005-06-08 2006-12-21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サーバ装置及び通信管理サーバ装置
JP2007104440A (ja) 2005-10-05 2007-04-19 Dit:Kk 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トンネ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JP4878849B2 (ja) * 2006-01-30 2012-02-15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JP2007265135A (ja) 2006-03-29 2007-10-11 Murata Mach Ltd データ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070233844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Re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92575B2 (ja) 2006-03-29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5101852B2 (ja) 2006-10-05 2012-12-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装置
JP2008098888A (ja) 2006-10-11 2008-04-24 Murata Mach Ltd 中継サーバ
EP1926285B1 (en) * 2006-10-11 2011-07-13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EP1942634B1 (en) * 2006-11-24 2012-08-2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010647B2 (en) * 2006-12-11 2011-08-30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rranged to share resources between networks
JP4957225B2 (ja) 2006-12-11 2012-06-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125087B2 (ja) 2006-12-13 2013-01-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661774B2 (ja) 2006-12-12 2011-03-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453698B2 (ja) 2006-12-19 2010-04-2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JP4656536B2 (ja) 2007-05-09 2011-03-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816572B2 (ja) * 2007-05-30 2011-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JP4750761B2 (ja) 2007-07-23 2011-08-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接続制御システム、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JP4784598B2 (ja) 2007-12-28 2011-10-0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753165B2 (ja) 2007-12-28 2011-08-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52159A (ja) 2008-04-10 2009-10-29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
JP2009265919A (ja) 2008-04-24 2009-11-12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イル共有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2010178089A (ja) 2009-01-29 2010-08-12 Daikin Ind Ltd 遠隔管理システム、遠隔管理装置及び接続装置
JP2011055453A (ja) 2009-09-04 2011-03-17 Murata Machinery Ltd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941846B2 (ja) 2009-09-04 2012-05-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998526B2 (ja) 2009-09-04 2012-08-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2578A2 (en) * 2001-08-01 2003-02-13 Actona Technologies Ltd. Virtual file-sharing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45915B2 (ja) 2011-03-09
US20090172166A1 (en) 2009-07-02
JP2009157825A (ja) 2009-07-16
EP2075988B1 (en) 2012-08-15
EP2075988A1 (en) 2009-07-01
US8321575B2 (en) 2012-11-27
CN101471883A (zh)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9246B2 (en)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relay group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unit, a shared resource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unit, and a control unit
CN101471883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US8005961B2 (en)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207549B (zh) 中继服务器
JP4661774B2 (ja) 中継サーバ
JP4274231B2 (ja)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02709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CN102420785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JP4784598B2 (ja)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4453698B2 (ja) 中継サーバ
CN101471844A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US8949419B2 (en) Synchronizing sharing servers
CN101304308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CN101299705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JP4888103B2 (ja) 中継サーバ
JP4872643B2 (ja) 中継サーバ
CN101299704B (zh)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JPH10260794A (ja) 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