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0515A -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0515A
CN101460515A CNA2007800206318A CN200780020631A CN101460515A CN 101460515 A CN101460515 A CN 101460515A CN A2007800206318 A CNA2007800206318 A CN A2007800206318A CN 200780020631 A CN200780020631 A CN 200780020631A CN 101460515 A CN101460515 A CN 101460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lkyl
heteroaryl
aryl
thiazoli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06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0515B (zh
Inventor
E·福克斯
M·埃根
K·卡勒
C·伦纳茨
O·莫尔特
S·诺德
W·科瓦尔斯基
C·席尔德克内希特
H-H·约翰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DC Irela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CN101460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0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0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0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6Cobalt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33Irid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2Iro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4Nickel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5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碳烯配体的杂配碳烯配合物,制备所述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方法,所述杂配碳烯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用途,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有机发光层,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含有至少一个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

Description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碳烯配体的杂配碳烯配合物(heteroleptische Carbenkomplex),制备所述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方法,所述杂配碳烯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用途,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有机发光层,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含有至少一个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利用了材料在受到电流激发时发光的性质。作为阴极射线管和液晶显示器的代替品以生产平面VDU,OLED尤其受到关注。含有OLED的器件由于非常紧凑的设计和固有地低的电消耗,它们特别适于移动应用,例如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
OLED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OLED的合适组件(层)已在例如WO 2005/113704以及其中所引用的文献中进行了说明。
现有技术已提出许多在受到电流激发时发光的材料。
WO 2005/019373首次公开了在OLED中采用含有至少一种碳烯配体的不带电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根据WO 2005/019373,这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可用于OLED的任何层中,其中配体结构或中心金属是可变的,以根据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所需性质进行调整。例如,可在OLED的电子阻挡层、激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或发光层中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优选将过渡金属配合物用作OLED中的发光分子。
WO 2005/113704涉及具有碳烯配体的发光化合物。WO 2005/113704描述了许多具有不同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优选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发光材料,更优选作为掺杂物质。
尽管适合用于OLED,特别是作为发光物质的化合物是已知的,但还是期望提供工业上可应用的、效率更高的化合物。本发明中,电致发光是指电致荧光发光和电致磷光发光这二者。
因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适合用于OLED的新碳烯配合物。特别地,期望提供能以良好效率表现出电致发光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而且,所述新碳烯配合物在具有良好效率的同时应能进行“颜色微调”。
所述目的通过提供式(I)的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碳烯配体的杂配碳烯配合物而得以实现:
M1[carbene]n          (I)
其中各个符号的定义如下:
M1 为选自由Ir、Co、Rh、Ni、Pd、Pt、Fe、Ru、Os、Cr、Mo、W、Mn、Tc、Re、Cu和Au组成、优选由Ir、Os、Ru、Rh、Pd、Co和Pt组成、更优选由Ir、Pt、Rh和Os组成的组中的金属原子,该金属原子处于相应金属原子可能的任何氧化态;
n 为碳烯配体的数目,其中n至少为2;
其中n取决于所用金属原子的氧化态和配位数,以及取决于碳烯配体的齿数(denticity)和电荷;
carbene 为式(II)碳烯配体:
Figure A200780020631D00181
其中式II碳烯配体中各个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 为选自由C、P、N、O、S和Si组成、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Do2 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 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 当Do2是C时为2,当Do2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2是O或S时为0;
X 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
w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 为0或1;
q 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是氢,或为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2个原子,其中的至少1个原子为碳原子;
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从而使得下式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191
形成5~7元环,该环如果合适的话,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环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该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优选六元芳族环稠合;
另外,Y1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 是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所述至少2种碳烯配体关于Y3具有不同定义,其中
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中的Y3定义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具有上述定义;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中的Y3定义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0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以及
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定义;
第二个Y3基团可具有上述定义或可以具有关于第一碳烯配体对Y3指定的定义;以及
在n>2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第三或另外的碳烯配体中的Y3或者如第一碳烯配体(IIa)中所定义,或者如第二碳烯配体(IIb)中所定义;
另外,n个碳烯配体中的每一个中的Y3和Y2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和(CR28R29)y,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8R29)基团可被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代替,其中
y 为2~10;以及
R25、R26、R27、R28、R29、R32、R33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当Do1是O或S时,在本申请中,式II碳烯配体因而是不对称的碳烯配体。
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因而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们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碳烯配体(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和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取决于所用金属原子M1的氧化态和配位数,以及取决于碳烯配体的齿数和电荷,除了第一碳烯配体IIa和第二碳烯配体IIb以外,本发明的杂配碳烯配合物中还可存在另外的碳烯配体。这些碳烯配体的结构可以对应于第一碳烯配体IIa的结构,或者对应于第二碳烯配体IIb的结构,其中各个碳烯配体的取代模式可不同。
第一碳烯配体IIa在下文中也被称为“不对称碳烯配体”,而第二碳烯配体IIb被称为“对称碳烯配体”。在本申请中,对称碳烯配体不应理解为指:取代基Y3必须和与式II碳烯配体中的氮原子键合的基团相同,或者不应理解为指:Do1必须为N,和/或Y1和Y2必须相同或者一起必须形成精确对称的基团。各个基团的取代模式可以高度可能地不同。
在本申请中,对称碳烯配体理解为指这样的碳烯配体,其中取代基Y3的基本结构对应于与式II碳烯配体中的氮原子键合的基团的基本结构,其中各基团的取代模式可不同。
业已发现,本发明的含有至少一个对称碳烯配体(第二碳烯配体IIb)和至少一个不对称碳烯配体(第一碳烯配体IIa)的杂配碳烯配合物,与具有相同碳烯配体的相应配合物相比,是引人注意的,因为不同的配体(在一个碳烯配合物中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碳烯配体)可以实现对发光颜色的微调,即获得在每种情况下具有仅一种类型配体的相应的纯碳烯配合物的颜色的混合体,其中混合的配合物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令人惊奇地并不是处于各纯配合物的量子产率之间,而是与纯配合物中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配合物一样高。于是业已发现,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允许对发光颜色进行调整,而不会使量子产率朝着具有较低发光效率的配合物的量子产率方向劣化。
取决于所用金属M1的配位数以及所用碳烯配体和非碳烯配体的数目,对于相同的金属M1以及所用碳烯配体和非碳烯配体的相同性质,可存在相应金属配合物的不同异构体。例如,对于配位数为6的金属M1的配合物(即八面体配合物),例如Ir(III)配合物,当配合物的通式组成为M(AB)2(CD)(其中AB和CD为双齿配体)时,可能存在“面式-经式异构体”(面式/经式异构体)。在本申请中,“面式-经式异构体”是指下述异构体: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123357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123402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123410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123415QIETU
面式异构体1       面式异构体2    经式异构体3     经式异构体4
对于配位数为4的金属M1的正方平面配合物,例如Pt(II)配合物,当该配合物具有通式组成M(AB)(CD)(其中AB和CD为双齿配体)时,可以存在(顺反)异构体。在本申请中,所述“(顺反)异构体”理解为指下述异构体: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2
异构体1      异构体2
符号A、B、C和D每个都是配体的一个连接位点,其中仅仅双齿配体存在。根据上文的通式组成,双齿配体具有A基团和B基团,或者C基团和D基团。
原则上,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晓顺/反异构体和面式-经式异构体的含义。在具有MA3B3组成的配合物中,相同类型的三组基团可以占据八面体面的角(面式异构体)或占据经线,即三个配体连接位点中的两个互为反式(经式异构体)。对于八面体金属配合物中的顺/反异构体和面式-经式异构体的定义,可以参见例如J.Huheey,E.Keiter,R.Keiter,AnorganischeChemie:Prinzipien von Struktur undreaktivit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2112512QIETU
t[无机化学:结构与反应性原理],第2版,修订版,由Ralf Steudel翻译成德语和增补,Berlin;纽约:de Gruyter,1995,第575和576页。
在正方平面配合物的情况下,对于具有组成MA2B2的配合物而言,顺式异构化指的是其中两个基团A和两个基团B占据正方形的相邻角,而在反式异构化中,两个基团A和两个基团B各自占据正方形的两个对角。对于正方平面金属配合物中的顺/反异构体的定义,可以参见例如J.Huheey,E.Keiter,R.Keiter,Anorganische Chemie:Prinzipien von Struktur,第2版,修订版,由Ralf Steudel翻译成德语和增补,Berlin;纽约:de Gruyter,1995,第557-559页。
通常而言,式I金属配合物的不同异构体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分离,例如通过色谱法、升华或结晶分离。
本发明因此在每种情况下都涉及式I碳烯配合物的各异构体以及不同异构体以任意混合比的混合物。
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更优选具有选自由Ir、Os、Rh和Pt组成的组、优选选自由Os(II)、Rh(III)、Ir(III)和Pt(II)组成的组中的金属原子。特别优选为Ir(III)。
当过渡金属原子Ir(III)的配位数为6时,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式II碳烯配体的数目n通常为3,即,式II的第一(不对称)碳烯配体(IIa)、第二(对称)碳烯配体(IIb)和第三碳烯配体,后者或者为对称的或者为不对称的。
当过渡金属原子Pt(II)的配位数为4时,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碳烯配体的数目n为2,即第一(不对称)碳烯配体(IIa)和第二(对称)碳烯配体(IIb)。
在本申请中,对于Y1和Y2基团(对于对称和不对称碳烯配体):
Y1和Y2基团的取代基可一起形成具有总计2~4、优选2~3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个或2个原子可为杂原子,优选为N,并且其余原子为碳原子,从而使得NCDo1结构部分与该桥一起形成5~7元环,优选5~6元环,该环可任选具有2个双键,或者当其为6元环或7元环时具有3个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该环可任选含有杂原子,优选含有N;优选的是,形成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5元或6元芳族环,或者该优选的5元或6元芳族环与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N的另外的环(优选6元芳族环)稠合。
Y1基团可与R1基团通过桥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以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在Y1和Y2一起形成桥以构成5~7元环的情况下,将该环与R1基团键合的桥可与所述5~7元环直接键合或者与该环的取代基键合,优选与所述5~7元环直接键合。当存在那样的键时,所述5~7元环的与氮原子(式II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更优选通过桥与R1键合(参见例如下文的桥结构)。在通过Y1和Y2的共同桥形成的5~7元环与另外的5~7元环稠合的情况下,结合的桥可与所述稠合环的原子键合(参见例如下文的桥接结构)。
下文将对对称和不对称碳烯配体举例说明优选的桥接结构。所示配体体系中示出的基团可例如含有取代基,或者所示芳族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CH基团可被杂原子代替。也有可能的是,碳烯配体具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桥。所示桥也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其他配体体系中,例如存在于下文提及的式IIaa~IIae和IIba~IIbe的配体体系中。
具有桥接结构的不对称碳烯配体的实例为:
X=O,S,SO,SO2
CH2CMe2,SiR30R31,NMe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4123704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4123654QIETU
X=O,S,SO,SO2,         Y-Z=1×CR21R22和1×O,S,
CH2,CMe2,SiR30R31,NMe  SO,SO2,CR21R22,SiR30R31,NR18
                          或Y-Z=CO-O,O-CO
具有桥接结构的对称碳烯配体的实例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1
X=O,S,SO,SO2
CH2CMe2,SiR30R31,NMe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123845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123850QIETU
X=O,S,SO,SO2,        Y-Z=1×CR21R22和1×O,S,
CH2,CMe2,SiR30R31,NMe  SO,SO2,CR21R22,SiR30R31,NR18
                         或Y-Z=CO-O,O-CO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3
X=O,S,SO,SO2
CH2CMe2,SiR30R31,NMe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124003QIETU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5124007QIETU
X=O,S,SO,SO2,        Y-Z=1×CR21R22和1×O,S,
CH2,CMe2,SiR30R31,NMe  SO,SO2,CR21R22,SiR30R31,NR18
                         或Y-Z=CO-O,O-CO
上述R18、R21、R22、R30和R31已经已在上文进行了定义。
在本申请中,术语芳基、杂芳基、烷基、烯基和炔基各自定义如下:
芳基理解为指基本结构具有6~30个碳原子、优选6~18个碳原子且由芳族环或者多个稠合芳族环形成的基团。合适的基本结构例如是: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所述基本结构可未被取代(即,所有可被取代的碳原子上具有氢原子),或者在所述基本结构的一个或超过一个或所有可取代位置被取代。合适的取代基为例如:烷基,优选为具有1~8个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或异丙基;芳基,优选为C6芳基,所述C6芳基继而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杂芳基,优选为含有至少一个氮原子的杂芳基,更优选为吡啶基;烯基,优选为具有一个双键的烯基,更优选为具有(一个)双键且具有1~8个碳原子的烯基;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合适的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将在下文中加以描述。最优选的是,所述芳基含有选自由甲基、F、Cl、CN、芳氧基、烷氧基、磺酰基、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所述芳基优选为C6-C18芳基,更优选为C6芳基,这些芳基任选被至少一个上述取代基取代。C6-C18芳基(优选C6芳基)更优选具有一个或两个上述取代基,其中对于C6芳基,一个取代基可位于所述芳基的另一键合位点的邻、间或对位,当存在两个取代基时,它们可以各自位于所述芳基的另一键合位点的间位或邻位,或者一个取代基位于邻位而另一个位于间位,或者一个取代基位于邻位或间位而另一个位于对位。
杂芳基理解为指与上文所提及芳基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芳基的基本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碳原子被杂原子代替的基团。优选的杂原子为N、O和S。最优选的是,所述芳基的基本结构的一个或两个碳原子被杂原子代替。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基本结构选自诸如吡啶和5元杂芳族(如吡咯、呋喃、吡唑、咪唑、噻吩、噁唑、噻唑)的体系。所述基本结构可以在该基本结构的一个或超过一个或所有可取代位置被取代。合适的取代基与如已经对于芳基所提及的取代基相同。
烷基理解为指具有1~20个碳原子、优选1~10个碳原子、更优选1~8个碳原子的基团。该烷基可为支化的或未支化的,并且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中断,所述杂原子优选为Si、N、O或S,更优选为N、O或S。另外,所述烷基可被一个或多个对于芳基所提及的取代基取代。还可能的是,所述烷基含有一个或多个(杂)芳基。此处,上文所列的所有(杂)芳基都是合适的。所述烷基更优选选自由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叔丁基组成的组,特别优选选甲基和异丙基。
烯基理解为指与具有至少两个碳原子的上述烷基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烷基的至少一个C-C单键被C-C双键代替的基团。所述烯基优选具有一个或两个双键。
炔基理解为指与具有至少两个碳原子的上述烷基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烷基的至少一个C-C单键被C-C叁键代替的基团。所述炔基优选具有一个或两个叁键。
本申请中,术语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和亚烯基各自如对于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所定义,其不同之处在于: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和亚烯基各自具有两个与式II配体的原子的连接位点。
由Y1和Y2形成的并且具有至少两个原子(其中的至少一个原子是碳原子,而其他原子优选为氮或碳原子)的桥——该桥可为饱和的或者优选为不饱和的并且所述桥的所述至少两个原子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优选理解为指下述基团:
-具有两个碳原子或者具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的桥,其中所述两个碳原子或者所述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通过双键彼此键合,这样使得所述桥具有下式之一,其中所述桥优选具有两个碳原子: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71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72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73
R23、R24、R1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杂芳基、烯基、炔基、芳基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取代基,或者
R23和R24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优选4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任选为杂原子,优选为N,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这样使得所述基团形成5~7元、优选6元的环,该环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可任选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该环为六元或七元环时,可任选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优选所述环为6元芳族环。该6元芳族环可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另外还可能的是,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芳族环与所述优选的6元芳族环稠合。此处,任何可能的稠合方式都是可以的。这些稠合基团可继而被取代,优选被在芳基的通用定义中给出的那些基团取代。
-具有两个碳原子的桥,其中所述碳原子通过单键彼此键合,从而使得所述桥具有下式:
其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杂芳基、烯基、炔基、芳基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取代基,优选为氢、烷基或芳基。
本申请中,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或取代基理解为指下述基团:
具有供体作用的基团理解为指具有+I和/或+M效应的基团,具有受体作用的基团理解为指具有-I和/或-M效应的基团。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合适基团为卤素基团,优选为F、Cl、Br,更优选为F,烷氧基,芳氧基,羰基,酯基,氧基羰基,羰基氧基,胺基,酰胺基,CH2F基,CHF2基,CF3基,CN基,硫代基,磺酸基,磺酸酯基,代硼酸基,代硼酸酯基,膦酸基,膦酸酯基,膦基,亚砜基,磺酰基,硫基,杂芳基,硝基,OCN,硼烷基,甲硅烷基,锡酸酯基(Stannatreste),亚氨基,肼基,腙基,肟基,亚硝基,重氮基,氧膦基,羟基或SCN。特别优选为F、Cl、CN、芳氧基、烷氧基、磺酰基和杂芳基。
在对称碳烯配体(IIb)和不对称碳烯配体(IIa)中,下式结构部分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82
优选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D0029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 各自独立地为CR10或N;优选0~3个、更优选0~2个、最优选0或1个Z”基团是N,而其余的Z”基团是CR10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烯基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取代基,优选为氢、烷基、杂芳基或芳基;
R10 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N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其中至少一个R10基团优选为H,更优选至少两个R10基团各自为H,最优选三个或四个R10基团各自为H;
另外,结构部分a中的R4或R5,结构部分b中的R8,结构部分c中的R10基团之一,以及结构部分d中的R11,可通过桥与R1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优选的涉及桥的合适实例示出在上文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不对称碳烯配体)中的Y3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对称碳烯配体)中的Y3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0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
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任何其他碳烯配体(当式I碳烯配合物中的n>2时)可以为对称的或者为不对称的。
在对称碳烯配体(IIb)和不对称碳烯配体(IIa)中,式II碳烯配体的下式结构部分
优选具有下述结构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03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 各自独立地为CR12或N;其中0~3个、优选0~2个、更优选0或1个Z符号可以是N,以及在1个符号Z是N的情况下,Z可位于上式结构部分与下式结构部分的键合位点的邻、间或对位,优选邻或对位,
Z 基团中的R1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N的稠合环,或者R12基团为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优选为H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11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Y1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根据本发明,不对称碳烯配体(IIa)中的Y3基团是氢、烷基、炔基或烯基,其中,当式II碳烯配体中的Do1是C或者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定义如上。在优选实施方案中,Do1是N且r为1。优选的烷基、炔基和烯基的定义如上所述。不对称碳烯配体中的Y3基团更优选为烷基,最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特别优选为甲基或异丙基。
根据本发明,对称碳烯配体(IIb)中的Y3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12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这些变量在上文已经进行了定义)所定义,以及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定义如上;第二个Y3基团可具有上述定义或者如关于不对称碳烯配体对Y3所定义。在优选实施方案中,Do1是N且r是1,即Y3定义如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对称碳烯配体中的下式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21
定义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22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各自独立地为CR12’或N,其中0~5个、优选0~4个、更优选0~3个、最优选0~2个、特别优选0或1符号Z’可各自为N;以及在1个符号Z’是N的情况下,Z’可位于上式结构部分与下式结构部分的键合位点的邻、间或对位,优选邻或对位,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23
Z’基团中的R1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优选N的稠合环,或者R12’为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优选为H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31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Y1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如果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的n>2,例如当M1=Ir(III)时n=3,其它Y3基团可以如对于第一(不对称)碳烯配体(IIa)所定义,或者如对于第二(对称)碳烯配体(IIb)所定义。
另外,式II的n个碳烯配体中的每一个中的Y3和Y2可通过桥彼此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和(CR28R29)y,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8R29)基团可被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代替,其中
y 为2~10;以及
R25、R26、R27、R28、R29、R32、R33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在非常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不对称)碳烯配体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4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 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0或N;
R12 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2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Z”基团中的R10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与结构部分aa中的R4或R5或者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ab中的R8或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ac中的R10基团之一或者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以及与结构部分ad中的R11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当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51
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时: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a),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b),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结构部分ac),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d),则尤其R4或R5基团、R8、R10基团之一或R11被与桥键合的键代替;
Y3 为烷基、炔基或烯基。
在另一个非常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对称)碳烯配体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52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6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 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0或N;
R12、R12’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或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2或R12’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Z”基团中的R10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
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62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与结构部分ba中的R4或R5或者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bb中的R8或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bc中的R10基团之一或者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以及与结构部分bd中的R11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当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71
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时: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a),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b),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结构部分bc),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d),则尤其R4或R5基团、R8、R10基团之一或R11被与桥键合的键代替。
非常特别优选的是这样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其含有至少一个上述非常特别优选实施方案的第一(不对称)碳烯配体和至少一个上述另外非常特别优选实施方案的第二(对称)碳烯配体。当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n>2时,在另外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碳烯配体同样是上述非常特别优选实施方案的对称或不对称碳烯配合物。
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金属原子M1更优选选自由Ir、Os、Rh和Pt组成的组,优选选自由Os(II)、Rh(III)、Ir(III)和Pt(II)组成的组。特别优选Ir(III)。非常特别优选M1为Ir(III)且n为3的杂配碳烯配合物。
在非常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因而具有下式(Ii)和(Iii):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81
其中,式(Ii)和(Iii)碳烯配合物中的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 为选自由C、P、N、O、S和Si、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其中在下式碳烯配体中
Do1不为O或S;
Do2、Do2’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 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s’当Do2或Do2’是C时各自为2,当Do2或Do2’是N或P时各自为1,以及当Do2或Do2’是O或S时各自为0;
X、X’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
w 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p’各自独立地为0或1;
q、q’各自独立地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两个原子,其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
R1、R2、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或者
R1和R2一起或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这样使得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91
Figure A200780020631D00392
形成5~7元环,该环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以任选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所述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所述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优选6元芳族环稠合;
另外,Y1和R1,或者Y2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 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Y3 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另外,Y3和Y2可通过桥彼此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和(CR28R29)y,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8R29)基团可被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代替,其中
y 为2~10;以及
R25、R26、R27、R28、R29、R32、R33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不同碳烯配体中的基团以及符号R1、R2、Y1、Y2、Do1、Do2、Y3、X、R3、p、q、r、s、R1’、R2’、Do2’、R3’、p’、q’、s’可各自相同或不同。
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涉及这样的式(Ii)杂配Ir(III)-碳烯配合物,其具有两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和一个对称碳烯配体;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涉及这样的式(Iii)杂配Ir(III)-碳烯配合物,其具有两个对称碳烯配体和一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式(Ii)碳烯配合物中的两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和式(Iii)碳烯配合物中的两个对称碳烯配体可各自相同或不同。在每种情况下,式(Ii)碳烯配合物中的两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和式(Iii)碳烯配合物中的两个对称碳烯配体优选是相同的。优选的和非常特别优选的对称碳烯配体,以及优选的和非常特别优选的不对称碳烯配体已在上文提及。
在式Ii和Iii(M1为Ir(III)且n为3)的杂配碳烯配合物中,非常特别优选地待使用的不对称配体aa~ae和对称配体ba~be的非常特别优选的配体组合列出在下表中: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11
1)“+”表示对称和不对称碳烯配体的可能组合。
在式Ii碳烯配合物中,不对称配体aa~ae的数目为2,而对称配体ba~be的数目为1;在式Iii碳烯配合物中,不对称配体aa~ae的数目为1,而对称配体ba~be的数目为2。尤其是,非常特别优选下述配体组合:不对称碳烯配体:ab-对称碳烯配体:bb;不对称碳烯配体:ab-对称碳烯配体:bc;不对称碳烯配体:ac-对称碳烯配体:bb;不对称碳烯配体:ac-对称碳烯配体:bc。
特别优选的是具有式II的两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和一个对称碳烯配体的式Ii杂配碳烯配合物。
考虑到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碳烯配体这一事实,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原则上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类似地制备。用于制备碳烯配合物的合适方法详细见于例如综述性文章:W.A.Hermann等人,Advanc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01,48卷,1-69,W.A.Hermann等人,Angew.Chem.1997,109,2256-2282,以及G.Bertrand等人,Chem.Rev.2000,100,39-91以及其中引用的文献,还见于WO 2005/113704,WO 2005/019373和欧洲专利申请EP 06 101 109.4(其在本申请的优先权日尚未公开)。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通过将对应于碳烯配体的配体前驱体去质子化并然后与含有所需金属的合适金属配合物反应来制备。
对称和不对称碳烯配体的合适配体前驱体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它们优选为阳离子前驱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方法,该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将至少2种式(III)配体前驱体;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21
其中
Q- 为一价阴离子抗衡离子,优选卤离子、类卤离子、BF4 -、BPh4 -、PF6 -、AsF6 -或SbF6 -
以及
G 当Do2=C或q=0时为H,以及
当Do2=N、S、O或P时,为H或杂原子的自由电子对;以及
式III配体前驱体中的其他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 为选自由C、P、N、O、S和Si组成、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Do2 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 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 当Do2是C时为2,当Do2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2是O或S时为0;
X 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
w 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 为0或1;
q 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是氢,或为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2个原子,其中的至少1个原子为碳原子;
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
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从而使得下式基团
形成5~7元环,该环如果合适的话,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环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该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优选六元芳族环稠合;
另外,Y1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 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 是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所述至少2种式III配体前驱体关于Y3具有不同定义,其中
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中的Y3定义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具有上述定义;
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中的Y3定义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4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并且
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定义;第二个Y3基团可具有上述定义或可以如关于第一配体前躯体对于Y3所定义;
与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的金属配合物反应,其中M1’定义如下:
M1’ 为选自由Ir、Co、Rh、Ni、Pd、Pt、Fe、Ru、Os、Cr、Mo、W、Mn、Tc、Re、Cu和Au组成、优选由Ir、Os、Ru、Rh、Pd、Co和Pt组成、更优选由Ir、Pt、Rh和Os组成的组中的金属原子,其中所述金属原子处于相应金属原子可能的任何氧化态。
所用的金属M1’优选为Ir,更优选为Ir(I)或Ir(III)。
式III配体前驱体中的Do1、Y1、Y2、Do2、q、s、R3、R1、R2、X和p以及Do2’、q’、s’、R3’、R1’、R2’、X’和p’的优选定义为关于式II碳烯配体指定的定义。优选的式III配体前驱体对应于优选的对称(IIb)和不对称(IIa)碳烯配体。
在本申请中,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对应于不对称碳烯配体)理解为指这样的式III配体前驱体,其中Y3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其中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如上所定义。
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对应于对称碳烯配体)理解为指这样的式III配体前驱体,其中Y3定义为: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5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并且
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定义如上;第二个Y3可定义如上,或者如关于第一配体前驱体对于Y3所定义。
原则上,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制备可以通过将式III的对称和不对称配体前驱体与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的金属配合物同时反应(“单釜法”)或者依次反应来进行。所述依次反应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在第一步中,将金属配合物与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反应,其中作为中间体,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对称碳烯配体的碳烯配合物,该配体或者为式IIb所示的配体,或者为非环金属化的形式,以及形成供至少一种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至少一种其他配位方式(其中所述其他配位方式的存在或者是由于金属M1’上的自由配位点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其他配体的替代导致的);或者在第一步中,将金属配合物与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反应,其中作为中间体,形成具有至少一个不对称碳烯配体的碳烯配合物,该配体或者为式IIa所示的配体,或者为非环金属化的形式,以及形成供至少一种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至少一种其他配位方式(所述其他配位方式的存在或者是由于金属M1’上的自由配位点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其他配体的替代导致的)。在第一步之后的第二步中,将第一步获得的特定碳烯配合物与不对称碳烯配体(当第一步中已用了对称碳烯配体时)或者与对称碳烯配体(当第一步中已用了不对称碳烯配体时)反应。
在本发明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金属M1是配位数为6的Ir(III)这一特别优选的情况下,采用依次反应例如产生下列特别优选的可能方式:
(ia)式Ii碳烯配合物
(iaa)将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M1’是Ir的金属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2倍化学计算量的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反应,形成具有两个不对称碳烯配体和供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其它配位点的双碳烯配合物,以及
(iab)随后,将所得双碳烯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化学计算量的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反应,得到式Ii的杂配Ir-碳烯配合物。
(ib)式Ii碳烯配合物
(iba)将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M1’是Ir的金属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化学计算量的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反应,形成具有对称碳烯配体和供两个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两个其它配位点的单碳烯配合物,以及
(ibb)随后,将所得单碳烯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2倍化学计算量的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反应,得到式Ii的杂配Ir-碳烯配合物。
(iia)式Iii碳烯配合物
(iiaa)将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M1’是Ir的金属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2倍化学计算量的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反应,形成具有两个对称碳烯配体和供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其它配位点的双碳烯配合物,以及
(iiab)随后,将所得双碳烯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化学计算量的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反应,得到式Iii的杂配Ir-碳烯配合物。
(iib)式Iii碳烯配合物
(iiba)将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M1’是Ir的金属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化学计算量的不对称配体前驱体(IIIa)反应,形成含有不对称碳烯配体和供两个其他双齿碳烯配体用的两个其它配位点的单碳烯配合物,以及
(iibb)随后,将所得单碳烯配合物与相对于Ir为至少2倍化学计算量的对称配体前驱体(IIIb)反应,得到式Iii的杂配Ir-碳烯配合物。
在步骤(iaa)、(iba)、(iiaa)和(iiba)中形成的中间体中,特定碳烯配体可以环金属化形式存在,或者以非环金属化形式存在。
上文中的单和双碳烯配合物,如果合适的话,可以进行分离,或者与另外的碳烯配体“就地”反应,即无需进行后处理就反应。
式III配体前驱体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制备。合适的方法已在例如WO 2005/019373及其中引用的文献如Organic Letters,1999,1,953-956;Angewandte Chemie,2000,112,1672-1674中提及。其他合适的方法已在例如T.Weskamp等人,J.Organometal.Chem.2000,600,12-22;G.Xu等人,Org.Lett.2005,7,4605-4608;V.Lavallo等人,Angew.Chem.Int.Ed.2005,44,5705-5709中提及。一些合适的配体前驱体可市购。
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的金属配合物是含有至少一个选自下组的金属的金属配合物:Ir、Co、Rh、Ni、Pd、Pt、Fe、Ru、Os、Cr、Mo、W、Mn、Tc、Re、Cu和Au,优选为Ir、Os、Ru、Rh、Pd、Co和Pt,更优选为Ir、Pt、Rh和Os,最优选为Ir,这些金属原子处于相应金属原子可能的任何氧化态,优选为Ir(I)或Ir(III)。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合适的金属配合物的例子为:Pt(cod)Cl2、Pt(cod)Me2、Pt(acac)2、Pt(PPh3)2Cl2、PtCl2、[Rh(cod)Cl]2、Rh(acac)CO(PPh3)、Rh(acac)(CO)2、Rh(cod)2BF4、RhCl(PPh3)3、RhCl3·nH2O、Rh(acac)3、[Os(CO)3I2]2、[Os3(CO)12]、OsH4(PPH3)3、Cp2Os、Cp 2Os、H2OsCl6·6H2O、OsCl3·H2O)和[(μ-Cl)Ir(η4-1,5-cod)]2、[(μ-Cl)Ir(η2-coe)2]2、Ir(acac)3、IrCl3·nH2O、(tht)3IrCl3、Ir(η3-烯丙基)3、Ir(η3-甲基烯丙基)3,其中cod是环辛二烯,coe是环辛烯,acac是乙酰丙酮根,和tht是四氢噻吩。所述金属配合物可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制备,或者可市购。
在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式I的Ir(III)配合物(式I中的M1是Ir)的制备中,可采用上述Ir(I)或Ir(III)配合物,特别是[(μ-Cl)Ir(η4-1,5-cod)]2、[(μ-Cl)Ir(η2-coe)2]2、Ir(acac)3、IrCl3·nH2O、(tht)3IrCl3、Ir(η3-烯丙基)3、Ir(η3-甲基烯丙基)3,其中cod是环辛二烯,coe是环辛烯,acac是乙酰丙酮根,和tht是四氢噻吩。
在反应后,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进行后处理,并且如果合适的话,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方法提纯。典型地,后处理和提纯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通过萃取、柱色谱法和/或重结晶法进行。
下文将以采用上述制备式Ii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反应(ia)作为例子,对本发明式I的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81
制备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另外的合成路线(iia)的例子如下: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91
另外,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可通过例如与WO 2005/113704类似的方法制备,该方法经过下面的中间体:
Figure A200780020631D00492
上述各式中的各符号和基团的已各自定义在上文中。
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特别适于用作发光物质,因为它们具有位于电磁光谱的可见光范围内的发光(电致发光)。采用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作为发光物质,可以提供在电磁光谱中的红、绿和蓝光区域以非常好的效率显示出电致发光的化合物。同时,量子产率高,并且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在器件中的稳定性高。
另外,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适于用作OLED中的电子、激子或空穴的阻挡物质,或者空穴导体(hole conductor),电子导体(electronconductor),空穴注入层或基质材料,这取决于所用的配体和中心金属。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原则上由几层组成:
1.阳极(1)
2.空穴传输层(2)
3.发光层(3)
4.电子传输层(4)
5.阴极(5)
然而,也可能的是,OLED并不全具有所提及的所有层;例如,具有层(1)(阳极)、(3)(发光层)和(5)(阴极)的OLED同样也是合适的,在此情形下,层(2)(空穴传输层)和(4)(电子传输层)的功能通过相邻层来实现。具有层(1)、(2)、(3)和(5)或具有层(1)、(3)、(4)和(5)的OLED同样也是合适的。
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可用于OLED的各种层中。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用途,以及提供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OLED。
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优选用于发光层,更优选用作发光分子。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至少一种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发光层,所述配合物优选用作发光分子。优选的杂配碳烯配合物已在上文加以描述。
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可以本体——不加其他添加剂——的形式存在于OLED的发光层或者其他层中,优选存在于发光层中。然而,同样可以且优选的是,除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之外,其他化合物也存在于含有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层中,优选存在于发光层中。例如,发光层中可存在荧光染料,以改变用作发光分子的杂配碳烯配合物的发光颜色。另外—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还可使用稀释材料。该稀释材料可为聚合物,例如聚(N-乙烯基咔唑)或聚硅烷。然而,稀释材料也可为小分子物质,例如4,4’-N,N’-二咔唑联苯(CDP=CBP)或芳族叔胺。
OLED的上述各层进而又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组成。例如,空穴传输层可以由空穴从电极注入其中的层和将空穴从空穴注入层传输到发光层中的层组成。电子传输层同样可由多层组成,例如由电子借助电极注入其中的层和从电子注入层接收电子并将它们传输到发光层中的层组成。这些指定层各自根据诸如能级、耐热性和电荷载体的迁移率以及还有所提及各层与有机层或金属电极之间的能量差之类的因素进行选择。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选择OLED的结构,其选择方式应使得它与优选作为发光物质的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杂配碳烯配合物最优匹配。
为了获得特别有效的OLED,空穴传输层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应该与阳极的功函匹配,并且电子传输层的LUMO(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应该与阴极的功函匹配。
本发明进而提供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发光层的OLED。OLED中的其它层可由常用于这些层并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任何材料组成。
阳极(1)是提供正电荷载体的电极。它例如可以由包含金属、不同金属的混合物、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或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的材料组成。作为选择,阳极可以是导电性聚合物。合适的金属包括元素周期表中第11、4、5和6族的金属以及第8-10族的过渡金属。当阳极是透明的时候,通常使用元素周期表中第12、13和14族金属的混合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阳极(1)还可以包含有机材料,例如聚苯胺,例如如Nature,第357卷,第477-479页(1992年6月11日)所述。阳极或阴极中的至少一个应该至少部分是透明的,以能够发射所形成的光。
用于本发明OLED的层(2)的合适空穴传输材料公开在例如Kirk-Othmer,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第4辑,第18卷,第837-860页,1996中。空穴传输分子或聚合物都可以用作空穴传输材料。经常使用的空穴传输分子选自下组: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α-NPD)、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1,1-双[(二-4-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N,N’-双(4-甲基苯基)-N,N’-双(4-乙基苯基)[1,1’-(3,3’-二甲基)联苯]-4,4’-二胺](ETPD)、四-(3-甲基苯基)-N,N,N’,N’-2,5-苯二胺(PDA)、α-苯基-4-N,N-二苯基氨基苯乙烯(TPS)、对-(二乙基氨基)苯甲醛二苯基腙(DEH)、三苯基胺(TPA)、双[4-(N,N-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甲烷(MPMP)、1-苯基-3-[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基氨基)苯基]吡唑啉(PPR或DEASP)、1,2-反式-双(9H-咔唑-9-基)环丁烷(DCZB)、N,N,N’,N’-(4-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TB)、4,4’,4”-三(N,N-二苯基氨基)三苯基胺(TDTA)和卟啉类化合物以及酞菁,如铜酞菁。常常使用的空穴传输聚合物选自下组:聚乙烯基咔唑,(苯基甲基)聚硅烷,PEDOT(聚(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优选掺杂有PSS(聚苯乙烯磺酸酯)的PEDOT,以及聚苯胺。同样还可通过将空穴传输分子掺杂到聚合物如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中来获得空穴传输聚合物。合适的空穴传输分子是上面提及的分子。
用于本发明OLED的层(4)的合适电子传输材料包括与下列物质螯合的金属:oxinoid化合物,例如三(8-羟基-chinolinolato)铝(Alq3),基于菲咯啉的化合物,例如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DDPA=BCP)或4,7-二苯基-1,10-菲咯啉(DPA),以及唑类化合物,例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PBD)和3-(4-联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三唑(TAZ)。层(4)可以有助于电子传输和用作缓冲层或阻挡层,以避免激子在OLED各层界面处淬灭。层(4)优选改进电子的迁移率和降低激子的淬灭。
在上面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指定的材料当中,一些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例如,一些导电材料当它们具有低洼HOMO时同时是空穴阻挡材料。
电荷传输层也可以电子掺杂,以改进所用材料的传输性能,以首先使层厚度加大(避免针孔/短路),其次将器件的操作电压降至最低。例如,空穴传输材料可以掺杂有电子受体;例如,酞菁或芳基胺如TPD或TDTA可以掺杂有四氟四氰基醌二甲烷(F4-TCNQ)。电子传输材料可以例如掺杂有碱金属;例如Alq3可以掺杂锂。电子掺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并且公开于例如W.Gao,A.Kahn,J.Appl.Phys.,第94卷,第1期,2003年7月1日(p-掺杂的有机层);A.G.Werner,F.Li,K.Harada,M.Pfeiffer,T.Fritz,K.Leo,Appl.Phys.Lett.,第82卷,第25期,2003年6月23日和Pfeiffer等人,Organic Electronics 2003,4,89-103中。
阴极(5)是用于引入电子或负电荷载体的电极。阴极可以是具有的功函比阳极低的任何金属或非金属。用于阴极的合适材料选自元素周期表第1族的碱金属,例如Li、Cs,第2族的碱土金属和第12族金属,包括稀土金属和镧系金属和锕系金属。另外还可以使用诸如铝、铟、钙、钡、钐和镁之类的金属及其结合。另外,含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或LiF可应用于有机层和阴极之间,以降低操作电压。
本发明的OLED可额外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层。例如,可以将有助于正电荷的传输和/或使各层的带隙相互配合的层应用于层(2)和发光层(3)之间。或者,该其它层可用作保护层。以类似方式,在发光层(3)和层(4)之间可以存在额外的层,以有助于负电荷的传输和/或使各层的带隙相互配合。或者,该层可用作保护层。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OLED除了层(1)-(5)之外进一步包含下列额外层中的至少一层:
-阳极(1)和空穴传输层(2)之间的空穴注入层;
-空穴传输层(2)和发光层(3)之间的电子和/或激子用阻挡层;
-发光层(3)和电子传输层(4)之间的空穴和/激子用阻挡层;
-电子传输层(4)和阴极(5)之间的电子注入层。
然而,如上面提及的那样,对于OLED而言,也可以不全具有上面提及的所有层(1)-(5);例如,具有层(1)(阳极)、(3)(发光层)和(5)(阴极)的OLED同样也是合适的,在此情形下,层(2)(空穴传输层)和(4)(电子传输层)的功能通过相邻层来实现。具有层(1)、(2)、(3)和(5)或具有层(1)、(3)、(4)和(5)的OLED同样也是合适的。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基于电化学研究)。用于各层的合适材料和合适的OLED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并且公开于例如WO2005/113704中。
此外,本发明OLED的上述层中的每一层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组成。还可以将层(1)、(2)、(3)、(4)和(5)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电荷载体传输的效率。用于上述层中的每一层的材料的选择优选通过获得具有高效率的OLED来确定。
本发明OLED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来生产。通常而言,OLED通过在合适的底材上接连地气相沉积各层来生产。合适的底材包括例如玻璃或聚合物膜。对于气相沉积,可以使用常规技术,如热气化、化学气相沉积和其它技术。在可供选择的方法中,有机层可以由在合适溶剂中的溶液或分散体施用,在此情形下,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涂敷技术。在OLED的一层中,优选在发光层中,除了至少一种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之外还具有聚合物材料的组合物通常借助于溶液介导的方法作为层施用。
通常而言,不同层具有下列厚度:阳极(1)500-5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优选1000-2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空穴传输层(2)50-1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优选200-8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发光层(3)10-1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优选100-8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电子传输层(4)50-1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优选200-8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阴极(5)200-10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优选300-5000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4132209QIETU
。本发明OLED中的空穴和电子的重组区的位置以及OLED的发射光谱可能会受到各层的相对厚度的影响。这意味着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应该优先经选择,使得电子/空穴的重组区位于发光层内。OLED中各层的厚度的比例取决于所用材料。使用的任何额外层的层厚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在本发明OLED的至少一层中,使用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优选作为本发明的OLED的发光层中的发光分子,允许获得具有高效率的OLED。本发明OLED的效率还可以额外地通过优化其它层来得到改进。例如,可以使用高效率的阴极,例如Ca、Ba或LiF。降低操作电压或增加量子效率的成形底材和新的电荷传输材料也可以用于本发明OLED中。此外,OLED中也可以存在额外层,以调节不同层的能级和有助于电致发光。
本发明OLED可以用于其中电致发光是有用的所有器件中。合适的器件优选选自静止和移动的可视显示单元。静止的可视显示单元例如是计算机、电视的可视显示单元,打印机、厨房用具和广告标志中的可视显示单元,照明设备和信息标志。移动可视显示单元例如是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数码相继、交通工具以及公共汽车和火车上的目的地显示器中的可视显示单元。
此外,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可以用于具有反转结构的OLED中。在这些反转OLED中,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再次优选用于发光层中。反转OLED的结构和其中常使用的材料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
上述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除了用于OLED以外还可用作着色剂,该着色剂在受到光辐照时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光区域发光(光致发光)。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上述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在聚合物材料的本体着色中的用途。
合适的聚合物材料为聚氯乙烯、醋酸纤维素、聚碳酸酯、聚酰胺、聚氨酯、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三聚氰胺树脂、硅树脂、聚酯、聚醚、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腈、聚丁二烯、聚氯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以及所列聚合物的单体的共聚物。
另外,上述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可用于下列应用: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或用于还原染料,例如用于对天然材料着色,所述天然材料例如为:纸张、木材、稻草、皮革、毛皮或天然纤维材料如棉、羊毛、丝、黄麻、剑麻、大麻、亚麻或动物毛发(例如马毛)和它们的转化产品如粘胶纤维、硝化丝或铜人造丝。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着色剂,例如用于着色漆、清漆和其它表面涂料组合物,纸张墨,印刷油墨,其它墨水和用于画画和书写目的的其它色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颜料性染料,例如用于着色漆、清漆和其它表面涂料组合物着色,纸张墨,印刷油墨,其它墨水和其它用于画画和书写目的的色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电子照相中的颜料:例如用于干式复制系统(Xerox方法)和激光打印机。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安全标示目的,其中高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以及合适的话还有物质的发光是重要的。这优选用于其中要获得特定的不会弄错的颜色图案的支票、支票保证卡、具有货币价值的票券、档案、专用纸张等。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其它色料中的添加剂,在所述色料中要获得特定的颜色阴影,优选特别鲜艳的颜色。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制造制品,以利用发光识别这类制品,优选出于分类目的的仪器识别制品(包括例如用于塑料的回收)。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可机读标志、优选文字数字标志或条形码的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改变光的频率,以例如将短波长光转化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为了各种显示、信息和标示目的的显示元件,例如用于被动显示元件、信息标记和交通标志,例如红绿灯。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喷墨打印机,优选以均相溶液作为发光油墨。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超导有机材料的原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固态发光标记。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装饰目的。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示踪目的,例如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工程和自然科学。此处,染料可以以共价键连接于基质上或者通过次级键如氢键或疏水相互作用(吸附)结合。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中的发光染料(参见C.Aubert,J.Fünfschilling,I.Zschocke-和H.Langhals,Z.Analyt.Chem.(分析化学)320(1985)361)。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闪烁器件中的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光学集光系统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发光阳光收集器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参见Langhals,Nachr.Chem.Lab.28(1980)716)。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发光激活的显示器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参见W.Greubel和G.Baur,Elektronik 26(1977))。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用于光引发聚合制备塑料的冷光源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材料试验的染料或发光染料,例如用于生产半导体电路。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于检测集成半导体组件的微结构的染料或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光导体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光刻工艺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其中激发借助电子、离子或UV辐射发生的显示、照明或影像转化系统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例如用于发光显示器、Braun管或用于荧光管中。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作为集成半导体电路的一部分的染料或发光染料,它们直接使用或与其它半导体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以取向生长晶体的形式。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化学发光系统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例如用于化学发光照明棒,用于发光免疫测定,或者其它发光检测方法。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作为信号颜色的染料或发光染料,例如用于光学强调书写和画图或其它绘画产品,以对标记和其中要获得特定光学颜色印象的其它制品赋予个性。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染料激光中的染料或发光染料,例如用作产生激光束的发光染料。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非线性光学的活性物质,例如用于将激光频率变成二倍和三倍。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流变改进剂。
-将本发明杂配碳烯配合物用作用于将电磁辐射转化成电能的光电应用中的染料。
下文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进行另外的描述。
实施例
a)配合物K I的合成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81
在1L的三颈烧瓶中,将16.11g(45mmol)苯并咪唑鎓盐S I悬浮于250ml的甲苯中,并冷却至-8℃。然后在30分钟内,加入90ml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钾(KHMDS,0.5M甲苯溶液,45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78℃下在30分钟内滴加至15.12g(22.5mmol)[(μ-Cl)Ir(η4-1,5-COD)]2在400ml甲苯中的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该反应混合物1.5小时,然后在回流温度下加热18小时。冷却后,滤出沉淀并用甲苯洗涤。将合并的各甲苯相浓缩至干,并用柱色谱法提纯。得到13.4g(49%)黄色粉末。
1H-NMR(CD2Cl2,500MHz):δ=7.96(m,4H),7.51(m,6H),7.25(m,2H),7.18(m,2H)(je CHPh),4.31(m,2H,CHcod),2.43(m,2H,CHcod),1.61(m,2H),1.34(m,4H),1.17(m,2H)(je CH2,cod).
13C-NMR(CD2Cl2,125MHz):δ=191.5(NCN),137.0,135.0(Cq),128.1,127.8,127.1,122.5,110.0(CHPh),84.5,51.4(je CHcod),32.1,28.1(je CH2,cod).
b)配合物K II的合成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82
将13.74g(44.16mmol)碘化咪唑鎓盐S II悬浮于200ml的THF中,并在-8℃下在30分钟内与88.32ml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钾(0.5M的甲苯溶液,44.16mmol)混合。将该悬浮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78℃下在30分钟内滴加至4.94g(7.36mmol)[(μ-Cl)Ir(η4-1,5-COD)]2在360ml的THF中的溶液中。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并在回流下加热17小时。冷却后,滤出沉淀,用THF、H2O和甲醇洗涤,干燥。得到4.02g(34%)橙色粉末。
1H-NMR(DMSO,500MHz):δ=8.09(d,3JH,H=7.8Hz,4H,CHph),7.53(d,3JH,H=7.8Hz,4H,CHph),7.46(s,2H,NCHCHN),7.34(s,2H,NCHCHN),4.64(m,2H,CHcod),3.58(m,2H,CHcod),3.06(s,6H,NCH3),2.33-2.01(m,4H,CH2,cod),1.76-1.1.59(m,4H,CH2,cod).
c)配合物K III的合成(路线1)
Figure A200780020631D00591
将1.24g(3.46mmol)苯并咪唑鎓盐S I悬浮于90ml二氧六环中。然后在10分钟内加入6.9ml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钾(KHMDS,0.5M的甲苯溶液,3.45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半小时,然后在20分钟内,滴加至1.37g(1.73mmol)K II和0.34g(1.73mmol)四氟硼酸银在90ml二氧六环中的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加热21小时。冷却后,滤出沉淀,用二氧六环洗涤。将滤液脱除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用柱色谱法提纯后,从萃取液中得到0.38g(27%)黄色粉末。
d)配合物K III的合成(路线2)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01
将2.31g(7.38mmol)咪唑鎓盐S II悬浮于135ml二氧六环中。然后在10分钟内加入14.8ml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钾(KHMDS,0.5M的甲苯溶液,7.40mmol)。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在20分钟内滴加至1.5g(2.46mmol)K I和0.48g(2.46mmol)四氟硼酸银在90ml二氧六环中的混合物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1小时,然后在回流下加热21小时。冷却后,滤出沉淀,用二氧六环洗涤。将滤液脱除溶剂,用二氯甲烷萃取。柱色谱法提纯后,从萃取液中获得0.70g(34%)淡黄色粉末。
1H-NMR(CD2Cl2,500MHz):δ=2.44(s,3H),3.21(s,3H),6.21-6.23(m,1H),6.26(d,J=2.1Hz,1H),6.51(dd,J=7.3Hz,J=1.5Hz,1H),6.59-6.60(m,1H),6.72(dt,J=7.3Hz,J=1.1Hz,1H),6.77(d,J=2.3Hz,1H),6.81-6.82(m,1H),6.85-6.87(m,1H),7.06-7-19(m,4H),7.21-7.26(m,3H),7.28-7.33(m,2H),7.35-7.39(m,2H),7.43-7.49(m,2H),7.98(d,J=7.9Hz,1H),8.25(d,J=8.2Hz,1H).
13C-NMR(CD2Cl2,126MHz):δ=36.5(CH3),37.5(CH3),108.02(Cq,CN),108.04(Cq,CN),110.5(CH),110.9(CH),111.2(CH),111.7(CH),113.0(CH),114.6(CH),115.1(CH),121.0(Cq),121.1(Cq),121.66(CH),121.73(CH),121.8(CH),122.7(CH),123.8(CH),125.3(CH),126.3(CH),126.5(CH),126.7(CH),128.6(CH),128.8(CH),129.1(CH),130.0(CH),132.7(Cq),137.4(CH),138.2(Cq),138.4(Cq),140.2(CH),141.3(CH),147.2(Cq),149.1(Cq),149.7(Cq),150.7(Cq),151.17(Cq),151.23(Cq),176.6(Cq,NCN),177.5(Cq,NCN),187.1(Cq,NCN).
e)光谱
光致发光(2wt%的特定碳烯配合物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
             发射波长         量子产率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11
其制备方法参见专利事情WO 05/019373的Ir配合物(7)。
**其制备方法参见德国专利申请102004057072.8,提交日:2004年11月25日,名称:“Verwendung von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12
-Carbenkomplexen in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Dioden(OLED)”[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f)OLED的生产
首先将用作阳极的ITO底材用LCD生产用的商业清洁剂(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13
20NS以及中和剂25ORGAN-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14
)进行清洁,然后在超声浴中在丙酮/异丙醇混合物中进行清洁。为了除去可能存在的有机残留物,将底材于臭氧烘箱中再暴露在连续臭氧气流中达25分钟。该处理也改进ITO的空穴注入性能。
然后,通过气相沉积在约10-7毫巴下以约2-3nm/min的速率在清洁过的底材上施加下述有机材料。施加于底材的空穴导体和激子阻挡物质为Ir(dpbic)3,施加厚度为20nm。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21
(其制备方法参见专利申请WO 05/019373的Ir配合物(7))。
随后,将由30wt%的下式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22
和70wt%的下式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23
(其制备方法参见德国专利申请102005014284.2,提交日:2005年3月24日,名称:“Verwendung von Verbindungen,welche aromatische oderheteroaromatische über Carbonyl-Gruppen enthaltende Gruppenverbundeneringe enthalten,als Matrixmaterialien in organischenLeuchtdioden”[含有经由含羰基基团连接的芳族或杂芳族环的化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用作基质材料的用途])通过气相沉积施加,施加厚度为20nm,前一化合物起发射体的作用,后一化合物起基质材料的作用。
之后,将下式物质
Figure A200780020631D00631
(其制备方法参见德国专利申请102004057073.6,提交日:2004年11月25日,名称:“Verwendung von Phenothiazin-S-oxiden und-S,S-dioxiden alsMatrix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Leuchtdioden”[吩噻嗪S-氧化物和S,S-二氧化物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质材料的用途])通过气相沉积施加作为激子和空穴阻挡物质,施加厚度为9nm。
接下来,通过气相沉积施加电子传输体TPBI(1,3,5-三(N-苯基苄基咪唑-2-基)苯),施加厚度为40nm,之后施加0.75nm厚的氟化锂层,最后施加110nm厚的Al电极。
为了对OLED进行表征,在不同电流和电压下记录了电致发光光谱。另外,对电流-电压特性与发射光输出一起进行了测试。可以将光输出通过用光度计校准来转化成光度参数。
对于所述OLED,获得了如下电光学数据:
 
发射峰值 456nm
CIE(x、y) 0.155;0.12
4V时的光度效率 9.6cd/A
4V时的功率效率 7.5lm/W
4V时的外部量子产率 9.7%
7V时的亮度 1500cd/m2

Claims (14)

1.式(I)的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碳烯配体的杂配碳烯配合物,
M1[carbene]n       (I)
其中各个符号的定义如下:
M1为选自由Ir、Co、Rh、Ni、Pd、Pt、Fe、Ru、Os、Cr、Mo、W、Mn、Tc、Re、Cu和Au组成、优选由Ir、Os、Ru、Rh、Pd、Co和Pt组成、更优选由Ir、Pt、Rh和Os组成的组中的金属原子,该金属原子处于相应金属原子可能的任何氧化态;
n为碳烯配体的数目,其中n至少为2;
其中n取决于所用金属原子的氧化态和配位数,以及取决于碳烯配体的齿数和电荷;
carbene为式(II)碳烯配体: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21
其中式II碳烯配体中各个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为选自由C、P、N、O、S和Si组成、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Do2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当Do2是C时为2,当Do2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2是O或S时为0;
X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
w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为0或1;
q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是氢,或为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2个原子,其中的至少1个原子为碳原子;
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从而使得下式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31
形成5~7元环,该环如果合适的话,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环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该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稠合;
另外,Y1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是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所述至少2种碳烯配体关于Y3具有不同定义,其中
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中的Y3定义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具有上述定义;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中的Y3定义为: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以及
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定义;
第二个Y3基团可具有上述定义或可以具有关于第一碳烯配体对Y3指定的定义;以及
在n>2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中的第三或另外的碳烯配体中的Y3或者如第一碳烯配体(IIa)中所定义,或者如第二碳烯配体(IIb)中所定义;
另外,n个碳烯配体中的每一个中的Y3和Y2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和(CR28R29)y,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8R29)基团可被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代替,其中
y为2~10;以及
R25、R26、R27、R28、R29、R32、R33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中下式结构部分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42
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5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各自独立地为CR10或N;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烯基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取代基;
R10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其中至少一个R10基团优选为H,更优选至少两个R10基团各自为H,最优选三个或四个R10基团各自为H;
另外,结构部分a中的R4或R5,结构部分b中的R8,结构部分c中的R10基团之一,以及结构部分d中的R11,可通过桥与R1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中的Y3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中的Y3为: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6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中下式结构部分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62
具有下述结构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63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各自独立地为CR12或N,其中0~3个Z符号可以是N;
Z基团中的R1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2基团为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64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Y1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7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0或N;
R12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2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Z”基团中的R10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81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与结构部分aa中的R4或R5或者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ab中的R8或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ac中的R10基团之一或者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以及与结构部分ad中的R11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当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82
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时: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a),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b),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结构部分ac),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ad),则尤其R4或R5基团、R8、R10基团之一或R11被与桥键合的键代替;
Y3为烷基、炔基或烯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选自下组:
Figure A200780020631C00091
其中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2’或N;
Z”相同或不同且为CR10或N;
R12、R12’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2或R12’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2或R12’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R4、R5、R6、R7、R8、R9、R11和R11’各自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Z”基团中的R10各自独立地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在每种情况下,2个R10基团一起形成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合环,或者R10是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
另外,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01
可以以芳族基本结构或者R12基团之一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与结构部分ba中的R4或R5或者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bb中的R8或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与结构部分bc中的R10基团之一或者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以及与结构部分bd中的R11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当具有下式结构的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02
通过桥与下列对象键合时:与R4和R5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a),与R8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b),与R10所键合的碳原子之一(结构部分bc),或与R11所键合的碳原子(结构部分bd),则尤其R4或R5基团、R8、R10基团之一或R11被与桥键合的键代替。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中M1是Ir(III)且n是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烯配合物,其选自式(Ii)和(Iii)的碳烯配合物: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11
其中,式(Ii)和(Iii)碳烯配合物中的各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为选自由C、P、N、O、S和Si、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其中在下式碳烯配体中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12
Do1不为O或S;
Do2、Do2’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s’当Do2或Do2’是C时各自为2,当Do2或Do2’是N或P时各自为1,当Do2或Do2’是O或S时各自为0;
X、X’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
w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p’各自独立地为0或1;
q、q’各自独立地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两个原子,其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
R1、R2、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
R1和R2一起或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这样使得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21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22
形成5~7元环,该环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以任选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所述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所述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稠合;
另外,Y1和R1,或者Y2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Y3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另外,Y3和Y2可通过桥彼此键合,其中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和(CR28R29)y,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8R29)基团可被NR25、PR26、BR27、O、S、SO、SO2、SiR32R33、CO、CO-O、O-CO代替,其中
y为2~10;以及
R25、R26、R27、R28、R29、R32、R33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其中,不同碳烯配体中的基团以及符号R1、R2、Y1、Y2、Do1、Do2、Y3、X、R3、p、q、r、s、R1’、R2’、Do2’、R3’、p’、q’、s’可各自相同或不同。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式I杂配碳烯配合物的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至少2种式(III)配体前驱体:
其中
Q-为一价阴离子抗衡离子,优选卤离子、类卤离子、BF4 -、BPh4 -、PF6 -、AsF6 -或SbF6 -
以及
G当Do2=C或q=0时为H,以及
当Do2=N、S、O或P时,为H或杂原子的自由电子对;以及式III配体前驱体中的其他符号的定义如下:
Do1为选自由C、P、N、O、S和Si组成、优选由P、N、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Do2为选自由C、N、P、O和S组成的组中的供体原子;
r当Do1是C或Si时为2,当Do1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1是O或S时为0;
s当Do2是C时为2,当Do2是N或P时为1,以及当Do2是O或S时为0;
X为选自由亚甲硅基、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和(CR16R17)w组成的组中的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16R17)基团可被NR13、PR14、BR15、O、S、SO、SO2、CO、CO-O、O-CO代替;w为2~10;
R13、R14、R15、R16、R17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p为0或1;
q为0或1;
Y1、Y2各自独立地是氢,或为选自由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和烯基组成的组中的含碳基团;或者
Y1和Y2一起在供体原子Do1与氮原子N之间形成桥,该桥具有至少2个原子,其中的至少1个原子为碳原子;
R1、R2各自独立地为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或者
R1和R2一起形成具有总计3~5个原子的桥,其中的1~5个原子可为杂原子,而其余原子为碳原子,从而使得下式基团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51
形成5~7元环,该环如果合适的话,除了已经存在的双键以外,还可具有一个另外的双键,或者当其为六元环或七元环时,具有两个另外的双键,并且该环可任选被烷基或芳基和/或具有供体或受体作用的基团取代,并且该环可任选含有至少一个杂原子,以及所述5~7元环可任选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环稠合;
另外,Y1和R1可通过桥彼此键合,所述桥可定义为:
亚烷基、亚芳基、亚杂芳基、亚炔基、亚烯基、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和(CR21R22)x,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R21R22)基团可被NR18、PR19、BR20、O、S、SO、SO2、SiR30R31、CO、CO-O、O-CO代替,其中
x为2~10;以及
R18、R19、R20、R21、R22、R30、R31各自为H、烷基、芳基、杂芳基、烯基、炔基;
R3是氢、烷基、芳基、杂芳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所述至少2种式III配体前驱体关于Y3具有不同定义,其中
至少一个第一碳烯配体(IIa)中的Y3定义为:氢、烷基、炔基或烯基;
其中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各自具有上述定义;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碳烯配体(IIb)中的Y3定义为:
Figure A200780020631C00161
其中Do2’、q’、s’、R3’、R1’、R2’、X’和p’各自独立地如对于Do2、q、s、R3、R1、R2、X和p所定义,并且
当Do1是C或Si且r是2时,两个Y3基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定义;第二个Y3基团可具有上述定义或可以如关于第一配体前躯体对于Y3所定义;
与含有至少一个金属M1’的金属配合物反应,其中M1’定义如下:
M1’为选自由Ir、Co、Rh、Ni、Pd、Pt、Fe、Ru、Os、Cr、Mo、W、Mn、Tc、Re、Cu和Au组成、优选由Ir、Os、Ru、Rh、Pd、Co和Pt组成、更优选由Ir、Pt、Rh和Os组成的组中的金属原子,其中所述金属原子处于相应金属原子可能的任何氧化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用金属M1’是Ir,优选为Ir(I)或Ir(III)。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或者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杂配碳烯配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用途。
11.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含有至少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或者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杂配碳烯配合物。
12.有机发光层,其含有至少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或者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杂配碳烯配合物。
13.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含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发光层。
14.一种器件,该器件选自:静止的可视显示单元,例如计算机、电视的可视显示单元,打印机、厨房用具和广告板中的可视显示单元,照明,信息板,以及移动可视显示单元,例如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数码相机、交通工具以及公共汽车和火车上的目的地显示器中的可视显示单元,该器件含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2007800206318A 2006-04-05 2007-04-03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Active CN101460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112228 2006-04-05
EP06112228.9 2006-04-05
PCT/EP2007/053213 WO2007115970A1 (de) 2006-04-05 2007-04-03 Heteroleptische übergangsmetall-carben-komplexe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ole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0515A true CN101460515A (zh) 2009-06-17
CN101460515B CN101460515B (zh) 2013-05-15

Family

ID=38016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06318A Active CN101460515B (zh) 2006-04-05 2007-04-03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385263B2 (zh)
EP (1) EP2007779B1 (zh)
JP (1) JP5345519B2 (zh)
KR (1) KR101431844B1 (zh)
CN (1) CN101460515B (zh)
AT (1) ATE550342T1 (zh)
WO (1) WO2007115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7072A1 (de) * 2004-11-25 2006-06-01 Basf Ag Verwendung von Übergangsmetall-Carbenkomplexen in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Dioden (OLEDs)
WO2008132085A1 (de) * 2007-04-26 2008-11-06 Basf Se Silane enthaltend phenothiazin-s-oxid oder phenothiazin-s,s-dioxid-gruppen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oleds
KR101577465B1 (ko) * 2007-07-05 2015-12-14 바스프 에스이 카르벤 전이 금속 착체 이미터, 및 디실릴카르바졸, 디실릴디벤조푸란, 디실릴디벤조티오펜, 디실릴디벤조포스폴, 디실릴디벤조티오펜 s-옥사이드 및 디실릴디벤조티오펜 s,s-디옥사이드로부터 선택된 1종 이상의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JP5804703B2 (ja) 2007-07-05 2015-11-04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Basf Se ジシリルカルバゾール、ジシリルジベンゾフラン、ジシリルジベンゾチオフェン、ジシリルジベンゾホスホール、ジシリルジベンゾチオフェンs−オキシドおよびジシリルジベンゾチオフェンs,s−ジオキシドから選択される少なくとも1つのジシリル化合物を含む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11500648A (ja) * 2007-10-17 2011-01-06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架橋カルベンリガンドを有する遷移金属錯体およびoled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JP2011524868A (ja) 2008-06-10 2011-09-08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新規の遷移金属錯体及びそれを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において用いる使用−iii
CN102089896A (zh) 2008-06-10 2011-06-08 巴斯夫欧洲公司 氘化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用途-v
KR20110043581A (ko) 2008-06-20 2011-04-27 바스프 에스이 환형 포스파젠 화합물 및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에서 이의 용도
DE102008033563A1 (de) * 2008-07-17 2010-01-21 Merck Patent Gmbh Komplexe mit kleinen Singulett-Triplett-Energie-Abständen zur Verwendung in opto-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Singulett-Harvesting-Effekt)
JP5661635B2 (ja) 2008-10-07 2015-01-28 オスラム オプト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ズ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縮合環系で置換されたシロール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KR101705213B1 (ko) 2009-02-26 2017-02-09 노발레드 게엠베하 유기 전자소자에서 도펀트로서의 퀴논 화합물
WO2011050003A2 (en) * 2009-10-19 2011-04-28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Air-stable, blue light emitting chemical compounds
US20120205645A1 (en) 2009-10-28 2012-08-16 Basf Se Heteroleptic carbene complexes and the use thereof in organic electronics
PL2513125T3 (pl) 2009-12-14 2015-04-30 Udc Ireland Ltd Kompleksy metali z ligandami diazabenzimidazolokarbenowymi i ich zastosowanie w OLED-ach
US8691401B2 (en) 2010-04-16 2014-04-08 Basf Se Bridged benzimidazole-carbene complexes and use thereof in OLEDS
CN102947415B (zh) 2010-06-18 2016-01-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包含吡啶化合物和8-羟基喹啉根合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配合物的层的有机电子器件
KR101877580B1 (ko) 2010-06-18 2018-08-09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디벤조푸란 화합물 및 8-히드록시퀴놀리노레이토 알칼리 토금속 또는 알칼리 금속 착물의 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전자 소자
US9142792B2 (en) 2010-06-18 2015-09-22 Basf Se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a lay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metal organic compound and at least one metal oxide
WO2012041851A1 (en) 2010-09-29 2012-04-05 Basf Se Security element
US9079872B2 (en) 2010-10-07 2015-07-14 Basf Se Phenanthro[9, 10-B]furan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KR102001685B1 (ko) 2010-10-07 2019-07-18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전자 응용을 위한 페난트로[9,10-b]푸란
JP6012024B2 (ja) 2010-12-13 2016-10-25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電子装置用途のためのビスピリミジン
US8362246B2 (en) 2010-12-13 2013-01-29 Basf Se Bispyrimidin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US8883322B2 (en) 2011-03-08 2014-11-1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yridyl carbene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EP3640252B1 (en) 2011-03-25 2022-03-16 UDC Ireland Limited 4h-imidazo[1,2-a]imid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US9806270B2 (en) 2011-03-25 2017-10-31 Udc Ireland Limited 4H-imidazo[1,2-a]imid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JP2014517007A (ja) * 2011-06-08 2014-07-17 ユニバーサル ディスプレイ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ヘテロレプティックイリジウムカルベン錯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デバイス
US9315724B2 (en) 2011-06-14 2016-04-19 Basf Se 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zabenzimidazole carbene ligands and the use thereof in OLEDs
KR101950460B1 (ko) 2011-06-14 2019-02-20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아자벤즈이미다졸 카르벤 리간드를 포함하는 금속 착물 및 oled 에서의 이의 용도
KR102021099B1 (ko) 2011-11-10 2019-09-16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전자장치 응용을 위한 4h-이미다조[1,2-a]이미다졸
WO2013104649A1 (en) 2012-01-12 2013-07-18 Basf Se Metal complexes with dibenzo[f,h]quinoxalines
US9502672B2 (en) * 2012-06-21 2016-11-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9620724B2 (en) 2012-07-10 2017-04-11 Udc Ireland Limited Benzimidazo[1,2-A]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N108003196B (zh) 2012-07-19 2021-07-23 Udc 爱尔兰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碳烯配体的双核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EP2897959B1 (en) 2012-09-20 2017-12-20 UDC Ireland Limited Azadibenzofuran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WI597285B (zh) 2012-11-06 2017-09-01 Udc愛爾蘭責任有限公司 用於電子應用之以啡噁矽(phenoxasiline)為基之化合物
JP6377718B2 (ja) 2013-03-20 2018-08-22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Oledにおける高効率ブースターとしてのアザベンズイミダゾールカルベン錯体
JP6285538B2 (ja) 2013-04-29 2018-02-28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カルベン配位子を有する遷移金属錯体及びそれらをoledに用いる使用
EP3266789B1 (en) 2013-07-02 2019-09-25 UDC Ireland Limited Monosubstituted diazabenzimidazole carbene metal complexes for use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20150028290A1 (en) 2013-07-25 2015-01-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Heteroleptic osmium complex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2226202B1 (ko) 2013-07-31 2021-03-12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발광 디아자벤즈이미다졸 카르벤 금속 착물
WO2015063046A1 (en) 2013-10-31 2015-05-07 Basf Se Azadibenzothiophen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US10033000B2 (en) 2013-11-15 2018-07-2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916822A1 (en) 2013-12-20 2021-12-01 UDC Ireland Limited Highly efficient oled devices with very short decay times
CN115160373A (zh) 2014-03-31 2022-10-11 Udc 爱尔兰有限责任公司 金属络合物和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用途
EP3174885B1 (en) 2014-07-28 2019-10-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2,9-functionalize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s as host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
EP2982676B1 (en) 2014-08-07 2018-04-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2,1-B]benzox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WI663173B (zh) 2014-08-08 2019-06-21 愛爾蘭商Udc愛爾蘭責任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咪唑并喹噁啉碳烯金屬錯合物
EP2993215B1 (en) 2014-09-04 2019-06-19 Idemitsu Kosan Co., Ltd. Azabenzimidazo[2,1-a]benzimid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P3015469B1 (en) 2014-10-30 2018-12-19 Idemitsu Kosan Co., Ltd. 5-(benzimidazol-2-yl)benzimidazo[1,2-a]benzimid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WO2016079667A1 (en) 2014-11-17 2016-05-26 Idemitsu Kosan Co., Ltd. Indole derivativ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N107074895B (zh) 2014-11-18 2020-03-17 Udc 爱尔兰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Pt-或Pd-碳烯络合物
EP3034507A1 (en) 2014-12-15 2016-06-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1-functionalized dibenzofurans and dibenzothiophene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
EP3034506A1 (en) 2014-12-15 2016-06-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4-functionalized carbazole derivativ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DE102015101767A1 (de) 2015-02-06 2016-08-11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Blaue Fluoreszenzemitter
EP3054498B1 (en) 2015-02-06 2017-09-20 Idemitsu Kosan Co., Ltd. Bisimidazodiazocines
EP3053918B1 (en) 2015-02-06 2018-04-11 Idemitsu Kosan Co., Ltd. 2-carbazole 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s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US9929361B2 (en) 2015-02-16 2018-03-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061759B1 (en) 2015-02-24 2019-12-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Nitrile substituted dibenzofurans
US11056657B2 (en) 2015-02-27 2021-07-06 University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070144B1 (en) 2015-03-17 2018-02-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Seven-membered ring compounds
EP3072943B1 (en) 2015-03-26 2018-05-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Dibenzofuran/carbazole-substituted benzonitriles
EP3075737B1 (en) 2015-03-31 2019-12-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 carrying aryl- or heteroarylnitril group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9859510B2 (en) 2015-05-15 2018-01-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418568B2 (en) 2015-06-01 2019-09-1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6662913B2 (ja) 2015-06-03 2020-03-11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減衰時間がきわめて短く高度に効率的なoledデバイス
US11127905B2 (en) 2015-07-29 2021-09-2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361381B2 (en) 2015-09-03 2019-07-2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150606B1 (en) 2015-10-01 2019-08-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s carrying benzofurane or benzothiophene group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EP3356369B1 (en) 2015-10-01 2022-05-04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 carrying triazine group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EP3150604B1 (en) 2015-10-01 2021-07-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 carrying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ylyl groups, carbazolyl groups, benzofurane groups or benzothiophene group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20180079328A (ko) 2015-11-04 2018-07-10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벤즈이미다졸 축합 헤테로아릴
WO2017093958A1 (en) 2015-12-04 2017-06-08 Idemitsu Kosan Co., Ltd. Benzimidazolo[1,2-a]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08699058B (zh) 2015-12-21 2022-07-0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杂稠合苯基喹唑啉类和它们在电子器件中的用途
KR20170074170A (ko) 2015-12-21 2017-06-29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삼각형 리간드를 갖는 전이 금속 착체 및 oled에서의 이의 용도
DE102015122869A1 (de) 2015-12-28 2017-06-29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Neue Emittermaterialien und Matrixmaterialien für optoelektronische und elektronische Bauelemente, insbesondere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n (OLEDs)
US20170229663A1 (en) 2016-02-09 2017-08-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236456B2 (en) 2016-04-11 2019-03-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968229B2 (en) 2016-04-12 2021-04-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Seven-membered ring compounds
DE102016110970A1 (de) 2016-06-15 2017-12-21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Effiziente lichtemittierende Emittermoleküle für optoelektronische Anwendungen durch gezielte Verstärkung der Emission aus ladungsseparierten CT-Zuständen auf Basis dual fluoreszierender Benzol-(Poly)carboxylat-Akzeptoren
US11482683B2 (en) 2016-06-20 2022-10-2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862054B2 (en) 2016-06-20 2020-12-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72997B2 (en) 2016-06-20 2020-06-0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JP2019521995A (ja) 2016-06-22 2019-08-0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用の特定位置が置換されたベンゾフロ−又はベンゾチエノキノリン
US10608186B2 (en) 2016-09-14 2020-03-3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80187B2 (en) 2016-09-23 2020-06-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196010B2 (en) 2016-10-03 2021-12-0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011709B2 (en) 2016-10-07 2021-05-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180130956A1 (en) 2016-11-09 2018-05-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680188B2 (en) 2016-11-11 2020-06-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80865B2 (en) 2017-01-09 2023-10-1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844085B2 (en) 2017-03-29 2020-11-2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944060B2 (en) 2017-05-11 2021-03-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418285B1 (en) 2017-06-20 2020-05-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substituted ir complex and a phenylquinazoline bridged with a heteroatom
US20180370999A1 (en) 2017-06-23 2018-12-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228010B2 (en) 2017-07-26 2022-01-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KR102456073B1 (ko) * 2017-07-28 2022-10-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금속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US11744142B2 (en) 2017-08-10 2023-08-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466954A1 (en) 2017-10-04 2019-04-10 Idemitsu Kosan Co., Ltd. Fused phenylquinazolines bridged with a heteroatom
US20190161504A1 (en) 2017-11-28 2019-05-3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rbene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EP3492480B1 (en) 2017-11-29 2021-10-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937503B2 (en) 2017-11-30 2024-03-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542289B2 (en) 2018-01-26 2023-01-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3604477A1 (en) 2018-07-30 2020-02-05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yclic compou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08319A1 (en) 2018-08-07 2020-02-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Condensed aza cycles a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terials for use in same
US20200075870A1 (en) 2018-08-22 2020-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TWI826522B (zh) 2018-09-12 2023-12-21 德商麥克專利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裝置
TW202030902A (zh) 2018-09-12 2020-08-16 德商麥克專利有限公司 電致發光裝置
US20220048836A1 (en) 2018-09-12 2022-02-17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11737349B2 (en) 2018-12-12 2023-08-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1780829B2 (en) 2019-01-30 2023-10-10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00251664A1 (en) 2019-02-01 2020-08-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127286A1 (en) 2019-03-04 2022-04-28 Merck Patent Gmbh Ligands for nano-sized materials
JP2020158491A (ja) 2019-03-26 2020-10-01 ユニバーサル ディスプレイ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材料及びデバイス
US20220181552A1 (en) 2019-04-11 2022-06-09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20210032278A1 (en) 2019-07-30 2021-02-0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10047354A1 (en) 2019-08-16 2021-02-1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10135130A1 (en) 2019-11-04 2021-05-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55642A1 (en) 2019-11-04 2022-09-14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202134252A (zh) 2019-11-12 2021-09-16 德商麥克專利有限公司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用材料
TW202136181A (zh) 2019-12-04 2021-10-01 德商麥克專利有限公司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用的材料
US20210217969A1 (en) 2020-01-06 2021-07-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336759A1 (en) 2020-01-28 2022-10-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CN115052865A (zh) 2020-01-29 2022-09-13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苯并咪唑衍生物
EP4126884A1 (en) 2020-03-23 2023-02-08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EP3937268A1 (en) 2020-07-10 2022-01-1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lasmonic oleds and vertical dipole emitters
US20220158096A1 (en) 2020-11-16 2022-05-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165967A1 (en) 2020-11-24 2022-05-2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162243A1 (en) 2020-11-24 2022-05-2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71241A1 (en) 2021-02-03 2022-08-2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60758A3 (en) 2021-02-26 2023-03-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59915A3 (en) 2021-02-26 2022-12-2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98192A1 (en) 2021-03-05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98190A1 (en) 2021-03-12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298193A1 (en) 2021-03-15 2022-09-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340607A1 (en) 2021-04-05 2022-10-2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075531A1 (en) 2021-04-13 2022-10-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lasmonic oleds and vertical dipole emitters
US20220352478A1 (en) 2021-04-14 2022-11-0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20407020A1 (en) 2021-04-23 2022-12-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006149A1 (en) 2021-04-23 2023-01-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133787A1 (en) 2021-06-08 2023-05-04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olecular Alignment of Homoleptic Iridium Phosphors
EP4151699A1 (en) 2021-09-17 2023-03-22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12539A1 (en) 2021-12-16 2023-07-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31804A3 (en) 2022-02-16 2023-09-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292592A1 (en) 2022-03-09 2023-09-1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337516A1 (en) 2022-04-18 2023-10-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30389421A1 (en) 2022-05-24 2023-11-3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293001A1 (en) 2022-06-08 2023-12-20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40016051A1 (en) 2022-06-28 2024-01-1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20240107880A1 (en) 2022-08-17 2024-03-2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2630A2 (en) 2022-10-27 2024-05-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2645A3 (en) 2022-10-27 2024-05-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2631A3 (en) 2022-10-27 2024-05-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EP4369898A1 (en) 2022-10-27 2024-05-1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4426A1 (de) 2001-02-01 2002-08-08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reinen, tris-ortho-metallierten Organo-Iridium-Verbindungen
DE10338550A1 (de) * 2003-08-19 2005-03-31 Basf Ag Übergangsmetallkomplexe mit Carbenliganden als Emitter für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n (OLEDs)
US7601436B2 (en) * 2004-05-18 2009-10-13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arbene metal complexes as OLED materials
WO2005113704A2 (en) 2004-05-18 2005-12-01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uminescent compounds with carbene ligands
DE102004040005A1 (de) * 2004-08-18 2006-02-23 Basf Ag In Polymermatrices eingebettete Übergangsmetallcarbenkomplexe zur Verwendung in OLEDs
DE102004057072A1 (de) * 2004-11-25 2006-06-01 Basf Ag Verwendung von Übergangsmetall-Carbenkomplexen in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Dioden (OLEDs)
DE102005014284A1 (de) * 2005-03-24 2006-09-28 Basf Ag Verwendung von Verbindungen, welche aromatische oder heteroaromatische über Carbonyl-Gruppen enthaltende Gruppen verbundene Ringe enthalten, als Matrixmaterialien in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JP2011500648A (ja) 2007-10-17 2011-01-06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架橋カルベンリガンドを有する遷移金属錯体およびoled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7779A1 (de) 2008-12-31
KR101431844B1 (ko) 2014-08-25
JP2009532431A (ja) 2009-09-10
US20090096367A1 (en) 2009-04-16
KR20090005349A (ko) 2009-01-13
ATE550342T1 (de) 2012-04-15
WO2007115970A1 (de) 2007-10-18
US11692131B2 (en) 2023-07-04
CN101460515B (zh) 2013-05-15
US20190322929A1 (en) 2019-10-24
EP2007779B1 (de) 2012-03-21
US10385263B2 (en) 2019-08-20
JP5345519B2 (ja)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0515B (zh) 杂配过渡金属-碳烯配合物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用途
CN101460514A (zh) 含有一个非碳烯配体和一个或两个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它们在oled中的用途
CN101896493B (zh) 具有桥连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CN101654466B (zh) 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射体的包含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CN101896494B (zh) 具有桥连碳烯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在oled中的用途
KR101290967B1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oled)에서의 전이 금속 카르벤 착체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5

Address after: Dublin, Ireland

Patentee after: UDC?IRELAND?LIMITED

Address before: Ludwigshaf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ASF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