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8432A -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8432A
CN101458432A CNA2008101855124A CN200810185512A CN101458432A CN 101458432 A CN101458432 A CN 101458432A CN A2008101855124 A CNA2008101855124 A CN A2008101855124A CN 200810185512 A CN200810185512 A CN 200810185512A CN 101458432 A CN101458432 A CN 101458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web
functional layer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55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8432B (zh
Inventor
中村卓
荒胜浩
立石朋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58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8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8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84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7/00Constructional par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of cells for electrolytic coating
    • C25D17/10Electrodes, e.g. composition, counter electro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752Laterally noncoextensiv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了网状的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并列设置多个上述电极层;设置上述功能层,以便覆盖各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露出各电极层的剩余部分。此网状电极材料能够用连续涂敷的单纯的工序制造。

Description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状电极材料、切断该网状电极材料获得的电极材料、使用该电极材料的电子元件及网状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作为在基材上层叠电极层和功能层,设计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和在电极层之上设置了功能层的部分的方法,已知以下几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整个表面上涂敷紫外线(UV)固化型树脂层(光刻胶),通过掩膜进行使用UV的图形曝光,仅在通过显影而露出的电极层之上保留树脂层,在其之上进行相同涂敷,从而设置功能层,最后洗掉电极层之上的树脂层,露出电极层。
此外,作为其它方法,执行以下方法:在电极层的整个表面上涂敷功能层,在该功能层上整面涂敷光刻胶后,进行图形曝光,剥离功能层中去除的部分的抗蚀剂,露出功能层,并溶解去除此部分功能层后,剥离剩余的抗蚀剂,从而获得已构图的功能层。
但是,这些方法不仅需要许多工序,而且为了在电极层上的涂膜层(光刻胶层或功能层等)之上粘合掩膜并进行曝光不得不进行单片处理,难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生产。此外,在溶解从而去除功能层的情况下,在该溶解工序中,会产生或损伤作为下层的电极层、或残留功能层的未溶解部分这样的问题。此外,还产生不能完全剥离抗蚀剂的情况、和溶解的抗蚀剂造成表面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功能劣化、品质稳定性下降、可靠性劣化。
因此,就对上述问题进行各种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电解淀积在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绝缘性树脂层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中,虽然通过利用电极图形的电解淀积法能够选择性地仅在电极层上设置功能层,但是事实上却不可能使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并在此电极层上设置功能层、以及用连续它的网进行制造。
此外,分别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多个印模型涂敷装置的多层涂敷方式,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使用挤压型涂敷头进行二层以上的同时叠层涂敷的涂敷装置,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多层涂敷用印模的、进行滑动涂敷(slide coat)或幕式涂敷(curtain coat)的多层涂敷装置。但是,在专利文献2~4中,没有记载关于保留电极层中露出的部分(通常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从而在电极层上设置功能层的方法,事实上就不可能使电极的一部分露出、设置多个功能层。
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用的浸渍涂敷装置。该装置虽然能够在电极层整面上设置功能层,但使电极的一部分露出、设置功能层极其困难,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通过预压印(stamp)在支持体上形成亲/疏水性区域、在其上全面涂敷功能层用的涂敷液、仅在亲水性区域上设置功能层的方法。但是,为了产生压印的效果,需要使用强碱,通常用于电极层的导电材料ZnO、ITO、Al、Ag等缺乏耐强碱性,应用困难。
并且,在连续网上层叠功能层的情况下,虽然涂敷中通常为了使突缘部(网的端部)的膜厚变厚,而使上部的功能层比下部的功能层涂敷宽度变窄来进行涂敷,但这样进行层叠时,由于端部未层叠功能层,只有从已露出的电极直至多个功能层的一部分未被涂敷的部分不具有显示元件的功能,因此就只能获得围绕边缘厚的缘框的显示元件。
即,在基材上以此顺序设置电极层和功能层,具有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和在电极层之上设置了功能层的部分的电极材料的制造中,在使用光刻胶等的单片处理中,工序复杂、生产效率差,难以大量地大面积制造,并且产生性能差异,导致品质稳定性、可靠性下降。
此外,在电极层之上设置功能层时,在上述的连续涂敷方法中,实质上不能制造网状电极材料。
除此以外,为了切断由现有的连续涂敷方法制作的网状电极材料用作电极材料,需要使电极层露出的工序,并且由于电极层比功能层小,所以在电极层的周围会产生浪费的部分,并且通过切断的端面而使对置电极间短路等,也产生上述的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73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0-1852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4-25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开2003-117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5:JP特开平11—119451号公报
专利文献6:JP特开2007-12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连续涂敷的单纯的工序制造在基材上具有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和在电极层的表面上具有设置了至少1层功能层的部分的网状电极材料作为课题。
此外,以提供具有均匀的精度的网状电极材料为课题。
并且,以提供给与不具有成为短路等电气故障的原因的露出的电极端面的单片的电极材料的网状电极材料作为切断的电极材料为课题。
根据上述课题,根据发明者进行锐意研讨的结果、相关的状况,在本发明中提出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下述手段。
(1)一种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了网状的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并列设置多个上述电极层;设置上述功能层,以便覆盖各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露出各电极层的剩余部分。
(2)根据(1)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多个电极层为相同类型。
(3)根据(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层形成由近似长方形部分和与此近似长方形部分连续的突出部构成的形状;设置功能层以使得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4)根据(3)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功能层完全覆盖电极层中上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
(5)根据(1)~(4)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以1~300mm的间隔设置电极层。
(6)根据(1)~(5)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保留5mm以上的空白,设置电极层。
(7)根据(1)~(6)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极层由10~3000mm×5~2000mm的近似长方形和与其连续的1~300mm×2~200mm的近似长方形的突出部构成。
(8)根据(1)~(7)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湿法涂敷(wet coating)方法来设置上述功能层。
(9)根据(1)~(8)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层被设置为2层以上。
(10)根据(9)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同时涂敷来设置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
(11)根据(9)或(10)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
(12)一种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各电极层之间按基材的宽度方向切断(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
(13)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在(12)所述的电极材料的功能层侧表面上至少设置电极层。
(14)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使用(12)所述的电极材料或(13)所述的电极。
(15)根据(14)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元件是一种显示元件或太阳能电池。
(16)一种网状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了网状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设置多个电极层;并且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涂敷设置功能层,以使各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
(17)根据(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电极层为相同类型。
(18)根据(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层形成由近似长方形部分和与此近似长方形部分连续的突出部构成的形状;设置功能层以使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19)根据(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敷功能层以便完全覆盖电极层中上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
(20)根据(16)~(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以1~300mm的间隔设置电极层。
(21)根据(16)~(2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材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保留5mm以上的空白,设置电极层。
(22)根据(16)~(21)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电极层,使其由10~3000mm×5~2000mm的长方形部和与其连续的1~300mm×2~200mm的近似长方形的突出部构成。
(23)根据(16)~(22)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湿法涂敷方法来设置上述功能层。
(24)根据(16)~(23)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2层以上上述功能层。
(25)根据(2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同时涂敷来设置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
(26)根据(24)或(2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
(27)根据(16)~(2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与其涂敷宽度一致,具有用突缘的部分吸出多余的涂敷液的吸引装置的棒涂敷(bar coat)来涂敷功能层。
(28)根据(16)~(2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凸起辊的棒涂敷来涂敷功能层。
(29)根据(16)~(2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构图来设置电极层。
(30)根据(16)~(2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涂敷来设置电极层。
(31)根据(16)~(3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上述网状电极材料是上述(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连续涂敷的单纯的工序制造在基材上具有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和在电极层的表面上具有层叠了至少1层功能层的部分的网状电极材料。此外,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具有均匀精度。其结果,能够提供廉价、性能及均匀性优良的电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和截断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极材料和对置电极的叠层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同时叠层涂敷中使用的滑动珠涂敷机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网状的基材,2 电极层,3 功能层,4 电极层的突出部,10 滑动珠涂敷装置,11 涂敷加压辊,12 涂敷印模,12a 滑动面,13 印模台架,14 减压室,15 移动台,16 网,17 涂敷液,20~30 块,31 螺栓,32 岐管,33 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再有,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是包含在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意思。
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了网状的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设置多个电极层;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涂覆设置功能层,并且将其设置成能使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的一例,在网状的基材1之上设置电极层2,并且在它们之上通过连续涂敷设置功能层3。在图1中用斜线示出功能层的部分(图2、图3也一样)。此外,图1中的箭头标记表示功能层的涂敷方向。
在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中,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设置电极层。像这样,通过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设置电极层,在涂敷功能层时就能完全地覆盖电极层中突出部4以外的部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短路和电流泄漏等故障的发生。并且,能够获得各部分的精度和性能稳定的网状电极材料。
此外,通过采用连续涂敷设置功能层,功能层就会均匀,其结果,可获得均匀的电子元件相连的网状电极材料。即,截断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获得的电极就具有了均匀的品质。再有,图1中的粗线部分是截断的一例。像这样仅截断网状电极材料,就能大量生产电极。
在此,电极层露出的部分(突出部)是指在电极层之上没有设置功能层等其它的层、在表面上露出的部分。
基材的宽度方向的空白,例如是基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图1所示这样的一定的宽度的空白,优选是宽5mm以上的空白,更优选是宽10mm以上的空白。作为宽度的上限,例如可设为50mm以下。由于设置了5mm以上的空白,就更容易设置功能层以便完全覆盖电极层。此外,如图1所示,基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一端,虽然通常按照电极层的突出部的形状来改变,但此情况下,考虑以宽度最窄的部分作为上述宽度。
另一方面,优选以1~300mm的间隔设置基材的长度方向的空白,更优选以5~100mm的间隔设置。通常在基材上沿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电极层。
在此,优选宽度方向是垂直于功能层的涂敷方向的方向,优选长度方向是功能层的涂敷方向。但是,在此所说的垂直不必是严格意义上的90°,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有误差。
本发明中,为了提供网状的电极材料而使用网状的基材。本说明书中的网状含有膜状和片状,特别优选具有短边和长边的长方形(即使绕在辊上也可以、优选长边为短边的2倍以上、例如10以上、100倍以上、1000倍以上)。
本发明的基材的材质、尺寸等可根据使用的用途等适当决定。本发明中使用的基材,可使用各种基板或薄膜。基材是树脂基板或树脂薄膜的时候,作为此树脂材料,例示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丁烯对苯二酸盐(或酯)等的聚酯类树脂,聚乙烯(酯)、聚丙烯等聚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等。基材也可以由含2种以上这些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此外,也可以采用市场销售的带电极的基板。
不特别限制基材厚度,按用途满足所需机械强度和轻型、薄型的厚度即可。通常,可使用100~1500μm左右厚度的树脂基板或10~250μm左右厚度的树脂薄膜。此外,列举出宽度方向1~2400mm的基材。
图1中本发明的电极层类型相同,但类型也可不必相同。但是,使用不同的形状的电极层的时候,必须按一定的规则性设置各个形状的电极层。即,进行图形化。像这样通过按一定的规则性设置电极,就能够降低经切断用作电极材料时的成本。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电极层的材料,优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含合金),能够适当使用铂、金、银、铜、钯、铟、锡、铝、钛、锌等金属或由含它们的合金构成的金属,氧化锌、ITO、IGZO等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优选使用导电性聚合物,例示有聚(3、4-乙二氧撑噻吩)-聚(4-乙烯磺酸盐)、聚苯胺、聚吡咯、聚氮烯、聚噻吩,优选聚(3、4-乙二氧撑噻吩)-聚(4-乙烯磺酸盐)、聚苯胺。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电极层的厚度优选为0.05~50μm。
虽然能够按照用途等适当决定电极层的形状和尺寸,但当形成如图1所示的由近似长方形和与其连续的突出部构成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长方形部是10~3000mm×5~2000mm。此外,长方形中也包括正方形。并且,所谓近似长方形除严格意义上的长方形外,是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有变形等的意思。此外,虽然优选突出部的形状为近似长方形,但也可以是此以外的形状。优选突出部的尺寸为1~300mm×2~200mm。
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印刷、构图或涂敷来设置电极层,此外电极层也可以使用带电极的基板。在通过涂敷设置电极层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国际公开WO2005/041217号手册中记载的棒涂敷法、印模涂敷(die coat)法或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法来进行设置。
本发明中,虽然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涂覆设置功能层,并且将其设置成能使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但通常如图1所示,优选设置成能使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并且,优选设置成能够完全覆盖突出部以外的电极层。即,优选设置成还覆盖电极层的剖面等。
作为功能层的材料,在反射型显示元件中使用电极材料的情况下,可优选采用内含使电泳粒子分散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物的微囊(microcapsule),内含胆甾型液晶的微囊,光致变色材料,或电致变色材料等;此外,在太阳能电池或有机EL元件中使用电极材料的情况下,可优选采用电荷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屏蔽(绝缘)材料,阻断氧·水分的障壁材料,P或N型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色素增感氧化钛多孔材料等。功能层既可以仅设计为1层,也可以设计为2层以上。虽然功能层的厚度因功能层的功能不同而不同,但优选为0.1~100μm。
优选相对于基材的宽度方向分别保留5~50mm的空白涂敷功能层。
在本发明中,优选通过湿法涂敷法设置功能层,更优选通过棒涂敷法、印模涂敷法、照相凹版涂敷(gravure coat)法、幕式涂敷法来设置。在设置2层以上功能层的情况下,虽然既可以是逐次涂敷也可以同时叠层涂敷,但优选同时叠层涂敷。通过进行同时叠层涂敷,即使在设置2层以上功能层的情况下,也能使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相同而优选。此外,优选2层以上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在此,所谓基本上相同例如是指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的误差是±5%以内。
此外,作为不使功能层成为突缘厚的涂敷方法,例如可采用下述的方法。
第一、可列举出在特开2007-061709号公报中记载的、使用在棒(bar)表面形成的槽的深度比在对应于两突缘部内侧棒表面形成的槽的深度更浅的涂敷用棒的涂敷方法。
第二、可列举出在特开2007-237039号公报、同2007-260512号公报、特开昭56-73579号公报、实开昭60-49949号公报、特开平2-99166号公报、特开平7-299410号公报、或特开2002-66430号公报等中记载的使用吸引装置,通过棒涂敷等涂敷功能层,用符合此涂敷宽度的突缘的部分吸出多余的涂敷液的涂敷方法。
第三,还能使用凸起辊进行棒涂敷。在此所谓凸起辊可列举在棒上存在有槽部位和无槽部位的棒。这样的棒例如记载在特开平11-596号公报中,虽然为了将条纹状的图形形成为网状可以使用这样的棒,但在本发明中能够应用它,保留电极露出的部分设置功能层。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涂敷其涂敷膜厚均匀、即无突缘厚这样的功能层,所以,就能够改善对通过在本发明的电极材料上粘贴对置电极获得的显示元件的压力的可靠性,就难以导致电极破损等故障。
作为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形式,优选使用(1)使用常规的涂敷杆和吸引设备、保留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制作功能层的反射型显示元件(囊化(encapsulation)电泳方式),(2)利用设置了有槽部位/无槽部位的涂敷用杆,保留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制作功能层的反射型显示元件(囊化胆甾型液晶方式),(3)使用滑动珠涂敷机,保留电极层露出的部分同时制作多个功能层的反射型显示元件(囊化胆甾型液晶方式),(4)电极层的尺寸比功能层(截断尺寸)小的反射型显示元件(囊化胆甾型液晶方式)的形式。
[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最好在网状电极材料中,优选在每一电极层,按宽度方向切断作为单片的电极材料使用。并且,能够作为在该电极材料上粘贴了对置电极的电极使用。图3示出在本发明的电极材料上粘贴了对置电极的情形。在图3中,虽然在基板上设置了电极层、功能层的各电极材料相互粘附,变成基板、电极层、功能层、功能层、电极层、基板这样的结构的电极材料,但按照用途等,对置电极也可以仅为电极层,此外,此电极层可以通过涂敷和印刷来设置。在此,粘合所谓引出电极部分以使它们彼此相对。
由于本发明的电极材料除了电极层中一部分露出的部分即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以外,全部被功能层覆盖,所以仅粘合对置电极层就能够简单地制作电极,能够成为不引起短路等问题的电极材料。
本发明的电极材料广泛用于电子元件。具体地,虽然可列举显示元件和太阳能电池,但并不限于这些电子元件。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合成例1
(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1)的合成)
在包括搅拌装置、冷却管、氮气体引入管的100ml的三口烧瓶中添加51g甲基丙烯酸月桂酯、50ml甲苯,一面使氮气流过一面用水浴(waterbath)加热到70℃,添加0.26g偶氮二异丁腈,持续7小时的搅拌·加热,获得粘稠的聚合物溶液。将此聚合物溶液冷却到室温后,一面慢慢搅拌一面添加到600ml的甲醇中。通过倾析(decantation)去除粘粘的聚合物的上层澄清液,再次加入100ml的甲醇,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在真空下以40℃干燥剩余的聚合物,获得46g的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1)。
合成例2
(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共聚-N,N,N-三甲基-N-乙烯基苯甲基氯化铵(P2)的合成)
在包括搅拌装置、冷却管、氮气体引入管的100ml的三口烧瓶中添加51g甲基丙烯酸月桂酯,4.2g N,N,N-三甲基-N-乙烯基苯甲基氯化铵(Qbm: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30ml甲苯,20ml乙醇,一面使氮气流过一面用水浴加热到60℃,添加0.50g自由基聚合开始剂(V-65、和光纯藥株式会社制),持续6小时的搅拌·加热,获得56%的粘稠的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共聚-N,N,N-三甲基-N-乙烯基苯甲基氯化铵(P2)溶液。
在合成例3及合成例4中记载了采用这些聚合物覆盖表面的白、黑粒子的合成法。
合成例3(白粒子(W1)的制作)
在100ml的烧瓶中加入9.7g由合成例1合成的P1,使其溶解在45ml甲苯中后,加入30g氧化钛(R960、デユポン株式会社制),进行20分钟的超声波处理,使氧化钛分散后,在室温下放置一夜,使聚合物P1吸附在氧化钛上。将此分散液导入离心管,以3000rpm进行20分钟离心分离,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在真空下以40℃干燥剩余的沉淀,获得19g白粒子(W1)。
合成例4(黑粒子(K1)的制作)
在100ml的烧瓶中加入5.5g由合成例2合成的P2溶液,用47ml甲苯稀释后,加入10g碳黑(carbon black)(Printex A、デグサジパン株式会社制),照射20分钟超声波,使碳黑分散后,在室温下放置一夜,使聚合物P2吸附在碳黑上。将此分散液导入离心管,以3000rpm进行20分钟离心分离,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在真空下以40℃干燥剩余的沉淀,获得10g黑粒子(K1)。
接着,制作使用这些聚合物覆盖粒子的分散物、囊(capsule)、显示元件。顺序记载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实施例1(聚合物覆盖粒子分散物的调整)
使0.01g界面活性剂(Span85、和光纯藥株式会社制)溶解在2.89g非极性溶剂(IsoparG、エクソン社制)中,在其中加入由上述合成例3制作的2.0g白粒子(W1)、由合成例4制作的0.1g黑粒子(K1),一面加温到40℃一面照射20分钟超声波,制作出分散物(B1)。
实施例2(内含白黑粒子分散物的囊(C1)的制作)
在包括搅拌装置、滴液漏斗、PH计的100ml的容器中加入1.7g凝胶,加入31.7g去离子水,使凝胶溶解,一面加温到40℃一面慢慢进行搅拌以便不混进气泡,用15分钟从滴液漏斗中滴下13.3g实施例1的分散物,完了后再持续30分钟搅拌。
此后,加入在8.2g去离子水中溶解了1.7g阿拉伯树胶的物质,用10%的乙酸水溶液将PH值调整到4,一直冷却到10℃,加入0.8ml的25%戊二醛水溶液,慢慢地将温度恢复到室温,持续3小时搅拌。
此后,静置一夜,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再次加入30g去离子水,慢慢搅拌后静置,再次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加入10g的5%聚乙烯醇溶液(PVA217、クラレ株式会社制),用1%的氨水溶液将PH值调整到7.5,制作出囊(C1)溶液。
实施例3(显示装置(H1)的制作及显示特性评价)
使用按图2所示构图的带ITO电极的PET膜(电阻值10Ω/口、特别定制品厚100μm、宽度方向140mm)。在此,在PET膜的长度方向上空出5mm的间隔设置ITO电极,在PET膜的宽度方向一端保留20mm的空白、在另一端保留0~20mm宽度的空白部分像这样设置ITO电极。此外,ITO电极,除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之外,是100×55mm的近似长方形,引出电极部分是20×5mm的近似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涂敷量为98cc/m2使用金属丝棒(wire bar)(#56金属丝棒,特别定制品)连续涂敷由实施例2制作出的囊(C1)溶液,接着,使用喷嘴(nozzle)(特开平7-299410号公报记载的喷嘴)吸收去除支持体两端约5mm的涂敷膜。此后,在80℃下干燥5分钟,获得在带ITO电极的PET膜上连续涂敷了囊层的显示层部件。此时,如图2所示,ITO电极,除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以外,全都被囊层所覆盖。囊层的涂敷宽度是130mm,在PET膜的宽度方向上分别保留5mm的空白加以设置。
按图2的粗线所示的范围截断此网状涂敷物,如图3所示按照相当于显示层部件的引出的部分不相互重合的方式,在其上层叠涂敷了3μm厚的粘合剂的带ITO电极的PET膜(电阻值10Ω/□、特别定制品厚100μm),制作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H1)。
在对置的ITO电极面间一面通过1Hz的矩形波施加10V的电压,一面对PET膜表面从45度方向照射白色光,测量相对于PET膜表面90度方向的反射浓度。
反射浓度随施加的矩形波而变化,施加电压为负15V的反射率是2%以下,使施加电压反转,为正15V时的反射率是38%,表现出对比度比为19的优良的显示特性。
尽管此后使施加电压上升到200V,也不会引起电极间的短路、放电等,能够进行驱动。
实施例4
虽然实施例3中能够确保引出电极的电极露出部分为5±2mm,但在上述实施例3中进行无剩余涂敷液的吸引去除装置的棒涂敷时,就会按3/20的比例产生引出电极的电极露出部分变为1mm以下的部位,虽然为了获得导通,必须剥离囊层,但显示特性、耐压特性等与实施例3基本上相等。
实施例5
囊化胆甾型液晶方式
(具有红色的选择反射的囊(RC1)的调整)
加热溶解66.0重量%向列液晶E48(BDH社制)、17.0重量%手征性(chiral)剂CB15(メルク社制)、以及17.0重量%CE2(メルク社制),返回室温,获得选择反射红色光的胆甾型液晶。
在包括搅拌装置、滴液漏斗、PH计的200ml的容器中加入3.2g凝胶,加入60g去离子水,使凝胶溶解,一面加温到40℃一面慢慢进行搅拌以便不混进气泡,用5分钟从滴液漏斗中滴下6.0g上述胆甾型液晶,完了后再持续30分钟搅拌。
此后,加入在16g去离子水中溶解了3.2g阿拉伯树胶的物质,用10%的乙酸水溶液将PH值调整到4,一直冷却到10℃,加入1.6ml的25%戊二醛水溶液,慢慢地将温度恢复到室温,持续3小时搅拌。
此后,静置一夜,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后,加入48g去离子水,慢慢搅拌后静置,再次通过倾析去除上层澄清液,加入20g的5%凝胶溶液,用1%的氨水溶液将pH值调整到7.5,制作出具有红色选择反射的囊(RC1)溶液。
(具有绿色的选择反射的囊(GC1)的调整)
加热溶解62.0重量%向列液晶E48(BDH社制)、19.0重量%手征性剂CB15(メルク社制)、以及19.0重量%CE2(メルク社制),返回室温,获得选择反射绿色光的胆甾型液晶。
除使用此胆甾型液晶以外,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作具有绿色的选择反射的囊(GC1)溶液。
(具有蓝色的选择反射的囊(BC1)的调整)
加热溶解58.0重量%向列液晶E48(BDH社制)、21.0重量%手征性剂CB15(メルク社制)、以及21.0重量%CE2(メルク社制),返回室温,获得选择反射蓝色光的胆甾型液晶。
除使用此胆甾型液晶以外,使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具有蓝色的选择反射的囊(BC1)溶液。
(显示元件(H2)的制作及显示特性评价)
使用图4所示的可以3层同时叠层涂敷的滑动珠涂敷机,分别以上述红色囊(RC1)溶液、用离子交换水将上述绿色囊(GC1)溶液稀释为1.05倍的溶液、以及用离子交换水将上述蓝色囊(BC1)溶液稀释为1.1倍的溶液作为最下层、中间层、最上层涂敷液,在构图了的带ITO电极的PET膜(TORAY制、ハイビ—ムNX01、厚125μm、宽18cm)上保留距支持体的两端5mm的未涂敷部分,进行同时叠层涂敷,以使各膜厚为35μm。
3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突缘部的涂敷膜厚也不变厚,涂敷的整个宽度可作为显示元件使用。
涂敷后在5℃的状态下放置干燥,此后在60℃下干燥10分钟,制作在带ITO电极的PET膜上连续涂敷了3层BGR的囊层的显示部件。
此时,构图了的ITO电极,与实施例3相同,除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以外,全部被囊层覆盖。
与实施例3相同,以包含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之外的部分的方式,截断此网状涂敷物。并且,如图3所示,在将黑聚酰亚胺BKR-105(日本化藥社制)涂敷在ITO电极的相反侧的带ITO电极的PET膜(厚125μm)的ITO电极上层叠涂敷了5μm厚的粘合剂的对置电极膜,以使ITO电极彼此相对,并且使相当于引出电极的部分不重合地进行层叠,制作本发明的彩色显示元件(H2)。
在对置的ITO电极面间边从250V提高电压边施加50Hz、200ms周期的矩形波,自45度方向对PET膜表面照射白色光,测量相对于PET膜表面90度方向的反射浓度。
反射浓度、色相随施加电压而变化,达到300V为黑显示、430V下为红显示、530V下为黄显示、780V下为白显示,550nm中的反射率,黑显示时为5%、白显示下为22%,表现出对比度比为4.4的优良的显示特性。
尽管此后使施加电压上升到850V,也不会引起电极间的短路、放电等,能够进行白显示。
在此,参照图4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滑动珠涂敷装置。实施本发明的滑动珠涂敷装置10由涂敷加压辊(backup roll)11、涂敷印模12、印模台架13、兼作收集液体的减压室14、和移动台15构成。移动台15,在距涂敷加压辊11的退避位置(二点划线显示)和接近的涂敷位置(实线表示)之间水平移动。而且,在涂敷时使移动台15处于涂敷位置。在涂敷加压辊11上缠挂上网(web)16进行搬运,相对于此搬运的网16,自涂敷印模12的滑动面12a起涂敷涂敷液17。
通过使多个块20~30竖立将它们排列在横方向上并用螺栓31连接来构成涂敷印模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3个块20~22在它们的重合面上分别形成岐管32和狭槽33,就能够进行3层的同时涂敷。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中,以低于1mm的间隔在PET膜的长度方向上设置ITO电极,除此之外同样进行后,在截断的阶段按7/20的比例产生在端面露出电极层的情形,虽然与对置电极贴合制作显示器件,但其中2个短路,虽然不能显示,但剩余的18个的显示特性、耐压特性与实施例3基本上相同。
比较例1
在实施例3中,在PET膜的长度方向上不空出间隔设置ITO电极,除此之外同样进行后,在截断获得的网状涂敷物时,在电极层的端面等露出、与对置电极贴合制作的显示元件中,4/5比例的短路,不能显示。
实施例7
在实施例5中,虽然分别逐次涂敷最下层、中间层、最上层时,通过使各层的涂敷位置偏离1mm左右,使得距两端8mm的部分(未涂敷部分距两端5mm),三层未完全层叠,仅能不完全的显示,但此之外的部分的显示特性、耐压特性等与实施例5基本上相等。
实施例8
在实施例3中,代替构图了的带ITO电极的PET膜,使用再表2004-035665号公报记载的、通过丝网印刷在ITO微粒层上设置了由银微粒子构成的网孔(mesh)的透明导电层,除此以外同样进行后,获得的显示元件,尽管施加电压变高到30V,也与实施例3一样良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一种电极材料,具有电极层,并具有该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例如为了布线而取出)的部分,和层叠至少1层功能层的部分;大面积的电极材料能够以向网状的基材的连续涂敷的单纯的工序简易地进行制造。其结果,就能够制造大量的电子纸(电泳方式、粉流体方式、调色显示器、胆甾型液晶方式、双稳定化向列液晶方式等)。即,就能以低价大量地制造电极材料。
此外,由于通过截断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获得单个的电极材料,所以该各个电极材料为没有差异的固定品质的材料,其结果,获得的电子元件也没有差异。
特别地,通过以比电极大的尺寸截断本发明的网状电极材料,就能够使其成为无电极的突出部,即除成为引出电极的部分以外,露出的电极材料。而且,通过在这样的电极材料上粘贴对置电极,就能够低成本、大量地提供短路、电流泄漏等故障少的电极和显示元件。
此外,本发明中,能够使涂敷膜厚均匀即无突缘厚,所以进一步改善对粘贴对置电极获得的显示元件的压力的可靠性,难以引起电极破坏等的事故。
并且,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用于在制造时难以引起组装的电子器件的短路、漏电的器件的电极材料。
除此以外,本发明的电极材料,由于切出的部分的涂敷膜厚均匀(无突缘厚),所以难以引起对通过粘贴组装的部件的压力的可靠性(电极破损)。此外,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由于电极层及功能层的膜厚各自是均匀的,所以即使在作为薄层设备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制作外观优良(由部件端部的突缘厚引起的设备表面的凹凸少)的设备。

Claims (31)

1、一种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有网状的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
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并列设置多个上述电极层;
设置上述功能层,以便覆盖各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露出各电极层的剩余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多个电极层为相同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层形成由近似长方形部分和与此近似长方形部分连续的突出部构成的形状;
设置功能层以使得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功能层完全覆盖电极层中上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以1~300mm的间隔设置电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保留5mm以上的空白,设置电极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电极层由10~3000mm×5~2000mm的近似长方形和与其连续的1~300mm×2~200mm的近似长方形的突出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以湿法涂敷方法来设置上述功能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功能层被设置为2层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通过同时涂敷来设置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
12、一种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各电极层之间按基材的宽度方向切断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网状电极材料。
13、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材料的功能层侧表面上,至少设置电极层。
14、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元件是一种显示元件或太阳能电池。
16、一种网状电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有网状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
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设置多个电极层;并且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涂敷,设置功能层,以使各电极层的一部分露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电极层为相同类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层形成为由近似长方形部分和与此近似长方形部分连续的突出部构成的形状;设置功能层以使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涂敷功能层以便完全覆盖电极层中上述突出部以外的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以1~300mm的间隔设置电极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保留5mm以上的空白,设置电极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电极层,使其由10~3000mm×5~2000mm的长方形部和与其连续的1~300mm×2~200mm的近似长方形的突出部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湿法涂敷方法来设置上述功能层。
24、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2层以上上述功能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同时涂敷来设置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2层以上的功能层的涂敷宽度基本上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其涂敷宽度一致,具有用突缘的部分吸出多余的涂敷液的吸引装置的棒涂敷来涂敷功能层。
2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凸起辊的棒涂敷来涂敷功能层。
2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构图来设置电极层。
3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涂敷来设置电极层。
3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造方法,
上述网状电极材料,依次设置网状的基材、电极层和功能层,
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和长度方向上分别保留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空白,并列设置多个上述电极层;在基材的长度方向上连续涂覆设置上述功能层,并且将其设置成能使各电极层的一部分分别露出。
CN2008101855124A 2007-12-12 2008-12-12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8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1297A JP2009145504A (ja) 2007-12-12 2007-12-12 ウエブ状電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21297 2007-12-12
JP2007321297 2007-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8432A true CN101458432A (zh) 2009-06-17
CN101458432B CN101458432B (zh) 2013-04-10

Family

ID=4075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5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8432B (zh) 2007-12-12 2008-12-12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55544A1 (zh)
JP (1) JP2009145504A (zh)
KR (1) KR20090063121A (zh)
CN (1) CN101458432B (zh)
TW (1) TW2009249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841B (zh) * 2019-09-24 2020-11-2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電致變色裝置及其製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7952B2 (en) 2011-02-10 2015-08-25 Lg Chem, Ltd. Front sheet of solar cel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357931B1 (ko) 2011-06-16 2014-02-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5891952B2 (ja) * 2012-05-29 2016-03-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0007A (en) * 1967-12-19 1970-09-22 Us Air Force Solar cell including aceanthraquinoxalin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US4281208A (en) * 1979-02-09 1981-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S59198775A (ja) * 1983-04-26 1984-11-10 Fuji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
JPH1077467A (ja) * 1996-09-04 1998-03-24 Sumitomo Chem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824031B2 (ja) * 1997-06-13 2006-09-2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用ロッド
JPH11233257A (ja) * 1998-02-12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06875A (ja) * 1999-06-24 2001-01-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888413B2 (ja) * 2000-01-14 2007-03-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書き込み装置
US6982178B2 (en) * 2002-06-10 2006-01-03 E Ink Corporation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electro-optic displays
JP2003117463A (ja) * 2001-10-15 2003-04-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多層塗布用ダイ及びそのブロック連結方法
JP4639614B2 (ja) * 2004-03-15 2011-0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247340A1 (en) * 2004-04-19 2005-11-10 Zeira Eitan C All printed solar cell array
JP5151026B2 (ja) * 2004-12-01 2013-02-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晶マイクロカプセ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US7662444B2 (en) * 2004-12-01 2010-02-16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crystal microcapsul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7034647A1 (ja) * 2005-09-20 2007-03-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07260512A (ja) * 2006-03-27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塗布液の吸引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292898A (ja) * 2007-05-28 2008-12-04 Fuji Xerox Co Ltd 表示媒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841B (zh) * 2019-09-24 2020-11-2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電致變色裝置及其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63121A (ko) 2009-06-17
CN101458432B (zh) 2013-04-10
US20090155544A1 (en) 2009-06-18
TW200924963A (en) 2009-06-16
JP2009145504A (ja)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14833T2 (de) Elektrochromische einrichtung
US6721083B2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using nanoparticles
US7754295B2 (en) Single substrate guest-host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1458432B (zh) 网状电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056326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05810303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无机物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调光膜
Bogati et al. Development of photochromic device with magnetron sputtered titanium dioxide and tungsten trioxide films
CN108369362A (zh) 电致变色设备
DE10046332A1 (de) Irreversible Dünnfilmanzeige mit Klärmittel
JP733565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691775B (zh) 一種封閉式顯示電漿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04076568A (zh) 一种多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
JP2003331654A (ja) 導電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5002790T5 (de) Dünne Transferfolie für ultrafeine Elektroden von Solarzell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Anwendungsverfahren dafür
KR100985418B1 (ko) 가요성 전자 회로 및 디스플레이
WO2013154779A1 (en) Nanocrystal-polymer nanocomposi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N105810758B (zh) 一种用于智能调光膜的准晶图案化的透明导电薄膜电极
CN105810757A (zh) 一种用于智能调光膜的透明导电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27333A (zh) 一种显示电浆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Yaseen et al. State-of-the-art electrochromic thin films devices, fabric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a review
DE602005002737T2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 mit seitlichen elektrischen feldern
JP2004246367A (ja) 液晶エマルジョンの選択的付着方法およびその構造物
CN105583409A (zh) 一种复合纳米铜线的制备方法
Thankappan et al. Highly efficient betanin dye based ZnO and ZnO/Au Schottky barrier solar cell
CN211375248U (zh) 液晶调光产品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