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3936A -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3936A
CN101453936A CN200780019259.9A CN200780019259A CN101453936A CN 101453936 A CN101453936 A CN 101453936A CN 200780019259 A CN200780019259 A CN 200780019259A CN 101453936 A CN101453936 A CN 101453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doscope
high magnification
observation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92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3936B (zh
Inventor
一村博信
高头英泰
野口梓
三宅清士
道口信行
后野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53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3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3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23Optical details of the distal end
    • G02B23/243Objectives for endoscopes
    • G02B23/2438Zoom objec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2Ball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25Endoscope withi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86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distance between sensor and tiss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46Optical details of the image re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G02B23/2484Arrangements in relation to a camera or imaging devi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所述内窥镜具有插入部、抵接部、增大机构和观察机构。插入部是能够插入被检体的插入部。抵接部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设于前端部的抵接部能够接触被检体。增大机构使抵接部的抵接面积增大。观察机构设于前端部,观察由增大机构增大后的抵接部所抵接的被检体、或者观察通过增大后的抵接部离开预定距离的被检体。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使观察部与被检体抵接或离开来观察该被检体的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特开2004—35094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有观察探头的内窥镜,该观察探头能够使观察部前端与被检体抵接或离开,并以高倍率观察该被检体。在该内窥镜中,在插入前端部同时设有具有普通倍率的普通观察部、和能够从插入部前端面出没的高倍率的高倍率观察探头。根据该内窥镜,例如在利用上述普通观察部进行观察而探寻到病变部位后,能够利用上述高倍率观察探头放大观察或放大拍摄病变部位。
但是,上述日本特开2004—350940号公报公开的内窥镜(探头主体)的前端部为细小直径,以便插入其他内窥镜主体的处置器械插入孔中进行观察。因此,在使该前端部强力抵接于体壁时,由于抵接面积较小,所以容易施加局部的力量。并且,上述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前端端面的位置需要定位在上述普通观察部的近距离侧观测深度内的预定位置。但是,在上述内窥镜中,上述高倍率观察探头以单纯被推出的状态被保持着,所以上述高倍率观察探头在观测光轴方向的定位比较困难。另外,由于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前端部直径较小,所以在针对上述体壁的放大观察过程中夹紧力较小,有可能在与观察光轴正交的方向错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在观察探头的前端部较细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进行上述前端部的定位并实现稳定的观察。
本发明的内窥镜具有:能够插入被检体的插入部;设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能够与被检体接触的抵接部;使上述抵接部的抵接面积增大的增大机构;和观察机构,其设于上述前端部,对通过上述抵接部抵接或离开预定距离的被检体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内窥镜观察装置的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的放大剖面图,该图表示高倍率观察探头被收纳在钳子通道内的状态。
图3是在使图2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突出、使抵靠球囊膨胀的状态下,包括处于与观察部位的活体粘膜抵接并观察关注部位的状态的摄像单元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在使图2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突出、使抵靠探头膨胀的状态下,包括处于与观察部位的活体粘膜抵接并观察关注部位的状态的照明光学系统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图2的内窥镜插入部前端配置的变焦机构部的普通观察探头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图2的A向视图,该图表示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的物镜窗和照明透镜窗以及观察探头观察窗的配置。
图7A是表示在图2的内窥镜插入部前端,高倍率观察探头还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图。
图7B表示高倍率观察探头从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突出的状态的图。
图7C表示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前端部的抵靠球囊膨胀的状态的图。
图7D表示要使膨胀的抵靠球囊抵接于观察部位的关注部位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2的高倍率观察探头在图7D所示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9是图8的B向视图。
图10是图3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抵靠球囊的变形例的膨胀状态时的相当于图8的B向视图的图。
图11是图8的抵靠球囊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3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抵靠球囊的其他变形例的膨胀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的C向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观察探头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5的D向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7的E向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的剖面图。
图20是图19的F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观察装置1具有内窥镜2、高倍率观察探头3、光源装置4A、视频处理器5A、监视器6、空气供给装置66、视频处理器5B和记录装置7。
内窥镜2是第一内窥镜,具有能够插入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的插入部10。高倍率观察探头3是能够进行光学高倍率观察的第二内窥镜,其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插入到内窥镜2的钳子通道(也称为处置器械通道)23中。高倍率观察探头3内置有作为高倍率观察机构的高倍率摄像单元39。光源装置4A向内窥镜2的光导管提供照明光。视频处理器5A进行针对内置于内窥镜2中的普通观察用的摄像单元27的信号处理。监视器6显示从视频处理器5A输出的影像信号。空气供给装置66是向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抵靠球囊提供空气的流体供给机构,而且是增大机构。视频处理器5B进行针对设于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摄像单元39的信号处理。记录装置7记录输出给监视器6的影像信号。
另外,图1记载的光源装置4B是用于向后面叙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B(参照图13)的光导管47提供照明光的光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不具有内置照明光源,所以不需要该光源装置4B。
内窥镜2包括: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插入部10;设于该插入部10的后端的操作部11;和从该操作部11的侧部延伸出来的通用软线12。在插入部10中内置有能够变倍的普通倍率的普通观察机构即摄像单元27。设于通用软线12的基端部的连接器13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光源装置4A。
光源装置4A内置有产生白色光的灯14。灯14的白色光由透镜聚光,并入射至从连接器13突出的光导管管头部分的光导管15。该白色光由光导管15传输,从插入部10的前端面经过照明透镜16(参照图4、6)射出,对患部等观察部位17进行照明。
插入部10由以下部分构成:硬质的前端部18;设于该前端部18的后端的弯曲自如的弯曲部19;和从该弯曲部19的后端延伸到操作部11的前端的长条的挠性部20。弯曲部19能够通过操作设于操作部11的未图示的弯曲旋钮而向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弯曲。
在构成插入部10的前端部18的前端部主体26中设有照明窗24、观察窗(摄像窗)25。在照明窗24内,光导管15的前端部和构成照明光学系统的照明透镜16等配置在光导管15的前端面。观察窗(摄像窗)25与照明窗24邻接设置,具有观察光轴O1的变焦式普通观察用的物镜系统28在由透镜框保持的状态下配置在观察窗25内。在物镜系统28中内置有变焦透镜28a。
在物镜系统28后方的成像位置配置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例如电荷耦合器件即CCD 30,来构成摄像单元27(图2)。CCD 30是对所成像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普通观察用摄像机构。另外,在CCD 30的前面配置有防护玻璃29、光学滤光器。
在操作部11的前端附近设有处置器械插入口21,能够插入处置器械或高倍率观察探头3等。该处置器械插入口21与在其内部沿着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钳子通道23(参照图2)连通,该钳子通道23由软性管49构成其一部分。
在前端部主体26中形成有与形成钳子通道23的软性管49连通的通道用孔部。在钳子通道23内贯穿插入的高倍率用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处于从钳子通道23的前端开口部23a出没自如的状态。另外,在高倍率用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中内置有高倍率摄像单元39。把前端部35的观察窗的观察光轴设为O2
另外,在前端部主体26的后端紧固有构成弯曲部19的最前端的弯曲块。弯曲块的外侧利用由富有弯曲性的橡胶管等构成的外装部件32水密地覆盖。
插入部10的前端部18的前端罩33的前端面33a形成为与光轴O1正交的平面,在该前端面33a上配置有观察窗25、照明窗24和钳子通道23的前端开口部23a。并且,如图6所示,观察窗25的光轴O1与钳子通道23的前端开口部23a上的前端部35的观察窗的O2被配置在直线L0上。两个照明窗24以跨越该直线L0的状态对置配置。因此,照明光能够有效地照明摄像单元27和摄像单元39两者的被检体。
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高倍率用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经过钳子通道23的前端开口23a按照图1、3所示突出。此时,使后面叙述的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的前端面45b抵接在期望以高倍率观察作为活体粘膜等被检体的观察部位17的局部的关注部位17a的表面上。于是,在该抵接状态下,前端部35被固定在预定位置,所以能够通过前端部35的观察窗进行关注部位17a的组织学细微结构的高倍率观察。
并且,关于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周围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使用图2~图4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摄像单元27的CCD 30上连接着信号缆线31的前端。信号缆线31的后端侧连接于连接器13的侧部的连接器座,并通过连接于该连接器座的信号缆线22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视频处理器5A。
视频处理器5A内置有CCD驱动电路61和影像处理电路62。CCD驱动电路61产生驱动CCD 30的CCD驱动信号。影像处理电路62对通过被施加CCD驱动信号而从CCD 30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生成影像信号。
由影像处理电路62生成的影像信号输出给监视器6,并在监视器6的普通观察图像显示区域63显示为普通观察的内窥镜图像。
在高倍率摄像单元39侧的CCD 42上连接着信号缆线43的前端。信号缆线43的后端侧经过例如从连接器部65延伸出来的信号缆线68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视频处理器5B。
视频处理器5B的结构与视频处理器5A同样,内置有CCD驱动电路和影像处理电路。从视频处理器5B输出的、与由CCD 42摄像的摄像信号对应的影像信号被输入视频处理器5A的影像处理电路62。
另外,视频处理器5A、5B的影像处理电路进行下述信号处理:生成白色光照明下的与CCD 42的摄像信号对应的影像信号例如RGB颜色信号,把所生成的影像信号输出给影像处理电路62。
视频处理器5A中除普通观察影像信号外,还被输入从视频处理器5B输出的高倍率观察影像信号,通过其内部的未图示的混合器(mixer)输出给监视器6。并且,通过高倍率观察探头3形成的高倍率(放大)观察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6的与内窥镜普通观察图像显示区域63邻接的高倍率观察图像显示区域64上。
内置于内窥镜2中的摄像单元27如前面所述能够变倍,如图5所示,在摄像单元27的侧方配置有变焦驱动机构50。变焦驱动机构50驱动物镜系统28的变焦透镜28a进退来进行变焦。
变焦驱动机构50构成为具有驱动丝52、支撑部件51、透镜框55和连接部件53。驱动丝52与观察光轴O1平行地配置。支撑部件51利用管部件等构成,支撑驱动丝52使其能够进退。透镜框55保持变焦透镜28a。连接部件53被螺合固定在透镜框55上,而且粘接固定在驱动丝52上。
在通过摄像单元30进行普通观察图像的变焦时,转动操作设于操作部11的变焦操作旋钮(未图示)。于是,驱动丝52伴随着转动操作而进退移动,变焦透镜28a通过连接部件53沿着观察光轴O1进退,由此能够进行变焦。
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利用图2、图3所示的具有遮光性的硬质的细筒体36构成。在筒体36的后端水密地固定着软性护套(软性管)37的前端,形成能够贯穿插入钳子通道23的挠性的插入部。
在筒体36的中空部配置有能够进行高倍率观察的观察机构即高倍率摄像单元39。高倍率摄像单元39由安装在设于筒体36内部的中心部的透镜框上的高倍率物镜系统40、光学滤光器41、和固定在透镜系统40后方的成像位置的固体摄像元件即CCD 42构成。高倍率摄像单元39的观察倍率例如是200~1000倍左右的监视倍率,能够观察组织细胞和线管等。另外,观察范围在700μm×700μm以下,观察分辨率在5μm以下。
在筒体36的外圆周部装配有抵靠球囊45,其由具有气密性和伸缩性并可以膨胀的袋状膜部件构成。抵靠球囊45的根部由绕线部38密闭地卷绕在筒体36上,后端部被粘接固定在软性护套37上。并且,贯穿插入观察探头3的内周而配置的增大机构即空气供给管46的空气供给孔46a位于抵靠球囊45的内周。由空气供给装置66提供的空气能够通过连接管69提供给空气供给管46。另外,球囊45在膨胀状态下成为与被检体的抵接部。
在普通观察状态下,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处于不从插入部10的前端部18的前端面33a突出的状态。并且,抵靠球囊45如图2所示在收缩状态45S下,紧贴在筒体36的外周并在钳子通道内被保持为具有间隙的状态。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在使前端部35向钳子通道23的外方突出后,向抵靠球囊45提供空气,使收缩状态的抵靠球囊45S膨胀。
具体地讲,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手术医生操作配置于内窥镜2的插入部10的钳子通道23中的观察探头3使其向前方移动。并且,如图7B所示,使前端部35从前端罩33的前端面33a向前方突出。然后,由空气供给装置66提供空气,如图7C所示,使抵靠球囊45膨胀。
在使抵靠球囊45膨胀后,稍微回拉观察探头3。于是,如图7D、图3所示,形成为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的后面部45d抵接于前端部18的前端面33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成为抵靠球囊45的抵接面的前面部45b抵接于观察部位17的关注部位17a周围。于是,成为摄像单元39的物镜系统26前面的观察窗部紧贴在关注部位17a上的状态,从而能够利用摄像单元39进行高倍率观察。
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的前面部45b与后面部45之间的长度δ1被设定为与内窥镜2侧的摄像单元27的近点观测侧的视场深度相同的距离。因此,在内窥镜2的变焦放大状态下,即使是视场深度狭小的状态,也能够稳定观察窗并与被检体保持距离。在普通观察光学系统的变焦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观察。
另外,抵靠球囊45在处于膨胀状态时,优选形成为前面部45b和后面部45d近似平面的形状,尤其优选前面部45b以大面积抵接在观察部位17上的形状。另外,优选外周部45a形成为近似圆筒形状的形状。并且,优选前面部45b形成为不易打滑的面。
这样,若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的前面部45b为近似平面的形状,则在使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抵接于关注部位17a时,利用前面部45b增大抵接面积,由此能够减轻抵接部位波及的局部负荷。另外,如果前面部45b如后所述利用不易打滑的材料形成,则能够防止观察状态下的前端部35的错位。
并且,在处于能够进行高倍率观察的状态时,在需要一并进行普通观察的情况下,通过使抵靠球囊45的外周部45a形成为圆筒形状,能够减小内窥镜2侧的物镜系统28的视场受阻。
另外,对于利用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进行高倍率观察时的照明光,如图4所示,用于照明物镜系统28的视场的从照明透镜16射出的照明光进入关注部位17a的内部并反射。进而,关注部位17a的像通过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的高倍率物镜系统40被取入。因此,优选抵靠球囊45利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形成,以使来自内窥镜2侧的照明窗24的照明光到达关注部位17a。
并且,通过如上所述使抵靠球囊45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从而如图13所示不必在高倍率观察探头3B的内部设置光导管47即可进行观察。因此,能够获得细径的高倍率观察探头,能够适用于范围广的检查。
并且,如上所述,为了在膨胀状态时获得圆筒形状的抵靠球囊45,对于抵靠球囊45的例如前面部45b的直径D0的范围,可以通过二色成形来配置不易打滑而且与其他部分相比伸展性小的材料,或者将厚度加厚。同样,后面部45d侧也可以配置伸缩性小的材料,或者将厚度加厚。另外,如上所述为了使其不易打滑,也可以对前面部45b赋予微小的凹凸。并且,关于圆筒部外周的中央部,也可以沿着周方向利用二色成形配置与其他部分相比伸展性小的材料,或者将厚度加厚。
另外,还可以像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抵靠球囊那样,在前面部45b的周方向通过二色成形设置在径向方向伸长的少伸缩性部分45be。并且,为了确保抵靠球囊的膨胀状态下的圆筒形状,也可以按照图11的变形例所示那样沿着抵靠球囊45的外周部配置少伸缩性部分45ce。
另外,作为不考虑使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的前面部45b成为平面状、使外径成为圆筒状的抵靠球囊的变形例,也可以考虑图12的侧视图所示的抵靠球囊45A。
在此,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观察装置1的观察动作。
在进行活体粘膜的观察部位17的普通观察和高倍率观察时,将内窥镜2插入体腔内,利用设于内窥镜2的前端部18的普通观察用摄像单元27观察粘膜等观察部位17。并且,当存在期望观察组织学的细微结构的关注部位17a时,对关注部位17a进行染色处理,然后从插入口21拔出色素散布机构的导管(未图示),接着按照图1所示将观察探头3从插入口21贯穿插入到钳子通道23内。并且,在使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从钳子通道23的前端开口23a突出后,使收缩着的抵靠球囊45AS按照前面所述膨胀,在内窥镜2的普通观察状态下,按照前述图3所示,将抵靠球囊45A的前面部45b按压(接触)在关注部位17a的周围。
在内窥镜2的观察范围内捕捉到关注部位17a的状态下,使如上所述在位于抵靠球囊45的中央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前端面上设置的观察窗28紧贴在关注部位17a的表面上,由此能够定位而且不会晃动。即,能够容易地设定为图3所示的观察状态。
在高倍率观察状态下,来自光源装置4A的照明光从照明透镜16射出。该照明光进入观察探头3的前端面所接触的粘膜表面的内部侧,并通过内部组织等散射后照明关注部位17a。进而,关注部位17a的光学像成像于CCD 42上,该CCD 42配置在前端面被按压的状态下的高倍率物镜系统40的成像位置。
并且,抵靠球囊45的前面部45b抵接于关注部位17a的周围,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的观察窗28被按压于关注部位17a。因此,能够防止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变得不稳定而导致其位置变化。即,将观察探头3保持为不晃动的状态,使聚焦于观察窗端面附近的关注部位17a的状态的光学像成像于CCD 42。
成像于CCD 42的像通过该CCD 42被光电转换,通过视频处理器5B内的影像处理电路被转换为影像信号,并与监视器6的内窥镜图像邻接地显示高倍率观察图像。因此,手术医生通过观察高倍率观察图像,能够容易准确地诊断该关注部位17a。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观察装置1,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使配置在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前端的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的前面部45b抵接于关注部位17a的周围,所以能够吸收因钳子通道23和观察探头3的间隙造成的松动,能够将前端部35的观察窗保持为相对于关注部位17a不晃动的状态。
并且,通过使抵靠球囊45的前面部45b可靠地抵接于关注部位17a的周围,可以使聚焦于物镜系统40前面的观察窗附近的关注部位17a的光学像成像于CCD 42。并且,抵靠球囊45的更宽的前面部45b抵接于关注部位17a的周围。因此,即使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前端部35为细径,也能够防止该前端部35埋入关注部位17a内。另外,由于抵靠球囊45的长度δ1对应于内窥镜2的可以清楚观察的近点侧的观察距离(视场深度),所以在从高倍率观察状态切换为内窥镜2的观察时,不需要变动内窥镜2的前端部与活体组织的距离,即可顺利进行观察。
并且,只要是具有钳子通道的普通内窥镜,通过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即可进行可靠的高倍率(放大)观察。
下面,参照图13、图14,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
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内窥镜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B,如图13所示,在探头内部的摄像单元39周围内置有作为照明机构的光导管47。其他结构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在前端部35B内置高倍率摄像单元39,在前端部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由伸缩部件构成的可以膨胀的抵靠球囊45。以下,说明与高倍率观察探头3不同的部分。
高倍率观察探头3B如图1所示,具备从连接器部65突出的光导管管头,该光导管管头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光源装置4B。
光源装置4B内部的灯67的白色光通过透镜从光导管管头入射至光导管47。在处于高倍率观察探头3B的高倍率观察状态时,照明光通过光导管47传输到前端部35B的前端。该照明光从配置于物镜40周围的照明窗47a射出。此时,抵靠球囊45抵接于关注部位17a的附近,而且前端部的前端面接触关注部位17a,由此照明光朝向粘膜表面的内部侧照射并通过内部组织等散射。被该照明光照射的组织像由高倍率物镜系统40取入,并成像于CCD 42的成像面。通过CCD 42将关注部位17a的光学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通过视频处理器5B生成为影像信号。
根据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B的内窥镜观察装置,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利用独立于内窥镜2的、设于高倍率物镜系统40周围的光导管47照明成像于CCD 42的范围,能够适当地照明关注部位17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内窥镜2和高倍率观察探头3B分别独立的照明机构,所以在普通观察和高倍率观察时都能够利用充足的光量进行观察。
下面,参照图15、图16,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
如图15所示,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内窥镜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C,在构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的抵靠球囊的材料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C的筒体36上装配的抵靠球囊45C不是袋状膜部件,而是可以膨胀压缩的例如泡沫合成橡胶制等筒部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用于提供使抵靠球囊45C膨胀的空气的供给装置。
其他结构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在前端部35C内置高倍率摄像单元39。以下,说明与高倍率观察探头3不同的部分。
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C的抵靠球囊45C在插入内窥镜2的钳子通道23的状态下,收纳为被该通道内周压缩的状态(45CS)。进而,为了进行高倍率观察,在使前端部35C向通道的外方向突出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抵靠球囊45C成为膨胀状态。
即,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使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C的前面部抵接于观察部位17的关注部位17a的周围,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能够利用高倍率摄像单元39进行观察。
这样,在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C的情况下,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不需要空气供给装置66,系统结构变简单。并且,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C的形状稳定,能够可靠地抵接于观察部位17。
下面,参照图17、图18,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
如图17所示,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内窥镜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D,在构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的抵靠球囊的形状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D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的抵靠球囊45D利用具有空气室71的可以膨胀压缩的合成橡胶等形成。抵靠球囊45D不需要用于提供使抵靠球囊膨胀用的空气的供给装置。其他结构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在前端部35D内置高倍率摄像单元39。以下,说明与高倍率观察探头3不同的部分。
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D的抵靠球囊45D在插入内窥镜2的钳子通道23的状态下,收纳为空气室71被该通道内周压缩的状态(45DS)。进而,为了进行高倍率观察,在使前端部35D向通道的外方向突出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抵靠球囊45D成为空气室71膨胀而且膨胀为圆筒状的状态。
即,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使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D的前面部抵接于观察部位17的关注部位17a的周围,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能够利用高倍率摄像单元39进行观察。
这样,在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D的情况下,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不需要空气供给装置66,系统结构变简单。并且,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D的形状稳定,能够可靠地抵接于观察部位17。
下面,参照图19、图20,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内窥镜观察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
如图19所示,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内窥镜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E,在构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的抵靠球囊的形状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E的筒体36的外周上装配的抵靠球囊45E与抵靠球囊45同样是袋状膜部件,其具有伸缩性而且可以膨胀,但膨胀状态下的抵靠球囊45E的前面部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与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同样,在前端部35E内置高倍率摄像单元39。以下,说明与高倍率观察探头3不同的部分。
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E的抵靠球囊45E在插入内窥镜2的钳子通道23的状态下,没有被提供空气,而被保持为紧贴在前端部35E的筒体36的外周部上的形状的收缩状态(45ES)。进而,为了进行高倍率观察,在使前端部35E向通道的外方向突出的状态下,由空气供给装置66提供的空气从空气供给孔46a进入抵靠球囊45E内部,抵靠球囊45E膨胀成为图19所示的球囊膨胀状态。
此时,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E的前面侧突出成为球囊前方部45Eb膨胀且距物镜系统40前面的观察窗为预定尺寸δ2的状态。
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抵靠球囊45E的球囊前方部45Eb抵接在观察部位17的关注部位17a上。在该抵接状态下,关注部位17a与物镜系统40前面的观察窗离开上述预定尺寸δ2。但是,该尺寸δ2被设定为高倍率摄像单元39的观测时的视场深度(能够观察的深度)内的距离。因此,在上述抵靠球囊45E与关注部位17a抵接的状态下能够实现聚焦状态。
并且,突出的球囊前方部45Eb利用不易打滑的材料形成,相对于观察部位17不易打滑。因此,高倍率观察探头3E的前端部35E能够被可靠保持着而不晃动。
并且,该抵靠球囊45E的球囊前方部45Eb的端部与后端面45Ed之间的距离δ1与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情况同样,与内窥镜2侧的普通观察用摄像单元27的近点侧视场深度(观察深度)对应地设定。因此,在从高倍率观察探头3的高倍率观察状态切换为内窥镜2的观察时,不需要变动内窥镜2的前端部与活体组织的距离,即可顺利进行观察。
这样,在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高倍率观察探头3E的情况下,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在使膨胀状态的抵靠球囊45E抵接于观察部位17的状态下,能够更加可靠地保持前端部35E而使其不晃动。
并且,在进行高倍率观察时,能够使关注部位17a与物镜系统40前面的观察窗始终离开预定距离δ2,所以能够获得稳定的高倍率观察图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根据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可以提出各种发明。
本发明以在2006年5月31日提出申请的特愿2006—152598号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并且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具有:
插入部,其能够插入被检体;
抵接部,其设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能够与被检体接触;
增大机构,其使上述抵接部的抵接面积增大;以及
观察机构,其设于上述前端部,对通过上述抵接部抵接或离开预定距离的被检体进行观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观察机构是物镜光学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观察机构具有固体摄像元件,所述固体摄像元件设置在通过上述物镜光学系统成像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利用弹性部件形成,上述增大机构使上述弹性部件扩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利用球囊形成,上述增大机构是提供使上述球囊膨胀的流体的流体供给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部件的前端部配置有不易打滑且伸缩性小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利用半透明的部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窥镜的上述前端部设置有用于对上述被检体进行照明的照明机构。
9.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系统具有:
第一内窥镜,其具有前端开口的通道;
第二内窥镜,其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通道插拔的插入部;以及
弹性部件,其构成抵接部,所述抵接部通过设于上述第二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增大机构来增大表面积,并能够与被检体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把上述弹性部件的与上述被检体的抵接面的位置设定在上述第一内窥镜的视场深度的范围内。
CN200780019259.9A 2006-05-31 2007-05-18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3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598/2006 2006-05-31
JP2006152598A JP2007319396A (ja) 2006-05-31 2006-05-31 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PCT/JP2007/060223 WO2007138889A1 (ja) 2006-05-31 2007-05-18 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3936A true CN101453936A (zh) 2009-06-10
CN101453936B CN101453936B (zh) 2011-02-16

Family

ID=3877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92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3936B (zh) 2006-05-31 2007-05-18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82626A1 (zh)
EP (1) EP2022387B1 (zh)
JP (1) JP2007319396A (zh)
CN (1) CN101453936B (zh)
WO (1) WO20071388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394A (zh) * 2011-04-05 2014-05-07 鲍里斯·雷代尔 用于内窥镜的气囊状进入设备
CN113573652A (zh) * 2019-03-01 2021-10-29 泰尔茂株式会社 使用折叠球囊组件构建止血装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4768B2 (en) * 2002-03-18 2013-12-24 Raytheon Company Miniaturized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GRIN lens optically coupled to SSID
US20110270034A1 (en) * 2004-02-10 2011-11-03 Mackin Robert A Endotracheal tube with side mounted camera and illuminator
JP4875319B2 (ja) * 2005-06-20 2012-02-1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7835074B2 (en) 2007-06-05 2010-11-16 Sterling Lc Mini-scope for multi-directional imaging
JP2009219515A (ja) * 2008-03-13 2009-10-01 Hoya Corp 接触型拡大観察内視鏡の先端部
US8690762B2 (en) * 2008-06-18 2014-04-08 Raytheon Company Transparent endoscope head defining a focal length
WO2009155432A2 (en) * 2008-06-18 2009-12-23 Sterling Lc Miniaturized imaging device multiple grin lenses optically coupled to multiple ssids
WO2010014792A2 (en) 2008-07-30 2010-02-04 Sterling 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wavelength variation to analyze tissue
US9060704B2 (en) * 2008-11-04 2015-06-23 Sarcos 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wavelength shifted imaging
JP5340089B2 (ja) * 2009-09-08 2013-1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1041730A2 (en) 2009-10-01 2011-04-07 Jacobsen Stephen C Light diffusion apparatus
WO2011041720A2 (en) 2009-10-01 2011-04-07 Jacobsen Stephen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movement of a micro-catheter
US9661996B2 (en) 2009-10-01 2017-05-30 Sarcos Lc Needle delivered imaging device
WO2011047339A2 (en) 2009-10-15 2011-04-21 Inventio Llc Disposable and reusable complex shaped see-through endoscope
US8828028B2 (en) 2009-11-03 2014-09-09 Raytheon Company Sutur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osing a planar opening
US20110301414A1 (en) * 2010-06-04 2011-12-08 Robert Hotto Intelligent endoscopy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33126B2 (en) 2011-04-05 2017-12-05 Visualization Balloons, Llc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JP5298257B1 (ja) * 2011-08-17 2013-09-2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光学測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ーブ
DE102011084920B4 (de) * 2011-10-20 2014-03-20 Digital Endoscopy OEM GmbH Endoskopiesystem, steuersystem und verwendung eines steuersystems bei einem endoskopiesystem
JP5941753B2 (ja) * 2012-05-28 2016-06-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撮影レンズモールド方法
WO2015089414A1 (en) * 2013-12-13 2015-06-18 Visualization Balloons, Llc. Balloon access device with features for engaging an endoscope
WO2015127265A1 (en) 2014-02-24 2015-08-27 Visualization Balloons, Llc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with attachable intestine pleating structures
WO2015163042A1 (ja) * 2014-04-21 2015-10-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拡大観察プローブ
US10078207B2 (en) * 2015-03-18 2018-09-18 Endochoic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e magnification us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an image sensor and a lens assembly
CN113303755B (zh) * 2021-05-11 2022-08-19 宋以娟 一种气囊充气式电子阴道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4898B2 (ja) * 1990-04-04 2000-04-1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H0482532A (ja) * 1990-07-25 1992-03-16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温度分布測定装置
JPH07222712A (ja) * 1994-02-10 1995-08-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蛍光内視鏡装置
US5749830A (en) * 1993-12-03 1998-05-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luorescent endoscope apparatus
US5725523A (en) * 1996-03-29 1998-03-10 Mueller; Richard L. Lateral-and posterior-aspec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assisted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and other surgical applications
JP4010799B2 (ja) * 2001-11-22 2007-11-21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汚染防止型内視鏡
US8172747B2 (en) 2003-09-25 2012-05-08 Hansen Medical, Inc. Balloon visualization for traversing a tissue wall
US20050228452A1 (en) * 2004-02-11 2005-10-13 Mourlas Nicholas J Steerable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JP2005230183A (ja) * 2004-02-18 2005-09-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医療用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394A (zh) * 2011-04-05 2014-05-07 鲍里斯·雷代尔 用于内窥镜的气囊状进入设备
CN103781394B (zh) * 2011-04-05 2016-09-28 可视化气囊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内窥镜的气囊状进入设备
CN113573652A (zh) * 2019-03-01 2021-10-29 泰尔茂株式会社 使用折叠球囊组件构建止血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82626A1 (en) 2009-03-26
EP2022387A4 (en) 2009-06-24
EP2022387B1 (en) 2012-07-04
JP2007319396A (ja) 2007-12-13
WO2007138889A1 (ja) 2007-12-06
CN101453936B (zh) 2011-02-16
EP2022387A1 (en)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3936B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系统
US8480566B2 (en) Solid state illumination for endoscopy
JP5030507B2 (ja) 内視鏡の先端フードとフード付き内視鏡
KR100852310B1 (ko) 내시경 및 내시경 시스템
US5749830A (en) Fluorescent endoscope apparatus
US5278642A (en) Color imaging system
CN101472517B (zh) 内窥镜
JP3455289B2 (ja) 蛍光診断用内視鏡装置
JP2013542467A (ja) マルチセンサ内視鏡のための光学系
JP2016522717A (ja) マルチビュー素子内視鏡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ホワイトバランス格納装置
JP2014524819A (ja) マルチカメラ内視鏡
JP2006034543A (ja) 内視鏡、及びその修理方法
CN101453937B (zh) 内窥镜及内窥镜检查方法
JPH05253184A (ja) 鼓膜観察装置
JP3714636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3164418A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3098570A (ja) 内視鏡
KR20170022575A (ko) 내시경 장치
JP2005013484A (ja) プローブ型観察装置及び内視鏡装置
JPS6073610A (ja) 固体撮像装置を内蔵した内視鏡
JPH09131306A (ja) 蛍光観察内視鏡装置
JPS6068823A (ja) 内視鏡
JP4459643B2 (ja) 側視型電子内視鏡及び電子内視鏡装置
JP2015136468A (ja)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JP2016029961A (ja) 内視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