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0533B -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0533B
CN101430533B CN2008101745374A CN200810174537A CN101430533B CN 101430533 B CN101430533 B CN 101430533B CN 2008101745374 A CN2008101745374 A CN 2008101745374A CN 200810174537 A CN200810174537 A CN 200810174537A CN 101430533 B CN101430533 B CN 101430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nt
leveling
elastomeric element
face
scra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5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0533A (zh
Inventor
唐泽信哉
大慈弥笃哉
藤城宇贡
二宫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0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0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0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0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9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atigue treatment of the photocondu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03G2221/160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am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润滑剂涂布装置包括:润滑剂涂布部件,将润滑剂涂布在表面移动的润滑剂被涂布面上;及呈刮板状的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对润滑剂被涂布面的表面移动方向以逆向相接,将润滑剂平滑地涂布在该被涂布面上。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置在其与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下游侧,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对润滑剂被涂布面,在接触区域以逆向、85°以上的接触角度相接,接触角度为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切线,和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顶端面形成的角度。提供通过润滑剂平整刮板能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的润滑剂涂布装置,设有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润滑剂平整刮板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以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润滑剂平整刮板用于平整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等的润滑剂被供给面的润滑剂。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为了除去转印后残留在像载置体表面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反复用于像载置体表面形成图像,设有清洁像载置体表面的清洁装置。作为该清洁装置,一般利用由聚氨酯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清洁刮板,其构成简单,且色调剂除去性能良好。为了降低这种清洁刮板等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图像形成装置设有润滑剂供给装置,将脂肪酸金属盐等润滑剂供给像载置体表面,这为人们所公知。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若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过少,则不能充分降低摩擦系数,不能充分抑制高摩擦系数引起的不良状况(例如清洁刮板卷曲或像载置体寿命低下)。另一方面,若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过多,则像载置体周围存在的各种部件或装置上附着的润滑剂量增大,因润滑剂附着引起不良状况(例如充电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等因润滑剂附着产生异常图像)明显。因此,在设有向像载置体表面供给润滑剂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量很重要。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图像形成装置:沿着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将润滑剂供给手段设在清洁刮板相接处的下游侧,且进一步在其下游设有用于平整润滑剂的润滑剂平整部件。按照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润滑剂被供给的像载置体表面己经处于被清洁状态,因此,能通过润滑剂平整部件充分平整被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能抑制润滑剂附着到转印残留色调剂上,与色调剂一起被清洁这样的状态,因此,容易控制润滑剂供给量及消耗量。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润滑剂平整部件哪个都是刮板状,但支承润滑剂平整部件的支承方式不同。即,在专利文献1的润滑剂平整部件中,沿着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支承润滑剂平整部件的支承手段在润滑剂平整刮板的棱线部相接的像载置体表面部分的下游侧支承润滑剂平整刮板,即逆向方式。与此相反,在专利文献2的润滑剂平整部件中,沿着像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支承润滑剂平整部件的支承手段在润滑剂平整刮板的棱线部相接的像载置体表面部分的上游侧支承润滑剂平整刮板,即牵引方式。
在此,以逆向方式设置润滑剂平整刮板与牵引方式相比,能以高的相接压力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与像载置体表面相接。因此,以逆向方式设置润滑剂平整刮板与牵引方式相比,虽然润滑剂进入润滑剂平整刮板的相接处,但能抑制润滑剂挤出到目标量以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30443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05907
但是,即使使用逆向方式,若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表面移动的像载置体相接,则会因摩擦发生振动,当像载置体和润滑剂平整刮板的接触部的接触面积小场合,因该振动,在上述相接处会发生接触不匀。因此,润滑剂平整部件不能充分发挥功能,进入润滑剂平整刮板的相接处的润滑剂易挤过。因此,不能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状态,会产生上述不良状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润滑剂平整刮板能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的润滑剂涂布装置,设有该润滑剂涂布装置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润滑剂涂布装置,包括:
润滑剂涂布部件,将润滑剂涂布在表面移动的润滑剂被涂布面上;以及
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呈刮板状,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表面移动方向以逆向相接,将润滑剂平滑地涂布在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上;
其中,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下游侧,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接触区域以逆向、85°以上的接触角度相接,所述接触角度为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切线,和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顶端面形成的角度。
(2)在上述(1)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90°≤所述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95°。
(3)在上述(2)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为90°。
(4)在上述(1)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下表面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接触。
(5)在上述(1)-(4)中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硬度按JIS-A标准为73度。
(6)在上述(1)-(4)中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沿着重力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在包含润滑剂被涂布部件中心的水平线的下方。
(7)一种处理卡盒,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像载置体、显影手段、清洁手段、充电手段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承为一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1)-(6)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
充电手段,使得该像载置体带电;
清洁手段,清洁附着到像载置体的附着物;
润滑剂涂布手段,将润滑剂涂布在该像载置体上;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1)-(6)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处理卡盒,该处理卡盒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像载置体、显影手段、清洁手段、充电手段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承为一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7)记载的处理卡盒,作为上述处理卡盒。
在本发明中,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润滑剂被涂布面相接,使得润滑剂被涂布面的与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接处的切线,和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顶端面形成的角度为85°以上。这样,如后所述,通过使得上述角度为85°以上,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和润滑剂涂布面的相接处的接触面积变大,大到足以能抑制目标量以上的润滑剂挤过。因此,能抑制因振动产生接触不匀而进入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润滑剂涂布面之间的相接处的润滑剂成为目标量以上。
按照本发明,具有通过润滑剂平整刮板能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形态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表示开放设在主体壳体上的侧面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处理卡盒的截面概略构成图。
图4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逆向且上述形成角度为85°相接场合的概略构成图。
图5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逆向且上述形成角度为85°相接场合的相接部附近放大构成图。
图6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逆向且上述形成角度为95°相接场合的概略构成图。
图7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逆向且上述形成角度为95°相接场合的相接部附近放大构成图。
图8为以一刮板兼用清洁功能及涂布功能方式的处理卡盒的概略构成图。
图9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牵引方向相接场合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机体内排纸型的彩色打印机场合的一实施形态。
图1为概略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纵截侧面图。在彩色打印机1的主体壳体2内,设有打印机械部3,射出光束的光写入装置4,作为记录介质收纳部、用于收纳作为被转印体的记录介质P的供纸盒5,定影处理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定影装置6,用于回收转印色调剂图像后产生的废色调剂的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等。
在打印机械部3形成色调剂图像,将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由作为像载置体的四个感光体8(8Y,8C,8M,8K),配置在各感光体8周围的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9,显影装置10,清洁装置11,一次转印辊12,作为像载置体及被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3,作为转印装置的二次转印辊14,清洁装置15等构成。在此,在本说明书及附图记载中,上述在标号上附加Y,C,M,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当不区别色调剂色时省略。
感光体8形成圆筒状,与驱动电机(没有图示)连接,通过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使得感光体绕中心线回转。在感光体8外周面设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层。
充电辊9配置为与感光体8外周面相接,或者配置为与感光体8外周面具有微小间隙。从电源部(没有图示)相对该充电辊9施加电压,在充电辊9和感光体8之间产生电晕放电,使得感光体8外周面均一带电。
光写入装置4射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光束,对均一带电的感光体8外周面进行曝光。通过该曝光,在感光体8外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0对感光体8供给色调剂。供给的色调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体8外周面的静电潜像上,感光体8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作为色调剂图像被显像化。
中间转印带13为以树脂薄膜或橡胶作为基体形成的环状带,卷绕在驱动辊16,入口辊17及张力辊18上,通过驱动与驱动电机(没有图示)连接的驱动辊16,使得中间转印带13沿箭头A方向回转。入口辊17及张力辊18通过中间转印带13沿箭头A方向回转,因与中间转印带13的摩擦力从动回转。
一次转印辊12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3的内周面侧(环内侧),对上述一次转印辊12施加转印用电压,将各感光体8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上。形成在各感光体8上的色调剂图像顺序转印叠合在中间转印带13上,在中间转印带13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
清洁装置11清洁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后的感光体8的外周面。通过该清洁,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3后残留在感光体8外周面上的色调剂或纸粉等作为废色调剂回收。
记录介质P送入中间转印带13和二次转印辊14相接的转印位置,通过在上述记录介质P送入上述转印位置的时间,对二次转印辊14施加转印用电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3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介质P从供纸盒5供纸,由运送辊19及定位辊20运送,转印色调剂图像后,送入定影装置6。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定影装置6内被施加热及压力,得到定影处理,通过该定影处理,熔融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结束定影处理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形成在主体壳体2上面部的排纸台21上。
清洁装置15清洁彩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记录介质P上后的中间转印带13的外周面。通过该清洁,彩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3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或纸粉等作为废色调剂回收。
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用于储存清洁装置11,15回收的废色调剂。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可相对主体壳体2装卸,当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内的废色调剂接近充满状态时,从主体壳体2卸下,安装空的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
使得作为打印机械部3构成部件的感光体8和配置在各感光体8周围的充电辊9、显影装置10、清洁装置11单元化,收纳在壳体22内,形成处理卡盒23(23Y,23C,23M,23K)。各处理卡盒23可装卸地安装在主体壳体2内。通过使得感光体8,充电辊9,显影装置10及清洁装置11单元化构成处理卡盒23,更换或维修保养作业容易,能高精度地维持各部件间的位置精度,提高图像质量。在本实施形态中,例举说明使得感光体8,充电辊9,显影装置10及清洁装置11单元化构成处理卡盒23,但并不局限于此,处理卡盒构成可以是各种各样,例如,可以由充电辊9,显影装置10,清洁装置11中的至少一个与感光体8收纳在壳体内使其单元化构成。
图2为表示开放设在主体壳体2上的侧面盖24状态的立体图。通过开放侧面盖24,露出打印机械部3以及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能实行处理卡盒23,中间转印带13及废色调剂回收容器7的更换等,或其他维修保养作业。中间转印带13,辊16,17,18及清洁装置15收纳在带壳体13a内被单元化。
图3为本实施形态的感光体周围概略构成放大图。该图省略显影装置10。图3中箭头B表示感光体8的回转方向。充电装置90主要由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9以及作为充电赋能部件的加压弹簧38构成,所述加压弹簧38以所定压力将充电辊9向感光体8加压。充电辊9在导电性的轴周围设有导电性弹性层。充电辊9由没有图示的电压施加装置通过导电性轴供给电压,通过在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和感光体8的空隙产生的所定电压,向感光体8表面赋予所定极性的电荷。在充电装置90中,还设有作为清洁手段的充电清洁辊37,用于除去附着在充电辊9上的附着物。
没有图示的显影装置10在本实施形态中为双组分显影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单组分显影方式。在显影装置10中,通过搅拌螺旋充分搅拌显影剂,将该显影剂磁吸载置在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上,通过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显影刮板使得载置在显影辊上的显影剂薄层化。接着,将薄层化的显影剂通过显影辊回转运送到与感光体8相对区域的显影区域,在该显影区域使得感光体8上的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像。
清洁装置11设有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31。刮板架30支承该清洁刮板31,清洁刮板31的棱线部31a以相接角79°,相接压力20N/m相接,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在上述棱线部31a相接的感光体表面部分的下游侧,刮板架30支承清洁刮板31。即,该清洁刮板31以逆向方式支承。在本实施形态中,清洁刮板31是硬度为72度(JIS-A)的聚氨酯橡胶,清洁刮板31的棱线部31a的角度设为90°,厚度为1.8mm,宽度为326mm,长度为11.5mm,自由端长度为7.6mm。清洁装置11还设有废色调剂回收螺旋32,用于将通过清洁刮板31刮取回收的转印残留色调剂运送到没有图示的废色调剂罐。
[实施例1]
下面,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在清洁装置11的下游侧,充电装置90的上游侧,配置润滑剂涂布装置47。润滑剂涂布装置47设有作为润滑剂供给部件的刷辊33,固形润滑剂34,加压弹簧35。固形润滑剂34由硬脂酸锌构成,与刷辊33相接,所述加压弹簧35用于使得固形润滑剂34与刷辊33压接。刷辊33也与感光体8表面相接,如图中箭头所示,相对感光体表面被驱动朝相反方向回转。刷辊33是在金属轴上卷绕刷呈辊状,在其刷部分,从固形润滑剂34刮取润滑剂,将刮取的粉末状润滑剂涂布在感光体表面上。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锌,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4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相对感光体表面以逆向且上述形成角度为85°相接场合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4所示,润滑剂涂布装置47设有润滑剂平整刮板39,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该润滑剂平整刮板39在上述刷辊33的相接部分的下游侧以相接压力20N/m与感光体8表面相接。该润滑剂平整刮板39由聚氨酯橡胶构成,其支承方式为逆向方式。即,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作为支承该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支承手段的平整刮板支架40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棱线部39a相接的感光体表面部分的下游侧,支承润滑剂平整刮板39。在本构成例中,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棱线部39a的角度设为90°,厚度为1.5mm,宽度为326mm,长度为10.0mm,自由端长度为6.0mm。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如后所述为73度(JIS-A)以上,但并不局限于此。通过这种逆向方式支承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牵引方式相比,能以高的相接压力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8表面相接。
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相接,使得感光体8表面的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8表面相接处的切线,和润滑剂平整刮板39顶端面形成的角度成为85°以上。在图5中,上述角度为85°。这样,如图5所示,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相接部的接触面积(夹持)变大,能抑制因振动引起接触不匀。因此,由后述效果确认试验可知,能可靠地阻止进入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的相接处的润滑剂,能抑制目标量以上的润滑剂挤过。另外,也能可靠地阻止挤过清洁刮板31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因此,也能抑制因这种色调剂引起的异常图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相同,但是,如图6所示,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相接状态与实施例1不同。即,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相接,使得感光体8表面的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8表面相接处的切线,和润滑剂平整刮板39顶端面形成的角度成为90°以上。在图6中,上述角度为95°。这样,如图7所示,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下表面成为沿感光体表面接触的所谓腹围状态。因此,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的相接部的接触面积(夹持)与实施例1相比,能进一步变大,能抑制因振动引起接触不匀。由后述效果确认试验可知,能可靠地阻止进入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的相接处的润滑剂,能抑制目标量以上的润滑剂挤过。另外,也能可靠地阻止挤过清洁刮板31的转印残留色调剂,因此,也能抑制因这种色调剂引起的异常图像。
下面,说明效果确认试验。
在本效果确认试验中,使用株式会社理光制Imagio MP C4500,在后述各试验例及各比较例中,装有使得构成变化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实行。并且,在装有使得构成变化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状态下,实行运行试验,对各所定张数,实行“突发挤过”,“常态挤过”,“振鸣”,“清洁性”,“卷曲”评价。该评价设定如下:
对于全部项目,全部没有发生场合,作为“○”;
全部发生场合,作为“×”;
有的发生而有的没有发生场合,作为“△”。
其他试验条件:
感光体直径:40mm
感光体线速度:205mm/sec
润滑剂:硬脂酸锌
“突发挤过”评价系每两张间歇通纸,80000张后,根据沿着感光体回转方向设在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下游侧、与感光体表面相接的充电辊9的污脏量实行比较评价。
“常态挤过”评价系卸下充电清洁辊37,200张连续通纸后,根据充电辊9的污脏量实行比较评价。
“卷曲”评价系在“突发挤过”评价时,通过试验者肉眼确认运行试验中的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棱线部39a是否发生卷曲实行。
“振鸣”评价系通过试验者耳朵区分运行试验中是否发生振鸣实行。
“清洁性”评价按以下方法实行:
在低温,低湿环境下,设定为未转印,即,没有从感光体8向中间转印带13实行图像转印,形成实心图像时,测定在感光体8上没有被清洁的色调剂量,进行评价。
下面,说明在本效果确认试验中使用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各试验例及各比较例的构成特征部分。
[试验例1]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0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85°。
[试验例2]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3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85°。
[试验例3]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2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3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90°。
[试验例4]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2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3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95°。
[比较例1]
如图8所示,使用以一刮板兼用清洁功能及涂布功能方式。该刮板50的材质设为聚氨酯橡胶,硬度设为73度(JIS-A)。刮板50的棱线部角度为90°,厚度为1.8mm,宽度为326mm,长度为11.5mm,自由端长度为7.6mm。以逆向方式,上述形成角度为82°。
[比较例2]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刮板50的上述形成角度变更为84°,其他与比较例1条件相同。
[比较例3]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如图9所示,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不是以逆向方式而是以牵引方式相接,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84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5°。
[比较例4]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3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82°。
[比较例5]
基本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将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硬度设为73度(JIS-A),上述形成角度设为97°。
表1表示上述试验例及比较例的结果:
                          表1
Figure G2008101745374D00121
注:上述硬度为JIS-A标准
从表1结果可知,从试验例1至试验例4,通过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以逆向相接,且上述形成角度设为85°以上,润滑剂或转印残留色调剂等挤过被抑制。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的相接部的接触面积(夹持)变大,能抑制因振动引起的接触不匀。再有,在该条件下,抑制振鸣良好,清洁性良好。如试验例1所示,润滑剂平整刮板的硬度设为70度(JIS-A)时,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棱线部39a产生卷曲,但如试验例2-4所示,将润滑剂平整刮板的硬度设为73度(JIS-A)时,卷曲得到抑制。
在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如图8所示,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在刮板50的相接处的上游侧,向感光体表面供给润滑剂。在该构成中,刮板50发挥使得供给到感光体表面的润滑剂延伸平整的功能。因此,即使不另外设置用于平整润滑剂的润滑剂平整部件,也能使得供给到感光体表面的润滑剂有某种程度平整。但是,在该构成中,润滑剂和转印残留色调剂一起进入刮板50的相接处,因此,在转印残留色调剂存在区域和不存在区域之间,润滑剂量不同,不能充分平整润滑剂。这种场合,在感光体表面上产生润滑剂量过多处或过少处。在上述构成中,润滑剂附着在转印残留色调剂上,与色调剂一起被清洁。因此,难以控制润滑剂的供给量及消耗量。
在比较例2中,刮板50和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比所述比较例1大,刮板50和感光体表面的相接压力变小。其结果,清洁性低下。
在比较例3中,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以牵引方向与感光体表面相接,因此,必要以上的润滑剂等挤过。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3的构成中,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按牵引方向配置在感光体8的包含回转中心的沿重力方向下方,因此,润滑剂或色调剂等堆积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上,该堆积物附着到沿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的充电辊9上,发生异常图像。而在试验例1至试验例4中,通过使得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与感光体表面以逆向相接,沿着重力方向,即使所述润滑剂平整刮板39设置在感光体8的包含回转中心的水平线下方,润滑剂或色调剂等也不会堆积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上,能抑制发生异常图像。
在比较例4中,上述形成角设为较小的82°,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的相接部的接触面积(夹持)小,因振动产生接触不匀,目标量以上的润滑剂等挤过。
在比较例5中,上述形成角设为97°,与试验例2至试验例4相同,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的相接部的接触面积(夹持)大,能抑制因振动产生接触不匀,因此,抑制润滑剂或转印残留色调剂等挤过。又,与试验例2至试验例4相同,能抑制发生卷曲,清洁性良好。但在比较例5中,与试验例2至试验例4不同,发生振鸣。这是由于显影剂平整刮板的下表面和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面积过大缘故。
由上述可知,设在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润滑剂平整刮板39材质使用聚氨酯橡胶,硬度设为73度(JIS-A)以上,相对感光体表面的表面移动方向以逆向相接,且上述形成角度设定为85°以上,95°以下,通过该润滑剂平整刮板39能维持良好的清洁性,能减少润滑剂或转印残留色调剂等挤过,振鸣,卷曲,长期维持良好性能。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润滑剂涂布装置47包括:
作为润滑剂涂布部件的刷辊71,将润滑剂涂布在表面移动的润滑剂被涂布面上;以及
作为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润滑剂平整刮板39,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表面移动方向以逆向相接,将润滑剂平滑地涂布在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上;
其中,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下游侧,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接触区域以逆向、85°以上的接触角度相接,所述接触角度为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切线,和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顶端面形成的角度。
这样,如上所述,通过使得上述角度为85°以上,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和润滑剂涂布面的相接处的接触面积变大,大到足以能抑制目标量以上的润滑剂挤过。因此,能抑制因振动产生接触不匀而进入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润滑剂涂布面之间的相接处的润滑剂成为目标量以上。因此,通过润滑剂平整刮板39能将供给像载置体表面的润滑剂量控制为合适量。
按照本实施形态,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处于以下范围:90°≤所述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95°,因此,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和润滑剂涂布面的相接处的接触面积变大,能进一步减少常态或突发地产生润滑剂或色调剂等的量成为目标量以上。
按照本实施形态,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下表面与感光体表面接触,成为所谓腹围状态,与仅仅使得上述棱线部39a的缘部与感光体表面相接场合相比,润滑剂平整刮板39和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能进一步减少常态或突发地产生的润滑剂或色调剂等的量成为目标量以上。
按照本实施形态,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硬度按JIS-A标准为73度,能增加刮板强度,抑制上述棱线部39a产生卷曲。
按照本实施形态,沿着重力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在包含润滑剂被涂布部件中心的水平线的下方,润滑剂或色调剂等不会堆积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顶端面上,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充电辊配置在润滑剂平整刮板39的下游侧,能抑制堆积物附着到充电辊上发生异常图像。
按照本实施形态,处理卡盒23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8、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10、作为清洁手段的清洁装置11、作为充电手段的充电辊9选择的至少一个手段支承为一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使用本发明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这样,能减少常态或突发地产生的润滑剂或色调剂等的量成为目标量以上,能防止润滑剂或色调剂等污脏充电辊9,抑制产生异常图像。此外,难以发生刮板卷曲,能长期维持稳定性能。能容易地实行润滑剂涂布装置47等的维修保养。
按照本实施形态,打印机包括:
感光体8;
清洁装置11,用于清洁附着到感光体8上的附着物;
润滑剂涂布手段,将润滑剂涂布在该感光体8上;其特征在于:
使用本发明的润滑剂涂布装置47,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这样,能减少常态或突发地产生的润滑剂或色调剂等的量成为目标量以上,能防止润滑剂或色调剂等污脏充电辊9,抑制产生异常图像。此外,难以发生刮板卷曲,能长期维持稳定性能。
按照本实施形态,打印机设有处理卡盒23,该处理卡盒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感光体8、显影装置10、清洁装置11、充电辊9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承为一体,能相对打印机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设有本发明润滑剂涂布装置47的处理卡盒23,作为上述处理卡盒。
这样,能减少常态或突发地产生的润滑剂或色调剂等的量成为目标量以上,能防止润滑剂或色调剂等污脏充电辊9,抑制产生异常图像。此外,难以发生刮板卷曲,能长期维持稳定性能。能容易地实行润滑剂涂布装置47等的维修保养。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适用。

Claims (8)

1.一种润滑剂涂布装置,包括:
润滑剂涂布部件,配置在以逆向相接的清洁刮板的下游侧,将润滑剂涂布在表面移动的润滑剂被涂布面上;以及
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呈刮板状,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表面移动方向以逆向相接,将润滑剂平滑地涂布在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上;
其中,沿着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下游侧,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相对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在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接触区域以逆向、85°以上的接触角度相接,所述接触角度为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的相接处的切线,和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顶端面形成的角度;并且
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下表面以一定宽度的接触区域与所述润滑剂被涂布面接触,使得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下表面成为沿润滑剂被涂布面接触的所谓腹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90°≤所述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9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和所述顶端面形成的角度为9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的硬度按JIS-A标准为73度。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润滑剂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重力方向,所述润滑剂平整弹性部件设在包含润滑剂被涂布部件中心的水平线的下方。
6.一种处理卡盒,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像载置体、显影手段、清洁手段、充电手段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承为一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
充电手段,使得该像载置体带电;
清洁手段,清洁附着到像载置体的附着物;
润滑剂涂布手段,将润滑剂涂布在该像载置体上;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个记载的润滑剂涂布装置,作为上述润滑剂涂布手段。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处理卡盒,该处理卡盒将润滑剂涂布手段,以及从像载置体、显影手段、清洁手段、充电手段选择的至少一个支承为一体,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6记载的处理卡盒,作为上述处理卡盒。
CN2008101745374A 2007-11-09 2008-11-10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30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1573A JP5073454B2 (ja) 2007-11-09 2007-11-09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91573/07 2007-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0533A CN101430533A (zh) 2009-05-13
CN101430533B true CN101430533B (zh) 2012-08-29

Family

ID=4029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5374A Active CN101430533B (zh) 2007-11-09 2008-11-10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03207B2 (zh)
EP (1) EP2058711B1 (zh)
JP (1) JP5073454B2 (zh)
CN (1) CN101430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7208B2 (ja) * 2009-02-25 2013-08-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5784B2 (ja) * 2009-03-16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350B2 (ja) * 2009-06-12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171B2 (ja) * 2009-08-2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87866B2 (ja) * 2009-10-05 2014-05-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5712553B2 (ja) 2010-02-22 2015-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01B2 (ja) 2010-11-04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407B2 (ja) 2011-01-27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4004A (ja) * 2011-04-28 2012-1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滑剤塗布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52152A (ja) * 2011-06-02 2012-12-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1191B2 (ja) 2012-03-19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84049B2 (ja) 2012-03-21 2016-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66694B2 (ja) * 2012-07-05 2016-08-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潤滑剤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07625B2 (en) 2013-03-13 2015-12-08 Ricoh Company, Ltd. Lubricant supply device, process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750A (zh) * 2003-08-22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及其中使用的色调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7317A (ja) 1998-05-15 1999-11-26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30443A (ja) 1999-05-21 2000-11-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1305907A (ja) 2000-04-21 2001-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8011A (ja) 2001-08-20 2003-02-2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7646A (ja) * 2001-12-13 2003-06-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6073A (ja) * 2002-03-20 2004-02-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2004037583A (ja) 2002-06-28 2004-02-05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061855A (ja) * 2002-07-29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9519B2 (ja) * 2003-09-22 2010-07-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21760A (ja) 2003-10-15 2005-05-12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39172B2 (ja) 2004-04-16 2009-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299A (ja) * 2004-03-18 2005-09-29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1533A (ja) * 2004-05-07 2005-11-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751A (ja) 2004-07-07 2006-09-21 Ricoh Co Ltd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438A (ja) 2004-07-14 2006-02-02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47698A (ja) 2004-08-04 2006-0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91809A (ja) * 2004-08-23 2006-04-06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
JP2006064918A (ja) 2004-08-26 2006-03-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72416B2 (ja) 2004-11-01 2011-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9794B2 (ja) * 2004-11-12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15286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Takeshi Uchitani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for
RU2346317C2 (ru) * 2004-12-10 2009-02-10 Рикох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нанесения смазо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переноса,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тонер
JP4713907B2 (ja) * 2005-03-17 2011-06-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39818B2 (ja) * 2005-05-31 2011-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9427B2 (ja) 2005-07-15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1764661A3 (en) * 2005-09-14 2007-04-18 Ricoh Company, Ltd. Lubricant applica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lubricant applica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US20080013998A1 (en) * 2005-09-28 2008-01-17 Naohiro Kumagai Powder transport unit having enhanced transportability and operability,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005310B2 (ja) * 2006-10-05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631B2 (ja) * 2007-05-07 2012-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3291B2 (ja) * 2007-10-19 2012-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潤滑剤供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潤滑剤供給部材、及び、サプライ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750A (zh) * 2003-08-22 2005-02-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及其中使用的色调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58011A 2003.02.28
JP特开2005-321533A 2005.11.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58711A2 (en) 2009-05-13
EP2058711B1 (en) 2019-04-10
EP2058711A3 (en) 2009-06-24
US20090120356A1 (en) 2009-05-14
CN101430533A (zh) 2009-05-13
US8103207B2 (en) 2012-01-24
JP2009116213A (ja) 2009-05-28
JP5073454B2 (ja)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0533B (zh) 润滑剂涂布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EP1143304B1 (en)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oner contamination on an image formation member
US7539442B2 (en) Charging unit, process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6415129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leaning unit for the same and brush roller for the same
US7587164B2 (en) Cleaning device,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8041280B2 (en) Lubricant apply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785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7860420B2 (en) Cleaner-les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431838A2 (en) Charging device using a charge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3825600B2 (ja)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荷電ローラ
EP2657787B1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23312A (zh) 清洁装置,处理卡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清洁方法
JP4366067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598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多色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58827A (ja) 潤滑剤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957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CN10050463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321A (ja) 潤滑剤塗布・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4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3033B2 (ja) 潤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57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09706A (ja) 潤滑剤塗布機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300664A (ja) 帯電装置、及び帯電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のような帯電ユニットを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28264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該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