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9005B - 蒸发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9005B
CN101419005B CN2008101499774A CN200810149977A CN101419005B CN 101419005 B CN101419005 B CN 101419005B CN 2008101499774 A CN2008101499774 A CN 2008101499774A CN 200810149977 A CN200810149977 A CN 200810149977A CN 101419005 B CN101419005 B CN 101419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nozzle segment
casing
nozzle
evapora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99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9005A (zh
Inventor
布拉德利·布罗迪
高野义昭
伊藤繁树
五丁美歌
西岛春幸
中村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9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9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90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在用于致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单元中,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以蒸发将抽吸进喷射器(14)的致冷剂吸入口(14b)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14)的出口的致冷剂。蒸发器(18)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21)、以及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收集致冷剂的箱体(18b,40)。喷射器位于箱体中,而喷嘴部分铜焊到箱体以固定到箱体中。箱体(18b)可以为直接连接到(21)的总箱(18b)、或可以为与总箱(18b)分离的分隔箱(40)。

Description

蒸发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喷射器的致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单元。
背景技术
JP-A-2007-192465(对应为US2007/0163294A1)提出了一种用于具有喷射器的致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单元。在蒸发器单元中,具有致冷剂减压作用和致冷剂循环作用的喷射器位于蒸发器的箱体内,使得喷射器和蒸发器集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喷射器和蒸发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安装,从而改善具有喷射器的致冷循环装置的安装性能。
在蒸发器单元中,当将蒸发器体整体焊接后,将喷射器装配到蒸发器本体。因此,蒸发器单元的生产率可能会下降,且蒸发器单元的制造成本增加。此外,喷射器很难用于具有不同宽度的蒸发器(即,在箱体的纵向的尺寸不同),从而降低了相对具有不同宽度的蒸发器的喷射器的兼容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高蒸发器单元的生产率,同时降低蒸发器单元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高喷射器对于具有不同宽度的蒸发器的兼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蒸发器单元包括喷射器和蒸发器。喷射器具有构成为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以及致冷剂从其中被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抽吸的致冷剂吸入口。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在喷射器中混合,并从喷射器出口排出。蒸发器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要被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此外,蒸发器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以及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收集致冷剂的箱体。此外,喷射器位于箱体中,且喷嘴部分被铜焊到箱体中以被固定到箱体中。因此,与喷嘴部分在蒸发器铜焊后装配到蒸发器的情况相比,蒸发器单元的装配工作可以制作为简单。因此,可以提高蒸发器单元的生产率,同时,可以降低蒸发器单元的制造成本。
例如,一部分喷嘴部分可以铜焊到箱体。作为实例,喷嘴部分可以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圆筒形状具有外周表面。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可以在至少一部分外周表面上铜焊到箱体。
蒸发器单元可以设置有致冷剂吸入通道,设置在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喷嘴部分的径向外部。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的外周表面铜焊到箱体上在除了致冷剂吸入通道外的部分处。
至少喷嘴部分和箱体之一可以由覆盖铜焊材料的包层金属形成。可供选择地,喷嘴部分设置有构成为暂时固定到箱体的暂时固定部分。
除了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或致冷剂出口外,喷嘴部分可以在多个位置部分地铜焊到箱体。
蒸发器单元可以进一步设置有位于箱体中并从箱体的壁表面凸出到喷嘴部分的外边缘表面以支撑喷嘴部分的喷嘴支撑部分。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和喷嘴支撑部分铜焊为彼此固定,且所述多个位置至少其中之一为在喷嘴部分和喷嘴支撑部分之间的铜焊部分。
在蒸发器单元中,箱体可以构成为在箱体的纵向延伸,并在其中具有在箱体的纵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空间,使得箱体的第一空间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而箱体的第二空间构成为收集来自管的致冷剂。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位于第一空间中,而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出口位于第二空间中。此外,蒸发器单元包括在箱体的纵向设置在第一空间的侧面上的箱体的端部分处的致冷剂入口、以及位于箱体的第一空间中的喷嘴入口管。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通过喷嘴入口管与箱体的端部分的致冷剂入口连通。此外,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之一插入到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的另外一个中。因此,可以提高喷射器对于具有不同宽度的蒸发器的兼容性。
作为实例,喷嘴部分插入到喷嘴入口管中以具有插入部分。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的插入部分铜焊到喷嘴入口管的端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蒸发器单元包括喷射器和蒸发器。喷射器具有构成为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以及致冷剂从其中被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抽吸的致冷剂吸入口。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在喷射器中混合,并从喷射器的出口排出。蒸发器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要被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此外,蒸发器具有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以及在平行于管的设置方向的箱体纵向上延伸以将致冷剂分到管或从管收集致冷剂的箱体。在蒸发器单元中,箱体构成为在其中具有在箱体的纵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空间,箱体的第一空间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箱体的第二空间构成为收集来自管的致冷剂,喷嘴部分具有定位在第一空间中的致冷剂入口以及定位在第二空间中的致冷剂出口,箱体在箱体的纵向具有在第一空间的侧面上的致冷剂入口,而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通过位于箱体的第一空间中的喷嘴入口管与箱体的致冷剂入口连通。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或设定喷嘴入口管的长度,喷射器可以用于连接在箱体的纵向具有不同宽度的各种蒸发器。因此,可以提高喷射器对于对具有不同宽度的蒸发器的兼容性。
例如,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之一插入到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的另外一个中。在此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调节在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之间的插入长度。
喷嘴入口管可以具有孔,从箱体的致冷剂入口流入喷嘴入口管的一部分致冷剂从所述孔流入第一空间。可供选择地,多个孔可以在箱体的纵向设置在喷嘴入口管中。总体地,孔设置为构成减压致冷剂的节流阀。
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方面的蒸发器单元中,致冷剂吸入口可以在圆周方向沿喷嘴部分的整个外周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蒸发器单元包括喷射器和蒸发器。喷射器具有构成为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以及致冷剂从其中被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吸入的致冷剂吸入口。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在喷射器中混合,并从喷射器的出口排出。蒸发器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将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此外,蒸发器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以及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收集致冷剂的总箱。在蒸发器单元中,分隔箱定位为与总箱隔离,同时接触总箱。此外,喷射器位于总箱外部的分隔箱中,而喷嘴部分铜焊到分隔箱以固定进分隔箱。因此,可以提高蒸发器单元的生产率,同时降低蒸发器单元的制造成本。
例如,喷射器可以构成在分隔箱中,以在喷嘴部分和分隔箱之间的喷嘴部分的径向外部限定致冷剂吸入通道,而致冷剂吸入通道制作为与致冷剂吸入口连通,使得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流经致冷剂吸入通道。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的外周表面在除了致冷剂吸入通道外的部分处铜焊到分隔箱。
附图说明
参照相应的附图对下面示例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在图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喷射器的致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蒸发器单元的示意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在图2的蒸发器单元中的箱体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显示在图3中的一部分箱体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显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蒸发器单元中的箱体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单元中的箱体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蒸发器单元中的箱体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显示图7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1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而图11B是显示在图11A的分隔箱中的插入件的前视图;
图1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图1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变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2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分隔箱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到图5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用于喷射器致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单元和利用蒸发器单元的喷射器致冷循环装置。例如,蒸发器单元为用于致冷循环装置的配置有喷射器的蒸发器。
蒸发器单元通过管路连接到致冷剂循环装置的其它部件,包括冷凝器(致冷剂冷却器)、压缩机等。本实施例的蒸发器单元用于室内设备(即,蒸发器)用于冷却空气。然而,在其它实例中,蒸发器单元可以用作室外设备。
在图1所示的喷射器制冷循环装置10中,用于抽吸和压缩致冷剂的压缩机11通过电磁离合器11a、皮带等由运行的车辆的发动机驱动。喷射器制冷循环装置10为具有喷射器的致冷循环装置。
作为压缩机11,既可以使用通过排出容量的变化调节致冷剂排出容量的变容式往复压缩机,也可以使用通过电磁离合器11a的接合和断开改变压缩机的操作比而调节致冷剂的排出容量的固定往复式压缩机。如果使用电压缩机作为压缩机11,则压缩机11的致冷剂排出容量可以通过电动机的转数的调节来调节或控制。
致冷剂散热器12设置在压缩机11的致冷剂排出侧。散热器12在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致冷剂和由冷却风扇(未显示)吹动的外部空气(即,车辆的车厢外部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从而冷却高压致冷剂。
作为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喷射器致冷循环装置10的致冷剂,使用的致冷剂其高压不超过临界压力,例如氟利昂基的致冷剂或HC基的致冷剂,以便形成气体压缩亚临界循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2用作用于冷却和冷凝致冷剂的冷凝器。
液体接收器12a设置在散热器12的致冷剂的出口侧。液体接收器12a具有通常为公知的伸长的箱状形状,并构成将致冷剂分离成气体和液体相以在其中储存致冷剂循环的多余的液体致冷剂的气液分离器。在液体接收器12a的致冷剂出口处,液体致冷剂从箱状形状的内部的下部分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接收器12a与散热器12形成为一个整体。
散热器12可以具有公知的结构,其包括定位在致冷剂流的上游侧,用于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用于允许致冷剂从用于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引入和用于将致冷剂分成气相和液相的液体接收器12a、以及用于过冷来自液体接收器12a的饱和液体致冷剂的第二热交换器。
热膨胀阀13设置在液体接收器12a的出口侧。热膨胀阀13是用于减压从液体接收器12a流出的液体致冷剂的减压单元,并包括设置在压缩机11的致冷剂吸入通道中的温度感应部分13a。
如通常所公知的,热膨胀阀13根据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致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来检测在压缩机吸入侧处的致冷剂的过热度,并调节阀的开口度(致冷剂流率),使得在压缩机的吸入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变为预设的预定值。因此,热膨胀阀13调节致冷剂的流量,使得在压缩机的吸入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变为预定值。
喷射器14设置在热膨胀阀13的致冷剂出口侧处。喷射器14为用于减压致冷剂的减压装置,以及用于通过以高速喷射的致冷剂流的吸入作用(夹卷作用)来循环致冷剂的致冷循环装置(动力真空泵)。
喷射器14包括通过限制穿过膨胀阀13的致冷剂的路径面积到较低水平而用于进一步减压和膨胀致冷剂(来自膨胀阀的中间压力的致冷剂)的喷嘴部分14a。致冷剂吸入口14b设置在与喷嘴部分14a的致冷剂喷射口的喷射器14中的相同空间内,以如下所述那样从第二蒸发器18抽吸气相致冷剂。
混合部分14c设置在喷嘴部分14a和致冷剂吸入口14b的致冷剂流的下游侧上,用于混合从喷嘴部分14a喷射的高速致冷剂流和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的致冷剂。
用作增压部分的扩散器14d设置在喷射器14中的混合部分14c的致冷剂流的下游侧上。扩散器14d以此方式形成,使得致冷剂的路径面积大体上从混合部分14c朝向下游增加。扩散器14d用作通过减速致冷剂流来提高致冷剂的压力,也就是说,将致冷剂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
第一蒸发器15连接到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的出口侧。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出口侧连接到压缩机11的致冷剂吸入侧。
另一方面,致冷剂分支通道16设置为从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分支。也就是说,致冷剂分支通道16在热膨胀阀13的致冷剂出口和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致冷剂入口之间的位置处分支。致冷剂分支通道16的下游侧连接到喷射器14的致冷剂吸入口14b。图1的点Z表示致冷剂分支通道16的分支部分。
在致冷剂分支通道16中,节流阀17设置为减压穿过其中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分支通道16中远离节流阀17的下游侧的致冷剂流上,设置第二蒸发器18。节流阀17用作减压致冷剂的减压单元,同时起到调节进入到第二蒸发器18的致冷剂的流量的作用。更具体地,节流阀17可以由例如毛细管或孔的固定节流阀构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15和18组合成具有如下说明的设置的整体结构。两个蒸发器15和18容纳在未显示的空调外壳中,空气(将要被冷却的空气)通过形成于空调外壳中的空气通道由公共的电鼓风机19在箭头“A”的方向吹动,使得被吹的空气被两个蒸发器15和18冷却。
被两个蒸发器15和18冷却的空气进给到要被冷却的共用空间(未显示)。这样使两个蒸发器15和18冷却待所述冷却的共用空间。在这两个蒸发器15和18之中,连接到喷射器14的下游侧上的主要流动路径的第一蒸发器15设置在气体流A的上游侧(逆风侧),而连接到喷射器14的致冷剂吸入口14b的第二蒸发器18设置在空气流A的下游侧(顺风侧)。
当本实施例的喷射器致冷循环装置10用作对车辆空调器的致冷循环时,在车辆的乘客车厢内的空间为所述待冷却的空间。当本实施例的喷射器致冷循环装置10用于冷藏车的致冷循环时,冷藏车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内的空间为所述待冷却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喷射器14、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和18、以及节流阀17组合成一个集成的单元20。下面,将参照图2到图4具体说明蒸发器单元20的具体实例。图2是显示具有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和18以及喷射器14的集成单元20的透视图。图3是显示集成单元20的箱体部分的横截面视图,而图4是显示集成单元20的箱体部分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首先,将参照图2具体说明包括两个蒸发器15和18以及喷射器14的集成单元20的实例。在图2的本实施例中,两个蒸发器15和18可以整体形成为完全单一的蒸发器结构。这样,第一蒸发器15在空气流A的方向构成单一蒸发器结构的上游侧区域,而第二蒸发器18在空气流A的方向构成单一蒸发器结构的下游侧区域。
在图2的集成单元20的实例中,当从图2的箭头A所示的集成单元20的上游空气侧观看时,其中箱体部分的设置喷射器14的一侧示为顶部方向,其中箱体部分的没有设置喷射器14的一侧示为底部方向,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上游致冷剂侧示为右侧,而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下游致冷剂侧示为左侧。
包括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喷射器14的蒸发器单元20由金属材料制作,例如具有热传导和铜焊性质的例如铝。蒸发器单元20的所有部件都可以通过铜焊或利用紧固件形成为一个整体。
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具有同样的基本结构,并包括热交换芯子15a和18a、分别位于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上侧和下侧上的总箱15b、15c、18b和18c。
热交换芯子15a和18a分别包括在管的纵向(例如,在图2中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多个管21。管21是其中限定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致冷剂通道的平管。这些管21之间形成了一个或更多通道,用于允许热交换介质,即在本实施例中待冷却的空气穿过其中。在这些管21之间,设置了散热片22,使得管21可以连接到散热片22。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每个都由管21和散热片22的层叠结构构成。这些管21和散热片22在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横向交替层叠。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在热交换芯子15a和18a中没有利用散热片22的结构。
在图2中,只显示了一些散热片22,但实际上,散热片22设置在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整个面积上,而包括管21和散热片22的层叠结构设置在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整个面积上。由电鼓风机19吹动的风适于穿过在管21和散热片22的层叠结构中的空孔(间隙)。
管21组成致冷剂流过的致冷剂通道,并由在空气流方向A上具有平的剖面形状的平管制成。散热片22为通过将薄板弯曲成波浪状形状制成的波纹散热片,并连接到管21的平的外表面,以扩大空气侧的热传递面积。
总箱15b和15c分别定位在热交换芯子15a的顶侧和底侧处,总箱18b和18c分别定位在热交换芯子18a的顶侧和底侧处。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喷射器14定位在上总箱18b中。
总箱15b、15c、18b和18c在纵向连接到管21的端部分,以将致冷剂分到管21,并收集来自管21的致冷剂。
位于第一蒸发器15的顶侧和底侧上的总箱15b、15c具有管配合孔部分(未显示),而热交换芯子15a的管21的顶端和底端部分都插入并铜焊到所述管配合孔部分,使得管21的顶端和底端部分与总箱15b、15c的内空间连通。
同样地,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顶侧和底侧上的总箱18b、18c具有管配合孔部分(未显示),而热交换芯子18a的管21的顶端和底端部分都插入并铜焊到所述管配合孔部分,使得管21的顶端和底端部分与总箱18b、18c的内空间连通。
热交换芯子15a的管21和热交换芯子18a的管21独立地组成各自的致冷剂通道。在第一蒸发器15的上侧和下侧上的总箱15b和15c、以及在第二蒸发器18上和下侧上的总箱18b和18c独立地组成各自的致冷剂通道。
因此,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上的总箱15b、15c、18b和18c用于将致冷剂分到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各个管21,并收集来自热交换芯子15a和18a的管21的致冷剂。
由于两个上总箱15b和18b彼此相邻,所以,两个上总箱15b和18b可以整体注模成型,以形成集成单元20的上箱体部分。可以对两个下总箱15c和18c进行同样的制作,以便形成集成单元20的下箱体部分。显然,两个上总箱15b和18b可以作为独立部件单独注模成型,同样,对两个下总箱15c和18c也可以进行单独成型。
分隔板23位于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中在箱体的纵向(例如,对应蒸发器单元的宽度方向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处,以将上总箱15b的内空间分隔成右空间25和左空间26。分隔板23可以铜焊到上总箱15b的内壁表面。同样地,分隔板24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中在箱体的纵向(例如,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处,以将上总箱18b的内空间分隔成右空间27和左空间28。分隔板24可以铜焊到上总箱18b的内壁表面。此外,如图3所示,喷嘴支撑板33位于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中,以支撑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24和喷嘴支撑板33定位为支撑喷射器14的喷嘴14a。
另一方面,没有分隔板位于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下总箱15c,18c。因此,第一蒸发器15的下总箱15c的内空间为单连通空间,而第二蒸发器18的下总箱18c的内空间也为单连通空间。
如图2所示,连接块29铜焊并固定到上总箱15b和18b的侧表面部分,位于箱体的纵向(例如,左右方向)的一端侧处。连接块29设置有图1所示的蒸发器单元20的单个致冷剂入口30和单个致冷剂出口31。
连接块29的致冷剂入口30连接到膨胀阀13的致冷剂的下游侧。在蒸发器单元20中,连接块29的致冷剂入口30与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连通。与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右空间25连通的连接块29的致冷剂出口31连接到压缩机11的致冷剂吸入侧。
喷射器14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内部。在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4中,喷嘴部分14a与混合部分14c分离,同时,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在上总箱18b中形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3所示,喷嘴部分14a在喷射口的侧面上具有出口部分,而喷嘴部分14a的出口部分插入到分隔板24的插入孔中,使得喷嘴部分14a设置在右空间27和左空间28上的上总箱18b中。因此,喷嘴部分14a的致冷剂入口位于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中,而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位于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中。
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和分隔板24铜焊成气密密封并彼此固定。图4示意性显示了喷嘴部分14a和分隔板24之间的铜焊点B1、在喷嘴部分14a和喷嘴入口管32之间的铜焊点B2、以及在喷嘴入口管32和喷嘴支撑板33之间的铜焊点B3。
如图3所示,喷射器14的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完全设置在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中。在图3的实例中,吸入口14b通过混合部分14c的入口侧开口构成。因此,混合部分的入口侧开口与喷嘴部分14a同轴定位,并直接对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开放。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定位为靠近混合部分14c的入口侧开口。
因此,吸入口14b形成在喷嘴部分14a的整个外部周围。混合部分14c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而扩散器14d在通道部分中从混合部分14c扩大,使得扩散器14d的出口直接打开到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左空间26。
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可以通过使用适合的紧固件固定到上总箱18b,或可以铜焊到上总箱18b。图3显示了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的形状的一个实例。然而,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的形状可以适当地改变,而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的形状。
在图3的实例中,致冷剂入口30和致冷剂出口31设置在固定到上总箱18b和15b的右端面的连接块29中。喷嘴部分14a的致冷剂入口通过喷嘴入口管32的内部空间与致冷剂入口30连通。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部分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一端部分,而喷嘴入口管32的另一端部分插入到形成于上总箱18b的侧壁(即,图3中的右侧壁)中的孔中。
喷嘴入口管32的一端部分铜焊到喷嘴部分14a,使得在喷嘴入口管32的一端部分和喷嘴部分14a之间的插入部分(重叠部分)可以气密密封。例如,喷嘴部分14a和喷嘴入口管32至少在图4的大致点B2处铜焊。图4的点B2只示意性显示了在喷嘴部分14a和喷嘴入口管32之间的铜焊位置。喷嘴入口管32的与喷嘴部分14a相对的另一端部分铜焊到上总箱18b的侧壁表面以气密密封。
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喷嘴部分14a的插入长度L根据右空间27在箱体的纵向(即,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因此,通过调节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喷嘴部分14a的插入长度L,可以将喷嘴部分14a用于在箱体的纵向上具有不同长度的总箱。也就是说,通过调节喷嘴部分14a的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插入长度L,可以将喷嘴部分14a装配到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宽度尺寸的各种蒸发器15,18。
在本实施例中,分支通道16和节流机构17通过利用喷嘴入口管32构成。如图3所示,孔(开口)32a形成在喷嘴入口管32的管壁中,使得从致冷剂入口30流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一部分致冷剂在穿过作为节流阀17的孔32a时被减压,流入到上总箱18b中的喷嘴入口管32的外部的右空间27中。
这样,分支部分Z和显示在图1中的一部分分支通道16形成于喷嘴入口管32中,而节流阀17由孔32a构成。在图3的实例中,两个孔32a设置在喷嘴入口管32的在箱体的纵向的两个位置处。然而,一个孔32a可以作为节流阀17形成于喷嘴入口管32中,或大于两个的多个孔32a可以作为节流阀17形成于喷嘴入口管32a中。可以适当地改变孔32a的数量和其设置在喷嘴入口管32中的设置位置,而不局限于图3的实例。
气密地连接到喷嘴入口管32的外周表面的喷嘴支撑板33向外凸出,并通过铜焊固定到右空间27中的上总箱18b的内壁表面。喷嘴支撑板33和喷嘴部分14a通过喷嘴入口管32连接并固定。图4的点B3示意性显示了在喷嘴支撑板33和喷嘴入口管32之间的铜焊位置。
喷嘴支撑板33位于右空间27中,以将右空间27在箱体的纵向分隔成两个空间部分。右空间27的两个空间部分通过连通孔33a彼此连通,所述连通孔33a设置在喷嘴支撑板33中,以穿过喷嘴支撑板33。
下面将参照图2和图3具体说明在整个蒸发器单元20中的致冷剂流动。首先,如箭头r1所示,致冷剂从连接块29的致冷剂入口30流入喷嘴入口管32,流入喷嘴入口管32的致冷剂分支成第一和第二液流。分支的第一液流的致冷剂在喷嘴入口管32中直向流动,并流入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中。相反,分支的第二液流的致冷剂通过喷嘴入口管32的孔32a流入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
流入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中的致冷剂从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喷出,以穿过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并流入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6中。在穿过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b时致冷剂被减压,而左空间28中的致冷剂被从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喷出的致冷剂的喷射流从吸入口14b抽吸。因此,从喷嘴部分14a喷射的致冷剂和从吸入口14b抽吸的致冷剂在混合部分14c中混合,且混合的致冷剂在扩散器14d中增压。
流出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进入到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左空间26的致冷剂被分到热交换芯子15a的左侧部分上的多个管21中,并在管21中如箭头r2所示向下流动,以被收集在第一蒸发器15的下总箱15c中。因为没有分隔板设置在下总箱15c中,所以,致冷剂如箭头r3所示在下总箱15c中从图2的左侧流动到右侧。
流入下总箱15c内的右侧部分中的致冷剂如图2中的箭头r4所示向上流过位于热交换芯子15a的右侧部分处的管21,以流入上总箱15b的右空间25。此外,收集在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右空间中的致冷剂通过连接块29的致冷剂出口31如箭头r5所示流出蒸发器单元20。
另一方面,通过喷嘴入口管32的孔32a流入上总箱18b的所述分支的第二液流的致冷剂被分到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的右侧部分的管21中,并如箭头r6所示向下流过管21,以收集在右侧上的下总箱18c中。因为没有分隔件位于下总箱18c中,所以,致冷剂在下总箱18c中如箭头r7所示从图2的右侧流到左侧。
下总箱18c的左侧的致冷剂如图2中的箭头r8所示向上流过热交换芯子18a的左侧部分的管21,而收集在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中。如上所述,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中的致冷剂被从喷嘴部分14a喷出的致冷剂的喷射流,从喷射器14的吸入口14b抽吸进混合部分14c。
因为蒸发器单元20在其中具有致冷剂通道结构,所以,单个致冷剂入口30设置在连接块29中,以用于蒸发器单元20的致冷剂通道结构,而单个致冷剂出口31设置在连接块29中,以用于蒸发器单元20的致冷剂通道结构。
下面,将具体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致冷循环装置的操作。当压缩机11被车辆发动机驱动时,被压缩机11排出并压缩的高温和高压致冷剂流入散热器12,在那里,高温致冷剂被外部空气冷却并冷凝。流出散热器12的高压致冷剂流入了其中致冷剂在其内部分成液相和气相的液体接收器12a中。液体致冷剂从液体接收器12a中流出,并穿过膨胀阀13。
膨胀阀13调节阀的开口度以调节致冷剂流量,使得在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的过热度变为预定值,同时减压所述高压致冷剂。在此,在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出口侧上的致冷剂对应要被抽吸到压缩机11的致冷剂。已经穿过膨胀阀13的致冷剂流入设置在蒸发器单元20的连接块29中的致冷剂入口30中。穿过膨胀阀13后的致冷剂具有中等压力。
从致冷剂入口30流入蒸发器单元20的致冷剂在分支部分Z处被分成指向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致冷剂液流(第一液流)、以及指向节流阀17的致冷剂液流(第二液流)。
流入喷射器14的致冷剂被喷嘴部分14a减压并膨胀。因此,致冷剂的压力能在喷嘴部分14a被转变为速度能,致冷剂从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以高速喷出。此时,在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周围的致冷剂的压力降使得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已经穿过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的致冷剂(气相致冷剂)。
从喷嘴部分14a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的致冷剂在喷嘴部分14a的下游侧上的混合部分14c中组合,以流入扩散器14d。在扩散器14d中,通过加大通道截面面积,致冷剂的速度(膨胀)能被转换为压力能,使得致冷剂的压力增加。
流出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的致冷剂流过图2中的箭头r2到r5表示的致冷剂流动路径。在此期间,在第一蒸发器15的热交换芯子15a中,低温且低压的致冷剂从在箭头“A”的方向吹来的气体吸收热以便蒸发。蒸发的气相致冷剂从单个致冷剂出口26被抽吸进压缩机11,并在压缩机11中再次压缩。
流入节流阀17的致冷剂被减压而变为低压致冷剂(液气两相致冷剂)。低压致冷剂流过图2的箭头r6到r8表示的第二蒸发器18中的致冷剂流动通道。在此期间,在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中,低温且低压致冷剂从已经穿过第一蒸发器15吹来的气体吸收热量以便蒸发。在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中蒸发的气相致冷剂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进喷射器14。
根据第一实施例,因为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可以在蒸发器单元20中与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整体铜焊在一起,所以,与喷嘴部分14a在铜焊后装配到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整体结构的情况相比,蒸发器单元20的装配工作可以制作为简单。因此,可以提高蒸发器单元20的生产率,同时降低蒸发器单元20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通过铜焊固定到上总箱18b的情况下,整个喷射器14可以整体铜焊到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在此情况下,可以省略在铜焊后用于将喷射器14装配到第一和第二蒸发器单元15、18的装配步骤。在此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蒸发器单元20的生产率,同时进一步降低蒸发器单元20的制造成本。
在第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可以在彼此分开的多个位置B1,B2处部分铜焊,与喷嘴部分14a的所有外表面都铜焊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在喷嘴部分14a内的很小通道的由于铜焊后的热收缩而导致的变形。
此外,喷嘴部分14a的铜焊位置B1和B2设置在除了喷嘴部分14a的入口和出口以外的位置处。因此,可以防止在铜焊中熔化的铜焊金属流入喷嘴部分14a中的所述很小通道中,从而防止喷嘴部分14a中的所述很小通道被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喷嘴入口管32中简单形成孔32a,分支通道16和节流阀机构17可以在蒸发器单元20中构成,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此外,因为多个孔32a形成于喷嘴入口管32中多个位置处,所以,其可以防止在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内的致冷剂的偏流,使得致冷剂可以在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的整个区域内均匀流动。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3的实例,因为其可以调节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喷嘴部分14a的插入尺寸L,所以,可以改进喷射器14对于在箱体纵向上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兼容性。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蒸发器单元的箱体部分的示意视图。在图5的变型实例中,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在箱体纵向(即,图5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制作为大于图3的尺寸。在图5的实例中,与图3的实例相比,通过将喷嘴部分14a的进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插入长度L设定为较小,则用在图3的实例中的喷射器14可以用于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
如上所述,仅仅通过改变喷嘴部分14a和喷嘴入口管32之间的插入长度L,可以改进喷射器14对于在箱体的纵向上(蒸发器的宽度方向)具有不同长度的各种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兼容性,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可以改变喷嘴入口管32本身的长度,而不是改变喷嘴部分14a的进入到喷嘴入口管32的插入长度L。即使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喷射器14对于不同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兼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因为喷嘴部分14a由分隔板24和喷嘴支撑板33支撑,所以,可以提高喷嘴部分14a的支撑强度,从而降低来自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辐射噪声。
因此,可以减少当致冷剂穿过喷嘴部分14a时造成的喷嘴部分14a的变化,从而减少从喷嘴部分14a传递到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变化。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来自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辐射噪声。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以下优点和效果。
(1)因为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的下游的致冷剂供给到第一蒸发器15,而在分支部分Z处分支的致冷剂通过节流阀17供给到第二蒸发器18,可以同时在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中获得冷却能力。因此,由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冷却的空气可以吹进待冷却的空间,从而充分地冷却所述待冷却的空间。
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蒸发压力对应在扩散器14d中加压的致冷剂压力。另一方面,因为第二蒸发器18的致冷剂出口侧连接到喷射器14的致冷剂吸入口14b,所以,在喷嘴部分14a的减压后的最低压力可以直接被施加到第二蒸发器18。
因此,第二蒸发器18的致冷剂蒸发压力(致冷剂蒸发温度)可以做成低于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蒸发压力(致冷剂蒸发温度)。此外,具有相对高的致冷剂蒸发温度的第一蒸发器15设置在具有相对低的致冷剂蒸发温度的第二蒸发器18的上游,在空气的流动方向A。因此,可以充分获得在致冷剂蒸发温度和在第一蒸发器15中吹来空气的温度之间、以及致冷剂蒸发温度和在第二蒸发器18中吹来空气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因此,可以提高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中的冷却性能,从而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两者的结合来提高冷却性能。此外,因为致冷剂压力在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中增加,所以,可以增大压缩机11的致冷剂吸入压力,从而减小压缩机11的驱动功率。
(2)当从空气的流动方向A观看时,在第一蒸发器15的热交换芯子15a中的致冷剂的下游区域(例如,图2的右上区域)和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中致冷剂的下游区域(例如,图2的左上区域)设置为彼此偏移。就是说,当从空气的流动方向A观看时,在第一蒸发器15的热交换芯子15a中的致冷剂过热区域和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中的致冷剂过热区域设置为彼此偏移。因此,已经穿过第一蒸发器15的致冷剂过热区域的空气可以被第二蒸发器18充分冷却。
另一方面,穿过第二蒸发器18的致冷剂过热区域的空气可以在第一蒸发器15中充分地冷却。结果,可以防止从第二蒸发器18吹来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彼此有很大的不同。
(3)此外,因为喷射器14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内部,所以,可以改进蒸发器单元20的安装性能,并可以降低在致冷循环装置中产生的压力损失。此外,因为致冷剂入口30和致冷剂出口31在蒸发器单元20中彼此相邻设置,所以,蒸发器单元20可以容易地连接到致冷剂循环装置的其它部件,从而改进致冷剂循环装置的安装性能。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部分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然而,喷嘴入口管32的下游端部分也可以插入到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部分。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和混合部分14c彼此分开定位。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喷嘴部分14a和混合部分14c连接在喷射器14中。
管部分34形成于喷嘴部分14a的顶端部分(下游端部分)处。管部分34插入到混合部分14c的入口部分,而管部分34的外周表面在所述插入部分铜焊到混合部分14c的内周表面上,从而将管部分34气密地固定到喷射器14的混合部分14c。在此情况下,可以提高例如在喷射器14中在混合部分14c和喷嘴部分14a之间的同轴精度的装配精度。
孔设置在管部分34的管壁中在混合部分14c的外部位置处,以便限定和构成致冷剂吸入口14b。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部分插入到喷嘴入口管32。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喷嘴入口管32的端部分插入到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部分,以便具有插入长度L。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喷嘴支撑板33和喷嘴部分14a可以通过铜焊直接固定,而不在其间插入喷嘴入口管32。喷嘴入口管32的端部分通过铜焊气密地连接到喷嘴部分14a的入口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20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相同。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7和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喷射器14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内部。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分隔箱40与上总箱15b,18b分开地定位,以在其中容纳喷射器14。也就是说,分隔箱40位于上总箱15b和18b之间的谷部分处在上总箱15b和18b的外部,以接触上总箱15b和18b这两者。分隔箱40可以专门用于喷射器14。
分隔箱40具有沿上总箱15b,18b的箱体纵向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分隔箱40位于上总箱15b和18b之间的谷部分处,并整体地铜焊到上总箱15b,18b的外表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设定为恒定。
连通孔41,通过其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与分隔箱40的内部连通,设置在对应分隔箱40的纵向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在图7的实例中,设置了一个连通孔41,使得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通过所述连通孔41与分隔箱40的内部连通。然而,可以设置多个连通孔41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多个连通孔41在分隔箱40的纵向的不同位置处,或者在分隔箱40的圆筒形状的圆周方向中的不同位置处。
分隔箱40在纵向的一端侧(例如,图8中的右端侧)的端表面(未显示)通过铜焊固定到连接块29。分隔箱40的另一端侧(例如,大于连通孔41的图8中的左端侧)制作为通过连通孔与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左空间26连通。
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位于分隔箱40中,使得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口朝向分隔箱40的另一端侧打开(例如,图8中的左端侧)。此外,喷嘴部分14a的尖顶部分在致冷剂出口侧形成为锥形。喷嘴部分14a的所述锥形尖顶部分定位为面对连通孔41,从而可以确定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设置位置。在图8的实例中,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径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且所有的喷嘴部分14a都位于分隔箱40中。
虽然在图8中进行了省略,但喷射器14的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设置在分隔箱40内喷嘴部分14a的下游。例如,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混合部分14c的入口侧开口部分可以构造为限定喷射器14的吸入口14b。此外,被抽洗进入致冷剂吸入口14b的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致冷剂吸入通道42,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锥形尖顶部分的径向外侧。
通过利用紧固件、或通过将喷嘴部分14a安装到分隔箱40中,将喷嘴部分14a暂时固定到分隔箱40中。当通过将喷嘴部分14a安装到分隔箱40中而将喷嘴部分14a暂时固定到分隔箱40中时,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用作暂时固定部分。当通过利用喷嘴部分14a上的紧固件将喷嘴部分14a暂时固定到分隔箱40时,紧固部分用作暂时固定部分。
当喷嘴部分14a在紧固部分处暂时固定到分隔箱40中后,喷嘴部分14a与蒸发单元20一起整体铜焊到分隔箱40。例如,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被铜焊到分隔箱40。在此情况下,除了面对致冷剂吸入通道42的位置以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可以铜焊到分隔箱40。
作为实例,喷嘴部分14a由包层材料形成,使得铜焊材料施加到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在此情况下,喷嘴部分14a可以与分隔箱40容易地整体铜焊到一起。分隔箱40可以由包层材料形成,使得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被喷嘴部分14a的铜焊材料而不是喷嘴部分14a覆盖。可供选择地,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都可以由包层材料形成,使得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由铜焊材料覆盖。
喷射器14的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可以通过与喷嘴部分14a相似的铜焊而固定到分隔箱40,或可以通过利用适当的紧固件固定。
在第三实施例中,因为喷射器14不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内部,所以,可以省略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喷嘴入口管32。
在第三实施例中,连接块29构成为具有起到分支作用的分支部分,用于将从致冷剂入口30流入的致冷剂分支成流向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的致冷剂液流以及流入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端部分的致冷剂液流。具有分支作用的连接块29未显示。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节流阀17通过利用喷嘴入口管32的孔32a构成。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节流阀17通过利用设置在连接块29和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之间的连通部分的节流孔(未显示)构成。
接下来,将参照图2、图7和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蒸发器单元20中的致冷剂流动通道。从连接块29的致冷剂入口30流入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的致冷剂被分支成流入分隔箱40的纵向的一侧(例如,图8中的右侧)的致冷剂液流、以及分到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的右侧部分的管21中的致冷剂液流。
流入分隔箱40的纵向的一侧(例如,图8中的右侧)的致冷剂流入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以从喷嘴部分14a喷出,并在分隔箱40中穿过混合部分14c和扩散器14d。在穿过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时致冷剂被减压,在混合部分14c中与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的致冷剂混合,并在喷射器14的扩散器14d中加压。
在喷射器14中减压后的低压致冷剂流出分隔箱40的纵向的另一侧(例如,图8中的左侧),并通过连通孔(未显示)流入第一蒸发器15的上总箱15b的左空间26中。流入上总箱15b的左空间26中的致冷剂在图2的箭头r2到r5所示的致冷剂通道中流动,并流出连接块29的致冷剂出口31。
相反,分到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的右侧部分的多个管21中的致冷剂在图2的箭头r6到r8所示的致冷剂通道中流动,并连接到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
然后,如图7所示,收集到上总箱18b的左空间28的致冷剂通过连通孔41流入分隔箱40,并通过致冷剂吸入通道42从喷射器14的吸入口14b被抽吸进喷射器14的混合部分14c。
在第三实施例中,因为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与分隔箱40整体铜焊到一起,所以,与分隔箱40铜焊后将喷嘴部分14a装配到分隔箱40的情况相比,用于形成蒸发器单元的形成工作可以制作为简单。
此外,因为喷嘴部分14a在其外周表面被铜焊到分隔箱40,所以,其可以防止熔化的铜焊材料流入喷嘴部分14a的很小通道中,从而防止喷嘴部分14a的所述很小通道封闭。
此外,因为喷嘴部分14a的铜焊位置设定在除了致冷剂吸入通道42以外的位置,所以其可以防止熔化的铜焊材料流入致冷剂吸入通道42。因此,致冷剂吸入通道42不会因熔化的铜焊材料而变窄或封闭。
在第三实施例中,包括分隔箱40的蒸发器20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变型。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圆筒分隔箱40的内径制作为恒定。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分隔箱40在喷嘴部分14a要被铜焊的铜焊部分处的内径制作为小于分隔箱40的除了所述铜焊部分的其余部分处的内径。
根据第四实施例,致冷剂吸入通道42的通道截面面积可以制作为大于第三实施例的通道截面面积,从而使致冷剂可以通过致冷剂吸入通道42从致冷剂吸入口14b平稳地抽吸进混合部分14c。
在第四实施例中,蒸发器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在较宽的范围内制作为较小,使得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铜焊到分隔箱40。然而,在第五实施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在较小区域内部分减少,使得喷嘴部分14a可以在相对分隔箱40较小的部分中铜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由于热收缩引起的在喷嘴部分14a内的很小通道(微细通道)的变形。因此,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相比,连通孔41的设置位置可以容易地设定。
在图10的实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在分隔箱40的纵向的一个位置处减小。然而,分隔箱40的内径可以在多个位置处部分减小,使得喷嘴部分14a可以在多个位置处铜焊到分隔箱40。
在第五实施例中,整体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六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1A和图11B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部分减少。然而,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分隔箱40的内径制作为恒定,且插入件43位于喷嘴部分14a的外边缘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部分处。
插入件43由例如具有充分的铜焊特性的金属,例如铝制作,并与喷嘴部分14a整体地铜焊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插入件43为在其中心区域具有孔的圆形板。喷嘴部分14a装配到插入件43的孔中,并与插入件43整体铜焊在一起。
插入件43可以通过装配或利用紧固件而固定到分隔箱40中,而不局限于铜焊。当插入件43通过紧固而固定时,用于紧固的凸出部分设置在插入件43上。因此,在第六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在第五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和优点。
在图11A和11B的实例中,插入件43可以设置在一个位置。然而,多个插入件43可以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纵向的多个位置处。
在第六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七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第七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分隔箱40的内径部分地减少,同时,喷嘴部分14a除了锥形尖顶部分以外的外径制作为基本恒定。然而,在第七实施例中,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径部分地增加,同时,分隔箱40的内径制作为恒定。因此,在第七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在第五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和优点。
在图12的实例中,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径在喷嘴部分14a的纵向方向中一个位置处,相对于分隔箱40径向增大。然而,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径也可以在喷嘴部分14a纵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相对于分隔箱40径向增大。
在第七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八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第八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所有的喷嘴部分14a都位于分隔箱40内。然而,在第八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端部分(例如,图13中的右端部分)定位为稍微从分隔箱40凸出到外部。喷嘴部分14a的凸出端部分构造为具有从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部分44。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铜焊到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而喷嘴部分14a的凸缘部分44可以接触分隔箱40的端表面,以被铜焊到分隔箱40的端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端部分中的凸缘部分44制作为接触分隔箱40的端表面,从而可以调整喷嘴部分14a相对于分隔箱40的纵向位置。这样,喷嘴部分14a的设置位置可以容易和精确地设定在分隔箱40中。
在第八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九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第九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在上述第八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凸缘部分44都铜焊到分隔箱40。然而,在第九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预定的间隙形成于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只有喷嘴部分14a的凸缘部分44铜焊到分隔箱40。
根据第九实施例,因为间隙形成于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所以,连通孔41可以容易地设置在分隔箱40中。
然而,在第九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可以部分地径向凸出到外部,以部分地铜焊到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
在第九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十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第十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在上述第九实施例中,只有喷嘴部分14a的凸缘部分44铜焊到分隔箱40。然而,在第十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与凸缘部分44相邻的一部分喷嘴部分14a的外径制作为较大,使得凸缘部分44和所述与喷嘴14a的凸缘部分44相邻的部分被铜焊到分隔箱40。
在第十实施例中,在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之间的铜焊面积可以制作为较大,从而精确地将喷嘴部分14a铜焊到分隔箱40。
在第十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十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至少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之一由包层材料形成,使得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整体地焊接在一起。然而,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都不由具有铜焊材料的包层材料形成,而是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都通过利用单独的铜焊材料45铜焊形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如图16所示,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端部分从分隔箱40的端表面稍微凸出,而铜焊材料45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凸出端部分和分隔箱40的端表面之间的角壁部分中。在如图16的实例中,铜焊材料45形成为环形,以沿喷嘴部分14a的凸出端部分和分隔箱40的端表面之间的角部分的整个周边设置。然而,铜焊材料45可以只设置在圆周方向上角部分的一部分上。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通过利用位于角壁部分处的铜焊材料45而铜焊在角壁部分处。此外,在铜焊中熔化的铜焊材料45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入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内,以便将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彼此铜焊在一起。因此,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获得在第三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
(第十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在第十二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十一实施例中,除了在致冷剂出口侧上的锥形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的其余部分的外径制作为恒定。然而,如图17所示,在第十二实施例中,在致冷剂流中自连通孔41上游的喷嘴部分14a的上游部分的外径制作为较大,使得喷嘴部分14a的上游部分铜焊到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
根据第十二实施例,因为间隙形成于喷嘴部分14a的外边缘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在致冷剂流中的较上游侧,所以,连通孔41可以容易地设置在分隔箱40中。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十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8和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在第十三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十一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端部分设置为从分隔箱40的端表面稍微凸出,而铜焊材料45位于喷嘴部分14a的入口侧端部分和分隔箱40的端表面之间的角壁部分中。然而,在第十三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有的喷嘴部分14a都设置在分隔箱40内,而凹进部分46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上。此外,铜焊材料45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凹进部分46中。
在图18的实例中,铜焊材料45和凹进部分46形成为环形形状。然而,铜焊材料45和凹进部分46也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而不局限于环形。例如,铜焊材料45和凹进部分46可以在圆形方向部分形成。在图18的实例中,凹进部分46可以通过塑性加工形成,或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中,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通过利用铜焊材料45铜焊在凹进部分46处。此外,在铜焊中熔化的铜焊材料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入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便将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彼此铜焊在一起。因此,在第十三实施例中,可以获得在第三实施例中说明的效果。
图19是上述第十三实施例的变型。在图19的实例中,铜焊材料45和凹进部分46可以位于喷嘴部分14a的纵向的多个位置处。在图18和图19的实例中,凹进部分46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上,使得铜焊材料45设置在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之间的凹进部分46中。然而,凹进部分46设置在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上,使得铜焊材料45设置在喷嘴部分14a和分隔箱40之间的凹进部分46中
在第十三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的其它部分可以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第十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在第十四实施例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型。
在上述第十三实施例中,除了尖顶部分外,喷嘴部分14a在致冷剂出口侧上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具有恒定的外径。然而,在第十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在致冷剂流中连通孔41上游的喷嘴部分14a的上游部分的外径部分地增大,以铜焊到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在此情况下,连通孔41的设置位置可以容易地设置在分隔箱40的纵向。即使在此情况下,如图20所示,铜焊材料45和凹进部分46可以设置在喷嘴部分14a的外周表面和分隔箱40的内壁表面之间。此外,如图20所示,喷嘴部分14a的下游端部分的外径可以逐渐地或不规律地减少,而不局限于锥形。
(其它实施例)
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对上述这些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型。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节流阀17通过利用喷嘴入口管32的孔32a而构成。然而,节流阀17可以通过利用毛细管构成。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喷嘴入口管32中省略孔32a,而分支部分Z和分支通道设置在连接块29中。此外,毛细管可以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中,以与喷嘴入口管32平行,使得毛细管的一端部分与分支通道16连通,而毛细管的另一端部分直接打开到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
因此,在连接块29中的分支部分Z处分支的致冷剂可以在用作节流阀的毛细管中减压,此后,可以流入上总箱18b的右空间27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喷射器14整体构成为蒸发器单元20。然而,其它部件可以整体形成于蒸发器单元20中。
例如,热膨胀阀13和温度感应部分13a也可以整体形成于蒸发器单元20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彼此相邻设置,以整体构成于蒸发器单元20中。然而,蒸发器单元20的结构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并可以适当地改进。
例如,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可以设置为彼此间隔预定的距离,而致冷剂管定位为使得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上总箱15b和18b的内空间通过致冷剂管彼此连通。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致冷剂为氟利昂基致冷剂、HC基致冷剂等的气体压缩亚临界致冷剂循环,其高压不超过致冷剂的临界压力,本发明可以应用在使用其高压超过致冷剂的临界压力的致冷剂,例如二氧化碳(CO2)的气体压缩超临界致冷剂循环。
在超临界致冷剂循环中,只有被压缩机11排出的致冷剂在散热器12在超临界状态中散热,因此不冷凝。因此,设置在高压侧上的液体接收器12a不具有致冷剂的液气分离作用、以及多余液体致冷剂的保留作用。超临界循环可以具有包括在第一蒸发器15的出口处的贮液器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贮液器用作低压气液分离器。
在以上超临界致冷剂循环中,可以省略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的上游的分支部分Z。在此情况下,热膨胀阀13的下游侧连接到喷射器14的喷嘴部分14a,而在贮液器处分离的液体致冷剂制作为流入到第二蒸发器18的热交换芯子18a内。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喷射器14为具有特定路径面积的喷嘴部分14a的固定喷射器,但所用的喷射器14可以是具有可调路径面积的可变喷嘴部分的可变喷射器。
例如,可变喷嘴部分可以是这样的机构,所述机构设计为通过利用电致动器来控制插入到可变喷嘴部分的通道中的针的位置而调节路径面积。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蒸发器单元20用作内热交换器,而散热器12用作外部热交换器。然而,蒸发器单元20可以用作外部单元,其构成为从作为热源的外部气体吸收热量,而散热器12用作内部热交换器,其用于在热泵循环中加热流体,例如水或空气。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蒸发器单元20的致冷循环装置可以用于车辆。然而,具有蒸发器单元20的致冷循环装置可以用于固定的房间,而不局限于汽车。
上述实施例的任何两个都可以适当地组合,而不局限于在每个实施例中显示的实例。
在上述第三到第十四实施例中,喷射器40位于分隔箱40的内部。然而,根据第三到第十四实施例任何一个实施例的喷射器14可以位于第二蒸发器18的上总箱18b的内部。在此情况下,上总箱18b可以构成为在集成单元20中具有分隔箱40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热膨胀阀13用在致冷循环装置10中。然而,可以省略热膨胀阀13,且机械膨胀阀或电膨胀阀都可以用来代替热膨胀阀13。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的箱体15b,15c,18b和18c都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蒸发器15,18的上和下侧上,也就是说,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垂直设置。可供选择地,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可以相对于垂直方向以倾斜方式设置。此外,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18可以定位为冷却不同的空间,而不局限于公共的空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喷射器14可以位于连接到喷射器14的致冷剂吸入侧的第一蒸发器15的总箱15b中、或位于连接到蒸发器单元20中的喷射器14的致冷剂出口的第二蒸发器18的总箱18b中。也就是说,具有上述喷射器14的第二蒸发器18用作本发明的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蒸发器单元20包括喷射器14和蒸发器(18)。喷射器14具有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14a、以及致冷剂吸入14b,致冷剂由从喷嘴部分14a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被从所述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从喷嘴部分14a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的致冷剂在喷射器14中混合,并从喷射器14的出口排出。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以蒸发将被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14b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14的出口的致冷剂。此外,蒸发器18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21、以及构成为将致冷剂分到管21中或从管21收集致冷剂的箱体(18b,40)。喷射器14位于箱体(18b,40)中,且喷嘴部分14a铜焊到箱体(18b,40)以被固定到箱体(18b,40)中。因此,包括喷嘴部分14a的喷射器14可以与箱体(18b,40)整体铜焊在一起,从而改进蒸发器单元的生产率,同时降低蒸发器单元的制造成本。
箱体(18b,40)可以是直接连接到管21的总箱,例如上总箱18b,或可以是与总箱18b分离的分隔箱40。
这些改变和变型应该理解为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蒸发器单元,所述蒸发器单元包括:
喷射器(14),其具有构造用于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14a)、以及致冷剂吸入口(14b),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从所述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致冷剂,其中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混合,并从喷射器的出口排出;以及
蒸发器(18),其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要被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其中
所述蒸发器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21)、以及箱体(18b,40),所述箱体构造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内收集致冷剂,
所述喷射器位于箱体中,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铜焊到箱体以固定到箱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一部分的喷嘴部分被铜焊到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
所述喷嘴部分具有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具有外周表面,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在至少一部分所述外周表面上铜焊到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致冷剂吸入通道(42),其设置在喷嘴部分的径向外部处,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流经所述致冷剂吸入通道,
其中所述喷嘴部分的外周表面在除了致冷剂吸入通道外的部分处铜焊到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所述喷嘴部分由其上覆盖铜焊材料的包层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所述箱体由其上覆盖铜焊材料的包层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喷嘴部分具有构造为暂时固定到箱体的暂时固定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所述喷嘴部分在多个 位置(B1,B2)处部分地铜焊到箱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所述多个位置是喷嘴部分的除了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和致冷剂出口外的那些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发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喷嘴支撑部分,其位于箱体中,并从箱体的内壁表面凸出到喷嘴部分的外周表面以支撑所述喷嘴部分,其中
所述喷嘴部分和所述喷嘴支撑部分铜焊为彼此固定,以及
所述多个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在喷嘴部分和喷嘴支撑部分之间的铜焊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
所述箱体(18b)构造为在箱体的纵向延伸,并在其中具有在箱体的纵向上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空间(27,28),
所述箱体的第一空间(27)构造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
所述箱体的第二空间(28)构造为从管内收集致冷剂,以及
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位于第一空间中,而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出口位于第二空间中,
蒸发器单元进一步包括:
在箱体的纵向上的第一空间(27)的一侧设置在箱体的端部分处的致冷剂入口(30);以及
位于箱体的第一空间中的喷嘴入口管(32),通过所述喷嘴入口管,所述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与箱体的端部分的致冷剂入口连通,其中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其中之一被插入到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的另外一个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
所述喷嘴部分插入到喷嘴入口管中以具有插入部分,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的插入部分铜焊到喷嘴入口管的端部分。
13.一种蒸发器单元,所述蒸发器单元包括:
喷射器(14),其具有构造用于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14a)、以及致冷剂吸入口(14b),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从所述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致冷剂,其中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 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混合,并从喷射器的出口排出;以及
蒸发器(18),其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要被抽吸到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其中
所述蒸发器具有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21)、以及箱体(18b),所述箱体在平行于管的设置方向的箱体纵向上延伸以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内收集致冷剂,
所述箱体构造为在其中具有在箱体的纵向上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空间(27,28),
所述箱体的第一空间(27)构造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
所述箱体的第二空间(28)构造为从管内收集致冷剂,
所述喷嘴部分具有位于第一空间中的致冷剂入口、以及位于第二空间中的致冷剂出口,
所述箱体具有在箱体的纵向上在第一空间一侧的致冷剂入口(30),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的致冷剂入口通过位于箱体的第一空间中的喷嘴入口管(32)与箱体的致冷剂入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器单元,
其中所述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其中之一插入到所述喷嘴部分和喷嘴入口管的另一个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蒸发器单元,
其中所述喷嘴入口管(32)具有孔(32a),从致冷剂入口流入喷嘴入口管的一部分致冷剂从所述孔(32a)流入第一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发器单元,
其中多个孔(32a)在箱体的纵向设置在喷嘴入口管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发器单元,
其中所述孔设置为构成用于减压致冷剂的节流阀。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任何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单元,
其中所述致冷剂吸入口在圆周方向沿喷嘴部分的整个外周设置。
19.一种蒸发器单元,所述蒸发器单元包括:
喷射器(14),其具有构造用于减压致冷剂的喷嘴部分(14a)、以 及致冷剂吸入口(14b),从喷嘴部分喷出的高速致冷剂流从所述致冷剂吸入口(14b)抽吸致冷剂,其中从喷嘴部分喷出的致冷剂和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混合,并从喷射器的出口排出;
蒸发器(18),其连接到喷射器以蒸发将被抽吸进致冷剂吸入口的致冷剂或流出喷射器的出口的致冷剂,其中蒸发器包括致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管(21)、以及构造为将致冷剂分到管中或从管内收集致冷剂的总箱(18b);以及
分隔箱(40),其与总箱隔开,同时接触总箱,其中
所述喷射器位于总箱外部的分隔箱中,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铜焊到分隔箱以固定到分隔箱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蒸发器单元,其中
所述喷射器构成在分隔箱中,以在喷嘴部分和分隔箱之间在喷嘴部分的径向外部处限定致冷剂吸入通道(42),
所述致冷剂吸入通道(42)制作为与致冷剂吸入口(41)连通,使得从致冷剂吸入口抽吸的致冷剂流经致冷剂吸入通道(42),以及
所述喷嘴部分的外周表面在除了致冷剂吸入通道外的部分处铜焊到分隔箱。 
CN2008101499774A 2007-10-24 2008-10-24 蒸发器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9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6241 2007-10-24
JP2007-276241 2007-10-24
JP2007276241 2007-10-24
JP2008193153 2008-07-28
JP2008-193153 2008-07-28
JP2008193153A JP4553040B2 (ja) 2007-10-24 2008-07-28 蒸発器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9005A CN101419005A (zh) 2009-04-29
CN101419005B true CN101419005B (zh) 2010-12-08

Family

ID=40629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99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9005B (zh) 2007-10-24 2008-10-24 蒸发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553040B2 (zh)
CN (1) CN101419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3059B2 (ja) * 2009-08-28 2014-02-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
DE102009050886A1 (de) * 2009-10-27 2011-04-28 Behr Gmbh & Co. Kg Verdampfermodul
JP5509942B2 (ja) * 2010-03-11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ユニット、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ユニットの冷媒短絡検出方法
JP5316465B2 (ja) * 2010-04-05 2013-10-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
KR101867688B1 (ko) * 2016-08-30 2018-06-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CN114484914A (zh) * 2022-01-26 2022-05-13 湖南依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级制冷液化器及有机溶剂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14518794A (zh) * 2022-02-21 2022-05-20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的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110999A (zh) * 2022-06-24 2022-09-27 何致远 蒸汽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52Y2 (zh) * 1977-06-03 1982-01-08
JPH0626718A (ja) * 1992-07-08 1994-02-04 Nippondenso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
JPH11325656A (ja) * 1998-05-08 1999-11-26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ヘッダー分流器
JP4770474B2 (ja) * 2006-01-20 2011-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91548B2 (ja) * 2005-01-11 2012-03-07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浚渫装置
JP4259531B2 (ja) * 2005-04-05 2009-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
JP4661449B2 (ja) * 2005-08-17 2011-03-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07057177A (ja) * 2005-08-25 2007-03-08 Denso Corp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692295B2 (ja) * 2006-01-19 2011-06-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53040B2 (ja) 2010-09-29
JP2010043860A (ja) 2010-02-25
JP4978686B2 (ja) 2012-07-18
CN101419005A (zh) 2009-04-29
JP2009121804A (ja)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9005B (zh) 蒸发器单元
CN101737990B (zh) 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
CN101403553B (zh) 蒸发器单元
CN100491865C (zh) 用于制冷剂循环设备的单元
CN101776341B (zh) 蒸发器单元
CN100504238C (zh) 制冷剂循环设备的集成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US8534093B2 (en) Unit for ejector-type refrigeration cycl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365552B2 (en) Evaporator unit having tank provided with ejector nozzle
CN101021367A (zh) 制冷剂流量控制设备和使用该设备的喷射器制冷剂循环系统
CN109416207B (zh) 蒸发器单元
JP5062066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蒸発器ユニット
US11656014B2 (en) Heat exchanger
JP2014055765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US8201415B2 (en) Integrated unit fo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0580344C (zh) 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
JP5540816B2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JP4784418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蒸発器ユニット
CN113280542B (zh) 气液分离装置
JP2008144979A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用ユニット
CN113266969A (zh) 气液分离装置
JP2008075904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