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2320A -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2320A CN101412320A CNA2008101679457A CN200810167945A CN101412320A CN 101412320 A CN101412320 A CN 101412320A CN A2008101679457 A CNA2008101679457 A CN A2008101679457A CN 200810167945 A CN200810167945 A CN 200810167945A CN 101412320 A CN101412320 A CN 1014123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bubble
- stream
- housing containe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9—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8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vibration or ultra-so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402—Cleaning, repairing, or assemb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容纳的液体的余量变少也能够防止在传感器腔室的紧邻上游起泡而提高了液体检测精度的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包括:经由开口部露出形成有流路的主体壳体、与流路面对配置的传感器基座、安装在传感器基座上的传感器芯片、密封开口部的膜、将流路间隔成上游缓冲室和下游缓冲室的隔壁、以及与上游缓冲室相比配置在上游侧的气泡捕存部。气泡捕存部包括:在液体被消耗的使用时通过液位LH1随着容纳的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的气泡捕存室、在使用时在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导入液体的导入口、以及在使用时在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下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排出液体的排出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是涉及适于检测喷墨式记录装置等液体消耗装置中的液体(墨水)余量等的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代表示例,有具有图像记录用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作为其他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以下喷射头的装置: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色料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浆体)喷射头、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以及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等。
在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代表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具有对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的压力产生单元和将被加压后的墨水作为墨滴射出的喷嘴开口的喷墨记录头安装在托架上。通过经由流路将墨水容纳容器内的墨水持续地供应给记录头,能够持续地进行印刷。墨水容纳容器例如作为用户能够在墨水被耗尽时简单地进行更换的、可进行拆装的盒体而构成。
以往,有以下管理墨盒中的墨水的消耗的方法:通过用软件累积计算记录头射出的墨滴数量和进行维护时吸出的墨水量来计算墨水消耗量的方法;以及通过在墨盒上安装用于检测液面的电极而对实际消耗了预定量的墨水的时间进行管理的方法等。
但是,通过用软件累积计算墨滴的喷出数量或墨水量来计算墨水消耗量而进行管理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喷射头中的某些喷射头喷出的墨滴存在重量偏差。该墨滴的重量偏差虽然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但是考虑到由偏差导致的墨水消耗量的误差会累积的情况,因此需要向墨盒中充填富有余量的墨水。因此,根据个体的使用状态而会剩余相当于余量部分的墨水。
另一方面,利用电极来管理墨水耗尽的时间的方法由于能够检测出实际的墨水量而能够以高可靠性来管理墨水余量。但是,由于依靠墨水的导电性来检测墨水的液面,因此存在着可以检测的墨水的种类有限、电极的密封结构复杂的缺点。另外,由于通常使用导电性良好、耐腐蚀性高的贵金属来作为电极材料,因此会使墨盒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且,由于需要安装两个电极,因此制造工序增加,结果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装置作为压电装置(这里称为传感器单元)而被专利文献1公开。该传感器单元利用以下现象来监视墨盒内的墨水余量:当在与层积有压电元件的振动板相对的传感器腔室的内部有墨水和没有墨水时,由强制振动后的振动板的残余振动(自由振动)引起的残余振动信号的共振频率会有所改变。
在专利文献2的图8中,作为向传感器单元引导墨水的流路而公开了将墨水的流动方向在垂直方向上转换为相反方向的多个垂直方向转换部。该垂直方向转换部的上方的空间作为气泡捕集空间而发挥作用。
在专利文献3的图9或图14中公开了通过隔壁、该隔壁左右的主体壳体壁这三处来支承传感器基座的构造。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传感器相对的液体中设置防波壁,即使贮存室内的液面起泡,气泡也难以进入到传感器腔室内。
此外,专利文献5、6公开了不对覆盖液体通路的开口部的膜的一部分进行熔敷而确保了液体的旁路流路,之后对膜的一部分进行熔敷来封闭液体的旁路流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46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482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315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28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02225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306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技术采用了所谓迷路状的流路,采用了根据液体和气泡的比重差而将比重小的气泡蓄存在上方来进行捕集的比重分离方式。
这里,如专利文献2的图8所示,从气泡捕集空间的下方侧位置导入墨水,同样地从气泡捕集空间的下方位置导出墨水。这种构造的问题如后所述,当墨水接近耗尽时,例如如果由于连续印刷而使墨水消耗得快、墨水的流速快的话,则气泡捕集空间内的气泡会被吸入到墨水中而与墨水一起流出。这样一来,在传感器腔室的紧邻上游的缓冲室中会起泡,从而会由于传感器检测出气泡而导致误检测为墨水用尽。
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压电元件的振动被在三处与传感器基座接触的主体壳体吸收,从而难以充分地确保能够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出振动。另外,由于传感器基座定位在形成于主体壳体上的开口部中,因此在注入墨水时气泡会残留在传感器基座周围的微小的间隙中,因此有可能会误检测为墨水用尽。即使是专利文献4的防波壁也无法防止这种情况,原因是防波壁在初始注入墨水时会阻碍墨水的流动而很可能会导致在传感器基座的周围产生气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所容纳的液体余量变少也能够防止在传感器腔室的紧邻上游起泡而提高了液体检测精度的液体容纳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液体检测时能够得到大的振幅的构造、并且通过在导入液体时气泡难以残留在传感器基座周围的构造而减少了误检测的液体容纳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填充液体时由于构造的原因而导致气泡容易滞留、也能够释放出气泡而充分地填充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壳体,经由开口部而露出形成有液体的流路;传感器基座,从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开口部面对所述流路配置;传感器芯片,包括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基座的与所述流路面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压电元件和与所述压电元件相对配置并接纳作为检测对象的液体的传感器腔室;膜,将所述传感器基座保持在所述开口部中,并且密封所述开口部;隔壁,在所述主体壳体内将所述流路间隔成上游缓冲室和下游缓冲室;以及气泡捕存部,与所述上游缓冲室相比配置在上游侧;所述气泡捕存部包括:气泡捕存室,在所述液体被消耗的使用时通过液位随着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导入口,在所述使用时在所述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导入所述液体;以及排出口,在所述使用时在所述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下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排出所述液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将液体具有预定的容量并内置有在该液体被消耗时对液体进行检测的液体检测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作为对象。一般来说,在连续地供应液体的流路的中途设置气泡捕存室是公知的,大体上分为比重分离方式和离心分离方式,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结构简单的比重分离方式。
气泡捕存室通过液位随着所容纳的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作为该气泡捕存的过程,在气泡捕存室中,当液位下降时,如果气泡捕存室的导入口位于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则在液位下降的过程的整个期间内,气泡会与液体外部的上方空间中积存的气体形成为一体。由此,防止了气泡混入到液体中。如果气泡捕存室的排出口位于铅垂下方侧的位置,则仅是排出未混入气泡的液体,气泡不会混入到与气泡捕存室相比位于下游的上游缓冲室中。由此,在液体检测时防止了误检测。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上游缓冲室与所述气泡捕存室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流路,该连通流路在所述使用时从所述气泡捕存室的所述排出口向铅垂上方引导所述液体,并从所述上游缓冲室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将所述液体导入到所述上游缓冲室中。
这样一来,即使是在上游缓冲室中,如上所述也会在弯液面重复破坏、再生的过程中从液体中除去气泡,因此能够防止混入到液体中的气泡流入到传感器腔室中而导致误检测。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与所述气泡捕存室相比配置在上游的、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向大气开放。这样一来,在气泡捕存室中形成的弯液面的上方的空间会被吸收了气泡的大气充满。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气泡捕存室与所述液体容纳室之间设置有呈迷路状弯曲的迂迴流路。该迂迴流路也能够捕存气泡。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在所述液体的填充时和所述使用时其姿势也可以上下颠倒。此时,在所述填充时变成了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气泡捕存室内导入所述液体。因此,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在所述填充时的姿势下位于所述气泡捕存室的所述导入口的铅垂上方的、使所述气泡捕存室与所述迂迴流路连通的旁路流路。该旁路流路能够在填充时将滞留在气泡捕存室的上方的气泡释放到迂迴流路侧。因此,能够防止气泡混入到气泡捕存室的液体中。另外,能够防止由于气泡混入到气泡捕存室中而导致气泡捕存室内的液体容量减少。此外,旁路流路在所述填充时开放并在消耗液体的使用时被封闭。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传感器基座包括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向所述传感器腔室导入所述液体的第一孔和从所述传感器腔室向所述流路的下游侧导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孔,所述传感器基座在所述开口部的进深方向上,仅能够经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的所述隔壁而与所述主体壳体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一旦压电元件振动,则安装有包括压电元件的传感器芯片的传感器基座也会振动。如果该传感器基座与主体壳体的接触面积大,则传感器基座的振动会被主体壳体吸收。在该情况下,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出的例如残余振动波形的振幅无法获得能够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出的程度的足够的大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座在开口部的进深方向上,仅能够经由隔壁而与主体壳体接触。因此,被主体壳体吸收的振动为最小限度,确保了能够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出的足够的振幅。另外,在将传感器基座安装到开口部中时,能够通过隔壁来支承传感器基座,从而能够防止传感器基座掉落到开口部的里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主体壳体在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相对的位置具有流路壁,所述隔壁与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流路壁一体地形成并向所述传感器基座延伸。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成型形成主体壳体时一体地形成隔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主体壳体还具有在将所述传感器基座安装到所述开口部中的组装时在所述隔壁以外的一处或多处支承所述传感器基座的辅助支承部。由此,在将传感器基座安装到开口部中时至少为两点支承,因此在组装时能够稳定地支承传感器基座。
但是,所述辅助支承部在所述传感器基座被所述膜相对于所述流路壁实质上平行地支承的状态下不与所述传感器基座接触。由此,在通过压电元件来进行检测时,传感器基座仅能够与隔壁接触,从而确保了能够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出的足够的振幅。此外,即使在如液体容纳容器掉落时那样作用有冲击力的异常情况发生时,传感器基座会与辅助支承部接触,从而能够限制传感器基座的倾斜。由此,能够防止膜被传感器基座戳破。
为了取得以上效果,可以使从所述流路壁到所述辅助支承部的顶端的高度比从所述流路壁到所述隔壁的顶端的高度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不要求由所述膜支承的所述传感器基座始终与隔壁接触。在由膜支承的传感器基座与隔壁之间也可以存在微小的间隙。但是,条件是与和所述主体壳体一体地形成的所述隔壁之间的间隙的流路阻力比所述第一孔的流路阻力大。这是因为由此能够阻止液体或气泡经由间隙而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从而能够确保作为隔壁的功能。另外,为了得到大的压电元件的检测振幅,更加优选的是传感器基座不与隔壁接触。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隔壁的顶端部比基端部形成得薄,薄的顶端部位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这样一来,隔壁的可成形性变得优良,并且能够防止第一孔、第二孔的一部分被隔壁堵塞。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隔壁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与所述传感器基座一体地形成。另外,所述辅助支承部也可以与传感器基座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可以使从所述传感器基座到所述辅助支承部的顶端的高度比从所述传感器基座到所述隔壁的顶端的高度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传感器基座形成为具有四个边的形状,所述四个边在正交的两个轴的方向上各有两个边相对,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至少所述开口部中,在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四个边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四个边突出的至少四个定位部,在除了所述至少四个定位部以外的区域中,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壁部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四个边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上游侧或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传感器基座在至少四个边被至少四个定位部定位的情况下配置在开口部内,并且在除了至少四个定位部以外的区域形成的间隙成为液体流路。由此,能够减少残留在传感器基座周围的气泡,从而减少了由此引起的液体检测的误检测。通过四个定位部也会形成间隙,但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形成区域足够小,不会成为气泡成长的空间。
这里,至少四个定位部中的两个定位部存在于所述隔壁的延长线上。这是为了使流路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流动仅经由传感器腔室。
另外,优选的是:至少四个定位部中的一个定位部沿所述传感器基座的一个边形成为长的形状,更加优选的是沿长边形成为长的形状。这是因为这对于传感器基座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是有效的。
另外,优选的是:向所述流路的所述上游侧供应液体的供应口配置在不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第一孔相对的位置,从所述流路的所述下游侧排出液体的排出口配置在不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第二孔相对的位置。这是因为从供应口导入的液体或从传感器基座的第二孔导出的液体会碰到传感器基座或形成流路的壁而分散开,从而容易流入到间隙中。
进一步优选的是:向所述流路的所述上游侧供应液体的供应口和从所述流路的所述下游侧排出液体的排出口在除了所述至少四个定位部以外的区域与所述开口部相对配置。这是因为由此会使液体容易流入到所述间隙中。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液体的贮存室、与所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的流路,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贮存室和所述流路连通的各个开口部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上熔敷膜;从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第二连通口向所述贮存室内填充液体;以及在填充所述液体时,使滞留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气泡从所述贮存室的开口部经由所述膜的未熔敷部分流经至所述流路的开口部的旁路流路而将所述气泡从所述贮存室释放到所述流路中。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如果从配置在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第二连通口向贮存室内导入液体,则会成为气泡容易滞留在贮存室的铅垂上方侧的构造。由于在该构造中气泡无处释放,因此会与残留的气泡的量相对应地无法向贮存室内填充液体。此时,可以使滞留在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气泡从贮存室的开口部经由膜的未熔敷部分流经至流路的开口部的旁路流路而将该气泡从贮存室释放到所述流路中。由此,能够向贮存室内填充足够量的液体。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向所述贮存室内填充了液体并除去了气泡后,还包括对所述膜的所述未熔敷部分进行熔敷而封闭所述旁路流路的步骤。相反,如果是如液体始终以固定的方向流入到液体容纳容器中的缓冲器那样的液体容纳容器,则不需要封闭旁路流路,应该始终确保除去气泡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液体消耗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所述第一连通口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所述第二连通口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下方部,在所述液体填充步骤中,在与所述液体消耗时上下颠倒了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来填充液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由于在液体消耗时和填充时液体容纳容器的上下颠倒,因此在填充时成为了气泡容易滞留在贮存室的铅垂上方侧的构造。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相同,能够释放滞留的气泡。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主存储室和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并用于检测有无液体的液体传感器,所述贮存室是用于在所述液体消耗时防止气泡侵入所述液体传感器的气泡捕存室。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将上述方式的贮存室置换为气泡捕存室。该气泡捕存室也通过液位随着所容纳的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作为该气泡捕存的过程,在气泡捕存室中,当液位下降时,如果气泡捕存室的导入口位于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则在液位下降的过程的整个期间内,气泡会与液体外部的上方空间中积存的气体形成为一体。由此,防止了气泡混入到液体中。液体填充时释放气泡的动作与上述相同。
在上述各方法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释放气泡的步骤中,将比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突出而形成的一个以上的突起作为所述未熔敷部分,将通过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而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与所述膜之间产生的间隙用作所述旁路流路,在所述旁路流路的封闭步骤中,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和所述膜进行熔敷而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压平。或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释放气泡的步骤中,将比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凹陷而形成的一个以上的槽作为所述未熔敷部分,将在所述一个以上的槽的底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之间产生的间隙用作所述旁路流路,在所述旁路流路的封闭步骤中,对所述一个以上的槽和所述膜进行熔敷而封闭所述一个以上的槽。
并且,可以包括在所述填充时从所述流路侧排气的步骤。这样一来,能够排出释放到流路侧的气泡并将其排出到外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第一液体容纳部,与大气连通并容纳液体;第二液体容纳部,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的下游侧并容纳液体;液体流路,使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连通;液体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下游侧,用于检测有无液体;以及液体供应部,位于所述液体传感器的下游侧,用于排出所述液体;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相邻配置,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液体流路的一部分是通过将膜接合在框体上而形成的液体容纳容器,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具有与所述液体流路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与所述液体传感器连通的第二连通口,在消耗液体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即在液体容纳容器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姿势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上方部位,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下方部位,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在所述框体上接合所述膜并残留所述框体的与所述膜接合的接合面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的边界处的一部分而不进行所述接合,由此形成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流路并形成使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连通的旁路流路;第二步骤,从所述液体供应部、即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所述第二连通口侧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中注入液体;以及第三步骤,通过在所述接合面的所述一部分上接合所述膜来封闭所述旁路流路。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框体的所述接合面的所述边界处设置有突起部或槽部,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在所述接合面上接合所述膜并残留包括所述突起部或所述槽部的所述接合面的一部分而不进行所述接合来形成所述旁路流路,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在包括所述突起部或所述槽部的所述接合面的一部分上接合所述膜来封闭所述旁路流路。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连通口在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的边界的附近形成,在注入液体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所述旁路流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相比在上方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对角配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的一部分通过在所述框体上接合所述膜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简要的立体图;
图2是墨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放大了图2的一部分的墨水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墨水检测装置的上游侧的气泡捕存室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路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作为图4的比较示例的气泡捕存室的截面图;
图6是墨盒的正面图;
图7是图6的A1—A1截面图;
图8是图6的B1—B1截面图;
图9是墨盒的右侧面图;
图10是从背侧观察传感器基座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表侧观察安装有传感器芯片的传感器基座的立体图;
图12是组装了墨水检测装置之后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传感器基座的第一、第二孔与隔壁的位置关系的简要的说明图;
图14的(A)和(B)是表示隔壁的变形示例的图;
图15的(A)和(B)是表示设置了辅助支承部的变形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将隔壁和辅助支承部设置在传感器基座侧的变形示例的图;
图17是传感器芯片的截面图;
图18是从各图的上方观察图14的(B)、图15的(B)、或图16所示的传感器基座210的安装构造并示意性地进行了图示的平面图;
图19的(A)是以与图18相同的状态进行了图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A2—A2截面图,图19的(C)是图19的(A)的B2—B2截面图;
图20是更具体地表示图19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1是图20的A3—A3截面图;
图22是图20的B3—B3截面图;
图23是安装传感器基座210之前的主体壳体400的平面图;
图24的(A)是表示与图19的(A)、(B)、图20相同的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4的(B)是图24(A)的A4—A4截面图;
图25是从膜侧观察图2所示的壳体主体时的图;
图26是图25的C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27是图25的C部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非用于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恰当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所有的结构也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而必须的。
(墨盒的简要情况)
参照附图来说明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检测装置的墨盒(液体容纳容器)。
图1表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消耗装置)的简要结构。托架1经由由托架马达2驱动的同步带3而在导向部件4的引导下在压纸卷轴5的轴向上往复移动。
在托架1的、与记录纸6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喷墨式记录头12。在设置于托架1的上部的固定器(未图示)上安装有向记录头12供应墨水(水性墨水或油性墨水)的可进行拆装的墨盒100。
在作为该记录装置的非印刷区域的初始位置(图1中的右侧)配置有盖部件13。当安装在托架1上的记录头12移动到初始位置时,该盖部件13遮蔽住记录头12的喷嘴形成面,从而在与喷嘴形成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在盖部件13的下方配置有泵单元10,该泵单元10用于向由盖部件13形成的密闭空间施加负压来进行清洁等。
另外,在盖部件13的印刷区域侧的附近配置有擦拭单元11,该擦拭单元11具有由橡胶等形成的弹性板,并且例如可以相对于记录头12的移动轨迹在水平前后方向上进退。当托架1在盖部件13侧往复移动时,擦拭单元11可以根据需要来擦拭记录头12的喷嘴形成面。
图2是表示墨盒100的简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图示了与墨盒100安装在托架1上的状态时的上下方向相一致的状态。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用语“上”、“下”意味着墨盒100安装在托架1上的状态时的上下方向。
墨盒100具有:覆盖主体壳体102的背侧面的膜104、覆盖膜104和主体壳体102的底面的盖体106、以及覆盖主体壳体102的表侧面和上表面的膜108。
主体壳体102被肋或壁复杂地进行了划分。在主体壳体102中设置有:包括墨水容纳区域和墨水送出流路的墨水流路部、使墨水容纳区域与大气连通的墨水侧通路、以及包括大气阀容纳室和大气侧通路的大气连通部。省略对主体壳体102的详细的说明(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5408)。
墨水流路部的墨水送出流路最终与墨水供应部110连通,通过负压从该墨水供应部110吸引墨盒100内的墨水来进行供应。
设置在托架1上的固定器的墨水供应针(未图示)嵌入到墨水供应部110中。墨水供应部110具有:被墨水供应针按压而进行滑动、开阀的供应阀112、与墨水供应针的周围嵌合的由弹性体(elastomer)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部件114、以及对供应阀112向密封部件114的方向施力的由盘簧形成的施力部件116。这些部件通过装入施力部件116、然后使密封部件114与墨水供应部110嵌合、最后压入供应阀112来进行组装。
在主体壳体10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托架1上的固定器侧配合的杆120。在主体壳体102的一个侧面上的例如杆120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位于墨水供应部110的上游侧的、墨水送出流路的终端位置开口而形成的开口部130。在开口部130的周边形成有熔敷用肋132。形成有将与该开口部130面对的墨水送出流路134间隔成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在图2中省略了标号,参照后述的图8和图9的(A)、(B))的隔壁肋136。
(墨水检测装置的简要情况)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作为包括主体壳体102、墨水送出流路134、以及隔壁肋136的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检测装置的墨水检测装置200的简要情况。图3放大表示了图2所示的墨盒100中的墨水检测装置200。
在图2和图3中,墨水检测装置200包括:形成有墨水送出流路134的树脂制的主体壳体102、从主体壳体102的开口部130与墨水送出流路134面对配置的金属制的传感器基座210、安装在传感器基座210的与墨水送出流路134面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的传感器芯片220、将传感器基座210保持在开口部130中并密封开口部130的膜202、以及在主体壳体102内将墨水送出流路134间隔成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隔壁136。膜202粘结在传感器基座210的上表面上,并且熔敷在开口部130的周围的熔敷用肋132上。
在图2和图3中,墨水检测装置200还可以具有:配置在传感器基座210、传感器芯片220、膜202的上侧的压盖230;容纳在压盖230中并具有经由在膜202上形成的孔202a而与传感器芯片220电接触的端子242的中继端子240;以及容纳在压盖230中并与中继端子240的端子244电连接的电路基板250。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100,压盖230、中继端子240、以及电路基板250不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墨水检测装置的上游侧的流路构造)
在详细地说明墨水检测装置之前,参照图4来说明墨水检测装置内部的与墨水送出流路134相比位于上游的流路构造。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容器中的包括墨水检测装置200的最下游部分的截面图。在图4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作为墨水容纳区域的贮存室(液体容纳室)260和作为与贮存室260连通的送出流路并向上下左右弯曲的迷路状的迂迴流路270。例如,在迂迴流路270的最下游端配置有气泡捕存部280。另外,该气泡捕存部280例如经由连通流路290而与墨水检测装置200的墨水送出流路134连通。
气泡捕存部280包括:气泡捕存室(贮存室)282,在消耗墨水的使用时通过液位LH1随着所容纳的墨水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导入口284,在墨水使用时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导入墨水;以及排出口286,在墨水使用时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下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排出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泡捕存室282采用通过墨水与气泡的比重差来分离墨水和气泡的比重分离方式。该比重分离方式在连续地供应液体的系统中是公知的,但是本实施方式具有特别是在墨水余量减少了时也使气泡不会混入到墨水中的构造。
气泡捕存室282通过液面LH1随着所容纳的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该气泡捕存自身是基于比重分离方式的原理来进行的,与不间断地连续地供应液体的装置所使用的气泡捕存室没有区别。
作为墨水余量减少时的气泡捕存的过程,在气泡捕存室282中,如果导入口284位于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则即使初始时从导入口284产生的气泡混入到捕存室282中,在不久之后这些气泡群的下端低于导入口284时,在导入口284处无法形成弯液面,停止产生气泡。同时,滞留在上方的气泡破裂,相互合成一体而形成为一个气体的空间,其液面为LH1。在气泡捕存室282中,防止了之后气泡混入到液体中。如果气泡捕存室282的排出口286位于铅垂下方侧的位置,则仅是排出未混入气泡的液体,气泡不会混入到与气泡捕存室282相比位于下游侧的连通通路290和墨水检测装置200的送出流路134中。由此,当通过检测气泡来进行墨水用尽检测时,防止了误检测。
图5表示了比较示例。在该比较示例中,不间断地连续地供应液体的装置所使用的气泡捕存室500经由连通流路510与墨水检测装置200的送出流路134连通。即,气泡捕存室500的导入口502和排出口504均配置在气泡捕存室500的铅垂方向的下方位置。通过该气泡捕存室500,也能够将比重轻的气泡捕存到向其延长上方延伸的空间中。
但是,在该比较示例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墨水的单位时间的消耗量大时,在气泡捕存室500中墨水会一直被气泡置换而直到最后,因此有时即使在气泡到达了墨水检测装置200时在其上游也会残留有很多气泡。在该状态下随着时间的经过,气泡不久会破裂,但是形成这些气泡的墨水会成为剩余墨水,在再次使用时可能会被墨水检测装置吸入而发生后检测。此外,气泡捕存室500内的气泡506会被卷入到墨水的流动中,并经由下游侧的连通流路510而被送出到墨水检测装置200的送出流路134中。这样一来,如后所述气泡会混入到传感器腔室内而导致误检测为墨水用尽。
关于这一点,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从设置在气泡捕存室282的上方位置的导入口284导入墨水,在气泡捕存室282内,能够在液位LH1随着墨水余量的减少而下降的过程的整个期间内可靠地防止气泡残留在墨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泡捕存室282可以与送出流路134直接连结,也可以在气泡捕存室282的下游侧设置连通流路290。连通流路290具有在墨水消耗时与气泡捕存室282的排出口286连通的供应口292,该连通流路290将从铅垂下方位置导入的墨水导向铅垂上方。并且,连通流路290还具有从送出流路134(上游缓冲室134a)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导出墨水的导出口294。
这样一来,在气泡捕存室282内的墨水变空后的接近墨水用尽的时候,如图4所示在送出流路134(上游缓冲室134a)内液位HL2下降,此时会形成弯液面。因此,即使是在送出流路134(上游缓冲室134a)内,如上所述也会在弯液面重复破坏、再生的过程中从液体中除去气泡。这样,进一步防止了误检测。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气泡捕存室282相比配置在上游的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室(贮存室)260如上所述向大气开放。这样一来,在气泡捕存室282中形成的弯液面的上方的空间能够通过置换消耗了的墨水的方式而充满大气。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泡捕存室282与液体容纳室(贮存室)260之间设置有呈迷路状弯曲的迂迴流路270。该迂迴流路270也能够捕存气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填充墨水液体时也可以与消耗墨水的使用时不同,上下颠倒气泡捕存室282来配置墨盒而进行操作。此时,从在填充墨水时上下颠倒而位于铅垂上方侧的位置的排出口286导入墨水。因此,可以在填充墨水时的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方向上的上方侧的位置设置在填充墨水时开放并使气泡捕存室282与迂迴流路270连通的旁路流路288。该旁路流路288在填充墨水时能够将滞留在气泡捕存室282的上方的气泡释放到迂迴流路270侧。因此,能够防止气泡混入到气泡捕存室282的液体中。另外,由于能够排除滞留在气泡捕存室282内的气泡,因此能够使墨水充满气泡捕存室282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下游的墨水检测装置200尽管是在墨水余量多的情况下也由于气泡的混入而误检测为墨水用尽的情况发生。此外,旁路流路288在消耗墨水的使用时被封闭。
(墨水检测装置的详细情况)
参照图6~图13来详细地说明墨水检测装置200的详细情况。图6是主体壳体102的正面图。如作为图6的A1—A1截面图的图7所示,墨水送出流路134在图1所示的至墨水供应部110之前的终端侧的位置通过开口部130露出。
如作为图6的B1—B1截面图的图8和作为墨盒100的右侧面图的图9所示,通过开口部130露出的墨水送出流路134被隔壁136间隔成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此外,如图8所示,与上游缓冲室134a面对地配置供应口135a,如图6所示,与下游缓冲室134b面对地配置排出口135b。
图10是从下方观察传感器基座210时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在传感器基座210上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第一孔(供应路径)212和第二孔(排出路径)214。
图11是从上方观察安装有传感器芯片220的传感器基座210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组装了图2和图3所示的墨水检测装置200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图17是传感器芯片的截面图。
在图12和图17中,传感器芯片220具有接纳作为检测对象的墨水(液体)的传感器腔室222,传感器腔室222的下表面为了能够接纳墨水而敞开。传感器腔室222的上表面如图11和图17所示被振动板224封闭。并且,在振动板224的上表面配置有压电元件226。
具体地说,如图17所示,传感器芯片220具有振动腔室形成基部300,该振动腔室形成基部300通过在腔室板301上层积振动板224而构成并具有相对的第一面300a和第二面300b。传感器芯片220还具有层积在腔室形成基部300的第二面300b侧的压电元件226。
在振动腔室形成基部300上形成有用于接纳作为检测对象的介质(墨水)的呈圆筒形的空间形状的腔室222,该腔室222向第一面300a侧开口,腔室222的底面部222a由振动板224可振动地形成。换言之,振动板224整体中的实际上进行振动的部分的轮廓被222规定。在振动腔室形成基部300的第二面300b侧的两端形成有电极端子228、228。
在振动腔室形成基部300的第二面300b上形成有下部电极310,该下部电极310与一侧的电极端子228连接。
在下部电极310上层积有压电层312,在该压电层312上层积有上部电极314。上部电极314与跟下部电极310绝缘的辅助电极320连接。在该辅助电极320上连接有另一侧的电极端子228。
压电元件226例如具有通过由于传感器腔室222内有无墨水而造成的电特性(例如频率)的差异来判断墨水用尽的功能。作为压电层的材料,可以使用锆钛酸铅(PZT)、锆钛酸铅镧(PLZT)、或不使用铅的无铅压电膜等。
传感器芯片220通过将芯片主体的下表面载置在传感器基座210的上表面中央部而被粘接层216一体地接合在传感器基座210上,在通过该粘接层216接合的同时传感器基座210与传感器芯片220之间被密封。
(墨水余量检测)
如图12所示,从墨水送出流路134的供应口135a导入的墨水在作为被隔壁136间隔开的一个腔室的上游缓冲室134a中停留。
该上游缓冲室134a经由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孔212与传感器芯片220的传感器腔室222连通。因此,上游缓冲室134a内的墨水随着墨水的导出而经由第一孔212被导入到传感器腔室222中。这里,来自被压电元件226施加振动的振动板224的振动被传至墨水,根据该残余振动波形的频率来检测有无墨水。在除了墨水之外空气也混入到了传感器腔室222中的用尽终点,残余振动波形的衰减大,与充满墨水的状态时相比频率变高。通过检测出该情况,能够检测出墨水用尽。
具体地说,如果向压电元件226施加了电压,则振动板224随着压电元件226的变形而变形。如果在强制性地使压电元件226变形后解除电压的施加,则在一段时间内振动板224会残留有挠曲振动。该残余振动是振动板224和传感器腔室222内的介质的自由振动。因此,通过使施加给压电元件226的电压为脉冲波形或矩形波,能够容易地获得施加电压后的振动板224和介质的共振状态。
该残余振动是振动板224的振动,使压电元件226产生变形。因此,压电元件226伴随着残余振动而产生反电动势。
如图12所示,电路基板250具有与贯穿表背面的镀通孔252连接的电极254。来自与传感器芯片220接触的中继端子240的信号经由镀通孔252和电极254而被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上的解析电路(未图示)处理,其结果被传送给安装在电路基板250上的半导体存储装置(未图示)。即,压电元件226的反电动势经由中继端子240被传输给解析电路,其结果被存储在半导体存储装置中。
由于能够根据这样检测出的反电动势来确定共振频率,因此能够根据该共振频率而检测出墨盒100内有无墨水。此外,在半导体存储装置中存储有墨盒100的种类等的识别信息、墨盒100所保持的墨水的颜色的信息、以及墨水的现存量等信息。
停留在传感器腔室222内的墨水随着墨水的进一步导出而经由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二孔214被导入到下游缓冲室134b中。并且,经由墨水排出口135b而被沿墨水送出流路134导出,最终经由墨水供应部110(参照图2)而被从墨盒100排出。
(传感器基座的支承方法和支承构造)
在开口部130中安装传感器基座210、传感器芯片220、以及膜202需要以下两个步骤。即,将安装有传感器芯片220的金属制传感器基座210从形成有流路134的主体壳体102的开口部130与流路134面对配置的第一步骤、将膜202熔敷在开口部130的周围的肋132上并通过膜202将传感器基座210支承在主体壳体102上的第二步骤。通过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传感器芯片220上形成的传感器腔室222经由形成在传感器基座210上的第一孔212与上游缓冲室134a连通,并且经由在传感器基座210上形成的第二孔214与下游缓冲室134b连通,从而形成液体的检测路径的情况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膜202进行熔敷之前的第一步骤中,仅通过隔壁136来支承传感器基座210(隔壁的支承功能)。这是因为在将膜202熔敷在开口部130的周围的熔敷用肋132上之前必须将传感器基座210临时定位在开口部130的预定的位置。另外,在于第二步骤中通过膜202支承了传感器基座210之后,在开口部130的进深方向上,传感器基座210仅能够与隔壁136接触(隔壁的上游、下游的间隔功能)。此外,由于传感器基座210由膜202支承,因此不要求传感器基座210始终与隔壁136接触,但是始终要求隔壁136具有上游、下游间隔功能。
这里,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划分出墨水送出路径134而具有与传感器基座210相对配置的流路壁102a。并且,隔壁136与该流路壁102a一体地形成。该隔壁136是对于将墨水送出流路134间隔成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来说不可缺少的构造。这是因为如果不存在隔壁136,则无法保证墨水送出路径134内的作为介质的墨水或气泡流经传感器腔室222。如果墨水送出路径134内的墨水或气泡不流经传感器腔室222,则传感器芯片220会误检测为墨水用尽终点。
为了将墨水送出流路134间隔成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必须使隔壁136与传感器基座210抵接,或者形成微小的间隙以使得气泡不会通过传感器基座210与隔壁136之间的间隙。换言之,间隙的流路阻力比第一孔212的流路阻力大,至少不允许气泡通过。这是隔壁136的本来的功能。
另一方面,隔壁136在安装传感器基座210时(第一步骤)与传感器基座210抵接而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防止传感器基座210掉落到开口部130的里侧。即,在第一步骤中,隔壁136具有临时支承传感器基座210的临时支承功能。
在将膜202熔敷在开口部130的周围的熔敷用肋132上、将传感器基座210和传感器芯片220安装在开口部130中之后,传感器基座210仍然是除了传感器芯片220和膜202之外仅与隔壁136接触。即,在开口部136的进深方向上,传感器基座210仅能够与隔壁136接触。
这使得能够检测出由压电元件226产生的残余振动波形。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检测装置200的主体壳体102是墨盒100的主体壳体的一部分,容量大。主体壳体102一般是由树脂制造的,例如由聚丙烯等柔软材料形成,如果容量大的话则振动吸收变大。
这里,一旦压电元件226振动,则除了振动板224以外,安装有该传感器芯片220的传感器基座210也会振动。如果该传感器基座210与主体壳体102的接触面积大,则传感器基座102的振动会被主体壳体102吸收。在情况下,无法获得能够通过压电元件226检测出的程度的足够大的残余振动波形的振幅。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座210仅由膜202和隔壁136支承,因此被主体壳体102吸收的振动波为最小限度,确保了能够通过压电元件226检测出的足够的振幅。
图13是从下方观察在隔壁136的中途切断了的状态时的图。隔壁136位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孔212与第二孔214之间。并且,隔壁136的顶端部的最大厚度不能是在隔壁136与第一、第二孔212、214接触的情况下会堵塞第一、第二孔212、214的厚度。这是因为会增大设计为预定值的第一、第二孔的流路阻力。
(变形示例)
如上所述详细地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到可以在实际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事项和效果的情况下进行多种变形。因此,这样的变形示例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的用语一起至少记载过一次的用语能够在说明书或附图的任何地方被置换为该不同的用语。
隔壁136可以如图14的(A)、(B)所示那样形成为流路壁102a侧的自由端136b的厚度比基端136a的厚度薄的锥形形状。即,即使基端136a比第一、第二孔212、214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宽,只要自由端136b的厚度与图12相同小于等于边缘之间的距离即可。这是因为不会增大第一、第二孔212、214中的流路阻力。通过形成厚的基端136a,能够改善注塑成型时的可成形性。此外,作为形成薄的自由端136b的方法,除了如图14的(B)那样形成为倾斜锥形面以外,还可以使自由端部弯曲。
为了提高传感器基座210的安装时的稳定性,可以如图15的(A)、(B)所示那样构成。即,可以设置隔壁136以外的辅助支承肋138。在图15的(A)、(B)中,配置了能够在传感器基座2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抵接的两个辅助支承肋138。但是,从流路壁102a到两个辅助支承肋138的顶端的高度H1比到隔壁136的顶端的高度H2小。
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传感器基座210时仅通过隔壁136来支承,因此传感器基座210会如跷跷板那样成为中心支承,稳定性不好。在图15的(A)、(B)的实施方式中,即使传感器基座210倾斜,其下降了的端部也会与辅助支承肋138抵接,因此会与隔壁136形成两点支承而非常稳定。
但是,由于如图15的(B)所示在组装了传感器210之后传感器基座210与流路壁102a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辅助支承肋138不会与传感器基座210接触。由此,能够与图12的实施方式同样地确保大的残余振动波形的振幅。
另外,在组装了传感器基座210之后,即使在如作用有掉落冲击力那样的异常情况发生时,辅助支承肋138也能够防止传感器基座210过度地倾斜。因此,能够防止由膜202支承的传感器基座210过度地倾斜而戳破膜202。
另外,隔壁136不限于设置在流路壁102a上。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设置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第二孔212、214之间垂下的隔壁216。该隔壁216与流路壁102a接触,或者间隔着流路阻力比第一孔212的流路阻力大的微小的间隙而与流路壁102a相对。在图16中,还设置有在传感器基座210的例如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垂下的辅助支承肋218。从传感器基座210的下表面到两个辅助支承肋218的顶端的高度H1比到隔壁216的顶端的高度H2小。这样,也能够取得与图15的(A)、(B)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流路壁102a和传感器基座210中的一个上设置隔壁,在另一个上设置辅助支承肋。当这样在传感器基座210上设置隔壁216和/或辅助支承肋218时,例如通过切削加工来形成传感器基座210。
(误检测防止构造)
接着,参照图18~图23来说明用于防止由气泡导致的误检测的构造。
图18是从各图的上方观察图14的(B)、图15的(B)、或图16所示的传感器基座210的安装构造并示意性地进行了图示的平面图。但是,在图18中除去了膜202而进行了图示。如图18所示,在主体壳体102上形成有开口部102A,在于该开口部102A内配置了传感器基座210的状态下,传感器基座210由膜202支承。但是,在图18中未图示出膜202。
这里,在开口部102A的内壁部与矩形形状的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D1。通过按照使该间隙D1小的方式在设计上设定公差,使传感器基座210被定位在开口部102A内。
说明图18所示的构造的问题。在向主体壳体102内填充墨水时,使主体壳体102内成为接近真空的状态来填充墨水。此时,间隙D1与图12所示的上游缓冲室134a或下游缓冲室134b连通,但是由于窄至墨水不会进入的程度,因此一旦在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中充满了墨水,则在间隙D1中会残留有气泡。
由于膜202例如如聚丙烯(pp)等那样具有气体透过性,因此该气泡在经过了长时间后会引入气体而成长变大。成长了的气泡例如由于传感器基座210上的压电元件226(参照图1)的振动等而离开间隙D1并进入到图12所示的与传感器腔室222连通的上游缓冲室134a或下游缓冲室134b中。一旦该气泡到达了传感器腔室222,则尽管还存在有墨水,但却会误检测为墨水用尽。
图19的(A)~图19的(C)示意性地表示了改善了该问题的构造。图19的(A)是以与图18相同的状态进行了图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9的(B)是图19的(A)的A2—A2截面图,图19的(C)是图19的(A)的B2—B2截面图。
由于图19的(A)用于表示解决的原理,因此示意性地表示的传感器基座210为具有四个边的矩形。在开口部402中,在与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相对的位置局部地设置有向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突出的四个定位部410、411、412、413。
此时,如图19的(A)所示,在传感器基座2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定位部410、412之间的距离之间产生了间隙D1。同样,在传感器基座2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定位部411、413之间的距离之间产生了间隙D1。在设计上通过尺寸公差来规定间隙D1,由此能够通过四个定位部410~413对传感器基座210进行定位。此外,间隙D1的尺寸与图18所示的间隙D1相同,该间隙D1窄至墨水不会流入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除了四个定位部410、411、412、413以外的区域中,在形成开口部402的壁部与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之间形成有与由于上述设计公差而产生的间隙D1相比足够大的间隙D2。该间隙D2形成流路134的一部分,该流路134在被图19的(A)所示的隔壁136间隔开的图19的(B)或图19的(C)所示的上游缓冲室134a或下游缓冲室134b中形成。
即,在注入墨水时,如图19的(B)的实线所示,墨水经由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孔212被导入到传感器腔室222中,如图19的(B)的虚线所示,从对上游缓冲室134a的供应口135a导入的墨水碰到位于行进方向上的前方的壁(传感器基座210)而分散开,墨水会流入到传感器基座210的周围的间隙D2中。或者,如图19的(C)的实线所示,墨水经由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二孔214而被从传感器腔室222导向排出口135b,如图19的(B)的虚线所示,从第二孔214导出的墨水碰到位于行进方向上的前方的壁(下游缓冲室134b的壁)而分散开,墨水会流入到传感器基座210的周围的间隙D2中。
这样,在间隙D2中也充满了墨水而不会残留气泡。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用尽的误检测。
此外,为了使墨水容易流入到间隙D2中,优选的是:上游缓冲室134a的供应口135a被设定在不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孔212相对的位置,下游缓冲室134b的排出口135b被设定在不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二孔214相对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此一来,如上所述由于在被导入或被导出的墨水的行进方向上的前方存在壁,因此墨水会分散开而容易流入到间隙D2中。
这里,四个定位部中的相对的两个定位部410、412存在于隔壁136的延长线上(参照图19的(A))。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从隔壁136的一侧与另一侧连通的流路会由于间隙D2而形成,从而会形成不经过传感器腔室222的墨水流路。
图20~图23表示了更具体化了图19的(A)~图19的(C)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图20是以与图19相同的状态进行了图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1是图20的A3—A3截面图,图22是B3—B3截面图。图23是安装传感器基座210之前的主体壳体400的平面图。
如图20所示,在主体壳体400的开口部402的周围形成有与膜202(省略图示)进行热熔敷的环状的熔敷部404。传感器基座210具有在正交的两个轴上各有两个边相对的共计四个边。传感器基座210出于定位的需要而具有四个边,连结该各个边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如图20~图23所示,在开口部402中,在与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突出的四个定位部410、411、412、413。其中,定位部410沿传感器基座210的一个边、尤其是沿长边形成为长的形状。其他的定位部411~413相对于传感器基座210的其他的三个边局部地设置。
通过在设计上对传感器基座210所具有的、在正交的两个轴上分别各有两个边相对的共计四个边与和它们相对的四个定位部410~413之间的间隙D1(在图20~图23中省略)设定公差,使传感器基座210被定位在开口部402内。另外,通过四个定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定位部410沿传感器基座210的一个边、尤其是沿长边形成为长的形状,对于传感器基座210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具有效果。但是,多设定存在间隙D1的区域由于会产生气泡而是不利的,从旋转限制的角度出发,形成为长形状的定位部仅沿一个边形成即可。
并且,在除了四个定位部410、411、412、413以外的区域中,在形成开口部402的壁部与传感器基座210的四个边之间形成有与由于上述设计公差而产生的间隙相比足够大的间隙D2。该间隙D2形成流路134的一部分,该流路134在被隔壁136间隔开的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中形成。
如上所述,使主体壳体400的内部成为近似真空的状态来填充墨水。此时,与上游缓冲室134a或下游缓冲室134b连通的间隙D2也可能会成为墨水的流路,因此一旦上游缓冲室134a和下游缓冲室134b中充满了墨水,则间隙D2中也会充满墨水而不会残留气泡。由此,能够防止墨水的误检测。
此外,四个定位部中的相对的两个定位部410、412存在于隔壁136的延长线上(参照图23),防止了形成不经过传感器腔室222的墨水流路。
在图20~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游缓冲室134a的供应口135a设定在不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一孔212相对的位置,下游缓冲室134b的排出口136b设定在不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二孔214相对的位置。关于该供应口135a和排出口135b的位置,也可以如图24的(A)和(B)所示那样来设定。图24的(A)是表示与图19的(A)相同的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4的(B)是图24的(A)的A4—A4截面图。
在图24的(A)和图24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上游缓冲室134a的供应口135a和设置于下游缓冲室134b的排出口135b均配置在与开口部402的间隙D2相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设置间隔开供应口135a和上游缓冲室134a的间隔壁134a1和间隔开排出口135b和下游缓冲室134b的间隔壁134b1。
这是因为从供应口135a导入的墨水通过直线前进而流入到间隙D2中,优选的是被间隔壁134a1引导而流入到间隙D2中。同样,原因在于从传感器基座210的第二孔216排出的墨水碰到下游缓冲室134b的壁而分散开并流入到间隙D2中,优选的是被间隔壁134b1引导而流入到间隙D2中。
(旁路流路的详细情况)
参照图25~图27来说明通过图4说明了的用于除去气泡的旁路流路288的详细情况。图25是从膜104侧观察图2所示的壳体主体102时的图。图26是图25的C部的放大平面图,图27是C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图26和图27中,在壳体主体102上设置有作为液体容纳室的贮存室260、迂迴流路270、以及气泡捕存室282,它们具有在膜104(图2)的安装面侧开口的开口部。在壳体主体102中的安装膜104的面侧的密封面600上热熔敷膜104。由此,贮存室260、迂迴流路270、以及气泡捕存室282的各开口部被液密性地密封。
这里,图25~图26图示了向该墨盒100填充墨水时的填充时的姿势而不是图2所示的墨水消耗时(使用时)的姿势。即,墨盒100在使用时和填充墨水时上下颠倒配置。这是因为在填充墨水时使墨水供应部110位于上方并从墨水供应部110填充墨水。
在填充墨水时,从配置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侧的排出口286向气泡捕存室282内导入墨水。另外,此时从配置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下方侧的导入口284向迂迴流路270排出墨水。即,在填充墨水时,与墨水消耗时(使用时)的上下位置关系颠倒,导入口284变成排出口,排出口286变成导入口,功能也反过来。此后,为了避免墨水消耗时(使用时)和墨水填充时的名称和功能的混乱,将导入口284和排出口286也称为第一连通口284和第二连通口286。
说明了在图2所示的墨水消耗时(使用时)的姿势下第一、第二连通口284、286相对于气泡捕存室282的位置关系对于能够捕存气泡来说是有用的。
但是,在位置关系相反、出口和入口也反过来的填充时,第一、第二连通口284、286相对于气泡捕存室282的位置关系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图27的第二连通口286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部,在填充墨水时成为入口。另一方面,图27的第一连通口284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下方部,在填充墨水时成为出口。如果从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部的第二连通口286填充墨水并从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下方部的第一连通口284排出墨水,则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部容易形成气泡滞留的滞留部分。如果该气泡没有释放场所,则气泡捕存室282不会被墨水充满。不但如此,残留在气泡捕存室282中的气泡还会在墨水消耗时移动到墨水检测装置200中并进入到传感器腔室222中而导致产生墨水用尽误检测。
因此,设置了用于除去气泡的旁路流路288。该旁路流路288在通过不对膜104的一部分进行熔敷而形成这一点上与专利文献5、6的技术相同,但是在设置场所和用途或目的方面与专利文献5、6不同。
如图27所示,通过比密封面600突出了高度T的一个以上的突起6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突起610来确保旁路流路288。一旦该突起610不与膜104进行熔敷,则在形成于壳体主体102的一个面上的密封面600与膜104之间确保了通过突起610而产生的间隙。该间隙成为了旁路流路288。更详细地说,从气泡捕存室282的开口部经由膜104的未熔敷部分(特别是两个突起610之间)而与迂迴流路270的开口部连通,形成了旁路流路288。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密封面600凹下去一定深度的一个以上的槽来确保旁路流路288。这是因为一旦该槽不与膜104进行熔敷,则在槽的底部与膜104之间确保了间隙。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
具有图25~图27所示的构造的壳体主体的墨盒100(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密封面600上熔敷图2所示的膜104,该密封面600在形成了分别与气泡捕存室282和迂迴流路连通的各个开口部的壳体主体102的一个面上形成。此时,如上所述,为了确保旁路流路288,将突起610或槽作为不与膜104进行熔敷的未熔敷部分。此外,优选将墨盒100配置在减压气氛内来进行该熔敷作业。这是因为无用的空气不会进入到墨盒100内的墨水流路中。
然后,使墨盒100成为与墨水消耗时的姿势(图2、图3、图6等)上下颠倒了的姿势(图25~图27),从墨水供应口110填充墨水。在该填充时,从配置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部的第二连通口286向气泡捕存室内导入墨水。通过施加墨水供应压力并使墨水流路减压来更顺畅地导入墨水。另外,也可以在从与迂迴流路270相比位于下游侧的开口(未图示)进行减压排气的同时来填充墨水。气泡捕存室282内的墨水经由位于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下方部的第一连通口284而被供应给迂迴流路270和位于其下游的贮存室260等。
在该墨水填充时,使滞留在气泡捕存室282的铅垂上方部的气泡从气泡捕存室282的开口部经由膜104的未熔敷部分而流经至迂迴流路270的开口部的旁路流路288,从而将该气泡从气泡捕存室282释放到迂迴流路270中。该气泡从向大气开放的末端开口被释放到外部。此外,一旦从与迂迴流路270相比位于下游侧的开口进行减压排气,则气泡会被强制性地排出到墨盒100外部。
并且,在墨水填充步骤结束后,对膜104的未熔敷部分进行熔敷而封闭旁路流路288。这是因为只在墨水填充时需要旁路流路288,在墨水消耗时不需要旁路流路288。
该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不限于图25~图27所示的墨盒100,液体容纳容器的用途不限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墨盒。可以应用于具有喷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消耗装置。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浆体)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具有试料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以及微型移液器等。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不限于上架式(on carriage)墨盒,也可以是不安装在托架上的副墨罐、离架式(off carriage)墨盒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检测装置的壳体主体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壳体主体的一部分,去除了专利文献2那样的密封橡胶和弹簧,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作为与液体容纳容器的壳体主体相独立的单元来构成液体检测装置。在该情况下,虽然可能无法去除密封橡胶或弹簧,但是即使单元壳体大型化,也能够将该单元壳体的振动吸收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有助于确保大的检测波形的振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具有在与记录用纸(省略图示)的运送方向(前后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记录头19与记录用纸(省略图示)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整体形状的、所谓全行(full line)式(行头方式)的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包括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类似凝胶的流状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或色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且,也可以是精确地向手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凝胶体(例如物理凝胶体)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并且,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它们中的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液体”是不包括仅由气体形成的液体的概念,例如除了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以外,在液体中例如还包括液状体、流状体等。
根据液体容纳容器的不同,也可以将上述制造方法应用于具有蓄存液体的贮存室的液体容纳容器,而不是应用于向气泡捕存室282中填充液体的情况。即,不限于如上所述在液体消耗时进行气泡捕存。这是因为可能会存在即使在液体消耗时不进行气泡捕存也希望在液体填充时除去停留的气泡而使液体充满贮存室内部的需要。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不必一定是使用时的姿势和填充时的姿势上下颠倒的情况。这是因为根据用途的不同,可能会有不消耗液体的装置或者可能会存在由于气泡捕存以外的理由而希望使第一、第二连通口284、286在贮存室中处于与上述相同的位置关系的需要。迂迴流路270也不是必须的,只要是与第一连通口284连接的流路即可。
例如,可以是作为在填充时和消耗时液体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的一种缓冲器的液体容纳容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代替气泡捕存室282的贮存室中始终存在除去气泡的需要,因此不需要在液体填充后封闭旁路流路288。
Claims (20)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主体壳体,经由开口部而露出形成有液体的流路;
传感器基座,从所述主体壳体的所述开口部面对所述流路配置;
传感器芯片,包括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基座的与所述流路面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压电元件和与所述压电元件相对配置并接纳作为检测对象的液体的传感器腔室;
膜,将所述传感器基座保持在所述开口部中,并且密封所述开口部;
隔壁,在所述主体壳体内将所述流路间隔成上游缓冲室和下游缓冲室;以及
气泡捕存部,与所述上游缓冲室相比配置在上游侧;
所述气泡捕存部包括:气泡捕存室,在所述液体被消耗的使用时通过液位随着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余量的减少而下降来在上方捕存气泡;导入口,在所述使用时在所述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导入所述液体;以及排出口,在所述使用时在所述气泡捕存室的铅垂下方侧的位置被连通并排出所述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缓冲室与所述气泡捕存室之间还设置有连通流路,该连通流路在所述使用时从所述气泡捕存室的所述排出口向铅垂上方引导所述液体,并从所述上游缓冲室的铅垂上方侧的位置将所述液体导入到所述上游缓冲室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气泡捕存室相比配置在上游的、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向大气开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泡捕存室与所述液体容纳室之间设置有呈迷路状弯曲的迂迴流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的填充时和所述使用时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上下颠倒,在所述填充时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气泡捕存室内导入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在所述填充时的姿势下与所述气泡捕存室的所述导入口相比位于上方的、使所述气泡捕存室与所述迂迴流路连通的旁路流路,所述旁路流路在所述填充时开放并在所述使用时被封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座包括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向所述传感器腔室导入所述液体的第一孔和从所述传感器腔室向所述流路的下游侧导入所述液体的第二孔,
所述传感器基座在所述开口部的进深方向上,仅能够经由位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之间的所述隔壁而与所述主体壳体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基座形成为具有四个边的形状,所述四个边在正交的两个轴的方向上各有两个边相对,
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至少所述开口部中,在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四个边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所述传感器基座的所述四个边突出的至少四个定位部,
在除了所述至少四个定位部以外的区域中,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壁部与所述传感器基座的四个边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上游侧或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四个定位部中的两个定位部存在于所述隔壁的延长线上。
9.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液体的贮存室、与所述贮存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的流路,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贮存室和所述流路连通的各个开口部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上熔敷膜;
从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第二连通口向所述贮存室内填充液体;以及
在填充所述液体时,使滞留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的气泡从所述贮存室的开口部经由所述膜的未熔敷部分流经至所述流路的开口部的旁路流路而将所述气泡从所述贮存室释放到所述流路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贮存室内填充了液体并除去了气泡后,还包括对所述膜的所述未熔敷部分进行熔敷而封闭所述旁路流路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液体消耗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所述第一连通口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上方部,所述第二连通口配置在所述贮存室的铅垂下方部,
在所述液体填充步骤中,在与所述液体消耗时上下颠倒了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来填充液体。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主存储室和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并用于检测有无液体的液体传感器,
所述贮存室是用于在所述液体消耗时防止气泡侵入所述液体传感器的气泡捕存室。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释放气泡的步骤中,将比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突出而形成的一个以上的突起作为所述未熔敷部分,将通过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而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与所述膜之间产生的间隙用作所述旁路流路,
在所述旁路流路的封闭步骤中,对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和所述膜进行熔敷而将所述一个以上的突起压平。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释放气泡的步骤中,将比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凹陷而形成的一个以上的槽作为所述未熔敷部分,将在所述一个以上的槽的底部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面之间产生的间隙用作所述旁路流路,
在所述旁路流路的封闭步骤中,对所述一个以上的槽和所述膜进行熔敷而封闭所述一个以上的槽。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所述填充时从所述流路侧排气的步骤。
16.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第一液体容纳部,与大气连通并容纳液体;
第二液体容纳部,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的下游侧并容纳液体;
液体流路,使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连通;
液体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下游侧,用于检测有无液体;以及
液体供应部,位于所述液体传感器的下游侧,用于排出所述液体;
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相邻配置,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一部分和所述液体流路的一部分是通过将膜接合在框体上而形成的液体容纳容器,
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具有与所述液体流路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与所述液体传感器连通的第二连通口,在消耗液体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上方部位,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的下方部位,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在所述框体上接合所述膜并残留所述框体的与所述膜接合的接合面上的、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的边界处的一部分而不进行所述接合,由此形成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流路并形成使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连通的旁路流路;
第二步骤,从所述液体供应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中注入液体;以及
第三步骤,通过在所述接合面的所述一部分上接合所述膜来封闭所述旁路流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接合面的所述边界处设置有突起部或槽部,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通过在所述接合面上接合所述膜并残留包括所述突起部或所述槽部的所述接合面的一部分而不进行所述接合来形成所述旁路流路,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通过在包括所述突起部或所述槽部的所述接合面的一部分上接合所述膜来封闭所述旁路流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口在所述第二液体容纳部与所述液体流路的边界的附近形成,
在注入液体时的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下,所述旁路流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相比在上方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对角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体容纳部的一部分通过在所述框体上接合所述膜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69355 | 2007-10-16 | ||
JP2007269355 | 2007-10-16 | ||
JP2007269355 | 2007-10-16 | ||
JP2008-075549 | 2008-03-24 | ||
JP2008075006 | 2008-03-24 | ||
JP2008075549 | 2008-03-24 | ||
JP2008075549A JP5024143B2 (ja) | 2007-10-16 | 2008-03-24 |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2008-075006 | 2008-03-24 | ||
JP2008075006A JP5088193B2 (ja) | 2007-10-16 | 2008-03-24 | 液体収容容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20A true CN101412320A (zh) | 2009-04-22 |
CN101412320B CN101412320B (zh) | 2011-11-16 |
Family
ID=4059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79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2320B (zh) | 2007-10-16 | 2008-10-16 | 液体容纳容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029120B2 (zh) |
JP (2) | JP5088193B2 (zh) |
CN (1) | CN101412320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2759A (zh) * | 2012-07-04 | 2014-01-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路部件、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贮存单元 |
CN10404434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单元、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道基板的制造方法 |
CN104512117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
CN106427248A (zh) * | 2015-08-13 | 2017-02-22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阻尼在喷墨印刷机油墨用的管道中的压力峰值的方法 |
TWI659860B (zh) * | 2012-01-13 | 2019-05-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卡匣 |
CN113728235A (zh) * | 2019-04-25 | 2021-11-30 | 京瓷株式会社 | 流路设备、载盒和测量系统 |
CN114475003A (zh) * | 2021-12-16 | 2022-05-13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耗材容器、耗材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85302B2 (ja) * | 2007-10-16 | 2012-07-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収容容器 |
MX2011001920A (es) * | 2008-08-24 | 2011-03-30 |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 Maquina de envasado y llenado. |
JP2010228185A (ja) * | 2009-03-26 | 2010-10-14 | Seiko Epson Corp | バッファ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5482339B2 (ja) * | 2010-03-17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19737B2 (ja) * | 2010-12-08 | 2016-05-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システム、液体容器 |
US9457368B2 (en) * | 2011-03-31 | 2016-10-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luidic devices, bubble generators and fluid control methods |
US8678576B2 (en) * | 2012-06-14 | 2014-03-2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 container with bubble eliminator |
US20130334531A1 (en) * | 2012-06-15 | 2013-12-19 | Franz Jost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and current i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
US9776418B2 (en) * | 2012-07-23 | 2017-10-0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
CN102806773B (zh) * | 2012-08-23 | 2015-04-08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墨盒的墨水注入方法 |
JP6586754B2 (ja) * | 2015-03-20 | 2019-10-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US9751315B1 (en) | 2016-06-15 | 2017-09-0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low configuration |
US10207510B2 (en) | 2016-06-15 | 2019-02-1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guide portion |
US9751316B1 (en) | 2016-06-15 | 2017-09-0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
US10336081B2 (en) | 2016-06-27 | 2019-07-02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EP3257676B1 (en) * | 2016-06-15 | 2020-03-2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reduce stagnation zones |
US9707767B1 (en) | 2016-06-15 | 2017-07-1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and guide portion |
US9744771B1 (en) | 2016-06-15 | 2017-08-29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stir bar |
US9931851B1 (en) | 2016-09-28 | 2018-04-0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and stir bar feedback method and use thereof |
US9688074B1 (en) | 2016-09-02 | 2017-06-27 | Funai Electric Co., Ltd. (Jp)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stir bars |
US10105955B2 (en) | 2016-08-17 | 2018-10-2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a moveable stir bar |
US9908335B2 (en) | 2016-07-21 | 2018-03-0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having features to reduce stagnation zones |
US10059113B2 (en) | 2016-12-08 | 2018-08-28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US10124593B2 (en) | 2016-12-08 | 2018-11-1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US9889670B1 (en) | 2016-12-09 | 2018-02-1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US9902158B1 (en) | 2016-12-09 | 2018-02-27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US9937725B1 (en) | 2017-02-17 | 2018-04-10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Fluidic dispensing device |
WO2021042319A1 (zh) * | 2019-09-05 | 2021-03-1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分析方法和血液细胞分析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116466A3 (en) * | 1983-02-10 | 1985-12-04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 Ink jet apparatus |
JP2001146030A (ja) | 1999-05-20 | 2001-05-29 | Seiko Epson Corp | 圧電装置、モジュール体、液体容器、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3797535B2 (ja) | 2000-05-18 | 2006-07-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ATE464185T1 (de) | 2000-07-07 | 2010-04-15 | Seiko Epson Corp | Flüssigkeitsbehälte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appara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apparats,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etektion des flüssigkeitsverbrauchs |
JP2007015408A (ja) | 2003-01-21 | 2007-01-25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JP4107140B2 (ja) | 2003-04-08 | 2008-06-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
JP4129742B2 (ja) | 2003-07-02 | 2008-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89494B2 (ja) * | 2003-06-13 | 2009-12-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材料の精製方法 |
DE102005059243A1 (de) * | 2004-12-13 | 2006-07-13 | Seiko Epson Corp. | Behälter mit Flüssigkeitsdetektionsfunktion |
JP4894233B2 (ja) * | 2005-05-12 | 2012-03-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機能を備えた容器 |
JP4770212B2 (ja) | 2005-03-14 | 2011-09-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 |
JP4682862B2 (ja) | 2005-03-31 | 2011-05-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及びその液体充填方法 |
JP4984429B2 (ja) | 2005-05-12 | 2012-07-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機能を備えた容器 |
JP4613667B2 (ja) * | 2005-03-31 | 2011-01-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検出装置、液体容器、液体検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
EP1863645B1 (en) | 2005-03-31 | 2012-05-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nd circuit board for liquid container |
JP4793163B2 (ja) * | 2005-11-30 | 2011-10-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
2008
- 2008-03-24 JP JP2008075006A patent/JP50881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3-24 JP JP2008075549A patent/JP50241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6 CN CN2008101679457A patent/CN1014123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6 US US12/252,390 patent/US80291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8-31 US US13/222,528 patent/US201200238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9860B (zh) * | 2012-01-13 | 2019-05-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卡匣 |
CN103522759A (zh) * | 2012-07-04 | 2014-01-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路部件、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贮存单元 |
CN103522759B (zh) * | 2012-07-04 | 2016-08-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路部件、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贮存单元 |
CN10404434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单元、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道基板的制造方法 |
CN104044344B (zh) * | 2013-03-11 | 2017-08-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道单元、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流道基板的制造方法 |
CN104512117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
CN104512117B (zh) * | 2013-09-26 | 2017-05-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的再生方法及液体容纳容器 |
CN106427248A (zh) * | 2015-08-13 | 2017-02-22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阻尼在喷墨印刷机油墨用的管道中的压力峰值的方法 |
CN106427248B (zh) * | 2015-08-13 | 2019-08-20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阻尼在喷墨印刷机油墨用的管道中的压力峰值的方法 |
CN113728235A (zh) * | 2019-04-25 | 2021-11-30 | 京瓷株式会社 | 流路设备、载盒和测量系统 |
CN114475003A (zh) * | 2021-12-16 | 2022-05-13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耗材容器、耗材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20B (zh) | 2011-11-16 |
US8029120B2 (en) | 2011-10-04 |
US20090322840A1 (en) | 2009-12-31 |
JP2009113467A (ja) | 2009-05-28 |
US20120023871A1 (en) | 2012-02-02 |
JP2009113468A (ja) | 2009-05-28 |
JP5088193B2 (ja) | 2012-12-05 |
JP5024143B2 (ja) | 2012-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2320B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KR101096845B1 (ko) |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1590736B (zh) |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612835B (zh) |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容器 | |
KR101097012B1 (ko) |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1121336A (zh) | 液体注入方法和液体容器 | |
CN101590733B (zh) | 液体容纳体 | |
CN101391527B (zh) | 液体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 |
CN101412321B (zh) | 液体检测装置以及使用该液体检测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 | |
JP5286759B2 (ja) | 液体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収容容器 | |
JP4379481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CN101531094B (zh) | 液体检测装置以及使用该液体检测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 | |
CN101410253A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US7922308B2 (en) | Liquid detection device, liquid container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quid detection device | |
JP2008207443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4720498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1417540A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US8857957B2 (en) |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