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604A - 棒球游戏盘 - Google Patents

棒球游戏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604A
CN101396604A CNA200810149623XA CN200810149623A CN101396604A CN 101396604 A CN101396604 A CN 101396604A CN A200810149623X A CNA200810149623X A CN A200810149623XA CN 200810149623 A CN200810149623 A CN 200810149623A CN 101396604 A CN101396604 A CN 101396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grip
pitching
ball
baseball game
game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96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尾信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o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po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o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po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6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通过增加投球变化,能够进行更有趣游戏的棒球游戏盘,在从模拟棒球场的盘面的投球部向接球部发射球,将发射出的球在击球部打回而构成的棒球游戏盘上,具有配备可操作的多个抓手的投球操作部,该抓手用以发射球以及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并且该棒球游戏盘具备了覆设于该投球操作部的投球控制板(6)。

Description

棒球游戏盘
技术领域
一直以来有各种棒球游戏盘。这些游戏盘的构成是在模拟棒球场的盘面上进行投球、击球、接球等动作,由此进行棒球游戏。这样的棒球游戏盘是由配备了投球部、击球部、接球部等各种机构,和设计成分别能配备投手、击球手、跑垒手、守场手的人偶构成的,并且模仿实际的棒球规则来进行游戏。
背景技术
例如,本案申请人,已提出了通过对抓手的操作,从投球部向接球部发射球,能在击球部将发射出来的球打回的这种构成的棒球游戏盘,(例如,参看日本专利实公平6-33973号公报),这个棒球游戏盘具有使投出的球产生旋转变化,或是使球像消失的怪球一样下沉之类的功能,由此增加了作为能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的游戏的乐趣。
在实际的棒球运动中,担当比赛中防备和中转任务的投手,有替换先上场的投手而上场的情况,能够通过各个投手的个性,即擅长的球种来改变比赛的进程。在棒球游戏盘上进行棒球比赛的话,一般操作投球部的游戏者和操作击球部的游戏者是两个人,分成两组进行游戏,由于同一游戏者在整个比赛中进行投球操作,就不能进行类似实际棒球比赛时能够通过投手替换来改变游戏进程的多样的游戏方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通过操作投球部的一位游戏者能够扮演个性各不相同的数位的投手而构成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进行击球力和守备力的调整,提供接近实际棒球运动的,能进行多样化的游戏方式的棒球游戏盘。
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是从模拟棒球场的盘面的投球部向接球部发射球,将发射过来的球在击球部打回而构成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为,具有配备多个抓手的投球操作部,抓手用以能够操作发射球以及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在该投球操作部覆设了投球控制板。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处,形成所述能够操作的抓手各自插通着的多个抓手控制孔为理想。
在所述投球操作部具备用来使各个抓手能够前后移动的,前后加长的抓手滑动孔,所述投球控制板的各个抓手控制孔是分别与各抓手滑动孔长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短为理想。
还有所述各抓手滑动孔最好以大致等间隔配置。
然后,配备了多个所述投球控制板,各投球控制板的抓手控制孔中每板至少有一个不同长度为理想。
更进一步,该投球控制板,是作为与所述投球操作部的平面形状,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来形成为理想。
此外,所述投球操作部是外缘弯曲,配备在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外侧,上面板的高度设计成比外缘部略低为理想。
然后,在所述投球控制板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上表示投球种类的记号为理想。
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具有发射球的投球部和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的变化球部,同时,在配备有分别操作这一投球部和变化球部的抓手的投球操作部处,通过覆设投球控制板,可以控制投球操作部各抓手的动作。因此,使用投球控制板时,游戏者能够一个人扮演球种各不相同的其他投手,所以能够进行更接近实际棒球运动的游戏。
并且,所述投球控制板处若形成所述抓手各自插通着的多个抓手控制孔,在将各抓手插通于该抓手控制孔的状态下,将投球控制板覆设在投球操作部,以能够限制各抓手的移动范围。
然后,由于所述投球控制板的抓手控制孔是同形成在投球操作部的各个抓手滑动孔长度大致相同或者比之较短而形成的原因,通过安装投球控制板能缩小抓手的动作范围,或以作为无法动作来可以限制球的变化。
更进一步,配备了多个的投球控制板,由于各投球控制板的抓手控制孔每板至少有任意一个抓手控制孔的长度不同,就能够通过交换该投球控制板改变各种对抓手动作的限制。
然后,所述投球控制板,由于是由与投球操作部的平面形状,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形成的原因,能够在不损伤投球操作部外观而进行覆设。
此外,所述投球操作部,使外缘弯曲配备于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外侧,由于其上面板的高度设计成比外缘部还要低,投球控制板不会前后左右浮动,而是能够嵌入投球操作部的表面。
然后,各抓手滑动孔是大致以等间距配置的同时,为了将投球控制板覆设在投球操作部,形成了抓手控制孔,由于在该投球控制板的上面并且/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上了表示投球种类的记号,投球控制板表面或里面任何一面都可以作为正面使用,能够使一面和另一面限制的投球各不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盘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的平面图。
图3是用虚线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后部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前部的平面图。
图7是在投球操作部装配了投球控制板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8是投球控制板的斜视图。
图9的(a)至(e)是各种投球控制板的平面图。
图10是显示竖直变化球部,横向变化球部以及击球部的要部的平面图。
图11是在基准位置时竖直变化球部的斜视图。
图12是在基准位置时竖直变化球部的概略侧面图。
图13是表示对竖直变化球抓手进行推压操作时竖直变化球部动作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对竖直变化球抓手进行推压操作时竖直变化球部动作的概略侧面图。
图15是表示对竖直变化球抓手进行拉动操作时竖直变化球部动作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对竖直变化球抓手进行拉动操作时竖直变化球部动作的概略侧面图。
图17是表示对横向变化球抓手进行拉动操作时横向变化球部动作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对横向变化球抓手进行推压操作时横向变化球部动作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投球部要部构成的平面图。
图20是构成投球部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21是球放出部外观的斜视图。
图22的(a)至(c)以及图23的(a)至(c)是说明投球部动作的图。
图24是处于基准位置时的投球部的概略侧面图。
图25是表示对投球抓手进行拉动操作时投球部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对投球抓手进行拉动操作时投球部动作的概略侧面图。
图27是表示投球时投球部动作的概略侧面图。
图28是击球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29是击球部的概略侧面图。
图30的(a)与(b)是表示击球手人偶构造的斜视图。
图31的(a)与(b)是侧立击球姿势下击球部的平面图。
图32是显示在开立击球姿势下击球部概略位置的图示。
图33的(a)和(b)是开立击球姿势下击球部的平面图。
图34是表示闭合式击球击球姿势情况下的击球部的概略位置的图示。
图35的(a)与(b)是闭合式击球击球姿势情况下击球部的平面图。
图36是表示图30至图34中表示的侧立击球姿势,开立击球姿势,闭合式击球姿势下击球手人偶的挥棒范围的平面图。
图37是说明接球部安装状态的里面图。
图38是接球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39是位于基准位置的接球部的概略侧面图。
图40是表示对上推抓手进行操作时接球部动作的概略侧面图。
符号说明如下:
A     底盘              B   球
C     操作部            D、E、F   箭头
1     盘面              2   竖直变化球部
3     投球部            4   横向变化球部
5     击球部            6   投球控制板
7     击球手人偶        8   接球部
11    投球操作部
11a   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
11b   投球抓手滑动孔
11c   横向球抓手滑动孔
12    竖直变化球抓手    13  投球抓手
14    横向变化球抓手
15    击球操作部
15a   击球抓手滑动孔
15b   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
15c   上推抓手滑动孔
16    击球抓手
17    击球姿势变更抓手
18    上推抓手
21    竖直变化球杆      22  投手踏板
22a   后端壁部          22b 倾斜壁部
23    升降台
23a、23b  支承突起
24    升降支承基台      24a 可动板部
24b   补强部
25    升降支承部        25a 第1倾斜部
25b   第1平坦部         25e 第2倾斜部
25f   第2平坦部         25i 第3平坦部
26    掛止部            27  施力构件
27a   前摇动板          27b 后摇动板
27c、27d 支承轴
27e、27f 卡合凸部
28    拉簧              29  制止构件
31    投球杆            32  发射台
32a   球接受部
32b   移动限制板
32c   挡住垒道构件
32d   小齿轮卡合部
32e   倾斜部            32f 突出片
33    送球槽
33a、33b  连通部
34    球推出构件        34a 压缩簧
34b   卡合突起          35  滑动板
35a   切割槽            35b 夹持板
36    上推部            36a 上推基部
36b   支承构件          36c 转动轴
37    主摆              37a 接地部
37b   前倾斜部          37c 后倾斜部
38    補助摆            38a 倾斜片
39    拉簧              40  小齿轮
41    横向变化球杆      42  摇动基板
43    磁石              44  摇动轴
51    击球臂
51a   小齿轮卡合部
52    击球姿势变更臂
53    击球的姿势控制部  53a 齿轮
53b   卡合孔            53c 锷部
54    人偶立设构件      54a 轴承孔
54b   锷部              54c 卡合爪
55    小齿轮            55a 卡合爪
55b   弹簧承受部        55c 缩弹簧
56    齿轮卡合部        57a 上滑动框体
57b   下滑动框体        57c 嵌合孔
57d   连结柱            57e 连结凹部
57f   保持台部          58  拉簧
59    上推臂            59a 升降支承体
59b   支承倾斜部        60  拉簧
61    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
62    投球抓手控制孔
63    横向球抓手控制孔
71    躯干部            72  设轴
72a   固定框            73  定销
74    人偶基部
81    守场手部
81a   守场手立设部
82    接受口            84  安装部
85a   投手立设部
85b   待机跑垒员立设部
85c、85d、85e  跑垒员立设部
85f   击球手立设部
86a、86b、86c  表示抓手
86d   观察窗
87    击球部安装口
88    垒板
88a   隔板              89  移动支承构件
89a   引导面部          90  引导板
91    框体              92  引导
93    支承板            93a 升降槽
94a   引导板
94b   挡住垒道板
95    球放出部          95a 盖板
95b   侧板              95c 接触部
95d   轴
95e   防止跳跃锷部
95f   卡止部
96    球投入部
97    出引导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在从模拟棒球场的盘面的投球部向接球部发射球,将发射过来的球在击球部打回而构成的盘面上,该棒球游戏盘为了能够发射球和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而具备可操作的抓手的投球操作部,并具备覆设在该投球操作部的投球控制板而构成。
所述投球操作部,是使外缘弯曲配备在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外侧,其上面板高度设计成比外缘部还要略低的同时,并以等间距具备前后加长的抓手滑动孔用以使各抓手前后移动。
然后,所述投球控制板是与所述投球操作部的上面板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至少一角有切口而形成的,可配备复数张。更进一步,在各投球控制板处,将与能够使各抓手分别插通的所述投球操作部的抓手滑动孔的前后长度大致相同或比之较短的抓手控制孔大致呈等间距形成,同时在单面或双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上表示投球种类的记号。
以下,参照图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棒球游戏盘的一实施形态。并且,在本发明中,“前”、“后”,“左”、“右”是以棒球游戏盘的接球部一侧作为正面,按照从投手一侧观看的方向为准。
图1是本实施状态的棒球游戏盘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该状态的平面图,该棒球游戏盘整体是模拟棒球场而形成。在底盘A上形成的盘面1的内场之内,投手土台的投手板后方设有发射球的投球部3,在从该投球部3至后方的外场侧,设有为了将球搬送到投球部3的球投入部96。在盘面1的前端部,设有将3个凹部并排设置的接球部8,将中央用作好球计数,将左右用作坏球计数。在成为接球部8的后方的投球部3一侧画有本垒,在该本垒的投球部3一侧装备了竖直变化球部2。此外,在该竖直变化球部2的3垒一侧的侧面装备了用来配置击球手人偶的击球部5。
在该底盘A的后方一侧,在模仿外场后方绿色屏障的位置的外面,伸出使外缘呈弓状弯曲的投球操作部11,其上面板的高度设为比投球操作部11的外缘部还要低。此外,在该投球操作部11配设了与投球部3相连接的从该投球部3发射球的投球抓手13、与竖直变化球部2相连接,使该竖直变化球部2的板上下移动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以及与横向变化球部(未图示)相连接的横向变化球抓手14、并能从投球操作部11处的上面板的下方突出。此外,在底盘A的前方一侧外面伸出使外缘前端部弯曲的击球操作部15,上面板的高度设为比击球操作部15的外缘部还要低。此外,在该击球操作部15,配设了使击球手人偶回转的击球抓手16、与击球部5相连接的使该击球部5前后滑动的击球姿势变换抓手17、以及使接球部8向上移动的上推抓手18,并能从击球操作部15处的上面板的下方突出。
而且,所述投球部3的侧面配置了设有投手人偶的投手立设部85a,在1垒、2垒、3垒的各垒的侧面分别配备了用于配置跑垒手人偶的跑垒手立设部85c、85d、85e,在所述击球部5的大致中央的位置配备了用于配置击球手人偶的击球手立设部85f。而且,在盘面1的内场守备位置及外场守备位置,在凹部形成的接球的守场手部81被配备在7个地方,同时该守场手部81的后方分别配备有用来配置设置各守场手人偶的守场手立设部81a。更进一步,在1垒一侧的侧面,配备了表示好球计数,坏球计数以及出局计数的显示抓手86a、86b、86c,在其一边配备了表示由转盘决定的盗垒的“出局”或者是“安全上垒”的观察窗86d,在3垒一边的侧面,配备了配置跑垒手人偶的待机跑垒手立设部85b。此外,在外场的后方一侧周围如果有进球的话,就会形成界外球、安全打、2垒打、3垒打、出局、本垒打的各接纳入口82,在该接纳入口82的中后方,设有安装记分牌的安装部84.
更进一步,在棒球游戏盘的底盘A的下方,如图3与图4所示,配设操作部C。该操作部C的构成为:具有从棒球游戏盘的前端延伸设置到后端的框体91,在该框体91的后端附近具备用来发射球的投球抓手13和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及横向变化球抓手14,在框体91的前端附近具备击球抓手16和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在框体91的大约中央装备了与所述投球抓手13相连动的投球部3,在从该投球部3至前方装备与所述横向变化球抓手14相连动的横向变化球部4,在从该横向变化球部4至前方装备与所述竖直变化球抓手12相连动的竖直变化球部2,在该竖直变化球部2的侧面装备与所述击球抓手16相连动的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
所述投球部3是配备在设在盘面1处的球放出部95的下方,该投球部3的发射台32是与投球杆31的前端部相连结,并在投球杆31的后端部设有投球抓手13。这个投球杆31是被设计成能沿着引导装置92向后方移动的同时,使其前端向上面弯曲并与投球部3卡合,投球抓手13被配备在框体91的后端部。并且,所述横向变化球部4是与配备在投球部3的前方的横向变化球杆41的前端一侧相卡合,在该横向变化球杆41的后端部设有横向变化球抓手14。该横向变化球杆41是在被设计成能够前后移动并与所述投球杆31的1垒一侧略为平行的同时,其前端一侧向上弯曲以与横向变化球部4相卡合,后端的横向变化球抓手14是配备在框体91的后端部所述投球抓手13的1垒一侧。更进一步,所述竖直变化球部2是配备在横向变化球部4的前方,且在从盘面1上画有的本垒至投球部3侧,在后端部具有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竖直变化球杆21的前端一侧与竖直变化球部2的挂止部26相卡合。该竖直变化球杆21,与所述投球杆31的3垒一侧略为平行而装备使得能沿着引导装置92前后移动。同时,将其前端一侧向侧面呈大致直角弯曲,与竖直变化球部2卡合,后端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是配备在框体91的后端部所述投球抓手13的3垒一侧。
并且,如图5所示,在底盘A的后方一侧向外侧伸出的投球操作部11处,设有切割其上面板的3处而在前后方向上为加长的滑动孔,并将投球抓手滑动孔11b作为中央,在该投球抓手滑动孔11b的侧面形成了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和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而形成。并且,从该投球抓手滑动孔11b的下方突出投球抓手13,从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的下方突出竖直变化球抓手12,并从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下方突出横向变化球抓手14。
此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击球部5,配备在竖直变化球部2的3垒一侧的侧面。该击球部5的小齿轮55,与在前端部具有击球抓手16的击球臂51的小齿轮卡合部51a相卡合,该小齿轮卡合部51a设在击球臂51的后端一侧。并且,击球部5的下滑动框体57b是与前端部具有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的击球姿势变更臂52的后端部相连接。该击球臂51以及击球姿势变更臂52是装备成能够前后移动,击球抓手16以及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是配备在框体91的前端部。
还有,如图6所示,在底盘A的前方一侧向外伸出的击球操作部15上设有将其上面板的3处切割成前后方向上的加长的滑动孔,并将击球抓手滑动孔15a略为中央,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15b在其3垒的一侧,向上推压的抓手滑动孔15c在1垒一侧而形成。并且,从该击球抓手滑动孔15a的下方突出击球抓手16,从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15b的下方突出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然后,从向上推压抓手滑动孔15c的下方突出向上推压抓手18。该向上推压抓手18是设置在后述的向上推压臂的前端部,该向上推压臂与装备在盘面1的背面的接球部8相卡合。
更进一步,如图7乃至图9所示,本实施状态的棒球游戏盘具备复数张投球控制板6。该投球控制板6是将与所述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板的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的左右角部切割而形成。此外,在投球控制板6,以投球抓手控制孔62为中央,在该投球抓手控制孔62的两侧形成了竖直变化抓手控制孔61和横向变化控制孔63,并在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装拆自由的同时,而且投球抓手13、竖直变化球抓手12与横向变化球抓手14能够插通,不仅能覆设在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而且又不会在外缘部的内侧前后左右浮动而能够嵌入。
以下,关于各构件,更详细地说明其构成。
如图1与图2等图所示,竖直变化球部2是装备在,从接球部8的后方盘面1上画有的本垒至投球部3侧,其后端配置在从击球部5的击球手立设部85f至后方的位置。而且,如图10乃至图12所示,该竖直变化球部2是由形成突出构件的投手踏板22和使该投手踏板22上下移动的升降支承基座24和使该升降支承基座24返回到基准位置的施力构件27构成。
如图11所示,投手踏板22,是把一块平面视角大致成矩形的板状体在投球部3一侧切割成两个角,并在后端壁部22a的左右形成倾斜壁部22b的薄板,后端壁部22a是相对于球放出部95和接球部8的中央凹部的连线大致成直角而配置。投手踏板22是固定在平板状的升降台23上的,该升降台23在前后两侧部具备支承突起部23a、23b。此外,该升降台23在由设在框体91处的支承板93左右侧部被夹住,支撑住左右的支承突起部23a、23b在从该支承板93的升降槽93a向外突出的状态下能够上下移动。并且,所述投手踏板22和升降台23,也有时成型于一体。
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支承板93是配备在所述升降台23左右侧方的立板,将使升降台23的支承突起23a、23b插通可能的升降槽93a从上端到底面附近切割成带状而具备在前后。此外,该支承板93的前端一侧,将左右的板的宽度逐渐减少,使得与接球部8的凹部的宽度大致相同,并使其能够与1垒一侧的坏球计数用的凹部相连通。
此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升降支承基座24是由,在配备在所述投手踏板22以及升降台23的两侧的支承板93的外侧的侧面各个可前后滑动的被配备的升降支承部25和同该左右的升降支承部25的后方侧端部之间相连结的同时用来与竖直变化球杆21相卡合的挂止部26构成。
所述升降支承部25,为了作为投球部3一侧的后方能够上升,将倾斜的第1倾斜部25a配备在前端一侧,具备:从该第1倾斜部25a的上端连续至后方的略为水平的第1平坦部25b、在该第1平坦部25b的后方被设置为比升降支承部25的底部略高的略为水平的第3平坦部25i、在该第3平坦部25i的后端连续并与所述第1倾斜部25a大致成平行的向后方上升倾斜的第2倾斜部25e、以及从该第2倾斜部25e的上端,以与所述第1平坦部25b大致相同的高度略为水平连续至后方的第2平坦部25f。
并且,在成为左侧的1垒一侧配备的升降支承部25的外侧侧面设有可移动板部24a,该可移动板部24a的上端设有稳定地支承可移动板部24a的补强部24b。
所述挂止部26是在所述左右的升降支承部25的后方一侧的端部,与该升降支承部25大致成直角而被设计。在该挂止部26卡合呈左右方向弯曲的竖直变化球杆21的前端一侧,因此构成了升降支承基座24与该竖直变化球杆21的前后移动相连动,而向前后移动。
在不操作具备在竖直变化球杆21后端部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基准位置上,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投手踏板22的上面与棒球游戏盘的盘面1大致上成同样高度,此时,升降台23的支承突起23a、23b的前方的支承突起部23a在升降台支承部25的第1倾斜部25a上,后方的支承突起部23b在第2倾斜部25e上,分别被放置并受支撑。
此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升降支承基座24的1垒一侧配备了施力构件27,该施力构件27,在竖直变化球部2在基准位置的时候的在升降支承部25的可移动板部24a的一侧立设了制止构件29,并配置左右加长的前摇动板27a和后摇动板27b使其与所述可移动板部24a以及制止构件29的前后大致成平行而构成。该前摇动板27a和后摇动板27b在1垒一侧端部的附近,被分别设置在框体91处的支承轴27c、27d支撑。因此前摇动板27a虽然以支承轴27c为中心可以向前摇动,但由于制止构件29的原因被制止了向后摇动,而后摇动板27b以支承轴27d为中心虽然能向后摇动但由于制止构件29的原因被制止了向前的摇动。此外,在前摇动板27a和后摇动板27b的上面分别附加设有卡合凸出部27e和27f,使拉簧28的一端与前摇动板27a的卡合凸出部27e相卡合,使该拉簧的另一端与后摇动板27b的卡合凸出部27f相卡合,使前摇动板27a和后摇动板27b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压施力。
并且,竖直变化球部2的投手踏板22的上面与棒球游戏盘的盘面1在同一面上的基准位置的时候,如图2及图5等图所示,具备竖直变化球杆21的后端部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是位在较投球操作部11的竖直变化抓手滑动孔11a的前端稍微后方而配置。因此,竖直变化球抓手12在前方向和后方向的任一方向都能滑动。
也就是说,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箭头方向向前压的话,升降支承基座24会向接球部8一侧的前方滑动。升降支承基座24向前滑动的话,升降台23的前方的支承突起23a就会沿着第1倾斜部25a的倾斜向上移动到第1平坦部25b,后方的支承突起23b则会沿着第2倾斜部25e的倾斜向上方移动到第2平坦部25f,投手踏板22以及升降台23向上方移动的同时,前摇动板27a就会同样受到向前方移动的可移动板部24a的推压,并以支承轴27c为中心向前方摇动。这时,投手踏板22是处于比盘面1更突出的状态。
然后,如果从竖直变化球抓手12放手的话,由于拉簧28返回力,前摇动板27a在使可移动板部24a向后方压动,以使升降支承基座24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升降台23的前方的支承突起23a则沿着第1倾斜部25a向下方移动,后方的支承突起23b则沿着第2倾斜部25e向下方移动,投手踏板22返回到基准位置。
与此相反,如图15及图16所示,如果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箭头E方向的后方拉的话,与竖直变化球杆21的前端部相卡合的升降支承基座24就会向后方滑动。如果升降支承基座24向后方滑动的话,升降台23的前方的支承突起23a就会沿着第1倾斜部25e的倾斜向下方移动,后方的支承突起23b则会沿着第2倾斜部25的倾斜向下方移动,在投手踏板22以及升降台23向下方移动的同时,后摇动板27b同样被向后方移动的可移动板部24的推压,以支承轴27d为中心向后方摇动。这时,投球部3一侧的后方的支承突起23b与第3平坦部25i抵接而下方移动就会受到限制,只有接球部8一侧的前方的支承突起23a移动到升降槽93a的下端位置,投手踏板22则会形成向前倾倒的状态。
然后,如果从竖直变化球抓手12上放手的话,由于拉簧28的返回力,后摇动板27b在使可移动板部24a向前方压动,以使升降支承基座24向前方移动的同时,升降台23的前方的支承突起部23a则沿着第1倾斜部25a向上方移动,后方的支承突起23b则沿着第2倾斜部25e向上方移动,投手踏板22则被返回到基准位置。
因此,投球时竖直变化球抓手12压向前方的时候,由于投手踏板22较盘面1突出,从投球部3发射出来的球如果以适当的速度击中投手踏板22的后端壁部22a的话,由于其冲击,球就会被弹向上方,弹起来的球就会呈抛物线在球棒的上方飞跃而过,被前方的接球部8的好球计数用的凹部收回。此外,球在击中投手踏板22的左右倾斜壁部22b的时候,前进方向会或左或右,变更路线,便会被投球计数用的接球部8收回。因此,如果能以将快速球准确地击中有限宽度的投手踏板22的后端壁部的方式将球发射,就可以容易地取得好球计数。此外,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后方拉的时候,从投球部3向接球部8发射的球,就会向盘面1的下方移动,滚到向前方倾倒的投手踏板22的斜面,由配置在升降台23的左右两侧的支承板93引导着,而被与盘面1下面的支承板93连通的接球部8的1垒一侧的坏球计数用的凹部收回。
并且,关于上述横向变化球部4,如图10所示,配备在所述竖直变化球部2的后方的投球部3的一侧,在平面视角大致成L字形状的摇动基板42的一端配备了磁铁43,该摇动基板42的另一端与横向变化球杆41的前端部相卡合,通过该横向变化球杆41的前后移动,磁铁43以摇动轴44为中心就可以向左右摇动。在上述磁铁43位于竖直变化球部2的投手踏板22的略微正后的中央位置上,配备在横向变化球杆41的后端部的横向变化球抓手14,如图2及图5等图所示,是位于投球操作部11的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偏中央位置而配置。
如图17所示,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设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后端一侧的位置时,横向变化球杆41就会向后方移动,磁铁43就会以摇动轴44为中心向左方向摇动,位于从中央位置至1垒侧。与此相反,如图18所示,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设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前端一侧的位置时,横向变化球杆41就会向前方移动,磁铁43就会以摇动轴44为中心向右方向摇动,位于从中央位置至3垒侧。
因此,如果投球的时候对横向变化球抓手14进行操作使磁铁43位于所希望的位置的话,由投球部3发射向接球部8的球就会向磁铁43所配置的方向弯折前进路线而前进,所以可以变折投球的前进路线,就能投出直球之外的曲线球及自然曲线球。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投球部3是装备在盘面1上的球放出部95的下方,如图19所示,是由以下部分构成:配备在球放出部95的正下方的发射台32、配备在该发射台32的横侧方的与发射台32相连通的送球槽33、配备在该送球槽33的横侧方的能向送球槽33的方向移动的球推出构件34、以及与上述发射台32相连结而使其进行球放出部95的开闭动作的上推部36。
如图19及图20所示,该发射台32是前后加长的平板,在该发射台32的上面配备球接受部32a和位于该球接受部32a前方的移动限制板32b,以及位于后方的挡住垒道构件32c而构成。然后,发射台32是装备在操作部C的框体91上,使两侧能沿着引导板94a向前后移动。更进一步,投球杆31的前端部被固定在发射台32的后端部,在发射台32的前端部连结拉簧39的一端,并向前方被弹压施力。此外,在发射台32的1垒一侧的前端侧部装具备小齿轮卡合部32d,该小齿轮卡合部32d,在配备在该发射台32的1垒一侧侧面的同时,与配备在球放出部95的侧面的投手立设部85a具有同一旋转轴的小齿轮40相卡合。
然后,上述球接受部32a作为能稳定保持球B的稍微陷下去的凹部来形成,其直径较球B的直径略小。上述移动限制版32b是前后加长的立板,其后端部以垂直立起来的同时在其上方形成了向前方上升倾斜的倾斜部32e。此外,上述挡住垒道构件32c是前后加长的立板,在前端部的送球槽33一侧具备突出片32f而形成。然后,移动限制版32b和挡住垒道构件32c间的尺寸比球B的直径略大,使得该移动限制板32b和挡住垒道构件32c之间,由上述球接受部32a能只保持一个球B。
并且,在发射台32的3垒一侧的前端侧部,设有上推部36。该上推部36,在从与发射台32连结的上推基部36a立起来的施力构件36b上安装了主摆37和辅助摆38,主摆37和辅助摆38是外嵌在设在施力构件36b上方的横向方向延伸的转动轴36c上面而被安装。
上述主摆37,如图20所示,将有上面和下面的前后加长的长方体,在转动轴36c一侧的基端部形成了弯曲侧面,在前端部形成了下端一侧向后方倾斜的接地部37a而构成,基端部一侧是可转动地外嵌在转动轴36c。通常主摆37的状态是接地部37a与上推基部36a的上面抵接,其上面形成了后方一侧呈上升倾斜的前倾斜部37b,下面是后方一侧呈上升倾斜的后倾斜部37c。所述辅助摆38,在薄板的基端部形成圆筒形状,在前端部具备上面向下方倾斜的倾斜片38a,基端部一侧可转动地外嵌在转动轴36c。通常,辅助摆38是大致成横向受到支承,主摆37和辅助摆38互相能连动。
如图19所示,上述送球槽33,配备成与上述发射台32的横侧面大致平行,后端部位于设在盘面1的球投入部96的下方。送球槽33的前端部具备了防止球B滚落下来的挡住垒道板94b,前方两侧部设有切割下来的连通部33a和33b,1垒一侧在与发射台32能连通的同时,3垒一侧设置成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能够插入。此外,送球槽33的上面略呈倾斜以便使前部比后部还要低的,在前端部发射台32一侧略微倾斜。因此,从球投入部96投入的球B在送球槽33的上面向前方方向转动,在前端部向发射台32一侧转动。
发射台32,在配备在投球杆31的后端部的投球抓手13无操作的状态下,由于拉簧39的施加力会被拉到最前方的位置,这时送球槽33的前部是位于发射台32的后部横侧面而配置。因此,发射台32在最前方位置的时候,送球槽33的发射台32一侧的连通部33a的侧方是挡住垒道构件32c,从球投入部96投入的球B会便成为被制止在送球槽33的前端部的状态。然后,将投球抓手13向后方拉动,发射台32向后方移动,在该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在连通部33a的侧面的时候,发射台32与送球槽33相连通,使球B能够向发射台32一侧转动。
然后,如图19所示,在送球槽33的3垒一侧的前端侧面装备了球推出的构件34。如图20所示,该球推出构件34的构成为:将前板和后板与底板的前后平行配备;在底板的下面具备卡合突起部34b的同时,压缩弹簧34a,将与轴的左右方向以水平的形式配备在上述送球槽33一侧。如图19所示,设在框体91上的夹持板35b配置在前后并以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地被夹持。此外,在球推出构件34的下方配备了滑动板35。该滑动板35是前后加长的薄片平板,前端与上推部36相连接,配置在发射台32的侧面,并与发射台32的前后移动相连动以可以前后移动。此外,滑动板35是具有平面视角呈ヘ字形状的切割槽35a,该切割槽35a前方一侧对着上推部36斜着前端靠近该上推部36,使后方一侧与发射台32平行而构成。然后,球推出构件34的卡合突起部34b与该切割槽35a相卡合。
因此,发射台32在最前方位置的时候,球推出构件34的卡合突起部34b是与切割槽35a的后端部相卡合,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位于送球槽33的连通部33b的侧面。然后,如果将投球杆31向后方拉动,使发射台32向后方移动的话,滑动板35则也向后方移动,在卡合突起部34b与滑动板35的切割槽35a的前方一侧的倾斜部相卡合的时候,球推出构件34则会沿着槽的倾斜向送球槽33的方向移动。然后,滑动板35到达最后部位置的时候,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会从连通部33b插入到送球槽33的内部。
此外,如图2及图5等图所示,在由拉簧39的施加力而发射台32被拉到的最前方位置的基准位置上,装备在投球杆31的后端部的投球抓手13,是配置在投球操作部11的投球抓手滑动孔11b的前端的位置,该投球抓手13只能向后方拉动操作。并且,投球抓手13在位于投球抓手滑动孔11b的后端的时候,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是位于送球槽33的连通部33a的侧面的位置而构成。
然后,配备在上述发射台32的正上方的球放出部95,如图21所示,在前后加长的盖板95a的左右具备侧板95b而构成。在盖板95a的前端一侧的背面的略中央,设置由后方向上倾斜的侧面视角大致呈三角形的薄板而形成卡止部95f。在左右的侧板95b的后端侧上部分别向外侧突出设有轴95d的同时,在其侧面设有防止上跳的锷部95e。然后从设在3垒一侧的侧板95b的防止上跳的锷部95e的侧面,水平方向并向外突出设置呈圆柱体形状的接触部95e。如图24所示,球放出部95,在盖板95a装备成与盘面1大致成同一平面的同时,将轴95d卡止在该盘面1上,使以该轴95d为中心向上方开闭成为可能。
如图22(a)所示,该接触部95c,当发射台32在最前方位置时被配置上推部36的后方。然后,通过该接触部95c与上推部36的主摆37和辅助摆38,与该上推部36的向前方移动或向后方移动相连动,球放出部95随之进行开闭。
也就是说,如图22(b)所示,如果发射台32被投球杆31拉而向箭头E方向移动的话,与该发射台32相连接的上推部36也向后方移动。这时,上推部36的主摆37的后倾斜部37c抵接于设在球放出部95的侧板95b处的接触部95c,该主摆37会以转动轴36c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发射台32如果更进一步向箭头E的方向往后方移动的话,主摆37在接地部37a抵接于接触部95c,并向下方转动,如图22(c)所示,上推部36向球放出部95的后方移动,离开与接触部95c接触的主摆37会形成通常位置的接地部37a与上推基部36a的上面抵接的状态。
然后,如图23(a)所示,如果上推部36从球放出部95的后方位置的状态往发射台32箭头D方向向前方移动的话,上推部36也会向前方移动。如果由于上推部36向前方移动而抵触于部95c主摆37的前倾斜部37b的话,接触部95c就会被从前倾斜部37b推上去以便向上方移动,球放出部95会以后端的轴95d为中心,前端部转动以便向上方而移动。然后,发射台32会更进一步向箭头D的方向往前移动,如果接触部95c移动到主摆37的基端部的话,如图23(b)所示,该接触部95c会沿着辅助摆38的倾斜片38a向下移动,球放出部95会以轴95d为中心前端转动以便使前端向下方移动。然后,如图23(c)所示,发射台32如果回到前方位置,接触部95c会位于通常位置的上推部36的后方,同时盖板95a与盘面1成同一平面。
此外,如图24所示,在该球放出部95的前端所位置的盘面1的背面,设有使后方下降的倾斜的放出引导台97。该放出引导台97的下端部是位于发射台32在最前方位置的状态时的发射台32上形成的球接受部32a上面的位置。该放出引导台97的略中央形成了狭缝状的滑动槽(未图示),在球放出部95闭止的时候,设在盖板95a的背面的卡止部95f在插入该滑动槽的前方部分的同时,设在发射台32的移动限制板32b能够拔出插入,发射台32在最前方位置的时候,移动限制板32b会嵌插在滑动槽上,位于放出引导台97的下方的位置。并且,由于移动限制板32b在后端一侧具备倾斜部32e,所以,该移动限制板即使位于放出引导台97的下方,不会有移动限制板32b一部分突出在放出引导台97的上方,该放出引导台97的斜面变为平坦。
因此,从球投入部96将球B投入,在送球槽33处将球B填充好的状态下,将投球抓手13拉到后端部的话,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发射台32向后方移动,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与送球槽33的连通部33a相连通。然后,因为与上推部36相连接的滑动板35也向后方移动,由于与滑动板35的切割槽35a相卡合的卡合突起部34b的滑动,球推出构件34向送球槽33的方向移动,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从连通部33b向送球槽33的内部侵入。因此,在送球槽33的最前面位置的球B受到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的推压,转动并嵌入至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这时,由于引导板94a,在防止了球B转落下来的同时,通过挡住垒道构件32c的突出片32f,可以将球B引导球直接球接受部32a。
并且,这时上推部36也向后方移动,如图22(c)以及图26所示,位于球放出部95的后方。然后,如果在球B放置在球接受部32a的状态下把手从投球抓手13上放开的话,如图27所示,由于与发射台32连结的拉簧39的返回力的作用下,发射台32向前方方向被施力,放置在球接受部32a上的球B会在放出引导台97的倾斜部分作上升移动,并从投球部3之内部发射出来,沿着箭头F的方向发射到盘面1上。这时,由于上推部36,球放出部95的前端能够跳起来,球B就不会接触到球放出部95而发射出来。然后,通过发射台32的小齿轮卡合部32d,使小齿轮40回转,使立设在投手立设部85a的立设投手人偶产生,在弹发球的同时,该投手人偶会进行投出球B的表演。
此外,在发射该球B的时候,使发射台32后退到后端部以球B放置在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之后,调整投球抓手13的位置,将发射台32前后移动,根据从手指放开投球抓手13的位置可以调整球B的发射速度。以往的情况是,调整放开投球抓手13位置的时候,如果再次将投球抓手拉回到后端的话,不管发射台32处已经装载上了球B,再从送球槽33向发射台32移动过来下一个球B。有时发射出多个球B。但是,在本实施状态的棒球游戏盘上装备的发射台32,由于在球接受部32a的前后具备了移动限制板32b和挡住垒道构件32c,所以只能装载上一个球B。为此,在发射台32上已经放置球B的状态下,在将投球抓手13拉到后端部的情况下,即使球推出构件34的压缩弹簧34a要将下一个球B压入发射台32,该压缩弹簧34a受到压缩,也不能将下一个球B送到发射台32。因此,为了调整发射速度,即使将投球抓手13前后移动,也能制止球B从送球槽33移动过来,能防止同时发射2个球B。
此外,配备在竖直变化球部2的3垒一侧的击球部5,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是将决定击球手人偶7的两脚位置的击球姿势控制部53和立设该击球手人偶7的人偶立设构件54,以及小齿轮55和压缩弹簧55c在同一轴上互相卡合,用上滑动框体57a和下滑动框体57b上下夹住而构成的,将上滑动框体57a插嵌于盘面1的击球部的安装口87使其可从下方前后滑动,并将下滑动框体57b插嵌操作部C的框体91的安装口(未图示)使其可从上方前后滑动。
上述击球姿势控制部53是在平面视角略成圆形的平板的大致中央处具有卡合孔53b,下面设有一部敞开的锷部53c,在敞开部设有齿轮53a而构成。所述卡合孔53b是由从圆形的贯通孔和该圆形的贯通孔的敞开部一侧的外缘2处向外隆起的贯通的孔所形成的。上述人偶立设构件54在圆柱形的大致中央处形成了平面视角大致成正方形的轴承孔,在其侧面的中间配备了锷部54b,在下方多处形成了从下端切割下的卡合爪55c。所述小齿轮55,在上面具备了与上述人偶立设构件54的卡合爪54c相卡合的卡合爪55a,在下面具备了卡合压缩弹簧55c的一端的接受弹簧部55b的同时,在大致中央处形成了成为旋转轴的贯通孔。
在上述上滑动框体57a的前后是加长的平面视角大致成矩形的薄板,在前后端部的下面分别设有向外侧的滑动锷部。此外,在大致中央处形成了与上述击球姿势控制部53大致外径相同的嵌合孔57c,在下面嵌合孔57c的前后垂下连结柱57d。上述下滑动框体57b是与上述上滑动框体57a同样,前后加长的平面视角大致成矩形的薄板,在前后端部的上面分别设有向外侧向的滑动锷部。此外,在上面大致中央处具备了压缩弹簧55c等的保持台部57f用以配置上述小齿轮55,同时在该保持台部57f的前后具备了支承上滑动框体57a连结柱57d的连结凹部57e。
如图29所示,将人偶立设构件54从下方插入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卡合孔53b,以将人偶立设构件54的锷部54b从下方抵接于该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下面,并将人偶立设构件54的卡合爪54c与小齿轮55的卡合爪55a相卡合,使该小齿轮55介由压缩弹簧55,支承下滑动框体57b的保持台部57f,将击球姿势控制部53从下方插入上滑动框体57a的嵌合孔57c,以将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锷部53c由下方抵接于该上滑动框体57a的下面,并将上滑动框体57a的连结柱57d嵌合在下滑动框体57b的连结凹部57e处,而互相连结。然后,将上述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齿轮53a与装备在盘面1上形成的击球部安装口87的1垒一侧的盘面1的背面的齿轮卡合部56相卡合,将上滑动框体57a从下方嵌合到盘面1的击球部安装口87,将下滑动框体57b从上方嵌合到框体91的安装口上。
在该击球部5,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锷部53c的上面与上滑动框体57a的下面相抵接,人偶立设构件54的锷部54b与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下面相抵接,因为击球姿势控制部53,人偶立设构件54以及小齿轮55受到压缩弹簧55c的作用而向上方被弹压施力,上滑动框体57a,击球姿势控制部53以及人偶立设构件54的上面成同一平面。
此外,如图10所示,在击球部5,将击球臂51的小齿轮卡合部51a卡合到小齿轮55上,将击球姿势变更臂52的后端部连结到下滑动框体57b。所述击球臂51,在前端部具备了击球抓手16,在后方一侧的侧面具备了小齿轮卡合部51a,在后端部连结上拉簧58的一端向后方被弹压施力。该击球姿势变更臂52在前端具备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该击球姿势变更臂52可以通过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进行前后移动,后端部由于连结了下滑动框体57b,所以可以将击球部5前后滑动。
然后,在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可以立设显示在图30中的击球手人偶7。击球手人偶7是由头部、配备球棒的躯干部71、人偶基部74和左右的脚部所构成的。在躯干部71设有贯通人偶基部向下方突出的立设轴72,以该立设轴72为转动轴,如图30(a)以及图30(b)所示,躯干部71相对于头部和脚部能够以180°的范围回转。此外,立设轴72具备了平面视角大致成正方形的固定框部72a,该固定框部72a的口径与上述安装在击球部5所装备的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大致相同。此外,在左右脚部的下面分别配置了定销73,这些能够插入到形成在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卡合孔53b当中向外侧隆起的贯通孔。
因此,击球手人偶7,是将立设轴72插入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并用固定框部72a固定住,将定销73插入到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卡合孔53b的向外侧隆起的贯通孔而立设。这时,由于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和小齿轮55的贯通孔是同一轴的原因,击球手人偶7的立设轴72被插入至小齿轮55的贯通孔的内部。人偶立设构件54由于与小齿轮55卡合的原因,如果将击球臂51向前后滑动的话,与该击球臂51的小齿轮卡合部51a相卡合的小齿轮55就会转动使人偶立设构件54转动,因此,由于插入固定于该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的击球手人偶7的立设轴72也产生转动,所以连接在该立设轴72上的躯干部71也产生转动。
然后,如上所述,由于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齿轮53a是与设在盘面1下面的齿轮卡合部56相卡合,如果将与击球姿势变更臂52的前后移动相连动的上滑动框体57a向前后移动的话,与该上滑动框体57a卡合的击球姿势控制部53就会以旋转轴为中心前后转动。在使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的前端位于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15b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基准位置上,如图31(a)所示,上滑动框体57a,是带着间隙而配置在击球部安装口87的前后,在该状态下将击球手人偶7立设的话,如图31(b)所示,击球手人偶7的脚部就会与上滑动框体57a成平行,就能将击球手人偶7立设成所谓的侧立击球姿势。
此外,将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位于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15b的底盘A的外侧方向的前方一侧的时候,如图32所示,下滑动框体57b向前方移动,使得小齿轮55位于小齿轮卡合部51a的前端最近的地方,如图33(a)所示,上滑动框体57a也向前方移动的同时,由于固定在未图示的盘面1下面的齿轮卡合部56与击球姿势控制部53的齿轮53a相咬合,击球姿势控制部53会以转动轴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该状态下立设击球手人偶7的话,如图33(b)所示,可以立设在击球手人偶7的脚部处,后脚会向本垒处踏出站立的,所谓的开立击球姿势的击球手人偶7。
此外,将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位于击球姿势变更抓手滑动孔15b的底盘A的中央方向的后方一侧时,如图34所示,下滑动框体57b向后方移动,使得小齿轮55处于离小齿轮卡合部51a的前端稍微后方的位置,如图35(a)所示,上滑动框体57a也向投球部3一侧的后方移动的同时,通过固定在未图示的盘面1下面的齿轮卡合部56,击球姿势控制部53会以转动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在该状态下立设击球手人偶7的话,如图35(b)所示,就能立设使击球手人偶7的脚部的后脚远离本垒而准备的,即所谓的闭合式击球姿势的击球手人偶7。
该击球部5,在将击球手人偶7球棒朝向投球手一侧的后方的状态下,如果使其立设并将立设击球抓手16向前方方向拉的话,可通过小齿轮55的咬合旋转,一边积蓄拉簧58的弹力,一边能把球棒向后拉,在进行投球的时候,配合时机释放击球抓手16的话,由于拉簧58返回原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击球臂51回到基准位置,小齿轮55快速回转。小齿轮55回转的话,人偶立设构件54也回转,插入于人偶立设构件54的轴承孔54a的击球手人偶7的立设轴72,甚至击球手人偶7的躯干部71也产生回转,就能够回转球棒,进行击球。
然后,如图36(a)所示,将击球手人偶立设成侧立击球姿势的时候,能够以前后大致成180°的角度挥动球棒,如图36(b)所示,将击球手人偶立设成开立击球姿势的时候,能够向着3垒一侧挥动球棒,如图36(c)所示,将击球手人偶立设成闭合式击球姿势的时候,能够向着1垒一侧挥动球棒。
还有,在由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将滑动框体部前后移动的时候,为了通过设在盘面1的背面的齿轮卡合部56,击球姿势控制部53回转的回转角和与设在击球臂51处的小齿轮卡合部51a相卡合的小齿轮55随着滑动框体的前后移动而回转的回转角保持相同,而调整齿轮卡合部56的齿距和小齿轮卡合部51a的齿距。
接球部8,如图1以及图2等图所示,是设在盘面1的前端部。该接球部8,如图37以及图38所示,是设在盘面1的背面,用隔板88a将大致呈矩形的垒板88作三等分,在该垒板88的左右两侧部在外侧设有移动支承保持89而构成。移动支承构件89,是前后有弯曲部的平面视角大致呈S形状,在前后的弯曲部的下部形成了使后方上升的倾斜的引导面部89a。然后,在前端部具有上推抓手18的上推臂59与设在垒板88的移动支承构件89相卡合的状态下,将该接球部8嵌入设在盘面1的前端部的安装口(未图示)的同时,将上推臂59安装在底盘A的背面。
上述上推臂59,是平面视角大致呈U字形状的薄板,两端部的上面分别各自配备了2个升降支承体59a。该升降支承体59a是配备了成为投球部3一侧的后方上升倾斜的支承倾斜部59b的薄板,该支承倾斜部59b的倾斜角度都是相同的。此外,各升降支承体59a是前后错开位置而配备,以使各个支承倾斜部59b与设在垒板88的移动支承构件89的引导面部89a抵接而构成的。然后,在上推臂59的横架部的上面,设有上推抓手18。
用上推臂59支承接球部8,使得将该移动支承构件89的引导面部89a载置到升降支承体59a的支承倾斜部59b上,如图37所示,该上推臂59是安装在底盘A的背面并且向前方方向能够滑动。该上推臂59是连结在拉簧60的前端一侧,拉簧60的后端一侧是安装在底盘A上,上推臂59是由拉簧60向后方方向弹压施力。因此在不操作上推臂18的基准位置,该上推抓手18是位于上推抓手滑动孔15c的后端。
由于以上构成,由将上推抓手18向前方移动的操作,使接球部8由盘面1突出,就能够将收回到接球部8的球更容易拿到。也即,如图39所示,在不操作上推臂18的基准位置,设在垒板88的移动支承构件89的引导面部89a是位于设在上推臂59处的升降支承部59a的支承倾斜部59b的下端,隔板88a的上面与盘面1成同一平面。然后,如果将上推抓手18向前方方向拉的话,如图40所示,上推臂59向前方方向滑动,移动支承构件89的引导面部89a沿着支承倾斜部59b的倾斜向上方移动。如果将上推抓手18拉到上推抓手滑动孔15c的最前端的话,隔板88a就会突出盘面1,接球部8的垒板88则与盘面1成同一平面,因此,就能容易地取出由接球部8收回的球。
此外,在将设在盘面1上的球接球部8嵌入的安装口的左右两侧部,如图37所示,在背面向着下方设有引导板90,将该引导板90插嵌在球接球部8的移动支承构件89的间隙,使球接球部8能够垂直地上下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在底盘A的后方一侧向外侧拉的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可以覆设限制投球的投球控制板6。该投球控制板6,如图7及图8所示,是与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板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切下左右的边角部,往投球操作部11的装卸就变得容易了。然后,投球控制板6在3处地方有贯通孔,由投球抓手13位于滑动投球抓手滑动孔11b的上方位置时的投球抓手控制孔62、竖直变化抓手12位于滑动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的上方的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横向变化球抓手14位于滑动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上方的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构成,使各贯通孔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产生变化,由任意长度的贯通孔形成。并且,这些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投球抓手控制孔62以及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是和各抓手滑动孔前后长度大致相同,或者长度较之较短。
因此,投球控制板6能够反复固定在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各抓手控制孔61、62、63能与投球操作部11的各个抓手滑动孔11a、11b、11c一致。也就是说,投球控制板6,通过载置在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限制各抓手的动作范围,这样就可以给投手附加个性。
该投球控制板6,如图9(a)乃至9(e)所示,为了形成所希望的投球形态,作为多种类型板,形成孔形状稍有不同的多个板。例如,如图9(a)的投球控制板6,限制竖直变化球抓手12和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动作,将投球抓手控制孔62设计成和投球抓手滑动孔11b大致相同长度,将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后端位置设置成与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的后端位置相同的同时,将前端位置设在与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基准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将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后端位置设置在与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后端位置相同的同时,将前端位置设置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大致中央位置。因此,如图7所示,在图9(a)的覆设投球控制板6的投球操作部11处,能够只进行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后方拉的操作,就可以只进行将投手踏板22从盘面1下降的操作,在操作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时候,就可以只进行将磁铁43从中心位置向左方向的1垒一侧就位的动作。
此外,在投球控制板6的上面的各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上了球种名称,通过将抓手位于该名称的位置就可以投出所希望的球种。如图9(a)所示,在投球控制板6上,在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后端部的侧面画上了“指叉球”的字样,投球时如果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位于该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后端部的话,由于能将球移动到盘面的下面,所以能投出实际的棒球运动中能投出的直线投球似的投球。此外,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前端部侧面上了“直线球”的字样,在后端部侧面上了“自然曲线球”的字样,投球时如果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位于该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前端部的话,由于将横向变化球部4的磁铁43位于中心位置的原因,就能投出直线球,若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位于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后端部的话,可将磁铁43位于1垒一侧的原因,就能投出实际棒球运动中投出的自然曲线球这样的变化球。
图9(b)的投球控制板6,限制竖直变化球抓手12和横向变化球抓手14,将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后端位置设计成与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基准位置大致位置相同的同时,将前端位置设计成与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的前端位置相同,将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后端位置设置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大致中央位置同时,将前端位置设置成与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的前端位置相同。因此,能够只进行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前方压的操作,能够只进行将投手踏板22从盘面1上升的动作,操作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时候,可以只进行将磁铁43从中心位置向右方向的3垒一侧就位的动作。
此外,如图9(b)所示,在投球控制板6处,在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前端部侧面画上了“回旋球”的字样,投球时如果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位于该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前端部的话,球撞上从盘面突出的竖直变化球部2的投手踏板22,就能形成回旋球,因此可以投出实际棒球运动中投出的回旋球。此外,在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前端部侧面上了“曲线球”的字样,在后端部侧面上了“直线球”的字样,投球时如果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位于该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前端部的话,由于将横向变化球部4的磁铁43位于3垒一侧,就可以投出实际棒球运动中投出的曲线球似的变化球,如果将横向变化球抓手14位于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的后端部的话,由于使磁铁43位于中心位置,就能投出直线球。
图9(c)的投球控制板6,限制竖直变化球抓手12,将投球抓手控制孔62以及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设计成与投球抓手滑动孔11b以及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大致长度相同,将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设计成与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基准位置大致位置相同。因此,就不能操作竖直变化球抓手12,只能通过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操作使球产生变化。图9(d)的投球控制板6,限制横向变化球抓手14,将投球抓手控制孔62以及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设置成与投球抓手滑动孔11b和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长度大致相同,将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设置成与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基准位置大致相同。因此,就不能操作横向变化球抓手14,只能通过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操作使球产生变化。此外,图9(c)所示的投球控制板6和图9(d)所示的投球控制板6是在一张板的里外形成,能够用一张板进行2种投球限制。
然后,图9(e)的投球控制板6,限制竖直变化球抓手12和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动作,将竖直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1的后端位置设置成与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的后端位置相同,同时将前端位置设置成与竖直变化抓手12和基准位置大致相同,将横向变化球抓手控制孔63设置成与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基准位置大致相同。因此,无法对横向变化球抓手14进行操作,竖直变化球抓手12只能向后方进行拉动操作。
在本发明中,将投球抓手13拉到后端部为至的时候,球B从送球槽33向发射台32移动,其构成是:发射台32由于在向前方方向的支承,回到通常位置时将球B被发射出去,所以投球抓手控制孔62以与投球抓手滑动孔11b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并且,如图9(a)乃至图9(e)所示,在投球抓手控制孔62的侧面画上了“慢”和“快”的字样,在发射台32的球接受部32a放置球B的状态下,将投球抓手13设在“慢”或者“快”的位置,以此就可以限制调整球B的发射速度。也即,使投球抓手13返回到“慢”的位置而发射球B的话,由于相比从“快”的位置放开投球抓手13的时候发射台32向前方的支承较弱的原因,发射速度就能变慢。
这样,通过配合投手的习性、经验、投球的种类,使用特定的投球控制板6,就能够给投手附上个性。即使通过一块投手踏板,也能够限制投球的种类,调整投打的攻击力,此外,通过使用控制孔的长度不同的数块投球控制板6,并在游戏中依顺次交换使用,就能够进行接近实际棒球比赛的投手替换等的游戏方法。
如上详述,本发明的棒球游戏盘,由于配备了、使发射出的球产生上下方向变化的竖直变化球部2使发射出的球产左右方向变化的横向变化球部4、配备了使击球手人偶7的击球姿势发生变化功能的击球部5、以及覆设于操作投球的投球操作部11、以对投球操作施加限制的投球控制板6、所以通过在游戏中组合这些操作,可以进行多样的游戏方式。
也即,通过竖直变化球抓手12操作所述竖直变化球部2,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压向前方时,使球B接触上从盘面1上升的投手踏板22,通过该冲击使球向上方弹起,由于弹起的球B从击球手人偶7的球棒上飞跃而过,就能成为跳球,而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后方拉的时候,由于能够将从投球部3发射向接球部8的球B落下到盘面1的下方,就能够形成消失的怪球。
然后,在投球操作部11覆设投球控制板6的话,可限制通过操作竖直变化球抓手12,而对投手踏板22的上升或下降的移动,或也能够限制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动作范围以及磁铁43的摇动范围,因此能对投手附加个性,能够接近实际棒球运动中的投手替换等的游戏方法。
并且,在本实施状态,虽然将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板设置成比投球操作部11a的外缘部略低,但是也能够将上面板设置成与外缘部上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在上面板上形成了卡合凸部或者卡合凹部,在投球控制板6处形成了与其上面板的卡合凸部或者卡合凹部相卡合的卡合凹部或者卡合凸部。这样,由于在上面板和投球控制板6形成了互相卡合的凸部和凹部,就能够安定地将投球控制板6固定住。此外,如果在上面板和投球控制板6上形成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的话,就能够将投球控制板6设置成任意的形状。
此外,也能够将投球操作部11的上面板构成在投球控制板6上。也即,制作与投球操作部11的平面形状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板,该板作为不限制抓手动作的标准板和多个的投球控制板6,若是能够在投球操作部11的上端装卸的构成的话,即可。
然后,也有在投球控制板6的前端一侧略垂直地设置立板。将该立板重叠在记分牌的背后,在立板的前面的一部分上画上有关各投手的插图,如果切割记分牌的对应部分形成观察窗的话,在替换投球控制板6的时候,从击球手一侧就能够确认投手的替换。
此外,也能够将配置在投球操作部11的竖直变化球抓手12以及横向变化球抓手14设置成能够向左右方向滑动。也即,将竖直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a和横向变化球抓手滑动孔11c以横向方向加长形成,例如,在竖直变化球杆21配备了与竖直变化球抓手12的左右移动相对,使该竖直变化球杆21前后滑动的辅助构件,在横向变化球杆41设有摇动轴,以该摇动轴为支点,使横向变化球部4摇动,也能够配合曲线球和自然曲线球的横向变化和横向变化球抓手14的左右移动。
更进一步,作为棒球游戏盘,即使是具备只能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后拉使球落到台面1下的动作,以只能使投手踏板22下降移动的竖直变化球部2,或者是具备只能将竖直变化球抓手12向前压使球产生跳起变化的动作的竖直变化球部2,也能够通过和投球控制板6的组合,进行对竖直变化的限制和一部横向变化的限制,扮演投手替换,进行游戏。
然后,这一棒球游戏盘、在投球部3的发射台32,在球接受部32a的前后配置了移动限制板32b和挡住垒道构件32c,由于在该发射台32只能放置一个球B,所以在球B放置上发射台32的状态下,即使前后移动投球抓手13,也能够防止下一个球B侵入发射台32。
此外,如果对连结在击球部5的滑动框体部的击球姿势变更抓手17进行操作的话,由于能够将立立设在击球部5的击球手人偶7设成侧立击球姿势,开立击球姿势,以及闭合式击球姿势,在操作击球抓手16的时的,球棒回转后端的位置不同,就能够容易地选择击球方向向中间、向左、或者向右。
并且,在本实施状态中,虽然在击球部5仅是以右手击球手为例进行图示说明的,装备左手击球手用的投球区,可使右手击球手,左手击球手两者都可以进行击球。
如上所述,虽然举了本发明的比较理想的实施形态加以说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实施形态,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可利用性
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棒球游戏盘,通过在配备分别操作发射球的投球部和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的变化球部的抓手的操作部,覆设投球控制板,操作投球部的一位游戏者能够如同扮演个性各不相同的数位投手一样控制各抓手的动作。因此,如果使用投球控制板的话,由于一位游戏者能够扮演球种不同的其他投手,通过进行击球力和守备力的调整,能够成为进行更接近实际棒球游戏的棒球游戏盘。

Claims (16)

1.一种棒球游戏盘,是从模拟棒球场的盘面的投球部向接球部发射球,将发射出的球在击球部打回而构成的,其特征是,
该棒球游戏盘具有配备多个可供操作的抓手的投球操作部,该抓手用于发射球以及使发射出的球产生变化,及铺设于该投球操作部的投球控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上形成有多个抓手控制孔,分别供所述可操作的抓手插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操作部,为了使各抓手前后移动,配备了前后较长的抓手滑动孔,所述投球控制板的各抓手控制孔分别同各抓手滑动孔长度大致相同或者比之较短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操作部,为了使各抓手前后移动,配备了前后较长的抓手滑动孔,所述投球控制板的各抓手控制孔分别同各抓手滑动孔长度大致相同或者比之较短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抓手滑动孔是大致以等间距配置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抓手滑动孔是大致以等间距配置的。
7.如权利要求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配备了多块所述投球控制板,各投球控制板的抓手控制孔在每块板上至少有任意一个长度不同。
8.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控制板,是作为与所述投球操作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而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控制板,是作为与所述投球操作部的平面形状的大小与形状大致相同的薄板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操作部是将外缘弯曲配备在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的外侧,设置成上面板的高度比外缘部低。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操作部是将外缘弯曲配备在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的外侧,设置成上面板高度比外缘部低。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所述投球操作部是将外缘弯曲配备在棒球游戏盘的后方一侧的外侧,设置成上面板的高度比外缘部低。
13.如权利要求2~6或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11、权利要求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有表示投球种类的标记。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有表示投球种类的标记。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有表示投球种类的标记。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棒球游戏盘,其特征是,
在所述投球控制板的上面以及/或者下面,在抓手控制孔的侧面画有表示投球种类的标记。
CNA200810149623XA 2007-09-28 2008-09-11 棒球游戏盘 Pending CN1013966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6681 2007-09-28
JP2007256681A JP2009082502A (ja) 2007-09-28 2007-09-28 野球ゲーム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604A true CN101396604A (zh) 2009-04-01

Family

ID=40515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49623XA Pending CN101396604A (zh) 2007-09-28 2008-09-11 棒球游戏盘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82502A (zh)
CN (1) CN1013966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604A (zh) * 2011-01-24 2012-07-25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盘
CN104857701A (zh) * 2014-01-21 2015-08-26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板
CN110354487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9825B2 (ja) * 2014-01-21 2016-09-28 株式会社エポック社 野球ゲーム盤
JP6960066B2 (ja) * 2018-04-10 2021-11-05 株式会社エポック社 野球ゲーム盤
JP7220517B2 (ja) * 2018-04-10 2023-02-10 株式会社エポック社 野球ゲーム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0525A (en) * 1971-11-05 1973-05-01 Epoch Co Ltd Baseball game with ball deflecting pitcher mechanism
JPS5825478B2 (ja) * 1981-01-28 1983-05-27 株式会社 エポツク社 投球スピ−ド表示ができる野球盤
JPS5813191B2 (ja) * 1981-01-28 1983-03-12 株式会社 エポツク社 出塁人形を具備する野球盤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604A (zh) * 2011-01-24 2012-07-25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盘
CN104857701A (zh) * 2014-01-21 2015-08-26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板
CN108096823A (zh) * 2014-01-21 2018-06-01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板
CN104857701B (zh) * 2014-01-21 2018-07-27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板
CN108096823B (zh) * 2014-01-21 2020-07-14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板
CN110354487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永福有限公司 棒球游戏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82502A (ja) 200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604A (zh) 棒球游戏盘
US20100181720A1 (en) Action Figure Battle Game with Movement Mechanisms
Lendino Attract mode: The rise and fall of coin-op arcade games
CN101396603A (zh) 棒球游戏盘
JP5984270B2 (ja) 野球ゲーム盤
US7543820B2 (en) Paintball targets with entertainment value
Lendino Adventure: The Atari 2600 at the Dawn of Console Gaming
JP5999825B2 (ja) 野球ゲーム盤
CN102600604A (zh) 棒球游戏盘
JP2003000893A (ja) 遊技機、遊技機における背景画像切り替え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サーバ
Bros Super Mario Bros. 2
CN1802190A (zh) 台式游戏机
DeLeon Arcade-style game design: postwar pinball and the golden age of coin-op videogames
Zhouxiang Competitive Gaming
Weiss Classic Home Video Games, 1989-1990: A Complete Guide to Sega Genesis, Neo Geo and TurboGrafx-16 Games
CN202113616U (zh) 一种可对垒游戏的玩具公仔
US20050269767A1 (en) Table game
KR102658798B1 (ko) 피규어 이동형 축구 보드게임
JP3004444U (ja) サッカーゲーム盤
CN211513415U (zh) 棋子的发射器及棋子发射游戏的排布结构
CA1157490A (en) Attack object
CA2528027A1 (en) Table game
JP3092222U (ja) 投球式ゲーム機
JP2001314562A (ja) ゲーム装置
JP3235511B2 (ja) ゲー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