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6638A -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6638A
CN101376638A CNA2008101967100A CN200810196710A CN101376638A CN 101376638 A CN101376638 A CN 101376638A CN A2008101967100 A CNA2008101967100 A CN A2008101967100A CN 200810196710 A CN200810196710 A CN 200810196710A CN 101376638 A CN101376638 A CN 101376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glutamine
acid
glutamic acid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967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铮
彭奇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REEN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REEN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REEN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REEN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1967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76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76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6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Adsorbents In General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属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谷氨酰胺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或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再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色谱分离柱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本发明利用模拟移动床技术基本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树脂利用率高;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生产场地小;生产成本低,分离每立方米谷氨酰胺发酵液,仅需1~2m3水和少量电;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没有任何污染产生。

Description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纯度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制备方法,详细而言,它涉及巧妙利用专用树脂和模拟移动床从谷胺酰胺发酵液中分离制备高纯度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和工艺。属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谷氨酰胺的主要生产方法是以葡萄糖为营养物质,在相应酶、菌的发酵作用下先生成谷氨酸再转化为谷氨酰胺。因此在谷氨酰胺发酵液中除存在谷氨酰胺,还有大量未转化的谷氨酸以及由未发酵利用的原料还原糖、多糖、非还原糖等组成的残糖和无机盐等杂质。
谷氨酰胺是机体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占全部游离氨基酸60%以上,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调味剂和动物饲料的制造等领域。谷氨酰胺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保护肝脏,放化疗的恢复,治疗神经衰弱,改善脑出血后遗症的记忆障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防止癫痫病发作,治疗帕金森综合症,增强肾排氨作用和延长淋巴细胞的寿命,促进细胞的生长,降低人体体重,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等诸多方面均有好的治疗作用。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调味剂和日用化妆品等的制造等领域。医药行业中谷氨酸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肝昏迷,改进维持大脑机能,改善儿童智力发育等。食品工业上,谷氨酸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在日用化妆品领域,谷氨酸有生发防脱发功效及治疗皮肤皱纹。
目前工业上均采用离交分离提纯方法从谷氨酰胺发酵液去除杂质,但此方法不能使谷氨酰胺、谷氨酸与大量无机盐和残糖杂质得到很好的分离,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使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高效分离方法,以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提高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生产收率,降低三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a、合成树脂: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谷氨酰胺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或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色谱分离柱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
a、合成树脂:
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的合成:以酸性大孔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将金属离子吸附在酸性大孔或凝胶树脂表面,并使用交联剂将金属离子固定在载体树脂上;所用交联剂的量为酸性树脂重量的10%~14%;
金属离子选用Al3+、Ba2+、Bi3+、Ca2+、Co2+、Co3+、Cu2+、Fe2+、Fe3+、K+、Mg2+、Na+、Ni3+、Pb2+、Sb3+、Sn2+或Zn2+,其使用形式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能溶解的相应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金属离子的用量以使树脂螯合达到30%饱和的量~完全饱和的量;
或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包括三个工序:①、本体树脂合成:以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常压75~90℃进行悬浮共聚,反应6~7小时,生成凝胶型网状交联间聚物的本体树脂;②、树脂基体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制得丙烯酸系碱性树脂;③、螯合树脂的生成:将丙烯酸系碱性树脂与无机酸根离子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螯合树脂;
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色谱分离柱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夹套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间;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系统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分为5个区:
I区:无机盐、残糖液出口到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到谷氨酰胺液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谷氨酰胺液出口到谷氨酸液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谷氨酸液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无机盐、残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金属离子吸附剂与谷氨酰胺、谷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谷氨酰胺纯度85%~95%的组分;第二类为主要含有谷氨酸的组分,谷氨酰胺纯度<5%;第三类为主要含有无机盐、残糖杂质的组分,谷氨酰胺纯度<1%。
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中酸性大孔树脂为酸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或酸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大孔树脂,交联剂为多烯基交联剂;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单乙烯基的单体选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啶或其组合,单乙烯基单体的加入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重量的88%~97%。
多烯基交联剂选用二乙烯苯、三乙烯苯或二丙烯苯。
丙烯酸酯选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选用2-乙烯吡啶或4-乙烯吡啶。
无机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或磷酸根,无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有机酸根离子选用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或衣康酸根,有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
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致孔剂选用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或烷烃,致孔剂用量是单乙烯基单体重量的10%~60%。
所述多乙烯多胺选用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过量加入,使本体树脂反应达到饱和,剩余多乙烯多胺在下次反应中循环使用;所述多烯基交联剂选用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多烯基交联剂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量的4%~25%。
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反应6~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或甲酸在25~70℃反应6~8小时进行甲基化,得到叔铵树脂;加入氯甲基甲醚在35~40℃反应7~8小时进一步烷基化,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或者本体树脂与二甲胺基丙胺反应,制得丙烯酸弱碱树脂:用N,N-二甲基丙二胺与交联聚丙烯酸甲酯在175℃反应8小时,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再将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氯乙醇在25~45℃反应4小时进行烷基化,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谷氨酰胺发酵液直接进入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溶液。
所述的方法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的分离温度为50℃。
本发明制备的树脂比一般商业树脂具有更高的物理稳定性,磨后圆球率>99%,适用于90℃左右长期操作温度。本树脂对谷氨酰胺具有很高的吸附量,每克树脂至少有0.9克,一般有1.4克谷氨酰胺的吸附量;至少有0.6克,一般有0.8克谷氨酰胺的解吸量,因而可得至少3%,一般可达5%~8%的高浓度谷氨酰胺脱附液。
本发明具有的突出优点如下:1.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在此树脂上具有极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基本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2.采用移动床连续色谱分离;树脂利用率高;3.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生产场地小;4.生产成本低,分离每立方米谷氨酰胺发酵液,仅需要1立方米~2立方米水和少量电;5.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没有任何污染产生。
附图说明
图1谷氨酰胺发酵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色谱柱的分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合成树脂
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谷氨酰胺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和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
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以酸性大孔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利用酸性树脂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亲和力,将金属离子吸附在酸性大孔树脂表面,并使用交联剂将其固定基体树脂上;所用交联剂的量为酸性大孔树脂重量的4%~20%,最佳为10%~14%。
金属离子为Al3+或Ba2+或Bi3+或Ca2+或Co2+或Co3+或Cu2+或Fe2+或Fe3+或K+或Mg2+或Na+或Ni3+或Pb2+或Sb3+或Sn2+或Zn2+,其使用形式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可以溶解的相应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金属离子的量以使树脂螯合达到30%饱和的量~完全饱和的量。
或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选用含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丙烯腈,和/或乙烯基吡啶等的网状交联间聚物,属于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以及他们作为载体与无机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后产生的螯合树脂。他们包括三个工序:
1.本体树脂合成
在制备本发明的交联间聚物所使用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含单乙烯基的单体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包括2-乙烯吡啶、4-乙烯吡啶等)和其混合物。较好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4-乙烯吡啶等。
在本发明中是以一种或一种以上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进行悬浮共聚反应,生成凝胶型网状交联间聚物。也可以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
本发明所指的合成大孔网状交联间聚物中所用的致孔剂可以是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和烷烃等,将以上各种致孔剂混合使用也是可以的。其用量可以是聚合单体总量的10%~60%,最佳为20%~30%。
本发明中所指的多烯基交联剂包括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等,含量为4%~25%,最佳为8%~15%。
在本发明本体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悬浮反应条件。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的实例中,所述悬浮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较好为75~90℃,压力为常压,反应进行的时间为4~10小时,较好为6~7小时。
2.树脂基体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
本发明合成得到的本体树脂如为含丙烯酸酯基、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凝胶或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等多种胺(—CONH(C2H4NH)2H、—CONH(C2H4NH)3H、—CONH(C2H4NH)4H)进行胺解,制得丙烯酸系弱碱树脂。如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甲酸进行甲基化,可得到叔铵树脂;进一步烷基化,可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ONH(C2H4N CH3)4CH3)。
本体树脂与二甲胺基丙胺反应,制得丙烯酸弱碱树脂。用N,N-二甲基丙二胺与交联聚丙烯酸甲酯在175℃反应,也可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强碱性丙烯酸系树脂的合成方法是将带叔铵基的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达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用氯乙醇进行烷基化,可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本发明合成得到的如为含苯乙烯基的凝胶或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本体树脂,需经氯甲基化和铵化/或季铵化,得到含铵功能基团的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3.螯合树脂的生成
将2中所得各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与无机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螯合树脂。以上所指的无机酸根离子,是指如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磷酸根等;所指的有机酸根离子,是指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衣康酸根等。
由以上第2工序中所制得各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在处理谷氨酰胺的发酵液时也能够自动与他们配合达到饱和,产生螯合效应;因此他们与由第3工序中所制得碱性阴离子树脂作为载体与无机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位后产生的相应螯合树脂;均可利用他们的碱性功能基和配位酸根与谷氨酰胺、谷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
实施例2:分离提纯
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谷氨酰胺的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谷氨酰胺、谷氨酸产品;
模拟移动床技术: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功能基与谷氨酰胺、谷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等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最佳分离温度为50℃,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谷氨酰胺纯度85%~95%(一般>93%)的组分;第二类为主要含有谷氨酸(谷氨酰胺纯度<5%)的组分;第三类为主要含有无机盐、残糖(谷氨酰胺纯度<1%)等杂质的组分。
本发明的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内。本发明是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可分为5个区。
I区:无机盐、残糖液出口到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到谷氨酰胺液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谷氨酰胺液出口到谷氨酸液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谷氨酸液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无机盐、残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下一步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工艺。
进料液为谷氨酰胺发酵液,其浓度约为25%,谷氨酰胺59.4%,谷氨酸35%,将此液通过模拟移动床,模拟移动床操作条件如下:分离温度75℃,系统压力0.3Mpa,料液进料量为1L/h,洗脱水进料量为2L/h,进料24小时后达到平衡。得到的出料情况如下:
1)谷氨酰胺部分:浓度约为5%,谷氨酰胺纯度93.5%,谷氨酸纯度4%。
2)谷氨酸部分:浓度约为1%,谷氨酰胺纯度5%,谷氨酸纯度89.3%。
3)杂质部分:浓度约为1%,谷氨酰胺纯度1%,谷氨酸纯度0.7%,无机盐、残糖98.3%。

Claims (10)

1、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合成树脂: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谷氨酰胺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或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色谱分离柱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
a、合成树脂:
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的合成:以酸性大孔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将金属离子吸附在酸性大孔或凝胶树脂表面,并使用交联剂将金属离子固定在载体树脂上;所用交联剂的量为酸性树脂重量的10%~14%;
金属离子选用Al3+、Ba2+、Bi3+、Ca2+、Co2+、Co3+、Cu2+、Fe2+、Fe3+、K+、Mg2+、Na+、Ni3+、Pb2+、Sb3+、Sn2+或Zn2+,其使用形式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能溶解的相应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金属离子的用量以使树脂螯合达到30%饱和的量~完全饱和的量;
或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包括三个工序:①、本体树脂合成:以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常压75~90℃进行悬浮共聚,反应6~7小时,生成凝胶型网状交联间聚物的本体树脂;②、树脂基体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制得丙烯酸系碱性树脂;③、螯合树脂的生成:将丙烯酸系碱性树脂与无机酸根离子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螯合树脂;
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色谱分离柱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夹套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间;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系统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分为5个区:
I区:无机盐、残糖液出口到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谷氨酰胺发酵液进料口到谷氨酰胺液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谷氨酰胺液出口到谷氨酸液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谷氨酸液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无机盐、残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金属离子吸附剂与谷氨酰胺、谷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谷氨酰胺、谷氨酸与无机盐、残糖杂质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谷氨酰胺纯度85%~95%的组分;第二类为主要含有谷氨酸的组分,谷氨酰胺纯度<5%;第三类为主要含有无机盐、残糖杂质的组分,谷氨酰胺纯度<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中酸性大孔树脂为酸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或酸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大孔树脂,交联剂为多烯基交联剂;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单乙烯基的单体选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啶或其组合,单乙烯基单体的加入量为单体和交联剂总重量的88%~9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烯基交联剂选用二乙烯苯、三乙烯苯或二丙烯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选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选用2-乙烯吡啶或4-乙烯吡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或磷酸根,无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有机酸根离子选用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或衣康酸根,有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致孔剂选用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或烷烃,致孔剂用量是单乙烯基单体重量的1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乙烯多胺选用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过量加入,使本体树脂反应达到饱和,剩余多乙烯多胺在下次反应中循环使用;所述多烯基交联剂选用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多烯基交联剂的用量为反应体系总重量的4%~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反应6~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或甲酸在25~70℃反应6~8小时进行甲基化,得到叔铵树脂;加入氯甲基甲醚在35~40℃反应7~8小时进一步烷基化,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或者本体树脂与二甲胺基丙胺反应,制得丙烯酸弱碱树脂:用N,N-二甲基丙二胺与交联聚丙烯酸甲酯在175℃反应8小时,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再将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氯乙醇在25~45℃反应4小时进行烷基化,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谷氨酰胺发酵液直接进入模拟移动床分离,得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产品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的分离温度为50℃。
CNA2008101967100A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1376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67100A CN10137663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1967100A CN10137663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6638A true CN101376638A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0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967100A Pending CN10137663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663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5632A1 (en) * 2009-12-29 2011-07-20 Rohm and Haas Europe Services ApS Succursale France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of organic and amino acids from fermentation broths
CN10279625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提纯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的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924321A (zh) * 2012-11-30 2013-02-13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酰胺的方法
CN110551039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卢松 一种离心除菌体后色谱提取谷氨酸的工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5632A1 (en) * 2009-12-29 2011-07-20 Rohm and Haas Europe Services ApS Succursale France Process for the separation of organic and amino acids from fermentation broths
CN102134189A (zh) * 2009-12-29 2011-07-27 罗门哈斯欧洲服务有限公司 从发酵液分离有机酸及氨基酸的方法
CN103951573A (zh) * 2009-12-29 2014-07-30 罗门哈斯公司 从发酵液分离有机酸及氨基酸的方法
CN102134189B (zh) * 2009-12-29 2015-05-13 罗门哈斯公司 从发酵液分离有机酸及氨基酸的方法
CN103951573B (zh) * 2009-12-29 2016-01-20 罗门哈斯公司 从发酵液分离有机酸及氨基酸的方法
CN102796255A (zh) * 2012-09-07 2012-11-28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提纯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的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796255B (zh) * 2012-09-07 2014-04-02 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提纯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的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924321A (zh) * 2012-11-30 2013-02-13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酰胺的方法
CN102924321B (zh) * 2012-11-30 2015-12-09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酰胺的方法
CN110551039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卢松 一种离心除菌体后色谱提取谷氨酸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8512A (zh)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CN1301985C (zh) 一种从维生素c母液中提取维生素c和古龙酸的方法
CN101367743A (zh) 一种从异亮氨酸液中分离提纯异亮氨酸的方法
CN102781900A (zh) 从含有琥珀酸铵的发酵液纯化琥珀酸
CN106755143B (zh) 一种从乳酸发酵液中连续提取高纯度乳酸的方法
CN101366496A (zh) 一种从甜叶菊浓缩液中分离提纯甜菊甙ra和ss的方法
CN100339351C (zh) 一种从有机酸发酵液和相应有机酸产品母液中分离残糖以提纯有机酸的方法
CN101177716A (zh) 一种从果葡糖浆中分离提纯葡萄糖、果糖和低聚多糖的方法
EP0517242B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urified lactic acid aqueous solutions starting from fermentation broths
CN101376638A (zh)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CN101186571A (zh) 一种从衣康酸发酵液或衣康酸产品母液中提纯衣康酸的方法
CN101831475A (zh) 一种生产高纯度低聚半乳糖的方法
CN101367844A (zh) 一种从阿拉伯胶水解液中提取阿拉伯糖的方法
CN103896762B (zh) 一种含柠檬酸溶液的纯化方法
CN101186582B (zh) 一种从苯丙氨酸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苯丙氨酸的方法
CN102503804B (zh) 一种活性炭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连续脱色的方法
CN1141289C (zh) 一种柠檬酸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01160407A (zh) 由发酵液回收碱性氨基酸的方法
CN103058877A (zh) 一种利用色谱分离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方法
CN101824117A (zh) 一种固载树形分子的螯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5797A (zh) 一种三磷酸腺苷的晶胶吸附层析分离方法
CN103936610A (zh) 一种左旋肉碱生产过程中的左旋肉碱和无机盐分离工艺
CN110184308A (zh) 一种(r)-邻氯扁桃酸的制备方法
CN101085798B (zh) 一种三磷酸胞苷的晶胶吸附层析分离方法
CN113121329B (zh) 一种从乳酸盐的含水原料中耦合转化与提取乳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