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8512A -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8512A
CN101168512A CNA2007101905364A CN200710190536A CN101168512A CN 101168512 A CN101168512 A CN 101168512A CN A2007101905364 A CNA2007101905364 A CN A2007101905364A CN 200710190536 A CN200710190536 A CN 200710190536A CN 101168512 A CN101168512 A CN 101168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acid
xie ansuan
bulk
synth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05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奇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7101905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8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8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属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合成专用树脂,利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缬氨酸液中分离制备高纯度缬氨酸。具体方法是:以缬氨酸液为原料,通过模拟移动床,在35℃~95℃的操作温度下,以水为洗脱剂,使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等杂质完全分离,得到富含缬氨酸的组分。本发明采用高效色谱分离方法,得到缬氨酸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涉及巧妙利用专用树脂和模拟移动床从缬氨酸的发酵液、离子交换液或产品母液中分离制备高纯度缬氨酸的方法,属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缬氨酸属于分支链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调味剂、动物饲料和化妆品的制造等领域。在医药上缬氨酸常用于制造复合氨基酸输液和氨基酸口服液以治疗血脑屏障、肝昏迷、慢性肝硬化及肾功能衰竭,先天性代谢缺陷,败血症及糖尿病等,也可作为加快外科创伤愈合的药物;在食品工业上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营养增补液及风味剂等,不仅能改善风味,也可改善睡眠不足、皮肤粗糙,减轻肌肉疲劳,强化肝功能,提高免疫力。
缬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以葡萄糖为营养物质,在相应酶、菌的发酵作用下,产生缬氨酸。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加入的原料糖不能全部被利用;同时在作为加入发酵体系的营养物质中除原料糖外,往往还夹带多糖、非还原糖等,不能被发酵利用。因此在发酵生产结束时,发酵液中绝大部分为无机盐,除存在缬氨酸外,尚有蛋白质、色素、胶体物;由原料还原糖、多糖、非还原糖等组成的残糖;以及杂氨基酸(亮氨酸、丙氨酸)等杂质。
目前工业上均采用以下离子交换分离提纯方法从发酵清液去除杂质:
发酵清液,加硫酸等酸化,阳离子交换柱吸附,水洗,氨水洗脱,收集到pH10洗脱液,脱色,阳离子交换转化柱,氨水洗脱,收集到pH7洗脱液,浓缩得粗品。但此方法不能使大量无机盐和杂氨基酸得到很好的分离。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由于大量母液无法利用,使缬氨酸产品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从缬氨酸溶液(发酵液、离子交换液或产品母液)中提取缬氨酸的高效分离方法,以得到高纯度的缬氨酸产品,提高缬氨酸生产收率,降低三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从缬氨酸液中提取缬氨酸的方法,包括:a、合成树脂: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缬氨酸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和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缬氨酸液或缬氨酸水解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缬氨酸产品;
a、合成树脂:
合成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以酸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利用水溶性大分子金属吸附剂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亲和力,将吸附剂吸附在酸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表面,并使用交联剂将其固定于基体树脂上;所用交联剂为酸性大孔树脂重量的10%~14%;
金属离子为Al3+、Ba2+、Bi3+、Ca2+、Co2+、Co3+、Cu2+、Fe2+、Fe3+、K+、Mg2+、Na+、Ni3+、Pb2+、Sb3+、Sn2+或Zn2+,其使用形式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可溶解的相应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金属离子的量以使树脂螯合达到30%饱和的量~完全饱和的量;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包括三个工序:①、本体树脂合成:以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常压75~90℃进行悬浮共聚,反应6~7小时,生成网状交联间聚物的本体树脂;②、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制得丙烯酸系碱性树脂;③、螯合树脂的生成:将丙烯酸系碱性树脂与无机酸根离子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
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缬氨酸液或缬氨酸水解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
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夹套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间;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分为5个区:
I区: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到缬氨酸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缬氨酸液进料口到缬氨酸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缬氨酸出口到杂氨基酸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杂氨基酸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之一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功能基与缬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缬氨酸纯度85%~95%的组分;第二类为缬氨酸纯度<5%主要含有杂氨基酸的组分;第三类为缬氨酸纯度<1%主要含有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的组分。
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大孔树脂为酸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大孔树脂,交联剂为多烯基交联剂:二乙烯苯、三乙烯苯或二丙烯苯。
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单乙烯基的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啶或其组合,单乙烯基单体的加入量为单体和多烯基交联剂总重量的88%~97%;所述多烯基交联剂为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无机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或磷酸根,无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有机酸根离子为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或衣康酸根,有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致孔剂是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或烷烃,其用量是单乙烯基单体总重量的20%~30%。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所述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所述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过量加入,使本体树脂反应达到饱和,剩余多乙烯多胺在下次反应中循环使用。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反应6~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或甲酸在25~70℃反应6~8小时进行甲基化,得到叔铵树脂;加入氯甲基甲醚在35~40℃反应7~8小时进一步烷基化,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N,N-二甲基丙胺在175℃反应8小时,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再将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氯乙醇在25~45℃反应4小时进行烷基化,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单乙烯基单体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为2-乙烯吡啶或4-乙烯吡啶。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的优选分离温度为50℃。
本发明具有的突出优点如下:1.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在此树脂上具有极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基本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2.采用移动床连续色谱分离;树脂利用率高;3.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生产场地小;4.生产成本低,分离每立方米缬氨酸液,仅需要1立方米~2立方米水和少量电;5.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没有任何污染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缬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为色谱柱的分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中制备的第一种特种树脂为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它以酸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利用大分子金属吸附剂上缬氨酸与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
大孔树脂可选用酸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大孔树脂。交联剂可选用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等多烯基交联剂。
本树脂所用交联剂与树脂的重量比(W/W)为4%~20%,最佳为10%~14%。
本发明制备的树脂比一般商业树脂具有更高的物理稳定性,磨后圆球率>99%,适用于90℃左右长期操作温度。本树脂对缬氨酸具有很高的吸附量,每克树脂至少有0.9克,一般有1.4克缬氨酸的吸附量;至少有0.6克,一般有0.8克缬氨酸的解吸量,因而可得浓度至少达3%,一般可达5%~8%的高浓度缬氨酸脱附液。
实施例2:本发明中制备的第二种特种树脂为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它以碱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有机酸或无机酸根离子。
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为含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丙烯腈,和/或乙烯基吡啶等的网状交联间聚物,属于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以及他们作为载体与无机酸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后产生的螯合树脂。合成包括三个工序:
1.本体树脂合成
在制备本发明的交联间聚物所使用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含单乙烯基的单体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包括2-乙烯吡啶、4-乙烯吡啶等)和其混合物。较好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4-乙烯吡啶等。
在本发明中是以一种或一种以上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进行悬浮共聚反应,生成网状交联间聚物。也可以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
本发明所指的合成大孔网状交联间聚物中所用的致孔剂可以是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或烷烃等,将以上各种致孔剂混合使用也是可以的。其用量可以是聚合单体总量的10%~60%,最佳为20%~30%。
本发明中所指的多烯基交联剂包括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等,含量为4%~25%,最佳为8%~15%。
在本发明本体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悬浮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悬浮反应条件。在本发明的一个较好的实例中,所述悬浮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较好为75~90℃,压力为常压,反应进行的时间为4~10小时,较好为6~7小时。
2.树脂基体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
本发明合成得到的本体树脂如为含丙烯酸酯基、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凝胶或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等多种胺(-CONH(C2H4NH)2H、-CONH(C2H4NH)3H、-CONH(C2H4NH)4H)进行胺解,制得丙烯酸系弱碱树脂。如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甲酸进行甲基化,可得到叔铵树脂;进一步烷基化,可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CONH(C2H4NCH3)4CH3)。
或本体树脂与二甲胺基丙胺反应,制得丙烯酸弱碱树脂。用N,N-二甲基丙二胺与交联聚丙烯酸甲酯在175℃反应,也可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
强碱性丙烯酸系树脂的合成方法是将带叔铵基的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达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用氯乙醇进行烷基化,可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本发明合成得到的如为含苯乙烯基的凝胶或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本体树脂,需要经氯甲基化和铵化/或季铵化,得到含铵功能基团的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3.螯合树脂的生成
将工序2中所得各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与无机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螯合树脂。以上所指的无机酸根离子,是指如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磷酸根等;所指的有机酸根离子,是指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衣康酸根等。
由以上第2工序中所制得各碱性阴离子树脂类型,在处理缬氨酸的发酵液、离子交换液或产品母液时也能够自动与他们配合达到饱和,产生螯合效应;因此他们与由第3工序中所制得碱性阴离子树脂作为载体与无机酸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位后产生的相应螯合树脂;均可利用他们的碱性功能基和配位酸根与缬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
实施例3:模拟移动床技术: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之一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功能基与缬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最佳分离温度为50℃,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缬氨酸纯度85%~95%(一般>93%)的组分;第二类为主要含有杂氨基酸(缬氨酸纯度<5%)的组分;第三类为主要含有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缬氨酸纯度<1%)的组分。
本发明的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内。本发明是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可分为5个区。
I区: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到缬氨酸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缬氨酸液进料口到缬氨酸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缬氨酸出口到杂氨基酸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杂氨基酸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下一步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方法。
实施例4
进料液为缬氨酸发酵液,其浓度约为5%,其中无机盐≈80%,缬氨酸15%,葡萄糖、果糖等单糖4.8%,将此液通过模拟移动床,模拟移动床操作条件如下:分离温度75℃,系统压力0.3Mpa,料液进料量为1L/h,洗脱水进料量为2L/h,进料24小时后达到平衡。得到的出料情况如下:
1)缬氨酸部分:浓度约为5%,缬氨酸纯度93.5%,无机盐4%,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纯度1%。
2)杂氨基酸部分:浓度约为1%,缬氨酸纯度5%,丙氨酸纯度60%,亮氨酸纯度35%。
3)其它杂质部分:浓度约为1%,缬氨酸纯度1%,无机盐92%,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纯度7%。

Claims (9)

1.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合成树脂:先合成用于专门吸附分离缬氨酸的两种特种树脂: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和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缬氨酸液或缬氨酸水解液中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缬氨酸产品;
a、合成树脂:
合成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以酸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作为载体,将其螯合上金属离子,利用水溶性大分子金属吸附剂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亲和力,将吸附剂吸附在酸性大孔树脂或凝胶树脂表面,并使用交联剂将其固定于基体树脂上;所用交联剂为酸性大孔树脂重量的10%~14%;
金属离子为Al3+、Ba2+、Bi3+、Ca2+、Co2+、Co3+、Cu2+、Fe2+、Fe3+、K+、Mg2+、Na+、Ni3+、Pb2+、Sb3+、Sn2+或Zn2+,其使用形式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可溶解的相应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金属离子的量以使树脂螯合达到30%饱和的量~完全饱和的量;
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包括三个工序:①、本体树脂合成:以含单乙烯基的单体与含多烯基的交联剂混合后常压75~90℃进行悬浮共聚,反应6~7小时,生成网状交联间聚物的本体树脂;②、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在二乙烯苯或苯乙酮的溶胀下与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制得丙烯酸系碱性树脂;③、螯合树脂的生成:将丙烯酸系碱性树脂与无机酸根离子和/或有机酸根离子配合达到饱和,即得到相应的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
b、分离提纯:采用装有上述特种树脂之一的固定床,使用模拟移动床技术,从缬氨酸液或缬氨酸水解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
模拟移动床装置是由4根或4根以上的色谱柱串联相接,成一首尾连接的闭合系统;每根柱均有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用夹套加热保温,保证床层在设定恒定温度之间;整个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的方式来改变出料口、进料口、循环口、进水口的位置,从而实现进料、进水、前组分出料、后组分出料同时连续运行操作;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按照进、出料口和循环口的位置,系统中所有串联的色谱柱分为5个区:
I区: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到缬氨酸液进料口,称为提取区;
II区:缬氨酸液进料口到缬氨酸出口,称为解析区I;
III区:缬氨酸出口到杂氨基酸出口,称为富集区;
IV区:杂氨基酸出口到洗脱水进口,称为解析区II;
V区:洗脱水进口到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糖液出口,称为循环区;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装置中采用上述特种树脂之一为固定相吸附剂,利用功能基与缬氨酸以及其他杂质之间的亲和力差别,实现缬氨酸与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杂氨基酸之间的完全分离;采用水为洗脱剂,分离温度为35℃~95℃,连续进行进料、出料操作,同时得到三类出料组分,第一类为缬氨酸纯度85%~95%的组分;第二类为缬氨酸纯度<5%主要含有杂氨基酸的组分;第三类为缬氨酸纯度<1%主要含有蛋白质、糖、色素、无机盐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大孔树脂为酸性聚苯乙烯大孔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大孔树脂,交联剂为多烯基交联剂:二乙烯苯、三乙烯苯或二丙烯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单乙烯基的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吡啶或其组合,单乙烯基单体的加入量为单体和多烯基交联剂总重量的88%~97%;所述多烯基交联剂为二乙烯苯、三乙烯苯、二丙烯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三聚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无机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硝酸根、盐酸根或磷酸根,无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有机酸根离子为柠檬酸根、乳酸根、古龙酸根、丙酮酸根、富马酸根、曲酸根、琥珀酸根或衣康酸根,有机酸根离子的加入量为达到本体树脂吸附饱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在悬浮共聚反应中加入致孔剂,以生成大孔型网状交联间聚物,致孔剂是甲苯、200#汽油、石蜡、脂肪酸或带有4~10个碳原子的醇或烷烃,其用量是单乙烯基单体总重量的2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所述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所述多乙烯多胺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过量加入,使本体树脂反应达到饱和,剩余多乙烯多胺在下次反应中循环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和四乙烯五胺于130~150℃反应,反应6~8小时,生成多铵树脂,再用甲醛或甲酸在25~70℃反应6~8小时进行甲基化,得到叔铵树脂;加入氯甲基甲醚在35~40℃反应7~8小时进一步烷基化,得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酸根离子型螯合树脂中本体树脂的碱性阴离子功能基化,本体树脂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N,N-二甲基丙胺在175℃反应8小时,得到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再将含叔铵基的弱碱树脂和溶有碳酸钠的水溶液加到高压釜中,通入氯甲烷直到0.3Mpa以上,并在此压力下反应18小时,得到强碱性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氯乙醇在25~45℃反应4小时进行烷基化,制得多羟基季铵强碱性阴离子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乙烯基单体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乙烯基吡啶为2-乙烯吡啶或4-乙烯吡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的优选分离温度为50℃。
CNA2007101905364A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1168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05364A CN10116851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05364A CN10116851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8512A true CN101168512A (zh) 2008-04-30

Family

ID=39389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05364A Pending CN10116851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8512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8399A (zh) * 2010-10-11 2011-01-19 江南大学 一种使用模拟移动床色谱连续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缬氨酸的方法
CN101709048B (zh) * 2009-11-11 2011-10-26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l-色氨酸的提取方法
CN102884046A (zh) * 2010-05-12 2013-01-16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分离色氨酸的方法
CN104203903A (zh) * 2012-02-06 2014-12-10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缬氨酸的连续分离装置和用其连续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0459204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CN108003049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江南大学 一种从缬氨酸发酵液中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08525346A (zh) * 2017-03-03 2018-09-14 义守大学 粗萃物的分离方法
CN111334265A (zh) * 2020-04-13 2020-06-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粘土矿物纳米水凝胶封堵剂及水基钻井液
CN116813492A (zh) * 2023-06-29 2023-09-29 山东兆光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色谱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048B (zh) * 2009-11-11 2011-10-26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l-色氨酸的提取方法
CN102884046A (zh) * 2010-05-12 2013-01-16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分离色氨酸的方法
CN102884046B (zh) * 2010-05-12 2016-04-20 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分离色氨酸的方法
CN101948399A (zh) * 2010-10-11 2011-01-19 江南大学 一种使用模拟移动床色谱连续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缬氨酸的方法
CN104203903A (zh) * 2012-02-06 2014-12-10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缬氨酸的连续分离装置和用其连续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04203903B (zh) * 2012-02-06 2016-09-28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缬氨酸的连续分离装置和用其连续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0459204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CN108525346A (zh) * 2017-03-03 2018-09-14 义守大学 粗萃物的分离方法
CN108003049A (zh) * 2017-12-05 2018-05-08 江南大学 一种从缬氨酸发酵液中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11334265A (zh) * 2020-04-13 2020-06-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粘土矿物纳米水凝胶封堵剂及水基钻井液
CN116813492A (zh) * 2023-06-29 2023-09-29 山东兆光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色谱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CN116813492B (zh) * 2023-06-29 2024-01-23 山东兆光色谱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色谱分离缬氨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8512A (zh) 一种从缬氨酸液中分离提纯缬氨酸的方法
CN1301985C (zh) 一种从维生素c母液中提取维生素c和古龙酸的方法
CN101367743A (zh) 一种从异亮氨酸液中分离提纯异亮氨酸的方法
CN102781900A (zh) 从含有琥珀酸铵的发酵液纯化琥珀酸
CN101177716A (zh) 一种从果葡糖浆中分离提纯葡萄糖、果糖和低聚多糖的方法
CA2788898A1 (en) Separation process
CN101366496A (zh) 一种从甜叶菊浓缩液中分离提纯甜菊甙ra和ss的方法
CN101792822B (zh) 从半纤维素酸水解液中分离提纯木糖、阿拉伯糖的方法
CN100339351C (zh) 一种从有机酸发酵液和相应有机酸产品母液中分离残糖以提纯有机酸的方法
CN102482313A (zh) 乳清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CN106632519B (zh) 一种采用连续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分离核苷酸的工艺
CN101367844A (zh) 一种从阿拉伯胶水解液中提取阿拉伯糖的方法
CN101186582B (zh) 一种从苯丙氨酸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苯丙氨酸的方法
CN101186571A (zh) 一种从衣康酸发酵液或衣康酸产品母液中提纯衣康酸的方法
CN101948399A (zh) 一种使用模拟移动床色谱连续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缬氨酸的方法
CN101831475A (zh) 一种生产高纯度低聚半乳糖的方法
CN101376638A (zh) 一种从谷氨酰胺发酵液中分离提纯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方法
CN103896762B (zh) 一种含柠檬酸溶液的纯化方法
CN1141289C (zh) 一种柠檬酸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01160407A (zh) 由发酵液回收碱性氨基酸的方法
CN113769794B (zh) 一种连续脱除胞磷胆碱钠中杂质的离子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02260167A (zh) 一种含柠檬酸溶液的处理方法
CN100363374C (zh) 一种从麦芽糖醇液中提取麦芽糖醇的方法
CN102161625A (zh) 用膜分离与工业色谱分离组合技术提取分离l-苯丙氨酸的方法
US10974168B2 (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the selective recovery of monovalent product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continuous ion exch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