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4746A - 纱条横动导纱器 - Google Patents

纱条横动导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4746A
CN101374746A CNA200780003805XA CN200780003805A CN101374746A CN 101374746 A CN101374746 A CN 101374746A CN A200780003805X A CNA200780003805X A CN A200780003805XA CN 200780003805 A CN200780003805 A CN 200780003805A CN 101374746 A CN101374746 A CN 101374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ver
mentioned
road
traverse guide
gu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3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4746B (zh
Inventor
大田安孝
浜边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7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4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4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4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4Guiding surfaces within slots o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6Traversing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14Pulleys, rollers, or rotary bars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具有纱条导入口和与其连接的纱条导入路的多个纱条导件以各自的纱条导入口的位置不重合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纱条横动导纱器。

Description

纱条横动导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行进纱条一边往复横动一边卷绕在旋转中的绕线器上的纱条卷取装置的纱条横动导纱器。
背景技术
在使行进纱条一边往复横动一边卷绕在旋转中的绕线器上的纱条卷取装置中,装备有一边引导行进纱条一边使纱条沿绕线器的轴方向往复横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作为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一种纱条横动导纱器,为了克服在纱条行进方向上作用在纱条上的力(张力)和在往复横动方向上作用在纱条上的力而限制纱条的行进,由隔着间隙平行地配置的两个自由辊(自由转动辊)构成。
在该纱条横动导纱器中,通过令朝向卷取绕线器的行进纱条通过两个自由辊之间的间隙、且令两个自由辊沿卷取绕线器的轴方向往复横动,行进纱条一边沿卷取绕线器的轴方向往复横动、一边进行朝向卷取绕线器的纱条的卷绕。
但是,在这样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存在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的穿纱操作非常困难的问题。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由环状导件和隔着间隙平行地配置的两个自由辊组合构成的纱条横动导纱器。该环状导件在与两个自由辊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从环状导件的外侧通往内侧的开口部。从该开口部朝向两个自由辊的间隙进行纱条的穿纱。
根据该现有技术,朝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穿纱操作性大大改善。但是,该现有技术中,当在纱条上作用有朝向纱条行进方向或与纱条行进方向交差方向且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下简称为与往复横动不同的方向)的力时,不能限制基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行进纱条的位置。即,存在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而不能使纱条往复横动的缺点。
特别是,近年来普及了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在这样的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中,在从满管绕线器向空绕线器进行线切换时的转头动作(旋转)时、或用刀具切断纱条时,在纱条上作用上述自由辊的轴方向的力,因此产生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的现象。若产生该现象,则产生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而朝向满管绕线器的行进纱条与卷取装置的框架滑接而受到损伤、并且不能由用于向空绕线器的卷取的切换的刀具来切断纱条的问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能够比较稳定地限制纱条通道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即,即使对于在纱条行进方向上作用在纱条上的力和在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作用在纱条上的力,纱条也不会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能够稳定地使纱条往复横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
该纱条横动导纱器在线捕捉槽的开口部附近位置上具有将设置在纱条导引部上的纱条捕捉槽横断的纱条脱落防止钩。若使用这样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则即便在纱条上作用向纱条行进方向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纱条也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能够稳定地使纱条往复横动。但是,存在纱条脱落防止钩变得碍事、朝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穿纱操作困难的问题。
专利文献1:实开昭58-1238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1938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平2-132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条横动导纱器,不但对于往复横动方向的力,对于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也能够稳定地限制纱条通道,并且穿纱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如下所述。
包括:
(a)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
(b)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及
(c)固定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第2导引部件的导件安装部件,
(d)上述第1导引部件具有设置在其外缘的第1纱条导入口、及从该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1导引部件的内侧延伸的第1纱条导入路,
(e)上述第2导引部件具有设置在其外缘的第2纱条导入口、及从该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内侧延伸的第2纱条导入路,
(f)上述第1纱条导件和上述第2纱条导件具有间隙且相对置地固定在上述导件安装部件上,在将上述第1纱条导入口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口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为二者相互不重合的状态,且在将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为二者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合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第1方向和第2方向所成的角度在上述同一投影面中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所述第1方向是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从上述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1导引部件的外侧延伸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从上述第2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外侧延伸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的至少一方是直线。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的某一方、或双方的终端部形成在朝向与该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的纱条导入终端路上。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某一方、或双方的包含该纱条导入口的外缘的形状是朝向该导引部件的外侧的凸形状。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双方优选由板状体构成。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某一方由板状体构成,另一方由并列的两根杆构成。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两根杆分别由能够转动的辊(自由辊)构成。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优选上述板状体所具有的纱条导入路的终端部形成在朝向与该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的纱条导入终端路上,在将该纱条导入终端路和形成在上述可旋转的辊之间的纱条导入路投影在同一投影面时各自的方向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即使在纱条行进方向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作用在纱条上时,纱条也不会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而继续保持稳定地捕捉在纱条横动导纱器上的状态。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朝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的穿纱(导入)容易。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能够适当地用于下述纱条卷取装置中,即像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那样在纱条上作用有从满管绕线器向空绕线器的纱条的自动切换中产生的、在定常卷取状态中不会出现的、向纱条行进方向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1纱条导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与图1的第1纱条导件组合使用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2纱条导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由图1的第1纱条导件和图2的第2纱条导件的组合构成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图3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5是安装有图3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卷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图5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大致中央的状态。
图7是图5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左端的状态。
图8是图5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右端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1纱条导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与图9的第1纱条导件组合使用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2纱条导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由图9的第1纱条导件和图10的第2纱条导件的组合构成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3是安装有图11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卷取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大致中央的状态。
图15是图14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左端的状态。
图16是图14的纱条卷取装置的概略主视图,示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横动宽度的右端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A:第1导引部件
B:第2导引部件
C:第1导引部件
D:第2导引部件
TG1:纱条横动导纱器
TG2:纱条横动导纱器
YW1:纱条卷取装置
YW2:纱条卷取装置
a1: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
a2: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
a3: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
b1:第1纱条导入路
b1c:中心线
b2:第2纱条导入路
b2c:中心线
b3:第1纱条导入路
b3c:中心线
b4:第2纱条导入路
b4c:中心线
c1:第1纱条导入口
c2:第2纱条导入口
c3:第1纱条导入口
c4:第2纱条导入口
d1:角度
d2:角度
e:间隙
1:纱条
1a:纱条
2:横动导引轨
2a:横动导引轨
3:压辊
3a:压辊
4:纱条包
4a:纱条包
5:卷取绕线器
5a:卷取绕线器
6a:杆(自由辊)
6b:杆(自由辊)
7:导件安装部件(导件支承件)
7a:导件安装部件(导件支承件)
11a:外缘
11b:外缘
12a:外缘
12b:外缘
13a:导引部件安装部
13b:导引部件安装部
14a:螺纹孔
14b:螺纹孔
15a:螺纹件
15b:螺纹件
16a:第1方向
16b:第2方向
20:空间部
21a:外缘
21b:外缘
23a:导引部件安装部
23b:导引部件安装部
24a:螺纹孔
24b:螺纹孔
25a:螺纹件
25b:螺纹件
26a:第1方向
26b:第2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包括: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及将这些纱条导件以一定的位置关系固定的导件安装部件。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A的俯视图。在图1中,第1导引部件A由半圆形的板状体形成。第1导引部件A具有设置在半圆形的外缘11a的一部分上的第1纱条导入口c1、和从第1纱条导入口c1向第1导引部件A的内侧延伸的第1纱条导入路b1。第1纱条导入口c1和与其连接的第1纱条导入路b1由刻在板状体上的狭缝形成。
第1导引部件A的直线的外缘12a向上方侧弯折,形成导引部件安装部13a。在导引部件安装部13a上设置有安装用的螺纹孔14a。
纱条的纱条通道形成为沿从第1导引部件A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的方向、或沿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方向。在向第1纱条导件的纱条的穿纱中,纱条从第1纱条导入口c1被导入至第1纱条导入路b1。
第1导引部件A还具有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a1,该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是第1纱条导入路b1的终端部朝向与第1纱条导入路b1的中心线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在图1中,示出了第1纱条导入路b1的中心线是直线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曲线。在曲线的情况下,由于纱条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行进一边沿着第1纱条导入路b1移动,因此最好是平滑地弯曲的曲线。
图2是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B的俯视图。在图2中,第2导引部件B由半圆形的板状体形成。第2导引部件B具有设置在半圆形的外缘11b的一部分上的第2纱条导入口c2、和从第2纱条导入口c2向第2导引部件B的内侧延伸的第2纱条导入路b2。第2纱条导入口c2和与其连接的第2纱条导入路b2由刻在板状体上的狭缝形成。
第2导引部件B的直线的外缘12b向下方侧弯折,形成导引部件安装部13b。在导引部件安装部13b上设置有安装用的螺纹孔14b。
纱条的纱条通道形成为沿从第2导引部件B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的方向、或沿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方向。在向第2纱条导件的纱条的穿纱中,纱条从第2纱条导入口c2被导入至第2纱条导入路b2。
第2导引部件B还具有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a2,该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是第2纱条导入路b2的终端部朝向与第2纱条导入路b2的中心线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在图2中,示出了第2纱条导入路b2的中心线是直线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曲线。在曲线的情况下,由于纱条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行进一边沿着第2纱条导入路b2移动,因此最好是平滑地弯曲的曲线。
图3是由图1的第1纱条导件和图2的第2纱条导件的组合构成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图3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概略主视图。在图3和图4中,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包括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A、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B、及固定这些部件的导件安装部件(导件支承件)7。
在导件支承件7的上部,将螺纹件15a插入设置在导引部件安装部13a上的螺纹孔14a中,利用螺纹件15a将第1导引部件A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上。在导件支承件7的下部,将螺纹件15b插入设置在导引部件安装部13b上的螺纹孔14b中,利用螺纹件15b将第2导引部件B对于第1导引部件A有间隙e且相对置地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上。
第1导引部件A和第2导引部件B以下述的三个位置关系而被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上。
第一,令第1纱条导入口c1和第2纱条导入口c2为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相互不重合的位置关系。利用该位置关系,防止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1而往复横动的行进纱条从往复横动中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脱离。
第二,令第1纱条导入路b1和第2纱条导入路b2为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利用该位置关系,往复横动的行进纱条在往复横动的定常状态下能够直线地通过纱条横动导纱器TG1。
第三,第1导引部件A和第2导引部件B为具有间隙e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使纱条容易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穿纱。即,该位置关系使纱条容易从第1导引部件A的第1纱条导入口c1向第1纱条导入路b1导入、且纱条容易从第2导引部件B的第2纱条导入口c2向第2纱条导入路b2导入。
考虑卷取纱条的粗细等来选定间隙e的大小,优选为1mm以上而50mm以下,更好的是5mm以上10mm以下。
图3示出了第1方向16a和第2方向16b所成的角度d1,所述第1方向16a是第1纱条导入路b1的中心线b1c从第1纱条导入口c1向第1导引部件A的外侧延伸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16b是第2纱条导入路b2的中心线b2c从第2纱条导入口c2向第2导引部件B的外侧延伸的方向。该角度d1大于0度小于180度时,在纱条的往复横动中防止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TG1脱落、且纱条的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穿纱容易,因此优选。角度d1优选为1度以上90度以下。
在图1至图3中,第1纱条导入路b1的中心线b1c、及第2纱条导入路b2的中心线b2c分别用直线示出,但也可以是曲线。中心线是曲线的情况下,第1纱条导入口c1处的第1方向16a为第1纱条导入口c1处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或第2纱条导入口c2处的第2方向16b为第2纱条导入口c2处的曲线的切线方向。在中心线b1c及b2c、以及第1纱条导入路b1及第2纱条导入路b2分别是直线时,纱条的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穿纱容易,因此优选。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导引部件A上设置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在第2导引部件B上设置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和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成为将各自投影在同一投影面上时双方重合的位置关系。
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和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不是必须的。但是,利用它们能够更稳定地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来限制纱条。即,利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和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即使在纱条行进方向的力和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作用在纱条上时,纱条也不会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能够更稳定地使纱条往复横动,因此优选在第1纱条导入路b1的终端部上设置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在第2纱条导入路b2的终端部上设置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此外,在不存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1和第2纱条导入终端路a2时,纱条通过第1导引部件A的第1纱条导入路b1和第2导引部件B的第2纱条导入路b2。
如图1所示,优选第1导引部件A的包含第1纱条导入口c1的外缘11a的形状是朝向第1导引部件A的外侧的凸形状,并且/或者,如图2所示,第2导引部件B的包含第2纱条导入口c2的外缘11b的形状是朝向第2导引部件B的外侧的凸形状。
外缘11a及/或外缘11b弯曲为朝向导引部件的外侧的凸形状时,在使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往复横动时,纱条从一方的纱条导件的纱条导入口c1或c2导入至纱条导入路b1或b2后,纱条在另一方的纱条导件的外缘11a或外缘11b形成的弯曲面上移动,从该纱条导件的纱条导入口c1或c2导入至纱条导入路b1或b2,自动地穿纱至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上,纱条被导入至纱条导入路中的纱条的定常往复横动位置。
图5是装备有图3及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纱条卷取装置YW1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图。纱条卷取装置YW1本身是以往公知的纱条卷取装置。
在图5中,示出了:转动的卷取绕线器5;形成在卷取绕线器5上的纱条包4;与纱条包4的表面接触并转动的压辊3;在压辊3的上方,沿卷取绕线器5的轴方向定位的横动导引轨2;支承在横动导引轨2上,沿横动导引轨2的方向往复横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以及,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往复横动且一边与压辊3接触一边卷取在卷取绕线器5上的纱条1。
在图5中,省略了卷取绕线器5的支承及驱动机构、压辊3的支承及驱动机构、横动导引轨2的支承机构、及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驱动机构的图示,而它们全部是以往公知的技术。
图6、7及8分别是图5的纱条卷取装置YW1的概略主视图。图6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位于横动宽度的中央的状态,图7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位于横动宽度的左端的状态,图8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位于横动宽度的右端的状态。
纱条横动导纱器TG1沿着横动导引轨2以所期望的横动宽度从图7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位置、经过图6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位置、到图8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位置,连续地在图中向右方向移动,接着改变方向向左方向移动,进行一个往复横动程,然后,继续该往复运动,期间,行进纱条1一边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往复横动,一边卷取在卷取绕线器5上,形成纱条包4。
图9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9是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C的俯视图。在图9中,第1导引部件C由半圆形的板状体形成,在板状体的内侧具有空间部20。第1导引部件C具有设置在半圆形的外缘21a的一部分上的第1纱条导入口c3、和从第1纱条导入口c3向空间部20延伸的第1纱条导入路b3。第1纱条导入口c3和与其连接的第1纱条导入路b3由刻在板状体上的狭缝形成。
第1导引部件C的与半圆形的外缘21a相反一侧的直线的外缘22a向上方侧弯折,形成导引部件安装部23a。在导引部件安装部23a上设置有安装用的螺纹孔24a。
纱条的纱条通道形成为沿从第1导引部件C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的方向、或沿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方向。在向第1纱条导件的纱条的穿纱中,纱条从第1纱条导入口c3被导入至第1纱条导入路b3。
第1导引部件C还具有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纱条把持路)a3,该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是第1纱条导入路b3的终端部朝向与第1纱条导入路b3的中心线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在图9中,示出了第1纱条导入路b3的中心线是直线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曲线。在曲线的情况下,由于纱条一边在上下方向上行进一边沿着第1纱条导入路b3移动,因此最好是平滑地弯曲的曲线。第1纱条导入终端部a3的空间部20侧朝向空间部20开口。
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不是必须的。但是,利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能够更稳定地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限制纱条。即,利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即使在向纱条上作用纱条行进方向的力和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时,纱条也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能够更稳定地使纱条往复横动,因此优选在第1纱条导入路b3的终端部上设置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此外,在不存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时,纱条通过第1纱条导入路b3和空间部20。
图10是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D的俯视图。在图10中,第2导引部件D由隔开间隔而并列的两根杆6a、6b和安装两根杆6a、6b的导引部件安装部23b形成。由两根杆6a、6b之间的间隙,形成第2纱条导入路b4,由间隙的入口形成第2纱条导入口c4。在导引部件安装部23b上设置有安装用的螺纹孔24b。
纱条的纱条通道形成为沿从第2导引部件D的上表面侧朝向下表面侧的方向、或沿从下表面侧朝向上表面侧的方向。在向第2纱条导件的纱条的穿纱中,纱条从第2纱条导入口c4被导入至第2纱条导入路b4。
在图10中,分别由能够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导引部件安装部23b上的自由辊形成两根杆6a、6b,但也可以是不旋转的固定杆。但是,由于行进纱条被导入第2纱条导入路b4、在往复横动中纱条与两根杆6a、6b接触地行进,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纱条的损伤,两根杆6a、6b分别优选是自由辊。
图11是由图9的第1纱条导件和图10的第2纱条导件的组合构成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纱条横动导纱器的概略主视图。在图11和图12中,纱条横动导纱器TG2包括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C、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D、及固定这些部件的导件安装部件(导件支承件)7a。
在导件支承件7a的上部,将螺纹件25a插入设置在导引部件安装部23a上的螺纹孔24a中,利用螺纹件25a将第1导引部件C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a上。在导件支承件7a的下部,将螺纹件25b插入设置在导引部件安装部23b上的螺纹孔24b中,利用螺纹件25b将第2导引部件D相对于第1导引部件C有间隙e且相对置地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a上。
第1导引部件C和第2导引部件D以下述的三个位置关系而被固定在导件支承件7a上。
第一,令第1纱条导入口c3和第2纱条导入口c4为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相互不重合的位置关系。利用该位置关系,防止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2而往复横动的行进纱条从往复横动中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脱离。
第二,令第1纱条导入路b3和第2纱条导入路b4为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的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使往复横动的行进纱条在往复横动的定常状态下能够直线地通过纱条横动导纱器TG2。
第三,第1导引部件C和第2导引部件D为具有间隙e的位置关系。该位置关系使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纱条的穿纱容易。即,该位置关系使纱条容易从第1导引部件C的第1纱条导入口c3向第1纱条导入路b3导入、且纱条容易从第2导引部件D的第2纱条导入口c4向第2纱条导入路b4导入。此外,与上述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情况同样地选定间隙e的大小。
图11示出了第1方向26a和第2方向26b所成的角度d2,与上述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情况同样地选定该角度d1的大小,所述第1方向26a是第1纱条导入路b3的中心线b3c从第1纱条导入口c3向第1导引部件C的外侧延伸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26b是第2纱条导入路b4的中心线b4c从第2纱条导入口c4向第2导引部件D的外侧延伸的方向。
在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中,为了使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纱条的穿纱更容易,在将第1导引部件C和第2导引部件D投影在同一投影面时,第2导引部件D的两个杆(自由辊)6a、6b的各自的顶端最好位于第1导引部件C的外缘21a的内侧。这种情况下,在第1导引部件C具有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时,在第1纱条导入终端路a3的方向和第2导引部件D的第2纱条导入路b4的方向一致时,防止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脱离,所以优选。
在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中,纱条在定常卷取状态期间,行进纱条通过第2导引部件D的第2纱条导入路b4,借助杆(自由辊)6a、6b而往复横动。在该状态中,优选在将第1导引部件C和第2导引部件D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第1导引部件C的空间部20的中心位置与第2导引部件D的第2纱条导入路b4的位置一致。通过这样的位置关系,纱条在定常卷取状态期间,形成为往复横动中的行进纱条不与第1导引部件C接触的状态,防止往复横动中的行进纱条的因与第1导引部件C摩擦而导致的毛刺的产生。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适于作为容易因与物体的接触而受到摩擦而产生毛刺的纱条、例如碳素纤维的卷取装置中的纱条横动导纱器。
在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中,为了使向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纱条的穿纱更容易,第1导引部件C的外缘21a的形状最好是向外侧的凸形状。通过使用该形状,在使纱条横动导纱器TG2往复横动而进行纱条的穿纱时,纱条从第1纱条导入口c3自动地取入至第1纱条导入路b3。
图13是装备有图11及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纱条卷取装置YW2的一部分的概略侧视图。纱条卷取装置YW2本身是以往公知的纱条卷取装置。
在图13中,示出了:转动的卷取绕线器5a;形成在卷取绕线器5a上的纱条包4a;与纱条包4a的表面接触并转动的压辊3a;在压辊3a的上方而沿卷取绕线器5a的轴方向定位的横动导引轨2a;支承在横动导引轨2a上而沿横动导引轨2a的方向往复横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以及,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2而往复横动且一边与压辊3a接触一边卷绕在卷取绕线器5a上的纱条1a。
在图13中,省略了卷取绕线器5a的支承及驱动机构、压辊3a的支承及驱动机构、横动导引轨2a的支承机构、及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驱动机构的图示,而它们全部是以往公知的技术。
图14、15及16分别是图13的纱条卷取装置YW2的概略主视图。图14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位于横动宽度的中央的状态,图15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位于横动宽度的左端的状态,图16示出了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位于横动宽度的右端的状态。
纱条横动导纱器TG2沿着横动导引轨2a以所期望的横动宽度从图15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位置、经过图14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位置、到图16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位置,连续地在图中向右方向移动,接着改变方向向左方向移动,进行一个往复横动程,然后,继续该往复横动,期间,行进纱条1a一边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TG2而往复横动,一边卷绕在卷取绕线器5a上,形成纱条包4a。
上述说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及纱条横动导纱器TG2是由第1导引部件形成的第1纱条导件和由第2导引部件形成的第2纱条导件两个导件并置的方式,但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组合的导件的数目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但是,若考虑导件的制造成本及纱条卷取装置的维护方面,则纱条横动导纱器还是由两个导件构成比较经济。
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所使用的导引部件使用相对于从纱条受到的力、及因往复横动所受的力而言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材料即可。作为这些材料,有例如碳素钢、不锈钢、或陶瓷等。导引部件的与纱条的接触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在用JIS-B0601测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时,最好为0.4以上3.2以下。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
在实施例中,纱条通道限制的稳定性是纱条是否相对于作用在纱条上的纱条行进方向的力、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而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上脱离而能够稳定地使纱条往复横动的指标,该纱条通道限制的稳定性是在纱条卷取中在下述5个位置处判断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有无纱条的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脱离的指标,所述5个位置是相对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150mm而言的横动的0mm地点(横动宽度的一端)、150mm地点(横动宽度的与0mm相反的一端)、75mm地点(横动宽度的中央)、37.5mm地点(0mm地点和75mm地点的中央)、112.5mm地点(75mm地点和150mm地点的中央)。纱条的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脱离是指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离开、不能借助纱条横动导纱器使纱条往复横动的状态。
在实施例中,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的导入(穿纱)的容易性是通过下述方式来进行判定的,即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的中央后,观察在从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的时刻开始的一个往复横动(一往复)期间内纱条是否被自动地导入纱条横动导纱器内而在下一个往复横动(一往复)中是否发生纱条的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脱离。纱条被自动地导入纱条横动导纱器中而不产生纱条的脱离的情况为“良好”,纱条不被自动地导入纱条横动导纱器中、或产生纱条的脱离的情况为“不良”。
实施例1
将图3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1安装在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神津制作所(株)制EKTW-CA型络纱机)中,将通过将聚丙烯腈类纤维碳化而制造的碳素纤维束以7m/分、横动宽度150mm卷取在外径80mm的卷取绕线器(纸管)上。
设构成纱条横动导纱器TG1的两个导件(由导引部件A构成的第1纱条导件和由导引部件B构成的第2纱条导件)之间的角度d1为90度,设间隙e为10mm。
如表1所示,在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不论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位于什么位置,纱条都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TG1脱离。并且,在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中央后,仅通过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纱条就被自动地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TG1中。虽然在卷绕在卷取绕线器上的碳素纤维束上发现少许毛刺,但并不成为问题。
实施例2
将图11所示的纱条横动导纱器TG2安装在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神津制作所(株)制EKTW-CA型络纱机)中,将通过将聚丙烯腈来纤维碳化而制造的碳素纤维束以7m/分、横动宽度150mm卷取在外径80mm的卷取绕线器(纸管)上。
设构成纱条横动导纱器TG2的两个导件(由导引部件C构成的第1纱条导件和由导引部件D构成的第2纱条导件)之间的角度d2为50度,设间隙e为5mm。
如表1所示,在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不论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位于什么位置,纱条都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TG2脱离。并且,在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中央后,仅通过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纱条就被自动地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TG2中。在卷绕在卷取绕线器上的碳素纤维束上没有毛刺。
比较例1
除了变换使用专利文献3的图3、图4所记载的技术作为纱条横动导纱器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碳素纤维束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上。
在所使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线捕捉槽和线脱落防止钩的顶端部的间隙配置为1mm,并且线脱落防止钩的末端部配置为与隔着线捕捉槽的相反侧的纱条导引部成为同一个面(朝向0mm地点方向)。
如表1所示,在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不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什么位置,纱条都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但是,在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中央后,仅通过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纱条不会自动地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中,因此要用手动操作将纱条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中。在卷绕在卷取绕线器上的碳素纤维束上发现少许毛刺,但并不成为问题。
比较例2
使用在比较例1中使用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与比较例1相同地将碳素纤维束卷取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上。但是,将线捕捉槽和线脱落防止钩的顶端部的间隙配置为10mm。
如表1所示,在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中央后,仅通过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纱条就被自动地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但是,在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在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112.5mm地点及150mm地点的位置时,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在卷绕在卷取绕线器上的碳素纤维束上发现少许毛刺,但并不成为问题。
比较例3
除了变换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作为纱条横动导纱器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碳素纤维束卷取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上。
如表1所示,在将纱条卷绕在卷取绕线器(纸管)中央后,仅通过使卷取绕线器(纸管)与压辊接触,纱条就被自动地导入至纱条横动导纱器中。但是,在使卷取绕线器(纸管)朝向从压辊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不论纱条横动导纱器位于什么位置,都产生纱条从纱条横动导纱器的脱离。在卷绕在卷取绕线器上的碳素纤维束上没有毛刺。
[表1]
Figure A200780003805D0020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即使在向纱条上作用向纱条行进方向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时,纱条也不从纱条横动导纱器脱离,而继续保持稳定地捕捉在纱条横动导纱器上的状态。在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中,朝向纱条横动导纱器的纱条的穿纱容易。本发明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可以适当地用于下述纱条卷取装置中,即像转头(旋转)型纱条卷取装置那样,在纱条上作用有从满管绕线器向空绕线器的纱条的自动切换中产生的、在定常卷取状态中不会出现的、向纱条行进方向或与往复横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

Claims (9)

1.一种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a)形成第1纱条导件的第1导引部件;
(b)形成第2纱条导件的第2导引部件;以及
(c)固定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第2导引部件的导件安装部件,
(d)上述第1导引部件具有设置在其外缘的第1纱条导入口、及从该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1导引部件的内侧延伸的第1纱条导入路,
(e)上述第2导引部件具有设置在其外缘的第2纱条导入口、及从该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内侧延伸的第2纱条导入路,
(f)上述第1纱条导件和上述第2纱条导件,有间隙且相对置地固定在上述导件安装部件上,在将上述第1纱条导入口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口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为相互不重合的状态,且在将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投影至同一投影面时双方的至少一部分为相互重合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第1方向和第2方向所成的角度在上述同一投影面中为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所述第1方向是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从上述第1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1导引部件的外侧延伸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从上述第2纱条导入口向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外侧延伸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中的至少一方是直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纱条导入路和上述第2纱条导入路中的某一方或双方的终端部形成在朝向与该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的纱条导入终端路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中的某一方或双方的包含该纱条导入口的外缘的形状是朝向该导引部件的外侧的凸形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的双方由板状体构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引部件和上述第2导引部件中的某一方由板状体构成,另一方由并列的两根杆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两根杆分别由能够转动的辊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条横动导纱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体所具有的纱条导入路的终端部形成在朝向与该纱条导入路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弯折的纱条导入终端路上,在将该纱条导入终端路和形成在上述可旋转的辊之间的纱条导入路投影在同一投影面时各自的方向一致。
CN200780003805XA 2006-01-30 2007-01-23 纱条横动导纱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4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0201 2006-01-30
JP020201/2006 2006-01-30
PCT/JP2007/050948 WO2007086355A1 (ja) 2006-01-30 2007-01-23 糸条トラバースガイ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4746A true CN101374746A (zh) 2009-02-25
CN101374746B CN101374746B (zh) 2012-03-21

Family

ID=3830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38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4746B (zh) 2006-01-30 2007-01-23 纱条横动导纱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039189A1 (zh)
EP (1) EP1980518B1 (zh)
JP (1) JP4992709B2 (zh)
CN (1) CN101374746B (zh)
PT (1) PT1980518T (zh)
TW (1) TWI405882B (zh)
WO (1) WO20070863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8269B2 (en) 2014-04-04 2017-03-21 David R. Hall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with a grooved drum for lifting a load and determining a weight of the load while lifting
US9908754B2 (en) 2014-04-04 2018-03-06 David R. Hall Intelligent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US9624076B2 (en) 2014-04-04 2017-04-18 David R. Hall Synchronized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s for lifting shared loads
US9567194B2 (en) 2013-05-13 2017-02-14 David R. Hall Grooved drum and associated passive guide for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US9567195B2 (en) 2013-05-13 2017-02-14 Hall David R Loa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for groups of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s
US9975745B2 (en) 2014-04-03 2018-05-22 David R. Hall Compact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US9988248B2 (en) 2014-04-04 2018-06-05 David R. Hall Accurate position tracking for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US9873600B2 (en) 2014-04-04 2018-01-23 David R. Hall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with isolated logistics and power electronics
US9963328B2 (en) 2013-05-13 2018-05-08 David R. Hall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conveying power and/or data
US9637360B2 (en) 2014-04-04 2017-05-02 David R. Hall Locking mechanism for motorized lifting device
CN103508263B (zh) * 2013-09-22 2015-12-23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络筒机张力导纱装置及自动络筒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2937A (en) * 1938-07-28 1940-06-04 Celanese Corp Thread guide
US3042341A (en) * 1958-07-23 1962-07-03 Du Pont Traverse thread guide
JPS58119565A (ja) * 1982-01-06 1983-07-16 Hitachi Ltd ケ−ブルリ−ル装置
JPS58123862U (ja) * 1982-02-15 1983-08-23 東レ株式会社 巻取機用トラバ−スガイド装置
US4509702A (en) * 1983-01-27 1985-04-09 Ppg Industries, Inc.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a plurality of fibers or strands
JPS6061467A (ja) * 1983-09-09 1985-04-09 Sumika Hercules Kk 綾振りガイド装置
JPH02132069U (zh) 1989-04-05 1990-11-02
JPH0759458B2 (ja) * 1990-05-21 1995-06-28 東レ株式会社 開繊性の優れた無撚炭素繊維パッケージ
JP3208714B2 (ja) 1992-01-17 2001-09-17 株式会社神津製作所 タレット型多糸条巻取装置
DE19803190A1 (de) * 1998-01-28 1999-07-29 Barmag Barmer Maschf Changiereinrichtung
JP4395828B2 (ja) * 2001-09-10 2010-01-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張力検出器を備える糸条巻取機
JP3700706B2 (ja) * 2003-03-13 2005-09-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4746B (zh) 2012-03-21
US7934674B2 (en) 2011-05-03
JPWO2007086355A1 (ja) 2009-06-18
TWI405882B (zh) 2013-08-21
US20100102160A1 (en) 2010-04-29
EP1980518B1 (en) 2017-03-15
TW200736427A (en) 2007-10-01
WO2007086355A1 (ja) 2007-08-02
JP4992709B2 (ja) 2012-08-08
EP1980518A1 (en) 2008-10-15
PT1980518T (pt) 2017-05-08
US20090039189A1 (en) 2009-02-12
EP1980518A4 (en)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4746B (zh) 纱条横动导纱器
CN1861853A (zh) 环锭细纱机的理管装置
CN102953172A (zh) 具有多个工位的纺织机械
CN106946095A (zh) 一种纺织机械防绞纱装置
JP5356778B2 (ja) 紡糸巻取機
CN102011219A (zh) 一种改变环锭纺加捻三角区形态的装置
CN103796940A (zh) 单纤维卷绕装置的筒管退绕装置
CN1912206A (zh) 牵伸装置上的下皮圈的导向机构
CN1035690A (zh) 一种用于环锭纺纱机更换粗纱管的方法和设备
EP2366817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202181142U (zh) 长丝纤维卷绕装置
CN101287664B (zh) 用于倍捻机和合股捻线机内的工作站的卷入单元
CN103266413A (zh) 经编机碳纤维纱用展纤纱架
CN104471126A (zh) 用于引导丝束穿过氧化炉的装置
CN101437740B (zh) 给纱线轴的重绕方法和装置
JP6547281B2 (ja) 糸道案内方法
EP0434630B1 (en) A method for exchanging roving bobbins applied to a ring spinning frame
CN216763887U (zh)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用丝线传输装置
CN201116251Y (zh) 一锭双轴四筒绕线机
CN219157055U (zh) 一种氨纶纺丝收丝装置
CN201778162U (zh) 输纱装置
CN201933245U (zh) 变形机
CN101922067A (zh) 输纱装置
CN104118760A (zh) 折转式导丝集丝重型驱动放卷纱架
CN101680132B (zh) 气流纺纱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