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3008A -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3008A
CN101373008A CNA2008102109997A CN200810210999A CN101373008A CN 101373008 A CN101373008 A CN 101373008A CN A2008102109997 A CNA2008102109997 A CN A2008102109997A CN 200810210999 A CN200810210999 A CN 200810210999A CN 101373008 A CN101373008 A CN 101373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utch
centre
sheave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09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3008B (zh
Inventor
野木祯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3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3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能够提高使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的加工作业的效率。离合器(80)包括离合器内座圈(81)、收纳离合器内座圈(81)并能在其和离合器内座圈(81)之间传递转矩或切断转矩传递的离合器外座圈(82)。在离合器外座圈(82)上设置了具有比离合器外座圈(82)其他部分厚的壁厚的厚壁部(82d),在厚壁部(82d)的离开从动轴(27)的轴中心的位置,形成使离合器(80)的重心接近轴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82e)。

Description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搭载在鞍乘型车辆(例如机动两轮车/摩托车)上的离合器和无级变速器等的重心位置进行调整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鞍乘型(跨骑型)车辆(例如机动两轮车)上搭载了向后轮传递转矩或遮断转矩的离合器,同时还搭载了使变速比连续变化的无级变速器。在带式无级变速器工作时,带缠绕在其上的带轮由发动机的转矩而绕轴转动。此外,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内座圈(クラツチィンナ)、容纳该离合器内座圈的离合器外座圈(クラツチアウタ),在离合器内座圈和离合器外座圈之间传递转矩或遮断转矩。
在离合器或带轮等绕轴转动的部件上,因制造误差,有时这种部件的重心与转动中心偏离。一旦包含这种部件的离合器或无级变速器工作,则产生振动,导致乘坐舒适度变差。因此,一直以来提出了为了使这些部件的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而对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加工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公昭63-772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有时用于使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的加工作业的效率不高。例如像在小型机动两轮车上使用的离合器或无级变速器那样的小尺寸情况下,在离合器和带轮上的可加工范围小,因此,在因制造误差引起的重心位置偏差大时,必须对部件本身进行更换。此外在将无级变速器的带轮组装在发动机装置(发动机单元)上的状态下,在对重心位置进行调整作业的场合下,由于带轮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轴的中央部附近),因此难以进行加工作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合器和无级变速器,能够提高使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的加工作业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离合器包括设置成能够绕轴转动的离合器内座圈、设置成能够绕上述轴转动且能够收纳该离合器内座圈而在其和所述离合器内座圈之间传递转矩或切断转矩传递的离合器外座圈,在上述离合器外座圈上设置具有比该离合器外座圈其他部分厚的壁厚的厚壁部;在上述厚壁部的从上述轴的轴中心离开的位置上,形成使上述离合器的重心接近上述轴的轴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用于使离合器的重心位置接近其转动中心的加工作业变得容易进行。即,由于在壁厚厚的厚壁部上形成了重心位置调整部,因此,增大了能够用于使离合器的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的部分,例如即使在重心位置偏离增大的场合下,也无需更换离合器自身,能够提高加工作业的效率。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包括:一对槽轮,该一对槽轮彼此相向设置,传递发动机转矩的带缠绕在其上,并且该槽轮能够绕轴转动;和设置在上述轴上并与上述一对槽轮一起转动的转动部件,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一对槽轮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的外侧,在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轴的轴中心沿径向离开的位置上,设置使上述一对槽轮和上述转动部件的重心接近上述轴的轴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
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用于使无级变速器的重心位置接近其转动中心的加工作业变得容易进行。也就是由于设置了重心位置调整部的转动部件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一对槽轮的外侧,也就是位于操作者的面前一侧。因此即使在将一对槽轮组装在轴上的状态下,也能轻易地进行使重心位置接近转动中心的作业。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动机装置包括上述离合器或无级变速器。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合器和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装置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发动机装置和车体框架的侧面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上述无级变速器和变速器壳体的截面图;
图5是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无级变速器具有的从动侧带轮的截面图,是以通过被设置于该从动侧带轮的重心位置调整部的面作为剖切面的截面图;
图7是图6所示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上述离合器的截面图,是以通过被设置于该离合器的重心位置调整部的面作为剖切面的截面图;
图9是在轴向上观看上述离合器具有的离合器外座圈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离合器的截面图;
图11是在从动轴的轴向上观看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离合器的视图、是从车宽方向的中心侧观看离合器的图;
图12是图11所示XII-XII线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1或图12所示离合器具有的环状限制器的正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从动侧带轮的截面图;
图15是沿轴向观看图14所示从动侧带轮的视图。
符号说明
1机动两轮车 2车体框架 3前轮 4后轮 5方向把 6转向轴7前叉 8储物箱 9车座 10发动机装置(单元) 11后臂 12枢轴14罩 20发动机 21曲轴 22气缸 23活塞 24连杆 25曲柄销27从动轴(轴) 28中间轴 29输出轴 30无级变速器 31驱动侧带轮 32固定槽轮 33可动槽轮 34配重辊 35板 36风扇 39带41、41A从动侧带轮 42固定槽轮 43可动槽轮 44弹簧 45、45A弹簧支持部件 45e重心位置调整部 46套环 47键 48卡箍 49重心位置调整部 50变速器壳体 51壳体主体 52支持部件 53、56轴承54、57环状部件 55、59螺母 58防脱落部件 60曲轴箱 80、80A、80B离合器 81离合器内座圈 82离合器外座圈 82d厚壁部 82e、82i重心位置调整部 83摩擦片(盘) 84离合器片(盘) 85膜片弹簧 86配重辊 87、87B环状限制器 87b重心位置调整部 88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介绍。图1是搭载了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级变速器30和离合器80的发动机装置10的机动两轮车1的侧视图。图2是机动两轮车1具有的车体框架2和发动机装置10的侧面图。图3是发动机装置10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1具有车体框架2和发动机装置10。如图2所示,车体框架2包括转向头2a、主车架2b、车座导轨2c、支柱2d、支架2e。
转向头2a设置在车体框架2的前端部,可转动地对转向轴6进行支持,方向把5与转向轴6的上端部相连。前叉7与转向轴6的下端部相连,前叉7的下端部对前轮3进行支持。
如图2所示,主车架2b的前端部与转向头2a相连。主车架2b从其前端部朝向车体后部斜向下方延伸,其后端部(下端部)2i位于后轮4的前面。车座导轨2c的前端部2j与主车架2b的中部(中途)相连。车座导轨2c从其前端部2j朝向车体后部斜向上方延伸。储物箱8和车座9设置在车座导轨2c的上方,车座导轨2c对它们进行支持(参考图1)。支柱2d的前端部与主车架2b的后端部2i相连。支柱2d从前端部斜向上方延伸,其上端部与车座导轨2c的中部(中途)相连。支架2e是向下方延伸的板状部件,其上缘部与主车架2b的后端部2i接合。
支架2e在其上部具有对枢轴12进行支持的支持部2g(参考图1)。如图1所示,后臂11的前端部安装于枢轴12。后臂11朝向后方延伸,其后端部对后轮4的车轴进行支持。后臂11以枢轴12为支点,与后轮4一起摇动,相对于发动机装置10独立地摇动。
如图2所示,支架2e在其下端部前侧具有发动机装置10安装在其上的被安装部2f。向下方突出的支架2L、2m与主车架2b的中部(中途)接合。发动机装置10具有的曲轴箱60的前侧上壁安装于支架2L。曲轴箱60的后侧上壁安装于支架2m。曲轴箱60的下部安装于支架2e的被安装部2f,从而发动机装置10由车体框架2支持。
如图1和2所示,发动机装置10设置在主车架2b的后部下方,设置在后轮4的前面。如图3所示,发动机装置10具有发动机20、无级变速器30、离合器80、曲轴箱60、对无级变速器30进行收容的变速器壳体50。
发动机20包括曲轴21、气缸22和活塞23。气缸22以向上方稍微倾斜的姿势配置在曲轴箱60的前方(图3中Fr所示方向)。通过输送到气缸22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燃烧,活塞23在气缸22内往复运动。活塞23通过连杆24与设置在曲轴21上的曲柄销25相连。活塞23的往复运动由曲轴21而变换为转动运动,输出到驱动力的传递路径的下游侧。
曲轴21沿车宽方向(图3中W所示方向)延伸地设置在曲轴箱60内。曲轴21具有右侧轴部21a、左侧轴部21b、一对曲柄臂21c、21c。曲柄臂21c、21c从右侧轴部21a和左侧轴部21b的基部沿径向延伸,可转动地支持曲柄销25。
左侧轴部21b从其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左方向)延伸。发电机(图中未示)设置在左侧轴部21b上。右侧轴部21a从其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右方向)延伸。无级变速器30的驱动侧带轮31设置在右侧轴部21a上。右侧轴部21a的端部21d由变速器壳体50支持。
图4是无级变速器30和变速器壳体50的截面图。图5是变速器壳体50的侧视图。在图4所示示例中,变速器壳体50呈现向车宽方向内侧(车宽方向中央部侧)敞开的碗状,具有在内部容纳无级变速器30的壳体主体51、从外侧安装于壳体主体51的支持部件52。曲轴21的端部21d从形成在壳体主体51前部壁的开口51e沿轴向突出。支持部件52在其前部具有驱动轴支持部52a,在其后部具有从动轴支持部52b。驱动轴支持部52a对曲轴21的端部21d进行支持。而且在图4示例中,驱动轴支持部52a通过轴承53和环状部件54对曲轴21的端部21d进行支持。也就是将轴承53嵌入驱动轴支持部52a的内侧。与轴承53的内圈一起转动的环状部件54设置在内圈的内侧。环状部件54安装在曲轴的端部21d,与曲轴21一起转动。而且,从环状部件54的外侧将螺母55嵌在曲轴的端部21d上。
如图3所示,从动轴27和输出轴29设置在从曲轴21向后方离开曲轴21的位置上。从动轴27沿车宽方向延伸地设置,无级变速器30的从动侧带轮41和离合器80设置在从动轴27上。从动侧带轮41位于驱动侧带轮31的后方,离合器80设置在从动侧带轮41的车宽方向内侧。
轴承65和在车宽方向上位于轴承65外侧的轴承63安装于从动轴27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27b。轴承65的外圈由曲轴箱60支持,曲轴箱60通过轴承65对从动轴27的端部27b进行支持。输出轴29嵌装于轴承63的外圈,轴承63对输出轴29进行支持。输出轴29的中央部29a通过轴承62被支持于曲轴箱60。轴承66嵌装于从动轴27的中央部27c。轴承66的外圈由固定于曲轴箱60的分隔部件64支持。曲轴箱60通过分隔部件64和轴承66对从动轴27的中央部27c进行支持。而且,分隔部件64位于离合器80和从动侧带轮41之间,对设置在曲轴箱60内的离合器室60a进行闭塞。离合器80被容纳于离合器室60a。从动轴27在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27a由变速器壳体50支持。
如图4所示,从动轴27的端部27a从形成在壳体主体51前部壁上的开口51f沿轴向突出,由驱动部件52的从动轴支持部52b支持。在图4所示示例中,从动轴支持部52b通过轴承56和环状部件57对从动轴27的端部27a进行支持。也就是轴承56嵌装在从动轴支持部52b的内侧。与轴承56的内圈一起转动的圆环状的环状部件57设置在轴承56内圈的内侧。环状部件57嵌装于从动轴27的端部27a,与从动轴27一起转动。而且,从环状部件57的外侧将螺母59嵌装于从动轴27的端部27a。
在图4所示示例中,用于防止轴承56向车宽方向内侧脱落的防脱落部件58设置在壳体主体51的开口51f的缘部。防脱落部件58例如是圆环状部件。其内径比轴承56的外径小。从而防脱落部件58的内侧的缘部58a和从动轴支持部52b之间夹持着轴承56的外圈56a。
如图5所示,从驱动轴支持部52a和从动轴支持部52b沿径向(与曲轴21的中心线垂直方向或与驱动轴27的中心线垂直方向)突出的多个(在此为6个)安装部52k设置于支持部件52。该安装部52k由螺栓而安装在壳体主体51的外壁上。
如图4或5所示,支持部件52架设在驱动轴支持部52a和从动轴支持部52b之间,并在两者之间具有支撑支柱部52c。
下文将介绍无级变速器30。无级变速器30是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驱动侧带轮31和从动侧带轮41。无级变速器30还具有缠绕在驱动侧带轮31和从动侧带轮41上并从驱动侧带轮31向从动侧带轮41传递转矩的带39。
如图4所示,驱动侧带轮31具有固定槽轮32、可动槽轮33、板35。固定槽轮32和板35在轴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可动槽轮33在固定槽轮32和板35之间能够沿轴向移动。可动槽轮33和固定槽轮32在轴向上彼此相向,带39的前侧缠绕在两者上。
由离心力而沿径向移动的配重辊34(weight roller)设置在可动槽轮33和板35之间。若曲轴21转动,则配重辊34沿径向向外侧移动,向固定槽轮32一侧对可动槽轮33进行推压。带39由可动槽轮33推压而向前方移动,驱动侧带轮31上缠绕有带39的部分的直径增大,从而降低了减速比。
驱动侧带轮31具有用于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变变速器壳体50内的风扇36。在图4所示示例中,风扇36形成为从固定槽轮32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地立起。壳体主体51具有引入外部气体的吸入口51c、将变速器壳体50内的空气排出的排出口51d(参考图5)。如图2和5所示,斜向上方延伸的吸气管道71连接在吸入口51c上。将空气滤清器72安装在吸气管道71的前端。如图2所示,向上方突出的前端管道73安装在空气滤清器72的上部。如图2和5所示,斜向上方延伸的排气管道74连接在排出口51d。
如图4所示,从动轮侧带轮41设置在从动轴27上,由通过带39传递的转矩与从动轴27一起转动。图6是从动侧带轮41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从动轮侧带轮41具有与从动轴27一起转动的固定槽轮42、与从动轴27一起转动的可动槽轮43、对固定槽轮42在轴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的套环46。
如图4所示,套环91、固定槽轮42、套环46嵌装于从动轴27。这些部件由上述轴承66、环状部件57夹持,从而轴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套环46和固定槽轮42由花键接合于从动轴27,与其一体转动。
如图6所示,中心凹陷的圆盘状弹簧支持部件45嵌装于套环46在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46a。该弹簧支持部件45比固定槽轮42和可动槽轮43更靠车宽方向外侧(从动轴27的端部27a侧)。弹簧支持部件45以与套环46一起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套环46上。图7是图6所示VII-VII线的截面图。在此说明的示例中,形成为圆筒状的套环46的端部46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切除,在该外周面上形成了平面部46b。弹簧支持部件45的内周缘形成得与端部46a的外形相符。由此,弹簧支持部件45与套环46一起转动。而且如图6所示,在套环46的端部46a上安装了防止弹簧支持部件45脱落的C字状的卡箍48。
如图6所示,可动槽轮43具有在从动轴27径向上延展的槽轮主体43a、安装在套环46上的圆筒状凸起部43b。向固定槽轮42侧对可动槽轮43施加弹力的弹簧44嵌套在凸起部43b上。弹簧44的端部与弹簧支持部件45触接。弹簧44由弹簧支持部件45向固定槽轮42侧支持(推压)。
在凸起部43b上形成了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43c、43c。前端部47a插入在套环46内的键47、47被设置在导向槽43c、43c内。由此,可动槽轮43的转动通过键47、47传递到套环46上。而且,可动槽轮43由键47、47导向,沿轴向移动。凸起部43b的导向槽43c、43c夹持着从动轴27的中心线地形成在相反侧上。
带39的后侧缠绕在可动槽轮43的槽轮主体43a和固定槽轮42上。在驱动带轮31中,如果带39由可动槽轮33而向前方被推压,则在从动侧带轮41中,可动槽轮43对抗着弹簧44的弹力,沿从固定槽轮42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带39缠绕在从动侧带轮41上的部分的直径减小,减速比下降。
从动侧带轮41的重心位置有时因其制造误差而从转动中心(从动轴27的中心线O上)偏离。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弹簧支持部件45中离开从动轴27中心线的位置上,设置了用于使从动侧带轮41的重心位置接近其转动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49。
在该示例中,如图6所示,弹簧支持部件45包括从套环46的外周面沿径向延展的内周部45a、从内周部45a的边缘向固定槽轮42侧立起的圆筒状的筒状部45b、从筒状部45b的边缘沿径向延展的外周部45c。在外周部45c上形成了贯穿该外周部45c的多个孔45d。如图7所示,多个孔45d在周向上等间距地设置在外周部45c中。
重心位置调整部49例如是铆钉。重心位置调整部49放置在多个孔45d中的、相对于从动侧带轮41的重心位置从其转动中心偏离的方向位于夹着从动轴27的相反一侧的孔45d中。例如如图7所示,当弹簧支持部件45、固定槽轮42、可动槽轮43、套环46和弹簧44(也就是从动侧带轮41中除了重心位置调整部49之外部分)的重心位置G1不位于从动轴27的中心线O上时,将重心位置调整部49设置在位于夹着中心线O与重心位置G1相反侧的孔45d中。对应于重心位置G1从中心线O的偏离量(重心位置G1与中心线O之间的距离、以及从动侧带轮41中除了重心位置调整部49之外部分的质量),设定重心位置调整部49的质量。此外也可以对应于重心位置G1从中心线O的偏离量,设置多个重心位置调整部49。
例如在弹簧支持部件45的制造阶段中形成多个孔45d。例如在将弹簧支持部件45、固定槽轮42、可动槽轮43、套环46和弹簧44组装在从动轴27上的状态下,通过计测这些元件的重心位置从转动中心的偏离数量和偏离方向,计算出重心位置调整部49的安装位置和质量。将计算出了质量的重心位置调整部49安装在被计算出位置的孔45d内。在将弹簧支持部件45、固定槽轮42等构成从动侧带轮41的各个部件组装后,形成重心位置调整部49。也就是在将固定槽轮42等各个部件组装后的状态下,计算重心位置G1和其偏离量。然后在与重心位置G1相应的位置上,将具有与该偏离量相应质量的铆钉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49,安装在从动侧带轮41上。
如图4所示,弹簧44由弹簧支持部件45的内周部45a而被支持向固定槽轮42侧。弹簧44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被收容在筒状部45b的内侧。
下文将介绍离合器80。图8是离合器80的截面图。如上所述,夹着从动轴27的中央部27c,离合器80设置在从动侧带轮41的相反侧(参考图3)。如图8所示,离合器80具有相对于从动轴27空转的离合器内座圈81、质量比离合器内座圈81大且与从动轴27一起转动的离合器外座圈82。在此说明的示例中,离合器80是多板离合器,具有与离合器外座圈82一起转动的多个摩擦片83、与离合器内座圈81一起转动的多个离合器片84。而且,离合器内座圈81、摩擦片83、离合器片84被收容在离合器外座圈82内。摩擦片83的质量比离合器片84的质量大。
离合器外座圈82是车宽方向外侧被闭塞的筒状部件,具有从从动轴27的外周面沿径向延展的内周部82a、从内周部82a的外周缘进一步沿径向延展且同时在从动轴27的轴向上稍微膨鼓的外周部82b、从外周部82b的边缘沿轴向立起的筒状部82c。在内周部82a的内周面上形成了齿,该齿与形成在从动轴27外周面上的齿啮合。在筒状部82c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82h。在摩擦片83上形成了径向突出并嵌入导向槽82h内的突起部83a。该突起部83a由导向槽82h导向,由此摩擦片83沿轴向移动。此外,突起部83a接合于导向槽82h,由此摩擦片83与离合器外座圈82一起转动。
离合器内座圈81设置在离合器外座圈82的筒状部82c的内侧。相对于从动轴27空转的齿轮26安装在从动轴27上。在离合器内座圈81的内周面上形成了与齿轮26啮合的齿轮81a,离合器内座圈81与齿轮26一起转动。在离合器内座圈81的外周面上形成了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81b。离合器片84的内周缘上形成了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嵌入在导向槽81b内的突起部84a。突起部84a由导向槽81b导向,由此离合器片84沿轴向移动。此外,突起部84a接合于导向槽81b内,由此离合器内座圈81与离合器片84一起转动。
多个摩擦片83与多个离合器片84交替设置,通过彼此推压连动,从摩擦片83向离合器片84传递转矩。在图8所示示例中,离合器80是自动离合器。对应于从动轴27的转动速度,离合器80的连接或切断自动进行。具体地说,离合器80具有与离合器外座圈82一起围绕从动轴27转动的配重辊86、沿轴向向摩擦片83施加弹力的膜片弹簧85。在配重辊86和膜片弹簧85之间设置了多个摩擦片83和多个离合器片84。如果离合器外座圈82转动,则配重辊86由离心力而沿径向移动,同时将摩擦片83推压在离合器片84上。由此,离合器80处于连接状态。此外,如果从动轴27的转动速度下降,则配重辊86返回径向内侧(从动轴27侧),摩擦片83与离合器片84脱离,离合器80成为切断状态。
夹着离合器80的轴向中心,在与外周部82b和内周部82a相反侧的位置上设置了环状限制器87。在离合器外座圈82的筒状部82c上形成了沿轴向突出的突起82j。环状限制器87嵌入到突起82j上。环状限制器87限制摩摩擦片83和膜片弹簧85从离合器外座圈82上脱落。而且在环状限制器87上形成了突起82j嵌入的多个孔87a。用于防止环状限制器87脱落的环状卡箍88嵌入在突起82j的内周面内。
离合器80的重心位置有时因其制造误差而从转动中心(从动轴27的中心线O上)偏离。因而,在离合器外座圈82中离开从动轴27中心线的位置上,形成了用于使离合器80的重心位置接近其转动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在该说明的示例中,在外周部82b的径向(与从动轴27的中心线垂直方向上)外侧位置上,设置了比离合器外座圈82其它部分的壁厚更厚的厚壁部82d。在该厚壁部82d的车宽方向外侧面82f上形成了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的孔。
图9是在轴向上观看离合器外座圈82的视图。如图9所示,沿外周部82b的整个周长上设置了厚壁部82d,成为围绕从动轴27的圆环状。如图8所示,厚壁部82d形成得其壁厚朝向径向外侧缓缓增大。
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在厚壁部82d上形成在与重心位置从离合器80的转动中心偏离的方向相同的一侧上。例如如图9所示,在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形成前的离合器80整体(也就是离合器外座圈82、摩擦片83、离合器片84以及离合器内座圈81)的重心位置G2不在从动轴27的中心线O上时,将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形成在对重心位置G2和中心线O相连的延长线L1上。对应于重心位置G2从中心线O的偏离量(重心位置G2与中心线O的距离、离合器80的质量),设定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的尺寸(孔的直径和深度)。此外,也可以对应于重心位置G2从中心线O的偏离量,形成多个重心位置调整部82e。此外在图8所示示例中,虽然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形成在厚壁部82d在车宽方向外侧的面82f上,但是例如重心位置调整部82e也可以形成在厚壁部82d的外周面82g上。在将构成离合器80的离合器外座圈82和摩擦片83等各部件组装后,形成重心位置调整部82e。也就是在装配了离合器外座圈82等各个部件的状态下,测定重心位置G2与从其中心线O的偏离量,在离合器外座圈82的厚壁部82d上形成了能够减少上述偏离量的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的孔。
最后将对发动机装置10中驱动力的传递路径进行介绍。曲轴21的转动由无级变速器30减速并传递到从动轴27。从动轴27的转动传递到离合器80的离合器外座圈82。当离合器80处于连接状态时,从动轴27的转动从离合器外座圈82传递到离合器内座圈81,从离合器内座圈81传递到齿轮26。如图3所示,齿轮26与设置在从动轴27前方的中间轴28的齿轮28a啮合。而且在中间轴28上形成了齿轮28b。齿轮28b与形成在输出轴29上的齿轮29b啮合。从而,齿轮26的转动通过中间轴28传递到输出轴29。在输出轴29上设置了缠绕有链条的链轮29c。该链条缠绕在与后轮4一起转动的链轮(图中未示)上。输出轴29的转动通过该链条传递到后轮4。
根据上述介绍的离合器80,由于在壁厚厚的厚壁部82d上形成了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因此,增加了能够用于使离合器80的重心位置G2接近转动中心的部分,例如即使在重心位置G2发生很大偏离的情况下,无需更换离合器自身,能够提高加工作业的效率。
而且在厚壁部82d上形成了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的孔。因此,能够提高重心位置的调整精度。也就是通过对孔的深度和直径、位置等进行调整,能够进行精密的重心位置调整。
在离合器80上,离合器外座圈82包括从从动轴27的外周面沿径向延展的内周部82a、从该内周部82a沿径向延展的外周部82b,厚壁部82d形成在外周部82b上。因此,例如与将厚壁部设置在内周部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少的加工量使离合器80的重心位置G2向中心线O侧变位。
根据上述无级变速器30,设置重心位置调整部49的弹簧支持部件45比固定槽轮42和可动槽轮43更靠车宽方向外侧,也就是位于操作者面前一侧。因而,即使在将固定槽轮42和可动槽轮43组装在从动轴27上的状态下,也能轻易地进行将重心位置G1接近转动中心的作业。
在无级变速器30中,将重心位置调整部49设置在弹簧支持部件45上,将弹簧44设置在弹簧支持部件45和可动槽轮43之间,该弹簧支持部件45将弹簧44支持向可动槽轮43侧。因此,由于设置了重心位置调整部49,因此,无需在从动侧带轮41上设置专用的转动部件,能够提高无级变速器30的生产率。
在无级变速器30中,弹簧支持部件45具有与弹簧44的端部触接并将弹簧44压向可动槽轮43侧的内周部45a、比该内周部45a靠径向外侧的外周部45c。重心位置调整部49设置在弹簧支持部件45的外周部45c上。因而,例如与将重心位置调整部49设置在内周部45a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以少的加工使无级变速器30的从动侧带轮41的重心位置G2向中心线O侧变位。
在无级变速器30中,重心位置调整部49是铆钉。因而,即使在将固定槽轮42和可动槽轮43组装在从动轴27的状态下,也能轻易地进行使重心位置G1向转动中心接近的作业。
此外,在无级变速器30中,重心位置调整部49安装于弹簧支持部件45。因而,例如与将弹簧支持部件45的一部分切除、对固定槽轮42和可动槽轮43的重心位置进行调整的场合相比,能轻易地进行使重心位置G1向转动中心接近的作业,也能遏制在对弹簧支持部件45进行切削场合下产生的金属粉等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离合器80和无级变速器30,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离合器80中,虽然厚壁部82d设置在外周部82b上,但是也可以将厚壁部82d设置于筒状部82c。也就是也可以增大筒状部82c的壁厚。此外,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的孔也可以沿从动轴27的轴向贯穿外周部82b。在离合器80上,虽然重心位置调整部82e形成在厚壁部82d在车宽方向外侧的面82f上,但是如上所述,重心位置调整部82e也可以形成在厚壁部82d的外周面82g上。图10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离合器80A的截面图。在离合器80A中,在厚壁部82d的外周面82g上形成了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2i的孔。与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82e相同,周向上重心位置调整部82i的位置在对处于没有形成重心位置调整部82i状态下的离合器80A的重心位置和通过离合器80A的转动中心的中心线O进行连接的延长线上。
在离合器上,替换形成在离合器外座圈82上的重心位置调整部82i、82e,或除了重心位置调整部82i、82e之外,在环状限制器87上也可以形成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的孔。图11是在从动轴27的轴向上观看该实施例离合器80B的视图,是从车宽方向的中心侧观看离合器80的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XII-XII线的截面图。图13是离合器80B具有的环状限制器87B的正视图。而且在图11和12中,对于和在此前所说明的部位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
如图11~13所示,在环状限制器87B上形成了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87b的孔。与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82i、82e相同,环状限制器87B的周向上重心位置调整部87b的位置,就是对在没有形成重心位置调整部82b状态下的离合器80B的重心位置G3和通过离合器80B的转动中心的中心线O进行连接的延长线上的位置。此外,对应于重心位置G3从中心线O的偏离量,设定重心位置调整部87b的尺寸(孔的直径)。此外在图13中显示了在周向上等间距地形成的多个孔87a。如上所述,离合器外座圈82的突起82j嵌入孔87a内(参考图8)。重心位置调整部87b位于孔87a之间。
在上述介绍中,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49将铆钉设置在从动侧带轮41。然而替代铆钉,也可以在从动侧带轮41上形成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的孔。图14是该实施例的从动侧带轮41A的截面图,图15是沿轴向观看从动侧带轮41A时的视图。如图14和15所示,在从动侧带轮41A上在弹簧支持部件45A上形成了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45e的孔。周向上重心位置调整部45e的位置,与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49相反,位于在从中心线O朝向在将构成从动侧带轮41的各个部件组装后状态下的重心位置G1延伸的直线L2上。而且与从动侧带轮41不同,在从动侧带轮41A上,未形成在周向上等间距分布的孔45d。
在上述介绍中,离合器80为具有多个摩擦片83和离合器片84的自动多板离合器。然而离合器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具有摩擦板的平衡块由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并对离合器外座圈的内周面进行推压从而传递转矩的自动离心离合器。
在无级变速器30中,在弹簧支持部件45上设置了重心位置调整部49。然而,也可以配备与可动槽轮43和固定槽轮44一起转动、用于设置重心位置调整部49的专用部件。

Claims (11)

1.一种离合器,包括设置成能够绕轴转动的离合器内座圈、设置成能够绕上述轴转动且能够收纳该离合器内座圈而在和该离合器内座圈之间传递转矩或切断转矩传递的离合器外座圈,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离合器外座圈中设置有具有比该离合器外座圈的其他部分厚的壁厚的厚壁部;
在上述厚壁部的从上述轴的轴中心离开的位置上,形成使上述离合器的重心接近上述轴的轴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厚壁部中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形成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合器外座圈包括:从上述轴的外周面沿径向延展的内周部和从该内周部进一步沿径向延展的外周部,
上述厚壁部设置于上述外周部。
4.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槽轮,该一对槽轮彼此相向设置,传递发动机转矩的带缠绕在该一对槽轮上,并且该一对槽轮能够绕轴转动;和
设置在上述轴上并与上述一对槽轮一起转动的转动部件,
上述转动部件与上述一对槽轮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的外侧,
在上述转动部件从上述轴的轴中心沿径向离开的位置上,设置使上述一对槽轮和上述转动部件的重心接近上述轴的轴中心的重心位置调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轴上的弹簧,
上述一对槽轮为:设置在上述轴上的固定槽轮;和沿上述轴的轴向与上述固定槽轮相向,由上述弹簧而被朝向上述固定槽轮侧施力的可动槽轮,
上述转动部件,是在和上述可动槽轮之间夹持着上述弹簧、将上述弹簧向上述可动槽轮侧支持的弹簧支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部件具有:与上述弹簧的端部触接、将上述弹簧向上述可动槽轮侧支持的内周部;和在径向上位于该内周部外侧的外周部,
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设置于上述转动部件的外周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是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重心位置调整部安装于上述转动部件。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的发动机装置。
10.一种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装置。
11.一种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动机装置的鞍乘型车辆。
CN2008102109997A 2007-08-20 2008-08-20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Active CN101373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4110/2007 2007-08-20
JP2007214110 2007-08-20
JP188751/2008 2008-07-22
JP2008188751A JP2009068694A (ja) 2007-08-20 2008-07-22 クラッチ、無段変速機、それらを備える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3008A true CN101373008A (zh) 2009-02-25
CN101373008B CN101373008B (zh) 2010-10-20

Family

ID=4044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9997A Active CN101373008B (zh) 2007-08-20 2008-08-20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2009068694A (zh)
CN (1) CN101373008B (zh)
AT (1) ATE552162T1 (zh)
BR (1) BRPI0803880B1 (zh)
ES (1) ES2381629T3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2605A (zh) * 2014-04-17 2014-07-09 毛泽彬 一种自动变速离合器
CN106838038A (zh) * 2015-12-03 2017-06-1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板式离心离合器
CN112088257A (zh) * 2018-05-28 2020-12-15 株式会社F.C.C. 离心离合器
CN112761457A (zh) * 2021-02-06 2021-05-07 哈尔滨贰零贰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门及其自动开关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4153B2 (ja) 2010-07-29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6605354B2 (ja) * 2016-02-23 2019-1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6629162B2 (ja) * 2016-09-30 2020-01-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2605A (zh) * 2014-04-17 2014-07-09 毛泽彬 一种自动变速离合器
CN106838038A (zh) * 2015-12-03 2017-06-1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板式离心离合器
CN106838038B (zh) * 2015-12-03 2020-03-2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擦板式离心离合器
CN112088257A (zh) * 2018-05-28 2020-12-15 株式会社F.C.C. 离心离合器
CN112761457A (zh) * 2021-02-06 2021-05-07 哈尔滨贰零贰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门及其自动开关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3008B (zh) 2010-10-20
JP3156420U (ja) 2009-12-24
JP2009068694A (ja) 2009-04-02
ATE552162T1 (de) 2012-04-15
ES2381629T3 (es) 2012-05-30
BRPI0803880A2 (pt) 2009-05-19
BRPI0803880B1 (pt)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3008B (zh) 离合器、无级变速器、具有它们的发动机装置及鞍乘型车辆
EP1760365B1 (en) Contin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ntin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240849B (zh) 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设备和方法、具有无级变速器的车辆
JP4776500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
EP1956269A1 (en) Power unit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WO2006003904A1 (ja) 小型車両用の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及び鞍乗型車両
EP2028090B1 (en) Drive Unit
US20060090944A1 (en) Engine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two wheeled vehicle
EP2028351B1 (en) Drive unit
US7434645B2 (en) Swing arm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EP2314896B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saddle ride-type vehicle
JP3156419U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EP2677203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7154676A (ja) 鞍乗り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US11319019B2 (en) Saddle riding vehicle
WO2006006437A1 (ja) クラッチハウジング、遠心式クラッチ、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09041668A (ja) 動力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24004961A (ja) 内燃機関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2002031201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541984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JP4311834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27611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WO2017168575A1 (ja) 伝達ケース構造及び鞍乗り型車両
JP2007170569A (ja) 歯車減速機
JP2005121168A (ja) 回転軸の軸受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